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合同签订管理范文2024(甄选5篇)

文海泛舟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799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2分钟。

合同签订管理范文第1篇

1基本情况楚雄州共有职业病危害企业483家,占企业总数的39.69%。其中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398家,占840%。398家企业中,劳动合同涉及职业病危害内容的企业254家,占63.82%;合同终止或解除后进行备案的企业238家,占59.80%;签订集体合同的企业157家,占39.45%。483家企业中,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391家,占80.95%;实际参保人数34358人,参保率为96.18%。

2不同地区比较从地区分布情况来看,楚雄市、武定县、姚安县、牟定县、南华县和双柏县的职业病危害企业均签订了劳动合同,而禄丰县只有66.02%(136/206)的职业病危害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实际签订人数33227人,签订率为88.68%。不同地区劳动合同签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37.07,P<0.01);其中牟定县签订率最高,为99.12%,元谋县签订率最低,为590%。楚雄市、武定县、南华县和双柏县所有的职业病危害企业均参加了工伤保险,而永仁县只有61.54%(16/26)的职业病危害企业参加了工伤保险;不同地区工伤保险参保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4.05,P<0.01),其中楚雄市参保率最高,为99.97%,元谋县参保率最低,为80.60%。

3不同规模企业比较从企业规模分布情况来看,不同规模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7.15,P<0.01);不同规模企业工伤保险参保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334.04,P<0.01)。其中小型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工伤保险参保率均为最低。

4不同经济类型企业比较从经济类型分布情况来看,不同经济类型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1.07,P<0.01);不同经济类型企业工伤保险参保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615.87,P<0.01)。其中私营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工伤保险参保率均最低,中外及内地和港、台合资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工伤保险参保率均为最高。

5不同行业比较从行业分布情况来看,劳动合同签订率最低的行业是建材行业,为80.76%,签订率最高的行业是烟草行业,为99.16%。工伤保险参保率最低的行业是其他行业,为89.59%,参保率最高的行业是烟草行业,为98.84%。不同行业劳动合同签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76,P<0.01);不同行业工伤保险参保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416.77,P<0.01)。

二.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楚雄州签订劳动合同的职业病危害企业占840%,工人劳动合同签订率为88.68%,在劳动合同中有职业病危害内容的企业只占63.82%,参加工伤保险的职业病危害企业占80.95%,工人工伤保险参保率为96.18%,低于国家2024要求。与国内部分城市相比,楚雄州劳动合同签订率、工伤保险参保率高于廊坊市2011年劳动合同签订率(73.9%)和工伤保险参保率(73%),但低于2009年南京市劳动合同签订率(99.4%),以及甘肃省天水市职业病危害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0.6%)和工伤保险参保率(96.3%),仍存在不少差距。其主要原因有:

(1)部分企业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特别是小型私营企业,在用工时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即使是签订了也没有职业病危害的相关内容,也不为工人购买工伤保险;有的国有企业,将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岗位承包给劳务公司后,采用农民工、季节工、临时工等用工方式,将职业病危害的责任进行转移;有的企业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发生工伤事故由劳动者负责,借此推卸企业的责任;有的企业为了节省开支,不给工人购买工伤保险,一旦发生工伤事故或职业病后,企业就会千方百计阻挡职工申报工伤,以逃避应承担的工伤赔偿责任;有些企业参加工伤保险意识不强,认为工伤保险不重要,欠缴少缴工伤保险费的现象较为普遍;也有的企业认为不如将这些保险费省下来,作为福利发给职工。以上这些做法都不符合相关法律的要求。

(2)劳动者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劳动合同和工伤保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大多数劳动者都来自农村,为了尽快找到工作,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和购买工伤保险的前提下,直接从事接触有毒有害的工作。有的企业虽然为工人签订了劳动合同和购买了工伤保险,但没有涉及职业病危害、劳动保护等相关内容。

(3)劳动保障及相关部门执法力度不够,对企业的相关工作监督检查不到位。有的地方政府规定到企业监督检查,必须先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方可实施,极大地影响了正常监督执法。

(4)工会组织未能充分发挥维护劳动者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有的企业虽然签订了集体合同,但没有通过工会组织发挥应有的效力,甚至有些企业连工会组织都没有。这些问题给劳动者的维权带来了很大困难,应引起当地2024部门的高度重视。楚雄州不同县(市)职业病危害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工伤保险参保率存在差异,可能与各地的经济社会和工业发展不平衡2024。从企业规模和经济类型来看,小型私营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工伤保险参保率最低,主要与小型私营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生产水平低下、管理不规范、工人文化水平较低且流动性大等因素2024。而大型企业和合资企业各方面的管理均比较规范,签订率和参保率均较好,尤其是合资企业,两者都达到了100%。不同行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工伤保险参保率存在差异,可能与行业内部的管理水平、劳动者的积极性和流动性、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等因素2024。如,烟草行业是楚雄州的经济支柱产业,其内部实施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工伤保险参保率均最高;而建材行业及其他行业几乎都是私营企业,其规模较小,劳动者的流动性也较大,导致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工伤保险参保率低。

