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3541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42分钟。
智能教育环境论文范文 第一篇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提高高职韩国语教学质量教育论文
摘要: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能发挥多种智能即言语一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视觉一空间智能;身体一动觉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交往一交流智能;自知一自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多种智能运用在韩国语教学中,提高韩国语教学质量,激起学生学习韩国语的兴趣,开发学生多种智力有着及其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多元智能;韩国语教学;韩国语教学质量
1 导轮
改革开放、中韩建交以来,随着中韩在经济、文化、教育交流的日益密切,在各个领域急需韩国语方面人才的新形势下.韩国语教学在我国广泛深化的进程中,各大高校以及高职高专也陆续开设了本科和专科的韩国语专业。因此怎样搞好韩国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有用人才是当今首要研究的课题。笔者围绕高职韩国语教学,浅谈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提高韩国语教学的若干方案。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在其著作《智能的结构》中提出来的。这一理论中提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智能可被分为8项智能:言语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视觉一空间智能、身体一动觉智能、音乐一节奏智能、交往一交流智能,自知一自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多元智能理论改变了传统智力理论造成的认识上的局限,为个人才能的培养和发挥开辟了宽阔的道路,让每一个学生的强项智能都可以尽情地发挥,并且带动他们的弱势智能,让学习成为他们的乐趣,以促进每一个人的垒面发展。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因为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8种智能都可以对学习产生促进作用。作为韩国语教育教学者,要尽全力开发学生在韩国语学习方面的最大潜能。达到优质的教学效果,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高职韩国语教学应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之外,还要加强文化素质修养和自学能力。基于这一点,笔者在韩国语教学中运用多元智力理论,试图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
2 结合学科特点。创设语言情境,发展言语一语言智能。
言语一语言智能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地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思维工具,创设丰富的语言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
韩国语是黏着语,无主句多.韩文字是表音文字,所以一些字、词、句子的意思很需要语言情境,教师根据这一特点,给学生努力多创造实际语言情境,使学生掌握语境,利用所学的字、词、句子描述事物情景,表达思想意志并学会与人沟通。笔者在讲韩国语教材《标准韩国语》第二册的课文Ⅸ机场》时,分二人一组做会话练习,创造实际场景,制作模拟护照、机票、行李箱等旅行工具,尽置让学生投入到实际语言环境,激发实际感受。这样一来学生也感到生动感.真实感,能抒发自己感情,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寓教于乐,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智能。
3 利用实物、图片.电教设备、动作表演。发展视觉一空间智能。
视觉一空间智能是指感受、辨别、记忆和改变物俸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
在韩国语教学中涉及到一些韩国特有的事物及名称时,只靠语言解释是不够的。有时还要用实物说明,才能得到充分的解释和理解。例如讲解韩国的大众游戏尤茨游戏时,笔者用语言解释的同时,带来真实实物.让学生用视觉观察了解,用手接触了解。最后还给学生讲解游戏规则,分组开展游戏活动,使学生亲身体会到游戏的`愉快以及欢乐的气氛,尝到在韩国的大众游戏的文化氛围。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兴趣,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投入到韩国语学习之中。还有讲韩服、四物游戏(即鼓、长鼓、唢呐、锣)等代表韩国的民俗文化的事物时,收集图片和照片来,让学生有视觉一空间的观察了解,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之后有了理性的认识,从而达到了教学预期的效果。
4 学唱韩国歌曲,歌谣,舞蹈.发展音乐一节奏智能。
音乐一节奏智能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
朝_历来是能歌善舞的民族,韩国有很多的民谣和童谣以及国乐和流行歌曲,了解韩国歌曲也是了解韩国文化的捷径。比如“阿里郎”是举世闻名的传统歌谣也是象征韩国的代表歌谣。也可以说作为韩国语专业学生,不会唱。阿里郎”是天大的笑话。所以笔者有着这样的意识,利用韩国语课给学生教了几首韩国代表性瞅曲,例如“阿里郎”、“故乡的春天”、“山风,江风”、“金达莱花”等。研究表明,听歌会促进输入、内化和习得目的语:唱歌既可以提高音乐的理解力,增强节奏感.还可以培养语感、激发学习外语的兴趣和动机。笔者在教韩国语时配合音乐,使记忆课程变得轻松、简单,适时地安排学生听唱歌曲解除了学习上的疲劳、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习热情和动机.提高认知与情感水平。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5 建立互帮互助小组.进行讨论学习.发展人际交往一交流智能。
交往一交际智能是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
每一课学完之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课题,如围绕韩国人的礼仪.风俗,民情等问题,进行讨论、写文章或口头发言等活动,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增强了互助,互勉的集体意识,塑造了人际交往智能,提高了用韩国语表达能力。合作学习实现了使学生达到生生互助,多元互动,开发了学生多元智能,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合作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拉近了优差生的距离,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6 结束语
总之,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在韩国语学习之中.受益匪浅.调动了绝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实施了素质教育的新方案,促进了教学改革,创造了丰富的课堂,挖掘了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增强了职业的成就感。今后,在实际教学中,更加探索和追求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案。为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搭建良好的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成功、有效的学习者。
智能教育环境论文范文 第二篇
教育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教育与就业的关系
【摘要】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情况是当前社会、家庭、学生关注的热点。文章运用问卷调查、专家问询、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情况与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目前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情况堪忧,需要教育教学做出改革,而教育教学改革又可以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情况 教育教学改革
Abstractemployment situ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focus of the current society, the family, the student concerned. Articles using questionnaires, expert inquiry, access to information, etc. on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studied,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worrying, the need to make education reform, educational reform and promote common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Key wordseducational reform employment Students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步入大众化阶段,经过历年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陡增,毕业生就业困难成为我国普通高校面临的突出问题。大学生就业困难甚至导致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大学生就业率关系到普通高校的声誉和发展,更关系到学生本人的切身利益。高校教育教学如何针对当前的就业问题,从教育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成因与分析
大学生就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与调整时期,随着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普通高校专业结构也随之调整。伴随着我国加入WTO,为早日实现国民经济赶超发达国家,国家推行经济一体化战略,要求高校能够培养出更多具备全面素质的新型人才,以此来推动我国经济腾飞,这无形中加大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加入WTO意味着机遇和挑战并存,底爆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不利的影响。同时我国一些重点企业的内部改革重组,行政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导致社会接收大学毕业生的能力减小。短时期的毕业生人数突然增多,加之经济转型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
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相对滞后,影响大学生就业。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教学模式的变化相对滞后,招生人数的快速增长、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人才培养缺乏全面性等方面存在问题。
一方面,高校连续扩招使得毕业生人数连年增长,在以前高考的录取率只有左右,自起我国的高等教育的方向从精英化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以来,全国高校的招生人数和高考录取率都有了明显增长。录取率由19的逐渐提高到的21%,在校生人数也从年的504万增长到20的2300万人,规模居世界第一。招生人数的扩张势必会增加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压力,截止应届毕业生规模已经达到640万人,加上各高校盲目的扩招和发展,自身的教学资源和管理水平达不到相应要求等因素,影响了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压力。
另一方面,高校部分专业设置并不符合实际需求。由于扩招的因素导致高校在课程和专业设置上一味追求多而全,却忽略了实际就业的需求。形成了专业多没特色、课程多不新颖、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更凸显出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比如现在我国毕业生就业市场对计算机、通讯、电气、土木、自动化、机械等专业的需求相对旺盛,而对管理、社会学等专业的需求较少。具有热门专业的高校就会加大招生规模,而没有以上专业的高校会创造条件增设所谓的热门专业来争取生源。而高校往往忽略了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当热门专业成为冷门时,就会造成热门专业毕业生相对集中的问题,从而影响到大学生的整体就业情况。
教育模式的发展相对滞后。相对于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校的人才培养往往相对滞后。比如市场需要一些新兴的专业人才,高校不能及时给予提供,往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和需求来调整学生的培养计划,况且学科专业的建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国高校的教育模式显得较为传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对学生学习知识能力的培养而轻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对于理论的学习而轻视学生在实践环节的锻炼,与就业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变化脱节。所以高校对于符合实际需求人才的培养应该是灵活的,避免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像工厂制造的产品一样千篇 一律、缺乏个性特点,降低就业市场对于大学生的认可度,使大学生的就业受到影响。
大学生的就业观较为传统。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往往会受到社会、家庭以及自身成长多方面的影响。首先,选择与本专业对口的工作是大学生就业最先考虑的条件。其次,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时也会考虑其工作单位所处的'城市是否利于自己今后的长期发展,是否具有提升空间。再次,用人单位所处的行业的稳定性和提升空间也是毕业生会考虑的因素之一,这就不难解释为何大学毕业生对于参加公务员考试趋之若鹜了。最后,那些找不到符合自身要求工作的毕业生多数会选择待业,而不是先在社会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寻找更好的机会。总之,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还是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在选择就业时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从而影响大学生的就业。
改变大学生就业困难现状的对策建议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很多,要改变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笔者认为,当前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较为直接和有效的途径。
智能教育环境论文范文 第三篇
——历史课“读、理、练”三段教学法
(上海市卢湾区教育学院钱昌明)
历史教学既要解决历史学科知识的传授问题,同时又应解决智能的培养与思想教育问题。智能培养问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中,是难以解决的。因此在实践中探求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任务。本人创立的“读、理、练”三段教学法,就是这一尝试的结果。
三段教学法的形成
