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9559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9分钟。
采购合同管理实施细则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政府采购;作用;原因;对策
一、政府采购的定义及其作用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政府为了日常的开展或者为实现政府执政的政治作用(比如促进廉政建设)、经济作用(比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保护民族工业)、民生作用(比如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环境作用(比如淘汰“三高”落后产能,促进环境和谐)等等,按照法定的方式和程序,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2024政府采购制度的价值作用表述为:第一,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使之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和法制化;第二,提高政府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第三,保护政府采购各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公开、公正、公平的价值作用;第四,增加透明度,促进廉政建设;第五,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第六,保护环境,进行绿色采购;第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第八,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第九,保护民族产业,促进自主创新等。
从政府采购的现实情况看,以上几大作用,只有第一、第二项作用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重视,并得到了部分实现,其他作用或者是不被重视,或者是在目前制度配置下难以实现。也就是说,政府采购的作用尚未得到最大程度和范围的发挥。
二、目前影响政府采购作用发挥的原因分析
1、政府采购的“财政目的”一股独大
(1)错误的理论指导。根据政府采购的作用不同,可以将政府采购分为一般性政府采购和政策性政府采购两大类:一般性政府采购指政府在采购过程中,不考虑其他政策功能,仅以成本效益作为决定商品和服务供应厂商的唯一原则,采购价格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效率更高、质量更好、服务更好的商品和服务。公共政策功能的政府采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需要,比如充分就业、环境保护、高技术产业发展等。
但是国内不少学者都将政府采购的行为和制度作为一种约束和规范政府购买活动的财政支出管理制度,其目的是通过确立支出使用原则,约束政府部门的采购行为,实现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效率性和效益性。一方面使政府可以得到价廉质优的商品和服务,有效地节约财政资金;另一方面强化财政约束、调节政府经济运行、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这类观点将政府采购规范、效率和效益始终作为政府采购制度的核心问题。认为一方面使政府可以得到价廉质优的商品和服务,有效地节约财政资金;另一方面强化财政约束、调节政府经济运行、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这种以偏概全的理论能大行其道在于其很大程度的表达出了中央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基本诉求,但是对于政府采购其他作用的只字不提,并且上升为基本指导思想的理论无疑是有害的。
(2)各级政府在采购实践上的偏差。从这几年政府采购的实践看,由于政府采购的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法制化、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效益,在当今社会最容易引起民众的广泛关注,甚至诱发大的社会问题。尤其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政府采购是最容易引发民众不满和上级政府直至中央政府的不满,加之其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法制化、资金使用效率与其他作用相比极容易考核与衡量(财政资金节约率甚至成为唯一的考核指标),所以政府采购的目的在实践中变成了单一、纯粹的财政资金使用合规性与效率效益性目的。
(3)上述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提起政府采购,“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和法制化”总是首当其冲的问题。殊不知,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和法制化就其本质而言只是手段,而财政资金支出的规范性、效率性和效益性只是政府采购诸多作用中的一种。所遵循的理论和实践层面上政府采购目的的单一化、弱化,排斥了政府采购其他功用的发挥和实现。
2、政府采购的规模不大,范围不广
(1)我国政府采购自1996年进行改革试点以来,经过不断探索,基本上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采购制度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国200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采购法》并于2003年1月1日实施,政府采购开始步入法制化轨道。政府采购规模由1998年的31亿元,发展到2008年的5990.9亿元,2009年则突破7000亿元,每年财政资金节约率为10%左右。
然而,一般来讲,政府采购规模应占年度GDP的10%以上,或者占财政支出的30%到40%,我国政府采购支出占GDP或财政支出的比例较低,远未达到此规模。例如2008年全国政府采购规模达到5990.9亿元,仅占当年GDP的2%,占当年财政支出的9.6%。2009年虽突破7000亿元,占财政支出和GDP的比重仍有待提高。
