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577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4分钟。
质量问题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IT企业;项目质量管理;PDCA循环;应用
一、引言
近年来,IT行业发展速度不断提升,人们对IT产品质量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为了使IT产品的质量满足人们的需求,IT企业在项目管理中不断引入先进的管理理论与方法。PDCA循环理论的引入与应用对于IT企业项目质量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种质量管理理论已经在制造业的产品生产中被广泛的应用,而对于产品结构更加复杂的IT产品,PDCA循环理论同样适用。因此,们要对PDCA在IT企业项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为具体的应用过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PDCA循环理论简介
PDCA循环理论是一种先进的质量管理理论,其中P代表Plan,是计划的意思;D代表Do,是实施的意思;C代表Check,是检查的意思;A代表Action,是处理的意思。因此我们将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工作循环称之为PDCA循环,并将其运用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用于提高产品质量。在应用PDCA循环理论提高产品质量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在经历了一次PDCA循环后,产品中的大部分质量问题就会得到妥善的解决,保证产品质量。而对于一些未能解决或者新发现的质量问题,需要在进行一次PDCA循环来解决。所以,在应用PDCA循环理论时,每一次的PDCA循环都是产品质量的一次进步,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循环来促进产品质量的持续提升。
三、IT产品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
在IT行业中,大多数的产品都属于无形的产品。与普通的制造工业产品一致,同样可以应用PDCA循环理论进行产品质量控制,以提高IT产品的质量。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IT产品的研发与实现过程建立产品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模型,将IT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划分为“P、D、C、A”4个阶段,分别代表计划、实施、检查与处理的PDCA循环。
1.第一阶段:计划阶段(P)
PDCA循环中的第一阶段为计划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制定PDCA循环想要完成的任务,并编制针对性的计划,本阶段的工作内容有以下4个步骤:(1)发现质量问题在对IT产品进行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分析解决质量问题的前提是发现质量问题,只有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才能够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因此,我们必须对IT产品的状态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与探讨,从产品中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所以,这一步骤的主要任务是对实施PDCA循环前的产品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从中发现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对于IT企业来讲,IT产品的质量问题大部分会存在于产品的研发技术、研发人员以及实现过程等环节。对于IT产品的质量检查,可以深入到用户处去做详尽的满意度调查,通过用户的反馈来发现产品中存在的质量问题。(2)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在完成发现质量问题步骤后,我们需要听取所有人对质量问题的看法,集思广益,对质量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分析出导致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在进行这一步骤的工作时,必须保证分析工作的全面性,确保通过全面的分析发现所有质量问题的原因。一般情况下,能够导致IT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有组织管理、人员素质、过程管理、进度控制以及成本控制等。(3)主要原因的确定在完成分析质量问题原因步骤后,需要从发现的导致质量问题的原因中找出最主要的因素,这个步骤需要我们对所有因素能够对产品产生的影响作出准确的判断,对所有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全面的评价,确定这些原在质量问题中的重要程度,通过对比找出对产品质量影响最大的就是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确定的主要原因的准确性。(4)整改计划的制定在完成主要原因的确定后,要针对确定后的每一个主要原因制定详尽的整改计划,然后对所有整改计划进行探讨与选择,最后选择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并且实施后整改成功率较高的计划,这些计划将在PDCA循环的第二个阶段实施。对于IT产品而言,为了提高整改计划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我们通常会使用“5W1H”的分析方法来确定质量问题整改计划。所谓“5W1H”分析方法,就是指在为质量问题制定整改计划时,首先需要确定5个因素,也就是5W,分别为:为什么制定整改计划(Why),向要实现的目的(What),执行计划的位置(Where),执行计划的人员(Who),计划完成的时间(When)。然后确定1H,也就是执行的方法(How)。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D)
