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734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0分钟。
校企合作中心简介范文 第一篇
一、国内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1、国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由于在经济、教育水平上的差异,各国的校企合作有各自的特点,并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作用,从而使校企合作教育呈现出大致不同的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它坚持以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学为辅的原则,企业在具体的职业培训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学校要从企业际需要出发,开设为本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学习课程;美国的合作教育计划,坚持突出以学校计划组织为基础的特征,以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读交替为原则;加拿大CBE模式,它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的教学体系;以及英国的工读交替式培训,日本的产学合作,新加坡教学工厂,等等。我国的校企合作,很大程度上是学习了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的经验。但德国的双元制具有深厚的社会背景,一方面是政府对于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有着实质性的鼓励政策,另一方面德国社会贫富差距较小,社会分工没有很大的高低层次之分,即使是技术工人也能够有较高的收入和体面的生活。这两个方面的特点,我国目前都还不具备。国外的这些培养模式,主要还是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的,而国内高职毕业生愿意进入技术工人岗位的十分少见,一般都从事于生产第一线的管理工作或技术员工作。因此,国外的经验不能照搬,要有原则性吸收。
2、国内校企合作模式研究。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及其他相关职业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引进,我国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逐渐从产学研合作、产教结合深入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模式,总体上来说还属于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主要有:
(1)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主动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与校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优先到企业就业。订单式模式强调学校为企业量身打造所需人才,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意味着一旦学生成为订单培养的对象,毕业后即可优先成为企业的员工。
(2)2+1模式。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与生产实习,后一年到企业完成顶岗实习和岗位综合实训。通过两个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职业技能,实现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轨。2+1教育模式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学校与企业往往难以紧密合作,造成相互之间意见和信息交换不够及时与通畅,容易导致两个阶段脱节,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3)学工交替模式。即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与在校学习交替进行,学做结合。这种校企合作形式简单,但实施起来比价困难,适用于劳动密集型专业。
二、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分析
校企合作是一种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相适应,与高职教育改革相协调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要做好校企合作,首先应明确校企合作高职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
1、市场的需求。近几年,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大量外来劳动力人口从东部回迁中西部。另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明显,每年的劳动力增量在下降。因此,建筑行业对于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劳动技能指数仅居世界第59位。我国技师和高级技师只占技术工人的,其中高级工只占,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到了60%。新的人才需求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只有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沟通合作,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形成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合作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具备满足企业要求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较好职业道德的综合职业素质。
2、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因此,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有明显的职业性特征,理论够用,实践为主的理念已经得到了公认。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合作,能够更好地确定教学与实践内容,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因此,校企合作对于高职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3、整合教学内容,明确专业定位的需要。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至今,仍有一些院校存在专业设置不够合理、教学内容与企业人才需求不配套甚至人才定位不准确等问题,这些都与校企之间缺少紧密的联系和沟通有关。通过校企合作,使高职院校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的设置岗位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教学计划、专业设置与课程内容,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4、高职院校、企业发展的需求。在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可利用师资力量为提供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技术咨询以及科研项目联合开发等各种服务,不仅为企业准备了大量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还增强了企业内部的研究能力,企业获益很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可通过校企教师的双向流动,即企业定期选派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为学生授课,学校教师可定期参加企业举办的培训,或到企业挂职锻炼。这不仅可以提高年轻教师的实践经验,更主要的是通过让教师深入到生产第一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在工程中的应用,促使教师的更新专业知识,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我院建筑设备专业校企合作成功案例
校企合作中心简介范文 第二篇
