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合同智能化管理(整合5篇)

心灵驿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21709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87分钟。

合同智能化管理范文第1篇

进入21世纪以来,一种以3S(GIS、GPS、RS)、2C(Computer、Communication)等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数字城管在北京市东城区诞生,并迅速在全国大中城市得到推广。数字城管在不到十年的发展中,既引发了我国城市管理模式的深刻变化,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从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数字城管的社会期求。问题发现滞后、预警被动、社会管理压力增大等城市化进程中的结构性矛盾,并未得到根本性改观。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兴起,数字城管必将为“响应更及时、手段更先进、覆盖更全面”的智慧城管所取代。

一、世纪之交我国城市管理发展模式的逻辑推演

综观世纪之交我国的城市发展,可以清晰地看出城市管理在新型城市化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双轮驱动下演进的历史轨迹。在不足十年间,不仅完成了由传统城市管理向数字城管的飞跃,而且随着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兴起,即将迈入到智慧城管的崭新时代。从技术层面看,数字城管是对传统城市管理的“扬弃”,智慧城管将是对数字城管的“扬弃”和全面超越。在时代诉求、管理手段、反映方式、社会效果等方面,呈现出由低级到高级、由被动到主动、由粗放向精细、由传统到现代的发展历程,展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具体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城市管理在经历相对短暂的数字城管发展阶段后,将逐步迈入智慧城管阶段,在智慧城市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二、智慧城管的生成语境

智慧城管是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信息融合、网络通讯、数据分析与挖掘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强化信息获取自动化、监督管理精细化,业务职能协同化,服务手段多样化,辅助决策智能化、执法手段人性化,通过信息资源整合实现城市管理要素、城市管理过程、城市管理决策等全方位的智慧化。

智慧城管的产生既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充足的技术条件,也离不开政府角色转变和公民社会的推动。具体表现在:

(一)数字城管的行动困境

从客观来说,数字城管的实施,根本改变了传统城市管理“发现问题靠举报,处置问题靠突击,解决问题靠批示”的弊端,实现了“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和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处置标准更为精细、规范,部门责任更为明晰,尤其是3S、2C等信息技术的采用,推动了城市管理由被动向主动、粗放向精细、开放向闭合、单一向综合、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数字城管并未解决传统城市管理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主要表现如表2所示。

(二)智慧城市的蓬勃兴起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城市发展的步伐尚未放缓,而智慧城市建设的大幕已在我国悄然拉开。目前,北京、上海、宁波、深圳、无锡、武汉、南京、佛山、昆明、成都等国内城市已纷纷启动“智慧城市”战略,意在抢占先发优势[1];智慧交通、智慧医院、智慧社区正在一些城市蓬勃兴起,也从根本上改变着城市居民的现代生活。城市管理,作为促进现代城市高速运转的重要一环,必须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时代语境中,加速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型的发展进程,在管理理念与技术手段上实现与智慧城市的全面衔接,全面开启“智慧城管”的新纪元。

(三)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

现代政府的实质是服务型政府。政府只有通过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才能证明其存在的价值与合法性。没有服务就没有现代政府。[2]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进一步加大了行政体制的改革力度,政府的角色定位正由“管制型”、“全能型”向“服务型”、“效能型”转变,政府实施社会治理的终极目标也由“强政府”、“弱社会”转变为“强政府”、“强社会”。要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政府在对城市的管理中,就必须彻底摒弃高高在上、“包打天下”的姿态,畅通民主管理的渠道。一是要进一步细化管理标准,明晰相关部门的管理责任,确保管理不“失位”;二是要引入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涉及市容秩序和公共安全的城市管理对象实现全方位、全时段和全员参与的管理,从根本上扭转目前城市管理中强事后处置、弱事前预警,强日常管理、弱应急处置以及强问题处置、弱数据支撑的被动局面。三是要建立快捷的市民诉求回应机制和部门快速联动机制,打造“无所不在的服务型政府”,做到“有求必应”和“有应必灵”。

(四)公民社会的日益发达

经济发展的加速以及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我国公民社会的进一步发育。当代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之中,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阶级、阶层结构日益分化,社会的自主能力、人民的参与程度得到提升。[3]

发达的公民社会是实现民主管理社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而公民社会成熟的标志首先是有先进公民意识的“合格公民”,这里的“公民意识”主要表现为:热心公益事业,主动负责的精神,憎恶崇善的品德,等等。公民意识的内在觉醒往往要外化为参与管理社会的“公民行为”,不仅参与问题的发现,还积极参与事件的处理和解决。但目前的城市管理现状却限制了公民“意识”向“行为”的转变过程。一方面,从内在来看,管理素养、专业知识尚不能适应城市管理的实际需要,公民素质有待进一步锤炼和提高。另一方面,从外在来看,目前的数字城管系统尚不具备向广大市民开放“端口”的技术条件,市民缺乏参与管理的途径,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他们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而智慧城管对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使市民“想管”、“愿意管”、“能够管”和“管得好”由可能变为现实。同时,政府的“顾客满意度”导向,也使政府必须采取更为先进的管理手段,将市民诉求作为改善管理的第一信号、标准和追求。

三、反思与超越:智慧城管的发展维度

上述数字城管的行动困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数字城管在向“智慧城管”迈进中所面临的挑战。通过对这一“行动困境”的反思,要进一步引入“智慧城管”的理念、思路和手段,以实现对数字城管的全面超越。一方面需要不断引入新技术,通过整合、扩建、升级、新建应用系统,构建智慧城管的技术支撑体系,提供“智慧的管理工具”;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模式,通过完善标准规范、协同机制、预警机制、评价机制、服务机制等,构建智慧城管的管理支撑体系,提供“智慧的管理方法”,从而为“智慧城管”提供全方位支撑。

