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279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2分钟。
节水合同管理范文第1篇
由于我校是有60多历史的老校,地下管道陈旧老化,校区分散,管理难度大,管道暗漏非常严重,最高年消耗水量近1100万吨,远远高于同类的兄弟院校;同时,因为管道查漏是一个技术非常强的工作,又没有专门的仪器设备(单独购买设备,仅仅在本单位使用,使用率不高,不划算)。针对这种情况,2009年我们与社会上节能服务公司签定合同,由他们投入资金在我校供水管道上安装远程的监控水表,建立监控平台,全天对我校的用水情况进行监测,依托他们的专业技术力量进行合同能源管理,采用的是节能量保证型运行模式。通过这几年的运行2012年我校年耗水量已降到610万吨,共累计节约水费支出1500多万元,效果显着。另外在学校教室通过合同能源管理,引入社会资金安装红外线感应设备,控制教室的照明,也达到了节能目的(节能30%以上),实现了双赢。高校合同能源管理运行流程1.项目洽谈学校相关部门与节能服务公司进行业务协商,因为学校不投入任何人力和财力,各节能服务公司的产品,技术力量也不能进行简单的比较,所以不能完全按招标的方式确定合作对象,只能通过不断的协商、实地考察最后确定合作对象,根据节能服务的内容制定合同能源管理的运行模式。上述案例中,由于是对地下管道进行检测,主要任务是全年对管网供水进行监控和查漏,所以在学校用水规模不变的前提下,要保证降低用水量;因此,我们采用的是节能量保证型运行模式,只有达到一定的节能量,学校才支付约定的费用。2.能源的核定和合作方案的设计节能服务公司对学校能源的管理、使用效率、进行审计核定、监测、诊断和评价,通过能源审计可以掌握学校能源管理水平和用能状况,排查浪费环节,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管理和改造方案。上述案例中,节能服务公司从我校的办学规模、学校科研项目用水状况、公共场所的用水器具、地下管线的使用年限及材质、近几年的水耗数据及同类兄弟院校的水耗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审计,并且对地下管线进行了初步的探测,认为我校管线暗漏非常严重,最后合作的方案就是有节能服务公司投资在我校部分管线上安装监控设备,对管线供水情况进行监控,同时全年不间断对我校全部管线进行探测,学校的义务就是尽快组织人员维修漏点,双方合作共同确保降低用水量,改变了以前节能服务公司按检测出的漏点数量收费的模式,实行了现在的节能量保证型运行模式,通过节约达到双赢。3.谈判阶段通过能源审计核定、诊断并通过选择试点进行节能测试,得出项目可行性的分析,最终确定节能量、协商项目日常的管理,达到共识后签定节能合约。总之,我校通过这几年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证明,基本符合我国各高校实际。首先,解决了高校资金短缺、技术管理力量薄弱及风险承担的问题,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最适合高校在缺少资金及专业管理人员背景下节能的实际。同时因为节能服务公司的利益同节能效益挂钩,节省了用能单位的监督管理,减少了学校管理成本。其次,使学校节能由传统经验自我管理转变到专业管理,充分发挥节能服务公司技术先进、管理专业的特点,再次,节能服务公司担负风险获得节能收益,学校无偿得到高效节能设备,长期受益,实现了学校与节能服务公司的双赢。
高校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节能量计算方法的认定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各高校公共场所的计量设施都不是很健全,特别是一些建校历史比较长的学校,计量设施的改造、安装都还在进行之中,能耗尚未做到分类、分项、分户计量,也没有针对各种能耗类别建立相应的能源消耗定额标准和能源消耗标准成本体系;另外,当前节能量的计算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些节能服务公司在节能量计算时,将学校管理过程中的节能以及其他投入方面的节能也计算到EMC的设备节能之中,而学校则认为这部分的节能是学校管理上和部分投入上的成绩,不属于EMC的项目节能内容,造成不少的纠纷。因此建议应用在签定合同时,明确、细化节能量的计算方法减少纠纷。能源消耗统计比较薄弱,节能的绩效考核机制有待建立虽然学校有专人负责能源消耗统计,但大多是兼职的,同时能耗计量点和监测点不健全,能源消费统计制度不完算,对一些耗能大的实验室等部位的用能情况尚未做到单独计量和监测,尤其是公共场所水能源的计量有很大的缺少,影响了能源消费统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另外,学校对节能的绩效考核体系建设不到位,难以发挥有效的激励约束作用。缺乏第三方评估平台由于合同能源管理中,节能的效果受主观和客观等诸多条件因素的影响,为保证节能成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应建立第三方评估平台,由独立的第三方(社会上2024能源审计部门和机构)进行节能成果的核定,保证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顺利进行。
节水合同管理范文第2篇
1 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重要性研究
第一,能够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科在较大程度上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缓解水污染问题方面有着积极意义,同时也能够避免农民在农田灌溉期间出现水资源浪费问题[1]。传统的灌溉模式没有科学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并且农民群众欠缺节水意识等,导致水资源浪费问题日益紧张。而当前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能够有效的改善该问题,同时能够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2]。
第二,可加快农村建设步伐。水利灌溉工程的科学合理,能够使得农民的种植思想水平被提升,同时种植技术水平也会随之提升,这不仅能够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我国农村建设步伐。
第三,在维护生态环境平衡发展方面有着积极意义。通过水利灌溉工程的利用,农村地区便能够合理应用水资源,同时还能够重复的利用水资源,从而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水利节水灌溉系统便是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并且在农村基本水利建设期间,实现水资源合理、高效循环利用的目标。
