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5458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219分钟。
重新修复古祠堂檄文范文 第1篇
工作总结:医院工作总结
为大家整理的工作总结:医院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工作总结:医院工作总结
在卫生厅党组的关怀和领导下,在各处室的支持和帮助下,××××年全所党政团结、上下齐心,全体职工积极努力奋斗,以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为目标,以全国和全省卫生工作大会精神为动力,结合我省和我所实际,圆满完成了所长和党支部两个工作目标合同所规定的任务,并通过抓“项目”试点,为开创我省结防工作新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将主要工作总结
一、以目标合同为基础,抓好全省结防工作。所长与厅长签订的目标合同,是全年的工作基础;支部工作目标合同,是完成各项任务的保证;全省的防痨工作,则是结防所工作目标和控制全省结核病疫情的要点;而开展的“项目”试点工作,正是推动全省结防工作跨上新台阶的一个良好开端。
1、党政齐抓共管,争创全省防痨工作新局面。今年结防所党、政、工、团组织团结协作,保持结防所的稳定,并且把全省防痨工作当作我所的重要任务来抓。领导积极带头,工作不分份内份外,只要对全省结防工作有益,对控制我省结核病疫情有利,都努力争取做好。通过对全国和全省卫生大会精神的学习,全所干部职工进一步充分认识到了控制我省结核病疫情的重要性,增强了紧迫感。所领导与业务科室同志一道,深入基层了解情况,齐心协力,促进基层防痨
工作的开展。全年所领导和业务人员共下基层工作×××天,其中所党政领导下基层××天。在各级领导的带动下,同志们不辞辛苦,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走村串寨,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和防治结核病的知识,所到之处,尽可能帮助基层解决专业技术上的问题,帮助基层出主意想办法,及时将各地的结防工作开展情况和疫情态势汇总进行分析,并反馈到卫生主管部门和^v^结核病控制中心,为卫生主管部门及行政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领导和专家们一起,了解情况,分析疫情,制定解决的方法,使我省结核病防治工作不断发展。
2、抓“项目”试点,奠定基础,提高我省结防水平。我省结核病疫情严重,而结防力量和基础较为薄弱。《^v^加强与促进结核病控制项目》是一条低投入、高效益、促进地方结防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我省××××年被^v^列为“项目”省,并确定先在××、××、××、××、××、××县进行试点,从××××年×月启动以来,在卫生厅的领导下,在所全体项目工作人员以及基层各级项目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今年×月已结束一个周期,并完成考核工作,×个县完成项目管理病人×××例,较^v^要求的×××例超出××例。满2个月痰菌阴转率达××%,初治菌阳病人治愈率达××%,都达到了^v^项目的要求指标。并在全国结核病归口管理会议上进行了大会交流,受到^v^和全国结核病控制中心的好评。我省被列为“项目”省并在×个县进行的第一周期试点工作中,按照全国统一的标
3、完成了今年新列入的×个^v^项目县启动前的考核检查、培训等准备工作。到×月底,已有×个县启动,开始发现和管理病人。同时也完成了×个“省结核病控制项目县”的地州、县结防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项目带动工作,必将对全省结核病疫情控制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5、完成了××、××两个结防监测县的技术指导工作。先后有××天到监测县指导和了解工作情况,并准确无误地完成了^v^要求上报的各种监测数据和表格。受^v^结核病控制中心的委托,承办了全国结核病项目工作会议,受卫生厅委托筹办了全省结核病归口管理研讨会,参与接待WHO、世行和^v^结核病联合督导团到我所及××、××、××检查指导工作。
6、继续把好防痨药品质量
重新修复古祠堂檄文范文 第2篇
高校就业工作总结
12月27日下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和上海市人事局于上海交大包兆龙图书馆召开了XX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XX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并部署了XX年的工作。周慕尧副市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府副秘书长王荣华出席了会议。
会议透露,XX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需求旺盛,高校毕业生就业明显形势好于往年。截至11月30日,上海高校毕业生XX年总体就业率为,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本科生就业率为,专科生就业率为。
同时,根据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预测,随着高校扩招和明年上海市总体就业压力的增大,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形势不容乐观。XX年上海共有高校毕业生63478人,其中毕业研究生8205人,占总人数的;本科毕业生34534人,占;专科(含高职)毕业生20739人,占。其中,上海生源毕业生38129人,占总人数的。
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管理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研究、分析。XX上海年要继续按照“敞开城门,筑高门槛”的原则,做好引进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同时要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认真研究高校毕业生以柔性流动的方式来沪创业或去外省市工作的办法,推动人才柔性流动。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的延伸内容:什么是工作总结,如何写工作总结?及写作要点?
工作总结是对一段时间来所做的工作进行分析研究,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既是对自身社会实践活动的回顾过程,又是人们思想认识提高的过程。通过总结,人们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工作总结分为部门总结,个人总结。要用第一人称。即要从本单位、本部门的角度来撰写。表达方式以叙述、议论为主,说明为辅,可以夹叙夹议说。
总结要写得有理论价值。一方面,要抓主要矛盾,无论谈成绩或谈存在问题,都不要面面俱到。另一方面,对主要矛盾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谈成绩要写清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效果如何,经验是什么;谈存在问题,要写清是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其性质是什么,教训是什么。这样的总结,才能对前一段的工作有所反思,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设备工作总结
(1)锅炉(暖气系统)管理:冬季供暖2月底结束,四名操作工全部取得操作合格证(市局发),锅炉及暖通管道取得市局发的使用证。3月开始按厂家提供的保养说明进行正常保养维护。各项规程
制度完善。全年锅炉运行三个月(XX年11月24日至XX年2月22日),计902小时,耗煤210吨。
(2)中央空调(制冷系统)管理:夏季制冷空调自6月底开始调试并送冷气,两名操作工看护,另四名技术人员协助厂家对操作工进行了操作培训;同时对设备及管线缺陷进行了维护整改完善,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制冷系统运行两个月(XX年6月24日开启至XX年8月25日),耗电122600kwh
(3)净化站管理:净化站水处理系统是生活供给的重要工序,运行基本正常。咨询并提出净化工艺改进方案,供决策时参考。
重新修复古祠堂檄文范文 第3篇
就在曾国藩靖港惨败投水被救仓皇逃回水陆洲的这天傍晚,巡抚衙门西花厅里,为陶恩培饯行的盛大宴会正在进行。前几天,陶恩培接到上谕,擢升山西布政使,限期进京陛见,赴山西接任。陶恩培心里好不得意,一来升官,二来离开了长沙这个兵凶战危之地。出席宴会的官场要员,城里各界头面人物,都殷勤向陶恩培致意。酒杯频频举起,奉承话洋洋盈耳。这里是荣耀、富贵、享受、升平的世界。正当骆秉章又要带头敬酒的时候,一个戈什哈匆匆进来,向各位报告靖港之役的消息。骆秉章为之一惊,陶恩培却分外快活起来。一边是蒙恩荣升,一边是兵败受辱,孰优孰劣,孰是孰非,不是清清楚楚了吗?骆秉章的酒杯僵在半空,陶恩培主动把杯子碰过去,微带醉意地说:
“中丞,你感到意外吗?说实话,这早在我的意料之中。曾国藩这种目空一切的人,不彻底失败才怪哩!”
骆秉章苦笑着喝了杯中的酒,心想,你陶恩培今夜就离开长沙了,你可以说风凉话,我怎么办呢?看来长沙又要被围了。想起去年担惊受怕的那些日日夜夜,骆秉章心里害怕。鲍起豹喝得醉醺醺的,满脸通红,他放下手中的鸡腿,嚷着:“怎么样?诸位,我早就把曾国藩这个人看透了。一个书生,没有一点鸡巴本事,眼睛却长到头顶上去了。上百万两银子抛到水里不说,现在引狼入室,完全打乱了我的用兵计划。”
说罢突然站起,对身边的亲兵大声吼道:“传我的命令,关闭城门,加强警戒,准备香烛花果,老子明天一早上城隍庙里请菩萨。”
听着鲍起豹下达的军令,西花厅里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才过了几个月的平安日子,又要打仗了,大家都无心喝酒吃菜,叽叽喳喳地讨论开来。干瘦的老官僚徐有壬气愤地说:“练勇团丁,剿点零星土匪尚可,哪能跟长毛交战呢!我去年有意将他们与绿营作点区别,免得刺伤绿营兄弟的自尊心。若不加区别,一体对待,大家说说,还有没有朝廷的体面?他曾国藩还不满,还要负气出走,还要在衡州大肆招兵买马,想要取代绿营,真是不自量力!也是朝廷一时受了他的骗,结果弄得这样,把我们湖南文武的脸都丢光了。”
唯独左宗棠坐在那里不语。他既为鲍、陶、徐等人的中伤而愤懑,也为曾国藩不争气而懊恼。忽然,鲍起豹又嚷起来:“骆中丞,我们联名^v^曾国藩吧!此人在湖南一年多来,好事没办一桩,坏事数不清。这种劣吏不^v^,今后谁还肯实心为朝廷卖力?”
陶恩培、徐有壬立即附和。骆秉章稳重,他制止了鲍起豹的鲁莽:“曾国藩兵败之事,朝廷自会处置。至于^v^一事,现在不忙,待朝命下来后再说吧!”
左宗棠坐在一旁气得腮帮鼓鼓的,心里骂道:这班落井下石的小人!
看看时候不早了,陶恩培想今夜如走不成,万一长毛围住了长沙,就脱不了身了;若不幸城破身亡,那就冤枉透顶了。他站起身,对骆秉章和满座宾客拱了拱手,说:“恩培在湖南数年,多蒙各位顾看,今日离湘,实不忍之至,且大战在即,真恨不得朝廷收回成命,好让恩培在长沙和全城父老一起与长毛决一生死。只是一切都已安排就绪,今夜就得启航。恩培感谢各位厚意,就在此与骆中丞、徐方伯、鲍军门和各位告别了。”
说罢,挤出几滴眼泪来。不知是为陶恩培的深情和忠心所感动,还是想起马上就要打仗而胆怯,有几个高级官员掩面哭泣。骆秉章说:“哪能就在这里分手,我们都一起送陶方伯到江边上船。”
当灯笼火把、各色执事前后簇拥着几十顶绿呢蓝呢大轿出现在江边的时候,曾国藩正兀然坐在船舱里,望着汩汩北流的江水出神,心想:湘潭并没有胜仗的消息传来,看来多半也败了。长毛确实会打仗,怪不得两三个月间,便从长沙一路顺利地打到江宁。突然,他看到一列庞大的轿队向他走来,心里觉得奇怪:如此浩浩荡荡的队伍深夜来到江边,一定是湘潭获胜了,骆秉章带着文武官员们前来祝贺。自从岳州败北逃到水陆洲两个月了,除开左宗棠来过几次外,从没有一位现任官员登船看望过他。徐有壬、陶恩培等人好几次送客到江边,都不肯多走几步上他的船,想不到今夜大出动。但他又不大相信,对康福说:“你上岸去看看,可能是骆中丞他们来了。打听好了,就上船来告诉我。”
康福走后,曾国藩赶紧收拾一下,戴上帽子,穿好靴子。一会儿,康福进舱了,满脸怒气地说:“骆中丞倒是来了,但不是看我们的。”
“他们到江边来做什么?”曾国藩不理解,不是来贺喜的,深夜全副人马到江边,为的何事呢?
“说是陶恩培荣升山西布政使,今夜刚在巡抚衙门里结束了宴会,骆中丞、徐方伯等人亲自送他上船。”
像重病之人盼来的不是救星而是死神,曾国藩颓然倒在船舱里,吓得康福忙把他背到床上。曾国藩想到自己如此辛苦劳累,亲冒矢石,尽忠国事,得到的却是失败、冷落,陶恩培嫉贤妒能,安富尊荣,尸位素餐,却官运亨通,步步高升,愤怨、不平、痛苦、失望,一时全部涌上胸膛。他睁开失神的三角眼,对康福说:“把贞干叫来!”
曾国葆的贞字营(即原来的龄字营)死伤最重,听到大哥叫他,垂头丧气地进了舱,走到床边问:“大哥,这会子好点了吗?”
“你带几个人到城里去买一副棺材来。”
国葆大吃一惊,带着哭腔说:“大哥,你不能再寻短见了,你要想开点!”
曾国藩鼓起眼睛吼道:“不要多说了,叫你去你就去!”
大哥与满弟之间相隔十七岁,国葆从来是敬兄胜过敬父。他尽管心里十分不情愿,也不敢与大哥顶嘴,只得说声“好,我就去”,就退出了船舱。出舱后,他赶紧把这事告诉康福、彭毓橘,叫他们务必不能离开半步。
透过船上的窗户,曾国藩看见离他三百步远的江边灯火明亮,陶恩培满面春风地与各位送行的文武官员、名流乡绅一一拱手道别,各衙门和私人送的礼物,一担接一担地抬进陶恩培的座舱。陶恩培的大小老婆们,一个个披红着绿、花枝招展地被扶上跳板,一扭一摆地走进船舱。半个时辰后,陶恩培才登上甲板,在众人一片“珍重”声中,官船缓缓启动。然后,一顶接一顶的绿呢蓝呢大轿气派十足地向城里抬去。似乎谁都没有想到,有一个从靖港败回的前礼部侍郎、现任钦命帮办团练大臣就在离此不远处。
曾国藩此时已万念俱灰,决心一死了之。但既奉命办事,就不能不给皇上最后一个交代。他提笔写了一封遗折:
为臣力已竭,谨以身殉,恭具遗折,仰祈圣鉴事。臣于初二日,自带水师陆勇各五营,前经靖港剿贼巢,不料开战半时之久,便全军溃散。臣愧愤之至。不特不能肃清下游江面,而且在本省屡次丧师失律,获罪甚重,无以对我君父。谨北向九叩首,恭折阙廷,即于今日殉难。论臣贻误之事,则一死不足蔽辜;究臣未伸之志,则万古不肯瞑目。谨具折,伏乞圣慈垂鉴。谨奏。
写完后,又仔细看了一遍,改动两个字;想了一下,又附一片于后,片中称赞塔齐布忠勇绝伦,深得士卒之心,请皇上委以重任,并保荐罗泽南、彭玉麟、杨载福等人。
遗折遗片写好后,曾国藩反觉得心静了些。他想起应该向弟弟交代几句办理后事的话,于是又拿出一张纸来,写道:
季弟:吾死后,赶紧送灵柩回家,愈速愈妙,以慰父亲之望,不可在外开吊。所受赙银,除棺殓途费外,到家后不留一钱,概交粮台。国藩绝笔。
现在,曾国藩轻松多了。他要好好思考一下,究以何种方式自裁:投水,还是上吊?
左宗棠的蓝呢大轿紧随在藩司徐有壬的绿呢大轿之后。对这种官场的虚文应酬,他深感厌倦,本不想到江边来送陶恩培,只是因为想看看靖港败退下来的湘勇阵营最近是否有所变化,才随着骆秉章出了城。他看到水陆洲一带船破桅断,灯火稀疏,心中甚是不忍,决定明早再一人前来看望曾国藩。猛然间,他见前面有几个人抬着一口黑漆棺材向江边走去,在旁边指指点点的竟是曾国葆!他心里一惊,难道是曾国藩死了?不然,为什么由曾国葆亲自监抬棺材呢?他吩咐停轿,待后面的轿队过去之后,轿夫抬着他,飞速向曾国藩的大船奔去。
曾国藩见左宗棠进来,跟他打了声招呼。左宗棠见曾国藩没死,舒了一口气,开门见山地质问:“听说你在白沙洲投水自杀,有这事吗?”
曾国藩点点头。
左宗棠又问:“我方才见贞干指挥人抬了一副棺材往江边走,这副棺材是给谁的?”
曾国藩斜着眼睛回答:“鄙人自用。”
左宗棠突然心头火起,大叫:“好哇!好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曾涤生,你大丈夫不做,却要效法愚夫村妇。你若真的死了,我要鞭尸扬灰,劝说伯父大人不准你入曾氏祖茔。”
曾国藩没想到左宗棠不但不劝慰他,反而来这样一顿痛骂,又气愤又尴尬,冷冷地问:“你说我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理由何在?”
“好吧,让我慢慢地说给你听,使你心服口服。”左宗棠一屁股坐到曾国藩床边,声色俱厉地说,“你二十八岁入翰苑,三十七岁授礼部侍郎衔,官居二品,诰封三代,皇上对你的恩情,天高地厚,河长海深。洪杨作乱,朝廷有难,皇上委派你帮办团练,指望你保境安民、平乱兴邦,你却刚刚出师,便以受挫而自杀,置皇上殷殷期望于不顾,视国家安危为身外之事,你忠在哪里?”
曾国藩身冒冷汗,惨无血色的面孔开始出现绯红,两眼依旧微闭,躺在床上默不作声。左宗棠继续说:“令祖星冈公多次说过,懦弱无刚乃男儿奇耻大辱。你将祖训书之于绅,发愤自励,并以此教诫诸弟。京中桑梓,谁不知道你曾涤生这些年来自强不息,是曾氏克家兴业的孝子贤孙。现在一受挫折,便想一死了之,这不是懦弱无刚是什么?上让老父为之伤心,下使子弟为之失望。你死之后,何能在九泉下见令祖星冈公?令尊大人在你出山前夕,庭训移孝作忠,实望你为国家做出一番烈烈轰轰的事业,流芳千古,使曾氏门第世代有光。你今日自杀,使父、祖心愿化为泡影,请问孝在何处?”
左宗棠的一番貌为谴责、实为信任的话,使得浑身僵冷的曾国藩渐有活气。这个自诩为今亮的怪杰,是充分相信自己能够建功立业、流芳千古的啊!他从心里感激左宗棠的好心,但嘴上却有气无力地说:“国藩自尽,实因兵败,不得已而为之呀!”
