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2432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98分钟。
金融风险防范文案 第一篇
案件专项治理和防范工作汇报材料
xx年上半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严格按照省联社关于进一步加强案件管理的有关要求,继续深入开展了案件专项治理和防范工作。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案防工作开展情况
(一)明确目标。即“两降低”,降低案件数量、降低发案金额;“两提高”,提高对案件的自查发现率,提高对案件的第一时间发现制止率。为确保目标实现,市联社党委从思想认识、制度建设、队伍保障、责任追究正向激励,案防机制等多个方面制定了详细规划与措施,在辖内形成了案防工作高潮。
(二)统一思想。目标的实现,需要全员思想的`高度统一。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我们及时召开了联社领导班子会、机关全体员工会、全市信用社主任等三个会议,对会议精神进行了再学习、再部署。为确保实效,我们将学教活动全面铺开,做到了三个结合,即案防工作与“三铁”教育相结合,案防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案防工作与治理商业贿赂相结合。开展了“三方面”的培训,即临柜业务、案件防范、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综合业务系统上线操作培训,信贷风险管理及五级分类知识培训。通过层层动员与部署,在广大干部职工中逐渐树立起“安全无小事”、“从严治社”、“违章必究”等三种意识。
(三)规范行为。案防工作的主体是人。我们从建章立制入手,以规范员工经营行为和日常行为为着力点,对省联社制定下发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结合xx实际制定了实施细则,推行了联社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社制度、案件违规责任整改督办制度、重要岗位重点人谈话制度。强力执行了领导干部“五严禁”和员工“六不准”,将案件事后补救向事前防范转移。
(五)重点突破。我们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坚持查防结合,重在防范;坚持改革管理并重,重在加强内控原则,重点从可以攻玉员卡和授权卡、印章密押、空白凭证、金库尾箱、查询对账、轮岗休假等六个方面,监控检查与枪支弹药检查等两个环节,极易诱发案件的信贷领域进行了重点审计。xx年上半年,共组织与配合开展了大规模审计x次。一是对联社机关及xx年一季度的财务费用进行了审计。二是配合省联社开展了度决算真实性审计。三是配合xx银监办对全市农村信用社委托代办业务进行了审计。四是对全市x名高管人员开展了离任审计。五是配合银监部门对20盈利真实性及股金分红情况进行了审计。六是按省联社要求进行了全市信用社信贷大检查。
(六)严厉追责。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逐级建立了督办台账,指定责任人实行限时整改,上半年共查处案件x起,处理严重违纪事件x起,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案件1起。结合对审计反映问题的处理,共调查处理x人次,其中:通报批评x人,警告x人,记过x人、留用察看二年x人,移送司法机关x人,实施经济处罚x元。
(七)力挽损失。始终坚持以挽回经济损失为出发点,上半年共挽回各类经济损失x元。在重点查处x等五个信用社违规经营事件、卢市信用社xx以违规贷款方式挪用信用社资金x元事件、xx信用社违规使用坏账准备金事件、x信用社信贷员xx及x信用社信贷员xx违规放贷案中都较好地坚持了这一原则。如我们通过检查发现xx违规放贷x万元的违规事实后,迅速采取措施加强对违规人员的监控,并采取强制清收措施,目前已追回赃款x余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重要岗位人员轮岗和强制休假执行不到位。部分社主管会计在本社本岗位上连续工作时间超过轮岗最高年限尚未轮岗;在落实重要岗位人员强制休假时,其主管业务没完全交接和没进行离岗审计工作。
(二)信贷管理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信贷资料格式不统一、填写不齐全、搜集不完备等情况;小额农户贷款授信上普遍存在对信贷员调查、审批、授信无有效的监控举措;存在化整为零、垒大户等违规贷款现象;大额贷款贷后管理落实不到位。
金融风险防范文案 第二篇
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疫情在全球有蔓延之势,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和影响了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疫情也对我国金融安全产生了一定影响,由此,当前应立足国情、放眼世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对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以及经济稳定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对金融安全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和金融产生了一定的冲击,造成了多方面、多层次的影响,增加了经济金融风险。
一是经济下行风险增大。当前,疫情已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损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国际组织纷纷下调今年全球及主要国家地区的经济增长。从中国PMI整体发展来看,制造业、非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与生产指数呈现几乎一致的下跌幅度。
从中长期来看,疫情对国内外生产侧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产业链多环节的接续影响。从疫情涉及产业来看,旅游、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直接受到冲击,而制造业前期开工不足也将明显限制生产规模。从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来看,制药业、半导体业、汽车制造等行业以及能源产业,所受冲击最为明显。对需求侧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居民消费行为将更趋理性、保守,投资活动趋于紧缩,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引发海外需求整体降低。整体而言,我国经济供给侧与需求侧都面临较大挑战。
二是宏观杠杆率提升。自疫情暴发以来,延迟复工使宏观杠杆率承受压力。一方面,疫情已明显制约房地产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发展,企业利润下降致使企业债务负担加剧,不良贷款率增加,违约风险提升。
另一方面,全国普遍延迟复工、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率偏低、产业链下游行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复工率偏低,致使经济增速预期下降。在住户债务方面,个人住房贷款和消费信贷是最主要构成部分。企业生产能力下降将向住户偿还能力形成传导,加剧住户债务负担与违约风险。疫情加剧金融风险积累,稳增长与防风险动态平衡难度进一步增加。但就总体发展来看,体现为局部企业的债务杠杆风险与流动性风险,转化至系统性风险的概率较低。
三是金融市场风险增加。自疫情暴发以来,受短期的恐慌情绪、长期经济增长负面预期、全球股市联动等影响,引致世界多国股票市场价格下跌。自3月4日起,全球疫情暴发、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下跌,再次引发债券市场恐慌、收益率水平明显下行。在短期,国内债券市场将经历疫情冲击带来的反复震荡。在疫情引致国内外金融市场波动明显加剧的情形下,我国不仅应聚焦当期生产活动稳步恢复,更应关注悲观预期导致的未来需求不足,以稳定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支持金融市场稳定发展,防止金融资产价格下跌引致的企业净资产价值进一步降低。
四是利率风险预期增强。疫情突发期间,居民出于消费、避险等目标而产生的食品类商品消费需求,进一步推动CPI抬升。今年1月CPI同比增速高达%,2月CPI增速稍缓解至%,但仍处于历史高位。与此同时,生产价格呈现通缩状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再度转为负值,同比下降%,显示生产领域有效需求不足。
近期国际油价下行,进一步抬升了PPI通缩压力。结构性通货膨胀通常伴随需求缩减型货币政策。但当前经济整体需求偏低,货币政策宽松预期明确,又将对现有通货膨胀造成压力。在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区间,结构性通胀与国际油价下行将引发利率风险预期,增加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难度,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健性,提升金融风险发生概率。
五是汇率风险积聚。自疫情发生以来,人民币汇率整体呈现走高趋势。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多重因素将对人民币汇率施加贬值压力。第一,经常账户货物贸易面临逆差压力。当前,全球疫情正处于快速传播阶段,疫情带来的海外产业链受阻、总体需求降低都将导致出口规模明显降低。第二,经常账户服务贸易仍然面临逆差压力。随着疫情在多国暴发,其将对海外旅客来华旅游活动产生明显抑制,因而服务贸易仍可能面临逆差压力。第三,国内货币适度宽松加剧逆差压力。为充分应对疫情可能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国家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早部署、快行动,特别注重预期引导,已形成专项再贷款、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下移等多项举措。针对未来的生产生活恢复,货币政策预期还将进一步宽松,由此将增加汇率贬值风险。