三.建议:

(1)劳动保障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职业病危害企业尤其是小型私营企业的监管力度,督促企业为工人签订合法的劳动合同和购买工伤保险,特别是在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工伤保险参保率较低的地区,更应该加大监管的力度,早日实现“只要存在劳动关系,就必须签订劳动合同”的目标。对于那些不遵守的企业,应给予最严厉的处罚。对于小型私营企业,由于工人流动性较大,劳动监察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负责工伤保险的政府部门应该按照规定,彻底清查用人单位的雇用工人数,并进行工伤保险统计,强制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

合同签订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问题分析;对策建议

前言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及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重视。在事业单位日常活动中,经济活动必不可少,资金的使用安全及合法合规至关重要,经济合同作为经济活动中的一部分,合同的管理可以有效的规避资金使用风险,强化资金使用安全,保障事业单位的合法权利,减少合同履约风险及为合同纠纷提供解决途径。经济合同的管理作为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重视及解决,为了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保证资金使用安全及使用规范,事业单位的经济合同管理水平还需要不断的提高,经济合同管理制度也需要不断的完善。本文从事业单位合同管理意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合同管理制度、合同签订过程、履约及验收阶段、合同价款支付及资产控制、人才引进及培养这六个方面对事业单位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阐述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措施。

1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的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日常业务也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相比于前几年涉及的范围更加丰富和广泛,为了更好地开展业务,增加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合同的签订可以更有效地对甲乙双方当事人进行约束,通过法律层面的制约,可以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问题。事业单位作为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对于经济合同的管理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合同目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高合同的执行效率和执行的质量,可以有效的防范合同风险及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对于事业单位有效的发挥内部控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对合同管理不够重视,缺少控制风险的意识

一部分事业单位还存在着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没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转变和适应市场的要求,还停留在“口头合同”及“一人拍板”阶段。“口头合同”是指双方口头对合同内容达成一致,并未再签订任何协议,这种方式的采购不利于合同的履约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容易出现合同质量较低,履约能力较差、违约风险等问题。“一人拍板”主要指在无任何会议协商和比价及审核流程的情况下,领导自行决定签订合同的供应商及没有合同金额的审核。这样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缺乏了合同管理及控制风险的意识,也造成了本单位对合同管理不够重视的问题。

2.2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完整的合同管理体系

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是合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同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及实用性在合同管理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的单位并没有制定经济合同的管理制度,也没有明确的流程,只是在简单的领导审批后,认为在预算范围内进行支付就没有风险,没有供应商选取的要求及价款商定及价款审核机制,缺乏资金使用安全意识。也有部分单位虽然有风险控制的意识,但一味的照搬上级机关的管理制度,未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作出改变,还存在合同管理制度为框架形式,没有明确各环节职责,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指导性不强。

2.3合同签订程序不规范

合同签订程序一般包括预算的批复、供应商的选择、价款的商榷及合同的签订,完整的合同需要经过以上四个阶段后完成合同的最终签订。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的合同签订程序不规范的情况,比如在合同签订前的供应商选择,应根据本单位的合同签订相关规定选取供应商,避免出现指定单一供应商为所有项目提供服务的情况及选择与本单位领导或职工存在关联关系的供应商为其提供服务。另外也有后补合同程序的情况发生,在完成预算批复后在并未签订合同的情况下先完成了采购,而后补签合同,这样流于形式的签订缺少了对合同价款的审核,不利于控制资金的使用安全,可能会造成资金的浪费。

2.4合同履行过程中缺乏监督及验收机制

大多数事业单位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不问过程,只求结果的态度,并未对其进行应有的监管,对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隐形的风险无法及时的控制和规避。如在工程项目执行过程中未对洽商变更进行及时的确认,对材料的使用质量是否满足需求没有进行监督及把控等情况都会存在履约风险。

2.5没有对合同价款支付风险及固定资产进行控制

合同价款的支付直接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合同支付风险一般包括未履行先付款、未履行完已付尾款、实际发生价款与合同约定不一致等情况。部分项目执行过程中涉及到了设备的使用,可能会出现合同价款中存在使用财政资金购买设备的情况,在项目结束后设备未纳入单位固定资产。

2.6缺少人才引进及人才培养意识

部分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缺少人才引进及人才培养的意识,本着重业绩轻培养的观念,不重视职工的精神培养和专业技术培养,不积极的吸收外部先进的工作理念及优秀人员的引进,按部就班完成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道路,使得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

