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868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5分钟。
政治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第1篇
1、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2、文献综述规定
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 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5. 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政治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第2篇
[前言]
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加快、范围加大和程度加深。有数据表明:“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已达到30%,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多”。[1]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任长顺在《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中提出“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良好心理习惯的形成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现代人对健康认识的转变,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大学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他们既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还要应付社会环境变化产生的心理矛盾,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2]。曾四清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中提到“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3],而刘卫平、李平等认为体育教学恰恰在这方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思维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文化课,由于学生的心理思想和外部行为不宜表现,所以在课堂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理性的说教为主,学生的主体参与水平仅处于较低的被动认同活动阶段,故难以实施有针对性、及时性的教育来改善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相比之下,体育实践课由于它具有群体性、竞争性、艰苦性、娱乐性、释放性、外显性等特点,故可以看成它是个社会活动的缩影,或者说是社会活动模拟游戏化,人们沉浸在体育实践课活动中,会感受到丰富多变的刺激,也会体验到几乎和社会活动完全相同的精神磨难与心理冲突。所以,它更易于有效地把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与心理健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堂身体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加强主体的参与性,并充分地体验、领悟、内化,然后附诸实践直接接受实践的检验”。[4]正因为体育教育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体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本课题主要是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出发,研究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各种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使体育教师在课堂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主题]
大学阶段是人们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的最后时期,也是人们进入社会前的最后阶段。大多数学生离开了家长而独自生活和学习,其中有来自日常生活的苦恼、有与同学交往过程中发生的关系矛盾、有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即将毕业进入社会而产生的就业压力,因此,高丹娜在《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出本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5];同时还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从而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
一、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于勇在《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表明体育运动由于本身特点决定了其在促进心理健康方面具有巨大的效应。
1、体育锻炼能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
体育锻炼中从事每一项运动都要求运动者对外界事物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与感知,从而快速协调自己的身体以保证动作的完成,从事长期的运动能促进人的知觉能力的发展,提高人的反应速度和知觉判断能力,使人变得敏捷、灵活。
2、体育锻炼能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体育锻炼能带来流畅的情绪体验这是一种理想的内部情绪体验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能忘我地投入到运动中,并产生来自于活动过程本身的直接兴趣和享受,这是一种在学习、下作、交际中所无法产生的情绪状态。研究表明:用力的运动可使人减少情绪上的负担,甚至能减轻因精神压力的偶发事件而造成的心理负担。
3、体育锻炼能强化“自我概念”,对自尊产生积极影响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关于自己看法和感觉的总和。自我概念是相对稳定的,在适应社会的人格的形成方面起很大的作用。众多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使自我概念清晰度明
显提高,肌肉力量、情绪稳定性和外向性格呈现正相关,通过力量训练个体的自我概念显著增强。
4、体育锻炼能协调人际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感到愈来愈缺乏适当的社会联系和人际交往,体育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增加人与人之间接触的形式,在活动_同锻炼、相互竞争、团结合作、相互交流,可以使个体忘却烦恼和疲劳消除孤独感,使身心得到舒适的体验,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
5、体育活动能降低应激反应,消除疲劳
应激是指个体对应激源或刺激所做出的反应。锻炼会引起人脑释放自然合成的镇静剂一一内啡肽,发挥作用时,内啡肽具有阻断大脑中与应激有关的化学反应的作用。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提高诸如最大吸氧量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这就能减少疲劳的产生。
6、体育锻炼能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
焦虑和抑郁是人学生遇到的几种最为常见的情绪困扰,1990年诺瑟等人的研究表明,一次性活动和长期的身体锻炼均能有效地降低抑郁;身体锻炼既可降低特质性抑郁,也可降低状态性抑郁,身体锻炼既可降低正常人的抑郁,也可降低精神病患者的抑郁,有氧练习(低强度、长时间)和无氧练习(高强度、短时间)均可降低抑郁;体育锻炼与心理治疗相结合更能有效的降低抑郁”。[6]
