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推荐49篇)

梦里花落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41782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68分钟。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1篇

深层次的学习兴趣应该能够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在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一个成功者。陈老师的识字课堂就极大地满足了孩子们的欲望。用数学的方法识记汉字,对孩子们来说是个非常新鲜的玩意儿。他们被新鲜的刺激所吸引,而这种方法竟能让他们认识那么多新生字,还能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同。他们个个跃跃欲试。而得到肯定的孩子获得了心灵上的满足,在满足中体验着成功带来的欢乐,之后他们会用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去创造!

同样,作为班集体的个体,会因为同一个生字有这么多不同的精彩的理解而丰富自己的思维,让整个课堂显得生机勃勃,让每个学生个体都成为真正的发展主体。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2篇

本堂课中,我尝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探讨,从而更好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这种新颖的学习方法,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效果非常好。我搜集了大量莫高窟的彩塑、壁画、飞天、莫高窟地理位置图等,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想学生边读课文,边欣赏这些充满艺术美的图片,会是一种享受。也更好地体会到“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加强词、句的训练,说话的训练。如:学生通过欣赏彩塑,亲眼所见彩塑的不同神态和不同个性,仿照书上“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再说说这些彩塑还有哪些不同的神态和个性。

再有“飞天”内容的教学,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傲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指名声情并茂地朗读,其余学生闭上眼进行想像。然后让学生把想像到的飞天的画面描述出来。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这些优美的句子,深刻地记在脑海里,即进行背诵练习。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3篇

《九色鹿》是一_间故事,主要讲了九色鹿不顾生命危险救了调达的命,并不要他的任何回报,只求他不向任何人泄露他的住处。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在“重金”面前他竟然见利忘义出卖了九色鹿,但最终受到了惩罚。故事情节生动,内容简单,语言浅显,学生很乐意读,而且一读便懂,所以这是一篇被许多人公认的“浅文”。但就是这样的一篇“浅文”,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做人应当要遵守诺言、知恩图报,而不应当见利忘义。

黄冬蕾老师执教的《九色鹿》给我留下这些印象:

1、课堂体现了语文味。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是个开放的大课堂,学生的视野更开阔了,思维更活跃了,嘴巴也更会讲了。但是,语文课还是姓“语”,课堂教学还是应该立足于语文学科的根本:学语文,用语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让学生多次想象练说的环节:想象调达当时的郑重起誓;想象九色鹿控诉时的内心愤恨;想象你是一名国家臣民对文中的四个人物进行评论。通过角色的置换、想象,试图让学生走进任务的内心,初步感受民间故事所特有的魅力。

2、被感动的细节。

对于一名新教师而言,对教材的研读肯定存在不足,而黄老师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课前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主动请教高年级的老师,还借了我班进行试教,可惜的是,我也和她半斤八两,所以,可以说我们是两个臭皮匠,由于水平的有限,教材解读浮于表面。虽然有许多问题,但教师的认真痕迹却是抹不去的,她的认真还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个细节:课件美观又详实,将文字与图片结合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很好地为教学服务。板书也书写得清晰明了,把文章的主要内容,九色鹿、调达的特点,展示得清楚。整篇课文处得也较有条理。

对教材,我也是陌生的,以上是我勉为其难的皮毛见解。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4篇

这天上午,观摩了三位老师的展示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他们的课品如人品,他们的课不是做秀,也没卖弄,让人所能感受到的是他们对教育深深的挚爱和对学生真诚的关爱!

首先,范莉莉老师的课给人第一感觉是真实。比如说,导入时的游戏,“1月1日是什么节日?10月1日是什么节日?……”许多学生回答不上来,这能够看出范老师课前没有跟孩子们说过“悄悄话”,这样有缺憾的课才是真实的,才是美丽的!我们的公开课不是表演,不是做秀,在那里范教师的如果能沉着一点,耐心地告知学生,很自然很巧妙地过渡到自己的预设中来,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范老师有深厚的语文基本功。大方、流畅的粉笔字,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尤其是声音甜美。但我们遗憾的是没有听到范老师的那带有童音的动情的范读,如果范老师不用课件录音读,而是自己深情地吟诵,这样效果会更好。课件上画面加上动作,干扰了学生对诗歌美丽语言的感受,致使读完以后,有个小孩说“老师,声音小了听不见”。我想,可能是视觉干扰了学生的听觉吧,再说,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十分重要。

当我们还沉浸在节日的快乐气氛中,童娟老师为我们送上了《妈妈的账单》这一课。这节课,对于上课的学生而言,是一种幸福,对于听课的教师而言,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在那里,要感谢童老师,让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听课老师沉浸于她的情感课堂,同时,心灵为之一震!5月10日,是母亲节了,我们为人儿女的,不能以工作繁忙为借口,就应常回家看看!就应为我们那可亲可敬的母亲做些什么?我相信,在师生情感推向高潮的时候,没有谁不想念自己的妈妈,这正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体现,这就是所渭的诗意课堂,诗意语文。

但是,如果童老师的音调再低沉些,语速再缓慢些,能做到语言的抑扬顿挫,这必须会催人泪下的。

当我们的心头还回荡着《烛光里的妈妈》的旋律的时候,季益波校长又为我们送上了精美绝伦的《普罗米修斯》,我认为季老师这节课上得大气,浑然天成、人课合一。

在那里,我想借用几句诗来评价一下季老师的课。

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环节——一枝一叶总关情

过渡——嫁于春风不用媒

小结——似曾相识燕归来

氛围——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是一节高品味的语文课,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有品词析句、潜心会文的过程、有听说读写的训练,这就是语文课。同时,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如春风化雨,点点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有巧妙的点拨,由衷的赞美,热情的鼓励,颇有大家风范,课堂意境的渲染更是独具匠心,当学生情感到达高潮的时候,季老师戛然而止,恰到好处,学生意犹未尽,“英雄”的韵律余音绕梁,三是不绝。

总之,这天的三节观摩课各有特色,各有千秋,虽然存在一些缺憾,但犹如维纳斯并不因为断臂而影响了她的美丽。这天的三节课也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正走在回家的路上。

这天,我和我校的20位教师在南街小学听了王淑军老师执教的《小稻秧脱险记》和赵艳红老师执教的《开天辟地》两节阅读课,收获颇多。下面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这两位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能时时刻刻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始终是课堂上的引导者,组织者,始终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交给了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潜力。

王淑军老师执教《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时,注重了朗读和写字的指导。王老师检查词语读音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形式读,在容易错的字音上,王老师进行了强调与强化,力争全体学生都能读正确,真正做到人人有提高,人人都学会。在检查朗读课文时,注重了学生朗读姿势与朗读潜力的培养。王老师从细节处着手,让孩子们掌握读书的正确姿势,并教育学生要大声地、口齿清晰地把文章读出来,这就是朗读。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阳光、自信,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而且,老师亲切的语气,微笑的面容也给了学生读好文章的信心。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是小学阶段重要的语文潜力训练。王老师在了无痕迹中到达了这一要求。王老师在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时,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小组内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听赵老师在执教《开天辟地》,能够用“行云流水”一词来评价。整个教学过程赵老师始终以文本为依托,让学生借助多媒体课件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去感悟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如,教学“天每一天升高一丈,地每一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这个巍峨的巨人……”两个自然段时,引导学生观察他的动作、神态,再读句子,读懂了什么,从哪读懂的?让学生再做做盘古把天和地分开时的动作,师此时配乐朗诵,学生在举臂一分多钟时的累与盘古的“一万八千年”构成了强烈的比较,盘古的伟大精神跃于眼帘;紧之后,赵老师趁热打铁,让学生抓住下一段的“精疲力竭”“微笑”感受它的献身精神。

很感谢两位老师的辛勤劳动,能带给我们一些收获,一些思考。还有几点推荐与大家一齐商榷:

1、王淑军老师在教孩子们写字时还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老师要在孩子们中间巡视指导,在孩子们的本子上写几个范字,让写的不好的学生零距离地学习临摹老师的字体,更能拉近师生情感;还能够让几个学生到黑板上去写,调动孩子用心性,让孩子真正喜欢上写字。

2、赵老师整体上看学生读书的时间还太少,感觉像蜻蜓点水。开课伊始,就直接问: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标画有关语句。在学生对整体还没有意识时,这样未免太仓促。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对话,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道亮丽景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赵老师像是在牵着学生走,一步一步的,没有放开,学生在感悟时谈的太浅显,没有真正触及心灵。

总之,听了这两节课,让我也反思了自己的语文教学,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弊端,如:学生读书时间少,问题意识不浓,想象力不够,表达潜力不强……这都与自己平时课堂上放的不够有直接的关系。想起叶老以前的号召,“所有学生要善于使用语文这个工具,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贡献力量。”所以,对于一节普普通通的语文课,如果落实了该落实的工具性,影响了该影响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算是“语文课”了,也就有了语文“味”了。期盼更多、更有语文味的好课不断呈现,也期望这样的活动更多一些。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5篇

我们可以看到,老师的课堂教学,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教学第3自然段上。而在教学这一段时,又主要是抓住了3个重要的句子(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3、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来进行解读这一段,重点非常突出。老师的课研究的主题是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时,老师能先抓句后抓词来让学生感受长城的雄伟气魄以及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不但落实了教学重点,同时也为学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方法。这是本堂课中一个非常成功的地方,值得学习。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6篇

课堂中注重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图片、录音等教学设备营造氛围,让学生观看乐团演奏图片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人们常说:“文道结合”,在总结课文时,谈老师又让学生谈谈合作过的经历,不管是成功的、不成功的。这时学生畅所欲言纷,进一不加深了对合作的认识,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我认为谈老师这节课的教学正体现了这些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去好好的学习。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7篇

语文教材第三册《小鹰学飞》一课中,老鹰在评价小鹰是否会飞时,用了两次“还不算会飞。”同样的句子,读法是否相同呢?为了让学生有所感悟,我首先让学生熟读了含有这两句评价的1—4自然段,弄清老鹰分别时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接着让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读后的感受:第一个“还不算会飞”强调的是什么?第二个“还不算会飞”又是强调的什么。

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小鹰只比打树飞得高,根本不能算会飞,因此,老鹰的意思是说小鹰根本不能算会飞,朗读重音应落在“不算”上面。而第二次小鹰已经飞得比大山还高了,可以算得上会飞了,只是距离搏击长空得本领还差很远,所以老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小鹰还不能算真正会飞,是在前一句话的基础上的评价,因此,朗读重音应在“还”这个字上。一番讨论之后,学生纷纷体会到了句子虽然相同,但表达的意思却是截然不同的,朗读的语气也应不同。带着对句子的理解,学生再次投入到朗读中去,读出了自己的感悟,读出了老鹰语重心长的语调。

经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不但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而且掌握了如何读准语气语调的方法,那就是,边读边悟,以悟促读。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8篇

《丰碑》这篇课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红军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文章对人物的刻画十分细腻,表现了红军将士们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这天有幸听到马老师执教这篇文章,教者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情,让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到达和谐完美的统一。这节课中马老师巧妙的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思想感情。