3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3.1管理理念陈旧

长期以来,按年龄及资历晋升成为了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主要构成模式,这样的晋升形式也造成了单位管理理念的陈旧,领导以求“稳定发展”的思想,延续以往的管理模式及管理理念,阻断了事业单位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道路,也是这样固有的思维模式令事业单位在管理上并没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现有的优秀管理体系,造成了主观意识上缺少内部控制意识及风险防范的意识。

3.2对经济合同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识不足

事业单位的固有的运行模式导致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或内部控制机制并不健全,制度的不健全会对经济合同的管理产生直接的影响,没有完整的管理体系,对加强经济合同管理的意识不足,使得在合同签订及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3.3忽略程序签订的规范性

很多事业单位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忽视了合同签订程序的规范性,只注重合同签订的结果而忽视签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后期对资金使用安全的影响。规范的合同签订程序可以做到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在为合同的履行提供了前期辅助性的保障。

3.4缺乏监督及验收意识

事业单位在经济合同中的监督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缺乏监督意识会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对合同的有效履行造成风险,不利于事业单位自身的权利,验收环节在合同管理过程中也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验收可以使甲乙双方在交接后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降低合同风险,提高合同质量。

3.5缺乏价款支付风险意识及资产归属意识

合同价款的支付直接影响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事业单位对于资金的使用应高度关注支付情况及支付进度,缺乏资金使用风险意识可能会造成资金使用不经济或资金的无效使用,如无资产管理及归属意识。会出现国有资产的流失等情况。

3.6对人才引进及培养认识不足

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事业单位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的人才引进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部分事业单位的晋升机制还停留在以工作年限为尺度,以年龄及资历为标杆,使得单位整体管理上创新性不强,没有及时吸收新的管理思想,对于单位职工在思想意识及专业能力的培训较少,导致在制度建设上进展缓慢。具有高素质人才及完备人才管理机制的单位会更及时和高效的摄取当下先进的管理理念及对制度更新的敏感度较高,有利于事业单位制度的建设和管理体系的完善。

4完善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的对策建议

4.1强化合同管理及风险控制的意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本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金得到安全及有效的使用,经济合同管理作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重视。事业单位应摒弃传统管理理念、推陈出新,增强合同管理,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合同管理制度,适应市场需求,建立本单位经济合同管理部门,明确管理部门职能及责任划分。强化风险控制意识,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点,以保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

4.2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完善合同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范围较广,为了尽可能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首先要提高风险意识,其次应建立健全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通常合同管理制度应覆盖合同签订前期的准备工作、合同的签订、合同履约执行、合同价款支付等方面的内容。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应做到分工明确,具有清晰的职责分配及完整的流程图,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及明确的风险责任划分,以此提高经济合同管理的效率及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4.3规范合同签订流程

经济合同种类较多,如建设工程类及货物服务类,应根据不同的合同种类及实际情况签订合同,事业单位应具备完整的合同签订流程,从项目资金审批到最后的签订应按本单位合同签订的相关规定执行,避免出现先执行后签合同,合同价款未经本单位审核部门审核随意确定合同价款的情况。规范合同签订的流程,制定明确的合同签订程序及人员职责的分配,严格按照程序要求签订合同,防范在合同签订阶段产生的相关风险。

4.4发挥监督职能,做好履约验收工作

事业单位应建立监督及验收机制,加强在经济合同管理中对合同履行阶段的履约情况、项目进展、资金使用情况监督意识,制定相关监管及验收制度,及时关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变化,做好图片及文字记录并对产生的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及整改要求。在完成合同内容后,事业单位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成果进行验收工作,对成果是否满足本单位需求、成果资料是否和合同约定一致等方面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结果文件。对履约过程中可能出现对风险进行提前的预估及控制,避免出现因管理问题从而产生的经济风险,强化风险控制。4.5防范支付风险,避免资产流失在签订项目合同阶段,事业单位相关审核人员应关注合同价款的支付方式及支付比例,在无行业特殊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避免出现在合同未开始履行就已完成合同全部价款的支付或分次支付的情况下,在合同内容验收合格前已进行尾款的支付。应在合同履行完全部约定内容并经验收合格后支付完合同的全部价款。另外,还应关注合同价款中是否存在固定资产的采购,如所采购的货物达到固定资产限额应及时纳入本单位固定资产,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以免造成资产流失。

4.6加强理论学习及人才培养

事业单位的有效运行依靠于各部门职员各司其职,人才的引进及培养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经济合同管理部门来说,一方面单位应引进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合同管理团队,以便于提高单位的合同管理水平,更有效及专业的开展工作。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应定期组织合同管理部门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及理论知识学习,充分掌握最新的法律规定及政策文件,提高合同管理团队的职业素养及综合素质,为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和风险控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5结论

本文主要以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现状为出发点,通过发现经济合同管理存在缺乏合同管理意识及风险控制意识、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合同签订程序不规范、事业单位缺乏监督及验收机制及合同价款支付风险及资产流失及人才培养这六方面的问题,从管理理念的陈旧、缺乏体现建设的意识、弱化的人才引进及培养等六个方面分析原因及这些原因对事业单位管理造成的影响,从而根据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加强意识、完善制度、规范流程、增加监督及验收环节、及时跟进项目情况及资金事业情况,保证资金使用安全及避免资产流失、加强理论学习及人才引进这六点措施建议。综上所述,经济合同管理作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应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加强风险控制的意识,同时配备高素质、专业水平高的经济合同管理人才队伍,以此保证事业单位日常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冰玉.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管理文摘,2024(24):68-69.