自1979年起,我先是探索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继则对“历史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智能?”作专题研究。至1982年,初步形成自成一格的历史课堂教学“读、理、练”三段教学法,上海市历史教学研究会确定它为全市的一个教改试点课题。1984年,写成实验报告《“读、理、练”三段教学法初探》(见《上海市中学历史教学经验选编》第三集)。《初探》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着重就这种新的教法在培养学生智能,进一步落实基础知识,以及有利于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积极性的作用作了探讨与论证,得出了肯定的结论。时值1984年度全国历史教学研究会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召开研讨会,我有幸出席这次会议,向大会提交了《初探》这篇论文,并就论文的要点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由于三段教学法对以“一讲到底”为特点的传统教学法是一个挑战,因而这一新教法的某些教学思想一度在会上成为讨论热点,与会同志见仁见智,各有所持,活跃了学术气氛。1986年,在进一步完善三段教学法的过程中,我又写了《略论历史教学中智能培养的一般原理——“读、理、练”三段教学法再探》,着重对新教法在培养学生智能方面的特殊功能进一步从理论上作了论述。
老一辈历史教育家沈起炜教授对三段教学法予以肯定与提倡。此后,影响不断扩大,全国有多种历史教学法专著、杂志先后介绍和评论过“读、理、练”三段教学法。“读、理、练”三段教学法,现已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界公认的在教改中涌现出来的一种教学流派,受到广泛的重视。
三段教学法的基本模式
“读、理、练”三段教学法,是在改革旧的课堂教学结构过程中形成的。现将三段教学法的典型模式简述如下。
三段教学法把一堂课分成三个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几个阶段:
第一段,阅读阶段。约化10分钟时间,通过教师提出阅读思考题,组织学生认真阅读教材,鼓励他们与前后左右同伴议论,让学生主动地感知知识。
第三段,练习阶级。约化10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以求强化概念,巩固记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上述三个阶段,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过程中,各自侧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让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掌握贯彻始终;将思想情感教育寓于其中。
三段教学法的主导思想
概括三段教学法的基本主导思想有三条:
一、变单纯的传授历史学科知识为完成“三大任务”(即基础知识、思想教育与发展智能)的思想。
传统的教育观念历来认为,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学科知识。西方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人夸美纽斯认为,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用他的嘴巴向学生传授知识。他写道:“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凯洛夫也一再强调,学校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系统”“完整”的书本知识。孔子公开声称,他的教学就是“述而不作”。应该说,这种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育思想确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它是他们那个时代的产物,是与那个时代的教育观、人才观相一致的。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单纯传授知识的教育思想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局限性。由于国际形势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不仅需要培养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爱国者,而且还要求他们在掌握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同时又具有创造性才能。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未来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既然我们要摆脱落后赶上先进,既然我们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就必须正视这个问题。
长期来,我们的学生中存在着“高分低能”的现象,这是传统的“注入式”课堂教学的后果。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对知识采取生吞活剥、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尤为典型。冷静地思考这些问题,要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就得从教育目的与要求上转变观念,在历史学科的教学目的与要求上确立起全面完成三大任务的思想。三段教学法正是这一主导思想的产物。
二、变“一个中心”(教师为中心)为“两个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教学过程作为教与学两个方面构成的一个整体,究竟应该怎样认识与把握好教学的重心问题,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传统教学观念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教的作用,把教的作用绝对化起来,因此,主张“教师中心论”。夸美纽斯说,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课授知识,“如同太阳把光线照在一切事物的身上一样,”教师是盛装知识的“水槽”。凯洛夫也说过: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中心人物”,“教师的每一句话都是法律”,学生只能“服从”。这样,他们就完全否定了学生学的一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任何作用和地位了。
毫无疑问,充分肯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地位是正确的,但是完全忽略学生学的方面的作用和地位则是片面的。应该看到,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教只是矛盾的一个方面。从教得好不好的角度说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是主要的;从学得好不好的角度看问题,矛盾就会发生转化,学又会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那时学又成为主要的了。因此,固定不变地只肯定教的作用的“教师中心论”是教育学中的一种形而上学的表现。只有既肯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与地位,同时又承认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才是全面看问题的辨证观点。
三段教学法正是以这一教育思想作为其又一基本主导思想。这样,这种教学法就能在教学过程中变一个积极性为两个积极性,既调动教师教的积极性,又发挥学生学的积极性。
如果说传统的“教师中心论”尚能让学生被动地“学会”一些知识,那么,想要在这种教育思想与“灌输”教学模式下解决学生“会学”的问题,即解决培养能力的问题,那就只能是幻想了。因为如果离开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力是根本无法形成的。
三、变“一次成象”(听一遍)为“三次反复”(即“读、理、练”三次反复)的思想。
教学的过程,说到底是教师帮助学生认识的过程。因此,从认识论的角度讲,它同样不能离开人们认识的总规律的制约,即从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到再认识,这样多次的反复。即使是一个最简单的概念的形成,也只有依靠多次反复的感觉才能完成。至于记忆和理解的完成则更是如此。
传统的教学方法崇尚注入式的“灌输”。教师习惯于“一讲到底”,学生习惯于洗耳恭听。教师只求讲深讲透,滔滔不绝;学生忙于“接受”强记,全然没有思考与反复认识的余地。结果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教师不厌其烦地详尽地讲完了一节课后,许多学生在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上常常不甚了了。要问这是什么原因?看来还是这种“单通道”式的“灌输”不尽符合人们认识规律的缘故。
“读、理、练”三段教学法强调按人们的客观认识规律办事的主导思想,主张认识过程从“认识”、“理解”到“运用”三个层次的递进发展,从而完成认识过程的三次反复。学生在阅读阶段根据阅读提纲自己阅读教材,它可以“强迫”学生独立地用眼的用脑,以至用嘴(指与同伴议论)去感知教材中的知识,完成第一次认识。接着在整理知识阶段,又在教师的组织下,“强迫”学生一起参与整理知识,进而解决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加深理解与记忆,从而完成认识的第二次反复。然后,又在练习阶段再一次让学生“被迫”参与各种智能训练型的练习操作,促使他们强化概念、巩固记忆,并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完成认识的第三次反复。很显然,这种在不同层次上对同一教材内容在认识上进行了三次反复,自然要比只听教师“讲一遍”的“一次成象”深刻得多。这实质质上也正是新的教学法要比传统的讲授法收效较好的秘密。
三段教学法的特点与效应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读、理、练”三段教学法具有三个特点和三种效应。
三个特点是:
第一,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三段教学法虽然把历史课堂教学分为“读”、“理”、“练”三个阶段,尽管这些教学过程都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教”的活动,但却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学”来完成。这种“学”与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泾渭分明,具有不同的性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就是“上课听讲义,下课背讲义,考试靠死记”,丝毫没有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可言。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说,就是“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自己的思想。”一切都是被动地“识记、保持、再现。”新的教学方法则要求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自己去阅读、思考,自己去整理知识、理解知识,自己去完成智能训练型的练习题,这就必然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与独立性。
第二,要求教师要“教”得有启发性与示范性。所谓启发性,就是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思维;所谓示范性,就是要求教师能向学生显示其正确的思维规范。这是因为既然三段教学法废弃了传统教学中“一讲到底”的教法,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发挥“教”的主导作用,把有限的话讲在“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其启发性与示范性。非如此,教师就无法组织“读、理、练”三段教学活动。
第三,能体现巩固性与应用性原则,任何教学总都有一个要求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知识问题。那么,究竟怎样才算掌握知识呢?再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这就是:让事物和事实、现象和事件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少年学生自己的东西。”实践证明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教学上就一定离不开巩固性与应用性原则。因为大脑虽有记忆的功能,但同时具有遗忘的规律。从这一角度讲,学习过程同时又是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这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所学的知识及时地予以巩固,并尽量地付诸应用。也只有这样,知识才能被学生所掌握,智能的培养也才有坚实的基础。
三段教学法通过由浅入深三个阶段的教学活动,实际上使学生在不同层次的水平与要求上对知识进行了三次反复的学习与巩固。这三个阶段又不是对知识的简单重复,每次都是在新的基础上对认知材料进行重新组合的再认识。这一过程不仅起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同时又是对知识在不同程度上实行了应用。
三种效应是:
第一,为学生提供了一条发展智能的具体途经。智能是创造性人才的基础素质。它的形成,既要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更重要的则是解决会与不会的矛盾。要解决后一个矛盾,全赖训练与培养的实践。三段教学法一变教师一讲到底“灌输”教学的模式,从“读”、“理”、“练”的方式着手,给学生创造了智能培养与训练的实践机会,从而使学生智能的形成成为可能。
第二,为教学中落实基础知识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实验证明,由于学生能较好地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与独立性,由于三段教学法的教学结构程序比较地更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因此,较之于传统的教学法,三段教学法更能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
第三,改善了教学过程中人际关系。三段教学法把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变成“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促进教学相长,既为学生发挥其主动性与独立性提供了保证,也为教师改进教学创造了条件。
智能教育环境论文范文 第四篇
多元智能理论的科学应用能有效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智力观念,便于教师开展科学正确的评价工作,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状态。积极采用多元智能理论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同时,对具体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转变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应采用更为先进合理的教学策略。
转变教学观念
高职语文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要始终秉持着平等的观念推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多元智能理论之中,每个学生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智能优势,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智能,发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使学生能以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实际的学习环节中来。教师要不断改变并创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应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重新定位教学观念。教师要全面细致的观察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注重学生的具体性格特征、心理特点及智能发展方向等情况,为学生确定最为适合的成长道路。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将学生的智能优势和弱势相结合,因材施教,关注并善待学生的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全方位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
灵活采用课堂教学方式
