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绿色工厂基础设施范文通用10篇

琴键人生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7561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1分钟。

绿色工厂基础设施范文 第一篇

绿色工厂创建采用“两评两审”的形式,具体工作程序如下。

一是满足申请条件的企业按照绿色工厂评价标准开展创建工作,并进行自我评价。二是当企业达到绿色工厂标准时,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由工信部在符合资质要求的评价机构中遴选发布,目前已发布两批共110家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名单)按照评价要求进行现场评价,评价合格的可按所在地区绿色工厂体系建设的相关要求和程序,向省级主管部门提交第三方评价报告和自评报告。三是省级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评估报送的企业,按照绿色工厂评价标准和省级主管部门制定的绿色工厂体系实施方案中的具体要求,向工信部遴选推荐评估合格、在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绿色工厂名单。四是工信部负责组织专家评审、公示、现场抽查等环节,确定绿色工厂名单。

绿色工厂基础设施范文 第二篇

基于企业能效提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主导方向,对产品、服务等全生命周期影响因素进行的综合性管理。在此过程中,常州行有嘉科技有限公司充分发挥我们技术优势,集成了能源区块链、人工智能以及联邦学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利用数字化建设的成效帮助企业进行绿色工厂转型升级。

(一)强化绿色工厂理念的形成和贯彻

绿色工厂的获评是一个庞大并且复杂的工程,其具很高的系统性和战略性,因此在其实施过程中,必须尤其重视斩落规划和目标的导向作用,而在此背景下,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强化对绿色工厂理念的形成和贯彻。对于企业内部各个环节来说,绿色工厂理念的加强宣传能够将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与绿色工厂理念相融合,继而在具体的生产、销售、回收等诸多方面形成绿色理念,同时对于购买产品的消费者来说,同样有利于引导其绿色消费理念和习惯的培养和强化。对于企业内部的具体生产人员来说,尤其需要加强对其的绿色理念熏陶,在销售人员方面,让同样需要对其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总结来说,关于绿色工厂理念的宣传工作,必须落实在企业的每一个环节和人员身上,只有全方面共同进步,绿色工厂的效果才能够得到有效体现。

(二)重视绿色工厂相关核心技术研发

研发技术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而企业想要成功转型,同样离不开研发技术的支撑和推动。绿色工厂申请想要成功,最核心有效的方法就是从技术入手,也就是不断加强绿色工厂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关于绿色工厂核心技术的研发,主攻方向主要是某些技术难题的克服以及高效技术的创新研发。首先,在重视技术研发工作的同时,需要加大对相关项目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力度。在此前提下,在企业的生产环节,尽可能选择节能环保的绿色原材料,生产制造过程中也必须严格遵循生产标准,将绿色生产技术的效益最大化。为了绿色工厂核心技术研发工作的有效提升,相关企业管理人员还必须极具远见,对国际上绿色工厂技术领域的先进技术进行关注,并组织自身企业的科研人员进行学习和借鉴。在绿色工厂研发技术形成一定基础后,在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应用方面,同样需要予以高度重视。

(三)加强绿色工厂工程体系建设

企业在绿色改造过程中,每一个生产环节都需要受到重视,保证每一个生产过程和工作都符合绿色工厂的标准。其中具体的做法包括,以绿色工厂企业作为主体,在产品、工艺、包装、无酒和供应链等环节,时刻一绿色工厂标准作为引领。同时还需要一绿色工厂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支撑,加快对了彩色制造技术标准以及相关管理规范制度的完善。总结来说,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深刻融入绿色工厂要求和标准,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绿色工厂工程体系。

(四)全面实施自主减排促进和谐统一

节约能源和降低排放污染是企业实行绿色工厂,并最终完成绿色改造的关键内容,因此,在这一环节企业有必要加快绿色工厂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应用示范,尤其是在节能减排等难以攻克的绿色工厂发展难题面前,更应当予以重视。例如企业可以在不断提升自身绿色工厂技术的同时,对研发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和应用。,然后围绕已有的绿色工厂技术,将其进行有效推广,达到制造企业全面节能减排的良好局面。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在绿色工厂技术方面的发展,也会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不断得到提升。进而促进企业整体的和谐统一。

文章主要内容来自:

——《“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2020—2021年中国工业节能减排蓝皮书》

——《绿色工厂评价准则》

——《全生命周期管理助力绿色工厂改造》

绿色工厂基础设施范文 第三篇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传统行业绿色工厂创建潜力有待释放

