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81485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26分钟。
急诊监护技术论文范文 第一篇
配备优良的急救仪器设备 作为急诊医疗的首要环节——院前急救,更需要不断改善设施设备,建立救护车远程监控体系,配备防震性能好的`救护车和齐全的医疗设备,如:全自动心肺复苏器、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供氧装置等。也就是说,救护车就是一个现代化的小型医院。
建立规范的急救管理制度 院前急救护理绝非单纯的注射和普遍处置。因此,坚持建章立制的严肃性和操作规程的严格性,是保障院前急救质量的坚实基础。如:《急救信息管理制度》《急救护理人员值班、调配制度》《救护车医疗设备配置、使用制度》《监护转送制度》等规章制度。每位护理人员就象执法一样,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患者安安心心地接受急救护理。
掌握高超的急救护理技能 院前急救涉及病种广、学科多,易出现难以预料的情况,其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在实施生命救护时护理论文,其时间性、技术性对能否挽救病人的生命至关重要,急救技能、应急能力、反应水准的高低是决定急救成败的关键[3]。
形成密切的急救医护配合 司机、医生和护士是院前急救中一个三位一体的抢救单元。在整个抢救的过程中,要本着病人的生命、利益第一,医生、护士、司机不分彼此、通力配合,努力将院前急救工作做得天衣无缝,圆满地完成急救任务。
建立融洽的人性护患关系 人性化服务是在原有服务理念上的一种升华和发展,它是医院赢得病人的基础[4]。护理人员在院前急救的过程中,要善于营造温馨、和谐的护患关系,时时处处为病人着想,使患者眼中的我们,不仅仅是医生、护士,更是朋友、亲人。
急诊监护技术论文范文 第二篇
医疗行业是一项高科技、高难度的“高危工作”,急诊护理行为则有更大的风险与责任,目前我国护理风险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护理服务要求的提高,急诊护理工作必须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真正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作为管理者,时刻面临着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变革,要加强新思想、新理论的学习,不断优化护理团队和服务流程,降低急诊护理风险,保障急诊护理工作安全、有序的进行。
通过对潜在护理风险因素的识别、防范和改进,急诊全体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明显增加,对护理风险管理的态度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护理差错事故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逐年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琳,张海平,冯力.急诊护理风险管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4):181-182.
2 吴静.急诊护士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内科,2007,2(6):1000-1001.
3 王书会,孙梅花,高慧萍,等.护士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关系[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9):16-17.
急诊监护技术论文范文 第三篇
1、急诊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分析
社会因素所致的风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普遍提高,意识也明显增强。患者要求有良好的医疗环境、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优质的服务态度;对抢救和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对医疗护理的高风险和不稳定性缺乏了解;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细化程度不够,卫生资源的分布和匹配的合理性存在某些不足,导致患者家属心理不平衡;社会舆论与媒体对医疗机构服务的特殊性宣传不够,个别不良事件影响了卫生系统的形象,致使部分患者在看病时持怀疑态度,不信任医护人员。故意制造纠纷。
医院条件欠缺所致的风险急诊科患者多,护士缺编,长期超负荷工作,使工作效率下降;医疗条件差,抢救仪器设备不全,急救物品、药品准备不充分;抢救和留观患者不能及时收住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急诊护理队伍的年轻化,技术力量薄弱,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差;这些都是导致纠纷的隐患。
科室管理因素所致的风险 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抢救工作制度、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的管理制度、急救设备的管理维护制度等等落实不到位。医务人员医疗行为有章不循,对危重患者抢救不及时,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抢救仪器没有处于备用状态抢救仪器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提高了急救护理水平,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如抢救仪器无专人管理、摆放凌乱、违反操作规程、设备故障等都是导致护理纠纷的隐患。
抢救记录不规范,缺少自我保护意识主要表现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只注重抢救措施、速度、效果,忽视了抢救记录,有的抢救记录不全面、过于简单、时间有错误、病情变化时未及时记录甚至涂改,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抢救记录不能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
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 急救经验不足引发的风险近年来急诊科护士趋于年轻化,素质参差不齐,低年资的护士急救经验不足、病情观察不细致、操作技术不熟练、对患者病情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容易出现工作上的失误;有的护士对患者的提问不能耐心解答,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导致护患纠纷。
违反操作规程引发的风险在临床上有很大一部分操作是由护士独立操作来完成的,如:急诊护士的分诊、护送危重患者外出检查、输液、输血、给药、使用抢救仪器等等,这些都是医疗护理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措施,但是由于违反操作规程,会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后果。
护理职业损害引发的风险急诊患者病情危重,需要马上救护。不能确定患者是否有传染病,如:肝炎、艾滋病等,在急救过程中接触患者具有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不注意个人防护,不仅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传播的主要媒介。
护士心理损伤引发的风险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喧哗紧张的工作环境,面对各种急救患者,精神高度紧张,工作中易产生厌倦情绪;面对不同病种、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素质的人群,护士是暴力发生的最危险人群。这些会对护士的心理、身体、工作质量造成影响。
患者因素所致的风险急诊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且普通存在急躁、忧虑、恐惧心理;由于患者基础健康水平和机体免疫力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患者和医务人员接触时间短,无法全面了解病情,相同疾病的不同症状、不同疾病的相同症状都会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和支持,患者有冒险行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合作的态度和消极的求生欲望,都会使护理风险上升。
2、对策开题报告
医院各部门要支持急诊工作急诊科设一线、二线值班人员,24 h待命,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当大批患者来诊时,值班人员应立即通知医务处(院总值班),迅速启动医院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各就各位进行抢救治疗。急诊科制定了突发大批车祸患者的应急预案、突发传染病患者的应急预案、突发集体中毒的应急预案等,在抢救患者时整个科室工作协调、人员互助,可大大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护士要增强法律意识,谨言慎行,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与护士有关的法律知识有所掌握,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强化法制观念和证据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
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预防差错事故的必要条件,是正常护理操作的保障。护士必须纪律严明,坚守岗位,随时处于应急待命状态,具有团队精神,在护理操作中循章守制做好抢救工作。
及时总结经验护士长和护理业务骨干总结工作经验,针对急诊科的工作特点,我们总结出了科室存在的2O余种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供护士学习和借鉴。如:危重患者外出检查、住院途中发生窒息、心跳骤停;医疗护理文书丢失或记录失误;分诊漏诊;各种抢救操作的损伤;给药错误;抢救仪器不到位;医务人员损伤及感染;医疗护理纠纷;工作人员应急能力低下;服毒患者的再自杀等等,这些都汇编成册以便参考使用。
制定可行措施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具体措施,使护理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对于护理操作中高风险的项目,如吸痰、洗胃等要履行告知义务;要将进行的每项护理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及家属以达到配合的目的,同时也满足了患者及家属知情的需要,最终目的是降低纠纷和投诉的发生 .护送危重患者到手术室、重症监测室、病房后,急诊护士要与接诊护士详细交接并签字。毕业
强化科室管理意识
抢救仪器的管理急诊科抢救仪器多,全部由护士使用操作,每台仪器要有专人管理,每周检查一次,包括各部件的完整、运转情况以及清洁消毒和保养,发现故障立即通知护士长和设备科。要求全科护士都能熟练使用各种抢救仪器,掌握除颤仪、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吸痰器、洗胃机、头部降温仪的性能及操作规程,并将这些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供给护士学习。
护理文书的管理急诊护理文书是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实施护理及病情动态变化的记录,是护士执行医嘱实施抢救治疗的主要依据。护士在记录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及时、客观、清楚、准确、完整,不得涂改。内容包括:患者就诊的时间、病情,采取的急救措施及效果、病情的转归等等,这些文书要妥善保管,漏记、错记等都会造成日后争议的法律问题。
加强业务培训,确保护理工作质量 加强基本业务的培训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是急诊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加强护士培训包括:法律意识、服务礼仪、沟通技巧、急救新技术等,提高护士的服务质量和救护水平,通过每月进行的护士业务学习、护理查房、定期培训和考试,使护士掌握危重疑难病例的观察要点、护理要点及处理方法,培养护士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急诊抢救护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予以总结。认真做好急诊护理的每个环节,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加强急救技能的培训对急诊护士要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急救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危重患者急救技术等。如动静脉穿刺、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术等,提高抢救成功率。护士长督促低年资护士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高年资护士要做好传、帮、带工作。对常用急救药品的使用、其药物的作用机制、常用剂量、使用方法、毒副作用都要熟练掌握。
急诊监护技术论文范文 第四篇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9月~9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严重创伤病人约360例,其中90例列入本组病例。伤者发病前均身体健康,按AS-SS伤情评分标准,评分>16分,均需入手术室或入院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使用新的创伤护理程序)、对照组45例(按常规护理程序)观察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9~60岁36例,260岁9例;闭合性创伤17例,开放性28例;AS-SS评分>16分35例,>25分10例。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9~60岁37例,>60岁8例;闭合性创伤18例,开放性27例;AS—SS评分>16分36例,>25分9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来诊时间及病情等方面均具可比性。排除标准:严重创伤在创伤抢救室死亡者、特重型颅脑损伤者、评分<16分者、发病前有严重心肺脑肾等疾病者。
方法:
自行设计护理程序:分五步,①外观预测评估,即评估呼吸、循环、意识、瞳孔、受伤种类、受伤部位、出血量;②开放静脉通道输液、输血;③生命信息监护,即监护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④呼吸支持,即清理呼吸道、供氧、气管插管、复苏;⑤遵医嘱处置或术前准备,即皮试、辅助检查、入手术室、观察、入院。
观察组护理人员排班按小组制,每组设一名组长,为主管护师。排班按小组轮转,人员固定,每班在创伤抢救室工作的护士固定搭配(2~3名,其中1名以上为护师资格)以自行设计的严重创伤程序化护理为依据。遇有创伤急救时,该组护理组长即是急救护理小组长,在创伤抢救室工作的护士即是辅助护士。职责如下:伤员入急救室后,小组长按A(arway呼吸道)、B(beahing呼吸频率、呼吸运动)C(iculaon脉搏、血压、末梢循环)D(drce神经系统、意识状态)、E(exrmify肢体活动、有无畸形)五程序评估伤情,确立护理诊断,明确处理重点,并报告医师。小组长负责在整个抢救过程中全面观察病情,完整记录抢救经过,根据病情,与相关辅助检查科室联络,在指挥护理抢救的同时,与医疗抢救小组长充分沟通,使医疗、护理在抢救时配合默契,并做好与病人和家属的沟通,体现人文护理。同时第1辅助护士负责循环系统观察及进行各种治疗,建立两个以上静脉通道、采血化验、配血、留置尿管,配合进行各种检查,执行所有口头医嘱等;第2辅助护士负责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吸痰、吸氧、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复苏、创伤部位的处理、心电监护等。第3辅助护士协助第1、2护士进行工作并准确记录口头医嘱(多由轮科护士完成)其中第1辅助护士不但负责病人在创伤室的急救护理,也负责病人在院内转运途中的护理,即从入院开绐到转交给病房或手术室的全程专人护理。
对照组按传统的急诊科抢救常规护理程序遵医嘱抢救护理,其程序为:①生命体征监测;②遵医嘱开放静脉通道;③遵医嘱处置或术前准备;④入手术室或入院。护理人员职责安排:按护士长排班,全天分上、下、夜三班,人员不固定,每班无明确分工,按需操作。
观察指标: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脉搏、血压、瞳孔、尿量、出血量及伤情变化等,综合分析抢救有效时间,评定抢救效果。有效抢救时间:即来诊至术前准备完毕或住院准备完毕时间。抢救成功率:即入院或入手术室时病情稳定或减轻,无加重。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脸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比较。观察组的有效抢救时间显着短于对照组(P<)抢救效率明显升高,且抢救成功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急救医护体系的有效运行可使患者在短时间内获得救治。在严重创伤病人急救护理中,应用急救护理程序十分重要,它是以整体护理为指导,以熟练的抢救技能为基础,以提高抢救质量为目的的全程护理负责制。它能在“黄金时间”内迅速准确地评估伤情,及时实施急救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及病人的生存质量。
创伤急救护理程序的应用,规范了急救护理工作,使急救护理工作系统化护理人员分工科学化在工作中各护理人员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做到有条不紊。平时按急救护理程序进行模拟急救演习,使护士之间,医护之间在创伤抢救时配合默契。
创伤急救护理程序的运用,使护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护士由原来的`被动执行医嘱转变为主动地进行各项抢救操作,根据伤情实施预见性护理,在医生进行体格检查、分析病情的同时,护士作好各项抢救准备工作,如:用留置针开放静脉通道的同时采血化验、配血、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吸氧、根据伤情作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准备,创伤部位的处理、给中重度脑外伤的病人剃头、及时导尿观察循环情况、根据伤情联络相应辅助检查科室作好准备,以缩短辅助检查的时间等。主动地进行各项急救操作,为病人赢得了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运用急救护理程序,护理小组长在指挥抢救护理的同时,注重做好清醒病人的心理护理,以减轻其紧张、恐惧心理,避免因心理因素导致病情变化;并做好病人家属的安抚及指导工作,以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运用急救护理程序,护士需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敏捷的反应能力,具有过硬的急救能力和多学科知识。在运用急救护理程序的过程中,护士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自发地学习,不断提升、不断进步。
急诊监护技术论文范文 第五篇
1急诊护理工作的特点
急急诊患者发病急骤、来势凶险、时间性强,所以一切工作突出一个“急”字,要分秒必争、迅速处理。这决定急诊护士应有巨大的潜能,投入高速度、高效率的工作。
忙急诊患者病情变化快,来诊时间、人数、病种及危重程度均很难预料,因此随机性大、可控性小。尤其遇有交通事故、集体急性中毒、传染病流行等,患者常集中就诊。所以急诊工作十分繁忙,要做到紧张而有秩序[1]。
多学科性急诊患者病种复杂,疾病谱广,几乎涉及临床各科常需多科人员协作诊疗。因此要有高效能的指挥组织系统和协作制度。
易感染性急诊患者因无选择性,常有传染患者,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要特别注意无菌操作和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涉法及暴力事件多如服毒自杀、车祸、打架斗殴的刀伤等。因此,要遵守医疗法规及要有高度的自控力,防止发生医患冲突。
2急诊护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承担急诊护理工作对病情紧急的患者做好预检分诊工作,能得到及时诊治和处置。
承担急救护理工作制定各种急诊抢救的实施方案。对急危重患者以及成批伤员,要上传下达立即组织人力、物力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对急诊留观的重患者应及时配合医生以明确诊断,正确治疗,必要时给予监护。
承担急诊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急诊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培训急诊护理人员的抢救水平,加速急诊护理人才的成长。
开展急诊护理领域科研工作开展有关收集急症、危重症患者病情发生发展过程的第一手资料和护理方面的研究工作,从而可总结诊治、护理等方面的经验及规律,提高急诊护理质量;进一步找出问题,研究、分析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的检控。
3护士在急诊医疗中的多种角色
护士是急诊医疗中的主力军护理工作是具体实施抢救和治疗方案的“主力军”。医师所制定的治疗和抢救方案固然起到决定性作用,但关键在于确切地执行所指定的方案。如对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抢救,就应严格地做好雾化、翻身拍背、吸痰、观察病情、无菌操作,如有一环失败,即前功尽弃。
护士是急诊医疗中的先行官急诊护士也就是“一线人员”,在24h内与患者保持密切接触。患者一进急诊科,首先接诊分诊的是护土,是分诊护士把他们安置在抢救或诊治场所;危重患者进入抢救室,首先接诊的又是抢救护士,根据病情即作紧急处理;如患者留置在急诊科,又是护士进行巡回观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所以护士是首先接触患者、首先抢救患者、首先发现病情变化的“先行官”。
护士是急诊工作的管理者为保证急诊工作的正常运转,护士负责管理全科的一切设施,负责医疗物品的领取,负责抢救仪器的管理,从而保障了医疗用品的供应,保障了抢救仪器的完好备用状态,保障了急诊工作的正常运转。
4急诊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急诊监护技术论文范文 第六篇
研究目的
有关对护理质量及其评价体系的研究,已有众多报道.但目前所应用的评价体系忽略了护理的非技术性服务属性因素,偏重于基础护理质量和终末质量的评价,使之与护理专业发展不平衡.护理评价若以“量的测量”为标准,忽视“质的考核”,则缺乏约束机制,患者获得的服务质量难以保证,护理评价若以“质的评价”为标准,忽视“量的测量”,则存在公平性问题,从而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用科学的方法建立一套能权衡“护理工作量”和“护理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在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能够体现护理管理的公平性,以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热情和提高工作效率.
研究方法
1.文献回顾法:通过查阅文献、书籍和各类数据库,归纳出国内外护理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现况,找出当今护理评价的特点,提出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2.专家咨询法:主要以专题小组讨论、专家咨询和头脑风暴法等方式确定课题的相关项目、研究框架和权重系数.
3.问卷调查法:依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设计合理的调查问卷收集资料.
4.统计分析法:主要运用Excel和统计软件包对各类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本研究涉及到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有多元线性回归、卡方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秩相关和离差法.
主要研究结果
1进一步明确了护理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在护理评价中的应用
从护理的实践出发,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护理服务的内涵、特征,对护理的概念进行了新的界定:护理是指具有执业资格的护理人员向有健康需求的人群提供专业帮助,使其恢复健康或从事有益于健康的活动,是一种无形的服务.由此可见,护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为技术性活动,如遵医嘱执行静脉给药、提供床上擦浴等技术性护理活动,第二为服务属性的护理内容,如护士要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给予心理护理等.同时,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明确了相关理论在构建护理评价中的应用.护理工作量与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依据系统理论内涵的指导,护理工作量的测量与护理质量标准的重新构建依据持续质量改进理论、绩效管理理论等的启示和指导.
2现行护理质量管理评价的实证状况
通过对某三甲综合医院护理质量检查结果的回顾性分析发现,现行的以终末质量评价为主的护理质量评价有一定的专业价值,主要表现在规范护理操作行为、提高专业性技术操作水平两方面,但也存在其评价不能体现护理服务内涵,忽视全员、全过程管理,不重视经济性和不能达到“零缺陷”、等问题.
应用问卷调查了患者对现行护理服务的满意状况.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较高,但对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满意度不高,影响总体满意度的单项指标为护士进行护理操作前后的解释工作、护士巡视病房的次数等.通过分析,护理工作量大可能是上述结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态度和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发现,护理人员有较高的职业态度,但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护理人员最不满意的是福利待遇、工作与家庭的平衡.职业态度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外界因素可能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需查找原因进行对症性处理.
运用问卷调查护了理人员对护理质量管理的看法.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均愿意积极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并且从临床一线的角度对护理质量管理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由此表明,只要建立科学、公平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就能真正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3护理工作范畴的界定及工作量的测量
对收集到的47个临床科室的护理工作项目进行分类、界定,得出基础护理中直接护理47项,间接护理28项,专科护理中直接护理125项,间接护理26项,其中基椿だ碇屑浣踊だ0项为非护理专业性工作,专科护理中间接护理7项为非护理专业性工作.将所有收集到的护理工作项目进行工时测量,统计3年每日人均工作时间,即每日人均工作量,结果显示,内科系统、外科系统、妇产科、儿科、急诊、肿瘤科、综合科系统、ICU每日人均工作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4构建以结构-过程-结果为纵线,以环境、护理人员、患者、服务质量4个维度横向考查的护理质量标准
基于护理具有技术性和服务性双重属性的理念,以结构-过程-结果框架模式为基础,借鉴持续质量改进理论建立了新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新的评价标准包括环境、护理人员、患者、服务质量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均从结构、过程、结果三方面制定了评价标准.标准建立后,通过专家调查法确定了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环境、护理人员、服务质量、患者四个维度的权重分别是.
5构建了护理工作量和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将动态护理工作量采用中位数平移法确定标准值,结合专业特点,设定评分等级,转换成标准分.再运用统计学方法将专家咨询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护理工作量与护理质量对总体护理评价的权重系数为,构建出综合评价体系模型.
1.应正确认识护理服务的内涵,提供高品质护理服务.对护理服务的界定直接影响护理服务质量管理,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到护理的内涵,才能真正转变护理质量管理理念,适应“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医学模式,提供高品质的护理服务.
2.护理质量评价需以患者为中心,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由于护理人员编制的限制,护理工作量是护士主要的压力源,护士没有多余的精力完成治疗操作以外的、患者真正期望的服务.因此,建议医院领导在限制人力成本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考虑护理人员的编制问题.
3.护理质量标准应从护理的全过程、多维度进行构架.护理质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制度、人员、环境、基础设施、人力配置结构等.因此,要想达到全方位的护理质量管理,首先必须从护理的全过程、多维度构建护理质量标准.
4.护理评价应以护理工作量和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进行,以体现护理管理的公平性.新的评价体系引入“量”的测量,其作用以权重体现在体系中.新的评价体系兼顾了公平原则,对所谓的“少做事,少出错,不做事,不出错”的世俗观点提出挑战,由此可见“量”的引入能极大地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
创新之处
1.确定了护理工作的范围,并科学地赋分,解决了当今护理工作范围不易量化的难点.
2.构建了一套符合现行护理管理模式下新的护理质量标准.
3.构建了护理工作量与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其评价体系所得出的综合量化指标,一是护理部可以此来考核护理单元和个人护理工作绩效状况,二是可作为护理人员晋升、评先和发放奖金的参考指标,三是为管理者科学地配备护理人力资源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不足之处
1.本研究资料的收集局限于一所医院,需扩大样本来源进一步了解现行护理质量评价的真实状况.
2.本研究建立的评价体系需在临床实践运用中进行检验并不断修正.
急诊监护技术论文范文 第七篇
我们的职业是被人尊称的“白衣天使”,也许只有同行们才清楚这天使背后的苦和累,工作对我们的要求是苛刻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 急诊科护士 工作 总结 范文 ,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急诊科护士工作总结范文1
到了年终,一年的工作也快过去了,作为急诊科的护士,这一年来的工作在忙碌中度过,日常工作中,我们迅速的配合医生解决急诊的问题,尽量让病人得到最快的救治,就这一年来的护士工作,做一下总结。
一、在工作方面
急诊科的工作是非常忙碌,而且值班的时间也是不那么固定的,可能不像其他科室的护士,还有时间可以稍微休息下,我们医院大,而且急诊的病人也是比较多的,特别是遇到一些情况发生的时候,更是有大量的病人涌入急诊的科室,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也是有些措手不及的,但经过这一年来的工作 经验 积累,我也是能积极的去面对,冷静的处理事情,不会像之前那样茫然无措,或者做事情没有什么条理,急诊科的护士也是需要我们冷静下来去处理事情的,毕竟来急诊的,都是病情当时比较危急的,也是需要我们快速的给病人去处理好,而不能让病人还等待。
二、在学习方面
除了工作之外,我也是积极的去提升自己各方面,工作之余也是会看一些相关的护理知识书籍,让自己掌握更多,了解更多,当然也是在急诊的过程中,会学到很多,很多情况是我第一次遇见,甚至之前都没想过会有这种情况的病人,但是医生还是淡然的去处理,而我在旁边辅助,也是可以很好的了解这些情况,如果再一次出现,我也是能更好的处理,而不是像第一次那样,全需要医生来指示我做,也是能更好的去配合医生为病人服务。
在工作的时候,我也是会有什么问题及时的问同事或者医生,让自己掌握更多,不明白的地方也是积极的去请教,我知道在急诊科,经验的积累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在面对各种问题的时候,也是能更加镇定的去处理。
当然这一年的工作,我也是发现了我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我在日常里去改进,我的工作经验也是不那么的足,所以更是要加强自身的一个学习,让自己更加优秀,能更好的去做好我们急诊科的一个工作,在面对病人的时候,和医生的配合能更加的快速和有效。护士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是每次看到来急诊的病人解决了问题,我还是感到特别的高兴,这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而且是值得自豪的工作,所以我也是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更加积极去做好我的护士工作。
急诊科护士工作总结范文2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来到急诊科工作已过半年,这一年的成长充满艰辛与幸福,激情与挑战。作为一名_党员,我能够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急诊科工作的这段时间感触很深,通过老师们的耐心、细心的教导,自己虚心的学习,我很快的掌握了一些常见病的急救技能。从前很喜欢看影视节目中关于急诊科的 故事 ,觉得故事中的医生和护士是那么的果断和干练,具有魅力,让我羡慕不已。没想到多年后长大学成的我现在也有幸成为一名急诊科的护士,从开始的手忙脚乱到渐渐找到规律,这才真正体会到想做好一名急诊科的护士谈何容易!