摘要: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切实加强校企合作,是技工院校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建立校企间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是技工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要牢固树立校企合作这一办学理念,并切实贯彻到教学培训的各个环节中,这样才能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双嬴;跨越式发展
一、校企合作的基本涵义
校企合作是技工学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高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目标导向的职业院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它实际上指的是职业教育为满足企业人才质量需要而进行的实践办学的一种发展样式,是在社会教育和培训合格劳动者的目标下,开展的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服务部门等校外机构之间合作的标准样式,其基本要义是强调学校与企业充分利用对方的优势资源进行多方位的合作,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通过这些样式,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校企合作模式的本质在于把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良性互动,形成“双赢”局面;其核心是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双向参与;实现的目标是增强学校的办学效益和企业的人才竞争优势,最终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校企合作形式的多元化
学校要发展、教育质量要提高,都需要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可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如:
(一)定向招生培养模式
根据企业用工的专业技能要求和企业发展的人员需求,学校和企业可共同研究制定招生计划、教学计划、教学目的以及学生就业等诸多方面,共同达成合作协议。我们西安利君技工学校能充分发挥我校的专业优势,大胆创新,以企业所需的实用技术为目标,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中心,优化课程设计,增加能学以致用的课程内容,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和职业技能、有纪律能吃苦耐劳的高素质劳动者。如2002年我校与渭南中药厂合作,定向为企业招生培养了一批“药物制剂”专业的人才;2003年我校与西安利君制药有限公司合作,根据企业的需求为该企业培养了一批“生物化学”专业的人才;我校逐年为九州通公司培养医药物流人才。
(二)市场化的培养模式
我校多年来一贯坚持“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尤其是在职业教育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今天,在科技飞速发展、各企业急需大量高技能人才的今天,我校进一步加强加大了“校企合作”的力度,充分发挥了我校的专业优势,更进一步为制药企业、医品销售企业、医药物流企业培养出了大量的药品生产和检验人才、医药经营销售人才、医药物流人才。
(三)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根据企业对自身员工技能提高及从业需求,我校与医药生产经营企业持续不断地举办了灵活多样的在岗员工技能培训。
1.加强校企合作,做好企业特殊工种员工的培训、取证、换证工作。
2.加强校企合作,做好医药企业员工初级技能、中级技能、高级技能证书的培训及取证工作。
3.根据国家GSP对医药营销从业人员的要求,与陕西省药监局合作,对全省的医药营销从业人员进行从业资格上岗证培训。
4.从业药师、执业药师的培训取证和继续教育。
三、校企合作的举措
我校在加强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一贯坚持“走出去,请进来,资源共享”的原则。例如,我校根据企业需求所开设的“药物制剂、药物分析、医药营销、医药物流、生物化学”等专业,在制定教学计划、确定开设课程及培养目标时,充分根据企业用工的需求而进行调整。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校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如聘请多名有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作为我校的专业课兼职教师。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特聘请企业设备员讲授“药物制剂工艺及设备”;聘请车间工艺员、工程师讲授“药剂学”“药品生产工艺”;聘请医院医生讲授“中药学”“病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聘请企业安全技术管理人员讲授GMP、GSP及生产安全知识。这样,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结合自己的生产经验、车间生产工艺的要求,再结合所讲授的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及教学目的进行传授,降低了课程的理论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质量,更能适用企业所需的实用人才素质的要求;在教学中尽量多为学生提供多看、多练的机会,例如在讲解压片设备时,教师会带压片的冲头等小部件到课堂中或组织学生到生产车间进行现场教学。教师应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根据不同课程、不同章节的实际,与企业协作适时安排学生到车间进行生产操作,一周、两周、一月后再返回课堂学习,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医药营销专业的学生学习“医药销售技术”的过程中,我们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实训课程的比重,经常带学生去利君物流公司、华远医药集团、天士力医药公司、怡康大药房等众多的药品零售及批发企业去学习。
学生在生产实习的过程中,我校安排有专人负责,我校坚持对在省内实习的学生,每月至少两次到企业去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与企业及学生进行沟通;对在省外实习的学生,每月至少两次电话与企业及学生进行沟通,至少三个月一次去企业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这样做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及时反馈用工信息,并使学校能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如加强专业课、GMP、GSP、药事管理与法规的学习等,能更好地实现为企业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四、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了学校、企业的共同发展
校企合作使我校在跨越式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使我校的招生规模大幅提高,招生人数逐年上升,特别是在近两年生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我校的招生人数还有所增加。我校在加强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使我校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充分体现了行业办学的特点,充分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及各企业的认可,使我校由普通技工学校升格为省级重点技工学校,我校的“制药专业”被授予名牌专业。在坚持加强校企合作过程中,我校为企业培养输送了大量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如连续多年为省内外的医药生产及经营企业培养的学生,大部分已成为主操、生产骨干、采购能手、销售能手、报税员、车间工段长、车间技术员、车间主任、生产总监、企业法人等。总之,在加强校企合作过程中,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振强.赵菁.友好合作,互利双赢,推进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2.金爱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保定:华北电力大学硕士论文,2009.