随着绿色工厂创建工作的推进,发达地区和离散型制造业绿色工厂数量日益增多,逐渐与其他地区和行业拉开距离。从地区分布来看,江苏、山东、广东、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技术密集型企业较多,企业效益好,绿色工厂创建的基础比较扎实,企业积极性较高,创建了大量的绿色工厂;而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资源消耗型企业占比较大,绿色工厂创建基础相对较弱,创建数量较少。从行业分布来看,机械、电子等离散型、技术密集型行业,能耗低、排放少,产品更容易包含更多的绿色设计属性,在创建绿色工厂时起点较高,具有天然优势,因此创建的绿色工厂数量较多;而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传统行业,能耗较高、排放较多,产品绿色设计空间较小,需要对工艺技术、用能结构、产品结构、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优化,才能达到绿色工厂的创建要求,创建难度较大,因此创建数量较少。目前,绿色工厂地区与行业分布的巨大差距,一方面是事物客观发展的体现,另一方面也说明,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传统行业内,仍然存在创建绿色工厂的巨大潜力。

(二)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绿色工厂评价标准体系亟须完善

绿色技术和工艺是创建绿色工厂的关键。目前,绿色工厂技术研发多为单个环节的节能减排技术,系统化、平台化技术创新较少,关键核心绿色技术向产业、区域绿色转型的渗透、融合不足,科技创新在工业绿色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尚未凸显。我国工业领域重末端治理、轻源头预防的发展理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绿色设计、清洁生产等方面的科技开发投入较少,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难以适应新时代推进绿色发展的目标要求。虽然绿色工厂评价标准体系已初步建立,但很多重点行业仍然欠缺绿色工厂评价标准,无法满足整个工业体系绿色工厂创建评价的需要。

(三)绿色工厂名单动态管理机制亟须建立

目前,五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共计2 121家,绿色工厂的持续建设主要靠企业自觉推进,由于缺乏持续评价和淘汰机制,部分企业在获得“绿色工厂”称号后,存在绿色发展水平退步、部分指标不达标的现象。有进无出的绿色工厂名单、有加无减的“绿色工厂”称号,无法形成良性竞争,不利于绿色工厂持续健康发展,亟须建立绿色工厂动态排名与淘汰机制,实施动态名单管理,充分发挥优秀绿色工厂的示范引领作用。

绿色工厂基础设施范文 第四篇

(一)过于关注眼前利益,缺乏长远发展意识

企业经营的核心目标是盈利,但是盈利应当富有远见和长远发展的思想,一个企业只有现保证自身发展的长期稳定,盈利才能使长久和稳定的。然而对于部分制造企业来说,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往往缺乏长远发展意识,一味注重眼前利益。尽管短期利益被获取,但是长此以往,这样的发展形式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是及其不利的。例如在现实生活中,制造业在面临发展危机时,理性的人会选择冷静面对,并最终解决危机获得长存。然而大部分的企业却是急于收回成本,一切行动都已挽回损失作为出发点。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领导人来说,从某一角度来看这样的做法或许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一名优秀的企业管理人员,首要条件就是要富有远见,即便当企业面临危机,也应当保持理智,时刻站在宏观角度考虑大局。鼠目寸光的企业往往得不到长远发展,尽管一时获得了利益,那也是用整个企业的生命来换取的。

(二)行业标准有待完善,企业转型能力不足

我国的制造企业整体情况参差不齐,尤其是不同企业的内部生产和管理等一系列环节的标准,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尽管国家对于制造业已经出台过相关文件,其中关于行业标准的要求也有涉及,但总体来看仍旧存在需要细化、完善和改进的地方。另外,由于制造企业在具体的生产制造过程中也会对相关标准产生松懈。长此以往,企业制造生产的商品在质量和功能等方面,都会受到生产时不达标的影响。产品的质量又会影响到营销和消费者的使用体验,这些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就会对企业的整体发展带来消极影响。而企业想要长存,就必须适应世道发展和需要,通过自身能力完成企业转型。一旦企业的生存都受到威胁,又何来转型一说。因此,由于行业标准不够完善,继而导致企业转型能力不足的例子,早已在当下的制造行业中屡见不鲜。同时,这也是我国制造企业整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