同时,智慧城管作为智慧城市的一个有机构成,必须在建设的理念、技术、方式等方面实现与智慧城市的充分耦合,全面体现智慧城市互联、整合、民本、创新、智慧等理念。智慧城市的主要特点:1.全面物联。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 对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实时感测,具有更全面灵活的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互联互通和相互感知能力。2.充分整合。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将数据整合为城市核心系统的运行全图,借助于发达的智慧基础设施,提升信息处理和信息资源整合能力。3.协同运作。基于智慧的基础设施,城市里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地协作,提高跨部门、多层级、异地的合作能力,实现城市运行的最佳状态。4.激励创新。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4]

(一)坚持智慧城管“互联”的理念,实现更全面的物联,进一步拓展管理领域

通过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向涉及到城市事部件管理、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城市生命线管理等等与城市管理职能相关的诸多领域进行积极拓展,进一步丰富城市管理的物理对象和人文对象,并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视频识别等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感知、更智慧的识别,实现管理对象与管理服务的高度整合,从而为城市提供更全面的智慧化公共管理。

(二)坚持智慧城管“整合”的理念,促进更充分的共享,进一步强化部门协同

一是更有效的交换共享。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障和身份认证、目录交换等技术平台的建设,确立信息系统之间的层次性,从而促进分布在不同管理部门间的海量数据的流转、交换、共享、对比,为应用提供良好的协同工作环境。通过数据的交换共享,城市管理各职能部门不再是信息孤岛,将更高效地协同运作,从而极大地推动城市综合治理和运营的良性循环。

二是更协作的关联应用。在互联互通网络,数据交换与共享基础上,以政府、城乡居民、企业的互动为核心构建公共管理与服务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整合式的协同服务——政府协同办公、城市协同治理、面向城乡居民的协同式服务、面向区域的协同式管理等,从而为城市管理与运营提供更智能、高效,响应更灵活、及时的决策支持系统、管理服务手段、创新应用模式。

(三)坚持智慧城管“民本”的理念,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进一步鼓励社会参与

如何最大限度服务好广大市民,是智慧城管的重要出发点和立足点。智慧城管将开创各类在线服务,打造全方位的服务交互平台,在城市网格管理、公共服务、静态交通管理、城市环境治理等领域进行积极拓展,畅通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深化服务互动。将涉及城市管理相关的各类民生信息全部引入智慧管理的服务交互平台,在事关民生的突出社会问题中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随时、随地、随身的信息化沟通渠道。提高信息查询效率,降低市民生活成本,全面提升广大市民的生活幸福感。

(四)坚持智慧城管“创新”的理念,推进更广泛的应用,进一步优化决策支持

充分运用物联网技术、传感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信息融合技术、通讯网络技术、数据仓库技术、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强化信息获取自动化和精细化、管理决策智慧化,立足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协作共享,推动智能系统的应用。同时,为城市治理与运营提供更简捷、高效、灵活的决策支持与行动工具,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具有介入式、互动式功能的智能化城市管理决策模型,通过科学的决策分析更好地把握城市系统的运动状态和规律,为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提供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创新应用与服务模式,从而推进现代城市运作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的和谐目标。

(五)坚持智慧城管“智慧”的理念,运用更先进的手段,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

基于目前数字城管主要依赖人力进行管理、拓展难等特点,以及城市化、信息化飞速发展等实际,不断实现城市管理各环节的充分“智能化”,如智能感知、智能协同、智能分析等。城市管理中“智慧”因子的增多,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优化处置流程,减少管理过程中的定位不准、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弊端,大大节省行政成本,尤其是数字城管无法预先感知的地下管线、桥梁监管等问题,在实现智能感知后,可以实现问题的预警和提前决策,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从而减少了风险成本的支出。另一方面,开发“市民通”等便于社会各层面广泛参与管理的先进设备,进一步形成管理合力,形成“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局面。

四、智慧城管的理想模型设计

建设“智慧城管”,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管理要素、过程、决策等全方位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推动城市管理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总体来看,智慧城管建设必须包括组织层、技术层、制度层、共享层、目标层等五个层面的建设(如图1)。

(一)目标层

通过“智慧城管”的实施,着力建设“四型城管”,更好地展现政府智慧、务实、亲民、高效的良好形象。一是服务型。通过智能化的手段,为城市政府、普通市民、行业主管部门等提供长效管理服务和应急保障服务。二是开放型。通过开放型的系统架构,实现跨系统的信息互通共享;通过开放型的市民互动平台,引入更多市民的参与和监督。同时,根据城市管理的发展实际,进一步扩展智慧城管的对象类别和区域范围。三是和谐型。通过采用人性化的执法手段、发掘多渠道的宣传口径、建设实实在在的便民服务平台等方式,打造“和谐城管”。四是效能型。通过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建立多元发现机制,提高综合协调能力,优化考核评价制度,全面系统地提升城市管理效能。

(二)组织层

组织保障是智慧城管建设管理体系的核心工作内容之一,也是城市智慧城管建设与运行的基础保障。要成立城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2024部门和各区政府为成员单位的城市级智慧城管工作领导小组,指挥、监督、协调和考核智慧城管的建设与运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智慧城管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日常工作。在此基础上,制订相关政策,进一步理顺市、区两级关系,明晰和细分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在智慧城管建设与运行管理方面的工作职责,确保工作落实到位。为加强智慧城管具体组织协调工作,应成立智慧城管中心,隶属城市管理主管部门,主要承担智慧城管的具体建设、运行、管理、考评等具体实施工作。

(三)技术层

主要包括智慧城管基础平台建设和应用建设。

1.智慧城管基础平台建设

建设云计算基础平台、物联网平台、海量数据资源中心等三大基础平台,为智慧城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1)“智慧城管”云计算基础框架建设

通过“云计算”技术,构建“智慧城管”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两大框架。“IaaS框架”,即:采用“网格计算”和虚拟化等技术,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存储、计算等服务器资源;“PaaS框架”,即:在“智慧城管”IaaS平台的基础上,采用SOA技术,对现有的统一认证、GIS、视频等基础应用资源加以整合,建设基于SOA架构的统一认证服务中心、GIS服务中心、视频服务中心,为“智慧城管”应用项目提供基础服务。