在这一阶段,需要完成的唯一步骤就是实施质量整改计划,以此来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改善产品质量。在这一步骤中,制定好的质量改善计划必须得到全面有效的执行,以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在对IT产品实施这一阶段时,还必须全面监控整改计划的整个实施过程,并详细记录下IT产品质量在计划实施后出现的变化。做好这一阶段的重点就是必须严格按照计划执行产品质量的整改工作,不要随便更改这些质量整改计划。
3.第三阶段:检查阶段(C)
在这一阶段,我们同样仅需要完成一个步骤,那就是检查。在完成这一步骤的过程中,我们要对第二阶段中实施的质量整改计划取得的结果进行检查,发挥出此阶段在整个循环中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整改计划的完成效果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并发现还未彻底改善的质量问题,为PDCA循环中下一个阶段的工作指明方向。4.第四阶段:处理阶段(A)这一阶段是整个PDCA循环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本阶段分为两个步骤,主要完成的任务是处理检查阶段遗留的问题,并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具体的实施过程如下:第一,总结并强化成功经验,这一步骤需要对检查阶段获得的成功经验进行妥善的处理,首要任务是将所有获得的成功经验进行全面的总结,并将其升华而形成与其相应的业务标准,方便这些成功的经验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第二,确定检查中遗留的问题并防止质量问题重复出现。这一步骤是PDCA循环中的最后一个步骤,在这个步骤中,我们必须对第三阶段产生失败的教训进行处理。首先,必须寻找到失败产生的原因,同时制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失败的重复发生。其次,分析所有失败行为中的教训,在其中去除因偶然原因引发的失败。与此同时,还要鉴别这一PDCA循环中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发现此次循环中产生的新问题。最后,将需要解决的问题移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解决。
四、IT产品质量管理应用PDCA循环的注意事项
1.计划阶段的注意事项
在计划阶段中,要对IT产品的开发模式进行分析,确定产品质量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明确这些问题对IT产品的影响,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其中的主要原因,再根据主要原因制定整改计划。需要注意的是,IT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是由开发人员的操作导致的,因此要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
2.实施阶段的注意事项
在这一阶段中,主要应注意质量改善计划实施的有效性,严格按照计划的执行方案实施,明确每项整改措施应用在项目中的哪个环节,确定将所有整改措施在相应的环节执行,保证计划可以对IT产品的质量问题产生应有的效果。
3.检查阶段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这一阶段的工作时,要检查计划实施后对质量问题的结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检查的过程中要排除其他因素对问题改善效果的影响,避免出现在无效改善措施的影响下,真正有效的改善措施的改善效果被忽略的情况。在排除干扰后,确定计划中的所有整改措施对于质量问题的改善效果,对于无效的改善措施必须及时发现。4.处理阶段的注意事项这一阶段需要注意,对于所有质量整改计划实施产生的结果,要准确的判断其成功过失败,将成功的经验作为宝贵的财富,将失败的教训作为以后工作中的主意事项。与此同时,还要注意本阶段完成后遗留的问题一定要移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避免因移交不利产生问题无法解决的现象。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IT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中,能够针对产品的设计与研发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整改计划,并通过有效的执行改善这些问题,在经过一个或多个循环后,可以全面的解决这些质量问题,提高IT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关明.浅谈PDCA循环管理在企业研发项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7):104.
质量问题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在《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中又引入了惯性质量———即动质量,之后在万有引力定律中定义了引力质量,并提出了动质量和质能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到人们对质量特性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历史过程,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对质量固有特性的认识是存在差异的。质量满足要求的程度更多体现在产品质量中,产品质量是指产品满足规定要求(或需要的)的特征或特征的总和[2]。简言之,产品质量是指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特性,这些特性包括技术特性、功能特性、安全特性、经济特性和文化特性等等。为了全面提升产品的质量特性,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的费根堡姆博士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的概念,并构建了PDCA(Plan,Do,Check,Action)质量管理思想[3],经过不断发展,20世纪80年代,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了国际质量管理和质量保障标准(ISO9000)。高校学报既是一种物质产品(出版物),更是一种知识产品(学术成果),具有政治质量、编审质量、学术质量、出版质量和服务质量等独特的质量属性[4-6],也有满足知识传播和学术交流的特定功能要求,作者在文献[6-7]中已做详细论述。因此,要全面提升高校学报的综合质量,就应该加强高校学报的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思想能得以实现的重要方法,因此采用PDCA的质量管理方法来探讨高校学报的质量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学报的综合质量和影响力,也有利于使高校学报的质量管理符合ISO质量标准体系,并逐步使期刊与国际接轨。
