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心理案例研讨美篇范文(推荐6篇)

绿叶与红花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7378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0分钟。

心理案例研讨美篇范文 第一篇

就生物学科而言,它是一门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知识紧密联系的学科。因此,响应国家提出的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就应充分利用课堂的教学,在进行知识教授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和体质的健康教育。从教以来,我一直秉承“备课不仅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的理念。因为,教书不是为教而教,应该是真正的育人。在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有足够的了解,然后“因材施教”。

一、利用生物课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更了解自己

初中生开始进入青春期,对很多问题是懵懂的。因此,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点,从而做好心理准备,顺利渡过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将来的事业发展、知识储备形成健康心态可以打下坚实的基础。青春期是生理发育突飞猛进的阶段,是性成熟期,是决定一生的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身体上的变化,我们不要大惊小怪,在思想上要充分准备,迎接人生的这个重要阶段。有的教师可能会觉得给学生讲这些知识很尴尬。其实不然,我认为孩子的好奇心很重,如果你越说得含糊,反而会挑起他们的求知欲。如果教师首先把这类问题平常看待了,那么学生也就觉得“哎呀,这是很正常的,人人都会经历的过程嘛”。

此外,有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和父母之间不再像以前那样融洽了,顶撞父母的事逐渐多了,不少人开始写日记,在日记里倾诉自己的感受,他们不允许任何人接近自己的日记。我们就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备学生,了解他们想知道的,正确引导他们学习,从心理上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这样不仅可以达到教的效果,而且可以充分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少年在身高上迅速接近成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向他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他们自己意识到不是小孩,于是要求父母用对待成人的态度来对待他们,而这种成人感,其实只是他们对自身的一种成熟的看法,而做父母的此时最担心的也正是孩子这种貌似成熟实则不成熟的现象,父母还会像对待孩子一样地对待这些小大人。这样,两代人之间难免要产生分歧。其实,孩子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并敢于坚持,这意味着他们在走向成熟。而家长和老师是不能操控的,我们应选择引导。

二、利用生物课进行体质健康教育,更完善自己

生命在于运动。在生物学上,我们强调新陈代谢,生命的发展离不开量变与质变。当代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运动不足、生活方式与当前社会要求不适造成的。同时,宣传不良生活方式的商业广告也随处可见,这些都已成为影响青少年身体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初中生物教材涉及人体的“八大系统”的学习,即: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因此,在教学时,强调学生应注意加强身体的锻炼和保持正确的坐姿、保护视力,关注个人卫生,学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很自然地将理论知识引入现实生活。就个人教学感受而言,有时用生活中最通俗的话,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用生活常识。同时,我们可充分利用“测量胸围差”、“测定反应速度”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三、教学贯穿心理、体质健康教育的好处

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促进学习和心理、体质健康的教育,我觉得颇有成效,“教师以育人为本”,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在教学工作中,应进一步贯穿德育、美育等知识,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认真落实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四、通过生物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事例,教育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观念,激励他们勇于进取,奋发向上,在教学中应不断地向学生介绍科学家的成功事迹。如,孟德尔用八年时间艰难地进行豌豆杂交实验;达尔文写成《物种起源》的艰辛经历;还有童第周、谈家桢等许多科学家的故事。教师应通过对科学家们经历的介绍,激励学生在学习上应有顽强的精神和惊人的毅力,努力拼搏克服一切困难。通过对我国生物学研究历史悠久,成就巨大的讲解,以史励志。通过对科学家互相协作走向成功事迹的介绍,教育学生要团结友爱,善于与人合作。这样,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为他们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科学品质是人在面对或认识客观物质世界时所表现出的科学态度,科学情感,科学作风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在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面严要求,做好示范,同时结合历史上著名科学家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严谨态度教育学生遇到挫折,不急躁,不气馁,促使他们养成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总之,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心理教育走进学科教学才刚刚起步,在生物课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树立他们的健康意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我们每一位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更多的内容等待着同行们一起去探索和实践,愿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科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愿中学生朋友都有一颗健康的心灵。

心理案例研讨美篇范文 第二篇

【摘 要】 文章结合真实案例,总结出预防、干预、巩固三者相结合的心理危机干预方式,这对于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案例;反思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内涵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遇到某些超出自身能力的困境时所产生的暂时性心理失衡状态。它标志着一个人正在经历着生命中的剧变和动荡,它会暂时地干扰或破坏一个人正常的生活模式,并有可能引发自杀或杀人等严重恶果。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学校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下的学生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因心理危机引起的伤害行为发生或将伤害行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生命安全,使之恢复心理平衡,进而提高大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重新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过程。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标是避免学生自伤或危害他人,同时帮助危机学生恢复心理平衡,获得新的应对危机的技能并步入正常生活。[1]

