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548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2分钟。
庙宇复修告示范文 第1篇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研基金出版资助项目”,是对陕西省宝鸡地区宋、元、明以来的道教碑刻进行拓片和内容的整理。其中,北宋天圣重修至德常宁观碑、元正大长春真人本行碑、元至元陇州龙门景福山玉宸宫记、明永乐寻张三丰圣旨碑、明天顺张三丰遗迹记碑,以及新出土的张三丰真人所作《无根树》词二十四首石刻等,具有较大的文献价值。
目录
前言 1
凡例 1
一 宝鸡市金台道观碑目 1
1. 明永乐寻张三丰圣旨碑 3
2. 明天顺寻张三丰圣旨碑 4
3. 张三丰遗迹记 附碑阴 5
4. 游金台观追次前徐中丞韵 8
5. 隆庆五年壁碑 9
6. 明万历寻张三丰圣旨碑 9
7. 谒仙师张三丰洞,用南阳张公韵 10
8. 张三丰真人所作《无根树》词二十四首 11
9. 重修文昌洞、金台观朝阳洞暨新开吕祖洞碑记 15
10. 重修金台观暨创修三仙洞记 18
11. 游题金台观 20
12. 张三丰瓜皮碑 21
二 宝鸡市金台区五圣宫道观碑目 22
1. 上西关合社人等重修五圣宫碑 23
2. 重修五圣宫暨创建藏龙观记 25
3. 重修五圣宫碑记 26
4. 重修武城山王母宫等之碑记 28
5. 新建武城山五间大殿碑记 30
6. 十方善士重修武城小灵山碑记 31
三 宝鸡市金台区硖石镇车辙村道观碑目 33
1. 车辙镇建修火神庙序 33
2. 公盛魁号等数十家商号捐银残碑 34
四 宝鸡市牛头道观碑目 35
1. 重修长寿山各神庙宇暨包砌砖崖石路记 36
2. 重修长寿山诸神祠暨增修圣母宫、镇江王殿、龙王庙并鼓楼、乐楼碑房记 38
五 宝鸡市磨性山道观碑目 41
1. 关帝楼前旧碑 42
2. 重刻《海上方》碑 42
3. 重修磨性山功德碑记 42
4. 全真龙门派第十九代上圆下性苏大真人纪念塔铭 44
六 宝鸡市陈仓区虢镇磻溪长春成道宫、常宁宫道观碑目 47
1. 八棱老子《道德经》幢碑 49
2. 重阳祖师开道碑 49
3. 长春真人本行碑 52
4. 重修□□长春观记 55
5. 重修磻溪长春成道宫记 58
6. 全真第五代宗师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内传碑 61
7. 重阳成道宫记 67
8. 长春真人成道碑 70
9. 佚碑碣 73
10. 重修至德常宁观碑 73
11. 长春真人邱处机题虚亭词《水龙吟》碣记 75
12. 圣旨碑 76
13. 常宁宫文状碑 76
14. 重修古虢常宁宫备采碑 76
15. 佚碑 77
16. 禁革陋规碑记 77
17. 重修玉皇宫记碑 78
18. 太公庙碑记 78
(附:)玄通弘教披云真人石棺 79
七 宝鸡市祐德观碑目 81
重修宝鸡祐德观记 81
八 宝鸡市虢镇南昌宫玉泉道观碑目 83
1. 重修玉泉观丛林碑记 84
2. 重修玉泉观图碑(残)87
3. 新建南昌宫三清殿记 88
4. 重修小蓬壶记碑 90
5. 小蓬壶地亩记 93
6. 重刻小蓬壶记碑 94
7. 南昌宫碑 95
8. 重修小蓬壶碑记 95
9. 皇清□□碑记残碑额 97
10. 宝鸡南昌宫百人捐资花名录 97
11. 岳景巍立南昌宫残碑 98
12. 贾聪残碑 99
13. 袁必跆残碑 101
14. 重修三清大殿南昌上宫碑记碑额 103
15. 录功纪德永垂不朽碑额 103
九 宝鸡市虢镇香花山道观、铁牛庙道观碑目 104
1. 重修香花山道观碑 105
2. 东阳堡重修清泰宫碑记 105
3. 重修香花山道观碑 107
4. 重修虢镇铁牛庙碑记 107
5. 修复铁牛庙记 108
6. 重修铁牛庙铭记碑 110
十 宝鸡市益门堡道观碑目 112
1. 白鸾政绩碑 113
2. 重修益门口汉寿亭侯关帝祠记 114
3. 顺治丁亥碑 116
4. 诰命圣旨碑 附碑阴 117
5. 禁采兰草碑记 118
6. 奉旨修理栈道碑 119
7. 禁供兰草告示碑 119
8. 重修关帝庙碑记 120
9. 益门符家村关帝庙 123
10. 大王祠碑记 123
11. 兰草碑复立记事 125
12. 后墙碑 126
十一 宝鸡市陇县温水镇老龙殿道观碑目 128
1. 重修温水镇龙王庙记 129
2. 重修龙神庙记 130
3. 龙神庙重修碑记 132
4. 老龙殿石拱桥落成记 133
5. 新建龙凤宫碑记 135
十二 宝鸡市陇县新集川雷神山道观碑目 137
1. 雷神山晓谕碑 137
2. 重修扩建雷神山会院 139
十三 宝鸡市千阳县玉清万寿宫道观碑目 142
1. 陇州汧阳县新修玉清观记 142
2. 汧阳玉清万寿宫洞真真人于先生碑并序 144
十四 宝鸡市千阳县高洞沟道观碑目 152
1. 重修高洞沟道院碑记 152
2. 关帝神钟碑记 155
3. 高洞沟戏楼重修碑记 156
4. 整饰高洞沟庙宇记 156
十五 宝鸡市千阳县泰山宫道观碑目 158
1. 通微真人蒲察尊师传 159
2. 陇汧州□□会揭瓨王母殿碑记 163
3. 汧阳县重修魁星阁记 164
4. 东岳庙香火地亩碑记 165
5. 汧阳新置义冢碑 168
6. 修葺泰山庙主殿碑记 168
7. 千阳县泰山庙碑 171
十六 宝鸡市千阳县城隍庙、药王庙道观碑目 172
1. 汧阳县城隍庙新建乐楼记 172
2. 药王洞重修碑记 174
3. 重修正阳山锺离坪斗姥宫碑记 176
4. 迁建城隍庙碑记 177
十七 宝鸡市陈仓区西镇吴山道观碑目 181
1. 吴山县令丁芾《潇洒吴山县》十首诗碑 183
2. 吴山祈香记残碑 184
3. 西镇吴山残碑 185
4. 望吴山 185
5. 乾隆五十年残碑 186
6. 西镇吴山残碑 186
7. 钦赐寿官天益李公之墓碑 186
8. 望吴岳 187
9. 祭吴山文 188
10. 复修吴山财神庙碑记 189
11. 重修吴山老庙碑记 189
12. 重修西镇吴岳庙碑记 191
13. 吴山碑记 193
14. 西镇吴山残碑 195
15. 地亩槎数残碑 196
16. 残词碑 198