二、PDCA管理思想
PDCA循环(也称为戴明环)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戴明博士(W.EdwardsDeming)提出来的,它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按照有计划且有效进行的一种逻辑工作程序,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日本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一直设立有“戴明质量奖”。
(一)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
根据PDCA循环模式的思想,一个PDCA循环应该包括如下四个阶段[7]:1.P(Plan)计划。收集梳理各种情况并认真分析,确定管理目标,制定工作管理计划。2.D(Do)执行。根据工作计划具体开展管理计划中各项工作内容。3.C(Check)检查。检查执行计划的结果,总结成败,明确效果,找出问题。4.A(Action)行动(或处置)。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规范化或标准化;对于失败的原因也要认真总结,以免重复发生;对于目前还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逐步解决。
(二)PDCA循环的特点
1.PDCA是大环套小环,小环推动大循环,逐步推进工作计划的开展,如图1所示。无论整体工作(大环),还是局部工作或某一件具体的工作(小环),都要经过PDCA的循环过程,每一件具体工作或局部工作在PDCA循环中不断开展和完善,从而顺利推动整体工作的PDCA循环。2.PDCA循环是上升式的循环,每完成一个循环周期,质量管理水平就提高一步,如图2所示。无论是整体工作、局部工作还是某件具体工作,每经过一个PDCA周期,质量管理水平就能提升一步,不断循环下去,最终达到完善的质量。3.PDCA循环是综合性循环,四个阶段是相对的,它们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四个阶段始终围绕工作目标,分解出阶段性任务,并在实施过程中,实现有机统一、协同发展。4.推动PDCA循环的关键是“处置”阶段。Action是循环过程的关键阶段,无论是成功经验的推广还是失败教训的改进,对下一循环过程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PDCA循环的实现步骤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环节就是一个PDCA循环,若干次的PDCA循环后就使全面质量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得到显著提升。根据每一个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一般可以采取八个步骤来实现一个PDCA循环[8],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无论是一般产品的质量管理过程,还是高校学报的质量管理过程,关键是要做好每一个PDCA环每个阶段的内容规划、实施方法和改进措施,这样才能逐步提高产品的质量管理水平。
三、高校学报PDCA的质量管理实施
高校学报具有政治质量、编审质量、学术质量、出版质量和服务质量等独特的质量属性,它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知识产品[9],因此,在高校学报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中,每个阶段、每个步骤都有自己独特的管理内容和方法,按照PDCA循环的实施步骤,高校学报质量管理的实施步骤和具体管理内容如下。
(一)分析现状、查找问题
在做期刊的年度计划或每一期的编辑出版计划时,首先要组织编辑人员充分酝酿讨论学报的办刊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以问题来驱动质量管理。例如:学报编辑部的规章制度是否健全,特别是关于质量控制的具体规定;与同类期刊相比的优势和差距具体是什么;人员队伍及人员的素质结构是否能达到办刊的质量目标要求;造成学报各项评价指标不好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期刊的发行或交流的深度广度是否与质量管理的目标不协调;期刊栏目设置是否合理;稿源是否充足或稿源渠道是否偏少;知名专家或基金论文是否有足够比例;审稿专家队伍是否覆盖登载论文学术方向;审稿是否尽可能安排小学科方向的专家审阅;期刊编排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规范;期刊风格设计及印刷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在服务作者、读者和审稿者方面是否存在疏漏等等这些问题,要分别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梳理。
(二)总结问题、分析原因
在分析现状、查找问题的基础上,必要时还可以进行一些调研、咨询和论证,然后认真梳理、归类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每一个问题,要认真分析问题出现的主客观原因。比如:学报稿源不足的问题,是由于期刊级别低、影响力不高造成的,还是由于缺乏宣传交流、机制不合理造成的,还是因为相关人员组稿不力、缺少组稿的方法技巧造成的呢,显然不同的原因造成的影响不一样,对于后续要制定的措施和采取的管理方法也不一样。当然,对于问题出现原因的分析有时是很困难的,应该对不同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验证方法进行确认,这样才能使问题产生的原因更为清晰。
(三)剖析原因、查找关键
高校学报涉及的质量因素很多,特别是涉及学报学术质量评价的因素相对更为复杂,对于前面梳理出的问题和剖析的原因,要分别进行分类和排序(要特别注意有些问题是由一些交叉原因造成的),对于问题和原因的重要性程度可以赋予不同的权值,进行聚类分析,抓住主要的问题和有条件解决的问题,尽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多拟定的计划进行改进,对于不是很关键的问题或者目前还没有条件解决的问题,可以在下一轮PDCA循环中逐步解决。