二、典型案例

1、当事人基本情况

张某,女,22岁,大学四年级学生。来自―个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农民,在家排行第三,有二个姐姐,一个妹妹,一个弟弟。弟弟在她上高中时意外死亡,给这个家庭留下的是永远抹不掉的悲伤和大笔的债务。她于2006年考入某师范大学,就读一个月后退学复读。2007年高考前得了一场大病,影响了高考,又没有考进自己理想的学校。张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沉默寡言,与同学相处不太融洽,在班级中没有要好朋友。在家庭中,因高考一事与父母意见分歧较大,交流较少。在学校也很少与老师沟通。

2、心理危机发生过程

2007年11月15日,在学生会早操出勤记录里,班主任老师发现张某连续旷操一周,寝室长也反映她近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异常。如她每晚都在熄灯后才去洗漱,而且声音很大,总让人感觉她是在故意制造噪音。躺在床上也是辗转反侧,很久不能进入到睡眠状态。从任课老师那里了解到她最近还经常旷课。同时在新生心理普查报告显示:她有严重的自闭心理和自杀倾向。

班主任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马上拨通了张某的电话,可电话无人接听。她赶紧把这些情况向学院主管领导做了汇报。领导指出情况危急,立即启动预案,实施心理危机干预。

3、心理危机处理过程

院领导在了解情况后,马上向上级主管领导做了汇报,并与校、院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联系、协商处置对策。先是积极联系她的家长,她父母介绍:他们的文化程度不高,祖祖辈辈以种地为生,两位老人身体不好,只能耕种很少的土地,家中经济条件十分拮据。一家人都有重男轻女的观念,因此小儿子在这个家里倍受宠爱和关注。可一场意外不仅夺去了家中独子的生命,肇事者逃逸给这个本来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在这种情况下,张某发奋学习,决心一定要出人头地,承担起家庭的责任。2006高考她考上了师范大学,报到一个月后,她总觉得当老师不会有什么大出息,执意要退学复读。为此与父母弄得很僵。复读期间,她成绩一直很好,老师认为以她的成绩考“985”“211”院校没问题。可就在高考的前一个月,她不幸出了水痘,影响了高考,最终被录取到了一个二本学校。她想继续复读,可家里人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再也承受不住这样的压力了,父母就百般说服,她最终拿着两千块钱来学校报到。到校后,她发现这个学校的环境还不如师范大学,与同学比家庭的贫困又让她觉得很自卑,认为世界对她太不公平,她给家里打过电话说又不想念了,父母都强烈反对。她的父母在电话里再三恳求院领导一定要做通张某的思想工作,让她在学校安心读书。院领导在掌握了这些情况后,向她父母汇报了她在校的一些情况,希望家长能心平气和地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思想工作,保证学生的在校安全和健康成长。

与此同时,班主任在寝室找到了张某并与其进行交流。“你这几天身体好吗?是不是感冒了没上操呀?”“老师,我失眠头痛。”“失眠的感觉可难受,都影响上课了吧?”“不,没事。老师你知道休学的手续怎么办吗?是不是休学就可以不交学费了?”“你想休学,是因为学费吗?咱们都办绿色通道了,以后还可以办贷款,这事你不用担心,学校会帮你解决的。”“老师,我想再参加一年高考,昨天旷课是去取复习资料了。我不甘心考这儿,高中老师都知道我应该走一个更好的学校,我有这样的实力,去年考师范没念就是觉得当老师太平庸了,一辈子不会有太大的出息。今年本想考个更好的学校,没成想高考前得了病,影响了高考成绩的发挥。我想复读考更好的大学,家里面都不同意。又害怕复读考的更糟……”“你的理想学校是?”老师知道,这个时候,只有真正走进她的心灵,她们才能更好的沟通。于是她耐心地听她讲述她的故事她的理想。一个下午很快就过去了,老师握着她的手深情地说:“你现在心理很矛盾,不知如何选择。是啊,每个人面临这样选择都会很难。我真的很佩服你的执着和勇气,可你要记住一点: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如何选择,你自己决定,如果留下来我会是你坚强的后盾,如果你想复读我们也尊重你的选择。”

离开寝室后,班主任又与她的班长和室友进行了谈话,嘱咐她们在生活上多关心她,有情况及时汇报。之后,班主任将谈话过程向领导做了汇报。隔了两天,院领导又把张某请到办公室与其班主任一同谈话,进行了多角度的心理疏导。一周后,校心理辅导老师又对她进行了一次心理疏导。通过多次谈话,张某的情绪稳定了下来,心理危机渐渐得到解除。

4、心理危机干预成效

心理案例研讨美篇范文 第三篇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初中,随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在我们身边出现了一群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这群儿童父母在外打工,缺少大人的关爱,情感缺乏因而出现心理问题,这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湖北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严梅福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从心理学讲,小孩在幼年时期如果没父母的教育、抚养和亲情,他的性格、个性会受到影响,除了遗传因素外,情感的缺失可能会使他们的人格发展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对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产生不良影响,因为这些影响是潜在的,大家一般不易察觉,其实造成了很多无形的损失。留守小孩和父母在家的小孩,在攻击性、抑郁性和协调性上差异显著。留守子女在人际交往、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协作求助、学业成绩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这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我在农村中学任教,接触了这类儿童,亲身感受到教育这类儿童的复杂性、艰巨性与重要性。我将结合两个具体案例,浅谈一点,我在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经历和体会。

