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2009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81分钟。
利润表分析报告范文 第1篇
企业常见利润操纵方法的会计分析
企业会计报表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变动的书面文件,编制和提供会计报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现有和潜在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机构都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现实生活中,企业管理层为了达到获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而蓄意粉饰会计报表,通过各种办法来进行利润操纵。本文就试图对企业常见的利润操纵方法予以简单的会计分析,从而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有一个更加清醒、正确的认识。
1、通过挂账处理进行利润操纵
按新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所发生的该处理的费用,应在当期立即处理并计入损益。但有些企业为了达到利润操纵的目的尤其是为了使当期盈利,则故意不遵守规则,通过挂账等方式降低当期费用,以获得虚增利润之目的。
应收账款尤其是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长期挂帐。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产品、提供劳务及其他原因,应向购货方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因它是企业的销售业务也是企业的主营业务,因此,一般而言,应收账款能否收回,对企业业绩影响很大。但对于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收回的可能性极小,按规定应转入坏帐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按规定三年以上的应收帐款转为坏账的话,有人曾计算过,深沪市上市公司亏损数将由42家改为114家,亏损面将由%扩大至14%。由此可见,应收账款对收益的影响极大。 在现实中还有这样一种情况,即企业为了虚增销售收入的'需要而虚列应收账款,因此,对于由于“应收账款”科目而导致的利润操纵一定要引起特别的注意。
待处理财产损失长期挂账。这种损失是由于当期某种原因造成的,应在当期处理,但若有意不在当期处理,使当期费用减少,从而达到虚增利润之效果。
在建工程长期挂帐。这主要体现在大部分企业在自行建造固定资产时,都会对外部分融入资金。而借款需按期计提利息,按会计制度规定,这部分借款利息在在建工程没有办理峻工手续之前应予以资本化。如果企业在建工程完工了而不进行峻工决算,那么利息就可计入在建工程成本,从而使当期费用减少(财务费用减少),另一方面又可以少提折旧,这样就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虚增利润。
该摊费用不摊。对于企业来说,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实质上是已经发生的一项费用,应在规定期限内摊入有关科目,计入当期损益。但一些企业则为了某种目的少摊、甚至不摊。
2、通过折旧方式变更操纵利润 企业对固定资产正确地计提折旧,对计算产品成本(或营业成本)、计算损益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在影响计提折旧的因素中,折旧的基数、固定资产的净残值两项指标还比较容易确定,但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确定上却较难把握。事实上,固定资产折旧除有形磨损外还有无形磨损,而且企业和行业不同,磨损情况也不相同,因此,企业往往有足够的理由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式。 例如某公司从1995年起对固定资产折旧由加速折旧法改为一般折旧法。折旧方法变更后,折旧率综合下降3%,折旧方法变更增加的税前利润估计约966万元。其实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制造电冰箱,电冰箱的升级换代较快,从正确地计算损益来讲,电冰箱生产线使用加速折旧方法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情况。此外该公司1995年销售退回2400万元未在当年入帐,导致销售利润虚增约265万元。以上两项虚增利润之和1231万元,略大于当年利润总额1214万元。也就是说,该公司若在1995年不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并且将销售退回按会计制度规定入帐的话,公司当年则亏损无疑。
同时,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式只会影响会计利润却不会影响应税利润。因为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确认收入和费用的特点及标准不同。税法对各类固定资产折旧另有规定,企业降低折旧率只会增加会计利润却不会增加应
[1] [2] [3] [4]
利润表分析报告范文 第2篇
基于财务报告的利润质量分析
摘要:考察利润的质量,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对企业核心利润形成过程质量的考察;对企业利润结构进行考察;对企业利润结果进行考察,通过对判断企业利润质量恶化来客观的对企业利润质量进行分析。
关键词:利润表 利润质量分析
利润表,也称为损益表,是总括地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与资产负债表不同,利润表是一种动态的时期报表,主要揭示企业一定时期(月、季、年)的收入实现情况、费用耗费情况以及由此计算出来的企业利润(或亏损)情况。利润表的列报必须充分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来源和构成,有助于使用者判断净利润的质量及其风险,有助于使用者预测净利润的持续性,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高质量的企业利润,应当表现为资产运转状况良好,企业所依赖的业务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企业对利润具有较好的支付能力(交纳税金、支付股利等),利润所带来的资产能够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反之,低质量的企业利润,则表现为资产运转不灵、企业所依赖的业务具有企业的主观操纵性或没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企业对利润具有较差的支付能力(推迟交纳税金、无力支付股利等),利润所带来的资产质量恶化,其增加不能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等等。
一、企业核心利润形成过程质量的考察
对于企业营业收入的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企业营业收入的品种构成;企业营业收入的地区构成;与关联方交易的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部门或地区行政手段对企业业务收入的贡献。
企业对利润形成过程的操纵,是指企业对利润的实现时间、利润规模的人为调节。在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出于各种原因,企业的管理层有使其对外(股东和债权人)披露的报表利润低于或高于其实际利润的动力。在会计核算中,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均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因而在企业会计处理的选择上,有可能实施对利润形成的操纵。此外,企业在对经营活动的控制方面,也有可能为利润操纵创造一定的外部环境。
