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55085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221分钟。
税收征管改革优秀案例范文 第一篇
20xx年,我局在工作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在工作上总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总体目标,按照xxxx市地税局“十二五”规划要求,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绩效管理为手段,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优化纳税服务,强化队伍建设,圆满完成市局和地方政府交给的各项任务。
一、全力以赴抓好税费收入
要正确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把握时机,挖掘潜力,积极寻找新的税源增长点。着手组织有关职能部门深入基层,全面铺开税源调查工作,对实有税源作认真的分析测算,制定适合我县经济特点的税收收入战略。
二、深化改革,提高税收征管质效
(一)全面推行纳税评估工作。按照新的税源管理模式的要求,税务分局要设立纳税评估岗,纳税评估岗在以后的税收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加大力度开展纳税评估工作,扩大纳税评估面。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训,造就一支业务过硬的纳税评估队伍,纳税评估的税收要在总体税收中占有一个重要地位。
(二)继续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的管理。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的税收占全局总体税收的80%以上,要配置素质高、业务强的税管员实行专业化的管理。
三、开展绩效管理,促进队伍建设
要把夯实征管基础、提高队伍素质作为重点环节来抓,进一步加强基层和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备文体活动场所的建设,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开展专项活动,活跃气氛,弘扬地税精神。
四、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
(一)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树立服务是税务机关法定职责的理念,提升纳税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转变重执法、轻服务或重管理结果、轻服务过程的观念,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要加强对税务人员履行义务、提供服务情况的监督与考核,促使税务人员把手中的权力转变为为纳税人服务的义务和职责。
(二)创新纳税服务载体。要适应新时期税收征收管理发展的要求,围绕建设“服务型”地税动脑筋、做动作。自觉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使税收征管模式更加符合实际,更加贴近纳税人,更具人性化。要建立一种与纳税人平等对话的长效机制,畅通信息交流的渠道,倾听纳税人的呼声,为纳税人提供及时准确的政策业务咨询,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以上就是对于来年工作所指定的一些计划。望来年大家在工作共积极努力,以最饱满的热情为局的进步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税收征管改革优秀案例范文 第二篇
按照市局年初税务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和要求,办公室在市局主管局长的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做好服务领导、服务机关、服务基层各项工作,切实抓好全局文稿起草和审核、会议管理、信息调研、文电文档管理、保密保卫、新闻宣传等工作,以及局领导指示、批示交办的事项等,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在业务学习方面
二、在纳税服务方面
四、以自律为本,努力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在工作中,我总是告诫和提醒自己:首先做到思想上力求过硬,一是慎欲,“无欲则刚”。二是慎权,杜绝“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错误思想,正确处理好权与法、权与责、权与利的关系,坚持依法治税。三是慎微,“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应该做的哪怕再小也不能去做,应该做的哪怕再小的也要去做。我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不以税谋私、不以权谋私,依法办事、依率计征,严格按照公务员“五要十不准“准则办事。一年来,我共拒纳税人吃请10余次,从没有发生过一次“吃、拿、卡、要、报“事情,在每月分局举行的特殊监察员座谈会上,纳税人对我的廉政行为给予高度评价。
金无赤金,人无完人,在工作中,我还有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不够,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不够,原因主要是税收任务的压力和征管改革的繁重事务,学习的时间少一些。
2、调查研究不够,原因是整天忙于现实的征收工作,缺少对征收工作的实际调查。
3、征收过程中的度的把握还不特别准确,对一些方针政策理解不很透彻。
五、在廉洁自律方面
税收征管改革优秀案例范文 第三篇
没有玉树临风的外表,也没有动听标准的普通话,就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已到而立之年的同志,系统中的各种征管改革总有他的身影,五年来,他多次参加各种类型的改革前的方案制定工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封闭”。他总是用睿智的脑袋和娴熟的已能信手拈来的专业知识,圆满完成领导交待的各项创新型的工作任务。
记得2000年1月,分局由于经过努力完成了上年度的任务,又在传统的春节前夕,处于工作的调整期。就在这时,为了“争先创优”,分局主动请战承接了“五项主体业务”的试点任务,这在当时是一项没。
业务制度的梳理、纳税评估的探索、税收收入分析管理等各项创新工作中,均取得了突出的工作成绩。
这里最值得提到的是他负责的分局iso贯标工作,工作初期那60多个夜晚的“披星戴月”、80万字贯标文件的数易其稿,他以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分局赢得首批贯标试点单位立下汗马功劳。组织开展的多次内审、管理评审工作也得到市局的高度认可,是分局顺利通过认证的第一功臣。去年底他被市局抽调参加贯标质量体系文件编写封闭组,一封闭就是3个月,中途2个星期才放一天假,他始终没有一句怨言,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了领导交给的任务。
税收业务上,xxx同志一方面抓住每一项办理的事情,虚心请教,将工作流程、政策规定逐项搞清楚;另一方面抓住点点间隙时间,对组织文化、学习型组织、服务型政府、绩效管理等各项新知识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学习。突出知识“积累”。通过勤奋学习加之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和指点,他的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升。先后获得了市局“计算机操作能手”、“政策咨询能手”的称号。
2003年的春天,xxx同志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上了分局竞争上岗的舞台,满怀信心的阐述着自己的“施政纲领”,沉着的回答着评委的提问,在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中他走上了综合业务科副科长的岗位。“宝剑锋自磨砺起”,xxx这一剑就磨了8年,但他踏实的基本功,精益求精的专业知识,坦诚的为人,尤其是他不屈一切的“亮剑”精神,使他在这一刻显的是那么的从容不迫。
走上领导岗位后,他更是为“大家”舍“小家”,工作以来,先后放弃200多个休息时,上班早来下班迟走是家常便饭,常常回家后撂下碗他还忙于工作,一加班就是一个通宵。
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标准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把廉政与否作为衡量自己是否称职的第一杆秤,自觉落实好“十五不准”已是xxx的自觉行动。
税收征管改革优秀案例范文 第四篇
20xx年3月,经过反复研究的全省地税系统深化税收征收管理改革方案正式发行,召开了全省地税系统深化税收征收管理改革工作会议。湖北地税新税收征收管理改革开始,揭开了湖北地税发展的新篇章。
深化税收征收管理改革,省地税局为更好地发挥税收功能作用,服务湖北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趋势,应对税收情况的深刻变化,从体制机制解决征收管理质量和效率提高的深层矛盾,进行战略选择。其主要内容包括规范税收征收管理基本程序、优化纳税服务、实施税收分类等级专业化管理、巩固税收管理基础、实施税收风险管理、加强纳税评价、加强税务检查、健全税收执法监督机制、完善征收管理质量和业绩评价体系、建设信息化支持体系等十个方面。
新的改革是一场涵盖全省地税系统各个层级、每个岗位、所有业务的一次革命。这是一次治税理念的革命,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税收征管全过程,将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处理、绩效评价、过程监督的风险管理闭环系统与征管基本程序相融合,把有限的征管资源用于风险较高的纳税人;这是一次治税方法的革命,实现业务工作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融合,积极利用第三方信息,打造覆盖税收征管和内部管理全流程的信息化平台,全面迈进信息管税时代;这是一次征管方式的革命,按照申报纳税、税收评定、税务稽查、税收征收和法律救济再造税收征管新流程,特别是风险控制和评定将成为整个新税收征管流程的核心和中枢;这是一次部门权益的革命,按照征管流程需要优化征管资源配置,做实机关、重组税源管理机构。
改革和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对原税收征管部门的权益进行再分配;这是一次队伍建设的革命,新的征管体制在岗位分工上体现出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的特征,对各部门各岗位的干部在税收业务上、信息化操作上、工作责任心上要求更高,需要地税干部具备更高的政治、业务和作风素质。
我们常常把税政、稽查与征管一起并称税务三大业务部门,三者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税政和稽查既是本轮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参与者,更是实践者和促进者。2013年3月12日召开的全省地税稽查工作会议、3月28日召开的全省税政管理工作会议提出,全省地税税政和稽查工作必须按照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需要,融入征管大格局,不断提升工作水平,服从、服务于深化征管改革的顺利推进。
税政管理工作就本质来看,就是法的规定性在税收上的综合体现,是国家意志在税收工作中的具体化、明确化和系统化。税政和征管,一个是实体,一个是程序,实体需要程序去实现,程序就是为了实现实体而存在。即税收制度是税收征管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内容,税收征管是税收法律法规实施的唯一载体和平台。税政管理工作服从、服务于深化征管体制改革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站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深化税制改革,促进新征管体制发挥作用。税收征管改革的终极目的是提升征管质效,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而税收征管执行的就是税收政策,因此税收政策是否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直接决定了改革目的能否实现。十八大提出,要加快改革财税体制,构建新的地方税体系。这就要求税政部门按照国家_统一部署,在税法框架内,根据湖北经济发展需要,认真做好“营改增”、资源税、房地产行业税收和环境保护税等税制改革的试点工作,严格执行支持高新企业、现代服务业等税收优惠政策,积极落实鼓励自主创新、扶持企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等结构性减税政策,在运用税收政策服务经济发展上取得实效。
二是要抓住税政管理的薄弱环节,夯实管理基础,促进新征管体制顺利实施。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是提升税收征管质效的一次全方位革命。对包括基础数据、税政管理、税源管理等各方面的基础工作要求很高。税政管理部门必须找准政策管理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夯实地方税种的管理基础,积极推进行之有效的营业税行业管理方法,进一步抓好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不断规范财产行为税管理,强化非居民税收和反避税管理,多方寻找和核实第三方涉税信息,为征管改革提供更加翔实的数据支撑和更扎实的管理基础,促进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顺利实施。
三是要拓展税政管理的职能范围,参与风险评估,促进新征管体制提升质效。新的征管体制赋予税政管理部门建立分税种分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对税政管理中发现的税收风险提出应对意见、参与具有普遍性的风险和重大复杂事项的纳税评估、为纳税评估提供业务指导等多项新的职能。
税政部门要积极履行上述新职能,针对各税种特点,认真梳理现行税收政策,加快建立税收征管风险评估模型,积极开展和指导全省纳税评估试点工作,促进新征管体制运行质效的提升。
税务稽查既是新征管流程的终点,又是新征管体制的起点。说是终点,是因为新征管体制赋予稽查部门查处高风险纳税人的重大职责,是税收征管的最后一道环节。说是起点,是因为税务稽查成果是风险监控部门确定监控重点的重要参考,是纳税评估部门开展评估的主要参照,是检验征管改革成效的有效手段。税务稽查工作要真正实现服从、服务于税收征管改革的深化,必须进一步提升稽查工作质效,在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工作重点上全面适应新征管体制的要求和需要。具体来讲,核心就是要实现稽查现代化。
一是稽查理论现代化。现代化稽查理论要求确定稽查部门在新时期的主要职能,即主司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抗税案件的查处,依法严厉打击严重税收违法行为,使恶意不遵从者依法及时受到法律惩处,维护税法严肃性,营造公平正义的税收征管环境;要确定稽查部门的主要任务,即将纳税评估部门推送的高等级风险纳税人作为必查对象,开展案件查办等风险应对工作,主动选择税收流失风险较高的行业和区域开展税收专项检查。
二是稽查体制集约化。要按照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税源分级分类管理的要求,继续完善“重点税源省局查、大中税源市州局查、小散税源县局查”的分级分类稽查模式。要稳步推进一级稽查体制改革,提升执法层次,规范执法程序、统一执法尺度,优化稽查资源配置,集中稽查力量监控重点税源,使稽查工作的法治水平和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
三是稽查队伍专业化。要按照专业化要求,配齐配强稽查队伍,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的方式,切实抓好稽查人员的培训工作,大力提升稽查队伍的整体素质。对稽查处(科、股)的查案范围按专业化进行分工,培养重点行业、重点税种、重点税源的专业化稽查队伍,为完成好稽查工作任务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四是稽查手段信息化。要按照新征管流程需求,对稽查管理软件进行优化,使之与征管核心软件全面对接,打造稽查与风控、评估、纳服、税源管理等部门资料信息传送的信息化平台。要全面推广应用稽查查账软件等信息化查账手段,提高案件检查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要积极创新稽查
方法,拓展稽查信息来源,有效利用第三方信息,提高稽查质量。
五是成果运用反哺化。要认真思考如何充分利用稽查成果反哺征管,全面提升稽查“以查促管”职能的发挥。通过完善征管联席会议、搭建信息化成果传递平台等征稽协作渠道,及时向税政、征管、风险监控和纳税评估部门传递稽查成果,通报涉税违法行为特点、手段和基本规律,提出科学合理的强化征管建议,为风控部门确定下一步监控重点行业和区域、完善风险分析数据模型,为税源管理部门加强日常征管,为纳税评估部门开展评估,提供可靠的资料、数据、案例参考。
税收征管改革优秀案例范文 第五篇
(一)在设置区域性税收机构时根据需要按经济区域设置,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
许多国家的中央税务部门在下设区域性的税务机构时,并不受制于已有的行政区划,而主要按照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集程度、税源分布情况以及其他社会情况来划分经济区域,并相应设置税务机构。例如,在加拿大,不仅大区税务局的设置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而且大区税务局下属的税收征收中心也是按照经济区域来设置的。荷兰1988年以前按行政区设置基层征收分局,在本行政区内各类纳税人均由该区税务征收分局管理。因此,一个实体公司在全国各地设立的若干分公司往往分别由各行政区税务征收分局管理。1988年以后,荷兰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把全国划分为5个税区,在每个税区内设若干税务征收分局。按照经济区域设置税务机构一方面使机构管理摆脱了行政区划的限制,更符合“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也使一些资源包括硬件设备、信息资料等能够突破行政区划实现共享,后者在税收信息化快速推进的今天更具实践意义。
(二)围绕纳税人需求设置并整合税务部门内设机构
按纳税人需求设置税务管理机构就是根据纳税人的经营规模、所有制形式或经济部门把税务工作人员分配到不同的部门,为特定的纳税人群体提供全面的管理服务。这种模式的运用最初是为了确保对重点税源实行严密监控。最近几年,这种模式的应用逐步发生了改变,发达国家在税务管理中开始把纳税人看作是他们的“顾客”,并努力使税务管理工作适应不同的纳税人。
例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IRS逐渐意识到,在完成征集收入的使命之外,还应更好地理解纳税人的需要,进一步改革既有的组织机构,运用更加高效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改进自身的服务。于是,9月,美国IRS在组织结构重组上一改以往以地区和服务中心为基础的做法,围绕纳税者的需求建立组织结构。新的美国IRS根据不同的纳税人类型设立了四个主要执行部门,每个部门负责向有相似需求的一组纳税者提供端到端的服务。这四个部门是:服务于仅取得工资和投资收入纳税人的工资和投资部,服务于全职或兼职的独立劳动者和小企业的小企业和独立劳动者部,服务于大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的大中型企业部,服务于参与私人和公共退休计划的雇员、免税组织以及政府团体的免税者和政府实体部。由于新的IRS的组织机构是按纳税人需求建立的,因而必须保证纳税人的信息准确、完整。为此,IRS运用大量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展了十一个系统项目,支持新的业务运作,被称为与IRS组织机构重整相配套的“现代化工程”。
美国税务部门的做法,反映了国际上围绕纳税人需求设置和整合税务部门内设机构的一种思路。实际上,许多国家虽然没有按纳税人类别来设置税务机构,但也相应设置了一些为纳税人服务的部门,如加拿大的诉讼事务司、日本的国税申诉审判所、韩国的纳税人服务处等,这些都反映了为纳税人服务越来越受到各国税务机构的重视。
(三)设置专门的税务司法或准司法机构
许多国家在税收征管中都设有专门的税务司法机构。这些国家的专门税务司法机构一般被赋予了较高的司法权威,具有较强的司法独立性。例如,美国、加拿大、日本、意大利、韩国专门设立了税务法院。在美国,税务法院有19名法官,在全国各地巡回视察、处理案件。对税务法院判决不服的,可上诉法院直至最高法院。在加拿大,税务民事案件必须首先交由税务法院审理,对该法院判决不服的,可上诉至联邦法院,直至最高法院。税务法院作为联邦司法审判体系的一部分,独立行使职权,与联邦上诉法院、最高法院之间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对纳税人而言,选择税务法院的好处在于一方面纳税人可以不必先缴纳税款;另一方面,可以将案件交给精通税收事务的法官进行判决。
