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102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5分钟。
社团活动计划范文第1篇
一、优秀社团评比标准
1、模范遵守团学联社团部关于社团管理的各项制度和规定,活动内容符合本社团章程;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校风和学风的建设;在校内具有良好声誉。
2、社团组织机构健全,有完备的章程和正确的活动指导思想,有健全的活动制度、组织纪律和活动档案。
3、社团负责人经民主选举产生,领导班子团结有力,责任分工明确;社团负责人品学皆优,组织能力强,群众基础好。
4、社团活动学期初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活动中有记录,每学期能够开展至少2次以上的活动,活动要达到内容丰富健康、形式活泼多样、深受广大学生欢迎、参加人数相对较多、影响范围较广,对直接和间接参与的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教育作用。
5、社团成立必须已满一年。
6、所聘任的社团指导教师、顾问积极参与社团活动。
二、先进个人评比标准
1、遵守校规校纪和社团章程,热心社团工作,在社团工作和活动中成绩突出。
2、专业思想稳固,学习成绩优秀。
3、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在会员中有较高威信。
三、评比程序及表彰办法
1、学校社团评比小组由学校领导、团学联、社团负责人组成,负责社团的评比工作。
2、每学年第一学期中期,各社团将上一学年活动情况作出全面总结,并根据评比标准逐项做出自我测评,将社团总结材料和在社团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学生材料,按时提交校团学联社团部,作为评比小组评比的依据。
3、校团学联社团部召开校社团部主要成员和各社团负责人会议,进行工作汇报交流,然后按评比标准,对各社团的工作逐项进行评价,按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四个等级进行初评,并对上报的各社团先进个人材料进行评审。
4、学校社团评比小组对初评的结果进行复审和细致评定。校团学联发文公布评比结果,对评选出的优秀社团和先进个人分别授予“优秀社团”和“社团活动积极分子”称号,对良好的社团予以表扬,对较差的社团则提出整顿意见。
社团活动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社团活动;生物教学
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是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学生社团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平台,是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面新旗帜。笔者负责组织成立了我校的生物社团———古细菌生物社(以下简称“我社”),利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的热爱,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通过生物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社每学期在制定计划时尽量使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不仅可以从课堂上学到知识,还可以在社团自主进行一些有关生物学的探究活动。学生也可以提出一些社团活动的意见,开展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课外活动。例如,学生看到市面上售卖的叶脉书签,就会想要在实验室中亲手制作。我们制定了方案并加以实施,将体验和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高中教材的一个重难点内容,在学生看到网络上有些类似的改编歌曲有利于大家记忆该知识后,社团组织了一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歌曲自主改编大赛。通过该活动学生再也不会将两个知识点混淆了,特别是平时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在这一活动中有了成就感,发挥出了自己的潜能,创造出了意想不到的成果。通过类似的各种活动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让他们感受到生物学知识就在身边,使其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得到了的激发。从而解决了课本中部分知识抽象、难理解的问题,更加有利于学生平时的生物学习。
二、通过生物社团活动延伸课堂教学
生物社团是实施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理想阵地。很多学生参加古细菌生物社的初衷要么是希望借助社团活动来激发自己学习该学科的兴趣,提高该科学习成绩;要么是对生物很感兴趣,希望通过社团活动学到一些课本以外的生物学知识。社团不但要解决学生的以上问题,还要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例如,我社曾做过一次“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做完后引导学生自己设计“PH会影响有丝分裂吗”的实验,并分小组讨论和设计实验。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再如,针对课文中的实验“提取叶片中的叶绿素”,我社的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就提出“不同植物的叶片中光合素是不是含量和种类都一模一样呢?”据此,社团成员分组设计通过实验探究了不同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和种类,最后再把实验结果放在一起对比分析。自主探究实验过程中虽然也有失败,但同学们积极探究、分析,找到失败的原因。如果仅仅只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得如此透彻。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将课本知识熟练掌握,而且还提高了他们肯于思考,敢于质疑的能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让平时的生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三、通过生物社团活动巩固并深化课本知识
由于课时和场所的限制,许多生物学知识光靠课内讲授不够具体和直观,学生难以掌握。例如,学生学习了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但选修一的教材里面讲得很简单,很多地方学生都不清楚。大家对于这块知识很有兴趣,想进一步加深了解。所以我社就举行了一次“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的辩论会。学生接到任务后,积极地查阅了很多资料,在充分准备后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整场辩论会精彩纷呈,最后学生分组再进一步讨论,并总结提炼写出了相关的小论文。对课本知识更深一步挖掘的小课题让学生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和幻想,进而保持一种对知识积极探索和创造的欲望,从而有利于他们未来更好地发展。为了更好地巩固课本知识,社团成员们也想了很多办法。每到期中期末时,社长和副社长就会组织成员开展生物学科竞赛。竞赛的题先由各个小组组织备好,然后由社长和副社长将其汇总并整理成小题库,活动时再随机抽取其中的试题。这样让以前枯燥乏味的复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让复习效率大大提高。总之,不同主题社团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而且使他们巩固和深化了课本知识,提高了生物学科的学习成绩。此外,社团活动的开展也提高了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日益成长的生物社团,我们还有许多不足,但我们会不断改进和创新,让社团活动对高中生物教学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孔祥萍.学校社团活动浅议[J].文教资料,2015(31):101-102.