在高职语文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给学生呈现出丰富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自觉主动的参与到相应的学习环节中,这对于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具有积极意义。按照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原理,教师可组织一些教学活动,通过多种类型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在较为轻松活泼的环境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一定的辩题,例如“努力更重要还是天赋更重要”,让学生针对这一辩题展开全面充分的辩论。在辩论过程中能激发学生表达自我的欲望,促使学生广泛应用课本知识和搜集课外资料表达己方论点。学生通过辩论丰富了自身的知识储备,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形成了良好的辩证思维,为语文学习活动的后续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教师在讲解一些具体文章时可将多个学科进行综合,例如,在《鸿门宴》节选中有一个关于座位的小知识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古代座位排布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历史常识[2]。
发挥多媒体技术手段的教学优势
在高职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可积极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向学生展示出多方面的知识和内容。多媒体教学手段是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它利用音频、视频、图片及文字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展现出更为形象的东西,使知识点具有更为直观的表现效果。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是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重要体现,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动画、音频及视频等媒介为学生的音乐智能和语言智能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帮助。教师要发现并关注学生的弱势智能因素,合理调动学生这方面的.智能练习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相应的学习活动中,进而全方位发挥学生的综合智能优势。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项智能,可以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自行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学生在制作主题课件的过程中能充分调动自身的各项智能,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使其积极参与到团队合作中[3]。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模式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定期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情况,积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模式,要根据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因素进行细致化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内容及时开展全面有效的教学活动,合理调整教学策略,推进教学活动顺利有效的开展,早日达成教学目标[4]。
3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智能,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相应的教学活动中,提升了教学效果,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多元智能理论注重更新和转变教学观念,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优势,构建了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为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晓庆,孙晓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才智,2016,(30):125-126.
[2]丁玲.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探微[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2):146-147.
[3]陈慧姝.浅谈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的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J].时代教育,2016,(24):56.
[4]孙晓榴.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语文教学评价体系改革[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19):153-154
智能教育环境论文范文 第五篇
摘要:作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和省卓越校,学前教育专业一直是吉首市职业中专学校的拳头专业,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几十年来,为湘西州乃至周边地区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幼教人才。学前教育专业要适应新的形势,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注重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综合技能;要改进学习机制,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与幼儿园一线教师要求相适应的优秀人才;同时,要改善育人环境,提高学生发展水平;要建全考核评价体系,把好学生质量关,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学前教育毕业生提高制度保障。
关键词:新形势;学前教育;实践教学;育人环境;评价机制
吉首市职业中专学校是湘西地区的一所品牌职业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湖南省卓越建设学校等殊荣。是经省教育厅批注的湘西地区唯一的有资质培养幼师人才的学校。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已开办了近三十年,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教学设施齐全,课程体系完整,已成为学校的拳头专业和湘西州的品牌专业,堪称湘西地区幼儿教师的摇篮,为湘西幼教事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合格人才。新形势下,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就业压力的加大,特别是教师资格证从业考试门槛的提高,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通过调查了解和个人的体会,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要在压力下求生存和发展,必须发扬成绩、兴利除弊,进一步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特别是加快课程体系建设,更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学习机制,改善育人环境,改革评价体系,把好学生质量关,缩小幼师毕业生与幼儿园教师之间的差距,培养出优秀的复合型幼教人才。那么,如何抓好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改革,使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更合理,考核评价体系更科学,以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呢?本人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得出以下几点体会,现赘述如下,不当之处,请同仁指正。
一、抓好课程改革,注重实践教学
二、改进学习机制,提高学生素质
作为湖南省卓越学校,学生学习机制的建设也是卓越校建设的内容之一。要使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现代幼教需要,必须使学生具备综合性的专业技能。学生的综合技能提高程度和学习效果的好坏最终要受到实践的检验。因此,教师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机制,了解学生怎样学习,然后结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机制,教师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学生在校期间,其学习方法、习惯、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掌握该专业的技能,能否满足今后从事现代幼儿教育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坚持创新思维,注意吸收和借鉴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只有把灵活的教学形式、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才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幼儿教育人才。
三、改善育人环境,提高学生发展水平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是幼儿教师这一神圣职业,学生的独立自主和管理能力必须达到较高的水平,才能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所以,专业教师在学校必须注重改善育人环境、提高学生发展水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因此,教师除了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进行指导以外,还应尽力为每人创造一种宽松、和谐、具有管理意识和竞争意识的育人环境。在专业内,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在班级内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各班或者各小组组内成员轮流组织参与各种校内外的竞赛和专业技能活动。比如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歌咏比赛、手工制作比赛、普通话比赛、舞蹈比赛、绘画书法比赛等等活动。这些比赛活动,学生喜闻乐见,充当着主人翁的角色,乐意参与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教师在其中起指导的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积极的发挥,这样有利于学生施展才华、锻炼技能,使每个学生获得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识和经验,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发展水平。
四、建全考核评价体系,把好学生质量关
考核评价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考核评价体系包含诸多方面:文化知识考评、专业理论考评、专业技能考评等等。同时,结合学生毕业就业的实际需要,还必须对学生的应用能力作一个评价,从而确定学生的实际水平,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综合评价。学生应用能力评价可以包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评和社会适应性能力的考评。在上述考核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责任心、协作精神做出整体的概括性总结,最后形成总结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最后的集中比较、排队、审核,为科学地考核评价学生提供可靠的依据。被授予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一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根据现代幼教对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学生毕业的综合考评实施灵活的管理体制,逐渐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学前教育专业对毕业生实行了“四证换一证”制度,即学生必须先获得思想品德合格证、文化成绩合格证、专业技能合格证、职业资格证,然后才能获得毕业证。这种考核评价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保证了学生的质量,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适应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提供了重要保障。总之,在新的形势下,我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又面临新的挑战。作为该专业的一员青年骨干教师,我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在积极搞好所在专业教育教学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到专业的教育改革当中来,当好改革发展示范校的排头兵,当好省卓越校的攻坚者,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智能教育环境论文范文 第六篇
教育教学论文:浅议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
摘要:
从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必要性出发,阐述了目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模式的现状,从体系理论研究、教学一体化、自评与他评、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等四方面分析了当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做好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进行了探讨,从发展性、全面性、动态性和特色等方面阐述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
0引言
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职业学校数量日益增加,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问题给人带来不少担忧。回顾西方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许多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都经历了“数量增长—质量下降—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这样的发展过程。目前相当多的职业学校教育资源匮乏,办学条件落后,无法确保教学质量。对于学校而言,教学质量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通过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能够有效保证教学质量,因此,社会各界都十分重视教学质量评价。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通过监控与评价的主体采用一定的运行机制和标准作用于客体,然后收集所产生的各种信息,全面评价教学工作、诊断与更正教学过程的偏差等活动,从而改进教学工作,最终实现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结构系统[1-3]。