(2)政府采购范围窄。一般来说,凡是属于政府事权范围内的采购事项,都应该纳入政府采购,包括纳入政府公共预算范围内的铁路、公路、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大型水库电站和涉及公共利益的房屋建筑、市政工程、保险等物品服务项目和国家管理的基础项目;目前,政府采购范围局限于一些一般性货物和小型服务项目上,政府采购领域过于狭窄;比较敏感的军工工程、劳务类政府采购尚未完全展开。对于一些关系到大众切身利益的农、林、畜、牧、水及医药类等方面的专款、国债资金等项作用政府采购未完全推行。占政府采购规模比例较大的财政拨款基本建设和维修项目没有完全纳入政府采购范围。
另外,当前我国政府采购行为还存在重商品轻服务、重消费性商品轻生产、建设性商品的情况,轻服务则服务领域的采购减少甚至为空白,轻生产建设性商品则此领域内商品的采购难以扩大,这从客观上也影响到了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
(3)政府采购的范围不广、规模不大已经从根本上影响到了政府采购作用的实现。政府采购的范围不广,比如采购资金巨大的工程采购尚未纳入《政府采购法》的适用范围,其如何能在宏观调控尤其是财政性调控过程中发挥作用?如何能对钢铁、有色、建材、机械等行业发挥调控作用?如果政府采购的规模不大,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作用微乎其微,其在熨平经济周期,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上无论如何也难以有大的作为。
3、政府采购法的实施细则缺失,法规体系不健全
我国虽然颁布了《政府采购法》,但以《政府采购法》为基本法的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具体操作办法和规定。有的规定只是框架和原则性的,在实际工作中有无所适从的感觉,我国《政府采购法》第九条明确指出,“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包括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但是,这只是一个宏观的、方向性的要求,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加以配套。
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和规定,其实践也就大打折扣,政府采购的作用也就无从谈起。这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保护民族工业等关系国计民生、宏观经济结构等方面影响尤为巨大,甚至可以说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完善架空了政府采购的作用。随着中国参加GPA(WTO《政府采购协议》)谈判的结束,更多国外企业将参与到我国政府采购中来,如不采取相应立法手段,设置防火墙,届时,我国的中小企业、民族工业将受到极大冲击,扶持特定地区、特定行业的政府采购功能可能落空,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也将面临重重困难。
反观西方,为保证本国劳动力和原材料的出口,不少政府都立法规定具体细则,规定国际采购中本地产品和劳动的最低含量。如美国要求国际采购必须购买50%以上的国内原材料和产品;为方便本国企业、投标商享受政府采购的好处,欧盟规定在能源、运输及通讯、市政等公共事业部门的政府采购中,必须采购当地产品50%以上,且价格差异3%以内的欧盟商品;日本在承诺开放本国大米市场的同时,制定了苛刻的检验检疫标准,以将他国的大米拒之门外;澳大利亚政府规定联邦一级采购合同中的10%份额需留给本国中小企业。
三、对策及建议
1、加强政府采购的理论研究
政府采购理论界和政府采购的实践界应该坐到一起,进行一场大讨论,从真正意义上搞清楚什么是政府采购,政府采购的作用有哪些,国内外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如何在政府采购的实践中实现其应有多重目标。从理论的高度化解实践中的问题,转变长久以来政府采购在实践中含糊不清的概念,纠正这些概念影响下的一些不当做法,最后通过实践反过来促进我国政府采购理论的成熟。
2、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
凡是目前存在于政府采购目录以内以及限额以上的项目,必须纳入政府采购。首先坚定执行政府采购中的货物采购。将政府管理权限内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各类社会团体组织的办公用品全部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尤其是大型港口、公路、高铁安全监控系统和科教文卫领域的网络工程、医疗设备、科研设备等科学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的重大项目、大宗物品采购要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其次扩大服务领域政府采购项目。推行公务用车、用船、用机的购买、租赁、保险、维护;推行大型会议,各种培训和印刷服务等的定点采购,扩大服务领域的政府采购规模,提高服务性项目政府采购的效率与效益;最后是彻底、完全将政府工程纳入政府采购范围。重点要参与财政拨款的基本建设项目、维修项目,如办公楼建设、环保绿化、水利防洪、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商品、服务采购,杜绝化整为零逃避集中采购的行为。以上所述政府采购项目金额比较大,是扩大政府采购规模的重要途径。
3、应尽快出台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
我国应尽快出台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对采购行为切实起到有效的指导、引导、规范和监督作用;充分利用《政府采购协议》及其他国际性政府采购制度对发展中国家的一切有利条款,实行渐进、可控的政府采购市场开放政策;根据GPA规则,对现行的《政府采购法》进行完善,对于明确与GPA规则相左的规定予以修正,对于GPA规则规定模糊不清的,可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利我的条款,尽快建成政府采购产业、地区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1] 阮征,吴灿,许健,阮飞.政府采购宏观绩效的投入产出测度[J].管理评论,2010(07).