不仅接诊正常的急重病人,还要收治从地县上转的危重病人,有着急、忙、杂的特性。面对危重急症病人的首诊和抢救,急诊病人又往往诊断不明、病情不清、变化迅速,若处理不当,就容易发生医疗纠纷。而病人及家属容易产生急躁、忧虑、恐惧的情绪,急诊不同于病房,医护人员有充足的时间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急诊,患者及家属在与医护人员较短的接触时间内,还未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对医护人员的每一个细微环节都十分敏感,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对病人心理都会产生很大影响。护理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艺术。首先,要学会观察,才善于发现问题的存在,包括对病人病情、心理、需求及家属的观察。其次,要学会沟通,人与人的相互尊重和信任是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对于来急诊就诊的病人,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询问,热情的为其引导。
在急诊科我学到很多抢救技术,如心肺复苏、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电除颤、电动洗胃术、心电监护等操作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急诊急救能力。也为自己在工作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以后的工作更加充满信心,无论何时何地,永远铭记,我是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很多。在急诊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每件事都是我的经历,教会我很多东西,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当然,想做好一名急诊科的护士,只会沟通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扎实理论基础、丰富的抢救经验、快速的反应、麻利的动作,这才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禁得起考验的保证。
急诊科室是医院的窗口,是同死神争夺生命的前沿阵地。我深深的明白具备完整的护理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操作技巧,这样才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特别实在车祸、中毒患者就诊时,良好的心理素质、综合护理能力、配合医生的抢救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各种疾病的临床特征,能准确的做出病情判断,在抢救工作中,护士得体的语言固然可以赢得患者的信任,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而娴熟的护理操作和综合护理能力往往可以为患者赢得抢救时机,并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创伤,减轻患者的痛苦。
雄关漫漫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急诊急救事业任重而道远,急救知识推陈出新,我们急诊科将以更矫健的步伐和求实的创新的精神,坚持规范管理,不断锐意进取,为更好的服务改革大局,促进医患和谐,提高患者满意度,谱写新的篇章。
急诊科护士工作总结范文3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来到急诊科工作已过半年,这半年的成长充满艰辛与幸福,激情与挑战。现我将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
作为一名中国_员,我能够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遵守科室各项 规章制度 的前提下,认真学习各种先进思想,开阔自己的视野,在科室主任和护士长的领导下,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认真开展并组织业务学习,用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向一名优秀的急诊科护士迈进。
同时,我也积极地响应医院各部门的号召,踊跃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活动,不断提升自己,锻炼自己,如红歌会,义务献血,技能比武等等,丰富自己业余生活的同时,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是一个无陪护病区,我能够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为病人服务。生老病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是我能够换位思考,体会病人的身心痛苦,急家属之所急,忧病人之所忧,把病人当做自己的亲人,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尽自己的全部力量去挽救病人的.生命,帮助病人,减轻他们的痛苦,时刻铭记:救死扶伤,才是我们的职责之所在!
二、业务技术
重症监护室对护士的全面素质要求比较高,这就要求我们平日的工作必须更加努力,更加精益求精。思想觉悟要达到一定水平,业务技术更要一丝不苟。吸氧技术,静脉输液,心电监护这些常规技术一定掌握,尤其呼吸机的应用,气管插管术,心肺复苏术更是作为一名急诊科护士必备的技能。
平日里我能够认真巩固课本知识,工作中反复练习各项操作,争取做到熟能生巧,每一个月的业务学习也会准时参加,作好记录,并且积极参加各项技能比赛。在医院首届职工技能运动会上,获得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二等奖,氧气筒氧气吸入技术二等奖。但是这些成绩只代表过去,我会更加努力,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能手!
三、自我管理
管理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终身学习的课程。
在eicu工作期间,我能够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不迟到,不早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工作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尊敬老师,团结同事,对病人认真负责,真正的承担起一名急诊科护士该做的。无论何时何地,永远铭记,我是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
四、实践与思考
人生是一幅多彩的画卷,收获五彩缤纷的同时,难免会有一些差强人意的地方,工作中我也发现自己许多缺点和不足。
1、业务不熟练。
例如呼吸机的应用,气管插管术,各式管路的护理等等,因为自己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难免会造成一些时间、资源的浪费。以后我会勤学习,多动手,争取样样精通。
2、思想不成熟。
急诊监护技术论文范文 第八篇
内科急救患者急救认识论文
院前急救是指患者的生命遭到急重症、内部创伤或中毒等威胁时,医生所采取的入院前急救治疗的医学行为[1]。有学者调查,随着社会发展化学物品的应用,生活习惯的改变,急诊发生率急剧增加,并急诊死亡率也随之不断攀升,甚至高达5%-20%[2]。急诊疾病的特点为,病情复杂难辨,发展速度迅猛,病发死亡率高。故而院前急救措施一定要迅速及时并且安全合理,如若不然则有可能造成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是患者死亡[3]。分析患者院前急救的方式方法,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急救措施,就成了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恢复率的重要手段。本课题选取了620例内科急救患者进行论证分析,以期提高内科急救的成功率。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以往实施院前急救的患者620例,其中脑血管疾病患者178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234例,昏迷患者138例,其他疾病患者69例。其中男性急救患者320例,女性急救患者32例,男女比例持平。由于患者病种不同,故而产生的临床症状也不相同,在其患者家属知晓并同意的情况下,对其进行临床研究及观察,以下将根据不同的病种进行急救分析。
根据观察需要院方自行设计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病种等先关信息在内的院前急救观察表。根据620例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登记,以便医疗研究。现以昏迷患者为例进行观察分析。昏迷是一种意识障碍,患者意识水平下降,一般呈现睡眠状态,生命体特征存在,但是对外界刺激并无反应,不能随外界的召唤而苏醒。在患者昏迷时对其进行立时救治,防止病情的恶化或因救治不及时而产生神经系统的后遗症。保持患者的呼吸畅通,去除患者上呼吸道堵塞物,如食物残渣及分泌物等,一避免患者窒息。如患者呼吸停止则给予患者使用简易呼吸机,以保证患者的生命体特征。急救时要对患者进行血压、血氧、以及呼吸、心率等常规项目的检测,患者心跳停止则进行简易治疗以期心率复苏。除昏迷患者外其他患者则根据病种的不同,进行不同急救方式。基本急救原则如下;快速掌握患者的病发原因,给予患者初步的病症诊断,以便采用有效的急救方法。观察患者的反应变化,并在鉴定患者病种时,同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以便进行相关的有效治疗,以此维持患者的生命体特征。若患者心脏停止跳动,则可根据情况给予人工呼吸、心脏复苏按压或气管插管等心脏急救措施。最后在移动患者时,要注意防止患者的管道脱落。
急救效果判定标准
虽然内科疾病的病种繁多,但是对于其急救的效果判定,则是通用的三个判定标准,即,显效、有效与死亡。显效:患者的呼吸困难状况改善,其血压、心率等项恢复正常。平稳渡过危险期,接近正常状态。有效:患者的呼吸困难状况稍有改善,其血压、心率等项好转,其他等项有所好转。死亡:急救无效,患者无呼吸、无心率,其他生命体特征消失,患者死亡。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相关数据应用x-±s表示,计数数据应用t检验,P<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脑血管疾病患者178例,急救后存活165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234例,急救后存活230例。昏迷患者138例,急救后存活125例。其他疾病患者69例,急救后存活65例。示范案例昏迷患者的急救措施有效而合理,值得推广及借鉴。其他内科疾病的急救措施同样具有借鉴及推广意义,并有统计学意义(P<,P值如下表)。然后由于内科急救是保证患者存活的重要医学方式,故而内科急救的方式方法仍需要提高,以保障患者的存活率。
3讨论
由昏迷患者为例可知患者发生昏迷等状况多因脑卒或中毒,曾有学者对此进行过相关报道。由资料显示昏迷患者中的绝大部分是因为神经系统疾病,是于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又一大杀手疾病。由于昏迷患者往往具有病发危急、病情严重、病情变化快等特征,故而要求急救人员具有一定的急救经验,能够在简易的.急救环境下,进行有效的病种总结,以此来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急救时间,采用最行之有效的急救措施。其他内科疾病同样具有病发危急、病情严重、病情变化快等特征,故而院前急救要求医者有足够的急救经验,其中急救的成功原因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急救人员应注意。首先,为给患者一定的心理暗示,由于内科疾病的突发性,常常使患者感到恐慌、紧张以及畏惧等不良情绪,这时需要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心理暗示,多使用安慰性语言,鼓励患者战胜恐惧心理。使其情绪稳定,进而配合医护人员急救;其次,用最快的速度判断出患者的病种,并根据患者所患疾病来采取最有效的救援方式。保证患者上呼吸道畅通,保证患者有生命体征,进而对患者进行治疗;最后,如若需要将患者移至医院继续救治,则需要做好急救后续工作,保证在患者送往医院的途中无管道脱落等状况发生。院前急救为患者的存活提供了时间,但是仍要注意患者在运往医院途中的安全隐患,故而院前急救要严防死守细心移送至医院进行后续治疗为止。
急诊监护技术论文范文 第九篇
急救护理情景教学的论文
1对象与方法
评价教学效果
在课程结束后,两组学生同时进行理论考试,对比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满分为100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根据自制调查问卷评价反馈急救护理教学情况,问卷内容包括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沟通表达能力提高、促进知识理解掌握、自学能力提高、有无学习兴趣提高等情况,并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是或否。在带教实习结束后发放关于教师对于学生实习评价情况,统一进行填写并回收。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分析,分别采用t和x2检验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以P<表示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
分析比较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其中研究组学生平均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优良率为(52/140),对照组优良率为(98/120),研究组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两组学生评价反馈情况
分析对比两组学生的评价反馈情况,具体见表2。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根据学生评价反馈情况,可见研究组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理论与实际联系能力、表达沟通能力、促进知识了解、自学能力、学习兴趣提高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教师对护生实习行为情况进行评价
统计分析教师对护生实习行为情况,具体见表3。研究表明,教师评价护生的.实习情况,研究组学生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情景模拟急救护理教学方法为一种实践教学方法,是在教学中结合角色扮演、情景教学、对话练习等,充分将学习以及兴趣结合起来的一种仿真演习教学方法。该方法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实践性、创新性、参与性、互动性以及趣味性,可充分调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角色情景以及责任感,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相互的沟通交流学习以及应变能力。(1)情景教学方法营造了一种轻松、自由、活跃的氛围,可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患者主动性参与到学习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2)情景模拟教学方法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以及应急能力。在临床抢救治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突发情况,且患者家属会表现为情绪激动。针对这种情况,医护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好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沟通,并采取措施实施应对处理,及时抢救患者。情景模拟教学中模拟设置了不同的场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抢救中,提高其参与应对处理能力,可成功救治患者。(3)情景模拟教学方法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在模拟教学中,为了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收集、整理,并选择合适的病例以及素材,并翻阅相关文献,便于明确最新的学术进展,便于指导学生学习。在情景模拟中,解答学生的问题,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提高,起到教学相长的目的。研究表明,给予学生采用情景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反馈情况以及教师评价情况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由此可见,在急救护理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值得护理教学广泛推广。
急诊监护技术论文范文 第十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为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脓毒症合并ARDS的患者预后差,病死率极高,我国多中心研究报告显示,各ICU脓毒症并发ARDS病死率高达50%~90%。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是急诊危重病抢救的核心单位,收治患者多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种繁多、病情多样化等特点。目前,脓毒症合并ARDS临床治疗预后普遍较差。如何在医生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的同时,通过综合护理改善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的临床预后,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目标。我院EICU自1月至9月共收治107例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经医护人员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后,痊愈出院26例,治愈率为。81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或自动出院,病死率为。现回顾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201月至209月入住EICU且诊断为脓毒症并发ARDS的患者107例。诊断标准参照拯救严重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所制定的脓毒症休克诊断标准。病史不详、资料不完整、不符合要求的病例未纳入本研究。本研究纳入男性71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59±16)岁,EICU居住时间(9±21)d,总住院时间(13±29)d,器官衰竭数目(±)个,男性病死率高于女性(,=,P<);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肺部(53例,),其次为消化道感染(29例,),此外,四肢感染11例(),腹腔感染7例(),泌尿系感染3例(),心血管系统感染2例(),皮肤感染1例(),附件感染1例()。
早期急救
复苏和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脓毒症是急诊科常见危重病,并发ARDS时常在早期即表现为脓毒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实施早期复苏,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达到早期液体复苏指标,是降低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病死率的重要措施。在日常护理中,一旦判断患者出现或可能出现脓毒性休克,护士应配合医生尽快建立深静脉通路,必要时放置漂浮导管,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动态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eanarterypressure,MAP)、每小时尿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在早期治疗中,通过补液、升压等对症治疗措施,达到6h复苏指标[4]:CVP8~12mmHg(1mmHg=),MAP^65mmHg,尿量彡‘kg-1‘h-1,CVP或混合静脉氧饱和度(,SvO2)70%。如果CVP己达到8~12mmHg,而SvO2尚未达到70%,则可输注浓缩红细胞或全血,使红细胞比容为30%。同时或单独给予多巴酉分丁胺,最大剂量可达120^g‘kg-1*h-1。通过以上措施改善患者的重要器官、局部组织灌注和微循环,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
液体管理
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的肺部疾患常为疾病治疗中的主要矛盾。相关指南均指出:因其急性肺水肿,液体潴留,必须严格控制出入量,尤其复苏前期需以可允许较低循环容量来维持有效循环,保持肺相对“干”的状态。在病程前3d,即复苏前期,医护人员需要将入量限制在ml以内,在准确记录患者每小时的液体出入量、保证液体平稳出入的同时,控制出入量轻微的负平衡(-500~-1000mD,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前提下,可适当使用速尿40~60mg/d。具体执行中,医护人员应在EGDT基础上进行决策,决定输液速度、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和撤离时间,以达到更好的疗效。此外,因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早期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増加,输注白蛋白可渗出到毛细血管外,増加血管外的胶体压,加重肺水肿,因此,须补充高渗晶体液而非胶体液。但在患者急性症状缓解后,或病程中患者白蛋白显着降低时,应立即早期输入外源性白蛋白、血浆或少量全血。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此做法可提高患者血浆胶体渗透压,有效维持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遏制蛋白从肺毛细血管漏出,促进肺间质及细胞内液体的吸收,缓解肺水肿。
护理观察
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病情早期进展快,危及生命。如何及时发现、早期处理极为重要。多数脓毒症患者中,呼吸道是最常见的'感染源,肺更是脓毒症炎症因子首先攻击的靶器官。因此,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其肺部症状变化是重中之重。对于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应该在观察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时,着重注意患者氧饱和度变化,熟练掌握动脉采血术,密切关注血气分析结果等。一旦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血氧饱和度下降且血气分析监测回报危急值,应立即使用多种方法应对,如检查呼吸机、拍背吸痰等排除气道阻塞,并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
常规护理
气道管理
患者气道管理主要包括气道通畅护理和气道湿化护理。本研究中,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全部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包括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72例(),无创通气35例()。施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前,应注意清理患者口腔、鼻腔分泌物,昏迷患者有无舌后坠及假牙。施行呼吸机辅助通气的过程中,应在巡查过程中注意呼吸机运转情况,及时处理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的各种报警信息。如患者己有自主呼吸,应观察其自主呼吸是否与呼吸机同步,帮助患者配合呼吸机或上报医生调整。气道湿化护理方面,应在湿化瓶中加蒸馏水,保证良好雾化,必要时可将生理盐水、灭菌蒸馏水或湿化液以4~6滴/min的速度滴入患者气道,每次总量不得超过4ml[9]。严重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加用少量激素,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肺换气。
吸痰护理
吸痰护理,尤其是气管内吸痰护理,是一种侵入性操作,会造成患者短时间内缺氧加重。吸痰护理必须根据患者需要进行,吸痰前后须应用呼吸机充氧功能,予患者100%氧气1min尽可能减轻吸痰操作造成的机体缺氧。选用粗细适宜的吸痰管,必要时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可有效减少因吸氧时脱机造成的气道压力下降和通气量减少[10]。吸痰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口腔、鼻腔和气道内吸痰管必须严格分开。每次吸痰时间不得超过15s,并选择小负压(矣)吸痰,动作轻柔,边吸取边左右旋转、向上提拉吸痰管,吸净痰液。同时应注意吸出痰液性质、颜色、粘稠度,并注意观察吸痰前后患者呼吸频率变化,做好记录。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的病原学治疗至关重要,对于须痰培养的患者应注意尽可能提交深部痰液,提高阳性率,协助诊疗。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护理
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在存在急性肾损伤的情况下,应及时使用CRRT治疗,平稳、持续性的清除血液中各类溶质,有效的稳定内环境稳态[11]。本资料中患者CRRT方式均为连续静脉血液滤过(,CVVH)。在实际操作中,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机器的基本操作,各种参数的意义和报警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对各种信息进行处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关注抗凝效果,在抗凝过度造成的出血和抗凝不足造成的管道、滤器阻塞之间寻求平衡点,最大程度保证体外循环的连续进行和CRRT治疗效果。
基础护理
规范有效的基础护理可大大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期间,应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定时行口腔护理,每日更换床单。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大多长期卧床,需每隔1~2h协助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并协助患者在病床上进行主动或被动肢体活动,预防褥疮和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其他支持
营养支持
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多数处于高代谢、高消耗状态。按照一般原则,危重病患者首选肠内营养,但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因早期意识昏迷,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尤其是有创通气,活动范围小,胃肠功能差,恢复缓慢,摄食受限等等原因,需经深静脉予肠外营养。肺部症状好转,拔出气管插管,胃肠道情况容许的情况下,应尽早开放消化道,予患者高蛋白,高营养,混合多种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满足患者生理需要。
心理护理
脓毒症并发ARDS清醒患者因自身疾病危重,进行性加重,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期间无法与家人、医护人员进行有效言语沟通等,极易产生烦躁、恐惧、抑郁,乃至绝望心理。护理人员应在做好以上各项监护的同时,注意患者的感受、心理诉求,耐心、细致地做好各项操作;采用手势、指示牌、写字板等多种方式予患者进行非言语沟通。合理的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有助于患者配合治疗,提高生存质量,促进各器官功能恢复,维护心理健康。
2讨论
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起病急,病程进展快,早期即出现休克、严重低氧血症、持续性呼吸困难。在抢救和日常管理中,需综合应用多种护理方法,护理要求高。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监测监护仪各项指标及患者的各项辅助检查结果,在发现异常情况时第一时间通知医生;协助医生采取EGDT,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适当的补液管理,争取使休克患者早期复苏;做好气道管理、吸痰护理,保证患者呼吸道畅通,维护正常换气功能;严格CRRT护理,保证患者血流动力学,内环境稳态;实施认真到位的基础护理的同时,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周到细致的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通过综合应用以上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预后。
急诊监护技术论文范文 第十一篇
苦石莲是我国中医传统用药,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为进一步阐明其确切的药理作用,笔者对苦石莲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并进行相关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苦石莲乙醇和氯仿提取物均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为进一步开发苦石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1、材料
实验动物
NIH小鼠,雌雄各半,18~22 g,SPF级,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2006A017。SD大鼠,雄性,160~180 g,SPF级,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2006A015。
药物及试剂
苦石莲药材,采自广西省南宁市,经广西药用植物园袁经权副研究员鉴定为Caesalpinia minax Hance的种仁。苦石莲药材分别以8倍量乙醇和氯仿加热回流提取3次,1 h/次,合并提取液回收溶剂,即得供试样品,阿司匹林片:河北石家庄制药集团生产,批号061114;罗通定片,广州康和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71001;二甲苯,广东光华化学厂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20050218 ;角叉菜胶,东京化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用生理盐水配成1%溶液;冰醋酸,广东光华化学厂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41214 。PV-200足趾容积测量仪,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产品;YLS-6A型智能热板仪: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设备站提供。
2、方法
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3]取NIH小鼠96只,雌雄各半,体质量18~22 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苦石莲醇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苦石莲氯仿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药物(阿司匹林)组,共8组,每组12只,各组大鼠按 ml/10 g体重灌胃给药,1次/d,共7 d,其中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末次给药30 min后,各组小鼠于右耳正反面涂上二甲苯20 μl致炎,1 h后将小鼠颈部脱臼处死,用直径7 mm的打孔器分别在左、右耳同一部位打下圆耳片,分析天平称重,求左、右耳片重量差值为肿胀度,比较组间差异。
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的影响
取SD雄性大鼠96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苦石莲醇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苦石莲氯仿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药物(阿司匹林)组,共8组,每组12只,各组小鼠按 ml/10 g体重灌胃给药,1次/d,共7 d,其中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末次给药 30 min后,用 1%角叉菜胶50 μl/只皮下注射于左后足跖部致炎,于致炎后 1,2,3,4 h以鼠足容积测定装置分别测量肿胀足爪容积,计算肿胀率。
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取NIH小鼠96只,雌雄各半,体质量18~22 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苦石莲醇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苦石莲氯仿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药物(阿司匹林)组,共8组,每组12只,各组小鼠按 ml/10 g体质量灌胃给药,1次/d,共7 d,其中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末次给药30 min后,每只小鼠腹腔注射醋酸溶液 ml,记录小鼠15 min内扭体反应次数(以小鼠出现腹部内凹、躯干与后肢伸张,臀部高起为扭体反应)。
热板法取NIH雌性小鼠,体质量18~22 g,置于热板上, 记录小鼠自热板上至出现舔后足反应所需的时间, 即为痛阈值。凡小于 5 s或大于30 s及跳跃者均淘汰。按上述方法筛选出96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苦石莲醇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苦石莲氯仿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药物(罗通定)组,共8组,每组12只,各组小鼠按 ml/10 g体质量灌胃给药,1次/d,共7 d,其中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末次给药后45 min、1 h分别测定痛阈值。