此外,一些国家,如意大利、德国、俄罗斯、日本、美国、法国、荷兰等,还建立了专门的税务警察队伍。从世界各国的实践上看,税务警察的设置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偏重于执行上的强制性和偏重于对涉税案件的调查和侦破。前者的典型国家是意大利和俄罗斯,后者的代表是德国和日本。
意大利是最早设立税务警察的国家。该国的税务警察由财政部直接领导,和平时期接受内政部协调,战时则归_指挥。俄罗斯的税务警察独立于公安和税务机关之外,在组织构架上由联邦税务警察总局――各联邦主体税务警察局――地方税务警察分局三级构成。俄罗斯《联邦税务警察机关法》赋予税警武装执法的权力。偏重于执行上的强制性的税务警察优点在于威慑力强、反应迅速、对犯罪行为打击力度较大。
德国采用税务违法案件调查局制度。税务违法案件调查局负责对税务稽查局移送和群众举报的涉税犯罪案件进行刑事侦察,对触犯刑法的案件向法院提起公诉,对于未构成犯罪的案件则移交税务征收局处理。德国税务违法案件调查局兼具警察、检查和行政执法的职能,既有税务检查权又有税务违法刑事案件的侦察权和起诉权。与德国相似,日本也在税务机关内部设立调查监督部,对涉税违法犯罪进行调查和起诉。偏重于对涉税案件的调查和侦破的税务警察优点在于对税法的掌握全面完整,能够准确地判断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有利于把握执法尺度,缓解征纳矛盾。
(四)注重税务机构职能的分离和制约
目前,世界各国税务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极少采用单一模式,大都采用混合模式。混合模式的.特征是在整个税收征管体制中,既有垂直分级体制模式,也有按税种类型、职能分工、纳税人类型设置税务管理机构的模式。例如,韩国国家税收管理局内既设有征收和申诉局、调查局,又设有直接税局、财产税局、间接税局等。日本则在国税厅和国税局按征管工作流程设置了课税部(负责税政管理)、征收部、调查稽查部等,而在税务署则按税种类别设置了个人课税部、法人课税部、酒类指导官等。
混合模式符合规模经济的要求,在尽量减少征税成本的前提下设置税务管理机构,但增加了税务组织机构设置的复杂性。对税务机关而言,建立明确的职责分工是按照混合模式设置税务管理组织机构必须解决的问题。税务管理者应在各职能部门间正确划分职权,建立起劳动分工制度,以避免职能的重叠、分隔。各职能部门在工作中要相互合作、协调。此外,税务机关的设置还要随着技术进步、经济环境的变化、复杂因素的增加而不断调整。机构设置应符合外部条件的客观要求,能灵活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在采用混合模式的情况下,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税务管理机构职能和权限的划分以及税务管理机构职能的分离和制约。
税收征管改革优秀案例范文 第六篇
“质变”
——解读《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
12月24日,中办、国办印发的《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正式向社会公布,我国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大幕正式拉开。
这份方案于今年10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为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征税体制改革做出顶层设计。
改革直指“痛点” 征税体制将“质变”
这份改革方案开宗明义,直指目前我国税收征管体制中的“痛点”,包括职责不够清晰、执法不够统
一、办税不够便利等。
在问题导向下,改革方案共提出6大类30多项具体举措,包括“厘清国税与地税、地税与其他部门的税费征管职责划分”“最大限度便利纳税人、最大限度规范税务人”等。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军’,财税改革已经往纵深迈进,这需要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支撑,实现质变,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刘剑文说。
刘剑文举例,改革方案中称“顺应直接税比重逐步提高、自然人纳税人数量多、管理难的趋势,从法律框架、制度设计、征管方式、技术支撑、资源配置等方面构建以高收入者为重点的自然人税收管理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正是个人所得税等直接税改革的基础。
根据方案,2020年建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匹配的现代税收征管体制,降低征税成本,提高征管效率,增强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
适应分税制财政体制 深化国税地税合作
我国目前的征税体制确立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实行按税种把收入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以及共享税,并同时设立国税、地税两套税务机构进行征管。
可以说,分税制对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经过20多年的时间,税制改革步伐不断加快,一些瓶颈与问题也逐渐暴露。
2012年起,我国开始推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由于营业税是地方税第一税种,改革后增值税由国税征收,虽然收入仍归属地方,但地税的功能就存在重新定位的问题,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更加迫切。
“营改增以来,的确出现了国税部门征管工作量加大而地税部门减少的现象,但随着环境保护税和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推进,地税部门征管工作量将会呈明显增加的态势。”国家_局长王军说。
一些专家也指出,营改增是推进税收征管改革的一个契机,国税、地税恰恰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了合作。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是国税、地税机构分设的基础,分税制基础没有改变,机构分设也宜继续坚持。”王军说。
逐项细化改革 有路线图有时间表
当然,改革方案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纳税服务、征税方式、国际税收合作等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化的综合改革,细化了很多具体改革举措。
其中,加强纳税服务、促进诚信纳税是方案的一大重点,提出全国纳税服务将全国统一流程;将全面建立纳税人信用记录,对于被列入“黑名单”的当事人,禁止高消费、限制融资授信、阻止出境等一系列惩戒措施。
税收征管改革优秀案例范文 第七篇
摘要:税收管理作为我国税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调动各级税务部门的积极性,促进征管水平提高,确保完成国家财政收入任务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税收管理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甚对税收建设产生了一些负效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税收政策的贯彻实施。改革税收管理,提高其合理、科学性已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税收;税收管理;税收秩序一、目前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单纯追求收入目标,税收职能单一化倾向日益明显1994年税制改革以写作论文来,我国工商税收收入以年平均近1000亿元的速度递增。除了经济增长、加强征管等因素外,维系高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政府行为和支持政府行为的税收“超常措施”。为了完成任务,各级政府和财税部门继续采取“超常措施”,“寅吃卯粮”、“无税空转”等现象日益公开化、普遍化。任务高压下的税收征管,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其一,刚性的任务标准弱化了刚性的税收执法,看似力度很大,实质上是对法律尊严的自我践踏。其二,大面积的超常征收,人为改变了正常情况下的税收数量和规模,掩盖了税制的运行质量和真实的税收负担程度,为宏观决策提供了虚假的数字依据。
(二)一些税种先天不足,税收对经济调节乏力税种设置、税率设计的目的,最终要通过征收管理来实现。税收征管中的一系列问题,使一些税种的设置初衷大打折扣。现行消费税的征税对象主要是烟酒。由于大量的欠税和税收流失,该税种的调节作用无法发挥,与政策设计的初衷大相径庭。而且,从中央到地方,对烟酒税收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实际工作中采取了一些积极扶持政策,完全偏离了限制消费和生产的初衷,税收调节严重乏力。
(三)财务核算虚假,税收监督不到位1.偷税逃税普遍化、社会化,税收差额严重。税收差额是衡量一国税收征管效率的重要指标。据调查,我国的税收差额大体在30%-40%。当前的突出问题是,一些不法分子大肆盗窃、伪造、倒卖和虚开、代_,违法数额巨大,触目惊心。2.财务核算成果人为控制,经营指标虚假。受各种利益因素影响,许多企业建有两套或三套账目,在上报经营成果或计算税金时,往往使用虚假账目,形成税收监督的真空。一些没有设立两套账目的单位,在财务核算上也掺杂许多虚假成分,看似规范合理的会计核算掩盖着许多经过处理的问题。虚假的财务核算不仅导致税收流失,还造成国民经济统计指标的失真。3.某些企业腐败严重,侵蚀税基。企业负责人的腐败,屡禁不止,局部地区愈演愈烈,已经成为社会毒瘤和顽症。尽管企业腐败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反映在财务上,毫无例外都是化公为私,侵吞国家资财,侵蚀税基。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整个社会的执法状况欠佳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相继出台了大量法律法规,长期以来“无法可依”的状况逐步得到改善。但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一直严重困扰各级政府和执法部门。在这样一个社会大环境下,税收执法始终处在各种矛盾的焦点上,行政干预、人情干预、部门配合不力、司法腐败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严格执法。1.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难。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后,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以多种具体操作上的理由拒绝暂停支付和扣缴税款。金融部门为防范风险,实行贷款抵押,企业资产大部分甚至全部抵押给银行,税务机关扣押、查封企业财产,有时没有标的物。2.法人案件处理难。一般说来,对纳税人个人的税务违章案件比较容易处理,而对法人涉税案件的处理往往会遇到来自地方的行政干预和社会的压力。企业的税收问题被查实后,政府一般要予以庇护,税务机关一般也要作出让步。第6期何朝阳:浅析我国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79一些地方企业普遍困难,税务机关在案件处理上,不得不考虑社会稳定和税源延续问题,因而手下留情甚至不了了之。3.涉税违法案件处罚难。税收执法专业性较强,司法立案需要重新取证,一些涉税违法案件查处迟缓,久拖不决,处罚不及时、定案不准确、执法不到位的问题比较突出。
(二)法制原因———税收立法滞后于改革进程1.大部分税种没有通过人大立法,而是以条例形式,法规层次低,而且具体条款频繁修改,缺乏应有的权威性、规范性和稳定性。一些正在执行的条款不能作为认定纳税人犯罪的依据,客观上存在税务机关和司法机关执法上的双重标准。2.税收程序法律依据不足,现行《_税收征收管理法》,对税收程序的规定过于简单、原则,可操作性差。3.没有建立独立的税务司法体系,税务机关的职责和权力脱节。
(三)内部机制原因———税收征管机制落后机构设置条块分割,重叠交叉,成本过高,效能低下。一方面,各种经济成分的重新组合,各种所有制形式的频繁变动,各行业的相互交融,使得企业的经济性质、经营方式、隶属关系呈现明显的多极性和不稳定性。反映到税收征管上,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征管范围无法划清。另一方面,随着企业主管部门的合并、撤销、精简、改变职能,原有的行业格局、所有制格局重新排列,直属机构失去存在必要,城市税务直属分局和区局并存,给税收成本的控制、机构精简、管理效能的提高带来一定负效应,也给纳税人办理税收事宜带来诸多不便;征收分局与稽查分局在任务承担与职能行使上相脱离;交叉管理,税负不公,争抢税源,漏征漏管严重。
三、对策分析
(一)改革税收计划管理,提高其合理性、科学性1.实事求是,增强税收计划管理的科学性。税收计划的制定,除了参考国民经济宏观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收入外,更应从经济税源的实际出发,紧密结合市场变化,遵循从经济到税收、积极可靠和留有余地的原则,以“发展变化”的总观点来预测分析经济税源,使税收计划尽量与实际税源相吻合。为确保计划制定和分配的科学化、合理化,一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所有者结构确定相应的调查方法和参数依据,为科学编制税收计划奠定基础;二要在具体编制计划过程中,采取因素测算法与抽样调查法进行综合验证,合理科学地确定每一因素,避免简单推算,提高计划准确度;三要开发设计出税收计划信息管理软件,建立纵向可与各级税务部门联系的征管数据库,横向可与各部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互相交流的反映市场动态的数据库,并科学地将这些信息分类、解释、分析、转换成编制、分配税收计划的正确依据。2.完善会计改革,保证计划执行的准确性。现行税收会计核算办法虽以申报应征数作为核算起点,建立了基层征收机关分户分税种明细账,但由于诸多方面原因,在基层会计实践中,除入库数额外,其他数据一定程度上缺乏真实性、完整性,影响了税收计划利用会计资料来计算税收增减因素、测算税收负担和税收增减幅度、预测税源及其变化趋势。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税收会计改革,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在计会领域的应用水平,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税源和税收收入以及欠税情况。3.注重调查研究,增强计划分析的针对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制定税收计划的同志应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及时反映征管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经济税源结构和变化情况以及发展趋势,提高预测税收收入的能力。在税收计划执行情况分析中,要实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既要分析客观原因,更要分析主观原因,做到有情况、有数据、有比较、有办法、有预测,抓住重点。还要实行税收计划分析与税收统计分析相结合,充分发挥现有信息资料的作用。4.实行综合评价,增强计划考核的合理性。当计划与实际税源有较大的差距时,不能以计划冲击税法。对各级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的考评,不能把计划完成情况好坏作为唯一标准,要强调依法治税,加大对执法情况监督考评的份量,以促进税收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建立一个法治、高效的税收征管体系1.税收工作的基础就是征管,它既是
组织税收收入、反映征纳关系、传递宏观调控意图的重要途径,也是形成内部秩序的基石。内部秩序只是对税收工作结果的一种状态展现,能否达到其既定目标,关键还是要通过税收征管体系来实现。内部秩序与征管体系的关系满足“黑箱理论”的原理,内部秩序最终体现为一种“输出”,至于这种“输出”是井然有序还是杂乱无章,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征管体系这个“输入”变量。可以说,内部秩序的全貌就体现在税收征管体系上。2.法治。良好内部秩序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行为边界清晰规范,这种行为边界延伸到税收征管体系,则集中体现为一种法治思想。具体而言,就是要在税收征管中强化法治权威,弱化人治权威。3.高效。良好内部秩序也体现为一种动态上的有序,它要求行为人之间必须始终处于一种和谐、顺畅的互动关系中,其基本特征就是税收行政行为要富有效率,效率是公共行政的生命线。长期以来,税务部门对税收管理尤其是征收管理重视得很不够,还存在重收入轻管理的思想观念,只要收入任务完成了,管理水平高低、征管质量好坏无所谓。目前,依靠政策、依靠经济增长拉动来组织税收的力度将会越来越弱,而依靠管理、依靠提高内部效率来确保收入增长的要求将变得越来越强烈。
(三)全面提高税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各种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为根本、起决定性作用的。税务人员是税收征管的主体,是税收征管效率的力量源泉。能否建立一个良好的税收内部秩序,税务人员的素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核心变量。税收内部秩序的运作主要有赖于税务人员来进行,税务人员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内部秩序的最终效果。
税收征管改革优秀案例范文 第八篇
尊敬的张组长、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XX县地方税务局全体干部职工对各位领导督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年以来,围绕省局“三个第一”工作思路、“八个必须”要求和市局“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工作主题,以及当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结合我局实际,我局重点在把握大局,谋划工作思路,进一步夯实各项管理工作基础,积极推进工作创新上下功夫,我局工作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境内山、川、沙各占三分之一,属高寒干旱气候。县域内产业结构单一,税收基础薄弱,税源严重不足,重点项目建设一次性税源是我县地方税收的主要支撑。
XX县地税局内设机关X个科室,下属X个直属单位,现有干部职工X人,其中男职工X人,女职工X人,X岁以下职工X人,约占职工总数的X%;大专以上学历X人,占职工总数的X%,其中大学学历X人,硕士研究生X人;已取得“三师”资格证和计算机四级证书的干部X人。我局管辖各类纳税户X户,其中,单位纳税人X户,个体户X户;年纳税额在10万元以上的重点税源户X 户,占全部管辖户数的X%,
重点税源户实现税收X万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X%。
近年来,在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局连年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各项税收任务,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各项工作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局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二、以组织收入为中心,确保税费收入实现稳定增长 今年XX县政府安排我局税收任务X万元,比上年增长X%。1—3月份,我局累计组织各项收入X万元。其中,一季度税收收入完成X万元,完成县政府年计划的X%。社保费收入入库X万元;代征其他非税收入X万元。
面对今年税收任务艰巨的形势,为确保今年税收任务顺利完成,我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一)始终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严肃收入纪律,实行严征细管,保证收入总量和质量稳步提高。
(二)积极开展县域税收摸底调研工作。我局班子成员结合全县经济发展现状和税源实际情况,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掌握经济税源、税费收入变化趋势,为完成今年税费任务打下坚实基础。一是抓好重点项目摸底工作。实行重点税源领导负责制,班子成员在春节前后深入重点项目工程全面进行实地清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建立了重点建设项目监控台账,对县域内在建、新建重点建设项目按照建
税收征管改革优秀案例范文 第九篇
融入征管大格局 服务深化税收征管改革
2013年3月,经过反复酝酿研究的《全省地税系统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方案》正式下发,全省地税系统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工作会议召开。湖北地税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启动,揭开了湖北地税发展新的篇章。