17. 西镇吴山李良能等残碑 198
18. 同知李克恭残碑 199
19. 三行残碑 199
20. 西镇吴山残碑(1)200
21. 西镇吴山残碑(2)201
22. 西镇吴山残碑(3)201
23. 西镇吴山残碑额(4)201
24. 西镇吴山残碑额(5)202
25. 西镇吴山残碑额碑阴(6)202
26. 西镇吴山残碑额碑阴(7)202
27. 魁星楼碑文 203
十八 宝鸡市岐山县资福宫道观碑目 205
1. 重兴文宪王庙之碑 206
2. 大元凤翔府岐山县官村创建通玄观记 206
十九 宝鸡市岐山县鲁班桥道观碑目 210
1. 重修庙宇功德碑 212
2. 重修关帝庙 212
3. 修真内外火候全图 212
二十 宝鸡市眉县太白山莲花洞、太白庙道观碑目 21422
1. 封济民侯之敕碑 216
2. 重修莲花洞碑记 216
3. 修建莲花洞善功桥碑记 218
4. 大功德碑记 219
5. 太白山汤峪口太白庙碑记 221
6. 迎仙桥碑记 222
7. 都察院铁瓦 224
二十一 宝鸡市陈仓区景福山道观碑目 225
1. 重修景福山玉皇殿记 227
2. 皇清万岁康熙云游景福山碑 228
3. 平凉府静隆州县通边野赵二镇灯会碑记 229
4. 同立景福山香火田地四止跤界碑记 231
5. 平凉府镇原县岁朝景福山碑记 232
6. 开山祖师实录记 234
7. 平凉府华亭县龙眼镇重建混元亭碑记 236
8. 重建圣母殿碑记 237
9. 镇原县重修九皇殿碑记 239
10. 景福山眷属输金自修客亭记 240
11. 镇原县复立朝谒碑记 242
12. 建置景福山门记 244
13. 重修景福山云溪宫大顶混元阁、九皇殿、灵官祠、山神祠碑记 246
14. 重修景福山玉皇大殿功德碑记 249
15. 建修药王洞碑记 251
16. 王崇瀛墓碑志 252
17. 重修灵台县进香会碑记序(修)252
18. 重修景福山云溪宫碑记 254
19. 同立景福山香火田地四止跤界碑记 257
20. 重修景福山碑记 258
21. 重建陇县景福山殿宇落成记事碑 260
22. 重修景福山布施碑 262
23. 马鹏《集验良方碑》碑 263
24. 重修景福山碑记 263
25. 重修灵官楼碑记 266
26. 重修景福山道观碑记 267
27. 重修王母宫碑记 附碑阴 269
28. 陇县景福山道观碑志 271
29. 重修景福山吕祖楼碑记 274
30. 修缮三皇药王洞碑记 277
31. 景福山马圆通真人传略碑 278
32. 镇原县信士朝山记 280
33. 景福山道观修建记事碑 282
二十二 宝鸡市千阳县青崖洞道观碑目 284
1. 重立香灯会碑记 286
2. 建修关帝灵官楼碑记 287
3. 青崖洞创修九天圣母新洞碑碣序 288
4. 开放千阳县青崖洞道教活动点纪念碑 290
5. 整修青崖洞碑记 290
6. 青崖洞凌空栈道整修碑记 292
7. 青崖洞财神庙碑记 293
8. 青崖洞财神纪念碑 295
二十三 宝鸡市陇县龙门洞道观碑目 297
1. 定日月娄景先生洞刻石 298
2. “洞天福地,太子千秋”刻石 299
3. “全真岩”刻石 299
4. 娄景先生灵仙岩诗刻石 299
5. 景福洞天记 300
6. 陇州龙门景福山玉宸宫记附碑阴 301
7. 登景福洞天 304
8. 谒龙门洞修醮碑 305
9. 修补桥梁铁桩记 306
10. 朝谒龙门洞三次完满八棱碑 306
11. 建造龙门洞景福山太上三清尹徐二真、重修云桥、天门碑 307
12. 朝山记 308
13. 大明韩府敬妆官庄麻庵镇建修堂序 309
14. 龙门雷祖洞桥梁记 310
15. 平凉府崇信县新集镇朝山进香 311
16. 龙门洞修醮圆满铁碑 311
17. 重修龙门洞诸圣殿宇碑记附碑阴 312
18. 龙门洞碑 315
19. 重修龙门洞碑记 316
20. 重修龙门碑记 316
21. 道前府正巷众人立碑 319
22. 重修龙门洞碑记 320
23. 重修崆峒山大顶金城宝殿碑记碑 321
24. 朝山碑记 324
25. 朝山碑记 324
26. 凤翔府汧阳县朝山进香茶会碑 325
27. 朝龙门山碑记 326
28. 龙门洞重建黄箓殿铸造醮炉记 327
29. 朝山供斋完满立碑 328
30. 景福山大钟 329
31. 地亩碑记 329
32. 玉皇阁碑记(残)330
33. 龙门洞常住地亩碑记 331
34. 石牌铭 332
35. 龙门施地碑 333
36. 朝龙门洞景福山碑记 338
37. 朝山水会碑记 339
38. 龙门洞朝山建醮碑记 340
39. 龙门洞仙迹之图碑 341
40. 朝山巷合会人等碑 343
41. 摇钱树碑 343
42. 薛教玉募化施银碑 344
43. 黄荫英□□祥应碑 344
44. 朝礼龙门洞碑记 346
45. 朝龙门洞香灯一会碑记 347
46. 重修龙门洞记 附碑阴 349
47. 灵仙岩记 352
48. 师祖黄公祠堂记 354
49. 龙门洞早阳洞铁碑 356
50. 王母宫石崖铁碑 357
51. 重修真元洞、三官殿记 357
52. 龙门洞常住碑记(附告示文)359
53. 朝山进香碑 360
54. 朝山建醮碑记 361
55. 无上谈玄碑 362
56. 陇右八会朝谒龙门并请龙藏布施碑记 363
57. 丘祖青天歌 366
58. 朝山修补碑记 附碑阴 368
59. 朝山答斋会记 369
60. 朝龙门洞小引 371
61. 平凉府平凉县东乡吴老人沟红沟堡三十里铺四十里铺甲积浴在城和阳街药王庙巷一会供府城隍庙二堂香灯每岁朝山碑记 372
62. 贴金沐浴重修天桥碑 373
63. 杨元景墓碑 373
64. 乔元兴墓碑 374
65. 钟铭 374
66. 钟铭文 375
67. 重修龙门洞救苦殿碑记 375
68. 龙门洞重修救苦殿碑记 376
69. 陕西平凉府静宁州韩家店立功德碑 377
70. 金玉山长寿寺泾镇二邑合社 378
71. 甘肃省平凉府华亭县圣女里二十二庄捐资重修龙门等殿碑 380
72. 重修龙门洞碑阴 383
73. 早阳洞陈明耀诗刻 383
74. 李宗江书碑 383
75. 重修太上殿序 385
76. 华亭保安会朝山进香碑 386
77. 重修龙门洞碑记 387