2 当前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第一,水资源的污染较为严重。有调查显示,每年我国的污水排出量比较大,大部分的污水都没有经过专门的处理便直接的排放到河流当中,这加剧了水污染情况,同时也给其他生物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我国西北方向地区的水资源比较匮乏,但尽管南方水资源充足,可存在着严重的水资源浪费与污染的情况[3]。该种情况的存在,导致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工作的实施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同时人们的生活也会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第二,在工程建后管理工作实施中,依旧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修建完成以后,由于存在着一定的分散性特点,导致工程管理的困难性不断增加,加之一些农村地区缺少合理截雪的管理制度,致使水利工程建设后,管理工作极为混乱,甚至缩短整个工程生命周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第三,我国水利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欠缺完善性。由于水利建设中,相关法规体系与管理制度欠缺完善性,导致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以及管理工作无法有效的实施,更加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 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措施分析
首先,需有效提升农民节水意识。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在农村建设发展中极为重要,农民是该项工程服务的主要对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民的节水意识,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而水利节水灌溉离不开人的帮助,在此期间人们可以使用先进的种植技术以及灌溉工序,最大限度的实现节水环保目标[4]。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期间,作为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主人与受益人,农民节水意识的提升,可直接的提升其自身经济利益,这同时也是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以及管理的重要保障所在。
其次,重?提升相关建设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期间,相关施工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极为重要。要在水利节水灌溉中最大限度的保证相关灌溉工程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便需要相关人员掌握有效的方法,并采取一定的专业技术进行施工。在这一工程中,相关施工人员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方案,并与农民进行交流与沟通,从而能够有效的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及时的解决这些问题,避免在工程建设中出现严重的水资源浪费情况,确保能够科学合理的完成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任务。
最后,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在完成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以后,行政村一级需对相关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成立相应的工程管理小组,明确小组领导,将管理责任充分的落实到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肩上。工程管理小组的任务在于,管理与负责工程日常,确保节水灌溉工程能够处于最佳的状态之下。为此,相关部门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全面的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工程正常的运行。
节水合同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小区住宅生活给水供水节约
一个合理、科学的建筑供水系统设计,应在水量、水质、水压、安全达到业主要求的基础上,做到节能、节水。而现今小区住宅的给水系统设计中,普遍存在给水系统分区不合理、市政给水余压浪费、倒流防止器使用不合理等方面导致的能源损耗、浪费。节水与节能是相互关联的,在住宅小区里,节水就意味着节能。
一. 供水系统存在的问题:
(1) 供水方式的选择:给水方式的选择,不仅需要考虑每一种供水系统的利与弊,还需要专家的意见、业主的要求或支持。根据住宅小区建筑的不同特质,科学、合理的选择不同的给水方式。
(2) 市政水压:供水系统的节能,也离不开市政水压及余压的利用。住宅小区不同,所需给水压力也有所不同,然而往往小区的供水系统都采用统一标准,致使有些小区供水压力足时依然对其加压,而当市政供水存有余压时,没有将其利用,依然加满压力,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3) 变频泵选择不当:目前广为应用的一种节能给水系统,就是变频调速恒压给水系统。而因变频泵的选择不合理、配置不当,导致其效果并不理想,无法起到节能的作用。
(4) 缺少资金投入:由于人们以往仅仅注重给水效果,从而对节能这一环节缺少重视,既而缺少资金的投入。没有投资,无法实现给水节能系统的研究、安装与普及。供水项目资金不足,导致给水节能系统难以落实。
(5) 高层式住宅小区:小区住宅建筑高度增高了,给水压力就要增强,给水系统的设计也增加了难度。由于给水节能系统刚刚被人们所重视,其系统的设计水平还难以跟上住宅小区建筑的“增高”速度,从而无法达到节能的效果。