左宗棠横眉望了曾国藩一眼,根本不理睬他的辩白,依然侃侃而谈:“一万水陆湘勇,从四处赶来投在你的麾下,他们都是你的子弟,犹如儿子投靠父母、幼弟依赖兄长一样,眼巴巴地盼着你带他们攻城略地、克敌制胜,日后也好图个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现在,你全然不顾他们嗷嗷待哺之处境,撒手不管,使湘勇成为无头之众,最后的结局只能是落魄回乡,过无穷尽的苦日子。这一年多来的辛苦都白费了,功名富贵也成了水中之月、镜中之花。作为湘勇的统帅、子弟的父兄,你的仁在哪里?众多朋友,应你之邀,放弃自己的事情来做你的助手,郭筠仙募二十万巨款资助你。他们图什么?图的是你平天下巨憝,建盖世勋名,大家也好攀龙附凤,青史上留个名字,也不枉变个男儿在世上活过一场。你如今只图自己省去烦恼,却不想因此会给多少朋友带来烦恼。你的义又在哪里呢?这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八个字,只因你今日一死,便如同铜打铁铸,永远伴随着你曾涤生的大名……”
不待左宗棠说完,曾国藩霍地从床上爬起,握着他的手说:“古人云‘涣乎若一听圣人辩士之言,涊然汗出,霍然病已’,这不是指今日的我么?国藩一时糊涂,若不是吾兄这番责骂,险些做下贻笑万世的蠢事。眼下兵败,士气不振,尚望吾兄点拨茅塞。”
左宗棠想,曾国藩毕竟不是俗子,此番能够复起,前途大有指望。他微露笑容说:“宗棠深怕仁兄一时气极而懵懂,故不惜危言耸听。涤生兄,我想你一定是见到今夜江边送陶恩培荣升而更抑郁。其实,这算得什么!像陶恩培那样的行尸走肉,宗棠从来就没正眼瞧过。漫说他今日只升个布政使,就是日后入阁拜相,也不过是一个会做官的庸吏罢了。太史公说得好,‘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惟倜傥非常之人称焉。’不能在史册上留下惊天动地、烈烈轰轰的丰功伟绩,再高的官位也不值得羡慕。至于世俗的趋炎附势,只可冷眼观之,更不必放在心上。孙子云,‘善胜不败,善败不亡。’经得起失败,才会有胜利。失败不可怕,怕的是败后一蹶不振,缺乏不屈不挠的气概。昔汉高祖与项羽争天下,屡战屡败,最后垓下一战,项羽自刎。诸葛亮初辅刘先主,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几无容身之地,最后才鼎足三分。这些都是仁兄熟知的史事,以宗棠之见,今日靖港之败,安得不是日后大胜的前奏?此刻溃不成军的湘勇,异日或许就是灭洪杨、克江宁的雄师!”
慷慨激昂的议论,意气风发的神态,给曾国藩平添百倍勇气。他握着左宗棠刚劲有力的双手,久久说不出话来。
左宗棠摸摸口袋,猛然想起一件事,说:“昨日朱县令来长沙,谈起日前见到伯父大人的情形。伯父大人临时提笔写了两行字,托朱县令带给你。今日幸好放在我身上,你拿去看吧!”
左宗棠从衣袋中拿出一张折叠得整整齐齐的纸条。曾国藩看时,果然是父亲的亲笔:“儿此出以杀贼报国,非直为桑梓也。兵事时有利钝,出湖南境而战死,是皆死所,若死于湖南,吾不尔哭!”父亲的教诲,使曾国藩心酸:今日若真的死了,何以见列祖列宗!他抖抖地重新折好父亲的手谕,放进贴身衣袋里,轻轻地舒了一口气。
正在这时,康福兴奋异常地奔进船舱,问候过左宗棠后,对曾国藩说:“大人,湘潭水陆大胜。十战十捷,逆贼全军覆没,贼首林绍璋只身仓皇逃走。”
“真的?”曾国藩简直不敢相信。
“真的!这是塔副将的亲笔信。”
曾国藩接过塔齐布的来信,两行热泪再也不能控制,簌簌流了下来。
重新修复古祠堂檄文范文 第4篇
过去的XXXX年是我地区实施工业化城镇化战略的第一年,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各级政府同心同德,奋发努力,加快城镇化进程,使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发生显著变化,为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二XX一年工作主要表现:
一、城镇建设方面
城镇住房建设方兴未艾。全地区XX个县(市)都有大规模建设的住宅小区,代表性的有百色市东旦小区、福州街、江滨小区,田阳广场二期工程,田林的河南区,乐业的城南小区等。其中百色市东旦小区、江滨小区开发规模将达到XX万平方米以上,已具有现代化住宅小区雏形,在不远的将来,这些小区将建成桂西南最靓丽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住宅小区。
二、城市规划方面
截至XXXX年底全地区XX个县(市)县城所在地总体规划修编己经全部完成,总体规划修编已适应到XXXX年以前城市发展的需要。全地区县城所在地以外的XXX个乡镇,有XXX个乡镇已经完成规划修编工作,剩下的XX个乡镇的规划修编工作将于今年或明年上半年全部完成。
沿路沿江或旅游风景区内重要村庄规划已着手开始,目前已累计完成XXX个村庄的规划。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不断发展,村庄规划将加快进行。
在鼓铜声中迎来马年的时候,回想XXXX年百色地区城乡发生的变化,我们看到的是不但在硬件方面发生了变化,从干部到职工、从城市居民到乡村农民城市意识发生显著变化,随着“三变”工程日益深入人心,人民对未来幸福生活的追求更加强烈,对优美居住环境的期望值大幅度提高,很多市民、建设单位自觉地依法搞建设。几年前,我们的技术人员到村庄搞规划,得不到一些乡村干部的理解和支持。现在越来越多的乡镇长、乡镇党委书记、村支书、村民委主任主动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完成乡村规划工作,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规划咨询,城市乱搭乱盖现象少了,城市公共设施完好率提高了、寿命长了。同时,百色城乡的变化得到了关心和热爱百色的各界人士的关注。
二XX二年建设工作计划
XXXX年是我地区实施自治区党委“三大战略,六大突破”决策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为加快我地区城镇化建设步伐,提高城镇综合水平,实现富民兴百新跨越的奋斗目标,我地区XXXX年建设工作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建设“三变工程”,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为目的,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住宅建设,抓好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努力营造一批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小城镇,建设一支操作规范、确保质量的建筑施工队伍和建设管理队伍。
一、城市建设与村镇建设方面
重新修复古祠堂檄文范文 第5篇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楚辞汉赋骈文(歌行、乐府)》强化训练【5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阅读郑谷的这首诗,完成练习。(6分)鹧 鸪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小题1】诗歌中用景物和典故来渲染凄迷伤感环境气氛的句子是()(1分)【小题2】说说颈联的表达作用。(3分)
【小题3】诗歌借鹧鸪啼声的悲切抒写了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
【小题1】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小题2】诗人选择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蹙眉两个细节,又用“乍”、“才”两个虚词加以强调,有力地烘托出鹧鸪啼声的哀怨,感动人心。【小题3】借鹧鸪啼声的悲切,抒写了游子的乡愁旅思。【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v^中,巧妙的化用了屈子怀沙和二妃殉情的典故。根据自己知识积累判断。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
试题分析:颈联即五六两句,说明从人的表现来侧面衬托鹧鸪啼声特点。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3】
2.名著阅读。(3分)
重新修复古祠堂檄文范文 第6篇
华夏大地
大陆之东,大洋之西。雄鸡唱晓,巨龙腾飞。承三皇而启五帝,引秦汉而发唐宋。文明浩瀚,传承千年之华夏;天朝威仪,朝述四方之蛮夷。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十四年御寇之壮,三十载改革之殊。看我国力之磅礴,赶美超英;视我国土之雄奇,名川巨泽。国强如斯,威势竟无;千载上国,受辱番邦。东域岛屿,由倭奴之强占;南国海疆,任生番之横行。
汉将驱虏,封狼居胥;明祖破贼,决与漠北。千古悠悠,武道守国;万世浊浊,兴兵伐逆。昔年犯汉,虽远而必诛;今朝触鳞,强词而无措。华夏上国,天朝名邦。知诗书而守武备;处和谐而执利刃。宣文德于海外,强军威于宇内;友和睦之邻国,敌万畜之仇壤。东坡豪唱,老夫聊发;任公立新,少年中国。学子无知,愿效五四之青年;男儿无畏,当仿宗悫之长风。捐躯以国难,视死而如归。
吾七尺男儿,壮志少年。不期时运,携长志以强身;自主命途,定目标以报国。春去秋至一岁,求学自强十年。非北宋之东坡,咏词赋以达情。闻鸡起舞,晨起锻体;持之以恒,永不言弃。古今学者,其志不扬居多;中外成者,勤学苦读为常。嗟乎!堕者自堕,贤者自贤;前者必败,后者必成。事无巨细,皆竭力而为之;学无轻重,俱苦读以成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皇天厚土,共鉴我心。荐血轩辕,倾华夏之诸海。
重新修复古祠堂檄文范文 第7篇
那人进得门来,在曾国藩面前端端正正地行了一个礼,不卑不亢地自我介绍:“晚生王闿运拜见部堂大人。”
“足下便是王闿运?”曾国藩将王闿运细细地打量一番。见他很是年轻,约在二十岁左右,中等身材,宽长脸,两只眼睛乌亮照人,身穿灰色粗布棉袍,头戴黑布单帽,脚着宽头厚底单梁布鞋。虽穿着朴素,却神采奕奕。曾国藩心中喜欢,亲热地对王闿运说:“久仰,久仰,不必拘礼,请坐。”
曾国藩“久仰”二字,并非寻常文人见面的客套话,他的确早就听说过王闿运其人了。那是王世全对他讲的:一日,一个要饭的老花子,持着“欠食饮泉,白水焉能度日”的上联,来到东洲书院求对,一时难倒了书院那些饱学之士。后来,一年轻士子以“麻石磨粉,分米庶可充饥”的下联对上了,才免去东洲书院之羞,此人便是王闿运。曾国藩欣赏王闿运的聪明,现在,这个聪明的士子自己来了,他自然高兴。王闿运大大方方地坐下后,曾国藩问:“听足下口音,好像是湘潭一带的人。”
王闿运说:“晚生是湘潭云湖桥人,去年来东洲书院求学。昨日在渡口拜读《讨粤匪檄》,知明公即日将挥师北上,荡平巨寇,解民倒悬,故不惮人微位卑,特来明公处祝贺。”
曾国藩见王闿运口齿清爽,谈吐不俗,心想此人果然有些才学,微笑着说:“半年来,湘勇在衡州,多蒙各界父老乡亲支助,现已初具规模。洪杨又转而进犯湖北,践踏湖南。鄙人奉朝廷之命,近日即要出师,灭凶逆而卫家乡,还烦足下代为转达鄙人对衡州父老的感激之情。”
王闿运忙站起,作了一揖,说:“明公在衡州训练士卒,将帅三军,一扫衡州官场疲顽之积习,振作蒸湘士农工商之精神,功在衡清,有口皆碑,尤为我东洲三百学子所倾心景仰。”
“足下过奖了。”
王闿运重新坐下,说:“晚生昨日通读《讨粤匪檄》,此文笔力雄肆,鼓舞人心,其作用当不亚于一支万人劲旅。但愿东南半壁,凭此一纸檄文而定。”
“倘能真如足下所言,则实为国家之福、万民之幸。”
“《讨粤匪檄》好则好矣,然此中有一大失误。不知此文出自明公幕中何人之手,明公可曾注意否?”
曾国藩心里吃了一惊,坐在一旁的罗泽南等人也感到意外。曾国藩素知“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何况眼前这位年轻人是个聪明过人的才子,决不能以世俗观念看待他,他既然敢于进赵家祠堂来当面指出檄文的失误,必然有一番深研。曾国藩不露声色,摸着胡须,和颜悦色地对王闿运说:“《讨粤匪檄》仓促写成,必定多有不妥之处,望足下坦率指出。”
王闿运侃侃而谈:“大军出师,颁发讨伐檄文,以振人心而作士气,向来为统帅所重。故当年汤王伐桀,有《汤誓》传世;武王伐纣,在孟津作《泰誓》,在牧野作《牧誓》。征讨有罪,恭行天罚。徐敬业起兵伐武曌,骆宾王为其作《讨武曌檄》,千古传诵,遂为一代名文。明公出师衡州,此事将永载史册,为当今天下第一等大事。《讨粤匪檄》一文配合此次出师,自张贴之日起,便已传遍衡州城内城外千家万户,日后也定当如《讨武曌檄》一样流传下去。但可惜的是,此文回避了洪杨叛逆的主要意图。明公一定读过长毛的《奉天讨胡檄》。”
曾国藩想起被太平军俘虏的那天夜里,罗大纲要他抄的那份告示,于是点了点头。
“不怕明公怪罪,恕晚生直言,洪杨的《奉天讨胡檄》虽然胆大妄为,罪不可赦,但就文论文,在蛊惑人心、欺蒙世人这点上,却有它的独到之处。文章开头几句就极富煽动性,其中如‘用夏变夷,斩邪留正,誓扫胡尘,拓开疆土。此诚千古难逢之际,正宜建万世不朽之勋。是以不时智谋之士、英杰之俦,无不瞻云就日,望风影从。诚深明去逆效顺之理,以共建夫敬天勤王之绩也’等也能打动那些急功近利之辈。洪杨叛逆用来煽动人心的正是所谓‘用夏变夷’‘誓扫胡尘’,此中祸心,恶毒至极,厉害至极。窃以为《讨粤匪檄》正要从此等地方驳斥起。然则遗憾的是,檄文绕过了它,使人读后,觉得明公的军队不是勤王之师,倒是一支卫道之师、护教之师。”
曾国藩的扫帚眉微微皱了起来,王闿运似乎没有觉察到,继续高谈阔论:“其实,洪杨檄文不值一驳,说什么满人是夷狄、是胡人,纯是一派胡言。若说夷狄,洪杨自己就是夷狄,我们都是夷狄。荆楚一带,在春秋时为蛮夷之地,我们不都是夷狄的后人吗?满洲早在唐代,便已列入华夏版图,明代还受过朝廷封爵,怎么能说满人不是中国人呢?”
王闿运这几句话,如同石破天惊般震动了曾国藩和罗泽南等人。曾国藩坐在椅子上,斜眯着眼睛,将眼前这位刚过弱冠的后生刮目相看。自己在执笔为文时,不是没有想到要批驳洪杨的夷夏之论,只是不好措辞,故有意回避这个问题,着重在维护君臣人伦、孔孟礼义上作文章。难怪檄文力量不足,看来不是气势不够,而是识见不高的缘故。“有志不在年高”,诚哉斯言!曾国藩微笑着说:“足下高见。足下年纪轻轻,便有如此见识,将来前程不可限量!”
王闿运起身答谢:“明公夸奖,晚生荣幸至极。请屏退左右,晚生尚有几句心腹话要禀告明公。”
“请足下随我到书房来。”
进书房后,王闿运自己关好门窗,压低声音对曾国藩说:“晚生愚见,《讨粤匪檄》不宜再张贴,以免有人从中挑刺,议论长短。满人入关二百年来,历代都对汉人防范甚严。明公今有水陆万众,且皆为明公一人所招,兵强马壮,训练有素,此为我朝从未有过的事。朝廷对此,将会一喜一惧。望明公师出以后,于此等处时时加以检点注意,免遭不测。”
曾国藩轻轻点了一下头,王闿运把声音再压低:“明公治军严明,礼贤下士,衡州有识之士咸以为,明公乃当今扭转乾坤之人物。秦无道,遂有各路诸侯逐鹿中原。来日鹿死谁手,尚未可预料,愿明公留意。”
王闿运这两句轻细得只有曾国藩一人听得到的话,却如千钧炸雷,使曾国藩为之心跳血涌。他本想大声斥责一句“狂妄荒谬”,但他看出王闿运纯是一片好心,且又喜爱他的才识过人。对这种初次相见的有为青年,他优加宽容。曾国藩采取回避的态度,不予回答,说:“今日天色已晚,足下不必回东洲了,就在我这里留宿一夜如何?”
王闿运学的是帝王之学,本想以这番主意作为投靠曾国藩的进身之阶,见他对此毫无兴趣,亦不便再谈下去。他极想在曾国藩身边待一段时间,伺机再进言,于是高兴地说:“谢明公美意。晚生拟近日到省城走一趟,不知大军几日启程?”
“明日一早出发。”
王闿运大喜:“倘蒙明公允许晚生随军同行,则感激不尽!”
曾国藩满口答应:“明日就请足下和粮台众委员同船吧!”