[2]张守强.“问题-探究”式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5(8):108-109.
社团活动计划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积极扶持、规范运作,促进学生社团健康发展;推动学生社团在活跃校园文化、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主要任务
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积极支持学生社团活动,大力促进学生社团发展,切实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
三、途径和措施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培育“四有”新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标,也是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的根本目的。要把培育“四有”新人作为加强社团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社团建设和社团活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途径。加强学生社团工作要牢牢把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使大学生社团成为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成为以班级年级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
(一)支持和引导学生社团独立自主地开展理论学习、学术科技、文化娱乐、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体育竞技等活动。通过每年举办学生社团文化节,对具有示范作用、能够切实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开阔学生眼界的学生社团进行集中展演和展示,在主题的确定、文化节的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通过每年一度的“十佳社团”评比活动,进一步规范和激励学生社团的建设,进一步活跃学生社团活动,扩大学生社团在广大学生中的影响,为学生社团发展注入活力、创造条件、搭建舞台、营造氛围。
(二)在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加强工作指导,把握正确方向。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如*研究会),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如计算机协会),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如硬件爱好者协会),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如绿色协会)。
(三)加大对学生社团建设的投入。根据具体情况划拨经费,支持学生社团的建设,保证学生社团活动正常开展。积极支持和引导监督学生社团通过吸纳社会赞助等方式筹集活动资金。在活动场地、活动条件等方面给予学生社团以优惠和支持,为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四)加强学生社团骨干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对学生社团负责人的选拔培养,使思想过硬、作风正派、素质全面、有社交能力的学生担任社团负责人。有计划地对学生社团负责人进行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将学生社团负责人和骨干人员纳入到团学干部体系,并在每年的“三好表彰”、“五·四”评优、奖学金评定及就业等方面充分考虑他们从事社团工作的经历及其业绩。通过他们凝聚更多的学生,使社团聚集在党团组织周围。
(五)加大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力度。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有专长和责任心强的教师指导学生社团建设。指导教师对学生社团的指导要有计划、有总结,并保证辅导的次数。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把社团指导教师指导社团的工作纳入工作量计算,并创造条件鼓励教师的参与,提高社团指导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工作水平。对于成绩突出的社团指导教师将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
四、切实加强对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
一是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切实加强政治领导。共青团组织要在所属党组织的领导下,切实承担起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积极取得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为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共青团组织要在党组织领导下,把握学生社团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对学生社团组织的大规模社会调查、举办哲学社会科学讲座和报告会等活动要严格把关,并加强监督,避免违背宪法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观点和言论通过学生社团或社团活动散布、传播。要探索和推进在学生社团中建立党组织、团组织,加强政治指导,在社团活动中融入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是规范完善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社团管理细则及内部相关管理制度,在社团成立、审批、活动开展、工作考核、财务管理和监督等环节中严格把关,不断规范学生社团及其成员的行为,保证学生社团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五、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创新学生社团工作
社团活动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科技创新类社团;高校;优化策略
1高校科技创新类社团的发展现状
高校科技创新类社团是高校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营造校园创新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社团成员以社团活动为平台,将所学知识与创新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断深化基础,丰富知识结构,实现课堂内外联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实践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增强核心竞争力。目前,南京林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有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CAD、机器人、电子爱好者、力学、农林智能化装备六大科技社团,涵盖学院全部本科专业。学院完善相关机制,制定了《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社团管理办法》《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科技社团指导老师工作办法》等大学生科技社团管理的相关文件,有效调动了各方积极性,落实管理保障和激励考评。