(四)制定措施、改进计划针对存在的关键问题和目前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结合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如图3所示的PDCA管理计划范例,借助计算机可以很方便地维护管理各种计划。在计划的制定、修改和完善中,要充分体现管理学的“5W”原则内容,即:Why———为什么要制定这个措施?What———达到什么目标?Where———在何处执行?Who———由谁负责完成?When———什么时间完成?这样的管理计划才有科学性和可实现性。
(五)实施计划、优化过程
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有的计划是全局性的,需要每个人共同协作完成,有的计划是部门性的,需要一个团队的相互配合,有的计划是个人独立完成的计划,因此,在完成各种计划的过程中,既需要每个人按照计划进度及时高效地完成各工作,也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的协作和协同,所以,从组织优化和组织效率的角度还应该建立起一种有效的机制,使其实施过程得到优化,实施的效率和效益得到提升。
(六)严格要求、检查执行
对每个人、每个部门以及每一个计划进行跟踪和监督,对于没有按照预期进度(一般通过甘特图描述,也可在PDCA管理系统中增设自动预警来提示)开展工作的要尽快查找原因,帮助解决,督促其按期完成工作任务。要尽可能避免因个人工作进度滞后而影响整体工作的顺利完成。在PDCA质量管理的应用软件系统中,设置了稽查功能,以利于监督检查,严格执行任务,如图4的示例。
(七)提炼成绩、完善规范
根据计划和任务的完成情况,总结提炼出成功的经验,并把这些经验加以论证和分析后,能形成工作规范的尽快形成规范,能成为工作标准的便可以固化为今后工作的标准。例如:高校学报论文摘要写作的基本要素构成和摘要的写作风格及形式,作为同一本期刊应该统一,以保持一致的风格等等,就可以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格式规范模板,便于以后参照执行。
(八)总结不足、继续改进
在所有计划和任务进度完成后,要及时总结疏漏和失败的教训,并进行各种统计分析,查找问题的原因,通常,有七种工具在质量管理中广泛应用,分别是直方图、控制图、因果图、排列图、相关图、分层法和统计分析表等,如图5所示的范例。通过这些分析,把本次PDCA循环中没有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轮PDCA循环,优化各种计划,逐步完善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使质量管理逐步达到最优化。
四、结语
质量问题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生产要素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081-02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我国在进入开发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机制已基本形成,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和项目管理水平c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项目管理科学理论在我国的应用还不成熟。
中国加入WTO以来,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为了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工程项目管理的作用越来越被施工企业重视。因此,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改进施工企业的进度具有现实的研究价值。
二、项目进度管理理论
(一)进度控制的概念
项目进度管理又叫项目工期管理。它是为确保按时完成工程项目所开展的一系列工程管理活动。项目的工期管理是在项目确定之后,为实现项目既定的目标,完成项目范围计划所规定各项工作所开展的一种项目管理活动。它通过确定、调整任务的工序和工期,以提高工作效率。目的是要通过做好项目的工期计划和项目工期的控制管理工作合理分配资源、发挥最佳工作效率,以确保项目的按时完成。
进度管理是不可逆、不可重复的。为了有效地控制施工进度,应层层分解施工进度总目标,以各分目标来保证总目标的实施。项目进度控制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应对横道计划图和网络计划图进行动态管理,编制出最优的进度。
(二)进度控制内容
1.施工前进度控制
施工前进度控制是进度控制的最优阶段,在施工前,将可能影响施工进度的各个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措施,降低进度管理的风险。根据进度管理的内容和特点,施工前进度控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
①确定进度控制的工作内容以及尚待解决的问题;
②根据施工内容,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合理安排各项任务的开始及结束时间;
③重点考虑所动用的人力、施工设备、基本工作程序、工作空间及可能影响进度的施工环境和技术问题,编制工程进度计划;
④编制年度、季度、月度工程计划。
2.施工中进度控制
①收集数据,根据计划内容和管理目的确定进度控制的周期,预测施工进度,实行进度控制。
②及时分析研究各施工施工阶段的进度情况以及由于设计变更等造成的施工内容的变动,并根据施工过程中内、外部条件的变化采取相应措施。
③加强施工作业管理和调度,在各施工过程开始之前,应对施工技术物资供应,施工环境等做好充分准备,做好施工人员各项作业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工作。
3.施工后进度控制
施工后进度控制是指工程竣工后的进度控制工作,主要包括:工程验收,处理工程索赔,工程进度资料整理、归类、编目和建档等。
(三)进度控制措施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方法是以控制循环理论为指导,把合同工期目标层层分解,进行目标值与实际值比较与分析,不断采取调整措施,协调各参加单位之间的进度关系。
1.组织措施是指通过建立落实各层次的控制人员及其职责分工,制定详细合理的各种有关进度控制的制度和程序。
2.技术措施是指为保证进度控制有效进行,而采用的进度计划编制技术和控制方法、手段。
3.合同措施是指通过签订合同,明确施工各个环节的责任,以合同管理为手段保证进度目标的顺利实现,而采用的有利于进度目标实现的合同模式。
4.经济措施是指为保证进度计划实现所需资金,而采取对工期提前给予奖励、对工期延误给予惩罚等措施。
