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初三物理电阻教案

文化的魅力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3167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27分钟。

通过教案的编写和实施,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有助于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三物理电阻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三物理电阻教案(精选篇1)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什么是电阻,知道电阻的单位,知道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⑵了解滑动变阻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过程与方法

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⑷通过观察和使用滑动变阻器,体会滑动变阻器的结构之巧、之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教材说明

本节主要内容有:电阻及其单位,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滑动变阻器。

电阻与电流、电压一样,是电学中的重要物理量。电阻器是电阻知识的应用,定值电阻和变阻器在电学实验和无线电技术中应用很广泛。滑动变阻器的学习,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电阻的概念,又为后续的学习——特别是做电学实验作了必要的准备。

本节教材的编写思路:教材开宗明义,通过一个生活现象,使学生意识到“两灯泡的灯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进而学习什么是电阻和电阻的单位,并激发学生探究电阻的兴趣。知道了电阻及其单位,自然会产生一个疑问:不同的导体,电阻有大有小,那么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活动1”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并在实验过程中体会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研究导体的电阻跟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电阻的理解,也是学生学习滑动变阻器的基础。关于滑动变阻器,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活动2”让学生对照实物和结构图,边观察、边阅读,并通过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搞清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原理,学会画其结构示意图和符号。“活动3”让学生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重点学习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和调节,为下一节探究欧姆定律奠定基础。

本节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使用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3.教学建议

本章内容是上一章电路知识的继续,思路顺承上一章,所以,对于章标题可不必设计专门的“引入”(如直接点题:本章我们将继续探讨电路中的规律),仅引入第一节电阻即可。

什么是导体的电阻

关于电阻,可以像教材那样从生活现象引入,也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引入,以下几个实验可供参考。

实验1:如图12-1所示,电源为三节干电池串联组成的电池组,L为3.8V的小灯泡,先后将两根长度、横截面积相同的铜导线丝和镍铬合金线接入电路M、N之间,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电流表的示数和小灯泡的亮度。

启发学生思考:前后两次实验,电源电压相同,为什么接入铜线时电流较大,而接入镍铬合金线时电流较小?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这两段导体分别接入电路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不同,这说明导体在导电的同时,对电流还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让学生指出哪段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大)。为了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物理学中引入了电阻的概念。

实验2:如图12-2所示,电源由两节干电池串联组成,L1和L2分别为2.5V和3.8V的小灯泡,闭合开关,观察比较小灯泡的亮度。

教师(启发):两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吗?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吗?(当学生回答电流不等后,可用电流表测量各支路的电流,证明学生的推测。)原来,小灯泡的灯丝一方面能够导电,另一方面对电流有阻碍作用,而且这两个灯泡的灯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谁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大?(学生:3.8V的灯泡。)物理学中把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电阻。

实验3:如图12-3所示,用一个金属夹(作滑片)、一段镍铬合金线制作一个滑线变阻器,将该“变阻器”与小灯泡、电流表、开关串联起来,接在电源上。缓缓滑动金属夹,小灯泡的亮度逐渐变化。

学生首次看到这种现象,感到既“好玩”又好奇。

教师:小灯泡的亮度为什么会变化呢?(稍停,让学生思考或猜测。)原来,当移动金属夹时,合金导线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发生了变化,致使电路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滑动金属夹使灯泡变亮,此时合金线对电流的阻碍比刚才大了还是小了?(学生:对电流阻碍作用变小了。)物理学中把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电阻。

还可以根据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制作诸如电子拉力计、压力计或风力计等,通过电流表显示其工作时电流的变化情况,引入电阻。

关于电阻的单位,可以直接告诉学生,或让学生看书自学,然后出示两道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单位换算,既及时巩固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换算单位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对电阻的单位“欧姆”具有感性认识,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值(见教材32页页)。

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过渡):不同的导体,电阻有大有小。那么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我们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关于“活动1”的教学,这里提供两种方案,以资参考。

方案1:学案式教学法

对于“活动1”,教材是以“学案”的形式编写的,可以按照教材的编写思路进行教学,即先让学生参照教材进行实验,待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再归纳总结、反思方法。

具体教学时,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实验器材,然后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明确每一步的实验目的和方法,再动手操作。

学生分组实验、得出结论后,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汇报和交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得出结论,即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二是总结方法,让学生结合实验过程,具体说明怎样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如保持哪些量不变?改变什么量?比较哪两个量的变化?二者是否有关?

方案2:探究式教学法

对于学生基础比较好的学校或班级,可以按下面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首先让学生猜想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便于学生提出猜想,采用这种教学法时,“本节课的引入”最好采用上面图12-3所示的实验。因为学生结合图12-3所示的实验,很容易想到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有关,再给学生留点思考、讨论的时间,他们一般能陆续说出电阻还可能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材料有关。

为启发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教师可把学生的猜想板书在黑板上: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

教师:要研究电阻跟几个因素的关系,应当选用什么方法?(控制变量法)具体说明控制哪些量不变?改变什么量?通过什么办法可以比较出电阻的大小?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结合自己桌面上的器材,经过思考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

学生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最后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关于“导体的电阻跟温度有关”,可通过演示实验得出结论。取废旧日光灯的灯丝或用细铁丝绕制的线圈,接入图12-1所示电路的M、N两端,用酒精灯缓缓地给灯丝加热,让学生观察加热前后小灯泡亮度的变化,由此判断电阻的变化,进而得出结论:导体的电阻跟温度有关。同时向学生说明: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关于“几种导电材料的电阻”和“一些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阻”,目的是增加学生对电阻大小的感性认识,使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要求学生记忆有关数据。对于这两个表格,可以让学生阅读自学;为加强学生的印象,也可以由老师提出某材料或电器,学生查找对应的电阻值,或者让学生比较它们电阻的大小;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表中数据,说说为什么前面图12-3中的实验用镍铬合金作滑线?导线为什么用铜丝?还可以再补充一些电阻值,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电阻器

关于定值电阻和电位器,可以收集一些实物照片,用多媒体展示、介绍;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收集(或到电子元件商店购买)一些实物,课上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也可以准备一些带有电位器的用电器,如收音机等,通过调节音量旋钮,改变其音量。对于电阻的符号,可在介绍了定值电阻之后告诉学生。作为练习,可以让学生画一个由电阻、开关、电源组成的电路图。变阻器的符号可在“活动2”中介绍。

滑动变阻器的构造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对于“活动2”,可以让学生对照实物和教材图12-5及有关文字,边观察、边阅读、边思考;如有疑问,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对于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分组活动完成后,全班集中交流讨论,教师视情况点拨引导、提炼总结。

通过活动2,应达到如下目的:

⑴搞清滑动变阻器的构造:金属杆的电阻很小,其两端接线柱间的电阻值几乎为零,可以忽略不计;圆筒上缠绕的是表面涂有绝缘层的电阻丝,其阻值较大,标牌上所标的“50Ω”即指电阻丝两端接线柱间的电阻值;滑片可以在金属杆上左右移动,滑片的上部与金属杆相连,下端通过电阻丝的接触滑道(刮去绝缘层的部分)与电阻丝相连通。

⑵弄懂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当把滑动变阻器的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时(不要求不出现三个接线柱同时接入电路的情况),学生应能指出或画出电流的路径,知道电阻丝的哪部分被连入电路,当滑片向左或向右移动时,能判断出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还是变小。为使教学更加直观,最好制作一个关于滑动变阻器的动画,当连入不同的接线柱时,动画能清楚地显示电流的路经。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在黑板上画几个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4所示,教师画出不同的连接方法,让学生用彩色粉笔描出电流的路径,判断移动滑片时电阻的变化情况。最后总结:将“A与D”、“A与C”、“B与C”或“B与D”两个接线柱分别接入电路时,能起到变阻作用;将“A与B”或“C与D”两个接线柱分别接入电路时,不能起到变阻的作用。

⑶会画滑动变阻器的符号:学生知道了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原理,学习变阻器的符号就容易了。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学生虽然会画一个滑动变阻器的符号,但应用到具体电路图中却容易出错,所以应当结合一个完整的电路图,让学生练习滑动变阻器的画法。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对于“活动2”,也可以采取“让学生自制变阻器”的方法开展教学:首先明确活动目的,即让学生利用电阻丝等器材自制一个能改变电阻大小的仪器,学生通过构思、实验、尝试、交流、改进,体会到发明创造的曲折和乐趣;然后让学生观察实验室实用的滑动变阻器,并与自己制作的变阻器对比,体会到滑动变阻器设计之巧妙(如电阻丝绕在圆筒上等)。

“活动3“的目的是让学生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调节及判断电阻的变化,同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当小灯泡的亮度发生变化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连接电路时,要断开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调节滑片前,可先分析当向左或向右移动滑片时,电阻将如何变化,电流如何变化,然后通过实验检验自己的判断,或者先实验观察后分析原因,使理论分析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4.教学评价

课堂测评

1.生活中常用的导线通常是用铜或铝做的,你是否思考过:钢铁也是导体,而且价格便宜,为什么不用钢铁来做导线呢?

