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小学数学经典教案模板范文(7篇)

梦幻之旅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5102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21分钟。

小学数学经典教案模板范文 第1篇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传授知识要求达到的教学目的。

2.能力目标——发展智能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3.德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突出重点,必须分清主次。

2.不能孤立重点,要以重点带动一般,以一般烘托出重点。

3.认真思考,分析得出。必须突出重点、排除难点、把握关键。

四.教学方法(过程):

1.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课堂小结,习题作业等。

2.设计顺序:复习旧知识——传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

3.顺序启发式教学方法:边讲边实验,边讲边讨论,边复习边讲授。

4.使用以下提示语: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讲授新课)、(演示)——(讨论)——(讲述)、(设疑)——(启发)——(小结)、(举例)——(分析)——(解答)、(概括)——(归纳)——(推论)、(练习)、(提示)、(着重指出)、(板书)、(边写边讨论)、(回忆)、(强化)、(注意)、(资料)、(思考)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发展他们的智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要启迪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讨论问题,病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去解决问题。

七.教学反思:

在明确的计划指导下,随着教学进程,逐步启发、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结果;通过复习、练习以及结合实际的运用,形成学生认知结构。

小学数学经典教案模板范文 第2篇

学习目标1、熟悉利用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过程。2、通过具体例子,归纳移项法则。3、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并能熟练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学习过程◆前置准备解方程3x-2=7(除了应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你有其它的解法吗?)◆自主学习:1.下列方程移项正确的是()移项,得2x=3x=移项,得4x=移项,得移项,得.解下列方程:(1)3x=2x-1(2)5x-1=2x◆合作交流请同学们先自主学习例1和例2,然后与同伴交流你的学习方法。◆归纳总结:请同学们合作讨论解方程步骤、思想方法。◆例题解析1.当x取何值时,代数式(2x+1)/3与(5x-1)/6+1的值相等?2.已知a:b:c=2:3:4,a+b+c=27,求代数式a-2b-2c的值。◆当堂训练1.用移项法则解下列方程:(1)2x-2=3x+3(2)(3x-1)/5=1-(x+2)/2学习笔记:1.我掌握的知识2.我不明白的问题课下训练:1.已知某数的1/3等于这个数减去4,那么这个数是().当x=时,代数式3x-2与4x-5的值互为相反数。3.若-2x3m-1-6=0是x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则()=。4.习题第1题。(1)(2)(3)(4)中考真题(,眉山)小李在解方程5a-x=13时,误将-x看作+x,得出的解为x=-2,则原方程的解是()。x=

小学数学经典教案模板范文 第3篇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通过探究让学生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三、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1、导语: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给你们讲的微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2、讲述连加的含义

我们先来看一组小明在给小鸡喂食的图片。(出示课件:5只小鸡)地上有几只小鸡?我们来数一数,1,2,3,4,5。

(出示课件:2只小鸡)接着跑来几只小鸡?(2只)(出示课件:1只小鸡)最后跑来几只小鸡?(1只)

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对了,用加法。列出的算式是5+2+1=。像这种算式数学上叫“连加”。

3、探究连加的计算顺序

像5+2+1这样的连加算式我们怎样来计算呢?

⑴看:原来地上有5只小鸡,跑来2只,一共有几只?我们来数一数,(1,2,3……一共有7只)最后又跑来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8只),5+2+1=8,一共有8只小鸡。

⑵小棒图

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棒图,数一数左边的有几根小棒?中间有几根?右边呢?想一想用怎样列式计算?(4+3+1=)

⑶4+3+1=?先把左边的4根小棒和中间的3根小棒加起来等于7根小棒,再用7根小棒加右边的1根小棒等于8根小棒,所以4+3+1=8。一共有8根小棒。

⑷小三角形图

我们来看看小三角形图,有几个红三角形?几个蓝三角形?几个黄三角形?怎样列式计算?(3+4+2)

⑸3+4+2=?先把3个红三角形加上4个蓝三角形等于7个三角形,再用7个三角形加上2个黄三角形等于9个三角形。因此,3+4+2=9,一共有9个三角形。

4、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在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习惯上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

5、巩固练习

2+2+4=?5+0+3=?

6、结束语

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连加的含义和连加的计算顺序及方法,你学会了吗?

小学数学经典教案模板范文 第4篇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1~53页化简比。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难点】

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蜂蜜、水、量筒、水杯和自制课件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说 明

一、制蜂蜜水的活动:哪一杯更甜?

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活动:各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蜂蜜、水、量筒、水杯等实验物品,动手调制蜂蜜水。

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议一议哪个小组调制蜂蜜水更甜。

[课件出示]课本P51图片,同时配上画外音:

一个男同学说:我调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40毫升蜂蜜、360毫升水。

一个女同学说:我调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10毫升蜂蜜、90毫升水。

师:他们俩调制的蜂蜜水哪一杯更甜?请估一估,再试一试。

我们先分别写出它们的比。

40:360

10:90

就这样直接比较他们俩谁调制的蜂蜜水更甜还是有困难,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呢?请分组讨论一下。

40:360= = =1:9

10:90= = =1:9

得出结论:两杯水一样甜。

二、化简比。

分数可以约分,比也可以化简。

师:刚才我们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整数与整数的比。现在请同学们先自己尝试一下化简小数与小数的比和分数与分数的比,然后请同学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来化简的。

=7 =4

=7:8=

=8:5

完成书上试一试化简下面各比。

15:21 ::1:

请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化简比的方法,全班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课件出示]课本P52 第1题:连一连

在学生中开展比赛,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课件出示]课本P52 第2题:写出各杯子中糖与水的质量比。

1)写出四个杯子中糖和水的质量比。

2)这几杯糖水有一样甜的吗?