一、案例学校表现介绍

刘x,男,十六岁,2008年9月进入我校。初三时,我担任他的班主任,自我接手这个班不久,我就了解到他不仅是个留守儿童,还是个问题学生,他身上的问题颇多。该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和其他同学玩扑克牌或睡觉,会经常迟到或旷课。坏习惯也不少,交友不慎重,和社会上问题青年有交往;不讲卫生,衣服很脏头发乱蓬蓬;爱吃零食,还有点小偷小摸。犯错后不敢承担就选择离家出走,或与亲人顶撞。他也不能接受老师的批评和同学关系紧张。

二、案例家庭背景调查

该生在一次违纪后,我电话通知他的监护人来校沟通,同时我也想了解一些该生在家的表现,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在通过与其监护人的谈话中,我知道了该生特殊的身世。刘彬的父亲在他年仅四岁时就病故,后来他母亲也改嫁他乡,孤苦无依的他就寄养在大伯、大妈家。大伯家已有俩闺女,都很乖巧,自然得到父母的疼爱,但他总觉得挨打挨骂的只是自己,觉得大伯大妈不爱自己,因而心理失衡。他觉得自己可怜没人疼爱,因而自卑,甚至自暴自弃。他任性,爱发脾气爱吃零食。他从家中偷钱花,最多的时候偷过两千元钱,买了一部手机。事情暴露后大伯的教育方式粗暴单一,不是拳打就是脚踢,而且紧抓不放,一犯错就老账新账一起算,让该生既害怕又心中充满仇恨,亲情关系非常紧张。

三、个案处理

在辅导前,我认真地综合该生在校内外的表现,分析了形成这种局面和这些不良行为的最关键的原因——情感饥饿,教育粗暴。因此,我决定从该生的特殊的家庭教育环境入手,对该生进行充分的心理沟通、交流与指导,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给孩子爱的阳光和温暖,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教育帮助,做孩子监护人的工作,要求他大伯改变教育模式、方法,让孩子敬重他而不是畏惧他,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我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1、进行理解性的沟通、谈话。

我抽出一定的时间,以平等的姿态,与他进行了一次理解性的谈话,从而知道他的心里正在想些什么,一开始他还不愿意说,在我的鼓励和劝导下,他还是告诉了我他家庭和他本人的一些情况,对友谊、对理解的渴望,对学习进步的渴望等。谈话中我体会到他内心的孤独与不满,尤其是对大伯的不满与仇视。他认为,在他大伯大妈的眼里他只有缺点、毛病。在家庭中没人关心他、爱他,都嫌他成绩差不是读书的料,因此,很小的时候就让他干很多体力活,干不好了偷懒了就挨打。他还说大伯怕他乱花钱,每天只给很少的生活费,有时会饿肚子,还落下了胃病。他说得声泪俱下,我的心也被揪得很紧,说真的我内心很同情他,但我相信关爱比同情更有效,于是我想用爱来唤醒他。

2、给予集体的温暖,找到体验幸福的方法。

有人说过:“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唤醒人,唤醒人心中沉睡的巨人。”可是像这样特殊的孩子,要教育他唤醒他,还得依靠集体的力量。良好的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集体的温暖、感化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利用集体活动的机会让他主动参与进来。他很能干很负责,我让他当劳动委员,每天早晨为同学摆放自行车是他最开心的事,我总是适时地肯定表扬,同学们也渐渐地喜欢上他并关心他。元旦联欢会上,同学们拉他表演节目,竟引来掌声阵阵,他脸上露出了少有的笑容,他既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后来他告诉我,这是他这些年来最幸福快乐的时刻!我进一步巩固成果,继续发挥集体的力量,我组织结对帮扶活动,给他学习上的帮助,生活上的资助。我鼓励学生收集校园内的饮料瓶,卖的钱资助他,解决他生活上的困难。这样既帮助了他,让他融入了集体,不再感到孤独,又找到了幸福。渐渐地他身上的小毛病少了,也注意起了形象,头发不乱衣服也整洁干净多了,同学主动找他玩。