78. 玉皇洞香火田地碑 388
79. 陈野仙行乐谱序碑 389
80. 天桥处石刻文 391
81. 龙门法派羽化马公法名讳信福之灵墓并序 392
82. 重修龙门洞各庙宇暨库房、斋房、楼阁记事碑 392
83. 重修三台殿、药王殿、文昌殿、娘娘殿、黑虎殿,募化陇州城关信士布施花名录碑 394
84. 五律二首 396
85. 定心峰空心铁塔 396
86. 游龙门洞记 397
87. 龙门洞赋并序 398
88. 朝山会信士题名碑 401
89. 龙门洞重修玉皇宫、三台殿碑记 401
90. 王元庆墓碑 402
91. 陇县龙门洞重立东南会碑记 402
92. 龙门洞全真道观功德碑 403
93. 龙门洞复修碑记 407
94. 刘登甲残碑 408
95. 玉皇阁碑记 409
96. 长春全德神化明应主教真君仙迹 410
97. 固原朝山一会碑 410
98. 吕仙翁百字碑 411
99. 龙门洞木刻派单碑 411
100. 龙门洞八仙殿前残碑墙 412
101. 龙门洞太上全真岩碑墙 412
102. 王母宫碑墙 413
103. 龙门洞谈玄石 414
104. 龙门洞古景福碑 414
105. 龙门洞牡丹石题字 414
106. 龙门洞试斧石题诗 414
二十四 宝鸡市陇县龙门洞庄房碑目 416
1. 玄英先生吴永玠墓碑 416
2. 玄胤羽士薛翁讳永瑞先师墓 417
3. 玄真先生张永玫墓碑 417
4. 张阳庆墓碑 418
5. 马来成墓碑 418
6. 田至盛无上登天升玄碑记 419
7. 大清羽化仙师常公讳阳靖号凌虚一位仙茔碑 419
8. □□□□□□师杨公讳一教仙墓碑 420
9. 大清羽化清虚雷真人龛 420
10. 通诚真人乔翁元真仙墓碑 420
11. 大清一□之墓碑 421
12. 闫崇德墓碑 421
13. 龙门正宗闫崇德真人墓塔 422
14. 龙门派二十八代炼士张嗣祥真人墓碑 422
15. 麻嗣秀墓碑 423
16. 道教全真教龙门正宗第二十八代宗师张嗣凯之墓碑 423
二十五 宝鸡市陇县火烧庵上清道观碑目 425
1. 重修上清观记 426
2. 扩建上清观碑记 427
二十六 宝鸡市陇县药王洞道观碑目 430
1. 重修天庆观记 433
2. 重修药王古洞记 435
3. 建修药王献殿碑记 437
4. 改建山神庙序 438
5. 灵湫广济碑 439
6. 冯玉祥碑 439
7. 郑信元草书碑 440
8. 陇县药王洞重建碑 442
9. 药王洞沿革记 446
10. 陇州土地神功德碑志 447
11. 太上老君养身十四字诀 449
12. 孙真人养生铭 450
13. 老来难碑 450
附录 452
一 发现张三丰《无根树》词石碑及校议 452
二 龙门洞历代著名高道简述 479
三 有关文献史料(部分)493
庙宇复修告示范文 第2篇
大约同期,在城北梧桐村(今属孟州市城关镇)也出现了类似情况。原来民安耕凿,俗尚淳良,“人安物阜,乐处尧天。父老有敦庞之气,子弟无巧诈之行”。然世风日下,人心浇漓。“迩来赌窃诸弊,种种不堪枚举”。“耕耘者不勤其业,织纺者不守其分。以致竞奇立异之徒逞乃巧、诡乃诈,遂皆设其赌厂,愚诱良家子弟诬[误]入围中,以图胜负。内期利己,外贻祸人”。及至事情败露,“父兄责无所逭,一时激怒,非争斗于乡党内,即滋讼于有司庭”。嘉庆二十二年(1817)进行整顿,“赌具败毁,按家重罚”,合村悦服。党姓为该村大姓,迄今依然,占全村人口90%以上。约副党振武、约正党永通、地方党朝瑞,皆为党姓。他们既是乡村头人,也是族中领袖。族内利用小阳月(十月)的“享祀之时,公奉革薄,从宪复整旧规,于是勒诸贞珉”,将戒赌碑记镶嵌在祠堂街房门楼的左壁(见图14)。②既是“合村仝立”的名义,又是同族公立的事实。这个例子表明,当在单姓宗族构成村落的场合,村落的告诫便成为族内的训饬,村落活动和宗族行事叠合。因此,原本属于村落的活动在党氏宗祠内举办也就顺理成章了。
庙宇复修告示范文 第3篇
重修XX庙宇功德碑记
XX自古以来,即为开光川灵秀之地,诸神齐聚,庙宇壮观。考XX庙历史,已逾五百余载,文化价值不可估量。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适逢^v^之殇,诸庙俱有损毁,不复旧观。
二零XX年,安崖底乡民群议,欲重修诸神庙宇。二零XX年,诸庙复修工程陆续开启。开工于二零XX年X月X日,竣工于二零XX年X月X日。
庙宇重修工程共耗资XX万余元,此项善款由XXX等共计 人所捐。为彰此善举,XX庙特立功德碑以记之。
虔心复神居,功德当无量。随喜信士名,万代永留存。
XX村委会于二零一三年 月 日立
撰文:
书法:
篆刻:
庙宇复修告示范文 第4篇
重修陈氏祖坟碑记 我陈氏始祖瑄公与兄瓒公唐宪宗间(806-820)同登进士,官永嘉教谕,致仕迁钱库柘园。
宣公,明成化十七年(1481)进士,累官至云南布政司左参(从三品),清正廉明,致仕居平阳坡南凤凰山。 献学公,约明隆庆间(1567-1572)迁灵溪坑口。
传六世天儒公(1692-1756)迁峰底。八世志济公生六子。
其三子延瑟(1800-1852)、四子延琴(1802-1877)、五子延分(1804—1863)三公及妣清光绪八年(1882)安葬此吉地。 原墓简陋,年久失修,无人问津。
十四世裔孙若幸考证倡议,族亲响应,修缮一新,勒石铭记,永传后世! 二0一二年春立。
庙宇复修告示范文 第5篇
项目批准:某某县某某镇** 编制日期:二o一五年十二月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总论
第二章 开发条件分析
第三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战略
第四章 项目*质与形象定位
第五章 市场分析与营运
第六章 项目建设
第七章 安全系统规划
第八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九章 开发建设与效益分析
第十章 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第十一章 技术指标与投资效益 总 论 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的文明进步,城市的高速扩张,物质生活及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
