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人文风俗调研报告范文(15篇)

风华正茂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24339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98分钟。

人文风俗调研报告范文 第一篇

调查目的:此次调查主要是将我的家乡安福县的饮食文化系统地形成文字,将其展现出来,使得我自己以及同组同学对我的家乡的饮食文化有深入了解。

调查对象:安福县部分村落。

调查方法:查找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考察。

安福距今有2200多年的建县史,是江西省18个文明古县之一,历史上人文鼎盛,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文化保存较为完整,有表嫂茶、吃新节、火把节、烧塔等数十种民俗活动。

表嫂茶

在元宵节后到春播之前,安福会以自然村为主,每天一户,轮流进行“表嫂茶”习俗表演。“表嫂茶”,俗称“请茶碗”,是安福县境内农村已婚妇女们之间流行的一种独特茶俗,气氛热烈,特色鲜明。它分布于安福的南乡片和西乡片,而以南乡洲湖镇塘边村最典型。请茶时,请茶主妇要用黄条萝卜、甜姜、黄豆等茶点热情款待。喝茶时,不讲究规矩程式,大家无所不谈,气氛热闹祥和,平日里的各种嫌隙,都在畅谈中化为乌有。待到茶兴浓时,一些能打山歌的表嫂会唱《采茶歌》、《三碗茶》等来助兴。

吃新节

至每年早稻收获之前,安福将会举行“吃新节”盛宴。安福吃新节是安福县68个乡村盛行的一种地方性传统民俗节日,其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周朝,历史十分悠久。相传很久以前,天地洪荒,武功山成了孤岛。人们困在岛上,一天,一只大花狗泅上了孤岛,从尾巴上抖落数十粒稻种,救了人们的大难。故此,丰收的稻穗便像弯弯的狗尾。后来每年早稻收获之前,人们便举行盛宴,让大花狗尝新,以表谢意。另一种传说武功山有只“白雾妖精”,每年夏收前吐出白雾,把农民即将收割的稻谷毁掉。后来,“五谷神”将“白雾精”打败,救了农民,人们在新谷登场前举行宴会,请五谷神尝新,以致谢忱。

节日的内容主要是祭祀五谷神、土地、康王、福主和梅山诸神菩萨。形式有敬斋、耍龙灯、游垅、打火把、唱山歌等。节日主要是为了庆贺丰收,并祈祷神灵,祝愿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百业兴旺,也是为了联络亲朋好友、愉悦心身,促进社会和谐。吃新节群众参与面广,场面喜庆热烈,规模宏大,其隆重程度,胜过端午,超过中秋,仅次于春节。

六月六

每年六月六,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古老的山村一片欢乐,以迎接垇云火把节的到来。垇云火把节历史悠久,仅在安福县彭坊乡垇云村就历经9代约170余年。当日,家家户户备好祭品,制作祭祀法器,相邀山下亲朋好友来山里。他们白天在自家田里祭拜山神、土地,并点起火把向田埂里四下燎虫;晚饭后,全村男女老小敲锣打鼓,燃起熊熊篝火,隆重祭拜各路神灵,祈求神灵驱魔消灾,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期间,他们还打着火把游垅,围着篝火唱山歌。

烧塔

待至中秋佳节之日,安福百姓为祈求风调雨顺、日子兴旺、欢庆中秋佳节,又将开展“烧塔”民俗活动。安福县是“吉安中秋烧塔”习俗保存最好的地区。境内南部陈山河流域的六个乡镇尤为盛行,而以金田乡柘溪村最为典型。“安福中秋烧塔”习俗主要内容有垒塔、烧塔、封塔三部分,烧塔过程伴有祭月、对唱山歌、小调、舞龙灯、举龙凤旗、撑宫灯等活动,特色鲜明。

结束语

这种种民俗文化旅游风采的展示,带动了安福乡村旅游发展,也使安福越来越受游客的青睐。民俗文化不仅代表了农民生活中的喜悦的凝结,也展现了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之间的和睦友好,是我的家乡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研究安福的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人文风俗调研报告范文 第二篇

题目:体验民间文化,感受节日气氛

系部名称:中文系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大二班级:汉语言《1》姓名:xxx

实践单位:周口淮阳乡村

实践时间:20xx年2月3日至20xx年2月25日共22天

实践目的:为响应我院对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生活的体验;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在农村体验民俗文化,感受节日气氛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新春佳节来临的契机,依靠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个人生活的家庭背景,我顺利地完成了此次寒假社会实践作业。

实践内容:在开展活动之前,根据我对农村的了解进行了如下分配。我首先对美食方面比较感兴趣,因此我在朋友的帮助下,了解了我们那个地区的饮食文化习俗。我又和朋友调查了我们的传统节日,然后对节日进行了记录。

在调查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们周口的文化习俗时,我们采取先农村后城市的方法进行调查,在此期间我们发现我们农村的过年习俗其实和城市过年的习俗差不多。过年讲究热闹、喜庆,年俗也特别多。

有民谣道出过年的习俗: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

一、初二满街走

小年祭灶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我们过年要祭灶———希望“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祭灶时用的是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扫尘

腊月二十四,为扫尘之时,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在年前将房间里外打扫干净,为一年最大的一次大扫除,也叫除旧迎新,彻底清理粉刷干净迎接新年。

春节的准备

蒸馒头:旧时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锅不够之备,所以要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即指此,也有称二十九把油走,意指做油扎食品。

置办年货:采购春节用品,如无论家里已经多出多少碗筷,为了人丁兴旺所以每年春节都要买几个;给孩子买新衣服,以图喜庆;春节期间出去给长辈拜年的礼物等等。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 “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贴春联时间是不固定的,一般是在二十九或者三十早上。

贴窗花、挂年画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农村还有一些地方喜欢把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写的就是“福”字。“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上、商店中均有出售。

请财神

每家为了来年财源广进,春节都要请财神,有的是送上门的,说是请都要花钱买,但是绝对不能说买。

祭神祭祖

春节时,我们那里祭神祭祖一般用糕点,有蜜供、水果等,这些不仅是我们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的食品。我们那还有除夕夜吃鱼的习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就和“吉庆有余”、“连年有余”相联系。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祭祖也是很重要的,有传下家谱的就要给祖宗供奉丰盛的祭品、上香,全家男丁都要祭拜,也有在除夕之夜烧纸送“钱”祭祖,祭祖一般要到初三结束。守岁与“年夜饭”

我们那里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过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菜必须要有鱼(年年有余),有鸡(大吉大利),其他的随自己喜欢的定。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

主食是饺子,饺子的说道很多,最好是猪肉芹菜的,要选两个饺子一个放硬币,一个放糖,看谁能吃到,谁吃到了就祝福来年一年财源广进,幸福甜蜜。其实这个祝福很好,谁吃到了都是一家人的服气。饺子煮好了要从锅心涝第一下几个丢外面去,据说是为了敬给过路鬼魂。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过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过年还会备很多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所谓“杂拌儿”,就是现在的什锦果脯。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放鞭炮

年夜饭做好还没吃之前要放烟花鞭炮,这是孩子门最喜欢的节目了。其实烟花春节一般要放两次的除夕和元宵夜,鞭炮就多了,除夕晚饭和年夜饭前,初一早中晚饭前都要放,还有逢五的日子,等等。

初一初二不扫地

大年初

一、初二这两天,孝感人不扫地、不挑水、不生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初三才开始挑水。大初一早上我们那个地方,要起的很早。起来之后要放鞭炮,烧香,吃饭,拜年。

大年初一的早上,孩子要给长辈拜年,给爸妈、爷爷奶奶、叔叔伯伯拜年,一般情况下家里有上了年纪的老人要给老人磕头的。然后大人准备红包,成年人也要给父母拜年,祝福老人长寿、健康。然后就是从初一上午开始要带上礼物给亲朋好友等等挨家挨户拜年,要很多天。一般已婚男子携全家除夕、初一要在父母家过年,初二初三要到岳父家拜年。也有“初一不出门、初二拜家庭、初三初四拜丈人”之说。