协同校内外力量,为学生搭建实验实习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和校企共建平台。充分利用第二课堂,通过社团活动、科技创新比赛、专业教师指导、产品创业孵化等途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吸引大学生加入科技协会、从事科技活动,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1]科技社团每年组织十余场科技竞赛,如手工绘图技能竞赛、CAD应用技能竞赛、机械创新设计竞赛、机器人竞赛、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竞赛、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力学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选拔学生参加“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高水平比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项目分析、课题设计和制作实现,深化专业认识,激发学习热情,促进了优良学风的形成。高校科技创新类社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有利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大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即具有完备的知识结构、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用的知识技能。高校课内教学受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长的限制,知识面有限,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而科技创新类社团成员,在兴趣的带动下,能够主动地在日常学习和专业实践中,结合实际应用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从而满足个人的知识需求。在社团组织的讲座、培训、竞赛等活动中,社团成员通过查阅资料,接触行业前沿信息,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社团活动有利于学生加强课堂学习、夯实专业基础,从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社团成员来自不同的院系、专业、年级和班级,具备不同的知识储备结构,在交流中能够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激发思维碰撞,产生知识火花。[2]
1.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显性指标,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也是用人单位考核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类社团活动依托于各类创新大赛,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这些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平台。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再用实践检验所学知识,在“知识—实践—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实践能力。[3]
1.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科技创新类社团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团通过开展学术讲座、技能培训、科技竞赛等活动,加强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激发学生的内驱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4]
1.4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
“00后”大学生综合素质高、思维活跃、个性鲜明,但普遍存在合作意识薄弱,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的问题。一项完整的科技创新项目从团队组建、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到作品完成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在科技创新项目的进展过程中,学生能够意识到项目的完成需要团队的力量,需要每个成员的努力和整体的配合。通过参与科技创新项目,逐步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走进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5]
1.5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生涯规划
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生涯规划目标不明确、发展路径不清晰的问题。科技创新类社团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和相关学科竞赛,为学生搭建科技创新与实践平台。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深入企业、深入科研单位,了解行业前沿信息,拓宽视野,开拓思维,切身感受所学专业的应用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直观的接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行业发展前景,结合自身实际明确发展方向,制订发展规划。[6]
2高校科技创新类社团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科技创新类社团快速发展,重要性日益突出,但自身仍存在一些不足,对社团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1社团数量少,成员流动性大
科技创新类社团学术氛围严谨,专业性强、创新要求高,社团活动注重于科学研究、创新实践等方面,属于小众社团。大部分学生在选择社团时,更倾向于氛围轻松愉悦、活动形式多样的兴趣类社团。同时,科技创新类社团成员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稳定的兴趣爱好,才能持之以恒地进行创新和实践,这也间接影响了学生参加社团的持久性。科技创新类社团数量占比低,社团成员人数少且流动性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团的稳定与发展。[7]
2.2社团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大多数高校实行学校、学院两级社团联合会双向管理体制。学校社团联合会总体指导,由于不能全面掌握社团发展的实际情况,容易忽视社团的个性化需求,惯性沿用“一刀切”的管理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团自主化发展。学院社团联合会具体指导,更注重社团的创新实践,容易忽略社团管理体制和社团成员培养体系建设,导致社团成员发展目标不明确,影响了社团成员参加社团的热情与动力。[8]
2.3社团指导教师队伍不完善
高校科技创新类社团的指导教师以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为主。专业教师虽然在科研实践上可以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但由于教学任务、科研指标等多重压力,导致实际参与社团指导的次数较少。与专业教师相比,辅导员虽然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参与社团活动,但缺乏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不佳。