1。情境教学法:课堂中注重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透过图片、录音等教学设备营造氛围,让学生观看红军过雪山的录相和冻僵的军需处长图片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关注,入情入境生情。

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本节课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在马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精彩,读出了课文要表达的感情,也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本课教学中,学生以多种形式的读来整体感知这篇文章,即:1.大声自读,读通课文;2.分段朗读,检查自学;3.快速览读,概括资料;4.小声自读,画出最感动的语句。由品赏朗读到领悟情感自然水到渠成。

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主要依靠求异思维。在结尾之处的教学设计也体现出教者的别具匠心。马老师用课件出示军需处长在雪地里冻僵,像座晶莹的丰碑的画面,让学生仔细看图,并想像,当军需处长靠在树下立刻要牺牲了,他会想些什么呢?他有什么心愿吗?让学生看图想象延伸,不仅仅练习了学生的说话潜力,发展了思维,也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在战士们心中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在同学们的心中也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一样永垂不朽。人们常说:文道结合,在总结课文时,马老师又问学生:你从军需处长身上想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畅所欲言纷纷把对军需处长的崇敬表达出来了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我认为马老师这节课的教学正体现了这些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去好好的学习。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9篇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叶老师的课堂上,始终不忘带动学生的情感,非常注重渲染情境,以情促情。

比如正式导课之前,叶老师就播放了一段关于山洪灾害的录象,这真实可怕的山洪镜头马上把学生,甚至听课的老师都拉入了这种氛围中。同时叶老师让学生在滋生情感之后给他们充分表达的机会,谈谈自己的感受,非常巧妙的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营造了一种与课文相吻合的紧张气氛,奠定了学生学习的情感基调。再如叶老师在后来教学中,两次运用音乐渲染,这音乐选的也十分巧妙,不是普通的背景音乐,一是山洪爆发时的声音,二是温柔凄婉的配乐,适时出示,恰当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绪,烘托氛围,让学生很快进入音乐中的情境,读有味,说有情。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10篇

教学《闪光的金子》之前,我心里直打小鼓,这是一篇类似于品德生活课的文章,我偏偏是个不会煽情的人,如何能上好这一课呢?

可是走上讲台,走进文字,我忽然来了灵感。从挨家挨户的走访,到深夜顶楼的工作,我牢牢抓住重点动词,让学生一一比较分析,在“赶到、看到、戴着、爬上”等词语的教学中,学生渐渐领悟到徐虎的辛苦与负责,继而引出了全文的主旨——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完课文,我又把学生引导到文章开头,仔细琢磨那个“普通”,普通的近义词是平凡,但是徐虎以他的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品质铸就了一个高尚的灵魂。我对学生说: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你的父母亲、你的老师同学,我们可以平凡的生活,但要力求拥有一颗高尚的心。说到此,我不禁有些激动,那些在感动中国,在新闻报道里经常出现的名字在我眼前晃动——以歌声助学不幸罹患癌症的歌手从飞,以牺牲双腿为代价救助乘客的导游文枝花,以踩三轮车助学的九旬老汉白守礼,他们的事迹一直萦绕在我脑海,此刻如开闸的潮水奔涌而出。我打开网页,给学生一一介绍。在事例面前,在镜头面前,学生惊呼:真了不起啊。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11篇

温泉、奇松、怪石、云海是黄山的四绝,《黄山奇石》这篇课文为我们展现的是其中的一绝——怪石,它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散文,具体介绍了黄山的四种奇石。学习课文时,我选择的自读,自悟的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读一读,然后指名为大家讲一讲自己读到的,没有讲到的再由别的学生补充,由老师总结,最后在小组中当当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那块奇石。当然朗读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浓,热情高,所以为朗读增添了不少色彩,一块块本是无生命的石头在学生的出色朗读和描述中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当我们被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惊叹与折服时,便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我们似乎不是在欣赏课文,而是站在黄山的一个个观景台上,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因此,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课文,对课文有更强的探知欲,在课前我先让学生观看了有关黄山的一些图片,特别是黄山的“四绝”,再把自己在黄山看到的秀丽风景讲给学生听,让孩子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同时也产生了对进一步了解和欣赏课文的强烈欲望,这样学生就能带着浓厚的兴趣对新知识进行探索了。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12篇

刘素琼老师执教的《雷雨》一课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课文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变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刘老师在教学《雷雨》一课时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积累运用语言,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熟读成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这是一堂扎实而深入的课,能让人见到语文教学的本质。

首先,刘老师在指导学生对字、词、句的研读非常到位。在指导“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一句时,刘老师借用学生的问题“为什么用垂下来,而不用挂下来”让学生换词理解,加深体验,体会中华文字的精妙。并让学生联想哪些东西可以用“垂下来”。在理解“杂乱”时,让学生通过摆手做动作来很生动地记住了这个词。学生在从字到词到句的理解中读得更有味道、更有感情。也让人感到老师对教材的深刻把握和处理教材的功夫深厚,不见痕迹。

其次,刘老师重视对学生的写字教育。刘老师通过让学生从形和意的结合理解来记忆,还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记忆、分析字形,通过书空来记忆笔画和笔顺,在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时要求学生姿势和笔顺正确。这样的训练,既让学生学会了写字,又能让学生养成书写的好习惯。

再次,刘老师重视学生对词语、句子、生活经验的积累。课始,就让学生来说跟雨有关的词语,并出示了三个相关成语让学生读。然后,又通过听雷声让学生知道雷声的生活原型从而很亲切自然地导入新课教学。在学习黑沉沉一句时,随机积累了ABB格式的词语。指导越来越一句时,让学生说相同句式的句子,既学会了造句,又丰富了生活经验和语言储备。还有理解“垂下来”时趁机让学生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垂下来”,也是促进理解又是积累语言。

总之,这是一堂扎实而有效的课,更有课前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虽然我是数学老师,同样也有很大的借鉴之处,特别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更值得我学习。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13篇

教师们采用情景设置、问题激思、读写结合、读悟结合、读唱结合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很好地诠释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观点。张老师执教的一年级展示分享课让我很是感动,也深受启发,原来小孩子也会如此可爱活泼!

在这次赛课活动中,大家每个人忙碌着听课、试课、教研,应该说每个人的公开课都是精品,所以尽管疲惫万分,我们每个老师也舍不得错过观摩任何一节课的机会,一上午连口水也顾不上喝,直至赛课结束,老师们才借上厕所的时间欣赏一下美丽的雪景。接着,老师们陆陆续续地围坐在一起教研,除了简单地几句赞扬雪景的美丽之外,大家开始讨论在听课中发现的问题,思考并反思自己该汲取他人哪些长处,可谓为教育工作而忙碌、为教育工作而思考、为教育工作而生活。

总之,比赛的结果是次要的,扬长避短、提高水平才是最重要的,我相信,只要我们以本次比赛结果为今后努力的新起点,我们大家每个人都会满载着冬的收获,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定会扬帆远航!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14篇

《小池塘》描写了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景象,全文语句优美,富有诗意。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了“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倒影在池塘里的美景,我随机展示了制作精美的课件,直观形象,小朋友不仅美美地朗读了,而且还能当堂背诵了。

接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

小朋友,请展开你们丰富的想象,还有其他什么景物倒映在小池塘里,是怎样一幅美景呢?请小朋友先画一画,再模仿文中的句式说说:

( )倒映在池塘里,像( )。

小朋友们顿时来了劲,纷纷举起了小手,举手的人太多了,无法一一请到,于是我请他们同时到黑板上来画一画,哈哈,黑板上顿时热闹起来:有碧绿的柳枝,有青青的小树苗,天上有白色的飞机、七色的彩虹……

再来听听小朋友们精彩的回答:

小树苗倒映在池塘里,像一个个可爱的小蘑菇。

柳枝倒映在池塘里,像春姑娘长长的辫子。

树叶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条条小舟。

彩虹倒映在池塘里,像架起了一座七彩桥。

飞机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条银白色的小鱼游过。

小朋友的想像力可真丰富!这样一来,学生对第三段中“映出一个五彩的世界”这句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15篇

《麦哨》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前链接语中提示的问题是这样的:“读读课文,看看文中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再对同学说说喜欢的理由。”我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自学、交流,学生学得很好。

可是,就在我准备结课时,一名学生站起来问:“老师,麦哨是什么?”“麦哨是什么,课文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让我们一起细读课文,寻找答案。”我把问题抛给全班学生,说实话,麦哨到底是什么,我也不太清楚。

这时,有学生说:“麦哨可能是用麦秸管做的哨子。”马上有学生反对:“不对吧,为什么图上没有画一个小朋友吹麦哨呢?”“会从插图中找信息,了不起。”我及时鼓励。又有学生说:“麦哨可能是风吹麦田发出的呼呼声。”“从哪儿看出呢?”我这一问,马上有学生恍然大悟,急着读课文最后一句:“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我给以肯定。又有学生说:“其实,麦哨到底指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欢快的麦哨声衬托了乡村孩子们幸福快乐的生活。”

在这一问题的探究中,学生拓宽了阅读方法,而且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16篇

《四季》这篇课文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教师教学时为学生阅读创设了美妙的情境,采用了学生喜爱的活动方式,体现了“整合”思想,将朗读感悟、表演、仿说、绘画等有机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体现了“愉快教学”的理念。

一、创设美妙情境,激发内在兴趣,为学习课文做了铺垫课前课件展现的五彩缤纷的四季以及教师悦耳的旁白,立马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令学生怦然心动,对四季之美发出“哇!好美啊!”的啧啧称赞,学生由此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为愉快的“课堂之旅”做了丰厚的铺垫。

二、抛弃繁琐的讲解分析,实现以读为本,体现了母语教学的基本特征教学时注重了把“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呈现“读”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比如自主读、指名读、范读、选择读、配乐读、表演读、感情齐读等,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体现了读出情,激活思。

三、抓住文本中重点词语,采用表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感受语言和意境美如,教学“鞠着躬”时,让学生表演低头弯腰;雪人大肚子一挺,让学生表演雪人挺大肚子。

四、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了什么?生答:我是春天。教师引导学生用“是”说一句话。

五、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年四季这么美,我们用什么办法把它们留在身边呢?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老师相机让学生明白:自然美、生活美无处不在,要想留住美,只有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环保小卫士。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季节画下来,学生的兴趣极高。这样把课内的知识延伸,既巩固了课内知识,又打开了学生思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美的存在,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萌生环保意识。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整合”意识,采用了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我想学、我爱学。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17篇

《村居》展现的是在草长莺飞、杨柳依依的春光中,儿童放学归来,放飞风筝,自由自在的村居生活,这首古诗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本节课,我引领孩子三个阶段的朗读:一读,初读古诗,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流利。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也有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水平。自读后,指导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二读,感悟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在本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朗读,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想象,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读出感情,从中感受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慢慢进入意境。三读,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直至朗读成诵。这样,大多数学生能熟读成诵,当堂背诵已不成问题。就这样将朗读贯穿古诗教学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进行朗读训练,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图文结合,随文识字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走近古诗,体验春天的美,感受村居生活的情趣。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18篇

让我最受教育的是黄老师提出的这一个口语交际题目: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

孩子们都议论纷纷,并且抢着要做解说员,这样开放的话题显然是很吸引孩子们的,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口才交际能力,也锻炼了他们如果的胆量语言组织能力!