二. 节水与节能:
水本身就是一个能量消耗体,而节水就等同于节能。
(1) 经济杠杆:
现今我国水价偏低,其价格难以体现水的价值,从而导致人们忽视对水的节约,以至于用水量远远超过实际所需量,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与不必要的能源消耗。由此,应该适当提高水价,根据人均用水量制定新的收费制度,可将正常用水量设为“基础范围”正常收费,当用水量超过“基础范围”时,超出部门应以高于“基础范围”的价格收费,以此层层叠加,用水越多,价格越高甚至翻倍,从而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减少能源的消耗。
(2) 加大水资源教育:
在平淡且规律的生活中,人们渐渐丧失节水意识,往往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或认为自己付了水费,怎样使用都是“天经地义”的。而现实是水资源日渐匮乏,生活用水形式严峻。为提高居民节水的自觉性,学校单位应增添相关节水知识的课程,企业单位应加强相关教育,政府机关应扩大宣传,也可以实施“无水末日演戏”,让小区甚至城市停水一天,从而让人们切身的体会到水的宝贵,自觉节水,从而减少能源的消耗。
(3) 给水系统:
给水系统是节能的关键,如若拥有节水性能,那节能的效果将加倍。而小区住宅内的超市、美发店等商铺与居民用水量大大不同,其能源的消耗也不平均,从而如何科学、合理的制定一套给水系统及应用就十分关键。
三. 给水系统:
(1) 高层住宅小区的给水系统分区:
针对高层的住宅小区应采取垂直分区,其目的是保障居民用户卫生器具与给水设备的正常使用。垂直分区可避免压力过高时的能量浪费、居民卫生器具因供水量超过额定范围而造成的浪费。同时可避免居民在开关卫生器具时的水流冲击所造成的器具部件损坏及管道破裂。
(2) 生活给水管道减压节流:
根据建筑供水方面的相关规范,其要求卫生器具正常使用的最佳水压为0.20~0.30MPa,而高层住宅小区生活给水系统其垂直分区的每个区域,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所受的静水水压应小于等于450kPa。而卫生器具的正常水压与分区的最大水压不符,其最佳水压适宜在20-30kPa之间。而分区顶层的房屋入户管其进水口水压应大于0.10Mpa。对于水压大于相关规定标准的入户管,需对其使用调压、减压措施,可安装压力调节阀、减压孔板或减压阀,从而避免超压问题,使垂直分区内的压力均匀,以防造成不必要的能耗。
(3) 水泵的选择:
水泵的能量消耗对于住宅小区给水系统能耗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应选择运行参数、能耗合理的水泵。水泵其工作效率是否高、水泵扬程与流量的设定、水泵的搭配这三方面的合理性关系着水泵的能耗。许多小区常以最大扬程、流量为基础选择水泵,而时段不同用水量也不同,当水量小时,管道的阻力减小,水泵所产生的能量超出需求,从而造成极大的能量浪费。水泵应针对住宅小区建筑不同,居民住户类型不同,通过2024计算公式得出数据,依照其数据合理、科学的选择水泵。
(4) 系统材料:
系统所用材料对给水时的能耗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管材表面粗糙会对水产生阻耗,加大给水时的能耗;管材的绝热性,某些材质的管道热量传导快,从而造成热能的损失;管材的防漏抗氧化能力,管道的腐蚀与氧化不仅会造成管道破损、滴漏,还会影响水的传输,也会产生阻力。如暖气管道需要保温性强的材质,自来水管道需要抗腐蚀、光滑的材质等,根据所需不同,合理、科学的选用系统材质,才可达到节水、节能的效果。
(5) 利用市政余压:
以往的设计中,需将城市管网水引入生活水池或水箱,再由水泵自水池水池或水箱中抽水,为避免城市管网出现负压,不允许二次加压水泵对城市管网水进行直接抽取,从而浪费了市政的余压。而所有需要二次加压的住宅小区所浪费的压力、能耗算在一起,其损失量相当庞大。而无负压变频给水设施的逐渐应用,不仅能有效的利用市政余压,还可避免生活水池或水箱的二次污染,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现象。然而对于不间断供水的住宅小区,无负压变频给水设施并不适用。
(6) 管网结构优化:
根据“经济流速”,计算、选择住宅小区各处管径大小、长度;尽可能的减少转弯处,如无法避免则尽可能的将弯处角度加大;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选择管材;减少不利点的水头损失。对于完工后的住宅小区进行系统管网结构优化,需要对已有管网进行测量、测压,根据压力与流量的分部,研究分析并找到存在问题的地方,从而制定整改计划和实施方案。
节水合同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业;管理;节水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水资源匮乏已对全球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平衡带来了极为严重的不利影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一大生存问题。我国作为用水大国,农业是其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用水量占据了我国用水总量的70%。可见,水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农业发展状况。目前,我国农业对水资源仍然缺乏合理、有效的利用,导致水资源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面对这样的用水现状,加强对农业管理节水技术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农业管理节水技术的应用
1.1 农艺节水
农艺节水技术主要包括耕作技术和覆盖技术。
1.1.1 耕作技术
耕作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加深耕层、疏松土壤的方法,使土壤缝隙中的雨水渗入数量和渗入速度增加,进而使土壤吸水效率提高,从而有效防止出现地表径流和水资源浪费现象。耕作技术主要包括免耕、少耕、中耕以及深松,在进行耕作时必须结合农作物和土壤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耕作。没有经过翻转的土层,通常雨水难以渗透到土层深处,针对这一情况,可采用深松的耕作方法。当农作物处于生长期时,则应采用中耕的耕作方法,即人们俗称的锄地。通过这样的耕作方法不仅能够起到松土作用,还能有效抑制水分上升,减少水分蒸发,同时,还能够起到一定的灭草作用,对农作物根系进行有效的保护。
1.1.2 覆盖技术