3、关爱、教育、鼓励,引导他健康成长。

在充分发挥集体力量的同时,我也给予他爱的阳光,引导教育他健康成长。首先我肯定他是个好孩子,难免会犯错误。因为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与交流,对于这位学生的这种行为,我们不应该粗暴地指责训斥,而是耐心地告诉他:每个人都可能犯错,关键是要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理解。当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这一不良行为,并因此受到来自家长、同学的指责而感到痛苦时。以此,来消除他的对抗、逆反心理,引导他理性的看待自己的错误。我想:此时帮助他树立战胜自我的信心是最关键的。第二,我用信任的眼光看待他,用真诚的言语激励他,及时了解他的想法,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我把他当朋友、亲人,给他讲我自己艰辛的成长经历和不幸的往事,以及我如何自尊自强,努力学习的故事,我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召他。又常常给他讲些中外科学家刻苦研究,忘我工作,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事例,使他逐渐明白应该从小学好本领,还给他讲述有许多中外闻名的名人,在小时候的学习成绩也是不理想,但经过努力最终成为世界名人的故事,同时告诉他: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充满信心,努力奋斗,就能实现目标。退一步来说即使成绩暂时落后了,也要有一颗健康向上的心,因为健康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4、家校结合,改善教育方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均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家校配合,是改善孩子健康心态最有效的方法。该生情况特殊,由于监护人不是亲生父母,没什么文化,教育方式粗暴简单,对其关心和指导就更少,孩子感受不到家的温暖。我首先让该生明白,“打是亲,骂是爱,不闻不问要变坏”,家长的教育方式虽有不当之处,但家长的出发点是为了子女成材,作为子女要体谅大伯的苦心,让他明白大伯把他拉扯大不容易,这其实就是爱。另外,我通过与其伯父母沟通,让他们明白,“打是亲,骂是爱,一味打骂难成材”,并向他们介绍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和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首先让他们降低对这位学生的要求,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给予理解,使其感受到伯父母的支持与鼓励,甚至爱心,帮助改善家庭气氛,改善教育方法。其次,给孩子足够的零花钱,不能因为怕他犯点小毛病就饿他肚子,家庭经济实在困难,我会帮你们申请特困补助。第三,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学习,让他干点力所能及的农活。要求监护人经常与校方联系,共同监督教育孩子。通过与家长配合,经常互相沟通,对该生在学校或家里表现好的地方都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为孩子形成正常的心态和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案例反思

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想出办法如何教育学生,如何才能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尤其是对有一些问题的学生,更需要我们的关爱。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教师的爱心能换取学生的信任,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才能从新唤起学生的自信,才能让孩子学会自尊,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使他们走出不良习惯的束缚,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往往能影响他的品质、性格,乃至影响他的一生。我们不仅要教育他们学好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只要我们少一份冷漠,多一份温情,这些学生就会少一点失落,多一点收获。让我们努力从孩子们身上发现亮点,毫不吝啬地用语言、目光、体态表达出我们发自内心的欣赏,充满爱心地去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找回自信的钥匙,重燃希望的火花!让每个孩子都能真切地感受到爱和被爱的幸福!

心理案例研讨美篇范文 第四篇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初中,随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在我们身边出现了一群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这群儿童父母在外打工,缺少大人的关爱,情感缺乏因而出现心理问题,这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湖北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严梅福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从心理学讲,小孩在幼年时期如果没父母的教育、抚养和亲情,他的性格、个性会受到影响,除了遗传因素外,情感的缺失可能会使他们的人格发展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对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产生不良影响,因为这些影响是潜在的,大家一般不易察觉,其实造成了很多无形的损失。留守小孩和父母在家的小孩,在攻击性、抑郁性和协调性上差异显著。留守子女在人际交往、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协作求助、学业成绩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这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我在农村中学任教,接触了这类儿童,亲身感受到教育这类儿童的复杂性、艰巨性与重要性。我将结合两个具体案例,浅谈一点,我在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经历和体会。

案例1

一、案例学校表现介绍

刘彬,男,十六岁,2008年9月进入我校。初三时,我担任他的班主任,自我接手这个班不久,我就了解到他不仅是个留守儿童,还是个问题学生,他身上的问题颇多。该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和其他同学玩扑克牌或睡觉,会经常迟到或旷课。坏习惯也不少,交友不慎重,和社会上问题青年有交往;不讲卫生,衣服很脏头发乱蓬蓬;爱吃零食,还有点小偷小摸。犯错后不敢承担就选择离家出走,或与亲人顶撞。他也不能接受老师的批评和同学关系紧张。

二、案例家庭背景调查

该生在一次违纪后,我电话通知他的监护人来校沟通,同时我也想了解一些该生在家的表现,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在通过与其监护人的谈话中,我知道了该生特殊的身世。刘彬的父亲在他年仅四岁时就病故,后来他母亲也改嫁他乡,孤苦无依的他就寄养在大伯、大妈家。大伯家已有俩闺女,都很乖巧,自然得到父母的疼爱,但他总觉得挨打挨骂的只是自己,觉得大伯大妈不爱自己,因而心理失衡。他觉得自己可怜没人疼爱,因而自卑,甚至自暴自弃。他任性,爱发脾气爱吃零食。他从家中偷钱花,最多的时候偷过两千元钱,买了一部手机。事情暴露后大伯的教育方式粗暴单一,不是拳打就是脚踢,而且紧抓不放,一犯错就老账新账一起算,让该生既害怕又心中充满仇恨,亲情关系非常紧张。