5.管理措施是指通过内部管理提高进度控制水平,通过管理消除或减轻各种因素对进度的影响。
(四)影响进度控制的因素
1.参与施工部门的工作协调的影响,这些部门主要是建设单位、设计单位、银行信贷单位、材料供应部门、水、电、煤气,通讯等部门,以及政府的有关主管部门都可能给工程计划的实施造成障碍,更严重地会出现停工等。
2.施工条件的变化,在施工中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与勘查设计不等,如地下障碍物、流砂、软弱地基以及恶劣的气候,暴雨、高温和洪水等都对施工进度产生影响,造成临时停工或破坏。
3.技术失误,施工单位采用技术措施不同,施工中发生技术事故,这种情况在地下工程中最容易发生,其次是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缺乏经验而造成工期延长或延误。
4.施工组织管理不利,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流水施工过程中,各施工部门工作不协调造成劳动力调动和施工机械使用发生冲突,施工平面布置不合理等将影响施工进度。
5.意外事故的影响,施工过程中意外出现的自然灾害、火灾、重大工程事故、施工人员工作生活冲突等因数都会对施工进度计划造成影响。
三、项目进度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主要包括:人为因素、技术因素、材料和设备因素、地基因素、资金因素、气候环境因素等等。基于作者本人的较长时间的在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实践经历,得到人为因素是最主要的干扰因素,以上工程进度的影响因素常常引起以下一些问题:
(一)对自身的技术实力和项目的技术困难认识不清
随着企业自身经济实力及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承接的项目越来越大趋于型化,但由于发展速度较快,使得企业在自身的技术实力和相关人才的储备方面更新滞后,因此经常出现对正在进行的项目的可能出现的突发问题准备不足的情况。比如过低的估计了项目的技术困难,没有考虑到设计与施工中遇到的问题,是否需要开展科研与试验,及试验所需资金及持续时间;低估了多个施工单位参加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作协调问题;对建设条件事先没有搞清楚,没有事先做好施工现场的场地平整,保障通水、通电等工作;对于施工物资的供应安排不清楚。
(二)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储备不足
由于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储备不足,往往造成:项目的设计组织工作经常成为整个项目进度管理的瓶颈;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不能很好的把握对一些技术性指标,导致项目存在质量隐患,甚至发生施工安全事故。
(三)忽视进度计划
不能充分重视进度计划,没有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对于规模较小的工程项目,这样做可能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对于大型工程,工期长,环节多,意外情况也多,倘若缺少较为详细的进度计划,施工企业很难在一个长的时间跨度内向业主、监理工程师或施工企业以及其它施工企业表明自己的施工组织状况,同时对于施工企业而言也很难指导自己的施工,并在资源上从容调度和平衡优化。
四、项目进度管理控制措施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也是施工过程管理控制的重要影响因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和经济体制的转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建成了一大批优质工程。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总体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市场不规范化,以及建筑立法相对滞后,管理工作跟不上,出现了一些所谓的“豆腐渣”工程,质量问题不容忽视。许多企业为抓好项目质量管理提出许多新的改进措施。作者基于自己的工作实践,提出影响施工管理的施工质量的注意事项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严控项目进度计划流程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环境,施工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实际,严控项目进度的计划流程,根据项目进度控制的特点将项目的进度计划定制分为四个阶段:编制计划、实施计划、检查与调整计划、分析与总结。其依据是承包合同、工作分解、责任分配、资源计划、变更请求、实施情况报告、进度计划的工作流程(图1)。
(二)强化质量意识
1.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强化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职工的工程质量意识。逐步把搞好工程质量的要求变成全体职工的共同意志。通过贯标,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明显增强,为提高工程质量,搞好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前提。
2.建立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
为培养个人的自觉质量管理意识,切实把好质量关,促使施工企业工作人员的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责任感,实施质量终身责任制,将工程质量和个人利益联系在一起(图2)。
(三)实施过程实行三级计划管理
对施工进度计划按照项目总进度计划、主进度计划、项目详细进度计划三个层次进行管理。
项目总进度控制:对应管理级计划,是指项目经理等高层次管理部门对项目中各里程碑事件的进度控制;
项目主进度控制:对应编制定项目级计划,主要是项目部门对项目中每一主要事件的进度控制。在多级项目中,这些事件可能就是各个分项目;
项目详细进度控制:是进度控制的基础,要充分考虑与施工密切相关的政府部门的工作的影响,要求包含业主的工作、设计单位的工作、监理单位的工作,是各作业部门对各项具体作业进度计划的控制。
(四)预控质量、防患于未然