3、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苦石莲醇提取物高剂量组,氯仿提取物中剂量、高剂量组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或P<), 肿胀抑制率随剂量递增而增强。苦石莲醇提取物高剂量组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或P<),说明苦石莲醇提取物高剂量对角叉菜胶致炎后2、3、4 h时大鼠的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苦石莲氯仿提取物中剂量、高剂量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或P<), 且高剂量作用从致炎后1 h开始,可持续至4 h 。
急诊监护技术论文范文 第十二篇
护理安全是临床护理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目前临床护理管理研究的重中之重。急诊科是医院较为特殊的场所,是接收重症患者的第一站,护理安全隐患贯穿于整个过程,一旦稍有不慎,将造成严重医疗事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必须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此,本文将我院急诊科管理实施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安全管理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急诊科护理人员15例为研究成员,该成员包括护士长。
回顾性分析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探讨其护理安全隐患,包括:目前,临床均表现为年轻护理人员应急能力低、法律知识欠缺、护理安全意识不足、工作经验不足等,一旦患者相对较多,将出现手忙脚乱现象;由于输液室患者多、周转快等因素的存在,常出现随意调换位置现象,若护理人员未认真核对患者、液体,间接导致液体输入错误;护理人员日常工作期间未及时巡视,未及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均会出现液体外渗现象;护理人员工作态度强硬,未及时解释医院情况,极易出现分诊错误处。增加误诊、漏诊发生率;患者运输过程中,护理人员和其未及时沟通或沟通不足等,均会发生护患纠纷;由于日常护理人员忙,护理人员缺乏,通常会出现忽略观察患者现象,致使记录不及时、错记现象;待接收120电话出车后,一旦无人接听,将会转至输液室接听;患者多时,护理人员无法及时接听,直接影响接收患者绿色通道畅通。
观察项目
观察安全管理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统计学方法
借助软件对本文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对结果中相关计数资料进行表示,在本文中对计数资料进2检验,若对比显示P<,则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临床结果显示,急诊科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类型为拔管不规范、跌倒、坠床、医嘱执行错误等,安全管理未实施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安全管理实施后发生率为,实施前后存在鲜明性临床差异(P<)。
3、讨论
一般来说,急诊科所有操作均将“急”作为中心点,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责任重。工作过程中,发挥护理人员潜能,改变较为传统的护理模式,将被动工作转变为主动工作,为患者提供较为全面、舒适的护理服务。
强化安全意识
日常工作期间,护士长应邀请专业人员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如:借助科室早会时间针对性的进行法律、医院规章制度培训,让护理人员将“安全第一”作为护理工作主要原则。通过法律知识培训,不但能让护理人员认清日常形势,将工作错误扼杀于萌芽中,使每位护理人员学法、懂法,学会用法律知识保护自我,便于维护护患双方权益,进而为患者提供较为全面、安全的护理服务。转变服务观念护理人员应变被动为主动服务,为重症患者开设绿色通道,将患者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热情服务患者,患者入院后第一时间准确判断患者病症,确保每位患者均能享有有效、快速的救治。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提高自身急救意识,完整准备抢救用品、器械;患者进入科室救治后,护理人员应保持冷静,迅速反应,按照医院规章制度执行各项操作,注意讲话艺术,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详细记录临床操作,确保书写全面、认真,完善记录患者病情发展、医生叮嘱等。
加强培训力度
急诊科接诊患者病情严重,需及时救治。因此,需确保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完善,工作经验丰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配合临床医师抢救。这样需要医院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力度,安排护士长或工作资历高的医护人员进行知识讲解,还可通过示范、查房等活动来指导护理人员操作技能。此外,还应加强护理人员素质教育,培养护理人员反应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等,使护理人员在较为紧张的环境下也能发挥稳定水平,提高抢救成功率。
建立纠纷处理制度
护士长可利用日常晨会时间鼓励护理人员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对报告人员进行保密处理;针对护理人员上报护理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制定解决措施。收集护理人员存在问题,便于防范于未然;建立纠纷处理制度,对和护理相关的投诉、纠纷等不良事件,以书面形式进行备案,要求每位护理人员均掌握纠纷处理方式,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负面反应。
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目前,临床已证实床护比和护理质量呈现正相关,护理人员配置不足致使医院护理质量相对较低。由于急诊科工作的特殊性,应适当增加护理人员总量,并根据其工作资历、年龄等调整工作,让专业技能不同、资历不同护理人员各司其职,互相帮助,提高团队团结意识,进而提高护理质量。此外,还应加强安全管理。做好物品管理工作,护理人员交接班时认真检查,护士长安排专业人员管理临床设备,确保其处于稳定状态,便于抢救时正常使用;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日常工作中认真填写输液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巡视力度,预防危险性事件的发生。
4、小结
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医院接受护理的过程中,未出现法律以外的心理、生理或功能上的损伤或死亡。护理安全是整个护理工作的基础条件,由于急诊科所收治患者病情重、治疗难度大等,患者及其家属极易出现紧张、易怒等负性情绪,操作期间稍有不慎就会诱发医疗纠纷。因此,需确保护理人员掌握专业知识,学会灵活应变突发事件。我院通过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发现,拔管不规范、跌倒、坠床、医嘱执行错误等为常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通过相应针对性措施的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至,存在鲜明性临床差异(P<),说明急诊科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防范护理风险,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保障,亦可在提高患者满意率的同时,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水平。
急诊监护技术论文范文 第十三篇
急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急诊护理行为对象具有病情危急、复杂多变、多学科性的特点,护理工作具有任务繁重、被动面临突发事件和意外灾害事故所致批量伤员等特点,护士的急救技能又是超过各种服务之上的组合活动,具有高风险性,急救过程中承担着诸多的法律责任。
护士自身素质参差不齐:由于急诊的`扩建和工作量的逐年加大,需要不断增加新护士,造成护士年轻化,学历高低不等,急诊门诊46名护士中,平均年龄岁,年轻护士存在工作经验和应变能力的不足;由于长期紧张的工作,容易导致护士缺乏责任心,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不细致,不能及时发现病情的动态变化[2],抢救技术不熟练或违反操作规程,容易造成差错事故的发生。
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护士法律意识淡薄,不懂得依靠法律的武器维护护患双方的权益,不能将自己的工作责任和法律责任相互联系,故在护理工作中易导致护理纠纷发生;对护理文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记录不全面、内容不严谨,导致在医疗纠纷处理中处于被动地位。
缺乏服务意识和护患沟通技巧:繁重的抢救工作导致护士产生职业倦怠[3],影响个体工作,使服务意识不强和工作满意度下降,导致患者及家属不信任。急诊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护士来不及与患者或家属进行充分有效地沟通,短时间内不能满足患者及家属的所有需求,导致矛盾和纠纷的发生。
患者转运期间的危险因素:转运危重患者时未能充分评估病情和正确把握转运指征,准备不充分,责任心不强,安全措施不到位,搬运方法不当,途中观察病情不仔细以及发生病情变化未能及时正确处理,与接收科室工作配合不协调和交接班不细致等都是导致意外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
非技术方面因素:抢救工作需要多种仪器的辅助,如呼吸机、除颤仪、心脏复苏器、心电图机等,仪器的故障或用后不能及时消毒、保养;抢救药品不齐全或用后不能及时补充;器械、药品放置不科学导致抢救过程慌乱等因素直接影响工作效率。
急诊监护技术论文范文 第十四篇
1教学内容与方法
通过伤情评估、抢救生命、请示汇报、及时分流等环节学习如何实行捡伤分类、正确启动应急响应等级,做到职责明确,救治有序、高效。
理论讲授与应急演练相结合,设定不同伤情等级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培训如何正确实施批量创伤急救流程,并及时总结汇总问题,使急救流程得到不断优化。
2批量创伤急救中应掌握的关键流程
捡伤分类及患者标志
捡伤标志应具有醒目、共识、统一的特点,国际上将捡伤标志称为“标签”,我国称为“伤票”。目前,国际通行的分类标志统一采用红、黄、绿、黑4种颜色的标签,分别表示不同伤情及获救的先后顺序。其中“红色”代表伤情十分严重,随时可致生命危险,需立即进行抢救;“黄色”代表伤情严重,应尽早得到抢救;“绿色”表示伤情不严重,可容稍后处治;“黑色”代表已经死亡。根据伤票不同进行分区救治,设立抢救区、外科治疗区、候诊区等。当创伤患者到达后,根据捡伤情况将4种颜色的分类标记贴于创伤患者左上臂,并同时以编号代替创伤患者姓名,以001、002、003……排序,登记性别(因姓名、年龄、身份证号在初诊时往往信息不全),填写创伤患者编号牌,贴于创伤患者胸前,随创伤患者流动到不同的临床或医技科室,以便对创伤患者进行快速识别。
稳定生命体征
遵循“救命第一、救伤第二”的原则,对创伤患者进行急救处理并进行紧急复苏,依据ABCDE原则进行。A: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护颈椎;B:维持呼吸和通气;C:循环支持、控制出血;D:评估神经系统功能障碍;E:裸露伤患处及防止失温。
正确请示汇报及启动应急响应等级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将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4级。批量创伤患者到达后由急诊科主任负责启动批量创伤患者急救流程。急诊科就创伤患者数量、伤情、需参与救治科室立即向医务处或院总值班汇报,后者还需就拟调用的人员、药品及设备请示汇报主管院长并按照程序向上级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创伤患者信息流的掌握
由于批量创伤患者人数较多,伤情等级不同,多无家属陪伴,因而,对批量创伤患者信息流的掌握对及时了解创伤患者情况,并据此合理调用人力、物力支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诊医生需及时填写“批量创伤患者信息汇总表”。
应急队伍的各级医护人员职责明确
当批量创伤患者到达急诊科现场后预检分诊护士及时判断伤情等级,通知科室相关人员到位;抢救室医生即刻对危重伤患者进行急救;急诊科主任启动绿色通道、调配本科人力及估算需增援人力、物资及时汇报、现场指挥协调,应兼顾日常急诊工作的人力安排;急诊室护士长应协助急诊科主任现场指挥工作,并指派专人负责实验室检查项目的实施、掌握创伤患者流向;总住院医生作为协调员协助急诊科主任对医生的调动、发放创伤患者ID及“突发群体伤患者急诊病历”、完整记录所有群体伤“患者信息汇总表”,并及时更新患者信息流;每例创伤患者的首诊护士、医生应负责该创伤患者的所有诊治过程。
3批量创伤急救中应掌握的关键技能
心肺复苏技能
按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进行教学培训,要求掌握心脏骤停的临床快速判断,并培养快速处理呼吸衰竭及休克的能力,尤其是失血性休克的容量复苏。
儿童创伤评分(CRAMS)
运用CRAMS系统快速进行伤情评估包括循环、呼吸、胸腹部、运动及语言。CRAMS越低,伤情越重。
多发伤的诊断与急救能力
在批量创伤中出现2个以上的解剖部位,其中至少1处出现危及生命的创伤称为多发伤。区分危及生命伤情的能力则是多发伤诊治的重点,如早期发现大量血(气)胸、连枷胸伴肺挫伤、腹腔内出血、股骨或骨盆骨折、动(静)脉穿刺伤、严重颅脑损伤等,牢记“救命、保存器官、保存功能”的先后救治原则。
4批量创伤应急流程中的协调与指挥
建立院级应急梯队
医院常规工作中应建立突发应急事件应急队伍的组织构架包括专家治疗组的构成与职责分工。
抢救物资药品充足、应急通讯联络畅通
定期检查、及时更新补充抢救设施、设备及药品,应急队伍医护人员保持24h通讯畅通。
急救绿色通道通畅
批量创伤患者进入“急诊绿色通道”,各医疗、医技部门,如挂号、预检、实验室检查、取药及收费等处均能立即提供优先服务,以保障“急救绿色通道”快速、高效运行。
创伤患者的家属、媒体管理
设立家属专门等候区,以保障抢救工作顺利进行,建立联络人制度,以便及时通报伤情、反映家属意愿,并做好媒体的接待和管理工作。
5批量创伤患者的院内急诊救治教学培训
突发事件的及时、正确应对关乎人民群众财产、生命安全,是考验政府协调、组织、保障能力及医疗机构救治能力的重要标准。近年来,日益得到国家、各级行政部门的重视。多部应急法案的出台旨在建立预案,以达到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有效救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本院作为西部地区大型专科儿童医院,在突发事件的儿童救治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批量创伤的急救则是突发事件的重要内容。批量创伤患者的院内急诊救治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应急体系涉及多个临床科室及行政部门。医学生除掌握必要的急救临床技能外,了解、熟悉批量创伤患者的救治流程、应急机制的响应模式、批量创伤患者的有序管理,对其在今后临床工作中面临突发事件的处治有重要借鉴意义。在批量创伤患者的救治中以下问题是医学生急诊医学培养的重要内容。
加强医学生急救意识及急救技能培训
当突然面临批量创伤事件时具有医学知识的医学生理应是急救队伍的重要成员。因此,对医学生急救思维和急救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医学生通过在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的实习、轮转,加强其对危及生命状态的准确评估和正确处治。当然,丰富的急救知识是建立在各专科学习基础之上的专门临床技能,而非一蹴而就。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需持续学习、不断总结。
以捡伤分类为基础的救治顺序是批量创伤救治的关键环节
强调捡伤分类在批量创伤处置中的重要作用,以急救知识为基础,根据“黑”、“红”、“黄”、“绿”的捡伤结果确定救治的先后顺序,以保障危重患者及时得到抢救机会,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捡伤等级,保障批量创伤患者得到有序、有效救治。
合理优化急救流程能显著提高批量创伤救治效率
定期强化抢救技能培训,定期举行应急演练培训,并结合本院批量创伤患者的救治经验,不断优化流程,尤其在批量创伤患者信息管理、急救绿色通道畅通、专人负责创伤患者实验室检查项目、专人负责医疗费用的协商管理及家属、媒体的沟通工作,做到分工清晰,职责明确。不断优化、合理的急救流程是批量创伤救治的核心。
6结语
本院在批量创伤应急的急诊医学教学中通过讲授批量创伤相关理论知识,并在讲授中分析预设的5例模拟患者(由医学生担当部分角色)的病情分类,继之组织医护人员及医学生进入急诊候诊大厅进行批量创伤救治应急演练的整个培训过程,使医学生对批量创伤患者的救治有了较深刻的印象,对其今后的临床应急事件处置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急诊监护技术论文范文 第十五篇
创伤性休克院前急救的论文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组132例,男78例,女54例;年龄12-65岁,平均33岁。致伤原因:挤压伤36例,撞击伤83例,坠落伤5例,爆炸伤8例;其中,颅脑损伤为主合并其他伤48例,胸部创伤为主合并其他伤23例,腹部创伤为主合并其他伤25例,骨盆骨折合并其他伤3例,四肢开放性损伤为主合并其他伤18例,多发性肋骨骨折并合血气胸11例,脊柱骨折合并截瘫4例。
急救方法
本组132例均经现场和途中急救,包扎、止血128例,建立静脉通路60例,胸腔闭式引流术2例,骨折外固定21例,途中密切监护20例。急救时间<5min16例,5-10min50例,10-15min56例,15min以上10例。
2结果
本组132例,其中,有效88例,死亡5例。死亡原因:多发伤伤情过于严重及复杂、休克不可逆、多脏器功能衰竭、呼吸及心跳骤停,导致死亡。
3讨论
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急救人员应争分夺秒,掌握好急救的方法及常用操作技术,并应具有高度责任感,迅速勇敢、机智准确地把伤员从现场抢救出来,安全地送到医院。现场急救原则为“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笔者在实践工作中的救治体会如下:
建立训练有素的急救队伍对救治的重要性
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急救队伍对严重创伤合并休克患者的救治至关重要,严重创伤合并休克患者,病情极为严重,随时可能死亡,对这类患者必须争分夺秒地救治。院前急救人员应争取在30min内赶到事故现场,根据病情及现场条件,就地救治;救治过程中建立静脉通路、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转诊等环节均很重要。
本着“治疗先于诊断”的原则快速实施救治措施的重要性
急救人员应本着“治疗先于诊断”的原则,快速实施救治措施,力争使患者病情及早转危为安。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迅速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内分泌物及异物,遇有喉头水肿或昏迷患者舌后坠可用舌钳夹出:必要时立即行气管插管,给予氧气吸入,及时改善其低氧状态。
有外出血者应立即止血。在创伤中,休克主要是由大出血引起的,控制出血量是创伤性休克急救处理的紧急措施,一般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查看伤口后随即包扎止血,四肢外出血可用止血带,此方法止血虽最有效,但容易损伤肢体。影响后期修复。止血带最好用有弹性的橡胶管,不可过紧或过松,最多绕两圈,以出血停止为宜;严禁使用铁丝、电线等做止血带。上好止血带后应在其上做明显的标记,写明止血的时间,每30-50分钟放松一次止血带,每次2-5min。此时用局部压迫法止血,再次结扎止血带的.部位应上下稍加移动,以减少皮肤损伤。放松止血带时应注意观察出血情况,如出血不多,可改用其他方法,以免长时间压迫血管造成肢体坏死。疼痛可引起休克,在必要时可肌内注射度冷丁50-100mg,但要注意其抑制呼吸的副作用,有严重颅脑损伤或胸部损伤伴呼吸困难者慎用。有脏器脱出者先给予覆盖,不要急于还纳。有骨折者要先行临时外固定。对严重的四肢挫裂伤危及生命者,可优先处理;如四肢外伤性不全离断,截肢对稳定病情抢救生命起重要作用。
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路,创伤性出血性休克患者,有效循环血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应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静脉选择近心端穿刺,对穿刺困难者应及时行静脉切开。快速扩容,用12-16号针头穿刺。一般选用一条静脉早期合理地扩容,在30min内输入液体1000-ml,以平衡盐液为主,加适量的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对没有进行有效止血的患者要实行限制性液体复苏;另一条则可及时输入各种抢救药品,有心功能不全者给予强心药,有呼吸功能不全者可给呼吸兴奋药,有颅内高压或肺水肿者在血压稳定后可用脱水药。
途中监护及必要的观察
应根据血压、脉搏、心电图等情况,不断调整输液速度及晶体液、胶体液的搭配。
诊断方法
诊断方法应力求简单、迅速、准确,查体力争全面,争取在10min内完成。迅速判断有无威胁生命的征象,①休克:常为大失血所致的临床表现,有意识淡漠、烦躁不安、皮肤湿冷、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尿量减少,在无严重外出血可见时必须考虑胸、腹内脏的损伤、骨盆骨折、四肢长骨骨折等。②呼吸困难:头、面、颈部的损伤,多发肋骨骨折、连枷胸、血气胸均有可能引起呼吸困难。③意识障碍:常由于颅脑外伤所致。脑震荡,意识丧失数秒至半小时,继而清醒(进行性健忘),有头痛头昏、恶心、反应迟钝等症状;脑挫裂伤,昏迷时间长,昏迷程度深浅不一,可有肢体偏瘫、失语,出现病理反射和生命体征的改变;脑疝,昏迷加重、呼吸及心率变慢、血压增高(二慢一高)。但是意识障碍伴有休克者,首先应考虑颅脑外伤合并其他部位的出血,单纯的颅脑外伤很少出现休克。④胸部损伤有血气胸者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有连枷胸出现反常呼吸者要给予固定;对有颅脑损伤严重者,在BP转平稳情况下可适量给予脱水剂;对疑有骨盆骨折或肋骨多发骨折者尽量少搬动,以免搬动中导致大出血或纵隔摆动等并发症。
急诊监护技术论文范文 第十六篇
肥厚性心肌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为特征,基本病态是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气促、晕厥等。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分为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和非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病人11岁~35岁这一年龄段精力旺盛和生理活动较为活跃,貌似健康,极易发生心源性猝死。现将我院近5年抢救15例肥厚性心肌病致心搏、呼吸骤停病人的护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5例肥厚性心肌病病人,男6例,女9例;年龄19岁?66岁,平均岁;3例活动后胸闷、心悸、头晕来院就诊,在就诊过程中出现心搏、呼吸骤停,12例来院时已经心搏、呼吸骤停;诊断标准:二维超声心动图提示最大室壁厚度>15mm,无心室腔扩张,且不存在其他致左心室肥厚因素。
方法对心搏、呼吸骤停病人予早期心肺复苏、开放静脉通路、心电监护、电除颤、气管插管及肾上腺素、阿托品、胺碘酮、多巴胺、碳酸氢钠等药物应用,自主循环(R0SC)恢复后予亚低温治疗仪应用、脱水剂控制脑水肿、营养脑细胞、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防止感染等综合措施。
2结果
15例病人中10例抢救成功,其中4例心肺复苏成功(3例脑复苏成功,1例语言欠清,认知功能有障碍),6例病人处昏迷状态。2例病人放弃治疗回家,3例抢救无效死亡。
3急救护理
早期有效的心肺复苏将病人立即推至抢救室,医务人员争分夺秒,明确分工,各尽其职,密切配合地进行心肺复苏。具体措施为:抢救A护士站病人头位清理呼吸道后开放气道予球嚢辅助通气,需要插管时协助医生予病人气管插管。抢救B护士站在病人右侧予快速、有效高质量的胸外心脏按压,按压与呼吸频率30:2(与A护士2min交换1次)。医生位于病人下肢左侧,负责抢救总指挥,同时准备除颤仪随时为病人除颤。辅助护士C站病人胸部左侧予心电监护,左上肢开放静脉通路,遵医嘱予肾上腺素、胺碘酮等药物。辅助护士D予病人下肢右侧开放另一组静脉通路,予阿托品、碳酸氢钠等药物,给予导尿,做好抢救记录并安慰病人家属。
电除颤的护理时间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每次除颤延迟1min,复苏成功率下降7%~10%。除颤前将病人衣领解开、暴露胸部,并清洁放置电极板处的皮肤,电极板涂电极糊,除颤时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血压、心律及心率的动态变化,除颤后立即继续心肺复苏,即使恢复窦性心律,也要完成5个周期的心肺复苏。注意观察病人电击处皮肤有无灼伤及病人肢体活动情况有无栓塞症状等。15例病人无皮肤灼伤等情况发生。
气道插管的护理15例病人均予气管插管外接呼吸机应用,期间注意呼吸机各管道是否密闭,每隔1h~2h评估双肺呼吸音1次;注意气道的温度和湿化情况,防止痰栓形成,有痰鸣音或呼吸机气道峰压升高时及时用一次性密闭吸痰管吸痰;同时予病人床头抬高30°~45°预防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控制交叉感染,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亚低温治疗仪的护理自主循环恢复予亚低温治疗仪(HGT-200型亚低温治疗仪)应用,调节水温为15°C~20°C,肛温为34°C?36°C,将体温传感器分别放于病人肛门和腋窝处持续监测病人的腋温与肛温。降温以每小时下降为宜。注意降温过程不能过快过深。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呼吸、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意识、曈孔、面色及肢端循环的变化。预防并发症:①注意观察病人呼吸节律、频率、方式、血氧饱和度,监测血气分析、体温及痰液的性状、量、颜色等。定时听诊肺部呼吸音,以预防肺部感染。②定时监测血糖变化,低温时胰岛素的分泌减少,且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容易导致高血糖。③注意观察心电监护上的心率、心律、血压变化,因低温可使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心电图改变,温度降低过快易引起心血管功能紊乱,出现心律失常、心房颤动,严重者可因心室颤动而死亡。④注意观察皮肤及黏膜有无出血点,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及血常规,还要注意观察病人尿液的颜色、性状、量,并保持体液平衡,定时复查肾功能、电解质等,观察有无出现低钾、低钙的临床症状。
安全转运护理
转运前护理向病人家属解释转运的目的、转运过程的风险,取得配合,必要时家属签同意书。填写急诊病人转运单,评估病人转运风险,检查病人各管道是否通畅、在位,准备好心电监护、转运呼吸机、转院箱等抢救器械及物品。联系电梯,缩短病人等待时间。
转运中护理转运过程中安排医生护士同时转运,医护人员站在病人头侧,密切注意观察病人意识、面色、血压、管道、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等情况。经过周密的安排及严密的观察,病人在转运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无意外发生。
转运后交接到达转运科室后将病人的抢救经过及用药、气管插管、静脉通路、尿管、皮肤情况与接班护士一一交接清楚,协助过床,并与接班护士共同填写危重病人交接单,带回用物终末处置。
4小结
因肥厚性心肌病左右室流出道梗阻导致心排血量不足和心律失常,可引起脑部血流量骤减,当运动时流出道压力阶差增大、流出道梗阻加重,从而导致晕厥发生。晕厥往往是心脏猝死的先兆。对病人及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宣教,预防晕厥的发生,如限制病人参加紧张或剧烈的活动,保持情绪乐观,合理饮食,加强营养。肥厚性心肌病出现心搏骤停时心肺复苏是抢救心搏骤停病人首要关键步骤。而抢救过程中争分夺秒、明确分工、各尽其职、迅速判断、果断处理、密切配合更为重要,即一个训练有素、配合默契的急救团队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而自主循环恢复后采用低温疗法以达到最佳的神经功能恢复是改善病人预后的重要保障。
急诊监护技术论文范文 第十七篇
1资料与方法
①对照组成员在急诊抢救中实施常规护理措施。②实验组成员在急诊抢救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a.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安置患者体位,一般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除患者口腔分泌物,必要时使用舌钳、吸引器等辅助工具避免窒息的发生。同时给患者吸氧,一般氧流量为2~4L/min,浓度为40%。严重呼吸困难者,根据实际情况给患者进行气管切开,必要时使用呼吸机。b.迅速建立液路: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使用大号留置针,根据医嘱补充血容量,及时留取血液标本以备检查。c.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严防休克的发生。对于颅脑外伤的患者极易发生脑疝和休克,接到患者后,护士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注意观察患者瞳孔、意识、神志、面色、血压的改变,如果患者出现皮肤黏膜苍白,皮肤湿冷、表情淡漠、神志不清、血压下降,应考虑发生了休克,此应及时报告医师,进行抗休克治疗。此外,应格外注意患者的尿量,从而对组织灌注量、血容量、肾功能状态做出准确的判断。d.伤口处理:首先评估伤口类型,不要随意搬动患者,配合医师进行CT扫描,然后进行伤口的包扎,骨折患者进行简单的固定,有血管破裂导致持续出血可进行加压止血,并记录出血时间、出血量,止血时应注意间歇松缓止血带。e.迅速完成术前准备:迅速进行药物过敏试验、血型交叉、留置导尿管、备皮等,并将患者送往手术室。在护送过程中应注意轻搬轻放,避免内出血的发生。在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意导尿管、输液管道、氧管等管道的安置,并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改变。f.心理护理:患者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创伤,多数会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又加之颅脑损伤可能导致意识障碍,患者甚至出现谵妄等病理性的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及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予以评估,安慰患者,缓解其不良情绪。另外,由于患者多数是意外受伤,多数无家人的陪伴,此时护理人员应想办法和家人取得联系,并告知其患者正在进行治疗,稳定家属情绪。家属来院后,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向其介绍住院环境,尽量满足需要,做好相应的工作。
观察指标
①根据受伤患者的病死率和治疗后功能障碍发生率评价抢救效果。其中功能障碍包括:语言障碍、智力障碍、运动障碍。②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率进行评价,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其中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参评人数。
统计方法
将全部数据录入数据库。使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用t检验,数据比较用χ2检验。当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死亡发生率为,治疗后障碍发生率为,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和,实验组成员的满意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对比结果有显著差异,有相关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颅脑损伤病情复杂,而且极易发生颅内出血,休克等并发症,这也是患者抢救后出现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疾病的抢救中,时间就是生命,护理人员必须强化抢救观念,并且加强培训,熟练抢救流程,将抢救时间缩至最短,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娴熟的技能操作、敏锐的观察病情的能力。我院非常注重急诊护士的抢救能力的培训,这也是本次试验的基础要求之一。本实验通过在护理人员“稳、快、准”抢救技能实施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不但关注患者的生理方面给的需要,还对影响治疗的心理方面进行维护,将尽量减少一切不利因素,最大程度的挽救患者生命。综上,在颅脑外伤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抢救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急诊监护技术论文范文 第十八篇
研究目的
近二十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处于一个空前活跃和发展的阶段,群众的经济支付能力、自主择医能力不断提高,医院管理也由粗放型经营转向注重内涵建设、构建集约型医院,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医疗质量的关注.但是,由于医疗服务领域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上的一系列问题,多年来医院之间主要围绕着医疗技术水平而不是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展开竞争.尽管医疗技术水平有助于改进医疗质量,但在缺乏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的情形下,医院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失去了内在的推动力.目前,国家、群众和患者都越来越关注医院的医疗质量,但因为医疗服务的特殊性,特别是医学知识的不对称性,外界难以正确判断医院的医疗质量.这种情形,客观上限制了群众自主择医的权利,国家也没有依据对医院实施相应的监管措施,更无法保证医疗服务系统安全有效运行.为此,急需一整套客观评价、督查医院医疗质量的方法.