三、个案处理

在辅导前,我认真地综合该生在校内外的表现,分析了形成这种局面和这些不良行为的最关键的原因——情感饥饿,教育粗暴。因此,我决定从该生的特殊的家庭教育环境入手,对该生进行充分的心理沟通、交流与指导,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给孩子爱的阳光和温暖,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教育帮助,做孩子监护人的工作,要求他大伯改变教育模式、方法,让孩子敬重他而不是畏惧他,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我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1、进行理解性的沟通、谈话。

我抽出一定的时间,以平等的姿态,与他进行了一次理解性的谈话,从而知道他的心里正在想些什么,一开始他还不愿意说,在我的鼓励和劝导下,他还是告诉了我他家庭和他本人的一些情况,对友谊、对理解的渴望,对学习进步的渴望等。谈话中我体会到他内心的孤独与不满,尤其是对大伯的不满与仇视。他认为,在他大伯大妈的眼里他只有缺点、毛病。在家庭中没人关心他、爱他,都嫌他成绩差不是读书的料,因此,很小的时候就让他干很多体力活,干不好了偷懒了就挨打。他还说大伯怕他乱花钱,每天只给很少的生活费,有时会饿肚子,还落下了胃病。他说得声泪俱下,我的心也被揪得很紧,说真的我内心很同情他,但我相信关爱比同情更有效,于是我想用爱来唤醒他。

2、给予集体的温暖,找到体验幸福的方法。

有人说过:“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唤醒人,唤醒人心中沉睡的巨人。”可是像这样特殊的孩子,要教育他唤醒他,还得依靠集体的力量。良好的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集体的温暖、感化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利用集体活动的机会让他主动参与进来。他很能干很负责,我让他当劳动委员,每天早晨为同学摆放自行车是他最开心的事,我总是适时地肯定表扬,同学们也渐渐地喜欢上他并关心他。元旦联欢会上,同学们拉他表演节目,竟引来掌声阵阵,他脸上露出了少有的笑容,他既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后来他告诉我,这是他这些年来最幸福快乐的时刻!我进一步巩固成果,继续发挥集体的力量,我组织结对帮扶活动,给他学习上的帮助,生活上的资助。我鼓励学生收集校园内的饮料瓶,卖的钱资助他,解决他生活上的困难。这样既帮助了他,让他融入了集体,不再感到孤独,又找到了幸福。渐渐地他身上的小毛病少了,也注意起了形象,头发不乱衣服也整洁干净多了,同学主动找他玩。

3、关爱、教育、鼓励,引导他健康成长。

在充分发挥集体力量的同时,我也给予他爱的阳光,引导教育他健康成长。首先我肯定他是个好孩子,难免会犯错误。因为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与交流,对于这位学生的这种行为,我们不应该粗暴地指责训斥,而是耐心地告诉他:每个人都可能犯错,关键是要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理解。当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这一不良行为,并因此受到来自家长、同学的指责而感到痛苦时。以此,来消除他的对抗、逆反心理,引导他理性的看待自己的错误。我想:此时帮助他树立战胜自我的信心是最关键的。第二,我用信任的眼光看待他,用真诚的言语激励他,及时了解他的想法,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我把他当朋友、亲人,给他讲我自己艰辛的成长经历和不幸的往事,以及我如何自尊自强,努力学习的故事,我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召他。又常常给他讲些中外科学家刻苦研究,忘我工作,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事例,使他逐渐明白应该从小学好本领,还给他讲述有许多中外闻名的名人,在小时候的学习成绩也是不理想,但经过努力最终成为世界名人的故事,同时告诉他: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充满信心,努力奋斗,就能实现目标。退一步来说即使成绩暂时落后了,也要有一颗健康向上的心,因为健康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4、家校结合,改善教育方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均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家校配合,是改善孩子健康心态最有效的方法。该生情况特殊,由于监护人不是亲生父母,没什么文化,教育方式粗暴简单,对其关心和指导就更少,孩子感受不到家的温暖。我首先让该生明白,“打是亲,骂是爱,不闻不问要变坏”,家长的教育方式虽有不当之处,但家长的出发点是为了子女成材,作为子女要体谅大伯的苦心,让他明白大伯把他拉扯大不容易,这其实就是爱。另外,我通过与其伯父母沟通,让他们明白,“打是亲,骂是爱,一味打骂难成材”,并向他们介绍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和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首先让他们降低对这位学生的要求,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给予理解,使其感受到伯父母的支持与鼓励,甚至爱心,帮助改善家庭气氛,改善教育方法。其次,给孩子足够的零花钱,不能因为怕他犯点小毛病就饿他肚子,家庭经济实在困难,我会帮你们申请特困补助。第三,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学习,让他干点力所能及的农活。要求监护人经常与校方联系,共同监督教育孩子。通过与家长配合,经常互相沟通,对该生在学校或家里表现好的地方都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为孩子形成正常的心态和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案例反思