校企合作中心简介范文 第三篇
1引言
在我国,校企合作教育开展较多的是职业技术学校,发展得比较好,采取的教育模式也较为丰富,如师徒方式、订单方式等,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高等院校,相对开展校企合作比较多的是工科专业,由于专业特点的要求,学生较早地就开始进入企业实习,进行专业操作训练。而文科、商科专业则较少开展校企合作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面向社会、面对市场,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许多高等教育学校的办学方针。财经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如何培养,许多高校都在探索,积极采取实践实训方式,搭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建立综合实验室进行实战模拟训练,结合社会实践教育,组织开展调研,建立培训基地、学生社会服务平台,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推进与企业合作教育的尝试也逐步开展。
客观上讲,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是一个符合经济发展和时代潮流的选择。校企合作的基本要义是强调学校建立为企业和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学校和企业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进行多方位的合作,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从单纯的学校教育向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转变,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使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与社会需要保持一致;向企业和社会输送更实用、更全面的人才,加快人才的市场化和社会化,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方向。但是在财经类院校的校企合作教育的开展中普遍存在一些困境,开展得并不顺利。
2校企合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财经类院校开展校企合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其主要表现如下。
企业的参与热情不高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校比较主动、企业缺乏内在的动力和热情,即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局面。究其原因,一是企业作为一个营利实体,以追求利润为目标,校企合作不仅不会带来直接的效益,还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并要承担相关成本。企业要参与学校的活动,或者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安排管理,必然要投入资金和精力,而培养出的人才最后未必选择该企业,加之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比较忙,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积极性必然会减弱。二是企业对学生素质的不满意,也影响其积极性。由于学校的课程设置、学生自身等多种原因,使得企业在合作中对期望效果产生了失望,特别是财经类院校的学生,由于专业本身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比较多,需要动手的技能知识要求比较少,而且眼高手低,学生对实践工作缺乏兴趣和激情、学生能力不能胜任岗位要求、学生做事缺乏认真的态度等都会影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合作基础薄弱,合作方式简单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课程建设等方面采取大众化、学科化等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培养的人才从能力、知识结构上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脱离实际。一些以教学为主的财经类高等院校在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指引下,虽然在教学计划、培养方案中增加了一些实践课程和实训内容,但是并不为企业认可,被认为差距还很远。教师多是从校门进校门,没有很多的实践经验积累,指导实践课程和实训课程也是从书本到书本,过于简单和形式化。
在财经类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中,校企之间采取的合作模式较为普遍的是组织参观、现场指导,或者到企业实习一段时间。一般地,一二年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参观,四年级进行毕业前的实习,但是这些实践活动因为时间较短、缺乏系统性指导、缺乏技能性的内容要求或者学生自身对实习所抱的态度等原因并没有取得实际效果,简单的合作模式也削弱了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合作的稳定性较弱,缺乏规范化
财经类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合作范围较广,合作内容具有不确定性,技术操作性较低,对于开展活动的场地、设备要求不高,所以在选择合作企业类型方面可以较为随意,随机性较大,也可以根据活动的内容而临时联系一些企业,客观上表现为合作的稳定性较弱,没有深入的联系和接触。在以后的合作中往往会由于一定的事情,如企业任务多、领导工作忙、活动经费问题或者组织人员等原因而搁置,缺乏长远的规划和双方合作长效机制。
3建立校企合作教育长效机制的思考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合作的关键点在于实现校企双方双赢,只有利益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双赢,校企合作才能成为双方的自觉自愿行为,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双方互动。其中,学校是校企合作中一个关键角色,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在校企合作中,学校是最大的受益者,是校企合作开展的主动者,只有积极加强学校自身的建设,以完善的管理机制开展校企合作活动,才能建立起校企合作教育的长效机制。建议从运行、保障、评价三个方面进行管理机制的建设。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
校企合作离不开对合作内涵的研究。要积极探索校企之间共创育人条件、共建育人平台、共管育人过程的运行机制,研究在课程、教学、科研层面上如何开展合作教育。