[2]欧阳彦华.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交通财会,2024(01):11-13.

[3]严莉.行政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签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大众投资指南,2024(17):80+82.

[4]王洪君.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及风险控制问题分析[J].中国市场,2024(24):127-128.

合同签订管理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为目标,依法规范,加强指导,改进服务,强化监督,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进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全面实施。为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根据国家2024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政策法规体系,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在我省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兼顾国家、用人单位、劳动者三方利益和依法行政的原则;

2、坚持公正合理、和谐稳定、共谋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

3、坚持事实求是、规范有序、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目标任务

建立比较完善的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政策法规体系并得到全面落实,劳动合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实现“劳动合同法律法规健全、管理严格、用工行为规范、劳动关系清晰”的目标。集体合同制度不断规范,协商机制更加完善,集体合同履约率普遍提高,实效性明显增强。三年具体目标任务为:

(一)2006年目标任务

初步建立劳动合同管理的政策法规。到2006年底,各类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0%以上。其中,私营(民营)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70%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管理基础台帐建立率达到60%以上;制定劳动合同管理规章制度的企业达到60%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要达到95%以上,其它企业要达到50%以上。

(二)2007年目标任务

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管理的政策法规。到2007年底,各类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其中,私营(民营)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5%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管理基础台帐建立率达到80%以上;制定劳动合同管理规章制度的企业达到80%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要达到98%以上,其它企业要达到60%以上。

(三)2008年目标任务

到2008年底,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劳动合同管理政策法规体系,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在全省范围内普遍推行,基本实现劳动合同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各类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8%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管理基础台帐建立率达到95%以上;制定劳动合同管理规章制度的企业达到95%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要普遍建立集体合同制度,其它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要达到70%以上。

三、方法步骤

三年行动计划,总体上分三步走。2006年以“劳动关系和谐年”为载体,大力加强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基础建设;2007年为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全面推进年;2008年为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规范完善年。每年初都要按照总体方案的要求,针对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和特点,制定年度具体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扎扎实实开展工作。通过三年的努力,最终实现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目标。

四、行动措施

1、加快劳动合同立法。待《劳动合同法》颁布后,积极协调省人大常委会,尽快出台《吉林省劳动合同条例》,为劳动合同制度全面推进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积极争取人大、政协对推进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在安排2024执法检查事项时,将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列入执法检查范围。

2、全面建立并推进劳动用工登记管理制度。根据国家《2024全面建立企业用工登记制度的决定》的要求,研究制定《吉林省建立劳动用工登记制度实施办法》。全面推行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基础的劳动用工登记制度,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把建立劳动用工登记制度作为全面落实《劳动法》、了解掌握企业用工状况、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促进就业再就业的一项基本制度。

3、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管理制度。针对不同行业以及不同类型用人单位的用工特点,分类制定规范、简明、实用的劳动合同示范文本。探索建立用人单位劳动合同格式文本向劳动保障部门备案的制度。指导、帮助用人单位加强劳动合同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台帐,完善与劳动合同制度相配套的内部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终止、解除、续订等程序,实现劳动合同签订、变更、续订、解除、终止等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进一步规范集体合同的协商、签订、履行、变更、终止、续签等程序。建立健全平等协商、履约责任、监督检查、奖惩考核机制,保证集体合同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4、实行政府目标责任制,并建立定期检查通报制度。将劳动合同签订率纳入各级政府劳动保障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指标,由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签订目标责任状。加强对各地推进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工作开展情况的督促检查评估。对各地推进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工作情况按季度进行通报,平时抽查、半年组织督查,年终进行考核评比。

5、建立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签订及履行情况信息调查统计制度。通过制定统一的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统计表,定期对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签订及履行等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及时掌握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签订及履行情况。

6、开展劳动用工专项执法督查活动,全面摸清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情况。按照《全省劳动用工和民企进社保专项执法督查活动工作方案》(吉劳社就字[2006]133号)的部署和要求,组织2024人员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用人录用备案等情况进行专项执法督查和普查。通过普查,全面摸清用人单位用工、劳动合同签订、用人录用备案等情况,为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打下坚实基础。

7、切实加大对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情况的执法监察力度。

加大对用人单位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签订及管理情况的年检及日常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将用人单位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签订情况列入劳动保障年检的重要内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拒不签订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单位,依法予以处罚。