本次研究,将以上海市已有医疗质量评价督查指标体系和实施方法为基础,通过文献回顾、专家咨询、历史数据分析等方法,检验这套指标体系各个指标的信度和效度,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指标体系和实施方法提出相应的调整建议.
研究内容
1、分析各个指标的内容效度、信度、督查整改能力和异常值出现原因,判断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优劣,进而判断哪些指标是否可以直接推广、哪些需要修正指标内容、哪些需要修正督查方法、哪些需要被替换.
2、分析已有指标体系中各个维度的结构效度、信度、督查整改能力,判断指标体系维度划分的优劣.
3、分析已有指标体系整体的结构效度、信度、督查整改能力,判断指标体系的优劣.
研究方法
文献回顾方法
二次资料统计分析
研究报告所使用的指标数据来源于2004年下半年和2005年下半年,上海市卫生局和卫生监督所对69所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临床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督察结果确定下来的各项指标的得分.这69所医院包括19所******综合性医院,12所******专科医院,30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4所职工医院,4所部队医院.由于2005年对各项指标得分上限进行了调整,所以虽然临床医疗质量、护理质量的所有指标之和均为100分,但2004和2005年各指标得分上限有所差异.采用软件对各项指标分值进行描述性分析、配对T检验、相关分析(信度检验)和因子分析(效度检验).
专家咨询方法
选择具有多年医疗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工作经验的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医务人员、临床医生、护理人员为咨询对象,逐一讨论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维度、指标,以及指标计分方法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和改进意见.整个课题先后分四次咨询了33位资深人员,其中20位来自医院,5位来自卫生行政部门,8位来自学术研究机构.
研究结果和结论
1医院临床医疗工作质量评价指标
可以试验性推广的指标
各种台帐建立情况、全院质量讲评活动、门急诊人员资质、急诊留观室管理、******查房、疑难病例讨论、术前小结和术前讨论、术前麻醉访视、术后麻醉访视、术前谈话、输血告知、病情告知委托书、下午下班前查房制度、平均住院日、床位使用率、行政处罚情况等16项指标,具有良好的信度和督查整改效果.这些指标、指标内容和相应的督查方法可以试验性地推广到其他地区使用.
修正后可以推广的指标
医疗工作规章制度落实程度指标,需要加强信度和抽样样本代表性,措施是增加临床医师抽考人数,至少大于4位.
门急诊病历书写指标,需要加强信度和抽样样本代表性,措施是增加抽查病历数,至少大于6份,建议8份以上,并固定评审督查专家.
入出院诊断符合率指标,需要加强抽样样本代表性,措施是增加终末病历抽查数,至少大于20份,建议30份以上.
需要补充完善后再论证的指标
院科二级管理制度及落实情况指标,信度和督查整改效果较不理想.该指标的具体考核内容需要精练,削减医院内部质量管理的考核内容,使考核内容满足外部评价的要求.
基本临床技能掌握指标,信度和督查整改效果均不理想.建议增加抽查的医生数量,至少大于4人,建议6人以上.同时对抽查不合格的医院,要求按照1:10的扩大样本原则选派医生参加基本临床技能培训班,即1个医生不合格,则选派10个医生参加基本临床技能培训班,实行考试通过制度,考试不通过者暂停执业资格.
落实医疗纠纷登记制度和整改情况指标,信度为
,督查整改效果则因为2005年督查内容有变动显示出负向效果,所以该指标应留待下一步研究继续论证.
可以考虑作彻底变更的指标
医疗事故预防和处理指标,信度、督查整改效果很不理想,建议扩大督查年限范围,把1年时限调整为3年,或者选用其他指标反映医疗安全.
临床工作质量指标体系各维度论证结果
医院管理评价维度,稳定性很好,复测信度为
,督促整改作用不明显,属于
,结构效度较好,两个公因子可解释该维度下个指标变化的.
门急诊管理评价维度,稳定性一般,复测信度为
,督促整改作用很明显,属于
,结构效度很差,维度内四项指标反映的是四个概念.
医疗环节质量评价维度,稳定性很好,复测信度为
,督促整改作用明显,属于
,结构效度很好,两个公因子可解释该维度下个指标变化的.
医疗终末质量评价维度,稳定性非常好,复测信度为
,督促整改作用不明显,属于☆,结构效度很差,维度内三项指标反映的是三个概念.
医疗安全评价维度,稳定性一般,复测信度为
,督促整改作用为负向效果,属于☆☆☆,结构效度很差,维度内两项指标反映的是两个概念.
临床医疗工作质量指标体系整体论证结果
就临床医疗工作质量指标体系整体而言,稳定性一般,复测信度为
,督促整改作用一般,属于
,结构效度尚可,各项指标可归结为九个因子,这九个因子可解释各项指标变化的.
2医院护理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由于上海市护理工作质量指标体系还在变动完善阶段,缺乏完整的指标体系可供评价和指标择优.2004年和2005年所应用于实践的、名称基本一致的指标只有6个,而在这6个指标中,每个指标的内涵2005年版本比2004年版本又有所变更和改进,由此造成了指标信度和指标督查整改效果分析结果的失真.因此,拟在2006年的研究中完成护理工作质量指标体系的信度和督查整改效果论证.本次研究将侧重于护理工作质量指标体系结构效度的评价.
2004年护理工作质量指标体系的八个维度中,除了“补液室工作”维度外,其他七个维度内的指标都不能聚焦于相应的维度内容.可以认为,2004年护理工作质量督查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存在零乱、重复现象,需要进行精简.所以2005年起,对护理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简化处理,由8个维度36个指标精简到6个维度15个指标.
2005年护理工作质量指标体系各维度结构效度较2004年版本有所提高.所形成的6个公因子中,有2个可以找到对应维度(特一级护理维度和三基考试维度),但其他维度的指标仍然存在非常明显的交叉分配现象.提示特一级护理维度和三基考试维度下指标可以推广,但其他指标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
3医疗、护理工作质量能为社会认知的部分
医疗质量总体或各维度督查得分与社会对医院医疗质量评价得分无显著相关关系,提示医疗工作质量很难被社会、病人正确认知和比较.社会对医院医疗质量评价得分与医院等级有着密切关系,提示社会、病人主要是通过医院等级来评价医院医疗工作质量.护理工作质量能直接被社会感知的部分主要体现在急救方面,例如抢救车物品的配置.
研究的创新点
以往制定医疗质量评价标准更侧重于征求专家意见,或各指标能否比较全面的覆盖医疗活动,但是对指标分类的科学性和指标的有效性,缺乏充分的检验和论证.本研究的创新在于用统计的方法对医疗质量指标体系的效度和信度进行了充分的检验和论证,并提出调整意见和建议,这对医疗质量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构建是一个有特色的探索.
不足与需要继续开展的研究
(一)不足
1、由于时间、经费的局限,调查研究样本限于上海市.鉴于我国地域、经济、文化差异,难以完全代表其他地区医院医疗质量评价指标.
2、限于时间和能力,本课题仅对上海市既往医院医疗质量评价现有的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未对指标进行补充,也缺乏对筛选后指标的实际运用和验证,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急诊监护技术论文范文 第十九篇
目的:
1.构建既适合我国国情、又顺应护理学国际化、专科化趋势的护理学学科体系,以丰富和促进护理学元理论研究,并为我国护理学科的规范化、系统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不同类型的护理学研究生培养、专科护士培训提供方向性指导.
2.比较不同成熟阶段的护理学科的发展特征,揭示影响护理学科演进历程的关键因素,为促进我国护理学学科体系发展提供策略性建议.
方法:
1.应用文献研究法,把握护理学科体系研究趋势,探讨护理学科体系的概念及其内涵,确定学科体系构建策略.
2.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内容分析法,考察国内外护理学科体系的知识形态、组织建制现状,归纳出判断学科成熟程度的基本内容,形成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
3.运用历史研究法、个案分析法,进一步论证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的合理性,经专家小组会议法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其条目内容.
4.运用理论研究法,从分析护理学科概念内涵切入,确立护理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逐步推演出护理实践的逻辑范畴及其涉及的学科知识群.
5.运用比较研究法,揭示国内医学及部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特点,形成构建护理学学科体系的本土化参考依据;结合逻辑起点推演结果,依据“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构建由二级学科群、二级学科、******学科或研究方向组成的护理学学科体系.
6.运用专家小组会议法,讨论、修订所构建的护理学学科体系,进一步辨析各层级学科的内涵差异,澄清模糊认识.
7.运用理论研究法,通过与生态学概念交叉移植,结合“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内容,提出生态学视域中的护理学学科体系发展框架及策略.
结果:
1.界定了护理学“学科”、学科层级划分、护理学科体系概念及其内涵,提出学科的四种形态特征(知识、组织、历史、文化信念形态),逐步确立护理学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为“人的健康反应”.由此推演护理实践过程的逻辑******、核心、结果范畴及逻辑终点,提炼出人和环境这两个影响健康反应的关键因素,并沿着人、环境、照护主轴,以健康反应为结局变量,绘制出多维的、立体状的护理学科知识体系简图.
2.从宏观角度描述了国内外护理学科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及组织建制状况,归纳整理出判断护理学科成熟度的基本维度:理论内涵、知识创新、知识传播、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并通过分析中外护理学科发展现状的差距,提炼出各维度应涵盖的基本内容,初步形成“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
3.纵向梳理了中美两国护理学科体系演进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及文献内容,从中发现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知识传播、社会需求是影响学科体系演进的关键因素,并通过社区护理学的个案演进历程分析得到进一步确证,由此验证了所提出的“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的合理性,并经35位专家讨论,逐条修订并完善了条目内容.
4.揭示国内学科体系设置具有内在逻辑主线多维性特点.从护理学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推演,沿着人、环境、照护三条逻辑主线,将护理学科知识划分为“人文护理知识体系”、“科学护理知识体系”.前者继续分为“护理学原理”、“跨学科护理知识”,后者分为“人的生命阶段的护理知识”、“护理诊疗知识”、“生存环境的护理知识”三个知识群,分别涵盖不同类属的护理学次级学科.按照“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结合前期的文献计量学研究及历史研究资料,筛选出10门备选二级学科,提请27位专家进行小组会议讨论.最后,专家对所构建的护理学学科体系的赞同程度均较高.
5.从生态学视域提出我国护理学学科体系发展框架,涵盖了护理学学科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并据此提出国内护理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发展策略.
结论:
1.本研究通过总结国内外大量文献中对护理学科本质属性的认识,结合对护理学“学科”概念及其内涵的界定,确定“人的健康反应”是护理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可按照人、环境、照护三条逻辑主线,通过科学性与人文性护理过程,描绘出复杂的、立体型的护理学科知识体系,为护理学理论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2.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考察国内外护理学科发展现状,揭示了护理学科重点研究领域及各学科发展前沿,提炼出影响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归结出中外护理学科发展的异同点.研究中所收集到的中美护理学发展史料将对国内护理学历史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3.本研究确立的“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将为今后的二级学科自主申报设立一定的指引方向,所构建的护理学科体系具有整体性、科学性、兼容性、现实性、扩延性特点,符合我国国情,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4.依据本研究提出的护理学学科体系生态发展框架,提出今后护理学科体系建设的策略:①巩固学科基本要素,奠定学科发展的深厚根基;②拓宽生态资源,加速护理国际化、制度化进程;③汲取跨学科知识营养,促进护理学科丛林繁荣发展.
急诊监护技术论文范文 第二十篇
1.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
恐惧心理
肢体突然受到意外创伤,缺乏思想准备,超出了常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产生极端恐惧心理,表现为烦躁、紧张,痛苦,易暴易怒,哭闹喊叫,难以自控等,而且疾病本身对患者也是巨大的心理压力,如血气胸患者可产生极度的胸闷窒息感、呼吸困难,休克患者胸闷、气短、创伤性疼痛等都会产生恐惧心理。患者外伤出血,紧张不安,多见于年老者;害怕缝针带来的疼痛,以女性居多;患儿看到家长紧张,容易造成恐惧心理。
焦虑心理
疾病是躯体与精神的双重负担,突如其来的打击,患者不了解病情与预后会产生期待性焦虑,使患者产生极大的精神压力,产生焦虑心理。
(1)患病性焦虑:急诊患者对疾病的一种心理应激的反应。所有的急诊患者都担心清创后的后果而表现为精神不振,卧床不起、徽言、食欲差甚至拒食、失眠、暗中落泪。
(2)分离性焦虑:急诊患者清创后离开与其所熟悉或所依赖的人和物。受伤后给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可能因此中断工作和学习。有的担心容貌变丑难以面人;还有的担心失去配偶或恋人。老年人则担心生活不能自理拖累儿女,因此这些急诊患者大多数拒绝清创治疗,情绪烦燥。
(3)适应困难性焦虑:主要表现为急诊患者清创前后不适应病人角色和不适应新的生活规律和方式。
抑郁心理
伤情已诊断明确,已脱离危险期,肢体及头、面部伤残已为患者了解。心理由恐惧转为抑郁。表现为情绪低落、沉默寡言,对周围事无兴趣,对手术效果持怀疑态度,顾虑重重等。
失望心理
失望是个体处于主观认为可取的方案或个人的选择很有限或没有,以致不能为自己发挥力量的状态。此时肢体及面部伤残已成定局,即使医生妙手亦难恢复患者昔日风采,必然为以后的择业或婚恋等造成困难,使患者心灵再次受到打击,产生严重的失望感,表现为悲观绝望、孤独、冷漠、不配合治疗,自暴自弃,甚至萌发轻生念头等。常常表现为目光逼人,呐喊不止,拒绝与医护人员合作。
过分紧张心理
这类创伤患者受的伤势并不重,但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事故发生的估计发生偏差及对疾病知识了解甚少而产生过度紧张心理,强烈要求医生作一些不必要的检查,有的还可产生激化性行为,情绪异常激烈,不能很好配合治疗,使抢救工作很被动。
2.根据清创的不同时期进行心理护
术前心理护理
创伤多是由意外事故造成的,所以起病急,病情重,患者面临着生与死,伤与残,多有恐惧感,不知所措,反应比较迟钝,甚至产生过激心态。应加强患者的心理观察及护理:
(1)首先,向患者解释治疗效果,疾病预后等有效积极明确的信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其能主动配合治疗。
(2)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理解、同情其感受,与其一起分析焦虑和恐惧产生的原因及不适,尽可能消除引起焦虑、恐惧的因素。向患者婉言说明焦虑对身心健康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3)争取其家属对患者的理解和支持,使其解除因受伤后对社会地位、生活能力及经济状态等发生影响的后顾之忧。指导家属不要在病房谈及经济困难等类似问题。
(4)帮助并指导患者及家属应用松驰疗法如按摩、听音乐等。允许患者哭泣,以帮助其祛除肌肉紧张。
(5)为患者创造安静、无刺激的环境,限制其与具有焦虑情绪的患者及亲友接触。指导家属对患者做一些理解、安慰开导及积极的心理安抚帮助患者总结以往对付挫折的经验,鼓励其积极、健康的处事方式及行为。对患者的.合作与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6)正确引导患者正视伤残现实,与其共同探讨人生目标,使之身残志坚,稳定患者情绪,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术中心理护理
病人一旦进人清创室,便感到孤立无援,患者往往表现很敏感,容易猜疑,对生、死、伤、残猜想的很多。特别是在手术当中对医务人员的动作、表情甚至走路速度也特别注意。所以护士不能离开其身旁。
(1)协助病人处在一个既舒适又利于手术的体位,同时给病人保暖,避免不必要的暴露;
(2)告诉病人手术中不会感到疼痛,使其放松。
(3)手术进行中,要密切观察病人,重视其心态,关心其感受。如病人感到孤独和紧张时,要嘱其放松,并教其深呼吸;病人感到口唇干燥时,用湿棉球湿润其口唇以缓解不适之感;心理暗示止痛和采用抚摸、与病人交谈、欣赏音乐等转移注意力,降低痛感。如果非必要,则不要先给病人打上输液针,以免增加其心理负担。让病人体会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体贴,使他们有温暖、亲切的感觉,产生安全感,从而缓解紧张、孤独的情绪。
(4)手术中所有人员要表情如常,集中精力配合手术,动作要轻、稳、准,尽量减少金属器械的碰撞声,也不要说使患者产生误解的话,以缓和紧张、恐惧的气氛,保证手术顺利的进行。
术后心理护理
清创手术后,要进行适当的术后心理护理:
(1)患者关心较多的是手术成功与失败,是否影响今后工作、生活、家庭和事业等。忧虑重重,思想压力很大,尤其是多处外伤、骨折的患者,很关心创伤处功能的恢复。特别是术后疗效进展缓慢者,值班护士应多巡回病房。根据不同年龄,家庭环境,经济状况和所受教育不同的心理微环境,了解病情及时综合分析,做出准确判断,主动协助患者排忧解难。
(2)由于术后部分患者伤口疼痛难忍,表现烦躁不安,精神紧张,此时护理人员给患者讲解此手术正常反应的表现,消除患者的顾虑,并给予关心照顾,使其有充分的休息,促进伤口的早日愈合。
(3)术后康复指导,适当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伤口愈合,向患者讲解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有目的、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锻炼,适当活动关节,动作要轻柔,以不使切口疼痛加重为原则。分类指导,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分类,对在校学生,伤口未愈合前勿剧烈运动;对老人要强调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随时有人陪护,特别要注意直接涉及切口位置的运动。
(4)护理人员要转变思想观念,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赖的护患关系,并取得家属配合,共同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积极因素,从而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康复。
3.结语
总之,急诊患者的清创术前、术中和术后心理护理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为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调动患者内在的心理因素,使心理护理真正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此必须要做到:
(1)配备专人进行心理护理,要求责任护士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关心、同情患者,让其感觉到责任护士就象她的亲人一样,和蔼可亲。
(2)心理护理要求责任护士保持良好的心态并且对语言表达有一定的技巧要求:
①用安慰性语言;
②鼓励性和积极暗示性语言;
③劝说性语言。
(3)最终达到调节和疏导患者的心情,消除消极、错误的思维,面对现实,增强和巩固对现实环境和对挫折的耐受性及适应能力。
急诊监护技术论文范文 第二十一篇
研究目的制定深圳市公立医疗机构内部科室设置及人力资源配置标准.
研究内容
1、******综合医院、二级综合医院科室配置标准,
2、******综合医院、二级综合医院各科室医生和护士配置标准,
3、******综合医院、二级综合医院各类卫生人员配置标准.
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关键人咨询法,
3、现场调查,
4、集中分析法.
研究结果
1、不同城市间,深圳市卫技人员构成比为,后勤人员构成比,均排名第一,管理人员构成比,是最后一位;其他技术人员构成比也是倒数第二位.在不同城市间卫技人员构成比的比较中,深圳市医生构成比是第一位,其他卫生技术人员构成比,是倒数第一位.深圳市医院医生人均每日担负诊疗人次为,排名第一;其人均每日担负住院床日为,排名倒数第二.
2、******综合医院的标准配置为:①临床-门急诊-内科系统;包括急诊科、门诊部等20个科室.②临床-门急诊-外科系统;包括心血管外科、胸外科等19个科室.③临床-住院-内科系统;包括ICU、儿科等17个科室.④临床-住院-外科系统;包括骨关节外科、脊柱外科等18个科室.⑤医技科室包括病理科、超声影像科等15个科室.⑥行政职能科室包括保卫科、财务科等18个科室.
3、******综合医院的各科室人员标准配置为:①某科应编医生数等于某科日均诊疗人次÷,医生标准每小时诊疗÷,6小时÷,.其中医生标准每小时诊疗因科室不同而不同.②某科应编管床医生数等于床位数×,标准床位使用率(93%)÷,每医生标准分床位数÷,.其中每医生标准分床位数因科室不同而不同,范围在之间.③二线医生数等于二线医生与管床医生比例标准×,管床医生数,其中二线医生与管床医生比例标准内科为,外科为.④急诊科、门诊部、体检科、口腔科门诊科室标准医护比分别为:1:、1:、1:、1:.⑤住院科室护士人员配置以床护比的方式进行测算,其各科室标准床护比范围在之间.
4、二级综合医院的标准配置为:①临床-门急诊-内科系统;包括急诊科、儿科等8个科室.②临床-门急诊-外科系统,包括骨科、耳鼻咽喉科等8个科室.③临床-住院-内科系统,包括骨科、泌尿外科等6个科室.⑤医技科室包括病理科、超声影像科等9个科室.⑥行政职能科室设置标准为:保卫科、财务科等15个科室.
5、二级综合医院的各科室人员标准配置为:①某科应编医生数公式同上.其中医生标准每小时诊疗人才因科室不同而不同,范围在人之间.②某科应编管床医生数公式同上.其中每医生标准分床位数因科室不同而不同,范围在之间.③二线医生数等于二线医生与管床医生比例标准×,管床医生数,其中二线医生与管床医生比例标准内科为,外科为.④急诊科、门诊部、体检科、口腔科门诊科室标准医护比同上.⑤住院科室护士人员配置以床护比的方式进行测算,其各科室标准床护比范围在之间.