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想出办法如何教育学生,如何才能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尤其是对有一些问题的学生,更需要我们的关爱。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教师的爱心能换取学生的信任,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才能从新唤起学生的自信,才能让孩子学会自尊,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使他们走出不良习惯的束缚,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往往能影响他的品质、性格,乃至影响他的一生。我们不仅要教育他们学好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只要我们少一份冷漠,多一份温情,这些学生就会少一点失落,多一点收获。让我们努力从孩子们身上发现亮点,毫不吝啬地用语言、目光、体态表达出我们发自内心的欣赏,充满爱心地去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找回自信的钥匙,重燃希望的火花!让每个孩子都能真切地感受到爱和被爱的幸福!

案例2

一、案例学校表现介绍

徐x,女,14岁,初一。父母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学习,所以她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我是她语文老师,开学后,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徐露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行为方面

(1)具有我行我素、自负、嫉妒心强、攻击性强等不好的品行。

(2)和同学交往时特别要强,一点点小亏都吃不得,有一点小小的矛盾和摩擦就会对同学大吼大叫,甚至拳打脚踢。

2、学习方面

(1)学习成绩差,做事懒散,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习惯差,常因贪玩而耽误学习,经常欠交作业。

(2)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持久性,组织纪律差。

3、性格方面

同学都嫌弃她,不愿与她交朋友,导致她的性格越变越郁闷、也越来越暴躁。逐步成了班级活动的边缘人。

二、案例家庭背景调查

徐露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没有固定收入,长期在广东打工,基本上很少过问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只留下她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而爷爷奶奶文化很低,重养轻教,对于她的任何要求不管有理还是无理的都满足,却从未指导孩子的学习。在爷爷奶奶的娇生惯养下,徐露养成了我行我素、自负、嫉妒心强、攻击性强等不好的品行。她的学习成绩非常的差,性格越变越郁闷、也越来越暴躁,逐步成为了班级活动的边缘人。

三、个案分析、处理

(一)原因分析:徐露是一名留守儿童,在爷爷奶奶重养轻教、娇生惯养下,正处于认识人生关键时期的她由于不能得到父母的关爱以及在隔代教育下出现了以上症状,通过我的观察和谈话,我发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是监护人不力。作为徐露的监护人——爷爷奶奶,他们大都将其临时监护责任理解为让孩子们吃饱穿暖,不出事。监护职责浅层化,重养轻教,重身体、轻心理,认为孩子只要吃饱穿暖了就行了,所以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尤其是祖辈教育孩子,由于观念和方法滞后,存在明显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倾向。一方面,作为徐露的监护人,他们文化素质较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和对孩子进行法制、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教育,致使她学习成绩非常差,另一方面,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他们不能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纵容她,使她逐步养成了爱撒谎、我行我素、自负、嫉妒心强、攻击性强等不好的品行,所有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受教育状况,致使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

2、是情感关爱明显缺乏。由于父母外出打工,长期不归,使徐露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加之父母由于繁忙很少与家人联系,使孩子出现了情感饥饿综合症。在学校里,由于得不到老师过多的关注,她的各种不良品行又使同学们对她很疏远,这些情感的缺失导致她缺乏对外部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因此出现性格缺陷,严重影响了她与同学的正常交往。

(二)处理策略

心理案例研讨美篇范文 第五篇

【摘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是一个典型的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案例,自卑心理使人感到自己事事不如人,又没有勇气赶上去,悲观失望,消极处事,十分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通过对该生的行为、情绪纠正,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自卑心理;自信心;心理辅导

一、案例基本情况

辅导对象:乔某 性别:男 年龄:11岁 年级:五年级 父母文化水平:初中。

二、案例主要问题

性格非常内向、有较强的自卑心理、不合群。

三、案例分析与诊断

乔某现就读于小学五年级,因其父母是在外地开水果店,所以寄宿在一位亲戚家里。平时和亲戚缺乏沟通,父母因离他很远的缘故,关爱的也就很少了。他放学回家后,就独自呆在亲戚家里做作业,看看电视,没有太多的和小伙伴交往,因而使得他的性格内向,独自生活在自己的天地里。这只是其一,外界环境因素对他的影响,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他来自父母的遗传因素,通过和他的交流接触,我了解到她的母亲也是性格内向的人,这个遗传因素是先天的,但可以通过外界环境等因素来改变他,因为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肯定是主要的,而遗传因素是次要的。

乔某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只是中等水平,而父母对他的期望却又很高,导致他的自信心不足,从而产生自卑感,不合群。