其实这节课我认为黄老师讲得真的蛮不错的。尤其在突出教学目的方面,有目标的要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语言的组织能力。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19篇

今天有幸聆听了姚老师执教的《秋天的雨》这节课,我有一种如沐秋风,神清气爽的感觉。《秋天的雨》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语言美,意境美,篇章结构美,名为写秋雨,实在写秋天,把秋天的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串起来,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在本课教学中,姚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欣赏画面,品读词句等方法使学生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从而产生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20篇

本周下雪了,下了一场今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我的心也随着雪开雪落而起伏不定。周一阴天,我心事重重:例会会布置什么任务呢?周二下雪,我兴奋不已:这雪真大啊!周三赛课,我忐忑不安:雪还在淅淅沥沥地下啊;周四天晴,我舒畅不已:残余的雪景在柔和的阳光下让人感觉暖和了许多;周五天晴,我欢喜得很:终于可以短暂休息啦!这一周,唯一的风景是雪景,唯一的收获是赛课。我们学校的语文赛课在雪花的飘飘洒洒下拉开序幕,同时也在雪儿的戛然而止下落下帷幕。那天的雪景纯白无暇,而与此同时的语文赛课本着“博采众长,熔于一炉”、“结合实际,为我所用”的原则异常活波生动,精彩纷呈。每个赛课教师的课各有千秋,展示了许多亮点,让我大开眼界,同时也收益匪浅。在此,我简单谈谈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有以下几个方面: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21篇

《快乐的泉水》缘起于一个古老的传说:深山里有一股“快乐的泉水”,人们只要喝上一口,就可以快乐地过一辈子。许多人都想得到它,可是始终没有人找到过它。——许多人不快乐,是因为没有找到“快乐的泉水”。

有一个名叫顾自家(顾名思义,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财主,他从来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别人,所以没有一个朋友,日子过得很不快乐。他想得到快乐,决心去找“快乐的泉水”。在白发老人的指引下,顾自家真的找到了“快乐的泉水”。但是,“快乐的泉水”并没有给顾自家带来快乐。这又是为什么呢?——顾自家找到了“快乐的泉水”,仍然没有得到快乐,是因为“只顾自己快乐的人,永远得不到快乐”。

许多人没有找到“快乐的泉水”,得不到快乐。

顾自家找到了“快乐的泉水”,也没有得到快乐。

那么,快乐真的必须“快乐的泉水”吗?怎样才能得到快乐呢?

教学《快乐的泉水》这篇课文时,我们除了应该引导学生反思顾自家的命运悲剧,最后还可以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上做些思考。不需要学生谈大道理,只需要他们谈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真切感受。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22篇

《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是一首歌颂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的诗歌。全诗共6节,先回忆了雷锋冒雨送迷路的孩子回家的事,回忆了他背送大娘的事,最后写了雷锋精神在今天儿童身上的具体体现。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在知识上没有什么难理解的。但由于雷锋精神距离今天的孩子年代久远,他们根本就不了解雷锋,不知道雷锋的事迹,只是从老师和大人的嘴里听过雷锋的名字。因此,我把搜集资料做为本课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让学生通过多渠道去搜集雷锋的资料,在资料中了解雷锋,以便于他们更深入地认识雷锋。

“读”是本课的另一重点,诗歌以问答形式,从雷锋的光辉事迹写到今天具有雷锋精神的儿童,让人读起来感到亲切自然。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地读帮助学生,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中理解文章内容,并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到学习小组中去学习,使他们在小组学习中尝到合作的乐趣。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夸夸咱班的小雷锋”一环节,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也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使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找到雷锋,明白雷锋就在自己身边,要处处以雷锋为榜样,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让雷锋精神在我们的孩子身上继续闪光。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23篇

美具有规范的本事,但它既不是任意的,更不是强制的,而是顺其自然天成的。这种规范,是自然与社会向统一的自由造型。正是自由这个目的把人性、美和教育三者联系起来。教育和美有着共同的冲动,那就是把自由赋予人,在这个目的面前,它们又互为手段。在教育的王国里,也像在美的王国一样,遵循着“经过自由给予自由”的基本法则。

本课中,在欣赏钱塘潮之美上,教师给听众最大的印象即在于此——他不是经过强制的手段,经过外力把美灌输给学生,而是经过品读、感性的材料(录像),点拨、引导,把学生关于潮水、关于壮观的审美经验挖掘出来,自我感受和欣赏钱塘潮之美,并对文本进行“二度创作”。

教育是美的实践外化,美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性趋向于引导人走向自由、完整、全面的发展(这正是我们此刻的学生所最欠缺的,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该课文是审美教育的典型材料,该教师也充分发挥了自我的审美素养,经过读、听、看,在课堂上很好地营造了审美的氛围。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24篇

《乡下孩子》全文采用儿童诗的形式描写了农村孩子的快乐生活,读来清新舒畅,是一篇孩子乐学的诗文。由于学生对诗歌很感兴趣,因此在上课前已有不少同学能熟练朗诵这首诗歌。

根据这个实际情况,我在讲课时主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展开想象,在朗读、想象中体会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通过看图,使学生明白黄鹂是欢快的,野菊是美丽的。

乡下孩子是欢唱的黄鹂,也是盛开的野菊。再通过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进入乡下孩子这个角色,进入他们的生活境界:你现在就是乡下孩子了,小时侯曾在妈妈怀里做过什么?爸爸曾背着你去过哪儿干过什么?让学生弄懂,活泼可爱的乡下孩子就像“欢唱的黄鹂”一样快乐,笑得像“盛开的野菊”一样美丽,从而理解了诗意,突破了难点。

在这节课上,我随同孩子们一起去乡下,感受到了那里孩子们生活是多么幸福、快乐。我看到了孩子们满脸的兴奋,感受到了优美的诗歌带给孩子们的乐趣,真让人羡慕。语文就在生活中,今后将带孩子们多观察、多体验,把有趣的事记下来。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25篇

作业设计,典型科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总之,x教师为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活泼的文言文示范课,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还有很多,未尽之处,还望各位同仁再作评说。

该课诱导得法、点拨到位,学生思维活跃、参与进取。整堂课活实相济、精彩纷呈,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现综合评价如下:

一、厚实的教学资料。《蚊子和狮子》寥寥百余言,在教学资料的选择上空间有限,但冯教师硬是从这单薄的课文里淘出了厚实的资料:寓言知识介绍、寓言功用评价、寓言结构方法、寓言阅读技巧、寓言写作训练、寓言语言赏析······。

二、浓郁的语文韵味。这是一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的精品课。寓言的阅读与写作自不必说,单是在字、词、句、篇的领悟与解读上也细入毫厘、丝丝入扣,甚至连一个引号也能够嚼出不一样的味道来。好的语文课不怕细,只怕粗,粗了就出不了味。牛肉干是要细嚼慢咽才能出味的。

三、丰富的激活手段。课堂气氛活跃与否,学生参与度高低与否,是与教师激活手段的多寡密切相关的,冯教师在这堂课上运用了引领、点拨、思辨、抢答、化解······一系列激活手段,使得课堂活动如行云流水、气脉贯通、瓜熟蒂落、顺理成章。

四、显著的教学效果。这堂课知识含量充足,教师引经据典,挖掘教材既深且广;学生理解到位,回答问题有理有据,既学到了寓言的相关知识,又学到了寓言的写作方法,还学到了大师们对寓言的一些精辟论述。

五、沉稳的教学风格。冯教师由于钻研教材透彻,又能机动应变,故而课堂上的他指挥若定,进退有据,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渐入佳境。避免了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常犯的急躁、慌乱、逼供、挂漏等毛病。不足的是: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不够自然,该强调的知识记忆没有强调,异常是大师们对寓言的精辟论述。白璧微瑕,此课仍不失为一堂短文深教、细教、巧教的精品课范例。

英国著名课程理论专家L.斯腾豪斯曾明确地指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并且发展的最好手段不是经过明晰目的,而是经过批评实践。我个人认为,那里的批评就是进行反思。那么,经过一周紧张的听课,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有所收获,有所反思。反思越深,收获就越大。下头,我就听课,做一些不成熟的发言,题目是《如何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

1、做有效的学习组织者。课标要求教师由教育教学管理者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首要任务是营造一个接纳性、宽容性、倾听性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氛围。陈楚云教师执教的《我要的是葫芦》,学生主动参与的进取性就十分高。教师要板画葫芦架,不是直接画出,而是要求学生细读文字,找出描述的4个事物。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画画,并引诱说:同学们朗读越正确、越流利,越有感情教师的葫芦就会画得越好。经过学生朗读,把葫芦架子画出,画了4片葫芦叶,又戛然而止,挠得学生心里痒痒的,之后进一步引导:你们把这句话读得好,教师就画得多。学生越读越起劲。教师用贴叶的方法理直气壮地哄得孩子一次又一次,声情并茂地朗读文本。葫芦叶也就越添越多。这样的组织教学就是有效的教学。同样,陈妹教师的《秋天的雨》中也有类似的教学例子。

2、做有效的共同学习知识的参与者。课标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学习知识的参与者,由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作为参与者,教师必须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构建民主、合作的文化生态。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做到师生平等,和学生一道找真理、规律,与学生一齐分享他们的感情、观点。应把学生尊重为主演,主人。我认为我们应当摒弃教师讲得越细,越好的思想。注重学生本事的培养,做学生的引路人,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如陈霞清教师的一个环节:寻找身边的美。由学校的弯腰捡纸屑启发,引导到学生回答对父母的孝敬等。她朴实、清新的风格给我们如沐春风的感觉。陈妹勾住一词的教学能够说是画龙点睛。这么多的气味,难怪勾住了小朋友的脚。生活中哪些事物也勾住了你的脚?举例谈谈,学生紧扣勾住谈得眉飞色舞,热闹非凡。

3、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语文的本质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课标要求教师用心施教。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是关注自我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资料能否按部就班地传授,也不应是细心翼翼控制整个课堂局面,怕出现异常情景,令自我措手不及。陈霞清、陈楚云的教学手段就运用得恰当。陈妹教师的句子教学很到位。出现两个需要比较的句子:一是比较学;二是反复读;三是抓重点;四是抓句子中的反义词;五是感情指导轻慢连贯,边读边感受颜色的美丽,秋天的迷人。她异常关注学生的听说,尤其注重让孩子表达自我独特的阅读感受。

4、删繁就简,构建有效清楚的教学环节。一篇课文可挖掘,可赏析的资料实在很多,如果我们逐节展开,一成不变,只能把书本抠死,将语文教死。我们要做的是抓重点段落,品位语言;抓关键词,读出画面;提炼精华,删繁就简。如陈妹教师的《秋天的雨》,整个教学环节十分紧凑:第一是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呢?从总体把握课文整体。第二是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快速找一找描述颜色的词语,都有哪些,圈出来;自由读课文,秋雨把这颜色都给了谁,边读边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再把你认为最美,最喜欢的一句多读几遍。第三是同桌配合读第3自然段,看看秋天的雨里藏着哪些好闻的气味。第四是秋天的雨不仅仅有好看的色,好闻的味道,还是一个热心人。秋天的雨做了哪些事?第五是总结,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五个环节,不多不少,没有拖泥带水。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真的需要不断充实自我。仅有不断充电,更新知识储备,认真研读文本与学生的学情,才能随心所欲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今天上午,观摩了三位老师的展示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他们的课品如人品,他们的课不是做秀,也没卖弄,让人所能感受到的是他们对教育深深的挚爱和对学生真诚的关爱!