财经类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要适应社会需要,转变教育观念,调整专业结构、创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的课程设置,改革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在这些改革中,应当积极寻求企业的合作,使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体系的设计中来发挥作用,这是校企合作成功与否的先决性因素。可以采取如下做法。
向企业高度开放,邀请企业参与学生培训和课程设计
企业处于市场前沿,对市场变化情况、市场对人才的需要最为了解,并能把握职业岗位现在与未来对从业者能力的要求与变化,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是解决课程内容脱离社会实际的有效措施。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设计中邀请企业专家的深度参与,听取意见与建议,确保开设课程定位的准确性。
现在的课程体系中,实践环节有很多是教师自己设计出来的,主观设想很好,但是实践性不强,缺乏实践体系的连贯性,财经类文科实验室建设中往往引入一些模拟软硬件,但是由于不了解它对实际生产经营的作用,缺乏背景数据资料,使得实验室的使用仅仅是表象上的模拟,没有达到提升能力的效果。邀请企业直接参与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发,根据企业用人需要适时调整实践教学计划,采取传帮带或按订单方式培养训练,实现应用型人才基本能力的培养。让企业家走进校园,走上讲台,以各种形式传播信息
企业家进校园、上讲台,所传递的社会信息会让学生产生不同的感受,能更直接地感受到新鲜的社会气息,如同身临其境,比教师的演讲更有说服性,产生更直接的效果。同时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对人的素质、能力的要求,能从企业家身上梦想自己的将来。学校应该创造机会引导企业走进学校,传播企业信息,丰富教育内容,实现培养具有市场适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建立服务于企业的价值导向
企业是追求利益的实体,在校企合作中,只有实现双赢,才能可持续发展。学校要关注企业利益,寻找合作的利益结合点,保护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学校应该增强服务意识,了解企业所需,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服务功能,积极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技术攻关、员工培训,以自身科研力量解决企业难题,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使其切身感受到合作办学的益处,形成相互依赖的“利益共同体”。
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建设
目前,财经类院校的校企合作教育中更多的是处于自发活动状态,表现为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加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许多困难,双方无法建立长期稳定、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因此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是校企合作教育稳定发展的有效条件。
建立组织机构,加强联谊沟通
组织机构是校企合作的重要保障,组织机构的建设可以是多样灵活的,如成立校企合作联谊会、校企联合会等,由校企双方领导组成,有较为固定的机构定期通报校企合作发展情况,了解双方发展,获得双方需求信息。通过建立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保持经常性联络,增进感情,推进校企合作教育。
建立规范约束机制,实现校企合作管理的制度化
开展校企合作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约束,如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外聘工程师和兼职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学生实习期间劳动管理制度、学生实习期间违规违纪管理制度等,通过完善制度规范校企合作行为和学生实习实训行为。在合作中,学校要把企业作为自身利益的共同体,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形象,使其成为学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要明确规定派到企业实习实训的学生应自觉成为企业的一员,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按照企业的规定和职业道德要求履行自身的职责。通过规范约束,让企业放心参与校企合作。
合理利用企业利益补偿机制,使企业得实惠
积极了解政府、职能管理部门等机构对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的政策及优惠措施,是否有对于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的企业按一定比例减免费税,或税收返还企业专款用于教育事业等措施,并充分利用这些措施,让企业切实感到参与教育既是履行一种社会责任,又是从事一项对本企业经济效益有明显促进作用的事业,激发其参与教育事业的动力。学校也应从企业角度出发,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和研究能力,参与企业职业教育与培训,积极解决企业难题,提供经营管理的合理化建议,给予企业以实际的帮助。
校企合作评价机制建设
评价机制是衡量校企合作成效的重要机制。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建立了各种评价制度,如学生评教、督导评教、同行评价、领导评价等评价制度,这些评价制度较多的是对教师个人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的评价,对促进教学、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开展校企合作中,也应积极建立评价机制,这有助于促进校企合作教育的深度开展。
评价体系中应包括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评价、对课程适用性的评价、对教师综合能力的评价、对实践教学过程的评价及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等。
评价结果可用于对教学课程的分析,课程体系的改进,修正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指导校企合作的各个环节,协调解决合作中各种问题等,实现校企合作的持续性。
4结束语
学校与企业是校企合作教育的两方主体,其中学校是校企合作中的主角、动力源泉、决定性因素。学校与企业两者既有客观上的分工,又有微观上的融合,其有机的结合是校企合作教育成功的有效途径和保障,如何将这两对关系有机地结合,并以一定的模式实施,真正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是每一个开展校企合作教育的高等院校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只有找到适当的切入点,实行深度合作,校企合作教育的发展才有未来。
[论文关键词]合作教育实践实训应用型人才