一般来说,企业对利润形成的操纵,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来完成:调节资产转化为费用的时间。例如,推迟企业的已经完工的固定资产由“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从而推迟开始计提折旧的时间;选择较为长久的固定资产折旧期,以延缓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减少速度;通过成本会计系统的处理,降低产成品的成本含量,增大在产品的成本含量;通过调节生产来调控产品生产成本和毛利水平;将本应作当期费用处理的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等等。通过与关联方交易,用高于市场的价格将产成品出售给关联方,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从关联方购入所需生产经营要素。对那些应计费用推迟入账。对收入的入账时间进行人为的操纵,等等。
二、对企业利润结构进行考察
对利润结构的质量分析主要应关注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企业利润表自身的结构所包含的质量信息;第二,企业利润的结构与相应的现金流量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三,企业的利润结构与资产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对利润结果的分析
从结果来看,企业利润的各个项目均会引起资产负债表项目的相应变化:企业收入的增加,对应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费用的'增加,对应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也就是说,对企业利润质量的分析,也要关注企业利润各项目所对应的资产负债表项目的质量。
利润质量恶化,必然会反映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对于信息使用者而言,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来判断企业的利润质量可能正在恶化。
1.企业扩张过快。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必然会在业务规模、业务种类等方面寻求扩张。在企业的创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有自己熟悉的业务领域。正是由于对自己业务领域的熟悉,企业才有了发展的基础。但是,在走向多样化经营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企业对开拓的其他领域不论从技术、管理还是市场等多方面的规律有逐步适应和探索的过程。
2.企业反常压缩酌量性支出。
酌量性支出是指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自身决策来改变其发生规模的支出,如研究和开发支出、宣传或广告费支出等。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经指出,此类支出一股情况下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如果出现这类支出规模相对于营业收入的规模来说发生大幅降低的情况,就应被认定是反常压缩。这有可能是企业为了避免当期利润规模大幅下降而蓄意降低酌量性支出规模或推迟其发生的时间。这种迹象往往预示着企业的利润质量有可能出现进一步的恶化。
3.企业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一般来说,由于企业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或者由于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更多的经验以及后来的发展变化等原因,企业可能会对会计估计进行修订或者变更。然而,企业也存可能在不符合会计准则要求的条件下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此时的目的就有可能是为了改善企业的财务业绩。因此,在企业面临不良经营状况时,如果企业所作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恰恰有利于企业账面利润的改善,那么这种变更便可以成为企业利润质量恶化的一种信号。尤其在企业管理层曾经有过利用会计手段粉饰财务业绩的“前科”时更是如此。
4.企业应收账款的不正常增加、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朗的不正常变长,有可能是企业为了增加销售收入而放宽信用政策的结果。
过宽的信用政策,可以刺激企业营业收入的立即增长。但是,企业也面临着未来大量发生坏账的风险。
5.企业存货周转过于缓慢。
存货周转过于缓慢,表明企业在产品质量、价格、存货控制或营销策略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的营业收入的条件下,存货周转越慢,企业占用在存货上的资金也就越多。过多的存货占用,除了占用资金、引起企业过去和未来的利息支出增加以外,还会使企业发生过多的存货损失以及存货保管成本。
6.应付账款规模不正常增加。
应付账款是因企业赊购商品或其他存货而引起的债务。在企业供货商赊销政策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的应付账款规模应该与企业的采购规模保持一定的对应关系。在企业产销较为平稳的条件下,企业的应付账款规模还应该与企业的营业收入保持一定的对应关系。
参考文献:
[1]李海燕.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的利润质量分析[J],管理观察,,(17).
利润表分析报告范文 第3篇
企业成长到底是该重销售额还是利润,在这个热钱澎湃的年代这似乎是一个绝对矛盾的问题,如果单从财务方面考虑,高市场份额可以带来规模经济,更强的议价权以及资金运作规模的提升;而强调利润的企业是本着投资人的求利心态来进行运作。有人用阶段的概念来平衡销售额和利润的关系:成长期圈地,成熟期养猪(这略微带有波士顿矩阵的味道)。但是笔者看来,销售额和利润不仅在战略上是互补的:高市场份额提供了纵向一体化的利润契机――提供更大比例的可控成本(相比于销售额对利润贡献有更高的敏感性);在短期内,利润是企业可持续增长的驱动要素(如若不然,企业成长就只能依赖于权益负债来进行)。因此,笔者通过销售额与利润两个因素构建了两个分析图与一个判断矩阵来权衡企业的多元化业务。第一幅图是反映企业相对自身的成长性(增长能力与获利能力趋势),第二幅图反映企业相对行业的成长性,第三幅图是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业务抉择。
在实际使用时,利润可以用毛利,EBITDA,EBIT,净利润来替换,市场份额则可以使用相对市场份额,企业相对于特定几个竞争对手销售额总合的市场份额,具体选择依据企业分析目的以及数据可得性来考虑。
当横纵轴结合成二维坐标时,第一象限内的45度线将象限分为两个部分。45度线以上表示利润增长率大于销售额增长率,45度线以下表示利润增长率小于销售额增长率。与45度线的偏离越大,也就表示了利润/销售额这个数值的变化程度越大。
如果市场只有一个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由于存在规模经济,那么其业务应该出现在45度线上方;但是在现实案例中,出现在45度线下方也是在常理之中的――买方在购买大批量货物时要求的折扣;抢夺竞争对手市场份额而付出的超额费用;企业实行品牌战略后大量的无形资产投资;产能利用率压力下的主动降价……
即便如此,根据资本流动规则――每分投入都应获得相等以及最大的产出。因此,从短期来看,本人还是认为,45度线上方才是一个产品的常态。这也就进一步说明了在理想状态下利润的变化率是大于销售额的变化率,因此,一个产品在第三象限的常态则是45度线的下方区域。这时就提供了一个比较基准,当产品出现在45度线下方位置时就应该分析原因,给出合理的解释。
这幅图所用的指标以竞争对手比较为基准,排除了行业成长周期或外部因素所造成的系统性影响,可以较客观地反映企业的比较优势。
从图一可以看出,本月产品A较之上月无论是销售额还是利润都实现了增长,并且利润增长幅度超过了销售额的增长幅度,因此,产品A在本月来看是具有很强的 性。
