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1874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8分钟。
合同管理内部控制范文第1篇
在合同管理流程内部控制阶段,可根据实际管理要求制定内部控制方法,通过不同流程具体化分析,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
1)合同编制阶段的内部控制措施。合同编制属于合同管理的基础性阶段,这一阶段风险主要为合同策划风险、合同文本风险与合同谈判风险等。合同策划风险是指企业所要达到的目标与地方法规、国家政策(或社会伦理道德)出现冲突,这种冲突导致风险的发生。在合同策划风险内部控制中,首先要对企业内部各种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策划内容审核合同具体措施,在满足地方法规、国家政策、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础上实现合同内容优化管理,避免策划风险出现,保证企业效益。合同文本风险是指在合同编制过程中,合同的部分内容与企业实际生产要求出现偏差,合同的严密性、严谨性不足,导致合同具体条例中出现无完整、不清晰、不明确的现象。在合同文本风险内部控制中,要对合同编制流程进行控制,在充分结合企业各部门所反应上来的数据报表,结合企业管理、发展需要,对合同文本内容进行多方面控制。也可进行会审控制,通过会审对合同文本内容进行二次、三次审核,降低风险发生。合同谈判风险是指在谈判过程中,谈判双方对合同内容存在差异,导致合同无法签订,造成企业效益下降;同时合同谈判风险也包括合同内容中存在部分不符合地方法规、国家政策、社会伦理道德的内容。因此,在合同谈判风险内部控制中,除要进行合同内容会审、监察外,也可组建专业合同谈判团队,对合同谈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反复演练,以提高队伍整体谈判能力。演练之后,可将谈判内容、谈判方式进行总结,为谈判做准备。谈判演练要注意保密措施,避免合同编制风险与谈判风险同时发生。在必要情况下,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到合同谈判演练过程中,根据谈判需要对谈判过程进行总结,为制定有效的谈判方案提供指导性意见。本文认为,在合同编制过程中,除上述三种风险之外,还要进行合同调查风险,以进一步提高合同管理流程内部控制能力。合同调查风险是指合同编制过程中,未对合同内容所涉及到的对象资质进行有效调查,对所涉及的对象评价不合理,最终造成风险。在合同调查风险控制中,要充分发挥本企业优势,对对方的运营资金、产品价格与市场信用能力进行有效分析,并统计近几年内该对象资金流动情况,实现合同编制过程中的对象风险控制。
2)合同审核阶段风险与内部控制。在合同审核阶段,风险主要为合同中的风险项目(或发现风险项目后未指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合同起草人员(团队)未对审核人员的意见进行有效考虑,导致其中的风险未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合同审核阶段风险均属于内部管理风险。在合同审核阶段内部风险控制中,可进行分批次合同审核方式,即将原有合同审核团队打散,根据资历、能力将人员分为两组,先由“初级组”进行审核,再由“终级组”审核,统计两组人员所反应的内容,寻找两组意见中的重合处与差异处,要求合同起草人员(团队)必须更正两组信息的重叠处、详细分析两组信息的差异处,保证两组人员所反应的意见都能得到有效反应。若企业合同审核队伍人员数量较少,不具备分组审核的意义,则应严格各项管理条例,保证合同中的风险能得到有效解决。在整个内部控制过程中,合同承办部门及所涉及到的其他部门都应指派相关人员参与到合同审核过程中,严密分析合同内容,避免风险发生。若发生明显、重大的遗漏、不足之处,要及时指出,并提出修改意见,保证问题得到解决。在合同修改之后,要进行二次审核,保证修改的合理性。
3)合同签署阶段风险与内部管理措施。在合同简述阶段,风险形式主要表现为越权签订合同风险、合同印章管理风险。面对这些风险,在内部控制中,首先要划分明确的合同签署权限,严禁越权签合同;建立印章管理制度,指派专人负责印章管理工作。同时,也要根据相关条例,对合同印章使用情况进行分类处理,保证印章使用变得有据可查,实现印章风险的控制与避免。对于合同被篡改、泄密等问题,可以通过当面签署并对合同进行分类归档管理,可有效避免合同泄密、篡改风险。最后,在合同履行阶段,还存在履行风险与变更转让风险,例如,合同终止风险、双方处理纠纷风险等,各类风险问题,对于这些风险问题的避免,均需要通过加强制度管理与严格审核、检查程序等方式,进行避免,以维护企业的利益。
二、结束语
合同管理内部控制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房地产;内部控制;合同管理;优化建议
一、内部控制以及合同管理的相关概念