六是流动性风险加大。疫情之下,经济主体风险偏好降低,可供交易的资金与交易意愿、到期债务总量相比偏低,引发流动性风险。疫情引发的流动性风险集中体现为企业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全球市场流动性风险三个层次。
首先,企业流动性风险方面,复工复产的延迟已致使企业现金流压力巨大,餐饮、旅游、电影等生活性消费行业销售额损失预计将分别高达数千亿元。其次,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方面,中小企业日常流水显著低于预期,餐饮业、运输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等行业企业清偿能力下降,结合央行适当展期政策要求,致使商业银行现金回流能力下降。与此同时,疫情引发的短期存款流失与到期存款延期进一步加剧了风险。再次,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风险方面,海外疫情的暴发与扩散对全球经济形成冲击,而原油价格下跌同样致使优质资产面临变现需求。多国货币政策调控释放的流动性,虽然能够对资产价格形成支撑,但对抑制病毒传播而言仍然效力有限。企业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全球市场流动性风险,都将对我国宏观流动性产生压力。
积极防范有效化解金融风险的对策建议
面对疫情对金融体系造成的冲击和影响,我国要加强顶层设计,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科学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支持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一是实施稳健且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在中、短期内或将继续承担提振总需求的大任。第一,适度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在为全社会流动性整体纾困的同时,部分缓解汇率风险。第二,定向降准更加关注房地产业、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当前定向降准重点是普惠金融,维持小微企业生命力是主要目标。而鉴于房地产业、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应当逐步转向对上述产业的信用支持,特别是确保产业链核心环节企业信贷充足。
金融风险防范文案 第三篇
防范化解四类金融风险
所有金融机构都必须持牌经营,必须先证后照,不允许先照后证、事中事后补监管的情况存在。
党的十九大和今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均要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为我国金融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即金融发展要回归本源、防范风险。
金融的本源,一是理财和融资;二是让信用、杠杆、风险形成合理的平衡,没有信用和杠杆就没有金融,杠杆基于信用产生,杠杆过大就会产生风险;三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实业兴则金融兴,实业衰则金融亡。
目前,我国金融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四点:一是宏观上国民经济的整体杠杆率;二是金融机构本身,如何在强监管中去杠杆;三是要素市场的去杠杆要求;四是金融创新的风险。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防范宏观杠杆风险
首先,要注意宏观杠杆方面的风险。
我国政府部门杠杆水平是GDP的46%,居民部门杠杆水平是GDP的44%,两者总和90%,而企业杠杆率高达160%。
我国企业债务高,微观层面上是因为产能过剩、库存过剩、僵尸企业较多而引发了坏账,导致债务周转问题。宏观层面,从债务存量看,70%的社会融资是债务,只有20%多的融资是股权,且企业债务越来越多。
我国企业尚缺资本的市场化补充机制。按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要建立企业资本的市场化补充机制。资本市场的发展不能主要靠债券市场,债券虽然是融资但仍是债权而非股权。
如果我国能充分发展股权融资市场、私募市场、公募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就可以把工商企业、非银企业的债务降下来,把国民经济的宏观杠杆降下来,这样政府部门和居民部门债务再增加几个点也尚可。企业去库存、去“僵尸”、增加利润、优化产业结构都比较重要,但对降债务的作用有限,要害就在于补短板和优化结构。负面清单制严防金融机构风险
其次,要注意金融机构自身风险。
对于金融机构如何在强监管中去杠杆,最重要的是要确定三个原则:
一是所有金融机构都必须持牌经营,必须先证后照,不允许先照后证、事中事后补监管的情况存在。这就要求准入门槛要高、要规范,无牌照经营或有牌照但超出牌照功能的业务,都属于非法经营。早年,重庆在落实国家工商总局有关“先照后证”改革之时,就明确要求三类企业,比如经营爆炸品和危险品的企业、公共服务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等,必须先证后照。
二是获得牌照后,业务范围必须在其牌照明确的正面清单中,必须严格按此执行。
三是负面清单。工商登记、部门发照时,必须给每一种金融工具、金融牌照制定一个现阶段的负面清单,即事中事后监管,且这一负面清单必须在牌照颁发的当天就必须明确。以小贷公司为例,负面清单就包括几个不准:不准非法集资和吸收公众存款,不准发放超出有关部门上限利率的贷款,不准开办未经监管部门批准的任何业务,不准超范围、超比例投资等。
金融风险防范文案 第四篇
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近年来,发生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机,造成全球性的经济萧条,给我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金融危机的发生主要是金融业存在的金融风险造成的。因此,在我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非常必要。
一、金融风险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金融风险是指金融资本在经营与交易过程中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即投资人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的偏差。金融风险的存在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危害巨大,它不但能使个别金融机构蒙受巨额损失,而且还可能破坏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引发社会动荡。对此,以前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巴林银行倒闭,东南亚金融**等都作了充分演示。在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工程,但由于处在特定的转型时期,新的机制远未健全,法律规范尚不完善,加之长期计划体制的影响根深蒂固,个别市场主体在利益驱动下利用市场监管和法律调控的疏漏,频繁地进行违规操作,使中国金融业的风险隐患日渐凸现。
金融风险是以货币信用混乱为特征的风险,它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风险,具有一定的特征。正确地认识金融风险的特征,对于建立和完善金融风险的防范机制,加强金融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地说,金融风险最基本的特征主要有:
(一)客观性
只要有金融活动存在,金融风险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所谓无风险的金融活动在现实金融生活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二)隐蔽性
金融风险往往并非在金融危机爆发时才存在,金融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性损失很可能因信用特点而一直为其表面所掩盖着。这是由于:其一,因信用有借有还、存款此存彼取、货款此还彼借,导致许多损失或不利因素为这种信用循环所掩盖;其二,可能由通货膨胀、借新还旧、贷款还息等形式来掩盖银行事实上的金融损失;第三,因银行垄断和政府干预或政府特权,使一些本已显现的金融风险,被人为的行政压抑所掩盖。尽管隐蔽性可以在短暂时期内为金融机构提供一些缓冲和弥补的机会,但是它终究不是金融防范和控制的有效机制。
(三)扩散性
金融风险不同于其他风险的一个最显著特征是,金融机构的风险损失或失败,不仅影响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突出的是导致众多的储蓄者和投资者的损失或失败,从而引起社会的动荡。这就是金融风险的扩散性。
(四)加速性
金融风险一旦爆发,它不同于其他风险爆发只在既定范围内匀速变动,而是因风险失去信用基础而加速变动。形成贷款循环困难和恶性循环。所以,一旦金融风险爆发,往往都伴随着突发性、加速性,直到金融危机。充分认识金融风险加速性的特征,对于高度重视金融风险的社会危害性是非常必要的。
(五)可控性
尽管金融风险是客观,但是金融风险是可控的。所谓金融风险的可控性,是指市场金融主体依一定的方法、制度可以对风险进行事前识别、预测,事中防范和事后的化解。正是因为金融风险是可控的,才使得建立健全现代金融制度具有现实意义。
二、对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风险的认识
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迭起,因违规进行金融衍生交易、资本运作效益低下、金融诈骗发生频繁且高科技化跨国化等而引发的金融风险案令世人震惊。各种金融动荡的后果已不再仅局限于某个金融机构或国家,而且呈锁链式传递或扩散,危害波及周边地区至整个经