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是省地税局为更好地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服务湖北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顺应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潮流,应对税源状况深刻变化,从体制机制上破解制约征管质量和效率提高的深层次矛盾,而作出的一次战略抉择。其主要内容包括规范税收征管基本程序、优化纳税服务、实施税源分类分级专业化管理、夯实税源管理基础、实施税收风险管理、强化纳税评估、加强税务稽查、健全税收执法监督机制、完善征管质量与绩效评价体系、建设信息化支撑体系等十大方面。
新的改革是一场涵盖全省地税系统各个层级、每个岗位、所有业务的一次革命。这是一次治税理念的革命,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税收征管全过程,将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处理、绩效评价、过程监督的风险管理闭环系统与征管基本程序相融合,把有限的征管资源用于风险较高的纳税人;这是一次治税方法的革命,实现业务工作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融合,积极利用第三方信息,打造覆盖税收征管和内部管理全流程的信息化平台,全面迈进信息管税时代;这是一次征管方式的革命,按照申报纳税、税收评定、税务稽查、税收征收和法律救济再造税收征管新流程,特别是风险控制和评定将成为整个新税收征管流程的核心和中枢;这是一次部门权益的革命,按照征管流程需要优化征管资源配置,做实机关、重组税源管理机构、改革和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对原税收征管部门的权益进行再分配;这是一次队伍建设的革命,新的征管体制在岗位分工上体现出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的特征,对各部门各岗位的干部在税收业务上、信息化操作上、工作责任心上要求更高,需要地税干部具备更高的政治、业务和作风素质。
我们常常把税政、稽查与征管一起并称税务三大业务部门,三者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税政和稽查既是本轮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参与者,更是实践者和促进者。2013年3月12日召开的全省地税稽查工作会议、3月28日召开的全省税政管理工作会议提出,全省地税税政和稽查工作必须按照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需要,融入征管大格局,不断提升工作水平,服从、服务于深化征管改革的顺利推进。
税政管理工作就本质来看,就是法的规定性在税收上的综合体现,是国家意志在税收工作中的具体化、明确化和系统化。税政和征管,一个是实体,一个是程序,实体需要程序去实现,程序就是为了实现实体而存在。即税收制度是税收征管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内容,税收征管是税收法律法规实施的唯一载体和平台。税政管理工作服从、服务于深化征管体制改革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站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深化税制改革,促进新征管体制发挥作用。税收征管改革的终极目的是提升征管质效,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而税收征管执行的就是税收政策,因此税收政策是否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直接决定了改革目的能否实现。十八大提出,要加快改革财税体制,构建新的地方税体系。这就要求税政部门按照国家_统一部署,在税法框架内,根据湖北经济发展需要,认真做好“营改增”、资源税、房地产行业税收和环境保护税等税制改革的试点工作,严格执行支持高新企业、现代服务业等税收优惠政策,积极落实鼓励自主创新、扶持企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等结构性减税政策,在运用税收政策服务经济发展上取得实效。
二是要抓住税政管理的薄弱环节,夯实管理基础,促进新征管体制顺利实施。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是提升税收征管质效的一次全方位革命。对包括基础数据、税政管理、税源管理等各方面的基础工作要求很高。税政管理部门必须找准政策管理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夯实地方税种的管理基础,积极推进行之有效的营业税行业管理方法,进一步抓好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不断规范财产行为税管理,强化非居民税收和反避税管理,多方寻找和核实第三方涉税信息,为征管改革提供更加翔实的数据支撑和更扎实的管理基础,促进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顺利实施。
三是要拓展税政管理的职能范围,参与风险评估,促进新征管体制提升质效。新的征管体制赋予税政管理部门建立分税种分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对税政管理中发现的税收风险提出应对意见、参与具有普遍性的风险和重大复杂事项的纳税评估、为纳税评估提供业务指导等多项新的职能。
税政部门要积极履行上述新职能,针对各税种特点,认真梳理现行税收政策,加快建立税收征管风险评估模型,积极开展和指导全省纳税评估试点工作,促进新征管体制运行质效的提升。
税务稽查既是新征管流程的终点,又是新征管体制的起点。说是终点,是因为新征管体制赋予稽查部门查处高风险纳税人的重大职责,是税收征管的最后一道环节。说是起点,是因为税务稽查成果是风险监控部门确定监控重点的重要参考,是纳税评估部门开展评估的主要参照,是检验征管改革成效的有效手段。税务稽查工作要真正实现服从、服务于税收征管改革的深化,必须进一步提升稽查工作质效,在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工作重点上全面适应新征管体制的要求和需要。具体来讲,核心就是要实现稽查现代化。
一是稽查理论现代化。现代化稽查理论要求确定稽查部门在新时期的主要职能,即主司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抗税案件的查处,依法严厉打击严重税收违法行为,使恶意不遵从者依法及时受到法律惩处,维护税法严肃性,营造公平正义的税收征管环境;要确定稽查部门的主要任务,即将纳税评估部门推送的高等级风险纳税人作为必查对象,开展案件查办等风险应对工作,主动选择税收流失风险较高的行业和区域开展税收专项检查。
二是稽查体制集约化。要按照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税源分级分类管理的要求,继续完善“重点税源省局查、大中税源市州局查、小散税源县局查”的分级分类稽查模式。要稳步推进一级稽查体制改革,提升执法层次,规范执法程序、统一执法尺度,优化稽查资源配置,集中稽查力量监控重点税源,使稽查工作的法治水平和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
三是稽查队伍专业化。要按照专业化要求,配齐配强稽查队伍,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的方式,切实抓好稽查人员的培训工作,大力提升稽查队伍的整体素质。对稽查处(科、股)的查案范围按专业化进行分工,培养重点行业、重点税种、重点税源的专业化稽查队伍,为完成好稽查工作任务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四是稽查手段信息化。要按照新征管流程需求,对稽查管理软件进行优化,使之与征管核心软件全面对接,打造稽查与风控、评估、纳服、税源管理等部门资料信息传送的信息化平台。要全面推广应用稽查查账软件等信息化查账手段,提高案件检查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要积极创新稽查
方法,拓展稽查信息来源,有效利用第三方信息,提高稽查质量。
税收征管改革优秀案例范文 第十篇
一、深化税收征管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税收征管改革同其他任何一项改革一样,总是需要不断完善的。目前征管工作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由于机构设置和内部分工欠合理,对纳税户缺乏有效的动态控管,管理相对薄弱,进而导致征管查链条脱节、计算机依托职能难以完全奏效、税务稽查基本未能实现原定目标。
(一)管理被动,基础不实
目前的征管模式最大的特征是由管户变为管事,往往因更多地强调为纳税人服务和加强稽查而忽略了对纳税户的日常管理,税务机关有些承诺服务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以牺牲管理为代价的,放弃了必要的检查、执法职责。一些地方经济形势较好,经济发展较快,收入任务完成相对较为轻松,从而也掩盖了征管中一些漏洞和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征收人员与纳税户之间的直接接触大大减少,税源监控管理乏力,基本上处于被动受理的状态,只是坐在办税服务厅依据纳税人申报的资料进行审核征税,企业申报什么就受理什么、申报多少就受理多少,基本上收的是“自来税”。管事与管户脱节,导致基础资料不全,基础管理工作薄弱,对纳税人申报的基本资料是否完整和准确没有进行核实,也无法进行核实,税收基础工作的质量大打折扣。由于征收和管理基本上都是柜台式服务,税务机关与企业日常联系断档,征收人员和管理人员对纳税人的户籍资料缺乏动态的跟踪调查,管理只是被动接受资料,没有控制税源的有效手段,一些地方通过停供发票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目前审核评税往往也只是流于形式,对纳税人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合理性很少结合实地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难以发现纳税人申报中存在的问题。税务管理人员不掌握纳税企业的实情,在征管过程中不能随时发现问题,税务机关不能掌握收入主动权,对纳税人的控管难以到位,从而导致漏征漏管户增多,出现较多的零申报、失踪户、漏管户,助长了偷逃税的蔓延。
(二)分工过细,协作不够,衔接不畅,忙闲不均
征收、管理、稽查专业化分工,分权制衡,有利于提高效能,符合未来发展方向。在目前情况下,单独就某一项业务来看,工作效率也确有提高。但由于目前三大系列职能分工还没有完全理顺,存在协作不够、衔接不畅的问题。税收管理的职能分解到征管查不同的机构,机构间职责范围难以划分清楚,有些工作交叉重叠,有些又相互脱节,征收环节与管理环节职责既独立又交叉,职责界定划分有一定困难,征管查3个环节之间协调配合能力弱,信息传递不畅。管理环节的信息不是进行加工分析后及时、准确传递到征收环节,而是原封不动地将所受理的资料反馈给征收环节;征收环节也未及时准确传递到稽查环节,相互衔接不够。征、管、查分离的原意是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稽查,实践中却变成征管与稽查相互脱节,征收环节录入的基础数据、资料不完整,不足以作为稽查选案的依据;而稽查查出的问题,责令调整账面留抵税款,往往也由于与征管脱节而导致征、管、查3个环节均未对调账事项进行督促检查,造成税收流失。
现行机构设置和内部岗责分工与改革前相比,内部制约有所强化,但由于分工过细,效能也有所降低。办事程序增多,一方面使纳税企业办税需到几个窗口,另一方面也使税务机关工作量增大,每个分局都觉得很忙。与分工过细相联系,征收与管理主要忙于事务性工作,未能真正起到管理的作用。征收与管理的事务性工作虽越来越规范,但由于缺乏“管户”的要素,规范却不实用,工作量增加较多。征收与管理的不少工作流于形式,责任不明,征管不到位,存在漏征漏管问题。一般纳税人年检工作量大,多的地方每月年检达400来户,且集中在中下旬,工作不可能深入,由于年审不严格,这项工作也只是流于形式。发票购销工作量太大,纳税人在办税相对集中的时间购_有时需排队等候;税务机关在发票验旧售新时只是审查是否用完、开具是否规范、是否单页填写等表面错误,至于已开具的发票是否已做账计算销项税金则未审核,未能整体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因而也就不可能发现虚开、代开等问题。
分工过细、缺乏协作,必然导致忙闲不均,包括不同人之间的忙闲不均和同一个人不同时段的忙闲不均。一个人只做自己份内事情而不管别人的事情,结果同量的事情需要更多的人员。
(三)信息不真,依托不住
现行征管模式依托计算机进行税收管理,而计算机的运用是以信息准确、全面为基础的,涉税信息资料的采集和分析按理应该成为整个征管活动的基础。管理分局相当于信息中心,前承征收分局,后联稽查分局,办理税务登记等管理事项按理应深入企业调查核实所附资料是否属实后方能审批,目前由于人手少,征收分局和管理分局的窗口服务实际上是登记制而非审核制,企业申报的原始资料的准确性很成问题。企业发生变更事项,一些重要事项如法人代表变更、经营地址变化等有时会来办理变更登记,其他信息发生变化则往往不来变更,导致信息不准;有的企业几年都不来换证、年检;有的取消一般纳税人资格后,只是停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对已发售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则未下户清理,也难以清理;有的企业需要发票时才到税务机关联系申购,平时很少与税务机关打交道,企业通信地址变化后就失去了联系,税务机关无法调查,税务机关与企业的联系只能通过登报、公告等形式,缺乏一对一的税企联系。税务机关征税与纳税企业逃税构成一种博奔关系,在税收征管基础不实、纳税人的准确信息不为税务机关所掌握的情况下,税务机关由于信息不对称在博奔时经常处于不利的地位。
税收征管改革优秀案例范文 第十一篇
税务干部先进事迹
大家好,我叫***,_员,现年36岁,已在财税战线上辛勤耕耘,辛勤奋斗十六个春秋。现任**地税所所长。记得小的时候,我常把雷锋当作学习的榜样,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孔繁森、焦裕禄又成为我新的人生目标。在我的脑海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做为一名_员,讲得是一种责任――求真务实,要得是一份奉献――服务于民。我所在的大交地税所地处偏远山区,所管辖人口有三万七千多人,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乡镇企业几乎为零,税源贫乏。在这样艰苦的工作条件下,我勇挑重担,不畏困难,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爱岗敬业,坚持原则,秉公执法,依法治税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时刻明确自己所担负的责任,时刻让自己无愧一个_员的称号。
一、抓学习,树行风;抓廉政,树形象。
社会在发展,我们党也要跟着社会与时俱进,特别是做为一名税收战线上的_员,更是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每年每月,每时每刻,我都坚持政治学习不放松。按照年初的学习计划,利用政治学习时间,集中学习_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到读有笔记,学有体会,不走过程,不流于形式,行动中我以党的路线和各项税收政策为指针,坚持事实求是的工作方法,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以先进的理论,先进的思想,武装个人的头脑,以党风廉政建设促进行风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作为地税部门经常与企业和纳税户打交道,加强税干的廉政建设,显得更为重要,为了端正行风,杜绝人情税、关系税,刹住偷税、骗税、逃税之风。我根据上级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加强廉政建设,促进行风建设的实施方案,在具体的作法上首先深入细致地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以反面教材为警钟来反思,并且通过民主生活会的形式,进行自我剖析,身心接受同志之间的帮助,以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为榜样,各尽职守。对同志们身上的缺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打动其心,使之心悦诚服,达到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再次是因势利导,抓住所里带有普遍性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对症下药”,循序渐进地解决同志们思想上的问题,把反腐倡廉活动,不仅是写在了纸上,写在墙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到行动上。对于行风建设,每年我都积极行动,定方案抓落实,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认识到开展行风评议活动是实践“三个代表”。落实_精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全面优化税收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之策,我在日常税收工作中,按照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努力去做,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走访调查等方式。主动征求纳税人的意见,自觉接受纳税人、职能部门及人大代表的监督,自查自纠,找准本单位行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进行限期整改,在整改中敢动真的,来实的,不走过场,为以后的行风建设开了个好头,赢得了群众的赞誉,树立了良好的地税形象。
二、立足税收,讲服务;献身税收,求奉献。
说句心里话,自从走上税收工作这条道路以来,我就决心为国家税收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力求自己的每一个脚印走得坚定,走得踏实,无愧于党和领导对我的栽培与关怀,无愧于人民对我的信任和期望。我初到大交所任职时,面临着交通闭塞,税源缺乏的问题,于是我便带着所里的同志多方探寻,四处寻找,每天跑几十里的山路下乡找税源,想方设法完成国家的税收任务,最让我难忘的是在一次税源普查中,家中突然打来电话说是母亲病重要我速回,当时所里的工作正在紧张的进行之中,我实在无法抽身。会计听到后,把我推到门外说:给母亲看病要紧,要我先回,而此时我的脑子里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心里想所里人员紧张,我一走工作无法开展,于是我对他说:“普查工作时间紧,任务大,咱们赶快到村里去,村干部还等着我们”。一阵沉默,我俩又走上了下乡之路,直到工作结束后,我骤然想起了母亲还在病中,我顾不上吃饭,急匆匆地赶到家里,一看没人,原来母亲已被邻居送到了医院。我跑到医院看到病床上母亲苍白的样子,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有自责、有懊悔、有内疚,但更多的是坦然……在优质服务方面,我着重放在搞好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上。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我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搞好宣传工作,一是利用黑板报,二是发放宣传材料,三是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上门服务,对于群众提出的问题,我们是有凝必释,有问必答,对群众做耐心细致的宣传工作,给群众一个明白,还群众一个公道。当然,我的工作也得到了群众的好评,正如下岗职工_所说,你们税务干部,不但依法征税,而且能够及时落实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亲自上门宣传,搞优质服务,心里真是过意不去,税收优惠到期后,我一定要主动地按时到税务所缴税,尽我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三、以党风促宣传,以党风促征管。
1、强化责任意识,加强税法宣传。_曾说过“责任重于泰山”,做为一名_员,是应最讲责任的。在抓税收征管时,我主要是通过宣传税法,让纳税人进一步了解税收政策,理解税收,支持税收,自觉履行纳税义务,营造成一个良好的税收氛围。一年来,我把税法宣传贯穿到整个工作始终,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在交通要道刷写税法标语,各村张贴宣传材料,设立税法咨询台,征税期内,直接把税法宣传材料,送到纳税人手中,还组织了企业单位的财会人员对“一法一则”进行了宣传和讲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税收的宣传活动中,我们坚持了四个结合:一是集中培训与到纳税户实地讲解相结合;二是宣传与新开业户的税额核定相结合;三是宣传与税款征收相结合;四是宣传与税收征管相结合。通过大力宣传税法,进一步增强了公民的纳税意识,税收秩序有了明显的好转。