串亲戚

从初二开始大家都要走亲串友了。初二我们有外甥要去给舅舅拜年,在我们那里舅舅说话是比较有权威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去给舅舅拜年。在初三闺女回娘家,在这一天。大家都会带很多东西去娘家拜年。初四要去姑姑家或者阿姨。 “破五”吃饺子,吃面片

“破五”也就是初五。初五吃饺子,承载了人们期盼吉利、幸福的寓意。清晨起,家家户户放鞭炮,尤其放“二踢脚”被称作“崩穷”,把“晦气”、“穷气”从家中崩走。吃面片,是为了补去年所有的不好,今年把不好留在昨年。正月初六是财神爷的生日

正月初六,是我国自古就有的一种很有特色的过年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鬼。早在宋朝时,送穷风俗已相当普遍。宋以后,送穷风俗依然流行。在正月初六的早上大家起来的比较早,因为正月初六是抢财的好日子。大家起的早就是为了今年生意兴隆,多挣点钱。

正月初九是老天爷的生日

在这一天,大家也都很重视。起来洗刷完之后要烧香,祈福希望老天爷保佑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健康快乐。

从初九一直到元宵佳节。大家似乎没有什么大事,就是吃吃喝喝串亲戚。元宵佳节

在元宵节时,家家都做面灯,而灯形如碗盏,俗称灯碗。用玉米面做成的叫金灯,用白面做成的叫银灯,用荞麦面做成的叫铁灯,做成型后上锅蒸熟后,插上用棉絮缠裹的芦苇做成的灯芯,面灯碗里倒满灯油,面灯就算做成了。然后依次把这些面灯送到祖宗板上、天地板上、皂王板上,送到仓库、牛马圈、井台、碾磨房等处,送到大门旁、大路口。还有在元宵节大家都喜欢放烟花,吃元宵。吃元宵代表着团团圆圆。

然后要把这面灯送到墓地,放在已故亲人的每个坟头上。而现在大多采用红色的蜡烛来代替原来的面灯,油灯了,红色蜡烛表示喜庆,天刚刚黑的时候,家里的男人带着灯,纸到自家的祖宗的坟头前,给先辈烧纸,在茔门口点燃蜡烛,即为送灯,然后在回家的路上遇上十字路口都要点一支灯,女人在家里给家里灶台,猪羊圈,井口,粮仓旁,牲口圈都要点上灯,而且在屋内要点上一家人的属相以示一家平安,至于送灯的意义不同的地方传说也不一样,有一说是:送灯是给老祖宗照亮抓虱子,在十字路口送灯是要老祖宗回家过灯节能找到回家的路,当然送灯也有送丁之意,希望祖宗能够保佑自己家族能够人丁兴旺,后代千万。但是呢!现在生活都在变化好多风俗都已经被遗忘了。只有一些上了年纪的大人才能记得。

实践总结:春节,全国各地除了一些共同的习俗外,各个地方也有自己的地域色彩。如我们的春节习俗除了和北方许多地区一样之外,自身保留了一些古老的习俗。近些年来,我们的过年的风俗文化在慢慢的发生着变化。一些细微的变化使我们的春节文化,慢慢越来越淡。社会上关于传统民间习俗问题的争论不少。有人认为应该移风易俗,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反对者认为,如果把以前的习俗都改了,节日就会不像节日,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人提出,如果一律不放鞭炮,那么过年还像过年吗?正因为此,所以一些城市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后,又改为有条件的开禁。

由于价值观的取向不一样,喜好不一样,遇到具体事物时,我们要具体分析。对于传统习俗,我们不妨采取包容的态度,允许大家保留各自的观点和做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当绝大多数人的认识趋于一致时,自然而然就实现了与时俱进。如果不顾现实和民众心理,单凭理想就去推行所谓的新政策、新观念,那会遭到群众抵制的。而我们的传统习俗的形式和内容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我们只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人文风俗调研报告范文 第三篇

【调查人员】:xxx

【调查时间】:20xx年1月30日——2月15日

【调查地点】:xxx凤翔镇

【调查方式】:实地调查 寻访老人 查阅资料

【调查目的】:为响应学校对寒假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学习空间,激发学习体验,我们对家乡春节文化民俗民风展开了调查,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对xxx农村春节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形成文字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年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

【调查内容】xxx农村新年习俗和禁忌

【前言】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_过年_。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千百年来在每一个华夏子孙心中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地域广袤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民俗,南北方的年俗文化更是存在巨大差异。例如09年我在海南省三亚市过得新年,大年初一不吃饺子吃年糕,意为“一年更比一年好”。而哥哥所在的 重庆地区,新年第一餐吃汤圆,寓意着生活甜甜蜜蜜。远在新疆的姑姑家,新年第一餐吃以大米、羊肉、葡萄干做成的香喷喷的普罗,还吃用面粉、羊肉等做成的包子和用带骨羊肉做成的手抓羊肉。我从小生活在xxx,记忆中每逢除夕、大年初一都吃饺子。除夕吃饺子,取“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大年初一吃饺子则是为了一年交好运。饺子形似元宝,所以寓有进宝之意。饺子中有的馅里放糖,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有的馅里放花生(称长生果),用意是吃了人可长寿;有的在一个饺子馅中放一枚钱,用意是谁吃到了就“财运亨通”。中国的文化博大精神,正因为各地区不同的风俗文化才勾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画卷。下面就是我们调查的xxx地区年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概况。

在xxx地区正月期间的饮食有着丰富的含义,腊月初八,我们称为“腊八”,在这一天早上,我们要吃腊八粥,教育后人不忘勤俭。小年,就是腊月二十三,称为“辞灶”这一天要吃水饺,大扫除,祭拜灶王爷,来保佑新的一年里丰衣足食。腊月二十九清晨上坟祭祖,去上坟的都是家里的长者和小孩,表达对祖先的尊敬悼念 和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的心愿,祭祖一般没有女性这是古代封建社会重男轻女思想的遗留。除夕即大年三十,这一天就是吃、喝、玩、乐的日子,张贴春联和福字,xxx农村有个风俗,如果这一年家里有人去世是不能粘贴春联的,去世三年才可以张贴红色春联。除夕晚上全家团圆吃年夜饭,菜肴中必须有鱼预示着年年有余。守岁,在十二点时吃饺子,燃放最长的鞭炮,接财神。春晚成了全国家家户户的盛宴。全家集聚一堂,谈笑风生,守岁过节。大年初一,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开始了新的一年,早餐要吃素饺子,吃过早餐开始走访拜年,这是小孩最高兴的一天可以收到压岁钱。大年初一有个禁忌就是不能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正月初三称为庄稼会,如果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就会五谷丰登,粮食满仓。初五被称为元宝日,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会兴旺发达,财源滚滚。初七被称为“人七日”这一天吃面条预示着大人小孩会身体健康,无病无灾。正月十五,这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也称上元节,有观灯吃元宵的习俗,所以我们都叫元宵节。

在我的家乡还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正月禁忌剪头发,据说剪头发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头发对自己的舅舅没什么好处,记得小时候妈妈就不让我剪头发,现在我长大了,社会也进步了也就没有这样的做法啦。我还听说在xxx地区正月里做媒也是不允许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意思。同时新正月也不允许买鞋,买鞋与“买邪”同音也就是说把邪气带回家里,是不吉祥的预兆。一个正月里处处暗藏着年俗“机关”稍不留意就会中招。初一到初四是禁忌乱用针线的,初五那天才可以用,被称作缝破,意思是把过去一年里的琐碎和缺憾都缝补起来。