1.明确质量控制的重点和施工关键控制环节,以便于在施工过程中抓住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矛盾,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做好待施工工程的分部分项工作,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2.制定详细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无论工程大小及施工技术复杂程度,都要编制能够合理控制各个时间节点的施工组织设计。
3.加大工程原材料的检验力度,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杜绝不合格品进入工程施工场地,发现不合格建筑材料及时合理处理。
4.做好施工前的材性试验,施工前,专门成立试验小组,编制和商榷合理的试验方案,并报监理单位审批后执行。在试验过程中,由试验小组,负责试验的实施和资料的分析整理,为全面确定工程材料的力学参数,作好技术支持。
5.确保测量定位的精度。测量是保证施工过程顺利进行的基础。
6.做好工程施工前的施工场地的准备工作,包括场地平整,“三通”等工作,以及机具、材料、人员的到位检查。
(五)进度分析与总结
1.进度控制中问题的总结
这里所指的问题是:某些进度控制目标没有实现,或在计划执行中存在缺陷。在总结时,可以定量地计算,指标与前项相同;也可以定性地分析。对产生问题的原因也要从编制和执行计划中去找。问题要找够,原因要摆透,不能文过饰非。遗留的问题应反馈到下一控制循环解决。
进度控制中出现问题的种类大致有以下几种:工期拖后,资源浪费,成本浪费,计划变化太大等。控制中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大致是:计划本身的原因、资源供应和使用中的原因、协调方面的原因、环境方面的原因等。
2.进度控制中经验的总结
经验是指对成绩及其取得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后,归纳出来的可以为以后进度控制借鉴的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总结进度控制的经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怎样编制计划,编制什么样的计划才能取得更大效益,包括准备、绘图、计算等。
(2)怎样优化计划才更有实际意义,包括优化目标的确定、优化方法的x择、优化计算、优化结果的评审、电子计算机应用等。
(3)怎样实施、调整与控制计划,包括组织保证、宣传、培训、建立责任制、信息反馈、调度、统计、记录、检查、调整、修改、成本控制方法、资源节约措施等。
(4)进度控制工作的新创造。总结出来的经验应有应用价值,通过企业有关领导部门审查批准,形成规程、标准或制度,作为以后工作必须遵守或参照执行的文件。
3.提高进度控制工作水平的措施
措施即办法,是在总结进度控制中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遗留问题的办法,其中应包括对已总结的经验的推行,应包括以下一些措施:
(1)编制更好的计划的措施;
(2)更好的执行计计划的措施;
(3)有效的控制措施。
4.总结的方法
(1)在计划编制.、执行中,应积累资料,作为总结的基础;
(2)在总结这前应进行实际调查,取得原始中]有的情况或信息;
(3)召开总结分析会议;
(4)提倡采用定量的对比分析法;
(5)尽量采用计算机,以提高总结分析的速度和准确性;
(6)总结分析资料要分类归档。
(六)严格质量考核与奖惩
为了更有效地服务于工程建设,抓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实施质量奖惩考核制度是必要的、可行的,经项目部领导班子以及质量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特制定以下细则。并在此明确,经济奖励、处罚不是目的,而是为了确保项目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是管理手段的有效运用和补充。
质量奖惩坚持奖优罚劣,重奖重罚,明确质量责任和鼓励质量改进的原则。奖优罚劣:对优质交付产品,有效控制、返工、返修和报废,质量管理工作较好、圆满完成年度质量目标的单位给予荣誉称号和嘉奖。对未完成质量目标,造成责任、返工、返修、报废,质量管理工作未按要求做好根据实情对荣誉称号否决或降低包括扣奖。重奖重罚:对为总公司争得了荣誉和信誉要重奖,对在正常情况下不易发现的质量隐患和为提高产品质量做出成绩,对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了重大质量问题的发生要给予重奖。对造成质量问题危及安全或使产品信誉受到损害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重罚。
质量问题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力物资计划审核;问题分析;应对策略
1前言
当前形势下,我国的电力事业不断发展,电网建设规模正在稳步扩大,业务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显得格外迫切。提高电力物资管理水平是实现集约化管控的必然要求,其中,作为物资管理的基础环节,物资计划涵盖了采购以及电力物资的供应、调配等内容,对于物资管理工作质量的改善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对于企业发展产生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2电力物资计划审核概述
物资计划指的是物资需求部门将工程建设或者电网运行的实际需要作为参考依据,合理确定的物资安排计划。当前形势下,电力物资计划审核工作的开展主要采取的方式是“基层审核+集中审核”,其中,设计者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采购清册、规范书;项目专责实施初步审核,审核的主要内容侧重于物料编码、价格以及数量等,之后将其导入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内。会审工作应由供应中心负责组织专家进行,确保挑选的专家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责任心,对于会审工作必须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会审工作必须依据相关的规定合理进行,依据审核工作的要点,进行仔细的逐项审查,明确计划清单是否能够满足实际要求以及规范书和计划清单是否相符,对于技术规范书,重点要进行规范性和完整性的审核。在审核之后,相关的设计人员和负责部门应依据审查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合理的修改,接下来,还必须由省电力企业项目管理部门负责开展实施最后一级的审核,如果其中存在不妥之处,应经过ERP系统退回,再由项目专责负责实施修改、审批。
3电力物资计划审核存在的问题分析