王闿运拜谢。
重新修复古祠堂檄文范文 第8篇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辞赋、骈文与散文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辞赋
一、魏晋南北朝辞赋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辞赋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变时期。这个时期的辞赋作家与辞赋作品,据严可均辑《三国六朝文》和陈元龙辑《历代赋汇》统计,有作品保存至今的作家有284人,保存至今的作品(包括残缺)有1095篇。其总数为今存汉赋(包括残缺)的六倍。而且辞赋作品在五十篇以上的作家有曹植(五十八篇)和傅玄(五十六篇),这也是以前未曾有过的盛况。这个时期辞赋的发展具有下述特点。
第一,抒情化的复归,并有明显的诗赋合流的趋势。虽仍有散体大赋,但咏物抒情小赋占了较大的比重,成为这个时期辞赋的主流,形式也逐渐融入
五、七言诗句;随着永明新体诗的产生,诗句逐渐律化,融入辞赋的诗句也逐渐律化。第二,语言趋向骈偶化,出现辞赋的一种新形式——骈赋。第三,艺术风格由汉代散体大赋的堆垛板滞转变为清深绮丽。第四,辞赋的题材大大扩展。汉大赋的题材,大都以宫殿、游猎、京都、歌舞为主,咏物赋也多是写帝王贵族身边之物。东汉以后,稍有变化,然其范围仍然狭小。到魏晋南北朝,辞赋的题材就大大扩展,抒情、说理、咏物、叙事,各种内容都出现;登临、凭吊、悼亡、伤别、游仙、招隐,各种人生题材都写到。其中最多的是咏物赋。飞禽、走兽、奇花、异草,天地、风云、江河、湖海,都是辞赋描写的对象;柑橘、芙蓉、春桃、秋菊、蝙蝠、螳螂、燕鹊、龟鳖都可以入赋。这类赋,有些侧重于“体物”,但有寄兴者,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或托物以讽,二、魏晋南北朝辞赋的发展概况
辞赋在建安三国时期出现了新的局面,获得了新的发展。这一时期的作品篇幅短小,题材丰富,抒情性强,具有强烈的生命主体意识,融入了大量的情感因素,与歌功颂德、侧重客观外部物象描写的汉代大赋截然不同,从而拓展了辞赋的表现领域和表现风格。大量抒情小赋的涌现,标志着辞赋由散体大赋向抒情小赋发展的基本完成,为六朝抒情赋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在这些赋作家中,以王粲和曹植的成就最高。
1 王粲最著名的赋作《登楼赋》,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该赋是王粲流寓荆州之作。此时王粲来荆州已经十多年了,却一直不被刘表重用,因此郁郁不得志而常怀思乡之情。因思乡而登楼,希望借登楼以消忧,但结果却更加深了愁绪,最终带着苦闷、矛盾的心情归去,以至夜不成寐。全赋写景自然,抒情浓切,构思缜密,层次分明,语言真挚,脱尽了汉赋铺陈堆砌的习气,显示了抒情小赋在艺术上的成熟。
两晋时期社会形势变化剧烈,辞赋创作却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和以往相比,赋的题材更广泛,内容更丰富,体制形式更多样,作家队伍更壮大,作品数量更多,堪称六朝中赋最为繁荣、最富有代表性的时期。
西晋的短暂统一,为大赋创作带来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产生了脍炙人口的大赋佳作。左思《三都赋》直接取法班固《两都赋》和张衡《二京赋》,以魏、蜀、吴三都为描写对象,歌颂了西晋王朝的统一。虽取法前者,但后来居上,时人竞相传写,洛阳一时为之纸贵。潘岳是西晋文坛最为突出的作家,他的《藉田赋》是颂扬君主重农、勤政的鸿篇巨制,展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美好景象。《西征赋》叙述自洛阳至长安途中的所见所想,旁征博引,贯通古今。这些作品题材宏大,辞藻丰富,铺张扬厉,继承了汉大赋的传统,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晋前朝统
一、安定的社会形势和士人备受鼓舞的精神风貌。
然而好景不长,西晋内乱骤起,社会风气败坏,使一部分赋家创作了一些讥刺时弊的愤世之作。王沈《释时论》、鲁褒《钱神论》是其代表之作。虽不以赋名篇,实际上也是赋体。它们以嬉笑怒骂的讽刺形式,鞭辟入里地揭露了社会的丑恶现象。另外,对国家兴亡盛衰的感叹和对个人生命无常的忧虑,也深深地困扰着赋家,从而产生了一些念乱忧生的作品。陆机的《叹逝赋》、《感时赋》,潘岳的《悼亡赋》、《闲居赋》等赋是这方面的代表,或凄婉沉痛,或故作豁达,把生命的悲哀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2 东晋偏安后的相对安定与发展,使士人心态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辞赋作家创作了一批拥戴江南^v^、歌颂王朝中兴的作品,如郭璞的《南郊赋》、《江赋》,庾阐的《扬都赋》、《涉江赋》等。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东晋时代,出现了山水赋。这方面的作品以孙绰的《游天台山赋》最著名。孙绰喜山水,好游览。《游天台山赋》是以记游的方式,详尽描绘了山中景物。虽也谈玄说理,但描写景物形象生动,对后世山水游记和山水诗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齐、梁、陈,史称南朝,社会更迭不断,前后时间短暂,但在文学发展史中,却是一个重要阶段。当时的辞赋,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基本沿袭汉代的大赋,以“体物”为主,注重铺张夸饰。刘宋初年颜延之的《赭白马赋》就是这样的作品。另一类则是继承和发展了魏晋以来的抒情小赋,在形式和技巧方面有所创新。一些传诵的名篇大多属于这一类。
重新修复古祠堂檄文范文 第9篇
2005年公司工会按照市总工会2005年工作安排,结合省工会的总体要求,在市总工会和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v^精神为方针,以市总工会省工会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选准角度,发挥特色,在激发员工热情、调解劳动关系、开展全员竞聘、全员劳动竞赛、提高员工素质、职工之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尝试。全面展开和创新了工会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上了一个新台阶。使工会工作有了稳定的发展。
一、认真履行工会的基本职责,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力度,在新形势下履行好工会的维护职能
1、认真履行好维护职能。全心全意为广大员工服务,我们把表达和维护广大员利益作为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完善职代会制度,强化源头参与,做好宏观维护。坚持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推行企务公开,让员工知情,让员工议事,让员工监督。2月 5日召开了公司二届一次会议,一届工会委员会届满,根据工会章程经请示上级批准,经代表先举产生公司二届工会委员会,代表们以高度主人翁责任感审议并通过了总经理所做的题为《强化精细管理,扩大领先优势,为创建世界一流通信企业再创佳绩》的工作报告,民主评议了公司领导干部,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涉及员工切身利益规定办法,都提到了职代会审议通过。
2、深入开展送温暖活动切实为员工说话办事,2005年1月公司经理、工会主席走访离休干部及特困职工5家,送去尉问金1700元,给10户特困职工发放困难补助6200元,为减少女员员工多发病种的风险,减轻女员工肩负工作与家庭双重压力,公司为76名女员工购买了《团体女性安康保险》共1520元。
3、为离预退职工增加了工资,并进行常见病、大病检查和体检。
二、培育优秀企业文化、促进和谐发展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反映了全业管理的高层资追求,创建世界一流企业需要一流的企业文化做支撑。2005年,我们把创建一流企业文化做为工会工作的重点摆到重要日程上,致力塑造一流的企业文化。力争建立独具特色企业文化体系,成为凝聚和激励企业员工上下一心迈向卓越的动力源泉。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保障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为了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我们明确各部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职责,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引入了绩效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加强向世界一流企业迈进的步伐。
2、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1)2005年元旦成功举办迎新年文艺汇演,六个基层工会选送二十四个各类节目参加汇演,节目精彩纷程,充分展现公司人团结奋进、顽强拼搏、业绩辉煌的精神风貌和昂扬斗志。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注重实效的文体活动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内陶冶了员工情操,增强了员工团队合作意识,对外弘扬了企业精神,展现了企业风貌,营造了一种轻松和谐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三、高标准创建,高起点培育全面推进建“家”工作,再上新台阶2005年在建“家”工作上,我们认真总结我公司职工之家建设的经验教训,制定了有效的办法和年终目标,我们认为我们的创建职工之家的标准是高的,我们培育的起点也该高标准严要求,提高认识,提上重要日程,因地制宜地开展创建活动,重点建设分公司“职工小家”和“职工之家”,市公司出资十余万元建立了荣誉室,铺装了塑胶地面。各种活动影音乐资料做到精心留存,认真归档立卷,日积月累,从无到有,完善了建家工作的基础资料。优化了建“家”软件和硬件,使建“家”工作向规范化和科学化方向迈进。通过努力,2005年公司在职工之家建设结下了累累硕果,今年5月份晋升为“省模范职工之家”,10月份晋升为集团公司“模范职工之家”,使建“家”工作真正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围绕“双领先”战略,组织发动广大员工开展了群众性建功立业活动按照公司“双领先”战略部署和公司工作目标要求,工会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和发展大局,针对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重点、难点和相关问题认真组织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开展建功立业中再立新功,力争实现新突破。今年共计开展了四项活动分别为:1)节电竞赛活动;2)窗口单位创星级服务竞赛;3)员工积分奖励计划。公司工会精心组织、情心安排,把工作落实到各个科室,各个县市分公司、各个车间工会、各个班组职工当中,形成了全员参与,人人争做好员工的局面。
五、2005年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治学习、业务的自学性不够。
2、工作上不够细、不够实。深层资地开展工作还不到位,有计划有布置、缺少检查落实。我们充分认识到工作中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适应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作风需更进一步深入,整体工作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六、2006年工会工作安排2006年我公司工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创新工会工作,大力实施经济技术劳动竞赛创新工程,加强源头参与,认真履行指责,依法做好维权工作,为全面完成公司各项生产经营工作而努力奋斗。
重新修复古祠堂檄文范文 第10篇
博菽水欢委曲入宦海
抱风木痛凄凉高隐人
毛义,东汉时安徽庐江人。家贫,以孝行称于乡里。据吏载,时有南阳人张奉者,久钦义贤,专诚造访,极道企慕之意。义方谦逊间,忽门外有剥啄声,则本府檄文至,系委义为安阳令。义当时喜形于色,连捧檄匆匆入内,良久始出,笑容未收。奉心鄙之,以为徒有其名,虚此一访,去后竟不复见。而义令安阳,以政绩著于时,称良吏焉。及后母以老病逝,义遂隐居,当道征辟,概行谢绝。人咸怪之,谓前后判若两人。张奉闻之,连声赞叹曰:“贤者诚非俗见所能测。今始知当年捧檄时之喜笑,非贪名利,乃为博母氏欢心也。”按,家贫亲老,不为禄仕,古者列为不孝之一。如毛义者,庶几免矣。
【译文】
毛义,东汉安徽庐江人。家境贫寒侍奉父母却很孝顺孝名传于乡里。”据史书记载,”当时南阳有一个名叫张奉的人,久仰毛义的贤名,特意登门拜访,说他是如何地饮敬毛义的道德人品。毛义正在谦逊的时候,忽然听到门外传来了敲门声,原来是本府的檄文到了,毛义被委托为安阳县令。毛义当时喜形于色,就手檄文忽忙人内,过了很久才出来,笑容还挂在脸上。张奉因此看不起他,以为由他徒有虚名白跑了一趟,离开后就再也不见毛义。毛义在安阳令任上,政绩显著,被称由良吏。等老母去世后,毛义就隐居起来,当权者征召,他一概谢绝不应。人们都感到奇怪,认为他前后判若两人。张奉听说后,连声赞叹说:“贤者做事不是凡夫俗子能够理解的了的。如今我明白当初毛义手捧檄文高兴得不得了,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老母的欢心。”古时候,家中贫寒,父母老迈,若不出去做官挣俸禄奉养双亲,则列为不孝之一。像毛义这样,大概就可以免去不孝之名了。
【评说】
孝敬老人的方式多种多样,保证老人的温暖,只是其中的一种。像毛义这样,则是以让老母亲高兴寿孝顺。在许多凡的艰中。光耀门楣是祖宗的荣耀,是最大的孝毛义之母也是这样。为了满足母亲这一心愿,博母亲一笑,毛义违心地接受了县令一职。等母亲去世后,他立即辞官而去,回家做起了隐士,毛义为了让老母亲开心,能做的事都做了,这样的孝行是很感人的。
潘岳灌园养慈母
桃李争芬芳满城成锦
鸾风悲分柝洒泪挥毫
潘岳,字安仁,晋时荥阳中年人也。少时以才华称,号为神童,识者皆终军、贾生目之。武帝亲耕籍田,岳尝作赋赞美,名益著。以推荐任河阳令。赴官时,奉母至任所。公余之暇,即手植桃李多株,嫣红姹绿,锦绣成林,人称“花县”。当春秋佳日,辄奉母肩舆出游,岳依依舆前,瞻望色笑。值母偶有疾病,即毅然辞职去官。上宪虽竭力挽留,亦不应命。亲友有劝挽之者,答曰:“吾母素有赢老病,我本独子,无兄弟之亲,若远离膝下,即无人奉养。故赴任时,必奉母而行。母今病思乡里,我如贪恋禄位,不肯归养,非惟不可为子,亦将何以为人?宁可弃此微官,不忍须臾离母也。”言时泪下如雨,哽咽几不成声。众为之感动。归里后,遂不复出仕,作《闲居赋》明志。尝于宅侧辟一园,广种蔬菜,每日躬自汲水灌溉,蔬成出售,得值悉备甘旨供母。又豢养群羊,取乳作乳酪,至岁时伏腊,藉作祀先承欢之品。岳妻亦极尽妇道,后因疾死,岳赋诗哭之,语极哀痛,读之令人增伉俪之感。史称岳支藻艳丽,尤长哀诔之词,盖一富于情感之人也。先懦尝言,欲知人之多情与绝情,当于其处伦常间觇之。诚哉此言!
【译文】
潘岳,字安仁,两晋荥阳中牟(今河南中牟)人。少年时就以才华著称,号称“神童”,认识他的人都把他看做西汉时期的终军和贾谊。晋武帝亲自到籍田耕种,潘岳曾经作赋赞美,声名因此更加卓著。曾被举荐为河阳令,赴任的时候,奉老母到任职的地方。公务之余,亲手栽种多株桃树和李树,到了春天,姹紫嫣红,锦绣成林,人们因此称县衙为“花县”。春秋两季天气好的时候,他就让人用轿子抬着母亲出去游赏,自已则在轿子前,看着母亲说笑。母亲患病后,他毅然辞官而去,上司竭力挽留也没有用。有的亲友劝他挽留他,他说:“我母亲平时身体就不好,我又是独生子,没有兄弟,如果远离,就没有人奉养母亲。所以,赴任的时候一定要奉母一同前行。母亲如今有病,想回故乡,我如果贪恋官位不肯回家侍奉老母,不仅不能算作儿子,还怎么做人?我宁可放弃这个小官,也不忍片刻离开母亲。”说话的时候泪如雨下,哽咽着几乎说不出话来,众人也都被他的真情所感动。他回到家乡之后,就不再出来做官,写了一篇《闲居赋》抒发自己的情怀。他曾经在宅院旁开一个菜园,种了很多蔬菜,每天亲自浇水灌溉,蔬菜长成后拿出去卖,得到的钱都用来买食物供辜母亲。他还养了一群羊,用羊乳作成乳酪,到年底拿来祭祀先人,供母亲享用。他的妻子也很守妇道,后来病死了,潘岳写诗哭祭她,语句极为悲哀,读之令人想起他们的伉俪之情。史家说潘岳的文章文藻艳丽,尤为擅长哀诔之词,大概潘岳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先儒曾经说过,想要知道一个人多情还是绝情,应该从他对待亲人的关系中来看。这话说得真好啊!
【评说】
潘岳是西晋著名文学家,因谗事贾谧而为人诟病。但潘岳的另一面,人们却知之甚少,也就是他还是著名孝子。他对母亲那般孝心,那种关新,寻常凡人是做不到的。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潘岳谗事贾溢,是非常情况下的非常之举,不能因由这件事而把潘岳完全否定了。潘岳之妻与华丽的诗文一样都是值得称赞的。
黄香九龄扇枕簟
儿命苦伶仃失恃抱痛
孝行传遐迩太守特旌
黄香。字支强,后汉江夏安陆人也。九岁时母去世,思慕甚切,言必流涕.乡里皆称为孝子。母殁,事父极尽孝道.一切勤苦劳作,不待父命辄身任之。父见其年劝,又丧母.益加钟爱,故每遇香服劳,必加阻止。香则以为家贫无依,仆婢俱乏,父子二人相依为命,虽在幼年,不忍老父劳苦,故意以身代役。尤有为群儿所难能者,当夏日炎热,必勤扇枕簟,期父能安寝也;冬令寒冷,必身温被席,期父能温暖也。此种纯挚天真之孝性,全系一片赤子之诚心,不假造作,且其历久不变,亦非暂时所可以伪饰。宜乎名著一时,里党无间言也。太守刘护特表奖以旌之,以为儿童世亲者劝。
【译文】
黄香,字文强,东汉江夏安陆(今属湖北)人。九岁的时候。黄香的母亲去世了,他十分思念母亲,一说到母亲就要流泪.多里人,乡亲邻里都称赞他是孝子。母亲的丧事料理完后,黄香对父亲更是尽心尽孝,家中琐事全部包揽,从不要父亲开口吩咐,非常勤劳。父亲怜他年幼丧母,更加钟爱,每次见他劳作必加阻止。黄香总是说:家境贫寒,父子相依为命,儿虽年幼,却不忍让父亲辛苦操劳,家中无仆婢,儿愿以身代之。父亲每每感动不已。夏日炎热,为了让父亲能安然入睡,黄香夜夜提前入室,立于父亲床前摇扇不止,为的是铺上竹席凉爽宜人。冬日寒冷,黄香更是为父着想,每晚必先以自己的身体温暖父亲的睡铺,使父亲能直接睡入暖和的被褥中。这种纯挚天真的孝顺品性,都是出自一片赤子之心,毫无虚假做作之情,而且父子二人的住所长久不变,这种孝行更不是短期可伪装的,黄香孝名远扬,江夏太守刘护赠匾额以示表彰,将他作为本地少年孝顺父母的榜样。
【评说】
黄香幼小的年龄.就能为父亲夏扇扰簟、冬温被席,做出了在常人看来有点不可思议的事情。但也正是因此,他才孝名远扬,成为古代有名的女孝子。黄香不同于那些割股疗疾、埋儿救母的孝子,他的孝是从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是从小事做起的,而且一切都出于真诚,出于天真,没有丝毫的做作和伪装.所以黄香的孝才更可信,更亲切,更容易为后人效法。
陆绩念母怀丹橘
髫龄具孝心袁术称异
精义成博学陆郎多才
陆绩,字公纪,三国时江南华亭人也。当六岁时,其父因事赴九江谒袁术,绩亦随往。术见其韶秀聪慧,应对敏捷,而且措辞得体,甚为怜爱,摩绩顶,顾其父而言曰:“此儿秀外慧中,冰雪聪明,日后必当以文学显。”因命左右出丹橘赐之食。绩见术所赐之橘形色与常橘不同,思念母素嗜此,苦无佳者,因取数枚,纳于怀中,意在归以奉母。及起身告辞,不防怀中橘落地上,其父大惭。术笑问之曰:“小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曰:“吾母平日最爱食橘。今见将军所赐形色较常橘为佳,故怀数枚,归奉家母,同领将军之赐。”术及左右莫不赞叹。绩后仕吴,官郁林太守。以博学多才著名,星历算数,无不通晓。作《浑天图》,注《易》释《玄》,皆有精义,传于世。
【译文】
陆绩,字公纪,三国时期江南华亭(今上海市)人。六岁的时候,父亲因事赴九江谒见袁术,陆绩随父前往。袁术见他聪明俊秀,应对敏捷,说话得体,十分喜爱,抚摸着陆绩的头,对他的父亲说:“这个小儿秀外慧中,很聪明,日后一定会以文章扬名于世。”于是命身边的人拿山丹橘给他吃。陆绩见袁术赏赐给他的丹橘形状、颜色皆与寻常所见不同,心想母亲平常喜爱吃橘子,可是却没有好的橘子可吃,于是就拿了几个揣在怀里,准备回去后让母亲尝尝,等到起身告辞的时候,怀里的橘子不小心掉落地上。其父见状十分尴尬。袁术笑着问道:“小孩子来做客为何偷橘子呢?”陆绩说:“我的母亲平日最爱吃橘子,今天见将军赏赐的橘予形状、颜色比平时见到的要好,所以就揣起来几个,回家奉献给母亲,一同领受将军的赏赐。”听了这话,袁术和身边的人没有一个不称赞的。陆绩后来在吴国做官。官至郁林太守。他因博学多才而享名于世,天文历算无不精通。作有《浑天图》,为《周易》作注,解释《太玄》,皆有精当之见。这些书都流传于世。
【评说】
陆绩怀橘是小儿自然天性的表现,他知道母亲喜欢吃橘子。就很自然地记在心里。当有人绐他吃摘子的时候,他便想起了母亲,想拿几个给母亲吃。这固然是小儿的孝心,但同时也是小儿天真淳朴本性的表现。俗话说“童言无忌”。小儿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想就怎么做,不会掩饰不舍做假。正是因此,没有人认为陆靖怀橘是不良行为,反而还因这种做法而赞美他。
曾参心痛感啮指
美酒佳肴殷勤承欢笑
母慈子孝精诚通微茫
曾参,字子舆,周时山东嘉祥人也。事父母极尽孝道。父名点,每食,参必为父母治膳羞,酒肉丰美,甘旨无缺,备极孝养。父素嗜羊枣,父殁,参不忍食,人称其不忘亲。事母益加孝养。一日,因赴深山采薪,忽有客采访。家无他人,母以老惫不能应客,见参久不归,客又延留不去,焦急无措,举指啮之。常言十指连心,母子是命。参在山中果觉心痛难忍,自思必系老母有何事变,遂飞步回家。入门,只见母枯坐呆望,长跪问故。母言:“顷有客来,家中无人招待。盼汝不来,啮指以譬汝。客固候汝不归,已去矣。汝来何迟耶?”参谢罪不遑。后从孔子在楚,心忽又痛,因急辞归,以问母。母曰:“我恩汝甚切,汝又遥遥无归期,愁急无奈,故又啮指。不料汝果归来,我心慰矣。”参由是待母,不复远游。孔子闻之,语诸弟子曰:“曾参之孝,精感万里。”
【译文】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山东嘉祥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是继孔子之后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曾参侍奉父母极尽孝道,每到吃饭的时候,必定会亲自给父母准备好饭食。他的父亲平时喜欢吃羊枣,曾参在父亲死后就不再忍心吃这种枣了,当时人们都称赞他不忘父亲,是个孝子。父亲死后,他对母亲就更加孝顺了。 一
天,曾参到山里去砍柴,家里忽然来了一位客人,正好家中除了老母再没有别人,而母亲因年老不能招待客人,见曾参迟迟不回来,客人也没有离去之意,心中十分着急,无计可施。情急之下,狠咬了手指。常言说得好:“十指连心”,“母子是命”。曾参在山中果然觉得心疼难忍,觉着一定是母亲有什么事情,于是疾步跑回家。一进家门,只见母亲正坐在椅中,呆望着门外。曾参见到这种情景,马上下跪问明原因,母亲说:“有个客人来过了,家里没有人能招待他,我盼你马上回家来,可是一直也等不到你,我就咬手指来引起你的注意。客人因为等不到你,已经走了。你怎么来得这么晚呢?”曾参慌忙向母亲谢罪。 后来,曾参跟随孔子在楚国学习,一天又心疼起来,于是急忙向老师告辞回家。到了家里问母亲有什么事情,母亲说:“我特别地思念你,却又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所以在愁苦焦急之中又咬了手指,谁知你果然回来了。这样,我心里也就得到了安慰。” 孔子知道了他的这种情况以后,对弟子们说:“曾参的孝心,能在万里之外感觉到啊!”