(2)“智慧城管”物联网平台建设

建立“智慧城管”物联感知平台,探索RFID、视频模式识别、无线远传水表、传感器、GPS等技术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中的应用,实现对各类城市管理设施的智能识别、智能管理、跟踪定位、数据采集和在线监测等;建立“智慧城管”物联网络平台,归集感知层设备WiFi、2G、3G等各类无线接入入口,建立应用无关、运营商透明的统一短信平台,基于城市统一的无线数字集群平台建设“智慧城管”无线数字集群系统平台,整合现有数字城管和数字执法业务系统网络资源。

(3)“智慧城管”海量数据资源中心建设

建设“智慧城管”数据存储、挖掘和共享“三大中心”。“存储中心”:在“智慧城管”IaaS框架下,建设城市基础对象数据库、地下管线数据库、实景影像数据库以及各类城市管理业务数据库,并加入时间维度,构建时空一体的“智慧城管”数据库。 “挖掘中心”:采用数据挖掘主流产品,为各类城市管理数据挖掘应用提供基础。“共享中心”:基于ESB技术以及交换技术,实现“智慧城管”内部各应用系统间信息自由流动。海量数据资源中心的建设需要加强内、外部的数据整合和交互能力,从横向部门获取的数据包括环保的工地噪声/河道水质等监测数据、交通管理部门的车辆信息、工商的沿街店家信息、规划的广告审批信息等,同时将智慧城管中的桥梁道路超重车辆的监测数据、各类执法案件处置数据等信息提供给相关部门。

2.智慧城管应用项目建设

对现有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如数字城管、停车管理、“权力阳光”等)进行整合、优化、扩建和升级,并增加智能化因素(如实现智能化案卷提醒和回复),同时结合智慧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管理的实际需要,重点建设“四大系统”:

(1)城市管理智能分析决策系统

基于“智慧城管”数据资源中心,综合其它各类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数据,建立城市管理智能预警以及分析决策模型,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实现对城市管理难点热点问题、城市管理指标以及各类城市管理专题的智能分析、预警和决策。

(2)城市管理全民公共服务系统

以网站互动、微博、“市民通”智能手机应用等为载体,整合目前城市管理行政审批、人行道违停、公厕等各类城市设施地理分布以及停车诱导等各类信息,提高市民在城市管理方面的参与度与互动性,随时掌握社会舆情。

(3)城市街面秩序“智能管控”系统

基于视频预警和智能分析技术、GIS等技术,通过接入交警视频信息以及沿街商铺、单位信息的采集建库,借助“城管通”执法终端,建立覆盖市、区两级的图文互动的城市街面秩序“智能管控”平台,提高城市日常街面秩序的管控能力以及重大事件处置反应能力。

(4)城市基础设施智能监管系统

基于“智慧城管”物联网平台,利用RFID、传感器等物联网相关技术,对广告牌、地下管线、桥梁、河道、城市亮灯、犬类、环卫作业车辆、建设工地等城市管理对象进行智能化监管。如:通过在广告牌中放入RFID芯片,借助实景影像信息系统,实现广告牌等街面城市管理基础设施的全景建库和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接入城市地下管线信息运行状态信息,对地下管线安全状况进行监管;通过在桥梁、道路上安装远传地磅、监控探头,实现对超重车辆的实时发现,为交警、路政等部门执法提供信息;通过在建设工地上安装视频监控、噪声监控等设备,实现建设工地施工情况的远程智能监管,等等。

(四)制度层

一是健全运行制度。建立智慧城管的管理工作机制,明确业务协同制度、工作分析研判制度、任务指令制度、工作督办制度、业务改进制度和绩效考评制度等各项制度。二是编制标准规范。根据智慧城管的管理内容、管理对象、管理目标的特点与要求,在现有标准规范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管理的方法和工具,设计城市管理相关的业务管理工作标准规范。三是出台实施办法(或条例)。制定出台城市智慧城管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明确智慧城管的实施原则、责任主体、监督考核等内容,为智慧城管建设管理提供法律支撑。

(五)共享层

在现代城市高度智慧化的大背景下,通过建设SOA标准服务管理体系,使各个业务系统可以通过标准化的服务接口,对外提供标准化的服务。这些服务涵盖了面向政府业务部门内部的业务数据交换服务,面向政府决策部门的决策分析数据服务,面向政府监督部门的评价考核数据服务,面向市民的城市综合数据信息服务等。依托SOA服务管理系统,智慧城管系统可以方便地和其他政府部门的系统进行平滑地对接,数据得以安全、高效、规范的方式流转于各个职能部门之间,进一步提高了业务处理的效率。如:通过“智慧城管”提供的某时段、路段的停车情况分析,可以为交通部门提供有力支持,合理地推进城市停车位的建设和分配、规划出行线路、为车主提供最优化出行线路信息等。此外,智慧城管与智慧交通、智慧公安、智慧水务、智慧社区、智慧电力等都可以实现平滑对接,有助于缓解“停车难”、“卫生难”、“保序难”、“流动人口管理难”等长期困扰城市的热、难点问题,利于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和居民生活品质。

总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管理面临的艰巨任务在短期内不会减弱。各城市政府唯有顺应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主动作为,积极应对,抢抓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机遇,进一步推动城市管理的转型升级,就一定能实现打造人民满意、高效、智慧型政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柳钦.智慧城市:全球城市发展新热点[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2]王郅强.试论政府转型的目标模式[J].晋阳学刊,2005(1).