6、根据床位数计算各类医院各类卫生人员数:①******综合医院,其标准按门诊日均诊疗人次与床位比例在制定,其行政管理占总编的,其他技术人员占总编的;卫生技术人员占总编的.②二级综合医院,其标准按门诊日均诊疗人次与床位比例分别按照和制定,在床位400以下的二级综合医院中,行政管理占总编的,其他技术占总编的;卫生技术人员占总编的;床位400以上的二级综合医院,行政管理占总编的,其他技术占总编的;卫生技术人员占总编的.
7、根据工作量计算各类医院各类卫生人员数:①******综合医院、床位400以下的二级综合医院、床位400以上的二级综合医院的医生标准日均诊疗人次范围分别为:、、.②某医院应编急诊一线医生数等于某医院急诊日均诊疗人次÷,医生标准日均诊疗人次÷,÷,中夜班医生日诊疗人次弹性系数.其中医生标准日均诊疗人次范围同上;各类综合医院的中夜班医生日诊疗人次弹性系数分别为:、、.③急诊二线医生数等于急诊一线医生数×,急诊二线医生与一线医生比例.其中******综合医院、床位400以上的急诊二线医生与一线医生比例分别为:、.④某医院健康检查应编医生数等于某医院健康检查人次÷,÷,.⑤各类综合医院的每管床医生标准分床数范围分别为:、、.⑥某医院二线住院医生应编人数等于某医院管床医生应编人数×,二线医生与管床医生标准比例.其中各类综合医院的二线医生与管床医生标准比例范围分别为:、、.⑦某医院应编临床医生总数等于应编门诊白班医生数+应编急诊一线医生数+应编急诊二线医生数+应编管床医生数+应编住院二线医生数+应编健康检查医生数.某医院应编医生总数等于某医院应编临床医生总数÷,.⑧某医院应编住院护士数等于床位数×,床位与住院护士的标准比例×,实际床位使用率÷,93%.各类综合医院的床位与住院护士的标准比例范围分别为:、、.某医院应编门诊护士数等于应编住院×,护士门诊护士与住院护士的比例.其中各类综合医院的护士门诊与住院护士的比例分别为:、、.⑨某医院应编其他各类卫技人数等于临床医生数×,其他各类卫技人员与临床医生比例.各类综合医院的药剂人员与临床医生数的标准比例范围分别为:、、;检验人员的比例范围分别为:、、;其他医技人员的比例范围分别为:、、;其他技术人员的比例范围分别为:、、.
研究结论
1、深圳市卫生人员和卫技人员的配置与既往标准和其他地区的差异较大,不能完全参照既往标准和其他城市的情况进行深圳市卫生人员的配置,必须制定符合深圳实际的卫技人员配置标准.
2、深圳市医院门急诊病人和健康检查人次多,其每百门诊人员人次远远小于全国水平;深圳市医院每医生和护士承担住院病人人数较合理,各类医院有差异.
3、深圳市各类医院的工作效率不同,相对而言,******综合医院的工作效率最高.
4、深圳市各类医院的各类卫生人员的比例构成差异较大.
5、深圳市医院工作效率较高,全国所有省市中排名第10,必须根据效率系数对人员配置数量进行调整.
1、增加门诊医生和医技人员配置,适当控制护士配置增长速度,控制药师配置比例,各类医院配置要“求同存异”.
2、医院人员的配置,应以工作量计算,将医生分为门诊白班医生、门诊急诊医生、门诊急诊二线医生、健康检查医生、管床医生、住院二线医生进行测算,护士分为住院护士和门诊护士,并且还应该考虑医院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才能使测算的结果科学、合理、可靠,并且具有可操作性.
3、由于深圳市医院缺编过多,建议首先使用工作量的办法确定卫技人员数,逐渐补齐编制,然后考虑利用床位数计算卫技人员数.并且以范围的最小值来计算应编人员数,逐渐以范围的最大值配置工作人员.
4、编制应该优先考虑的人员依次是:高素质、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放射、超声、检验人员、其他医技人员、行政管理人员;护理人员和药剂人员也很重要,考虑到可以替代性以及今后可能实行的“医药分家”,可以在护理和医技的关键岗位配置编制,其他技术人员在关键岗位配置编制即可.还有经批准设置的非常设岗位可以配置编制人员,如法医鉴定等等.
5、要以社会力量来办医院,而不是医院来办社会.争取逐步将可以外包业务做到“专业外包”,甚至可以将一些药房、部分检验科室等等做到“专业外包”,医院只进行诊断治疗的业务.
6、深圳市医院后勤人员大部分都实行了“专业外包”,可以参照比例按人头补助.
本研究的创新性
1、研究方法的创新.本研究充分考虑医疗专家意见、临床工作实际情况、卫生管理专家的意见,从多角度得出相关的参数值后,对其进行科学的处理.研究将门诊医生分为白班医生和中夜班医生分别来计算,还考虑到全国其他区域的医疗服务效率情况.所得出的结果合理可靠,尚未发现类似的研究方法.
2、提出的概念创新.“中夜班医生日诊疗人次弹性系数”和“效率系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均为首次提出.
不足与需要继续开展的研究
1、由于时间和经费的原因,本研究对医技人员配置的研究仅从整体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没有研究各科室内的人员配置.今后可以从设备及工作量的关系角度,对各医疗辅助科室的人员进行确定.
2、研究仅从工作实践和专家的主观感觉对卫生的人力配置进行研究,缺乏更加细致深入的研究.今后可以从工业工程研究的角度,设定医生(或护士)服务某一类病人最合理最科学的流程和时间,得出的参数值将更加精确.
急诊监护技术论文范文 第二十二篇
坚实的物质保障 院前急救随机性大、时间紧迫,需在最短的时间到达现场。为此,必须随时掌握路况信息,指挥司机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第一现场,以免因交通阻塞而延误抢救时间,错失最佳抢救时机,这点体现了建立救护车远程监控体系的必要性。抢救乡村病人,配备防震性能好的救护车尤为重要。院前急救面对的是急危重病人,病种病情复杂,为确保能充分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急救车除备有必需的急救物品外,还应配备齐全的医疗设备。
严格的操作规程 完善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是保障院前急救质量的重要基础。首先应建立“快速反应机制”。院前急救呼叫紧急,无时间界限,护理人员必须随时处于应急待命状态,接到指令后,迅速限备急救物品,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第二应建立“知识技能考核机制”。护理人员要能护理、急救内、儿、妇、外、五官等各种病种的病人,因而要有较全面的护理知识与病情观察能力。第三应建立“护理效果考核机制”论文格式模板。急救工作要求果断、迅速,分秒必争,必须有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现场工作环境大多复杂,可能导致感染,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第四,应建立“护理档案记录机制”。在抢救中,所有用药及治疗均依据医生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保存用药后空瓶,以备查询。如果情况许可,应该做好抢救记录等。
熟练的护理技能 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和精深的医学技能,如不加强学习和训练,就很难完成院前急救护理任务。第二要掌握熟练的复苏操作能力。这不仅是医生应具有的能力,也是急救护理人员所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可能为伤病员带来更大的希望。第三要掌握抢救设备的使用。现在的急救设备绝非单纯的一个急救箱,全自动心肺复苏器、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供氧装置等现代医疗设备已逐步配备进救护车。这就要求医生护士都要掌握这些现代抢救设备的使用。
积极的团结协作 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医务人员既要有明确分工,又需要积极地整体参与,尤其在突发事件中有大批伤病员的情况下护理论文,就更要求统一指挥、团结协作。护理人员一定要主动参与、主动协助。首先要能独立操作,根据现场紧急情况进行初步判断,完成基础性的护理操作和医疗操作。其次,要积极协助医生,使护理过程与诊疗过程相辅相成,配合默契,使患者及时得到有效的医治和护理。
人性的护理服务 院前急救病人多为突然发病或病情加重,病人或家属心理上焦虑、恐惧、求救心情迫切,对医务人员期望值高,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因此要在现场即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首先是尊重患者。人性化护理的核心是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还有尊重患者的隐私权与面子,不使患者感到窘迫、尴尬或难堪等。第二要诚实守信。对患者的承诺就一定要兑现,而且一定要做好。护理人员必须要能够被患者所信赖[5]。第三要善解人意。护士能主动察觉患者的需要并及时伸出援手。例如,注意到患者在转运途中情绪有异样,甚至十分激动。护理人员就必须学会察言观色,揣摩人心,切身了解患者所面对的恐惧和困境,与患者建立温馨、和谐的护患关系,以“朋友”“亲人”的角色真诚而无私地帮助患者及家属。
院前急救医疗是一条绿色生命通道,它维系着病患者的生命和家属的期待。因此,院前急救护理要重视病人及家属的需要,将人性化护理理念应用于院前急救护理体系之中,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使病人在就医全过程中感到更放心、更安心、更称心、更舒心,整体提高院前急救的护理质量,促进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亚卓.应用行为科学方法提高急诊护士职业素质[J].中华护士杂志,,32(8):462-463.
[2]顾海杰.现代护理艺术性简论.实用护理杂志,,16(3):1-2.
[3]梁俊莲.反应水准与急救效果的关系[J].中华护士杂志,,34(11):696.
[4]缪春平.以人为本开展人性化服务[J].实用医技杂志,,6:656.
[5]许志伟.中国当前的医疗危机与医护人员的专业责任和使命[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7(9):2.
急诊监护技术论文范文 第二十三篇
群体创伤患者的急救具有忠者多、病情重、环境差、工作量大的特点。准确地观察病情、及时有序地进行抢救,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传统群体创伤的急救护理模式多采用功能制护理流程,护上只负贵各自的工作内容,被动地遵眹嘱处置,未能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本研究通过以业务流程再造的理论和方法、专业.急诊医学知识以及个程护理模式为基础,对群体创伤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再造,采用了全程护理服务流程,于6月开始应用,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20至3月因群休创伤在我院急诊科抢救的患者111例。致伤原因:群殴12起,61例;交通事故6起,32例;建筑事故3起,18例。其中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前61例,流程再造后50例。
评估原有功能制急救流程在原有的功能制急救流程中,急诊科接收群体创伤患者时,护士分为登记组、治疗护理组、观察绀、运输组,各组护士只负责各自的工作内容,被动地遵医嘱处置。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得不到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产生不信任感。业务指引不明确,相关部门缺乏有效的联系和协作,增加了患者及家属的无效等候时间,患者在急诊停?的时间延长,问接增加了救治转诊时间,未能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构建新的全程护理服务流程
在全程护理服务流程中,职称为护师及以上的责任护士与1~2名辅助护士分管2?4位患吝,责任护士全程参与该组患者的接诊、抢救及安令转送工作,执行VIPC抢救措施,V(ventilation):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1(infusion):输液输血扩充血容量;P(pulsation):检测心聚功能;C(controlbleeding):紧密控制出血。及时进行连续、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救治工作,取消了原有功能制护理流程中的护士交接过程,避免交接不清楚延误救治。
效果评价①评价内容:护士于患者入院时采用创伤评分法评估患者创伤的严重程度,得分<7分者为重度创伤,得分多7分者为轻度创伤。分别于患者术前或住院准备完毕时,进丨7抢救成功率、有效抢救时的效果评价,病情稳定后进行满意度评价。②评价方法:抢救成功率采用急诊抢救脱险标准,统计抢救成功人数。成功判定标准:采取抢救措施后,危及患者的牛命体征缓解或消失,离开IX院或转入科室无生命危险,即可确定为急诊抢救脱险。冇效抢救时问:从接诊到术前或住院准备完毕的寸间131患者满意度调査:制定满意度调食表,对来院时祌志淸楚的患者进行调查。
2讨论
在医院管理活动中,围绕患者的需求设计合理的流程是管理的电点之一。通过流程再造可达到以下4个口标:一是简化:〔作过程,提高工作效率;二是挖掘人的潜能,降低服务成本;三是满足患者需要,提高满意度;四是保持竞争优势,取得合理效益1现代创伤中突发群体创伤发生率较高,就诊时患者多、病情危踅、伤情复杂,及时的抢救对患者?的病情发展及预后具有很大影响。将流程管理应用到急诊群体创伤患者的抢救中,规范急救护理服务,是提高抢救效率的保证。
缩短有效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后,由责任护士及1名辅助护士分管2~4名患者,责任护士全程参与该组患者的分诊、抢救、安全转送等过程,责任明确,能对患者进行连续、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救治工作。流程取消了原功能制护理流程中的护士交接过程,缩短了有效抢救时间,且避免了因交接不淸楚延误救治的情况。创伤救治效果主要取决于创伤急救女业队伍的建立,包括急诊医护人员对严重创伤的诊断、伤情评占、抢救流程的简化、处理多发伤的综合能力。急救护理流程;造后,采取全程护理服务,缩短了有效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全程护理服务流程以患者为中心,提高了患者满怠度全程护理服务模式成为币体护理之后的一种全新投式在我国,进入21壮纪后,随矜社会发展和医疗服务改革的深化,促使装院转变服务理念,推行人性化服务。各叚院相继开展了调查分析,积极找出传统护理方式的欠缺,针对患者的需求借鉴H外先进服务理念,提出了人性化全程护理服务,即由门诊到病房,从入院到出院为患者提供连续性、全程优质服务。急诊患者入院前的护理是全程护理服务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抢救中几乎听有的群休创伤患者都有不问程度的恐惧心理,迫切需要得到最佳治疗和护理,尤其是对意识清醒的患者,心理护理应贯彻在整个救治过程中,程再造前、后重度创伤患者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寸能与例数较少以及当时患者的创伤严重程度荷关;轻度创伤患者的满意度较流程再造前提高。全程护理服务流程的实施,由责任护士负责2~4名患者的抢救工作,使患者在急救过程中得到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增加患者的信任度和安全感,使其配合治疗和护理,密切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全程责任制护理能提高急救质量,防范医疗纠纷
群体创伤抢救时强调针对性。全程护理流程从简单完成任务转变为对患者进行多方面、全方位、全过程和无缝隙的护理,从千篇 一律的护理服务转变为对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要。责任护上与辅助护士分管2~4名患者,分工协作,密切配合,避免了多名护士集中抢救某一危重患者,忽视对其他患者的观察与治疗。责任护士全程参与分诊、抢救、安全转送的过程,减少r护士的交接时间,避免了因交接不清楚而延误救治,提高急救质量,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流程再造是现代管理的一种新理念,它止逐渐引进护理管理领域并被推广。将流程再造人群体创伤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实施全程护理服务流程,可有效提高群体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有效抢救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风险。
急诊监护技术论文范文 第二十四篇
1结果
存活及死亡患者SIRS评分和MEWS评分比较188例患者存活156例,死亡32例。两组性别比和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死亡患者SIRS评分和MEWS评分均高于存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见表1。
两种评分方法下患者评分情况采用SIRS评分,存活156例患者中0分16例,1分31例,2分85例,3分23例,4分1例;死亡32例中0分2例,1分3例,2分5例,3分17例,4分5例;两组评分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采用MEWS评分,存活156例患者中0~3分93例,4~6分34例,7~9分21例,10~12分10例,13~15分1例;死亡32例中0~3分1例,4~6分17例,7~9分7例,10~12分4例,13~15分3例;两组评分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曲线分析SIRS评分临界值为,此时敏感度为,特异性为,阳性预测值为,阴性预测值为,其A=;MEWS评分临界值为,此时敏感度为,特异性为,阳性预测值为,阴性预测值为,其A=。MEW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高于SI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封四彩图1。
2讨论
急诊抢救室不但患者众多,而且患者疾病谱非常宽泛,为了能更好的诊断及治疗患者,需对患者病情及预后进行准确的评估,故目前临床上急需准确合理,简单易行的评估方法。目前临床上评估方法较多,主要有MPMⅡ、APA-CHE评分及SAPSⅡ评分等,但这些评估方法虽比较准确,具有一定的效果,但评分方面较复杂,收集评分数据周期较长。因此并不非常适合急诊抢救室对病情和预后的评估。
SIRS评分为一种简单评分系统,最初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因为它的4条诊断标准较宽泛,不能有效诊断患者病情,曾一度不被重视。但最近发现该评估系统在评价急诊抢救室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方面为一个具有较大价值的指标。MEWS评系统为一种简单有效,可操作性较强的评估方式,广泛应用急诊抢救室对患者的评价。
本研究显示,SIRS评分中死亡患者主要集中于2~4分段,存活患者主要集中于1~3分段,且两种患者SIR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MEWS评分中两种患者MEWS评分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故均可通过SIRS及MEWS评分对患者是否死亡做出准确判断。通过对曲线的分析,MEWS评分和SIRS评分的曲线面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MEWS评分的敏感性高于SIRS评分,故可说明MEWS评分对患者的诊断价值优于SIRS评分。综上所述,在评估急诊抢救室患者预后方面SIRS评分及MEWS评分均为有效方法,但MEWS评分效果优于SIRS评分。
急诊监护技术论文范文 第二十五篇
院前急救学科建设研究论文
1充分认识院前急救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学科一般是指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学术相对独立,理论相对完整的科学分支,它是在一定研究领域生成的专门系统知识,与专业相比,学科更侧重于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及其在不同专业领域实际运用。对于一家医疗机构而言,学科建设是其业务发展的引领与核心,是提高学术水平的必由之路,是内涵建设最重要的抓手,是培养人才最有效的手段,是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体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3-4]。作为专业院前急救机构,应将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作为唯一的终极目标。如何更多、更快、更好、更省地救治患者应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必须纠正“重转运、轻救治”和“重硬件、轻技能”的错误观念,应切实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技术水平,加快人才培养,明确诊疗标准,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注重科学研究,这些要素都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科建设对于院前急救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5]。
2准确把握院前急救学科建设的特点与内涵
院前急救作为一个有别于院内急救的独立学科,具有许多院内急救所不具备的特点。首先,相对院内急救而言,院前急救要求反应时间更短,且现场情况也更为复杂多变,特别是有时可能面对的是重大突发性事件,因此,需要有更强的应急、处置能力;其次,院前急救更多面对的是第一现场,尤其是一些灾难现场情况更为紧急、复杂,需要医务人员有更全面的检伤分类、应急处理、灾难医学等相关知识及其能力;其二,院前急救在第一现场对患者的诊断处置过程中,与院内急救相比,往往缺乏必要的药物、诊断仪器、治疗器械等的支持,因此,其诊疗规范与处置原则与院内急救也存在差异;其三,在患者随车转运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对其观察、治疗均要在狭窄、移动、颠簸的外部环境中进行,但即便如此也必须对患者采取最为适宜的治疗手段;其四,由于院外急救是在紧急状态下且嘈杂的环境中进行,因此,其知情告知、风险防范、沟通协调乃至媒体应对均与院内急救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院前急救学科建设应包含几方面的基本内容。
建立院前急救诊断、治疗、护理等技术应用规范
根据院前急救的特点,我们要通过研究各种疾病状况,特别是对心搏骤停、创伤、休克、各类中毒制定出其急症诊疗、护理的最优化方案,进而在此基础上制定院前急救各相关疾病诊疗规范,以推动院前急救诊疗与护理的标准化、规范化进程;积极开展适宜技术的应用研究,开发适用于院前急救特点的诊疗技术;重视研究院前与院内紧急救治方面的衔接及其配合。要在制定诊疗规范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院前急救方面的质量控制标准,以提高院前急救的科学化质量管理水平。
院前急救车辆及其装备配置
救护车是院前急救必不可少的救治工具,各个城市应针对自身服务半径的不同及特点,在其车型、装备配置、内部空间设计以及担架、氧气、随车设备等方面进一步开展适宜性优化研究,要根据实际需求提出适合自身特点的装备设备方案。此外,还应针对院前急救的应急处置功能,开展对特种车辆,如信息指挥车、消毒杀菌车辆、移动ICU、婴幼儿专用抢救车、批量伤员抢救转送车辆以及应急物资配置车辆等的应用研究,以提升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此外,还应在车辆的维护保养及其管理流程上,以及驾驶员准入及其技能培训、管理等方面进行专门性的研究。
通信调度与信息化建设
建立完善的通信调度系统是院前急救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与核心。一个平稳、高效的通信调度系统可以为急救中心的业务发展与学科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因此,要进一步提高调度系统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逐步实现急救医疗优先分级调度管理,并实现通过电话对患者开展标准化的医学指导。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研发内部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并实现系统与外部相关系统的信息整合,如与所辖各区县的调度系统、省市卫生应急指挥平台、各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公安消防等特服信息系统的整合等,以提高救治效率。除此之外,还有一项更为重要的工作需要积极进行研究,以实现患者在救护车转送过程中的信息无线实时传输,从而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
急救技能的社会化普及
当患者出现危急状况时,第一目击者的救治往往对患者的预后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我国急救技能的'社会化普及率还很低,这也直接导致了国内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低的状况。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院前急救系统在第一时间能给予目击者或患者准确、有效的电话医学指导外,进行急救技能的社会化普及也非常重要。因此,要认真研究如何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急救技能社会化普及培训体系,以迅速扩大普及受众,提升培训效率。
3多措并举以提升院前急救学科建设水平
明确建设方向
院前急救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在国内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应紧紧围绕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这一终极目标,根据自身的不同特点及其需求,提出学科建设的主攻方向。要将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要重点突出,分层次推进;要正确把握主攻方向与非主攻方向之间的关系;要根据学科发展主攻方向的不同侧面,科学、合理地细分工作团队,各团队都应围绕着主攻方向开展工作,团队间既要明确分工,又要有效合作,并要实现资源共享。
完善组织制度
完善的组织制度是学科建设的有力保证。要建立起一把手负责的学科建设领导组织体系,指定职能管理科室并确立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以及业务骨干,建立完整的学科建设组织架构。要以目标责任制为主导,并建立起相应的监控机制、竞争机制、淘汰机制、激励机制以及动态管理机制。在资金投入、科研学术、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监督管理等各个层面要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从制度层面保证学科建设的常态化、动态化、规范化,确保学科建设纳入正常的发展轨道。
打造人才队伍
在学科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核心因素。我们要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准确地把握人才培养、发展的关键环节,科学决策,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方面要积极鼓励专业人员的业务提升及其发展,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建立以学分管理为手段的全员继续教育体系等以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科研水平。另一方面要充分引入竞争与考核机制,为优秀人才与业务骨干优先提供出国进修、高层次学历教育等自身业务发展提高的机会,同时通过目标考核等手段对人才进行动态化管理。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还要注重对管理人才的培养,要对现有管理干部及业务骨干进行管理学知识培训,把优秀中青年人才选拔到管理队伍中来[6]。
搭建学科平台
要加大投入,积极建设学科发展所必须具备的软件、硬件平台。如信息检索平台、符合自身业务特点的临床技术和基础理论研究平台、院前急救临床信息数据库平台、病理标本数据库平台、管理数据处理平台等,为学科发展创造良好的软件、硬件条件。同时要积极拓展与国内外优秀临床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特别是与优秀的院内急救医疗机构以及急救基础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搭建一体化的、院前院内相衔接的学科建设发展研究平台,并要积极创造条件推动业务骨干融入国内外以及所在区域的主流学术组织。还要积极与所在区域高校开展合作,一方面培养院前急救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也为院前急救人员搭建起教学平台。
制定评价体系
要根据院前急救学科发展的特点,着眼于其路径和流程的持续优化和质量持续改进,制定院前急救学科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包括学科质量评价体系、个人质量评价体系,以形成目标导向的评价系统,从而提高学科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吕传柱.中国院前急救近十年来的发展及未来展望[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6):568-570.
[2]蔡兆斌.国内外院前急救现状与展望[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9(7):775-777.
[3]于德华,李建刚,_,等.临床医学学科建设策略与方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9):661-663.
[4]马晓伟.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医疗服务监管全面做好医疗管理工作[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4(1):5-9.
[5]魏伟,张瑜.我省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实践探讨[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4,4(1):39-42.
[6]王子姝.组织绩效导向的医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内涵和管理[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4,4(2):15-17.