五、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的领导,省里成立由省劳动保障厅副厅长申奉澈为组长、省总工会副主席王绍斌、省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李来华为副组长、省劳动保障厅劳动工资处、法制监察处、劳动争议仲裁办、省就业服务局、省职业介绍服务中心、省劳动保障监察总队、省总工会集体合同部、省企业家协会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劳动保障厅劳动工资处。各地也要成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

六、几点要求

1、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工会和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要充分认识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在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中的重要基础性作用,把推进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实施作为协调劳动关系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高度重视此项工作,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切实把三年行动计划落到实处。要统筹规划三年行动,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三年行动总体方案,每年初都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结合当年工作重点,制度年度具体实施方案。

2、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联席会议制度。各地要在三方委员会领导下,建立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各级劳动保障、工会和企业组织、工商、国资委、经委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相互支持,协调配合,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推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工作的形势,适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共同推进三年行动计划目标的实现。

合同签订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形势;现代企业管理;合同管理;问题;策略

1新时期合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1明确投资者的权利义务关系

企业投资人通过签订合同,对所投的金额、比例、管理权限,以及在企业解散后的债务、财产分割等相关内容进行明确,合同明确了投资人的权利义务。

1.2明确企业与员工的权利义务关系

企业与员工的雇佣关系,不仅仅体现在一份合同上,而是两者存在真实的法律关系,其中一方提供劳务,另一方支付报酬,劳动关系因此产生。对于企业而言,如果没有合同条款,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就会缺少有力的制约措施,从而更容易产生劳动纠纷问题。

1.3在对外经营中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企业对外经营中,合同变得尤为重要,能够明确双方在经济交往中的权利和义务,同时是约束双方的有力武器。

2加强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市场经济发展下的必然要求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加强合同管理可以有效保障企业生产经营与市场发展同步,以不断迎合现代化经济市场的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市场应变能力。同时,加强合同管理,可以使企业在市场中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从而提高企业效益。与此同时,对于企业中的项目合同管理同样如此,在双方达成一致的前提下,签订合同条款,并履行各自的义务,以确保项目工作能够有序和高效地开展,最终实现企业的最大化利益。

2.2严格规范参与各方行为的需要

现阶段在企业合同管理中,合同参与方的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尚且不足,因此恶意竞争的现象比比皆是,再加之合同参与方不履行合同的行为时有发生,所以加强合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下,紧张的市场供求关系较难缓解,造成市场机制失灵,由此市场经济秩序也一度陷入混乱的局面,所以加强合同管理势在必行,在我国提倡依法治国的理念下,法治经济,依法治企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3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常见性问题

3.1合同签署阶段存在的问题

(1)签订主体不具有相应资格合同签订资格的主体要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是正当当事人且能够独自承担由此带来的民事责任。合同签订时,合同签署主体不符合签订资格或不具有签订授权,会给双方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甚至让企业蒙受损失。例如,合同签署人不是正当当事人,可能导致合同无效或效力待定;合同签署人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导致合同无效。(2)条款中权利义务不对等在现实合同签署过程中,双方签订合同时往往某一方会注入不平等条款。例如,企业贷款合同签订,一般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贷款合同,企业往往处于劣势地位,出借方会利用优势地位强加一些条款限制对方,导致合同不平等,甚至产生纠纷。(3)合同内容不严谨在实际情况中,合同的签订往往是由管理层完成的,管理层了解企业的运作经验,但是在法律方面有一定的欠缺,无法通过法律来保护自身的权益。合同签订人员在签订合同时,往往不能体现企业的真实意图,有可能导致合同文字表述较为含糊,导致合同履行困难或产生不必要的诉讼纠纷。(4)合同条款内容不全面合同内容体现合同具体操作的形式,企业合同内容往往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条款约定不全面、草拟内容不全面等问题。合同内容往往分为技术部分和商务部分,技术部分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草拟,商务部分由办公人员进行草拟。但企业的技术条款和一般条款在草拟过程中,往往没有得到良好的沟通,导致合同在草拟过程中存在较多的漏洞。例如,合同遗漏技术规格、技术标准等相关要求,有的虽然技术方面较为全面,但是市场报价欠缺约定,导致企业蒙受损失。(5)未考虑应收账款管理及税务筹划需求对于技术服务型行业而言,合同项目周期较长,导致企业在收款时存在较多的阻碍。大部分企业在签订合同时没有对款项收取的时间或条件进行明确约定,导致企业在项目实施完成之后收款有较大的困难,款项拖延时间较长。另外,部分企业在签订合同时没有约定发票开具的时间,导致相应的纳税义务发生之后,企业也没有取得进项发票,影响了增值税进项税的抵扣工作,导致缴纳较多增值税税款。