合同智能化管理范文第2篇

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大数据时代下实现信息管理智能化面临的挑战;最后从合理应用大数据、主要防范危机、简化管理归属、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论述了大数据时代下实现

信息管理智能化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信息管理智能化;决策智能化

1.前言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也随之迅速的发展起来,人类应用信息资源也是越来越频繁。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将目光聚焦在实现信息管理智能

化上。信息管理智能化主要是人们采用各种高科技技术对信息进行挖掘、整合、处理,实现信息的综合利用过程,同时信息的智能化管理实现了信息的静态和动态同时管理。

2.信息管理智能化的研究现状

2.1推动企业管理变革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当某一层面的经营达到相应的规模时,这时应该采取一些高效的管控措施对其进行管理。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管理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逐

渐成为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无形资产。实现信息管理智能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管理变革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在使数据资产化,数据资产化最主要的作用是将信息部门成

本管控层转移到利润层面。在大数据时代下,数据信息部门已经逐渐成为企业中不可缺少的资产组成部门,当下谁能够掌握更多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谁就能在各方竞争下拔得头筹

。而在企业中,动态数据信息能够判断市场的发展方向,从而推动企业管理变革,同时企业可以在其中攫取大量的利润。

2.2改变企业决策

企业运营过程中,管理层对企业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时,总是离不开对数据信息的分析。在分析数据时,管理层人员比较注重的是企业发展的内化于心。现阶段,信息管理逐渐成

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向导,对于企业的各项决策都有着非常大的操作性。因此,实现信息管理智能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企业的管理层的决策向心。具体表现在使决策智能化,决

策智能化主要的作用是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数据从业务驱动逐渐向数据驱动转化。在传统的业务驱动中,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在对产品的销售过程进行总结时,只

是将其内容简单概括,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决策。而在大数据时代下,企业可以向更深层次探讨企业的各项数据信息,从而发掘更多的市场信息,使相关人员在决策企业发展方向时

有足够的依据。

3.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管理智能化面临的挑战

3.1效率问题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数据呈现爆炸性输出趋势,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数据信息的多元化在企业了解自身的具体情况和市场走向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但是也为企业挖掘信息带来了

相当大的困难。由于信息数据的数量不断增加,使得信息管理智能化在处理信息、存储信息、整合信息、挖掘信息等方面的效率始终不是很理想。同时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管理

智能化过程中,很多企业对于大数据技术的了解不到位,在信息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应用计算机时,相当大的一部分企业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问

题,只注重对硬件的投入,但是却严重忽视了对于软件的开发。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想要实现信息管理智能化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大大降低了其处理信息数据的效率。

3.2安全问题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信息数据往来是非常频繁的且种类比较多。这些信息主要包括:客户与企业往来的信息、各类业务拓展

的信息、企业内部发展的信息。在大数据时代下,各种各样的信息不断出现,企业在实现信息管理智能化过程中,必须要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性问题。然而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信

息管理智能化在保障数据信息安全性方面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非法用户和非法操作两方面,在实现信息管理智能化过程中,总是有很多用户对智能化系统进行口令攻

击,同时对系统的各类信息数据文件或者程序文件进行非法篡改;另外,非法操作主要是指合法用户总是不按照相应的操作规范对一些严禁修改的数据进行改动。这些问题严重影

响了信息管理智能化的安全保障。

3.3决策问题

在大数据时代下,很多企业仍然没有树立信息管理智能化的意识。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大部分员工都是根据领导一个人的决策方向走。在对一些重要的商业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处

理、整合时,一直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工作人员不能完全了解客户的各种需求、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中的各类产品性能等,这些数据信息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除此之

外,在大数据时代下,很多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生产、买卖的方式经营企业,他们并没有融入现代化企业发展中来。这种情况下,使得这些企业的市场格局极度缩小,企业不能把

握住庞大的信息走向。因此,企业在实现信息管理智能化过程中,对这些起到决策性数据信息的挖掘不够全面,既不能够进行深度的决策,使信息管理智能化流于形式,又不能对

企业的发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4.大数据时代下实现信息管理智能化的应对策略

4.1合理应用大数据技术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为企业带来非常多的方便。信息管理既是一项资产又是一个工具,实现信息管理智能化必须要有合理的数据作为支撑。合理的应用大数

据技术可以为实现信息管理智能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例如: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为了实现信息管理智能化,对大数据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在应用大数据技术时,

工作人员首先将大数据技术中的智能管理云应用到信息管理中,这样在2024数据信息时更加方便,2024完毕信息会进入智能管理云的控制系统中。控制系统会对各类信息进行智能

分析,分析、整合之后,工作人员将其执行相关操作;其次,工作人员利用大数据技术将需要管理的信息分成三个方向进行集成,这三个方向分别是横向、纵向、端到端。最后,

应用大数据技术完善区块链的信任机制,将信息管理系统中全部信息的每个区块通过密码学的方法关联起来,使之数字签名能够以验证信息的方式与数据块的信息形成一条主链。

这样可以实现企业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有效的沟通,对企业运行进行实时监控,有效的实现了信息管理智能化[1]。

4.2注重防范危机

在大数据时代,大部分企业都在引入掌握大数据技术的人才,在信息管理智能化过程中,这些人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相应的数据滥用、外泄等情况也是时有发生,企业

在进行决策时,由于对数据把握不准,导致决策失误,造成非常大的损失。因此在信息管理智能化过程中,企业要注重防范数据危机。例如:在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中,在实现

信息管理智能化过程中,为了避免数据的滥用、丢失等情况的出现,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应用大数据技术来解决信息数据数量庞大和异构数据的问题,

将后台中的每位客户的信息、流量数据信息、预警信息、日志数据等存储到安全服务中。其中这些数据包括各类文本信息、XML等,工作人员结合信息管理智能化的处理信息量

大、包含信息种类比较多、信息数据价值密度较低、信息处理速度快等特点,为后台服务提供更加详细的数据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信息管理智能化的安全性能[2]。

4.3简化管理归属

在信息管理过程中,数据本身的基数是非常庞大的,而且各类信息具有多元的特点。因此,企业在实现信息管理智能化时,必须考虑其难度以及复杂度。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应该

针对这些问题设立专门的信息管理部门,使这个部门成为智能化信息管理的承载体,从而简化管理环节。例如:在中国通用技术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为了在大数据时代中提高企

业的竞争力,公司管理层将信息管理智能化。首先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对公司内部的信息数据进行二次挖掘,具体挖掘过程为:结合公司内部信息,对信息数据的应用价值以及特

征进行寻找、归纳。对公司内部信息区域进行固定,将固定区域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客户的消费意识以及对公司的忠诚度进行了解,以便改变自身的营销策略。将有价值的