但在图二中,产品A的销售和行业相比则出现了市场份额的减小,并且从图中分析可知,利润蛋糕的减少幅度要大于市场份额的减少幅度,这说明了本月产品A的销售与行业内部相比是失败的,没有跟上行业扩充的步伐,因此产品A对该公司来说其成长性不强。
出现这种原因的可能性很多,其中的一种解释是产品A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成长期,因此相对于公司的历史纵向比较中获得了不错的业绩,但是很显然,该公司的产品在行业内部不被看好(缺乏竞争力)。因此,在图三的矩形中,该公司的产品A出现在了 性高,但是成长性差的地位。对于此类产品的操作方式用股市的操作术语为短线操作,当然,只凭一个月的销售数据就来判断产品在公司内部的战略定位是不明智的,但是我们可以将每月的销售数据都统计出来借以分析其趋势。
该分析工具的优势如下
A:图一从企业的历史纵向进行比较,45度线(反映利润与销售额比值的变化程度)提供了发现问题的标准;在图二中则是从行业内部进行比较,同样45度线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核心竞争力的表象。
B:概括性的说,该工具中只有2个要素构成――销售额与利润,但是2个坐标系的4个坐标向量无一不反映了变化性,本人认为,动态成长性比静态常量更值得关注。长久以来,销售人员比较关注销售额这单一变量,后来有人提出,利润比销售额更值得关注,因为如果是出售负利润的产品,那么销售额越大只会使得亏损更严重。但是本人认为,利润虽然重要,但是销售额对一个公司来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和意义的。因此,本人以这2个基本要素为前提构造了2个坐标系的4个变化坐标向量。
利润表分析报告范文 第4篇
我国利润表要素的改进论文
【摘要】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利润表要素的设置仍存在一些不足,这会影响报表使用者理解企业所报告的业绩,难以评估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本文对利润表要素的设置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增加了利得、损失两个要素,将利润要素改为全面收益要素,按列报全面收益的要求对利润表格式进行了重排。
【关键词】利润表;利得;损失
一、现行利润表要素及其关系式
20**年2月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利润表三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
(一)收进
收进“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进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进”。该定义夸大收进是“日常活动”导致的经济利益流进,从而排除了“非日常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进和“所有者投进的资本”导致的经济利益流进,具有很强的排他性
(二)用度
用度“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该定义明确用度是“日常活动”导致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从而排除了“非日常活动”中经济利益的流出和“向所有者分配利润”导致的经济利益流出,同样具有很强的排他性。
(三)利润
利润 “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进减往用度后的净额、直接计进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直接计进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进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进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四)利润表关系式
从利润的定义可以看出,利润表三要素之间并非简单的“利润=收进-用度”,按照定义,利润表关系式应为:
利润=收进-用度 直接计进当期利润的利得-直接计进当期利润的损失
从基本准则的规定来看,“利得”和“损失”并没有作为单独的利润表要素,但在计算利润时,却又作为单独的要素出现,这就使得利润表要素的定义与内容不能首尾一贯、相互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操纵的混乱。
二、全面收益观对利润表要素的影响
全面收益是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所引起的权益(净资产)变动。它包括这一期间内除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以外的权益的一切变动。全面收益采用了与传统净收益确定的“收进用度观”不同的“资产负债观”。在“资产负债观”下,收益是企业在一个时期内净资产的增量。与传统的净收益概念相比, 它涵盖的内容要广得多,包括净收益和其他全面收益(都是已确认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如可销售证券上的利得和损失、现金流量避险工具上的利得或损失)。要在财务报告中揭示全面收益,必须对传统的损益表(利润表)进行改进或扩展。
一是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利得和损失的规定尚不够明确,仅在第五章“所有者权益”部分给出了利得及损失的定义:“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进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进”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至于利得和损失究竟包括哪些内容,什么情况下应“直接计进所有者权益”,什么情况下应 “直接计进当期利润”,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对于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罚款收进、捐赠支出等,仍然沿用“营业外收进”和“营业外支出”的项目名称,并未使用“利得” 、“损失”概念,使收进、用度和利得、损失混淆不清。
二是新《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确认金融工具等“未实现资产持有损益”,并将其列进利润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对资产减值损失的处理进行了规范,不再计进治理用度等项目,同一计进“资产减值损失”。但上述两项内容并未与营业利润分开列示,即将其他全面收益 (未实现资产持有损益)列进营业利润。
三是我国在两张基本会计报表中同时报告全面收益:一方面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资产减值损失”;另一方面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表露 “直接计进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及其总额” 。
四是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将“银行存款利息收进”仍然记进财务用度,这种做法不够规范。由于用“用度”项目反映“利息收进”,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在利息收进数额较大的情况下,会使利润表上的财务用度变为负数。此外,还给财务分析评价带来了不便,如“EVA”、“MVA”、“自由现金流量”等指标要用到企业的'资金本钱数据,由于缺乏利息支出的必要信息,给资金本钱的确定带来了困难。
三、损益表(利润表)要素的扩充和格式重排
(一)损益表(利润表)要素的扩充