2、从严治税,狠抓税收征管。我深深明白,税收联系着千万家纳税人的利益,在税收征管上,我突出一个“严”字,严考核、严把关,严审计。首先抓征期入库,堵塞各种漏洞,在征期入库期间,各负其责,严把审核关,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对个体户的停歇业,不定期检查,对假停真营业的纳税户,除照章纳税外,还要进行罚款处理,对于造册户也实行纳税手册管理,对不主动申报纳税的,就亲自上门征收,同时宣传税法,不断提高他们自觉的纳税意识。其次,以票控税,促进税收任务的完成,除正常申报税收外,还抓了各类发票的税款,特别是货物运输业税收管理试行办法实施以来,严格按照规定征收税款,做到了以票控税,为税收任务的完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成绩已定格在了昨天,未来的道路上我还将以只讲贡献,不求回报;只讲奉献,不求索取为坐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力争抒写新的辉煌。
税收征管改革优秀案例范文 第十二篇
××市地方税务局税收征管改革方案
(征求意见稿)
税收征管是税收工作永恒的主题,改革创新是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的不竭动力。2013年我省地税系统税收征管改革已正式启动,目前正处在调研准备和宣传发动阶段,计划2014年元月全面实施到位。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全面改革,市局决定,2013年将进一步深化我市地税系统征管改革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工作主题,通过职能重组、岗责重置、流程再造和机关实体化运作,构建以明晰征纳双方权利和义务为前提,以优化服务和纳税人自主申报纳税为基础,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税源分类分级管理为突破口,以重点税源管理为着力点,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
二、目标和基本原则
税收征管改革的目标是: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降低税收流失率和征纳成本。
税收征管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依法行政、诚信服务、科学效能、监督制约、因地制宜。
三、主要内容
(一)优化纳税服务
1、巩固“先办后审”改革成果。加强“先办后审”后续管理。优化征管流程,精简表证单书,简化办税环节,办税服务厅全面实行“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一站式”服务。除列名的限时办结涉税事项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限限时办结以外,其他涉税事项只要纳税人申请资料齐全、手续完备,一律当场办结。
2、拓展多元化服务平台。巩固完善以电子申报纳税为主的多元化申报纳税方式,推广自助办税,加快电子税务局建设。
3、建立分级分类税法宣传模式。优化整合纳税服务资源,以税法宣传体系为平台,重点依托纳税人学校(之家),拓展12366综合服务热线功能,实行差异化、团队化、社会化服务。
4、建立健全纳税人诉求响应机制,及时回应纳税人的关切,提供纳税风险提示,做好税收政策异议处理,帮助纳税人降低涉税风险,进一步畅通纳税人合法权益救济渠道。
(二)推行税(费)源分类分级专业化管理
分类分级管理是税(费)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方法,应按照分类管事、分级负责、因事设岗、分工协作的原则,推进税(费)源分类分级专业化管理。
1、分类专业化管理。根据税(费)源结构及其风险特点,对税(费)源进行科学分类,一般可以划分为重点税(费)源、一般税(费)源和零散税(费)源。重点税(费)源是指纳税户数量占比较小(20%左右)、年纳税额占比较大(80%左右)的纳税人,我市要求将年纳税额30万元以及年纳费额30万元以上税(费)源户均纳入重点税(费)源管理;一般税(费)源主要包括除重点税(费)源以外的其他中小微企业;零散税(费)源主要包括个体工商户和一次性、流动性税源。对不同规模的纳税人依据税(费)源特点、重要程度和风险大小采取差异化
2 管理方式。对重点税(费)源,以管户为主、管事为辅,实行精细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各单位须成立专门机构或专业团队对辖区内重点税(费)源进行集中专业化管理。对一般税(费)源,以管事为主、管户为辅,按照行业规范化管理思路,强化税基管理和分类纳税辅导,将管理事项适当分离,逐步实现传统的“单兵保姆式”向现代“团队流程化”转变。对个体工商户等零散税(费)源,在属地基层地税机关依法核定税收定额的基础上,可以依法借助其他部门和社会组织力量,实施委托代征管理;对流动税(费)源和自然人纳税人,充分运用第三方信息做好源泉控管、代扣代缴等税收管理工作。
2、分事项专业化管理。按照税(费)源专业化管理要求,坚持管户与管事的有机结合,各地可在保留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合理内核基础上对部分事项进行适当剥离,将税(费)源管理事项分为基础管理和风险管理两类。基础管理类事项主要包括户籍管理、调查执行;风险管理类事项主要包括分析监控和纳税评估。
3、分级专业化管理。将税(费)源管理事项在各层级、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科学分解、合理分工,实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管理。在坚持属地入库的原则下,基础管理类事项一般由县(市、区)局负责;风险管理类事项以市局为主,县(市、区)局为辅开展,提升大企业风险应对层级,跨区域经营、事项复杂、年纳税额较大的总分机构类型的大企业集团的风险管理类事项,由市局列名管理。其他税源户风险管理事项由县(市、区)局按行业或者事项等实施专业化岗位分工管理。
(三)实施税收风险管理
1、组建市局风险分析监控中心。为推动全市风险管理工作开展,市局成立风险分析监控中心,挂靠征管科,负责全市地税系统风险信息和第三方信息等的汇总,建立风险指标体系,制定风险识别参数,建立风险特征库和风险分析模型,实施风险识别排序、风险任务推送、应对结果评价等工作。同时负责协调全局纳税评估工作,行使风险管理指挥中枢职能。各县(市、区)局成立相应专门机构或团队,承接市局风险分析监控中心推送的风险任务,结合本地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税收风险分析监控。
2、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流程。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融入税收征管基本程序,把有限的征管资源优先用于风险较高的纳税人。根据税源分布和结构特点,制定税收风险管理战略规划。将风险管理闭环系统与征管基本程序有机结合,自上而下地实行_统一分析、分类应对_。税收风险分析监控部门主要是采集和获取内外部涉税信息,运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行业评估模型等风险分析工具,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情况定期进行风险分析识别,对存在税收流失风险的纳税人进行等级排序,按风险等级高低推送风险应对任务,并对风险应对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评价。在税收风险应对中,对低风险纳税人采取纳税辅导、风险提示等服务方法督促其修正申报;对中、高等级风险纳税人进行纳税评估;对涉嫌偷逃骗税纳税人实施税务稽查。
(四)深化纳税评估
纳税评估是税收征管的必经程序和风险应对的重要手段,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必须在强化纳税评估上有所作为。
1、出台市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要清晰界定评估方法,统
4 一评估程序,理顺工作流程,明确评估时限,规范评估文书,指导全市评估工作。要正本清源,突破评估仅是点对点日常检查的浅层认识,以“行业建模”为抓手实现评估工作的提档升级,积极“建模找点”,在建模初期,要突出重点税源、重点行业,指标不求多、不求全,但求有效实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扩大成果。各县(市、区)局也要结合本地实际,建立符合本地税源结构的骨干行业纳税评估模型,服务纳税评估工作开展,实现纳税评估从无差别的全面评估转变为有针对性的专业评估,从无标准的经验操作转变为有规范的精细评估,从不连贯的单一应用转变为有互动的综合评估。
2、推行团队评估,纳税评估工作必须由专业化评估团队实施。市局风险分析监控中心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市地税纳税评估工作,建立纳税评估人才库,并从纳税评估人才库中抽调人员对全市普遍性存在的重大行业风险、税(费)种风险以及市局列名大企业实施纳税评估,各县(市、区)局必须成立专业评估的内设机构或团队,由其负责本辖区的纳税评估工作。
3、做好与税务稽查衔接工作。清晰界定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之间的业务边界,避免职责交叉,做到衔接有序。同一年度内,对列为稽查对象的纳税人不再实施纳税评估。将纳税评估作为税务稽查的前置环节,对评估中发现纳税人有明显税收违法,且需要追究税收法律责任的,应移送税务稽查部门。
(五)加强税务稽查
税务稽查是税收征管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实施税收风险应对的重要手段。要通过强化稽查职能,严厉打击涉税违法行为,增强税务稽查威慑力,维护税法严肃性,营造公平正义的5 税收环境。要突出稽查工作重点。稽查部门应当将纳税评估部门移送的涉嫌偷逃骗税纳税人作为必查对象,开展案件查办等风险应对工作。及时向纳税评估部门反馈稽查查处结果,并注重发现严重税收违法行为的规律和特点,查找税收征管薄弱环节,提出管理建议,做到以查促管、查管互动。规范稽查实施程序,统一处理尺度,创新稽查方式方法,优化稽查资源配置。
(六)做实税源基础管理
税收征管改革优秀案例范文 第十三篇
近期,xx地税xx税务分局积极响应区委开展“学习先进、找准差距、加快发展、创业争先”主题竞赛活动的号召,采取“全面动员、全员发动、全体参与、全程跟近”等措施,分局上下广泛掀起了“创业争先”的热潮,有力地推动了“学习型、法制型、服务型”的“三型税务”建设,税务干部精神状态有了新的改观,纳税环境有了新的改善,组织收入呈现出稳步攀升的良好态势。
一、学习先进找准差距,全员行动积极争先
一是根据实际在同行中找差距。自94年国地税分设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和市局的正确领导下,某某地税全面建设水平年年进步,税收收入岁岁攀升。入库地方税收5210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入库税款增加1524元,增幅达到;今年上半年又组织入库地税收入3350元,同比增长达到22。始终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但与鼓楼、建邺等区相比,我局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差距,从经济和税收总量上与鼓楼、白下、玄武等区拉开较大距离;而从增速方面相比,又与建邺、栖霞等区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积极组织参观学习。我局在全局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学先进、找差距”活动,分局领导不仅跟随区里到先进发达地区进行参观见学,还根据税务的实际,组织分局领导、全体科所长和部分业务骨干,分批到鼓楼、白下、玄武、建邺等区学习取经,全方位考察外区加快经济发展好做法、好经验。三是针对差距订措施。努力查找自身问题与不足,着力从强化税收宣传提高税法遵从度、强化执法力度提高税法执行力、强化职责履行提高服务效能等方面入手,按照应收尽收的原则和不断促进税源增长的目标要求,从实际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加快发展、争先进位的措施。确保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
二、积极打造透明税政,强化税收法律的宣传
三、狠抓制度落实,提高税法执行力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认真做好税收法律的贯彻执行。一是严格执行税收政策规定,注重工作程序与权限,坚持审批合议制度;二是以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检查和过错责任追究制落实为主要内容,重点抓好对税收执法过程的全面监督;三是以履行“两个维护”、做好“两个服务”为宗旨,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富民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要求,运用绩效考评机制,将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贯彻到位、执行到位。
四、立足纳税人需求,强化税收服务效果
以纳税人的需求为第一考虑,按照“服务五个零”的标准,创新服务方式,突出服务的主动性、针对性、便捷性、及时性、准确性,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及时的纳税服务。
(一)坚持提醒服务,注重服务的主动性。坚持上门服务,对重点税源户实行每月至少上门服务一次制度,其他纳税户采取不定期上门服务方式;遇有新政策出台或开展税收专项工作,及时汇总编印宣传手册,广泛赠送,积极宣传;运用电话提醒、邮寄提醒、上门提醒等多种提醒服务方式,提醒纳税人有关注意事项和需把握的时间节点。提高服务的主动性。
(三)坚持值班制度,注重服务的便捷性。坚持科所长大厅轮流值班制度,畅通税收服务“快速通道”,实行首问负责制,开展“一站式”服务,落实相关部门责任,为纳税人提供“一条龙”服务。提高服务的便捷性。
税收征管改革优秀案例范文 第十四篇
在省局、市委分别召开“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动员部署大会之后,国家_运城市税务局第一时间召开全市税务系统“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动员部署会议,确定了“把握一个方向、树立三个导向、协调三个关系、落实五项安排”工作总思路。2月21日、22日,市局派出机构、各县(市、区)税务局、开发区税务局陆续召开大讨论部署会议,学习传达省局、市局动员会议精神特别是郭开立局长的讲话精神,全市税务系统上下迅速进入实战状态,掀起大讨论的热潮,确保大讨论开展好、实施好、落实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万荣)会议强调,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此次大讨论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改革创新和担当作为两个重点;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实践导向。会议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障碍,不折不扣落实好十项工作:一是紧紧围绕党建置顶这一主题,要酝酿出台高质量、高标准的党建规范,力争在全国打响万荣党建工作品牌;二是着力聚焦减税降费这一主题,在减税降费上加力提效,真正展现出税收政策支持经济发展实实在在的成效;三是切实抓好社保费征缴工作,着力打造“站得住、立得响、推的开”的工作模式;四是切实抓好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管理工作,以零容忍的态度对违法行为“露头就打、靶向整治”;五是切实抓好数字人事工作,强化结果运用,进一步激发干部活力;六是切实抓好内控建设,引导干部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确保干部在干事的基础上不出事;七是切实抓好风险管理,着力构建横向协调、纵向联动的数据和风险管理工作机制;八是切实强化税费管理手册运用;九是切实强化纳税服务质效,设立流动税费宣传车,打通纳税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十是切实抓好“三基建设”工作,提升税务机关新形象。
(运开)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大讨论的重要意义、现实背景和时代要求,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注重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夯实开展大讨论的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二要把握正确方向。严格按照上级党委部署安排,看齐紧跟、对表落实,分毫不差地完成好规定动作,不折不扣地把每个环节的要求落实到位。要围绕上级会议精神和部署要求,认真开展学习讨论,严格对照“六个破除”找差距、明方向,开展对标一流述职评议和党员组织生活会,在全局营造解放思想、对标一流、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浓厚氛围。三要紧扣讨论主题。把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贯穿大讨论始终,积极围绕省委“六个坚持、六个破除、六个着力”,围绕省局“十个为什么、十个怎么办”,围绕市局“五个不够,五个怎么办”,围绕开发区“人、钱、地、业”15件实事,深刻反思税务部门如何办。以开展大讨论为契机,在全局来一场学习的革命、思想的革命、工作的革命,强力促改、主动求新,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四要落实工作措施。把开展大讨论与做好今年税收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创造性地抓好从严治党、减税降费、税费收入、风险防控、营商环境、队伍建设六项工作,全面焕发税务部门服务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强劲动力,向上级党委交出一份优异的“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税务答卷。
(稷山)一是高点站位。以一级力度、一级举措扎实开展。严格按照市局党委书记、局长郭开立提出的“看齐紧跟 对标落实”要求,不打折扣,坚决落实。二是紧跟导向。围绕省委“六个破除”、省局“十个为什么、十个怎么办”以及市局“五个不够、五个怎么办”等问题,直面稷山县局的“八个不够、八个如何干”问题,从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三方面聚力破题,开拓新局面。三是全力进发。当前,“减税降费”“改革创新 奋发有为”大讨论等工作接踵而来,基层税干必须要紧紧抓牢“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感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六事型”干部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卯足干劲,奋发有为。
(绛县)一是上下联动、层层落实。要把开展大讨论作为开年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切实加强大讨论的组织领导,党委班子成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通过开展大讨论切实增强标杆意识、表率意识,既要当好组织者、推动者,也要当好示范者、带动者。二是对表对标,深耕细作。严格按照省市局及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深查细照6个方面突出问题,做实做细12项动作,坚持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做到有破有立,表彰一批担当作为的好干部,形成一批制度性成果,使大讨论的过程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过程。三是知行合一,落地见效。把开展大讨论作为推动工作、改进工作、提升工作的一个重要契机,把立足点放在解决问题、推动发展上,把大讨论与全年落实降税减费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征管改革与加强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确保“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取得实效。
(第一税务分局)会议指出,“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是一场思想觉醒、革故鼎新的学习实践,是一场求真务实、开拓新局的学习实践,是一场守住底线、勇攀高峰的学习实践。会议要求,一是提升政治站位,充分认识这次“大讨论”的重要意义。二是把握工作方向,认真完成这次“大讨论”的各项要求。完成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加强责任落实。三是履职担当作为,确保大讨论取得实效。坚持落细落小,增强政治、思想、行动自觉;坚持以上率下,坚决贯彻落实大讨论工作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努力实现大讨论活动主要目标。以实际行动服务大企业纳税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运城税务发展。
