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2018上海高考作文被需要范文(精选7篇)

笔耕人生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8178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3分钟。

2018上海高考作文被需要范文 第1篇

你是否曾感受过被忽视的感觉?你是否曾体验过所有人都拿你当空气的感觉?你是否承认过别人从来没有在乎过你?

我都有过,我要讲一个故事,一个属于我的故事——

曾经的我是一个小学渣,班里所有的同学都无视我,或许那时的我并不在意,和广大学渣不同的是,因为我们班里的好学生都转走了,所以老师看中了我,我是班里唯一的学霸,我体验过了所有人对我的盲目崇拜,那个时候,我才体会到被需要的东西感受,我想,如今的我再也不能回到以前那个孤僻的状态了。

你看一个人如果被需要的话,有可能改变她的整个性格,甚至影响到她的一个人生,很多人都渴望独立,所以,我们变得成熟,变得不愿意随波逐流,但是,其实有时候你可以试着去依靠别人一下,因为你的这一个小小的举动,可以让别人感受到自己也是被需要的人,而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透明人。

所有人都渴望着被需要,再举一个别人的例子:

我有一个小学同学,她每天都特别的高冷,感觉有种生人勿近的感觉,然而这只是表面,我曾经看到过她一个人坐在走廊里哭,但是我一走出去,她就若无其事的开始看楼道了,从那以后,我就开始观察她,我发现,她总是特别期望的看着我们在玩游戏,后来,我向她提出了做朋友的请求,她答应了,但当我的朋友们看见她时,都觉得她太高冷要和我绝交,那个时候,我愧疚的看着她,但是,第二天,我才发现她变得更加高冷了。

有的时候,你对别人伸出友好的手会使一个人改变,当你因为某种事情而针对一个人时,请记住,你的这一个小小的举动,可能会伤害到一个无辜的人。

2018上海高考作文被需要范文 第2篇

从古至今,团队合作精神表现在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而“被需要”是团队合作精神“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曾经有一只坚不可摧的取经团队,成员3人,每名成员都不完美,但这一路,他们都彼此“被需要”着,最终功德圆满完成使命。

这位大唐高僧名曰唐三藏,在当时的唐朝算是个位高权重的僧人,一心向佛却不能普度众生,不是因为学识不够,只愁没能习得大乘佛法,为解众生之所需,从观音处得知天竺国大雷音寺如来处可习得此佛法,以一躯肉体“凡胎”只身前往。“众生之所需”支撑着他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走完了取经之路,最终回到大唐现身说法,将众生从苦难中解救出来。被众生需要的唐僧功德无量。

取经团第一位成员:孙悟空,师承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菩提老祖门下,习得七十二变、筋斗云可谓神通广大,后又闹地府,闯龙宫,与天齐名,是天才一样的存在,是家长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的典型代表。虽然因犯错被如来佛祖困在五指山下受罚,但唐僧取经团队需要这样的人才为一届“凡胎”保驾护航,起初悟空的内心是拒绝的,但其实他需要给自己这样一个机会去做一个有用之猴,最终修成正果得到成佛。从拒绝到接受再到全力以赴完成使命,这个过程中经历了被误解、被赶出师门、被陷害,悟空完成了洗心革面的蜕变,被唐僧需要成为悟空取经路上的使命,而这种使命成就了一个斗战胜佛。

取经团队第二位成员:猪八戒,曾经镇守南天门,威风凛凛,后因犯下天条被逐出天庭,和悟空一样八戒同样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有用之猪,变成人形落户高老庄,因力大无穷、能吃苦爱劳动被众人赞为楷模,这个楷模是被需要的最直观体现,毕竟在当时农业生产是最需要这样的劳动力了,一次酒后失态现出原形的他,被众人误解为猪妖,是人就害怕妖怪,是众人不需要的,正是这种不需要导致一个优秀的劳动楷模真的变成了一个妖怪,后悟空降服了八戒加入取经团队,被团队需要的八戒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终成正果,被封为净坛使者享近人间贡品。