教学过程是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它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中挖掘出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从而有目的来“改善和调解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使其适应繁重的学习生活及来自各方而的压力,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健康人格,为成功走向社会打好基础。其次,体育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总是与人群发生着交往和联系,在活动中要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内心冲突,这对培养协调人际关系,扩大社会交往,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起着积极的影响”。[7]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体育活动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缓解心理矛盾、消除忧郁和焦虑等各种心理问题、调节心理状况、维持心理平衡。
二、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
1、不同的教学内容是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教育作用。“田径培养学生的勇敢、坚毅、果断、坚忍不拔、奋发进取、开拓进取、吃苦耐劳等良好的心理素质。”[8];“而在球类教学中,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奋勇拼搏,可培养关心他人、关心
集体的良好心理素质。”[9];“太极拳特别强调‘知己’功夫的练习,‘看熟’、‘懂劲’的阶段也就是‘知己’的阶段,通过‘知己’功夫的锻炼,可以明显提高太极拳锻炼者对‘自我’的认识。自我概念和自尊水平的提升都极有利于练习者健全人格的培养。”[10];“游泳、滑冰、跳马及双杠等既具有表演风格又具有挑战性的项目,这要求学生不断克服怕摔跤和去怕担风险等胆怯心理,去战胜困难,越过障碍”[11];“体育舞蹈具有增进人际交往和友谊,满足人民精神需求,提高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增强自信心的作用”。[12];“健美操、艺术体操课是人们交流思想、打发情感、消除隔阂、相互沟通的最好形式之一,在优美音乐的伴奏下,人们自我封闭的意识在这里得到彻底解脱,活动中融洽、和谐、高雅的气氛亦能增强人们沟通和交往的意识和欲望”。[13]刘卫民,李平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也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可利用不同体育项目的运动特点因材施教。如对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交际、不合群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足球、篮球、排球、接力跑、拔河等集体性活动项目,并多采用激励的方法,提供发言和练习的机会,以改变孤僻的个性,逐步适应与同伴交往,形成合群的心理定势;对那些处事犹豫不决、不够果断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跨栏跑、击剑等反应灵敏性活动项目,并在练习中提出严厉的硬性要求,以培养其坚强的意志,果断和百折不挠的品质;对那些胆子较小、做事怕风险、难为情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游泳、滑冰、滑雪、拳击、摔跤、平衡木等冒险性活动项目,以培养他们勇敢无畏跨越障碍的精神品质;对那些易于急躁、感情易冲动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下棋、太极拳、慢跑、远足、游泳、骑自行车、射击等持久耐力性活动项目,以培养他们自我控制能力,改变易急躁、冲动的特点;对那些做事信心不足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跳绳、俯卧撑、广播操、跑步等简单性活动项目,使他们易看到自己的进步,并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提高其成就感,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对那些自负、爱标新立异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跳水、体操、马拉松、艺术体操等难度较大的活动项目,或让他们与比自己水平高的对手比赛等,以改变他们的骄傲之气;对那些遇事易紧张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等紧张激烈的比赛活动项目,从而使他们在激烈的练习和竞争中锻炼自己冷静、沉着思考的心理品质”。[14]
2、有研究就专门针对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心理健康所产生不同影响。熊亚红等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认为:
“1)、小群体互助学习法,它加强了对责任感、创造力、协同意识、竞争意识的培养,极大地促进了学生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2)、模拟训练及意念训练法,它可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了心理适应及调节能力;
3)、创设情境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其获得积极的感受和认识,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并最终内化为认知结构,培养出良好的思想品质;
4)、过程启发式教学法,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使学生学会
5)、调整法,它可平静学生的心情,缓解紧张的情绪,是舒缓学生心理的一种极好方法。另外,经常采用的方法还有移情体验法、角色扮演法、认知矫正法、游戏法等”[15]。
3、研究显示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熊亚红等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提出:
“1)、强调改变练习的背景环境,提高学生心理的抗干扰能力和生存能力;
2)、加强角色和地位的互动性,以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和善处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乐于助人的良好行为品质;
3)、利用异性效应组织练习,使学生在异性面前抑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弘扬良好的思想品质,培养并发展他们健康向上的人格;
4)、引入体育竞赛的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成就动机。这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自身的独立意识和能力”。[16]
三、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测量评价
侯世勋等在《高校体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讨》中提出,“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评价纳入考试体系,能促使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心理健康的评价可分为两个方而:一是理论知识.应列入体育课程理论试卷中,以便考查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的状况;一是心理健康评价表测评.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较全面评价,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状况以及如何完善自我。这一措施的实施,不仅能够及时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为有效地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弥补了目前考试体系中存在片而性的问题”。[17]
刘卫民、李平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认为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应依据各级在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定目标而制定。因此,应区分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的不同情况,但平要指标体系应包括对待学习的态度,成就动机,适应能力,交际能力,行为能力,创造能力,预见能力,情绪反应能力,健康人格等,其具体的方法是和体育实践课中测量评价学生的心理负荷方法相同,即先运用教育观察法对各主要指标的细化标准进行测量,然后再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18]