【评说】
传统文化中许多孝子的故事无疑都是可信的,但也有一些故事是为了宣扬孝道而编造出来的。这个“曾参心痛感啮指”的故事,就属于此类。曾参是有名的孝子,为了丧彰曾参孝母。人们发挥想象,编造了“曾参心痛感啮指”这样一个颇富人情味的故事读这样的故事。不必过于拘泥故事的真实性和可信性,而应体味故事编造者宣扬孝道的良苦用心。
高柴执丧三年哀
罔极思从头哀深没齿
恻隐见于面诚动人心
高柴,字子羔,春社时卫国人也执亲之丧,泣血者三年。未尝见齿。时人叹为难能,名逐大著,后从孔子受业。鲁国执政重其贤,委为成县令。时成人某姓兄死,其弟不为衣哀服,闻子羔将到任,始为成服,成人歌曰:“蚕则绩,而解有筐;范则冠,而蝉有绥;兄则死.而子羔为之哀。“足见其孝行之感化人矣。后仕卫国,为司刑之官。曾有一人犯罪.按法执行月足之刑。嗣值蒯聩与其子出公争国之乱,子羔弃官逃至城门,则前刖足者任守门之役,因语子羔曰:“彼处有缺口,可以出。”子羔曰:“君子不逾缺。”又曰:“彼处有水窦,可以出。”子羔曰:君子不逾缺。刖者遥望追子羔兵役在后,焦急殊甚,复语子羔曰:此处有屋,请速入,免被捕执。俟追者去后,再图出城。”子羔始入室中,屏气匿声。追者至,问刖者:“倾间是否有人过此?”刖者答以未见,追者方去。子羔问刖者曰:“我不能枉法,刖汝之足。今令不怀恨,而返多方以免我难,其故安在?”刖者曰:“昔君刖我时,先人后我,意欲曲全我也。狱决罪定,至执行时君色甚忧。我早知君为忠厚长者,爱尚不足,恨于何有?”孔子称为公恕。
【译文】
高柴,字子羔,春秋时卫国人。在双亲丧期间,悲痛万分。三年不曾露齿一笑,实为难能可贵,因此孝名远扬。后来追随孔子,拜师学习。鲁国国君敬重他的德行才能,委派其担任成之县令,当时成地有一人亡故,其弟竟不为兄长服孝,听说子羔将到本地任职才穿上孝服。成地百姓皆叹服子羔之孝行的感召力。后来,子羔回到卫国,在任司刑官期间曾将一犯人依法处以斩足之刑,不久之后,卫国内乱,子羔弃官而逃。守城的门役正是那个曾被砍足之人。他劝子羔从城墙的缺口或出水孔逃出,子羔却认为此非君子之举。门役见追兵已在不远处很是焦急,又劝子羔躲入城门边的小屋,以免被捕,待追兵离去之后再出城,子羔这才入室躲避。门役瞒过追兵,使子羔得以脱险。子羔问他为何对自己不仅毫无怨恨而且如此相助,门役道出缘由:当年子羔对他执刑时面带不忍之情,可见心地仁慈忠厚,令人敬重,故不曾有怀恨之心。孔子称此二人之举为“公恕”,即仁爱之心,必得善报。
【评说】
曾经接受过你的思惠的人,对你感恩戴德。不足为奇。因为知思感恩是人之常情。但是,曾竖被你伤害过的人却能对你感恩戴德,那就是非常不易的事情了。孔子称赞其弟子子羔公允宽恕,是因为子羔在不违背法理的情况下,能够比较人性化地对待犯罪者。对犯人施行刑罚.是法理所在。但子羔却能既遵守法度,又对犯罪者所接受的刑罚表示同情.所谓法外施恩,令犯罪者也能感受到人情的温暖。这也正是子羔高出常人的地方。
乐正子伤足念亲
占履冰下堂惊闪足
忆师训病榻教门徒
乐正子春,春秋时人也,事亲素有孝名,一日,因下堂时举步想促,足被闪伤,数月不复出,忱形于色,时乐正子春正设帐授徒,众弟子以师病足不出,乃相偕往探既见师足伤已愈,而满面犹观忧戚之容,群以为怪,因问故.乐正子春曰:“汝等只知我之足伤已愈.不知我之心伤未愈也我尝闻吾师曾子言,据孔夫子说.天之所生.地之所养,惟人为大,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方谓之孝。不亏其体,不辱其身,方可谓全。君子跬步之间不敢忘孝.举足之顷不敢忘亲。是故行道不径,行舟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冒险。一出吉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加于身。不辱身,不辱亲,可谓孝矣。今我因举步不慎,因之伤足,是有亏损吾亲之遗体,抑忘师训矣。内疚方深,何敢出乎?”门人相顾竦然。由此观之,吾人身之发肤,受之父母,惟大变当前,成仁就义,牺牲一切,以赴君父之难,方不失为正。舍此而外,我身乃父母之身,固无丝毫可以放任,致有损伤玷污之虑。古语云:亲在不许友以身,不登高,不临深。”亦即此义也。
【译文】
乐正子春,春秋时期鲁目人侍奉双亲根苹顺,人多知其孝名一天,他下堂时走得快了一点,闪伤了脚,几十月没有出门,面有忧色。这时,乐正子春正在教授学生,众弟于因为老师伤了脚不出门,就一起探视,见到老师之后,见他足伤已经痊愈,却是面带忧戚之色,都感到很奇怪,问是什么原因。乐正子春说:“你们只知道我的足伤口经痊愈,却不知我内心所受的伤害没有痊愈。我曾经听我的老师曾子说,孔夫子说过这样的活:在天地所生所养的一切事物中,人是最伟大的,父母把你完整地生下来.子女就要完整地把身体再交还给父母,这才能够称为孝。身体没有受到损伤没有受到侮辱,这就叫完整。君子举步抬足都不敢忘记孝,不敢忘记父母,所以“走路走大路而不走小路,过河乘船而不游泳,选是不敢拿父母给我们的身体去冒险。说话不敢忘记父母,所以不说伤人的话,就不会招来别人的怨言。不玷污自身,不让父母蒙羞,就可以说是孝了,如令我因走路不慎而伤了脚,足损伤了父母给我的身体,也是忘记了老师的教导内心所受的损伤是如此的深,还怎么敢出门?”弟子们听了,相互间都流露出害怕的样子。由此看来,人之身体发肤,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只有在面临大的事变的时候,为了成仁就义而牺牲一切,解救国家和君主的危难,这时舍身才算不失正道,除此而外,人们的身体都是父母所给,本来就不允许有丝毫的放任,除至丁受到损伤或玷污。古语说:父母在,不把身体计诺给朋友,不攀登高处,不接近深渊。,”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评说】
古人说“身之发肤,受之父母”。即是受之父母,就应该善加保护,不敢稍有损伤,不然就愧对父母,除非遇到非常之事。譬如国家面临危难、君主遭受不测等重大事变,需要舍身取义.这时才可以不惜自己的身体乃至生命,否则的话,不允许午对自己的身体有任何的放任,更不允许受到伤害或玷污。在古人看来,身休是父母所培,应该完整地还给父母.这才是孝。看来,孝的观念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之中了。
闵损痛单感后母
弄巧成拙寒风吹彻凯风
革面洗心戾气化作和气
阑损,字子骞。周时山东曲阜人也。劫丧母,父娶某姓女为继室。损性素孝.事继母与生母无异,后某氏连生二子,遂憎恶损.每惜事挑拨泄忿、无如损父因长子早失亲娘,孤苦可怜,每加意将恤。某氏见谗言不入益怀嫉恨,及届天寒作衣,己于用棉絮,而以芦花衣损.故损每觉冷不可支,某氏反向其父谓损太娇生。及损为父御车外,被寒风一吹,战栗不已.缰绳坠地,车几走入岔道。父怒,擎以鞭,衣破芦花现,父方悟,返家责妻,立行赶连出外.某氏羞愧,木立不语.损跪父前,泣而言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愿毋逐母,”父怜其诚,乃止.某氏亦由此痛自悔改.爱损如己生,可见天下无不可感化之人,特惠诚之不至.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译文】
闵损,字子骞,周朝时山东曲阜人。幼时丧母,父亲又娶了某家女儿为继室。闵损非常孝顺,对待继母与尊敬亲生母亲没有两样。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对闵损开始憎恶起来,总是借故说闵损的坏话,挑拨闵损与父亲的关系,以发泄自己的怨恨之情。闵损的父亲因为长子自幼失去亲娘孤苦可怜,就更加怜惜他,后妻见自己的谗言起不了作用,就对闵损更加嫉恨了。冬天到了,天气十分寒冷,是该做棉衣的时候了。后母为自己的亲生儿子做棉衣加上厚厚的棉絮,而给闵损做棉衣却用芦花充作棉絮,使闵损常常感到冷得支撑不住,继母反而向他的父亲说他太娇生惯养。一天,父亲要外出,闵损为父亲驾驭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闵损不禁战栗不已,把马缰绳掉到了地上,马车差点儿走入岔道。父亲大怒,气得扬起马鞭向他猛抽,棉衣被抽破了,里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这才明白一切。回到家里,父亲责问后妻,并立即把他赶出家门,后妻感到羞愧万分,只是象木头一样呆呆立着而不说话。闵损跪在父亲面前,痛哭着说:“有母亲在,只有我一人感到寒冷;如果母亲走了,我们兄弟三人都只能穿单衣受冻。请求父亲还是不要赶母亲走吧!”父亲被他的诚意感动了,答应不再赶后妻走。闵损的继母也由此悔改,将闵损视如己生。可见天下并没有不能被感化的人,只是担心自己的诚意不能打动别人。
【评说】
在传统文化中.后母往往是可憎可恶的形象。闵损对父的话深刻入理:“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不仅表明闵损不记恨继母,孝顺父母,而且表明他还十分顾念兄弟情谊,真正是对父母能孝,对兄弟能友爱。在这个故事中.继母也不是那种冥顽不化的人物,她最后能够幡然悔悟、痛改前非.说明她人性来泯,还是能够为至诚至性所打动的。
仲由养亲远负米
厚禄高官怆怀话往事
成仁取义移孝做忠臣
仲由,字子路,春秋时卞人也,少时家贫。天性虽负气好勇,而事父事母极尽菽水承欢之孝心。尝奉父命,以家无存粮,本地粮价飞涨,糊口车易,闻某地谷较贱,相距百里,乃亲往购籴,肩负以归。如是者不计日。又因二亲年老,不有常职,殊非娱亲之道,遂因人成事,屈身以就,曰:“有父母在,不敢自高。”及父母先后继殁。哭丧尽礼。服满后,南游楚国。楚王与由语,太悦,授以要职,从车百乘,累袖而坐,列鼎而食,声势极为煊赫。由抚今思昔,不禁悲从中来,泣如雨下,语人曰:“我今贵矣,父母安在?虽想如当日奉亲命负米百里,亦不可复得。”唏嘘不止。旁观者无不感动。由又尝谓人曰:“树欲静,风不息。子欲养,亲不在, 今始知椎牛祭墓,不如鸡豚之奉子生前也。”孔子闻而叹曰:“由也事亲,可谓生时尽力,死时尽思寿矣。”按古语云:“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由能笃于事亲,故能结缨正冠,殉孔悝之难。知弟莫如师。故孔子有“由也死矣”之叹,盖早于其孝思定之矣。
【译文】
仲由,字子路,是春秋时期的卞(今山东济宁)人。年少的时候家境贫寒,虽然天性喜欢逞强好斗,侍奉父母却极尽孝心。
有一回,卞州粮价飞涨,而家里已经没有他勉强糊口的粮食。子路听说有个地方的粮价比较便宜,却和卞州相距百里,就独自离家步行到那个地方,买了米后又用肩膀扛着米袋赶回家来。
又因为双亲年事已高,而子路还没有一个较为固定的职业,实在没有让父母高兴的事。所以为了让父母欢心,就不顾委屈自己去寻求一个低下的职业,还说:“父母健在,不敢自恃高贵。”
当他的父母先后去世,子路哭着埋葬了他们,一切都是按照礼数进行的。守孝期满之后,子路向南游历到楚国。楚国的国君同子路谈话之后,十分高兴,让他留下来做了高官。出游时随从的车有上百辆,座位上的垫子铺得特别厚,宴饮非常丰盛,列鼎而食,造成的声势在当时是极为煊赫的。这种盛大豪华的场面令他抚今追惜,不禁悲从中来,泪如雨下,对人说:“我现在算是富贵了,可我的父母已经不在了。虽然我还想像当年那样肩扛米袋步行百里到家,父母也得不到了。”他欷嘘不已的样子使得旁边的人没有不感动的。
子路还曾对人说过:“树林要安静下来,可风偏偏不停下来;你要奉养双亲的时候,可是父母却已经不在人世了。我到现在才懂得,即使是把最极丰美的食物供在父母墓前,倒不如在他们生前用好饭好菜供养他们啊!”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慨叹地说:“仲由孝顺父母,可以说是在双亲生前尽力,在双亲死后也是尽心了!”