在家乡的新年期间对天气也格外关注,如果初一到初六天气都为晴,那么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六畜兴旺,反之灾祸不断。就这样的一些年俗似乎已经成为人们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艳阳高照,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这些再简单不过的民俗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人们的希望。在人们不知不觉遵循它的时候,也就产生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由此产生动力去创造生活创造幸福。

【结论】这次调查报告让我对家乡的民俗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系统地收集了xxx地区乡村民俗的信息,想以此来激发更多的人,去关注年俗,关注身边的普通文化,捍卫乡土文化,避免文化的大量流失。

人文风俗调研报告范文 第四篇

调查时间:

20xx年xx月xx日

调查地点:

xx省xx市xx区

调查方法:

调查人:

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变得异常丰富多彩。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内容,已逐渐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像贴春联、贴年画、贴_福_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至今仍很盛行。

贴窗花

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一一一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_窗花_。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窗花有相当的内容表现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_拜年_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_压岁钱_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_恭喜发财_、_四季如意_、_新年快乐_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人文风俗调研报告范文 第五篇

调查目的:

此次调查主要是为了将茂名地区农村新年习俗系统地形成文字,将其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年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

时间:

20xx年1月14日到1月27日

地点:

茂名市信宜

调查对象:

亲朋、邻里

调查方式:

查阅相关书籍、走访、请教

调查范围:

关于信宜地区各种风俗文化以及春节期间的禁忌,天气状况、饮食所赋予的含义。

我从小生活在信宜,一直生活在这个地区,对于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已经不在意,自从在外地求学才发现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人文风俗,特别是年俗更是差强人意,南北地区差异尤为明显,例如南部地区的福建省,大年三十不吃饺子,初一不拜年也不走亲戚,统统等到大年初二才进行。四川地区大年三十不吃饺子而是吃汤圆还有他们自制的火锅。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为各地区不同的风俗文化才构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画卷。下面是关于信宜地区的年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概况。

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正月里禁忌剪头发,剪头发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头发对自己的舅舅没有好处。新春正月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有人讲如果新春期间做个媒,这不喜上添喜吗?但是在我们这是不允许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含义,所以正月里禁忌做媒。同时新正月也不允许买鞋,买鞋与“买邪”同音也就是说把邪气带回家里,是不吉祥的预兆。一个正月处处暗藏着年俗“机关”稍不留意就会中招。初一至初四是禁忌乱用针线的,初五那天才可以使用,被称作缝破,意思是把过去一年里的琐碎和缺憾都缝补起来。在我们这的新春期间,对天气状况也格外关注,如果初一至初六天气都为晴,那么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六畜兴旺,反之灾祸不断。就这样的一些年俗似乎已经成为人们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艳阳高照,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在信宜地区的正月期间饮食也有着丰富的含义,正月初三称为庄稼会,如果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粮食满仓。初五被称为元宝日,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会财源滚滚,兴旺发达。初七被称为“人七日”这一天吃面条预示新的一年里大人小孩身体安康无病痛无灾患。这些在简单不过的年俗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希望。

在人们不知不觉的遵循它的时候,也就产生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由此产生动力去创造生活创造幸福。此次调整报告文字简短,语言平实,但对于我这个一直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来讲,在没做这个调查报告之前,已经将其抛弃殆尽,因此,这次调查报告也是对自身对待风俗文化态度的一种修正。同时系统的搜集了东北地区乡村年俗的信息,把我们这朴实的年俗文化变成文字,以此来激发更多的人,去关注年俗,关注身边的普通文化,捍卫乡土文化,避免文化大量流失。

人文风俗调研报告范文 第六篇

xxx镇位于xxx县的xxx边陲,西与xxx省xxx县相接,南与xxxxxx县相邻,是两省三县的交界处,距县城80多公里。辖有10个行政村,217个村民组,约万人口。

这里风景优美,景色迷人,民风朴实,群众热情好客,实属休闲度假之福地。辖区内有xxx山是xxx省著名旅游景点,为中国佛教二祖禅师所创,是其练法之地,上有二祖禅刹(又名云中石屋)、太白书堂、南崖瀑布、洗马春池、赤壁丹砂银河夜月、乌牛古石、银河夜月、北岭松风八景十分闻名。这里曾经也是xxx著名的革命老区,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国内革命时期,群众的革命热情都非常高昂,游击队活动都曾十分活跃,狠狠的打击日伪寇和反动派,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巨大的人民力量。

xxx镇位于大别山腹地,属于农村山区,以前交通闭塞,道路险窄,人们以种田地为生,生活比较贫困。现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到了这里,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关心下,这里的境况也得到了大力改善,路变得更宽了,与外面的的交往也多了。人们不仅靠种庄稼,也学会了种茶叶、植板栗、大棚蔬菜,并且渐成规模。许多剩余劳动力在外地务工带回了不少技术和资金,在家乡办起了企业,人们的生活正在一天天好起来。

这里历史悠久,地方风俗习惯甚多,民间文艺活动也十分频繁,笔者近日就本地的民俗文化进行了一些采访调查,现就所见所闻进行一些总结和阐述。

一、乡风民俗

民俗,顾名思义,民间的习俗。乡村的人民比较乐意保留传统,他们把先人们创造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都继承下来,甚至还有美丽的传说。

1、佛祖豆粑是我镇传统营养食品,也是农家最便捷的饭食之一。现在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地方特产,是人们馈赠亲友的礼品,或招待宾客的佳肴。每年秋冬农闲时,农妇会选择优质稻米,配绿豆、黄豆、豌豆、花生、小麦等多种杂粮,采集松针作烘干原料,烘烤、切丝、晾晒,经精细加工而成。人们一边感受丰收的喜悦,一边体验着亲友相聚的欢乐。制成的豆粑品鲜味美,还便于运输和保存。

2、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一天,全国上下,家家团聚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过一个团圆年。小孩开心地围着家长要压岁钱,从不顾虑父母是否同意他们这样做,只是随自己的心情行事。这一天,他们总是很有收获。在团圆饭以后,成年人大都不睡觉,要过了午夜12 :00会有人去休息。朴实的农民把这称为守岁,满满的守完了今年的,明年才会有好的开始。对于春节,农村里总会有很多规则和礼节春节之前,家里的一切事物必须清理好,要除旧迎新;打扫房间时一定要向屋内扫垃圾,不然会扫除财气;初一上午,不可以叫醒任何人,打搅别人的美梦,以免赶走他人的瑞气;初一整日不可向他人讨要东西或钱物,若不然,则会使他人漏财,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村里的人总会在除夕以前还请力所能及的债务。或许你会认为他们是有些迷信的,但其实那只是人们对于新一年的美好期望。只有在春假期间,忙碌的农民才会得到真正的休息和放松;他们才会放下彼此之间的成见,和平地过活;贪睡的人才能够真正地睡饱。对于农民来说,春节是幸福的,春节是美丽的严冬一过,春天就要到来,万物复苏,又可以种植庄稼了。他们兴高采烈地燃放鞭炮,舞起龙灯、鱼灯,到寺庙里烧柱香、抽支签,他们真的愉悦了。