1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各类院校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通常都是通过学生评价、督导专家评价、同行评价、管理者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几种形式进行,这种监控和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质量控制的重要作用,但其效果还不够理想。
欠缺对体系理论的研究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构建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必须建立在大量、充分的理论基础之上,诸如体系架构、环节设置、实施部门、评价标准及反馈处理等均需要反复论证,认真思考研究。然而,目前国内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大都来源于高等教育,关于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并不多见。如果长期缺乏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很可能由于缺乏理论支撑使评价体系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进而直接影响到监控和评价效果[4]。
注重“教”,轻视“学”
目前的职业教育过于注重抓“教”的方面,而轻视“学”的方面。因此,导致现行教学评价模式的重点就成了评价教师的“教”,评价指标过多地关注了老师教这个过程,即使有对学生的评价,其目的也都是为评价教师服务,缺少学生对于教学的主观感受、缺少学生对于“学”得的反思和评价。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忽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被动接受,忽视发现创新。这种只追求结果而轻视过程的作法,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影响他们的创新。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应该更新教学理念,更加注重教学过程的优化,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判断一堂课是否是好课的标准应该是学生是否从中学到了东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学生的素质是否得到了提高[5]。
重视“他评”,忽视“自评”
现阶段教学质量评级的方式主要以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等为主,这些评价方式都属于“他评”。以定期的教学检查和不定期的课堂听课采用“评价表”、“听课打分”的方式进行。对于“他评”,学校通常非常重视,投入大量资源以期能够获得良好的结果。因为评价结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招生和学生的就业等。但是对于“自评”关注度不高,这是因为“自评”不会学校造成较大的外部影响,很多学校采取的态度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再加上教职工之间都是同事关系,很难不被人情左右,导致评价工作流于形式,无法真正的发挥作用和优势[6-8]。
注重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现阶段多数职业院校采取的都是静态的一次性操作方式,通常的方式是在课程结束和学期结束时,给各个学生一个百分等级分数,作为学生该课程的学习成绩。这种评价方式只考虑到了结果,缺乏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过程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9-13]。应该更新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利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的评价方法,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鼓励学生发展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尽量激发学生的发展潜力,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
2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思考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必须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采用合理的评价手段,基于广泛的支持和参与而进行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统筹发展性
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只是院校的手段,并不是目的。院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尽量满足教师的发展需求,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使教师真正投入到自身岗位中。以促进教师专业和能力发展为目的,以实现学校的教学目标为导向,充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评价不应仅仅关注眼前,更应该考虑未来发展,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劣势,使其更加了解自己,提升其综合实习。
注重全面性
教学评价应包含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研究者,学生应自觉学习、独立思考。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不能仅仅把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作为依据,而应以学生的发展为衡量尺度。课堂教学成功的标志在于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能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保持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重视动态性
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的内容应该是相对稳定,但其过程应该是动态的。在日常管理中,院校应在自然、常态的条件下,对于影响教学质量的有关因素进行归类分析,有明确的和便于操作的指标和标准,建立起一个教育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监控与评价体系,对于其指标体系根据时代进步保持动态性。
突出特色
由于各院校办学历史不同、情况不一,教学工作评价模式不可能统一。不管采用何种机制与形式,只要管用,能达到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效果,就是合理的。在建设过程中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注重探索新途径新方法。同时,也要继承和发扬过去行之有效的传统办法,在继承与创新的互动中持之以恒、长期坚持。构建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既是一个教学工作的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院校管理的理论问题。院校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其终极目的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并最终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应当通过规章制度的制定、加强过程监控、完善考试方法及评价模式等,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包括评价过程多元、评价方式多元、考试内容多元、成绩构成多元、考试管理全程监控等全方位、全程性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董文银,刘金荣.完善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5):46-47.
[2]张耀嵩.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30(25):34-37.
[3]薄锡年,张新爱.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指标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46-48.
[4]凌华,安江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33):228-229.
[5]唐仕荣,刘恩岐,陈尚龙,巫永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7):11233.
[6]陈惠惠.形成性评估中学生自评与他评体系探析[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0,19(6):74-76.
[7]丁琼.形成性评价在小班化教学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
[8]覃隶莲,莫丽平.从他评走向自评———论中职教师评价机制的重构[J].卫生职业教育,,30(6):25-27.
[9]高惊生,钱军平.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修正[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123-125.
[10]周旭清,邓春生.富校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与诨价的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7(3):77-78.
[11]许帅,李亚宁.“管工结合”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分类评价的研究[J].科学与财富,(11):389.
[12]杨春雨,魏白光.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30(10):72-73.
[13]姜远勤.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探索[J].教育管理与评价,(6):72-73.
智能教育环境论文范文 第七篇
有关教育教学论文
摘要: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以全员参与为基础,做好人才培养质量有效管理是其生存之本。全面质量管理是高等职业教育是市场人才培养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对策
高职院校在培养高新技术人才时,就需要实施人才培养发展战略建立适合高职院校的稳定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积极对外界做出质量管理宣传教育模式,发挥高职院校全面建设的主导性作用。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运用管理的思想、原理和程序,通过创新将其引入高职院校教学领域建立完善的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监控,通过提高管理质量提升高职院校竞争力。
一、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
(一)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是全过程的管理
全过程是指高职院校要贯穿于人才培养质量的始终,通过开展质量管理打造适合社会需要的优质人才,只有保证教育工作质量才能保证优质人才输出。高职院校要积极做好专业调研工作,设置与市场发展建设相适应的专业,打造教学优质平台,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更具有优势。我国城市建设速度已经加快,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当根据所在城市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定位,满足高职院校所在城市市场需求达到留住专业技术型人才的目的。我国高职院校以培养具有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的技术型人才为出发点,因此高职院校要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动向预测国家及地方需求变化趋势,与国家管理部门经常沟通积极调整专业的内容和重点,紧跟技术发展建设的步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在实施人才培养战略上,任何一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招生、培养、管理、服务都是全过程质量管理不可忽视的主要内容,从传统“事后把关”质量管理模式转变成为“事先预防”质量管理模式,是我国高职院校培养优秀技术型人才的必经之路。
(二)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参与的管理
(三)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是全方位的管理
全方位是指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管理不仅涉及到教学质量管理还包括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管理,全方位管理表明学校质量管理模式已经体现到学校发展建设的各个部门、各个层面。高职院校的工作部门从结构上课划分为三个部门:第一,指挥部门,这个部门的人员主要包括高职院校的董事会或高级领导班子,通过发挥监控作用对各职能管理部门进行主次划分,能够使得部门之间层次分明有条不紊的辅助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教育管理部门,作为学校教育工作是否能够良好开展是高职院校管工作的重心和出发点,对于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育工作来完成,因此教学管理在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占据核心地位,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其中教学管理的全方位主要包括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改革模式、工作评价、教学目标定位以及社会服务,教学管理涉及师资队伍管理到人才全面发展的方方面面;第三,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门,随着高职院校改革的进程逐步加快,虽然教育质量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对于学校后勤部门的管理改革效果并不明显,很多学校的后勤部门和学校关系不明确,在管理中后勤部门通常只注重自身利益,使得宿舍管理出现脏乱差的现象,服务质量十分低下,但学校管理却无从下手,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实施全方位管理就可建立起高质量的管理体系,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思想就是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工作,从市场发展建设出发,打造服务于民的优秀管理模式。在高职院校发展中要遵循市场规律提高教学质量,对学校的宏观管理需求具有清晰的定位,通过合理的质量管理使得高职院校能够健康有序的稳定发展。同时需要两个正确定位:第一,把握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方向,使得高职院校专业具有特色化在市场建设中颇受欢迎;第二,把握人才培养战略模式和鲜明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生产、管理、建设和服务水平的综合性高科技技术人才。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就业环境,根据社会需求进行定位,高职院校就能够高质量高水平的稳定发展。
二、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公立高职院校和民办高职院校并存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市场竞争必须选择适合时代发展的有效管理模式才能保障高职院校立于不败之地。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可以使高职院校在技术性、技能性教育范围内的质量得到提高,才能够使高职院校得以生存,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市场定位已有超越普通高职院校的发展趋势,面对这种扑面而来的竞争形势,普通高职院校必须对学校管理质量进行改革,因此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是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二)专业设置的客观要求