财务报表要素应能体现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并随着会计环境的发展和财务目标的变革而不断发展。我国现有的利润表要素即收进、用度和利润,在列报企业财务业绩,尤其在列报全面收益方面尚显不足。在改进利润表要素的过程中,应留意以下几点:1.涵盖性与穷尽性。报表要素要能涵盖全部经济事项,也即任何一项经济事项都能明确回属在特定的财务报表要素中。2.互排性。每个要素都有其特定的内容,各个要素之间不能有相互交叉的内容。3.适当性。要素的数目不可太多,否则就会失往回类功能的意义,但也不能太少,否则很难反映种别的特征。4.协调性。是指对要素的划分应与相关的会计理论、会计准则相协调。由于财务报表要素不是孤立的,无论是作为会计理论的一个概念,还是作为会计准则的一项内容,它都应前后一致,相互协调,存在一定勾稽关系。5.对等性。各个要素的层次应对等,切忌将存在包容关系的内容并列作为财务报表要素。
基于以上考虑,改进利润表要素具体的做法是:将“利润表” 改称“损益表”,增加“全面收益”要素,将利得、损失作为独立的会计要素,取消利润要素。“全面收益”除包括净损益外,还包括其他全面收益,即“已确认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将目前绕过损益表(利润表)“直接计进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及损失”,同一在损益表(利润表)中列示,使所有者权益只核算与所有者或股东有关的交易(投进资本、减少资本、股利分红)。损益表(利润表)要素之间的关系是:
全面收益 =收进-用度 利得-损失=本期净损益 其他全面收益
全面收益 =收进-用度 利得(已实现的利得)-损失(已实现的损失) 其他全面收益(已确认未实现的利得及损失)
经过调整后,损益表(利润表)要素有五个,即收进、用度、利得、损失、全面收益,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基本准则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使各要素的定义与内容首尾一贯、相互协调,同时又重新建立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利润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即:
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投资-向所有者分红 全面收益。
(二)损益表(利润表)格式的重排
1.损益表(利润表)要提供猜测未来现金流量的有价值的财务信息,其相应的收进和用度项目必须具有持续性和可猜测性。所以,分别列示正常经营活动损益和非正常经营活动损益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前者才是持续的、可猜测性的经营活动,后者是偶发性的、非持续性的活动。
2.取消现有损益表(利润表)中的“营业外收进”和“营业外支出”项目,代之以“已实现的利得和损失”,清楚地界定“非活动资产处置损益”中的“非活动资产”。由于严格地讲,“非活动资产”包括“非活动经营性资产”(如固定资产)和“非活动金融性资产”(如长期投资),而“非活动金融性资产”的处置损益计进“投资收益”。所以,应将“非活动资产处置损益”修正为“非活动经营性资产处置损益”。
3.调整“投资收益”和“财务用度”的核算内容,将银行存款利息收进回属于“投资收益”,以免“财务用度”变为负数;同时在“财务用度”下单独列示“利息支出”,以利于资金本钱的估算及其他财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4.应客观列示“财务用度”和“投资损益”对损益的影响,由于“财务用度”涉及企业的融资活动,而“投资损益”涉及企业的投资活动(股权和债权投资)。但对一个生产型的企业来讲,最主要的、持久的利润来源是其生产经营活动,所以应将“财务用度”从期间用度中分离出来,并和“投资损益”共同列示于“营业损益”之后。
5.关于“所得税用度”的列示题目。IAS1将“所得税用度”列示在“非常项目”之前,而非“当期净损益”之前,即所得税用度是与正常经营活动有关的用度支出,与“非常项目”无关,所以在“非常项目”前列示更能够反映正常经营活动的实际利润贡献,使得财务信息更具有相关性。但对我国损益表(利润表)而言,这种列示方法可能并不能够实现上述目标。由于除非能够将正常经营活动的所得税用度与非常项目的所得税用度予以分别列示,否则恰当的列示方法还是在当期“净损益”之前。
基于上述分析,损益表(利润表)的列示格式和内容应作出相应的修正,建议列报格式和内容如表1。
值得留意的是,上述损益表(利润表)中用度项目的列示均是按用度在企业中的功能进行分类的。将用度按功能划分时,企业应表露关于用度性质的附加信息,包括折旧费、摊销费和雇员用度等,由于关于用度性质的信息有助于猜测未来现金流量,因而企业在按功能列报用度时需作附加表露。
【主要参考文献】
[1] 丁春贵.论我国利润表要素的设置和定义[J] .审计与经济研究,, (1).
[2] 孙兰婷.会计基本要素的探讨[J] .会计研究,,(3).
[3] 魏明海,龚凯颂.会计理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4] 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会计要素与财务报告[A].大连出版社,2005.
利润表分析报告范文 第5篇
摘要:本文次要重新原则下利润表的理念变化、计质变化、列报变化以及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外延变化等四个方面停止论述。提出在剖析新企业会计原则下的利润表时,要在常常性收益与非常常性收益、已确认已完成收益与已确认未完成收益、计入损益的利得和损失与计入一切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三个方面加以关注。
关键:新原则;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我国财政部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原则体系,依照国际通行的规则和常规,严厉界定了资产、负债、一切者权益、支出、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的定义,明白规则了有关会计要素确实认条件、计量准绳,引入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凸显了资产负债表的中心位置,改动了支出费用观下利润表在企业财务报告体系中占主导位置的状况。因而,在新企业会计原则下,企业的利润表发作了很大的变化。
一、新企业会计原则下利润表的变化
(1)理念的变化:支出费用观――资产负债表观
多年来。我国的会计原则遵照的是支出费用观。在支出费用观下,收益是一定时期的支出减去各类相关本钱费用后的差额。即收益=支出-费用。1993年7月1 日开端实施的《企业会计原则(根本原则)》第五十四条明白“利润是企业在一活期间的运营效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也就是说,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数据都是思索到支出确认和费用配比之后的后果。在支出费用观下资产负债表是利润表的副产品。
20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原则体系引入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即会计原则的制定者在制定标准某类买卖或事项的会计原则时。应首先定义并标准由此类买卖发生的资产或负债的计量;然后,再依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新《企业会计原则――根本原则》第三十七条规则“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时期的运营效果。利润包括支出减去费用后的净额、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就是指该当计入当期损益、会招致一切者权益发作增减变化的、与一切者投入资本或许向一切者分配利润有关的利得或许损失。复杂的说,利润表中利润的度量次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利润表可以被看作反映企业一活期间净资产的变化表。
(2)计量的变化:历史本钱――公允价值
1993年《企业会计原则(根本原则)》的第十九条明白“各项财富物资该当按获得时的实践本钱计价。物价变化时,除国度另有规则者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也就是说历史本钱是会计计量的根本属性。