3、元宵戏灯。戏灯是一种集体活动,全村人筹钱来请人扎灯。灯的种类有很多,如:龙、刀斧手、竹马、花篮、花灯。龙只有一条,两个刀斧手,五匹竹马,花篮两只,花灯是越多越好。再就是人物,人物是最繁杂的,一共要扎壹佰零八位,主要人物是闻太师、姜子牙、包青天等一大批为国为民的忠臣义士;再就是神仙,如:送子观音、文曲星、七仙女、唐僧师徒等一批神话人物。到了戏灯的那天傍晚,驮灯的人们排好队,按照顺序出门。首先走在前面的是举着两排肃静、回避的牌子,接着是两排刀斧手,再后面就是闻太师、姜子牙这中间按照一定的顺序排下去,最后的是观音撒净。紧跟在人物后面是舞龙的、耍狮子的、骑竹马的、挑花篮的,夹杂在他们中间的是鼓手和锣手。戏灯的时候,阵阵的锣鼓声吸引来一大批观众。人们跟着灯跑。戏灯的到每一户,那户人家就要放礼炮迎接,还要摆贡品贡品的种类很多,如红枣、花生、蛋、烟酒等。接灯之前,要检查灯是不是亮着的,如果是熄灭的,就不让进,那样会不吉利。戏灯的在你家转了一圈后,你要给糕点、茶食、红包等,以图个吉利。狮子进门时把口张得大大的,出门时把口紧闭,这样就吸走了你家的晦气,新的一年就会变得更好。戏灯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它主要是为了增添春节的喜庆气氛,同时也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就是风调雨顺、岁岁平安、六畜兴旺、万事如意。

4、八月十五中秋节时,老奶奶会将月饼做的大大的,然后在里面填满好吃的核桃仁,蜂密,花生米等,形成独具新特色的大花月饼。出嫁的女儿会在这一天带着儿女和丈夫去娘家送中秋礼,一块肉加上月饼或是什么东西的,礼品虽不一样,但心情都一样高兴。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其氛围不是我等所能用笔描绘出来的。

5、俗话说,男人当婚,女大当嫁。20几岁的姑娘小伙当然不能呆在家里,等待爱情的悄然而至。他们会错过每一个热闹的聚会吗?当然不会啊!男孩女孩在庙会和秧歌会上彼此吸引的事儿还真不少。他们一但瞅对了男方会请一个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去的时候人们一般带一盒点心算作见面礼,媒人和女方家谈好后,男方和女方就可以正式恋爱,慢慢接触了。如果男女方在彼此的了解后,认为对方就是自己的另一半时,会提出订婚的请求,当然提出的对方肯定是男方,这样他们就已经迈出了进入婚姻的第一步了。男方会在订婚时大摆酒席的时候,托媒人给女方家送去彩礼,真正到婚期一到,男方会托媒人再去送彩礼,女方家也会为女儿送一些出嫁品。新娘子出嫁一般在中午12点离开自家去婆家,当地也有哭嫁这一习俗,新娘子会由一个特定属相的男性亲戚背出家门直到从车离去,新娘会哭着与家中的亲人一一告别,结婚酒席三天后,女方会带着男方回娘家探望家中的父母。第四天娘家的亲人朋友会带着祝福和希望去男方家看望女方。

6、红白喜事,有红即有白,丧事一般办的有声有色,算是生的人对已熟者的一种缅怀和纪念。花圈,纸花,纸马,庭院等丧葬用品是必不可少的。死者在死后三天才可以下葬,一是死者家属有足够的时间购置丧葬用品,二是让死者的灵魂可以在家多停留几日与亲人的梦里相遇,死后三天,即不葬之昌,亲人们著白衣,戴白帽,排成三列纵队跟随着棺木之后,或哭泣或沉墨。家属在亲人逝世三年之内不能贴对联等,并在亲人逝世十年后置办酒席,宴请宾客以怀念逝者。

本地的乡风民俗还有很多,举不胜举,如果你来过这里你一定有所体验。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必将在以后的岁月里大放光彩,照耀古今。

二、民间文化

人文风俗调研报告范文 第七篇

调查调研

清明节风俗习惯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风俗习惯清明

项目号:1

成员:邱××、李×、刘××、姜××、张××、单××

主题:故乡过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发现题目:

1.人们为何要过清明节?

2.人们是怎样过清明节的?

3.过清明节时一般家庭花费多少钱?

制定方案:

小组分工:

查资料、记录、摄影、录音等。

访谈对象: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叔叔阿姨等。

访谈计划:

利用星期天访谈。

资料整理:

1.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源起于汉代,前身是失传已久的“冷食节”。而清明节的风俗在上千年的历史演化中,也经历了从禁火到祭扫、从踏青到狂欢的变化。

2.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奠节日,(2016年度文明调查报告)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讲,它是在每一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自唐宋成为民俗节日以后,清明踏青的活动非常丰富,常见的活动有荡秋千、拔河、扑蝶、采百草、放鹞子、插柳、植树等风俗。

3. 有很多人往祭拜先烈和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辈。

4. 有少数家庭为祭祖花费比较大,有浪费现象,也有信迷信的现象。

活动感受:

1. 清明休假制度,为人们祭祖扫墓、亲近自然带来了便利,从更深远的意义看,将是对这个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保护,对恢复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建立民族认同感、文化认同感,增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无疑都有直接的好处。

2. 清明节让我体会到家庭的暖和,感遭到浓浓的人情味。

3. 祭奠先烈和先辈,让我们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容易,要倍加珍惜,好好学习,建立长大报效祖国的理想。

4. 清明节节我们要留意环保和勤俭。

缺憾与不足:

由于知识能力的限制,部份同学的访谈水平有待进步;对清明节的风俗习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待进一步体会发掘。

人文风俗调研报告范文 第八篇

调查目的:

了解本地节日传统及风土人情,弘扬祖国传统文化

调查时间:

20xx年12月

调查地点:

临泉以及周边县市

调查对象:

老乡、教师以及专家、学者

调查方式: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临泉地区,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最为热闹和隆重。

一、传统流程与习俗

腊月初八

农村有句俗话:“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所谓“腊八饭”,即一种粥,因此“腊八饭”又被称作“腊八粥”。制作很简单,即将五谷杂粮一起煮,预示春节将近,寓意;来年五谷丰登。过了腊八,年味就逐渐浓起来。

所谓“祭灶”,即祭祀灶神,灶王爷。俗语有:“君祭三,臣祭四,王八祭五,鳖祭六。”(这后两句带有玩笑骂人之意)因此,临泉地区祭灶在腊月二十四,祭灶的贡品以当日晚餐为主,辅以必不可少的糖和蜜枣。农村地区做饭用的灶称为“地锅”,灶台称为“锅台”,主人做好晚餐后须先盛一份放在锅台上,再摆上事先准备好的糖和蜜枣。据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

各家专管监视的,腊月二十三这天他要上天汇报这家的表现。给他糖和蜜枣吃,就可以让他嘴巴变甜,在玉皇大帝面前只说好话,以保来年富贵与平安。贡给灶王爷的吃食,家里人人不许碰,只有在晚饭过后才可以吃,若小孩子不懂事偷吃了,便会遭到大人的训斥。

有的人家会在灶台上供奉灶王爷的神像,神像两边也通常有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是“一家之主”。在这一日,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燃起了垛香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香气。从此,鞭炮声便接连不断。时不时还有谁家放的焰火,划破夜空,在空中爆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引得孩子们发出阵阵欢呼。

人文风俗调研报告范文 第九篇

一、调查时间:寒假期间。

二、调查对象家乡人民主要是村里人。

三、调查方式:

采访式调查,查资料,亲身实践。

一、调查目的

2、引导学生通过对身边传统文化的调查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热爱家乡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特色,并在活动中受到

3、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活动成果,互相学习,增强彼此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二、调查内容

1、风俗习惯

下面是有关春节时候的习俗,虽说小打小闹,但也是地方的风俗吧。大年初二上午,各村民在村领导的带领下,打开祠堂的大门,把里面供奉的观音寿星公公等神仙抬出来,用新毛巾,新汲的井水,由村里辈分较大的前辈们将其擦洗干净,再给他们一番仔细装帧。神门便被打扮的光彩夺目。随着他们便在鞭炮唢呐声中被请入到专制的木架上,将木架放入一顶装饰的十分漂亮的木轿里,由村里的青年人或中年人扛抬围绕游走。后面通常跟着浩浩荡荡的观看队伍,尤其是孩子们喜欢跟随木轿追打嬉戏,场面甚为热闹!木轿过处,人皆欢喜!当然你还可以请他们到你家停放一会儿,但你必须不停地放鞭炮,还得包红包,图的一个吉利。这些财务便充当村费 ,供以后一些农节开支,为各种村里活动提供保障。

