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669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27分钟。
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涉及到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还涉及到各种化学反应和原理。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化学单元知识点考点,欢迎参阅呀!
初中化学单元知识点考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
(2)测容器--量筒(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3)称量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
(4)加热器皿--酒精灯。
(5)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6.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第二单元:空气
1.组成:N278%、O221%、稀有气体0.94%、CO20.03%,其它气体与杂质0.03%。
2.空气中氧气的测定原理:压强差
(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操作要求: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3)现象: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弹簧夹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4)结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镁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镁会与N2、CO2反应。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氧气的性质和制备
(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在氧气中燃烧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吸收SO2,防止其污染空气。
(2)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a.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
b.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查—装—定—点—收—离—熄。
c.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
4.常见气体的用途:
(1)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2)氮气: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3)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5.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2)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3)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分子
(1)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化学变化中可分。
(2)三个基本性质(一小二动三间隔)
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2.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中不可分。(2)三个基本性质(一小二动三间隔)。
(3)构成:原子核(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离子
(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4.元素
(1)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3)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
注: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5.化合价和化学式
(1)化合价
a.写法及意义: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b.几种数字的含义
Fe2+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3Fe2+:3个亚铁离子。
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
(2)化学式
①写法:
a.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2、H2、N2。
b.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
②意义:如化学式H2O的意义:4点,化学式Fe的意义:3点。
③计算:
a.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b.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c.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1.水
(1)水的组成
测定方法和原理(电解水)
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H2(负极)与O2(正极)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2)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和净化原理
沉淀——过滤——吸附——消毒。
活性炭作用:吸附(色素和异味)。
区分硬、软水方法:肥皂水。
水的两种软化方法:(生活中)煮沸,(实验室)蒸馏。
2.物质分类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1.质量守恒定律
(1)概念(反应物和生成物前后质量不变)。
(2)原因(三不变-原子种类、数目、质量反应前后不变)。
(3)化学方程式有关计算。
说明:
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
2C+O2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高温2Cu+CO2↑
(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高温4Fe+3CO2↑
3.二氧化碳的制法
(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2)选用固液不加热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已集满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4.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2CO3==H2O+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2高温2CO(吸热反应)
(3)用途:灭火
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5.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3)化学性质:(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1)可燃性:2CO+O2点燃2C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2)还原性:CO+CuO△Cu+CO2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Fe2O3+3CO高温2Fe+3CO2
(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除杂:CO[CO2]通入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CO2+2NaOH==Na2CO3+H2O
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Cu+CO2
CaO[CaCO3]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
CaCO3高温CaO+CO2↑
注意:检验CaO是否含CaCO3加盐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CO32-的检验:先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第七单元:燃料及应用
1.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a.可燃物b.氧气(或空气)c.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a.消除可燃物b.隔绝氧气(或空气)
c.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a.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b.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CaO+H2O=Ca(OH)2放热反应