内部控制属于企业管理的范畴,主要是指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单位建立起来的使各项业务活动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措施,方法以及规程,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产物,内部控制根据控制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会计控制以及管理控制,会计控制就是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财务活动进行的控制,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而管理控制主要是指保证与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益性以及效果性的控制活动,随着企业经营的发展,内部控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合同管理主要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或者数方确定各自的权利与义务的协议,虽然不等同于法律,但是依法成立的合同依然具有法律效力,合同管理的全过程就是对合同的洽谈,草拟,签订,生效以及失效的全过程进行的管理控制,避免出现法律责任,这里需要注意要时刻掌握合同的动态性,特别是掌握对自己不利的变化,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变化,补充或者终止,以保证自身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
二、房地产内部控制中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房地产行业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环节较多,涉及到的内容也较多,在运营过程中具有风险性,复杂性,法定性较强,因此,其有效运营主要依赖于合同管理,通过有效的合同管理,一方面,可以控制建筑工期以及质量,对其合同双方提出明确的要求,规范责任义务,防止法律纠纷,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税务政策的不断变更,特别是最近的税率一变再变,对于合同中成本的计算有着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纳税筹划,因此,在房地产行业实施有效的合同管理至关重要。
1.控制建筑工期及质量,规避法律纠纷
由于房地产建筑工程阶段是整个开发过程的核心环节,建筑工期,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费用等都需要通过合同来进行约定,通过加强合同的管理,对合同的相关内容进行协定,一方面,可以对建筑实施过程做出统一安排,协调各个资源,规避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明确建设主体各方的责任与义务,促使各方按照合同约定的履行义务并处理所出现的经济纠纷,能够起到规范建设主体行为的积极作用,防范法律风险,对整顿我国的建筑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加强合同管理至关重要。
2.提升房地产竞争实力,是迎接国际竞争的需要
当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全面开放,市场竞争愈发激烈,面对来自于国外房地产行业的冲击与挑战,就必须适应国际规则,加强合同管理,才能与国外的企业争得一席之地,因此,通过有效的合同管理,可以约束自身的行为,使得自身的经营发展更加规范化与系统化,从这一角度来看,加强合同管理是迎接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3.有利于纳税筹划,规避税务风险
在营改增之后,增值税的税率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动,增值税对新开发项目会有成本的影响,并且在当前,税务征管形式依然严峻,企业面临着一系列的税收风险,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例如税务稽查双随机制度,一案双查,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予以公布披露,五证合一和黑名单制度,以及联合执法,多部门联合惩戒,这些措施的实行都给房地产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开展税务筹划十分必要,但是,税务筹划的出发点就是对合同进行管理,通过梳理合同,一方面,可以对项目的成本进行明确,进而通过成本的确定开展税务活动,节约企业的经济成本,例如大包工程发票的开具,总分包合同申报税款是否可以进行税务抵扣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合同的具体约定进行相应的筹划,进而节约企业的税务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责任,工程施工时进行税收风险控制,规避税务风险。例如印花税,房地产合同中单个合同金额最大的一般都是总包合同,在营改增之前房地产企业是营业税,合同金额一般都是含税价。在营改增之后就是增值税,合同签订的时候如果还是按惯例一个含税总金额,那么在缴纳印花税的时候就会多缴纳。如果在合同签订的时候价、税分别体现,那么在缴纳印花税的时候只要按价的金额为计税依据就行。例如增值税,在2024年国家又一次降税减负,4月1日以后增值税从原来的10%降为9%,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如果总包合同是固定含税价,那么由于税率的调整,房地产企业相当于多付了1%的成本。但如果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价、税分别体现,这样一来,相当于节约了1%的成本。一比较成本支出立刻高下。例如土地增值税,在签订售房合同时,如果是精装房出售,在合同中直接签订是精装修,那么土地增值税是按含装修费的金额为计税基数。但是分开成两个合同签订,一个毛坯售房合同、一个装修合同,这样在缴纳土地增值税是计税基数就是毛坯售房合同的金额,契税也是如此,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三、针对房地产内部控制中的合同管理提出的相应的优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房地产内部控制中的合同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能够控制工期以及质量,规避法律纠纷和税务风险,提升房地产竞争实力,是迎接国际竞争的需要,因此,需要根据房地产的合同管理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提升合同管理水平。