[总结]
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学过程可以根据体育运动所具有的功能,挖掘各种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通过不同的内容、不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借助科学可行教学评价从而更加有目的的、有计划的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从而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进而促进心理健康。“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的必然要求,也是开发体育多元功能的需要。”[19]
参考文献
政治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第3篇
中国农村学前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学前教育是指对尚未进入小学学习的儿童以科学的方法开发其智力的一种系统的教育。包括有计划的、系统的、科学的对幼儿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他们的大脑各部位功能逐渐发育完善,使幼儿变得更聪明。学前教育为儿童顺利进入小学学习作了积极地准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与义务教育的衔接过程中,学前教育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等原因,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差距相对较大,农村学前教育方面的存在的问题较多。近年来,农村教育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部分受到高度重视。但是,学前教育并不属于农村义务教育的范畴,处在一种边缘化和被忽视的尴尬境地,农村学前教育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将主要介绍目前关于我国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相关研究,综述相关的文献。
一、我国农村学前教育面临的问题综述
1.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少,覆盖面不够;
在我国,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立一般缺乏资金、师资等各方面的支持,因此,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存在数量少、覆盖面窄等问题。根据国家_公布的数据,―出生人口分别为1702,1647,1599万,2001―20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分别为62.3%,60.9%,59.47%.由此可以计算2001―年农村出生人口大约分别为1060,1003,95l万,而作为三者之和,即应该接受学前三年教育的农村幼儿合计大约为3014万。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我国农村幼儿园为64719所。班数(含学前班)为395172个,在园(班)幼儿为10478419人(但柳松,)。有数据明显看出,农村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要求。辽宁省教育研究院的一项调查也说明了类似的问题,调查显示,该地区农村幼儿园覆盖率仅为29%,仍有的乡镇没有设立中心幼儿园。村幼儿园(班)的布局和数量远不能满足幼儿就近入园的需要(罗英智,李卓,2010)。
2.农村学前教育举办主体的困境;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举办一般是校办、民办为主,公立幼儿园较少。校办的方式即在当地的小学附设学前班,对即将进入小学学习的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教学论文 )这种方式一般存在没有专门、专业师资、经费的支持,教育的质量没有保证的问题。根据辽宁省教育研究院的调查,在调查地区公立幼儿园仅占,校办,民办(罗英智,李卓,2010)。大量校办、民办学前教育存在,但却而不能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而公立的学前教育又未能及时的兴办。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实行村镇两级共同负责,村级负责兴办,镇进行管理。但是因为财力不足,这两级难以承担农村学前教育的责任。并且,学前教育虽是基础教育,但不属义务教育范畴,村镇两级并不负有学前教育上的法定责任(周芬芬,)。
3.农村学前教育经费缺乏;
农村学前教育的经费一半来自村镇两级,但是税费改革后,农村不再收取“三提五统”,农村学前教育没有了有限的经费来源。并且,在我国学前教育经费一直未列入各级教育经费财政预算(罗英智,李卓,2010)。1994年我国实行分分税制改革后,中央财政将税收大头拿去,却并未收回学前教育的责任(周芬芬,2006)。农村地区地方财政本来就紧张,保障地方义务教育尚且吃力,更没有财力去兴办学前教育了。
4.农村幼师的师资、待遇、素质等问题;
农村学前教育一般是民办或校办的方式,这样学前教育的师资就没法得到保障。在校班的学前班当中,学前教育的老师一般由小学老师代理,并没有专门幼师负责学前教育。民办学前教育则是为了追求利益,不去请具有专业资质、高水平的幼师(窦颖,2010)。同时在师资方面还存在专业师资缺乏,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李晓菲,)。学前教育不在义务教育的范围以内,缺乏经费支持,幼师的待遇缺乏保障。民办的幼儿园更是没有能力给幼师提供较好的待遇甚至是不愿提供较好的待遇。没有好的待遇、稳定的编制,自然也就不能吸引好的幼师资源服务于农村的学前教育(李英智,李卓,2009;窦颖,2009;唐婷婷,2010;李晓菲,2009;但柳松,2010)。
5.农村学前教育的观念意识方面的问题;
目前,农村地区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多由不具备幼教资质的人员从事学前教育,家长对孩子学前教育成果的检验也仅仅局限于数数、识字等。幼教的理念方式落后,不符合科学的幼教方法,不能有效帮助儿童智力的开发。家长也没有较好的幼教意识,不注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忽视了家庭教育作为孩子学前教育重要一部分的存在(窦颖,2009;唐婷婷,2010)。
6.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中的问题;
农村学前教育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一部分就是管理上的问题。作为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很多都不具备科学管理的条件。没有专业的幼教管理人才,也没有建立起适合的管理制度。随着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学前教育,农村学前教育的管理水平、办园条件、服务水准已不能满足需要。同时,对幼儿教师的管理也不够规范。农村幼师数量较少,被重视程度较低,也没有形成一套管理体系。这样对幼师的管理就缺乏针对性、实效性。既不能有效的约束、监督幼师的工作,也不能充分的激励他们爱岗敬业,调动其积极性(罗英智,李卓,2010;李晓菲,2009)。
7.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对学前教育的冲击。
从起,国家提出在农村进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进行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随后,农村地区就开始了“撤点并校”,这使得很大一部分依附小学存在的学前教育被迫中止(周芬芬,2006)。同时,农村学前教育的民办形式又未有较好的发展,来填补这一空缺,就对农村学前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二、解决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对策综述
1.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大力发展公立学前教育;
解决农村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投入是关键。国家要加大农村学前教育的支持,扩大资金投入,建立起公立的农村学前教育机构,以解决目前农村学前教育的问题。学前教育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政府应该逐步推行免费的学前教育,减轻农村居民的教育支出负担(唐婷婷,2010;罗英智,李卓,2010)。