年发布的新原则不再单纯强调历史本钱根本计量属性,而是过度、慎重地引入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流、资产减值、债权重组、金融工具、套期保值、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兼并等方面都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形式,并且将契合一定条件的公允价值的变化间接计入了损益,进入利润表。依照公允价值停止会计计量,可以愈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情况和运营效果,从而向投资者提供愈加相关的信息,有利于提升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契合财务会计报告的目的。
(3)报表列报的变化
新旧原则下的利润表的列报也发作了很大变化。 首先,新原则下的利润表不再区分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而是一致在“营业支出”、“营业本钱”、“营业税金及附加”中停止列报。这一方面是基于市场经济中企业运营规模不时扩展,运营内容呈多元化开展,不同运营业务支出相当,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的界线曾经很模糊;另一方面也是我国新会计原则体系与国际原则的趋同。
其次,由于新原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形式。新原则下的利润表添加了“公允价值变化收益”项目;新原则下的利润表还独自列报 “资产减值损失”项目,明细列报“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非活动资产处置损失”项目等,并将“营业费用”改“销售费用”、将“投资收益” 归入营业利润的范围,使会计信息愈加简洁通明。便于财务报告运用者充沛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和运营效果。
(4)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外延的变化
由于新企业会计原则体系凸现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形式、所得税会计处置采用资产负债表债权法以及列报变化等要素,使得新原则下的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外延发作了很大的变化。
原则下的利润表将“投资收益”项目列入营业利润的范围,改动了旧原则下的营业利润仅反映企业正常营业活动所发生的常常性收益的情况,即企业应用资产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报酬也属于营业利润,契合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
新原则下的利润表添加了“公允价值变化收益”项目,将未完成的资本利得和损失归入了利润表,使得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中包括了局部资本性收益,契合综合收益观念,异样契合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
所得税的会计处置采用资产负债表债权法。即企业在获得资产和负债时,该当首先确定其计税根底,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根底之间的差额(应征税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别,然后确认所发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负债表债权法本质上就是资产负债表观的表现。同时,资产负债表债权法所得税会计的施行使得新原则下的利润表中列示的所得税费用与当期会计利润相配比。增加了由于税法规则与会计原则不分歧发生的税后利润的动摇。
二、对新企业会计原则下利润表的剖析
新企业会计原则体系与旧原则相比,理念更先进,体系更完好,内容更丰厚。新原则依照国际会计常规对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作了愈加严厉和迷信的规则,强调了财务报表列报项目的真实性和牢靠性,在次要方面和关键环节完成了与国际会计原则的趋同。笔者在实务中剖析新原则下的利润表时,以为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1)常常性收益与非常常性收益
旧原则下的利润表中营业利润不包括“投资收益”项目。因而在剖析企业的利润状况时。普通以为营业利润即企业的常常性收益,很多企业在停止考核时也会用到常常性收益的目标,次要用来反映经过运营者努力所获取的运营性收益。新原则下的利润表中将“投资收益”项目包括在营业利润中,并且还添加了“公允价值变化收益”项目,因而在剖析企业的利润表或对企业停止考核时,都要留意营业利润的外延曾经发作了变化,常常性收益要重新剖析计算,以真实反映企业的常常性收益。
(2)已确认已完成收益与已确认未完成收益
关于收益确实定,旧原则遵照的是支出费用观,因此利润表上所反映的收益并不是企业的全部收益。即未包括持有资产价值增值(或减值)的`收益,利润表中的收益只是已确认已完成的收益;新原则则遵照的是资产负债表观,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形式。并将契合一定条件的公允价值变化间接计入损益、进入利润表,利润表中的收益不只包括已确认已完成的收益,还包括已确认未完成的持有资产价值增值(或减值)的收益。因而,在执行新原则的企业制定利润分配方案时,要留意区分已确认已完成收益与已确认未完成收益。这是由于一方面已确认未完成收益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现金流量,过度的利润分配会影响企业的开展和运营;另一方面。当持有资产的市场价值歪曲或动摇猛烈时,过度的利润分配中能够隐含了资本的返还,从而损害企业的盈利才能。
(3) 计入损益的利得和损失与计入一切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新原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形式,将契合一定条件的公允价值变化间接计入损益,行将未完成的资本利得和损失归入了利润表。使得利润表的收益中包括了局部资本性收益,契合综合收益观。但新原则下的利润表并非完全的综合收益观。综合收益观以为“收益是除股利分配和资本买卖外特定时期内一切的买卖或企业重估所确认的权益的总变化”(《会计实际》汤云、钱逢胜),但是我国新原则将“利得和损失”分“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和“间接计入一切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例如《企业会计原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第十六条规则“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采用公允价值形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资性房地产依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价,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一切者权益。”因而,报表运用者要片面理解企业的收益状况。不只要剖析利润表,还要关注一切者权益变化表。
参考文献:
[1] 新会计原则对企业当年运营绩效的影响 连青霞
利润表分析报告范文 第6篇
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渠道利润优化分析
本文研究了供应链管理的渠道利润问题.对有确定需求、有初始库存和库存短缺的一种畅销商品,建立了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渠道利润模型.通过对此模型的进一步分析,证明了在短期激励下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渠道利润优于一般库存的`渠道利润;也证明了在长期激励下,供应商管理库存可以产生比短期激励下更优的渠道利润,也优于一般库存的渠道利润.这一结果对于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在理论和工程上具有实际意义.