电力物资计划审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审核工作的效率、质量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由于物资计划审核任务有时候比较集中,内容比较多,再加上审核工作的流程比较复杂,导致的后果就是审核效率很低。此外,有待审核的条目过多,导致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逐条审核需要工作人员依次进行比对,工作量很大,并且审核过程中很难保障完全不出错,审核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同时,部分审核过程中会发现一些错误,这些错误需要进行反复的退回、修改和审核,导致审核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幅增加,对于某些问题,人工审核的准确率不够高,甚至有的时候还会出现时滞问题,影响物资的正常供应,导致工程建设被延误,造成的后果较为严重。二、审核人员的工作能力有待提高。就当前来看,物资计划审核工作人员中,有很多人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教育,部分工作人员对于ERP系统的使用方法没有熟练掌握,对于其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识很不全面,在实践中很难确保规范操作。其中也不乏一些审核理念没有及时更新和转变的工作人员,或者是缺乏丰富经验的审核人员,总而言之,审核工作人员的能力有待提高。三、缺乏有效的管控措施。当前背景下,电力物资计划审核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控制机制不够全面,很难形成完善的监督,对于其中存在的内控缺陷很难及时发现和改进。为了促进管控目标的实现,就必须重视完善相应的控制机制,但是在目前来讲,尚未能完全实现。四、信息化水平低。当前的审核尚未全面普及自动化设备,对于ERP的利用效率还比较低,从某种角度来讲,这也是审核效率低下的影响因素之一。
4改善电力物资计划审核工作的相关建议
电力物资计划审核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和职能,理应得到重视,但是在实际的审核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为了改善审核质量,就必须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正常的审核秩序。
4.1加强上报批次管理,确保审核时间充足
依据实际情况,物资供应中心应将批次安排以及物资的生产周期、供货周期等情况作为参照依据,合理进行上报批次安排,实现对于上报进度的科学管理,以批次时间节点为准,把项目进行合理划分。通过加强上报批次管理,能够确保为审核预留足够的时间,可以有效的防止审核任务堆积,避免出现时滞问题,对于工程建设项目的正常开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减轻了审核工作人员的负担,确保审核工作可以有序开展,不仅提高了审核效率和质量,对于提高审核准确率也有一定的贡献。
4.2重视开展审核人员的培训
审核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审核工作效率和质量低下、工作人员能力有待提高,由于审核工作需要依靠人力进行,所以,审核效率与质量实际上也受到审核工作人员的影响,因此,目前来看,提高审核工作者的综合能力是重中之重。审核工作人员水平不一,再加上缺乏系统的岗位培训,导致其对于自身职能和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全面,工作能力有限导致审核质量比较差,因此,作为提高员工业务能力有效手段之一的培训,就显得尤其重要。为了提高审核工作的质量,改变目前的审核现状,就必须重视加强相关的制度建设和完善,不断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加强对于员工的培训力度。由于物资计划审核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相关的审核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为确保审核科学性和合理性,应在每次进行审核之前,对于审核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明确最新的要求和规定。另外,也可以采取专家指导的方式开展培训工作,集中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促进工作人员整体能力的提高,为电力物资计划审核工作质量的改善奠定基础。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部分优秀专家派遣出去交流、学习,这样做对于其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
5结语
电力物资计划审核是一项流程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对于工程建设或电网运行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审核工作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审核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审核工作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审核效率低下,质量不能令人满意,甚至出现了时滞问题,对于工程建设的进度和效益都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电力物资计划审核工作的改善显得尤其迫切。在开展审核工作的过程中,加强批次管理、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重视审核培训是较为有效的改进措施,对于改变审核工作现状具有较为显著的积极作用,推动了电力物资计划审核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嘉欣.信息化条件下的电力物资超市化管理技术探析[J].科技与企业,2015(07).
[2]陆平.浅谈如何提高电力物资计划管理水平[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9).
[3]马长宁.电力企业物资集约化管理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2).
[4]李承厚.新形势下加强电力物资计划管理措施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5).