四、案例辅导过程

找出了病因,就可对症下药。针对乔某的性格内向,有自卑感,我采用了以下一些措施,虽然性格内向和外向的人都各有优、缺点,但性格太内向对他和人们交往带来障碍,对今后的发展不利。我们现正处在开放、竞争的时代。性格外向一点对他的成长肯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我想尽办法使他性格外向、活泼些。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因此,考虑到乔某父母不在身边,就要求他的亲戚平时多关心他,多和他交流,多鼓励他:相信自己,你能行。多说说在学校里发生的学习和生活的事,要认真聆听孩子的表达,使他渐渐的敢于表现自己。另外要让他感到老师可近可亲。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性格内向的学生都不愿,也不敢跟老师接近,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就更应接近他。蹲下身体和他做朋友。在上课时不断地用鼓励,赞许的语言表扬他的点滴进步,只要有进步就给予肯定。课下多与他谈心交流,让他能感到老师的温暖和深深的爱。还引导他多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要求他和学校里的同学多交往,在和同学的交往过程中,让性格外向的同学带动他活泼起来,经过几次的这种交往,我发现他愿意和同学玩了,也许是同学的热情与快乐感染了他吧,让他的情绪得到调节,心理达到平衡,保持了良好的心态,从而逐渐的使他性格外向起来,这是在家长和老师的积极的配合下,循序渐进历程。

通过老师和他做朋友,让他与同学交往,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克服困难的烦恼,给她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他比以前活泼多了,也变得自信了些,自卑感少了许多。也愿意与大家交流了。综上所述针对学生的自卑的行为和情绪,应重点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教育: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2、关爱学生,树立战胜自我的信心;有人这样说过:“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唤醒人,唤醒人心中沉睡的巨人。”因此教育这样的学生。首先要帮助他树立自信,再指出他的缺点,因为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与交流。用信任的眼光看待他,用真诚的言语激励他,及时了解他的想法,建立起良好师生关系,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3、家校结合,改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均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通过与家长配合,经常互相沟通,对该生在学校或家里表现好的闪光点都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为孩子形成正常的心态和增强心理承受奠定坚实的基础。4、激励性赏识,转移注意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发现孩子的长处并不难,关键在于能否及时而恰当地给予激发和促进,而激发与促进的关键又在于赏识,对于自卑的学生,及时地予以激励性的赏识,是非常有利于教育的。5、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所谓的自卑的学生大多有点“怪”,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使他们走出不良的束缚,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五.案例辅导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我忽然发现乔某自信的神情,他比以前开朗多了,现在和我们在一起也活泼多了,特别是通过与同学交住,进步非常明显,他在平等,自由地发表各自的见解的伙伴交往中,他的交往能力,自我理解,评价能力和集体观念,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学习中找到了自我,学会了和同学相互合作,一起完成作业等,通过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不看低他。有进步就给予鼓励,这样他的性格慢慢发生改变。使他变得自信,变得聪明了,成绩也进步了。

只要我们给他积极的心理辅导,鼓励他多和同学交往,在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下,我们相信他会有更大进步;使他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

六、案例反思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花的时间总算没有白费,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教育,该同学已经成为一位认真学习,活泼开朗,有自信心的好学生了。

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想出办法如何教育学生,如何才能给孩子很多的关爱 ,尤其是对有一些问题的学生,更需要我们的关爱,著名的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教师的爱心能换取学生的信任,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才能重新唤起学生的自信,才能让孩子学会自信,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

心理案例研讨美篇范文 第六篇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主题活动;案例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但以往的一些研究往往仅停留在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探讨分析上,对于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教师心理健康现状,没有进行深入探讨。事实上,学校主管部门在这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为了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不久前,我校尝试了一次主题为“以健康心理塑造健康学生”教师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在本地教育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一、开展教师心理健康主题活动的缘由

1.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性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Jaspers Karl)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2.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石,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构件,更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助长剂。近年来媒体争相报道的关于教师“在学生脸上刻字”“在学生中选举小偷”等事件,反映出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教师素质尤其是教师心理素质的问题,令人堪忧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已引起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

3.教师论坛是教师心理健康活动的一个重要平台

教师论坛是学校教师校本培训的重点项目,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养的一块主阵地。我校一年一次的教师论坛连续举办了五年,历届论坛主题突出,形式独特。灵活多样的教师论坛实现了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需要与条件,营造了教师探讨与交流的活动氛围,因此,教师论坛是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教师心理健康主题活动过程

活动筹划及准备经过了一个多月,其间组织者参考了各方面的想法和意见,立足于学校教师常遇到的难题和热点,联系当前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境和困惑,围绕活动主题,以教师们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积极活泼的形式组织本次活动的内容与环节。

1.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减缓教师职业压力

在长期的高压环境中,很多教师因为不能有效地应对工作上延续不断的各种压力,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情绪衰竭、工作倦怠。教师们渴望能够通过某种渠道释放烦恼和压力,从而获得轻松与愉悦。活动的本身就是一种放松和减压,集体心理教育活动中的心理指导不是“教导”而是“引导”。为了营造活跃的氛围,我们在活动的开始给教师们献上了一个趣味性心理测试,吸引了在场教师们的关注。

如果你是大胖子,正在努力减肥时,你的朋友却想请你吃大餐,你认为他的心态是怎样的?