建立高职院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技术型人才,而其关键词就是“职业”与“技术”,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在对学校专业进行定位时应当对人才市场发展方向进行专业调查,正确了解市场所需的专业技术性人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全面掌握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差额。这有这样才能够设置正确的专业,为市场输送大量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使学校名称享誉人才市场符合社会需求。因此,对市场正确调研是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实现国际接轨的迫切需要
智能教育环境论文范文 第八篇
摘要:笔者旨在探索校企合作、共育高职人才模式,为智能楼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新思路。厦门华厦职业学院通过教师和企业总工联合设计高职人才培养的实训环节,将企业岗前培训项目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实现毕业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职业教育;智能楼宇;实训项目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严峻,“智慧生活”“智能家居”等概念的日益普及,智能楼宇、智能小区的进一步推广,为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的高职教育,如何让毕业生顺利走进智能楼宇这个行业,让高职教育与智能楼宇相关企业实现无缝对接,是一个值得教育学者积极探索的问题。
黄炎培在举办职业教育时就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须手脑并用。潘懋元老先生更是提出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安排中,对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够用为标准,最重要的环节是实习实训。因为实习实训是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环节。因此,如何设计高职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实训环节对于职业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
如何让智能楼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解决高职教育与企业用工要求的脱节问题,是笔者研究方向。厦门华厦职业学院通过企业调研和校企深入合作的方式,协同企业总工和学院本专业的高级工程师联合设计了多个仿真实训项目,供学生岗前练手;并设立智能家居体验区,让学生感同身受,了解实训项目的真实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实训项目设计
实验室建成后可以进行的主要实训项目有以下几方面。
(一)视频监控系统
Q9接头的制作与同轴电缆的设备连接;各种典型摄像机的安装与调试;硬盘录像机的连接与调试。
(二)入侵报警系统
常用报警探测器的认识与连接;报警系统的组成与安装调试。
(三)智能家居系统
可视对讲门禁系统安装与调试;灯光场景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报警系统与智能终端组成与安装调试;智能家居系统的认识与实际应用。
(四)智能酒店系统
认识智能酒店控制系统整个组成架构及原理;学习智能酒店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智能酒店客控系统安装调试及其实际应用。其中,视频监控系统和入侵报警系统两个实训项目较为常见楼宇安防系统,多数智能楼宇人才培养院校也都有设计此类项目,而智能家居系统和智能酒店系统这两个实训项目相对比较少见。厦门华厦职业学院与福建求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有校企合作关系,其在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和智能酒店客控系统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并且愿意无偿资助学校进行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因此经过双方的协商和讨论,确定了以下实训项目。
二、求实QSA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一)系统结构
利用求实1台7寸智能终端为系统的核心设备,现有的报警系统前端设备作为家居安防报警输入,这套智能家居系统不影响原有的报警入侵系统;通过智能终端进行布置家居安防。在每个实训台安装1台7寸智能终端,其中各配套有1台12V电源给终端供电;15个实训台的终端信号连接到中心交换机,在操作台处安装1台求实楼宇对讲主机极其配套供电电源,将其信号连接到中心交换机;通过IP及其信号设置调试,实现呼叫对讲功能。
(二)实训项目的实现
智能教育环境论文范文 第九篇
摘 要:撰写论文的过程,就是教学业务水平、理论研究水平和写作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就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的过程;就是从经验型“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转化的过程。
关键词:撰写意义 如何撰写 经验总结 案例型
一、论文撰写的目的及意义
从教师来讲是提高自身素质和适应能力的需要。教育科研能加速教师的成长,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撰写论文的过程,就是教学业务水平、理论研究水平和写作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就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的过程;就是从经验型“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转化的过程。要实现好这一转化就必须走教育科研这条充满挑战和智慧的道路。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的:“如果你想让教师上课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从学校来讲:这是增强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的需要。教育科研能造就名师,可以创造名校。
从学生来讲:学生是教育论文的直接受益者。我们教师所写的教育论文,大多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或者是对教材教法研究的成果,从实践中来,又运用到实践中去,直接得益的首先是自己所教的学生。
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方法
(一)经验总结型教育论文的撰写
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是中小学教师和领导最常写的一种教育论文,它将在教育(包括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实践中,获得的一些成功的做法、体会、认识或教训,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使之成为条理化的理论性总结。
(二)案例型教育论文的撰写
1.案例型教育论文的类型
案例型专业论文,其关键词是案例,主要包括:课题实践案例、教育叙事案例、说课案例、课例评析案例、教育教学片断反思、课题活动心得体会、教改感悟、问题探讨、教育现象引发的思考等。
2.案例型专业论文的格式与写法
案例型专业论文的表现形式体现为多样性,写作格式也很灵活,经过罗列、归纳、整合,我们分类来看:
(1)课题实践案例的写作格式:可以参照调查报告或课题研究报告的写作格式
进行。
(2)教育叙事案例=背景+事件叙述+反思评述。
(3)课例评析案例=课例+评析。
(4)教育教学片断反思=片断+反思(归入3)。
(5)课题活动体会=活动+体会(举例:《换一种方式来教育》)。
(6)教改感悟=一两个鲜活的小故事+一段感悟总结。
(7)问题探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8)教育现象引发的思考=教育现象引发较深层次的分析和思考找出有普遍意义,反映本质问题的话题。
简而言之,撰写教育论文的意义在于社会受益、学校受益、教师受益、学生受益。既然论文撰写对于我们来说又不是够不着的东西,那么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智能教育环境论文范文 第十篇
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教学价值体系发挥论文
1、智能
加德纳超越了传统智力理论所依据的两个基本假设,即第一,人类的认知是一元的;第二,人类的智力是可以测量的。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在标准化测试中所得到的成绩。智能被视作是固定的、静态的实体,是天生的,伴随人的一生。
加德纳的智能理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创造具有某种产品的能力,超越了传统智能观念仅仅把使用语言和做数学题的能力作为构成智力的元素的误区,从而使智力得以走出书本和学校,而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相联系。
2、多元智能理论
(1)言语/语言智能。言语/语言智能是指用语言进行思维,有效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了解他人的能力。这种智能通常表现在诗人、作家、主持人、演讲者以及政治家等人身上。
(2)逻辑/数学智能。逻辑/数学智能是指能够将物体量化、对命题和假设进行思考和推理,有效运用数字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这种智能常常与科学思维或归纳推理联系在一起。数学家、会计师、计算机程序员、科学家、律师以及研究人员都代表性地展现出了逻辑/数学智能。
(3)视觉/空间智能。视觉/空间智能是指利用视觉信息和三维空间的方式来进行思维的能力,以及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要素准确感受和表达的能力。航海家、飞行员、建筑师、制图师、画家、雕塑家通常表现出极高地视觉/空间智能。
(4)身体/运动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是指灵活地操纵物体、调整身体,善于运用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和改造事物、创造产品的能力。演员、运动员、舞蹈演员、外科医生和发明家都就有较高的身体/运动智能。
(5)音乐/韵律智能。音乐/韵律智能是指对音调、音色、旋律和节奏进行敏锐识别、运用和表达的能力。歌唱家、作曲家、乐器演奏家、指挥家等人表现出高度发达的音乐智能。
(7)自我认识智能。指个体善于准确自我感知,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并以此来指导和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心理学家、哲学家和睿智的老者是具有高度自我认识智能的典型人物。
(8)自然观察智能。多元智能理论是针对传统智能一元化理论提出的,他认为智力并非像我们以往认为的那样是以语言能力和数学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智力,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按加德纳的说法,每个人的智力=智能都是由10种互相联系却又各自独立的多种能力组合而成。根据该理论,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具有优势的智力领域和智力类型,传统仅以语言文字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来评价学生的优与差的理论是不正确的,因此学校里不存在所谓的“差生”,只是由于单一评价标准才出现了这一错误的名词。
读了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身为一线教师的我感触颇深,我觉得应该从下几个方面转变我们的观念,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做一些改变。
一、树立乐观的学生观,进行因材施教
应该针对不同学生和不同智力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即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不仅应该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对象而有所不同,而且还应该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领域而有所不同。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从智力的各个方面、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我们对学生的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展示多方面智力领域,促进全面发展
第一,课堂中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教学应该涉及多个智力领域,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以调动学生的多方面智力潜能,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
第二,重新思考和设计课外教育教学活动。我们的课外教育教学活动可以根据智力领域或知识范畴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不同兴趣小组的活动时间尽量错开,从而使得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向学生展示多方面的智力领域,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重视主流文化所强调的智能的同时,也要发现、尊重、培养学生的其他智能,视每一种智能都同等重要;不要因为学生的行为表现不代表主流文化而否定其价值。要根据学生智力结构中的优势智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总之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的学生设置了许多通往智慧大厦的大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入口。学生能否顺利地走进这座智慧大厦,关键在于开启大门的钥匙,教师就是手持这把金钥匙的人,即教师必须有多元的智能观,多元的认识、理解和研究孩子,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作出贡献。
智能教育环境论文范文 第十一篇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职业培训和教育的双重功能,它既要关注大学生的职业生存和发展技能,又要以其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发展学生的多无职业智能。专门职业技能、综合职业能力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共同构成高职大学生的多元职业智能。“企业内学校”视阁下的师生一师徒制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养成大学生的多元职业智能。
[论文关键词]专门职业技能职业核心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德技兼备职业智能
职业智能是一个包括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技能和能力在内的综合体,学生主体必须经由不断的学习、训练和实践,才能养成多元职业智能。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其职业属性决定了它必须发展和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技能。专门职业技能作为大学生多元职业智能建构的基础,当是大学生需要养成的基本职业能力。