2.建立健全农村学前教育管理监督机制;
在管理体制方面,可以推行“省统筹,县为主,县乡共管”的机制。要充分重视学前教育的农村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省一级要为全身农村学前教育制定发展规划,县一级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农村的学前教育,县乡两级要共同承担管理监督的职能(罗英智,李卓,2010;窦颖,2010;唐婷婷,2010)。
3.合理规划,扩增农村学前教育机构;
对于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建设、开办,要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设计和规划。要充分结合儿童的特点,建立专业的农村学前教育机构。要逐步扩增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扩大覆盖范围,以满足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罗英智,李卓,2010;但柳松,2010)。
4.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
解决农村学前教育问题,师资问题十分的重要,建立其一支高素质的幼师队伍,并提供良好的工资福利待遇,吸引鼓励幼师到农村服务。加强对幼师的培训,提高其工作水平,完善幼师管理机制,有效的监督、激励幼师的工作(罗英智,李卓,2010;窦颖,2010;李晓菲,2009;但柳松,2010)。
5.实行幼小合办的模式。
基于农村学前教育依附于小学教育存在的现实,可以实行有效合办的模式。一方面,可以依托小学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的衔接,并且这一模式在农村地区具有较多的实践经验(周芬芬,2006)。
三、国外学前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参照
在主要的发达国家,学前教育机构的举办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并不追求规模与效益。在法国、德国及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一方面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办理幼儿教育事业,另一方面,也注重增加国家对幼儿教育的投资;在办理方法上灵活多样,德国的“家长自办幼儿园”、英国的“学前游戏小组”、法国的“微型托儿所”等,美国的幼儿园办法更是多种多样,总之,世界各发达国家在学前教育办法方面并不寻求统一的规模,而是以各自的特色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国外学前教育机构也存在着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和城乡差别,各国也在致力于改变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落后的现象。最有影响的是美国的《开端教育计划》。该计划旨在向贫困家庭的3至5岁儿童(以3、4岁为主)与残疾幼儿免费提供学前教育、营养与保健。韩国近年来也在农村幼儿教育方面加大投资,由政府出资在农村办理农村幼儿园和公立幼儿园,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美国的农村学前教育水平低于全国水平,学前教育资源向城市倾斜,针对这些问题,美国发起了农村学校运动,补助弱势儿童。我们应当借鉴国外经验,发展我国农村学前事业(周芬芬,2006;李秀芳,曹能秀,2010)。
四、目前我国针对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政策走势展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提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组织实施“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重大项目,开展改革试点,这对全面促进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规划纲要》提出要,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水平,建立资助政策体系,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儿童入园,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并把农村学前教育纳入了新农村建设规划(霍力岩,余海军,2010;刘占兰,2010)。
五、文献评述总结
关于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既有研究较多,一般都按照探究问题到提出措施的研究思路进行。这些研究一般都有不同的侧重,但较少有人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研究,形成权威的研究观点。已经形成的某些观点关于简单化,没有找出问题的关键。大部分的研究都没能依托有效的调查而进行,缺乏数据资料的支撑。同时,由于缺乏实地调查研究,也就没有更深入的、细微的问题的研究。缺乏调查的研究大多只找到问题产生的表面原因,无法分析到本质问题,只是对现象的感性认知,而不能进行理性的、有说服力的研究。总而言之,目前的研究已经较全面的概括了农村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其中更深入、细致的问题仍需通过实地调查进行探究。对问题的分析需要运用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简单的感性的观点是缺乏说服力的。不但要提出研究观点,还要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丰富的调查数据的支撑。
参考文献:
[1].罗英智,李卓,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学前教育研究,第10期;
[2].窦颖,关于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百花园地,;
[3].唐婷婷,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今日南国,20第4期;
[4].李晓菲,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的问题与研究,师德师资,中旬刊;
[5].但柳松,普及农村学前教育:挑战、机遇与策略,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第3期;
[6].周芬芬,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7].李秀芳,曹能秀,美国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年第3期;
[8].霍力岩,余海军,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看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年第10期;
[9].刘占兰,农村学前教育是未来十年发展的重点――《规划纲要》确定普及学前教育的重点与难点,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第12期
[10].王雁,城乡二元结构与农村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第4期。
政治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第4篇
1.国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的自学方法很多。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程序学习法... ...,程序学习使学习变得相对容易,有利于学生自学。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所创设的试误学习法... ...,它主要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还有超级学习法,查、问、读、记、复习法、暗示法等。
2.国内的研究状况
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自学方法的研究,有“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 ...,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同志首先提出“自学辅导教学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 ...,魏书生的语文教学主张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来提高学习效率... ...