1.细化合同细则,明确彼此的责任义务
房地产合同牵涉内容较多,是一项技术性以及专业性很高的工作,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包括土地出让,资金借贷,勘察设计以及施工与竣工等阶段,每一个阶段需要制定相应的合同,合同的内容又不尽相同,因此,为了保证合同的实施效果,避免法律纠纷,应该细化合同细则,明确彼此的责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首先,提升房地产建筑企业合同双方的合同责任意识,规避口头合同,私下合同以及阴阳合同等情况,将合同的具体内容落到实处,明确彼此的责任与义务,双方应该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认真履行自身义务,其次,由于房地产建筑涉及环节较多,因此,一方面,需要细化各个合同的细则,比如原材料购买环节,施工环节,通过制定相对应的合同细则,明确彼此的义务,才能够为合同双方的经济活动提出一定的制约,另一方面,动态把握合同全流程,随着房地产建筑工程的开展,从准备阶段到履行收工阶段一直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因此,房地产企业应该委派专业的合同管理负责人及时分析合同环境的动态变化,例如原材料价格上涨,施工工期延误等情况对合同造成的影响,进而及时管理合同,规避经济损失,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提升合同管理人才的素养,培养综合性强的合同管理人才,由于建筑行业的业务涉及的专业较多,经济,内控,法律都有所涉及,因此,要制定合理的合同管理人才招聘标准组织招聘活动,并且定期对其进行经济,法律等工作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
2.建立合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控制
目前,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合同的动态管理已经成为主要趋势,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首先,根据房地产的业务情况引进符合业务操作的信息系统软件,并且提升各个部门的员工的信息化处理水平,保证在信息平台操作准确及时,其次,将房地产企业的业务信息数据录入到信息平台中,包括原材料成本,施工工期,机械设备以及人工成本等,员工需要在信息系统中定期更新数据,以保证信息平台所反馈的数据真实完整,为合同管理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再次,实现各个部门的信息共享,合同管理人员通过信息平台可以看到各个施工项目的信息数据,随时掌握合同各个条款的履约,纠纷等变化情况,以实现对合同的及时管理纠正,最后,定期对信息平台进行维护,安装杀毒软件以及防火墙,防止合同信息泄露。
3.加强与各方的联系,防止出现合同争端
合同管理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加强与税务部门以及交易方的联系,防止出现税务问题以及法律争端,因此,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开展,首先,根据合同的相关内容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节约税务成本,并且当合同环境发生变动时,税务筹划的相关内容也会随之变动,容易发生税务风险,因此,需要及时与税务部门进行沟通,取得他们的理解,如果遇到合同中2024税务业务的问题,也需要与税务部门进行交流,合理变更合同税务内容,另一方面,需要加强与交易方的联系,合同相关内容发生变动要及时通知对方,与对方进行友好协商,在争取对方理解,双方互惠的基础上对合同内容进行变更,尽量规避法律争端等现象。
合同管理内部控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合同管理;经济管理;合同签订;合同执行追踪
一、引言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的管理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始末,提高合同管理水平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水平,还可以为企业经济活动的开展提供法律与制度保障,避免产生合同法律风险。
二、企业合同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作为企业经济业务开展的首要环节,企业合同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拟从合同管理的四个环节:签订准备环节、执行追踪环节、合同保管环节、合同纠纷处理环节对现行企业合同管理现状进行剖析并发现问题。