覆盖技术主要包括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等。在农作物处于生长初期时,用地膜或秸秆将其覆盖,保证农作物生长具有适宜的湿度和温度,避免不必要的水分蒸发,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培肥、促根等方面的作用。通过覆盖技术不仅可以实现节水的目的,同时还能有效保证农作物产量。在利用覆盖技术进行耕作时,必须保证其通风性,避免对农作物根系吸收养分和正常呼吸带来影响。
1.2 工程节水
工程节水技术主要是指通过灌水工程、集水工程、输水工程,对水资源流向进行正确的引导,减少水资源浪费,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1.2.1 输水工程
输水工程的应用主要包括输水管道运输和输水渠道防渗两种技术。管道输水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将低压管道埋入地下的方式进行输水,直接利用管道将灌溉水输入田间。该技术主要用于地表平整地区。例如对菜田、粮田、果树的灌溉等。管道输水技术具有节能环保、效率高、投资成本低等方面的优点。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用管道疏通技术进行输水时,必须对管道材质进行严格筛选。渠道防渗技术主要是通过将长畦改为短畦、长沟改为短沟的方式,减少水资源运输过程中所出现的浪费现象,从而使灌水利用率有效提高。该技术主要适合在山区水库的水资源输送过程中使用。
1.2.2 集水工程
集水工程主要包括水窖工程、方塘工程以及塘坝工程和拦河引水工程。集水工程能够对水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同时,还能对天然降水进行有效汇集,此外,还可以对地表径流和无效灌溉水源进行拦蓄,从而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1.2.3 灌水工程
在灌水工程中,灌水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微喷灌、渗灌、滴灌以及小管出流灌等。灌水技术主要是通过对灌溉水进行过滤和加压,使灌溉水流经各级管道,对农作物进行灌溉。
2 农业管理节水技术的展望
2.1 信息化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已经普遍运用于各个领域,实现信息化的农业管理节水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将农业管理节水技术与计算机设备相结合,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红外遥感技术以及电子信息技术,对土壤、空气以及农作物的水分动态、气象动态以及水分需求量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测试和采集,从而保证农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同时,还能够对灌水量和灌水时间进行准确预报,实现对土壤含水量的有效控制,在节水的同时提高农作物产量。
2.2 系统化发展趋势
利用农业管理节水技术应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综合的考虑与分析,使农业管理节水技术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功效。因此,农业管理节水技术必须实现系统化的发展趋势。完善管理节水系统,落实管理节水政策,实现节水技术的多元化,建立高效的水资源利用模式,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另外,还应对污水、废水进行合理的处理,对地表径流进行有效利用,将生态、节水、环保有机结合,并进行综合考核。同时,还应将现代技术与节水管理结合,只有做到这几点才能有效促进我国农业管理节水技术实现系统化的发展趋势。
3 结语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是人们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促进我国工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水资源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却尚未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因此,必须加强对农业管理节水技术的应用,通过信息化、系统化的节水技术,对水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使用,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使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灌溉方式。
参考文献
节水合同管理范文第5篇
*6年,水资源管理工作加强制度创新,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落实饮用水源地保护和地下水管理的各项措施,认真贯彻取水许可条例,水资源管理、节约和保护工作得到了全面提升,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取得的主要成绩如下:
一是水资源管理制度创新取得新进展。法规建设方面起草了《*省人大常委会2024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省委、省政府《2024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见》中明确了节约用水要求;会同省发改委下发了《*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制定出台了贯彻国务院《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中规定的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水资源费征收等一系列文件;下发了《*省水资源管理考核办法》和《2024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的通知》;起草了《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管理办法》。