2.人的皮肤干燥时,双手之间的电阻约为几千欧至几万欧,10kΩ= Ω;我们平常说的绝缘体,其电阻一般应在1MΩ以上,1MΩ= Ω。

3.实验室里某滑动变阻器名牌上标有“20Ω 1A”的字样,它表示该变阻器电阻的变化范围是 ,1A表示的是该滑动变阻器 。

4.在图12-5所示的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丝是 段(用字母表示)。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如图12-6所示,当开关闭合后,用酒精灯对导线加热,电流表的读数会 ,这是因为导体的电阻与 有关,酒精灯对导线加热时,导线的电阻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关于导体的电阻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粗细相同的两根导线,较长的那根电阻一定较大

B.镍铬合金丝的电阻一定比铜丝的电阻大

C.长短相同的两根导线,横截面积较小的那根电阻一定较大

D.常温下同种材料制成的长短相同的两根导线,粗导线的电阻一定小

7.如图12-7所示,滑动变阻器有A、B、C、D四个接线柱,将该变阻器与一个小灯泡串联后接入电路,通电后使滑片P向右移动,小灯泡逐渐变亮,下面4种接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图12-7

8.电位器是变阻器的一种,它可以用来改变收音机的音量。小红买了一个电位器,如图12-8所示。如果把它与灯泡串联起来,利用它改变灯的亮度,请仔细观察,现想使滑动触头顺时针转动,灯泡变暗,下列连法正确的是( )

A.连接A、C B.连接B、C

C.连接A、B D.以上都不正确

9.在做“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以下几种电阻丝。

导线代号 A B C D E F G

长 度 / m 1.0 0.5 1.5 1.0 2.0 0.5 0.5

横截面积 / mm2 3.0 0.8 1.2 0.8 3.0 1.2 1.2

材 料 铁 钨 镍铬合金 铁 钨 镍铬合金 铝

⑴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应选用导线C和 (填写代号)进行实验;

⑵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材料的关系,应选用 两根导线进行实验比较;

⑶如选用了A和D两根导线进行实验,则是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 的关系。

10.如图12-9所示,AC、EG分别为长度和粗细都相同的锰铜丝和镍铬合金丝,B、F分别为这两段电阻丝的中点,晓薇同学用该装置做“探究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记录数据见下表:

步骤 M接 N接 电流/A

1 A C 0.5

2 A B 1.0

3 A和C B 2.0

4 E G 0.2

5 E F 0.4

6 E和G F 0.8

⑴比较步骤 ,得出结论:导体电阻大小与材料有关;

⑵比较步骤1和2(或4与5),得出结论: ;

⑶比较步骤2和3(或5与6),得出结论: 。

11.图12-10给出了几个元件,要求用滑动变阻器调节小灯泡的亮度,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灯泡两端的电压。

⑴画出电路图,并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图12-10

⑵根据连接的实物图完成下表。

滑片P 变阻器连入的电阻变化情况 小灯泡的亮度变化情况 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情况

向右移动

向左移动

参考答案

1.在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的条件下,钢铁的电阻比铜和铝的大,电流不容易通过。

2.104Ω 106Ω

3.0~20Ω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

4.AP 变小

5.减少 温度 变大

6.D 7.B 8.C

9.⑴F ⑵F、G ⑶横截面积

10.⑴1与4(或2与5,或3与6) ⑵横截面积和材料相同时,导线越长电阻越大 ⑶长度和材料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11.⑴如图12-11所示。

图12-11

⑵如下表所示:

滑片P 变阻器连入的电阻变化情况 小灯泡的亮度变化情况 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情况

向右移动 变 大 变 暗 变 小

向左移动 变 小 变 亮 变 大

“自我评价与作业”指导

1.右 左

2.能起到变阻作用的接法是:将“A和C”,或“A和D”“B和C”“B和D” 接入电路。将“A和B”或“C和D”接入电路不能起到变阻作用。

课外活动

本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自选器材,动手制作。

下面的方案可供参考。

如图12-12所示,可以用较粗的带绝缘皮的铝导线作灯杆,用半个乒乓球或小塑料瓶作灯罩,用回形针或按扣作开关,用塑料盒、硬纸盒或小木板作底座。各部分之间用粘合性较强的胶水(五金商店有售)粘接。

初三物理电阻教案(精选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进一步体会研究多个因素问题的方法。

2.学会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严谨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2.通过了解物理学知识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认识电阻的概念和知道电阻的影响因素。电阻是电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它是初中电学学习的核心之一。教学重点是电阻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是通过实验说明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三、教学策略

电阻概念的建立是重点,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导线,并提出为什么我们一般选择铜作为常见导线材料,然后将长度、粗细相同的电阻丝接入电路,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和电流表的示数,发现不同电阻丝在导电的同时,对电流有阻碍作用,从而得出电阻的概念。也可以将电流类比成水流,河道中的水流会因为河道的阻碍程度不同而不同,那么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时受到导体的阻碍作用也会不同,进一步介绍电阻的概念、单位以及符号等。而在进行探究电阻影响因素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常见物质的电阻,引导学生从中发现电阻的大小可能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通过一些设问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①此实验需要用到什么物理方法?②电阻的大小如何“显示”出来?③该如何设计实验?④需要用到哪些器材?

四、教学资源准备

电源,小灯泡一只,演示电流表一只,开关一个,金属丝若干,导线若干,废白炽灯的灯丝,酒精灯一个。

五、教学过程

初三物理电阻教案(精选篇3)

《电阻》这一节知识内容不算太难,学生对电阻定律的认识关键在于实验,实验用到的主要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我上完课后,认真反思,记录下下列问题。

1、在课题的引入上,“为什么用铜铝做导线”,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回答这样的问题是很简单的,如果能进一步追问“铜做的导线是不是一定比铝做的导线电阻小?”这样在引入上可能更顺畅一些,与本节课的知识关联性更强一些。

2、学生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几乎全部的同学操作、动手能力还非常的薄弱,这方面主要还是因为条件限制和以前的不重视。实验室在此之前几乎没什么器材,现在多了一些,但能做的实验非常有限,所以今后应多做实验,并且希望能把以前本应该做而没有做的补上。

3、这节课的重点是电阻概念及其三个决定因素,在这方面的练习还不够。

4、为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应多展示一些电路板上电阻实物和图片,以及介绍人体电阻等等

初三物理电阻教案(精选篇4)

新课标中指出:“物理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这节课利用不同导体(铜线和镍镉合金线)接入电路,导致小灯泡亮度不同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注意力,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导体(铜线和镍镉合金线)接入电路,灯亮不同?”从而指导学生阅读,从导电性和对电流的阻碍两方面分析原因,帮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对学生掌握电阻理解其含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对控制变量法及转换法,类比法等科学方法进行了很好的的渗透,通过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学生掌握了控制变量的基本方法通过用小灯泡亮度体现电阻的大小使学生对转换法有了进一步认识,电阻概念是很抽象的一个知识,直接用教材知识下定义学生很难明白,不利于后面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汽车走不同路面阻碍不同与电阻类比,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电阻的含义。

初三物理电阻教案(精选篇5)

九年级物理《电阻测量》教学设计

教学案例背景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然而物理教材中的学生实验都是按给定的器材,老师讲解规定的操作方法,然后学生实施操作得出一些验证性结论。实验方法、实验思路千篇 一律。这样对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基于上述现状,我设想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探索一种以实验为中心的探究教学法,即在教师给定一个实验目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确定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过程,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学生主动发现探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去发现规律,掌握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实现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教学案例主题

我对这种探究教学法作了初步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把这种教学法以《电阻的测量》为例,向大家展示这种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教学案例事件

在学生掌握了伏安法测电阻的知识基础上,我提出实验问题:现有如下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源、电阻箱、变阻器、单刀双掷开关、导线。请你在上述主要实验器材(还可自选其他器材)基础上,设计一个物理实验,测出一被测电阻的阻值,并画出你的实验电路,下节到实验室进行测量。

提出问题的结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产生很好的学习效果。课下拿给我看的方案有十几种,对于较好,有代表性的方案,进行集中,做到心中有数。

教学案例问题解决

一、情景,新课引入

利用多媒体投影出示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电路,然后复习《伏安法测电阻》,自然引入这节课的实验目的。

二 延展情景,在实验教学中,进行交流,探讨。

教师:“这节课由同学们自己当一回老师,把你课下设计好的实验方案拿到前面,利用多媒体展示台,给大家进行讲解。”

[反思:通常实验,老师讲解,学生验证。而这节课,我把课堂还给了他们,让他们当上了主角,同学们的积极性都很高,既想让大家看到自己设计的电路,又想看看别人的方法,所以都争着到前面展示台上讲解。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比较典型的方案有如下几种:

1、学生一设计电路

教师评价:等效法的思想,方法比较简单,未知电阻可由电阻箱直接读出。老师的肯定鼓励了学生,学生积极性很高。

2、学生二设计电路

教师评价:半偏法,我指出它的局限性,我们实验桌上最大输出电压只有16伏,而这种方法要求R2>>Rx,所以电路中电流很小,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即使实验条件允许,测量结果也是Rx与电流表串联的电阻,Rx较小,所以误差较大。不宜采用。但思路不错。