绿色工厂基础设施范文 第五篇

我国于2015年5月首次正式提出绿色工厂的概念,明确要求“建设绿色工厂,实现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绿色工厂,是指全生命周期中环境负面影响小,资源利用率高,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化。绿色工厂是制造业的生产单元,是绿色工厂的实施主体,属于绿色工厂体系的核心支撑单元,侧重于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加快建设具备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特点的绿色工厂,对解决制造业环境污染、由点及面引领行业和区域绿色转型、进一步构建高质量绿色工厂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制造工厂的生产活动均可归结为在一定的基础设施之上,依据工厂的管理体系要求,将能源与资源投入生产制造,输出产品并造成一定的环境排放的过程,整个过程最终产生总体绩效。绿色工厂应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及制造过程中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引入生命周期思想,满足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与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绩效的综合评价要求。绿色工厂建设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绿色工厂建设框架

绿色工厂基础设施范文 第六篇

基础设施包括建筑、设备设施、照明三部分。建筑是绿色工厂的基础,绿色工厂的建筑需要达到

以下基本条件:

(1)一般要求: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采用围护结构保温、隔热、遮阳等措施,宜采用钢结构建筑和金属建材、生物质建材、节能门窗、新型墙体和节能保温材料等绿色建材,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优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外窗气密性等参数,降低厂房内部能耗。

(2)新建、改建和扩建:根据规模生产的特点多采用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厂房分期建设、设备分期采购,产品分期投入的方式以满足生产和企业发展的要求,

总体工艺设计应充分考虑分期衔接,实现投资的技术经济合理性、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预留太阳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应用场地和设计负荷,考虑与所在园区产业耦合度高,充分利用园区的配套设施。

设备设施是绿色工厂中一个重要环节,包括设备能效的先进性以及计量设备的完善性,环保处理设施的匹配性。在绿色工厂评定中,一般会出现分类计量不完善,同时发现设备能效先进性证明材料不足。

照明是要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优化窗墙面积比、屋顶透明部分面积比,不同的场所的照明应进行分级设计,公共场所的照明应采取分区、分组与定时自动调光等措施。

从评价的情况看,建筑方面一般新建的企业得分较高,一些比较老的厂房,存在资料不全的情况,难以得到满分。

绿色工厂基础设施范文 第七篇

(一)进一步强化欠发达地区与传统行业绿色工厂的创建

深入开展绿色工厂相关宣传,加速基于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理念在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推广和普及,尤其是加强对企业一把手的理论渗透,使企业深入理解绿色发展及绿色工厂创建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传统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绿色转型升级,通过绿色工厂创建,帮助企业从全生命周期中梳理绿色发展的薄弱环节,推进企业工艺技术绿色化改造,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优化绿色工厂绩效指标。迎难而上,把欠发达地区和传统行业内的工厂转化为绿色工厂,对推动全国工业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完善绿色科技创新体系与标准体系

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工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进清洁生产技术、末端治理技术、绿色产品设计技术等不同技术的创新体系协调发展,促进企业、产业和区域等不同层次的绿色技术创新子系统有效运行。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专利申请和成果转化应用力度,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采取联合开发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模式,攻克一批绿色低碳基础技术、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成果转化和工程示范。探索建立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构建“绿色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绿色金融”创新链平台,完善绿色技术创新保障体系。加快国家标准《绿色工厂评价通则》(GB/T 36132—2018)的宣贯推广,推动行业导则标准的发布实施,鼓励绿色工厂团体标准、联盟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制定,缩短标准制定周期,尽快满足绿色工厂评价需求,加强能耗、水耗、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与绿色工厂创建相关标准的制/修订,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直至能够覆盖整个工业体系。

(三)加快实施绿色工厂名单动态管理机制

第一,建立绿色工厂分级制度,按工厂绿色化水平高低不同,对绿色工厂进行等级划分,使人们能够直观分辨哪家工厂更加绿色,绿在何处。第二,建立定期评价与淘汰制度,对于已经入围的绿色工厂,要按期进行跟踪评价,以确保能够有效确认其绿色化状态,对于绿色发展水平退步或不符合绿色化新标准的工厂,应在名单中及时予以清除,以保证名单的绿色含金量。第三,建立动态排名制度,根据定期开展评价的结果,按绿色化水平高低,对绿色工厂进行排名,并定期更新排名,以产生良性竞争氛围和示范引领作用。

绿色工厂基础设施范文 第八篇

工业和信息化部2021年11月15日印发了《“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规划中指出,“十三五”期间绿色制造体系基本构建,研究制定468项节能与绿色发展行业标准,建设2 121家绿色工厂、171家绿色工业园区、189家绿色供应链企业,推广近2万种绿色产品,绿色工厂体系建设已成为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