[2] 李愿宏.政府采购工作规范、效率和效益分析[J].中国财政,2010(13).
[3] 刘永鑫.政府采购制度执行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财政监督,2010(11).
[4] 王治.我国地方政府采购绩效综合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5] 钟彩霞.浅论政府采购对公共财政的作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1(12).
[6] 崔毅.政府采购法实施中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建筑经济,2011(09).
【作者简介】
马云飞(1985.5-)女,江苏连云港人,硕士研究生.
(上接第66页)
4、严密招标文件,加强商务标评审,限制不平衡报价
招标文件要有针对性,定稿前应反复审核各项条款的含义和要求,确保全面反映建设项目的实际需求,对发包工程内容、施工条件等影响投标报价的要素进行详尽明了、准确地描述,明确技术指标、工艺方法、质量要求和验收标准,减少投标人在拟定投标方案时的误判,避免投标人将“错”就“错”,借此进行不平衡报价。
制定明晰的评标方法,制约投标人进行不平衡报价。评标标准不仅要有满足合法性的评标原则,还必须紧扣招标文件的内容和要求,编制详尽的评审细则,切实做到内容、权重和分值的设置科学合理。同时,评审指标要量化,并借助电子招投标系统,设置合理的不平衡报价评判尺度,拒绝严重不平衡报价中标。
5、全面分析中标单位报价,完善合同条款,消灭不平衡报价发生要素
签订施工合同前,发包人应注重投标文件评审工作,找出隐藏在投标报价中的不平衡报价因素,在合同条款中加以针对性地限制,即消灭不平衡报价发生的要素;同时设置对工程造价控制有隐患,尚未发现的其他不平衡报价的约束和限制条款,公平划分发、承包人风险责任,合理规避风险。
6、利用施工合同加强施工管理,减少设计变更,防范新的不平衡报价
为实现施工质量目标,施工图设计缺陷必须修正,但应防范承包人有意通过设计施工图会审、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变更获得不平衡报价的超额利润,即承包人针对工程量清单报价低的工程内容以设计变更方式实现价格调整的合法化。发包人应委派精通工程造价的管理人员,全程参与工程管理工作,签署与经济2024的施工文件,积极防范这种情况的发生,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7、充分利用合同条款,把好工程结算关
因为工程竣工结算会形成工程的最终价格,故而是最重要的投资控制阶段,也是防范不平衡报价的最后一关。对于在结算时方显现出来的不平衡报价,发包人应仔细研读招标文件、施工合同、承包人投标报价,从中找出制约不平衡报价的条款,拒绝因不平衡报价而引起的合同价款调整。对于无法运用合同等解决的严重不平衡报价,可以借助政府主管部门,直至拿起法律武器,拒绝承包人不当得利,维护发包人合法权益。造成投资人重大投资损失的承包人,应列入黑名单,拒绝其今后投标。
四、结束语
不平衡报价投标的应对,应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前期招标准备工作越充分,评审过程把关越仔细,合同条款签订越严密,在施工管理和后期结算工作中越不容易出现问题。发包人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及时弥补前阶段出现的漏洞,才能实现不平衡报价风险的有效规避,提高投资效益。
(上接第65页)
指导方针,管理工作的重心应放在事前控制并与非事后处理相结合,即要做好预防、消除事故隐患,保护人员的安全与健康。道路施工安全管理的目的在于减少事故,提高经济效益。所以,在项目活动中针对项目的特点,对生产要素采取有效手段,对项目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1] 杨建宏.道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
[2] 肖备.论施工企业安全文化[J].建筑安全,2009.12.