二是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启动徐州、张家港两个全国试点工作,南京市列为第二批全国试点单位。确定*、南通、淮安等12个市县为第一批省级试点单位;完成了237个节水技改示范项目(其中省级80个),创建节水型企业38家,通过了15家“节水型高校”验收,联合省妇联在全省开展“节水型家庭”创建;初步编制完成了《*省“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
三是强化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工作。会同省物价局、财政厅出台了南水北调基金调价文件;全面贯彻落实《*省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年内开展了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方面的专题调研,采取多项措施强化水资源费征收;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6年全省征收水资源费3.5亿,比*5年增加75%。
四是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水生态系统修复工作。《全省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已形成初稿。制定了《*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水利系统应急预案》。*市编制了《*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报告》和三年实施方案,经水利部批准,列入全国首批水生态修复与保护试点市。全面开展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工作,完成了入河排污口调查和监测。
五是巩固苏锡常地下水禁采成果,全面提升地下水管理水平。省政府年初召开了禁采总结表彰会议,全面总结苏锡常五年地下水禁采经验,表彰了禁采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今年省厅下发了《2024加强地下水管理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地下水管理。苏中、苏北地区地下水继续加强计划管理和总量控制,按省厅下达的取水计划和压采目标。实际取水量7.3亿立方米,总量控制在计划之内;压采0.34亿立方米,超额完成任务。组织对全省地下水管理工作开展了互查,进行全面考核和评比。
六是认真贯彻国务院《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强化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全面启动了取水许可换证工作,规范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审批制度,明晰了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年内全省共审批取水许可申请105份,新审批地表水取水量95亿立方米、地下水860万立方米。同时,各地加强了排污口设置的论证和审批管理,从排污源头控制排污总量。
尽管*6年水资源管理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然存在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是全省水资源费征管工作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基金政策落实情况还不尽如人意,地区间工作不平衡,调价政策落实情况不理想。到目前为止仍然还有南通、南京等地级市以及近半数的县市未出台南水北调基金调价文件。部分市、县(市、区)自来水的水资源费和南水北调基金的合并价格没有达到0.20元/立方米的规定标准。
二是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需要进一步增强。根据“四个总量”控制的要求,市际、县际还没有总量控制和计量设施,水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还有待提高。水文水资源监测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功能区管理要求,水源地保护的应急监测以及快速反应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管理的需求。
三是社会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工作领域的不断拓展,水资源社会管理的内容越来越多,而国家对依法行政的要求不断提高,迫切需要水资源管理系统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但是,各地水资源管理人员力量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对资源水利的宣传不够,公众对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意识还不强,政策措施研究还不到位。
二、二七年水资源管理工作重点
*7年,水资源管理要围绕全省水利中心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资源水利,全面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按照资源节约的要求,抓好节水型社会建设;按照环境友好的要求,抓好水功能区管理;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抓好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贯彻《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新的一年水资源管理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水资源费征收和管理
一是要落实调价文件。各地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落实水资源费调价文件。*6年省物价、财政、水利三部门2024调整水资源费的通知中明确“各地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尚未调整到位的部分,连同南水北调基金一并调整到位”,各地要根据通知要求,强化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凡是南水北调基金文件没有出台的,或者基金和水资源费合并标准没有到位的必须在今年六月底前全部到位,同时全面清理越权减免文件。