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城市钢筋混凝土中激烈竞争生活的人们有了放松身心、
静心休闲,亲近自然的需求,旅游观光、宗教信仰、 敬佛拜佛已成为人们一种高雅的消费方式。在新的潮流下,发展宗教、旅游及相关事业
已成为一种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事业。 佛教文化在人类文化发展和进步中独具不容忽视的地位,弘扬佛教文化和发展佛教事业
在一定范围内对*、经济、道德、文化和构建*社会,都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佛教事
业的[不为自己求*,但愿众生得离苦^v^是大乘菩萨的行愿,也是佛教事业的宗旨精神。
国家提出宗教事业应在构建*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佛教事业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作用。 某某禅寺历史悠久,位于某某县某某镇童城村,该寺始建于刘宋,兴于明清,上世纪五
十年代寺庙建筑被毁。修复某某禅寺,恢复其昔日荣光,既可充分体现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
策,满足广大信众的需求,促进地区社会*稳定和宗教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又能将特*旅
游开发、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巨大。
一、有利资源及条件 某某禅寺地理位臵得天独厚,生态环境较好,环境清幽,气候宜人,是诚心敬佛净心,
休养生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修复扩建某某禅寺将遵循顺应自然,合理布局,以绿*生态为根本,因地制宜的原则,
把某某禅寺寺打造为[天人合一、人天感应^v^的佛门圣地;成立景点建设、管理机构,采用
先进的寺庙管理理念,使某某禅寺的有利资源得到最好的开发和利用。
二、实施方式 某某禅寺采用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方式。总体规划:某某禅寺宗教场所区,养生园,
项目总占地约xx亩,控制面积xxx亩。土地来源及*质为划拨和流转二种形式。总规化建筑
面积xxxx平方米。宗教场所区是本项目重点实施的前期工程,前期工程占地约xx亩,建筑
总面积xxxx平方米,建设内容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金刚舍利塔、财神殿、
真武殿、*师殿、西方三圣殿、祈福殿、僧寮、居士楼、观堂、西净、景区道路、绿化、景
观、水电、广场、停车场、及配套辅助设施等。前期工程完成并开放使用后,再根据项目实
际情况及市场需求进行后期开发,后期开发建设素食养生园,占地约xx亩,总建筑面积xxxx
平方米。
某某禅寺修复扩建项目资金来源主要为慈善机构、慈善家、十方信众捐赠的善款。篇二:
寺庙项目可行*研究报告 *编写
寺庙项目可行*研究报告 核心提示:寺庙项目投资环境分析,寺庙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寺庙
项目建设的必要*,寺庙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寺庙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寺庙行业市场分
析与建设规模,寺庙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寺庙项目不确定*及风险分析,寺庙行业发
展趋势分析
提供国家发改委(*、乙、*)级资质 中投信德--*编写各类商务报告
[主要用途]发改委立项、*批地 、贷款融资、环评、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等
[交付方式]特快专递、e-mail
[交付时间]2-3个工作日
[报告格式]word格式、pdf格式
[报告价格]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具体价格根据具体的要求协商
[工 程 师]高建(先生)会给您满意的答复
[报告说明]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 此报告为个*化定制服务
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 并在此目录
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 为企业项目立项、批地、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研究报告是在制定某一建设或科研项目之前,对该项目实施的可能 *、有效*、技术方案及行业政策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和经济评价,以求
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研究报
告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 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
因素, 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拟建项目是否可行。对整个可行*研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