采购合同管理实施细则范文第2篇
大型土木工程中的采购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工程采购与一般意义上的商品购买有所不同,工程采购是指通过努力以各种方式从工程组织外部获得货物和服务,它贯穿于项目的整个寿命周期,是工程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大型土木工程采购按照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货物采购、工程采购和咨询服务采购,其中货物采购和工程采购为有形采购,咨询服务采购为无形采购。本文主要研究货物采购和工程采购的管理。货物采购包括机器、设备、仪器、建筑材料等,以及与之相关的运输安装、测试、维修、培训等服务。工程采购是指通过招标或者其他形式选择合格的承包单位来完成项目的施工任务,并包括与之相关的人员培训和维修等服务。目前,我国大型土木工程的物流采购管理机制尚不完善,为实现土木工程的高效益,需采用现代化物流管理技术,细化完善土木工程系统的材料设备采购管理机制。
1.1细化材料设备品种分类的采购管理
土木工程架构庞大、细目众多,所涉及的材料设备的品种浩繁,所以相对应的采购管理方式也可谓林林总总,具体到部门环节的管理核算途径模式也不尽相同。主要进行的采购流程包括材料设备造价编制、物资品类统筹、运输装卸费用支出等关键环节,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务必在相关主管部门的规章细则指导下,分阶段、多渠道、细途径地进行采购成本的总体核算,尤其是对于材料设备的收发登记、帐表账册记录整理,都需要采用实际成本法进行基本操作。而伴随新理念、新技术、新设备的引入适配,使得之前普遍通行的原材料设备进场模式逐渐衍变为现阶段的成品、半成品采购模式,这种新阶段下的新态势也直接增加了材料设备采购作业的难度系数,特别是对于成本核算部门的作业结构调整、操作手法改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要求相关采购管理人员立足企业实际,反复参照对比,有针对性地制定契合实效的物资采购与成本核算机制。
1.2拓宽纵深材料分类管理方法的途径模式
一方面加强对钢材、水泥、混凝土等工程消耗量大、适用范围广、成本投入多的A类材料设备的重点管理,尤其是在采购分类上,需要单独列出造价采编清单;另一方面,需要同时兼顾砖石、砂料、土灰等种类繁多、小项细碎的B类材料设备的具体分类、针对归纳,做到管理细目详细清晰。这种突出重点、兼顾细节的灵活多样的分类管理方式,不仅在宏观整体上保障了基本导向的正确,而且可以实现实时监控、针对改进、有序调节,从而快速有效的提升分类管理的总体效能。在进行工程施工项目的预算定额编制作业之时,相关人员需要秉持指标性限额管理的基本原则,组件式、系统化、时效性地对工程项目所需材料设备的种类、造价、装运等关键信息进行分类归纳、对应备录,在严格依照采购物资预算定额分析总量的基本原则导向下进行合理实际的供应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过量供应导致的货币消耗与效益损失。
1.3贯彻落实公开平等的材料设备采购投标
相关决策管理人员务必保障土木工程材料设备采购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导向,严格规范采购招标的操作流程,并积极主动地配合相关监督部门的监督审核,确保“阳光投标、阳光报价”机制的稳定有效铺展。工程项目的采购部门务必依照本项目的预算总量与工程实际进度规划制定具体细化的采购方针计划,在进行公开招标之时,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必须邀请三家以上的相关竞标单位参与全程投标竞价。而相关主管领导、采购管理部门以及工程项目管理部门也务必参与旁听监理,从而增加采购投标的透明度,有效地保障竞标单位以及工程项目的利益。
2提升土木工程仓储作业水平