朱云龙,ZHU Yu-long(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16)
利润表分析报告范文 第7篇
啤酒行业进入微利时代
去年以来,一些媒体发文指出啤酒行业进入利润时代,着实让人们精神一振之后还是回归了冷静,国内啤酒行业经过长达6、7年的行业整合以后,行业竞争格局已经基本确立,过度竞争有得到遏制的迹象。行业销售毛利率下降的趋势开始缓解,为,仅仅下降了个百分点,而行业销售费用率和期间费用率则分别下降了1个和个百分点,行业总资产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更是加速上扬,20分别达到了和。虽然近两年来啤酒行业整体效益趋于好转,从整体亏损进入整体盈利的时代,但这只是表明啤酒行业进入微利时代,而不是高利时代。正如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群在出席一次大型活动时提到:“就啤酒行业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微利时代。但是我们并不是从高利润或者是暴利进来的,我们是从整个行业亏损进入到整个行业微利时代的。”
啤酒行业进入微利时代的根本因素是行业规模整合突显成效:
一、 以低价竞争为主导的企业被市场逐渐淘汰,市场总体价格缓慢回升。国内啤酒销售价格以来表现出持续上涨,单价从20的2092元/千升上升了到年的2365元/千升,三年上涨了14%,平均每年上升;
青岛、雪花、燕京、金威等大型啤酒集团品牌优势进一步提升,品牌附加值提升。2006年华润雪花啤酒的产销量突破500万千升,约占整个啤酒行业产销量的%,成为中国啤酒行业产销量第一的企业。2006年青岛啤酒以高达亿元人民币的品牌价值蝉联中国500强最具价值品牌中啤酒品牌第一位。青岛啤酒2006年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和。 燕京啤酒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
三、消费升级推动企业产品结构升级,推动企业利润增长。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比上年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87元,比上年增长。收入水平的提高奠定了消费增长的基础,也为啤酒消费增长提供了客观基础。年以来,高档酒市场增幅最大,复合增长率是28%,同时,高档啤酒的市场份额在不同的地区比例不同,比如在经济发达的华南市场,高档啤酒占到30%。各大啤酒企业借助品牌优势加速产品结构升级步伐,实现利润快速增长,
目前,如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的中高档产品占比逐渐增加,已经占到公司销售量的1/3左右,成为公司利润增长的最强劲支撑。
正如华润雪花市场总监候孝海分析,啤酒行业的这一 “利润时代”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行业整体利润仍然很低,处于“微利”时代;二是利润发展很不平衡,仍有大量啤酒企业亏损经营;三是三大巨头的利润仍处于国际比较低的水平;四是行业仍然缺乏退出机制,一些中小啤酒企业由于税收等因素,尽管亏损多年,但依然有生存空间。
所以说,啤酒行业的利润形势并不容乐观,还有诸多阻碍行业提升的因素:
一、 行业集中度较低,大品牌的盈利能力仍较低。全球大部分国家的啤酒市场集中度一般比较高,国外部分国家的啤酒集中数据显示,前三家企业市场占有率美国已经达到了80%,荷兰80%,英国65%,法国72%,巴西90%。我国市场的啤酒集中度相对而言比较低,青岛、华润、燕京三家企业市场占有率为,前十位企业为,远远低于以上国家的集中度。
二、原辅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给啤酒行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对于啤酒企业来说,成本压力也是每个企业必须面对的难题。就拿近年来业内炒得沸沸扬扬的原材料涨价来说,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啤酒生产原料中的大米价格涨幅为50%,麦芽涨幅为15%-20%,其他相关项目成本也在上升,如煤涨价30%,包装物涨幅20%,运输物流成本也大幅提高,这样粗略估计一下,每吨啤酒的成本价格至少增加了60元。这也就是说,一个年产量100万吨的企业,每年的总成本将增加6000万元,而一个年产量在200万吨的企业,总成本将增加亿元!
三、啤酒消费结构还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虽然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消费升级,带动中高档啤酒市场迅速发展。但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中低档啤酒的消费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会保持在70%左右的份额。而对大多数啤酒企业来说,80%以上的产品都集中在低盈利率的中低档产品上。这必然会影响行业整体利润率的提升。
四、一些区域市场低价竞争还会存在。一些区域市场如河南、江西、湖北等由于供求矛盾过分突出,一些地区因地方保护和税收不均衡因素没有彻底消除,大量小型啤酒企业依然没有被市场所淘汰,低价竞争还会存在。这必须对优势企业的产品结构和利润升级产生不良影响。低盈利能力的中小啤酒企业本身也会降低啤酒行业的利润水平。
但从国内经济大环境的走势和啤酒行业宏观形势的分析,我们认为啤酒行业逐步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行业利润会缓慢的提升。
那么啤酒企业如何积极利用逐步优化的外部环境,抢抓机遇,创造和利用自身资源,采取有效策略实现利润快速提升呢?
利润表分析报告范文 第8篇
一、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业务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它业务收入。
1、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经常性的、主要业务所产生的收入。如制造业的销售产品、半成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作业的收入;商品流通企业的销售商品收入;旅游服务业的门票收入、客户收入、营业收入餐饮收入等。主营业务收入在企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它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2、其他业务收入,是指除上述各项主营业务收入之外的其他业务收入。包括材料销售、外购商品销售、废旧物资销售、下脚料销售,提供劳务性作业收入,房地产开发收入,咨询收入,担保收入等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在企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较小。
二、营业成本也称运营成本,是指企业所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的成本。营业成本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1、主营业务成本是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常性活动所发生的成本。企业一般在确认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或在月末,将已销售商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转入主营业务成本。