农事安排在农村很讲究的。我们村要过农历正月十五才能下田劳作。发试下田之日叫起春早稻插秧时,各家各户先要开秧门,下田栽禾苗时秧不够。不能互相用手递秧,栽不赢后面的人抛在田中间叫吃田螺。我们这有种特产红桔,红桔产区采摘红桔时,摘桔人不能喝酒,还得剪指甲,并要用木制马梯来摘。

我们还有饮茶风俗,以擂茶最为显著。擂茶是我们新干一枝独秀的奇葩。过去一般只在客家人中存在,但现在已被新干大多数人接受,尤其是七琴和谭丘。擂茶时,擂者坐下,双腿夹住一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我一根半米长的擂棍将茶捣碎,边擂边不断的给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也可以。直到钵中东西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后同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一时满堂飘香。据说擂茶有解毒的功效,即可食用也可药用。

除此以外,始于宋形于明而盛于清的新干莲花落又称为落离莲或者摇钱树,当地称瞎子戏,是当时盲人乞讨而唱的民间曲艺,内容多为劝世人扬善惩恶,吉祥纳福为主。委婉动人,通俗易懂,生动风趣,具有寓教于乐,淳化民风之功效。

2、方言土语

下面是一些吉普方言,也就是我们吉安人说的话。我们肉不说肉,说妞。玩不说玩,说些。吃不说吃,说掐。掐不说掐,说撅。说不说说,说挖。掰不说掰,说缺(第四声)。丢脸不说丢脸,说跌股。喜欢不说喜欢,说做新。很棒不说很棒,说接棍。倔强不说倔强,说熬咧。闲聊不说闲聊,说唆泡。算了不说算了,说脱卵。要命不说要命,说休命。聊天不说聊天,说缺牙膏。骗人不说骗人,说打哑哇。完蛋不说完蛋,说切里货。开小差不说开小差,说过阴。倒霉不说倒霉,说草捏(造孽)。做什么不说做什么,说组咋过。恶心不说恶心,说腻(第一声)却。很不说很,说几哦。你做梦不说你做梦,说你想粉吃。疯疯癫癫不说疯疯癫癫,说懂懂党党。乱七八糟不说乱七八糟,说哈死巴人。你骗人不说你骗人,说你奉鬼啧阎王。傻了吧唧不说傻了吧唧,说神头得脑。 顾左右而言他不说顾左右而言他,说啧七啧八。欺负不说欺负,说掐色。 、吉安人去不说去,说切; 脏不说脏,说瓜啦烦不说烦,说nia吉安人去不说去,说切; 脏不说脏,说瓜啦烦不说烦,说nia吉安人做不说做,说自说畅销不说畅销,说跑火!说好不说好,说掐尬说舒服不说舒服,说撒火。

3、民间建筑

新干宝塔山七级状元塔位于105国道旁,是为了纪念何昌言的。他直言不讳,敢疏小人,为当朝做出了丰功伟绩。也是为了激励广大新干学子端正态度,积极教育每一代人要多学知识为国家做贡献。青铜文化公园和大洋洲青铜博物馆都展示了商朝时候的文物。极大地深化和推动了江西对殷商文明的认识与研究,还有利于考古工作的进行。

三、调查结果分析

人文风俗调研报告范文 第十篇

:历史的车辙延续到今天,退去了浮华之后,留下的是精华的沉淀。民俗文化代表了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史,是个地区的精神征,同时在生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满足人们的社会与文化需求。研究各种民俗文化现象,将有助于对社会历史传统的梳理与展示,有助于对民众实际生活及其观念、心理的考察与理解,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秋天则层林尽染,山水如画,游人入此,每每流连忘返。沟旁一山,顶平如原,川底即可望见,名曰平顶山。平顶山市地处中原,文明开化较早,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展变革和人口迁徙,积淀了深厚的传统习俗。而平顶山市城区则从建市到汇聚了从全国各地迁来的人口,习俗各异。当地传统习俗与外地习俗逐渐融合,构成了平顶山市特定的民俗象。

平顶山市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表明她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平顶山市是一个以煤炭、电力工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煤炭、铅、锰、铜、铁等57种。其中煤、盐、铁的储量最为丰富,铁矿储量占河南省的一半以上,是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有“中原煤仓”之美誉。

平顶山当地的美食有:鲁山揽锅菜、郏县豆腐菜、三郎面牛肉、宝丰买根烧鸡、舞钢热豆腐、叶县瘸子烩面、浆面条、胡记米线、{香包子、北舞渡胡辣汤、葱油饼、酥油饼、郏县面、蒜泥白肉、牛肉合、羊肉汤等。

神话传说:

香山大普门禅寺位于新城区北部的香山上,始建于东汉后期,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史载,楚庄王三女儿妙善公主,俗称三皇姑,曾在此修炼成佛,得道正果为千手千眼大悲观世音菩萨。寺内现存大悲观世音大士塔建于北宋年间,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景点:

尧山、昭平湖、好运谷、画眉谷、武钢二郎山、灯台架、三苏园、龙潭峡、六羊山、中原大佛、叶县县衙……都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马街书会:

农历正月十三日是宝丰马街书会主会日子,马街书会是元朝兴起连年延续的全国最大,历史最久的曲艺盛会,是构成宝丰文化现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马街书会是固定场所举办的民间曲艺说书艺人进行艺术贸易和交流展示的传统集市形式。

宝丰魔术:

可以说是平顶山一张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宝丰是中国魔术之乡。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走出了一条“农民创办文化,文化造福农民”的创新之路。这就是被文化部称为用非物质生产方式分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创举――“宝丰现象”。2006年9月宝丰县被中国杂协命名为“中国魔术之乡”,并成为全国唯一的“中国魔术之乡”。

我国多元一体、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源头、根基和底层,是各族人民性格、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民俗是一种群众性的文化创造结果,民俗对继承和弘扬传统的民族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将起到积极你更是的推动作用。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平顶山人有豪迈的性格不拘小节,这正是这片土地的孕育。我们要爱护我们的民俗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我们的民俗文化发扬光大。

现在的平顶山,魅力依旧光彩照人,在各方面发展的同时,也不会忘记传统的艺术,不仅是平顶山的风采更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骄傲,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人文风俗调研报告范文 第十一篇

民俗文化是约定俗成的风俗生活文化。本文将介绍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1)

xxx镇位于xxx县的xxx边陲,西与xxx省xxx县相接,南与xxxxxx县相邻,是两省三县的交界处,距县城80多公里。辖有10个行政村,217个村民组,约万人口。

这里风景优美,景色迷人,民风朴实,群众热情好客,实属休闲度假之福地。辖区内有xxx山是xxx省著名旅游景点,为中国佛教二祖禅师所创,是其练法之地,上有二祖禅刹(又名云中石屋)、太白书堂、南崖瀑布、洗马春池、赤壁丹砂银河夜月、乌牛古石、银河夜月、北岭松风八景十分闻名。这里曾经也是xxx著名的革命老区,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国内革命时期,群众的革命热情都非常高昂,游击队活动都曾十分活跃,狠狠的打击日伪寇和_反动派,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巨大的人民力量。

xxx镇位于大别山腹地,属于农村山区,以前交通闭塞,道路险窄,人们以种田地为生,生活比较贫困。现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到了这里,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关心下,这里的境况也得到了大力改善,路变得更宽了,与外面的的交往也多了。人们不仅靠种庄稼,也学会了种茶叶、植板栗、大棚蔬菜,并且渐成规模。许多剩余劳动力在外地务工带回了不少技术和资金,在家乡办起了企业,人们的生活正在一天天好起来。