《“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中指出,在 “十四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完善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评价标准体系,并鼓励制定高于现行标准的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同时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到2025年,工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广泛应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绿色工厂水平全面提升,为2030年工业领域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绿色工厂体系日趋完善。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绿色工厂体系基本建成,完善工业绿色低碳标准体系,推广万种绿色产品,绿色环保产业产值达到11万亿元。布局建设一批标准、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绿色工厂基础设施范文 第九篇

(一)生态设计方面

产品生态设计一般需要达到以下基本条件:

(1)尽量减少所使用材料的种类,以便于产品废弃回收。

(2)减轻所用材料的重量,提高原材料的实用率。

(3)生产过程中减少消耗品的种类和消耗量。

(4)提高回收材料或可再生材料所占比例。

(5)采用易拆解和再循环的设计、减少零部件上的涂层或覆膜、避免使用难分离材料等,便于产品在废弃过程中的回收、处理和再利用。

(6)采用通用性标准化模块化设计、采用可升级可维修设计和服务。

(7)对较大的零部件、材料及包装进行材料的标识等。

(8)宜采用使用新能源(例如:燃料电池)或可再生能源的设计,例如产品使用太阳能电池作为能源。

(二)节能方面

(1)由工厂或工厂所属的组织对产品符合相关要求的情况进行自我声明。

(2)第三方认证机构颁发的产品符合相关要求的认证证书。

(三)碳足迹方面

(1)企业可参考ISO/TS 14067:2013《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关于量化和通报的要求和指南》和PAS2050:201 1《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等国际国外标准,开展产品碳足迹量化与核查工作,以产品设计、生产、消费等过程为核心,减少产品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

(2)可在产品包装上或产品说明书中标示产品碳足迹,以向社会传递产品的碳属性;

(3)可将碳足迹的改善纳入环境目标,并制定相关的提升计划。

(四)有害物质使用方面

工厂应按照《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要求,依据《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GB/T26572)、《电子电气产品六种限用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测定》(GB/T 26125)、《电子电气产品限用物质管理体系要求》(GB/T 3 1274)和《电子电气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标识要求》(SJ/T 11364)等国家和行业标准,开展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相关的检测、标识和管理等工作,尽量减少产品中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等有害物质的含量。

绿色工厂基础设施范文 第十篇

(一)能源投入

(1)工厂宜做好能源选取的规划,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充分利用供能系统余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可以优化生产工艺、多能源互补供能等方式,降低非清洁能源的使用率,重视自主创新,推进制造装备的节能改造。

(3)采用国家鼓励的生产工艺、设备及产能,包括《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能效之星”产品目录》《通信行业节能技术指导目录》《国家重点推广的电机节能先进技术目录》等文件中推荐的生产工艺、设备及产能。

(4)对国家明令淘汰的生产工艺、设备及产能进行识别并避免采购,包括《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高耗能老旧电信设备淘汰目录》等文件中明令淘汰的生产工艺、设备及产能;对于正在使用的国家明令淘汰的生产工艺、设备及产能,但尚未达到淘汰时间的,应制定明确的淘汰计划。

(6)对工厂的生产设施做好规划,分步进行建设,使已投产设施的使用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或实现满产,提高设备的开动率,降低设备空载时间。

(7)生产设备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物料搬运、信息控制、结构系统等因素确定其在厂房内部的布置设计方式,避免设备及照明用的电力线路和工业水(包含供回水、水质检测监测系统等)管道的迂回交错铺设。

(8)生产工艺宜考虑采用以下方面的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高低温分区的温湿度独立控制、排风热回收、供配电系统节能、动力站房节能、动力节能、集中供油系统等。

(二)资源投入

(1)工厂宜使用回收料、可回收材料替代新材料、不可回收材料。

(2)工厂宜替代或减少全球增温潜势较高温室气体的使用。

(3)工厂宜向供方提供的采购信息应包含有害物质使用、可回收材料使用、能效等环保要求。

(4)工厂宜建立供应链管理体系,对供应链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策划、组织和控制,改善供应链系统。

(5)工厂宜将生产者责任延伸理念融入业务流程,综合考虑经济效益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人体健康安全要求的协调统一。

(三)采购

在此部分一般企业只要建立比较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均视为满足要求,但是很多企业在满足绿色供应链上达不到要求,因此一般视第三方绿色供应链或者企业绿色供应链自评价报告为依据。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