古语说得好:要寻找忠臣,就一定要到孝子之家去寻找。仲由能忠实地孝顺父母,所以才能在楚国居于要职。“知徒莫如师”,孔子非常了解自己的弟子,所以才产生了“像子路这样的孝子已经不存在了”的叹息。由此可知,孔子“孝道”在很早就已确定了。
【评说】
人们都说子路是大孝子,这不仅因为他在父母生前能够尽孝而且更在于他在父母去世之后说出了为孝之道的一十基本道理。那就是与其在父母死后进行隆重的祭祀,不如在父母生前尽心尽力地照顾、关心和奉养。有的人对父母生前不尽孝道,却在父母死后厚殓厚葬,隆重祭奠,想借此来表明孝心。这其实都是做给人看的,是沽名钓誉。读一读忡由百里负米奉亲的故事,不知这些人会不会感到汗颜。
郭巨埋儿天赐金
早魃肆威环境陷绝境
至诚能感孝心动帝心
郭巨,宇文举,汉时河南林县人也。性至孝。父亡后,奉母能菽水承欢。妻子姑亦极尽妇道,夫妇二人堪称佳儿佳妇。母亦顾而乐之,每语人曰:“吾家天伦乐趣,虽南面王恐不逮也。”后值岁旱,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米珍如珠。粮商乘机居奇,粮价有增无减,人民苦之。巨于老母饮食,依然甘旨无缺,己与妻不过是藜藿杂糠秕,聊以充饥而已。其时巨子年甫三岁,每遇饮食,必分以食之。乃谓妻曰:“年荒粟贵。母老矣,竭力奉养,尚惧不当。今儿分母食,致母不得饱暖。不如埋儿,以便养母。母死不可再生,儿死尚可再育。舍此别无善法。”妻亦以为然。乃抱子外出,巨手持锨掘地,忽于土内发现黄金一釜,上有文曰:“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人不得夺。”巨惊骇欲绝,乃向空谢罪,同妻仍抱儿回。夫埋儿养母,未为可训,然只知有母,不知有儿,一念之诫,感动天地。鉴其苦衷,论者略迹原心,亦不能以愚孝责之。
【译文】
郭巨,字文举,东汉时期河南林县人。生性十分孝顺。父亲去世后,侍奉母亲十分周到。其妻对婆婆也是尽了儿媳职责,夫妇二人堪称是好儿好媳。母亲看到他们这样,也是十分高兴,经常对人说:“我家的天伦之乐,即使是帝王之家恐怕也做不到。”后来遇到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野地里到处都是饿死的人,米像珍珠一样宝贵。粮商借机囤积居奇,粮价节节攀升,人民苦不堪言。虽然如此,郭巨供奉老母亲的饮食,依旧像往日一样丰富,自己和妻子仅仅是靠野菜掺杂谷物的糠秕,姑且用这些来充饥。这个时候,他的儿子刚满三岁,每次吃饭的时候,母亲一定要分一些给他。郭巨对妻子说:“遇到灾年,粮价这么贵。母亲老了,我们竭尽全力奉养,还怕母亲吃不好。如今,儿子又分食母亲的饮食,让母亲食不饱腹。不如把儿子活埋了,以便奉养母亲。母亲死了,不能再生还;儿子死了,还可以再生育。除了这个,别的没有什么办法。”妻子也有同样的想法。于是,郭巨就抱着儿子出门,手持铁锨挖地,准备把儿子活埋掉。忽然从土中挖出一锅黄金,其上刻有文字:“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人不得夺。”郭巨十分惊奇,对苍天叩谢,然后与妻子抱着儿子回到家中。为了奉养母亲而活埋儿子,这样的做法不能效法。但是,只知有母,而不知有子,这样一个诚实的念头却感动了上苍。考虑到郭臣的苦衷,论者应该忽略郭巨的做法而原谅他的良苦用心,不能用“愚孝”来责备他。
【评说】
郭巨埋儿的故事千百年来广为流传,许多人似乎已经接受了这样一种事实:子女为了尽孝,在非常情况下可以牺牲一切,包括牺牲幼小的生命。但是,如果不为所谓的孝道限制思维,这件事是否可以有导补的选择呢?很显然,为了孝顺母亲,郭巨还有更多的办法可想,还有许多条路可走。但他却选择了这样一种最不易为人接受,同时也是最容易打动人心的办法。这实在是下下之策。表面上看,郭巨之孝已经无以复加,实际上却是既逃避责任又缺少人性,根本不值得宣扬。故事的编造者之所以编造这样一个故事,目的则是为了说明孝行能够感动上天,所以才有了天赐黄金,让郭巨不至于陷入悖论的境地。
茅容供鸡宾起拜
避雨独危坐悠然不群
高风动一时人称肾者
茅容,字季伟,汉时河南陈留人也。年四十余,力田以养母,甘旨无缺。一日耕于野,忽大雨骤至,众相偕奔避树下,相对夷踞,谈笑恣意。容独正襟危坐,不言不笑。值郭林宗路过,见此情形,仿佛鹤立鸡群,与众不同,心甚异之,因趋前为礼,情谊颇洽。雨霁后,夕阳在山,栖乌归林,众皆牵牛荷锄,口唱野歌返家。容乃邀林宗赴其家一
宿。林宗以容系质美末学,深堪造就,今一见投契,亦不忍遽然语别,乃随容至其家。饭时,容杀鸡作馔。林宗方以为预备待客者。不料鸡作熟后,捧以供母,而以山肴野蔬,与林宗对食。林宗大服其贤,不觉肃然起拜曰:“君真现代之贤士也,.林宗家虽不丰,老亲在堂,然礼待宾客时,尚备三牲之膳,不敢独敬我母,令客向隅。今君竞能以盛馔供母,而以草蔬与我共餐,足见孝行出于天性,不因待客而稍变。林宗自愧弗如,君真林宗之良友也!”因劝力学。后果以学行署名,州县交聘,皆不就,读书乐道,一时咸推为高士云。
【译文】
茅容,字季伟,东汉陈留(今河南杞县)人。四十多岁了,靠种田来养活老母,供给母亲丰富的饮食。 一天,他正在田间劳作,忽然下起了大雨。众人起跑到大树下避雨,相对席地而坐,或是蹲踞,很随意地说笑。只有茅容正襟危坐,不说不笑。刚好郭林宗路过这里,见到这种情形,茅容仿佛是鹤立鸡群,与众人不同,感到很奇怿,于是就来到他面前施礼,二人谈得十分融治。雨过天晴,夕阳西下,鸟儿归林,众人牵着牛扛着锄唱着村野山歌回家去了。茅容就邀请郭林宗到他家住宿,郭林宗认为茅容是一个本质好的后生,值得善加培养。如今二人一见很投缘,也不忍心马上离开,就随茅容到其家中。做饭的时候,茅容杀鸡煮饭。郭林宗认为他是杀鸡待客。不料等饭做好后,茅容把鸡端给了母亲,而是另外拿山里的野菜和他共享。郭林宗十分佩服他的贤德,不觉肃然起敬,起身而拜,说:“您真是现代的贤士啊!我家虽然不富裕,老母亲健在,但是以礼招待宾客时,还是要准备猪、牛、羊等食物,不敢单独孝敬母亲,让客人坐在一边。如今您竟然能够用丰盛的饮食供奉母亲,却拿山野蔬菜和我共餐。这足可以看出您的孝行是出于天性,不会因为招待客人而有所改变。我是自愧弗如!您真是我的好朋友啊!”于是勉励他努力学习。后来,茅容果然因道德学问而著名,州县官员竞相聘请他出来做官,他都没有答应。而是读书乐道,当叫人们都称他为高士。
【评说】
人们通常总是拿最好的食物来招待客人,既是出于礼仪,又表示热情。茅容却不是这样。他把客人请到家中,杀鸡煮饭。饭做好后,鸡端结母亲吃,让客人和自己一起吃山里的野菜。若是寻常客人,见此情形说不定会拂袖而去。可是,这位客人不是别人,而是当时鼎鼎有名的大名士郭泰。郭泰见此情形不仅不怪,反而因此更加敬重茅容,认为他的孝行足出于天性,并且勉励他努力读书。茅容之孝因为泰而得到张扬,郭泰之高操因茅容而愈加为人钦敬。
刘惔织草鞋养母
逞舌锋孙盛屈雄辩
斗心兵恒温奏肤功
刘悛,字真长,晋时江南宿州人。祖宏,字终嘏,宏兄粹,字纯嘏,弟潢,字冲嘏,并有名。时语曰:“洛中雅雅有三嘏。”幼丧父,惟母在。家计甚贫,织芒履出售,得价以供甘旨。荜门陋巷,怡然自得。少即清远,丰标超群。简文初作相,惔与王濛并为谈客。孙盛作《易象》,殷浩难之,不能屈。帝笑曰:“真长若来,当有以制之,卿非其敌手也。”及惔至,抗声纵辩,动中窍要。盛噤口若寒蝉,不能复出一语。合座为之鼓掌。累迁丹阳尹。尝与桓温共讲《礼记》。温云:“时有入心处,咫尺便是玄门。”惔曰:“我以博知之。温之用兵,正犹善博者之下注,决其必胜不负。始从事焉,其不得则不为。但克蜀之后,威权日盛,朝廷不免将受其制。”人谓其过滤。后卒如惔言。及卒,孙绰为诔云:“居官为事,处事无处事之心。”时称名言。
【译文】
刘惔,字真长,东晋宿州(今属安徽)人。祖父刘宏,字终嘏,刘宏兄粹字纯嘏,弟刘潢字冲嘏,都有名于当时。当时有这样一句话:“洛中雅雅有三嘏。”刘惔自幼丧父,只有母亲在。家中十分贫寒,他就织草鞋出售,卖钱供母亲生活。家里虽然贫寒,他却足怡然自得。他小时候清高有远见,资质超群。简文帝司马昱当初为丞相时,刘惔和王濛都是其门下的谈客。孙盛作了一篇《易象》,殷浩和他辩难,却是辩论不过他。简文帝笑着对孙盛说:“刘真长若是来的话,就可以辩沦过你,你不是他的对手。”刘惔来到后,高声与孙盛辩论,每句话都能击中要害。孙盛噤若寒蝉,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在座的人都为刘惔鼓掌叫好。刘愤官至丹阳尹。他曾和桓温一起讲沦《礼记》。桓温说:“《礼记》中时常有一些能够让人记住的话,这些话和玄妙之门近在咫尺。”刘惔说:“这话没有说到点子上,不过是汉代经学家的话罢了。”桓温执意伐蜀的时候,朝臣都以为他不能取胜,只有刘惔认为一定能够取胜。人们心存疑虑,问:“您凭什么说桓公一定能够取胜?”刘惔说:“我从桓公赌博一事中可以看出来。桓温用兵就好像善于赌博的人下注一样,有十分把握取胜的时候才去赌,没有把握就不去赌。但是取得蜀地之后,威势越来越大,朝廷就不免要受制于他了。”人们都认为他考虑得太多了。事情后来的发展,都像他说的那样。刘惔死后,孙绰为他写了一篇诔文,其中有“居官为事,处事无处事之心”这么一句话,当时的人称为名言。
【评说】
刘惔是东晋名士,以善谈玄理著称。他的孝顺,表现在他自幼就能用幼小的肩膀支撑起家庭的重担,靠织草鞋卖钱来养活母亲,而且能够安贫乐道。类似的孝行,生活中常见,故而比郭巨埋儿之类的故事更容易为人理解和接受。
浣纱女殉母全贞
茹蘖老青春为有母在
抱石沉碧水犹是儿身
浣纱女者,晋时永嘉人也,世居蜃川。家计贫苦。父亡后,依母为居。年已逾笈,有问名者,女辄不顾。母曰:“汝年已属出嫁之年,逾期不嫁,人其谓我何?且汝宁能以丫角终老母家耶?”女曰:“女大当嫁,固是常理。但儿所以不愿出嫁之意,母不知也。我父亲去世,阿母年老,儿又无兄弟,孑然一身。儿嫁后,母将倚何人侍奉?况家中又无生计,所恃以维持生活者,全赖纺织缝纫入款而已。若儿只顾本身有托,其如母老无依何?天地生人,固不歧视男女。父母养儿,男女一样勤劳。子固当尽孝,女岂不当尽孝?据儿本意,此生愿从母而终,不忍舍母而嫁。”母转怒为笑,曰:”痴儿,汝果愿随母了此青春乎?”女曰:“儿志巳坚,块无翻悔。海可枯,石可烂,天伦恩不可断。母请勿为儿忧也。”母由是不再为女议婚事。后经人传播,遂无有登门求亲者。女自次朝夕厮守母侧。每于夜间浣纱,至天明即成布,光泽坚韧,人争购之,唯恐不得。售得之价,胥供甘旨,未尝稍有缺乏,里人称孝女焉。母每语人曰:“吾有此女,胜于男也。谁谓生女不能养老耶?”及母卒,哀毁逾恒。葬事既毕,抱石自投水中而死。后人悲之,为立一祠,以旌其孝。
【译文】
浣纱女,东晋水嘉(今浙江温州)人,世代居住在蜃川。家中贫苦。父亲死后,和母亲一起生活。已经过了该嫁人的年龄,有人来提亲,她看也不看。母亲说:“你已经到了出嫁的年龄,年龄大了还不嫁,别人该怎么说我呢?再说,你难道要一辈子老死娘家吗?”女儿说:“女大当嫁,固然是常理。但是,女儿不愿出嫁的意思,母亲不明白,我父亲去世了,母亲年纪大了。女儿又没有兄弟,孑然一身。女儿出嫁后。母亲将依靠何人侍奉?况且家里又没有别的生活来源,平时的生活,全靠纺织缝纫赚些钱来维持。如果女儿只顾自己终身有托,母亲老了依靠何人?天地生人,本不歧视男女;父母养育儿女一样辛劳。儿子应该尽孝,女儿难道不应当尽孝吗?女儿的本意是,终生侍奉母亲,不忍心离开母亲而嫁人。”母亲转怒为喜,说:“傻女儿,你真的愿意跟着母亲度过你的青春年华吗?”女儿说:“我意已决,决不会翻悔。海可枯,石可烂,天伦之乐不可断。母亲不要为女儿担心。”母亲因此不再给女儿议婚事。这件事后来传了出去,就再没有人来求亲了。女儿从此以后早早晚晚和母亲在一起,夜里洗纱纺线,到天亮就已经织成布了。她织的布既有光泽又坚韧,人们争相求购,惟恐买不到。卖布得来的钱,她都用来照顾母亲的生活,不曾有过缺失。乡里的人都说她是孝女。她的母亲经常对人说:“我有这样一个女儿,胜过一个儿子。谁说生女儿不能养老?”母亲去世后,女儿悲伤过度。等葬事安排完毕,女儿就抱着石头投河而死。后人悲怜她,为她建了一座祠堂,以表彰她的孝行。
【评说】
浣纱女的故事是很感人的。为了养活年迈的母亲,到了出嫁的年龄而不出嫁,甘愿侍奉母亲一生。但是,作为母亲这样做是不是太欠思量了?俗话说生儿育女防备老。如果为了防老而耽误了子女的一生,是不是也有欠妥的地方?浣纱女最后自沉碧水而死,对老母的自私难道说不是一种无声的责难吗?都说母爱是伟大的。在浣纱女的母亲这里,母爱何存?实在无路可走,招一个上门女婿,不也是一种选择吗!
李女断发誓养亲
梅信虚度守贞报劬劳
松荫成林旌门表懿德
李女者,唐时河南开封人也。幼即有烈性,奉父事母,克尽女子之道。父母爱如掌珠。年八岁,父得瘫,医药不效,竟卒。女哭之,恸不欲生。自此独与母居,茕茕孤独。家无蓄积,父柩不得入土,只好从权殡于堂上,待有余力时,再行举葬。女由是每日早晚,必在父柩前哭祭,并供献食物。如此者十年如一日也。及女年属及笈,其母见已到标梅遣嫁之期,欲央人为觅婿家。女告母曰:“儿不愿出嫁,愿随母而终。母其许我。”母曰:“汝已长成矣,女大当嫁,本属正理。世间万无以丫角终老母家者。汝何痴耶?”女曰:“儿嫁奈母何?弃母而适人,儿宁死不为。”母再三劝喻之。女哭失声,忽取剪刀在手,自将其头上青丝,猛力用剪铰断,手执断发语母曰:“母今可知儿心矣。发可断,身不可嫁。”母大惊,不觉泣下,抚女曰:“儿苦矣,何至此耶?”女曰:“此乃所以表儿心也。”自此与母同居,永不嫁人。及母殁,哀毁过礼,力措葬具。州里送葬者不约而聚,计达千人之多。母既葬,女遂庐于墓侧,蓬首跣足,不复人形。顾母虽葬,完坟时工作仓卒,故坟形不甚充实,女乃自负土完成之,并种松数百株。上官嘉其行,特旌表其门。
【译文】
李姓女子,唐代河南开封人,自幼性格刚烈,侍奉父母,能够恪守孝道,父母视她如掌上明珠。她八岁那年,父亲染病,医治无效,死了。女子哭泣不止,痛不欲生。从此以后,就独自和母亲居住,茕茕孑立,很是孤独。家里没有积蓄,父亲的灵柩不能安葬。只好把灵柩暂时放在堂上,等稍微富裕一些时,再举行安葬仪式。女子因此每天早晚一定要在父亲的灵柩前哭祭,并献上祭品。像这种情况,十年如一日,等到了出嫁的年龄。母亲见她该出家了就请人为她找婆家。女子告诉母亲说:“女儿不愿出嫁,一生愿随母亲,.希望母亲答应我。”母亲说:“你已经长大成人了。女大当嫁,这是正理。世上哪有女儿一辈子呆在娘家的?你怎么这么傻啊!”女儿说:“女儿出嫁,母亲怎么办?丢下母亲,自己嫁人,女儿宁死不为!”母亲再三劝说,女儿失声痛哭,忽然取出剪刀,抓住自己的头发,猛然用力剪断,手拿断发对母亲说:“母亲如今可以明白女儿的心思了,头发可断,嫁人万万不可!”母亲大惊。不由得流下眼泪,手抚女儿说:“儿命苦啊!你何必这样呢?”女儿说:“女儿用剪发来表明心迹。自此以后,与母亲住在一起,永不嫁人!”母亲死的时候,李女悲哀过度损伤了身体,全力筹办丧葬之事。乡亲们不约而同来为她的母亲送葬,达一千人之多。安葬母亲之后,李女在母亲的坟墓旁盖了一间茅草小屋,为母亲守孝,头发蓬乱,光着脚,没有个人样子。她见母亲虽然已经安葬,但拢坟时仓促,坟的形状不完整,就自已背土把坟形修复完整,并且栽种了几百棵松树。当地的官员认为她这种孝行值得嘉许,特意加以表彰。
【评说】
同是不出嫁、留在家中孝敬母亲,李女的故事虽然看起来没有浣纱女那么感人,但可信度要高得多。李女之母再三劝女儿出嫁。李女为了孝敬母亲,剪发明志,与母亲相守终生。母亲去世后,她像儿子一样庐墓于侧,为母守孝。相比之下,浣纱女在母亲死后抱石沉江,看似壮怀激烈,但总是让人觉得可敬而不可亲。当然,这都是发生在中国古代的事情。类似的事情在当代社会已经不大可能发生了。老有所养,既是子女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社会已经担当起无子女老人的赡养义务。
杨乙行乞养双亲
唱山歌杯洒承欢
得岳穴天官赐福
杨乙,唐时圩桥人也。家无恒产,室如悬磐,专赖行乞以养其父母。每日乞得之饮食,必携归奉亲。亲未尝,虽自己饥饿难忍,亦不敢先尝,必待亲用后,己方敢食。如有酒时,则必双膝跪地,双手捧进,俟其父母齐举杯饮,乙则起立,跳跃舞蹈,并一面口唱山歌莲花落,使父母欢笑。人有见之者,叹为真孝子,曰:“彼乞儿也,而能如此,其人品必有可取。”由此乡人共传之。或有怜其孝行,悯其穷苦者,赠之以金,俾作菽水承欢之助。乙则坚拒不受,曰:“傥来之物,适足以辱吾亲也。”或又有劝其为人佣工,得资亦可供甘旨,何必乞讨以自苦耶?则曰:“我非不知。但父母年老,我又系独身,如为人服役,远离膝下,父母何人扶持。”众益重之。其后父母相继死,均由乙乞募得棺,脱己身上衣殓之,虽严冬凛寒,冷风剌肌,不顾也。藁葬于野,即露宿柩旁,日夜哀哭不绝声。岁时祭墓,来尝阙失。后忽于无意中观察墓旁地有异状,乙心想:此下或系夜间贼人曾埋盗物于此。因掘而视之,赫然发现黄金一穴,并有朱书“天赐孝子杨乙”六字。乙向天叩谢,改葬父母,余则买田建屋,称富翁焉。
【译文】
杨乙,唐代圩桥(在今江苏武进县)人。家徒四壁,没有固定的资产,专门靠讨饭奉养父母。每天讨来的饮食,一定要带回家供奉父母,父母若是没有吃。他即使是饥饿难忍,也不敢先尝一口,一定要等父母用过之后,自己才敢食用。如果讨来的有酒,就一定要双膝跪地,双手捧给父母,等父母一起举杯共饮,然后站起身,边跳舞助兴一边唱山歌或莲花落,让父母高兴。人们见到后,感慨杨乙真是个孝子,说:“他不过是一个讨饭的,却能这样侍奉双亲,其人品一定有可取之处。”乡人因此而共传其孝名。有的人敬佩他的孝行,怜悯他家中穷苦,赠给他金钱,希望帮助他孝敬父母。杨乙却是坚持不受,说:“不是应该得到的东西,只会令双亲蒙羞。”有的人劝他给人打工,挣钱养活父母,不必再去乞讨。他说:“我不是不知道这个道理。只是因为父母年纪大了,只有我一个儿子。我如果去给人打工,远离父母,何人来侍奉父母呢?”众人因此更加敬重他。后来,父母相继去世,都是杨乙乞讨募得棺木。杨乙脱掉自己身上的衣服,殓葬父母,哪怕是数九寒冬,冷风刺骨,他都不顾。他把父母薄葬在野外,就露宿在坟墓旁日夜哭泣,悲声不绝。每年按时祭奠,从没有鞴过一次。后来,忽然无意中发现墓地旁有异常,心想:是不是盗贼夜里埋的赃物在里面呢?于是就挖开来看,赫然发现一窖黄金,上面写有六个红色大字“天赐孝子杨乙”。杨乙向天叩拜,拿这些钱重新安葬父母,剩余的钱置办田产盖了房屋,从此成为一个富翁。
【评说】
杨乙靠乞讨奉养双亲。确实难能可贵。他不是不能出力气挣钱养活父母,而是奉行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不愿离开父母,令父母无人服侍。靠乞讨养活父母虽然是下下之策,被人瞧不起但毕竟尽了人子之孝。和郭巨埋儿孝母比起来,杨乙的孝行更令人感动。至于天赐黄金之说。很可能是为了宣扬孝道而编造出来的。
吉翂叩阙免父罪
吉翂是南朝时期的梁朝人,自幼与众不同,极有孝心。他的父亲任厚乡令之职,廉洁公正,从不阿庾逢迎,引起上官的不满,便加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撤职查办,押注京城关入牢狱,并将被斩首。
当时吉 翂只有十五岁,却深深为父亲含冤莫明而愤怒地慨叹道:父子本是一体,父亲有危难而不能解救,做儿子的还有何用!于是长途跋涉来到京城,在皇宫前击鼓跪叩,请求代父亲而死,梁主萧衍见其年幼却有如此胆量,疑心是受他人指使,便派廷尉卿蔡法度询问吉翂。吉翂毫无惧色地回答:“我虽年幼,但也知死的可怕、生的快乐。
代父而死这等大事何需他人指使?”蔡法度以为吉翂没有说实话,又和颜悦色地诱哄吉翂,吉翂仍是心意坚决。蔡法度将情况禀告梁主,梁主惊叹此儿奇哉,乃大孝子也,便下令诏赦吉父之罪,还表彰了吉翂的孝行,父子二人归回故里,乡里乡外无不争相传告,对吉翂的孝父之举更是赞不绝口。
缇萦救父书陈情
缇萦,姓淳于,西汉时临淄人。父亲淳于意任山东太仓县令遭奸人诬陷,被免职,将押解于长安治罪。临行时,见三个女儿在他身边哭泣,更为懊恼,哀叹道:生女不生男,援急无人啊!缇萦听到父亲的话,决意陪同父亲前往长安。倒了长安,缇萦独自手捧长状跪于皇宫门前求见文帝,其情感人,文帝得知后派人取来状纸细读,状上陈述,父亲为官清廉,实属受人诬告,做女儿的宁愿终身为官婢以换取父亲的清白。
文帝怜惜缇萦的一片孝心,派人查访此案,结果确为诬告,于是特赦了淳于意。缇萦的状书还说到:即便确是有罪之人,若处以刑,则不可复生,无法使之改过达善,重新做人。文帝深感其中道理:一国之君为民父母,民之有罪,未教其改而施以刑,实则有失德行。于是诏告天下,废除肉刑,减轻刑事。天下百姓无不称颂文帝仁义之心,更是称颂缇萦身为弱女子竟能冒死替父陈冤,又使天下百姓蒙受恩惠,真是才孝双全,女中英杰也。
杨香救父手缚虎
幼女卫亲舍身抗猛兽
空拳奋斗至性全天伦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评说】
重新修复古祠堂檄文范文 第11篇
古代韵文骈文散文文体知识
(一)韵文 1.诗
(1)古体诗:在句式上有
四、五、六、七言、杂言等,用韵和篇幅较为自由,在文体上有的有“吟”、“歌”、“行”等作标志。如:《诗经》、《楚词》、《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近体诗:规格、音韵有严格要求,又称格律诗。
A.律诗:有五律和七律。每首8句。每句7言为七律,五言为五律。B.绝句:有五绝后七绝。每首4句。每句五言为五绝,七言为七绝。