3.2合同履行阶段存在的问题

合同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合同的变更。第一是合同内容的变更,当合同依赖的情形发生重大变化,已经没有履行的可能性或意义,为了促进合同目的的实现,双方应针对合同约定进行修改。由于情形改变的复杂性,在对合同内容进行修改时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第二是合同主体的变更。合同主体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导致丧失签订人的资格,或一些特殊的合同有着一定的要求,要求签订当事人要具有一定的资格或能力,当资格或能力丧失时,如果不进行变更,就可能导致合同无效,让企业蒙受损失。

4基于新形势下解决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相关策略

4.1明确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明确合同管理的重要性,企业中应该成立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对于相关工作人员也要有严格的要求,即需要工作人员要了解法律以及财务的相关知识,同时要具有合同风险意识,以从组织框架上来规范合同管理工作,形成健全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另外,对于合同的签订与履行过程,要有相关人员进行监督,以确保合同的顺利有序进行。与此同时,企业中更要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以从多个方面来监督合同的执行情况。

4.2提高合同风险防范意识

在降低合同法律风险的过程中,企业先要强化合同法律意识,能够清晰认识到合同法律风险给企业带来的严重影响,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来解除合同中存在的风险条款,在以维护自身权益的前提下,与对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与此同时,对于企业管理层而言,也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法律意识,以便于在合同签订中作出清晰的判断,降低合同风险发生的概率,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完善合同法律风险的防范标准,成立专门的管理结构,以此提高合同问题的处理效率,维护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减少损失的生成。

4.3建立并完善合同管理体系

企业合同管理要从组织和制度两方面进行。合同管理体系的制度是涉及合同签订、履行全过程的保障体系,合同管理的全过程都要设立完善的审核、审批制度,对合同各环节的难点或重点问题加强审核,促使合同各环节具有可控性,并对不合适的制度进行调整,确保合同体系的完善,加强合同管理的建设。

4.4加强合同应收账款与税务筹划管理工作

技术性行业合同的服务周期较长,因此应该加强对应收账款收取的约定,避免应收账款回收的困难。应收账款回收约定,应结合技术部门与财务部门的专业人员的意见,明确合同收款的时间点与收款的条件,避免款项拖延。另外,合同中应该明确发票开具的时间,要求对方在规定时间内将发票交由公司,发票开具时间应与财务部沟通后进行确定。同时,企业要明确违约责任,提高对方的违约成本。

4.5落实合同管理责任

企业为了确保合同按照预期执行,应该由专人对合同的执行进度与执行情况进行实时跟进,确保合同按照条款约定的内容进行,若在履约过程中发现对方违约的现象,合同的专管人员要做出预警,由相关部门提示对方已违约,若对方在规定期限内没有做出合理的举措,则按照违约责任约定进行诉讼。另外,合同的管理效果应该与责任人绩效考核挂钩,若本单位人员不按照规范执行合同的,需要进行一定的惩罚,扣除绩效考核分值;对于严格按照合同要求执行合同约定的责任人,予以一定的绩效分值加分。

4.6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企业合同管理制度的完善是确保合同有效实施的前提,因此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对合同的签订、履行、实施全过程进行管理,增强对合同整体的控制,形成具有体系化与制度化的管理系统。合同管理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合同管理的职责分工、合同各环节的审批制度、合同奖惩考核制度等。近些年,我国合同管理制度逐渐完善,企业要依据法律的规定加强对合同的管理,综合各个管理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加强制度建设,利用合同管理建立风险防范体系,形成综合化、制度化、系统化的体系,面对不同环节加强重点环节的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完善合同的审批。合同管理交由合同管理部门进行,有必要时应联系专业技术部门与其他技术部门进行联合审批,加强对合同各项内容与签章等的审核,审核条款的合法性与合同的完整性,了解合同的表述是否具有歧义,合同条款的相关权利义务是否公平,是否对违约责任进行要求,合同的技术是否达到相关的标准等。第二,要完善授权制度。合同签订与履行的过程中,要树立起完善的授权制度,谁签署就该谁履行,谁经办就该谁负责,从而建立具体的可操作规范,依据合同的性质明确授权范围与对象,达到权责统一与对等,便于日后进行追责。第三,要完善合同审批程序。合同审批需要严格的制度,更需要周密的程序。合同审批程序能够帮助企业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首先,合同管理部门应该及时接受2024的材料。其次,合同管理部门结合自身技术与专业知识,对合同签订进行审查并提出见解。再次,合同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公司章程加盖合同专用章,在重大合同事项中,要报由法定代表人审批。最后,合同审批完成后,合同主管部门应该在合同上加盖专用章。第四,建立合同报告制度。合同的良好运作要建立完善的制度,防止权力的滥用。例如,在合同签订阶段,合同相关部门针对合同内容向决策层进行汇报。在起草阶段针对起草的问题进行请示,在谈判阶段根据审查的问题进行汇报。建立合同报告制度,确保合同的透明性与规范性。