质量问题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施工质量;控制
大多数建筑物,其建筑本身,建筑的外形、使用功能、结构型式、安全合理性等,不论是在设计上,还是在施工方面的质量上,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和保证。但在专业工程施工中的交叉配合与协调工作上,经常处理得不尽如人意。然而到了工程施工的后期,由于这样那样问题,往往出现返工,造成工程投资的极大浪费,影响工程质量、工程工期,有些会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更甚者甚至带来了质量问题与安全问题。可见,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也很有必要。本文主要讲述建筑施工中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在施工管理中的四个控制目标,最后还论述了在施工中具体的几个方面的管理措施。
一、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萁原因
建筑施工出现问题的原因非常之多,涉及到从设计、施工到项目经理、甲方,多专业技术工种,多单位部门的方方面面,归纳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点:
1.1技术质量方面
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涉及的专业越来越多,安装的质量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同时又要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与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比如在技术上未能充分全面考虑和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考虑不周,则很容易产生问题。由于现代建筑的独立性,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件独立的产品,每一条管线、设备都有其特殊的要求,很少有类同的,因此也增加了施工的技术难度与工作难度,增加了各专业之间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可能性。再如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应用,施工人员未能及时掌握、学习,也会带来非常之多的问题。
1.2管理方面
现行的管理体制施工单位的分包现象普遍存在,各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和分工上肯定很难做到明确。主观上各施工单位在利益的前提下,都非常希望相关单位承担到更多的工作。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人为地带来一些问题,加大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此外,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水平素质参差不齐,也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与不便,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控制措施
目前向管理要效益已成为现企业家的共识。搞好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
2.1进度控制编制工程进度计划在项目施工之前,必须事先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科学的进度规划。在制定工程进度规划时要有预见性和前瞻性,使进度的规划尽量符合变化后的实施条件。因此在了解和熟悉图纸基础上,依据合同要求安排好工程进度计划。搞好土建与安装的配合,在编制进度计划时要请安装入员一起参加。依据进度的规划配置人数、机械设备与周转材料,使投入的人力、设备、周转材料保证工程的进度,安排好各个阶段的进度计划。为了保证总工期的目标,实行必要的分段控制,依据总进度计划制订月计划、旬计划(周计划).用旬计划保月计划,用月计划保总计划,制订计划时一定要留下余地。
2.2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保证成本实现目标。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第一责任人,应当及时掌握与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项目经理和预算员要参与投标书的编制。项目中标后,要具体落实到项目部去完成。项目经理与预算员对标书确定的造价和工期最有发言权。
2.3质量控制
明确工程质量目标项目。经理部要根据公司制定的质量目标的方向,制定与之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必须要使企业质量验收标准高于国家验收标准。要严把材料质量关。采购的材料都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与监控制度。能很好的保证主体的结构质量。主体的结构质量关联着整个的工程质量与安全,关联着每个职工生命安全,因此,必须要确保主体结构质量。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一定要克服质量通病,搞好细部处理,在装饰水准上要先人一步、高人一筹,要有创新与特色。抓好关键与细节的部位施工。如地下室、顶层、屋面、卫生问以及楼梯走道都是关键部位,越是人们不常去的地方,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部位,既是施工的难点,也是检查的重点,更应该
要项目部门的高度重视。积极有效的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材料。科技进步,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施工企业必须及时、准确的掌握这些信息、积极的运用到工程中来。加强培训,增强员工素质。施工企业要对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展开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严格实施”三检”制度。班组的自检,项目部的抽检,监理的验收,实行“三检”制度,目的是要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搞好技术交底。班组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要使工人心中明白其进行工作必须达到的质量要求,及必须把握好的技术难点。
2.4安全控制
建立安全责任制。企业法人代表是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项目安全工作负有首要重要责任。公司、项目经理部、班组,都要签订安全责任书.发生安全事故,各级责任人和班组都要承担起一定经济责任。以确保安全设施投资到位。安全设施投入不能省,特别是企业改制以后.安全设施投入更不能省,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要比你安全投入的费用大得多,而且,造成的影响很大。
三、加强建筑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加强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
加强管理,是指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品质的一些关键问题,从技术、人事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3.2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作为技术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施工中协调上的某些常见问题包括:电气部分与土建的协调;给排水与建筑结构的协调;建筑的外表、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各种预制件、装饰与结构的关系、施工的特点、要求;各辅助专业之间的协调等。
3.3提高专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业务水平、综合素质产品质量的好坏与从业人员的水平素质密不可分。在搞好管理的同时.应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与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新技术产品的了解掌握。培养施工人员的敬业精神与细致的工作作风.施工巾不遗琐碎,不留后患。
上一篇:贫困县计划{汇总5篇}
下一篇:贫困学生帮扶工作计划{推荐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