济区域。随着世界金融贸易服务自由化的加快、金融创新工具的推陈出新而导致的传统条件
下金融内控制度与监管制度的滞后,不能适应现代金融业飞速发展的需要的种种严重问题
性,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金融风险防范已成为国际性的共同课题。
在中国,目前反映出来的潜在金融风险隐患除了违规操作衍生交易、资产效益低下、呆
帐坏帐率偏高、金融诈骗严重等国际共同的金融风险外,还具有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明显特
点,如金融主体资格不健全、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偏低、金融机构设置布局不合理而引发的过度同业竞争、银行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炒作、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偏
高等等。检讨中国现有金融风险隐患的成因,不外是体制的不健全与法制的不完备两个方面,而这两方面又是相互联系与影响的。
(一)制度方面
中国的金融体制尽管已进行了历史性的变革,并初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金融市
场雏形,但这种雏形与完善的市场机制所需要的金融市场差距甚大,呈现出明显的“过渡性”
特征。其一,中央银行调控体系尚未健全。央行尽管已开始采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间接
调控宏观金融市场,但由于货币市场、利率市场、外汇市场等配套运作机制不健全,央行完
全依赖信贷、利率、汇率等金融杠杆进行间接宏观调控的条件尚不具备。同时,国有商业银
行虽然已向商业化方向转变,但因长期实行的政策金融与商业金融的影响尚存,加之地方政
府干预严重,缺乏对经济利益刺激的反应机制,以致短期内很难实行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
风险管理为特征的商业银行运作机制。在这种状况下,商业银行不可能将央行货币政策信号
有效地传导至生产与流通领域,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弱化了央行的间接调控功能。第二,市场
运行机制与市场体系尚不完善。一方面是证券、信托、保险、期货等市场已建立,使金融市
场呈现出资产多元化格局。另一方面,是市场运行机制缺乏完整的制度模式和架构,以至出
现了证券期货市场违规行为不断、信托业定位模糊、保险业非均衡发展及过度竞争等问题。
这些不正常现象若长期存在,必将对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均衡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使市场
融资方式趋向单一,并最终危及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金融法律规定方面
中国的金融法制建设起步甚晚,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同步发展,同时具有“摸着石头过
河”的特征,制度不健全、法律规范的缺位和金融监管体制的不完备在所难免。但从法律与
经济发展的关系不难看出:金融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与规范作后盾,金融市
场的有效运作则必须以秩序为前提。而无论是制度、规范,还是秩序,都是法制建设的基本
任务与目标,因此,金融法制的不健全可以说是形成中国金融市场风险隐患的更为主要的原
因。中国金融市场建设应以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监管为最终目标,这实质上也是市场
机制合理、有序运行的基本要求,要实现这一要求,必须规范金融市场主体行为,建立金融
市场秩序,协调金融关系,完善金融宏观调控手段。而这些目标,只有在金融法制健全和完
善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这是由金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法律的功能所决定的。
三、当前我国存在的金融风险隐患
(一)银行资产质量恶化,不良贷款比重较高
在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由于资本市场发展滞后,融资格局以银行的直接融资为
主,在统一利率政策指导下,对支持企业不断增长的投资需求以及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改革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各级政府对银行的日常经营
干预较大,不仅信贷资金的经营带有“半财政”性质,而且扭曲了银企关系;在近几年的企
业资产重组过程中,债、废债现象严重,这无疑加重了银行的压力。
(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日益暴露
我国的非银行机构主要包括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证券公司以及保险公司等。信托
投资公司是由各级地方政府以及各家商业银行的总行与分支行建立的规模较为庞大的一类
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运用额仅次于国家银行与城市信用社。这类机构在发展中演化为“金
融百货公司”,不但与商业银行一样从事存贷款与投资业务,也大量染指证券经营业务。与
此同时,随着保险公司数量的增加,在各家公司片面追求保费收入的过程中,不乏随意利用
保单圈套社会资金的较混乱现象。而由于法规制度和现实市场环境的限制,迅速聚集的保费
资金没有适当正常的投资渠道,这其中的风险积累也值得重视。
(三)金融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所隐含的风险
金融资源基本上是通过金融中介机构的间接融资渠道和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渠道配置的。就我国目前间接金融配置看,金融机构对非国有经济的支持不够,而非国有经济已成为
我国经济增长与促进就业的重要支撑。金融机构的绝大部分资金在效率相对低下的环境中运
行,如此信贷资金配置,不仅不符合经济增长格局的要求,而且孕育的金融风险也值得关注。
(四)监督机制不完善
我国一些银行违规操作、过度投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金融领域内时有发生的大案要案的根本原因就是内部管理混乱,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外部监管不力,缺乏行业自律组织。
(五)经济结构不合理
从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东南亚国家出现的经济结构等总是在我国也不同程度存在。改革
开放以来,我国家电、轻工、纺织、食品等行业曾得到迅速发展,但也带来不少重复建设、重复引进、盲目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这些行业便出现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市
场容量相对缩小,从而出现经营困难、职工下岗或就业不充分等现象。另外,一些老工业基
地、军工及老传统行业,企业亏损严重,旧体制的包袱越背越重。同时,沿海地区部分“两
头在外”的外贸生产企业直接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制约,产生新的结构问题。这都构成潜在的金融风险因素。
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措施
目前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正在不断深入,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已经实施资本项
目下的自由兑换只是有待时日,研究如何防范金融风险,使内外资如何更多、更有效、更健
康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有着重要的意义。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措施主要有:
(一)法制化是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必由之路
正是由于金融市场在整个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其规范运作和稳健发展就显得
更为重要。而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制经济,依权利法定的法治原则。政府如何运用金融政策
进行宏观调控需要法律授权,政府宏观调控的权力、范围、措施及效力均需法律明确规定;
金融市场主体的行为规则需要法律确认,金融市场秩序需要法律建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法制化是中国金融市场建设的必由之路,当然也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必由之
路。法律化、制度化的金融市场才能实现合理、有序、秩序运行的目标,也是由法律的特殊
功能所决定的。第一,法律是市场主体资格健全和行为规范化的保障。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
是构成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健全的市场经济必须有合格的市场主体,而合格的市场主体本
身又包含了主体资格健全和行为规范化两层含义:一方面,法律规范明文规定金融市场主体的准入条件和标准,从而杜绝不健全主体及非法进入者对市场秩序的冲击;另一方面,法律的规制、引导、教育等作用可以有效克服主体行为的自发盲目性,使之真正成为具有自觉性、守法性和自律性的合格主体,成为自觉遵守市场“游戏规则”的理性“经纪人”。第二,法
律是合法市场行为的保障。现代市场经济主体间的经济往来,普遍以契约方式完成。契约自
身的平等、诚信、等价有偿等特点可以担当维护交易安全的重担。而作为法律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契约制度,不仅能使合格交易得到确认,而且还能以法律强制力切实保障契约的履行。