指出优缺点和建议。为了结论的需要,往往还需要加上一些附件,如试验数据、论*材料、
计算图表、附图等,以增强可行*报告的说服力。 可行*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
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
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
上,综合论*项目建设的必要*,财务的盈利*, 经济上的合理*, 技术上的先进*和适
应*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和可行*,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报告咨询服务分为*审批核准用可行*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研究报告。
审批核准用的可行*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
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
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
业等各类可行*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
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
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
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可行*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或法改委大纲进行调整) 为客户提供国家发委(*乙*)级资质 *编写:
寺庙项目建议书
寺庙项目申请报告
寺庙项目环评报告
寺庙项目商业计划书
寺庙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寺庙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寺庙项目规划设计咨询
寺庙项目可行*研究报告
第一章 寺庙项目总论
第一节 寺庙项目背景
一、寺庙项目名称
二、寺庙项目承办单位
三、寺庙项目主管部门
四、寺庙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五、承担可行*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六、寺庙项目可行*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七、寺庙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第二节 可行*研究结论
一、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二、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三、选址
四、寺庙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五、环境保护
六、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七、寺庙项目建设进度
八、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九、寺庙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十、寺庙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第三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四节 存在问题及建议
第二章 寺庙项目投资环境分析
第一节 社会宏观环境分析
第二节 寺庙项目相关政策分析
一、国家政策
二、寺庙行业准入政策
三、寺庙行业技术政策
第三节 地方政策
第三章 寺庙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第一节 寺庙项目提出的背景
一、国家及寺庙行业发展规划
二、寺庙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第二节 寺庙项目发展概况
一、已进行的调查研究寺庙项目及其成果
二、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三、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四、寺庙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第三节 寺庙项目建设的必要*
一、现状与差距
二、发展趋势
三、寺庙项目建设的必要*
四、寺庙项目建设的可行*
第四节 投资的必要*
第四章 市场预测
第一节 寺庙产品市场供应预测
一、国内外寺庙市场供应现状
二、国内外寺庙市场供应预测
第二节 产品市场需求预测
一、国内外寺庙市场需求现状
二、国内外寺庙市场需求预测
第三节 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一、寺庙产品目标市场界定
二、市场占有份额分析
第四节 价格现状与预测
一、寺庙产品国内市场销售价格
二、寺庙产品*市场销售价格
第五节 市场竞争力分析
一、主要竞争对手情况
二、产品市场竞争力优势、劣势
三、营销策略
第六节 市场风险