5结语

合同签订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问题分析;对策建议

前言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及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重视。在事业单位日常活动中,经济活动必不可少,资金的使用安全及合法合规至关重要,经济合同作为经济活动中的一部分,合同的管理可以有效的规避资金使用风险,强化资金使用安全,保障事业单位的合法权利,减少合同履约风险及为合同纠纷提供解决途径。经济合同的管理作为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重视及解决,为了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保证资金使用安全及使用规范,事业单位的经济合同管理水平还需要不断的提高,经济合同管理制度也需要不断的完善。本文从事业单位合同管理意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合同管理制度、合同签订过程、履约及验收阶段、合同价款支付及资产控制、人才引进及培养这六个方面对事业单位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阐述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措施。

1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的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日常业务也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相比于前几年涉及的范围更加丰富和广泛,为了更好地开展业务,增加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合同的签订可以更有效地对甲乙双方当事人进行约束,通过法律层面的制约,可以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问题。事业单位作为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对于经济合同的管理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合同目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高合同的执行效率和执行的质量,可以有效的防范合同风险及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对于事业单位有效的发挥内部控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对合同管理不够重视,缺少控制风险的意识

一部分事业单位还存在着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没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转变和适应市场的要求,还停留在“口头合同”及“一人拍板”阶段。“口头合同”是指双方口头对合同内容达成一致,并未再签订任何协议,这种方式的采购不利于合同的履约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容易出现合同质量较低,履约能力较差、违约风险等问题。“一人拍板”主要指在无任何会议协商和比价及审核流程的情况下,领导自行决定签订合同的供应商及没有合同金额的审核。这样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缺乏了合同管理及控制风险的意识,也造成了本单位对合同管理不够重视的问题。

2.2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完整的合同管理体系

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是合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同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及实用性在合同管理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的单位并没有制定经济合同的管理制度,也没有明确的流程,只是在简单的领导审批后,认为在预算范围内进行支付就没有风险,没有供应商选取的要求及价款商定及价款审核机制,缺乏资金使用安全意识。也有部分单位虽然有风险控制的意识,但一味的照搬上级机关的管理制度,未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作出改变,还存在合同管理制度为框架形式,没有明确各环节职责,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指导性不强。

2.3合同签订程序不规范

合同签订程序一般包括预算的批复、供应商的选择、价款的商榷及合同的签订,完整的合同需要经过以上四个阶段后完成合同的最终签订。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的合同签订程序不规范的情况,比如在合同签订前的供应商选择,应根据本单位的合同签订相关规定选取供应商,避免出现指定单一供应商为所有项目提供服务的情况及选择与本单位领导或职工存在关联关系的供应商为其提供服务。另外也有后补合同程序的情况发生,在完成预算批复后在并未签订合同的情况下先完成了采购,而后补签合同,这样流于形式的签订缺少了对合同价款的审核,不利于控制资金的使用安全,可能会造成资金的浪费。

2.4合同履行过程中缺乏监督及验收机制

大多数事业单位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不问过程,只求结果的态度,并未对其进行应有的监管,对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隐形的风险无法及时的控制和规避。如在工程项目执行过程中未对洽商变更进行及时的确认,对材料的使用质量是否满足需求没有进行监督及把控等情况都会存在履约风险。

2.5没有对合同价款支付风险及固定资产进行控制

合同价款的支付直接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合同支付风险一般包括未履行先付款、未履行完已付尾款、实际发生价款与合同约定不一致等情况。部分项目执行过程中涉及到了设备的使用,可能会出现合同价款中存在使用财政资金购买设备的情况,在项目结束后设备未纳入单位固定资产。

2.6缺少人才引进及人才培养意识

部分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缺少人才引进及人才培养的意识,本着重业绩轻培养的观念,不重视职工的精神培养和专业技术培养,不积极的吸收外部先进的工作理念及优秀人员的引进,按部就班完成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道路,使得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

3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3.1管理理念陈旧

长期以来,按年龄及资历晋升成为了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主要构成模式,这样的晋升形式也造成了单位管理理念的陈旧,领导以求“稳定发展”的思想,延续以往的管理模式及管理理念,阻断了事业单位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道路,也是这样固有的思维模式令事业单位在管理上并没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现有的优秀管理体系,造成了主观意识上缺少内部控制意识及风险防范的意识。

3.2对经济合同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识不足

事业单位的固有的运行模式导致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或内部控制机制并不健全,制度的不健全会对经济合同的管理产生直接的影响,没有完整的管理体系,对加强经济合同管理的意识不足,使得在合同签订及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3.3忽略程序签订的规范性

很多事业单位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忽视了合同签订程序的规范性,只注重合同签订的结果而忽视签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后期对资金使用安全的影响。规范的合同签订程序可以做到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在为合同的履行提供了前期辅助性的保障。