这里历史悠久,地方风俗习惯甚多,民间文艺活动也十分频繁,笔者近日就本地的民俗文化进行了一些采访调查,现就所见所闻进行一些总结和阐述。

一、乡风民俗

民俗,顾名思义,民间的习俗。乡村的人民比较乐意保留传统,他们把先人们创造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都继承下来,甚至还有美丽的传说。

1.佛祖豆粑是我镇传统营养食品,也是农家最便捷的饭食之一。现在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地方特产,是人们馈赠亲友的礼品,或招待宾客的佳肴。每年秋冬农闲时,农妇会选择优质稻米,配绿豆、黄豆、豌豆、花生、小麦等多种杂粮,采集松针作烘干原料,烘烤、切丝、晾晒,经精细加工而成。人们一边感受丰收的喜悦,一边体验着亲友相聚的欢乐。制成的豆粑品鲜味美,还便于运输和保存。然而豆粑的历史可追溯到禅宗鼻祖慧可大师。相传禅宗二祖慧可大师初居xxx山开辟道场,立意改变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现象,寻求补充众僧身体必需的营养品。佛祖把五谷杂粮配南方稻米,精心加工成为xxx山众僧的主要食品,于是豆粑流传至今。

2.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一天,全国上下,家家团聚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过一个团圆年。小孩开心地围着家长要压岁钱,从不顾虑父母是否同意他们这样做,只是随自己的心情行事。这一天,他们总是很有收获。在团圆饭以后,成年人大都不睡觉,要过了午夜12 :00会有人去休息。朴实的农民把这称为守岁,满满的守完了今年的,明年才会有好的开始。对于春节,农村里总会有很多规则和礼节春节之前,家里的一切事物必须清理好,要除旧迎新;打扫房间时一定要向屋内扫垃圾,不然会扫除财气;初一上午,不可以叫醒任何人,打搅别人的美梦,以免赶走他人的瑞气;初一整日不可向他人讨要东西或钱物,若不然,则会使他人漏财,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村里的人总会在除夕以前还请力所能及的债务。或许你会认为他们是有些迷信的,但其实那只是人们对于新一年的美好期望。只有在春假期间,忙碌的农民才会得到真正的休息和放松;他们才会放下彼此之间的成见,和平地过活;贪睡的人才能够真正地睡饱。对于农民来说,春节是幸福的,春节是美丽的严冬一过,春天就要到来,万物复苏,又可以种植庄稼了。他们兴高采烈地燃放鞭炮,舞起龙灯、鱼灯,到寺庙里烧柱香、抽支签,他们真的愉悦了。

3.元宵戏灯。戏灯是一种集体活动,全村人筹钱来请人扎灯。灯的种类有很多,如:龙、刀斧手、竹马、花篮、花灯。龙只有一条,两个刀斧手,五匹竹马,花篮两只,花灯是越多越好。再就是人物,人物是最繁杂的,一共要扎壹佰零八位,主要人物是闻太师、姜子牙、包青天等一大批为国为民的忠臣义士;再就是神仙,如:送子观音、文曲星、七仙女、唐僧师徒等一批神话人物。到了戏灯的那天傍晚,驮灯的人们排好队,按照顺序出门。首先走在前面的是举着两排肃静、回避的牌子,接着是两排刀斧手,再后面就是闻太师、姜子牙这中间按照一定的顺序排下去,最后的是观音撒净。紧跟在人物后面是舞龙的、耍狮子的、骑竹马的、挑花篮的,夹杂在他们中间的是鼓手和锣手。戏灯的时候,阵阵的锣鼓声吸引来一大批观众。人们跟着灯跑。戏灯的到每一户,那户人家就要放礼炮迎接,还要摆贡品贡品的种类很多,如红枣、花生、蛋、烟酒等。接灯之前,要检查灯是不是亮着的,如果是熄灭的,就不让进,那样会不吉利。戏灯的在你家转了一圈后,你要给糕点、茶食、红包等,以图个吉利。狮子进门时把口张得大大的,出门时把口紧闭,这样就吸走了你家的晦气,新的一年就会变得更好。戏灯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它主要是为了增添春节的喜庆气氛,同时也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就是风调雨顺、岁岁平安、六畜兴旺、万事如意。

4.八月十五中秋节时,老奶奶会将月饼做的大大的,然后在里面填满好吃的核桃仁,蜂密,花生米等,形成独具新特色的大花月饼。出嫁的女儿会在这一天带着儿女和丈夫去娘家送中秋礼,一块肉加上月饼或是什么东西的,礼品虽不一样,但心情都一样高兴。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其氛围不是我等所能用笔描绘出来的。

5.俗话说,男人当婚,女大当嫁。20几岁的姑娘小伙当然不能呆在家里,等待爱情的悄然而至。他们会错过每一个热闹的聚会吗?当然不会啊!男孩女孩在庙会和秧歌会上彼此吸引的事儿还真不少。他们一但瞅对了男方会请一个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去的时候人们一般带一盒点心算作见面礼,媒人和女方家谈好后,男方和女方就可以正式恋爱,慢慢接触了。如果男女方在彼此的了解后,认为对方就是自己的另一半时,会提出订婚的请求,当然提出的对方肯定是男方,这样他们就已经迈出了进入婚姻的第一步了。男方会在订婚时大摆酒席的时候,托媒人给女方家送去彩礼,真正到婚期一到,男方会托媒人再去送彩礼,女方家也会为女儿送一些出嫁品。新娘子出嫁一般在中午12点离开自家去婆家,当地也有哭嫁这一习俗,新娘子会由一个特定属相的男性亲戚背出家门直到从车离去,新娘会哭着与家中的亲人一一告别,结婚酒席三天后,女方会带着男方回娘家探望家中的父母。第四天娘家的亲人朋友会带着祝福和希望去男方家看望女方。

6.红白喜事,有红即有白,丧事一般办的有声有色,算是生的人对已熟者的一种缅怀和纪念。花圈,纸花,纸马,庭院等丧葬用品是必不可少的。死者在死后三天才可以下葬,一是死者家属有足够的时间购置丧葬用品,二是让死者的灵魂可以在家多停留几日与亲人的梦里相遇,死后三天,即不葬之昌,亲人们著白衣,戴白帽,排成三列纵队跟随着棺木之后,或哭泣或沉墨。家属在亲人逝世三年之内不能贴对联等,并在亲人逝世十年后置办酒席,宴请宾客以怀念逝者。

本地的乡风民俗还有很多,举不胜举,如果你来过这里你一定有所体验。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必将在以后的岁月里大放光彩,照耀古今。

二、民间文化

人文风俗调研报告范文 第十二篇

调查目的:丰都县城十年变迁带来的变化调查

调查时间:20xx年春

调查地点:重庆市丰都县城

人员组成:本人

我第一次到丰都县城居住还是在1998年的时候,我记得那年长江大洪水,水淹了我小学(丰都第一小学校)的篮球场,也淹了“商业场”,只有“鬼脑壳”还伫立在那里,我还记得,那一年刚修好了丰都长江大桥,家人载着全家去看长江大桥的夜景灯光由于丰都县地处三峡库区,北岸县城将不得不拆除而移建至南岸三合镇(后改名三合街道)03年左右,新县城就基本全部竣工了,然而10年过去了家乡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现对丰都县城10多年变迁的调查如下:

(一)交通的变化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10多年前,那时长江北岸的民众要到长江南岸除了坐船以外,就是搭乘长安车,然后长安车再通过中型运输船运到长江南岸。就在98年的时候,长江大桥的正式通车改变了这一尴尬的交通条件而前年(2010年)开始,丰都长江二桥也正在修建了,上次回家就能看见桥墩差不多要建好了。当然还有铁路也正在修建,铁路的修建,将开启丰都崭新的一页,因为之前丰都是没有铁路的。同样是2010年,我们县城也改成公交车的模式了,长安车的“上车一元”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当然,日常最基本交通工具的改变不代表对所有人而言都是好事,大多数人认为它并没有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是也不可否认的是,公交模式更加正规,少了黑车,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降低了不少,同时因为车辆数目的相对减少,使得交通更加畅通。10年来,道路的质量也有显著提高,从老县城的四车道变成了八车道,从水泥公路变成了柏油路。这些变化对经济的增长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时不言而喻的。

(二)城市规划与建筑的变化

10年前,八九层楼的房屋对我们而言就是相当高的了,因为爬楼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10年过去了,随着电梯的产生,二三十层楼的建筑也拔地而起,渐渐看上去有点现代化了。众所周知,丰都是一个旅游名城,鬼城名山就是位于长江北岸的,但是因为三峡工程的需要,县城搬至长江南岸,而以前的老县城将被拆除,因为涨水的缘故,鬼城名山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名山入口的公园将不得不被夷为平地。不过,最近两年,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耗资数以亿计,对整个鬼城名山施行整改和修护,将原来老县城遗留下来的位置改成了小的山坡,和崭新的名山大厅,“玉皇大帝”的巨型建筑也从原先的白色重新粉刷,不过改成了黄色。除了名山景区,县城周边一直在扩建,把之前的兴义镇的地盘改成了工业园区,很多工厂应运而生,大大增加了我县人口的就业率,同时也促进了我县的经济快速增长。而北岸的名山镇,也在不断扩建得更加城市化,由于是老县城的所在地的延伸,与新县城一江之隔,所以为了促进长江两岸人民的交往,将名山镇改成了名山街道,同时正在修建了县城与名山街道城区直接相连的长江二桥。当然,县城其它的规划也有很大的进步,比如修建公园,娱乐设施等等。

(三)生活水平的变化

谈到生活水平,不得不先称赞改革开放的英明抉择,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等等因素,使得我县普通民众的生活质量在10年间,产生了质的变化。10年前,吃肉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一般是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时才能吃到,即使那时的肉类价格数字比现在低很多,当然,我们都知道是物价的缘故。然而现在,据我调查,吃不吃肉对于大多数城市家庭而言,只是想吃与不想吃的问题。超市的产生也使得各种外地的蔬菜瓜果等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许多工业产品也不是10年前所能比拟的,尤其是电子产品。许多家庭也都有了私家车,甚至有些暴发户等等还有跑车。各种各样的名牌服饰也如雨后春笋般在人群中出现。10年的生活水平的显著变化,离不开当初县城的搬迁为全县人民带来的机遇。许多人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大脑发家致富,不仅仅修建了自己的家园,同时也为别人的生活带来了福利。

(四)教育程度与设施的变化

10年前,我县的学校并不如现在多与好,这是每个城市都显而易见的,对于丰都这个贫困县而言,更是如此。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越来越多的孩子家长愿意让孩子学习完学业,成绩好的还可以进入更好的学校去深造,而不是像10年之前那样选择让孩子辍学而外出打工。10年之前,我县只有一所重庆市级重点高中,然而现在,除了丰都中学外,多了一所丰都第二中学也成为了市级重点高中。以前我县的学校基本是没有足球场的,唯一一个能算得上是足球场的(后坝),还是丰都中学、平都中学、育才小学、桃李小学与政府机关所共有的。而现在连小学都有了足球场,比如我的母校丰都第一小学校,更别提了初中甚至高中了。现在多媒体设备也逐渐进入了各所学校,10年之前教室是除了黑板、桌子、板凳、灯、电扇外,几乎没有其它的先进设备,现在有些教室还有空调,不过这还没有普及,毕竟那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何况没有多大的必要。各种体育设施的修建,也使得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

毫无疑问,通过十年的发展,丰都县城发生了可谓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相信,在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与政府的大力帮助下,丰都县城明天会更好!

人文风俗调研报告范文 第十三篇

摘 要:民俗是一种世代相传的文化,每个地区的地域特色、民族风情、生活习惯和生活变化是不同的。“入乡随俗”这句成语就在某些程度上道出了了解一个地区风俗的重要性。中国民俗文化具有多样性与复合性、地域性、实用性、群众性、传承性的特征。它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具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规范道德、维护社会和谐、提升生活质量、培育审美意识等功能, 这些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活动。

关键词:中国民俗;特征;阶段

1 中国民俗文化的特征

“民俗”一词在我国出现得较早, 儒家经典著作《礼记・缁衣》云:“故君民者, 章好以示民俗, 慎恶以御民之淫, _不惑矣。”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传承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生活文化现象, 故有人称它为“文化”或“社会生活文化” 。具体反映在民族的生产、岁时节日、婚姻丧葬、文娱活动、道德礼仪等方面, 具有多种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样性与复合性

经过几千年的不断融合, 我国成为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数十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其中的每一个民族, 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因为民族文化的关系, 中国民俗呈现出多元复合的性格特征。由于地域辽阔, 即使是同一民族, 也呈现出“十里不同风, 百里不同俗”的特点, 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同时, 中华文化向来以包容四方的气度著称于世, 其中民俗文化更是如此。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先后吸收了来自中亚、西亚及印度等地区的多种民俗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的传入, 对中国民俗具有极大的影响。如,形成了“腊八节”等新的民俗节日。这些异域风情, 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宝库。

2.地域性

民俗文化的地域性是就民俗的区位性特点而言。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的地理环境千差万别, 民俗文化总是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相适应, 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作为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生活形式, 不同地域的中国民俗文化代表了当地的文化特色, 成为某一地域的一种文化标志, 以至于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表现, 就可以判断出他是哪里人, 属于哪个民族。

3.实用性

实用性是中国民俗文化最本质的特点。中国民俗文化服务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 人们依赖民俗开展生产, 繁衍后代, 寻求精神愉快。民众创造了民俗, 民俗服务了民众。可以说华夏民族的民俗活动是一种有所为的活动。每一个民俗现象, 都是为了满足人们某一个方面的需要而出现并保存下来的。由于这种有所为的实用性目的存在, 才使民俗文化的约定俗成和世代传承有了积极的思想基础。

4.群众性

中国民俗文化的产生、发展、传播是人们长期生产、生活实践的结果, 是人民群众创造了民风民俗。每个重要的民俗节日活动, 都是在广大群众的自参与中形成并传承下来的。如春节拜年、元宵观灯、清明扫墓、端午吃粽子与赛龙舟、七夕乞巧、中秋赏月等都是为全民参与的节日活动。同时, 各种民俗节日活动从内容到形式的传承、演变, 又总是群众根据自身的意愿和需要而决定取舍的, 受当时的统治者政治意志的影响较少。例如, 清明节起初是祭祖的节日, 后来人们自创的增加了踏青、荡秋千、插柳等健身、娱乐的内容, 于是就成了复合性节日。

2 中国民俗发展的几个阶段

自本世纪功年代末发端的中国民俗, 经历了近80年曲折的发展过程。关于它的历史, 以往陆续发表过不下20 篇综合性的论述, 至于对其中重要学术代表人物或各种局部性问题的论述就发表更多。

1.发起阶段:

人文风俗调研报告范文 第十四篇

一、调查时间:寒假期间

二、调查对象家乡人民主要是村里人

三、调查方式:

采访式调查,查资料,亲身实践

一、调查目的

2、引导学生通过对身边传统文化的调查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热爱家乡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特色,并在活动中受到

3、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活动成果,互相学习,增强彼此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二、调查内容