1.合同签订环节
合同签订的前期审核环节应重点予以把关,合同签订前评审制度可以优化合同签订的程序,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提高合同履约及履行的质量,规范合同的管理。但是现行企业中,特别是中小企业,缺乏对合同签订前的评审,极容易导致责任划分不清,合同履约不明确,弱化后期合同的执行追踪管理,导致经济纠纷的出现。第二,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应有规范、严格的论证程序,但是实际工作中缺乏论证导致合同的签订初期环节缺乏有效的经济分析预测,为后期的执行与追踪带来一定的困难,容易产生经济损失,给企业带来经济风险。第三,合同签订要素不完整。大多企业在合同签订环节,忽视合同要素完整性的重要性,合同签订较为随意,如不填写签订时间、甲方乙方名称不规范、仅有法人章无法人代表签字等。第四,签订无期限合同。经济发展迅速的现代,市场行情、企业情况变动较大,为保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应尽量避免签订无期限合同。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合同管理意识薄弱,合同风险管理理念的匮乏,很多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对合作期限约定较为模糊,极容易给后期合同的执行带来困难,若出现违约情况会给企业带来纠纷风险。
2.合同执行跟踪
合同的执行追踪是合同管理的核心环节,企业应有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对合同的执行追踪情况进行管理,但是实际工作中,企业无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并且无统一、规范的台账对合同进行日常管理,导致日常的合同执行与追踪管理难以实现,给后期合同的监督与审计带来困扰。第二,企业缺乏对合同执行追踪管理的监督。合同执行追踪的监督能够对合同的执行情况、履约情况进行详细明确记录与上报,便于决策者提出建议,同时也防止合同的超期履行与合同的空档履行,能够及时给管理层预留出时间续约或者签订新的合同。
3.合同保管环节
合同的保管内容应包括:合同签订前期的论证、审核、合同原件、与合同执行相关的一切手续、信息等,但是现阶段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合同保管内容残缺,部分合同原件丢失仅有复印件,缺少合同前期申请、论证等一系列相关资料。第二,企业合同无统一存放,无合同主管部门负责合同的保管,导致在日常工作及审计检查等过程中,合同的调取、查阅、统计需与多个企业部门沟通协调。特别是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合同统计工作较大难度,难以实现合同的统一规范化管理,对后期的追踪更无从落实。
4.合同纠纷处理
在合同纠纷处理方面,大多企业暂无专门的制度、工作方法予以规范。在产生合同纠纷的情况下,在有争议的情况下,一般也是内部自行沟通协商解决,合同纠纷处理未纳入合同管理视线,但作为合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同纠纷处理应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而非根据工作惯例忽视其重要性。
三、加强企业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建议
针对以上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加强企业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合同签订环节
第一,合同签订前,应进行经济效益论证,并与合同统一进行档案管理;第二,建立合同签订前的评审制度;第三,完善合同签订要素,明确合同履行期间;第四,完善合同签订审批表手续,确定合同的审批主体及各主体相对应的审批责任,在签订审批表中应基于本部门审核内容和职责范围,进行签署意见。
2.合同执行追踪
合同的执行需在相关科室进行流转,任何一个环节的遗漏会造成合同执行的误差。首先,归口部门建立合同管理台账,定期书写合同执行书面情况,防止合同的疏漏管理,书面情况报告在合同执行完毕时,随同合同原件留档备存;其次,合同主管部门建立合同执行流转追踪台账,并根据合同执行进度与合同要求及时进行追踪管理,监督归口部门对合同的执行追踪,防止合同执行管理的疏漏。
3.合同保管环节
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首先应设立合同管理部门;其次,规范合同的档案管理,合同从签订准备阶段到合同执行完毕之后一切相关资料均需随合同正本存档。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结合企业实际发展需要对合同进行规范的档案管理;最后,实施对合同的信息化管理。
4.合同纠纷处理
建立合同纠纷处理方案或管理办法,有专门的科室、专业的团队进行跟踪处理,有规范的处理方案、审批制度;在有经济责任的情况下,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责处理;对于纠纷处理情况,应及时更新至合同管理台账中,方便日后信息的获取;最后,严格按照档案管理办法,进行归档留存至相应的合同档案中,并进行标识予以轻松辨识。
参考文献:
[1]朱锦余.合同管理流程及其主要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05:4-7.