2、化石燃料
(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可燃性
CH4+2O2点燃CO2+2H2O(蓝色火焰)
(2)乙醇汽油-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
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可燃性
C2H5OH+3O2点燃2CO2+3H2O
优点:
a.减少环境污染
b.节约化石燃料
c.促进农业发展
(3)新能源:氢能源(最清洁的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
1.物理性质
(1)金属的物理性质:
a.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b.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c.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2)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铁合金——生铁和钢:主要成份都是铁,但含碳量不同
钛合金:熔点高、密度、机械性能好、耐腐蚀性强、“相溶性”等
2.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金属+酸→盐+H2↑
(3)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
(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Fe+CuSO4==Cu+FeSO4(“湿法冶金”原理)
3.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
4.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铁的冶炼
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3CO+Fe2O3高温2Fe+3CO2
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常见的铁矿石: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2)铁的锈蚀
a.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O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
(铜生铜绿的条件:铜与O2、水、CO2接触。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
b.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②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等
③制成不锈钢
学习好化学最重要的是什么
一、预习
预习时要注意全面地预习一节教材,把握一节书的整体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整体印象,初步了解将要学习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思路,巩固原有的相关知识和概念。这样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自己对初三化学的兴趣。
二、听讲
在学习初三化学时一定要注意听讲,在听讲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1、集中注意力:能不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是决定学习效率的关键。
2、应勤于思考:仅仅把初三化学的学习重点放倒听上是不对的。在学习时不仅要听,还要积极思考、学会思考。这样学习效果可以实现质的飞跃。
3、注意老师的思路和方法:在初三化学的学习过程中,不要只记住每个问题的结果,还要注意老师解题时的办法、思路。在通过总结,培养出属于自己的解题办法。
4、养成先听后记的习惯:有些同学在进行初三化学的学习时,边听边记,扫质的结果就是内容没记住,知识没听到。应该是先听讲,然后在课后再进行整理。讲老师讲的内容进行消化、理解、转变为自己的知识。
三、复习
复习是知识的巩固阶段,它是使学生温故知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一步落实课本知识为自己知识的过程。。复习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再加工和提高的过程。复习时要思考知识掌握的程度,要多思考几个为什么,要做到理解透彻,熟练运用。
四、作业
学生可以通过做作业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检测,查缺补漏,自己把做错的知识进行整理,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可以记录下来,在第二天询问老师,得到答案。
化学“五步学习法”简介
1.“观”
即观察,观察一般应遵循“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反应前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产生的各种现象;反应中观察反应条件及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反应后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最后针对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概括,得出科学结论,观察后要用最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
2.“动”
“动”即积极动手实验。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验”,亲自动手实验不仅能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成倍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动手实验比只凭看老师做和自己硬记要掌握得快且牢得多。
做实验前一定要了解,最后认真分析,分析实验结果和结论。
3.“记”
化学在同学们脑中;“记’即记忆。与数学、物理相比较,“记忆”对化学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化学的最基本方法,离开了“记忆”谈其他就成为一句空话。这是因为:
(1)化学本身有着独特“语言系统”──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这些化学用语的熟练掌握是化学入门的首要任务,而其中大多数必须记忆;
(2)一些物质的性质、制取、用途等也必须记忆才能掌握它们的规律。
4.“思”
化学在同学们的思辨中;“思”指勤于动脑。即多分析、思考。
要善于从个别想到一般,从现象想到本质、从特殊想到规律,上课要动口、动手,主要是动脑,想“为什么”想“怎么办”?
多想、深想、独立想,就是会想。只有会想,才能想会了。初三从感性的认识走向了理性思维,初二初三正是这样的转变时期,理性思维能力不够,我们应该在这时,还没到来的初三时,反思自己,我们应该成熟了,学习是终生的,带有思考和分析怎么学习?每天都问自己27个为什么,很多东西都会有新的智慧,从无知的状态走出来,变成一个有知的人。
5.“练”
“练”即保证做一定的课内练习和课外练习题。
它是应用所学知识的一种书面形式,只有通过应用才能更好地巩固知识、掌握知识,并能检验出自己学习中的某些不足,使自己取得更好成绩。
不要拿题海战术给自己找借口,练习是必须的一定的题量是必须的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越,如果不练习,那么化学绝对学不好。
提高化学成绩的“三要素”是什么
一、上课要记笔记
1、化学虽然是理科偏向的学科,但是也是需要初中生动手记笔记的。想要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这门课程主要讲的是什么,那么就需要初中生在上化学课之前进行预习,预习时除了要把新的知识都看一遍之外,还要把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2、初中化学虽然在学习上难点不是特别多,但是对于刚接触这门学科的初中生来说,知识还是有些杂的,所以小编希望初中生们在学习化学的时候可以准备个笔记本,着重的记一些重要的化学知识点。同时记笔记也可以防止上课的时候溜号走神。
二、学生要经常复习化学知识
1、对于初中生来说,想要学好化学,那么在课后就要认真的进行复习,并且认真对待老师交代的化学作业,这对于提高初中化学成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初中生在复习化学的时候可以采用课下复习或者是类似于单元小结的方法,这样才能够牢固的掌握知识。
2、初中化学的课本中有很多个概念和原理等基础知识,并且要求掌握的内容也很多,如果初中生们不能把这些化学知识点都记忆深刻,那么在做题的时候就会感受到痛苦了。实在记不下来,那么就多看,“见面”的次数多了,初中生在脑海中就有对这种知识的印象了。
三、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1、化学是需要学生们去主动发现的一门学科,并且初中化学中的很多实验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想要学好初中化学,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动力去学习。
2、在学习初中化学的时候,希望初中生们能够多重视化学的实验部分,因为化学的很多定理公式都是通过实验的操作总结出来的,学生们对于实验操作要用到的仪器和步骤等都要熟悉,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