二是要提高征收到位率。各市要加大征收力度,及时分解下达县级征缴任务,并落实到各征收单位。今年省厅将对各市下达征收指标,按征收到位率和征收额度双重考核。各地要加强与用水户的沟通交流,在节水技术、取用水管理等方面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要强化用水计量,全面实行计量收费,杜绝协议收费和人情收费,继续大力推广ic卡等先进的用水计量设施,省厅今年将实施取水大户实时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各市、县已建和在建的系统一并纳入全省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三是要规范管理与使用。各地要严格执行《*省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统一使用“*省水资源费专用票据”,并按规定设立水资源费缴入专户,按月按比例分别缴入同级金库和省库,并将征收情况逐月上报省厅;水资源费要按照2024规定合理使用、规范管理。*7年,省级水资源费重点支持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信息化建设、饮用水源地保护、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各地的水资源费使用要与省级相配套,要分级建立项目库,按项目化管理要求用好、用足水资源费。
四是要强化考核奖惩。今年省里将组织相关部门对水资源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对各地随意减免水资源费的政策文件进行清理;同时全省建立水资源费征收和使用管理的考核机制,将水资源费征收作为水资源管理工作重要考核内容。各市也要加强对县级水资源费征收和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考核,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奖惩制度。
(二)加强水功能区管理,突出保护饮用水源地
一是要进一步推进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工作,完成全省1315个重点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今年上半年省厅将完成省政府批准的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核定工作,并向环保部门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各地要配合省厅,在此框架下对其辖区内的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进行全面核定,向同级环保部门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
二是加强水质监测和预测,建立应急预案。目前各地已经按月组织重点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并通报,今年在此基础上要定期公布行政区域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开展饮用水源地的水质旬报工作。目前各地普遍存在水质监测设备和能力相对较差的问题,要特别重视饮用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能力建设,完善《*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水利系统应急预案》,各地要建立健全重大水污染事件报告制度,继续开展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月报制度。
三是强化入河排污口的审批和管理。在入河排污口普查的基础上,今年要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规划,划定禁止和限制排污水域范围,提出相应的排污口整合方案。各地要加强重要供水水源地、骨干清水河道沿线排污口整治。加强和规范排污口设置论证,规范新设排污口的审批和管理。从今年起各市审批的排污口要实行省级备案制度。
四是全面推进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各地要编制完成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开展清水通道建设,突出抓好南水北调东线干线、泰东河、通榆河、望虞河等主要供水河道的水源保护工作。继续开展宜兴横山水库水源地保护试点,探索饮用水源地保护的经验。
同时抓好*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编制完成三年实施方案,报水利部、省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三)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
一是继续抓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规划工作。完成《*省“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提请省政府出台《*省2024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若干意见》。
二是继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三个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要全面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徐州市要组织实施水资源监控系统,制定行政区域用水总量节约奖励和超额加价办法,为建设区域用水总量控制体系积累经验;张家港市要开展循环型工业、农业、生活用水体系和城乡水循环体系的建设;南京市要完成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并起步实施。*、南通、淮安3个地级市和大丰、泗洪、江宁、姜堰、句容、东海、淮阴、武进、高邮9个县(市、区)作为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单位今年要编制完成试点工作规划,并完成规划审查和报批工作,年内正式启动试点工作。