3、学生三设计电路

该生讲解他的电路之前,先指出了第一种方法的缺点:在实验室条件下,不能测大电阻,适合测小电阻。而他的电路适合测大电阻。教师肯定,给予表扬。

4、学生四设计电路

5、学生五设计电路

教师评价:列方程求解的方法,也可以。适时引导,这两种方法都存在着一个问题,话未落,学生抢答:“它的方程里忽略了电源内阻,如果考虑内阻就不能解出

未知电阻,我有一个更好的方法,不论是否考虑电源内阻都不影响结果”。

6、学生六设计电路

教师评价:是否考虑内阻都不影响测得电阻,这个方案是老师没想到的,方法简单直观,很好。(学生反应热烈,鼓掌)

7、学生七设计电路

教师评价:类似第二种方法,但它的优点是选择了一块电压表,克服了用电流表示数太小的问题,并且也不用计算,方法简单。

图1、图3、图4、图5、图6、图7的设计者把电路图画在黑板上。

[反思:新课标所关注的是每一个学生在情感体验、态度、思维等多方面的进步和发展,课本上实验基本上是由老师讲解,学生操作,得出一些验证性结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思维的发散性,埋没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这节课主要由学生的讲解,老师简单评价,适时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亲自发现知识。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拓展了思维,使学生学会多角度地分析物理问题和现象.]

三、学生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实验,每一小组都发给一个已知电阻和两个未知电阻,(一个大电阻一个小电阻)以便做对比分析误差。老师巡回指导,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及时与学生进行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使实验得以顺利完成.

四、实验完成后,分组进行实验误差分析、总结。(略)

五、教师总结(略)

初三物理电阻教案(精选篇6)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学习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知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种类等因素有关.

3.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把滑动变阻器正确地连入电路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探究活动,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渗透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三、德育目标

1.通过了解半导体及超导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开阔视野,激发学生求知欲.

2.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

初三物理电阻教案(精选篇7)

一、引入新课

[师]出示预先准备的各式各样的电线.问这是什么东西?

[生]电线、导线、电缆线、电话线、闭路线…

[师]肯定同学们的回答.请大家从导线的截面观察.

[生]电线芯是用容易导电的金属来做的,是导体.电线芯的外面包了一层橡胶或塑料,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师]现在请同学们剥开导线的绝缘外皮,看一下导线的芯到底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生]是用铜做的.

是用铝做的.

[师]大家见过用钢、铁做芯的导线吗?

[生]好像没有.

[师]常用的导线通常是用铜或铝做的,特别重要的用电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我们已经知道,钢、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那么为什么不用钢铁来做导线呢?同学们大胆地猜想.

[生]是不是因为铁容易生锈,所以不用铁.

[生]是因为用铁做导线没有铜好.

二、进行新课

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师]我们可以把铁丝和铜丝分别接入电路,观察一下有什么现象发生.

[想想做做]

请同学按图6.3-1连接电路.

先将铁丝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将铁丝换成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生]接入铜丝比接入铁丝时灯泡亮.

将电流表串入电路,重复上述的实验,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生]接铁丝时的电流比接铜丝时的电流小.

[师]比较两次电流的示数,实验中用的是相同的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为什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不同呢?

原来,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相同电压下,导线中电流不同,说明两条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板书]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resistance).

[师]比较实验现象——相同电压下,接入铜丝的电流大,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即电阻小.

[师]相同电压下,接入等长、等粗的铁丝电流小,又说明了什么?

[生]等长、等粗的铁丝比铜丝的电阻大.

[师]请同学们看书P13“几种长1 m,横截面积1 mm2的金属导线在20 ℃时的电阻值”比较几种材料导线的电阻值,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并说明为什么不用铁做导线.

[生]导线的电阻值和导线的材料有关.不同材料的导线其电阻值不同.

[生]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生]几种材料中银的电阻最小,除镍铬合金外,铁的电阻最大,铜的电阻和银差不多,但铜比银便宜.所以不用铁做导线,而常用铝或铜.

(有学生会注意到镍铬合金的电阻值最大,它有什么用?此问题可留在变阻器中再来说明)

2.电阻的单位和换算.

请同学们阅读材料P13,知道下述内容.

[板书]电阻的符号:R

电阻的单位:欧姆(O hm)简称欧 符号 Ω

常用单位:千欧(kΩ) 兆欧(MΩ) 1 kΩ=103 Ω 1 MΩ=106 Ω

[师]同学们对于电阻这个物理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电子技术中经常用到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

(出示书图6.3-2所示各种电阻器实物)

注意:这些电阻器,无论它们是否被连入电路,通过它们电流是多少,其阻值一般是不变的,即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电阻器也叫定值电阻,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

[师]请同学们阅读小数据栏中“常见的电阻”,看看你能有什么发现.

[生]实验用的导线电阻很小,它们是用容易导电的铜来做的.

[生]实验用小灯泡的电阻是每根导线电阻的500倍.导线的电阻是不是可以忽略不考虑呢?

[生]人双手间电阻在手干燥时很大,潮湿时会变小,甚至比照明灯泡工作用的电阻还小.相同电压下,电阻小的电流大,电阻大的电流小.所以电器工作时,用湿手去触摸用电器开关会很不安全.

[师]积极肯定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问题的学习态度,并对他们能根据学到知识联系生活中实际的做法及同学的安全意识进行表扬.

[师]人的双手间干燥和潮湿时的电阻不同.谁知道还有什么东西在干燥和潮湿时的导电能力不同?

[生]木柴.木柴干燥时是绝缘体,不容易导电;而湿木柴就是导体,就比较容易导电.

[生]这说明干木柴电阻大、湿木柴的电阻小.绝缘体的电阻大,导体的电阻较小.

[师]肯定同学的分析,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电阻的知识明白绝缘体的本质.绝缘体之所以能起到绝缘的作用,就是由于其电阻很大的缘故.

[师]在电工材料中,除了同学们已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外,还有一种很重要的材料就是半导体.

[投影]半导体及超导的相关内容(或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内容).通过介绍这方面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前面实验中,铁丝和铜丝电阻不同,接入电路中,使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不同.由此,同学们考虑电阻的作用是什么呢?

[生]电阻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师]不同材料的铜丝、铁丝接入电路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那么同一种材料的一根导线能否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呢?

滑动变阻器是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制成的,这种合金线又叫电阻线.

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导体的长度来改变其电阻的.要想增大变阻范围,电阻线必须做得很长.因此要将电阻线绕在绝缘管上,并使各线圈间互不接触.

[生]变阻器滑片上还有一个铭牌,上面写有“50 Ω,1.5 A”是什么意思呢?

[师]同学们讨论一下,你认为是什么意思?

[生]“50 Ω”可能是说这个变阻器的变化范围是0~50 Ω,它的最大电阻值就是50 Ω.

[生]“1.5 A”应该是说它能通过1.5 A的电流.

[师]同学们分析的很正确.变阻器铭牌上标出的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因此在使用滑动变阻器的时候要注意以下规则.

[投影]滑动变阻器使用规则

●为了防止烧坏变阻器,通过变阻器的电流,不能超过允许的最大值.

●为了避免电路中电流过大,使用变阻器前应将其阻值调到最大.

[师]同学们对变阻器有了一定了解.请大家观察下面现象.

[演示]

1.用调光台灯的控光旋钮,改变灯的亮度.

2.用收音机控制音量的旋钮改变收音机的音量.

[师]光亮的控制、改变,收音机音量的控制、改变就是利用变阻器来实现的.收音机控制音量的变阻器是我们教材P16的电位器.

[师]谁能给大家说说电位器的电阻是如何改变的?

[生]从图上可以看到,电位器的滑片是可以在电阻丝上滑动的.滑片在不同的位置上时电阻丝接入电路的长度也会不同,这样就可以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的大小.

[师]同学们想不想试试怎样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灯泡的亮度呢?

[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师]同学们先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看一下滑片滑过的地方有什么特别吗?

[生]滑片滑过的地方绝缘漆被刮去了.

[师]为什么呢?是因为变阻器使用太多,不小心刮掉了吗?

[生](学生讨论)不是不小心刮掉了.必须刮掉这些地方的绝缘漆,滑片到达时,变阻器才能接入电路.

三、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课内容:

(1)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电阻的符号是R,单位是欧姆(Ω),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

(3)滑动变阻器

原理:通过改变导体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构造:电阻丝绕成的线圈、绝缘管、金属棒、滑片.

a.首先观察变阻器的铭牌,弄清变阻器的最大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b.连接时要将滑动变阻器的“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串联接入所要控制的电路中.

c.闭合电路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上.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1.要使滑动变阻器能控制灯泡的亮度,滑动变阻器应和灯泡串联.(图略)

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方向应根据滑动变阻器接线柱的连接情况来定.

2.此电路不能满足题目要求.