信息存储到后台服务系统中;其次,对市场经济的信息进行全面挖掘,分析市场的供需情况和行业的发展走向等信息。如对制造行业中的数据进行挖据时,该管理者对制造产品的

数据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这样保证了数据信息的实时性,同时实现了信息管理的智能化[3]。

4.4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

在信息管理智能化过程中,数据量非常的庞大且复杂,这也直接导致了数据的整合及存储工作非常的困难。在信息管理智能化过程中,之所以难以实现其智能化,主要的原因是缺

乏同时具备企业管理和数据信息分析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下,企业在实现信息管理智能化时,必须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相关的专业性人才进行开发与管理。例如:在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中,在实现信息管理智能化过程中,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和大数据技术的结合应用进行了深度的探索。数据化转型主要包括两个方

面,其一是HR信息化升级;其二是HR数据能力升级。前者主要是指在大数据时代,HR必须通过商业智能、云端、移动端等新型技术将专家中心、共享中心以及业务伙伴有效的

连接企业,使信息管理更加智能化。后者主要是指HR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对人力资源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检索、2024、传输等。然后在应用这些信息建立一个专业的数据

库,这个数据库同时具备智能化、多功能、多层次等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特点。这样在实现人力系统数据管理智能化的同时,也为企业领导人的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5.结论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下,实现信息管理智能化非常重要,但是信息管理智能化面临的挑战也非常多。经过上文分析可得,针对大数据时代信息管理智能化面临的挑战,采取了相

应的应对措施,其中合理应用大数据技术、注重防范危机、简化管理归属、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都能够有效的实现信息管理智能化。

参考文献:

[1]李顺芳.大数据时代的国土资源档案智能化管理的实践概述[J].档案学研究,2017(S2):50-52.

[2]彭干三.浅谈大数据时代下学生工作的智能化管理[J].教育教学论坛,2017(30):15-16.

合同智能化管理范文第3篇

智慧城市建设大环境已基本齐备

国家顶层设计已全面完成。2015年7月,国务院了《国务院2024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明确了积极推进“互联网+”的重要意义,也明确了未来几年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工作目标和要求。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2024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б饧》,提出要基于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人口、交通、能源、建设等公共设施信息和公共基础服务,同时要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升级,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指导意见》还强调要综合利用各类监测监控手段,强化视频监控、环境监测、交通运行、供水供气供电、防洪防涝、生命线保障等城市运行数据的综合采集和管理分析,形成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

省市配套政策已陆续出台。2016年1月份,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浙江省“互联网+”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要加强城市智能化管理,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完善城市地理信息、交通通信、社会治安、环境管理、市容管理、灾害应急处理等智能化信息系统,全面实现“智慧城市”管理。2015年,杭州市也出台了《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2024印发的通知》(市委办发[2015]32号),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其中。

杭城建设基础已基本具备。近年来,杭城围绕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已建成并投用使用了智慧环保、智慧城管、智慧医疗、智慧公安等一系列智慧项目,有力提升了社会管理、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为杭城及各区开展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还率先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区(滨江)开展试点工作,通过一年的建设,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综合管理平台建设经验。

加快平台建设,实施城市综合管理的四大重要意义

加快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实施城市综合管理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深化“美丽杭州”建设的新路径。社会治理的根基在基层,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通过建设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切实加强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深化基层组织和技术保障,能够确保各项工作“接地气”,是推进“美丽杭州”建设的重大举措。

加快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实施城市综合管理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回应群众期盼的新要求。通过建设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巩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真正体现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

加快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实施城市综合管理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服务水平的新举措。通过建设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推动政府由过去多级多头管理转变为市、区、街、社四级联动运行,优化流程、减少环节、减少扯皮,使民意诉求直达政府,服务效能不断提升,能够有效促进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的变革,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加快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实施城市综合管理是落实创新驱动战略、适应科技变革的新课题。当前,科技手段已成为创新发展的首要选项,通过建设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让信息在平台上高速运行,让信息社会的优势充分体现在服务基层上面,为社会治理注入新的活力。

多措并举,共同推进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建设

组建高位管理机构

明确承担智慧城市综合管理的相关机构,该机构应作为城区政府的直属单位,并根据工作需要配置合理的人员力量,赋予高位的监管 和协调职能,其主要任务是: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的规划、建设和维护,智慧城市综合管理指挥模式的探索与完善,运行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运行过程的监督与指导,运行结果的分析和评价,区级各部门存量和新建信息化资源的集约化管理,区级各部门数据资源共享整合的组织和协调等职能。该机构应下辖三大分中心,具体功能如下:

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以精准化、智能化、科学化为目标,及时、全面了解城市运营管理各个环节的关键指标,实现智慧决策。以智能分析预测等手段,提高管理、应急和服务的响应速度,逐步实现被动式管理向主动式响应的转型。完善社会网格化综合管理体系,以高效率的跨部门、多领域、智能协同办公,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水平。

应急指挥中心。包括应急值守、指挥调度、应急数据库、应急评估、移动应急等功能在内的政府应急综合管理平台,联动公安、消防、交警、城管、执法、环保、安监等应急联动部门的应急分平台,确保实现多部门协同作战,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效率,充分展现智能高效的应急能力。

民生管理服务中心。建立智慧社区服务体系,整合已有的社区信息系统,建立经开区民生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多屏的社区民生服务。完善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成果数据推送,对公众、企业开放,提供政务类咨询服务、大数据分析推送等便民信息服务。

建设综合管理平台

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总体框架应为“1+7+N”,即在一个统一的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基础上,构建公安、交警、交通、环保、市场监管、应急、城管等7个应用系统,“N”为城区根据各自实际自行拓展的系统。具体平台的构建主要从以下四个方向切入:

提升城市日常运行管理水平。充分运用智能视频、传感器等技术,提升各类城市运行基础设施和动态事件的实时感知能力,准确获知城市体征,不断提升城市日常运行管理能力。

提升公共服务与互动水平。通过整合现有交通、旅游、环保、气象、城管等便民服务资源,建设面向市民和游客的便民服务及互动平台,实现市民与政府的双向互动,引导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方向转变。