2.1夯实物资入库检验基础
由于运送至仓库的待入物资的运输流程可能会受到外部因素制约,相关采购人员务必在到仓前1至2天通知库管人员,以便让其统筹安排物资到库后的安放储存位置。而在物资到库进行仓检之时,相关库管人员应当协同物资采购人员、技术督导人员、档案管理人员以及施工监理单位代表人员共同进行实地实时、逐一比照的开箱验收,依照合同条款的细则条目,详细反复地对入库物资的数量、规格、质量进行检验,同时也要对重点物资进行随机清点、抽样核实,对于数量短缺、规格不符、质量低劣的物资要坚决不予入库,从而确保物资整体质量的良好稳定。而在确认物资的整体检查结果符合相关规定之后,参验的相关人员需要进行开箱验收单据的签字核对,然后将到库的物资有序入库安放,最终完成一整套严密规整的流程操作。
2.2科学集约地进行物资储存安置
鉴于在工程运转高峰期的物资入库流程繁杂、种类繁多,尤其是一些质量体积大、应用范围广的大宗物资需要根据施工作业需求随时调拨、反复调换,所以科学有序、规范集约的物资储存放置就显得至关重要。针对这一情况,相关库管人员可以采取班组结合、分工负责,即将常用的水机设备、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物资等都交由专职专业的管理员进行统一管理、实时监理,并具体划分明确权责归属,杜绝班组作业安排上的人员交叉重复,做好分区、分架存放及时迅速,明码标识规范严格。而在具体细致的流程性操作中,相关库管人员首先需要进行仓储区货物设备的整体化分区摆放安置,力求类别了然、标识醒目、台帐明晰;其次货物设备一经检测合格准予入库后,分类管理的相关人员务必及时迅速地进行货物设备的类别规格、型号标识、数量质量、分类别排放安置的条码标贴,以便于相关人员的查找调拨,并做到定时盘查、实时排查、随机抽查,最大限度保障货物设备基本信息的准确全面。
2.3严格细化物资出库的操作程序
物资出库是土木工程物资供应链条上的最后一道流程,也是必要而关键的决定性组件。严格实施规范细致的物资出库手续,预防控制冒领、误领以及领后补办手续等现象的发生,是物资出库管理作业的核心环节。在进行物资出库操作时,一方面出库手续务必要具备施工方领用人、施工单位物资负责人、仓库管理人员以及公司仓库主管部门负责人四方签字确认后方可出库,对于一些签字部门不全、签字不明确的不合规范的提交手续,坚决不予出库;另一方面,严格把关物资出库的货物设备对应调拨,最大限度地降低冒领、误领、领后补办相关手续等现象的发生频度,明确划分相关手续经办人员的权属责任,加强其职业道德塑造与实践技能锻炼,形成认真踏实、切实沉稳的管理氛围。
3优化土木工程系统物资配送体系
首先,相关人员需要立足企业整体实际,切实合理地选择经济实用的配送中心规划理念与组建模式,基于生产集约化、流通专业化、效益最优化的原则导向,合理统筹规划、切合实际确定规模,避免重复浪费规划建设,立足工程系统现有的仓储运输的基础设施,及时有效地进行物流配送中心的车库库区改造、运输车辆更新换代、运输人员技能培训等适配措施的全面升级,进一步拓宽配送业务的渠道,从而在整合优化物流配送组件配置的基础上形成高效专业的物流配送运营机制。
其次,系统的领导决策层应当选择高效灵活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科学集约的运营机制。首当其冲的是建立铺设结构严整、人员充足、调运迅速的配送管理中心,从而确保配送作业的物资采购输送、物资调度划拨、信息数据管理的迅捷高效;其次需要突出转运中心的辅助效用,有效担负配送中心运转职能分化适配,加强进货提运以及内部分送的作业效率与管理力度;最后要巩固加工中心的物资加工、类别分装、装运配组,做到协调同步、迅速高效。
采购合同管理实施细则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甲供物资管理模式招标采购合法合规物代服务
哈大铁路客运专线是唯一一条建在零下40度高海拔地区时速300-350公里的客运专线,线路里程长、建设周期短、技术标准高,工程所需的物资设备数量庞大、涉及面广、供货周期短,管理难度大。