急诊监护技术论文范文 第二十六篇
急诊科护理工作总结范文(通用5篇)
充实的工作生活一不留神就过去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制定一份工作总结吧。好的工作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急诊科护理工作总结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xx年,在院领导、护理部正确领导与具体指导下,在各科室的密切配合及急诊科全体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得到一定程度的上升,也顺利完成全年的护理工作计划。
一、全年各项护理工作量及工作达标情况
1、工作量:静脉注射1299人次,肌肉注射3189人次,皮试注射1798人次,静脉采血822人次,雾化吸入3727人次,胃镜329人次,导尿45人次,吸氧445人,危重病人抢救34人次,洗胃45人次。
2、工作达标情况:急救物品完好率达。无菌物品合格率……护理综合满意度。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
二、严抓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1、根据ISO和护理部的要求,进一步修改、制定了各项制度及常规、预案等。在质量管理上,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加强检查,确保落实。对于检查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每月组织护理质量及安全分析会,进行详细地原因分析,并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强化人员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及时改进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2、科内成立质控小组,质控员进行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各区域的物品、工作流程等管理,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并讨论修订,保证各区域的护理质量。切实履行绩效考评制度,如实反馈人员层级能力,使护理质控落实到位。
三、加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提供优质服务
进一步巩固优化就医流程方面,继续落实就诊排号、预约输液、先皮试后统一缴费、输液免取药四大举措,在规范就诊流程,减少病人排队次数,优化输液流程,减少病人等候时间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获得病友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重视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优化护理队伍
1、提高护士的理论与技术操作水平;每月组织全科护士业务学习,护士长定期对本科护士理论和操作进行考核,入科岗前培训率达100%。
3、提高护士应急能力和急救水平:组织科室人员对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心电除颤机、输液泵、注射泵等进行操作培训并熟练操作,定期组织护士轮流授课,对科室常见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及急性中毒进行培训学习,共同学习,相互交流。
新形势和新任务,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为我们工作发展和突破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内在的动力。我们会紧密团结起来,振奋精神、努力拼搏、扎实工作,朝着提高两个效益,创建和谐医院的目标奋勇前进!
20xx年上半年急诊科在院领导、护理部直接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医院各科室的配合帮助下,我科全体医护职员齐心协力,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结合全国卫生系统展开的“三好一满意”医院,全面推动优良护理服务,美满完成了各项护理工作任务,使我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了不同程度进步,现将上半年的工作总结以下:
一、工作量总结
急诊人次5400、抢救人次1200、洗胃人次180、皮试人次13900、肌注人次7530、静滴人次75000、输血人次118
二、强化服务意识,进步服务质量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的利益需求为动身点。积极落实惠民措施,扎实展开优良便民服务。如帮助病人挂号、付款、配药、保管珍贵财物;免费为病人提供一次性杯子、开水、缝针、缝线;科室里备有报刊、杂志、健康宣教小知识等,供输液病人阅览;对一些无主患者、危急重病人及时开通绿色通道,并为其联系家人;展现了急诊科护士良好的职业形象,我科被评为“人民满意医疗科室”
三、加强业务技术培训,进步护理职员业务素质、
1、每周进行三基理论基础知识和操纵技能练习,定期进行考核,以进步业务技术
2、积极参加院内组织的各项业务学习,不断增加新技术,新知识。
3、护理职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进步。年轻护士学习老同道实践经验.熟练技术操纵水平,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一针见血,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危重病人抢救时,过硬的技术大大进步了抢救的成功率
4、派护理骨干到南京省人医进修学习
四、院内感染与质控的管理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认真学习院感知识
2、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均能及时毁形,集中处理,并定期检查催促,对各种消毒液浓度定期监测。
3、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放置,定时对各室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
4、做好手卫生宣传及执行
五、做好抢救室的管理工作,进步抢救水平
1、熟练把握各种仪器的使用并保证其性能良好,随时能用
2、各种抢救药品器材专人负责,定时检查、定点放置、定期消毒,保证药品数目与基数符合,保证抢救病人的正常使用
六、做好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无过失事故发生
2、强化安全意识教育
3、加强重点时段管理,做好护士长查房
4、根据病人时段高峰实行弹性排班,公道搭配老、中、青职员
5、不断完善护理工作应急预案包括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七、抓好实习护生带教工作,进步实习护生素质
妥善安排护生实习带教,要求老师严格带教,放手不放眼;要求学生必须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护理操纵,并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纵规程及无菌操纵原则,出科时进行理论及操纵考核,并记录成绩
但平时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小结以下:
1.急诊科面积小的限制,就诊环境简陋。
2.护理科研能力较差,论文书写不足。
急诊科心肺苏醒模拟人环抱护理部提出的工作中心,把握重点,突出特色,全体医务人员连合协作,出色地完成各项抢救工作。现将一年来的陈诉请示如下:
一、强化办事意识,进步办事质量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的利益需求为出发点。如要求护士听到救护车的鸣声后要迅速推车到急诊室大门接诊病人。为病人面巾纸,纸杯和开水。4ssiogf为无陪人的老弱病人代登记、取药。每个急诊住院病人均有护士或护工护送入院。为了办理夏天夜间输液病人多,实行弹性排班,加派夜间上班人数。这些步伐获得病人的好评。分外是在有医患胶葛时,甚至打骂我们医务人员时,我们的护理人员做到努力合理解释,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受到医院的表扬。
二、增强学习,培养高素质步队
急诊科订定学习制度和计划,增强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学习。开展心肺苏醒模拟人急救专业培训,选送护士到麻醉科、手术室学习气管插管,要求急诊八大件操作各人过关。与大夫一同学习心肺苏醒模拟人新进展、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急诊处置、创伤急救。进步了急诊急救程度和抢救反映速度。全科人员自觉学习尉然成风,目前有8名护士参加全国高等教导护理大专班和本科自学考试。两位工作一年的护士参加护士执业考试均通过。指派高年资的护士外出学习国家级《急救护理新观点与急诊模拟急救培训》。
三、做好新入科护士及实习生的带教工作
依据急诊科的工作特性,订定了新入科护士三个月的培训计划,要求其三个月内搜集整理控制急诊的流程,院前急救,如何接急救电话、控制急诊科所有的仪器使用,同时增强理论方面的学习与稽核。在实施培训第一年时,取得了很好的后果。对付实习生做到撒手不放眼,每周实行小授课。
四、关爱生命,争分夺秒
是急诊科尽力的偏向,也是做好“急”字文章的许诺。如20xx年11月7日送到急诊科的高处坠落伤的患者,既无陪人而且神志不清,躁动不安,呼之不应,口腔内血性液体溢出,双下肢开放性骨折。当班护士见状即给氧、静脉注射,并武断采纳气管插管,气管内吸痰,吸氧等处置惩罚,同时开通绿色通道,为抢救患者博得名贵光阴。
五、做好急救药品及急救仪器的治理
心肺苏醒模拟人急救药品筹备及各类急救设备的调试是急诊工作的根基,现已施行每项工作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做到班班清点、按期反省,这一年里未呈现因急救药品和急救仪器的原因而影响抢救工作。从而包管了抢救患者的实时、精确、快速。
20xx年,本人在医院、护理部及科室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指导下,通过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逐步完善急诊科各种工作流程,逐步提升护理工作质量,较好的完成了各项护理工作任务。现将20xx年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严于律己,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
1.自觉遵守医院及科室的各种规则制定及操作流程,抵制行业不正之风,坚持洁身自好,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认真学习专业及管理知识,经过努力,顺利完成了护理专升本的学习课程,通过参加各种学习班、阅读课外书籍等多渠道提高自己的急诊专业和管理水平,重视与区内外急诊护理同行的交流,虚心请教,取长补短。
二、加强护理管理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1.积极配合科主任做好科室病区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医院各项核心制度及科室各种规则制度,在科室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努力下,本年度无护理差错及事故发生。
2.积极完善和配合医院执行急诊各种流程及制度的落实。如急诊外伤病人的处理流程、急诊科“三无”病人的登记、急诊无专科诊室病人的就诊流程、急诊发热病人的就诊流程等等,并能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针对新医院布局,修订了急诊病人的就诊流程,要求急诊就诊病人都要进行登记、分诊、排号。执行这流程后,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提高了分诊护士分诊的准确率,能及时发现急危重症的病人,并及时得到处理,同时诊室的就诊秩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3.实行科内层级管理,责任区护士小组长护士长的分层管理。大胆使用护理骨干协助护士长进行科内管理,并严格要求,其中2名护士走上了科内小组长的管理岗位,在工作中能起到标兵的带头作用,在管理上能很好的配合护士长做好科内的管理工作。
4.严格执行医疗护理隐患报告制度,能及时将科室内存在的多起医疗及护理隐患上报相关的部门,并能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本年度无医疗护理纠纷发生。
5.重视每一次检查,在“百姓放心医院检查”“医疗质量万里行”检查活动中,都能认真对待,精心准备,检查中得到了专家组对急诊科护理工作的肯定,较好的完成了检查任务。
6.节假日前重点对急救物品、药品进行检查,保证完好率为100%,同时做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人员的安排,保证了节假日期间工作有序进行。
7.在11月份受甲流影响,急诊就诊病人剧增,护理工作量增加,实行了护士弹性排班,加班加点,在全科护士共同努力下,保证了甲流期间各项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8.重视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提高工作的效率。如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院前及院内抢救时,尽量选择左上肢进行穿刺的要求;对急诊手术的病人,急诊科护士与手术室护士交班的特殊要求等等,既可较少病人被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可为病人的手术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强化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1.配合医院开展窗口单位文明用语活动的同时还制定了分诊、观察室护士文明用语要求,严格要求,并能使用在实际工作中。
2.坚持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对病人写信提名表扬护士服务主动、热情的护士给予物质奖励,而对病人投诉的按相应的规定扣分及处理。
3.深入病房,了解病人的病情、心理需要,给予护士业务上的指导,及时发现护理或医疗纠纷的隐患,并能及时排除隐患。
三、加强急诊专科护士培养,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1.每月能按计划完成业务学习及护理查房,全年共完成16次业务学习,12次护理查房。并组织进行了如何做好急诊分诊工作、如何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进行了专题讨论,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分层次对护士进行专科理论考试,每月进行基本、专科急救技能的培训及考核,全年共进行理论考试12次,技能操作培训及考核16项,合格率达100%。
3.积极参加和组织危重病人抢救及护理工作,指导护士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并帮助年轻护士抢救后理顺抢救流程及注意事项,表扬做得好的一面,增强其自信心,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对年轻护士临床抢救经验的积累起了很大的作用。
4.针对年轻护士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难的问题,安排了7名年轻护士轮转输液室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技术。下一步将计划对年轻护士轮转CCU、PICU、重症病房等相关的科室。
5.加强了护士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能力的培训,完成了甲型XXX病人的转运流程的培训及预演,急诊科发生大批伤病人的处理流程的培训。其中成功应对突发事件38起,其中外伤25起,气体中毒4起,食物中毒2起,其他7起。能在应对各种事件后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6.选送了2名优秀护士外出学习,拓宽眼界,学习新技术;鼓励和组织护士积极参加医院及护理部组织的各种活动,其中在四月份“三基”理论大赛及“护士节”服装展示大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的好成绩。
四、抓好护理带教工作,培养护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全年共带教130实习生,其中本科实习生48人,大专生49人,中专生29人,助产4人,接收2名进修生,接受8名护理骨干的轮转,完成教学讲课18次,教学查房18次。
2.重视实习生沟通技巧及急救应急能力的培养,安排了体现急诊科特色的教学讲课如急诊科护士的沟通技巧、急诊分诊护士的分诊技巧、气管插管的配合、急诊常见病的抢救流程、心肺复苏术操作等等。
五、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年来,在医院和护理部的领导下,在全科医护人员的理解和支持下,做了一些应做的事情,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科研意识及能力有待提高;年轻护士的急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将在明年工作中将重点加强核心制度的学习及落实,严格护理管理,确保护理质量;提高科研意识;细化和完善急诊各种工作流程,为病人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加强对年轻的急诊护士急救能力培训及考核。
在新年度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要在思想上做好大家的指导员,在业务上做好大家的辅导员,扎扎实实抓学习,实实在在地做工作,努力让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再上一个台阶。
在院领导、护理部及科主任的正确领导下,全科护理人员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精神风貌,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肩负着全市120出诊、院前急救、转运、院内急救的任务,以快捷、高效、优质的急救医疗服务,较圆满完成全年的护理工作计划。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全年完成工作量
1、工作量:
120出车3253余次,各种输液、注射共计3500余人次,输血67人次,洗胃94人,留置导尿21人,灌肠10人,重危抢救118次,应急演练、保健34次。
2、工作达标情况:
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消毒灭菌合格率100%,服务态度满意度100%,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100%,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100%。
二、依法执业,保障护理质量和安全
1、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严格贯彻《_护士管理办法》,明确护士的权利、义务和执业规则、依法执业,一如既往的做到无一例非法执业。认真贯彻落实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2、加强科室护理人员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培训学习。每月组织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安全知识及院感相关知识培训。
3、加强新入科护士培训,使其掌握科室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护理工作、操作技能,尽快充填到科室护理主力队伍中。
三、优质服务,提高护理人员素养
1、由于急诊科护理人员较年轻化、男性化,根据急诊科的工作特性,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要求人人掌握急诊的流程,院前急救,120指挥调度流程,掌握急诊科所有的急救仪器使用,同时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与考核,通过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科学排班,以老带新,班次设有小组长,每个班次的3个人员都是新老搭配,技术能力强弱搭配,沟通能力强弱搭配,做到班次不固定,弹性合理排班,保证护理小组整体能力优异。
3、根据护理部制定的护理服务细则,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严格执行,护士长带头并加强检查。要求护士行为规范,包括着装、仪表、用语、行为等符合要求,遵章守纪,认真履行职责,利用每天晨交班时间检查,跟班检查及节假日抽查。违规人员严格考核、绩效参评。
四、加强基础护理培训,提高急救能力
急诊监护技术论文范文 第二十七篇
【摘要】
目的对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急诊科接收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和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均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在急诊室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显著。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急诊护理;临床效果
随着医院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优质护理服务开始在急诊护理中得到广泛应用[1]。医院急诊室中患者的病情通常较为紧急,患者家属的情绪也不稳定。因此,在急诊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十分必要。文章将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急诊科接收的10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急诊科接收的10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一般资料。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57例,患者的年龄17~59岁,平均年龄为(±)岁。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患者50例。所有选入患者均有正常的理解能力,且能够无障碍的进行表达。将急诊住院时间在3天以下的患者和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排除。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对入院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表现进行密切观察,让患者对周围环境进行熟悉,并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
优质护理服务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1)急诊患者要先安排抢救再收费,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
(2)严格按照相关的急诊输液和注射的步骤对患者进行输液;
(3)对急诊患者实施人性化管理,针对患者的特点,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4)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安慰,消除患者家属的紧张情绪,使家属能够积极参与到治疗过程中。
评价指标
让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90分以上;满意:60~89分;不满意:60分以下。患者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统计学方法
实验研究的急诊患者,其临床所得相关数据均行软件包加以检验。临床所得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并行2检验。两组实验所得数据经统计为P<,则表明分组治疗后的效果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将两组患者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96%(48/50),远高于对照组78%(39/50),组间差异相比,2=,P=,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情况
将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有效率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98%(49/50),远高于对照组80%(40/50),组间差异相比,2=,P=,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人们对医院护理人员护理治疗的要求的不断提高,优质护理服务开始被广泛地被应用于临床护理中。在急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不仅能够为急诊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家属的紧张情绪[2-4]。因此,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十分必要。文章采用分组对比的方法对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和护理后的满意度分别为96%和98%,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和护理后的满意度分别为78%和80%,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和满意度均远高于对照组,且本次研究结果与高翠英[5]中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急诊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护理的有效率和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之前,医院相关部门一定要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让护理人员能够对自身的责任和目标进行明确,进而增强护理人员自身的责任感[6]。同时,护理人员还应不断优化急诊室护理流程,让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护理服务。此外,院内护理科室还应该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考核,并定期对急诊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从而最大程度调动护理人员参与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7]。总而言之,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进行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让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使更多的急诊患者都能收到满意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丽芬.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4):238-239.
[2]童凤玲,陈秋星.目标管理在急诊肠造口护理中的实践与效果[J].安徽医学,2014,35(12):1743-1745.
[3]徐雅云.优质护理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9):243-244.
[4]乔春苹.优质护理在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3):190-191.
[5]高翠英,张静.个性化护理在糖尿病酮症及其酸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安徽医学,2015,36(7):898-900.
[6]徐爱萍,孔雪莲,王守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一体化护理[J].安徽医学,2012,33(3):359-360.
[7]孙邦艳.优质护理服务在乙肝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护理效果[J].安徽医学,2013,34(10):1558-1559.
急诊监护技术论文范文 第二十八篇
护理安全关系着病人的安危、医疗质量和医院的声誉,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安全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科护理安全的诸多隐患因素及管理对策,提高急救护理质量,降低急诊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安全、快捷、优质、多层次的服务。方法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和人员素质管理,编制护理安全管理文件,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规范化培训,重视护理记录,成立急诊护理安全小组,加强急救物资及院前急救管理,严格把好护理质量关,有效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结果保障了护理安全,护理安全事件发生频次下降,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明显减少逐年减少,急诊患者对护理工作服务满意度大幅提高。结论护理不安全因素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护理不安全性,对预防护理纠纷、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发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安全管理护理;
1急诊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人员配置因素急救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床位和护理人员比例不协调,且梯队结构不合理。我科护理人员多半是新毕业的低年资护士,由于综合能力及临床经验不足,遇到突发事件时,容易产生“侥幸”心理,按习惯、凭印象草率办事,而不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三查十对”落实不到位,易出现临床护理漏洞,造成不安全的严重隐患。夜间值班人员少,两名当班护士身兼多职(包括普通急诊、留观、抢救、出诊、划价收费、护送危重患者检查和住院等),导致护理人力紧张,抢救护理力不从心,而一个危重病人抢救,床旁至少需要一名护士。如遇病人集中、工作量加大或群体事件时,当班护士缺乏应对能力,而短时间内更多医护人员又难以及时到位,难免引起护理服务质量下降,导致诸多护理安全漏洞的存在,造成很大的护理安全隐患。
护理人员技术因素急诊病人病情复杂多变,接诊的患者涉及多科病种,对护士的临床工作经验、相关专业知识、护理急救技能等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个别护理人员知识面欠缺,不能很好的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导致急诊护理工作不能有效地提高,从而影响急诊护理安全。
潜在法律因素随着全社会的发展,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我科个别医护人员跟病人及病人家属的沟通欠佳,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医疗文书及护理文书,院前急救病历的书写不规范,记录时间和实际时间相差甚多,在发生急诊医疗纠纷中提供不了有效的资料,从而自身处于被动地位。
院前急救因素
调度员未经过专业培训,急救意识淡薄,接听呼救电话不详;未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居住地址,导致抢救物品准备不齐,救护车空跑;不具备急救专业知识,病人情况紧急时不能及时给予有效的电话指导;或由于驾驶员对行车路线不熟悉或救护车出现行进间爆胎等故障,导致无法在预计的时间内直到呼救现场或把病人耽搁在途中,延误抢救时机。
出诊医师人员不固定,大部分为非全科医生,知识不够全面,院前急救经验、急救技能及应变能力不足,出诊医护不及时,到达现场后体格检查不认真,造成对病情评估不准确。若遇出诊护士也缺乏经验,在出诊及转运途中突发病情变化,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极易造成不良后果。院外抢救时执行医生口头医嘱用药后未将空安瓶留,随意丢弃。由于方法和技术不到位,在搬运病人过程中出现摔落等意。
救护车内急救物品、仪器设备不完善,或出诊护士对其放置位置不熟悉,或因车辆颠簸造成仪器损坏等耽误抢救;转运途中固定不牢导致病人坠伤;路面颠簸,输液瓶或仪器松脱砸伤病人引起纠纷。
在进行病人转运前未提前履行告知义务,没有及时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转运相关注意事项和有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和潜在的风险,如休克、窒息、血压下降、呼吸心跳骤停等情况,未签定转运同意书,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未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没有做到及时询问患者存在的不适,以致患者液体外渗造成肢体肿胀,导管扭曲、脱落,甚至有的病人呼吸心跳何时停止均不知道,使病人失去抢救机会。
2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
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教育和风险防范意识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建立健全急诊科各项护理安全制度及应急预案,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进行各项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的学习,讨论和持续改进,做到全员熟练掌握,杜绝发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确保合理的人力配置,保证护理安全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关系到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3],医院和人事部门要逐步考虑补充护士编制,使其能够达到合理的医护比例,同时医院护理部应根据病人及科室实际情况,合理、机动调控人员,保证临床一线护理工作有序运转,确保护理安全。在急诊科的护理管理中,要适当进行非护理人员的部分配置,以减少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4]。会同医院相关部门,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加强科室护理人员梯队建设,合理、弹性排班。根据急诊工作的特殊性,从知识、能力、专业、年龄等多方面考虑,夜班实行双班工作制度,排班时注意新老、强弱搭配、藏汉搭配,实现值班人员最佳组合,在提高了低年资护士技术和能力的同时,也避免了护患之间因语言不通而出现的沟通障碍,大大地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在急诊病人就诊高峰的时间段,合理安排班次,适时增加护理人员。
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保障护理质量安全制定护理人员分层次培训计划及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不同技术水平的护士进行分类教育,专人负责落实,定期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开展业务学习,重点加强低年资护士的岗位培训和考核,加强对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及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常规操作,以降低技术性护理风险的发生。定期请医生介绍急诊医学相关知识的新动态及新进展,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工作需要。同时积极为护理人员搭建学习的平台,鼓励、支持护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参加各种学历教育,提高全体护士整体素质,提升急救护理综合实力。并不断选派护理人员到内地各大医院进修学习和参加各种学习班及学术交流,以求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提高发展质量,壮大发展实力。
加强急救物品、仪器设备的管理根据医院的要求,做好抢急救物品、仪器设备的管理,确保急救过程安全落实急诊科工作制度,确保抢救室和救护车内所有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性能良好,每班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遗失,切实做到“四定”(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各种仪器上均附有清晰的操作程序,以便按程序正规操作。抢救物品一般不外借,以保证应急使用。
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加强护患沟通加强护理文书书写能力的培训,要求书写护理记录时做到及时、连续认真、内容真实、用词严谨具体、医护一致,准确地记录从患者到达后所有抢救措施、医嘱执行情况、采取的护理措施及详细病情演变过程,遇特殊情况必须有病人或家属的签字,出现纠纷后再对原始记录添、删或修改是违法的。增强护理人员的证据意识,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及可能出现问题承担风险的义务。同时加强急救工作的宣传,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与交流,解释急救工作的风险性。
成立安全管理小组,确保安全管理的落实选择思想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理论扎实的护士与护士长组成护理安全质控管理小组,每月按规定进行严格正规的督促检查,利用晨交班、护理查房、业务学习等机会对护理缺陷、差错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找出原因,并加以持续改进。特别是节假日、中夜班等容易出现差错的时间段,充分发挥管理小组骨干作用,严把质量。
加强院前急救的管理建立健全院前急救工作制度,制定院前急救预案,完善转运流程,合理配置院前急救人员。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并进行考核,对调度员、驾驶员进行相关知识和工作制度培训,增强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提高调度员对病人出现紧急状况时的电话指导能力,要求驾驶员对车辆定期或及时进行保养,适时更换轮胎,提高判断或排除故障的水平,并组织院前急救人员模拟演练。抽查急救车仪器设备、物品、药品的配备情况,确保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完善急危重病人转运交接记录,在转运前,认真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在途中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合理配置医护人员,同时要求在整个转运途中医护人员必须坐在医疗舱内陪伴病人,有助于降低途中医疗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同时严格履行告知义务,让病人和家属明白要接受医疗服务,就要接受可能的损害风险,使家属有思想准备以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减少医疗护理纠纷。
3小结
综上所述,急诊科面对的是生命垂危的病人和复杂多变的疾病,同时还要面对各种突发的事件,是抢救生命的第一线。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决定了急诊护理是一种高风险工作。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础,是护理优质服务的前提,是评价护理工作的重要指标,可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患者的满意度。作为急诊护理管理者,只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采取积极措施避免发生各种护理风险,才能有效控制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从根本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王芳,叶志弘,葛学娣.护理安全管理研究及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1053-1055.