首先,范莉莉老师的课给人第一感觉是真实。比如说,导入时的游戏,“1月1日是什么节日?10月1日是什么节日?……”许多学生回答不上来,这可以看出范老师课前没有跟孩子们说过“悄悄话”,这样有缺憾的课才是真实的,才是美丽的!我们的公开课不是表演,不是做秀,在这里范教师的如果能沉着一点,耐心地告知学生,很自然很巧妙地过渡到自己的预设中来,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范老师有深厚的语文基本功。大方、流畅的粉笔字,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尤其是声音甜美。但我们遗憾的是没有听到范老师的那带有童音的动情的范读,如果范老师不用课件录音读,而是自己深情地吟诵,这样效果会更好。课件上画面加上动作,干扰了学生对诗歌美丽语言的感受,致使读完以后,有个小孩说“老师,声音小了听不见”。我想,可能是视觉干扰了学生的听觉吧,再说,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非常重要。

当我们还沉浸在节日的快乐气氛中,童娟老师为我们送上了《妈妈的账单》这一课。这节课,对于上课的学生而言,是一种幸福,对于听课的教师而言,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在这里,要感谢童老师,让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听课老师沉浸于她的情感课堂,同时,心灵为之一震!5月10日,是母亲节了,我们为人儿女的,不能以工作繁忙为借口,应该常回家看看!应该为我们那可亲可敬的母亲做些什么?我相信,在师生情感推向高潮的时候,没有谁不想念自己的妈妈,这正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体现,这就是所渭的诗意课堂,诗意语文。

不过,如果童老师的音调再低沉些,语速再缓慢些,能做到语言的抑扬顿挫,这一定会催人泪下的。

当我们的心头还回荡着《烛光里的妈妈》的旋律的时候,季益波校长又为我们送上了精美绝伦的《普罗米修斯》,我认为季老师这节课上得大气,浑然天成、人课合一。

在这里,我想借用几句诗来评价一下季老师的课。

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环节——一枝一叶总关情

过渡——嫁于春风不用媒

小结——似曾相识燕归来

氛围——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是一节高品味的语文课,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有品词析句、潜心会文的过程、有听说读写的训练,这就是语文课。同时,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如春风化雨,点点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有巧妙的点拨,由衷的赞美,热情的鼓励,颇有大家风范,课堂意境的渲染更是独具匠心,当学生情感达到高潮的时候,季老师戛然而止,恰到好处,学生意犹未尽,“英雄”的韵律余音绕梁,三是不绝。

总之,今天的三节观摩课各有特色,各有千秋,虽然存在一些缺憾,但犹如维纳斯并不因为断臂而影响了她的美丽。今天的三节课也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正走在回家的路上。

今天,我和我校的20位教师在南街小学听了王淑军老师执教的《小稻秧脱险记》和赵艳红老师执教的《开天辟地》两节阅读课,收获颇多。下面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这两位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能时时刻刻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始终是课堂上的引导者,组织者,始终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交给了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王淑军老师执教《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时,注重了朗读和写字的指导。王老师检查词语读音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形式读,在容易错的字音上,王老师进行了强调与强化,力争全体学生都能读正确,真正做到人人有提高,人人都学会。在检查朗读课文时,注重了学生朗读姿势与朗读能力的培养。王老师从细节处着手,让孩子们掌握读书的正确姿势,并教育学生要大声地、口齿清晰地把文章读出来,这就是朗读。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阳光、自信,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而且,老师亲切的语气,微笑的面容也给了学生读好文章的信心。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是小学阶段重要的语文能力训练。王老师在了无痕迹中达到了这一要求。王老师在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时,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小组内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听赵老师在执教《开天辟地》,可以用“行云流水”一词来评价。整个教学过程赵老师始终以文本为依托,让学生借助多媒体课件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去感悟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如,教学“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这个巍峨的巨人……”两个自然段时,引导学生观察他的动作、神态,再读句子,读懂了什么,从哪读懂的?让学生再做做盘古把天和地分开时的动作,师此时配乐朗诵,学生在举臂一分多钟时的累与盘古的“一万八千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盘古的伟大精神跃于眼帘;紧接着,赵老师趁热打铁,让学生抓住下一段的“精疲力竭”“微笑”感受它的献身精神。

很感谢两位老师的辛勤劳动,能带给我们一些收获,一些思考。还有几点建议与大家一起商榷:

1、王淑军老师在教孩子们写字时还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老师要在孩子们中间巡视指导,在孩子们的本子上写几个范字,让写的不好的学生零距离地学习临摹老师的字体,更能拉近师生情感;还可以让几个学生到黑板上去写,调动孩子积极性,让孩子真正喜欢上写字。

2、赵老师整体上看学生读书的时间还太少,感觉像蜻蜓点水。开课伊始,就直接问: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标画有关语句。在学生对整体还没有意识时,这样未免太仓促。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对话,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道亮丽景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赵老师像是在牵着学生走,一步一步的,没有放开,学生在感悟时谈的太浅显,没有真正触及心灵。

总之,听了这两节课,让我也反思了自己的语文教学,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弊端,如:学生读书时间少,问题意识不浓,想象力不够,表达能力不强……这都与自己平时课堂上放的不够有直接的关系。想起叶老曾经的号召,“所有学生要善于使用语文这个工具,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贡献力量。”所以,对于一节普普通通的语文课,如果落实了该落实的工具性,影响了该影响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算是“语文课”了,也就有了语文“味”了。期待更多、更有语文味的好课不断呈现,也希望这样的活动更多一些。

各位领导:

这学年来,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工作责任心强,服从领导的分工,积极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26篇

在不断地学习探索与教学实践中,胡教师逐步构成了自我鲜明的教学风格,听她的课是一种愉悦和享受。她的教学语言规范、简洁、流畅,具有亲活力和感染力。课堂上能做到关注学情,适时调控,引领和评价本事强,教学智慧丰富,值得我们青年教师好好学习。

提几点需要改善的地方:

1、课堂显得过满,指导学生静心会文略显不足。

2、动态学情的处理方法上有失偏颇,例如前排一个男生表现很积极,发言未经认真准备,教师的评价使他有受挫之感。

3、教学时间应紧缩一些,这节课超时多了点。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27篇

时间不长,10多个问题在学生争先恐后的参与中全部解决。

之后,我又引导学生围绕凡卡写信的内容和插叙描写进行了重点讲解,学生回答得非常到位,真切地感受到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从而明白了凡卡的悲剧是社会造成的。当让学生结合实际谈体会时,学生又一次表现出了空前的活跃,说出自己的感受时,学生把凡卡的生活和自己的童年进行了对比,体会到了生活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幸福和快乐,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由此我想到:问题是开启学生智慧的一味妙药,教师该放手时就放手,但放手不等于撒手,只要教师合理调控,正确引导,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28篇

我发现黄老师的这节课有个很大的特点是喜欢让孩子们朗读。尤其是分角色朗读,通过各种角色朗读,有利于让孩子们领会文章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各自的特点。例如让孩子们有感情的朗读炊事班长和病危的战士们的话,就可以注意到他们所处地位和处境不同,语气语调也要相应改变的道理。孩子们朗读得特别认真,因为他们都融入了文章中了。

同时黄老师要求同学们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这种做法我是很提倡的,不仅让孩子们划下重要的句子,也让他们积累了一定的优美词句,对文字积累方面很有帮助。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29篇

《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生动。课文的脉络十分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述得十分清楚。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听了赵老师的课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指导个性朗读

在朗读指导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时,老师先让学生找到描述盘古动作的词,自己做动作,感受抡的力度,再指名读,学生读得不理想时,耐心指导,问:他抡起斧头时会怎样想呢?生答我必须要劈开。就这样引导学生带着这份决心再读,体会抡的力量。并透过范读指导学生重音轻读。比如:引导学生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轻声读,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重音读。透过这样一步步的引导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潜力、感悟潜力。

二、在表演中体会

让学生在阅读中表演,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为了让学生体会盘古因为每一天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而累得倒了下去。赵老师边范读边让学生表演,学生两脚蹬地,两手顶着天,当老师读完,问你们有什么感觉时,学生都纷纷说累死了。老师立刻过渡说:你们坚持了几分钟就感觉累了,可盘古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着,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盘古开天地的艰辛。

三、充分发挥想象

四.重视方法指导

赵老师教学过程中很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时刻提醒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让他们一边读书一边做批注,无论学生的程度是高还是低,无论学生体会得是深还是浅,他们都在品尝学习的快乐,他们都在收获着。

语文课堂是缺憾的艺术。我听了这节课后,有两点想法,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1、借助媒体教学,固然有它的独到的优势,但学生阅读文本还是要回归课本中来,近距离接触,或许效果更好。

2、可适当添加小练笔。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30篇

整节课学生都处于一种自由、宽松、和谐的氛围之中。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学生特别喜欢情境教学,因为录像创设与文本息息相关的情境,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愿学、乐学。本堂课,我始终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把更好的机会让给学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本堂课也有不足之处,表现在课堂评价方面,深感教师的评价多,学生互评自评少。评价形式单一,特别是在综合性学习评价中,我不够重视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在以后的评价中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思路和方法,对这两个方面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这样才使课堂评价更有价值。

此次尝试课后,更深刻地体会到,语文教学要渗透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要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和创新精神,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过程。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31篇

好习惯让人终生受益,苏教版教材每册书的开篇就安排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从不敢懈怠。针对班级实际情况,我一改传统式的看图说话、模仿操练,以学生朗读活动替而代之,教学中,我以一篇小诗《青松》让学生去练习朗读。在朗读活动中贯穿读书姿势的训练与读书品质的培养,学生的兴趣也随之高涨,朗读能力也在自己练习与欣赏同伴中不知不觉提高了。

另外,在教学中,我也告诉学生,朗读时,光读也不行,应该带着思考去读,每次训练时,提醒学生要养成身正、肩平的读书姿势,以及读书时的专注。当然,光靠课上几分钟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平时的学习中,生活中,时时提醒学生,关注学生,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朗读、背诵、阅读变成一种真正的乐趣。当然,课堂上我们只能教学朗读背诵的方法要求,课题中的“勤于”两字要在课后落实。所以,习惯养成功夫在课外。