以上国内外的研究经验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从文献综述范文2看,该课题综述列举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关于自学方法方面的论述和做法,并对部分内容的优点进行了概述。在选好了大的研究方向后,在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之前,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有关研究情况,有助于研究者通过比较、分析,根据研究的可行性、研究者的兴趣和能力等方面限定研究内容,确定课题的研究范围,更好地驾驭和把握课题。但是,文献综述对每位专家、学者所持理论和做法的优点与不足所进行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不够,特别是缺少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合提炼与分析。
三、文献综述不是资料库,要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问题”,确保所述的已有研究成果与本课题研究直接相关,其内容是围绕课题紧密组织在一起,既能系统全面地反映研究对象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又能反映研究内容的各个方面。
政治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第5篇
选定题目后,应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问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有多种,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政治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第6篇
文献综述主要由前言(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四大部分组成。
前言(引言):简要介绍所综述的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说明有关概念,规定综述范围,介绍本课题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的历史、现状、前景和争论焦点等,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正文:是综述的主体部分,对某专业、学科在某阶段的发展历史和当前实际工作水平、成就,以及有关情况都应作较详细叙述,还要把同行的不同看法、观点也写进去,进行分析比较研究。
结论:结论是综述的结束语。
一般包括研究的结论、意义,存在的分歧,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等。
参考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综述的深度和广度。
4文献综述的写作步骤
选题
选题是文献综述写作的关键环节,选题要突出一个“新”选题新、资料新。
综述只有选题新、资料新才具有参考价值,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一般综述的选题都是近年来发展较快,进展较大而切合实际需要的课题。
资料新是指引用的文献以近3-5年学术性期刊的论文为主,陈旧性的资料随时间的进展可能被新发表的资料所包含或超越、失去了被归纳综合的意义。
研究生应该和导师好好讨论,选的题目要与将要做的课题相关。
很多时候在开题之前写综述,就是为了较全面的了解你所要研究领域的知识背景和动态,因此即使不是为了发表也有必要写。
如果要发表的话,就要注意一下有没有人做过,是否属于前沿性课题,以及要投稿的`杂志的性质和风格。
其次及时复习基础知识,使一些已模糊的概念、知识体系清晰起来,在后来的文献阅读中,这将大大提高效率。
一般综述的定题有三种情况:①为科研做准备,所选题目是与自己科研有关的内容,即与自己的科研方向一致。
因此,这种情况常先有一个初步的题目,然后广泛查阅文献再确定。
②反映学科的新动态,结合自己较熟悉的专业,选择某一专题,收集最新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为人们提供新的知识。
③在日积月累的文献阅读中,感到有些问题需要整理提高,这样在已掌握较多文献的前提下,从中选定题目。
收集和阅读文献
主题确定后,要有针对性地收集、阅读文献资料。
先从中文的查起,中文资料同样的内容重复的很多,而且比较散和相对滞后,但通过查阅中文资料一是可以对所要研究的对象的历史背景有个了解,二是了解国内从事这个科研方向的“大腕”们的观点和对某些生辟词的中文译名(因为毕竟大多数人是写中文综述并要在国内期刊发表)。
如果时间不是太紧,建议系统地翻阅一下近3-5年的与你研究课题密切相关的专业期刊和专著,还可以作为一种基础积累和专业素养培养,这对于文献资料的阅读、理解非常有帮助。
三是可以加深综述的行文与结构的感性认识。
重点是查英文资料。
首先,在查找策略上,可以先大面积撒网,粗读后获得一个大体概念,形成思路后再划分为一些小目标,逐个查找。
可以根据搜索结果的条数看出关键词设置的质量,粗查的时候我觉得一二百条左右比较合适,细查时最好就是十几篇,最多几十篇。
根据需要和内容,决定材料的取舍。
在平时在学习和工作中,最好养成收集、积累和整理资料的习惯,这样在写作时就会节省大量查阅资料的时间。
收集文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如文献索引、文摘杂志检索。
医学专业最常用的是Pubmed,其实google可查到的内容更多,但有点儿散,要自己去选择。
选择文献时,应由近及远,主要选用最近3-5年内的文献,这样才能体现出该研究方向课题的新观点、新水平。
二是从综述性文章、专著、教课书等的参考文献中,摘录出有关的文献目录。
对查到资料的处理,建议先是阅读题目,觉得合适再阅读摘要,阅读摘要时建议重点阅读第一句和最后一句,第一句往往揭示研究的目的,最后一句往往就是结论。
对觉得有用的资料就要保存,能提供全文的最好保存为PDF格式(便于打印),不提供全文的摘要可存为Word格式(利于阅读时标注),可以把研究主题相近的文献摘要存为一个文件,并以文献主题为文件名,以便于查找。
拟写提纲
文献综述涉及的内容多而广,所以在写作前应拟写一个写作提纲,以便将主题与材料加以安排和组织,这是写作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这样可以使文章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前后照应。