合同管理内部控制范文第4篇
从2001年起,财政部先后制定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试行)》等具体的会计控制规范,旨在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规范与控制,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防止相关人员利用职权取得不正当利益,防范经济活动风险,保护单位资产安全、完整。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对加强经济活动管理的作用已不言而喻。目前,经济合同是企业为规范经济业务而采用的最主要的管理形式。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我们公司制定了《加强和规范经济合同签订工作管理的规定》。
一、对应当签订经济合同的经济业务从范围上做出明确规定
规定要求,公司采购物资(包括采购设备、原材料、燃料和低值易耗品等)、建筑施工(包括保温和土建零星工程等)、委托加工和技术服务等经济业务,都必须签订经济合同。
二、对经济合同的签订程序进行了严格规定
以采购物资为例:一是对签订购销合同的标的额下限做出了规定。单项价格在2000元以上的(含2000元)必须签订购销合同。因特殊情况不能签订合同的,需说明原因,报主管领导批准。二是强调采购的计划性。未经主管领导批准采购的物资,公司不予付款,由此产生的经济责任和后果,采购人员自负。三是强化了物资采购时技术人员的责任。物资使用单位负责技术的人员对所采购物资的规格型号和质量等技术要求,必须明确、具体。技术人员认为必要时,可先签订技术协议,该协议作为购销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合同签订的具体步骤和审批权限,这部分是内部会计控制的关键环节。我公司根据合同金额的大小分三种情况作了规定:单项价格在5000元以下的(不含5000元),业务部门联系供货厂商商谈后,起草购销合同,经企管部和财务部共同审核,报主管领导审批后签订经济合同;单项价格在5000元以上的,由业务部门提供三家以上供货厂商报价,会同生产部或领导指定的人员一起同供货厂商谈判,比质比价,择质优价低者,起草购销合同,经企管部和财务部共同审核,主管领导审查,报总经理审批后签订经济合同;大宗和重要物资(10万元及以上)的采购,应事先进行考察,在考察基础上实行招投标,选择供货厂商,并经公司经理办公会研究通过,总经理审批后签订经济合同。上述规定增加了物资购销的透明度。多部门参与和严格的审核、审批程序,既促进了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保证了业务的规范有序进行,又有利于从源头上降低物资采购成本。在建筑施工方面,则着重强调签订施工合同要以施工预算为依据;项目预算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须经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竣工决算必须委托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方可办理结算。
三、对经济合同形式和内容方面的要求
开展经济业务,签订经济合同,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和国家2024法规。实际业务中,业务部门要结合具体情况和特殊要求在经济合同中增加必要条款。签订合同要做到:经济业务真实合法,合同双方权责明确,合同条文不重不漏,文字表述准确、简练。防止出现因缺少必要条款,表述不清,以及文字错误,而导致权责不明,跌入合同陷阱,产生经济纠纷,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四、设计《经济合同签订审查审批表》,加强对经济合同签订的过程控制
《经济合同签订审查审批表》须填写的主要内容有:上次购买同类物品或接受同类劳务的价格;本次供货或提供劳务的厂商;经办部门和经办人;本次物品价格或劳务费;企管部和财务部审核意见;主管领导和总经理审批意见。同时还规定,公司办公室凭《经济合同签订审查审批表》加盖公司“合同专用章”;公司签订的各种经济合同,连同《经济合同签订审查审批表》交档案室妥善保管,以备日后查考。通过对审批表的设计,本次物资采购或接受劳务价格与上次价格形成直观对比;经办人、审核人、主管领导和总经理逐级把关,层层审批,经济合同凭表签章,逐级明确了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重点突出对合同签订过程的控制。
五、特别强调参与经济合同签订的2024人员的法律责任
要求相关人员一定要恪尽职守,精打细算,严格程序,严肃制度,从经济活动源头上对费用加强控制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节约就是效益。对等造成经济损失的,要追究经济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通过对签订经济合同诸环节的会计内部控制的设计,一方面,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增强了制度的严密性和可操作性,提高了业务操作的透明度;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经济活动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注重过程控制,这样才能实现降低采购成本,防范经济合同风险的最终目的。