提升城市应急处置水平。在城市内涝、重大公共事件等应急状态下,借助视频监控及融合通讯等技术,通过部门间高效联动,实施统一指挥和调度,实现城市应急处置水平的提升。

提升科学决策分析水平。探索引入“大数据”技术,深入分析城市各类信息资源,挖掘城市运行的内在规律和特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治堵、治水、治气、治废”等难题破解,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开展机制体制创新

建立和完善城市日常管理、应急指挥、公共服务和辅助决策机制,探索城市管理“高位监管和基层自治互动”的模式,应实现“三个统一”。

统一受理接入。实现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作为对外的统一门户窗口,建立面向全体市民的服务机制,通过整合城区各类热线,如政务服务热线、各类终端APP和新媒体、各类视频监控探头和智能视频传感应用,建立多渠道资源的对外接入体系,形成一个服务号码、一个终端APP、一个城市公众号的智慧城市受理门户,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优化为民服务手段、及时解决市民关心问题,提高市民对城市综合管理工作的满意度。

统一工作协同。实现相关信息的及时移送和任务的快速派遣,确保城市管理各业务部门的协调有力、高效运作。提升城市运行管理者的全面监督以及各部门间的联动办公效率,从而整体提升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强化“网格化”管理,搭建基层智慧管理平台,建立市、区、街、社、网格五级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在城市综合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统一考核评价。基于统一受理介入、统一工作协同和城市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将监督评价的工作模式应用到城市综合管理中,实现对历史数据按期或实时的统计,提供强大的决策支撑体系。通过系统建设,实现完善的城市管理评价体系,形成良好的城市管理监督机制。

强化资源整合力度

解决信息“碎片化”和“信息孤岛”现象,实现区域内各行业信息资源共享和融合,是智慧城市综合管理的基础,因此城区要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的存储、计算等资源,探索构建市、区统一的云计算平台,作为承载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的基础设施,同时最大化发挥原有信息化硬件的效用。要基于人口、法人、GIS、经济运行等数据库,建立区级智慧城市综合管理数据中心,作为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的数据源,并构建配套的行业数据共享、更新及使用机制,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促进数据顺畅安全流动,保证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重点要建立视频、GIS、人口、企业四大数据库。

视频:建设统一的视频资源共享平台,建立规范的接入及共享服务规范,并在原有已整合的大量视频资源基础上,增加高清监控视频覆盖面和智能分析视频探头,全面整合各部门及社会面视频资源,实现全智能、全方位、全时段监控,对预设事件的预警和报警等功能。

GIS:在充分共享城管、公安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图层的基础上,建设1:500矢量数据,数据包括道路、绿地、水系、建筑物等,进行违章建筑、视频监控、违章停车点、积水点、地下管网、城市家居等信息采集更新,按照业务需求,进行采集数据的分类、分层和编码。

人口:人口库的构建以公安部门的人口基础信息为基础,主要汇集民政、人保、卫生、计生等部门的人口关联信息为补充,并将居民身份证号作为唯一标识。整合人口要素全生命周期内的信息资源。建设人口信息共享交换平_,实现实时查询、对比、引用、核实。可在“一张图”中检索定位、查询阅览经开区人口信息。

企业:以工商、国地税的企业信息为基础,主要汇集质检、国税、地税部门的企业法人信息,以工信、人保部门的企业法人信息为补充,并将质检部门组织机构代码作为唯一标识。建设开发区企业法人信息数据库、规范标准体系,对本地区的法人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

推广新兴科学技术

在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建设中,要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强化对城市的综合管理和对市民的综合服务,提升管理和服务的效率。通过应用智能感知设备以及智能视频等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桥梁、路灯、井盖等城市管理基础设施以及城市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能力。要在市政府统一电子政务云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云计算理念和技术,逐步实现传统技术架构向云计算技术架构的过渡和升级。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整合城市管理相关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管理”和“分类共享”的数据中心。

发挥综合管理绩效

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要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在具体项目建设中,要积极树立标杆,充分学习借鉴兄弟城市的先进经验,结合地区实际合理安排项目,确保建设完成一个、投入使用一个、发挥实效一个。发改、经信和财政部门要在项目立项审批、资金保障和技术指导上给予支持与配合;在智慧项目建成后,市、区要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开展项目应用,并根据试点情况继续完善功能,成熟后全面推广。相关行业的智慧项目要确保在所属领域全面应用,并落实相关工作机制,确保发挥实效;公共服务性质的智慧项目要引导全体市民主动应用,并不断拓展服务范围,优化政府为民服务质量,提高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满意度。

拓宽建设融资渠道

根据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2024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及省发改委和省财政厅《2024进一步加强浙江省政府性投资项目融资建设管理指导意见》(浙发改法规〔2014〕570号),主动引导社会主体参与杭州市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通过PPP(公私合营)模式,在政府与社会主体之间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逐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降低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各城区(县、市)政府(管委会)要严格按照现行财务政策,制定具有切实可行性的实施细则,规范社会资金的参与方式和参与范围,强化过程监管,确保PPP模式在推进杭州市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工作中取得新的成效。

平台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五大成效

实现“大监管、大服务”。通过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项目建设,实现城区对辖区内各类问题及案卷的统一监管,考评统计各部门的问题处置情况,确保各部门各个业务问题处置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面向区内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实现部门协同联动。通过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项目建设,实现多个部门协同办公,及时处置问题,以高效率的跨部门智能协同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水平。

实现城市前置管理。通过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项目建设,及时全面了解城市运营管理各个环节的关键指标,以智能分析预测等手段,提高管理、应急和服务的响应速度,实现被动式管理向主动式响应的转型。

实现应急水平提升。通过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项目建设,可以完善城区政府对突发公共应急事件的应急联动体系,提升对专业部门协同处置应急事件的指挥调度效率。

合同智能化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国土资源;电子档案;管理;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F301.2;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4-0054-1