取经团队第三位成员:沙和尚,曾经是天庭的卷帘大将,相当于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因蟠桃会打破王母娘娘的琉璃盏被贬流沙河,等待取经人的出现。沙和尚需要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那就是护送唐僧安全到达西天大雷音寺,而已经有了两个徒弟的唐僧恰巧需要一位性情正常的人调和团队的气氛,一个任劳任怨的沙僧同样被唐僧所需要,至此一个因”需要“与”被需要“关联在一起的师徒四人达到了一种平衡。最终沙和尚也不辱使命,功德圆满或封金身罗汉。

前面对取经团队中几个人物的介绍,映射了我遇到的一些人,一些事。反思一下其实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每个人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修炼自己,当你的“被需要”是可以自由所选择的时候,你该为自己的加冕一个金黄色的“赞”。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里,每一个独立的个体组成了群居的人类环境,每一个重大的工程的实现和重大历史事件中都离不开团队合作,”被需要“是一种积极的团队合作精神价值观的表现,当个体被需要的时候才能体现其真正价值。

2018上海高考作文被需要范文 第3篇

贾平凹在《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中提到:“咱们却只有读书习文才能有益于社会”;儿时也常听师长教诲: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此间且不谈读书,单论有益或有用于社会这个念头。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被需要”的心态是一种自身价值被社会认可的典型表现,是人社会化的必然。旁人的一言一行,往往都直接间接地表示着我们自身被社会需要的性质和程度,这种体验浓缩为价值观,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上面所讲的两例。

这种心态的好坏须作两面分析。

一方面,被需要证明了人的价值,是我们从社会换取生活资料的依仗,我们由被需要而获得体面生存的权利,同时也让我们有融入一定范围社会关系的资格。

被需要的心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文化积淀中,因其普遍性,就逐渐上升为一种品德。人因追求被需要,即对他人和社会的有用的自我价值感,而成为高尚。若绝大多数人都在这种价值观的认同中生活,全社会就有望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先人后己、助人为乐等等美德都将获得其存在的基础,社会的和谐发展遂成为可能。

可另一方面,被需要的心态也不能走极端。

从心理学角度说,被需要的心态,其实也是人自身的需要。每个人除了生存安全的需要,也有谋求社会认可的需要。但若不恰当地去争取,让被需要的心态过渡膨胀,就很有可能滑向人的“异化”,逐渐乃至彻底丧失了自我,部分甚而完全为了他人而存在。

其错误在于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被需要是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但人决不能将自己的价值全部建立在满足他人上。爹妈指东我不西,孝则孝矣,是谓愚孝;国家说南我不北,忠则忠矣,是谓愚忠。中国2000年来封建价值观最深刻的弊病,就在于时时刻刻都想将人变成王利发式的“顺民”,以为统治者“吃人”降低难度。在各种巧妙的语言陷阱和反胃的道德灌输中,“被需要”变成了“肯听话”。于是“工人要为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这种台词就公然出现在了春晚上;年轻人为了抵抗这种异化,竭尽全力地叛逆,处处唯我独尊,不考虑他人,蜕变为另一种异化。

因此,被需要的心态,一定得融合积极正面的社会责任感和吾日三省吾身的自我反思才能良性运转。我们要牢记,被需要的确是一种价值体现,人的社会性本质正寄寓在这种心态中,不管课本里或老人们的语言看起来有多土,它还真就是对的。同时,我们也得思考自己“被需要”的具体内容:社会究竟需要什么?这些需要合理吗?它应该需要什么?它除了需要各种具体的技艺和服务外,除了需要每个人真诚的奉献和付出外,更需要每个人都能成为自由发展的人,需要每个人都成为强大而和谐的个体。

这时,“被需要”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心态,而是由普遍的心态,上升为个性的理智,从“时常渴望”上升为“时时奉行”,人与社会才完美地统一了起来。

2018上海高考作文被需要范文 第4篇

    桃花旖旎漫天,楚雨纷飞尽覆,是唯世人所倾心。

    人生于世,便天然携着七情六欲,对世间万物有着纷繁的诉求。纵然身处商品拜物教横行的消费时代,但当我们不再恋栈于绮靡的物质需求时,仍会注意到心灵深处,偃卧着被他者需要的渴求。

    被人需要作为一种心态,可谓切中了马斯洛金字塔的肯綮。每每得以餍足,便能在茫茫人海中使自己独有的价值得以表征,能在度人以金针的途中抚慰共情的灵魂,能在赠人玫瑰后轻嗅残存的氤氲余香。究其原因,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与他人维系着盘根错节千丝万缕的联系,既不能超然物外独处世间,便自然也就无法禁绝内心渴求来自他者的认同感。