现在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对我们班极大部分同学能逐个养成一个又一个好习惯充满信心,但班级里大概还有那么五六个同学我也很担忧,今天的习惯课堂都是我行我素,东张西望,一直在做小动作,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所改变?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32篇

21世纪是高科技的时代,有专家这么说:“你打一个盹,睁开眼睛一看,世界又有新的创造和新的变化。”这真谓瞬息万变!这也向我们这些教育者提出新的挑战、新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塑造创新型人才。目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已成为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教学的实践令我深深地感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深化学科的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对提高教学效益大有裨益。

因此我尝试通过《北京亮起来了》这堂语文网络课,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33篇

1、在第二小节以“什么是风情”这个问题来扣紧“风情”让学生了解三亚的环境美,使学生知道三亚究竟有哪些风土人情,在读中感悟美。

2、在第二小节一学生说道“海滩上有许多饱经日晒的细沙,它们都像玉屑银末似的,十分美丽”这句话的时候,教师运用教学机智,说道:“是呀,那些饱经了一天日晒的细沙一定被晒得暖暖的,同学们想不想用手去摸一摸它呢?那我们就用朗读去触摸这处美丽的海滩吧!”顺势带领大家齐读第二小节。

3、在精读第三四两个自然段的时候,用找三个比喻句的方式来找出太阳变化的三个画面,学生比较容易有明确的方向。

4、精读完第三四两个自然段后,再次回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那像孩童、像大红灯笼、像跳水员的三亚落日就这么落下去了,夕阳湖落的景象美妙绝伦,真是一点儿也不比日出逊色呀,于是人们不禁赞叹。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34篇

今天有幸聆听了姚老师执教的《秋天的雨》这节课,我有一种如沐秋风,神清气爽的感觉。《秋天的雨》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语言美,意境美,篇章结构美,名为写秋雨,实在写秋天,把秋天的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串起来,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在本课教学中,姚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欣赏画面,品读词句等方法使学生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从而产生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一、创设情境,奠定情感

秋天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在上课伊始,姚老师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尽情欣赏秋天的美景,精美的图片配上优美的音乐,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秋天,为学生学习课文,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础。

二、重视指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姚老师的课堂上实现了“以读为本”,摈弃了教师的分析讲解和问答。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在课堂上朗读,在读中感悟、理解、交流。并且让学生融入文本,在学习第四段时,教师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与学生展开对话。

三、重视读的层次指导

姚老师结合课文特点,以调动学生朗读兴趣为目的,巧妙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感悟,以悟促读,以读促悟。抓住秋天的颜色、气味、声音进行教学。姚老师重点指导第二自然段:秋雨的颜色。让学生在在读中抓住两个重点句子:“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呀扇呀,

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 红红的枫叶像像一枚枚邮票,飘呀飘呀,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她抓住“扇哪扇哪”“飘呀飘呀”这二个动态词语,进行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读,体会语言美,进而读出其中的韵味。同时,恰当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文中的美丽景色,在美妙的音乐中,以情助读。学生在多种形式、分层次的反复朗读中,自然而然地领略到了五彩缤纷的色彩美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美,体会到了秋天的美丽和欣赏美景的愉悦之情。

但是,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有一些细节,我也有着自己的想法。如在教学“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这一部分时,读中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句子并同桌讨论,再说自己发现了什么?然后拓展训练“??像??”的句式,这样就会加深学生对比喻句的理解。另外,三年级刚开始习作,本篇课文在每一段都有一个明显的中心句,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渗透写法的指导。 以上几点只是自己听后不成熟的想法,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35篇

围绕教学目标,胡教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抠词抠句,潜心会文,认真思考,把语言文字活化为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例如让学生运用多种方式的读(自读、听读、评读、合作读、主角读、表演读、配乐读等)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换词比较,动作演示等方法体会冒一词在句子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引导学生以岩石妈妈、小诗人的身份夸一夸小草,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并且使学生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激发起对小草精神的赞颂,升华了情感美。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36篇

最近一段时间学校没有暖气,除了上课,我也基本上是在教室里备课。听了几节书法课,感觉孩子们的能量很大。一节课上不仅要学会几个笔划的写法,而且还要写二十几个字。在我看来这些内容对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太多了,但课后我看看了孩子们的作业,还都完成地很好。

再一次听书法课的时候,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书法老师的讲解没有提高八度,与平时说话的声音无异,孩子们反到听得很认真;没有太多地组织教学,只是的布置任务后,简单的班内巡视,孩子们都认真地在写;…… 与自己的课堂比较一下,为了怕孩子们注意力不集中,常常用很高的声音来吸引他们,并且总是要说三、四次。这样久了,事得其反,孩子们反到是不注意听了,第一次听不清楚老师还会说第二次,还会有第三次……就算是在那儿玩一会儿,老师的高音教学顺便听一下就行了。

很多时候,总是用自己的想法来代替孩子们的想法,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限制了自己的教学方式,而且对孩子们也是无异的啊!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37篇

覃老师执教的《花未眠》一课有五个方面的亮点:

亮点一:教学设计合理,整节课使用了“问题教学法”,利用五个框架性问题推进课堂教学的展开,而这五个问题又是理解文章的要害和枢纽,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好处在于能够提纲挈领地抓住文章的要旨大意,并激活学生的思维,而避免了学生的被动地听。记得三年前语文教研员覃方确老师曾问我对于学生主体性的理解,我大胆提出学生发言不一定是主体性、参与性的体现,但是当时我没有道出本质。现在我可以明确了,一定是由“思”而“言”才是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真正的体现,缺了“思”的“言”即是无效的“言”,只是形式的繁荣罢了。

亮点二:有资源整合的意识,本节课能引经据典,适当延伸拓展。导入使用了苏轼的《海棠》一诗,揭示《花未眠》与《海棠》的异曲同工之妙,中外相互印证。利用优美的图文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我们常常是“教教材”,受到教材的局限,而不是“用教材来教”,教材只是资源之一,如果树立了课程意识,“万物皆备于我”,再“反身而诚”,那么就可以“乐莫大焉”了,资源一经整合,教学的境界也就开阔了,也就不再是“教死书”了。

亮点三:教学的双边活动基本上是充分的,教师是有激情的,学生是活跃的,于是整个课堂处于和谐的状态。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的功能,能通过框架性问题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

亮点四:注重了语文教学重要规律,即是抓住了散文的诵读。诵读形式多样,有范读、齐读、分组朗读等,并能通过诵读与文本的研读相结合。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诗歌和散文教学中,诵读法更是不二法门。从诵读中能看出对于文章的感悟和理解,所以我反对将有意境的诗歌、散文分析得支离破碎,而主张以读促析、以读代析。

亮点五:文本的研读比较充分,而并没有架空文本。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38篇

今天我教学了《童年的发现》,《童年的发现》是篇回忆童年趣事的文章,这篇文章理解起来不难,初读感知、自读自悟、重点悟读、讨论交流等问题都很快地解决了,然而在最后一个环节却出现了问题。我问:

寂了下来,一个个默不作声,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课堂中,我们常会遇到学生思路不畅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首先,教师切忌动怒。必须克制自己的情感,用理智驾驭感情,保持冷静。

其次,教师要随机应变,灵活处理课堂中的意外情况。我们虽然可以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但再有预见性的教师也不可能预料到课堂偶发情况的出现;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为偶发情况事先设计好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步骤。因为教学环境不是完全封闭的,更何况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交流活动,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情况,教师也不可能完全预见到。

最后,我想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机智是教师素质的画龙点睛之笔。让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摸索、思考、积淀,不断地充实自己、追求个性、构建风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39篇

通过听我校骨干教师引领课,我感受颇深,收益匪浅。马老师和张老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更让我在这两堂课中,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张老师的课《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过程环环相套,丝丝入扣。情景导入,教学设计合理,流畅。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思索,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阅读与思考所带来的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

马老师在课堂上亲切、自然,看似平淡的语言,却引领着学生体会到秋天的美好。马老师整堂课都表现十分温和,始终面带笑容,让学生与老师之间有一种亲和力。我们说教师教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孩子,那么人自然要有感情,我们在教书中就应该投入自己的感情。从听课中我也发现我们老师对学生非常地爱护,因为只有有了感情的教学才会擦出教学的火花,使教学变得精彩。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最注重的就是阅读,两位老师都做到了这一点,让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反复的进行阅读,默读或充满感情的朗读。在这两节课中,我发现阅读所占的时间较多,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总得来说,这次的引领课,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既学到了他人的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40篇

《丰碑》这篇课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红军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文章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表现了红军将士们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今天有幸听到马老师执教这篇文章,教者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情,让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这节课中马老师巧妙的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思想感情。

1。情境教学法:课堂中注重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图片、录音等教学设备营造氛围,让学生观看红军过雪山的录相和冻僵的军需处长图片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关注,入情入境生情。

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本节课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在马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精彩,读出了课文要表达的感情,也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本课教学中,学生以多种形式的读来整体感知这篇文章,即:1.大声自读,读通课文;2.分段朗读,检查自学;3.快速览读,概括内容;4.小声自读,画出最感动的语句。由品赏朗读到领悟情感自然水到渠成。

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主要依靠求异思维。在结尾之处的教学设计也体现出教者的别具匠心。马老师用课件出示军需处长在雪地里冻僵,像座晶莹的丰碑的画面,让学生仔细看图,并想像,“当军需处长靠在树下马上要牺牲了,他会想些什么呢?他有什么心愿吗?”让学生看图想象延伸,不仅练习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发展了思维,也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在战士们心中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在同学们的心中也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一样永垂不朽。人们常说:“文道结合”,在总结课文时,马老师又问学生:“你从军需处长身上想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畅所欲言纷纷把对军需处长的崇敬表达出来了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我认为马老师这节课的教学正体现了这些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去好好的学习。

让语文课充满情感和智慧的魅力

能上一节好的语文课,是许多老师梦寐以求的夙愿。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洒脱的!自然的!幽默的!智慧的!诗意的……最终是有魅力的!那么,语文课的魅力在哪里?我认为,它应该在课堂中师生的情感和智慧中。

但语文课仅有情感,魅力就够了吗?不是,好的语文课要能启迪学生的心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让学生智慧的潜能被开发,幽闭的心智被开启,创造的天性被唤醒!唯有情和智和谐共生,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能得到有效统一,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勃勃的生命活力,才能闪耀出动人的魅力。

那么,怎样让语文课堂充满情感和智慧的魅力呢?下面我试以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一次借班上课苏教版五年级《天游峰的扫路人》的课例来作阐释。