第三,法律是金融市场适度竞争和有序运行的保障。竞争机制作为市场机制中资源配置的基
本方式,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直接体现,是市场机制运行的前提基础。但良性竞争与公平竞争的实现,无法依靠市场机制自身力量维系,只能依赖法律的强制力加以调整和保障。只有在通过法律机制确认的政党的市场准入标准、准入主体、行为规则的条件下,公平交易、平等竞争才能切实得到保证。同时,市场秩序虽然是主体共同行为选择的结果,但这种运行秩序的确立只有以信用规则和法律约束加以确认,才能真正为主体自觉遵守。
(二)加快企业与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理顺银企关系,活化银行资产
现在最根本的还是应当加快商业银行体制改革,按《商业银行法》规定,切实落实分业经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强化约束机制等改革措施;在对银行信贷资产按风险标准分类并予以有效管理,加大对不良资产存量进行重组与清理的同时,还应积极推进以制度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国有企业改革,理顺银企关系。经过改革至少能够解除目前困扰银企关系的信息约束问题,使银行与产业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上具有竞争意识的企业实体,从资产营运效益出发,银行努力寻找值得贷款的企业,企业也可自由选择能够给予贷款的银行,在这种基于效益基础上的相互寻求对象的过程中使信息畅通,以求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三)加大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
对于问题较多的信托投资公司,在清理的基础上坚决与各级政府部门脱钩,杜绝经营资金的财政化;基于目前国际社会对中国金融机构问题关注较多,国际金融动荡尚未平息,为了避免引起过大的波动及对信心的消极影响,对信托投资公司的清理应慎重,主要应按金融信托的应有原则积极进行改组,尽量实行平衡过渡。对于证券经营机构,应尽快建立健全有关证券业财务会计制度,完善有关会计账户体系结构,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对证券投资清算资金的监督作用。
(四)提高银行信贷政策与资本市场政策对非国有经济的支持力度,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首先是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应以收益与风险的衡量为主要标准,扩大对发展前景较好的非国有企业的信贷支持,建议随着各家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部”的成立,真正将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的非国有经济的信贷支持列入各行的贷款计划中,作为中央银行起引导作用的“指导性贷款规模”中也应明确列出对非国有经济的信贷支持意见。其次是向非国有经济开放证券融资市场,特别是对于进入基础产业、高科技、制造业的非国有企业,允许并引导其根据现代股份制企业制度改制上市,进行股权融资,通过资本市场获得持续发展的资本。与此同时,对于符合条件的非国有企业,也应允许按一定程序与要求发行债券融资,经过市场自律组织的审查,也可上市交易,以改善企业资本结构。
(五)在继续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加强金融管理,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当今世界已不可避免地朝着全球化方向迈进,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对外开放政策是我国顺应历史潮流的要求,也是确保我国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关键。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外资流入已不同于当初纯粹工业资本的引进,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地以银行、保险、基金、证券等为内容的金融资本开始流入中国,这无论对保持海外工商资本持续投资我国并保障其稳定性,还是对加快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都是必要的。但是,金融资本相比工商业资本的流入,附带着更大的风险因素。因此,今后在继续吸引科技含量高的工业资本流入的同时,应当视经济现实需要,加快金融监管标准与体制的建设,在总量控制的原则下,积极稳妥地吸引金融资本的流入,并重点从外汇管理制度与行业、企业准入的程度上予以严格监控。
(六)积极推进财政改革,增强财政实力,为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与风险化解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就当前来说,应根据经济发展情况,积极推进已经确定的以“费改税”为重点的新一轮财税改革,并加强财政管理,提高效率,将现行税制范围内应收的税收及时足额地收缴国库。通过编制“国有资本预算”,加强对国有资本营运的监控,确保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特别是当涉及到国有资产变现时,能够保证政府财政的应有收入。在节约的原则下,调整财政公共投资方向,重点转向非盈利性公共工程项目投资等等。以此促进财政
机制的完善与财力的充盈,使其成为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的坚强后盾。
(七)在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过程中,优化股权结构,通过市场逐步明晰产权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行与发展奠定可靠合理的制度基础,就必须减少由过分投机行为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可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应认清我国金融形势,加强金融监管,防患于未然,以保障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金融风险防范文案 第五篇
浅谈金融会计风险成因与防范对策
摘要:社会经济市场化的形势越来越明显,全世界的经济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动而不断的进行改革,这样使得金融界的各项制度也随着世界的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也随之日益得到完善。
为了适应现代化的经济运作模式,各种金融的体制发生了与原来不同的形势。
随世界经济的开放而开放,随世界经济的波动而波动,随世界经济变得多层次化而变得多层次,但也会随着世界经济出现动荡而变得不稳定,发生金融危机等风险。
本文以下就新型金融环境下金融会计风险的成因和防范金融风险的策略。
关键词:新型金融环境;金融会计风险;防范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飞速发展,社会的市场中的各行各业的竞争力日益加大。
这使得各个金融机构无法与市场经济同步前行,无法完善与市场相对应的金融运行标准与模式,致使各个金融机构只为了增加金融利润和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率,进行大幅度的金融机构的经营数量。
金融风险防范文案 第六篇
按照xx《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项工作方案》部署要求,现将××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情况报告如下:
一、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整体情况
(一)、大队召开全体会议,传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项工作方案》文件精神,并对各项工作进行部署。成立了以大队长为组长,教导员为副组长,各中队负责人为成员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扎实推动风险排查工作。
(二)、大队结合辖区道路安全设施以及事故多发点段实际,全面摸清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数量、分布情况和风险等级,按照隐患危险程度和风险等级,科学梳理分类,逐一建立台账,全部纳入管理视线,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二、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措施
(一)、定期对辖区内团雾多发路段、国省道交叉路口、城市道路安全隐患和农村公路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危险路段安全防护设施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梳理,建档立案。
(二)、对“两客一危”、校车服务机构及列入红橙色监管单位每15天检查一次,对使用校车和接送学生车辆的学校或幼儿园要每个月检查一次,对其他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单位在发现事故隐患或遇重要时间节点时,要随机进行重点抽查。
(三)、依托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将逾期未检验重点车辆信息及时录入缉查布控系统,每日开展稽查布控行动,集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假牌套牌假证违法。
(四)、始终对酒驾、醉驾保持“零容忍”态势,结合辖区酒驾醉驾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每周开展两次治理酒驾统一行动,通过拓展整治区域、调整整治时段、扩大检查车型等方式,做到严管严控,严查严处。
(五)、以创建“无超载城市”为目标,组织开展全域治超,持续深化车辆污染治理行动,每隔10天组织一次专项行动,大力整治货车超限超载违法行为。