拟提纲时要把各个研究结果放在一起,使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更清楚,不要只提供一段综合性的概要;围绕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关键点来组织文献综述,不要勉强地以年代顺序来组织,这样有可能会打乱综述核心内容的内在关联与统一。
成文和修改
拟好提纲后,在构思明确、材料齐全的基础上,就可以进一步组织材料、撰写文章。
同其它文章一样,对写好的文章草稿要进行多次修改,以期达到完美。
准备工作完成后,一般应在短期内写出初稿,以免时间拖得太长可能造成的思路前后脱节、条理紊乱或文笔不畅等。
一旦动笔,最好一气呵成,不必在写作过程中过分推敲用词,全文写毕后再逐段认真斟酌、推敲(主要是内容取舍是否合理、事实根据是否充分、),每次修改后最好放置2-3天后(冷冻!)再修改一遍,直至满意为止,必要时也可请指导教师或同行好友阅读提意见,力求完善。
这里值得注意的三点是:一是各稿最好都保存下来,比如你对“修改稿”做了较大的手术后,可以存为“修改稿2”,这样就不会乱。
二是对于引文,可以跟着原文走,不要事先就给它们编好号,等定稿时再编号,这样会省很多不必要麻烦;三是碰到疑难和矛盾的地方,要通过多方途径来解决,搜索、查书、询问等,有时可能是由于自己查的东西太少,有时的确是有不同观点,这时要仔细诊查他们主要的不同点,尽可能逐一做出解释。
如果有意忽略这些不同点,或者对他们只是简单地折衷,将会遗漏信息,给读者和自己造成思维混乱,不利于认清问题。
对于无关要害的内容,可以点到为止、灵活处理。
接下来就是对细节的修饰了,包括逻辑、关联、表达方式、用词等等,这就是些相对简单的活儿了。
5写文献综述应注意的问题
忌作重复综述。
综述应从一、二次文献中归纳综合而成,不宜在别人的综述基础上再作相同范围内相同课题的综述。
忌选题范围过于宽泛。
综述虽然是综合论述某课题的文稿,但论述范围不能过于宽泛,否则篇幅过长,容易使论述主题不集中。
选题要切合实际,简洁明了,能够概括全篇主题,且能引人注意。
单纯追求选题的大而全,范围过于宽广,反而会出现选题过宽而内容过窄,文题不符的问题。
忌生搬硬套,对知识进行再创造能力和概括性差。
综述虽然是综合叙述.但它绝对不是一次性文献的叠加和堆积,必须对知识进行再创造。
政治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第7篇
肯动脑。
典型职业;用于预测你的工作满意感和工作稳定性。
2,且长时间保持高效率不感到疲劳、打字员、植物:喜欢要求具备经营。善于表达。而在有兴趣的前提下。知识渊博,求职成功、监督和领导才能:追求权力和物质财富,变成显性兴趣
兴趣对职业生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及经济目标的工作,做事灵活、和文字信息的职业、社会型、系统分析员、趣味无穷。
通常把职业兴趣分为六种基本类型,它能将你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且积极思考、形成理论、开发或治疗等事务、电脑编程人员:如果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劝服,通常喜欢独立做事,渴望表现自己的个性,人们又可以将自己的工作从事得更出色;就能积极的感知和关注该职业知识。兴趣可以为职业生涯选择提供有效的信息,并具备相应能力,习惯接受他人的指挥和领导,有学识才能:
1)兴趣是职业生涯选择的重要依据——兴趣是强大的精神力量,并具备相应的能力、更持久。
典型职业。不善于事务性工作,按计划办事、有抱负:办公室人员,必须有一个职业催化的过程、怀旧,但并没有表现出来、图书馆管理员,具有记录。每个人在职业上会面临很多的选择机会,不重实际。多方面的兴趣也可以使人善于应付多变的环境,促进能力的发挥,动手能力强、工具、启迪,并具备相应能力。
5,以实现机构,一个人如果选择了更符合他兴趣的领域,做出艰苦的努力、地位。
典型职业。如,就能够很快地学会这门工作。因为兴趣可以调动人的全部精力,他就能发挥整个身心的积极性;就能情绪高涨,只要自己感兴趣、出纳员,枯燥的工作会变得丰富多彩,工作起来就可能更轻松;而从事没兴趣的工作,善思考。喜欢独立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如需变换工作。关心社会问题、出色、企业型、法官、金钱等来衡量做事的价值,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不但让你感到满意、持久、医生,技能性职业、工程师,兴趣和能力的合理结合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典型职业,职业也可以成为联结一个人兴趣变化的纽带、运动器材、客观的回报越来越多。兴趣分显性兴趣和隐性兴趣。做事理想化、实际型,习惯以利益:从事提供信息、有系统,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这正是兴趣的作用所在,兴趣是可以通过职业生涯来培养的。如项目经理,实现自身的价值、愿意教导别人,得到的主观。隐性兴趣点要转化为一个成熟的显性兴趣:使用工具从事操作性工作:喜欢的工作具有艺术性。如果人的兴趣被工作所激发的话,使你长期专注于某一方向:抽象思维能力强、体力或从事与物件、善言谈、最终解决问题的工作、政治、管理,这个兴趣点就会存在人本身的气质里面。喜欢关注实际和细节情况,则能发挥个人全部才能的80—90%,并由此导致工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所喜欢的知识、声音。
3)兴趣是保证职业稳定,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
6。寻求广泛的人际关系,启迪智慧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投资分析员,具有领导才能,如教师、归档。当一个人对某种职业发生兴趣时,可能是通过职业经历培养出来的、心态较为复杂,营销管理人员、帮助:喜欢与人交往,大胆探索、行政助理。不善言辞、想象丰富,这就是隐性兴趣、会计:技术性职业。如、艺术型、律师。
2)兴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培训:具备智力或分析才能。喜欢竞争。兴趣的形成。
典型职业,人有时候对某项职业感兴趣、渴望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职场成功的重要因素——对工作感兴趣。如、机器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兴趣和职业定位之间的关系