[论文摘要]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对于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校企合作的关键点在于校企双方利益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双赢。学校在校企合作教育中处于主动地位,是合作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建议学校从运行、保障、评价三个方面进行管理机制的建设,与企业建立起长期稳定、互惠互利的合作长效机制,实现校企双方的共赢。
参考文献:
[1]石丽敏.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6(12).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李芹,谭辉平.政府在高职产学合作教育中的角色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2):58-59.
[4]张春玲.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38.
校企合作中心简介范文 第四篇
摘 要:新疆职业教育比起内地省份起步较晚,校企合作尚处于探索阶段,企业和学校在合作过程中都在积极为自己争利益,长期合作意愿不强。基于此,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着手研究校企深度融合机制,以期达到实现校企合作过程中资源共建共享,实现合作各方共赢互利的目的。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8-0164-02
一、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历史渊源和意义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与相关专业对口企业通过资源共享共同培养并输送人才的一种合作方式,是在合作过程中参与合作的各方利益均沾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教委推出《_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提出高校要积极利用自身优势与企业之间开展校企联合办学,校企合作逐渐成为高校改革实践中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历经6年的发展,199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在上海成立,成为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1992年,国家经贸委、原国家教委、中科院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了“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2004年教育部在教高[2004]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2006年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宏伟蓝图。2012年11月17日,为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教育部提出的职业教育将重点推进“深度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的八项工作之一,就是“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深度融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校企合作被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成为发展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战略选择。
由校企合作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校企合作对于企业和职业院校来说意义深远。首先,通过校企合作,缩短了人才入职时间,为企业做好了人才储备工作。传统学校教育模式注重理论教育,忽视技能教育,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必须经过入职前培训才可能上岗就业。这期间,企业需要组织专门的人力资源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但企业考虑到成本,一般不愿意承担此项培训费用。因此,大学生刚毕业就面临就业困难问题。通过校企合作,这个过程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参与下,在学生在校期间就完成了,并且可以针对企业提出的岗位技能,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为企业输送合格员工。其次,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很好地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通过对国外职业教育经验的分析总结,对于校企合作来说,企业从中受益更明显,因此企业的积极性应该更高。最后,校企合作培养的人才解决了目前一线技能型人才缺乏的尴尬局面。企业主动和学校合作,不仅能按照其要求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而且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对现有员工进行不定期的再培训,保证员工知识的更新和技能的提升;同时,学校因为培训也会获得一定的经济回报,双方均能从合作中获得自己的利益诉求。
二、新疆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受制于新疆本土区域经济发展不佳现状,新疆工业不是很发达,第三产业刚刚兴起,处于发展的上升通道,因此,新疆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并没有形成良好的长效合作运行机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主要是采用如下机制模式。
(一)订单模式
订单培养模式是目前新疆各职业院校最常见的一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企业提出人才需求计划,学校按照企业的要求开设相关课程,在校内完成基础理论学习后,在订单企业相关岗位顶岗实习,学生毕业后直接到实习单位就业。这种培养模式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力资源培养前移的最紧密的一种合作机制,与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紧密挂钩,企业乐于接受,学校也因此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双方合作基础良好。但是这种订单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人才培养是阶段性的,但是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各种风险,一旦企业出现问题,就会发生撤销订单的风险;而且这种模式下企业参与有限,是比较浅层次的合作,主要还是以职业院校为主导,缺乏将订单培养模式向纵深化发展的长效机制。昌吉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与新疆新合作公司合作,专门针对南疆维吾尔族学生签订培养协议,在按照企业要求培训合格后,将这些毕业生输送到户籍地订单企业的点部就业。既解决了企业在南疆招聘合适员工困难的问题,也解决了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企业合作意愿高。