2.词:又称“长短句”、“曲子词”、“诗余”。每首词都有词牌,不同的词牌,段数、句数、字数不同。从字数上看,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1)小令:字数在58个以内。如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2)中调:字数在58-90字之间。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3)长调:字数在91以上。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曲:由词“蜕化”而来的一种文学样式。元曲可分为散曲和杂剧。
(1)散曲:最明显的标志是宫调名。散曲有小令、套数两种。小令是独立的一支曲子,套数是两首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如马致远《越调 ? 天净沙》、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2)杂剧:由曲子、宾白、科介组合在一起,用来在舞台表演故事的一种形式。如关汉卿《窦娥怨》。4.辞赋:对押韵要求不严格,文中间有散文句式。如杜牧《阿房宫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箴铭哀诔:一般是全文押韵,不杂有散文句式。如刘禹锡《陋室铭》、《红楼梦》中贾宝玉祭奠晴文的《芙蓉诔》。
(二)骈文
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在词汇上大量用典,追求华丽;在句式上多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故称“四六文”。如吴均《与朱元思书》、王勃《藤王阁序》。
(三)散文 1.史传文:
(1)编年体:主要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资治通鉴》。(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3)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如《通鉴记事本末》。(4)国别体:按各国来编排历史事件。如《国语》、《战国策》。(5)断代体:记述某个特定时期的历史事件。如《汉书》、《三国志》。2.论说文:
(1)论、说、辩、原:这些都是典型论说文形式或析理推论,或阐述事理,或明辨是非。如:《师说》、《过秦论》、《原君》、《讳辨》。
(2)寓言:以说故事形式,用喻证手法反映某种哲理。如《庖丁解牛》、《愚公移山》。
(3)书信、赠序、奏议:这三种形式,就应用范围而言是应用文,就语言形式内容来说属于议论文。如《答司马谏议书》、《送东阳马生序》、《出师表》、《谏太宗十思疏》。
(4)先秦时的语录体(《论语》、《孟子》)和论文体(《孟子》、《庄子》)。3.杂记文:
(1)山川景物、人事记:以山川、景物、人物为主要记叙对象。如《小石潭记》、《岳阳楼记》。
(2)笔记文:以记事为主,篇幅短小,内容丰富;掌故轶事、小品随笔、考证杂记等都有涉及。如《梦溪笔谈》。4.应用文:
(1)墓志铭:刻在石上、埋在墓里,记叙死者生平事迹。如《柳子厚墓志铭》。(3)祭文:即哀悼死者之文。如《祭妹文》。5.小说:
(1)志怪小说: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把人的意志、对理想的追求等通过神鬼故事曲折地表现出来。如《^v^》、《列异传》。
(2)传奇学说:兴起于唐朝。小说情节曲折离奇。如《柳毅传》。
(3)章回小说:形成于明朝,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将全书划分为若干回,每回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如《三国演义》、《红楼梦》。
重新修复古祠堂檄文范文 第12篇
松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2年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要点
一年来,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按照“保就业、保民生、保基本,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突出就业服务、社会保障、依法维权等工作重点,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和机关效能建设,扎实开展党建三级联创、文明行业创建和治庸治懒治散活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坚持城乡统筹,努力促进就业
一是落实积极就业政策措施。重点依托上级有关促进和稳定就业政策措施,协同配合财政、税务等部门抓好灵活就业社保补贴、“4050”失业人员社保补贴、小额贷款贴息、职业介绍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落实。一年来,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631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18人,促成88家企业建立起劳务派遣制度,实现派遣从业人员1039人,发放“4050”人员社会保险补助资金万元,为13家企业发放小额担保资金2350万元。通过落实促进就业与再就业的各项政策,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范围内,低于市级下达的任务指标个百分点。二是做好企业用工服务。针对近年来普遍存在的劳动者求职难和企业招工难问题,继续利用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之机,举办大型劳动力供需见面会、采取定期发布用工信息、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采集等措施,努力促进求职与用工需求的有效对接。全年共举办大中型县内企业用工招聘会3场(次),为亚达集团等31家企业解决就业岗位2473余个;为了支持福建圣农集团产业化项目在松溪落户发展,专题召开各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所长会议进行部署,及时掌握圣农企业用工动态需求,共发放福建圣农集团招工登记表1400份及圣农集团宣传材料180份。三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坚持以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依托县就业培训中心、职业学校及“阳光工程培训”,共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32期,培训劳动者3267人,较好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拓宽了他们的就业渠道。
二、着力改善民生,提升保障能力 一是医疗保险应保尽保。全县共有302家单位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504人,共征收基金万元,支付医疗保险费万元,期末基金滚存结余3117万元;共有15306位城镇居民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共征收基金万元,支付医疗保险费万元,期末基金滚存结余671万元。二是企业养老保险100%社会化发放。全县共有参加养老保险企业362户7958人,完成市里下达任务的;参加工伤保险企业151户5495人,完成年任务的;参加生育保险企业93户3533人,完成年任务的;分别征收基本养老保险费万元,工伤保险费119万元,生育保险费35万元。目前,全县共有2743位离退休人员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共拨付养老金4616万元,月均拨付385万元,并全面实行100%社会化发放。三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平稳开展。全县共有141家机关事业单位1325人参加机关社保,征收基金万元;共有502人享受退休待遇,退休金支出万元,历年滚存结余万元。四是失业保险按时足额发放。全县共有89个单位参加失业保险,参保人数7280人,共征收失业保险金万元,发放失业救济金万元。五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覆盖。全县新农保应参保人数68090人,已参保人数67750人(其中领取养老金人数16860人),参保率达到,续保人数46458人,续保率达到,并于11月顺利通过省新农保综合考评。与此同时,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5月份全面启动,城镇居民保应参保人数1945人,已参保1153人(其中领取养老金人数794人),从1月份起全面发放了养老金。此外,根据政策要求,将1598名符合参保对象的失地农民全面纳入养老保险范畴,并为172名年满60周岁的农民发放了养老金。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启动以来,已累计发放养老保障资金万元。
三、严格依法行政,维护社会稳定 一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依托“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认真宣传贯彻《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等相关劳动法律法规,提高用人单位及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二是加强劳动监察执法。依托“三方(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工会组织和企业代表组织)协调机制”、“110社会联动机制”、投诉举报制度及正常巡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等方式,配合有关部门主动监察用人单位18户,接待群众来信来访56批80人次,受理投诉、举报案件43件(次),为40家企业的410名劳动者追发被拖欠工资万元。三是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共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20件,办结率100%。四是加强工伤认定受理。共受理工伤案件88件,办结率。通过认真查办劳动维权案件,为维护企业正常生产和社会安定稳定做了大量实质性工作。
四、加强基础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按照省市开展党建“三级联创”、“三基”(劳动保障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和社保经办机构业务档案规范管理的要求,结合全县党员“创先争优”及“三治”(治庸、治懒、治散)等活动的开展,紧紧围绕“六个好”(班子建设好、职责履行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作风好、行业形象好、群众反映好)的目标,积极抓好三级联创及创建文明行业工作的落实。初步建立起每月一次的支部学习会、业务交流分析会等例会制度,组织开展了党员“三送”(送法律、送政策、送技能培训)等活动;针对机关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出台《松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转变作风强化效能建设的实施意见》,围绕上下班考勤、工作纪律、请(休)假和值(带)班制度等方面,制定完善相关奖惩措施,并严格予以落实,有效提升了人社部门的外部形象,获得2010-2012年全县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及2009-2011年度县级文明单位称号,被推荐为全省人社系统基层组织能力建设先进单位。
通过努力,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一是就业总量压力仍然较大。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形势和就业格局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尤其是随着外地劳动力输入的逐步减少和本地用工需求量的明显增加,企业用工难的问题仍然存在,外加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出亦工亦农等特点,导致岗位需求单
一、技能人才短缺等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加剧了就业服务工作的压力。二是有效调节劳动关系的机制不够健全。当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点已由国有集体企业转到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从用人单位来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员工流动性大、实施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管理程度较低等突出问题,容易发生劳动争议。如企业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签订率普遍不高,超时加班不依法支付加班工资、拖欠和克扣职工工资、工作场所劳动条件差、对一线职工管理苛刻等,都加大了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的难度。三是社保经办机构队伍力量不足。随着社会保障管理范围的扩大、经办业务的拓展、参保单位和人员的增多,社会保障系统所承担的公共管理、经办服务、行政执法等各项职能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原有队伍力量已难以适应。如局机关本部受编制的限制,劳动争议仲裁专职人员只有1人,劳动法制、信访、人事档案、基金监管等个岗位尚无法配备专职人员,只能采取一人身兼多职的办法;社保经办机构中的企业社保、医保等管理中心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手不足问题。
2013年我们将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发展”工作大局,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坚持民生优先,突出‘普及’和‘重点’,认真做好民生保障各项工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医疗保险管理制度,提高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推进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要求,以促进就业、服务民生、强化管理、依法维权为工作主线,统筹推进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协调劳动关系等各项工作落实,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重新修复古祠堂檄文范文 第13篇
骈文及骈文与赋的区别
骈文曾经流行于中国文坛一千八百年,有过辉煌的业绩,也遭到众多的责难,可谓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然而五四以后似乎消声匿迹了。很少有人写作和研究,一般文学史避而不谈,即使提到亦多谥为“形式主义”、“唯美文学”,几乎毫无价值,人们渐渐把它淡忘了。但近一二十年来,骈文逐渐又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1〕。虽然比不上古代散文和辞赋研究之盛,总算在学术论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了。正因为长期不受重视,研究者对骈文的认识自然难于一致,某些概念理解和使用不同,有些新的观点尚待深入。为此,笔者不揣冒昧,拟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引起学界对骈文的关注。
一、骈文的名称
究竟什么叫骈文?张仁青《中国骈文发展史》罗列出二十五种,莫道才《骈文通论》归纳为十三项。我以为,其中使用比较普遍而且比较恰当的是骈体文和四六文。骈文是骈体文或骈俪文的简称,四六文可简化为“四六”。
有不少人把“丽辞”、“丽语”、“偶语”、“俳语”当作骈文的代词。准确地讲,它们是指对仗、对偶,属于句式和修辞方法,并非专指骈文。有人认为,《文心雕龙·丽辞》篇是讨论骈文的。其实该篇主要从修辞角度立论,所举对偶句例,有诗,有赋,有文,并不属于文体论。有人称骈文为“美文”、“贵族文学”、“庙堂文学”,那是对其性质的评估,而非科学的定义。
骈文在梁陈时叫做“今文”,唐宋时叫做“时文”,皆相对于古文而言,意思是时下流行的文体。有的古人称之为“六朝文”,未免以偏盖全,无视当时还有非骈体文存在。
如果下定义,可否说,骈文是以对偶句为主介乎散文与韵文之间的一种美文。这句话包括三点:
一、以对偶句为主,这是骈文本质所在,舍此不成其为骈文;
二、对音律的要求在散韵之间;
三、讲究辞藻华丽的美学效果。
从文体角度考察,骈文、散文都是就其语言方式的大致概括,古人并没有当作具体的文章类别来使用,它们的名称出现都比较晚。“散文”一词最早使用于南宋,与之相对的是“四六文”〔2〕。“骈文”一词使用于清代,与之相对的是“散文”或“散体”。以“四六”作为骈文专集之名始于唐末李商隐的《樊南四六》,继后,北宋欧阳修、夏竦等人亦将其所作骈文列为专集以四六名之。南宋始有专论骈文的著作如王铚《四六话》、谢伋《四六谈麈》、杨囦道《云庄四六余话》,与诗话词话同列。然而,四六文并不完全等于骈文。六朝前期,骈文多用四言单句对。梁陈以后,多用四六言隔句对。唐代骈文以四六为正宗,宋骈爱用三句以上长联,清人也有学魏晋之四言骈体者。所以,后来的“四六文”实际上是骈文的概称。
明代以前,有骈文别集而无总集。明代出现不少四六选本〔3〕,多为公私应酬文字。以王志坚《四六法海》较有学术价值,该书起魏晋止南宋,名取四六法式汇编之意,但并不限于四六对偶之文。清代骈文总集有:李兆洛《骈体文钞》(起李斯止隋陈,编者主骈散合一,故所选并不都是骈体)、许梿《六朝文絜》(专收南北朝短篇骈文)、王先谦《骈文类纂》(起屈原止清末,历代皆选,是目前收文最系统的选本)。此外有:陈均《唐骈体文钞》、彭元瑞《宋四六选》、曾燠《国朝骈体正宗》、张鸣轲《国朝骈体正宗续编》等等。清代仍有人以“四六”命名骈文专著,如陈维崧《四六金针》、孙梅《四六丛话》、李渔《四六初徵》、陈云程《四六清丽集》等。五四以后,学界通称骈文。
有人认为,骈文最早的名称是连珠。连珠是一种微型文体,始于汉,盛于魏晋,绵延于唐宋明清,有其独立的发展历史。它对骈文形成有所启发,但并不等于骈文,也不是骈文的源头。西晋傅玄《连珠叙》说:“所谓连珠者,兴于汉章帝之世。„„其文体辞丽而言约,不指说事情,必假喻以达其旨,而贤者彻悟,合于古诗劝兴之义。欲使历历如贯珠,易睹而可悦,故谓之连珠也。”连珠与骈文相似之处在于对仗和用典。不同之处是,连珠尚不成其为文章,每首仅几句话,表述一个简单的命题,只能算文章片断。是当时文人为模拟奏章而作的练习,故每首皆以“臣闻”开头。常常许多首连在一起,但意义互不连贯。若比之现代文体,颇接近散文诗。至于真正代表骈文初始的文章,如蔡邕《郭有道碑》,仲长统《乐志论》,与连珠的差别是十分明显的。