2.4社团活动缺乏针对性
科技创新类社团活动普遍存在重形式、轻内容,学术性、创新性不足的问题,有的社团活动仅以举办讲座、培训为主,不能体现科技创新类社团的本质和特点,削弱了社团的优势。此外,由于社团属于学生组织,科研项目、相关学科竞赛的信息获取渠道有限,间接导致了社团成员科研项目参与率、高水平竞赛参赛率不高,科技创新参与率较低。[9]
2.5社团活动经费不足、场地受限
科技创新类社团活动经费来源主要分为校院拨款、会员会费、企业赞助三部分。学校、学院用于社团建设的经费有限,科技创新类社团成员人数少、会费少,企业赞助资金引入难度大,使得经费问题成为制约科技创新类社团发展的重要因素。缺乏经费,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团的正常运行:由于实验材料价格超出经费支出预算,无法购买而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下降;仪器老旧达不到竞赛规定技术指标,使得作品效能降低,甚至导致优秀创意无法实现,直接或间接限制了社团的发展。固定的场所和良好的仪器设备是科技创新类社团开展社团活动的基本要求。高校科技创新活动室少,且多个社团混合使用,社团成员只能利用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地进行问题研究与学术交流,不利于学生进行长期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此外,高校的实验室、机房以满足教学科研需求为主,且在固定时间开放,科技创新类社团成员不能自主使用仪器设备。[10]
3高校科技创新类社团优化策略
针对科技创新类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在管理机制、培养体制、教师队伍、品牌活动和场地经费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保障社团良性有序发展。
3.1建立健全社团管理机制
科技创新类社团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日渐显著。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是社团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首先,高校应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类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将此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发挥科技创新类社团的巨大能量,汇集热爱科研、有创新潜质的学生,共同致力于科学研究与创新实践。其次,建立分工明确、权责统一的学校学院联合管理机制。学校总体把控,主要负责社团的成立审批、经费拨付、考核监督。学院负责专业指导和社团实际管理。学校学院联合管理,共同促进科技创新类社团健康有序发展。最后,社团应规范社团章程与管理规定,明确社团组织结构、社员权利与义务、部门职能、活动组织、考核评比、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严格按照章程与管理规定开展活动。[11]
3.2完善社团创新人才培养制度
科技创新类社团专业性强,社团成员要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完善创新人才培养制度,有助于社团成员综合素质的提升。首先,社团要合理制订成员发展规划。让学生在加入社团前对社团的前景、个人发展有直观的认知,设定明确的短期目标和长期规划,激发社团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其自主选择发展路径。其次,实行“培训+淘汰”的考核方式。在培训中,引入末位淘汰制,检验社团成员的学习培训效果,考核其创新实践能力水平,并进行定级,从而调动社团成员学习的自主性。最后,制定会员成长手册。记录会员技能成长、项目参与、职务变更、获奖情况等方面的内容,成长手册能够直接反映会员的培训以及参与实践的情况,便于教师选拔,也有助于会员全面认知个人成长路径,及时完善优化发展规划。[12]
3.3组建社团指导教师队伍,实行“导师+学长”双向指导模式
指导教师是社团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高校应选派科研能力强、业务水平高、乐于奉献的专业教师担任科技创新类社团的指导老师,对社团活动进行全面的指导。学校实施相应的激励措施,如将社团指导计入教师教学工作量,社团成员获奖情况与教师职称评审挂钩等。此外,扩大社团指导教师队伍,在社团中选拨优秀学长担任助教,通过老师直接指导、学长辅助指导的方式,实现社团指导层次化。[13]
3.4建立以竞赛为主的社团活动体系,打造品牌特色活动
科技创新类社团的活动体系直接体现了社团的本质和特点,社团应结合专业特色,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打造品牌活动,扩大社团的影响力。首先,定期邀请专业教师开展讲座、培训等活动,使社团成员夯实专业基础、丰富知识储备。其次,建立以学科竞赛为主的社团活动体系,通过组织社团成员参加机械创新设计竞赛、CAD应用技能竞赛、机器人竞赛等学科竞赛,营造良好的社团科创氛围,激励和带动社团成员投入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最后,注重社团活动的内涵和深度,创新社团活动的形式,打造专业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品牌活动。[14]
3.5完善环境设施建设,保障社团资金投入
稳定的社团活动场地和资金投入,是社团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高校应重视科技创新类社团的发展,为社团活动场地、经费做好保障。首先,要设立科技创新活动室,保证社团活动有规律。同时,要定期开放实验室、机房,为社团活动提供硬件支持。其次,要多举筹措资金,保证社团有序运行。一是积极争取学校、学院的支持;二是寻求企业的帮助,根据社团和企业的各自特点,选择相匹配的企业,通过企业赞助社团活动,社团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实现双赢。此外,要制定规范的社团经费管理制度,在社团内部倡导节约理念,通过充分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15]
参考文献
[1]周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科技创新类社团发展困境与优化策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12):250-251.
[2]谢金.高校学术型社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研究: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7(3):68-69.
[3]周颖.以科技型社团为载体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教育现代化,20246(15):15-17.
[4]周俊,毛锡锋,张珂,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视阈下地方高校电子科技类社团组织管理模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20246(14):34-36.
[5]李莉.社会服务视阈下高校科技类社团发展模式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418(8):228-229.
[6]金晓辉,廖海.高校科技社团对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实践与研究[J].黑河学刊,2024(4):147-148.
[7]陈云霞,何文晓.创客教育视域下高校科技类社团管理的研究与实践:以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4(19):62-63.