(六)、定期深入辖区重点运输企业、农村、市场、中小学校等开展交通安全源头教育,扎实提升广大交通参与者安全守法意识。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要把事故预防作为当务之急来抓。全体民警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促发展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牢记保安全、保畅通的责任担当,落实“三降一保”的工作目标,提高路面见警率、管事率,把握好国省道和农村县乡道路等重点区域,加强无牌无证货车管理,加大督导通报力度,坚决遏制各类道路交通事故发生。
(二)、要把创建“无超载城市”摆上重要日程。创建“无超载城市”、开展“全域治超”是王浩书记、丁绣峰市长提出的城市管理理念,要从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长效机制入手,积极建议政府完善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要从地方立法的角度研究大货车交通事故查处办法,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积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把处理驾驶人、处理车主、处理运输企业合并执行,使利益链成为责任链,形成不敢违、不能违、不想违的社会氛围。
金融风险防范文案 第七篇
近一时期,商业银行不断发生违法违规案件,尤其是一些大案、要案,金额巨大,情节恶劣,给银行的信誉和社会形象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银行机构对操作风险的识别与控制潜力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问题突出,为了切实加强对商业银行管理,坚决遏制案件多发势头,保证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银监会决定开展以加强制度建设为主要资料的查防银行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经过一段的学习现将本人的心得体会浅淡如下:
近几年来,随着银行业的竞争加剧,每个银行都在不遗余力进行着金融创新推出自我有特色的金融产品,这些经营活动对提升他们自我在银行业中的地位以及中国银行业在世界银行业中的地位起到了必须的作用。但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太刻意追求经济利益我国银行业在推出新产品的同时往往忘了对相对的制度保障进行建设,造成有的新产品还在沿用旧得制度进行管理有的甚至没有制度进行管理,这是近几来很行业不断发生重大案件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近期以来发生的一些案件也有很大一部分在我们传统的业务中,犯罪份子利用的也仅仅是传统的手法就造成了我们银行业的重大损失。我们在执行内控制度的过程中出了麻痹大意,有章不循的现象,在平时工作中没有按照内控制度要求和业务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只凭自我经验和感情办事,从而被犯罪份子利用钻了空子。
在我们平时工作中有些环节很容易引发案件如:
(1)信贷方面:贷款授权授信管理、向关联企业多头放贷。
(2)会计方面:银行与企业的对账制度;会计业务的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业务处理“一手清”现象;英证、押管理;会计交接;有价单证、重要空白凭证的使用和保管等等。这些环节的管理有赖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有赖于制度执行人的高度重视和严格执行,这次活动把防范操作风险强化案件专项治理同加强制度建设和深化银行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把防范操作风险强化案件专项治理和完成业务经营目标结合起来,把防范操作风险强化案件专项治理同增强员工风险意识、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结合起来,必使这两个方面得到同时的增强。
透过这次活动,每个员工透过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剖析,吸取教训,警钟长鸣,并对照有关金融法规、银行规章制度自我查找履行岗位职责及遵纪守法等方面的差距,明确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必将使我们银行违法违规案件行到遏制,案件数量不断下降。
金融风险防范文案 第八篇
这次执规执纪教育活动必要而且及时,从xxx事件、xxx事件不难看出,规章制度作为银行的“三铁”之一,尽管年年讲、月月讲,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呢?!明明是禁止做的事情,为什么还会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韪呢?笔者认为:
一是侥幸心理在作怪。
有些人非常懂法,在规章制度方面也口若悬河,但真正实行起来总感到别扭,甚至有些人觉得太死教条,这样会影响业务的发展,于是出现了反程序操作,有些业务在未经审批的情况下就大行特行,短时间未造成什么损失,有些人便下了这样或那样的结论:变通一下并无妨。久而久之便把一些不良的习惯当作了规范,这是非常危险的开端。
二是从上至下重视不够。
忽视了执规执纪的重要性,口头上叫得响,一旦涉及到某些业务上,制度规章就忘了个精光。某些领导为了个人业绩而做了不该做的事,批了不该批的业务,这样给下属便造成一种错觉:规章制度只不过是个摆设,能做不能做的,做了也不会有什么影响,上行下效,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三是人的行为受到利益的驱动。
纵观各大要案不难看出,不少尽管文化很高,地位也不低,家庭条件也不错,但偏偏被一个“利”字而压倒,这些人做事前首先想到的是个人利益,自己的好处,把银行的形象、客户的信赖、家人的期盼统统抛在脑后,只要有利自己的便不遗余力地大变魔法,大问题弄成小问题,高风险被看做低风险,甚而是无风险,一叶障目,只看到了金钱的魅力。总之就应了那句话:见利忘义。难道我们真的很困难吗?近年来我行的福利待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有不少人难以满足现状,那种膨胀的私欲其实是多少金钱也难以填平的无底洞!正是这种强烈的不满足感,使得许多人在利益面前弯了腰,在好处面前变了节。一些人的抵制力脆弱得象夏日的冰山,顷刻间倒下了,很是悲哀。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一事:那是5月份的一天,当时我担当xx复核,一家在我行开户的企业财务负责人找到我,让我为她带来的几份_加盖转讫章。她说是为她的亲属做的',不会出什么事,只是应付一下检查。我听到后,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们是在工作中相互熟悉的,并且相处得非常融洽,关系确实很好,我之所以一口回绝了她,是因为我深知这里的危害性。尽管她很不高兴,而且我心里也觉得很过意不去,但我深知自己做得没错,我不能拿单位赋予我的权力和责任当作自己交人谋利的资本!这件事过了很长时间了,但回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我庆幸自己闯过了这道人情关。
综上所讲,不严格执规执纪造成的后果和损失是无法用阿拉伯数字来计算的:多少个人的前途葬送了,多少个家庭毁掉了,银行的诚信还怎么讲,银行的形象该怎样去维护,用什么才能挽回客户的离散之心呢?这些问题非常值得每一个人去思考,那些沉痛的教训确实象警钟一样,敲醒了我们许多人放松的大脑。
怎样才能杜绝风险隐患及案件的发生呢?我认为从领导到普通员工应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培养一个良好的爱好和志趣;作为一个领导者多多表扬那些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说真话,不怕得罪人的事和人,率先垂范非常必要。总之每个人都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就可以,首先要知道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经常学习,经常比较,拿一颗平常心去做事,在做一笔业务前,要切切实实考虑一下,仔仔细细地看一下是否合规,有无错误纰漏。只有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办事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一切才会朝着正常的道路发展,中行的未来才会有希望。
金融风险防范文案 第九篇
大家早上好!很高兴时隔六年再次参加这个论坛。
党的十八大以来,_同志作为党的领袖,对金融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全面系统深刻地阐述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题,不仅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前所未有,在国际政治实践中也极为罕见。
有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就有金融风险。无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会发生不平衡、不协调。但是迄今为止,多数国家仍然通过危机来强制调整,付出沉重代价后,恢复经济金融平衡。只有在我们国家,才能够做到由中国_统一领导,各级政府主动作为,集中动员全社会力量,及早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防止生成系统性金融危机。
_关于金融工作的理论和政策论述,深刻把握现阶段经济金融运行的内在规律,形成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中国方略,充分体现了中国智慧。其核心要义就是,从国情现实出发,以自我革命的理念和方法,主动消除经济金融隐患,成功跨越重大关口,确保“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实现。“自我革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处理新时代各种社会矛盾的基本方式,因而也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根本途径。