二、骈文的界定
清代骈文号称中兴。骈文家为了与古文家争地盘,极力主张骈文自古有之,一些骈文选本把入选范围搞得很宽,以壮大骈文声势。有的现代学者承袭清人,竟主张,“凡不涉(唐宋)八家藩篱者,皆不得不归之骈文之列。„„古文既不足以概散文,则骈文当包括汉魏赋家,以迄于宋四六,乃至近代似骈非骈之应用文字,亦皆在其中。”〔4 〕这种说法,从文体学看并不科学,必须加以厘清。
1、骈文和散文
如前所述,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散文。作为句式来讲,骈散自来并存,往往互相搭配,自由组合。散文中可以有少量骈句,骈文中可以有少量骈句。散文骈文之分不在骈偶对仗之有无,而在其数量多少。说骈句自古有之是对的,说骈文古已存在则不妥,因为句子不等于文章。某些清代学者(如阮元)从《尚书》《周易》《诗经》等先秦古籍中搜集一些对偶句子,就认为那即是骈文了。他们是混淆了文体与句式这两个不同的范畴。现当代研究者有时也没有区别清楚。于景祥《唐宋骈文史》把相当一批以散句为主的文章,如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袁家渴记》,范仲俺《岳阳楼记》、《严先生祠堂记》,李纲《议国是》,岳飞《五岳祠盟记》,皆当成骈文。这些作品,不但当代选家视为散文代表作,清代各种骈文选本亦未见收录。于先生也许是看中里面有少量对偶句子。倘若有对偶即为骈文,恐怕中国古代绝大多数文章皆可算作骈文了。
应该指出,骈文和散文的区别,不仅在于对偶句的多少,还在于文章风格的追求。明王志坚《四六法海》“总论”说:“古文如写意山水,俪体如工画楼台。”现代学者钱基博指出:“主气韵勿尚才气,则安雅而不流于驰骋,与散文殊科。崇散朗勿矜才藻,则疏逸而无伤于板滞,与四六分疆。”(《骈文通义》)台湾学者张仁青说:“散文主气势旺盛,则言无不达,辞无不举。骈文主气韵曼妙,则情致婉约,摇曳生姿。”这些见解相当精辟。张氏又说:“散文得之于阳刚之美,即今世所谓壮美者也;而骈文得之于阴柔之美,即今世所谓优美者也。”“散文家认为文章所以明道,故其态度是认真的,严肃的,盖以文章为经世致用之工具也。„„骈文家之见解则以文章本身之美即为文章之价值,故其态度是淡泊的,超然的,盖以文章为抒写性灵之工具也。”〔5〕如此概括恐未必尽然。骈文中并不乏阳刚柔之美如骆宾王《讨武氏檄》,散文中也有擅阴柔之美如晚明小品。骈文亦可经世致用如陆贽,散文亦宜抒写性灵如公安竟陵派。究竟如何从美学上探究骈文与散文的不同,是一个有待开拓的新课题。
2、骈文与辞赋
研究者大致有三种意见:
一、骈文包括辞赋,二、不包括,三、包括骈赋而不包括其他赋体文学。
我认为,辞赋与骈文是并存的两种文体,各自有其独具的特色和产生、发展、变化的历史。在古代文体分类中,赋从来自成一家。在当代赋学研究著作中,辞赋并不隶属于骈文,骈文亦不被视为赋体。二者有交叉关系,那就是六朝骈赋。至于汉晋大赋和抒情小赋,唐之律赋,宋之文赋,都不宜算作骈文。
骈文与辞赋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从修辞看,骈文以对仗为主,辞赋以铺陈为主;从句法看,骈文以对偶句为主,辞赋以排比句为主;从音律看,骈文有时要求平仄而不求押韵,辞赋除平仄外还要求句尾押韵;从题目看,绝大多数的赋以赋命题,骈文则没有固定的文体标志;从功用看,辞赋用于描写与抒情,骈文除此二者还可议论并充当应用文。
铺陈是指对事物或现象的方方面面作周详的描绘陈述。排比是指三个以上句型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如果只有两个句型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那往往是对仗或曰骈偶,而不能叫排比。排比是对仗的增加,对仗有时是排比的组成部分。辞赋以排比为主,也不乏对偶句;骈文以对偶句为主,也可用排比句。
姜书阁《骈文史论》认为“汉赋尚未成为骈体,只是骈之初始而已。”这是对的。但又主张律赋应归骈文,似欠斟酌。于景祥《唐宋骈文史》把散体赋(即文赋)的代表作《秋声赋》、《赤壁赋》等当作骈文,未免过宽。不但当代各家骈文选本没有先例,古代骈文选本亦罕见。
骈文和赋的界限,古代骈文家在写作中是意识到了的。如陆机《豪士赋》、庾信《哀江南赋》,前有序,为骈文,序之后才是赋的本体。只要读过这类文章,就不难发现其间的区别。序不押韵而赋押韵,序句参差而赋句整齐。如果说序是骈文,赋也是骈文,无视二者的界限,无论解释古代作品或是面对今天的读者恐怕都讲不清楚。
清代及台湾有些骈文选本往往兼收骈赋,那属于“从宽处理”。如同清代古文选本以散文为主也往往收少量骈文及散体赋一样。这表明古今选家文体概念有时可以适当放宽而不拘泥,并不能证明骈文、散文和赋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古人若主张“从严处理”,骈文亦可不收赋,如王志坚《四六法海》、李兆洛《骈体文钞》、陈均《唐骈体文钞》等是。
重新修复古祠堂檄文范文 第14篇
2012工作总结范文工作总结格式周工作总结范文月工作总结范文季度工作总结范...教师年终工作总...d)面试录取率、转正率令人振奋
从面试录取率可以看出,引入测评后面试的效率成倍的提升了。同时,测评结果为后续的面试工作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使后续面试工作更加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招聘的准确性。这在转正率中可以看出,提高了12个百分点。
5)需进一步提高的工作
新的招聘体系在校招中的作用已经被实践所检验,下一步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有效搭建适合中高层管理岗位和关键岗位的招聘体系,这需要有效的将已有胜任素质模型变得可量化评估,同时这也是进一步明确培训需求的关键。
(二)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实现与薪酬挂钩和公司战略匹配 1.基于公司战略规划,依据平衡计分卡原理绘制公司战略地图:
平衡计分卡是企业管理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战略分解工具,09年在人力资源部的牵头组织下,形成了有总裁、副总裁以及关键岗位业务骨干组成的10人战略规划小组,基于公司5年发展战略,重新梳理的公司战略,并依据平衡计分卡“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成长”四个层次绘制了公司的战略地图,并完成了公司级关键绩效指标的设定。
2.战略指标分解,重新调整梳理绩效考核指标 a)明确绩效考核责任人,确保KPI指标调整到位
人力资源部牵头,建立由行政副总裁、人事行政总监、营销总裁助理、研发总裁助理、绩效经理5人组成的KPI体系项目组。由项目组负责协助、指导各职能体系进行战略指标逐层分解,并最终完成KPI体系考核指标的最终确认。b)绩效指标与评定方案的确定
本着建立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指标,绩效考核项目组会同各业务体系主管逐级分解公司业绩指标,并通过与各部门主管的反复讨论,将指标具体落实到各部门。各部门主管根据部门具体情况与员工进行深入沟通,进一步明确各员工指标,最终报专项小组审核,审核通过在人力资源部备案。在绩效评估方案经过项目组反复讨论,最终确认如下原则:
强制正态分布法:对员工绩效分成优、良、中、差、劣五个等级,每等级分别占员工总数的10%、20%、40%、20%和10% 季度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KPI评估与考核,以季度为考核周期,每季度考核一次,同时以季度考核结果为依据,进行年终总评定。
绩效考评结果与薪酬挂钩,普通员工薪酬关联比例为10%,经理/主管薪酬关联比例为15%,总监、副总裁薪酬关联比例为20%。
c)多渠道推行绩效管理制度,保证KPI的有效实施为了提升全员对与公司新的绩效管理制度的理解与支持,人力资源部先后项目启动会、绩效评估反馈培训、绩效制度公示、绩效管理电子报等多种形式进行KPI制度及知识的宣传推广,同时人力资源部派专人以部门为单位协助各部门主管进行小团体的绩效制度培训与答疑。d)效果评估
通全公司范围调查发现,72%的员工认为绩效考核更好的帮助他们明确了工作方向与目标。82%的员工认为,引入绩效考核制度对其工作有较大的激励作用。同时,有43%的员工认为绩效考核是公司对其实行进一步把控的手段,其中有19%的人认为考核结果不公平,有抵触心理。
(三)通过员工关系维护,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赢 1.依据新劳动法重新规范公司《劳动合同》
2008年出台的《^v^劳动合同法》对约束了企业用人的规范,保证了企业与员工双方的利益。虽然在08年人力资源部对公司《劳动合同》进行了简单修改,但并不完善。今年在《^v^劳动合同法》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对原《劳动合同》进行完善,其中特别对劳动时间、劳动报酬、社会保险与劳动合同解除方面进行修订。新《劳动合同》的出台,进一步体现了公司“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保证了公司和员工个人的双向利益。2009年公司各部门共离职35人,人力资源部积极进行配合,给与政策和制度的支持。同时,按照规定流程我部协助完成了工作交接、合同变更,及对部分员工的离职谈话。在处理的离职员工中,人力资源部对每一个人实施跟踪调查,听取员工直接主管和周围员工意见,根据《劳动合同》约定及岗位特点,合理进行劳动合同的终止,并给予经济上的补偿,保证了离职员工的零上诉率。2.用《员工手册》传递企业文化
旧版的《员工手册》重于强调公司的管理规范,与公司倡导的“以人为本、客户至上、拼搏创新”的企业文化结合度不高。为了更好的传播企业文化,促进公司战略的实现,人力资源部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并通过公司内部高层访谈,编写了新版《员工手册》。在新版《员工手册》中,公司的企业文化有效通过员工管理、薪资待遇、劳动保护、福利待遇、劳动纪律、员工形象规范、社交礼仪规范、业务行为规范等方面进行有效传达,使员工真正将公司的理念、价值观融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为公司与个人的共同成长提供了有力保证。
3.用丰富的活动提升公司员工的凝聚力
丰富的活动是缩短员工之间距离,加深员工之间沟通与了解,提升公司凝聚力的必要手段。过去的一年中,人力资源部组织了2次全公司规模的郊游、1次全公司规模的拓展训练和不定期的部门范围活动。在反馈中,员工们普遍反应,“通过几次集体活动,大家之间的了解加深了,大家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而这正是成功企业普遍具备的特点。另外,每逢员工生日时,公司以部门为单位为员工举办小型生日派对,让员工更好的感觉到集体的温暖。对工作表现优秀的员工,公司及时进行肯定和奖励,同时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分享成功经验。4.需进一步提高的工作
重新修复古祠堂檄文范文 第15篇
第六章
南北朝的骈文和散文
南北朝时代,由于社会政治的原因,以及文学思潮的影响,形成了骈文畸形繁荣的局面。但是,在一部分历史、地理之类的学术性著作里,散文也还有一定的发展馀地。
第一节 南北朝的骈文
在帝王和贵族左右着文坛的南北朝时代,作家们大多数都生活在帝王、贵族的周围,他们的生活、思想、艺术趣味都受到很大的束缚。为了用华丽纤巧的形式来掩饰空虚贫乏的内容,骈文这种特别注意形式美的文体,便受到当时文人们普遍的欢迎,大大地繁荣起来了。
骈文的形式技巧也比魏晋时代更加精密了。在句法上,不仅讲求对偶,而且把偶句分类归纳为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等类型,加以探讨研究。句的字数也渐渐趋向骈四俪六,《文心雕龙?章句篇》说:“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或变之以三五,盖应机之权变也。”在声律上,骈文虽然不像诗歌那样有“八病”的限制,但也要求平仄配合,“辘轳交往”。其他如用典、比喻、夸饰、物色等等的技巧,《文心雕龙》也各有专篇讨论。
由于文学的发展,特别是文学形式技巧的发展,南北朝作家们开始探索文学和非文学的区别。他们最初是把经、史、诸子划在文学范围之外,又区分文学范围以内的作品为“有韵”的“文”和“无韵”的“笔”两类。后来梁元帝萧绎认为只有“骑彀纷披,宫徽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的作品,才可以称之为“文”,至于“退则非谓成篇,进则不云取义”的章表、书记等类的实用骈散文字,则只能称之为“笔”(见萧绎《金楼子?立言篇》)。这就表现出重文轻笔的轻向。他这种理论虽然对文学界限的划分作了积极的尝试,并对文学技巧的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他所强调的文学独立性,实质上和他哥哥萧纲讲的“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的观点是互为表里的,这就鼓励作家走上忽视文学思想内容的形式主义歧途。同时,他过分地强调形式,重文轻笔,也使原来较多地采用散文形式的各种笔体文章,都纷纷改用“绮彀纷披,宫徽靡曼”的骈体形式,这也促成了骈文更加畸形繁荣的局面。起源于两汉辞赋的骈文,到了南北朝,在形式上和骈赋的关系也就更为密切了。
骈文注重形式美,当然并不等于形式主义。但是,形式主义的作家特别喜欢骈文,形式主义文风的流行促成了骈文的畸形繁荣,而骈文的畸形繁荣又进一步造成形式主义文风的泛滥,却是非常明显的事实。
南北朝时代,除产生了大量的形式主义的骈赋和骈文之外,还有少数作家在不同程度上摆脱宫庭贵族生活的限制和浮艳文风的影响,写出了一些内容比较充实深刻,具有独创风格的骈赋和骈文。
鲍照的《芜城赋》,是他凭吊广陵(今江苏扬州)的作品。广陵在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孝武帝大明三年,曾经两次遭受战祸,后一次灾祸是竟陵王刘诞割据叛乱所引起的。鲍照在赋里借用了西汉时代曾在广陵建都的吴王刘濞叛乱失败的故事,讽刺竟陵王叛乱所带来的灾祸。这篇赋描写了刘濞称雄的气焰和悲惨的结局,对比了广陵昔盛今衰的面貌。其中描绘战后荒凉景象,尤为动人:
泽葵依井,荒葛罥涂。坛罗虺蜮,阶斗麏鼯。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饥鹰厉吻。寒鸱吓雏。伏虣藏虎,乳血飧肤。崩榛塞路,峥嵘古道。白杨早落,塞草前衰。稜稜霜气,蔌蔌风威。孤蓬自振,惊沙坐飞。灌莽杳而无际,丛薄纷其相依。
这的确是如姚鼐所说的“驳迈苍凉之气,惊心动魄之辞”。他的《登大雷岸与妹书》,写自己“栈石星饭,结荷水宿,旅客贫辛,波路壮阔”的行役生活,写九江、庐山一带烟云变幻、气象万千的景物,在纵横排奡之中见奇丽峭拔之致,脱尽了一般骈文中常见的华靡、平庸、萎弱的作风。
齐朝孔稚圭(448-501)的《北山移文》,用檄移的文体,假借“钟山之英,草堂之灵”的口吻,对一个“缨情好爵”的虚伪隐士周颙加以诛笔伐。文中写周颙奉诏出山,给钟山带来了莫大的耻辱,引起了“南岳献嘲,北陇腾笑”。所以当周颙秩满入京,再经钟山的时候,就引起了山灵无比的愤怒,“于是,丛条瞋胆,叠颖怒魄。或飞柯以折轮,乍低枝而扫迹”。整篇文章都用妙想天开的拟人手法,使山岳草木都充满嬉笑怒骂的声音和姿态。在习用于歌功颂德的骈文中,很少看到这种辛辣有力的讽刺杂文。
江淹是南朝最优秀的骈文作家之一,向来与鲍照齐名。他的代表作《恨赋》和《别赋》是两篇主题和题材很新颖别致的骈赋。它们既非专事体物图貌,也不完全是写志抒情,而是把诗歌中咏史和代言的传统引入辞赋之中。《恨赋》写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将相、英雄烈士“饮恨吞声”的死亡,取材和汉魏以来咏史诗传统非常接近,在构思上和他拟古的《杂体诗》也有接近之处。《别赋》写从军边塞的壮士、感恩报主的剑客、服食求仙的道士、桑中陌上的情人等不同身份的人们“黯然销魂”的离别,取材构思又与乐府的代言体相似。这两篇赋有很高的艺术技巧。如《恨赋》写秦始皇的死,着重写他空前煊赫的功业和未完成的雄图,以突出他“一旦魂断,宫车晚出”的无穷遗恨。写嵇康的死,则着重刻划他临刑前那种从容坚定的气度:
及夫中散下狱,神气激扬。浊醪夕饮,素琴晨张。秋日萧索,浮云无光。郁青霞之奇意,入修夜之不旸。
《别赋》或刻划临别的衔涕伤神,或描写别后的四季相思。或慷慨悲歌,或缠绵往复。也同样写得参差错落,丰富多采。文词富丽高华,熔铸诗经、楚辞、乐府、古诗的词语句法,能作到浑成无迹,言约意丰,音韵既铿锵优美,句法又错综变化。而且善于在篇中插入富有诗意的白描,使全文映照生姿。例如:
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珪。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重新修复古祠堂檄文范文 第16篇
这天上午,长沙城内利生绸缎铺里,走进一位客人。此人年在二十岁左右,身穿一件簇新天青底酱色团花贡缎袍,头戴一顶黑亮呢帽,帽额上嵌着一块晶莹透亮的红宝石。他面色微傲,器宇昂扬,身后跟着两个中年仆人。绸缎铺里的账房先生见来人这身打扮和气概,知道不是贵公子,便是阔少爷,赶紧起身上前去迎接:“少爷来了,请坐,请坐!”
账房将来人带进旁边一间客厅,一边张罗着倒茶递烟,讨好地笑着,试探问:“少爷尊姓,是来看货的?”
一个仆人答:“这位是隆之清隆老爷的侄公子。”
“哦,原来是隆少爷,失敬失敬!”账房满脸尽是谄笑。
隆之清的父亲曾在朝中当过户部员外郎,后外放江西臬台,当了十几年的地方官,为家里积蓄了万贯家财。隆之清也做过几任小官,四十岁便致仕,在家乡铜官山下建起一座大宅院,管理着几百亩水田和分布在长沙、湘潭、湘阴等地的十余家店铺,长沙各大商号都知道铜官隆家是个财大气粗的阔主顾。
隆少爷跷起二郎腿,端着茶杯问:“孙老板呢?”
“孙老板有点小事出去了。”账房向门外望了一眼,见铺里几个伙计都在忙着应付顾客,便起身拱手,“隆少爷宽坐片刻,敝人亲自去叫孙老板来。”
趁着等老板孙观臣的空闲,隆少爷将客厅浏览了一遍。房间不大,布置得倒也整洁雅致,没有一般店铺客厅的粗俗气味,显示出老板书香门第的出身。正面墙上的装饰,尤其引起隆少爷的注意,这里悬挂着三幅字画:正中是一幅水墨画,画的是满山大大小小的竹子,竹竿挺挺,枝叶森森,竹林上飘浮着两三朵闲云,旁边蜿蜒一溪山水,林间飞跃着三四只杜鹃鸟,整个画面情趣清幽,生机盎然;右上角题了四个字:苍筤谷图。隆少爷脱口说了声:“好一幅墨竹!不亚于板桥手笔。”
画的左右两边是两幅字。隆少爷本无心细看,却瞥见上首那幅字的落款是“涤生曾国藩”五字,下首那幅的落款是“湘上农人左宗棠”七字,顿时生了兴趣。
他先看曾国藩的字,是一篇七言古风,题作《题苍筤谷图》:
我家湘上高嵋山,茅房修竹一万竿。春风晨锄劚玉版,秋风夜馆鸣琅玕。
自来京华昵车马,满腔俗恶不可删。苦忆故乡好林壑,梦想此君无由攀。
钱塘画师天所纵,手割湘云落此间。风枝雨叶战寒碧,明窗大几生虚澜。
簿书尘埃不称意,得此亦足镌疏顽。还君此画与君约,一月更借十回看。
再看左宗棠的字,也是一篇七言古风,也是十六句,也题作《题苍筤谷图》:
湘山宜竹天下知,小者苍筤尤繁滋。冻雷破地锥倒卓,千山万山啼子规。
子规声里羁愁逼,有客长安归不得。画师相从询乡里,为割湘云入湘纸。
眼中突兀见家山,数间老屋参差是。频年兵气缠湖湘,杳杳郊垧驱豺狼。
会缚湘筠作大帚,一扫区宇净氛垢。归来共枕沧江眠,卧看寒云归谷口。
隆少爷看罢,嘴角边露出一丝冷笑。
“隆少爷光临,敝人未及迎迓,实在对不起!”孙观臣刚进客厅,便高声打着招呼。隆少爷起身作答:“孙老板,打扰了。舍弟拟今年端阳节完娶……”
“恭喜恭喜!”孙老板一听,便知财神爷进了门,忙关心地问,“令弟娶的是哪家千金?”
“湘阴李文恭公的孙女。”
李文恭公就是做过两江总督的李星沅。又是一个大名鼎鼎的富家,孙观臣心里好不欢喜,对隆少爷说:“想必尚未用饭?”转过脸吩咐账房,“赶快到菜根香去叫一桌菜来!”