第五章 寺庙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国内生产企业现状
一、重点企业信息
二、企业地理分布
三、企业规模经济效应
四、企业从业人数
第二节 重点区域企业特点分析
一、华北区域
二、东北区域
三、西北区域
四、华东区域
五、华南区域
六、西南区域
七、华中区域
第三节 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产品竞争策略
二、价格竞争策略
三、渠道竞争策略
四、销售竞争策略
五、服务竞争策略
六、品牌竞争策略
第六章 寺庙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
第一节 寺庙行业产销状况分析
第二节 寺庙行业资产负债状况分析
第三节 寺庙行业资产运营状况分析
第四节 寺庙行业获利能力分析
第五节 寺庙行业成本费用分析
第七章 寺庙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第一节 市场调查
一、拟建寺庙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二、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三、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四、替代产品调查
五、产品价格调查
六、国外市场调查
第二节 寺庙行业市场预测
一、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二、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三、价格预测
第三节 寺庙行业市场推销战略
一、推销方式
二、推销措施
庙宇复修告示范文 第6篇
受时代认识的局限,民间信仰是基层民众精神生活的核心。或可以说,神祇灵怪几乎占据了他们的全部精神世界。所以,信仰设施的创建和修葺是民众地方事务的重要选项。每个村落都有自己信奉的神灵,有的还不止一处。不同的街道,或者被称为社的更加具体的村庄分割,也都有自己的神灵符号。
温县西北部东口村(今属番田镇)西北隅,在乾隆之前即建有玉皇庙(太清观)。“形势高嵷,殿宇辉煌”。济水从西北迤逦而来,山明水秀。太行北矗为屏,岭峻堂清。庙内原有老君殿一座,不知建于何年,中间也曾重修。然年远物敝,在所不免。乾隆六年(1741),村人王璘生不避重任,纠集会首17人各施己财,缘门募化。革故殿宇,作新神像。①其施银名姓、数量如下:
庙宇复修告示范文 第7篇
灌溉水利纠纷通常是在村落间或者更大的区域间发生,而非宗族间的行为。或许宗族间的水事矛盾也有,只是规模太小,资料保存下来的太少,不易被发现而已。河内县薛家屯与邬庄、唐村(今属博爱县界沟乡)“接壤而居,共相守望,兼多姻娅”,本应和谐相处,只因境内有泉河一道,“屡为争水,累年兴讼,未有定断”。到康熙六十年(1721),又形讦争。经怀庆府知府梁需杞(号近源)、河务通判赵溥(号敏庵)的协调,薛家屯与另两个村庄达成协议:“薛家屯用北来之水,架木槽以渡灌南田,毋犯东西。邬、唐二村用西来之水以溉东亩,毋侵南北”。既经定断,宜各遵行。在上游不得别开引河以启衅端。三村公立碑石,世世遵守(见图11)。③这是薛家屯与邬庄、唐村发生的水泉之争。尽管它们壤土相接、相互婚姻,但是仍然不能跨越这种水利权益上的隔阂,可见地缘关系的硬核程度远超出了亲缘关系。
庙宇复修告示范文 第8篇
中国地域辽阔,区域发展不平衡特点突出。欲得出妥帖结论和构拟宏大叙事,具体地域社会和特点的研究、把握成为客观的和必然的要求。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开拓者傅衣凌先生,从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即利用契约等民间记录探求福建农村社会和租佃关系,1944年出版了《福建佃农经济史丛考》①。之后,他严格依循地域性原则又对明代徽州商人、江南洞庭商人、福建海商以及陕西商人做了研究,出版了《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②。同时超越原先农村课题的研究范围,对作为典型地区的江南市民社会做了探讨,在1957年完成《明代江南市民经济试探》③。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他根据自己的研究经验指出:有些人要建立新的体系,因为缺乏广博的材料,因此在特定范围问题的探讨时不免漏出破绽,影响总的体系的建立。所说的材料,主要是指农村社会研究中所使用的包括契约、账簿等在内的民间记录。同时指出,在福建农村经济社区的研究中,必须兼顾中国社会经济形态总的轮廓的说明。也就是说,在研究中处理好具体地域和整体中国间的关系,即局部和整体的关系。④他在1987年广州国际清代区域社会经济讨论会开幕词中突出强调开展区域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近几十年来,社会经济史的区域性研究成为国际性学术潮流且方兴未艾。由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在地域上的严重不平衡性,区域研究尤为必要。区域研究不仅可以发现中国各地区社会发展的特殊性,而且通过这些特殊性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说明中国。区域性的研究,还可深入地方史料,广辟资料来源,避免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以偏概全和内容空泛的弊病。⑤这为当时的区域性研究指明了原则和方向。近40年来,关于太湖流域、江南徽州府、华南闽粤地区社会和宗族的研究突飞猛进,成果丰硕。因成果太丰,且为学界熟知,此不赘列。在地域社会的运行中,有诸多要素的参与,如地方政府、士绅、富户、宗族、村落组织等。地方政府作为国家对地方控制的实施者,其在主导意识作用下的参与自不待言。关于士绅作用,有着尺度和影响范围上的差异,如明隆庆间河南新郑籍阁臣高拱,通过与河南抚按间的书信联系,授意和指导他们更好地处理省级层面的重大事务。隆、万之际,河南信阳卫人王祖嫡,通过和具有同年关系的河南县级官员的联系,在教化等地方事务的处置中发挥了促推作用。⑥至于宗族因素,其在徽州、闽粤等地方社会中的作用较为突出。⑦作为村落或乡村概念,并非指的自然地理单元,而是代称以村落为载体的地缘性民间组织。著名学者萧公权先生指出,作为社区的乡村包含两大组织,即村庄和宗族。这里显然是把村庄作为民间组织看待的。⑧科大卫先生也有类似的表达。他说,乡村联盟包括以祠堂为中心的同姓联盟和以庙宇为中心的非同姓联盟。可见,他所谓的乡村也非地理单位,而是社会联盟或组织。只是他的乡村组织的内涵更为宽广,又把宗族包含在内。⑨所以,议题中的村落要素是作为多元性的基层社会组织来定义的。