[8]付晓.高校学术社团发展研究:山东科技大学为例[J].云南科技管理,202432(3):52-55.
[9]陈颖.高校-科技社团资源配置与共享实践研究[J].科教导刊,2024(5):15-17.
社团活动计划范文第5篇
(一)科技类社团活动质量不高
当前,大学生科技类社团活动主要以定期开展科技类讲座为主。一些社团也会组织会员制作简单的科技类作品,但社团活动还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阶段,缺乏社团特色活动,对学生没有真正的吸引力。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从社团具体管理者的角度看。现实中,主要负责社团事务的是在校大学生。由于学生的理论功底浅、动手实践能力薄弱、管理经验不足等因素,导致社团开展的活动质量不高,活动效果不明显,不能对广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进行有效引导,与学生的期望值相差甚远,从而使得学生渐渐失去了参与科技类社团的积极性。
2.从社团成员的角度看。大多加入社团的都是大一新生。新生都是凭一时的新鲜感加入,对于科技类社团活动要求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学习主动性差,当真正进行科学研究遇到困难时,并不是想着怎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选择逃避,离开社团。由于社团成员流动性大,社团一些活动或工作任务很难持续进行,严重制约了科技社团的发展。
(二)大学生科技类社团主管部门对大学生科技社团重视不够
当前,大学生科技类社团的主管部门主要是高校团委。高校中隶属于团委的学生社团非常多,科技类社团只是其中的一类。科技类社团要想做出成绩,一方面需要时间,另一方面需要资金投入。而其他社团在同样时间和资金投入下有可能做出更大的成绩,因此在工作实际中,高校团委可能对于时间短、资金需求少、做出成绩多的社团更加重视,而对于科技类社团的重视程度、管理和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大学生科技社团活动经常要为团委或者学生会组织的学生活动让路。各项大学生科技社团活动也经常因为活动方案不过关、活动规模过小或过大而夭折,造成大学生科技社团活动质量不高,活动影响力不大,与大学生的期望值有一定差距,长此以往,在大学生心目中形成一种大学生科技社团活动没什么好参加的认识。
2.科技类社团经费短缺问题严重。大学生科技社团经费来源稳定性差,经费投入不足是很多大学生科技社团面临的共同问题。科技类社团的资金花费主要是各种原材料和配件的采购上,大部分学校都是让学生先垫资购买,等到参赛作品获奖后再给予报销,对于不能获奖的项目不报销。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搞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资金问题成为制约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健康稳定发展的一大瓶颈。
二、高校大学生科技类社团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积极探索依托科技竞赛项目
组建大学生科技类社团的新模式新模式主要是依托不同竞赛项目组建不同科技类社团,各社团成员的选拔、内部机构设置、社团的管理、参赛组织等所有环节均由社团的学生负责,指导教师专注于业务指导。这种基于课外科技竞赛项目建设大学生科技类社团的模式,一方面有利于打造本社团的特色品牌活动。由于这种新模式着眼于各个竞赛项目,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集中起来,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参与科研的热情,有利于本社团品牌活动的形成。另一方面,社团的日常事务由社团学生自主管理,业务指导由专职教师负责,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管理能力,也减轻了指导教师的工作任务。如高年级社团成员有参赛经验和较系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通过内部培训和参赛过程对低年级社团成员开展内部指导;社团成员根据自身的专业、兴趣和年级不同,自我导向进行分类、分层次的学习与发展,目标路径明确。新模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和目标。对于一年级的新生,主要是科技启蒙和竞赛引导,着重培养新成员的兴趣,让新生了解社团主要活动安排,提前对基础理论课程进行学习;对于二年级社团成员主要是基础科研训练,技能提升,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拓展;
三、四年级的社团成员主要是积极参与各种竞赛
(二)创新科技类社团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创立社团的品牌特色活动,扩大社团影响力和知名度
1.要结合专业优势和特色丰富社团活动内容,创新社团活动形式,形成本社团的品牌活动。高校要注重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建立。比如,通过学院科技活动节或实验室开放日营造学生积极参赛的良好氛围;通过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学科专业竞赛来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通过召开社团与学生见面会来提高“传、帮、带”的效果。
2.鼓励社团成员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积极参与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申报和研究,从选题、申报、研究到最后结题中全面锻炼社团成员的科研能力,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三)各高校领导层面要重视学生科技类社团的建设
1.各高校领导层面要从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科技类社团的建设工作,要为科技类社团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上一篇:社团管理督导工作计划{5篇}
下一篇:社团法律协会工作计划{整理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