3)还能写出糖与糖水的质量比吗?

[课件出示]课本P52 第3题:

(1)(2)题自己独立完成;

(3)题投球命中率同学讨论完成。

四、总结

师:同学们一起来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阅读数学课本P51比的化简。

我们是根据什么来化简比的呢?

是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的。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化简比?或者说我们用化简比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五、独立完成课本P53 第4题和第5题。

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动手调制蜂蜜水。通过调制蜂蜜水的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哪一杯更甜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整数与整数的比。

这是小数与小数的比和分数与分数的比,还是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目的是让学生在不同题目中巩固化简比的方法。

进一步巩固化简比的方法。

巩固化简比。

这几杯糖水有一样甜的吗?这个问题需要化简比或求出比值后才能确定投球命中率的高低,其实就是比值大小的比较。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完成(1),(2)两题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讨论完成(3)题,然后在班级交流每组的情况,从而让学生明白判断投球命中率的高低要看比值的大小。

小学数学经典教案模板范文 第5篇

教学内容:概括分数可以化成小数的规律。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特征,并能正确的进行判断。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

2、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

二、教学新课

1、让学生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1/21/

5/82/97/101/129/144/253/40

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

三、引导观察

(1)观察两个框内的分数,各有什么特征?(他们是最简份数)

(2)把这些份数的分母分别分解质因数。

(3)再次观察这些份数的分母有什么特点。

(4)师生共同归纳

(5)议一议

(6)请每个同学举出两个例子,验证一下刚才概括的这个特征是否正确。

四、应用这些特征判断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不能。

五、巩固练习

六、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经典教案模板范文 第6篇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民族自豪感。

2、知识目标:通过演示和对简易天平的实际操作,观察,探索等式的基本性质、从等式出发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是不是方程。

3、能力目标:通过简单的天平实验理解并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结合教学内容,培养概括、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会应用

教具准备:

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新知学习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100克;

小学数学经典教案模板范文 第7篇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学反思

方程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未知数参与进式子,利用顺向思维,降低思考的难度。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简易方程。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学与初中知识的接轨,新教材对简易方程的解法进行了一次改革,将旧教材利用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关系解方程,改为让学生根据天平的原理来学习方程解法,也就是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方程。举个例子:

旧教材:

x+48=127

x=127-48

依据运算之间的关系: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另一个加数。

新教材:

x+48=127

x+48-48=127-48

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相等的数,等式不变。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同旧教材的方法相比,现行教材中的这种解法,学生更容易接受,他们不必再去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这些关系式了,只需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想办法让方程左边只剩下X就行。学生很快就将这种解法运用自如,毫不费力。

可是,当学到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却出现了状况。

新教材在改革方程解法的同时,有一个相应的调整,那就是它把形如a-x=b和ax=b的方程回避掉了。因为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a-x=b、ax=b,方程变形的过程及算理解释比较麻烦。然而,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以上两种类型的方程。如:一本书有65页,王红看了一部分后,还剩27页。王红已经看了多少页?学生很自然就列出65x=27这样的方程。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细读教参,发现编者的思路是,当需要列出形如a-x=b或ax=b的方程时,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改列成形如x+b=a或bx=a的方程。这样的处理方法倒是可以继续回避上述的两种特殊方程,可是,新的矛盾又出现了。

我们知道,方程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未知数参与进式子,利用顺向思维,降低思考的难度。这是方程方法的优越性。然而,在刻意回避a-x=b或ax=b这样的方程时,往往会出现和方程思想的基本理念相违背的现象。

如6枝钢笔比4枝铅笔贵12元。钢笔每枝3元,铅笔每枝多少元?

合理的做法应是设铅笔每枝X元,从顺向思考,列出方程为63-4X=12。然而,按新教材的编排,学生无法解这样的方程,只能转列成4X+12=63。再如:一共有128人平均分成Х组,每组8人,学生们都不假思索地列出了128X=8,等到解方程时才发现利用天平的原理没法继续,只好改列成8X=128。

如此一来,学生怎么能充分体会方程顺向思维的优越性?

如果说用旧教材的思路解方程对初中学习有负迁移,需要改革,现在改成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同样出现问题,如何是好?

我只能把新旧教材两种方法进行互补,告诉学生,遇到这类方程时,一种解决的办法是按减法和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另一种方法就是先按等式的性质,把方程的左右边都加或乘一个x,然后把方程的左右两边交换一下位置,再按照a-x=b及ax=b的方法进行解答。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