一、专门职业技能是大学生个体的职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专门职业技能是指完成主要职业岗位工作所应具备的专门技术能力,主要是指个体掌握特定职业所需的专门知识和技能、运用专门知识和技能胜任特定职业工作的能力,在熟练操作的情况下,完成预定的工作任务和特定的生产项目等,因此,掌握专门职业技能能够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于培养学生专门职业技能的重要性,《_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j35号)中指出:“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这为高职教育进行高层次专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宏观层面的政策指向。从多元智能的角度来看,加德纳教授认为,“每个个体身上都存在相对独立的、与特定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多种智力。至今所确定的有八种智力:言语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智力、自知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然观察智力。”专门职业技能则包含着上述智力中的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等多种智力,因此,专门职业技能培养应当成为提高个体多元智力的重要一环。
“专门职业技能是高职大学生个体的职业生存和发展前提”这一命题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首先,和普通本科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高素质、专门技能型的人才,而不是培养理论型、研究型或创新型的人才;其次,高职大学生毕业后,主要到企事业单位的生产一线从事具体工作,在专门职业技能缺乏的情况下,其职业生存将会面临严重挑战。因此,能够掌握关键职业技术技能,并且比较熟练运用专门技能和特殊--技能完成复杂的工作,当是高职大学生职业成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在培养大学生专门职业技能方面却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矛盾:即社会要求高职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迅速地胜任岗位需要,但是,许多刚毕业的高职大学生并不能达到这些要求,因为有些院校提供给学生的只是基于学科论逻辑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一种与企业生产实际和具体工作情景相脱离的知识和技能。为了解决上述矛盾,许多高职院校都进行了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探索,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吸收、借鉴其他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与嘉维化工有限公司合办了两个校企一体化视阙下的教学班,以继续推进专门职业技能培养方式的教学改革。合作教学班为学生提供了“企业内学校”的教学环境,并采用与之相匹配的师生N徒制教学组织方式,这种项目导向下的教学组织方式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门职业技能。所谓师生制是指由理论课教师或实训指导教师向学生讲解操作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所谓师徒制是指由实训指导教师或能工巧匠进行现场实际操作演示和指导,这种教学组织方式能够协调发展学生的认知和技能。
对于认知、技能和能力之间的关系,职业教育研究专家认为:“掌握理论知识与形成实践能力之间并不存在直接联系,理论理解能力与实践能力因其具体内容是并列关系,所以这两种能力也更多的是并列关系,而非等级关系、演绎关系。”因此,职业教育应当摒弃学科导向的从理论到理论的传统教育理念,着力通过训练提高学生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就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专门职业技能培养而言,首先从职业分析人手,在借鉴德国KMK学习领域课程合理经验的基础上,对该职业岗位需要具备的技能进行解构,细化各项职业应用技能和岗位工作技能,制订合理的专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根据合作办学班设在企业内部的优势条件,将课堂的学习、训练和课堂外的生产性实践岗位有机地衔接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以师生制教学组织方式培养学生认知方面的专门职业技能,以师徒制教学组织形式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帮助学生养成实际工作所需的专门职业技能。为了提高技能训练效果,教学活动需要设计项目导向的面向机电一体化岗位的训练内容,将数控加工机床及其配套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和管理作为重要的专门职业技能进行训练,并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中进行演示、训练和操作。在此过程中,对学习和训练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给以指导,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动作技能和沟通能力。例如,就平面铣削任务中的铣削用量训练任务而言,由于涉及铣削深度、每齿进给量、铣削速度及主轴转速和给进的速度等诸多方面的操作技能,许多学生不能顺利地完成整个操作,如果教师及时地给予针对性的指点和示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和训练内容,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专门职业技能,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运用专门技能和特殊技能完成实际工作所需的专门职业能力。然而,面对工作岗位变化频繁和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高职学生还必须发展自己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综合职业能力是大学生养成多元化职业智能的标志
综合职业能力是个体职业能力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个体所应追求的职业能力理想。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都需要大学生具备综合职业能力。首先,个体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其养成综合职业能力的根本原因。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为大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养成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这是高职教育和社会上技能培训机构的本质区别。其次,高职学生未来的工作单位基本上是中、小企业,这些单位所提供的工作岗位通常是一种复合岗位,因为它没有实力聘请生产所需的各类人才,这要求在该单位工作的员工必须具有跨岗位、跨专业的能力。
最后,社会发展和个体求变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现实依据。当代社会,产业革命不断催生出一批又一批的朝阳产业,也不断淘汰着一批又一批的落后产业,这使得人们不太可能终其职业生涯于某一特定岗位。只有具备了综合职业能力,“当职业岗位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政治发生变动的时候,个体不会因为原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老化而束手无策,而是在变化了的环境里解决寻求自己新的坐标起点,进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学生个体必须养成包括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等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
智能教育环境论文范文 第十二篇
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小学教育的逐渐关注,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小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多元智能理论的引入,为小学教育的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首先阐述了多元智能理论的背景和内涵,之后从多角度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证明了多元智能理论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小学教育的策略及方法,本文的研究使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教育中应用的逐步深入,为小学素质教育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小学教育;素质培养
1.多元智能理论的背景及内涵
多元智能理论由国外心理发展学家HowardGardner(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他指出人类一直强调注重的读写能力,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展现出不同的智能组合。学校对学生的智能评价方式并不合理,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并未起到最大化的教育作用。多元智能理论一经提出就得到了教育学家的广泛关注,这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的强力挑战,对教学改革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现如今,素质教育深入人心,教育改革中,当教师对学生评价感到困惑之时,多元智理论就会带来很多启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主要存在于多个方面:逻辑智能,语言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等,传统的单一的智能理论并不准确,也不利于对教师对学生准确的教学评价。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生长环境,兴趣都不相同,所以个体的发展也不应采取同一种方式。社会需要多种人才,只要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并加以培养、锻炼,每个人都会是社会的栋梁之才,都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智能教育,使学生在长处、优势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2.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多元智能理论可应用在学生培养的各个阶段、小学教育是人才培养中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所以在小学教育培养上就要重视。多元化的智能开发智能理论,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准,为学生设定适合其发展的'培养计划。多元智能理论应该得到学校及相关任课教师的重视与关注,应置于与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同样重要的学科地位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业形势的逐渐严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证明了多元化的智能开发培养对人才发展更有帮助作用,甚至应当把语数的教学作为基础,而把其他具有职业前景的学科作为“主科”对待。实践表明:学生的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是某一门特定智力教育的结果,而是各门相关学科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在学生的培养上,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培养,教学内容应该横向流动、发展,各门学科的教学目标相互渗透,方法手段相互借鉴,为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提供多种方法和思路。多元智能理论的加入,会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小学学科组织的现状,基本上呈现出单科学科组、年级学科组、语数科任学科组三种形式,形式较为单一,教育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不利于小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掌握。如果加入多元智能理论来丰富这三种教研组织,即符合多元理论发展需求,又为课教学增添了活力。
3.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小学教育的策略及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以独特的智能诠释和极大的整合性为完善教育课程提供了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和新的思路。该理论倡导多元、开放、尊重文化和个体差异、重视实践效果的智能观和教育理念。
多元智能理论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多元智能教育重视个性化培养,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进而深入分析了开展多元智能课题研究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深刻意义,老师们应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以课题研究为平台,相信学生人人有才,助推人人成才,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之下,使学生从小就能够把我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学习中做到取长补短,引导学生从小做好规划,学会从各种回馈中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学会独立的思考,进而在今后的个人发展中能够有自我选择的空间。
多元智能理论要求立体化的课堂教育
在小学教育中,应摒弃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加大愉快教育,环境教育,养成教育的培养,用多元智能教育的理念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既不能以国学、环境等某一方面为特色而忽视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教育;也不以单纯以体育、艺术为特色培养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学生。更不能以“诵读经典”等学科为特色培养满腹经纶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亲不认”的心智不健全学生。
多元智能理论注重设置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从主观上来讲,师生关系应均衡发展,没有所谓的学生聪明与否,只有智能强与弱,从而建立和谐校园;摒弃“差生”观:每个学生都是多元潜能生;“天生我才必有用”。从客观上来说,使素质教育项目化、优质化、常态化;以大项目带动小项目,小项目引发学生多元兴趣,多元兴趣促进多元智能成长,使学生心智教育达到基因裂变的效应。
多元智能教育对我国的小学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强调通过个性化的培养手段,因材施教,为不同学生制定适合其智能全面发展的培养方法。本文从多元智能理论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从而引出了多元智能理论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要求立体化的课堂教育和为学生设置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这三种教学策略。多元智能理论多我国教育改革有着重要影响,改变了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师重视每一个学生特有的认知发展和智能形成过程,进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随着多元智能理论与小学教育结合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改革将展现出新气气象,学校也将为社会的需要做出更有意义的智能培养。
参考文献:
[1]赵利霞.人教新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内容分析研究——基于多元智能理论[J].现代中小学教育,,(7).