合同管理内部控制范文第5篇
风险存在于企业内控的各个环节,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好坏已成为其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评判标准。我公司是国内民用建筑设计企业中最早采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设计产品质量的企业之一。近年来,公司又大力推进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本文结合我公司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的一些做法,对建筑设计企业如何有效构建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课题进行探讨。
1健全内部控制管理机构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机构是做好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的保证。根据公司章程规定及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的需要,公司内控管理机构包括内控与风险管理决策机构、实施机构和评价机构。内控与风险管理决策机构为公司董事会。内控与风险管理实施机构包括董事会审计与风险委员会、审监部、公司各职能部门及下属单位。审监部是公司内控与风险管理归口管理部门。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严谨规范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是做好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的基础。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风险的环节,往往是该环节无相关制度进行规范与防范,或者有制度但制度内容不严谨,或者有严谨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未得到有效执行。为规范公司内控管理,近年来公司制定(或修订)各类内控管理制度90多项,内容涉及公司治理、战略管理、经营管理、业务管理、财务管理、投资管理、人事管理、信息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等,并将各类内控管理制度整理印制成《制度2024》,发放给员工作为管理工具书。一系列内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使公司从法人治理到经营管理,从宏观战略管理到微观业务管理,从对内业务管理到对外信息管理等,都有了制度规范。
3编制内控业务流程
内控业务流程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资金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租赁管理、研发管理、财务报告管理、合同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内部信息传递管理、内部审计管理等。企业内控业务流程编制主要按以下程序进行。
3.1梳理内部控制现状
对内控现状进行梳理主要包括3个环节:首先,梳理确定公司内控业务主要业务流程。我公司经过梳理,确定14个主要业务流程,包括:合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金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设计与咨询管理、房屋租赁管理、研究与开发、业务分包、财务报告管理、全面预算、内部信息传递、信息系统、内部审计。其次,对各业务流程按管理活动环节进行流程分解。为便于管理控制,流程分解的环节不宜过长,一般分解到2级或3级,见表1。最后,确定流程环节的工作内容、责任部门(或岗位)、流程生成的工作记录及文档资料。以合同管理为例,表2为“合同订立”流程环节的工作内容、责任部门(或岗位)及流程文档。
3.2编制风险控制矩阵
风险控制矩阵就是以表格化形式将企业内控相关流转环节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点及其应对措施列示出来。编制风险控制矩阵有利于相关流转环节责任人简洁直观地了解面临的重点风险点,熟悉如何防范和控制重大风险,了解该环节风险管理的制度依据。以合同管理为例,表3为“合同订立”流程环节的风险控制矩阵。
3.3内控缺陷诊断与完善