0 引言

近些年来,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丰富了人们的商务活动。目前,利用网络开展交易已经成为人们购物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交易管理中,所产生的各种合同档案等手续,将逐渐被电子文本所取代,这就给传统的交易档案管理思想带来了挑战。电子档案的逐渐增多,为档案的管理带来了极大不便,采用现代化的电子档案智能化管理,逐渐成为电子档案管理的新趋势。

1 电子档案管理的特点和现状

电子档案管理不同于传统的档案管理,纸质的文件逐渐被电子文件所取代,而电子文档具有虚拟性、复杂性和集成性的特点。首先,电子档案主要发生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并且电子档案的各个环节产生的交易记录和交易信息具有虚拟性。在进行电子交易时,会产生很多虚拟的电子档案,其档案管理数量多,虚拟性强,在管理上存在着一定难度。其次,电子档案具有复杂性,电子商务档案通过数字信息直接存储在存储介质上,人们无法用肉眼识别文件信息,只能借助于计算机才能进行阅读和记录。同时,存储在介质上的信息不尽相同,这在客观上就造成了电子商务档案信息的复杂性。最后,相对于单一的纸质档案,电子档案信息具有集成性,很多复杂的电子信息可以存储在同一份存储介质上。因此,在管理电子商务档案时,要针对其档案特点进行合理的管理。目前,随着计算机系统的发展,电子档案管理正在朝着智能化管理方向上发展。

2 国土资源电子档案管理智能化趋势

2.1 电子档案信息存储的智能化

电子档案的存储和查询以及改写都需要依赖于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电子档案的智能化存储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的运算和控制功能存储到相应的存储设备之中。智能化的电子档案信息存储系统,通常能够实现存储资源的透明式管理和访问,同时还要能够完成存储资源的虚拟化和统一管理,分级存储管理,存储安全控制和存储设备安全预警等一系列功能。在未来,智能化的电子档案信息存储可以集存储与管理与一体,能够保证存储的数据能够被应用系统安全访问,并确保数据在系统出现故障时可以迅速恢复。对电子档案而言,电子档案信息存储智能化可以有效提高存储系统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能够及时发现存储系统的运行故障,及时保护数据不受损坏。总之,智能化的电子档案信息存储功能,将会提高整个电子档案的管理。

2.2 国土资源电子档案信息检索的智能化

电子档案信息管理智能化不仅包括电子商务信息存储智能化,还包括电子信息档案检索智能化。电子档案信息的检索在电子商务信息智能存储的基础上,以文献和检索词的相关度为基础,按照相关度进行匹配排序,在结果排序的同时考虑相关性和重要性,使相关性分析更为准确,更能将与用户愿望最相关的文献排在前面,提高电子档案信息检索的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商务档案智能化信息检索将会更加人性化,利用人工智能开展电子档案信息检索会提高电子档案的管理,为电子档案管理提供更为智能化的、人性化的管理。

2.3 国土资源电子档案应用的智能化

电子档案的智能化存储和智能化查询为电子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作用。借助于电子档案信息,智能化的存储和查询系统可以为企业提供较为便利的数据分析和信息整合。首先,智能化的管理可以有效的将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为企业的营销策划提供数据支持。其次,在进行企业客户资源管理同时,智能化的电子档案信息管理可以提供智能化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通过智能化的客户管理系统来加强对客户的服务质量,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最后,电子档案智能化管理中,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和资料查询将会大大节省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员工的工作量,提高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冬青.电子商务档案管理的智能化趋势[J].档案学研究,2011(6).

[2] 姚凤臣.电子商务档案管理的智能化趋势探析[J].华章,2012(19).

[3] 陈一红.电子商务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档案,2011(6).

[4] 沈江胜.2024电子商务档案管理的两个问题[J].黑龙江史志,2012(12).

合同智能化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 工程监理

一、 智能建筑与建筑智能化系统

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通讯、办公、建筑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建筑智能化系统就是在建筑(包括环境)平台上,利用系统集成技术实现的通讯自动化系统(CAS)、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它们与建筑环境一起构成了整个智能建筑。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现代建筑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和充实,它的技术基础是现代建筑技术(Architecture)、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计算机技术(Computer)、通讯技术(Communication)、图像显示技术(CRT),即所谓的“A+4C”技术。“A+4C”的发展,推动着智能建筑不断集成化发展的进程,并在一些现代建筑中形成一种崭新形式的建筑弱电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的共享与综合管理,充分体现智能建筑投资合理、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灵活的目标,这也是人们追求建筑智能化的目的。

二、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特点

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A+4C”以及管理科学、施工管理技术等学科知识的全面支持。同时,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首先是一项建设工程,必须科学地进行投资、效益、工期规划,并按建设总目标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但是,作为一项新生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在系统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行业监管方式都与传统的建筑机电系统有所不同,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还不完善。建筑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间、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其它机电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土建和装饰都有一系列相关的配合与协调。因此,在系统实施过程中,将对系统规划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的人员在工程技术、管理经验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1(例图)略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与相关工程的配合配套情况。

建筑智能化系统系统相关工程配合表 系统名称 相关技术、知识 配合工程 配套与监管 楼宇自控 自控、建筑设备 安装、强电、空调、给排水、电梯、装饰安保 电子、电视、 安防知识 安装、装饰、消防报警、门禁 公安技防办 消防报警与广播 电子、控制、 消防知识 安装、强电、空调、 给排水、装饰 消防局 综合布线通信、计算机 安装、装饰 卫星电视接收与CATV 电视 土建、安装、装饰 音像管理处 门禁 电子、自控、 安防知识安装、安保、装饰 背景音响 音响、广播 安装、装饰 程控交换机 通信 综合布线、装饰 电信 电话 通信 综合布线 电信 无线直放站 通信 安装 无线电管委会 停车控制自控 安装 LED大屏 电子、计算机 安装、装饰、综合布线 BMS 计算机 BA、消防报警、安保、 综合布线等 办公自动化网络 计算机、管理 综合布线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跨越诸多专业技术领域,在工程实施中又有许多相关工程的配合协调要求,且在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工程公司选择、施工安装、工程验收等环节上,现行的标准和规范还不太完善,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和保证体制。现在大多数系统集成公司从属于IT行业,而设备安装公司又属于建设行业,因己方利益的驱使和行业的局限性,设计院或系统承包商在规划、设计、施工过程中难免犯重技术、轻效益或重设计、轻实施的毛病。造成一方面系统功能盲目升级,增加业主投资,另一方面因缺乏有效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往往是一流规划与投资、二流施工管理、最终落成三流的系统。施工、调试期间,因设计、施工、集成、设备供应等界面划分不清,造成设计、安装、集成、设备供应各方相互扯皮,业主忙于调解,不堪重负。类似情况严重损害了用户利益,也影响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健康发展和功效体现。因此,利用社会力量对建筑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队伍选择、施工管理、调试验收等全过程实施技术咨询与监理是确保工期、质量、减少投资的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这在一些重大建设项目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成功实施中已经被证明了。以下是笔者对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中如何实施工程监理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三、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性质和特点