[2]朱云水.多元智能理论与中职英语课堂教学[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8).
[3]唐卫平.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中小学课程目标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3).
智能教育环境论文范文 第十三篇
多元智能教育教学论文
一、多元智能理论内涵
高职院校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独特的智能结构,并且充分利用学生的多元智能结构特点进行教育教学,同时,也要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智能组合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
二、学生多元智能结构特点
通过对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情况的观察了解及自编的“高职院校学生多元智能分布”的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发现高职院校学生们的多元智能倾向:无论是理科专业还是文科专业,人际关系智能和运动智能是学生们的优势智能,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学生用这两种优势智能,多采用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多运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兼顾文理学生的不同的弱势智能,和理科学生的自然观察者智能和文科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
三、利用学生多元智能结构特点进行教育教学
(一)营造适合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结构特点的教育教学环境
1.教师要挖掘并充分利用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的智能都是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相互组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多元智能测试结果及对学生日常表现的观察,了解学生的优势智能,并创设条件展示学生的优势智能,做到扬长避短,扬长补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寻找“多元切入点”,关注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为所有的学生提供发展的多元途径。同样一个问题,可以让学生们以不同的方式来回答:可以是语言的描述;可以是数字的理解;甚至可以是动作的表达……同时,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智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通过“扬长”,让学生树立自信,并使这种自信迁移到其他方面,让学生“补短”。
2.教育教学中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各自独立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组合。因此,教师应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模式,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智能。
1.个性化教学模式
在高职院校,有的教学班学生的构成不一样,有的是普通高中文科毕业、有的是普通高中理科毕业、有的是“三校生”、有的是单独招生的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知识、技能水平不等,如果用同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们在相同的时间内,学习相同的`教学内容,这势必会扼杀学生的个性,达不到教学效果。而个性化教学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智能特点,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手段、策略和方法实施教学。运用个性化教学方法,教师不仅可以运用文理学生都共同擅长的人际交往智能和音乐智能,采用讨论式教学、并适当注意教师的语言节奏外,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学生们的智能差异,激励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要让每个学生在不同领域得到发展,同时鼓励和帮助学生将自己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使弱势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2.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多元测试结果显示:在高职院校,无论是文科专业还是理科专业,人际关系智能是学生们的优势智能,他们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易与别人沟通,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的组织形式。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优势智能倾向、性格特点及学习状况进行划分。每组6―8人,开始自由组合,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经行调整。一般组合类型可以包括二种:智能强项组合即相同智能强项组合在一起,使强者更强;另一种是智能强弱互补即不同智能强弱的组合,使组内学生最大限度的互补,使弱势智能得以提高。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组合方式,保证组内学生都能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通过合作交流,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优势智能:语言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也可以使学生在优势智能领域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
学生的多元智能测试结果及课堂教学对学生们的观察发现:无论是文科专业还是理科专业,高职院校的学生们视觉空间智能和运动智能也占有相当的优势。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电脑、多媒体的运用则为教师的教学搭建了技术平台,通过电脑、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以声音、颜色、文字、图像刺激学习者,满足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的学习要求,特别是满足所谓“差生”的学习要求,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求知欲。
(三)合理安排和设置教学内容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育教学,并不是说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多元智能理论,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生的特点灵活设置和处理教学内容。比如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文科专业学生不太擅长的学科,而文科专业的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又占有优势,因此在高等数学课教学中完全可以更多地运用讨论等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学生的优势智能,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
高等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数学教学作为人类活动的一部分,不能单单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应该补充一些如数学史料、数学概念产生的背景、数学家介绍、数学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另外,高等数学内容的展现形式也应该是多样的,可以用丰富的、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甚至可以用动作呈现数学知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展示学生优势智能的目的。
四、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视角,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找到了一条“明路”。但绝不是说多元智能理论是万能的,也不是说仅仅的几堂多元智能理论教学,就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优势智能,更不是说教学中画了图就锻炼了学生们的空间智能,踢了一下腿就运用了肢体运动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倡导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但在研究性学习的同时,也要有接受学习,那就是有些知识性的东西,该背的要背,该计算的还要计算。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可能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时刻记住:正确借鉴多元智能理论,任重道远。
智能教育环境论文范文 第十四篇
摘要:本文阐述了人工智能的定义、发展阶段、部分应用状况及其影响,面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巨大浪潮,职业教育应主动变革,要从国家政策、理念与制度、教学管理、产教融合、终身学习等方面做好应对,切实地把握人文教育之道对智能教育之用的统领原则,培养能很好地掌控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的人才。
关键词:人工智能;人文教育;职业教育;
0引言
自1956年人工智能概念在达特茅斯会议提出以来,人工智能的发展超出了人们的想象:1997年,IBM超级电脑“深蓝”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2016年,由Google旗下的深度学习公司DeepMind开发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AlphaGo战胜了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这件事轰动了全世界[1]。随后有关人工智能的热点应用不断推出,比如无人驾驶、智能医生、语音与人脸识别等,让我们认识到人工智能的应用已与生活息息相关。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比如2017年高考期间,机器人艾达挑战高考数学,10分钟就答完,获得134分,激发了教育领域对人工智能的巨大热情,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教育的忧虑与反思[2]。2017年7月_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在2030年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先后从国家层面发布人工智能政策规划,将人工智能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和国际竞争的新动力[1]。
1人工智能定义和发展阶段
2人工智能应用状况与反思
2017年,阿里的“无人超市”落地杭州,进店、挑选商品、付款支付一气呵成,消费者几乎在完全自主的状态下完成购物。与此类似,昆山富士康公司裁员6万名工人,全用机器人代替。京东、淘宝引入的智能机器人替代了原来的仓库管理、人工客服等岗位。因此有学者悲观地断言:在人工智能时代,因为很多职业岗位或技能将被智能机器人所代替,职业院校毕业生很有可能面临毕业就失业的窘境。笔者认为,我们不应该重蹈历史上英国制定的限制汽车推广使用的《红旗法案》的悲剧。正是这个在今天看来毫无道理的,但却持续了三十年的法案让德国和美国的汽车工业完全赶上来,最终远超英国。人工智能应用必将淘汰或替代很多现有就业岗位,但同时又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这是一个伴随着产业智能升级的、长期的艰难过程,对于职业教育来说,这既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3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
为了更积极地适应人工智能时代,除了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科学指导和政策、经费支持之外,建议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规划。
解放思想,更新理念与制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提出,人工智能走向阶段的真正原因是世界正从原来由人类社会与物理空间构成的二元空间,向着由物理空间、人类社会与信息空间构成的新三元空间演变[6]。因此,职业教育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入人工智能等相关理念和技术,同时其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内容、考核评价标准等方面都需要做出相应的改进。比如当前大多数职业院校非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安排中,信息技术类课程课时偏少,数据处理、编程类或人工智能课程几乎没有,这样的安排不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适当减少将来可被人工智能应用替代的技能课程的课时,比如电算会计、环境监测等。
善用人工智能,提升教学与管理