    可究其本质,置身如此语境下的为他者所需,又何尝不是自身需要的一个延拓?若撕去光鲜的外衣,轻拂开表层的浮土,渴望被他人需要,便仅是个体的精神需求,将主体放诸客体眼中和社会框架下寻求自己存在的价值感与意义感,终究无力挣脱”自身需要”的条框桎梏。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适度的欲求确乎能引领人们通向绚丽璀璨的生活,可若不加以节制便能使人异化为欲望的产物。因此我们在满足“被他人需要”这一需求时,也应保持理性,坚守人的主体性。

    诚然,人之社会性不可祓除,无论求诸内外,都不乏被他者需要的理由。但倘若人们没有独立思考的审慎明达,没有敢于特立独行的念想与勇气,没有矢志不移坚守内心的笃定,便会陷入“被需要”的黑甜乡,迷失在单向度社会的人群中,逡巡儃佪。此时,我们的价值便已建立在世俗的评价和外部的反馈上,堕入乌合之众的渊薮之时,也使与生俱来的价值被条件化,而放逐了自己的本心。

    正如石黑一雄笔下的瑞德,原来也拥有自己的伟岸愿景,却在琐碎而绵延的“被需要”中最终迷失了自我,成为了他者眼中的客体。

    而揆诸当下,在这个人们精神世界日愈空芒贫瘠的社会里,因不理性顺从他人需要,个人的内在价值被外在的条件架空之状并非少见。若我们想独立地振翮高飞,自由地翱翔于世,便需理性掌握“被需要”的欲望,于异议中坚守自我。成为那只特立独行的猪后,再去满足“被需要”的心理,方能在两颗灵魂间奏出共鸣之音。

    我愿循三闾大夫,置桃花楚雨于不顾,苏世而独立。胸中自有青山在,何必随人看桃花?

被选上了范文,但是没有被完全选上.....真的谢

2018上海高考作文被需要范文 第5篇

26.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范文试作1

被需要,是幸福的源

人的头脑中游弋着一种奇怪的思想精灵,在人们追求获得时,它叫需要;当人们渴望付出时,它叫被需要,它在人的精神世界中,矛盾地存在着。

人们为了生存,往往关注的是自身的需要;而为了存在的价值,人们又渴望被他人需要。而恰恰是,一个人,当他在生活中被别人需要时,获得的幸福感会更强烈一些。因为,被需要,证明你很重要,会让人感到,活着,很有意义。

需要是由外向内的获得,为的,是满足一种“缺乏感”,从性质上来说,它是自私的。即使一些需要得以满足依靠的是自身的努力,是光明正大的,人们也不会有过多的幸福感。

被需要是由内向外的给予,给予,是人的一种美德,从性质上来说,它是高尚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一种能够氤氲在人的内心中的香,令人愉悦,心旷神怡。

为什么需要的满足难以获得幸福感,而被需要的实现却能够给人带来快乐呢?记得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当你感到一切人都需要你的时候,这种感情就会使你有旺盛的精力。人活着,靠的是一股精气神,别人需要你,是因为你在人们的心中有价值,很重要。人有时就是这样,当觉得自己在别人心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后,会产生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在做事情的时候,内驱力会被激发出来,潜能会被挖掘出来,进而做出一些超乎自己想象的成就来。

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里说,“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的确,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严格意义上来说,完全脱离人类社会的人是不存在的。人,是活在别人眼中的矛盾体。既要满足自身的需求,也要满足别人的需求。所以,人的内心里,是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的。

当一个人被需要的时候,内心里是很有幸福感的。

为了寻求被需要的幸福感,钱学森先生几经波折,回到中国,为中国的两弹发射的成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为了寻求被需要的幸福感,许渊冲以九十多岁的高龄,笔耕不辍,翻译不止,为中国贡献了一部部珍贵的世界名著;

为了寻求被需要的幸福感,华罗庚放弃了美国终身教授的职务,毅然回国,进行应用数学的研究,解决了大量的社会生产中的实际难题;