因为接线柱接错,使电阻器成了一个不变的电阻.应用“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

中物理电阻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师]出示预先准备的各式各样的电线.问这是什么东西?

[生]电线、导线、电缆线、电话线、闭路线…

[师]肯定同学们的回答.请大家从导线的截面观察.

[生]电线芯是用容易导电的金属来做的,是导体.电线芯的外面包了一层橡胶或塑料,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师]现在请同学们剥开导线的绝缘外皮,看一下导线的芯到底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生]是用铜做的.

是用铝做的.

[师]大家见过用钢、铁做芯的导线吗?

[生]好像没有.

[师]常用的导线通常是用铜或铝做的,特别重要的用电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我们已经知道,钢、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那么为什么不用钢铁来做导线呢?同学们大胆地猜想.

[生]是不是因为铁容易生锈,所以不用铁.

[生]是因为用铁做导线没有铜好.

二、进行新课

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师]我们可以把铁丝和铜丝分别接入电路,观察一下有什么现象发生.

[想想做做]

请同学按图6.3-1连接电路.

先将铁丝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将铁丝换成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生]接入铜丝比接入铁丝时灯泡亮.

将电流表串入电路,重复上述的实验,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生]接铁丝时的电流比接铜丝时的电流小.

[师]比较两次电流的示数,实验中用的是相同的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为什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不同呢?

原来,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相同电压下,导线中电流不同,说明两条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板书]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resistance).

[师]比较实验现象——相同电压下,接入铜丝的电流大,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即电阻小.

[师]相同电压下,接入等长、等粗的铁丝电流小,又说明了什么?

[生]等长、等粗的铁丝比铜丝的电阻大.

[师]请同学们看书P13“几种长1 m,横截面积1 mm2的金属导线在20 ℃时的电阻值”比较几种材料导线的电阻值,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并说明为什么不用铁做导线.

[生]导线的电阻值和导线的材料有关.不同材料的导线其电阻值不同.

[生]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生]几种材料中银的电阻最小,除镍铬合金外,铁的电阻最大,铜的电阻和银差不多,但铜比银便宜.所以不用铁做导线,而常用铝或铜.

(有学生会注意到镍铬合金的电阻值最大,它有什么用?此问题可留在变阻器中再来说明)

2.电阻的单位和换算.

请同学们阅读材料P13,知道下述内容.

[板书]电阻的符号:R

电阻的单位:欧姆(O hm)简称欧 符号 Ω

常用单位:千欧(kΩ) 兆欧(MΩ) 1 kΩ=103 Ω 1 MΩ=106 Ω

[师]同学们对于电阻这个物理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电子技术中经常用到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

(出示书图6.3-2所示各种电阻器实物)

注意:这些电阻器,无论它们是否被连入电路,通过它们电流是多少,其阻值一般是不变的,即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电阻器也叫定值电阻,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

[师]请同学们阅读小数据栏中“常见的电阻”,看看你能有什么发现.

[生]实验用的导线电阻很小,它们是用容易导电的铜来做的.

[生]实验用小灯泡的电阻是每根导线电阻的500倍.导线的电阻是不是可以忽略不考虑呢?

[生]人双手间电阻在手干燥时很大,潮湿时会变小,甚至比照明灯泡工作用的电阻还小.相同电压下,电阻小的电流大,电阻大的电流小.所以电器工作时,用湿手去触摸用电器开关会很不安全.

[师]积极肯定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问题的学习态度,并对他们能根据学到知识联系生活中实际的做法及同学的安全意识进行表扬.

[师]人的双手间干燥和潮湿时的电阻不同.谁知道还有什么东西在干燥和潮湿时的导电能力不同?

[生]木柴.木柴干燥时是绝缘体,不容易导电;而湿木柴就是导体,就比较容易导电.

[生]这说明干木柴电阻大、湿木柴的电阻小.绝缘体的电阻大,导体的电阻较小.

[师]肯定同学的分析,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电阻的知识明白绝缘体的本质.绝缘体之所以能起到绝缘的作用,就是由于其电阻很大的缘故.

[师]在电工材料中,除了同学们已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外,还有一种很重要的材料就是半导体.

[投影]半导体及超导的相关内容(或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内容).通过介绍这方面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前面实验中,铁丝和铜丝电阻不同,接入电路中,使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不同.由此,同学们考虑电阻的作用是什么呢?

[生]电阻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师]不同材料的铜丝、铁丝接入电路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那么同一种材料的一根导线能否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呢?

滑动变阻器是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制成的,这种合金线又叫电阻线.

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导体的长度来改变其电阻的.要想增大变阻范围,电阻线必须做得很长.因此要将电阻线绕在绝缘管上,并使各线圈间互不接触.

[生]变阻器滑片上还有一个铭牌,上面写有“50 Ω,1.5 A”是什么意思呢?

[师]同学们讨论一下,你认为是什么意思?

[生]“50 Ω”可能是说这个变阻器的变化范围是0~50 Ω,它的最大电阻值就是50 Ω.

[生]“1.5 A”应该是说它能通过1.5 A的电流.

[师]同学们分析的很正确.变阻器铭牌上标出的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因此在使用滑动变阻器的时候要注意以下规则.

[投影]滑动变阻器使用规则

●为了防止烧坏变阻器,通过变阻器的电流,不能超过允许的最大值.

●为了避免电路中电流过大,使用变阻器前应将其阻值调到最大.

[师]同学们对变阻器有了一定了解.请大家观察下面现象.

[演示]

1.用调光台灯的控光旋钮,改变灯的亮度.

2.用收音机控制音量的旋钮改变收音机的音量.

[师]光亮的控制、改变,收音机音量的控制、改变就是利用变阻器来实现的.收音机控制音量的变阻器是我们教材P16的电位器.

[师]谁能给大家说说电位器的电阻是如何改变的?

[生]从图上可以看到,电位器的滑片是可以在电阻丝上滑动的.滑片在不同的位置上时电阻丝接入电路的长度也会不同,这样就可以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的大小.

[师]同学们想不想试试怎样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灯泡的亮度呢?

[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师]同学们先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看一下滑片滑过的地方有什么特别吗?

[生]滑片滑过的地方绝缘漆被刮去了.

[师]为什么呢?是因为变阻器使用太多,不小心刮掉了吗?

[生](学生讨论)不是不小心刮掉了.必须刮掉这些地方的绝缘漆,滑片到达时,变阻器才能接入电路.

三、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课内容:

(1)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电阻的符号是R,单位是欧姆(Ω),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

(3)滑动变阻器

原理:通过改变导体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构造:电阻丝绕成的线圈、绝缘管、金属棒、滑片.

a.首先观察变阻器的铭牌,弄清变阻器的最大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b.连接时要将滑动变阻器的“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串联接入所要控制的电路中.

c.闭合电路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上.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1.要使滑动变阻器能控制灯泡的亮度,滑动变阻器应和灯泡串联.(图略)

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方向应根据滑动变阻器接线柱的连接情况来定.

2.此电路不能满足题目要求.

因为接线柱接错,使电阻器成了一个不变的电阻.应用“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

初三物理电阻教案(精选篇8)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什么是电阻,知道电阻的单位,知道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⑵了解滑动变阻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过程与方法

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⑷通过观察和使用滑动变阻器,体会滑动变阻器的结构之巧、之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教材说明

本节主要内容有:电阻及其单位,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滑动变阻器。

电阻与电流、电压一样,是电学中的重要物理量。电阻器是电阻知识的应用,定值电阻和变阻器在电学实验和无线电技术中应用很广泛。滑动变阻器的学习,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电阻的概念,又为后续的学习——特别是做电学实验作了必要的准备。

本节教材的编写思路:教材开宗明义,通过一个生活现象,使学生意识到“两灯泡的灯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进而学习什么是电阻和电阻的单位,并激发学生探究电阻的兴趣。知道了电阻及其单位,自然会产生一个疑问:不同的导体,电阻有大有小,那么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活动1”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并在实验过程中体会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研究导体的电阻跟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电阻的理解,也是学生学习滑动变阻器的基础。关于滑动变阻器,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活动2”让学生对照实物和结构图,边观察、边阅读,并通过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搞清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原理,学会画其结构示意图和符号。“活动3”让学生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重点学习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和调节,为下一节探究欧姆定律奠定基础。

本节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使用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3.教学建议

本章内容是上一章电路知识的继续,思路顺承上一章,所以,对于章标题可不必设计专门的“引入”(如直接点题:本章我们将继续探讨电路中的规律),仅引入第一节电阻即可。

什么是导体的电阻

关于电阻,可以像教材那样从生活现象引入,也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引入,以下几个实验可供参考。

实验1:如图12-1所示,电源为三节干电池串联组成的电池组,L为3.8V的小灯泡,先后将两根长度、横截面积相同的铜导线丝和镍铬合金线接入电路M、N之间,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电流表的示数和小灯泡的亮度。

启发学生思考:前后两次实验,电源电压相同,为什么接入铜线时电流较大,而接入镍铬合金线时电流较小?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这两段导体分别接入电路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不同,这说明导体在导电的同时,对电流还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让学生指出哪段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大)。为了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物理学中引入了电阻的概念。