智能教育环境论文范文 第十五篇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在1983年提出。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该理论在心理教育方面具有较高的声望,多元智能强调人的智力千差万别,并且个体的发展包含很多不同的智能组合,因此,该理论崇尚“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在人才智能开发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遗传、社会、环境、家庭、自身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在综合考虑社会和文化要求的背景与培养方向一致性的前提下,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当前国际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够更好地指导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发挥人才整合创新的功能,构建适合应用型人才发展的新型培养模式。
一、多元智能理论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1.多元智能理论与个性化教学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之间的情况具有较大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综合素质,应组织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教学,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需要。旅游管理专业本身具有较高的理论基础以及较高的职业技能,通过实施个性化教学,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动多媒体、数字媒体、课外实操等形式,能够深入帮助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发挥多元智能的潜能及优势。
2.多元智能理论与多元评价体系
1900年,法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莱德·比奈发明的智商测试和中国几千年前流传至今的卷面考试成为当前我国教学评价的主要形式,这种传统的评价模式基本以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作为智力考查的核心。而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能够为我们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开拓思路,其主张的评价原则是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和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的,确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物质产品的能力的评价。在进行教育评价过程中,综合考量学生各方面的表现,给予学生公正评价,更帮助学生发现本身的智能优势。
3.多元智能理论与教师角色转变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为更好地挖掘和发挥学生的智能优势,需要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与学生共同探讨知识深邃的朋友,从简单的教学执行者转变为教学的探索者,通过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探索,更好地为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提供有益的环境,发挥学生的智能特长,实现师生双方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二、当前我国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问题
自1950年我国实现旅游经济活动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实现了从量到质的飞跃。从最初的商务外事接待,到拉动国内经济创汇,最后实现快速迅猛发展,旅游业已逐渐取代工商业经济,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旅游市场越来越广阔,旅游需求越来越旺盛。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取代法国和美国成为世界主要旅游目的地国家。面对如此膨胀的旅游需求,大批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炙手可热。
(一)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已经形成了符合自身特色的“3+1”“2+2”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国内学习专业理论,语言对象国学习语言文化的培养方式,促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的同时,接触到语言对象国的经济市场环境。以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为例,自学院建成以来,我院先后与泰国坎查纳布里皇家大学、马来西亚世纪大学、泰国清迈大学、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泰国博乐大学、日本熊本学园大学、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等诸多小语种对象国家学校签署了合作协议,每年派出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主的学生前往对象国进行语言及实践学习,为进一步夯实语言基础,强化语言交流平台,提升语言熟练程度提供了丰富的环境。
同时,很多高校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就业前的社会实践,发挥专业才能。目前,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已与厦门日月谷温泉度假酒店、深圳观澜湖高尔夫国际俱乐部、南宁金紫荆酒店、南宁万达文化酒店、南宁红林大酒店等知名酒店以及中国青年旅行社、中国旅行社等著名旅游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每年派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前往这些单位进行为期4—6个月的实习,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了实践的重要机遇,更好地帮助学生发挥专业特长。
(二)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日趋国际化,使得高校在旅游人才培养方式上势必要跟随国际发展的要求。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旅游业已经成为国家舞台上最活跃的产业之一,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在这个特殊的产业中,发挥着联系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关键作用。但从目前的高校培养模式来看,国际旅游专业人才数量明显不足,人才质量有待提高,突出问题依然存在。
1.专业知识不够全面、系统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学科,需要整合相关各类理论资源,纵观目前高校设置的专业课程,大多针对专业领域内部的课程,并且很多课程设置课时不够,教师讲授知识不够系统,部分仅从简单的课程理论进行灌输,没有联系市场实际进行渗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仅仅掌握表面的理论,知识拓展程度严重不足。当前,高校学生在进行课程选择过程中,大部分都是针对课程的适用性质,而对纯理论的课程选择率较低。由此可见,高校实践类课程的设置更加能吸引学生。
2.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陈旧
随着旅游活动的日趋频繁,旅游管理专业在各高校也出现迅猛发展的势头,但目前专业需求强、师资储备不足成为当前高校主要问题。部分旅游管理专业授课老师本身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课堂讲授也仅仅是以固定课本为教本,无法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很多专业教师不善于联系校外资源,带领学生进行见习教学,教学手段单一,无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旅游讯息,教学效果不容乐观。
3.缺乏与社会相关部门、企业的联系与合作
当前,教育界普遍推崇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闭门造车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很多高校目前还无法形成有效的校企合作平台,甚至在校内没有相应的实践基地,学生没有能力展示的空间,无法真正体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高校的封闭式办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基于我国当前迅猛发展的社会形势及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针对旅游市场人才短缺、旅游人才就业困难这一现状,从多元智能这一新的视角,以市场需求为准则,培养适合就业市场且具备发展潜力的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势在必行。多元智能理论作为运用在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培养方面的较新理论,在模式构建上有其自身的优势,能够为更好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提供新方向。
三、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重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高校调整旅游专业学生的智能结构,为学生毕业发展合理配置智力资源,进一步提高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单位的语言运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工作实战能力,有效缓解当前智力市场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智能教育环境论文范文 第十六篇
相信行为世范、为人师表的教师们都知道,论文抄袭是不劳而获的行为,涉嫌学术腐败,有违职业道德。那么,那些教师们为什么还要这样做?他们之所以敢冒毁誉的风险,确有使他们身不由己的主客观因素。
一是教学事务多,难得静下心来。教师们白天上课,夜晚批改作业、写教案,还要参加教学教研和辅导活动,准备大量与教学相关的材料,即使有论文素材、有写作念头,也难得有时间、有心情认真构思论文。
所有这些现象,原因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对教育学术研究越来越严重的功利心理和浮躁心态。感染急功近利和弄虚作假之风的,似乎不仅是基层学校的一些教师们,而且还包括一些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术团体。
如何以冷静、平和、理性的心态对待教育研究和论文写作?一个教师,就是要具有持守精神和质量意识,勇于抵制沽名钓誉、弄虚作假之风,敢于坚守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将教育论文写作同教育事业联系起来,将学术态度同职业道德联系起来,将教育研究同人生追求联系起来,深入探索,认真总结,发挥个人才能和智慧,写出名副其实的教育教学论文。做一个学者型教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写出一篇教育佳作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只有迎难而上,勤奋学习,才能克服没有“参考”下不了笔的习惯。写好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就是对教师教研水平的一次提升,也是对教师人格的一次展示。
关于抵制教育论文弄虚作假之风,相关管理部门应调整思路。一是要结合教师的工作需要和专业发展期望,科学、合理地界定教育教学论文。在职称评定和评优中,不应仅认为“3000字以上、有一定理论含量”的文章才是论文,教师在平时记写的有关反思教学、总结经验的教育随笔、教育评论、案例分析等,也应该纳入到教育教学论文的范畴。二是增强贴近基层、服务教师的意识。教育刊物应杜绝潜规则发稿;同时,建立论文信息库,完善抄袭查询和反盗系统。积极推荐来自一线教师的好文章,使基层学校的“无名之辈”也能有一个展示教研成果的平台,也能体验到教研成果被认可的成功感。三是为教师教研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心理条件,使他们有机会、有心情写好教育教学论文。学校除了正面引导教师端正学术态度外,还应加强人文化管理,为教师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进修培训和进行个人自学,有机会进行交流和展示,能静下心来反思和写作,真正提高教育研究水平。学校还应实行激励机制,使具有真才实学、学术成就突出的教师有荣誉、有地位,吸引更多的教师在专业钻研中,写出更多的好论文。
智能教育环境论文范文 第十七篇
1997年,钱学森先生在重新思考了人的培养问题后,提出了“大成智慧学”这一概念[1]. 2008年,IBM在《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议程》(A Smarter Planet:the Next Leadership Agenda)会议中首次提出了“智慧地球”,并于2009年,发起了智慧教育倡导,同时提出未来的智慧(ART)教育 [2].
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认为:通过构造、搭建智慧学习环境,运用智慧教学方法和模式,引导和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化学习,从而培养学习者成为具有高智慧、创造力和信息素质的人,在实际应用层面要利用适当且合理的技术,智慧、高效地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并体现学习者自身灵巧机敏、创新型和高阶思维的核心素养能力[3].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蒋家傅认为:智慧教育通过借助和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教育过程的各种信息与情境进行感知、识别、分析、处理,进而为教育参与者提供快速反馈、决策支持、路径指引和资源配送的教育方式,目的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率.从技术层面看, 智慧教育是指教育过程中运用的智能教育技术,它是信息化教育的高级形态[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