(第三稽查局)会议根据市局党委提出的“五个不够”“五个怎么办”,结合工作实际,创造性提出“四个如何”——“如何加强跨区域稽查党建工作”“如何打造规范有序、集约高效的稽查队伍”“如何提升稽查干部工作能力”“如何应对跨区域稽查面临的新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解放思想破除障碍。会议要求,认真学习上级单位关于此次大讨论工作部署和要求,把握重点内容,对照主题查摆问题,以真查狠改的态度,推动思想解放,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精神肩负起稽查重任。
(盐工)一是坚持落细落小,全面把握活动要求,切实增强政治、思想、行动自觉。二是坚持以上率下,强化组织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大讨论活动部署。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刀刃向内,努力实现大讨论活动目标。四是不折不扣抓好落实,把着力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做到发现问题要准、解决问题要实。通过破除僵化保守,树立改革意识;破除因循守旧,增强创新活力;破除封闭狭隘,坚持扩大开放;破除资源依赖,树立市场理念;破除随遇而安,提高标准定位;破除慵懒散漫,强化担当作为等“六破六立”,把党员干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全体税干活力激发出来,整体带动分局工作迈向新台阶。
税收征管改革优秀案例范文 第十五篇
一年来,在局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帮助下,我认真学习,勤奋工作,使自己再思想上、业务上和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学习情况做以总结:
一、坚持思想政治学习,让我的思想理论修养不断得到提高
我始终把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并持之以恒的学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牢记“四个坚定不移”,以树立马克思主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根本,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严格执行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断提高依法治税、规范行政的意识。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增强执法为民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大局、法治、创新、效率、服务、责任观念,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做到税收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全面提高税收工作质量和效率,通过不断学习,使自身的思想理论素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思想上牢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身观、价值观,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政治上成熟、思想上坚定、纪律上严明、作风上正派。
二、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工作技能
人生在世,要安身立命,唯有学习最重要,我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也时时刻刻把学习作为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头等大事来抓。我不但积极参加局里组织的业务学习,认真做好笔记,而且还能够自觉学习国家的税收政策、法律、法令和法规,熟练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财会、金融、计算机以及企业生产管理等知识,刻苦钻研现代科学技术,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只有不断拓宽视野、丰富累积知识,拼搏进取,不断提高自己坚实的综合业务素质基础,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不被时代淘汰,也才能胜任本职工作。
三、扎实工作,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
以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为宗旨,坚持“三禁”、“六项承诺”、“八公开”制度,遵守“税务人员廉洁自律若干规定”、税务干部“十五不准”之规定。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全心全意为人明服务为宗旨,牢固树立做人名群众公仆意识,服从领导,团结同志,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一生自重,时时自省,不忘自勉,处处自警,做一名合格的税务干部、做一个合格的_员。我时刻提醒和告诫自己,要注意工作和生活上的小节,无论是八小时以内,还是八小时以外,一言一行严格要求自己,该做的事带头做,不该做的事不要做,不该去的地方不要去,不该说的话不要说,坚持诚信待人、诚恳感人、诚实做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四、存在不足
今后要加强学习,完善自我,尽快适应新的岗位和工作环境,克服急躁情绪,调整工作方法,增强自己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做好本职工作。
五、今后的打算
成绩的取得,主要归功于上级的正确领导,同时也是与大家的共同努力分不开的,实践证明,只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共同研究、科学合理的制定计划,完成税收任务不是太难的。今后,我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响应局里的各项号召,克服困难、团结一心,以坚韧不拔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卓绝不懈的努力,信心百倍的工作,争取早日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用辛勤和汗水,做一个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踏实、爱岗敬业高素质复合型的税务干部。
税收征管改革优秀案例范文 第十六篇
税收筹划在其运行过程中,具有下列基本特点:
1.税收筹划以追求税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税收筹划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其目标在于追求税后利益的最大化。换言之,即使当前税负水平提高,但若能带来税后利益的增加,这种纳税方案还是可取的。虽然税负的降低在很大程度上能带动税后利益的提高,但税负的提高有时候也可以产生同样的效果,例如,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税负逆流转,实际上就是一种以提高税负来促进税后利益最大化为特征的税收筹划。这种利益既可以是近期利益,也可以是长远利益。此外,税收筹划过程是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税收政策和合理安排税务活动,达到税后利益最大化开展的。人们在筹划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可能是合法的,也可能是不违法或者是违法的。这样,筹划的结果便可能出现与立税精神相适应的合法筹划,与立税精神相悖的不违法或违法筹划。例如,避税筹划就是一种与立税精神相悖的不违法筹划;利用税务机关征管漏洞,把应税收入转为灰色收入达到“节税”目的,则为违法筹划。可见,税收筹划所提供的纳税模式本身可能隐含有与立税精神相悖的不违法以及违法的行为。把税收筹划理解为合理节税是不妥当的。对税收筹划理解的偏差,将不利于人们全面把握税收筹划行为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对它实施有效的管理。
2.避税和利用税收征管的灰色地带成为税收筹划的重要手段
在税收筹划中,采用与立税精神相一致的涉税行为,能够获取正常的筹划利益;而若能成功地采用与立税精神相悖的涉税行为,例如,避税甚至是逃税,则能够获取超正常的筹划利益。虽然这种筹划要冒较大的风险,而且筹划成本又比较高,但由于其超正常利益较大,在目前我国的税收筹划中已被广泛地使用,特别是避税筹划。此外,利用税收征管漏洞实施避逃税的情况也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把应税收入转为灰色收入,利用税务机关对灰色收入的确认困难而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由于目前国家对税务行政司法监督较严密,税务机关在执法程序上必须做到“先取证,后决定”,在未能获取确凿证据之前,往往不能贸然实施行政处理,这无形之中便给筹划者提供了避税的机会。在目前许多论及税收筹划的书刊中,也把避税和灰色地带作为实现税负最低的重要方法来介绍,甚至在许多税收筹划的讲座上也侧重传授这些方法。由于舆论的误导和现行税法和征管存在的漏洞,使避逃税成为当前我国税收筹划的重要手段。
3.税收筹划的专业化程度较高
税收筹划能否实现其税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关键在于:一是能否找出现行税制存在筹划的空间;二是能否利用这些筹划空间以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三是税收筹划提供的纳税方案能否获得税务机关的认可。要做到以上三点,税收筹划者必须对现行税制和纳税人涉税经济行为有充分的了解,对各项税收政策运用所产生的税后收益有正确的评估,以及对筹划中提供的纳税模式的运行效率及其被税务管理当局认可的程度有准确的把握,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筹划者较高素质的基础上。由于纳税人普遍缺乏税收筹划应具备的信息和技能,因此,税收筹划活动大多要由专业人员和专门部门进行。纳税人或者根据自身情况组建专门机构,或者聘请税务顾问,或者直接委托中介机构进行筹划。目前不少中介机构已瞄准了税收筹划市场,认为是拓展业务,获取高额利润的良好机遇。税收筹划的专业化,不仅有效地降低筹划成本,使筹划方案更具可操作性,而且还造就了一支税收筹划的专业队伍,推动了税收筹划行业的形成和发展。
4.税收筹划受税务机关的监督
税收筹划是为特定的人在特定条件下设计的纳税模式,该纳税模式实施的结果表现为一系列的涉税行为。税务机关的主要职能就是对纳税人的有关涉税行为的合法性实施监督与管理,因此,税收筹划者对现行税制的理解和遵循,对税务活动的安排等,只有在获得税务机关认可时,筹划的目标才得以实现。一旦税收筹划含有的与立税精神相悖的避税逃税行为被税务机关发现,并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该行为成立,则避税者将根据反避税法被追缴税款;逃税者将依据税收征管法等有关法规除被追缴税款、滞纳金外,还要受到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还要移送司法部门予以刑事处理。为纳税人提供有违立税精神的税收筹划方案者,也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可见,只有合法的税收筹划才可获得法律的保护。税收筹划活动必须接受税务机关的监督,而税务机关的征管水平,对现行税制的理解程度,对避逃税的辨别能力,也将对税收筹划的良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税收筹划作为一种涉税经济行为,其存在与发展必然对税收征管产生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既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进步和纳税人成熟的表现,也是对税收征管提出更高要求和挑战的现实反映。本文将着重从后者进行研究。
1.纳税人的涉税行为更具理性,税收收入相对减少
纳税人涉税行为的理性,表明纳税人不仅要知晓现行税法对其规定的权利义务,还要懂得如何更好地行使和履行这些权利和义务;不仅要研究现行税制中对己有利的各项政策,还要分析现行税收征管状况,以便选择有利的纳税方案;在履行纳税义务过程中,将更加注重长远利益、税后利益,而并不单纯追求眼前的税负最低化。因此,在多数情况下,税收筹划的结果可能引起纳税人综合税负的下降,造成国家税收收入的相对减少,而这些减少既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合理的税收筹划所造成的税负下降,由于与立税精神相一致,因此,税负的下降或税后利益的增长,不仅有利于私人经济的发展和税基的拓展,还能促进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而不合理的税收筹划,由于与立税精神相悖,其结果不仅造成国家税收的绝对损失,还会扰乱税收秩序,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由于这种理性化的涉税行为所具有的两重性,也给税收征管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
2.纳税人避逃税行为更具隐蔽性,税收征管难度增大
为了达到税后利益最大化,纳税人在实施税收筹划时,除了充分运用现行税制中对己有利的政策外,往往还利用当前税制和征管中存在的漏洞实施避税或逃税。由于税收筹划专业化程度较高,筹划者多通晓税法、征管状况及其纳税人的经营情况,因此,在筹划中所使用的避税或逃税手法更具隐蔽性,税收筹划过程实际上是筹划者与税务机关之间的政策水平、业务水平、涉税知识的较量。税收筹划的存在,无疑在相当程度上增加了税收征管的难度,同时也对税收征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纳税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税收征管易陷入复议与行政诉讼之中
税收筹划并不单纯局限在实体法上,而且还利用程序法设置一系列自我保护的方案。筹划者往往利用当前我国较严厉的税收行政司法监督的有利条件,精心安排各项涉税活动,一旦税务机关违法行政,自我保护方案便被启动,使税务机关陷入复议或行政诉讼之中。例如利用灰色地带实施逃税就是针对税务机关在这一地带取证困难,不能贸然对其逃税行为予以定性和处罚。又如,当税务机关在税务行政时违反法定程序,纳税人可依法采取法律救济措施,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虽然程序违法最终并不能改变处理的结果,但由于在程序违法的情况下做出的行政决定是不合法的,税务机关以不合法的行政决定约束纳税人的行为也是不合法的,因而构成职务违法。若因职务违法使纳税人合法权益受损,可能还会涉及行政赔偿的问题。可见,税收筹划在增强纳税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也可能为税收征管设置了一系列的“陷阱”,税务机关的税务行政稍不规范,就很容易陷入其中。
4.对税收筹划方案合法性的认定容易引发征纳矛盾
税收筹划提供的纳税方案,只有在获得税务机关认可时才可获得筹划利益。由于税收筹划方式的多样性,加上现行税制中对合理节税与避税、避税与逃税之间的界线以及确定原则尚存在模糊之处,因此,在对具体的涉税行为的合法性的认定中,征纳双方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对于纳税人而言,通过税收筹划形成的涉税行为都被认为是有理有据的,一旦被税务机关予以否定,则容易引起征纳之间的争议,而征纳之间的行政关系,又决定着纳税人必须先服从税务机关的认定结果,然后才能通过法律救济途径来解决。如果纳税人不能正确对待这种认定结果,或者税务机关不能依法公平、公正、合理地确认纳税方案的合理性,则征纳矛盾必然产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筹划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它在给纳税人提供税收利益的同时,也给税收征管带来不少的困难。为了更好地防范税收筹划对税收征管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各级税务机关及其有关部门目前应着重抓好下列几项工作:
1.要重视对税收筹划的研究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税务机关在对税收筹划将给税收征管带来的困难予以高度重视的同时,必须对税收筹划进行深入的研究。要全面掌握税收筹划的基本原理和当前税收筹划的特点与方法;要掌握现行税制中容易形成的避税点及其灰色地带;要针对税收筹划中可能给税收征管造成的负面影响,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和管理办法。要把税收筹划作为影响税收征管的重要因素加以认识和管理,并把其纳入税收征管的范畴来研究。加强对税收筹划这一涉税经济行为的管理,不仅有助于降低税收筹划对税收管理的冲击,也有利于税收筹划的健康发展。
2.要大力推进税务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
只有全面提高税务队伍的综合素质,才能有效地克服税收筹划给税收征管造成的困难,把握征管的主动权。一方面要教育全体税务人员,帮助他们充分认识当前税收征管形势的严峻性和我国税务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的事实,要彻底消除自以为是,固步自封的思想,结合“三讲”教育,从思想上、业务上全面提高税务队伍的综合素质,增强税收管理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继续实行“择优录用与淘汰制相结合”的用人机制,通过择优录用把优秀人才吸收到税务队伍之中;通过淘汰制,把那些不称职者、不合格者淘汰出局。通过不断地吐故纳新,既能有效地保证税务队伍的纯洁性和高效率,也能营造出危机感和竞争环境,并强化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自我优化机制的形成,以推动税务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
3.完善税收制度,规范税务管理
利用避逃税以实现税收筹划超额利益的现象,在短期内难以消除。然而,避逃税在税收筹划中被使用的广度和深度,又往往与税制的完善程度,与税制和征管的协调程度,与征管水平的高低程度有紧密关系。因此,各级税务机关在加强税收征管的同时,必须十分关注现行税制的运行状况,要充分利用在实际工作中掌握的一手材料,对税制存在的漏洞以及与征管失调的地方,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各级税收立法部门也应加强对现行税制的跟踪研究,对那些容易造成规避的条款,与征管不协调造成的征管盲点,要及时予以修改和妥善解决,为有效地防范避逃税提供法律依据。此外,各级税务管理人员还必须十分重视税法的学习,准确把握税法的精神及其执法要领,不断提高对避逃税行为的识别能力。要强化规范管理,严格依法定程序执法,防范“程序陷阱”造成的管理效率损失。
4.要加强税收筹划的法治建设
与其他经济活动一样,税收筹划只有纳入法治轨道,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并使之步入良性循环之中。在税收筹划的法治建设中,必须通过法律法规明确:
(1)税收筹划方案合法性的认定标准。明确界定合法筹划、避税筹划和逃税筹划的性质及其构成要件,并规定税务机关对税收筹划方案合法性的否定要负举证责任。
(2)税收筹划的基本原则。规定纳税人必须依合法手段实现筹划目标,不得使用任何与立税精神相悖的手段以谋取税收利益。
(3)税收筹划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与责任。规定纳税人作为筹划方案的使用者和利益的直接受益者,对方案涉及的法律问题要负全面的责任;筹划者提供的纳税方案必须符合立税精神,不能提供与立税精神不符的纳税方案,否则将被视为违规行为,情节严重的,还应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给纳税人造成不应有损失的,还要责令其承担赔偿责任。
税收征管改革优秀案例范文 第十七篇
转变征收管理方式,建立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和预缴管理征管新模式。全面贯彻落实《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对转变税收征管方式的要求,在以纳税人自主申报纳税为前提、以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基础上,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和预缴管理的环节和重心前移,通过强化纳税申报的事前事中管理,创新纳税服务方式,增强纳税申报的确定性,改善申报数据质量,夯实后续管理基础。
(一)抓好企业所得税组织收入工作。
一是强化企业所得税收入分析。在按月收入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政策影响分析工作,积极开展所得税税负分析,抓好低税负行业的所得税管理。二是围绕“事前预警”加强预缴监管。对按季预缴不到位、预缴税款远低于总局70%原则标准的企业,严格核查预缴申报利润真实性,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同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企业所得税预缴审核软件,全面提升预缴申报质量。三是强化企业所得税重点税源管理。抓好企业所得税重点行业和重点户的组织收入工作。