A逗你开心,希望你轻松面对减肥

B根本就是故意取笑你、看扁你

C考验你减肥的意志力够不够坚强

D心疼你挨饿,减肥太辛苦

E只是顺便叫你吃饭没有什么意思

对于这个趣味性心理测试,谁也不去理会测试可靠性与真实性究竟有几分,重要的是我们的教师已经被吸引到活动中,明白了即将进行的活动是有趣的、生动的,他们放下了手中准备要批的学生作业或是要备课的书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来。这一环节取得了我们预想的效果。

2.共同探讨教育教学热点,提高教学认知水平

案例分析是中小学“校本研究”的主要应用方式,它把对教学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有机融入了教师日常的教学之中,有效地引导教师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实际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案例分析活动十分强调活动过程中教师的相互学习,在活动中针对自己熟悉领域的教学案例进行研讨时,教师之间的互助指导将会起到更显著的作用。“教师教学质量测评”与“学生作业”是学校的两个突出问题,是教师值得探讨的实例,因此,它们成为了案例分析的选题。

案例:“民主评议”后

现在,许多学校开始实行教育的“民主管理”,其中一项举措就是由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议打分。假如你在“民主评议”中,学生对你的教学“满意率”较低,而你又认为自己对学生已尽心尽力。面对这样的反差和压力,你会如何处理?

专家建议:

1.正确对待学生对教师的评议,不能因为学生对教学“满意率”低,就把学生放在教师的对立面,甚至全盘否定自己优秀的教育教学方法。

2.教育的功能在于服务,应该从人格魅力方面树立教师威信,走进学生心里,但决不是故意讨好学生。

3.可进行谈话或调查,找出客观的原因,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作业

现在,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已成为基础教育的痼疾,我校也存在这种现象。学生有的完不成,有的只能抄,不少教师也感到很无奈。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专家建议:

1.加强对学生学习自觉性教育,让他们认识到作业对于巩固知识、发现问题、培养能力的重要作用。

2.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精选题目,控制难度,控制作业量,要有全面观念。

3.倡导布置“弹性作业”,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需要。

4.对不交作业的学生,要针对个别情况进行教育,切忌滥加惩罚,激化矛盾。

以案例为载体,组织参与式讨论,对教育教学问题共同求解和决策,促使教师们迸发智慧火花,引发了各种观点的交流与探讨。会场里,教师们畅所欲言,对这两种现象发表了自己的想法。针对学校“民主评议”问题,有位教师说道:“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让学生写出老师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反省自己。”还有教师指出:“让学生做到百分百的满意是不太容易的事,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应该是百分之百的。”在“作业”问题上,有教师提到:“作业多不仅是个社会问题,还是个全球性的问题,家长的期望很高,教师的要求很严格,作为教师要反思自身教学行为,关注学生学业情绪,在作业方面是否可做到分层,减轻学生负担。”教师们不仅能从互助和讨论中获得知识、经验,而且提高了与人沟通的能力。

在案例分析活动过后,我们引导教师们体验了这样的心理游戏――

心理游戏:

目的:明白人际沟通的重要性,学会倾听和求同存异。

游戏步骤和指导语:

1.拿一张纸,然后根据下面的提示进行操作。心中有疑问不能向主持人提问,也不能问身边的人。

2.请将这张纸沿着长边上下对折,再把它左右对折。

3.在你已折好的纸的左上角撕掉一个边长为2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4.然后把这张纸左右对折。

5.在右上角撕掉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扇形。

6.展开纸,与周围人比较一下,它的形状是怎样的?

讨论问题:同样的指示语,为什么最后的结果千差万别呢?请你联系自己的教学经验,说明教师与学生对话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现场评点:语言是教学劳动的特殊工具,教学工作主要是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课堂教学效果。但在与学生的对话中,一些教师往往更多关注内容,而很少考虑沟通的效果,这通常导致学生对教师教学指示语的理解产生差异,影响教学质量。

3.增进教师心理学素养,完善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结构

教师的心理学素养是教师依据心理学规律,调节自己的教育行为,以解决学生心理矛盾的教育能力,是一种专门的经验系统。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教师们在日常工作中更多地只是接触到本学科的专业知识,经常为一些班级事务和学科业务忙碌,很少有时间去补充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心理知识。因此,系统普及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并组织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重点项目。在此次活动中,我们以小组竞赛的方式促使教师们积极地参与知识测试,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心理健康知识试题,小组成员间可相互交换意见或统一认识。最后,小组递交答卷,再由心理健康辅导教师解说试题。测试活动在于帮助教师检测心理健康知识,提高教师心理健康认知水平。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