内控缺陷是指公司内控的设计或运行无法合理保证内控目标的实现。一般可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设计缺陷是指企业缺少为实现控制目标的必须控制,或现存的控制并不合理及未能满足控制目标。运行缺陷是指设计合理及有效的内控,但在运作上没有被正确地执行,包括不恰当的人员执行,未按设计的方式运行,如频率不当等。内控缺陷诊断就是对流程管理的必需的控制制度是否制定,制度控制规定是否合理、是否满足控制目标,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正确有效地执行等环节进行检查,并标识和记录存在缺陷的控制点(或控制环节),以利于进行补充或纠正,从而完善内控程序。以“合同管理流程”内控缺陷诊断为例(见图1),本次诊断发现3个缺陷,其中2个设计缺陷(即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备、合同管理部门不明确),1个运行缺陷(即合同经办部门进行谈判时未形成“合同谈判记录”)。缺陷完善措施:1)制定《合同管理办法》。2)明确“经营管理部”为合同管理部门。3)合同谈判过程与成果要形成《合同谈判记录》,并由合同谈判人员签字确认。
3.4绘制流程图
通过绘制流程图可以将内控流程各环节直观地描述出来,使内控执行者对控制流程、责任部门、流程涉及部门及领导、重大风险点、流程输出文档等控制信息一目了然。绘制流程图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内控各流程环节的差错,从而降低管理风险。以“合同管理流程”为例,图2为“合同履行、变更与纠纷处理流程图”(倒三角标识的是“重大风险点”代码)。
4编制《内控管理手册》
4.1编制《内控管理手册》的必要性
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广泛、流程环节复杂,编制《内控管理手册》可以优化流程管控、为推进标准化管理提供依据,为公司开展内控工作提供可遵循的标准,同时有效满足外部监管机构要求。《内控管理手册》是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成果记载,有利于建立健全内控管理体系,为合规经营、资产安全和信息真实提供合理保证;可以固化形成内控工作机制,为公司管理规范化和决策科学化提供参照和支持;有利于规范加强内控评价工作,全面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
4.2《内控管理手册》主要内容
公司《内控管理手册》主要包括5部分内容:1)总则。主要介绍《内控管理手册》编制的目的、原则、依据、手册执行与更新、适用范围与生效。2)组织架构与职责。主要介绍内控管理组织架构体系建设及各职能部门(或岗位)的内控职责。3)内控基本架构。主要介绍公司内控环境、内控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内控信息与沟通及内控监督。4)内控评价。主要介绍内控评价适用范围、内控评价组织职责、内控自评价方法、内控评价程序及内控缺陷认定标准。5)业务流程文档。主要包括公司主要内控管理环节的流程分解、流程描述、流程责任管理、流程制度适用及流程图等。
4.3《内控管理手册》的维护与更新
公司《内控管理手册》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公司不断壮大,外部经营环境和外部机构监管要求不断调整变化,公司内部管控模式、组织架构、业务管控活动及工作流程也将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公司内控经验不断累积,信息化水平提升等等。这些因素变化都要求公司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因此,公司应适时改进和完善《内控管理手册》的具体内容。审监部作为《内控管理手册》管理与维护的归口部门,原则上根据年度内控实际情况,每年开展一次评估,并根据需要进行更新。更新资料主要来源于:公司决策层、管理层及各部门对内控的要求及建议、公司及下属公司的管理实践、年度内控评价结果。持续修订、完善和更新后的《内控手册》作为公司沉淀优秀管理经验,创新标准化管理和实现管理样板性目标的重要工具之一。《内控管理手册》维护与更新工作步骤:1)进行内控自评价。2)发现设计缺陷和执行缺陷。3)修订制度完善流程。4)更新内控管理手册。
5组织内控评价
首先,公司职能部门和下属单位进行内控自评价。各职能部门和下属单位对各业务流程进行穿行测试,对业务流程的内控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填写《穿行测试底稿》。在穿行测试中发现业务流程存在运行缺陷,且属于风险控制点的,评价人员则需对该风险控制措施进行扩充样本测试并填写《风险控制措施测试底稿》。其次,评价工作小组通过询问、抽查样本、重新测试等方法,检查各部门自评价过程以及结果,对各部门自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作出独立性评价结论;并对重大风险管控措施的内控有效性进行评价;整理2024
上一篇:关于云南崇圣寺三塔的导游词
下一篇:导游词丽江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