为了寻求被需要的幸福感,大批的志愿者奔赴山区学校,义务支教,把自己的青春和才华献给了山区教育。

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一种想法,认为被需要是痛苦的。单位安排了一件工作,心想,让我做,为什么不让别人去做;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了,心想,让我照顾,别人怎么不照顾;身边有人需要帮助了,心想,让我帮助,我还需要别人帮助呢?……从而,在一个个狭隘的思想中,人生的幸福感消失了。

柏拉图说:人是寻求意义的动物。人,只有在被需要的时候,才会找到生存的意义,从而,在心中滋生出幸福感。

范文试作2

父亲的渴望

母亲走了,父亲病了。

在儿女心中,父亲的身体一直很强健,可是,自从前年母亲去世后,他的头就一直晕晕沉沉的,有时,还有耳鸣的现象。儿女们不放心,开车送到医大一院检查,结果出来了,是轻度脑梗。开药回家,遵医嘱,不让父亲再干重体力活了,让他好好养病。于是,每天里,父亲最主要的事情就是躺在炕上,莫名地睡觉。有时,他会起来,在屋内走走,然后,接着睡觉,本就不爱说话的父亲,愈发沉默了,很少能够听到他说话的时候。

我很担心,于是,不厌其烦地,叮嘱父亲,叫他在天气好的日子里,到户外多走走,散散心,对养病有好处。父亲敷衍着,说:“好!好!好!”可是,转眼的功夫,又躺在了炕上,昏昏然,不知道睡着了没有。

有时,父亲回到前院看看,那里,曾经有猪舍、鸡舍,还有满园的蔬菜,可是,为了让父亲好好养病,猪杀了,鸡杀了,猪舍、鸡舍空了。而曾经种植蔬菜瓜果的园子,也被一座新盖的瓦房占据着,菜,也无处可种了。

看着眼前的一切,父亲有时会轻轻地叹口气,背着手,黯然地离开。走了几步后,转过身来,再看看,又轻轻地叹口气,那苍老的眼神中,流露出满满的不舍。

我叫他去我家住住,不管怎样,市里的居住条件要比农村好一些。可是,父亲说:“不了,家里的房子离不开人,以后再说吧!”

可父亲的病仍然是不见起色,每天里,还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上医院复查,仍然是^v^病,不需要住院。

时间就在儿女们的担心中流逝着,转眼,又是一年春季到。一日清晨,我打电话给父亲,没人接;再打,还是没人接。然后,打电话给大哥。大哥说,他要在大地里盖温室。父亲听说了,竟然徒步从家走到了大地,到了那里,父亲看人手不够,执意要留下来,一会儿搬砖,一会儿搅拌水泥,跟着忙活呢!我叮嘱大哥不要让父亲累着了!大哥说,父亲精神头好着呢!好像啥毛病都没有的样子。

过了一段时间,春耕开始了,我又打电话回家,可一天里,父亲仍然是不接电话。有了上次的经验,我也不再着急了。到了晚上,父亲竟然给我回了一个电话。我急忙问他这一天都干什么去了,他说:“你姐家在育稻苗,我去帮忙了!”我揣想,大棚里那么热,父亲的病怎么受得了。我就问他病怎么样了。父亲说:“干起活来,啥病都感觉不出来了。现在,觉得比以前强多了!”听着父亲中气十足的声音,我放了心。

父亲,我的老父亲,一生劳碌,农村生活已经渗透进他的每一滴血液中,他唯有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与他热爱的土地对话,与他热爱的鸡鸭牛猪对话,才会让他找到生活的快乐。唯有和这片他生活了七十多年的土地亲密地接触,他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

能够被这片土地所需要,就是父亲的渴望,也是治愈父亲的病的良药。

2018上海高考作文被需要范文 第6篇

高考不仅是选才的一道关,更是育人的一堂课。专家认为,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自身与他人、为己与为人、自我价值与社会生活等辩证关系,以提高自我境界,体现人生价值,促进生命成长,很好地回答了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体现出“利他、利国、利天下”的思想。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最高需求层次是自我价值实现。材料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为学生的理性思考搭建起考察生命意义和理解人生价值的立交桥,引导学生对个人和他人的关系进行深层思考。不同的思考层面凸显出思维品质的高低,在“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中追寻自我价值,增进幸福体验。

2018上海高考作文被需要范文 第7篇

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才有意义?这些问题不知被人类思考了多少年,也不知还会被思考多少年。而我们几乎是在会思考的时候,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如果现在就让我来回答,我想说,我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活着,需要我的人越多,我活着就越有意义。