(二)高标准推进我省的所得税信息化建设。
高站位谋划完善好我局所得税管理系统。完善汇缴审核软件,总结今年的运行经验,梳理修改相关逻辑校验指标和风险监控指标,扎紧风险防控的篱笆,并打通与风控部门的风险推送渠道。推广预缴审核软件,在前期衡水市局试点基础上,完善相关监控指标,做好软件测试。抓好电子台帐的开发使用,引入地税部门等第三方信息,与申报数据进行信息比对;用好查询统计分析功能,抓好金三数据增值利用,开展收入分析和政策效应分析,为领导决策和完善政策提供参考。
(三)进一步加强所得税基础管理。
(四)完善企业所得税风险管理。
事前不断优化纳税服务和政策宣传辅导。事中持续完善升级两个审核软件,利用信息技术实时扫描识别纳税申报风险,推送给纳税人进行更正修改,全面提升申报数据质量。事后全力做好后续管理:一是把纳税人未处理的风险交由征科部门扎口推送给基层税务机关,根据风险大小分类施策,予以提示提醒、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二是发挥专业优势,组织专家团队,分级分类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和高风险事项开展风险分析识别应对;三是国地税之间交换共享信息,深度合作,协同加强所得税管理。
(五)加大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实力度。
(六)优化企业所得税纳税服务。
税收征管改革优秀案例范文 第十八篇
摘要:税制结构的优化实施需要税收征管的保障,税制结构优化必须考虑征管的成本和现阶段的征管能力。税收征管能力对税制结构优化有制约,但反过来,政府税收征管能力、税收征管环境等因素影响优化税制设计的同时,税制结构的优化设计又有助于税收征管效率的提高。促进我国税制结构优化,提高征管水平,应建立健全税收法律体系,完善税源管理,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
关键词:税收;征管;税制结构;优化
1税制结构优化与征管水平的关系
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作为知情者的纳税人,很可能会在税收制度实施中隐藏自己的涉税信息、隐瞒自己的涉税行为而使具体的纳税行为偏离税制规定,达到其偷逃纳税义务以增加自己当前利益的目的。因此,必须通过税收征管才能实现税收收入,实现税制设计目标,而纳税人的文化水平、征管机关的自动化、电子化水平等都会影响税款的征收,因此这就需要政府建立起有效的税收征管机制,保障税制的准确实施。
税制结构优化需要考虑税收征管的成本和征管能力
税制优化和税收征管是密不可分的,税收征管是保证税收制度有效运行的手段,税收制度目标依赖于税收征管来实现。目前纳税成本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征税机关从事征税、管理等活动所产生的成本;二是纳税人在缴纳税款时所付出的人力、物力及所花费的时间等造成的成本。因此,优化税制应当考虑到税务机关的征管费用和纳税人的依从费用[1]。因此,税收征管成本对优化税制目标的实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大到足以扭曲优化设计的税制目标。
税收征管能力对税制结构优化有制约作用,所使用的税制模式只有当它与政府征管能力相适应时,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也就是说,税收征管所具备的相应的技术手段、征管水平、征管队伍所具备的相应素质,对税制的实施必不可少。因此,必须避免不顾自己的征管能力,片面追求税制优化,虽然税制结构设计理论上可能比较好,但由于没有当前的征管能力作支撑,反而可能导致税收征管中的税收流失,不能达到税制的既定目标。因此,在政府征管能力许可限度内选择和调整税制结构才是最符合实际的。政府征管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政府的征管能力通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也是可以提高的,政府征管能力的提高给税制结构的选择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有助于税制结构的更加合理、更加完善、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努力提高政府征管能力是我国税制改革与征管改革长期发展的重要任务。
税制优化有助于税收征管效率的提高
税收征管能力对税制结构优化有制约作用,但反过来,政府税收征管能力、税收征管环境等因素影响优化税制设计的同时,税制结构的优化设计又有助于税收征管效率的提高。评价税收征管效率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要考察取得定量收入所耗费的征管成本;另一方面也要衡量由于政府征管能力不足以及纳税人逃避纳税而造成的税收损失;同时还应考虑税收征管能够征收多大规模的收入,以满足政府必要支出的需要,又不会对经济产生过大的消极影响。因此过于简化的税制虽然其征管成本很低,纳税人也难以逃税,但集中的收入有限,又不够公平。而符合实际的合理的税制结构,一方面有利于征集到适度规模的税收收入,满足了政府必要的支出,发挥了税收的职能;另一方面也使税收征管部门有能力承担征管任务,做到应收尽收,能较好实现税制结构设计的目标。同时,合理的税制结构也有利于减轻纳税人的抵触情绪,有利于纳税人对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有利于纳税人之间的相互监督,这一切无疑会提高税收征管效率[2]。
2提高征管水平的措施建议
建立健全税收法律体系,不断改进和完善税源管理、税种管理
税收征管是以完备的法律制度为依托的,税收的缴纳在一定程度上是纳税人的非自愿行为,税收征管的实施需要有确实、明确的法律依据。因此,税收征管程序、方法、手段及相关措施都应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使税收征管的一切行为都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有法可依。我国应尽快制定和颁布适合我国情况的税收基本法,作为我国税收工作的根本大法?鸦提升现行各税收法律的级次?鸦加强税收法律对征税人的约束,对税收征管手段、措施和操作规程在法律上做出明确规定,保证税务机关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从而健全税收征管实施的法律依据,真正使各行为主体的任何税收行为都根据法律的规定来进行。
税收征管改革优秀案例范文 第十九篇
税收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物质前提是社会有剩余产品,社会前提是有经济化的公共需要,经济前提是有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上层条件是有强制性的公共权力。中国的税收是公元前594春秋时代鲁宣公实行“初税亩”从而确立土地私有制时才出现的。
精选税务自查报告范文一:
某某国税局:
我公司是某某食品有限公司在新疆登记注册的全资子公司,属于食品加工企业,经营范围为方便面、挂面、粉丝、调味品的生产与销售。注册资金1000万元。
我公司用于抵扣进项税额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真实合法的,没有开票单位与收款单位不一致或票面所记载货物与实际入库货物不一致的发票用于抵扣。
用于抵扣进项的运费发票是真实合法的,没有与购进和销售货物无关的运费申报抵扣进项税额;没有以购进固定资产发生的运费或销售免纳增值税的固定资产发生的运费抵扣进项税额;没有以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发票和国际货物运输发票抵扣进项;不存在以开票方与承运方不一致的运输发票抵扣进项;不存在以项目填写不齐全的运输发票抵扣进项税额等情况。
不存在购进房屋建筑类固定资产申报抵扣进项税额的情况。
不存在购进材料、电、汽等货物用于在建工程、集体福利等非应税项目等未按规定转出进项税额的情况。
发生退货或取得折让已按规定作进项税额转出。
用于非应税项目和免税项目、非正常损失的货物按照规定作进项税额转出。
销售收入是完整及时入账:不存在以货易货交易未记收入的情况;不存在以货抵债收入未记收入的情况;不存在销售产品不开发票,取得的收入不按规定入账的情况;不存在销售收入长期挂帐不转收入的情况。不存在视同销售行为、未按规定计提销项税额的情况
不存在开具不符合规定的红字发票冲减应税收入的情况:发生销货退回、销售折扣或折让,开具的红字发票和账务处理符合税法规定。
营业收入完整及时入账,现金收入按规定入账;给客户开具发票,相应的收入按规定入账。按《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的时间确认收入,准时完成纳税义务。
不存在各种减免流转税及各项补贴、收到政府奖励,未按规定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不存在利用虚开发票或虚列人工费等虚增成本、使用不符合税法规定的发票及凭证,列支成本费用、在成本费用中一次性列支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物品未作纳税调整;达到无形资产标准的管理系统软件,在营业费用中一次性列支,未进行纳税调整。
不存在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超过计税标准,未进行纳税调整、计提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职工住房公积金超过计税标准,未进行纳税调整、计提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年金等超过计税标准,未进行纳税调整。
不存在擅自改变成本计价方法,调节利润。
不存在超标准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计提折旧时固定资产残值率低于税法规定的残值率或电子类设备折旧年限与税收规定有差异的,未进行纳税调整;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年限与税收规定有差异的部分,已进行了纳税调整。
不存在超标准列支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和广告费、擅自扩大技术开发费用的列支范围,享受税收优惠。
企业以各种形式向职工发放的工薪收入已依法扣缴个人所得税。
我公司将在税收专项检查纳税自查中,及时、准确的完成我公司税收自查工作。
以上报告!
精选税务自查报告范文二:
近日,根据国家_工作部署,为了有序开展20xx年税收专项检查,厦门市国税局决定以企业自查为先导、以税务机关抽查和重点检查为保障,组织该市电子、服装、家具类产品的出口企业及外贸供货企业开展税收自查。
此次自查的对象和范围包括:在20xx年度和20xx年度办理电子、服装、家具类产品出口退(免)税的外贸企业与生产企业,电子、服装、家具类产品的外贸出口供货企业。以电子、服装、家具类产品出口及供货源为自查重点,对照检查是否存在税收违法与违规事项。如有涉及税收违法行为的,应追溯到以前年度。
本次自查实施“阳光稽查”,鼓励自查自纠。税务机关将筛选出口退税企业自查名单,告知企业出口退税相关法规政策、税收检查重点及企业自查自纠的法律责任与权益,根据企业自查报告审查情况,确定抽查和重点检查对象。企业自查出的.税收问题,可依法从轻、减轻或不予处罚。自查阶段隐瞒问题不报告,或不按规定如实报告的,经税务机关检查确认,将依法处理。企业还应逐条对照税收检查问题,如实填写自查报告,若违规应逐笔列示;应缴(收回)税款的,需说明税款的所属期间,经所属主管税务机关确认后解缴入库。
税收征管改革优秀案例范文 第二十篇
[摘要]小型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落后、涉税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不仅影响税收征管的效率,而且阻碍企业发展。本文在分析其现状及成因的同时,并提出加强涉税人员管理,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税收征管涉税会计培训考核
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我国注册的中小企业所实现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0%、利税占全国的40%,中小企业分布广、群体数量大,给税收征管工作带来较大难度,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落后、会计人员素质低下,不仅影响企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税收征管工作的顺利进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现阶段小企业财务管理方式及涉税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存在诸多的问题,有自身及外在的多方面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缺乏培训机制,会计人员所备知识滞后于税制革新
根据法律。我国目前对会计人员的管理方式是统一由各级财政部门发证、年检、继续教育,采用统领的管理方式。根据规定,具有中专或高中学历的人员即可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通过比较不难发现会计行业的从业门槛较低,使得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侧重于理论和政策方面知识,没有考虑涉税会计人员的个体差异及所从属企业的特征,对提高涉税人员的实际业务水平帮助甚微。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税制改革相应日益频繁。要求涉税会计人员及时适应变化的纳税环境,掌握新政策,执行新规定,储备积累业务知识,并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显然税务部门的要求与财政部门的管理不同步,税务机关又缺少相应的机构对涉税会计人员进行纳税技能知识培训,导致从源头上影响税收征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税务机关重征轻管,会计信息失真较为普遍
我国小企业具有总体规模较小、经营方式灵活多变的特点,从而增加了税务管理的难度,税务部门在完成税收任务后往往将企业放任自流。再有企业普通工作人员流动性强、公司人员总体素质不高等特点,决定了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水平偏低的现状,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会计基础规范化薄弱。部分企业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再者账目混乱。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设两套账,一方面应付税务检查,另一方面为企业内部提供会计信息。在会计核算方面,人为操纵利润,采用倒轧账的方式记账等等。第二、内部会计控制职能缺失。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合法性有关的控制,但是小企业的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部分会计人员受利益驱使,往往接管理者的意图行事,忽视会计行业的基本原则,限制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第三、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有待建立。小企业会计稽核制度、现金及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等基本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或者名存实亡。这种状况既损害了企业自身的根本利益,如造成企业资产流失、浪费严重、经营管理混乱,也导致外部监督困难重重。
三、税务机关对涉税人员缺少监管考核机制
由于会计行业从业门槛较低,人才市场中明显反映供大于求,致使企业更有选择为命是从的会计人员的空间,企业涉税会计人员服务于企业业主,受利益驱使,必然想方设法维护企业利益减少税收,方法是五花八门:多开农副产品或废旧物资进项发票;收入不记账减少销项税额:虚提工人工资、折旧及管理费用增加成本,从而使企业利润“长亏不倒”等等。为税务机关查账征收设置障碍,在税务稽查征管过程中,税务人员也十分清楚以上做法,但由于企业会计人员流动频繁,许多管理惩教措施无法实施,造成会计人员造假账避税、逃税的违法成本较低的局面,久而久之,对涉税会计人员遵守诚信职业道德疏于监督与管理。
随着我国财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为企业提供优良的纳税环境愈来愈重要,既要完成国家的征收任务,又要管理企业规范发展,两者应相符相承:管理是基础,征收是目标;只有将企业的纳税管理基础夯实,才能保证完成国家的税收,国家的富足才能扶持企业更好的发展。针对税收征管环节中涉税会计人员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整合资源,扩展涉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新思路
税务机关协调同级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建立针对企业涉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新模式,以税务实践专家为核心、以面对面的教育为手段,以解决广大企业涉税会计工作中的实际需要为目的教学模式。根据税管辖域内企业的生产经营特征,将涉税会计人员进行分类,如生产制造、委托加工、食品加工、出口退税等会计行业人员。根据其实际需要。和面临的实践问题进行分类教育指导。当然,治标不能忘治本。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还要提升涉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诚信务实的素养。以座谈会的形式定期召集企业会计和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宣传新政策,贯彻新法规。并列举现实涉税案件的例子,剖析会计在违法违纪环节的危害,用会计虽然受人指使,但受到法律严惩的事实告诫会计人员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二、实施等级考核监督,细化管理体制
税收征管改革优秀案例范文 第二十一篇
面对矛盾难题,要敢于化解。改革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尤其是在人的问题上。一定要充分认识问题存在的现实性,在改革中敢于较真碰硬,勇于逐个击破,以问题的不断解决推进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
面对争论僵持,要敢于拍板。改革过程中,必然面临诸多选择,必须果断作出决策。很多事情一时看不出对错,这个时候,争论和讨论是避免不了的、也是应该有的。但是不能在争论和讨论中僵持下去,讨论之后该决定的必须要决定。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在改革中要大胆工作,要有魄力、善决断,说了算、定了干,发挥好主导作用。
面对阻力堵点,要敢于撑腰。在改革过程中,一方面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本级的工作;另一方面要支持下级单位完成好改革任务,从而打通关节、疏通堵点、破除阻力,全力解决好基层改革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只要对改革有利,只要符合原则立场,就要在基层需要时当好后盾。
改革既是领导干部自觉自律的主动践行,更是对干部职工公心公道的积极引领。改革必然会涉及职责的调整、岗位的轮换,也必然会带来个人的进退留转,触及个人的切身利益。各级领导要主动自觉地服从改革大局、服从组织安排、服从任务要求,不仅要做改革的参与者,更要做改革的支持者、引领者。
税收征管改革优秀案例范文 第二十二篇
9月15日上午,青海省人民政府_公室召开《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国家_青海省税务局党委委员、总会计师于晓绚,党委委员、总审计师贾锋等出席,于晓绚介绍了《实施方案》出台背景和意义,以及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2021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深入推进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精诚共治做出了全面部署。为全面贯彻落实好《意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青海省《实施方案》于8月31日正式印发各地贯彻落实。《实施方案》将对青海省建立现代化财税金融体制、优化税务执法方式、提升税收服务水平、构建税收共治格局,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环境,优化利企便民服务措施,更好满足纳税人缴费人合理需求,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青海省《实施方案》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国办《意见》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分别明确了6方面27项主要任务。
税收征管改革优秀案例范文 第二十三篇