一、导入新课显示教师亲和的魅力

因为是借班上课,所以孙老师与学生进行了一段课前谈话,谈话包括两层内容:一层是师生情感沟通,缩短因为师生不熟悉而产生的心理距离和隔阂,以较少的时间让学生接纳教师,让教师走进学生心里。教师借用孙悟空这一学生喜爱的人物一下拉近了距离,向零距离心理教学靠拢。另外一层内涵是导入新课。优秀的导入或自然、或新颖、或曲折、或意外,但不管形式如何,导入语言必须在内容上与教学内容有必然联系,否则,不是哗众取宠,就是喧宾夺主;不是教师卖弄,就是故意做作。因此,一个好的“揭题谈话”或“新课导入”,在内容选择上应该有以下要求:1、要选择学生有话可说的话题;2、要能和教学内容有机联系 ;自然相关;3、要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充分激发学习热情。

二、质疑问难,显示教师启发的魅力。

如何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我认为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即要让学生敢问、善问。敢问,是心理问题,勇气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教、不唯上、不唯真、唯美的意识,敢于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感,敢于向书本和教师挑战。从低年级开始每节课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问题,不走过场,不搞形式。善问,是方法问题,是能力问题。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就能提出有水平的问题。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41篇

黄老师在授课的时候向孩子们提到了几个问题,层层递进。下面是她在授课的时候给向孩子们提出的问题: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故事。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且要分析老班长外貌,为何他三十多岁就像五十多岁的样子。

2、请孩子们描述一下文中提到的三个病危战士。

3、让孩子们说说文中讲到老班长钓了鱼不舍得吃,却吃骨头,“我”知道后哭了。为什么“我”会哭。

这三个问题层层递进,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在课文中寻找答案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有利于思维的拓展和思考方式的培养!尤其是第三个问题的提出,能让孩子们身临其境的想想为何“我”会哭,也考到了孩子们如何组织答案的能力。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42篇

在工作上,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并能完成学校给予的各项任务,为提高自身的素质,我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到各地听课学习,平时,经常查阅有关教学资料。经常在课外与学生联系,时时关心他们,当然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须在以后进一步的努力。

总而言之,现在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作出自己奉献。

司亚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用豪爽来形容,具有大家风范,因而整个课堂显得大气而不张扬,充满激情,课堂教学艺术更是值得品味。

课堂整体设计独具匠心。课文从彩塑、壁画、藏经洞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三个自然段并列存在,结构非常清晰,司老师抓住彩塑、壁画作重点解读,避免了平均用力的弊端。首句“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从导入到总结贯穿其中,每讲完一个自然段后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此句多遍,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莫高窟的喜爱、向往之情,大大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对莫高窟由不了解到熟悉、由衷地喜欢,原来,莫高窟如此美丽。

课堂细节精彩纷呈。教师的语言对学生富有激励作用,如学习彩塑一段时,“你们的读给了我听觉上的享受,让我们从视觉上享受一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对彩塑形象充满视觉期待。“把你笔下的飞天与同学们交流一下”、“此时飞天已布满我们的教室”激发了学生交流的欲望,也让学生感觉自己笔下的飞天真的很美,这比老师直接说“写得真好”更有激励作用。在学习2、3自然段时,先文本后媒体,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再去欣赏彩塑与壁画,让学生由文本到图片进行了双重感悟,更加深了学生对莫高窟艺术宝库的印象。为了让学生感受卧佛的大、长,突出了“16米”这个数字;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壁画的宏伟瑰丽,突出了“四万五千多平方米”这一个震撼人心的数字。抓住描写彩塑神态的词让学生想象其他彩塑会是什么样的神态,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充实了彩塑形象,又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积累了描写人物神态的词,寓积累与想象于一体,一举两得。朗读的形式多样,有个别读、齐读、默读、自由读。“曾”字的解读激起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了莫高窟艺术宝库的珍贵。过渡句的讲解、排比句的学习练写,让学生在学习享受中掌握知识技能。当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悟后,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来写一写其他飞天的形象进行小练笔;在认识了古代劳动人民用智慧凝结成了莫高窟这一伟大结晶时,让学生把自己想对莫高窟、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的话写下来,在这样的环节中,很好地体现了读写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有感而发,真情流露。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课堂伊始,老师以“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哪几处景点”这一问题直接带领学生回忆文本,进入文本,并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三个词,让学生很清晰地认识到本篇课文的重点内容所在,学习目标也明朗起来。

学文中渗透思想教育。在感受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了不起后齐读“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这首小诗,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以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经历了一次思想教育的机会。

苗老师上了一节现代散文的研讨课。研讨课目的在于让同学们从优秀的散文作品中总结其写作的成功因素,从而使学生对自身的写作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

这节课的教学有两个突出优点:

一、老师善于鼓励和表扬学生。苗老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和看法。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成功都给予充分欣赏和关注,以激励性的语言、鼓舞、唤醒学生主动参与的信心,因而本节课学生参与积极性高,面积大,学习兴趣浓,师生配合默契。这一点大家都看到了听到了。

苗老师的课对我的教学工作有很多的启发。我们备课时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教给学生合适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我会学”,再由“我会学”到“我要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要点的过程中自觉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一、教学流程:

导入——目标展示——初步感知——形象分析——课堂练习。

二、成功之处:

1、教学目标明确。

本课制定了三个教学:1、整体感知课文,能用几句话该课故事梗概,理解课文内容。2、分析迷你的形象,学会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3、理解美德的内涵,提货故事的深意。

就本课教学来说, 基本能围绕着三个目标展开教学。

2 、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良好语文学习品质。

开课伊始,通过观看动画片《白雪公主》后,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在分析米妮的形象中,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口头作文,有意训练学生的听辨能力。通过默读课文,训练学生读书思考赏析能力。通过当堂练笔,训练学生写作能力。同时,在学生展示习作时,请学生上台展示,并引导评价等,这些,不仅是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更是对学生语文学习自信心、方法实践等良好品质的培养。

3、学生答问能以文为证,有理有据。

尤其是 在“分析米妮形象”一环节中,学生这一表现异常突出。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形成见解,举手答问。且学生答问的习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认为米妮是个xx的人。请大家把书翻到第xx页,跟我一起看第x行自然段第x行……”由此,学生的良好习惯可见一斑。这不仅是这堂课展示给我们的,也是教师平时训练的必然结果。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4、注重在评价。

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生生评价,师生评价等多种形式的评价。生生评价,相互取长补短,教师评价引导深入思考探究,明确方法。这样,在评价中指导,在评价中巩固学法,在评价中提高能力。

二、商榷之处

1、教学设计方面。我个人认为,语文教学设计应删繁就简。

本课教学容量大,内容多,步骤繁。我认为,一堂语文课,教学设计不仅要依据课程标准基本要求,还要依据学情。

首先,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涵盖三个维度,表述上要准确。在《2012年新课程标准教学指导书》中,针对语文的各种文体的教学,都有详细的指导与示范,此处不必赘述。本文是一篇童话。关于童话教学,我想目标与重难点之一就是目标童话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可遗憾的是,本课教学设计中却忽略了这一点。的另外,在目标的表述上,同样也要准确。应尽可能使用“外显”行为动词。如目标1中的“理解”和目标3“体会”等词语的使用要仔细斟酌;目标2中“学会”一词也不够恰当。一种方法的”学会“往往需呀时间,需要不断地学习、实践,仅凭一节课就“学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显然不符合实际。目标展示要适时适度。既然要展示目标,就应让展示发生效力,不可蜻蜓点水,学生走马观花,还没读完,已经切换。

其次,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可一味追求大、强。 或许是因了“优质课大赛”的缘故,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出彩”。所以内容的选择上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本课教学,在赏析人物形象之后,教师小结了正面描写与咋么描写的方法,然后出示了一组句子,要求“练一练”。

(1)从蛋壳里爬出的那些小鸭实在太丑了, 到处挨打。(从描写角度分析)(2)他们老是说:“……”三组句子均为《丑小鸭》里的句子。于是,学生把课文丢掷一边,开始赏析《丑小鸭》里的这些句子。我想,此处如目标真是果非要设计练习,可就地取材,从本文中抽取几个句子赏析不好吗?课堂进程中,此时正在进行的是人物形象赏析。在赏析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涉及到了人物描写角度和描写方法。让学生畅所欲言地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在评价中归纳方法,在指导中学会方法运用,在诱导中提高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和赏析人物的能力。而此时仅为练而练,反倒节外生枝,既影响了学生思维,还打乱了教学程序。更何况,在练笔之后,还有一项”找一找,读一读“的练习与之雷同。一堂课仅仅四十五分钟,容不得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耽误啊。

再次, 教学步骤过于繁杂。

1、观看动画片。

2、说说观后感觉。

3、说说主人公。

4、出示课题

——展示目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概括文意。

2、填空。

3、讲述故事梗概。

4、评价总结

——形象分析

1、讨论:米妮是个怎样的孩子。

2、指名答问。

4、什么是描写。

5、描写的种类。

6、回忆描写的方法。

7、请一位“模特”,教师描述,学生听辨所用描写方法。)

——练一练——写一写——找一找,读一读——思一思——作业。教学环节可谓多矣。然而有些教学环节却影响了教学实效。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学应当避免程式化的操作。

2、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探讨。

这是我每听一节课都格外关注的问题。这样是个老生长谈的问题,然而我个人的看法是:2002年课堂改革方案中,对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选择做了明确说。十多年来,这种观点不断在强化,目的让所有教师都能够逐渐学会正确指导学生选择学习方式。然而十多年来,盲目选择学习方式仍然充斥着各科教学的课堂。课堂上随处可见的是学生讨论轰轰烈烈,合作热特闹闹,不论所学内容,不顾学生个体,更无视问题性质。所以,每每听课,我都会不厌其烦地陈述我关于合作学习是看法。今天,我仍然强调,不是所以问题都适合合作学习;许多合作学习必须要以自主学习为前提!

3、教师基本功锤炼方面:

我认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要有相应的学科知识。对于新教师来说,尤其要有学科系统性、专业性的知识。课堂教学中,像学生展示的知识必须是正确无误的。如,本节课中,描写的概念是否有必要强化先放在其次,而“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这显然是描写角度而非描写种类。人物描写方法则有“肖像、动作、心理、语言”等。而细节描写也只是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神态、容貌、衣着等则都属于肖像描写等等。

另外,本节课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教师就”学生模特“进行肖像描写的口头作文。但仔细分析,教师的口头作文中,对于人物肖像描写的顺序却有些混乱,没有按照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等写作顺序进行。

以上均为我个人的看法。不当之处还请执教者海涵。

众所周知,识字是阅读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读写,个性是阅读开始的早晚和阅读潜力的强弱。郭老师在教学《恐龙的灭绝》时,充分体现了识字与阅读的有机结合,做到了阅读中不忘识字的积累,下面就郭老师的这堂课,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合理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识字,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止为活动、变枯燥为生动,如果运用得当,能够丰富语文教学的资料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提高教学效率。在揭题时,为了让这远古的恐龙时代,真切的出此刻学生面前,郭老师透过视频动画,一下子让这庞大的恐龙鲜活起来,使学生很快地进入了课文的情境,激起去探求恐龙为什么会灭绝的兴趣。

二、透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形式识字,识字教学体现了必须的层次性

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使识字由原先枯燥无味的机械记忆变得生动而搞笑,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郭老师在教学中,透过指名读、开火车读、当小老师读、男女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识字教学;透过“恐龙生蛋”、“恐龙妈妈出难题”等低年级学生易于理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识字情感。个性值得一提的是,郭老师在学生会认词语的基础上,让学生选几个自己喜欢的词语,连成一句话。这样,使识字活动由单一变得丰富,不仅仅让学生再一次巩固了词语,还在连词成句中,巧妙的理解了词意,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潜力,真是一举多得呀!