我国现阶段的金融问题具有极大的特殊性。总的历史背景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兴市场经济、“三期叠加”,同时处于市场化、国际化不断深入,经济增长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特定时期。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我们面对的矛盾更为复杂,有些风险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历史原因,必须以更积极的态度处置各类隐患,以经常的“小震”释放压力,避免出现严重的“大震”,总体上要用事先的而不是事后的、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整体的而不是零散的方法,去矫正各种偏离,及早恢复经济金融平衡。
以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以_同志为核心的_直接领导和指挥下,我们展开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一系列战役。在工作实践中,有以下几个方面体会较深。
二是稳定大局逐步加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治理金融业内部层层嵌套、自我循环,必须充分考虑机构和市场的承受能力,在保持国民经济列车平稳运行中拆除“炸弹”,防止出现“处置风险的风险”。在化解“类信贷”业务风险过程中,我们没有全线出击、四面作战,而是合理安排过渡期,先由机构自查再由监管部门检查,有计划、分步骤,渐次达成目标。在整治同业业务时,先从规范同业投资和同业理财入手,使特殊目的载体投资放慢增幅,继而出现负增长。同业理财余额逐月下降,至今已压减三分之二。与此同时,同业存放和同业存单则只有较小变化。直至去年底今年初,才开始启动规范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同样没有采取“一刀切”和急刹车的办法。
三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必须善于抓主要矛盾,优先处理最可能影响全局、威胁整体的问题。在推动去杠杆过程中,金融管理部门坚持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优先推动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降低杠杆率。针对交叉金融野蛮生长、影子银行急剧膨胀等突出问题,我们及时开展市场乱象综合整治,有力遏制了银行业和保险业资金脱实向虚势头。一年多来,银行业在保持12%以上信贷增速的同时,总资产规模少扩张20多万亿元。在发展方式转变和总保费收入下降的情况下,保险业的保障功能不断增强,今年前4个月,人身险中纯保障类产品占比上升个百分点。
四是区别对待分类施策。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市场的金融风险情况,采取差异化、个性化的办法。工作实践中,对于不法分子控制的金融集团等“恶性肿瘤”,毫不手软,及时实施“外科手术”。对于情况复杂、牵涉面广的案例,采取徐缓调理的办法,通过“慢撒气”逐步缓释,条件具备时再果断出手。在这方面我们要特别感谢上海市的支持和配合。对于“金融科技”,英国等国家提出了“监管沙盒子”的概念,而我们采取的实际上类似“监管沙房子”的框架,可能需要逐步调整优化。
五是抓住时机攻坚克难。_指出,应对金融风险和挑战必然要付出代价、经历痛苦,我们必须勇于直面问题,敢于碰硬、善于碰硬,把握时机,主动出手,及时消除隐患。去年以来,我们督促银行利用当前拨备较充足的有利条件,做实贷款分类,真实反映信用风险。目前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之比,已由高峰期的近120%降至100%以内。同时鼓励银行综合运用坏账核销、现金清收和批量转让等手段,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2017年以来共处置不良贷款万亿元。有的观察家将这些行动解读为银行的负面讯息,恐怕不太合理。
六是标本兼治依法规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系统性工程,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强力治标,有效处置重大风险事件,同时,要对所有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排查,严肃处理,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市场上的歪风邪气压制下去。但是从根本建立起规范有序的金融市场体系,更要注重加强金融法治建设,补齐监管短板,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巩固治标成果。2017年,银行业重点推进70多项补短板项目,已完成48项,今年又新提出40多项;保险业去年以来修订出台规章和规范性文件60多项。
七是回归本源服务实体。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金融系统坚持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国成立万个债权人委员会,积极推动企业的财务重组和破产重整。在着力破除无效供给的同时,支持培育新动能,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2017年银行业新增减费让利440亿元,今年一系列新的降成本措施正在陆续出台。信贷增速继续明显超过货币供应量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小微企业贷款持续实现“三个不低于”目标。目前,小微企业贷款覆盖率,申贷获得率,但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还需做出新的努力。
八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_指出,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历程,解决影响和制约金融业发展的难题必须深化改革。在利率、汇率市场化不断深入的条件下,我们积极推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股权管理,优化机构布局,健全市场体系,持续提升我国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有的同志对金融业对外开放心存顾虑,认为开放金融服务业可能冲击中国的金融市场,引进外资股东可能威胁国家金融安全,这种担忧是多余的。到目前为止,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市场份额只有,外资保险公司也不过6%左右。事实上,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更无法想象有许多中国金融企业进入全球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前列。金融业扩大开放是增强我国服务业竞争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迫切需要。按照_提出的“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要求,我们正在加快落实金融业对外开放举措。
九是党的领导和群众路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必须坚持_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金融改革发展正确方向,并服从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_强调,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人民群众既是金融监管保护的对象,更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依靠力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注重发动群众,让群众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提升自身免疫力,同时成长为治乱象的生力军。在打击非法集资过程中,努力通过多种方式让人民群众认识到,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一旦发现承诺高回报的理财产品和投资公司,就要相互提醒、积极举报,让各种金融诈骗和不断变异的庞氏骗局无所遁形。
在充分看到成绩、树立必胜信心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自我革命本身意味着许多特有的困难。刮骨疗伤,壮士断腕,知易行难。既有传统观念的束缚,也有利益固化的藩篱,大多涉及体制机制调整,需要更大的决心和勇气。二是道德风险根深蒂固。相当多的金融机构仍然存在“垒大户”情结,不少企业高度依赖债务投入,各类隐性担保和“刚性兑付”没有真正打破,“预算软约束”“投资饥渴症”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市场化法治化破产机制远未形成。三是一些地方、部门、银行和企业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对去产能、去杠杆心存侥幸,对不良资产处置和“僵尸企业”出清等待观望、犹豫不决,总希望国家出台政策给予救助。四是平衡各方利益面临很多制约。随着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兼顾多重利益的难度越来越大,调整越来越困难,有待于各个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
金融风险防范文案 第十篇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奋力跨越重大关口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郭树清
李强书记、小川理事长、应勇市长、易纲行长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很高兴时隔六年再次参加这个论坛。