科大卫先生以研究华南宗族而享盛誉。他在一篇演讲中在回顾自身研究经历的转换时指出:要从地方史归纳出整个中国历史的有关结论,要做多点的个案研究,“比较不同地点的经验”。只有这样,才有望突破以长江下游地区作为典型而形成的中国社会史。究其实质,即是要广泛开展包括华南、西南和华北等地域的研究,在获取多元经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写出整体的中国史。在演讲的末尾,他说研究华南只是他学术驿程的一站,因此他的“告别华南”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华南研究的“终结”,而是带着华南经验去开展更大地域范围的研究。他提出“需要到华北去”的口号,是以演讲前他利用田野碑刻对山西潞安府由州升府背景研究的感受和他对于该区属于比华南具有更久远历史的区域的认知为基础的。⑩应该说,他的这种认识是敏感地把握住了学术走向的理性判断。所以,关于传统时期曾属于政治核心区组成部分的华北区域明清农村社会和宗族活动的研究无疑是迫切的和有意义的,而大区域内更小尺度的细微研究则是契合方法论要求的可行的实现路径。有鉴于此,本文试图遵循傅衣凌先生所指出的地域社会的研究原则和方法,借助多年田野调研的材料,对明清河南西北部社会的运作及其环境做相对细致的探讨,以回应学界对这一区域研究的关切,并借以提供其他区域比较研究的参照。
*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明清以来黄河中下游农耕社会转型的历史经验研究”(16JJD770020)。
①该书由福建协和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会作为文史丛刊第二种出版。
②该书由人民出版社于1956年出版。
③该书初版未见,所据版本为台湾谷风出版社于1986年出版的本子。
④傅衣凌:《福建佃农经济史丛考》卷首《集前题记》,邵武:福建协和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会出版,1944年,第1-2页。
⑤叶显恩主编:《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上册,中华书局,1992年,第2页。
⑥牛建强:《居阁期间的高拱和河南地方政治》,《史学月刊》2009年第5期;《明人王祖嫡行实考述》,《史学月刊》2010年第9期。
⑦关于徽州地区宗族的研究,可参考赵华富先生的成果。如《徽州宗族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徽州宗族论集》,人民出版社,2011年;《徽州宗族调查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年。关于福建地区宗族的研究,可参见郑振满先生的《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和陈支平先生的《近五百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⑧萧公权:《中国乡村:十九世纪的帝国控制》第7章,张皓、张升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18年,第311页。
⑨科大卫:《明清社会和礼仪》,曾宪冠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99页。
⑩科大卫:《告别华南研究》,初刊于华南研究会编:《学步与超越:华南研究会论文集》,香港:文化创造出版社,2004年。后收入氏著:《明清社会和礼仪》,第206页。
⑪ 同上,第214-215页。
庙宇复修告示范文 第9篇
河内县利上乡四图义庄村(今属沁阳市西向镇),在县治西北约30里。该村占据第四图的3个甲,即第四、第六和第十甲。同治、光绪时人口已达“数千人”,属于较大村落。因此,全村又细分为西李社、东李社、西尚社、马社、大社等8社。每社“各有公所大庙”,“轮流执事”。其中属于第十甲的某社,以胡姓居多,也有属于自己的社庙资庆寺。该寺未设主持,由本社负责征收丁粮的“大粮会”的首事代管。依据同治六年(1867)六月该村明善义学首事石德顺等禀文中“厶村资庆寺并无住持,迄今七十余年”的记载逆推,该寺至迟应在嘉庆初年建成。为维系社寺运转,置有寺田若干。计有属于水田的村南中地15亩,属于旱地的坡地40余亩,另有山根地13段。除每年缴纳两税银外,其余粮钱皆归寺院运营,或以多余积蓄用于丁粮征解中缺额的补充。道光初年,寺务归胡孝选掌管。同治年间,由胡元琮(学名胡玉辉)掌管。光绪年间,归监生身份的胡步鳌掌管。④据讼词材料知,3人间的世次是祖、父、子的关系。然据家谱资料,胡孝选系胡步鳌的曾祖。⑤胡孝选是曾祖抑或是祖父并不紧要,然上面的史实应该可以说明,资庆寺始终是被该社的胡姓掌控的。应与其他社的情况雷同,资庆寺的归属虽是村社性质,然其运行背后确有胡氏家族的因素。若某村社集中为某姓,其涉村社事务的宗族势力的介入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尽管如此,宗族面目毕竟被遮掩,而以村社名义呈现,说明地缘性组织的村社在当时的作用是强势的和被广泛认可的。