哈大铁路客运专线项目自开工以来,经济形势的起浮跌宕,甲供物资管理目录几经修改,施工工期不断调整,物资管理工作始终坚持以保障哈大客专工程建设物资需求为职责及工作重心,坚持“两个遵循”、“四个依靠”、“四个原则”、“一个承诺”的指导思想,夯实管理基础,精细内部管理,实施透明采购,实现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快速有序、高效优质地组织好物资设备采购供应工作,同时在几年的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切合实际的作法及经验,取得较好效果。
一、 健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能
1. 确立物资管理的指导思想
把管理标准定位为及时、准确、优质、优价,把工作职能定位为指导、协调、服务,确立“两个遵循”、“四个依靠”、“四个原则”、“一个承诺”的指导思想。
"两个遵循":遵循注重物资质量,优质优价的工作理念;遵循合法合规招标采购的工作原则。
"四个依靠":依靠铁道部物资办室的力量组织运作;依靠公开招标采购的方式优选供应商;依靠各级管理提高质量;依靠内部的互控机制确保经济安全。
"四个原则":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坚持一切从工程需要出发的原则;坚持有计划有监督的精细管理原则;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一个承诺":优质优价、及时供应。
2. 制定管理制度及标准
本项目在工程筹备阶段即制定了《哈大铁路客运专线物资设备管理办法》。在后续的管理实践中不断审核修订了《哈大铁路客运专线物资设备管理办法》,制定了《钢厂结算流程的通知及附件》《甲供物资具体结算细则》《质量保证金支付月报制度》《供应商考核办法》等制度。根据细化管理的要求,补充了相应的表格,完善了甲供物资的结算流程,完善了建管物资招标文件、补充协议相关条款,理顺了部门间沟通、责任、会签等工作流程。
3. 建立协作互控的部门联动机制
物资设备部负责物资招标采购、供应、验收,并配合完成结算和合同管理的职能部门。计划财务部负责招标采购程序、合同履约、物资结算、资金筹措拨付。安全质量部负责对物资质量的进行监督抽检。监理单位配合公司质量部对现场物资进行监督管理。施工单位负责所需物资计划、现场货物质量验收、收发、使用和管理工作。物资服务公司负责组织实施甲供物资招标采购、督促供应商合同履约、物资厂内监造、现场检验、协调供应、运输、结算全过程。
二、严把质量关口,推行精细管理
1. 沿线资源调查,掌握资源分布
实施全线大宗物资摸底调查。从全线资源的总体需求量及分布现状通盘考虑物资的采供方案,多次组织沿线资源调查,全面掌握各种大宗物资资源厂(特别是钢材、水泥等大宗料)的综合生产能力、供货能力,产能配置、产品性能、服务质量等多方面的第一手材料,为哈大全线大宗料统配及招标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2. 全面市场调研,合理制定供应商限定条件
建管物资招标中对合格投标人资格条件的设定预先做足功课,着重对供应商的企业经营状况、生产能力、产品用途、性能、质量、价格、销售业绩、资质情况、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详细充分调研,2024资料,认真分析,制定方案,公司审定。原则是选择选大厂、一流厂和客专公认的优秀生产厂(商)。这样可以有效地扼制许多的人为因素的影响,一些供货风险大、产品质量资源不稳定的一些小厂、关系比较复杂的劣厂便无空可钻。
3.重视招标计划测算核实
重视招标计划的编报,在实践中积累了施工单位提报计划,公司工程部审定计划,物资设备部计算2024
上一篇:班主任中学期末评语
下一篇:采购合同的管理办法(优选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