3.4缺乏监督及验收意识

事业单位在经济合同中的监督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缺乏监督意识会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对合同的有效履行造成风险,不利于事业单位自身的权利,验收环节在合同管理过程中也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验收可以使甲乙双方在交接后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降低合同风险,提高合同质量。

3.5缺乏价款支付风险意识及资产归属意识

合同价款的支付直接影响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事业单位对于资金的使用应高度关注支付情况及支付进度,缺乏资金使用风险意识可能会造成资金使用不经济或资金的无效使用,如无资产管理及归属意识。会出现国有资产的流失等情况。

3.6对人才引进及培养认识不足

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事业单位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的人才引进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部分事业单位的晋升机制还停留在以工作年限为尺度,以年龄及资历为标杆,使得单位整体管理上创新性不强,没有及时吸收新的管理思想,对于单位职工在思想意识及专业能力的培训较少,导致在制度建设上进展缓慢。具有高素质人才及完备人才管理机制的单位会更及时和高效的摄取当下先进的管理理念及对制度更新的敏感度较高,有利于事业单位制度的建设和管理体系的完善。

4完善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的对策建议

4.1强化合同管理及风险控制的意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本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金得到安全及有效的使用,经济合同管理作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重视。事业单位应摒弃传统管理理念、推陈出新,增强合同管理,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合同管理制度,适应市场需求,建立本单位经济合同管理部门,明确管理部门职能及责任划分。强化风险控制意识,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点,以保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

4.2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完善合同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范围较广,为了尽可能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首先要提高风险意识,其次应建立健全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通常合同管理制度应覆盖合同签订前期的准备工作、合同的签订、合同履约执行、合同价款支付等方面的内容。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应做到分工明确,具有清晰的职责分配及完整的流程图,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及明确的风险责任划分,以此提高经济合同管理的效率及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4.3规范合同签订流程

经济合同种类较多,如建设工程类及货物服务类,应根据不同的合同种类及实际情况签订合同,事业单位应具备完整的合同签订流程,从项目资金审批到最后的签订应按本单位合同签订的相关规定执行,避免出现先执行后签合同,合同价款未经本单位审核部门审核随意确定合同价款的情况。规范合同签订的流程,制定明确的合同签订程序及人员职责的分配,严格按照程序要求签订合同,防范在合同签订阶段产生的相关风险。

4.4发挥监督职能,做好履约验收工作

事业单位应建立监督及验收机制,加强在经济合同管理中对合同履行阶段的履约情况、项目进展、资金使用情况监督意识,制定相关监管及验收制度,及时关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变化,做好图片及文字记录并对产生的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及整改要求。在完成合同内容后,事业单位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成果进行验收工作,对成果是否满足本单位需求、成果资料是否和合同约定一致等方面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结果文件。对履约过程中可能出现对风险进行提前的预估及控制,避免出现因管理问题从而产生的经济风险,强化风险控制。

4.5防范支付风险,避免资产流失

在签订项目合同阶段,事业单位相关审核人员应关注合同价款的支付方式及支付比例,在无行业特殊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避免出现在合同未开始履行就已完成合同全部价款的支付或分次支付的情况下,在合同内容验收合格前已进行尾款的支付。应在合同履行完全部约定内容并经验收合格后支付完合同的全部价款。另外,还应关注合同价款中是否存在固定资产的采购,如所采购的货物达到固定资产限额应及时纳入本单位固定资产,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以免造成资产流失。

4.6加强理论学习及人才培养

事业单位的有效运行依靠于各部门职员各司其职,人才的引进及培养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经济合同管理部门来说,一方面单位应引进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合同管理团队,以便于提高单位的合同管理水平,更有效及专业的开展工作。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应定期组织合同管理部门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及理论知识学习,充分掌握最新的法律规定及政策文件,提高合同管理团队的职业素养及综合素质,为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和风险控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5结论

本文主要以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现状为出发点,通过发现经济合同管理存在缺乏合同管理意识及风险控制意识、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合同签订程序不规范、事业单位缺乏监督及验收机制及合同价款支付风险及资产流失及人才培养这六方面的问题,从管理理念的陈旧、缺乏体现建设的意识、弱化的人才引进及培养等六个方面分析原因及这些原因对事业单位管理造成的影响,从而根据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加强意识、完善制度、规范流程、增加监督及验收环节、及时跟进项目情况及资金事业情况,保证资金使用安全及避免资产流失、加强理论学习及人才引进这六点措施建议。综上所述,经济合同管理作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应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加强风险控制的意识,同时配备高素质、专业水平高的经济合同管理人才队伍,以此保证事业单位日常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冰玉.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管理文摘,2024(24):68-69.

[2]欧阳彦华.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交通财会,2024(01):11-13.

[3]严莉.行政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签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大众投资指南,2024(17):80+82.

[4]王洪君.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及风险控制问题分析[J].中国市场,2024(24):127-128.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