〔2〕张海林.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循证思维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1):50-51.
〔3〕刘晓荣.线性规划模型在临床护理人员配置中的应用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6):69-70.
〔4〕李金娜.急诊科护理人员配置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3,18(8):576-577.
〔5〕缪春勤.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1C):264-265.
摘要:本文通过对妇科围手术期患者60例资料的研究,发现实验组在感染率、护理缺陷率上的数值均比对照组低(P<),说明本文研究的护理安全管理是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和缺陷率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
关键词:妇科患者;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
急诊监护技术论文范文 第二十九篇
1现代化整体护理对急诊护士的要求
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护理观。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正在逐步形成。护士应从单纯的技术操作,扩展到对病人的心理、精神、环境、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必须把服务对象视为生物、心理、社会和发展的人。护理人员必须以整体护理为指导,关心病人的心理及社会问题,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2急诊护士素质的培养
基本功和责任感是急诊工作的基础:
急诊工作突出表现就是“急”。急诊护士必须具备过硬的基本功和高度的责任感,必须不失时机的对病人做出准确的估计,迅速作出初步症断,协助医生做出相应的处置。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急诊工作的关键:
护理工作的具体实施比较零散,而且许多操作都是护士一人执行,如病情观察、病情记录、特殊处置等。这就要求急诊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严格遵守护理操作程序和规范。遇事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明确重症记录的法律意义,防止医疗纠纷。
急症病人一般情况发生比较突然,甚至有些是意想不到的情况。所以,护理人员应认真、客观、真实的记录病人就诊以来的一切变化及用药处置。重症记录是医务人员为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实施护理评估的动态记录。同时,也是护士实施治疗护理的重要依据。
维护急诊病人的权利,尊重病人的隐私。
急诊患者除疾病的原因,还有其他因素,如服毒、自杀、意外伤害等。护理人员应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耐心做好劝解工作。尊重病人的隐私,并为他们的隐私保密。不擅自公开病人的健康资料,尽量做好家属的工作,维护病人的生命健康。
不断学习新知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现代化的整体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同时必须掌握大量的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如心理学、社会学、卫生学等。护士不仅能对病人进行一般的健康教育,而且还要对疾病的治疗、护理、以及愈后康复做出相应的指导。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同时,学会沟通,加强对病人的关怀,了解其心理活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急诊监护技术论文范文 第三十篇
一、消防演练的目的
为切实提高我校师生的消防意识,真正掌握消防安全知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全校学生在火灾突发事件中能做到紧张有序、及时有效地撤离事故现场,减少、避免伤害事故发生,培养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我校工商系决定举办xx年消防应急演练,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二。演练领导小组
总指挥:xx
副总指挥:xx
成员:中层领导及班主任
三、演练时间及地点
演练时间:20xx月x日x时x分
演练地点:xx学院
演练现场:寝室
消防应急演练路线:从寝室楼疏散到足球场
四、演练人员:
xx届学生
五、演练内容:
以学生自救互救为主。
具体内容为:
(1)火情报警演练;
(2)寝室楼层灾情时的疏散、逃生演练;
(3)灾场救护演练;
六、演练现场安排:
1、报警组
值日学生发现灾情,一名学生立吹口哨,学生会干部听到口哨立即在自己所在的楼层吹口哨(一层两个人即可)。然后在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然后学生在第一时间用电话报告校消防应急演练指挥部。再与xx在第一时间赶到演练现场。知道灾情校电工立即切段工商系楼层总电源。各岗位人员接通知后迅速在指定岗位待命,听从指令。
2、疏散组:
学生会干部
成员:xx
职责:听到警报立即到达各自位置组织学生疏散并在疏散过程中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3、场地队列组:
组长:xx
成员:xx
职责:稳定学生情绪,整好各寝室队伍。
4、紧急救护组
组长:xx
成员:xx
职责:负责受伤学生的急救
七、演练进程
1、工商系办公室接到值班学生打来电话称寝室楼发生灾情危及学生安全,工商系办公室值班学生立即向总指挥报告。
2、总指挥核实情况后,立即启动消防紧急疏散预案。指挥人员到达现场实施”经管学院”消防安全预案。
3、各组听到警报立即到达各自工作岗位。
4、撤离(疏散)方法:及时打开宿舍门,在室内由寝室长把门打开固定,待室友安全撤离寝室后及时将门锁好,然后组织其他室友猫着身子迅速有序的成排靠左墙跑出寝室楼层到达指定地点集合。
5、紧急救护组任务:学校操场(设定场景)集合待命,准备好救护器材。对受到惊吓、产生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对于受伤学生进行简单救助并及时送往急救处。(预设场景)。
6、负责疏散的学生会成员及时指导学生依次排好队,在撤离寝室时要有次序,以低姿捂口鼻,在走廊及楼梯有秩序的安全撤出。
7、学生到达集合点后,由各班纪检委员清点人数(应到数和实到数),再由班长确定人数后上报给相应负责人员。
8、最后由副总指挥向校长报告应撤出人数和实际撤出人数。及疏散中的突发情况。
9、副总指挥从演练开始用秒表计时,掌握整个演练过程的准确时间。宣布演练过程的'时间,并宣布演练结束。
八、演练注意事项
1、所有参演的学生,应听从各区域负责老师的指挥。
2、按寝室就近疏散原则,撤离路线及顺序;下楼时注意安全。步伐要小,脚步要轻,争取时间,不要被绊倒,防止拥挤和慌乱。所有寝室按撤离要求直接从寝室楼层疏散到指定的`安全地带。
3、楼层疏散人员要在前—个楼层撤完后向下一个楼层下达撤离指令。由一楼层开始撤离,待撤离完后再由二楼层撤离并以此类推。再撤离过程中不出现间隔,并控制合理密度,防止在走廊楼梯口等部位发生拥挤现象。
4、参加演练的学生不准乱跑、乱喊,不准打闹、拥挤,以免造成恐慌和混乱局面。
5、疏散组织人员应了解参加演习的学生可能存在的逃生本能心理反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意外发生。
急诊监护技术论文范文 第三十一篇
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96%的医院是公立医院,集中了最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公立医院改革也通常被认为是医改中“最难啃的骨头”和“重中之重”.因此,公立医院的改革与中国亿万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一举一动都受到万众的瞩目.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医院逐步由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成长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在当今社会化大生产利润平均化、市场相对稳定和产品价格上调空间相对狭小的大环境下,如何既兼顾医院的社会公益性又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率;在公立医院的管理中,既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又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成为医院亟需解决的问题.作为公立医院,提高医院效率是承担社会责任与发展医院自身经济的必然途径.医院效率要综合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对医院效率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以患者利益为中心,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效果的前提下,降低医疗费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提高医院的社会美誉度与社会影响力,由此吸引患者前来就医,增加医疗业务量和服务量,并努力降低医院的经营成本,提高收支结余,以这样的方式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对经济效益有良好的正作用,同时良好的经济效益可以发展更多的优质卫生资源,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医疗需求,也对社会效益产生正作用.
要提高医院的效率,就要解决如何对医院效率进行科学、准确地评价问题.医院效率主要包括“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三个方面.
只有对医院的技术有效性、规模有效性和资源配置有效性进行准确判断,并对效率低下的程度、环节和原因进行定量分析,才能为医院管理者改进医院效率提供客观依据和参考.
由于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专业性和信息不对称性,因而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因此对医院效率的评价很难用单一的指标来衡量.目前,常用的医院效率评价方法主要有四种,即比率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和随机前沿分析法.由于医疗卫生服务产业具有多投入和多产出的特点,传统的比率分析法如成本收益法、成本效果法和成本效用分析在评价医院效率方面显得并不是很适用.而非参数分析法中的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在评价具有较复杂投入产出关系的组织经营效率方面应用非常广泛,如学校、医院、银行及公共部门等.DEA不仅可以确定各医院的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而且能对低效率医院在投入和产出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定量分析,这将为医院管理者改进医院效率提供决策依据.
另外,本文还从成本的角度对医院的效率进行了分析,采用山东大学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_卫生经济研究所成本测算中心)2008年研究的成本测算方法,结合所选取医院提供的2008年数据计算其总成本、科室成本、部分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不同级别不同地域医院的诊次和床日成本及其构成,有利于医院控制总成本、科室成本、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提高效率,为医院经济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为了了解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与收费标准之间的差异情况,选取120种具有代表性的医疗服务项目,计算其成本并与价格进行比较,为政府合理补偿公立医院提供科学的依据.
通过对医院效率的测算,能够得到哪些医院的效率是高的,哪些医院效率是低的.而影响医院效率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医院级别、医院所在区域、医院职工人数、医疗人员与行政后勤人员的比例、医疗设备值、房屋建筑物、固定资产总值、门诊人次、门诊人均费用、床日成本、出院病人平均医药费用、医疗收入、药品收入等等,到底哪些因素能够影响医院的效率,它们对医院效率会产生积极影响还是负面影响,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从而找出能够显著影响医院效率的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以提高医院效率.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总目标是:分析我国公立医院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医院绩效提供依据.
(1)构建公立医院效率评价理论和方法学模型,
(2)测量我国公立医院效率,
(3)分析医院效率影响因素,
(4)比较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与价格差异,
(5)提出医院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的建议.
研究方法
本文的资料来源于参加全国医疗机构成本监测工作的57家医院的2008年数据.本次成本监测工作是受_规划财务司的委托,在全国按东、中、西部经济区域划分标准,选择12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作为全国医疗机构成本监测点,其中东部地区4个省,中部4个省,西部4个省.在每个省份,分别选择2家省级医院,3家市级医院和3家县级医院,共计96所医院进行成本监测,其中省级医院24所,市、县级医院各36所,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与可比意义.从2009年5月份开始第一轮的成本监测工作,截止到2010年2月份,全国共有57家医院提供了完整的成本测算数据,总体参加率为59%,其中东、中、西部参加率分别为66%、56%和56%;省、市、县级医院参加率分别为58%、58%和61%.
本文用描述性方法描述样本医院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医院的人员情况,不同地域不同级别医院的在职职工人数、行政后勤部门以及医疗部门人数的比重;从医院的固定资产总值、医疗设备值以及房屋建筑物三个方面分别描述不同级别不同地域医院的规模情况;从门诊服务量、住院服务量和人均服务量三个方面描述医院的服务量情况;从医院收入、医院支出和患者支出等角度分析不同级别不同地域医院的经营情况.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对同一地区同一级别医院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和比较,分别选取各分析指标在同级别同地区不同医院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计算这些医院的平均值,通过对样本医院的这种描述性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各指标数据在同地区同级别医院中的波动情况,以及不同地区或者不同级别医院间的差距.
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山东大学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_卫生经济研究所成本测算中心)研制的“医院医疗服务成本测算办法”,即采用阶梯分摊法自顶向下将医院医疗总成本分摊到各医疗服务项目,整个分摊过程分为三个步骤:第一,将医院医疗服务总成本分摊到各个医疗服务科室(包括间接成本科室和直接成本科室);第二,将间接成本科室的成本分摊到直接成本科室;第三,将直接成本科室的成本分摊到各个医疗服务项目,按此三个步骤计算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的总成本、医疗成本、药品成本、医疗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医疗成本中各项成本的组成比例、总支出与总收入的比率、医疗支出与医疗收入的比率、科室成本、部分代表性服务项目成本、诊次费用与诊次成本、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与收费标准的比例等.
用DEA方法研究样本医院的效率时,我们选用的DEA模型具有以下特点:
(1)DEA距离函数类型为径向模型(Radial)中的CCR模型,
(2)DEA效率测量的方向(Orientation):投入导向,
(3)DEA的效率计算是基于可变规模报酬(VRS),然后再分析其规模效率.
经过相关分析、变异系数分析、聚类分析三种指标筛选方法的筛选,结合评价指标应完整地反映医院的规模、效率、效益、质量等方面的导向性需求,最终确定应用于DEA分析的4个输入指标与4个输出指标分别为:投入指标四项(职工总人数、实际开放病床数、固定资产总额、医疗总支出);产出指标四项(门诊人次数、急诊人次数、出院人次数、业务总收入).
在分析影响医院效率的因素时,我们采用TOBIT回归方法分析医院效率的影响因素.因变量为医院的DEA效率得分,自变量包括影响医院效率的外部因素(财政补助比例、医院级别和医院所在区域)和内部因素(职工总人数、医护人员与行政后勤人员的比例、实际开放病床数、病床使用率、门诊住院比例、固定资产总额、仪器设备总值、仪器设备值占固定资产总值的比例、医疗总支出、门诊人次数、急诊人次数、出院人次数、医疗总收入、手术病人数、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数、住院总床日数、病床使用率、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每床日平均收费水平、每床日平均药品费、出院病人平均医药费用、管理费用、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百分比、急诊人次等).
研究结果
一、成本测算结果
1.在参加成本监测的57家医院中,省级、市级和县级医院的平均总成本分别为亿、亿和亿元.东部省、市、县级医院的总成本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同级医院,但中、西部医院总成本差别不大.
2.医疗成本构成中,劳务成本所占比例最大,在省、市、县级医院分别为40%、45%和48%.其次为材料成本,省、市、县级医院比例分别为32%、27%和25%,材料成本比例以省级医院最高.
家监测医院中,省、市、县******医院的平均诊次成本分别为169元、158元和117元.东部地区医院的诊次成本都要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相应级别医院的诊次成本.但中、西部医院的诊次成本差别不大.目前,各级医院在提供一个诊次的医疗服务时,药品成本占50%以上的比例,而在医疗成本中,大部分的成本来自于化验和检查服务.也就是说目前所有级别的医院提供的诊次服务中,主要是以提供药品,检查和化验服务为主.
家监测医院中,省、市、县******医院的平均床日成本分别为978元、677元和481元.东部地区各级别医院的平均床日成本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同级别医院的平均床日成本.各级医院在提供一个床日的医疗服务时,药品成本仅占40%以上的比例,其余成本则来自医疗成本,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医疗成本中,来自间接医疗辅助科室的成本占有一定比例,这一成本构成分析结果为医院控制成本提供了科学依据.
5.无论医院级别和医院的地域分布,总体来讲,57家医院收支略有盈余,大部分的医院的医院成本高于医疗收入.同级别医院中,东部地区的医疗成本均高于医疗收入.只有中部的县级医院和西部的省级县级医院医疗成本低于医疗收入.
二、DEA效率分析的结果
在总共57家医院中,DEA有效的单元有21家,占全部医院的37%,其中省级医院6家,市级医院3家,县级医院12家.省级医院共17家,有效率为;市级医院共18家,有效率为;县级医院共22家,有效率为.而东部地区21家医院中总体有效的有7家,有效率为;中部地区18家医院中总体有效的有5家,有效率为;西部地区18家医院中总体有效的有9家,有效率为50%.可见按地域来看,西部地区医院的有效率最高;而按照级别来看,县级医院的有效率最高.
东部地区21家医院中总体有效的有7家,其中,省级医院4家,市级医院2家,县级医院1家.而东部21家医院中省级医院8家,市级医院6家,县级医院7家,东部地区省级医院有效率为50%,市级医院有效率为,县级医院有效率为.
中部地区18家医院中总体有效的有5家,其中省级医院1家,市级医院1家,县级医院3家.中部18家医院中省级医院4家,市级医院8家,县级医院6家,可见,在中部地区,县级医院的有效率最高,达到了60%,市级医院的有效率为,省级医院的有效率为25%.
西部地区18家医院中总体有效的有9家,其中省级医院1家,市级医院0家,县级医院8家.18家医院中省级医院5家,市级医院4家,县级医院9家.可见,在西部地区,省级医院的有效率为20%,市级医院的有效率为0%,县级医院的总体有效率占到了.
非DEA有效得分的单元有36家,占全部医院的63%.总的来讲,在此次调查中,按地域来看,西部地区医院的有效率最高,特别是四川和云南两省的被调查医院效率都很高,比1997年的相对效率值有了明显地提高,东南沿海地区医院的总体效率偏高于中部地区的医院;而按照级别来看,县级医院的有效率最高.
三、用Tobit回归分析医院效率影响因素的结果
用Tobit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1.显著影响医院效率的因素包括:医院级别、门诊人均费用、床日成本、出院者人均医药费用、病床使用率、固定资产总额;而医护人员与行政后勤人员的比例对医院效率没有显著性影响.其中,医院级别、门诊人均费用、出院者人均医药费用、固定资产总额与医院效率负相关,这几个因素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医院效率;病床使用率、床日成本对医院效率有积极影响,这两个因素的增长会显著增加医院效率.
2.分地区来看,同地区医院效率既有相同的影响因素,也有各地区独有的影响因素.床日成本、出院者人均医药费用对东中西部地区医院效率的影响是一致的,然而门诊人均费用的影响对东中西部地区医院效率都不显著了;病床使用率仅对东部地区医院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对中西部地区医院效率没有显著影响;固定资产总额仅对西部地区医院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医护人员与行政后勤人员的比例仅对西部医院效率有显著影响,结果在10%显著性水平上有意义.
3.分级别来看,床口成本、固定资产总额对各个级别医院效率均产生显著影响,且床日成本与医院效率均正相关,固定资产总额与医院效率均为负相关;门诊人均费用只对省级和市级医院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出院者人均医药费用只对省级和县级医院效率产生显著影响,且都与医院效率负相关:病床使用率对市级和县级医院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的效果又截然不同,病床使用率与市级医院的效率负相关,而与县级医院的效率正相关;医护人员与行政后勤人员的比例仅对县级医院效率有显著影响.
四、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与价格比较的结果
种医疗服务项目中,(去除极值后的结果)项目成本大于收费标准的项目数量比例在省、市和县级医院分别为92%、97%和99%.在扣除财政拨款和固定资产折旧后,在省、市和县级医院项目成本大于收费标准的项目数量比例仍然有84%、86%和82%.这一结果表明在120种监测的医疗服务项目中,绝大部分服务项日的收费标准要低于成本.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与项目平均成本有较大差距,因而医疗服务收费不能弥补医疗服务消耗的成本.
2.在省级医院,项目成本大于收费标准的倍数在1倍(普通视力检查)-6倍(急诊诊查费)之间.市级医院项目成本与收费标准间的倍数变化较大,比值在1倍(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21倍(急诊诊查费)之间,而这一比值在县级医院则在1倍(B超常规检查)-15倍(红外线治疗)之间;并且反映医务人员技术和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如急诊诊查、护理、床位、换药、挂号等,项目成本均大于目前的收费标准.但是,不论医院级别,成本小于收费标准的医院服务项目多是利用大型设备开展的检查类服务项目和利用高新技术开展的治疗类服务项目,如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查、伽玛刀治疗、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矫正术等.
结论与建议
1.通过对本次成本监测的57家医院的DEA效率分析,我们发现需要着重加强东部沿海地区县级医院的资源管理和建设,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需要着重加强市级医院的管理和资源投入;逐步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
2.医院级别、门诊人均费用、出院者人均医药费用、固定资产总额与医院效率负相关,这几个因素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医院效率;病床使用率、床日成本对医院效率有积极影响,这两个因素增加也会显著增加医院效率.所以,为了提高医院的效率,应当着重降低门诊人均费用、出院者人均医药费用,减少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提高病床使用率、床日成本.
3.在120种监测的医疗服务项目中,90%以上的医疗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要低于成本.反映医务人员技术和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项目成本均大于目前的收费标准.但是无论医院级别,成本小于收费标准的医院服务项目多是利用大型设备开展的检查类服务项目和利用高新技术开展的治疗类服务项目.
4.在57家监测医院的诊次成本中,省级医院的平均诊次成本要明显高于市、县级医院,诊次成本中药品成本均占有较大的比例,而医疗成本中,化验和检查服务则占有较大的比例,这说明,目前在各级医院提供的诊次服务中,主要以提供药品、检查和化验为主.
5.在对各级医院的床日成本进行分析发现,省级医院的床日成本要高于市、县级医院,按地域划分的话,东部地区医院的平均床日成本要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同级别医院的平均床日成本.在床日成本构成中,直接医疗成本所占的比例最高,药品成本所占比例相对要少一些.值得注意的是,在医疗成本中,来自间接医疗辅助科室的成本占有一定的比例.
急诊监护技术论文范文 第三十二篇
【摘 要】
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采用改良急诊护理流程的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8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实验组48例患者采取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照组34例患者选择常规的急诊护理流程,对患者治疗结局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患者救治的等待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48小时内的死亡率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可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临床结局,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荐。
【关键词】
脑梗死患者;改良急诊护理;临床结局
脑梗死这一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脑梗死的发现治疗时间和疾病的预后效果有密切联系,因此缩短该类患者的等待时间,和预防手术并发症为提高治疗效果的重点[1]。通过近几年的研究,进行改良急诊护理,可缩短等待手术的治疗,了解并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对患者疾病预后有较好效果,促进身体的早日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出现[2]。本次研究中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82例脑梗死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流程,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8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实验组患者48例,男性27例,女性21例,最小年龄44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年龄为:(±)岁,神经功能的缺损评分为:(±)分。对照组患者34例,男性27例,女性21例,最小年龄44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年龄为:(±)岁,神经功能的缺损评分为:(±)分。两组患者没有身体资料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对照组
该组患者选择常规的急诊护理流程,医生接到电话后接患者进入急诊科,针对病情通知专科的医生,会延长患者治疗的等待时间。
实验组
患者采取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当接到患者电话后,针对患者描述的病情和症状,拍专科医生来接待患者,从而使等待时间大大缩短,具体措施如下:
(1)收治怀疑为脑梗死的患者后,护理人员辅助急诊医生,评估患者的具体病情。
(2)针对评估的具体情况,判断其是否需要荣划算,还要将溶栓的治疗禁忌给予排除,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的身体情况,要采取的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使其能够保持良好心态来接受治疗,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血常规的监测,并对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和心电图给予测定,通过影像学的检查对证实诊断结果。
(3)当对患者检查完毕,迅速判断患者有无溶栓适应症,确定其可以采取溶栓治疗后,医生和护理人员要立即准备好冰帽、冰毯、氧气、心电监护仪溶栓等治疗所需要的器材和用品,配合医生在急诊实施溶栓治疗。
(4)对医嘱要快速准确的执行,配合医生对溶栓治疗给予相关的操作和处理,在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前,还要对家属宣传教育相关的健康知识,以及良好的心理干预,使其了解患者的身体和病情,消除不良情绪,了解溶栓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配合医护操作,从而在治疗后可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所帮助,提高治疗效果。治疗后告知患者禁止摄取肝脏、鸡蛋等胆固醇较高的食物,使其可以较好的缓解压力和紧张,出院时叮嘱其3个月来医院复查,坚持两年,然后6个月复查一次。
观察指标
要对两组患者救治的等待时间进行记录,从怀疑为脑梗死一直到医生采取溶栓治疗,以及接诊48小时内的死亡率,并给予身体的随方调查。
统计学分析
本文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检验,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P<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救治等待时间为:(±)分钟,接诊后48小时内有1例死亡,发生率为。对照组患者的救治等待时间为:(±)分钟,接诊后48小时内有5例死亡,发生率为。实验组患者救治的等待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48小时内的死亡率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脑梗死疾病在出现后会有神经功能的缺损,出现运动感觉的功能障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还会死亡,为此需要针对脑梗死患者以及时有效的质量,使病死率和致残率降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3]。而在很多医院都采取常规的急诊护理流程,等待救治的时间较长,有时甚至错过了最佳的救治时间,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治疗效果。实验组在本次研究中采取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大大缩短了患者治疗的等待时间,使专科医生较早的接待患者,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最及时有效的救治。同时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较高,责任心强,也大大提高了护理效果,和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矛盾。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实验组患者救治的等待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48小时内的死亡率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采用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可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临床结局,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彭为,张罡,周云霞,韩从华.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4,16(09):1790-1792.
[2]陈苏.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改善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19(12):115-116.
[3]汪红艳.观察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0(08):152-153.