实验2:如图12-2所示,电源由两节干电池串联组成,L1和L2分别为2.5V和3.8V的小灯泡,闭合开关,观察比较小灯泡的亮度。

教师(启发):两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吗?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吗?(当学生回答电流不等后,可用电流表测量各支路的电流,证明学生的推测。)原来,小灯泡的灯丝一方面能够导电,另一方面对电流有阻碍作用,而且这两个灯泡的灯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谁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大?(学生:3.8V的灯泡。)物理学中把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电阻。

实验3:如图12-3所示,用一个金属夹(作滑片)、一段镍铬合金线制作一个滑线变阻器,将该“变阻器”与小灯泡、电流表、开关串联起来,接在电源上。缓缓滑动金属夹,小灯泡的亮度逐渐变化。

学生首次看到这种现象,感到既“好玩”又好奇。

教师:小灯泡的亮度为什么会变化呢?(稍停,让学生思考或猜测。)原来,当移动金属夹时,合金导线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发生了变化,致使电路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滑动金属夹使灯泡变亮,此时合金线对电流的阻碍比刚才大了还是小了?(学生:对电流阻碍作用变小了。)物理学中把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电阻。

还可以根据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制作诸如电子拉力计、压力计或风力计等,通过电流表显示其工作时电流的变化情况,引入电阻。

关于电阻的单位,可以直接告诉学生,或让学生看书自学,然后出示两道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单位换算,既及时巩固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换算单位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对电阻的单位“欧姆”具有感性认识,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值(见教材32页页)。

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过渡):不同的导体,电阻有大有小。那么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我们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关于“活动1”的教学,这里提供两种方案,以资参考。

方案1:学案式教学法

对于“活动1”,教材是以“学案”的形式编写的,可以按照教材的编写思路进行教学,即先让学生参照教材进行实验,待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再归纳总结、反思方法。

具体教学时,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实验器材,然后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明确每一步的实验目的和方法,再动手操作。

学生分组实验、得出结论后,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汇报和交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得出结论,即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二是总结方法,让学生结合实验过程,具体说明怎样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如保持哪些量不变?改变什么量?比较哪两个量的变化?二者是否有关?

初三物理电阻教案(精选篇9)

对于学生基础比较好的学校或班级,可以按下面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首先让学生猜想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便于学生提出猜想,采用这种教学法时,“本节课的引入”最好采用上面图12-3所示的实验。因为学生结合图12-3所示的实验,很容易想到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有关,再给学生留点思考、讨论的时间,他们一般能陆续说出电阻还可能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材料有关。

为启发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教师可把学生的猜想板书在黑板上: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

教师:要研究电阻跟几个因素的关系,应当选用什么方法?(控制变量法)具体说明控制哪些量不变?改变什么量?通过什么办法可以比较出电阻的大小?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结合自己桌面上的器材,经过思考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

学生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最后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关于“导体的电阻跟温度有关”,可通过演示实验得出结论。取废旧日光灯的灯丝或用细铁丝绕制的线圈,接入图12-1所示电路的M、N两端,用酒精灯缓缓地给灯丝加热,让学生观察加热前后小灯泡亮度的变化,由此判断电阻的变化,进而得出结论:导体的电阻跟温度有关。同时向学生说明: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关于“几种导电材料的电阻”和“一些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阻”,目的是增加学生对电阻大小的感性认识,使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要求学生记忆有关数据。对于这两个表格,可以让学生阅读自学;为加强学生的印象,也可以由老师提出某材料或电器,学生查找对应的电阻值,或者让学生比较它们电阻的大小;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表中数据,说说为什么前面图12-3中的实验用镍铬合金作滑线?导线为什么用铜丝?还可以再补充一些电阻值,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电阻器

关于定值电阻和电位器,可以收集一些实物照片,用多媒体展示、介绍;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收集(或到电子元件商店购买)一些实物,课上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也可以准备一些带有电位器的用电器,如收音机等,通过调节音量旋钮,改变其音量。对于电阻的符号,可在介绍了定值电阻之后告诉学生。作为练习,可以让学生画一个由电阻、开关、电源组成的电路图。变阻器的符号可在“活动2”中介绍。

滑动变阻器的构造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对于“活动2”,可以让学生对照实物和教材图12-5及有关文字,边观察、边阅读、边思考;如有疑问,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对于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分组活动完成后,全班集中交流讨论,教师视情况点拨引导、提炼总结。

通过活动2,应达到如下目的:

⑴搞清滑动变阻器的构造:金属杆的电阻很小,其两端接线柱间的电阻值几乎为零,可以忽略不计;圆筒上缠绕的是表面涂有绝缘层的电阻丝,其阻值较大,标牌上所标的“50Ω”即指电阻丝两端接线柱间的电阻值;滑片可以在金属杆上左右移动,滑片的上部与金属杆相连,下端通过电阻丝的接触滑道(刮去绝缘层的部分)与电阻丝相连通。

⑵弄懂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当把滑动变阻器的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时(不要求不出现三个接线柱同时接入电路的情况),学生应能指出或画出电流的路径,知道电阻丝的哪部分被连入电路,当滑片向左或向右移动时,能判断出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还是变小。为使教学更加直观,最好制作一个关于滑动变阻器的动画,当连入不同的接线柱时,动画能清楚地显示电流的路经。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在黑板上画几个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4所示,教师画出不同的连接方法,让学生用彩色粉笔描出电流的路径,判断移动滑片时电阻的变化情况。最后总结:将“A与D”、“A与C”、“B与C”或“B与D”两个接线柱分别接入电路时,能起到变阻作用;将“A与B”或“C与D”两个接线柱分别接入电路时,不能起到变阻的作用。

⑶会画滑动变阻器的符号:学生知道了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原理,学习变阻器的符号就容易了。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学生虽然会画一个滑动变阻器的符号,但应用到具体电路图中却容易出错,所以应当结合一个完整的电路图,让学生练习滑动变阻器的画法。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对于“活动2”,也可以采取“让学生自制变阻器”的方法开展教学:首先明确活动目的,即让学生利用电阻丝等器材自制一个能改变电阻大小的仪器,学生通过构思、实验、尝试、交流、改进,体会到发明创造的曲折和乐趣;然后让学生观察实验室实用的滑动变阻器,并与自己制作的变阻器对比,体会到滑动变阻器设计之巧妙(如电阻丝绕在圆筒上等)。

“活动3“的目的是让学生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调节及判断电阻的变化,同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当小灯泡的亮度发生变化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连接电路时,要断开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调节滑片前,可先分析当向左或向右移动滑片时,电阻将如何变化,电流如何变化,然后通过实验检验自己的判断,或者先实验观察后分析原因,使理论分析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4.教学评价

课堂测评

1.生活中常用的导线通常是用铜或铝做的,你是否思考过:钢铁也是导体,而且价格便宜,为什么不用钢铁来做导线呢?

2.人的皮肤干燥时,双手之间的电阻约为几千欧至几万欧,10kΩ= Ω;我们平常说的绝缘体,其电阻一般应在1MΩ以上,1MΩ= Ω。

3.实验室里某滑动变阻器名牌上标有“20Ω 1A”的字样,它表示该变阻器电阻的变化范围是 ,1A表示的是该滑动变阻器 。

4.在图12-5所示的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丝是 段(用字母表示)。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如图12-6所示,当开关闭合后,用酒精灯对导线加热,电流表的读数会 ,这是因为导体的电阻与 有关,酒精灯对导线加热时,导线的电阻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关于导体的电阻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粗细相同的两根导线,较长的那根电阻一定较大

B.镍铬合金丝的电阻一定比铜丝的电阻大

C.长短相同的两根导线,横截面积较小的那根电阻一定较大

D.常温下同种材料制成的长短相同的两根导线,粗导线的电阻一定小

7.如图12-7所示,滑动变阻器有A、B、C、D四个接线柱,将该变阻器与一个小灯泡串联后接入电路,通电后使滑片P向右移动,小灯泡逐渐变亮,下面4种接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图12-7

8.电位器是变阻器的一种,它可以用来改变收音机的音量。小红买了一个电位器,如图12-8所示。如果把它与灯泡串联起来,利用它改变灯的亮度,请仔细观察,现想使滑动触头顺时针转动,灯泡变暗,下列连法正确的是( )

A.连接A、C B.连接B、C

C.连接A、B D.以上都不正确

9.在做“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以下几种电阻丝。

导线代号 A B C D E F G

长 度 / m 1.0 0.5 1.5 1.0 2.0 0.5 0.5

横截面积 / mm2 3.0 0.8 1.2 0.8 3.0 1.2 1.2

材 料 铁 钨 镍铬合金 铁 钨 镍铬合金 铝

⑴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应选用导线C和 (填写代号)进行实验;

⑵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材料的关系,应选用 两根导线进行实验比较;