一、当前税收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近几年来的不断努力,税收征管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和突破性进展,但由于受到我国生产力还比较落后、法治化程度还比较低、整个社会和国民经济的管理水平还不够高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再加上有些地方急于求成,对税收征管改革缺乏有力的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或者过分强调征管改革的模式化,或者片面理解新
税收征管模式的涵义等主观原因,新建立的税收征管机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特别是 “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在某些地区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
(二)税收征管的业务组合衔接不畅。机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税收管理权被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机构间职责范围难以划分清楚,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工作分配环节多,无增值的管理环节多,造成信息传导不畅,信息衰减和失真;征收、管理、稽查三个系列之间界限明显,信息相对封闭,协调配合能力弱,衔接不畅。
(三)税源监控管理乏力。新的征管模式最大的特征是由管户变为管事。集中征收后,并未根据信息化要求,采取现代化的税源管理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征收人员与纳税户之间的直接接触大大减少,基本上处于被动受理的状态,税收信息来源渠道窄,且对有限的税源信息利用不够,致使税务部门对纳税户数、纳税人基本情况、税源结构及变化趋势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税源监控管理乏力,弱化了税收征管基础。
(四)税收的服务功效有所削弱。现行税收征管机制运行中既有缺乏管理力度、税源不清的问题,也存在对纳税人服务不到位的问题。税务机关的优质服务一定程度上停留在表面的微笑迎送上,没有从实质上方便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简化办税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最突出的就是纳税人到税务部门办理涉税事项环节过多,程序复杂,要多头跑、多次跑,重复报送资料,呈单点对多点的状态;税务部门需要调查核实的事项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和岗位,要多头找、多次找,呈多点对单点的状态。
(五)税收征管流程缺乏制约化管理。现行征管流程,存在制约不够、监督不力的问题,未能有效地对征管流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征管模式在运行中往往会出现偏差。主要原因是,基层分局虽已把征收和稽查分离出来,但仍然是综合管理,专业化分工深度不够;对管理环节的制约仍然靠层级审批,没有形成过程控制。
(六)重点稽查达不到预期效果。新的征管模式强调重点稽查、以查促管,实际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由于管理缺位,征、管、查协调不力,至使对纳税人情况不能全面掌握,税务稽查部门仅靠报表的表面数据和举报提供的情况,很难抓住重点,查案的针对性和准确性都相对降低。二是目前各种管理措施不到位,纳税人违法风险成本低,再加上纳税人对税法的自觉遵从度还较低,造成偷税面很广,稽查工作往往顾此失彼,处于被动局面,达不到稽查的威慑作用。三是稽查体系内部的“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环节存在相互扯皮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稽查的工作效率。
(七)征管质量考核还不能真实反映征管水平。有些征管考核指标标准制定过高,超越了税收工作的实际,科学的征管质量考核体系还未真正建立起来。基层征管部门在考核中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为取得好的考核成绩,对列入考核的工作内容较为重视,没有列入考核的则不问不管,表面性工作做得多,加上受税收任务压力大等原因的影响,很难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全面提高税收征管质量。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新征管模式效用的充分发挥,影响着征管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高,亟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在征管改革没有完全到位,新的征管运行机制尚未有效运转起来的情况下,需要继续深化税收征管改革,进一步提高新征管机制的运行质量和效率,确保税收征管改革整体目标的全面实现。
二、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的思考
税收征管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践中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我们只有在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中不断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尊重税收征管的客观规律,才能探索出一条由繁到简,提高征管效率的新路,才能尽早实现
改革的目标。
(一)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提高税收征管的科技含量
税收征管改革优秀案例范文 第二十四篇
20xx年3月,_中央办公厅、_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向社会公布,这是我国税收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该《意见》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对税收工作的重视,描绘了“十四五”时期税收征管改革和税收现代化建设的蓝图框架,将推动税收征管从合作、合并到合成,税收服务、执法和监管深度融合,税收治理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税收改革创新从渐进式到体系性集成的“四个突破”。
税收征管改革的工作并不是从2021年才开始,早在2015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就审议通过了《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明确指出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要坚持依法治税、便民办税、科学效能、协同共治、有序推进的原则,发挥国税、地税各自优势,推动服务深度融合、执法适度整合、信息高度聚合,着力解决征管体制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而这只是改革的开始,为了进一步提高征管水平,2017年4月,国家_发布了《国家_关于转变税收征管方式提高税收征管效能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征管方式由事前审核向事中事后监管、固定管户向分级分类管户、无差别管理向风险管理、经验管理向大数据管理的“四个转变”。从征管方式上进行了一次大变革,打破了原有的固定征管模式,将大数据应用和风险管理模式融入日常征管之中。2018年7月20日,中央办公厅、_办公厅印发了《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这是_着眼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该方案通过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合并省级和省级以下的国税地税机构,划转社保费和非税收入征管职责,构建了高效统一的税收征管体系,为高质量推进新时代税收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在机构合并之后,总局快马加鞭,发布了《全国税务系统深化“放管服”改革五年工作方案(2018-2022)》,该工作方案是以_、_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神为指引,以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为新起点,旨在形成征纳双方权责清晰、政策更加透明、办税更加便捷、合法权益更有保障、诚信纳税意识明显提升、纳税人税法遵从意愿和遵从能力不断提高,自主遵从、优质便捷的纳税服务体系。
在税务系统上下齐心,6年不间断的创新改革,砥砺前行之下,我国的税收征管体制和征管方式等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从_、_的总体要求上看,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比仍有差距;从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上看,日趋复杂的新业态新模式对税务监管服务提出了更高挑战和新的征管需求;从纳税人缴费人的期待诉求上看,税费服务时效性、便利度、精细化有待提高。因此,我们仍需要继续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推动实现税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1年3月,_中央办公厅、_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该文件作为引领2021年至2025年税收征管改革的重要文件,通过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工作落实三大板块,对今后5年税务系统的深化征管改革工作做出了详细的说明。该文件的核心要义为一个主题,两大主业,四新体系,六类重点。
一个主题重点在于“合成”。就是要通过征管技术变革、征管业务变革、征管组织变革,来推进达成以税收大数据为驱动的“八大集成”即,经济交易信息“一票式”集成、个人税费信息“一人式”集成、法人税费信息“一户式”集成、税务人员履责信息“一员式”集成、税务机关信息“一局式”集成、税务系统信息“一揽式”集成、执法服务监管“一体式”集成、内外协同共治“一并式”集成。让税收工作和相关信息简约化,集成化,提高信息利用的便捷性,实用性。
两大主业分别为“带好队伍”和“干好税务”。要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通过以数治税、依法治税,建立一个“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屏障,践行为民治税,廉洁从税的干部作风;《意见》对于新时期的税费征管服务思维、业务制度、技术平台等方面的转型升级做出了具体部署,为做好税收工作指明了方向。
六类重点指的是全面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不断完善税务执法制度和机制、大力推行优质高效智能税费服务、精准实施税务监管、持续深化拓展税收共治格局、强化税务组织保障。六类重点工作是在四个新体系基础上更加细化的重点工作,国家_根据这六类重点,制定了《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任务分工》,在这六项重点的基础上,又细化为了24个类别,100项工作任务,全面覆盖了5年内本次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工作安排。
税收征管改革优秀案例范文 第二十五篇
各位领导、同志们:
规范权力运行,是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主要切入点。我局在规范行_力运行工作中,其基本作法是“统一一个认识,把握三个步骤、突出五项工作”,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腐败现象,为交通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下面,就我局规范行_力运行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统一一个认识
这个认识就是:制度建设是权力运行的机制和程序。要确保权力公正运行,重在建立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制度和程序,舍此别无他途。因此,在权力运行过程中,我们重点推行和完善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制度,畅通民意和投诉通道,强化和完善行政问责机制,规范业务流程,规范行政审批、许可和执法的自由裁量权,规范行政收费和公共服务行为,从微观操作层面规范岗位权力运行,把明确的制度约束和严密的程序约束作为规范公共权力微观运行的重要手段,加强权力运行微观过程和结果的监督,是切实预防腐败的基本途径,也是制度建设的主要着力点。
二、把握三个步骤 在权力运行工作中,我们重点把握三个步骤,使权力运行工作处于人人参与、人人监督之中,确保权力运行的公开化、透明化、政策化。
一是动员部署。通过召开交通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大会,对规范权力运行工作进行总动员,具体分工、明确责任、提出要求。组建规范行_力运行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从制度上完善机制。
二是组织实施。首先是清理登记。对本单位的行_力进行清理,编制职权目录、绘制每项权力运行流程图,建立行_力公开透明运行相关制度,并将清理结果上报办公室,报送内容和资料包括“一表、一图、一据、一盘”;其次是初审初定。组织人员对各单位报送的材料进行审核,确保清理结果全面、真实、合法、准确;再次是审核确认。召开党组会议、班子会议,对清理结果进行研究确认、签署意见。然后进行申报审定;最后是公开执行。经县_审定的行政职权目录、运行流程图、相关制度汇编成册,并向社会公布施行,从程序上完善流程。
三是改进完善。首先对本单位规范行_力运行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促进该项工作抓到位、出实效;其次是积极做好迎接督促检查工作,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从监督、整改上全面落实。
三、突出五项工作
一是清理行_力。重点对行政执法权(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监督检查、非行政许可审批等行_力、行政事业性收费权)、重大事项决策权(包括重大项目、资金分配、资产处置等重要事项决策权)、内部管理权(包括部门内部人员录用、调动、任免、奖惩权,财务支配、物资采购分配等管理权)和其他依法实施的行_力等“五权”进行分类,并逐项登记造册。
二是绘制运行流程。按照减少层级、理顺分工、提高效率、方便办事的原则,依法绘制覆盖行_力运行全过程的流程图。并详细载明行_力的条件、承办岗位、运行程序及相关接口、办理时限、监督制约环节、相对人的权利和投诉举报途径与方式等7个关键要素。
三是明确行政责任。围绕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明确每项权力运行的责任,将法定职权特别是行政许可、资金分配、干部选任等容易发生腐败的权力进行合理分权,分解到具体股室、岗位。并根据有权必有责的要求,确定不同股室、人员的具体责任。
税收征管改革优秀案例范文 第二十六篇
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省、市局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会议精神,构建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根据市局对税收征管改革工作的部署,市区国税局在认真分析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辖区机构设置、税源结构、人力资源等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税收征管改革,努力形成“征纳权责明晰、服务职能整合、税源专业管理、风险集约统筹、岗责流程统
一、监督制约有效”的税收征管格局,进而达到提高征管质效、优化纳税服务、规范税收执法、降低执法风险、促进纳税遵从的目的。
二、改革内容
通过优化结构、转变职能,将业务科室、办税服务厅、税源管理分局等部门职责进行整合,实现办税服务厅全职能化、业务科室职能“瘦身”、风险管理中心中枢统筹、分局专职风险应对、各岗位分权制约,打造实体化、扁平化、集约化、流程化的税收征管格局。
(一)打造全职能办税服务厅
通过将市区局各业务科室承担的基础管理事项下移至办税服务厅、各税源管理分局承担的基础管理事项前移至办
税服务厅的方式,推进办税服务厅由办税服务前台向综合税收服务机构转型,实现税收服务、基础管理各项职责在办税服务厅内集中整合、专业化分工、一体化运作。
在办税服务厅内设立调查核实和涉税审批岗位,赋予其调查核实和审批职能,实现依申请涉税事项受理、核查、审批的一体化办理。纳税人依申请办理的158项涉税事项,除需要市级以上税务机关审批的13项涉税事项外,对其他145项涉税事项,只要纳税人提供资料齐全、符合办理条件,均由办税服务厅受理并审核后当场审批办结。同时赋予办税服务厅部分基础税源管理权限,对未按规定办理依申请涉税事项的纳税人履行催报催缴、欠税追缴、处理处罚等职责。
(二)业务科室职能调整
业务科室职能“瘦身”,将政策法规科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防伪税控系统及稽核管理、进出口税收管理、流转税优惠审核、相关资格认定等业务,税政科的所得税税收优惠审核、所得税核定等业务,征管科的普通发票管理、欠税管理、委托代征管理、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管理等职责,计统科的税收票证管理等职责下移至办税服务厅,相关业务人员随业务至办税服务厅,加强办税大厅的一体化业务办理能力。
(三)强化风险管理中心中枢作用
市区局成立独立的、专业化的税收风险管理中心,统筹开展风险目标规划、风险信息采集、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
序、任务筛选、任务推送、复审复核、跟踪评价和风险管理各环节整体联动工作的协调等工作。
风险管理中心统筹全局风险管理,形成强有力的管理中枢。充分利用各税种和专业管理部位的专项风险分析成果,收集各类涉税信息,采取人机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风险分析,研究制定风险防控策略,提出风险应对建议(包括上级部署的专项评估任务),统一提交税收风险联动管理联席会议进行等级排序,确定风险应对任务。风险管理中心同时负责督导、反馈、考核风险应对工作,保证协同联动的有效落实。风险应对实行“一次进户、各税统评”,在同一年度内,除涉及税收违法案件检查和特殊事项调查外,对同一纳税人不得重复进户开展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税务审计。
(四)税源管理分局专职风险应对
除振兴分局(个体分局)外,其他税源管理分局不再从事催报催缴、个体定税等基础税源管理事项,将主要负责税收风险提醒、纳税评估、注销清算、发票检查、漏征漏管清查等风险应对事项,以及税收调查等风险信息采集事项。取消税管员管户,税收管理员“不管企业管风险”,将主要从事税收风险信息采集及风险应对工作。税源管理科继续作为专职评估科,负责市区局重点评估及专项评估。振兴分局将负责市区局所有个体工商户的税源管理工作,实现市中区范围内个体工商户税收政策执行的公平、一致。
(五)健全完善监督评价机制
1、风险应对环节分权制约。落实选案、检查(评估)、审理分权制约机制,稽查局除接受上级稽查局统一部署稽查任务、外部协查、举报检查外,其它案源由税收风险管理中心推送;税源管理科及各税源管理分局作为专职评估机构,所有案源由税收风险管理中心分析推送。由税收风险管理中心牵头组织相关业务科室人员对税务稽查、纳税评估结论进行集体审理定案,集体审理至少每半月召集一次,必要时可召开临时审理会,稽查局、各评估单位负责案件的检查(评估)、执行。
2、大厅审批业务分权制衡。办税服务大厅一体化办理业务实行业务受理、核查、审批分权制衡,将涉税业务受理、调查核实、审批岗位分由不同人员担任,调查核实、审批人员应具备执法资格,按规定流程办理,实现分权制衡。
3、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本方案所涉及业务调整、业务办理及流转事项由考核办全程考核,对未按规定期限及工作质量完成的,通报批评并考核扣分;对征管改革措施到位,完成质量好、征管水平明显提高的单位,将通报表彰并予以考核加分。
三、时间安排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8月1日—9月15日):根据市局批复进行人员、岗位、业务、流程设定,申请调整金税三期岗位、权限设置。
(二)第二阶段培训阶段(9月16日—9月30日):授课人员备课,对所有业务人员分岗位开展人员培训。
(三)第三阶段全面运行阶段(10月1日开始):机构、人员、系统调整到位,按新业务流程全面运行。