急诊监护技术论文范文 第三十三篇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我们总是情不自禁地回望渐行渐远的岁月,感慨时光流逝,盘点所失所得。在举杯相邀的时刻,急救科制订20xx年计划如下。
一一个中心: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务”,面对温州急诊急救医疗市场激烈的竞争,只有发展才能有竞争能力。计划20xx年急救科在医疗总额上发展:突破200万元大关;科研上省级题实现零的突破;Ⅰ级刊物论发表实现零的突破。
二二个目标:达到重点学科要求;不图虚名的温州市急诊质控中心
1达到市重点学科要求
提高技术水平,开展新项目,拓展市场,挖掘潜力,增加全年度科研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制订一系列奖励制度,采取派出去请进的方法,提高全科人员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2加强温州市急诊质控中心工作
召开一次全市会议,学习省急诊质控的标准,推进温州市急诊规范化发展。并以此为契机提高我院急救科的影响力。
三三个平台:和谐平台发展平台展示平台
1和谐平台
急救科全体人员,一视同仁,公平竞争,团结友爱,民主管理。与同事和谐相处;与病人家属,加强沟通,和谐携手,共同与病魔作斗争;与领导和谐相处,赢得他们的帮助与支持。
2发展平台
提供全科人员,人人有发展的平台,努力开疆劈图。
展示平台
提供人人有展示能力的机会。
四八项措施
1充实人员,提高素质
20xx年计划医师增加4名,护士增加7名。
2加强学习,提高内涵
⑴科室业务学习:每月安排一次。
⑵外出学习:计划主治医师级以上每年一次参加学术交流;副主任医师以上每年2次参加学术交流。原则上不派人参加学习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例外。
⑶外出进修:计划派一名医师进修;派一名护士长进修;护士1~2名进修。
成立创伤外科,提高创伤急救能力
引进脑外医师一名骨科医师一名普外二名,组织成立创伤外科。
4成立高压氧科,提高急救能力
计划20xx年成立高压氧科,收治颅脑损伤病人。
带教继教,推广新知
⑴做好医学院学生及卫生学校学生带教工作。
⑵六月份举办一次Ⅰ类学分学习班,内容为省级继续教育项目━━《神经科危重病监测治疗学》。
⑶接收县级医院以上的医师进修学习~名。
⑷为全院举行二次讲座。
6临床科研,并驾齐驱
在做好临床工作同时,利用我科设备优势,动员全科医务人员开动脑筋,多审报市省级题;并且要做好已经报批的五项题科研工作。
要求大家勤动笔广思路,多写论。主治医师主管护师以上要求每年写出二篇以上论。
组织编写好人民军医出版社约稿──《实用危重病监测技术》一书。
7加强宣传,外树形象
⑴印发急救科简介资料,介绍我科技术力量设备就医环境就医流程等,方便群众就医。
⑵印发常见病有关资料,宣传科普知识。
⑶成立急救科报道小组。报道我科抢救成功事例及好人好事等。
⑷出好黑板报。
8安全医疗,常抓不懈
急救科是医院的前沿阵地,我们服务的对象病情势凶进展快病因不明变化快,是高风险地方。故此,要求我们时刻硼紧安全医疗这根弦,认真做好三查七对,提高全科人员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做好全科医务人员安全医疗教育,减少医疗差错,避免医疗事发生,杜绝医疗事故发生。
总之,在新的一年里,我科计划与时俱进,务实求新,以“便民利民为民”为方针,一心一意谋发展,把市重点学科──二医急救科建设成为群众信赖的科室。
急诊监护技术论文范文 第三十四篇
【摘要】 目的:针对急诊科护理纠纷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发生的护理纠纷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急诊科护理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专业知识不扎实、急救意识薄弱、工作责任心不强与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等。结论:加强专科培训与急救意识的培养,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是减少急诊科护理纠纷发生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急诊科; 护理纠纷; 防范措施
急诊科属于高危科室,急诊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不仅每天随时接诊各科危重患者,而且还要与各种各样患者及家属打交道,护理工作繁重、涉及面广、风险高、技术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与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极易发生护理纠纷,不仅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与切身利益,还对科室与医院的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因此,针对笔者所在科发生的护理纠纷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现报告如下。
1、护理纠纷分析
专业知识不扎实
急诊科护士普遍年轻化,急救经验不足,对危重患者病情评估不到位,致使在外出检查、护送住院的过程中,病情突发意外。急救技术不过硬,在碰到疑难静脉、小儿静脉穿刺时,一针见血成功率低,影响静脉用药,延误了抢救与治疗时机,同时因反复穿刺额外增加了患者躯体上的痛苦。病情观察不细致,没有风险意识,对烦躁、醉酒、老年患者未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易发生跌倒、坠床、压疮等意外伤害。
急救意识薄弱,心理素质差
急诊护士每天接触各种各样的急诊患者及家属,处于一种见怪不怪的状态,造成有的护士对急诊患者及家属态度冷漠,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缺乏耐心,解释不到位,未从患者及家属的角度出发,未体现“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的理念。遇到危重患者抢救时,低年资的护士心理素质差,心慌意乱,不知所措,影响患者的及时救治。
工作责任心不强,执行制度不严
护士责任心不强,工作不细心是发生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1],工作时思想不集中,凭印象做事,对实习生与到科内来轮转的新职工带教不到位,未严格执行医嘱查对制度、三查七对制度,造成无菌操作不严谨、加错药、漏推针、用药方法与剂量不准确。
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
急诊科患者多、病情复杂、变化快、护士未能及时予以诊治,尤其在中夜班、节假日、交接班与输液高峰时间段。急诊科护患关系建立时间短,平时护士把时间与精力都放在各项治疗护理与抢救工作上,而忽略了与患者及家属的及时沟通,如对某些护理操作的注意事项,检查的目的与费用未及时解释清楚。
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
护士缺乏法律意识,导致发生护理纠纷时束手无策,不能沉着冷静,不注意自身保护,如需封存哪些原始资料及收集证据[2]。护士在上班期间,不注意言行举止,随意谈论患者的病情,侵犯了患者的隐私权与保密权。抢救患者时,需医生完成的治疗及操作,护士不应承担。如果出现越权代劳行为,一旦发生纠纷,责任全在护士,这点护士要引起重视。
2、对策
加强专科培训
每季度考核急救基础知识,选派年轻护士到麻醉科练习气管插管术,到心电图室学习相关知识,到小儿输液室锻炼静脉穿刺技术。对常用的心肺复苏、除颤术、呼吸机、输液泵、微泵、洗胃等急救技术进行系统的培训。笔者所在科选具有N3级别的护士,分别对N1、N2级别的护士进行培训,要求理论明确,操作规范,最后由护士长进行达标考核。急救技能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最紧密的,不仅要求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为指导,还要有娴熟的操作技术相配合,为使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实用性与超前性,笔者所在科针对每月的个案查房与业务知识来进行培训,摒弃了过去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而是先在报告厅听主讲人把培训内容制作成电脑PPT,以幻灯片的播放形式先予以讲解,然后再到抢救室进行现场模拟场景操作,培训方式更灵活、具体、实用,使护士从理论到实践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在晨会与质量分析会上,请有经验的护士现身说法,总结历年来救治患者的经验,做好传、帮、带,分析不良事件的原因与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认真学习“危重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防范意外事件的护理预案”,教导护士掌握哪类患者易发生跌倒、压疮、坠床等意外事件,并完善相关措施,如设置防坠床,防压疮床头提示卡,科学评估存在的与浅在的护理风险,并如实地告知患者及家属,履行签字手续,杜绝护理安全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急救意识的培养,锻炼应急能力
科室规定听到120救护车接来急诊患者时,护士要主动推车出去迎接,并及时通知医生,在医生未到之前,要求护士视病情及时为患者吸氧、吸痰,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通知心电图医生,备好抢救器材与药品,为医嘱的实施与患者的抢救赢得宝贵时间。要求急救物品准备完好率达100%,护士要熟知急救物品的放置与专科抢救程序[4]。对于年轻护士,在基本技能过硬的基础上,强化专科技术训练,增强急诊应变能力的训练,从而提高护理的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
强化责任意识,严格落实制度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良好职业道德,强化护士的职业道德与责任心,以谨慎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言行举止要谨慎,护理操作要规范。从思想、观念与行动上做到处处为患者着想,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尊重与维护患者的正当权益,严格执行抢救工作制度、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交接班制度是保证患者医疗、护理安全行之有效的制度。输液操作前、中、后,护士要认真做好三查七对,并在静脉点滴单上签上执行时间与护士姓名,每日质控静脉点滴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带教工作,每班落实到人,责任到人,保证护理质量安全。
有效沟通
护理人员能够感知、理解、同情患者,学会换位思考。急诊护士应注重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合理运用礼貌性、解释性与安慰性语言。护士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时,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掌握非语言沟通技巧,如注意倾听,温与的态度及镇静,自信的眼神与娴熟的动作,给患者以安全感、亲切感与信任感,以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自身素质,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与应变能力,娴熟的抢救技术,敏锐的洞察力,在第一时间给予患者最佳的救治。由于患者停留时间短,护士在为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操作时,能及时主动讲解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以及有关疾病的认识、用药,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让患者对病情,治疗,费用做到三明白。
增强法律意识,做好自我保护
护士必须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法制观念,了解法律、法规对护理责任义务的要求。一是增强护士“法律意识”,用法律,法规规范护士的职业行为。二是增强护士“责任”意识,用审慎、慎独精神约束自己的言行。因此,在诊疗护理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与护士有关的法律知识有所掌握,护士从实际案例的分析中吸取教训,提高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
急诊科纠纷重在预防,因此护理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与法律意识,以优质的服务、扎实的理论知识与娴熟的操作技术服务于患者。同时应使各级护理人员明确职责,严格遵守各项制度与操作规程,树立“患者第一、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观念,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同时医院管理者应对患者实行人性化服务,对护士实行人性化管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才能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急诊监护技术论文范文 第三十五篇
一、努力开展安全生产应急宣传活动
一是通过以“防灾减灾”、“安全生产月”和“应急预案演练周”活动为平台,组织相关部门、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预案、法规政策和应急知识宣传普及工作,以集中宣讲、发放传单、安全生产宣传版报、画报等形式,增强全民应急意识。二是组织各县市区、企业按照预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活动,通过桌面推演、实战演练等,使部门明确职责,企业落实责任,员工提高应急技能。在安全生产宣传月期间,联系中央省属或重点企业,开展一次市级预案的演练,检验我市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适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有限空间作业和人员密集型企业等行业(领域)为重点,以班组、车间一线职工为对象,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应急演练周活动,督促和协调相关部门、县市区、企业相应开展演练活动,完善应急联动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企业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综合或专项预案演练,每半年开展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各县市区安监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会同有关部门或骨干企业每年组织一次综合预案演练。
二、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
主动对接市局“四大三基”的培训计划,将全市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相关法规、应急管理的有关要求纳入整体培训计划中,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专业人员和县乡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专题培训中增加应急管理的内容,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应急管理知识和应急救援内容的培训,特别是要加强重点部位、重点岗位人员应急知识的培训,提高现场处置能力。总结推广重点企业一线员工应急培训经验,推动企业应急培训工作深入开展。积极与省局应急中心联系,督促巴陵石化、长岭炼化、平江矿山救援队等专业救护队伍,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开展以新技术、新装备、新战术应用为重点的救援队伍指战员培训和训练,全面提升应急救援实战能力。
三、稳步推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大检查
推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大检查工作常态化。一是将应急管理执法检查纳入市局20xx年度行政执法工作计划范畴,应急中心参与执法检查活动,组织开展以应急预案编制与培训教育、应急演练、应急机构、应急队伍建设和重大危险源监控、应急物资储备等为主要内容的应急管理大检查工作,全年随机抽查10家生产经营企业,其中危化4家、矿山3家、烟花爆竹3家,推动各地区、各单位应急管理责任落实。二是继续加强对企业应急预案备案审查,要求各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开展预案备案工作,加强预案编制过程的形式审查和备案后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将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报告纳入备案内容。三是探索开展企业与专业救护队伍签订救护协议,充分发挥应急救援队伍专业技术优势,组织各类应急队伍开展对服务范围内企业的预防性检查,积极参加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协助服务企业修订完善预案,制定整改方案,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为有效实施救援做好准备。
四、加强应急处置工作,加快应急能力建设
五、进一步夯实应急管理基础工作
一是继续推进县市区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完善组织体系,落实配备专职人员,建立健全工作职责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各级应急机构的组织协调和综合监管作用。各县市区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要克服困难,按照要求完善应急管理机构,配备人员。二是建立健全企业应急预案数据库。要及时把经过专家审查的企业和部门预案建立台账,指导企业及时修订和完善预案,建立政府与企业相互衔接的预案体系,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要加快预案备案工作,及时将企业预案录入国家总局数据库,力争达到备案率100%的目标。三是进一步完善应急专家库,调查了解我市应急物质和资源,完善应急资源数据库。
世界急救日主题班会2022-09-18
女性产后中暑急救措施2022-10-11
触电后的急救措施方案2022-12-20
电焊光伤眼的急救方法2022-05-25
孩子被烫到的急救措施2022-07-23
急诊监护技术论文范文 第三十六篇
医院急诊室是开展急症救治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场所,加强急诊室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医院急救技能的同时展现医院的诊治水平[1]。本文主要对急危重症患者行急救管理的相关措施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月~2011月本院108例急危重症患者行急救措施的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女比例52:56,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岁;其中包括休克36例,脑外伤35例,心肌梗死28,多发伤9例。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为急危重症患者;患者家属均在知情并同意情况下参与研究调查[2]。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资料不完全者。
管理方法
院前急救工作
120急救中心在接到急救电话后及时处理出车,同时随车出诊医护人员需全程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及了解患者病情基本情况,及时联系急症室做好接诊人员及药物准备。患者在未到达医院之前,急诊室最好各种抢救物品、人员及设备的准备,确保患者一入院即刻开始救治行为。
抢救人员工作
急症室护理人员在抢救患者时需明确分配好工作内容,负责患者呼吸道、循环系统及对外联系管理工作,保证呼吸道通畅是救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同时做好患者术前准备工作,专科医师的接到急救指令后协调工作人员的分配,联系专业医师做好接诊准备,必要时需准备好相应的抢救器械并参与患者的抢救工作中。
绿色通道协调
医院在处理急危病症患者的救治工作时需本着抢救患者为主的原则,即接受到急危病症患者时可在急诊医师的申请向使用“绿色通道”专用章进行抢救治疗及用药检查等工作,各相关科室需优先处理此类病患以保证最短时间内完成救治工作,保证救治效率。
2结果
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室停留时间
根据研究资料显示,患者在急诊室停留时间为30~120min,平均停留时间为(±)min;其中创伤性疾病患者的停留时间为30~120min,平均停留时间为(±)min,非创伤性疾病患者的停留时间为30~100min,平均停留时间为(±)min。见表1。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情况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108例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96例,成功率达,其中2例放弃治疗,放弃率为;死亡12例,死亡率为,其中2例死亡发生于住院24h内。
3 讨论
通过加强医院急诊救治工作中的管理可以完善救治过程中的各项任务分配工作,同时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在处理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和解决的是时间问题,可在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安排医护人员全程负责。如在急救出车过程中参与的医护人员在患者进入医院急诊室进行急救处理过程中的需全程参与,减少交接过程中出现的浪费时间问题出现[3]。医护人员必须尽力减少患者在急诊室停留的.时间。患者在抢救过程中需要强调黄金1h和白金10min的科学理念。
在研究资料中显示患者在急诊室停留时间为30~120min,平均停留时间为(±)min,即护理人员在院前急救中就联系急诊室准备相关的物品,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患者到达医院后准备急救时间。通过“绿色通道”及时处理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工作,各科室的优先处理配合工作能够缩短患者的急诊室的停留时间。创伤性的患者相关停留时间为30~120min,平均的停留时间为(±)min,非创伤性患者的停留时间为30~100min,平均的停留时间为(±)min,两类急危重症停留时间差别主要是由于患者的病情具体情况不同引起的。在处理创伤性病症过程中需要进行消毒处理等一系列繁琐程序,相应的工作量会较大,所以时间会长一些。据调查资料显示108例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96例,成功率达,其中2例放弃治疗,放弃率为;死亡12例,死亡率为,其中2例死亡发生于住院24h内。这说明在缩短患者急诊室停留时间的同时,医护人员进一步排除急危重症患者的漏诊及误诊率能够提高患者的救治率。
综上所述,在医院急诊室建立系统的救治管理程序,通过缩短患者急诊室停留时间,有效的加快患者直接进入救治状态,且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医院完善急救管理工作,提高整体医疗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萍.加强院前急救管理与提高院前急救质量的相关性[J].吉林医学,,35(3):570.
[2]王艳春,崔明淑,刘希娟.护理流程管理在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19(15):95-96.
[3]叶晓明.院前急救管理的加强与提高院前急救质量的相关性[J].吉林医学,2012,55(18):3968.
急诊监护技术论文范文 第三十七篇
化学性眼外伤急救及护理论文
摘要:目的通过对化学性眼外伤急救与护理的分析,总结化学性眼外伤的临床急救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30例(48眼)化学性眼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与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急救与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P<)。结论化学性眼外伤的修复过程较为漫长,通过在急诊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急救及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宜广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化学性眼外伤;眼外伤;急救
1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从1月至月收治的30例(48眼)化学性眼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与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急救与护理措施。研究组12例(22只眼),男10例,女2例,其中包括酸性烧伤4例,碱性烧伤8例;对照组18例(26只眼),男15例,女3例,其中包括酸性烧伤4例,碱性烧伤1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救模式,急救方法如下:
(1)化学性眼外伤包括酸性物和碱性物两类损伤,因此接诊后立即向患者本人或家属了解清楚致伤物的性质和致伤原因。酸性物质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而石灰造成的碱性烧伤,石灰颗粒常残留在结膜穹隆部,在冲洗前先用醮有眼膏的棉签将颗粒清除干净,再用大量生理盐水翻开眼睑彻底冲洗结膜囊,冲洗持续20~30min[4]。
(2)冲洗液应尽量避免使用中和液,因为用中和液冲洗时容易与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这一反应过程可能会对眼部组织造成进一步的损害。
(3)由于化学伤导致上皮缺损,如果冲洗不当极易造成上皮脱离,增加治疗的难度。因此操作时应注意动作要轻巧,避免压迫眼球,尽可能地减少操作带来进一步的损伤。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护理模式,护理方法包括心理护理和并发症预防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心理护理化学性眼外伤患者起病突然,无任何思想准备,伤后思想压力大,非常恐惧和担心损伤后果,有的患者及家属精神几乎崩溃,表现得焦虑不安,异常烦躁,迫切需要得到处理。此时患者及家属较容易与医务人员发生矛盾,故护士应沉着冷静对患者给予心理安慰,耐心解释。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1)预防感染,促进炎症的吸收。因为化学伤产生的坏死组织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创面可被外源性细菌污染,亦可被寄居在人体内的内源性细菌污染,除细菌外尚可有真菌和病毒,所以预防感染很重要。遵医嘱使用消炎眼药水,局部及全身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抑制细菌的滋生。
(2)防止角膜穿孔。在平时的治疗与护理操作中,动作要轻巧,避免压迫眼球,遵医嘱用药,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促进组织的修复。
(3)饮食指导。吃易于消化、含纤维多、维生素多、富有营养的半流质软食,增加机体的抵抗力,禁烟、禁酒、避免吃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放松思想,安心休养,保持舒适的'室温,保证充足的睡眠,促进组织的修复。观察指标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利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理服务、行为、语言、技术等共计10个方面,采用10分制对其进行评价,最终采用计算机软件对其进行数据处理,将其分为:①满意;②一般满意;③不满意,三个等级,其中总满意度=(①+②)/(①+②+③)×100%。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及护理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学处理对本次研究中的测量和统计数据使用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处理。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以(%)表示,P<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比,结果发现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见表1。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发现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见表2。
3结论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化学性眼外伤的患者逐渐增加,作为专科护士,熟悉和掌握化学性眼外伤的紧急救治、各损伤阶段的病理特点及护理措施,对提高疗效、挽救视力、降低致盲致残率具有积极的作用[5]。化学物质不慎入侵眼组织会导致眼角膜及结膜受损,伤后及时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有效的急救方法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以免患者的视力受到严重影响,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一定的家庭负担。化学性眼外伤的修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患者出院前应详细交待其用药方法使用时间、常见并发症的症状和体征的识别,告之随访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指导用眼卫生及眼外伤的预防知识。本研究说明采取针对性的急救及护理模式可以进一步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其主要是因为在护理的过程中,通过对患者的并发症预防护理使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生发生风险得到了显著的降低,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综上所述,化学性眼外伤的修复过程较为漫长,通过在急诊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急救及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宜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孙妮.眼化学烧伤患者的临床急救与护理要点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15(21):249.
[2]罗莲珍.眼部化学烧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分析[J].医学信息,,29(12):2871-2872.
[3]张丽丽.浅析氢氟酸烧伤患者的规范化护理方法[J].世界临床医学,,10(1):255.
[4]_,周海棠.化学性眼外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实用防盲技术,2017,12(4):181-182.
[5]吴巍巍.大面积烧伤患者模拟急救中护理双人分工对临床实习护生培训效果的影响[J].中华烧伤杂志,2016,32(3):189-192.
急诊监护技术论文范文 第三十八篇
1方法
培训方式各层级护士在培训前进行摸底考试与考核,以小组为培训单元组织培训,组内上一层级护士是下一层级护士全方位的辅导员,进行一对一培训。每天晨会后安排10min~15min理论学习或制度、职责重申,各组在A班下班后自觉操作技能培训和情景演练;各组轮流组织专科知识讲座、护理查房、病例讨论;组织急救技能比武及模拟演练并进行现场评分;每月分层级进行2~4次理论考试,1~2次基本技能操作考核;每月随机进行患者和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各组上一层级护士为下一层护士准确填写每班工作量化表。
竞比方法组长组成考核评比小组,进行核心能力考评,但N4级由护理部、科护士长和护士长进行考评。科室集中定期分层次进行各类考试考核评比,完成各层级培训内容,每月评比1次。所有考核成绩均以百分计,80分合格,90分以上为优秀;每人成绩均纳入全组绩效考核计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每次奖励各项竞比团队第一名,考核成绩一人不合格即全组不合格。
2结果
对各层级护士基础知识与技能、专科知识与技能、临床思维判断、教育与培训、协调组织与应急在培训前后考核成绩优秀率进行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小组竞比方式能显著调动护士的学习激情和动力,快速提升急诊护士的核心能力急诊科护士的综合素质是知识、能力、道德的综合体现,良好的素质并非天生具备,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钻研、训练和提高。以往的培训方式是全科统一学习,各自练习,最后各自考核通过,培训方式枯燥乏味,难以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用小组竞比方式进行各项核心能力培训和考核,用一人不合格即为全组不合格的方法,激发了每个人的集体荣誉感,争先恐后想做得更好,考得更好,不想因为自己拖累全组,大大调动了大家的学习激情和动力;加快了专科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分组备课、竞比授课技巧,间接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了主动学习的能力和授课的技巧;各层级教与学相结合,在教中学,又在学中教,组员间相互帮助、相互提醒、共同进步,在工作中倡导竟争意识,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小组竞比方式能显著提高团队默契,提升急救综合水平和急救效率通过小组竞比方式进行急诊护士核心能力培训,以老带新,发挥高年资及有经验的护师对低年资少经验护士“传帮带”的作用,从而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成效。小组成员固定,长期的合作,各自的性格和工作能力,相互之间了解透彻。工作中小组长调控全局,组长可根据组员的实际能力安排,调配一定的工作,从而更好地完成;同时组长可根据组员的层级水平督促,安排相应的学习任务,促使组员接受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组员分工明确、鼎力配合,若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组长和其他组员同样分担责任;即使工作未到位,组内其他成员会主动上前帮助、弥补;使患者的需求得到满足,安全也得到了更好的保证,医护关系、护患关系、护护关系会更加融洽和谐,激发了大家的团队精神,共同进退的信念。在竞比中分享着工作、学习上不断成长的快乐,培训、演练、工作同步进行,抢救患者时角色行为也相对固定,显著提升了急救综合水平和急救效率,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团队默契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