⑶如选用了A和D两根导线进行实验,则是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 的关系。

10.如图12-9所示,AC、EG分别为长度和粗细都相同的锰铜丝和镍铬合金丝,B、F分别为这两段电阻丝的中点,晓薇同学用该装置做“探究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记录数据见下表:

步骤 M接 N接 电流/A

1 A C 0.5

2 A B 1.0

3 A和C B 2.0

4 E G 0.2

5 E F 0.4

6 E和G F 0.8

⑴比较步骤 ,得出结论:导体电阻大小与材料有关;

⑵比较步骤1和2(或4与5),得出结论: ;

⑶比较步骤2和3(或5与6),得出结论: 。

11.图12-10给出了几个元件,要求用滑动变阻器调节小灯泡的亮度,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灯泡两端的电压。

⑴画出电路图,并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图12-10

⑵根据连接的实物图完成下表。

滑片P 变阻器连入的电阻变化情况 小灯泡的亮度变化情况 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情况

向右移动

向左移动

参考答案

1.在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的条件下,钢铁的电阻比铜和铝的大,电流不容易通过。

2.104Ω 106Ω

3.0~20Ω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

4.AP 变小

5.减少 温度 变大

6.D 7.B 8.C

9.⑴F ⑵F、G ⑶横截面积

10.⑴1与4(或2与5,或3与6) ⑵横截面积和材料相同时,导线越长电阻越大 ⑶长度和材料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11.⑴如图12-11所示。

图12-11

⑵如下表所示:

滑片P 变阻器连入的电阻变化情况 小灯泡的亮度变化情况 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情况

向右移动 变 大 变 暗 变 小

向左移动 变 小 变 亮 变 大

“自我评价与作业”指导

1.右 左

2.能起到变阻作用的接法是:将“A和C”,或“A和D”“B和C”“B和D” 接入电路。将“A和B”或“C和D”接入电路不能起到变阻作用。

课外活动

本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自选器材,动手制作。

下面的方案可供参考。

如图12-12所示,可以用较粗的带绝缘皮的铝导线作灯杆,用半个乒乓球或小塑料瓶作灯罩,用回形针或按扣作开关,用塑料盒、硬纸盒或小木板作底座。各部分之间用粘合性较强的胶水(五金商店有售)粘接。

初三物理电阻教案(精选篇10)

【教学过程】

一、提出研究课题

布置实验预习时,提出以下研究课题:

1.回忆测定金属电阻率的原理是什么?需要测定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器材,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现在要测定自来水的电阻率,能否借鉴测定金属电阻率的方法?如果能,考虑可采用哪些方法,需要哪些器材;如果不能,则困难在哪里,能否想办法解决。

3.考虑本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哪些故障,应注意哪些问题,各实验器材、仪表的使用方法是否熟练掌握。

二、讨论实验方案

提出研究课题后,学生相互探讨,提出测自来水电阻率的主要困难在于它不像金属丝一样有固定形状,继而讨论解决的办法。学生一致认为用直玻璃管盛入自来水,使之成为水柱,即可解决问题。经进一步的讨论,学生提出多种实验方案,经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和归纳,得到较典型的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伏安法

把自来水盛在长直玻璃管中,两端用橡皮塞堵住,并插入硬电极,将其接入电路,用伏安法测出水柱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的电流i,则据欧姆定律r=u/i可求出水柱电阻。用米尺测出水柱的实际长度l,用游标卡尺测出玻璃管的内径r,通过s=πr2算出s的大小,由公式r=ρl/s即可求出ρ值的大小。电路如图1所示,由于自来水电阻值很大,故电路采用内接法。

方案二:万用电表直接测量法

玻璃管中水柱的电阻也可用万用电表欧姆挡直接测出,其他步骤和方案一相同,电路如图2所示。

三、探索实验方法

由学生自由地选择方案,确定实验器材,分组实验。学生大致按以下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①用游标卡尺测出玻璃管的内径r;

②将玻璃管盛水,两端用橡皮塞堵住,用米尺测出水柱的实际长度l;

③在橡皮塞上插入硬电极,按事先设计的方案连接好电路,测出水柱的电阻r或一组u、i的值;

④改变水柱的实际长度,重做上述实验三次。

以上各步中所测得的数据均应填入事先设计的表格中,算出每组所测出的电阻率,取平均值。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①选择方案一的实验组中绝大部分选择安培表作为电路中电流表使用,结果指针几乎不动,经研究讨论后,才陆续将安培表换作毫安表,实验结果较好。

②算出结果后,各实验小组相互比较所测得的电阻率的数值,发现差别较大,其中最大的为84.36ω·m,最小的为68.23ω·m。教师提问: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能否找出原因?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后,整理下列四种可能原因:一是偶然误差;二是各组所用仪表不准或不一致;三是各组所用自来水本身有差别;四是各组所采用的电极形状大小与水柱接触面不同,电极插入水中的深度不同。进一步分析得出,最后一种原因可能是主要原因。教师建议:换用不同形状、大小的电极再做实验,并讨论采用怎样的电极最为合理。

③几乎没有人注意到温度对电阻率的影响而主动提出对自来水温度的测定,教师建议:请同学们换用热水重做几组实验,看测量结果和冷水是否相同。这说明大家的实验步骤中忽略了什么?

四、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以下几点:

①所设计实验的原理、实验条件;

②实验所用的器材及简单电路图;

③所设计实验的详细操作步骤;

④列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算出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五、布置课外实验

①若用金属管或橡胶管进行装水实验,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

②若在自来水中分别加入食盐、酒精或洗衣粉,其电阻率有变化吗?

③瓶装矿泉水、纯净水、蒸馏水、可口可乐等饮料的电阻率又是多少?

请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做一做。

初三物理电阻教案(精选篇1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2、知道伏安法测电阻有内接和外接两种方法。

3、理解两种方法的误差原因,并能在实际中作出选择。

4、理解多用电表直流电流档、直流电压档、欧姆档的基本原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测量误差分析,实际测量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2、了解欧姆表的原理,学会使用欧姆表。

3、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本课学生测量分析,器材选择判断,树立学生知识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建议

1、伏安法测电阻这个实验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了,但是初中时只要求学生掌握测量基本原理,不需要学生考虑测量的误差以及引起误差的原因,也不需要学生掌握两种连接方法,而在高中阶段,本节重点是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接法,使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哪种接法,知道两种接法对测量值带来的不同测量结果,要求学生对两种连接方法所产生的误差来源有所了解。

在新课讲解中可以首先复习电阻定义,引出测量电阻的思路,结合具体实际,提出两种测量方式,分析误差原因,总结适用条件,通过测量分析,进一步巩固。通过器材分析选择,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学生活动展开时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两种测量电阻方法的误差原因及适用条件,利用自行测量进一步体会适用条件,通过练习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器材选择判断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本节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运用,具有联系实际的意义,为学生提供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2、教材要求了解欧姆表的原理,不要求进一步讲解欧姆表的刻度等问题.

通过对欧姆表原理的讲解,进一步加强学生使用欧姆表的能力,重点强调欧姆表在使用前调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分清欧姆表的各档位之间的转换,知道欧姆表内置电源的正负极与两个表笔之间的连接,会对欧姆表进行读数和测量。

3、对于程度不同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学生的程度较好,可以对进行展开教学。除了讲解以上两种电阻测量方法以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其他方法。比如替代法,补偿法,惠斯通电桥法,另有利用一个已知电阻和伏特表,一个已知电阻和安培表进行测量的方法。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了解用伏安法测电阻,知道伏安法测电阻有内接和外接两种方法,无论用“内接法”还是“外接法”,测出的阻值都有误差。

(2)懂得误差的产生是由于电压表的分流或电流表的分压作用造成的,并能在实际中根据给出的具体数据考虑选用什么规格的仪器。

(3)知道欧姆表测电阻的原理。

2、能力方面的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观察内容的真实性,鼓励学生寻查意外现象及异常现象所发生的原因。

(2)通过本课的测量误差分析,实际测量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操作、认真观察的习惯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使学生掌握引起测量误差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2、难点

(1)误差的相对性。

(2)根据给出的具体数据考虑选用什么规格的仪器来减小误差。

三、教具

电压表,电流表,欧姆表,测电阻的示教板。

四、主要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时已经做过了“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实验,现在,再做“伏安法测电阻”,是不是简单的重复呢?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当初做实验时的情况,把两个示数相除,再多次求平均即可,那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样得到的就是电阻的真实值吗?不是,原因在于电压表和电流表都不是理想的。

(二)教学过程

1、伏安法测电阻

我们已经了解了电流表并非无电阻,而电压表也并不是电阻无穷大,用这样的表去测量电阻,会对测量结果有什么样的影响?

(1)、原理:利用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我们利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阻值时,需把二者同时接入电路,否则无对应关系,没有了测量的意义,那么接入时无非两种接入方法,那么电路应如何?请同学们画出。

(2)、电路:

如果是理想情况,即 时,两电路测量的数值应该是相同的。

提出问题,实际上两块表测量的是哪个研究对象的哪个值?测出来的数值与实际值有什么偏差,是偏大还是偏小?