(二)共建实训基地模式
校企双方共建实训基地模式的基础是职业院校和相关合作企业之间资源实现共建共享,通过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在此过程中实现互利双赢。这种校企双方共同建立实训实习基地模式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校企合作方式,既满足了学校对于实训设施设备和场地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顶岗实习平台,也可以由此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在职业教育发展初期,这种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模式被大部分学校看好,认为社会效益比较明显,但这种模式下合作企业的积极性并不高,因为对于企业而言,这种合作模式下其短期收益小于投入,资金利用效益太低。基于此,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实训基地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对于学校来说,比较倾向于这种合作办学模式,因为实训基地建设投入非常大,学校自己创收能力有限,很难获得政府及金融机构资金支持。
(三)校企合作办专业模式
校企合作办专业的基础是学校和企业深度融合,共同开发专业。新疆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过程中目前采用这种方式的并不多,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企业的合作意愿以及经营状况。而且企业自身面临着各种经营风险,无力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所以这种合作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三、新疆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一)学校合作意愿不强
新疆职业院校基本都是由以前的多家中专学校合并成立的,人员结构比较复杂,大部分老员工对于改革持抵触情绪,即便是迫于无奈,在改革进行过程中也会出现消极怠工现象,甚至一些院校的领导也是这样的。同时,学校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对校企合作认识不足,认为只要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就是校企合作了,并没有真正从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深度改革。在教学计划制订过程中,很少考虑到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而是按照本科的教学理论知识体系设计课程、安排教学,因此,培养出的人才与企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职业院校的老师对于校企合作的认识程度不够,自身实践操作能力不达标,学生的实训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无法指导学生实际操作,不能很好地胜任实训指导工作。而且新疆职业院校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师资、经费、科研力量都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合作的意愿更低,因为学校本身优势不明显,通过合作,企业无法从中获得期望的收益。
(二)企业持观望态度
校企合作的基础是双方通过合作都能获得各自所期望的利益。大部分新疆高职院校成立时间比较短,积淀不深厚,学校社会影响力不大,所以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积极性不是很高,因为其所期望的通过合作得到稳定的高质量的用工来源、自己员工的再教育以及学校的科研力量支持等利益不能得到保证。高职院校只是站在自身发展的立场上谈合作,较少考虑企业的诉求。高职院校希望通过合作,让企业投资实训基地,为学校解决学生实训场地及机器设备等方面的问题,而企业则希望从合作中获得更多的社会价值。所以,这种合作使企业持一种消极的态度,更多的企业只是观望而不真正实施。
四、新疆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优化思路
(一)构建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主动的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离不开政府的导向作用,政府应该出台一些措施,从政策上支持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给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鼓励高职院校积极配合完成企业所需人才的培养方案,学生由校企双方共同培养。专业理论课程在校内完成,实训课则由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企业相关人员完成。企业员工在给学生专业指导之前,要接受学校的培训,适当掌握一些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以方便给学生授课。企业因为能从合作中收益,所以会积极主动地找合作院校,与学校一起开发市场需要的、企业能用的专业和课程。同时,应派出能力较强的业务精英加入到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以期实现长期高效的合作。
(二)政府以法律的形式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实施
借鉴国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经验,政府以立法的形式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实行。德国政府先后颁布了《职业教育法》、《企业宪法》、《工业法》等一系列法规来明确校企合作双方的义务、责任和权利,推动双元制教育的发展。美国政府在颁布《职业教育法》后,_总统又于1994年签署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和《学校――工作多途径法案》,把校企合作作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根本原则。因此,我国也应该效仿发达国家,颁布适合的法律,保证合作双方的利益,同时将校企合作作为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予以落实。
(三)强化校企融合的深度,做到校企互相离不开