“家叔叫我到长沙、汉口一带采买些绸缎首饰。”隆少爷慢条斯理地说,“久闻得利生铺绸货齐全,孙老板为人厚道,故特来宝号拜访,并看看货。”
“隆少爷光临,是小铺的福气。小铺虽谈不上齐全,但在长沙城里,不是敝人自夸,却也算得上第一家。敝人经商多年,向来把信誉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八方来客,敝人不但将他们当作主顾,也视如朋友。少顷吃完饭后,敝人陪同少爷看看货,倘若还缺些什么,只需少爷开个单子,要不了十天半月,必将货物备齐。”
“孙老板果然商界豪杰,怪不得在长沙久享盛誉。听说前年长毛围攻长沙,孙老板仗义捐助巨款,使长沙城得以保住。家叔每提起此事,总是称赞不已。”
前年孙观臣迫不得已借出三万两银子,回得家来,太太哭了几日几夜,账房也说是出借荆州,有去无回,他心痛了好久。后来太平军走了,张亮基践诺如数归还,还给了三百两银子的利息。又说,待湖南全境安宁后,一定在红牌楼铸铜钟刻名纪念。孙观臣与黄冕、贺瑗、欧阳兆熊一起,顿时成了长沙城里备受尊崇的英雄,太太和账房也夸他有远见。孙观臣甚为得意,对张亮基、左宗棠也很敬重。
“隆老爷客气了,这是敝人分内事。”孙观臣不无自得地谦让。
“往日只听说孙老板的豪放仗义,今日见客厅里悬挂的字画,更见孙老板雅量高致,且与湖南时下两大名人交谊极深。”
“孙家与曾、左两家原是世交,敝人与他们二位亦相识多年,不过,这幅画与曾、左题诗,都与敝人并无直接关系。”
“那又为何悬挂在宝号客厅中?”隆少爷奇怪地问。
孙观臣正要说明,忽见菜根香的菜已到,忙说:“少爷与两位贵价请入席,容在席间慢慢叙说。”
席上,孙老板殷勤相劝,隆少爷也竭力奉迎,二人十分亲密。
“刚才少爷问起这字画的事。”孙观臣一边擦嘴,一边说,“这幅画,原是家兄鼎臣在京师请人画的,画的是我们老家的山景。”
“怪不得孙老板一家芝兰玉树,昆仲联袂高中,原来贵府风光这样好,真可谓地灵人杰。”隆少爷有意恭维。
“少爷夸奖了。”孙观臣心中高兴,继续说,“尽管京中有兄弟二人,但为官日长,离家日久,这思乡怀土之念是无法消除的,反而与日俱增。想得急了,大哥便请一位钱塘丹青名手,按自己的叙说画了这幅《苍筤谷图》,将它挂在家中,公事完毕后便伫目凝视,仿佛回到了竹山冲,摸到了那根根挺拔直上的翠竹。”
“令兄风雅高情,在京师显宦中怕是凤毛麟角吧!”
“少虽少,但亦不乏知己。曾涤生侍郎便是一个。”孙观臣又劝隆少爷喝酒吃菜,接着说,“那日,涤生侍郎到家兄处,见了这幅《苍筤谷图》,赞不绝口,在画前站了一两刻钟,对家兄说他天天想着高嵋山,念记着山上的幽篁翠竹,只可惜回不去。家兄见他如此喜爱,便说送给你吧!涤生侍郎连说不敢,只提出借看半个月。半个月后送还画,同时还送了一篇七言古风。”
“看来就是上首这幅了。”隆少爷指了指对面墙壁。
“正是。涤生侍郎诗、文、字俱佳,这篇古风发自真情,尤其作得好,字也写得出色,家兄甚是看重,叫人装裱起来。去年冬,家兄回家省亲,随身把字画带了回来。一日,左师爷来访。家兄拿出字画来,夸奖画、诗双绝。左师爷只微微发笑,不作声。过几天,他也送来一篇七言古风,题目一样,句数也一样。”
“左师爷是存心要与曾侍郎比一比高低。”隆少爷笑着说。
“少爷真是猜到左师爷的心里去了!”孙观臣笑得满脸肉堆起,两眼眯成一条缝,整个头脸,活像一个油光水滑的大肉丸,“家兄读过左师爷的诗后,也是这样说的。家兄也叫人装裱起来,临回京前,招呼我好好藏于家中,并说,‘曾、左二人都是当世不可多得之人才,日后功名都不可限量,几十年后,这两幅字便是宝贝了。’我说,‘涤生侍郎十年二十年之后,或许有入阁之望,但左季高已年过四十,仍为布衣,这一生的出息怕不会很大。’家兄正色道,‘你不会看人,左宗棠的发迹,只在这几年之中。’果然给家兄言中了。骆中丞对左师爷现在是言听计从,皇上也多次表彰,左师爷这不真的要发迹了么!”说完,又笑起来。
“原来如此,怪不得孙老板将这字画挂在客厅中!”
孙观臣没有听出隆少爷话中有话,仍然得意地说:“自这几幅字画张挂之后,小铺生意真的兴隆起来。长沙官绅名流都喜欢来坐坐看看,欣赏一番。不少人说,曾侍郎的诗虽比左师爷写得好,但这篇古风却不及左师爷,左师爷的气魄雄健、音韵流转。看来左师爷是比赢了!”
孙观臣说得快活起来,起身走到墙壁边,指着左宗棠题诗中的“会缚湘筠作大帚,一扫区宇净氛垢”两句说:“你看看,多有气概,真有力敌千军、横扫一切的魄力,曾侍郎的确比不上。”
孙观臣只顾自己说,没有看到隆少爷脸上已渐露不快,他走到隆少爷身边,问:“少爷以为如何?”
隆少爷意识到了自己刚才的失态,忙换上笑脸说:“孙老板说得对,看来这压倒元白的事,也是常有的。”
吃完饭后,隆少爷转入了正题。
“舍弟的喜期定在端阳节。”
孙观臣一直在等待着隆少爷谈起买货事,这时忙接言:“今天是四月初一,这不很快就到了吗?”
“是不远了,但可恼的是地方不靖。早几天,靖港来了几百号长毛,沩水、湘江上泊着几十号战船,弄得人心惶惶。家叔有心想在长沙采办些衣料,又怕沿途遭抢劫;且长毛在靖港,喜事又如何好办呢?老人家意欲将喜期推到中秋,一发等武昌安定后,再到汉口去采办。”
孙观臣一听急了:“隆老爷也太过虑了,长毛能待得多久?况且到汉口去买,盘缠要贵几倍,划不来。”
“我也是这样和家叔说的。再说孙老板是君子经商,靠得住,故一再劝说家叔打消出省采办的意图。”
“小铺日后还得靠少爷扶持,请少爷一定劝说老爷惠成这笔生意。”
“我是一心要与孙老板做个长久往来的主顾,你看,”隆少爷从靴子夹层里取出一张纸来,“这是一千两银子的支票,且放在孙老板这里作为定金。你看如何?”
孙观臣两眼发亮,连声说:“少爷真是个诚信的人。少爷要什么货,小铺一定如期采办,务必使少爷在老爷面前挣个全脸面。”
说话间双手接过支票,见它是汇丰钱庄的,忙慎重放进袖口里。
“孙老板,这笔生意要做成,还得靠你合作。”
“是的,是的。”孙观臣赶急答话,“不知少爷对货物还有何吩咐?”
“孙老板没理解我的意思。”隆少爷说,“我不是对货物而言。我是怕靖港、铜官一带不清静,日后家叔又改变主意,或到汉口,或到上海去买,那时我虽有心成全,也是爱莫能助了。”
“少爷说得对。”孙观臣又急了,“这倒是件难事。”
“呃,孙老板不是同曾侍郎很熟吗?”隆少爷跷起二郎腿,摩挲着手中的青花瓷杯,似突然想起,不经意地说,“你可以请曾侍郎出兵呀!叫曾侍郎派兵剿灭长毛,靖港、铜官不就安静了吗?”隆少爷双目炯炯地望着孙观臣,孙观臣为难了:“我叫曾侍郎出兵,能说得动吗?”
“叫我看,能!”隆少爷凑过脸去,严肃地说,“曾侍郎不久前败在长毛手中,在朝廷和湖南官场面前丢了脸,他急于要杀贼立功,挽回面子,一定会出兵的。何况,”隆少爷指着对面墙壁上的字画说,“就凭这字和画,他也不会拂你的请求呀!”
孙观臣想,倘若说不敢去请曾国藩发兵,那是很失身份的事,况且生意也做不成了,无论如何要办好这事。
“靖港到底有多少长毛?”孙观臣问。
“家叔为保乡邑,曾派庄上团丁探过长毛虚实,长毛水陆合在一起不会超过五百。”
孙观臣想了想说:“过两天我去拜访曾侍郎。”
“其实,明天倒是有个好机会,不知曾大人能不能抓住这个时机。”
“此话怎讲?”
“孙老板,”隆少爷压低声音说,“明天是个长毛大头领的生日,全体长毛都要大吃大喝一天。对于兵家来说,这不是个可遇不可求的好机会么!”
“真的?”
“这还有假!从昨天开始,长毛就四处买肉买酒、操办酒席了。”
“好!”孙观臣拿定主意,“我今天下午就去见曾侍郎。”
“孙老板,”隆少爷起身,“若是这笔生意做成了,腊月舍妹出嫁的衣料,也全部定在宝号。”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隆少爷随便看了看货,便告辞了。出了湘春门,三人相视哈哈大笑。一人说:“国贤兄弟,幸亏你是大家出身,真正把个隆少爷扮得惟妙惟肖,那神态,那派头,我们这些穷苦人是一辈子都学不出的。”
周国贤心里很是痛快,说:“我是真正当了二十年阔少爷的人,怎会不像?”
重新修复古祠堂檄文范文 第17篇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楚辞汉赋骈文(歌行、乐府)》专题训练【58】(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主要的特征是()
A.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B.小说有矛盾冲突,情节的展开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C.小说的故事性强,比其他的文学样式更感人。
D.小说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答案】A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小说 【解析】
试题分析:了解小说的特点,根据提示“主要特征”,比较小说与其它文学体裁。BCD三项,戏剧也具有这些特点。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走近名著(2分)
《童年》是 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书中塑造了 的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
【答案】高尔基 阿廖沙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3.(一)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全诗运用了对照反衬的手法来凸现主题,“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梦一样的回忆,毕竟改变不了眼前的现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落花时节”,如同是即景书事,又如同是别有寓托,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和诗人的衰病漂泊,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
4.古诗文阅读(18分)
(一)题春晚 周敦颐(4分)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小题1】这首诗中哪一句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小题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小题1】吟余小立阑干外
【小题1】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气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准确,更形象。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注意品味诗中流露出的情感并把握关键词语的含义。注意“吟余小立阑干外”的“立”字。
【小题2】此题考查与诗歌的主题有关,品味语言,从观看时间:夕晖;观察点:阑干外。进行分析。
5.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到谁家?
对《十五夜望月》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是唐代王建的绝句,在唐代咏中秋的诗篇中,较为著名。
B.首句写中庭月色,“地白”二字,使人不由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
重新修复古祠堂檄文范文 第18篇
孙膑善守,白起善攻;太白能诗,韩愈懂文,作文 读史有感骈文。晏婴三尺而相齐,周昌口吃而辅汉。武安君白起,坑赵卒四十万;望诸君乐毅,陷齐城七十余。诸葛未出茅庐而三分天下,甘罗年幼未仕而锋芒初露。孙膑示弱而擒庞涓,韩信示愚而取三秦。项王挺戟战百万,孔明鼓舌驳群儒。
胸藏百万兵,挥师抵黄龙;腹有千书谋,定计取幽燕。子云白袍,兵至而敌溃;诸葛羽扇,挥动而贼逃。昔者项籍,举义江东,军马八千,九战章邯。当年黄巢,题诗反唐,饿民百万,十年乱唐,韩信受胯下之辱,终为元戎之位;子房有拾履之嫌,而得王师之尊。昔者关公单刀匹马,于万军之中,取颜良首级,献曹公军前;当日子龙长枪白马,于矢石之间,夺阿斗孺子,交刘备帐前,读后感《作文 读史有感骈文》。
广东深圳罗湖区松泉中学高三:粤中小儿
重新修复古祠堂檄文范文 第19篇
第二天一早,石鼓嘴到演武坪一带沸腾了。五千陆勇全部穿上一色的新装,什长以上的官员都配上了马,刀枪晃动,战马嘶鸣。全体陆勇聚集在演武坪上,等待出征的炮响。五千水勇全部登上新船,这些新船整齐地停泊在石鼓嘴下湘江水面上。近三百座西洋大炮已安装在快蟹、长龙上。一个多月前还只是些不起眼的船民农夫们,现在神气十足地站在洋炮边,仿佛已变成了勇士似的。从桑园街渡口到石鼓嘴渡口一段的蒸水上,则停泊着临时雇来的两百多号民船,六七千夫役忙着装上最后一批粮草煤盐。
三声炮响后,塔齐布、罗泽南等人率领陆营官兵从演武坪出发,走过青草桥,向北前进。曾国藩带着郭嵩焘、刘蓉、陈士杰、黄冕等一批人来到石鼓嘴江边,他们将在此乘船随同水师顺流北下。
江边早已竖起一根两丈多高的旗杆,旗杆用白漆刷得发亮,杆顶端挂着一面杏黄旗,旗上用黑丝线绣着斗大一个“曾”字。江风吹动着旗帜哗哗作响,吸引石鼓嘴上上下下成千上万看热闹的百姓。旗杆旁边摆着一张大方桌,桌上满是点燃了的蜡烛、线香,桌边有一只空木盘。离方桌十余丈处,临时搭起了一个帐篷,衡州知府陆传应带领衡阳、清泉两县县令和各衙门官员,在这里为曾国藩等置酒饯行。
曾国藩在众人簇拥下,来到石鼓嘴边。因为尚在丧期中,他仍着往日常穿的黑布旧棉袍,只是由于过度兴奋,脸上泛着红光,显得神采焕发。他双手抱拳,向四方围观人群不停地拱手,算是对他们表示问候、答谢。山上山下发出一阵阵轰动,许多人在高喊:“曾大人!曾大人!”曾国藩径直向旗杆边的方桌走去,方桌前早已铺好一块蒲垫,曾国藩跪在蒲垫上,望天拜了三拜。
这时,一个团丁牵了一头水牛过来。这水牛虽然骨架庞大,但皮褐肉瘦、步履蹒跚,显然是一头已精疲力竭的老牛了。昨天,曾国藩临时决定,要在湘江边举行隆重的血祭仪式,吩咐国葆买一头牛来。国葆懂得血祭仪式的重要,在附近农家用高价买来一头油光水亮、高大精壮的水牛。当国葆将牛牵到大哥面前时,曾国藩抚摸着牛背,很是满意,随后叹了一口气,对国葆说:“换一头不能耕田的老牛吧!它还在出力之时,杀了可惜。”
于是换成了现在的这头羸牛。昨夜,这头牛被清水洗了三遍,又喂了些精饲料。清早起来,脖子上又套上一条彩绸。这头老牛并不明白此行是在奔赴杀场,因受过昨夜的精心款待,今晨一反平日奄奄待毙的神态,居然扬起四蹄,欢快地走到石鼓嘴下。队伍中走出十个穿戴鲜艳、年轻力壮的团丁,他们来到老牛身边。八个人蹲下去,二人一组,分成四组,都用手捉住牛的四只脚,前面两人,一人捏住一只角。只听见牵牛的团丁发出一声口哨,十个人同时一声吆喝,将老牛掀翻在地。牵牛的团丁迅速从腰中拔出一把短刀来,朝老牛的喉管猛地一刺,鲜血从喉管喷出。一个小团丁赶快跑过来,用木盆将血接住。老牛在地上四蹄乱踢,全身痛苦地抽搐着,两只榛色大眼珠鼓鼓地望着苍天,嘴里发出一声声悲惨凄厉的吼叫。它挣扎一番,慢慢地气竭力尽,终于平静地躺在沙砾上,再也不动弹了。
国葆过来,双手捧着牛血,走向跪在方桌边的大哥身边。曾国藩站起来,神色异常庄重地接过血盆,将它举过头顶,缓缓地走到旗杆边,跪下,默默地祷告,然后站起,将牛血淋在旗杆上,看着暗红色的鲜血顺着洁白的旗杆流向土中。最后,他将木盆猛地一摔。随着木盆落地声,锣鼓声、军号声、鞭炮声一齐响起,直震得地动山摇,水波晃荡。
陆传应率领文武官员们走过来,向曾国藩敬献美酒一杯。曾国藩接过酒杯,用手指弹出几滴落在地上,然后一饮而尽。随之一阵欢快的唢呐声响起,陆传应后面,两个大汉抬着一面黑底金字横匾走过来,那匾上漆着八个大字:“国之干城,民之瞩望”。曾国藩喜出望外,双手捧过,立即有亲兵过来接了去。曾国藩拱手向陆传应道谢:“陆太守,衡州父老所送的金匾,国藩担当不起,请太守转达一万湘勇的谢意。国藩亦将勉力为之,不负众望。”
陆传应说:“祝大人此去旗开得胜,早净逆氛,造福社稷。”
陆传应说完后,王世全也捧着一杯酒走过来说:“大人,世全受东洲书院、石鼓书院四百学子的委托,向大人敬一杯酒,祝大人一路捷报频传,凯歌高奏。”
曾国藩笑着说:“国藩与全体湘勇深谢东洲、石鼓两书院学子的美意。”
从世全后面也走出两个青年学子,抬着一块蓝底白字横匾恭恭敬敬地送给国藩。国藩看时,那匾上也是八个字:剪灭^v^,卫我孔孟。曾国藩也高兴地收了。
锣鼓军号鞭炮声又响起,曾国藩与衡州官员、东洲石鼓两书院学子,以及衡州城里昔日的亲朋好友和半年来新交的各界人物,一一告别,满怀着壮志将酬的豪情,迈着稳重的步伐,向停泊在江边的拖罟走去。
正在这时,一骑飞马从北边奔来,踏过青草桥,直向石鼓嘴冲去。快到欢送的人堆边时,马上的人高喊:“曾大人接旨!”
曾国藩此时正走在跳板上,猛听得“接旨”声,赶紧停下脚步。飞马已来到江边,马上坐的是巡抚衙门的聂巡捕。聂巡捕跳下马来,对曾国藩说:“请大人接旨。”
曾国藩回到岸上,望北跪下。聂巡捕摊开圣旨,高声念道:“前任礼部右侍郎曾国藩轻信一面之词,为革职降级业已亡故之前湖北巡抚杨健请入乡贤祠,实属大干律令,部议革职严办。朕思曾国藩将统率湘勇北上剿贼,改为降二级留用。钦此。”
聂巡捕念完后,江岸所有为曾国藩送行的人莫不惊愕万分,一齐望着跪在地上的曾国藩。只见曾国藩脸色铁青,两眼冷漠。他机械地说了声“谢旨”,磕了一个头,然后站起来,整整衣袍,昂首向跳板走去。
拖罟缓缓起锚,水师按预定时间启程了。望着渐渐远去的衡州府城,曾国藩对此时忽然接到这样一道圣旨百思不解。即使那份奏请完全不当,也不至于受这般重的处分,何况那份奏请用词极为稳当:“名宦以吏治为衡,乡贤当以舆论为断。”既然原籍舆论尚可,以一故巡抚而入乡贤祠,又干了哪条律令呢?更何况其孙今日有功于国!昨日王闿运书房密言浮现在曾国藩脑海里,莫非是出于王闿运所指出的那个缘故?想到这里,曾国藩从头寒到了脚。在一万湘勇喜气洋洋,充满着升官发财的热望时,他们的统帅心头却蒙上一层浓厚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