但在课堂上,我们也不难发现其存在的一些困惑:

一、有专家提出语文教学要“倡简,务本,求实,有度”,倡导简简单单教语文,简简单单学语文。识字教学是否也该如此呢?单编的识字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识字、写字,我们是否能够在理解、感悟、拓展等方面再简略一些,媒体的运用再精当一些,节省出必须时间,再多给学生一些自主识字、认真写字的时间,在识字、写字方面做得再扎实、有效一些呢?

二、识字教学如何科学划分教学课时的问题。如写字量大的教学资料,老师们一般分散在两课时进行,以便分散难点、减轻负担、有效指导,观摩教学时所展示的课时内只写一、两个字的分配方式是否适宜?参赛课、观摩课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尚可理解,常态下的识字教学如何科学而合理的安排写字环节,值得思考。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43篇

上午好!我校2007年秋季集体备课暨课堂教学研讨展示活动在教师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下如期举行了,圆满结束了。今天上午由我代表评委们对语文方面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只能说是对这次活动一个小结。因为我自己的教学工作中还需要许多的学习,所以,在老师们面前说评课,我感觉似乎有点班门弄斧。在这里,我把我的几点初浅的体会说出来,大家共同来研讨。

这次活动给我和评委们的感受是:感动和希望。各备课组的集体荣誉感和在新理念新课程呼唤中产生的新课堂,使这次展示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美国著教育家哈佛大学的兰本达教授说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形成相应的思想体系。”今天的课程改革就是使教育教学与时倶进的重大举措,它为我们提供了在广阔的视野中重新认识教学的机遇和环境,让我们有机会认真思索一下:过去的教学是怎样确定目标,教育教学理念是否和社会发展一致;所教学生是否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发展自己。课程改革涉及到的几个变化给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培养目标的改变。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课堂教学基本程序是:铺垫——导入——讲授——巩固——小结。这种教学充分利用每一分钟,用极其有效的速度向学生传授新知识,通过大量的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和形成技能,技巧。它强调的是如何教学生,如何训练学生,有很多的教师中心色彩,是教师在教教材。而课程改革中的新课堂教学程序是探究——实践——自主;它强调的是教师如何用教材来教;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们这次拿出来展示的课在这方面都有体现。一年级谢老师的《自选商场》这一课,虽然是一节识字课,但谢老师不光教孩子们学会了生字,认识了很多词语,还让孩子们学习了这些生词后,在超市里买东西时能分辨出哪些物品是食品,哪些是生活用品哪些是学习用品。培养了学生的生活能力。可惜在这里我要说一个不足的地方,因为语文学习不能脱离文本。在生字的后面有一篇小短文,这篇小短文,不光是巩固学生学习的生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读了后明白“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呀!”二年级的《识字七》,让同学们懂得了人和动物是朋友,要保护动物。三年级《秋天的雨》通过学生欣赏,感悟秋天的美景,懂得了要热爱大自然。四年级的《呼风唤雨的世纪》,五年级的《鲸》,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爱科

学,学科学的兴趣。还有六年级的《学弈》它是一篇文言文,殷老师不仅详细地指导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而且让学生学了这一课后明白了小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因为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传统的民族美德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而这些大多是用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我们学习它就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学弈》这篇文章就让学生明白了做任何事要专心致志,才能成功。

新课程突出“领域意识”和“问题中心”强调课程内容与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的关系作为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的基本尺度之主题。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根本的区别,它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或游戏活动,引导他们去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操作实践,模拟活动等,让学生去经历,去感悟,去体验,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自主地构建知识,形成概念,掌握技能。使之拥有一种科学的态度,有一个坚定的立场,有一种不懈的追求,有一种创新的意识。在一年级谢老师的《自选商场》这一课上体现得比较好。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游戏活动,开篇就让学生说说平时喜欢逛超市吗?在超市里买东西怎样方便。让学生在没有附加条件的基础上自由地、大胆地说,学生非常活跃,都争先恐后地说。还有在学生认读生字时,谢老师问学生你以前在哪里见到过这些字,是怎么认识的。有的学生说在报纸上看到过,有的说在街上的广告牌上看见过,有的说在吃的食品袋上见过,而且都是爸爸,妈妈教的。这样让学生知道了识字的方法很多,不光从课本上可以学到汉字,还可以在生活中识字,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在生活中存在。四年级谭丛军老师的《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在这方面也体现得较好。在展示二十世纪的科技成就时,选用的都是同学们日常生活喜闻乐见的事物。让学生谈谈二十世纪的科技成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说,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形成了概念。

二、育人模式的改变。新教材的改头换面给教学增加了难度。因为打开新教材,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的气息,新课程的开放性、综合性与灵活性令人耳目一新;无论是从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图文并茂,生动有趣,贴近了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传统课程强调学科体系的系统与规范,强调严密的逻辑顺序和严谨的知识结构,在教师头脑中已根深蒂固。而新教材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

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开放性,单纯的训练题撤了,配套的教参没了,但几乎每一课都有“议一议”栏目,一方面是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余地和回味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去实践,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条理化、系统化,运用或重组知识的机会。另一方面也给教师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无穷创造力的空间。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渗透了舞蹈、戏剧、诗歌、散文、绘画等多种艺术成份。每一课后都有拓展延伸。所以教师除了拓展知识领域和专业技能外,还必须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才能上好课。这次展示活动中,程红老师的《鲸》这一课,在讲到鲸的生活习性时,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须鲸、齿鲸的吃食情况;舒素晴老师在教学生读儿歌时,让学生边读边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这样就能让学生更直观地获得知识,使课堂生动有趣。不过,语文课虽然具有开放性、综合性,但仍然有自己的学科本色。弱化了“双基”就使语文教学成为空中楼阁。《新课标》将课程目标分“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处理好三维目标是落实双基的关键。“知识与技能”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目标。扎实的双基功底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与衬托。舍去“双基”教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不能过多地安排活动,为了“秀”出精彩的语文课,体现学科渗透,有的教师把十八般武艺样样搬上,内容庞杂,形式令人眼花缭乱。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有时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有时会过分依赖辅助教学工具。像熊容老师在让学生配乐、配着画面朗读课文时,学生是在迎合课件,这样反而成了课件的奴隶。开放要有个度,语文课就是语文课,它的基本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学习语文,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就应该旗帜鲜明地上出语文味道,立足语言文字的扎实训练,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指向。殷丽志老师的《学弈》这一课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我相信她的这一节课一定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字“实”,是新课标下的真实课堂,真正做到了在新理念新课标下“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无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落到了实处,既注重了双基的训练,又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正确取向,特别是很好地做到了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丰富教学内容。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在教学过程中,殷老师运用了大量的文言句子。而且这些文言句子都是学生以前积累、运用里学过的名言警句,并不陌生。比如开头导入,引用孟子的警句“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当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遇到疑难时,她又用了“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还有她的板书设计也很巧妙,也是用的文言形式。“专心致志者,则学有所成;心不在焉者,一事无成也”等等。这些无不体现了殷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说明她在备课时很花了一番心思。这样为整个课堂营造了一种浓浓的学习文言文的氛围。

三、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标倡导课堂上的人文关怀,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而应该是师生平等地交流。要尊重学生,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具有发展潜力的生命存在,关注他们的生命发展。其实,不止课文,我们教师本身作为一种重要的、丰富的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在课堂上,老师的语言、目光、微笑、举手投足,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课堂上经常遇到教师会心的目光,经常看到老师和蔼的微笑,经常看到教师得体的动作手势,教师对学生亲切的关怀就蕴含在里面,它与整个教学过程是融为一体的。在这次的展示课中,我在这六位老师身上都欣喜地看到了这一点。像谢俊老师那亲切的话语、和蔼的笑容,熊容老师那动听的声音,优美的语言,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始终以热情和宽容的态度善待学生,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思维与心智的发展情况。舒素晴老师整节课自始至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学生,正是她的激情飞扬,所以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热情高涨。而这种活跃不是教师预设的,是在老师的感染下,引领下真实生成的,是在师生、生生互动中生长出来的。在学生编儿歌时,因为舒老师指导他们读得好。把儿歌读通了,所以编起儿歌来都能学着课文那样编得很好。这样也让学生各尽所能,有了一种成就感。语文课就是要这样读得呱呱叫,这样才能体现语文课的“语”字。殷丽志老师在课堂上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构建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就更让我感动了。课前的谈话,课堂中每一个环节过渡的语言都恰到好处。例如,当学生在对照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遇到困难时她是这样说的“就让我们当回打虎英雄,齐心协力来干掉这两只拦路虎吧!成功的路总是艰难而曲折的。”,“看,拦路虎虽然被解决了,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当第一个问题解决之后,她又说“第一只拦路虎被我们解决了,让我们乘胜追击第二只吧!”在指导学生看图时她是请学生当当小侦探,当当小福尔摩斯,当问题解决了后,她又说:“咱们共同度过了难关,终于就要迎来胜利的曙光啦!谁愿意做光明使者,跟大家交流一下你对这一部分的理解。”从殷老师这些丰富的言语间,我们看到了一个和蔼、睿智、风趣的殷老师。在这点上,谭丛

军老师、程红老师相对来说就做得比较弱一点。教师语言不够丰富,对学生提问要有启发性、思考性、有价值。谢俊老师的这一节课上口头语多了一点,像“愿不愿意”“好吗”“想知道吗”这一类的语言频频出现。在教给学生几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时,殷老师并不是生硬地将几种学习方法直接写在黑板上教给学生,而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地总结出来的,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进去的。在指导诵读文言文时,殷老师一遍又一遍有层次地读,注意捕捉合适的时机激励评价学生。有足够的热心和耐心帮助学生,使学生由不会到会。这样动态、生成的过程才是课堂教学的亮点,课堂因动态生成而精彩。