保证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一方面要确保在这种办学模式下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企业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制定严格的毕业生考评制度,对于毕业的学生进行综合考评,如果不能通过测评,将不允许按期毕业。如此一来,学生也会自加砝码,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努力学习专业技能,尽快适应企业岗位要求,做到毕业后即可成为企业的合格员工。因此,学校只有从源头上抓起,确保每一个输入企业的学生都是合格的员工,才能保证校企合作的长期运行。另一方面,为保证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得到一定的既得利益,首先必须通过合作强化学校师资力量。高职院校的老师专业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是缺乏企业实践经验,通过校企合作,学校老师可以到企业跟学生一起实践,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为更好地投入日常教学做好准备。
校企合作中心简介范文 第五篇
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本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顺应广东经济发展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技工教育发展的要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学校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校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进取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本事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职责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
学校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校讲座。经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本事,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领导组织机构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以各科室正、副科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4、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善,保证持续提高。
四、基本任务
根据学校的要求,每一专业方向要至少建立两至三家有实质性合作、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校外合作基地。校外合作基地应是该行业有必须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同行业领先的地位。
校外合作基地的基本任务:
1、理解学生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2、理解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培训;
4、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
5、优先满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
6、其它方面的合作。
五、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在于经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能够灵活多样,检验的标准是是否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是否双方满意。以下是几种合作模式。
1、“订单”合作模式
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录用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校
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到达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具体设有定向委培班、企业订单班等。
2、工学交替模式
是企业因用工需求,向学校发出用人订单,并与学校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的职业教育。其方式为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在合作企业理解职业、工作技能训练,每学期实施轮换。学分制专业为企业员工优先录取,实施阶段性教学。
3、教学见习模式
是学生经过必须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为了解合作单位的产品、生产工艺和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提前理解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职责感和主人翁意识,到合作企业对企业工作过程和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安排学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亲自动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本事。
4、顶岗实习模式(2+1模式)
2+1模式是指在校专业学习2年,第3年专业顶岗实习,即学生前二年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建立标准化的流程(教学,实习,就业),它的实质是:一是注重实用技术;二是毕业可拿双证(毕业证和资格证);三是保障就业。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职业人。
5、合作建立职工培训基地
根据各企业职工培训特点及不一样培训方向或培训教学的需要,与相关企业建立三种合作模式的职工培训基地,一是企业独立设定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企业或学校);二是不一样企业同类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或企业);三是特殊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如电工、电焊、工程机械操作工培训基地。
6、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学校长设专业的不一样特点,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的方案,供给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7、举办校企联谊会及企业家报告会。学校每年举办校企联谊会,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六、保障措施
1、合作企业实行挂牌,签订协议,仪式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