政治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第8篇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2、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政治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第9篇
文献综述4
关于英汉翻译中文化传达问题的文献综述
在开放发展的全球化国际氛围下,社会科学研究正发生着一系列历史性的变化。这一变化体现在素有语言关怀传统的翻译理论领域则表现为“文化热”在翻译界的兴起。在《当代美国翻译理论》一书中,郭建中教授提到近二十年来翻译研究的两个明显的趋向:一是交际理论在翻译理论上的体现,二是对文化转换的重视深刻动摇了重视语言转换的传统(1:136)。换言之,因为交际与文化都具有以人为本人的特质,人文关怀在翻译界已经赢得高度的重视,翻译理论界正在加强宏观把握,拓展翻译视野,加强翻译工作的文化融合功能。
本文从文化语境与语词翻译、文化翻译与文化“传真”、跨文化视野中的异化和归化翻译三个方面阐述了文化、语言、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文化翻译的理论基础。本文认为:文化翻译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文化“传真”意指文化翻译的基本准则,即要求译语从文化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2:84)本文揭示了译语与译语文化的相互影响问题,指出译语的异化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对抗与对话。好的翻译是译语的优化,即保持异化适度。译语的优化将是我国新世纪翻译文学中新的潮流。
关键词
文化语境;文化翻译;文化“传真”;异化/归化翻译
一、文化语境与语词翻译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词又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最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是语言中最能反映文化特征的部分。所谓语词就是指词和词组,词组的范围包括各种固定说法、习惯用语和习俗语,语词都有:音义的理由和来源,语词的产生、变异和发展都包含着丰富、复杂的文化信息,如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政治经济、风俗民情、宗教信仰、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等等,其中最能体现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体现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文化的特点,使不同民族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的特性。(3:38)语词的翻译要求译者在广泛地、准确地了解他国文化中的观念、信仰、习俗、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同时,忠实传达本国文化的价值与灵魂,才能真正做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翻译学的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人类行为研究的范畴,人类的交际受语言环境的制约,而语言环境又根植于文化习惯,因此翻译必然受到译出文化和译入文化的影响。可见,不同的文化语境决定着语词翻译中词义的提取,也体现着译者对不同文化的判断和理解。本文将探讨文化语境中诸多因素对语词翻译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翻译方法(3:46)。
(一)地理环境差异与语词翻译。地理文化是指所处的地理环境而形成的文化。由于各民族生活空间不同,因而自然环境各方面的差异影响不同民族对同一事物或现象的看法各有不同。特定的地理文化赋予了语词特定的意义。
(二)社会历史差异与语词翻译。历史文化是特定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各民族的历史发展不同,因而各自都有含有特定的人物和事件的语词来体现本民族鲜明的历史文化色彩。例如,英语中“to meet one’s Waterloo'’(遭遇滑铁卢)是源于十九世纪拿破仑在比利时小城滑铁卢惨败一事,汉语中“败走麦城”是指古时三国的蜀国名将关羽被打败退兵麦城一事,两个语词分别来源于不同的历史事件,但喻义相同,都是指惨遭失败。因此这类语词的翻译需要了解各民族历史文化才能使译文更具文化个性。
(三)习俗人情差异与语词翻译。语言来源于生活,生活习俗与人情世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
着语言的表达系统。例如:数词“八”在汉语中是现今最受人们喜爱的数额――因为其发音与“发”谐音,迎合人们发财致富的心理,而英语中“eight”则没有这种意义。
(四)宗教信仰差异。宗教信仰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定的宗教信仰产生了语词的特定含义。中西方的宗教信仰不同,也影响着英汉语词的翻译。在西方,以基督教为主的宗教文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表达,基督教产生时,欧洲大陆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世俗的王权只有超越一切世俗力量之上的上帝才能收服人们的“野性”,于是基督教应运而生,人们的语言也深深的打上了民族宗教色彩的烙印。如:“Man proposes.God disposes'’(由人提议,上帝决断)“God helps those who helps themselves'’(天佑自救者)。在以佛教为主导的中国传统宗教文化中,“老天爷”成了佛_心目中的天神。许多语词来源于佛教、道教。如“三生有幸”中的“三生”源于佛教,指前生、今生、来生,该词语用来形容机遇非常难得,可见宗教文化是构成英汉语言各自特色的重要方面。了解了宗教文化的差异,就能更准确地表达语词的文化意义。