2、其他业务成本是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其他业务成本包括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出租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出租包装物的成本或摊销额等。
新利润表中的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支出”
营业利润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减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或减投资损失)
其中:
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支出”
延伸阅读:利润表作用
通过利润表,可以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实现情况,即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有多少、实现的其他业务收入有多少、实现的投资收益有多少、实现的营业外收入有多少等等;可以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的费用耗费情况,即,耗费的主营业务成本有多少、主营业务税金有多少、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各有多少、营业外支出有多少等等;可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即,净利润的实现情况,据以判断资本保值、增值情况。将利润表中的信息与资产负债表中的信息相结合,还可以提供进行财务分析的基本资料,如将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进行比较,计算出应收账款周转率;将销货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进行比较,计算出存货周转率;将净利润与资产总额进行比较,计算出资产收益率等,可以表现企业资金周转情况以及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水平,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经济决策。
编制利润表的主要目的是将企业经营成果的信息,提供给各种报表使用者,以供他们作为决策的依据或参考。主要作用有:
(1)可据以解释、评价和预测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
经营成果通常指以营业收入、其他收入抵扣成本、费用、税金等的差额。
经营成果是一个绝对值指标,可以反映企业财富增长的规模。获利能力是一个相对值指标,它指企业运用一定经济资源(如人力、物力)获取经营成果的能力,这里,经济资源可以因报表用户的不同需要而有所区别,可以是资产总额、净资产,可以是资产的耗费(成本或费用),还可以是投入的人力(如职工人数)。因而衡量获利能力的指标包括资产收益率、净资产(税后)收益率、成本收益率以及人均实现收益等指标。经营成果的信息直接由利润表反映,而获利能力的信息除利润表外,还要借助于其他会计报表和注释附表才能得到。
通过比较和分析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或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的资产收益率、成本收益率等指标,能够揭示企业利用经济资源的效率;通过比较和分析收益信息,可以了解某一企业收益增长的规模和趋势。根据利润表所提供的经营成果信息,股东、债权人和管理部门可解释、评价和预测企业的获利能力,据以对是否投资或追加投资、投向何处、投资多少等作出决策。
(2)可据以解释、评价和预测企业的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指企业以资产清偿债务的能力。利润表本身并不提供偿债能力的信息,然而企业的偿债能力不仅取决于资产的流动性和资本结构,也取决于获利能力。企业在个别年份获利能力不足,不一定影响偿债能力,但若一家企业长期丧失获利能力,则资产的流动性必然由好转坏,资本结构也将逐渐由优变劣,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因而一家数年收益很少,获利能力不强甚至亏损的企业,通常其偿债能力不会很强。
债权人和管理部门通过分析和比较收益表的有关信息,可以间接地解释、评价和预测企业的偿债能力,尤其是长期偿债能力,并揭示偿债能力的变化趋势,进而作出各种信贷决策和改进企业管理工作的决策,如维持、扩大或收缩现有信贷规模,应提出何种信贷条件等。管理部门则可据以找出偿债能力不强之原因,努力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改善企业的公关形象。
(3)企业管理人员可据以作出经营决策。
比较和分析收益表中各种构成要素,可知悉各项收入、成本、费用与收益之间的消长趋势,发现各方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揭露缺点,找出差距,改善经营管理,努力增收节支,杜绝损失的发生,作出合理的经营决策。
(4)可据以评价和考核管理人员的绩效。
比较前后期利润表上各项收入、费用、成本及收益的增减变动情况,并查考其增减变动的原因,可以较为客观地评价各职能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的绩效,以及这些部门和人员的绩效与整个企业经营成果的关系,以便评判各部门管理人员的功过得失,及时作出采购、生产销售、筹资和人事等方面的调整,使各项活动趋于合理。
利润表上述重要作用的发挥,与利润表所列示信息的质量直接相关。利润表信息的质量则取决于企业在收入确认、费用确认以及其他利润表项目确定时所采用的方法。由于会计程序和方法的可选择性,企业可能会选用对其有利的程序和方法,从而导致收益偏高或偏低。例如,在折旧费用、坏账损失和已售商品成本等方面都可按多种会计方法计算,产生多种选择,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利润表中的信息表述的是各类业务收入、费用、成本等的合计数以及非重复发生的非常项目,这也会削弱利润表的重要作用。
利润表分析报告范文 第9篇
浅谈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变化论文
摘要;本文重要重新准则下利润表的理念变更、计量变更、列报变更和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在变更等四个方面停止论述。提出在阐发新企业管帐准则下的利润表时,要在经常性收益与非经常性收益、已确认已完成收益与已确认未完成收益、计入损益的利得和丧失与计入所有者权柄的利得和丧失等三个方面加以存眷。
关键词:新准则;资产欠债表;利润表
我国财务部宣布的新企业管帐准则系统,依照国内通行的规矩和常规,严厉界定了资产、欠债、所有者权柄、支出、用度、利润等管帐身分的界说,明白划定了无关管帐身分的确认前提、计量准则,引入了资产欠债表观的理念,凸显了资产欠债表的焦点位置,改变了支出用度观下利润表在企业财务报告系统中占主导位置的环境。是以,在新企业管帐准则下,企业的利润表产生了很大的变更。
一、新企业管帐准则下利润表的变更
(1)理念的变更:支出用度观――资产欠债表观
多年来。我国的管帐准则遵守的是支出用度观。在支出用度观下,收益是必准时代的支出减去各种相干本钱用度后的差额。即收益=支出-用度。1993年7月1 日开端施行的《企业管帐准则(根本准则)》第五十四条明白“利润是企业在必准时代的运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出入净额。”也便是说,利润表和资产欠债表各名目标数据都是考虑到支出确认和用度配比之后的成果。在支出用度观下资产欠债表是利润表的副产品。