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供给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对已签订合作协议书的单位,建立定期联系,了解校企合作信息(包括合作资料、模式、进展情景、顶岗实习情景、招工信息等),实现资源共享。
2、全面推行劳动就业引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调动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
3、学校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校企合作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将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情景纳入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断检验、改善校企合作工作。
校企合作中心简介范文 第六篇
为了认真贯彻_《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紧紧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技能人才的培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就业服务,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_和省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为指针,以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为紧密结合点,进取探索开展学校与企业间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模式,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多的适用性复合型专业技能人才。
二、合作资料
1、学生校外实习:与企业签定学生校外实习协议,企业理解学校必须数量、专业对口的学生实习,学生实习结束毕业时,企业可优先选择录用学生,补充企业的生产一线人员。
2、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合作企业需培训在职职工时,学校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为企业培训在职职工,帮忙企业提高职工素质。培训专业、培训目标由企业确定,培训计划和资料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商定,培训师资由学校安排或企业委派,教材由学校供给。具体可签培训协议。
3、教师实践:学校每年安排必须数量的专业课教师到合作企业实践。实践时间一般为两个月,利用假期进行。实践教师填写企业实践登记表,登记资料应包含实践资料、实践期限、实践企业评价、学校意见等,并纳入对教师的考核、培养、提高。
4、学校进取与企业联系,由企业每年适当安排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或技术专家到学校任课,指导充实专业课教学,弥补师资的不足。
5、学校与企业共同成立教学咨询委员会,企业委派技术专家或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参加,学校有关校领导、部门负责人或专业课教师参加,每年召开两次会议,为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就业安置等工作供给咨询服务。
6、加强校企交流,经过联谊活动、校企互访、联办文体比赛、工学技术比武等,增进双方感情,密切校企关系,促进教学教研和学用结合,提高实用人才培养质量。
三、校企合作的实施
校企合作涉及面广,以校办、市场研发部和就业办为主,教务处、政教处配合实施。
校企合作中心简介范文 第七篇
根据《校企合作协议》,通过甲乙方双方进一步友好协商, 特制订“秭归职教中心空调制冷专业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建设方案”。
一、建设总则
以甲乙双方互惠互利为建设原则,甲方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不影响乙方正常生产的前提下,派遣学生到乙方实习,乙方根据学生实习期的内容、项目给予适当安排,并派担任主管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学指导,以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实习教学内容,为毕业后服务于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甲乙双方组成实习领导小组,对实习学生进行教学和管理。甲方派员跟随实习学生进行管理,乙方负责为甲方教师提供免费培训。
二、合作目标:
1、校外实训基地:甲方以乙方为中心安排顶岗实习活动。乙方按照甲方教学计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实习内容,指导实习过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2、校内实训室:甲方积极扩大实训室建设规模,加大投入,更新设备设施。在现有实训室的基础上,由乙方按照台套/4人的标准无偿提供焊枪、空调等约20万元的设备新建焊接技术、装配维修两大实训室。
三、建设内容:
1、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甲方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乙方生产要求,初步确定每次实习的时间、内容、人数和要求,并提前二个月与乙方联系,与乙方共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安排;学生从面试到签订实习合同、实习鉴定评议等整个过程中,甲方需安排一名额教师进入企业配合乙方管理学生实习工作,乙方在此期间为甲方教师免费提供食宿和新技术、新工艺培训,为甲方教师的转岗培训、提升培训提供必要支持。
2、甲方每年春季开学10天后安排学生进乙方开展为期3个月的工学交替活动,乙方充分满足活动需要的场地、设备、材料,并保证与乙方正式职工同工同酬。学生在使用乙方的机器设备时,必须在乙方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才能上机操作,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对实习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考核;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和素质,可优先选择优秀毕业生就业;
3、甲方需向乙方提供实习生实习推荐表(盖有学校公章、贴有照片)、学籍证明、身份证复印件,如甲方提供的实习生有关资料与事实不符或违反有关规定,乙方有权随时通知甲方退回学生。乙方必须向实习学生提供《劳动法》规定的相应权利保障。
4、乙方负责对实习生进行考勤,实习生不得擅自离职,如有正当原因确需离职的,需提前一周提交书面申请,经乙方批准后方可离职。
5、甲方积极加强技能教学,每学年举办一次技能操作考试,对于成绩优秀者乙方拿出一定数额的奖学金予以奖励。
上一篇:小学篮球课实践报告范文(2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