外接法

是 两端电压,是准确的, 是过 和 的总电流,所以偏大。

偏小,是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造成的。

实际测的是 与 的并联值,随 ↑,误差将越小。

内接法

是过 的电流,是准确的, 是加在 与A上总电压,所以偏大。 偏大,是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造成的。

实际测的是 与A的串联值,随 ↓,误差将越小。

进一步提问: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选择内、外接的原则是什么?

适用范围: ;

[思考题]给你电源、电流计、已知电阻 、开关和未知电阻各一只,如何设计测量电阻的电路。

方法:将A前后两次串入 和 各支路,测得电流强度为 和 ,应有 ,则 )

2、欧姆表测电阻

伏安法测电阻比较麻烦,实际应用时常用能直接读出电阻值的欧姆表来测电阻,关于欧姆表的构造,先请同学们看书。

以上欧姆表的结构示意图。借助电流表显示示数,测电阻不同于测电流、电压,表内本身含有电源,表盘上本身刻定的是电流值。试想,在两表笔间接入不同的电阻时,电路中的电流强度会随之发生改变,且一个阻值对应一个电流值,即指针偏在某一位置,所以可知:

(1)、原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2)、刻度的标定:

①两表笔短接,调 ,使 ,刻出“0”

②两表笔断开,指针不偏,刻出“∞”

③任意加上 , ,在指针偏转到的位置,刻出“ ”;

④若是正好是 呢?应有 ,不难看出此时、 ,是此时的欧姆表内阻,也称中值电阻。

拿出一块欧姆表演示一下刚才的过程,同时说明:

①红、黑表笔的规定是为了与以往的电压表、电流表“+、-”极统一,即电流流入的为正极,电流流出的为负极。

②由于 与 并不是简单的反比关系,所以欧姆表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从有向左,刻度越来越密。

(3)、使用欧姆表的注意事项:(请同学回答并总结出)

①测电阻时,要使被测电阻同其它电路脱离开。

②欧姆表一般均有几档,而且使用时间长了,电池的E,r均要发生改变,所以在每次使用前及换挡后都要进行调零。

③每次使用后要把开关拨到OFF档或交流电压档的最大量程。

由此也可看出,利用欧姆表测电阻仅是粗测而已,在此基础上,应再利用伏安法测量才会比较准确。

3、课后小结

(1)、伏安法测电阻虽然比较准确,但是无论采用哪种连接方法均会给测量带来误差,这是测量方法本身存在的问题,应属系统误差。

(2)、为了使测量误差尽量小,应选用合适的连接方法,可在用欧姆表粗测的基础上选取。

初三物理电阻教案(精选篇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2、知道伏安法测电阻有内接和外接两种方法。

3、理解两种方法的误差原因,并能在实际中作出选择。

4、理解多用电表直流电流档、直流电压档、欧姆档的基本原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测量误差分析,实际测量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2、了解欧姆表的原理,学会使用欧姆表。

3、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本课学生测量分析,器材选择判断,树立学生知识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建议

1、伏安法测电阻这个实验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了,但是初中时只要求学生掌握测量基本原理,不需要学生考虑测量的误差以及引起误差的原因,也不需要学生掌握两种连接方法,而在高中阶段,本节重点是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接法,使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哪种接法,知道两种接法对测量值带来的不同测量结果,要求学生对两种连接方法所产生的误差来源有所了解。

在新课讲解中可以首先复习电阻定义,引出测量电阻的思路,结合具体实际,提出两种测量方式,分析误差原因,总结适用条件,通过测量分析,进一步巩固。通过器材分析选择,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学生活动展开时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两种测量电阻方法的误差原因及适用条件,利用自行测量进一步体会适用条件,通过练习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器材选择判断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本节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运用,具有联系实际的意义,为学生提供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2、教材要求了解欧姆表的原理,不要求进一步讲解欧姆表的刻度等问题.

通过对欧姆表原理的讲解,进一步加强学生使用欧姆表的能力,重点强调欧姆表在使用前调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分清欧姆表的各档位之间的转换,知道欧姆表内置电源的正负极与两个表笔之间的连接,会对欧姆表进行读数和测量。

3、对于程度不同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学生的程度较好,可以对进行展开教学。除了讲解以上两种电阻测量方法以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其他方法。比如替代法,补偿法,惠斯通电桥法,另有利用一个已知电阻和伏特表,一个已知电阻和安培表进行测量的方法。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了解用伏安法测电阻,知道伏安法测电阻有内接和外接两种方法,无论用“内接法”还是“外接法”,测出的阻值都有误差。

(2)懂得误差的产生是由于电压表的分流或电流表的分压作用造成的,并能在实际中根据给出的具体数据考虑选用什么规格的仪器。

(3)知道欧姆表测电阻的原理。

2、能力方面的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观察内容的真实性,鼓励学生寻查意外现象及异常现象所发生的原因。

(2)通过本课的测量误差分析,实际测量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操作、认真观察的习惯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使学生掌握引起测量误差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2、难点

(1)误差的相对性。

(2)根据给出的具体数据考虑选用什么规格的仪器来减小误差。

三、教具

电压表,电流表,欧姆表,测电阻的示教板。

四、主要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时已经做过了“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实验,现在,再做“伏安法测电阻”,是不是简单的重复呢?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当初做实验时的情况,把两个示数相除,再多次求平均即可,那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样得到的就是电阻的真实值吗?不是,原因在于电压表和电流表都不是理想的。

(二)教学过程

1、伏安法测电阻

我们已经了解了电流表并非无电阻,而电压表也并不是电阻无穷大,用这样的表去测量电阻,会对测量结果有什么样的影响?

(1)、原理:利用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我们利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阻值时,需把二者同时接入电路,否则无对应关系,没有了测量的意义,那么接入时无非两种接入方法,那么电路应如何?请同学们画出。

(2)、电路:

如果是理想情况,即 时,两电路测量的数值应该是相同的。

提出问题,实际上两块表测量的是哪个研究对象的哪个值?测出来的数值与实际值有什么偏差,是偏大还是偏小?

外接法

是 两端电压,是准确的, 是过 和 的总电流,所以偏大。

偏小,是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造成的。

实际测的是 与 的并联值,随 ↑,误差将越小。

内接法

是过 的电流,是准确的, 是加在 与A上总电压,所以偏大。 偏大,是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造成的。

实际测的是 与A的串联值,随 ↓,误差将越小。

进一步提问: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选择内、外接的原则是什么?

适用范围: ;

[思考题]给你电源、电流计、已知电阻 、开关和未知电阻各一只,如何设计测量电阻的电路。

方法:将A前后两次串入 和 各支路,测得电流强度为 和 ,应有 ,则 )

2、欧姆表测电阻

伏安法测电阻比较麻烦,实际应用时常用能直接读出电阻值的欧姆表来测电阻,关于欧姆表的构造,先请同学们看书。

以上欧姆表的结构示意图。借助电流表显示示数,测电阻不同于测电流、电压,表内本身含有电源,表盘上本身刻定的是电流值。试想,在两表笔间接入不同的电阻时,电路中的电流强度会随之发生改变,且一个阻值对应一个电流值,即指针偏在某一位置,所以可知:

(1)、原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2)、刻度的标定:

①两表笔短接,调 ,使 ,刻出“0”

②两表笔断开,指针不偏,刻出“∞”

③任意加上 , ,在指针偏转到的位置,刻出“ ”;

④若是正好是 呢?应有 ,不难看出此时、,是此时的欧姆表内阻,也称中值电阻。

拿出一块欧姆表演示一下刚才的过程,同时说明:

①红、黑表笔的规定是为了与以往的电压表、电流表“+、-”极统一,即电流流入的为正极,电流流出的为负极。

②由于 与 并不是简单的反比关系,所以欧姆表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从有向左,刻度越来越密。

(3)、使用欧姆表的注意事项:(请同学回答并总结出)