修武县新店(今属焦作市解放区)村东,原有火神庙(或称火德真君行宫),“素称威灵”,故远近男女“靡不在所感应”。康熙十年(1671)前后,梁、张、刘、杨四氏“舍己财,劝人施,不惮日夜以维持焉”,因此有捐财者,有捐力者,有捐土木石者,不数年即成壮观,过往官商士民莫不称叹。四姓虽有倡率之功,也赖众人共襄之力。除个别男性会首外,也有女性会首。然颇具特色的是,此次捐助的数十人中,女性竟占九成以上,表现形式为某人妻某氏,个别也有某人母某氏。⑦后来,此庙规模又有增扩。中为真君大殿三间,前有拜殿,后有寝宫。左右塑群神,环列配飨。每年正月初八日,“牵羊赛神甚伙”。后因远近皆立火神祠,进香者较之往昔只有什一,然而每年“不约而至者犹数万众”。到道光间,因岁久风雨摧蚀,渐有损坏。庙祝程永资与上了年纪的武生身份姬守贞、监生身份王铭文商议修葺。二人慨然自任,遂输钱钞百有余千,纠合7社中老成练达20余人担任执事,敦请四方信友捐资,“数十里内环庙而居者,靡不如期而至,乐襄大功”。“有愿领原工者,相工酌费;愿出布施者,随意捐施。率皆踊跃争先,不吝输将”。秋初卜吉开工,不数月功竣,真君大殿、穿廊、寝宫、拜殿、神鼓、配殿、钟鼓楼、东西辕门、前后山门,以及祖师殿、东顶拜殿、灵宫庙、舞楼、道院,“坏者修补,颓者新立。庙宇巍然,神像焕然”⑧。重修火神庙的捐助者虽以本村7社为主,然环庙数十里的居住者也竞相参与,说明火神庙是他们的共同精神乐园。残碑中能够看清的捐助村社者有山川会前社、山川会后社、南大社,还有位于新店西北士林村的名字,已超越新店村的范围,可以印证环居者参与的说法。
河内县西北常乐村(今属沁阳市西向镇)和县东南北住村(今属沁阳市王召乡)的情况更为独特而典型,神祠建筑成为本村诸社或附近诸村的共同捐建之物和神灵信奉中心。常乐村西北隅有药王庙,中有十代名医献殿(即拜殿)。在百姓缺医少药、医保条件极端简陋的过往,寄托药神的庇护是无奈的选择。献殿历年久远,风雨摧剥。每值会期,人感凄惨。乾隆五十二年(1787),本村前社信士原国正,与本社掌神原士修等商议,愿为首领募化重修,群相称善。于是,原国正通过总执事和执事人层层落实的机制,在本社和附近的鲁村、长沟村、清河村化缘,每村参与者皆数十人,各村共捐65621文。此外还有个别商号和个人的施钱。如嵩县王封蛟捐款200文、南作村秦国佐和孙成士分别捐款200文和400文,永兴庄施银两。南范村洪福寺僧定福因系本庙住持,施钱400文。直隶保定府可兴号和祥兆号、陕西广顺号也各施钱100文,捐额只及一般住户水平,要么出于吝啬,要么经营额不大。在捐款资金的保证下,该殿顺利重修。⑨此殿鼎新可谓常乐村和周边三村协同共建的结果,是以村落地缘力量联合为基础的。其中姓原的不少,但他们是以村落化缘组织者的身份出现的。
北住村东南隅有二仙菩萨庙。从晋东南输入的二仙信仰,在怀庆府一带广为流行,河内县境尤其如此。最初是通过举办祈水仪式实现防旱的效果,后又扩展到保佑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结合现存碑文和与当地村民访谈的内容大体可以获知,在晚清时,北住村和周边5村各建二仙庙,几乎类于复制,轮流使用玉瓶到传说的二仙故乡山西潞安府壶关县真泽庙灌取圣水一道,所谓“六村轮流奉神,朝山取水”。⑩每年四月初九日,举行玉瓶交接仪式,值年村落前往灌取圣水。四月十三日,举行行水仪式,祈求法雨,一方沾惠。届时伴有大型庙会,其他5村皆来捧场。说明此6村构成了一个具有共同精神追求和相互扶持的地方联合体。轮流取水的先后顺序是:马铺村、兴福村、北住村、彭城村、龙涧村、冯翊村。北住村二仙庙由东西大殿构成,东大殿祀二仙,西大殿祀关帝。⑪庙内还有祖师殿和广生殿。咸丰三年(1853),因火灾诸殿烧毁。同治四年(1865),本村善人周福贵发起本村4社捐款,并利用庙内柏树、柳树重修二仙庙,继而重修祖师殿。民国元年(1912)十二月,由三社广生会和首事为主体,头社、二社、三社、四社共同参与,皆为捐助。从捐资名单看,除头社全为李姓外,其他各社皆为杂姓。⑫我们不仅要从修建的参与者,还要从作为他们共同活动的场所,更要从他们精神信奉的深处来看待和理解这种现象。这种村社联合体的信仰方式,决定了信仰建筑已成为远远超出家族血缘,甚至是个体村落范围的更大地理单元的共有精神家园。
综上可以看出,在清代河南西北部地缘社会的运转过程中,在诸如赋税征收和解纳、水利设施修建和维护、地方社会秩序维系和民间信仰设施营建等地方事务方面,村社、保甲等基层组织、以国家代言的地方政府作用明显,具有某种共同志趣(如信仰、互助等)的社团颇为活跃,发挥着经常性的主导作用,而血缘性的宗族力量在其中只是副角和陪衬。当单一宗族和村落叠加的时候,宗族影子不时闪现,但它并非主体的参与者,从总体态势上看也为弱势。
①张从命:《又重修老君殿志》(乾隆七年三月初七日),此碑立于河南温县番田镇东口村玉皇庙。
②王维涣:《王氏宗谱》卷3《甲世第八宗·王桃》,民国八年纂修,抄本。东口村王维麟先生(89岁)收藏。
③王乙遇:《创建戏楼碑志》(乾隆十二年六月日吉旦),此碑置于温县番田镇东口村新修戏台后仓库内。
④《河内县义庄村办理义学寺费遭侵讼案抄单》,抄本。题名据内容拟定。笔者收藏。
⑤《胡氏家谱》,2017年纂修,内部印本,第351页。河南省沁阳市西向镇义庄村胡氏祠堂收藏。
⑥和维裁:《重修兴佛殿前社碑记》(乾隆五年四月),此碑立于河南博爱县阳庙镇南西尚村佛祖寺。
⑦王滋德:《火神庙纪名碑记》(康熙十三年四月十八日),此碑立于河南焦作市解放区新店村火神庙。
⑧程丙炆:《重修火德真君庙记》,此碑立于河南焦作市解放区新店火神庙。按,此碑残缺,无署时。据道光《修武县志》卷7《选举考·岁贡题名》知,程氏系道光十二年岁贡,故知此碑大体立于道光间。
⑨张子光:《重修十代名医献殿记》(乾隆五十二年□月),此碑立于河南沁阳市西向镇常乐村药王庙。按,此碑无题额,据内容拟定。
⑩《重修二仙菩萨殿碑序》,此碑置于河南沁阳市王召乡北住村二仙庙。因碑残断,撰者不清。
⑪周福茂:《重修祖师殿志》,此碑置于河南沁阳市王召乡北住村二仙庙。
⑫《重修广生殿碑序》(民国二年四月),此碑置于河南沁阳市王召乡北住村二仙庙。因碑尾残,撰者不清。
上一篇:给爱人情书范文(热门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