20宣布的新企业管帐准则系统引入了资产欠债表观的理念,即管帐准则的订定者在订定标准某类生意营业或事变的管帐准则时。应起首界说并标准由此类生意营业产生的.资产或欠债的计量;而后,再依据所界说的资产和欠债的变更来确认收益。新《企业管帐准则――根本准则》第三十七条划定“利润是指企业在必定管帐时代的运营成果。利润包括支出减去用度后的净额、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丧失等。”“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丧失”便是指该当计入当期损益、会招致所有者权柄产生增减更改的、与所有者投入本钱或许向所有者分派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许丧失。简略的说,利润表中利润的器量重要取决于资产和欠债的计量,利润表可以或许或许被看做反应企业必准时代净资产的更改表。
(2)计量的变更:汗青本钱――公道代价
1993年《企业管帐准则(根本准则)》的第十九条明白“各项产业物质该当按获得时的现实本钱计价。物价更改时,除国度尚有划定者外,不得调剂其账面代价”,也便是说汗青本钱是管帐计量的根本属性。
年宣布的新准则再也不纯真夸大汗青本钱为根本计量属性,而是过度、谨严地引入公道代价,在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质产、非货币性资产互换、资产减值、债权重组、金融对象、套期保值、非统一控制下的企业归并等方面都引入了公道代价计量形式,而且将相符必定前提的公道代价的更改间接计入了损益,进入利润表。依照公道代价停止管帐计量,可以或许或许加倍主观地反应企业的财务状态和运营成果,从而向投资者供给加倍相干的信息,有利于晋升管帐信息的有用性,相符财务管帐报告的目标。
(3)报表列报的变更
新旧准则下的利润表的列报也产生了很大变更。 起首,新准则下的利润表再也不辨别主营业务与其余营业。而是统一在“营业支出”、“营业本钱”、“营业税金及附加”中停止列报。这一方面是基于市场经济中企业运营范围赓续扩展,运营内容呈多元化成长,分歧经营业务支出相称,主营业务与其余营业的边界曾经很隐约;另一方面也是我国新管帐准则系统与国内准则的趋同。
其次,因为新准则引入了公道代价计量形式。新准则下的利润表增加了“公道代价更改收益”名目;新准则下的利润表还零丁列报 “资产减值丧失”名目,明细列报“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非流动资产处理丧失”名目等,并将“营业用度”改成“销售用度”、将“投资收益” 归入营业利润的范围,使管帐信息加倍简练通明。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充足懂得企业的财务状态和运营成果。
(4)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在的变更
因为新企业管帐准则系统凸现了资产欠债表观的理念。引入了公道代价计量形式、所得税管帐处理采纳资产欠债表债权法和列报变更等身分,使得新准则下的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在产生了很大的变更。
准则下的利润表将“投资收益”名目参加营业利润的范围,改变了旧准则下的营业利润仅反应企业失常营业运动所产生的经常性收益的状态,即企业应用资产对外投资所获得的待遇也属于营业利润,相符资产欠债表观的理念。
新准则下的利润表增加了“公道代价更改收益”名目,将未完成的本钱利得和丧失归入了利润表,使得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中包括了部门本钱性收益,相符综合收益概念,异样相符资产欠债表观的理念。
所得税的管帐处理采纳资产欠债表债权法。即企业在获得资产和欠债时,该当起首肯定其计税根基,资产和欠债的账面代价与其计税根基之间的差额为(应纳税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别,而后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欠债,资产欠债表债权法实质上便是资产欠债表观的表现。同时,资产欠债表债权法所得税管帐的实行使得新准则下的利润表中列示的所得税用度与当期管帐利润相配比。削减了因为税法划定与管帐准则不一致产生的税后利润的颠簸。
二、对新企业管帐准则下利润表的阐发
新企业管帐准则系统与旧准则比拟,理念更先辈,系统更完备,内容更丰硕。新准则依照国内管帐常规对管帐信息的天生和表露作了加倍严厉和迷信的划定,夸大了财务报表列报名目标实在性和可靠性,在重要方面和症结症结完成了与国内管帐准则的趋同。笔者在实务中阐发新准则下的利润表时,觉得如下三个方面值得存眷。
(1)经常性收益与非经常性收益
旧准则下的利润表中营业利润不包括“投资收益”名目。是以在阐发企业的利润环境时。一样平常觉得营业利润即为企业的经常性收益,许多企业在停止稽核时也会用到经常性收益的目标,重要用来反应经由过程运营者尽力所获取的运营性收益。新准则下的利润表中将“投资收益”名目包括在营业利润中,而且还增加了“公道代价更改收益”名目,是以在阐发企业的利润表或对企业停止稽核时,都要留意营业利润的内在曾经产生了变更,经常性收益要重新阐发盘算,以实在反应企业的经常性收益。
(2)已确认已完成收益与已确认未完成收益
对付收益的肯定,旧准则遵守的是支出用度观,是以利润表上所反应的收益并不是企业的全体收益。即未包括持有资产代价增值(或减值)的收益,利润表中的收益只是已确认已完成的收益;新准则则遵守的是资产欠债表观,引入了公道代价的计量形式。并将相符必定前提的公道代价更改间接计入损益、进入利润表,利润表中的收益不只包括已确认已完成的收益,还包括已确认未完成的持有资产代价增值(或减值)的收益。是以,在履行新准则的企业订定利润分派计划时,要留意辨别已确认已完成收益与已确认未完成收益。这是因为一方面已确认未完成收益并无给企业带来现金流量,过度的利润分派会影响企业的成长和运营;另一方面。当持有资产的市场代价歪曲或颠簸激烈时,过度的利润分派中可以或许或许隐含了本钱的返还,从而侵害企业的红利才能。
(3) 计入损益的利得和丧失与计入所有者权柄的利得和丧失
新准则引入了公道代价的计量形式,将相符必定前提的公道代价更改间接计入损益,行将未完成的本钱利得和丧失归入了利润表。使得利润表的收益中包括了部门本钱性收益,相符综合收益观。但新准则下的利润表并不是完备的综合收益观。综合收益观觉得“收益是除股利分派和本钱生意营业外特准时代内所有的生意营业或企业重估所确认的权柄的总变更”(《管帐实践》汤云为、钱逢胜),然则我国新准则将“利得和丧失”分为“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丧失”和“间接计入所有者权柄的利得和丧失”。比方《企业管帐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第十六条划定“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纳公道代价形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资性房地产依照转换当日的公道代价计价,转换当日的公道代价小于原账面代价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换当日的公道代价大于原账面代价的,其差额计入所有者权柄。”是以,报表使用者要周全懂得企业的收益环境。不只要阐发利润表,还要存眷所有者权柄更改表。
参考文献:
[1] 新管帐准则对企业昔时运营绩效的影响 连青霞
[2] 新企业管帐准则下利润表的变更及阐发 史敏 2008
[3] 管帐目标研讨的文献综述 高蕾
[4] 财务部.企业管帐准则2006[S].北京:经济迷信出版社,2006
[5] 熊哲玲,梁静.论我国管帐标准改造偏向[J].财经实践与实践,(4).
[6] 吴健. 企业管帐标准成绩探析[J]. 上海企业 , 2006,(07)
上一篇:学生自查报告范文(优选8篇)
下一篇:大学休学申请书范文(通用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