党的十八大以来,_同志作为党的领袖,对金融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全面系统深刻地阐述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题,不仅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前所未有,在国际政治实践中也极为罕见。
有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就有金融风险。无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会发生不平衡、不协调。但是迄今为止,多数国家仍然通过危机来强制调整,付出沉重代价后,恢复经济金融平衡。只有在我们国家,才能够做到由中国_统一领导,各级政府主动作为,集中动员全社会力量,及早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防止生成系统性金融危机。
_关于金融工作的理论和政策论述,深刻把握现阶段经济金融运行的内在规律,形成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中国方略,充分体现了中国智慧。其核心要义就是,从国情现实出发,以自我革命的理念和方法,主动消除经济金融隐患,成功跨越重大关口,确保“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实现。“自我革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处理新时代各种社会矛盾的基本方式,因而也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根本途径。
我国现阶段的金融问题具有极大的特殊性。总的历史背景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兴市场经济、“三期叠加”,同时处于市场化、国际化不断深入,经济增长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特定时期。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我们面对的矛盾更为复杂,有些风险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历史原因,必须以更积极的态度处置各类隐患,以经常的“小震”释放压力,避免出现严重的“大震”,总体上要用事先的而不是事后的、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整体的而不是零散的方法,去矫正各种偏离,及早恢复经济金融平衡。
以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以_同志为核心的_直接领导和指挥下,我们展开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一系列战役。在工作实践中,有以下几个方面体会较深。
金融风险防范文案 第十一篇
这几天,我认真学习了关于银行案件和重大风险事件防控专题会议上的讲话,并结合最近发生在周边人身上的错误,作如下心得体会,引以为戒。再回想起前段时间看的警示教育片,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影片中讲述的是几个具有影响力的领导如何走向了不归路,他们用声泪俱下的忏悔,用他们对自由和生活的渴望,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沉思之后,颇多感慨。
人是万物之灵,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有自制力。我们每一个生命都是极其偶然的.存在,而人从生下来那一刹那起就注定要回去。我们所拥有的生命原本就是一种责任和承诺——对父母、对亲友、对社会。然而,生命太短促了,我们更应该倍加珍惜。一个人只要记住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别人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么他的生活将非常愉快。而守住诚实、正直、忠贞、善良和表里如一的品质最终才会获得幸福。其实在生活中,富贵的人并不一定幸福,贫穷的人也并不见得痛苦。何况我们只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干工作,也不可能沦为贫穷阶层。为什么不脚踏实地走正道,遵纪守法做好人呢?
作为一名北银的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不仅要尽职尽责、安份守纪、保质保量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还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智慧的头脑,在工作中和一起共事的`同事共同坚持制度,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才能有效地抑制案件发生。按规定程序办理业务做到一笔一清,一方面,让自己的工作更加完善;另一方面,也让自己的工资收入颗粒归仓。
此外,要加强学习,特别是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熟悉和掌握规章制度的要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分析能力。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将各项制度落实到业务活动中去。强化责任意识,要求自己爱岗敬业,认真严肃对待自己的职业,忠于自己的事业,勤奋工作,深思慎行,将责任心融化于血液,体现于行动,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坚定信念,放松要求必然迷失方向,抵御不住诱惑定会走向犯罪的深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在本职工作中把握自己,管住自己,走好人生路。
金融风险防范文案 第十二篇
近几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发生违法违规案件,尤其是一些大案、要案,金额巨大,情节恶劣,给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誉和社会形象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操作风险的识别与控制能力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问题突出,为了切实加强对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坚决遏制案件多发势头,保证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银监会决定开展以加强制度-
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查防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经过第一阶段的学习,现将本人的心得体会浅淡如下:
一、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纵观金融案件的发生,尽管形式各异,但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项内控制度未履行好、落实好造成的。通过近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发现这些案件除暴露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松懈,有章不循,处罚不力等问题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员工道德风险的控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是员工整体素质不高,教育乏力。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线长,绝大多数员工身处最基层,长期以来,规范化、制度化的思想教育开展不够,安全教育少。
一些信用社对安全管理、案件防工作不重视,给员工造成错觉,从而放松警惕,认为只要自己不出事就行了,别人,谁出事谁负责。案件防范不到位导致安全工作挂在嘴上,疏于案件防范。同时由于社会风气、黄、赌、毒的影响,对自控力弱、政治素质差、道德败坏、作风卑劣、无视党纪国法、私欲膨胀的人来讲,诱惑力是引发了作案的主要因素。
二是防患意识不强,管理乏力。近几年来,大部分信用社注重了业务开展,忽视了案件防范,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得不到彻底改观,尤其在基层信用社,任务至上,片面追求几项主要业务指标的考核,不重视内部管理、安全教育和责任意识,有的甚至欺上瞒下,学习教育走过场。
俗话说“十案九违规”,不按规章制度办事,为案件产生埋下祸根。一方面,无视规章制度,有规章不执行,颁布的法令、制定的规章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讲义气,凭感情用事,以感情代替制度和原则,不按操作规程办理业务,导致案件发生。对案件防范工作部署少、落实少,致使工作存在空档和缺位,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 之机。
三、稽核检查图形式、走过场,监督乏力。一方面稽核检查力量相对薄弱,对信用社点多、面广、线长和客观上难以全面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另一方面,稽核检查人员有的责任心差,原则性不强,稽核检查图形式,走过场,该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发现的问题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罚,而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有些事情虽然发现了,也下达了整改通知,但对落实情况没做进一步的督促检查,使问题越积越大,最后导致发生重大经济案件。
二、预防案件发生的对策建议