(四)第四阶段总结完善阶段(12月份):各单位总结征管改革运行情况,对工作中存在的疑点、难点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并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市区局。市区局组织评估验收,全面总结评价,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措施和意见。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为把税收征管改革落到实处,市区局成立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区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区局其他局领导任副组长,分管征管工作的局领导负责征管改革常务工作,各科室、分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区局征管科,由征管科长任主任,具体协调指导税收征管改革落实,为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税收征管改革工作政策性强,涉及的业务和部门多,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对实施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及时沟通反馈,持续改进。为避免发生纳税人多头跑,各岗位间推诿扯皮的现象,在内部改革的同时,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争
取纳税人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对外公开办税流程,有必要时可制作流程示意图,放在局机关、办税大厅、分局的显要位置,让纳税人一目了然,不论办什么事都能及时找到相应的部门或个人。
(三)深入调查,持续改进
税收征管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各单位在推进征管改革工作过程中,要本着巩固、完善、提高、优化的原则,实行跟进管理,深入调查分析和研究工作中反映出的问题,不断调整充实、改进完善征管体系的内容,总结归纳出丰富有效的实践经验,切实提高税收征管的质效。
税收征管改革优秀案例范文 第二十七篇
一年来,我所在上级局和当地党政的正确领导下,高举_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开拓进取,务实创新,在税所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全年税收和社保工作取得新突破。截至目前为止,全年共完成税费收入元,其中税收收入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10%,比增,社保费收入693563元,其中企业类(非公有制)社保费收入457560元,完成年度任务85%,全年社保费收入(除去教育财政代缴部分)比增。
我所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与税所班子的正确领导分不开,我们秉承新时期广东地税人“敢干、敢拼”的精神,大力开拓税源,加强征管力度,提供优质纳税服务,制订强有力的措施,有针对性的开展日常工作,把创建“六个一流”落到实处。
一、大力开拓税源,提前一个月完成税收任务。
虽然今年我镇税源依然薄弱,与县局下达的年度任务有一定的差距,但我所并不是一味的要求减轻年度任务,而是以此为工作动力,因为我们坚信“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税所立足于实际,一是积极与当地党政以及各有关职能部门沟通和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将全镇的潜在税源和一次性税源进行摸底清查,对全镇大宗的税源现状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例如:今年广东省输变电工程公司承建的500KV长沙至我市送电线路工程(A标段)有一段线路经过我镇区域,但该公司并无意在我镇纳税,我所由于及时掌握了相关信息,通过我镇政府和供电部门有关人员对该公司进行税法宣传,要求该公司在劳务发生地履行纳税义务,同时所长多次亲自带队与该公司工程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进行面谈,终于使该公司同意在我镇纳税,并于9月和11月分两次在我镇纳税77760元,这可以说与我镇地税人的那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分不开。二是加大力度监控纳税大户收入情况及纳税情况,对纳税异常的业户进行调查,分析是否存在不正常的现象,保证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三是通过下户调查及管理区域巡查,对仍然在监管之外的税源及时纳入管理,确保税款不会流失,增加税收收入。为全盘的操控、掌握收入情况,税所在杨所长的领导下,通过多次召开所务会,认真制订一个收入进度计划表,有力地保证了全年的税收收入跟任务进度同步。同时税所在今年人手紧缺的情况下,通过加班加点,圆满完成上级局交给的`任务。
二、夯实征管基础,不断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我所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清查摸底工作,并根据山区纳税人变动大、分布广的特性,有计划地制订了一系列有关日常征管工作的措施和制度,对税务人员提高征管质量和征管效率,全面掌握纳税人各种信息和数据有很大的帮助。我所一直保持与工商、劳动等部门的密切联系,通过数据的比对,及时了解纳税人的变动情况,实行对纳税人的动态管理;对发现漏征漏管的,将其资料进行登记造册,以便在清理工作中对其进行处理:未办理税务登记的进行补办,未如实申报纳税的依照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全年共补办税务登记个体8户、企业1户,查补税款及滞纳金共元。同时加强对税收政策的宣传送达以及纳税咨询辅导工作,增强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并不定期举行企业法人代表、财务会计和个体户代表座谈会、辅导会,通过与纳税人交流,共收集纳税人反馈意见35条,税所改进26条,对税所不能办理的,帮助纳税人反馈到上级局,以此为纳税人排忧解难,切实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水平。我所在纳税服务大厅为纳税人提供“一站式”办税服务,对外承诺办税时间,不但提高了税务
人员的工作效率,还树立了税务机关的良好形象。
三、狠抓队伍建设,构建廉洁税务机关
四、不断更新观念,实现个人自我增值
为适应新时期征管工作的需要,我们提出“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实现个人自我增值”的口号,要求全所干部职工在今年内必须能熟练掌握电脑技能与税收业务知识,并让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税务人员通过帮带传的方式,使税所逐步形成一个“我要学”的良好氛围,使人人对知识有追求,工作有干劲。在今年全市地税系统电脑技能考试中,我所百分之百通过考试,由此可见一斑。特别是今年市局为在十一月十四日上线“广东地税新一代税收征管信息系统”,从全我县地税系统抽调三名税务人员参加前期准备工作,其中就有一名是我所的人员,这也与我所平时的个人自我增值工作分不开。
税收征管改革优秀案例范文 第二十八篇
借鉴各国经验,国家_在下设区域性的税务机构时,可以考虑依照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集状况、税源分布情况以及其他经济社会情况设置税务机构。目前,我国税务系统除一部分基层税务分局(所)以外,都是按行政区划来设置税务机构,且每级税务机构在功能上都是全能型的。应该说,这种设置方式更多地是考虑了政治管理体制上的因素,而忽略了经济上以及税务工作现实需求上的因素,其中至少有三方面弊端:首先,不利于税务部门摆脱不必要的政府行_力的干预,税务机关独立性的发挥受到制约。其次,不考虑税源的大小、人口的分布而趋同地设置全能型税务机构,不利于机构的精简和征税成本的降低。第三,不利于一些资源包括硬件设备、人力、信息资料等突破行政区划实现有效共享。比较而言,按照经济区划设置税务管理机构更符合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能够降低税收成本,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地方政府对国家税务机关的行政干预。在大规模按经济区域设置税务机构的条件成熟前,我们可以考虑对一部分机构先按经济区域设置,如跨区域设置办税服务厅以更好地为集中征收服务,跨区域设置信息中心使资源在更广的范围内实现共享,而且国地税还可以考虑联合跨区域设置,以更好地体现资源整合的效率。同时,对一些边远地区、税源较少地区的税务分局(所)要进一步加大撤并收缩力度,这既适应按经济区域设置机构的需要,又能有效地降低征税成本。
近年来各地税务机构设立了为纳税人提供服务的办税服务大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对纳税人的服务。然而,国、地税办税服务大厅的分设,不仅给纳税人带来新的不便,同时也提高了税收管理部门的征收成本。借鉴国外的做法,可以考虑在一定的区域内(不一定要按单个税务机构的辖区设置,也可以根据需要跨辖区设置),由国地税务机关联合组建由银行、国库参与的相对独立的办税服务机构,以便更好地为纳税人提供优质、快捷、系统的服务。此外,还可以根据纳税人需要,适当增设一些服务部门,如纳税人维权服务中心等,以改进税务征收工作。
由于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的关系不是法人与法人或自然人与自然人之间的私法关系,同时权利和义务也不是直接对等或对应的关系,因此征纳双方发生争议或发生税务犯罪行为,其性质与审理方法同一般
的民事、刑事案件是有所不同的,因而需要专门的司法机关进行判决和监督判决。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可以按经济区划设置专门的税务法院。例如,可以在华北、东北、西北、西南、中南等设置专门的税务司法机构。这一方面可以体现精简机构、节约成本的原则,另一方面能够真正在人事、经费方面摆脱地方的行政干预,提高办案的公正性。税务法院直接受最高人民法院领导,经费由中央财政预算单列,院长由高院院长提名,_常委会审议通过。
从实践上看,我国税务管理组织机构的变迁基本上是按照混合模式展开的。目前,国家_,省、市、自治区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地(市)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县(市)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及其下设的分局、税务所构成了我国纵向税务管理组织机构。从横向上看,税务管理的内部组织结构为:税政业务部门、征收部门、管理部门、稽查部门、计会部门、_门、人教部门、信息服务部门等。今后,在采用矩阵结构的混合税收管理机构模式的前提下,应进一步明确征收、管理、稽查各部门的职能,既合理分权,又相互制约。要考虑在这三者之间建立综合协调的机制或机构,使其符合机构设置协调统一、责权一致、整体效能的原则。要在税收信息化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进行职能模式的绩效评估,在各职能部门之间正确划分职权,建立起合理的分工协作制度,避免职能的重叠、分隔。
「参考文献」
[1] ,Tohn Brondolo:organization Options for Tax Administration,Bulletin for International Fiscal Document,Nov.,.
[2] Abe Greenbaun:The Problem Resolution Pacific Tax Bulletin,Jan.,.
[3] Pechman J.:Tax Reforms,NBER working paper,1990,Washington.
[4] Slemrod,Joel,and Nikki Sorum:The Compliance Cost of the . Individual Income Tax System,National Tax Journal,Dec.,1984.
[5] 王道树。经济转轨中的俄罗斯税制改革及税务管理[J].涉外税务。(8)。
[6] 杨龙。德国税务管理考察报告[J].涉外税务。1998(4)。
[7] _。税务管理的环境约束与制度安排[J].涉外税务。(8)。
[8] 王华军。美国税务行政管理的基本特征[J].中国税务。(12)。
[9] 宋文军。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税制、税务管理及其启示[J].涉外税务。1998(11)。
[10] 王欣。加拿大的税务管理体制及其启示[J].涉外税务。1997(9)。
[11] _达。文英。分设两套税务机构的弊端[J].财经科学。1998(3)。
税收征管改革优秀案例范文 第二十九篇
深化税收征管改革论文
深化税收征管改革论文
融入征管大格局 服务深化税收征管改革
2013年3月,经过反复酝酿研究的《全省地税系统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方案》正式下发,全省地税系统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工作会议召开。湖北地税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启动,揭开了湖北地税发展新的篇章。
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是省地税局为更好地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服务湖北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顺应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潮流,应对税源状况深刻变化,从体制机制上破解制约征管质量和效率提高的深层次矛盾,而作出的一次战略抉择。其主要内容包括规范税收征管基本程序、优化纳税服务、实施税源分类分级专业化管理、夯实税源管理基础、实施税收风险管理、强化纳税评估、加强税务稽查、健全税收执法监督机制、完善征管质量与绩效评价体系、建设信息化支撑体系等十大方面。
新的改革是一场涵盖全省地税系统各个层级、每个岗位、所有业务的一次革命。这是一次治税理念的革命,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税收征管全过程,将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处理、绩效评价、过程监督的风险管理闭环系统与征管基本程序相融合,把有限的征管资源用于风险较高的纳税人;这是一次治税方法的革命,实现业务工作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融合,积极利用第三方信息,打造覆盖税收征管和内部管理全流程的信息化平台,全面迈进信息管税时代;这是一次征管方式的革命,按照申报纳税、税收评定、税务稽查、税收征收和法律救济再造税收征管新流程,特别是风险控制和评定将成为整个新税收征管流程的核心和中枢;这是一次部门权益的革命,按照征管流程需要优化征管资源配置,做实机关、重组税源管理机构、改革和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对原税收征管部门的权益进行再分配;这是一次队伍建设的革命,新的征管体制在岗位分工上体现出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的特征,对各部门各岗位的干部在税收业务上、信息化操作上、工作责任心上要求更高,需要地税干部具备更高的政治、业务和作风素质。
我们常常把税政、稽查与征管一起并称税务三大业务部门,三者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税政和稽查既是本轮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参与者,更是实践者和促进者。2013年3月12日召开的全省地税稽查工作会议、3月28日召开的全省税政管理工作会议提出,全省地税税政和稽查工作必须按照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需要,融入征管大格局,不断提升工作水平,服从、服务于深化征管改革的顺利推进。
税政管理工作就本质来看,就是法的规定性在税收上的综合体现,是国家意志在税收工作中的具体化、明确化和系统化。税政和征管,一个是实体,一个是程序,实体需要程序去实现,程序就是为了实现实体而存在。即税收制度是税收征管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内容,税收征管是税收法律法规实施的唯一载体和平台。税政管理工作服从、服务于深化征管体制改革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站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深化税制改革,促进新征管体制发挥作用。税收征管改革的终极目的是提升征管质效,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而税收征管执行的就是税收政策,因此税收政策是否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直接决定了改革目的能否实现。十八大提出,要加快改革财税体制,构建新的地方税体系。这就要求税政部门按照国家_统一部署,在税法框架内,根据湖北经济发展需要,认真做好“营改增”、资源税、房地产行业税收和环境保护税等税制改革的试点工作,严格执行支持高新企业、现代服务业等税收优惠政策,积极落实鼓励自主创新、扶持企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等结构性减税政策,在运用税收政策服务经济发展上取得实效。
二是要抓住税政管理的薄弱环节,夯实管理基础,促进新征管体制顺利实施。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是提升税收征管质效的一次全方位革命。对包括基础数据、税政管理、税源管理等各方面的基础工作要求很高。税政管理部门必须找准政策管理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夯实地方税种的管理基础,积极推进行之有效的营业税行业管理方法,进一步抓好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不断规范财产行为税管理,强化非居民税收和反避税管理,多方寻找和核实第三方涉税信息,为征管改革提供更加翔实的数据支撑和更扎实的管理基础,促进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顺利实施。
三是要拓展税政管理的职能范围,参与风险评估,促进新征管体制提升质效。新的征管体制赋予税政管理部门建立分税种分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对税政管理中发现的税收风险提出应对意见、参与具有普遍性的风险和重大复杂事项的纳税评估、为纳税评估提供业务指导等多项新的职能。
税政部门要积极履行上述新职能,针对各税种特点,认真梳理现行税收政策,加快建立税收征管风险评估模型,积极开展和指导全省纳税评估试点工作,促进新征管体制运行质效的提升。
税务稽查既是新征管流程的终点,又是新征管体制的起点。说是
终点,是因为新征管体制赋予稽查部门查处高风险纳税人的重大职责,是税收征管的最后一道环节。说是起点,是因为税务稽查成果是风险监控部门确定监控重点的重要参考,是纳税评估部门开展评估的主要参照,是检验征管改革成效的有效手段。税务稽查工作要真正实现服从、服务于税收征管改革的深化,必须进一步提升稽查工作质效,在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工作重点上全面适应新征管体制的要求和需要。具体来讲,核心就是要实现稽查现代化。
一是稽查理论现代化。现代化稽查理论要求确定稽查部门在新时期的主要职能,即主司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抗税案件的查处,依法严厉打击严重税收违法行为,使恶意不遵从者依法及时受到法律惩处,维护税法严肃性,营造公平正义的税收征管环境;要确定稽查部门的主要任务,即将纳税评估部门推送的高等级风险纳税人作为必查对象,开展案件查办等风险应对工作,主动选择税收流失风险较高的行业和区域开展税收专项检查。
二是稽查体制集约化。要按照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税源分级分类管理的要求,继续完善“重点税源省局查、大中税源市州局查、小散税源县局查”的分级分类稽查模式。要稳步推进一级稽查体制改革,提升执法层次,规范执法程序、统一执法尺度,优化稽查资源配置,集中稽查力量监控重点税源,使稽查工作的法治水平和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三是稽查队伍专业化。要按照专业化要求,配齐配强稽查队伍,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的方式,切实抓好稽查人员的培训工作,大力提升稽查队伍的整体素质。对稽查处(科、股)的查案范围按专业化进行分工,培养重点行业、重点税种、重点税源的专业化稽查队伍,为完成好稽查工作任务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四是稽查手段信息化。要按照新征管流程需求,对稽查管理软件进行优化,使之与征管核心软件全面对接,打造稽查与风控、评估、纳服、税源管理等部门资料信息传送的信息化平台。要全面推广应用稽查查账软件等信息化查账手段,提高案件检查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要积极创新稽查方法,拓展稽查信息来源,有效利用第三方信息,提高稽查质量。
五是成果运用反哺化。要认真思考如何充分利用稽查成果反哺征管,全面提升稽查“以查促管”职能的发挥。通过完善征管联席会议、搭建信息化成果传递平台等征稽协作渠道,及时向税政、征管、风险监控和纳税评估部门传递稽查成果,通报涉税违法行为特点、手段和基本规律,提出科学合理的强化征管建议,为风控部门确定下一步监控重点行业和区域、完善风险分析数据模型,为税源管理部门加强日常征管,为纳税评估部门开展评估,提供可靠的资料、数据、案例参考。)
上一篇:业主申请改楼梯方案范文(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