课程改革理念让我们教师从思想上到行动上彻底地发生了改变。教师在新的理念的指导下,逐步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泛泛讲解,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教师的引导也不可忽视。在学生理解肤浅处,思维矛盾处,理解偏差处应给予恰当地点拨引导。例如:熊蓉老师的这一节课,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名朗读,然后让学生互评,学生不知道该怎样来评价,只能说:“读得有一点点感情”,“有一点点没有读好”,“有一点点感情没读出来”这样的评价是苍白的,这时候老师要给予引导,什么地方,哪个词应该怎样读,读出什么样的感情。比如:读“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要读得轻柔、缓慢,仿佛脑海中出现了一幅幅画面,边读边展开联想。读出枫叶慢慢随风飘落的感觉。这样具体地加以点拨,在后面的学生互评中,我想他们应该知道怎样来正确评价,自己在朗读时知道应该怎样才能读好。特别是熊蓉老师那么好听的声音,那么优美的语言,如果能够多范读一点,那该多好啊!还有舒素晴老师的这一节课,在学生编儿歌时,第一个学生编的时候,没有注意到句末的押韵,老师也应当加以点拨,让学生明白:为了朗读时能琅琅上口,一般诗歌的每一句最后的一个字的韵母读音都相似,这样叫押韵,编出来的儿歌才好听。因此,课堂中教师的引导是一种帮助,一种启迪,一种激励,在巧妙点拨中让学生深思、顿悟。当能够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答案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当可以分辨出优劣时,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清好坏,当学生价值观出现偏差时,一定要将其善意引导到正确的认识上来。

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标志之一,也是一项核心任务。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两种: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这两种学习方法都有其存在的

价值,相辅相成,新课程要求恰当处理这两种学习方式的关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是一概排斥接受性学习。但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强调掌握和接受,冷落和忽视了发现和探究,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单调的记忆,遏制了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是接受性学习,更倡导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方式的改变而建立一种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这次的展示课中,虽然都体现了新课程强调的学生的主体性,但仍有走过堂的现象。如:谢老师的《自选商场》这一课,在学生刚开始借助拼音自学生字时,没有一分钟,这么多生字学生就会认了,这可能吗?程红老师的《鲸》一课,开始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鲸,也是没有一分钟学生就看完了,而且还非常准确地找出了答案。在提示学法后,分组选学课文余下的内容,学生选学时间也太短,学生也没有互相讨论的时间,就匆忙汇报学习情况。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定要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和关爱,从而受到鞭策、激励、感化、指导和建议,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大脑得到解放,个性得到张扬,思维插上了翅膀,独具个性的理解就会层出不穷。

以上这些是我结合这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谈的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初浅体会,让我们一起来研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师们,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吧!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44篇

作为班主任,一开学就对新生进行学习和生活常规的培养。这一工作是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可能我自己觉得已经说过很多遍了,但学生可能还没真正记住,或许一时又忘了。所以,我就反复地唠叨,时刻提醒。在副班主任的配合帮助下,孩子们渐渐学会了如何排队、收发本子、课前准备做些什么等。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我很开心。

孩子的许多知识是通过游戏和接触实物等方式,轻轻松松地学到的。而进入一年级后,每天要上六、七节课,且上课要求思想集中,很多事情都需孩子独立完成。作为班主任,做好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的教育引导,让孩子更快适应新的环境,十分重要。

我尽量把目光撒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采用大面积指名读,开火读,小组读,小老师教读等多种形式,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

总之,我认为一年级语文的教学,从生活出发,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出发,精心设计教案,适合儿童的心理成为儿童中的一员走人课堂,以他们所喜爱的形式和他们一起互动,才会实现新的课标理念,才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45篇

教学本文,指导预习时,我让学生自主了解了本文主要内容,根据内容查找资料,从同学们的作业反馈意见可以看出,文中内容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件难事,也因为本文本身就是一片略读课文。但从查找的资料看出,学生时查找了很多名画,却没有理解到文照所讲的作画时构思之妙。于是,我做了调整,抓住了拓展来理解课文。因为俗话说:“不懂是因为见的少,见得多了就懂了。”于是,在理解本文的基础上,我出示了 “深山藏古寺”一画,让学生先谈自己的理解,怎么画这幅画,然后出示名家作品,再次对名家作品进行分析,带领孩子们在“藏”上下功夫。接着出示了“踏花归来马蹄香”,让同学们理解如何表现“香”,通过观察名画,学生还谈出了如何画“风”。

最后,我留给同学们的作业是如何表现在一张纸上划出更多的人.留这个作业的目的是再次考察同学对课文中所讲的如何把握主题,如何去想得更妙,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另外,本文中还有一个还重要的作业,理解小伙伴的话,在理解课文时,我们回忆了“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同学们回忆还有哪些这样的故事。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46篇

语文学科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更有着知识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特点。周海伟老师在教学《亡羊补牢》一课时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到达知识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真正的目的。周海伟老师找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与知识传授的最佳结合点,使课堂教学闪现出思想品德教育的火花。

(1)在识字组词中,潜移默化。

(2)在课文教学中,加以深化。

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思想教育资料是丰富的。每篇课文的思想教育因素也是多侧面、多角度的分散在各册语文教材之中,没有完整的序列。我们只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恰当的教育目标,找出德育点,就

能发挥课文教学的基础作用。例如《亡羊补牢》一文中,引导学生明白为什么劝告?怎样劝告?结果怎样?从而让学生明白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就应听从别人的劝告。又如在教学第四、五自然段时教师提出:从哪一个词能够看出养羊人后悔?他会怎样想?学生抓住重点句理解、同桌表演从中受到教育。总而言之,周海伟老师针对不同的课文资料借助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和形象的感染力,恰如其分地将思想品德教育深入到学生心田。

总之,语文和思品学科的整合,将更好地发挥它们的综合效应,展现语文人文价值。它使教育真正实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提高整体素质的任务。因此,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使各科知识互为促进,有机融合与一体,让学生有一个广阔的学习天地,自由自在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47篇

情境交融 活教课文

-----评钱丽英执教的《台湾的蝴蝶谷》

《台湾的蝴蝶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的一篇优美散文,课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台湾的蝴蝶谷每年春季瑰丽而壮观的奇异景色。钱老师在执教第二课时时,运用多媒体、实物等教学手段创设了优美的情境,把学生领入充满迷人景象的蝴蝶谷中,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直接“闻其声、观其景、临其境”。把学生的认识欲、积极性完全激活了,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优美情境,引领学生走进课文

首先钱老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台湾的山谷图,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在山谷里翩翩起舞,这么美的景象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的吸引住了,学生仿佛随着那美丽的蝴蝶来到了台湾迷人的蝴蝶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课文中。

在讲到黄蝶谷和彩蝶谷时,又通过动画演示,展现出金光灿灿的黄蝶谷和五彩缤纷的彩蝶谷的景象,为了能让学生真切体会彩蝶谷的美,钱老师把实物花瓣撒向空中,当五颜六钯带着香气的花瓣缓缓飘落的时候,再多的语言都是不需要的了,借助这些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完全在课文中徜徉、留连,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美景,体会了课文。

二、抓住了关键字词,探究美

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美

钱老师非常善于挖掘课文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点,进行语言实践,将文本语言转化为学生会运用的“活”的语言,如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演示完蝴蝶谷的图象后,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些什么景象?鼓励学生大胆展开想象,用上比喻句来说一说,学生在优美的情景的启发下,激起了想说的欲望,老师抓住这一契机,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在想象力得到训练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评《村晚》

这堂课改变了古诗教学一味讲解、生硬体会诗意的传统教法,从板画激趣、读中自悟、画中延伸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力求让学生从画中体验古诗的意境,在个性化朗读中感悟诗意和情感,很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而且学得快乐,体现了让学生“乐学”的教学新理念。

一、以画激趣,唤起情趣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48篇

今天,我们听了三位老师的课。下面我代表第二学习小组对三位老师的课谈一谈我们的看法。

第一节:黄小伟《将相和》

亮点一: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黄老师很善于质疑,在上课前让学生说说由题目想知道什么,然后读课题,再质疑,让学生带着质疑展开教学。

亮点二:黄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体现了新课标第三学段对阅读的要求。另外,黄老师上课很认真,相信他这种认真教学的态度,一定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很快得到提高。

下面谈谈我们队黄老师需要改进的地方的看法。

1、课堂评价语言不少,但很单一,说得最多的一句是“掌声在哪里”,我们认为,评价语应该多样且符合实际的,如:真棒,你真聪明,非常不错等。

2、重视字词教学但不符合高年段学情要求。对于生字,学生已经读得很好了,老师还一直追问学生有没有哪个字不会写的,并且这时下面的学生都表示没有了。你这个时候可以马上说:“真没有了呀?那老师就要检查一下你们是不是真掌握好了。”可以检查他们写一两个难写的。就不用按照之前的教学设计吧自己认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硬跟学生分析一通。

3、在教学流程中,你先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简单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个小故事。后年又有一个环节让学生给每个小故事起个小标题,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其实,我们认为,如果把这两个环节整合在一起讲,是不是会更好呢?

第二节:李丫梅《我为你骄傲》

亮点一:根据课程四大理念之一,努力建设开房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黎老师在课堂上不仅解放学生的耳,还解放学生的脑、口、手,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亮点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学段的学生最喜欢游戏。李老师活学活用,把钱两天培训老师教的查收游戏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信心。课中为了巩固词语,也做了听音找词语的游戏,这个方法好,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积极性又被调动起来了。

接下来谈谈我们对李老师这节课不成熟的看法:

从教育学的理论看,强调学生的纪律对塑造低年级儿童良好的课堂行为有积极的作用,毕竟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但李老师这节课没有强调课堂纪律,很多学生都是伏台的,个别学生交头接耳,老师也没有提醒学生注意。

第三节:莫美媚《鱼游到了纸上》

亮点一:莫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能将识字教学落到实处,让学生去发现南都难写易错的字,并且个别重点指导书写,符合学段要求。

亮点二:莫老师的教学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善于激励学生,充

分调动学生的热情,表扬语言多样,如你真聪明,你真勇敢等。昨天为校长说听了我们的课,有一个小遗憾,就是没有能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还特别给我们举了《老人与海鸥》一课的案例。但是,今天听了莫老师的课,我想魏校长肯定会感到很欣慰,因为莫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她根据板书,不离文本,概括出主要内容:一个聋哑人,一年来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静静地看金鱼,他画得一丝不苟,画出来的金鱼栩栩如生。我们认为,这种教法就是莫老师这一节课最大的亮点,我们发出欣赏。

至于不足,我们认为有一点便是莫老师上课时声音很洪亮,吐字清晰,但缺少一点亲和力。如果多一点亲和力,那你这一节课就真的很成功了。

以上便是我们第二小组对三位老师的课的看法,仅供大家分享与探讨,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第49篇

黄老师在写好了今天要讲的课题之后,首先就问孩子们:同学们,金色让你们想到了什么?请举手回答。

这样的一个问题,立刻引起了孩子们的激情,他们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回答说“金色想起了秋天的落叶。”有的说“金色想起了美丽的童年!”有的还说“金色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一条漂亮的裙子。”孩子们都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回答,很好的导入了新课。同时在课题上用黄色粉笔在“金色的”下面做出着重号标志。并且又向孩子们提出,我们生活中的鱼钩是什么颜色的,那么文中为什么要说鱼钩是金色的。

我认为这样从我们日常生活的现象着手,更有利于孩子们观察生活。并且有利于导入新课。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