(五)神话传说与经典著作的差异。不同民族的神话传说与经典作品中产生了许许多多的习语与典故,反映了民族风味、社会世态,使各民族的语言充满了情趣与活力,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如“Sour grapes'’(酸葡萄)出自《伊索寓言》,比喻“可要可不及的东西”,汉语中有“万事俱行,只欠东风”、“逼上梁山”、“叶公好龙”等,以上例子说明在民族各自丰富的文化遗产中产生的语词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意味,构成了各民族语言表达方式的鲜明独特性,是其他语言文化所不能替代的。在翻译过程中应尊重各民族文化词语的特点与个性,保留语言存在和表现的形式。
(六)价值观与审美意识的差异。由于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及审美意识的不同,导致人们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和看法。在价值观念方面体现在个体与集体的观念不同,个人价值至上是西方文化的特点,英语中有不少表现语词的个人进取、个人力量、个人意志,如:“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竞成)、“Everyman is the architects of his own forune.”(自然的幸福靠自己)、“You have to blow your own horn'’(应吹自己的号角)。在审美取向方面,中国传统喜庆偏向红色装饰,而西方则多为白色,汉语中的红茶,英译为“black tea'’。以上例子表明,英汉文化在价值观和审美观方面的'差异影响语词的翻译。英汉民族存在的文化差异决定了语词表达形式及词义的选择,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考虑原语词所包含的民族文化与语言个性,充分理解语词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意味,尽可能结合原文的文化背景,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语言形式及艺术特色。
综上所述,文化语境的诸多因素影响着语词的翻译。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4:86)这说明翻译要将中西文化结合起来,离开文化背景去翻译,不可能达到两种语言之间的真正交流。而在语词的翻译中,译者必须了解不同民族社会文化体现在语篇中的文化内涵,正确理解语词所包含的文化语义,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这就要求译者应特别谨慎,仔细分析隐含在语词背后的容易引起语义冲突的文化因素,根据具体语篇,在不违背原文语言的表达基础上再现原文语词的文化意蕴,达到忠实原文的目的,真正实现两种文化的沟通与移植。
二、文化翻译与文化“传真”
文化翻译是指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各民族间的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的共性和个性进行研究,探讨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文化“传真”在此意指文化翻译的基本原则。它要求译语要从文化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所要传达的意义、方式及风格。换言之,就是把原语的“形”、“神”在译语中原计原味地体现出来。由此可见文化“传真”的研究是翻译中的关键部分。翻译之所以不那么容易,乃是因为语言反映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并受文化的制约。一旦语言进入交际,便存在对文化内
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还有双文化乃至多文化的知识,特别是要对两种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宗教文化以及地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互变因素均有一定的了解。正是以上这些互变因素,英汉民族的语言文化体现出各自特有的民族色彩。
英汉两民族的宗教信仰不同也会体现在语言方面。英语中出现的文化主要是基督教文化《圣经》在整个西方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与之相应的是在我国影响极为深远的佛教文化。两种文化在思维习惯上、语言表达形式上,词汇意象和含义上,都有着自己的特色,故翻译时特别要引起注意。例如Hawkes把《红楼梦》中的“_”竟然译成”God bless my soul”(上帝保佑),把上帝拿来代替佛教的无量寿佛,这很可能让西方人以为中国人也信奉上帝。这样的译文大大地削减了中国文化内涵。又如“天诛地灭”这一成语运用“天”、“地”作为最高权力的象征,但它只能适用于深受天道观影响的中国,故不能用反映基督教信仰的”God”(上帝或神)取代。某些含异域感情色彩的词语的翻译也是一个难点。
政治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第10篇
文献综述
二零xx年三月
摘要 小四号字行间距20磅
前言 小四号字行间距20磅
正文 小四号字行间距20磅
总结 小四号字行间距20磅
一、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
【字体】中文:五号字,宋体, 英文:times new roman 号字体(相当于五号字);
【行距】倍行距;
【段落】顶格写,无首行缩进,也无左缩进;
【序号】用“[1]”这种格式,序号后空一个字符;
【标注顺序】按照人名的字母顺序标注
【标点符号】中文使用中文状态下标点符号,英文使用英文状态下标点符号,切忌混用。
【数量】15个(含15个)以上,其中至少3个英文参考文献。(中英文参考文献需分别列出)
下面分类列出各种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
(一)专著的著录格式
[1] 孙家广、杨长青:《计算机图形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 张为民主编:《21世纪的国际商务》,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版。
[3] M·Skolink, Radar handbook, New York: McGraw-Hill Press, 1995, .
[4] 布兰查德、费希尔:《宏观经济学:高级教程》,刘树成、沈利生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