三是抓好节水型社会载体建设。今年省厅要对节水型社会载体建设制定统一的标准,各地继续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节水型高校、节水型??工作,推进节水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同时,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体,配合载体建设,开展相关的节水宣传,及时推广先进的节水经验。
四是实施“行业节水行动”工程。年内在火电、化工、纺织、冶金、建材、食品、造纸、机械行业选择一批重点企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力争主要产品用水水平5年内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带动行业节水水平大幅度提高。各地要结合地方实际,重点抓好行业的节水工作,加强开发区、工业园区循环用水,开发利用非传统水源。鼓励企业废污水“零排放”,建设一批“零排放”示范企业,积极开展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试点。
五是建立社会用水总量考核指标体系。今年,全省单位gdp水耗要确保下降4%,一般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下降6%。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细化、分解总量指标,分行业、地区建立用水总量考核指标体系。对取水、用水实行按月统计并上报省厅。
(四)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是今后一段时期我省水利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主要任务。
一是各地要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积极稳步地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充分发挥体制优势。要全面做好水资源综合规划、城乡供水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等各项规划;加快人员培训和水务人才的引进,为水资源统一管理提供人才保障;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城乡供水保证率;结合城市防洪建设,做好城市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同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多元化拓宽投融资渠道和改革运营机制,继续推进水务一体化工作。
二是继续加强全省地下水管理,逐步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加强地下水的计划管理和开采总量控制,规范地下水审批程序。首先要按照地下水超采区划分成果强化地下水禁采区、严重超采区、控制开采区的各项管理工作。各地要按照省厅下达的年度开采计划,逐级考核到每眼深井。苏中、苏北各市要按照五年压采方案,落实水源调整、地下水开采量压缩等措施。其次要进一步健全地下水监测网络,加强监测站网建设,密切关注沿海超采区的地下水位变化和苏锡常地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和动态监测,及时评估苏锡常地下水禁采成效。再次是要严格控制新凿深井,凡地表自来水管网到达地区,严禁增凿取水深井。
三是要继续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国务院《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460号令),规范取水许可程序。今年省厅将组织专题培训,各地要通过培训班、专题讲座、报告会等形式学习《条例》,使各级水利系统的干部职工深刻领会《条例》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各项程序和要求。各地还要通过多种形式向厂矿企业和广大取水户广泛宣传《条例》,提高全社会执行《条例》的自觉性。同时,各地要对现行的取水许可审批、发证、监督管理以及水资源费征收等规定进行整理、核查,做好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的修订工作。各地要进一步规范取水许可程序,加强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杜绝发生违规审批行为。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制度,各地要规范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和审查,加强对水资源论证单位的指导和管理,加强对水资源论证从业单位资质管理和人员培训,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水资源论证工作。2024换发新的取水许可证工作,在*6年完成普查登记工作的基础上,今年主要先换发有效期在*7年底前到期的取水许可证。
(五)加强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
*6年省厅专门印发了《2024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的通知》,各地要按照通知要求,做到管理机构明晰、人员结构合理、技术设备先进、规章制度健全、档案管理规范、基础工作扎实。各级水资源行政管理部门、节水办、水资源费征收部门要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水资源管理工作人员要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必备的专业知识;各单位要保证工作所需的车辆、计算机、办公设备以及现场踏勘和调查所需的设备和工具;要建立健全行政许可、水资源费征收、岗位责任等规章制度;要重视水资源档案管理和基础工作。
今年,省厅已经组织编制了“*省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省取水远程信息实时监控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将于近期启动*省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同时还将制定2024的指导意见和技术标准规范,各地在系统开发建设中,要以此作为建设依据,以利整合全省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已有的各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