通过这次活动,每个员工只要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剖析,吸取教训,警钟长鸣,并对照有关金融法规和农村信用社规章制度,自我查找履行岗位职责及遵纪守法等方面的差距,明确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就必将使我们农村信用社违法违规案件得到遏制,案件数量不断下降。
我个人认为,要做好案防工作,关键是人,农村信用社务必牢固树立人本观念。
一是要经常性抓好员工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做到“常到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做到警钟常敲,预防针常打。
金融风险防范文案 第十三篇
近年来,各种金融案件频频发生,发案率高居不下,案件防范形势严峻。纵观金融案件的发生,尽管形式各异,但追究原因归结为一点,这就是制度缺失,管理缺位。
一是防患意识不强,忽视管理。近年来,大部分银行注重了业务开展,忽视了案件防范,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较为普遍,尤其在基层银行,效益第一,任务至上的现象更是普遍现象。在这些单位,仅注重主要业务指标的考核,不重视内部管理,忽视安全教育,淡化责任意识,为数不多的警示教育也往往流于形式。
二是法纪意识较差,疏于教育。银行点多、面广、线长,绝大多数员工身处最基层,长期以来,规范化、制度化的思想教育开展不够,员工重视实际,视思想教育为形式、为空谈,思想教育无意义。久而久之,员工思想道德水准下降、法律法规观念淡薄,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防腐拒变能力差,大多凭个人的良知做工作,谈不上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是稽核力度较弱,监督不足。一方面稽核检查力量相对薄弱,对银行点多、面广、线长和客观上难以全面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另一方面,稽核检查人员有的责任心差,原则性不强,稽核检查图形式,走过场,该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发现的问题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罚,而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有些事情虽然发现了,也下达了整改通知,但对落实情况没做进一步的督促检查,使问题越积越大,最后导致发生重大经济案件。
通过学习,特别是对案件的深入剖析,我认为,要在银行系统减少案件的发生,使防控机制行之有效,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当然,银行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林林总总,不可谓不全,处罚不可谓不严厉,但是好多制度在许多职工看来只是墙上的制度,并没有很好的予以落实,规范自已的行为。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虽然制度不是万能的,但是制度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我们更要进一步提高制度执行力,堵塞管理漏洞,促使制度覆盖到业务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面是十分重要的。一切要用制度落实责任,用制度说话。第一,每位员工首先要强化按规章制度办事的观念,不再是凭“经验”操作。要树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念,不再是惟命是从。要树立内部控制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的思想,不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了良好的制度,更要有一批模范执行制度的人予以落实,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要加强各项内控制度落实情况的后续跟踪和监督工作,对于严重违反内控制度的要严厉予以处理,要让每一位违章违纪的员工付出沉重的代价,让其有切身之痛,严重的更应清理出银行队伍。
其次要加强防范机制。机制漏洞是各项案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每一件有内部员工参与的案件背后,无不有作案人长期处心积虑的身影,他们正是利用了工作机制上存在的一些漏洞,精心准备,伺机作案。我们要通过工作机制的转变,来防范案件的发生。比如,我们要把重视员工道德风险防范提上重要日程,把对员工思想排查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特别是将员工的的“六看”当做大事来对待。对员工“班前看神态、班中看情绪、吃饭看胃口、交流看心情、下班看快慢、班后看做啥?”通过这“六看”,及时发现员工心态是否失常,行为是否失真,举手投足是否失措。做到密切关注员工思想动态,将各种诱发案件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比如,在工作机制方面,可以以制度化的形式进行岗位轮换,以制度化的形式做好稽核监察工作,以制度化的形式作好员工的培训工作等等,避免员工在同一岗位长期工作带来的负面效应,避免因熟知了监管漏洞而产生的犯罪诱惑。要以制度化的形式作好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第三,要加强风险教育管理。要树立全员风险意识,突出防范重点。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每个职工都是防范风险的关键,稍有不慎就会形成损失,酿成风险。所以要把案件防控治理和完成业务经营目标结合起来,把风险案件专项案件治理同增强员工风险意识、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结合起来。提高全员风险防范意识。
第四,要加强案防软环境营造。
一要关心员工的疾苦,解决员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困难,解决一线员工诸如中午吃不上热饭,饭后得不到休息等柜员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一门心思干工作,满腔热情搞服务。
二要提高员工收入。事实充分证明员工的收入高低与案件发生频率有很大的关系,员工的收入高、工作稳定、无后顾之忧的单位和行业,其案发率就低些或为零。增加员工收入水平,起码能够保持与物价指数涨幅持平,使低收入员工无后顾之忧,精心工作,自觉抵制任何形式的违规。
三要倾听员工的心声,关注员工思想变化。各级领导要到基层充分与每个员工广泛接触,善于用领导的艺术和方法使他们把内心的、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以利于掌握思想动向,注意疏导和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各种生活、学习、工作困难和矛盾,及他们所关注的焦点、难点问题,化消极为积极。
第五,要加强防控意识教育。进一步提高防控意识。要加大学习教育力度,通过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内容来增强学习效果,让制度规定等合规文化在员工中熟记于脑,烂记于心,不断提高防控意识。要让员工在教育中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居安思危,善于从平静中发现暗潮潜流,将案件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起始阶段,做到自我警觉,自我防堵,自我保护,自我提高。进一步提高内控执行力。要从案例教育、制度学习、业务操作、检查和被检查及问题的发现、整改等过程中,全面加强内控执行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全员内控执行能力,确保执行不变形走样,不折不扣,不漏损减值。要高度重视抓好内部管理薄弱环节。要把“四项业务”“八个环节”“十个严禁”作为重中之重抓实抓细。发现苗头性问题和隐患,对查出的违规问题强力整改、从重追究、从严惩处,时刻保持高压态势,要达到使每一个微小的违规都能引起高度重视和警觉,从根本上消灭违规现象。
金融风险防范文案 第十四篇
一、增强风险意识
针对经济新常态和以自贸区金融改革为代表的各项改革措施认真研判,做好事先应对。
金融机构应针对经济新常态和各项改革措施认真研判:
一方面,对经济形势下滑增速放缓可能引发的金融犯罪尤其是新型融资性犯罪以及犯罪区域变化和行业变化趋势作深入研究并做好提前应对。
如受融资型犯罪影响最大的银行,可以转变放贷策略,在加强贸易真实性审查的基础上审慎把握对贸易类企业的放贷体量,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以促进国家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减少经济泡沫,同时降低自身信贷风险。
另一方面,加强对自贸区内金融改革措施的研判与应对。
国际贸易一线放开、监管重心后移系一大新课题,目前已经出现了利用虚假跨境贸易实施的犯罪,这将引发外汇统计失实、_、逃税和热钱大进大出等一系列衍生问题,对此,应当探索和建立适应境外贸易查证的工作机制,控制和遏制虚假贸易尤其是虚假跨境贸易。
二、完善内控机制
提高制度防范的有效性,金融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且金融活动具有杠杆效应,因此无论对于机构内部人员还是外部人员,都充满诱惑,这决定了金融机构健全内控机制的重要性。
一方面,对于金融业务,应当不断增强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产品设计,减少流程漏洞。
如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案发最多的信用卡犯罪,应通过提升信用卡服务质量来争取客户而非降低申领门槛一味追求发卡数量;针对贷款类犯罪假合同、假报表、假担保等常用的犯罪手法,确立贷前尽职调查、实贷实付、动态管理等精细化措施;保险公司针对退保环节犯罪多发,实行退保金的第三方支付,减少或避免保险人员对客户现金的直接接触。
另一方面,对于防范内部人犯罪,可以通过加大技术投入减少犯罪可能。
上一篇:创新宣传方式范文(精选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