①测电阻时,要使被测电阻同其它电路脱离开。

②欧姆表一般均有几档,而且使用时间长了,电池的E,r均要发生改变,所以在每次使用前及换挡后都要进行调零。

③每次使用后要把开关拨到OFF档或交流电压档的最大量程。

由此也可看出,利用欧姆表测电阻仅是粗测而已,在此基础上,应再利用伏安法测量才会比较准确。

3、课后小结

(1)、伏安法测电阻虽然比较准确,但是无论采用哪种连接方法均会给测量带来误差,这是测量方法本身存在的问题,应属系统误差。

(2)、为了使测量误差尽量小,应选用合适的连接方法,可在用欧姆表粗测的基础上选取。

初三物理电阻教案(精选篇13)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 林少平1月15日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运用,既具有联系实际的意义,又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本单元的内容是本章知识的总结,教学中应当让学生有足够的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学生在初中做过“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现在,再做“伏安法测电阻”,当然不能仅仅是操作的重复,要考虑电压表和电流表本身电阻给测量结果带来的误差。 2.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能说出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误差来源;会用伏安法测定给定电阻器的阻值。 ⑵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伏安法测电阻的误差分析。 二、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了“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对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一定方便。 三、教学方法: 利用引导、启发、讨论、实验、分析、总结等综合教学方法,学生活动约占课时的1/2,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讨论、误差分析、实验设计、动手实验等,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做了有益尝试。作为物理课,应体现以实验为主,从实验结果入手进行误差分析及电路的选择、思考与讨论,从而加深了对伏安法测电阻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媒体: ⑴投影仪和投影片; ⑵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安培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干电池若干、电阻、电键、导线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通过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电阻器是组成电路的主要元件,在各种电路中都要用到它,通常要知道其阻值的大小,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其电阻的大小呢?(测量) (二)新课教学: 1.通过复习、提问,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测电阻的方法、原理、所需器材,并设计出电路图。 问题1:利用什么方法可以测量电阻? 问题2: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个别提问) 问题3:需要什么器材;各器材有何作用?(个别提问) 问题4:请设计出一个电路图(学生练习,请两位学生在黑板上把图画出来) 2.电流表外接法及内接法的误差分析。 问题1:两种电路有何差别?(学生比较、回答) 问题2:两种方法测量电阻都存在误差(学生分组实验) 问题3:伏安法测电阻的误差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电流表测出的电流比通过电阻R的电流要大一些,所以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测电阻计算出的电阻要比真实值小些;由于电流表的分压,电压表测出的电压比电阻R的两端的电压要大一些,故采用内接法所测电阻比真实值大一些。) 3.测量电路的正确选择。 在外接法中,由于R测= RRV/(R+RV)=R/(1+R/RV),可以知道,RV>>R时, R/RV→0,R测≈R; 在内接法中,由R测=R+RA,可知,当R>>RA时,R测=R。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要测量一个电阻,先得估计或粗测一下电阻的阻值,若Rx>>RA,可选内接法;若R<< RV,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三)反馈练习: [例1]已知电流表的内阻约为0.1欧姆,电压表内阻为10千欧,若待测电阻约为5欧,应采用何种测量方法。 [例2]用伏安法测定一个电阻,阻值约为10欧,额定功率为2瓦,可供选用的仪器设备有: 电源共有三种:干电池1节,其电动势为1.5V 蓄电池1组,其电动势为6.0V 直流稳压电源1个,输出电压10V 直流电压表共两只:V1量程0-10V,内阻10千欧 V2量程0-30V,内阻30千欧 直流电流表共两只:A1量程0-0.60A,内阻0.5欧 A2量程0-3.0A,内阻0.1欧 滑动变阻器一个:0-10欧 开关、导线等。 要求:选取规格合适的仪表器件,组成正确的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四)布置作业:练习十:⑴、⑵ 板书 十二、电阻的测量 1.方法:伏安法 2.原理:R=U/I 3.伏安法测电阻的误差分析 ⑴电流表外接法:电压真实值,电流偏大 据R=U/I,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⑵电流表内接法:电流真实值,电压偏大 据R=U/I,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4.测量电路的正确选择: 当R>>RA,采用内接法。 当R<< RV,采用外接法___

初三物理电阻教案(精选篇14)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 林少平1月15日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运用,既具有联系实际的意义,又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本单元的内容是本章知识的总结,教学中应当让学生有足够的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学生在初中做过“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现在,再做“伏安法测电阻”,当然不能仅仅是操作的重复,要考虑电压表和电流表本身电阻给测量结果带来的误差。

2.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能说出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误差来源;会用伏安法测定给定电阻器的阻值。

⑵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伏安法测电阻的误差分析。

二、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了“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对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一定方便。

三、教学方法:

利用引导、启发、讨论、实验、分析、总结等综合教学方法,学生活动约占课时的1/2,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讨论、误差分析、实验设计、动手实验等,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做了有益尝试。作为物理课,应体现以实验为主,从实验结果入手进行误差分析及电路的选择、思考与讨论,从而加深了对伏安法测电阻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媒体:

⑴投影仪和投影片;

⑵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安培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干电池若干、电阻、电键、导线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通过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电阻器是组成电路的主要元件,在各种电路中都要用到它,通常要知道其阻值的大小,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其电阻的大小呢?(测量)

(二)新课教学:

1.通过复习、提问,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测电阻的方法、原理、所需器材,并设计出电路图。

问题1:利用什么方法可以测量电阻?

问题2: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个别提问)

问题3:需要什么器材;各器材有何作用?(个别提问)

问题4:请设计出一个电路图(学生练习,请两位学生在黑板上把图画出来)

2.电流表外接法及内接法的误差分析。

问题1:两种电路有何差别?(学生比较、回答)

问题2:两种方法测量电阻都存在误差(学生分组实验)

问题3:伏安法测电阻的误差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电流表测出的电流比通过电阻R的'电流要大一些,所以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测电阻计算出的电阻要比真实值小些;由于电流表的分压,电压表测出的电压比电阻R的两端的电压要大一些,故采用内接法所测电阻比真实值大一些。)

3.测量电路的正确选择。

在外接法中,由于R测= RRV/(R+RV)=R/(1+R/RV),可以知道,RV>>R时,

R/RV→0,R测≈R;

在内接法中,由R测=R+RA,可知,当R>>RA时,R测=R。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要测量一个电阻,先得估计或粗测一下电阻的阻值,若Rx>>RA,可选内接法;若R<< RV,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三)反馈练习:

[例1]已知电流表的内阻约为0.1欧姆,电压表内阻为10千欧,若待测电阻约为5欧,应采用何种测量方法。

[例2]用伏安法测定一个电阻,阻值约为10欧,额定功率为2瓦,可供选用的仪器设备有:

电源共有三种:干电池1节,其电动势为1.5V

蓄电池1组,其电动势为6.0V

初三物理电阻教案(精选篇15)

教学过程】

一、提出研究课题

布置实验预习时,提出以下研究课题:

1.回忆测定金属电阻率的原理是什么?需要测定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器材,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现在要测定自来水的电阻率,能否借鉴测定金属电阻率的方法?如果能,考虑可采用哪些方法,需要哪些器材;如果不能,则困难在哪里,能否想办法解决。

3.考虑本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哪些故障,应注意哪些问题,各实验器材、仪表的使用方法是否熟练掌握。

二、讨论实验方案

提出研究课题后,学生相互探讨,提出测自来水电阻率的主要困难在于它不像金属丝一样有固定形状,继而讨论解决的办法。学生一致认为用直玻璃管盛入自来水,使之成为水柱,即可解决问题。经进一步的讨论,学生提出多种实验方案,经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和归纳,得到较典型的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伏安法

把自来水盛在长直玻璃管中,两端用橡皮塞堵住,并插入硬电极,将其接入电路,用伏安法测出水柱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的电流i,则据欧姆定律r=u/i可求出水柱电阻。用米尺测出水柱的实际长度l,用游标卡尺测出玻璃管的内径r,通过s=πr2算出s的大小,由公式r=ρl/s即可求出ρ值的大小。电路如图1所示,由于自来水电阻值很大,故电路采用内接法。

方案二:万用电表直接测量法

玻璃管中水柱的电阻也可用万用电表欧姆挡直接测出,其他步骤和方案一相同,电路如图2所示。

三、探索实验方法

由学生自由地选择方案,确定实验器材,分组实验。学生大致按以下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①用游标卡尺测出玻璃管的内径r;

②将玻璃管盛水,两端用橡皮塞堵住,用米尺测出水柱的实际长度l;

③在橡皮塞上插入硬电极,按事先设计的方案连接好电路,测出水柱的电阻r或一组u、i的值;

④改变水柱的实际长度,重做上述实验三次。

以上各步中所测得的数据均应填入事先设计的表格中,算出每组所测出的电阻率,取平均值。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①选择方案一的实验组中绝大部分选择安培表作为电路中电流表使用,结果指针几乎不动,经研究讨论后,才陆续将安培表换作毫安表,实验结果较好。

②算出结果后,各实验小组相互比较所测得的电阻率的数值,发现差别较大,其中最大的为84.36ω·m,最小的为68.23ω·m。教师提问: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能否找出原因?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后,整理下列四种可能原因:一是偶然误差;二是各组所用仪表不准或不一致;三是各组所用自来水本身有差别;四是各组所采用的电极形状大小与水柱接触面不同,电极插入水中的深度不同。进一步分析得出,最后一种原因可能是主要原因。教师建议:换用不同形状、大小的电极再做实验,并讨论采用怎样的电极最为合理。

③几乎没有人注意到温度对电阻率的影响而主动提出对自来水温度的测定,教师建议:请同学们换用热水重做几组实验,看测量结果和冷水是否相同。这说明大家的实验步骤中忽略了什么?

四、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以下几点:

①所设计实验的原理、实验条件;

②实验所用的器材及简单电路图;

③所设计实验的详细操作步骤;

④列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算出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五、布置课外实验

①若用金属管或橡胶管进行装水实验,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

②若在自来水中分别加入食盐、酒精或洗衣粉,其电阻率有变化吗?

③瓶装矿泉水、纯净水、蒸馏水、可口可乐等饮料的电阻率又是多少?

请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做一做。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