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过程中,涉及众多单位和机构,它们有业主(或建设单位)、设备生产制造单位(设备供应商)、管线与设备安装单位(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工程公司或系统集成公司)、建设或设备监理机构,要完成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监理工作,首先必须明确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职责范围,同时处理好与其它单位和机构的关系。

1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业主间关系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是受业主委托承接监理任务的。经业主授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可代表业主对系统的规划设计、工程承包商的选择、设备选型等提供咨询服务,对系统的安装质量、系统性能、建设工期、投资进行监理。所以,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业主间关系是一种被委托与委托关系,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咨询和监理服务,该服务贯穿系统的整个建设过程,服务内容在委托合同中体现。

2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设备供应商、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间关系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之所以能够担任工程监理职责是经业主授权,业主应向规划设计部门、设备供应商、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及时通报委托与授权事项,明确那些机构和人员可以代表业主行使工程监理的职责,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与这些单位间不签任何合同,监理活动是以业主与这些单位签订的合同为依据,按2024标准和规范执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与这些单位间关系是监理与被监理关系。

3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建设监理间关系

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中,既有项目建设监理及其分支机构,又有建筑智能化专业监理机构。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监理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以投资、质量、进度为控制目标。从监理的业务看,建设监理机构通常是对一项基本建设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理,包括土建和机电设备部分的监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则仅对其中的建筑弱电系统(智能化系统)进行监理,两种监理的内容有所覆盖,却各有侧重。因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迅速,且愈来愈专业化,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进入施工现场,可以弥补建设监理机构、人员在专业技术、监理方式和管理经验上的不足。从实施监理时间跨度来看,建设监理通常是土建施工开始,项目整体验收结束(包括土建和主要机电设备验收)。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业务可从系统规划设计、设备安装施工、调试运行和系统验收,通常要延伸到建筑整体竣工以后一段时期。在全过程的监理中,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服务形式,有不同的专业技术人员介入,体现出专业化监理机构特有的优势,这是一般建设监理公司所不及的。总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是一种专业化的、全过程的工程监理,是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中对建设监理从专业技术和监理制度上的补充和完善。

四、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主要任务

建筑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工作可以分成以下阶段和任务。

1 规划设计阶段

(1) 帮助业主明确和提出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总目标

(2) 对系统的实现目标、投资规模、可行性作出综合评估分析

(3) 按业主要求制订系统规划书或对设计院的系统规划书作出评估分析

(4) 对系统设计过程实施监理与提供技术咨询

2 系统承包商选择与设备选型阶段

(1) 按业主要求,制订或审核项目招标书

(2) 协助业主组织实施招投标工作,提供技术咨询

(3) 审核系统承包商资质、资历、工程业绩

(4) 作出系统方案、设备性能价格比分析

(5) 为业主商务谈判提供技术咨询

(6) 审核设备供应和工程承包合同条款

3 施工准备阶段

(1) 审核承包商施工计划、设备供应计划

(2) 审核承包商项目实施组织设计

(3) 组织召开设计、安装、工程承包商、设备供应商协调会,做好技术交底

(4) 科学划分设计、安装、设备供应、调试工程界面

(5) 审核设计院、承包商的系统深化设计图

(6) 监督完成相关系统(如消防、安保、电话等)施工报批手续

(7) 审核系统调试、验收方案和相应计划

(8) 审核人员培训计划

4 安装施工阶段

(1) 定期组织召开工程例会,协调各方关系和进度

(2) 审核批复施工联系单、技术核定单

(3) 组织系统设备到货开箱、验收、移交

(4) 按施工计划实施进度控制和工作量认可

(5) 协助建设监理实施设备、管线安装质量监理和隐蔽工程验收

(6) 参与土建总包组织的工程例会,协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与其它工程(如机电、安装、装饰)间进度与关系。

5 系统调试阶段

(1) 线缆测试、单体设备性能测试监理,签署认可测试报告

(2) 单项系统调试监理,签署认可调试报告

(3) 系统联动调试监理,签署认可调试报告

(4) 调试计划进度控制

(5) 组织实施系统阶段验收

6 系统试运行阶段

(1) 组织实施系统试运行

(2) 协调业主、物业、系统承包商间关系,明确职责界面

(3) 审核系统技术培训资料和人员培训监理

(4) 审核系统操作规程、设备管理制度

(5) 审核与确认试运行记录

7 系统验收阶段

(1) 审核系统竣工资料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

(2) 按设计要求、合同条款对系统性能、试运行情况进行审核

(3) 分阶段、分步骤协助业主组织系统验收

(4) 协助业主组织第三方测试与行业主管部门验收

(5) 督促落实系统保修责任制度

(6) 按工程合同、设备供应合同、变更记录审核系统造价决算。

新的世纪已经到来,随着城市信息化发展进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有了蓬勃发展的机遇,如何在一些投资大、技术新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中实现投资、质量、进度的有效控制,对包括业主、承包商之内的各方人员都提出了极高的专业技术和工程管理知识的要求,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概念和模式的引入,无疑是提供了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