看前半句,我好像是一个自私的人,而看后半句,我又好像是一个无私的人。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我告诉你,不矛盾。

首先,我说一说自己的需要。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般人的需要我都有。人的需要无外乎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两大类。比如吃饱穿暖,这是物质上的需要;被认可、肯定乃至于赞扬是精神是的需要。不懂事的时候,我们对前者要求颇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后者分量越来越重。当前者与后者相矛盾的时候,我们越来越倾向于舍弃前者而追求后者。渐渐地,我们把被他人的需要当作了自己最大的满足。有时我们甚至会克制自己的需要,而去适应他人的需要。为什么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我们更高的需要——被需要。

然后,我们就可以讨论别人对我的需要了。马路上需要干净,不需要我们随地吐痰扔垃圾;车厢里需要安静,不需要我们大声喧哗;排队时需要秩序,不需要有人在中间“加塞”,所以我们在大庭广众之中看到的随地吐痰、大声喧哗、加塞现象总是少数。这些看似轻松随意便捷的结果,不是大家都不需要,而是因为获得这样的需要会丢掉更高级的需要——被需要。俗话说“人活一张脸”,这张脸,其实就是人的精神需要。那些损人利己的人之所以被人唾弃,不就是因为他们损人利己,不要脸吗!了解了这一层,我们就会在举手投足之间,掂量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别人的需要了。

最后,我还想说一说人活着的更高境界——让自己成为更多人的需要。当我们呱呱坠地的时候,我们只是父母或家人的需要;上学以后,我们又是一个集体的需要;现在我们坐在考场里,要答好这张考卷,是家庭也是学校的需要。将来呢?当我面走上社会,一个人的价值主要就体现在需要他的人多少上了。淘宝解决了物流的问题,马云就是众人的需要;杂交水稻解决了好几亿人的吃饭问题,袁隆平就是众人的需要;小黄车解决了出行一公里的问题,它的发明者就是众人的需要。

知道了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我们就能活得更明白一些。

篇三:无视“被需要”,也是一种风景

曾以为,“需要”与“被需要”,是一道人生的分水岭,山的一边是童年,另一边则是成年。

诚然,孩提之时,能力有限,无论衣食住行,还是柴米油盐,无不有赖于家长,常挂在嘴边的“需要”,既是客观的,也是本能的。

长大成人,从学校步入社会,变得更加自立,身上也多了一份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深藏于内心的“被需要”,其实也是一种人生价值的体现。

平时,给久不联系的朋友帮了小忙,再恼火人家“无事不登三宝殿”,却也为自己仍被惦记着,还能发挥点作用而感到“骄傲”呢。

不过,说句实话,常扛着这样的“大包袱”行走,真的很累。为他人做嫁衣裳,时间久了,也就忘了自己的正常“需要”。尤其当自己的“需要”与“被需要”冲突时,还会让人陷入迷茫与困惑,一时难以取舍。

更令人遗憾的是,一些习惯了索取的人,甚至会把他人这种基于“被需要”的自愿付出,视为一种理所应当。

还记得帮助过数百名贫苦儿童、残疾人的丛飞吗?为了慈善事业捐献了300多万元,可当他说自己生病时,家长第一句问的话,竟然是那句“什么时候治好打钱”……

让人寒彻心扉的话语,并不能全然归咎于当事人的无情无义,更应当被审视和检讨的,是只把“被需要”作为人生唯一坐标的心态。

其实,所谓“被需要”,帮助他人,应是力所能及范围内的适度付出,也是一种心甘情愿的付出,而不是一种没有底线的牺牲。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只有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之外,才谈得上更高层次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放大了“被需要”,看似感动了自己,更“感天动地”,其实也混淆了群己权界。所谓“己”者,自己、个人私域也,对应的是“需要”;所谓“群”者,群体、社会公域也,对应的是“被需要”。当“被需要”掩盖了“需要”,群体的光芒就会遮蔽个体,而个体的权利也就黯淡无光,难免有受到侵害之虞。

“需要”与“被需要”,两者都是人生的风景,不必厚此薄彼。不羞谈“需要”,也不被“被需要”左右,人才会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独立。这样的人生,也更加令人向往。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