1、风俗习惯

下面是有关春节时候的习俗,虽说小打小闹,但也是地方的风俗吧。大年初二上午,各村民在村领导的带领下,打开祠堂的大门,把里面供奉的观音寿星公公等神仙抬出来,用新毛巾,新汲的井水,由村里辈分较大的前辈们将其擦洗干净,再给他们一番仔细装帧。神门便被打扮的光彩夺目。随着他们便在鞭炮唢呐声中被请入到专制的木架上,将木架放入一顶装饰的十分漂亮的木轿里,由村里的青年人或中年人扛抬围绕游走。后面通常跟着浩浩荡荡的观看队伍,尤其是孩子们喜欢跟随木轿追打嬉戏,场面甚为热闹!木轿过处,人皆欢喜!当然你还可以请他们到你家停放一会儿,但你必须不停地放鞭炮,还得包红包,图的一个吉利。这些财务便充当村费 ,供以后一些农节开支,为各种村里活动提供保障。

农事安排在农村很讲究的。我们村要过农历正月十五才能下田劳作。发试下田之日叫起春早稻插秧时,各家各户先要开秧门,下田栽禾苗时秧不够。不能互相用手递秧,栽不赢后面的人抛在田中间叫吃田螺。我们这有种特产红桔,红桔产区采摘红桔时,摘桔人不能喝酒,还得剪指甲,并要用木制马梯来摘。

我们还有饮茶风俗,以擂茶最为显著。擂茶是我们新干一枝独秀的奇葩。过去一般只在客家人中存在,但现在已被新干大多数人接受,尤其是七琴和谭丘。擂茶时,擂者坐下,双腿夹住一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我一根半米长的擂棍将茶捣碎,边擂边不断的给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也可以。直到钵中东西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后同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一时满堂飘香。据说擂茶有解毒的功效,即可食用也可药用。

除此以外,始于宋形于明而盛于清的新干莲花落又称为落离莲或者摇钱树,当地称瞎子戏,是当时盲人乞讨而唱的民间曲艺,内容多为劝世人扬善惩恶,吉祥纳福为主。委婉动人,通俗易懂,生动风趣,具有寓教于乐,淳化民风之功效。

2、方言土语

下面是一些吉普方言,也就是我们吉安人说的话。我们肉不说肉,说妞。玩不说玩,说些。吃不说吃,说掐。掐不说掐,说撅。说不说说,说挖。掰不说掰,说缺(第四声)。丢脸不说丢脸,说跌股。喜欢不说喜欢,说做新。很棒不说很棒,说接棍。倔强不说倔强,说熬咧。闲聊不说闲聊,说唆泡。算了不说算了,说脱卵。要命不说要命,说休命。傻X不说傻X,说大八神。聊天不说聊天,说缺牙膏。骗人不说骗人,说打哑哇。完蛋不说完蛋,说切里货。开小差不说开小差,说过阴。倒霉不说倒霉,说草捏(造孽)。做什么不说做什么,说组咋过。恶心不说恶心,说腻(第一声)却。很不说很,说几哦。你做梦不说你做梦,说你想粉吃。疯疯癫癫不说疯疯癫癫,说懂懂党党。乱七八糟不说乱七八糟,说哈死巴人。你骗人不说你骗人,说你奉鬼啧阎王。傻了吧唧不说傻了吧唧,说神头得脑。 顾左右而言他不说顾左右而言他,说啧七啧八。欺负不说欺负,说掐色。 、吉安人去不说去,说切; 脏不说脏,说瓜啦烦不说烦,说nia吉安人去不说去,说切; 脏不说脏,说瓜啦烦不说烦,说nia吉安人做不说做,说自说畅销不说畅销,说跑火!说好不说好,说掐尬说舒服不说舒服,说撒火

3、民间建筑

新干宝塔山七级状元塔位于105国道旁,是为了纪念何昌言的。他直言不讳,敢疏小人,为当朝做出了丰功伟绩。也是为了激励广大新干学子端正态度,积极教育每一代人要多学知识为国家做贡献。青铜文化公园和大洋洲青铜博物馆都展示了商朝时候的文物。极大地深化和推动了江西对殷商文明的认识与研究,还有利于考古工作的进行。

三、调查结果分析

人文风俗调研报告范文 第十五篇

调查目的:

此次调查主要是将我的家乡安福县的饮食文化系统地形成文字,将其展现出来,使得我自己以及同组同学对我的家乡的饮食文化有深入了解。

调查对象:

安福县部分村落

调查方法:

查找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考察

安福距今有2200多年的建县史,是江西省18个文明古县之一,历史上人文鼎盛,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文化保存较为完整,有表嫂茶、吃新节、火把节、烧塔等数十种民俗活动。

表嫂茶

在元宵节后到春播之前,安福会以自然村为主,每天一户,轮流进行“表嫂茶”习俗表演。“表嫂茶”,俗称“请茶碗”,是安福县境内农村已婚妇女们之间流行的一种独特茶俗,气氛热烈,特色鲜明。它分布于安福的南乡片和西乡片,而以南乡洲湖镇塘边村最典型。请茶时,请茶主妇要用黄条萝卜、甜姜、黄豆等茶点热情款待。喝茶时,不讲究规矩程式,大家无所不谈,气氛热闹祥和,平日里的各种嫌隙,都在畅谈中化为乌有。待到茶兴浓时,一些能打山歌的表嫂会唱《采茶歌》、《三碗茶》等来助兴。

吃新节

至每年早稻收获之前,安福将会举行“吃新节”盛宴。安福吃新节是安福县68个乡村盛行的一种地方性传统民俗节日,其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周朝,历史十分悠久。相传很久以前,天地洪荒,武功山成了孤岛。人们困在岛上,一天,一只大花狗泅上了孤岛,从尾巴上抖落数十粒稻种,救了人们的大难。故此,丰收的稻穗便像弯弯的狗尾。后来每年早稻收获之前,人们便举行盛宴,让大花狗尝新,以表谢意。另一种传说武功山有只“白雾妖精”,每年夏收前吐出白雾,把农民即将收割的稻谷毁掉。后来,“五谷神”将“白雾精”打败,救了农民,人们在新谷登场前举行宴会,请五谷神尝新,以致谢忱。

节日的内容主要是祭祀五谷神、土地、康王、福主和梅山诸神菩萨。形式有敬斋、耍龙灯、游垅、打火把、唱山歌等。节日主要是为了庆贺丰收,并祈祷神灵,祝愿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百业兴旺,也是为了联络亲朋好友、愉悦心身,促进社会和谐。吃新节群众参与面广,场面喜庆热烈,规模宏大,其隆重程度,胜过端午,超过中秋,仅次于春节。

六月六

每年六月六,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古老的山村一片欢乐,以迎接云火把节的到来。云火把节历史悠久,仅在安福县彭坊乡云村就历经9代约170余年。当日,家家户户备好祭品,制作祭祀法器,相邀山下亲朋好友来山里。他们白天在自家田里祭拜山神、土地,并点起火把向田埂里四下燎虫;晚饭后,全村男女老小敲锣打鼓,燃起熊熊篝火,隆重祭拜各路神灵,祈求神灵驱魔消灾,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期间,他们还打着火把游垅,围着篝火唱山歌。

烧塔

待至中秋佳节之日,安福百姓为祈求风调雨顺、日子兴旺、欢庆中秋佳节,又将开展“烧塔”民俗活动。安福县是“吉安中秋烧塔”习俗保存最好的地区。境内南部陈山河流域的六个乡镇尤为盛行,而以金田乡柘溪村最为典型。“安福中秋烧塔”习俗主要内容有垒塔、烧塔、封塔三部分,烧塔过程伴有祭月、对唱山歌、小调、舞龙灯、举龙凤旗、撑宫灯等活动,特色鲜明。

结束语

这种种民俗文化旅游风采的展示,带动了安福乡村旅游发展,也使安福越来越受游客的青睐。民俗文化不仅代表了农民生活中的喜悦的凝结,也展现了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之间的和睦友好,是我的家乡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研究安福的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