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短跑训练计划{推荐5篇}

雨巷诗人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9715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9分钟。

短跑训练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初中生;中长跑;方法;探究

一、初中生业余短跑训练手段对中长跑的促进作用

在中长跑的训练中加入短跑的专项练习,进行60米和100米的重复间歇跑的训练手段,每组的短跑训练可以间隔在1分30秒左右完成,每组进行5―6次,每次短跑训练跑都要以提高速度的成绩来完成分配完成的训练任务。通过在中长跑练习过程中融入短跑的训练手段,不仅能够使运动员适应长跑中的位移速度的抢道反应能力,还能在中长跑加速跑、变速跑的过程中提供更好的综合因素。现在长跑的训练不再是单单训练长跑过程的耐力,增加供氧动能,通过中长跑的耐力训练供氧的能力增强的同时,用训练短跑的方法增加中长跑运动员短跑的训练量。这样在帮助长跑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训练一致性与训练过程的负荷量与训练节奏相一致,身体素质与专项相结合的训练手段。

二、业余长跑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性

在中长跑的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发展决定着中长跑成绩的取得。例如,身体素质较好的中长跑运动员不管是在肌肉组织的发育上,还是韧带的韧性方面都强于其他的运动员,能够较好的减少运动训练过程中产生的运动损伤。那么,对于中长跑运动员增加身体素质的训练也就成了训练中重要的一项任务。无论是对中长跑运动员运用短跑的专项训练,还是中长跑的耐力无氧阈的训练都是针对运动员的专项训练。那么在中长跑和短跑训练之余,还得加强对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以及肺活量的训练,因此训练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计划当中,就要设计较为合理的循序渐进的训练计划。与此同时,还要留出一定训练时间增加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打好坚实的身体基础。这样在训练结构上的分配就较为合理。

三、业余长跑训练方法与手段

在发展初中生的业余中长跑的训练方法与手段当中,发展专项训练的方法有上下坡跑的训练以及上下坡跑接力游戏设计。还有就是利用上下坡的地势进行跳跃式训练以及连续的跨步跳训练,这样都是增加初中生的专项力量的训练。在进行间歇性训练的同时,也要注意增加初中生的综合身体素质练习。

教练员在初中生业余中长跑的训练方法上,除了循序渐进的发展方式,还有就是要注意逐渐地增加初中生的速度练习以及初中生中长跑运动员无氧阈的发展,而且教练要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对初中生的间歇训练时间与次数,以及训练过程中的训练负荷量的问题。因为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身体成长较快,教练员如果制订的训练计划较多或是负荷量较大,那么对于初中生业余运动员来说就是较大的负担,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还要影响身体正常发育。在训练的间歇问题上,教练员还得注意初中运动员的间歇时间能够较好的把握初中生训练过程中的间歇时间,既不能损伤初中生运动员的身体造成运动损伤,也要达到一定的训练量,达到发展身体素质与运动成绩取得相并行的训练效果。

短跑训练计划范文第2篇

短跑放松是运动员在短跑过程中,在技术表现上,合理、自然、协调、舒展、快捷而自动化,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实效性,在体能消耗上,能做到功能增效,节省体能,在心理特征上,表现出心态稳定,情绪良好,兴奋适度,不紧张,不失常。短跑运动员能完成这三方面放松活动的本领称之为短跑放松能力。

从理论和实践上看,关于培养少年短跑运动员的放松能力问题,都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为此,笔者仅对承德县一中短跑班进行了一项培养放松能力,促进短跑速度的实验,旨在对增强放松能力,促进短跑成绩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二、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承德县一中甲短跑班同组成绩相近的少年男子运动员,5名(高一年级)为实验组,5名(高中二年级)为对照组,年龄级为13至14岁。实验前将两名成绩相似的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队员的短跑成绩均无显著差异。

2、研究方法:实验方法、文献研究法

三、实验设计与操作方法

1、实验设计是对照组按少年短跑训练的一般方法训练,而不采用放松能力的专门训练。实验组除执行对照组的训练计划外,还增加培养放松能力的训练。

2、培养放松能力的方法:从介绍放松能力的理论、跑前放松法、跑中放松、心理方面的放松、跑后放松几个方面进行。

3、实验操作方法,每周每次课放松练习内容基本一致,课时计划中放松练习安排具体内容。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半年试验后,于2007年2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100米成绩进行了实验结果测试,并将两组实验前后的100米成绩变化进行统计。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实验后100米成绩平均提高了0.76秒(表略),对照组实验后100米成绩平均提高了0.34秒。实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提高了0.42秒,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训练效果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经T值检验,P

2、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培养放松能力是提高短跑成绩的重要手段,忽视放松训练就会减缓短跑成绩的提高幅度和速度。实验结果还证明实验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合理有效的。这些培养放松能力的方法,在少年短跑训练中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它们使短跑放松能力的训练有可操作性。

五、结论与建议

短跑训练计划范文第3篇

摘要:短跑是一个典型的速度项目,是衡量学生身体素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学校的体育教学和业余田径训练中,如何培养短跑苗子,是广大体育教师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选材方法;基础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5-055-02

工作以来,我多年担任学校田径队的训练工作。在学校田径队各项训练中,我认为效果最好的就是短跑项目训练。短跑是一个典型的速度项目,是衡量学生身体素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学校的体育教学和业余田径训练中,如何培养短跑苗子,是广大体育教师关注的问题。回顾这几年的教学和组织学生业余田径队的训练实践。我认为培养短跑苗子,在于准确的选材和基础的训练。下面我就这两个方面谈谈我的实践和体会。

一、准确的选材方法

训练实践证明,“没有天赋的运动才能,就不能取得最佳的运动成绩”。目前普遍认为:“优秀运动员成功之道,就是天赋的超人的运动天才,加上多年的恰当其处的科学训练”。优越的先天素质为运动能力的发展及其极限水平提供了可能的物质条件。教练员肩负着运动员选材和训练的双重任务。因此,一个优秀的教练员除应具有丰富的训练和比赛的经验外,还必须掌握先进的选材和训练理论。成功的选材能为科学的训练奠定可靠的基础。

由于我县是山区县,经济、文化、生活、教育、娱乐都比较落后,故学校没有专设体育班。训练是业余的,教练也是兼职的。再加上连续几年危房改造,造成场地、器材不足,体育教学不能正常开展。因此整个学校田径运动水平是较低的,基础也是较差的。针对这种情况,为培养短跑苗子,我十分注意短跑队员的甄别与选拔工作。

1、形态

体型要匀称,身高要接近或超过1.60m,臂部稍向上,下肢相对较长,踝、膝关节的围度要细小,脚掌相对较短,踝关节力量较好,频率较快。

2、身体素质

(1)20″的原地高抬腿,可以发现队员的先天频率。

(2)30m、50m、100m计时跑,可以了解队员跑的步幅,频率和整个跑的过程的协调性。

(3)立定跳远和原地多级跳的远度,可以发现队员的爆发力量。

上述素质的测试虽然简单,但是在没有其他科研测试的条件下,还是有一定收获的。如果在这3个条件中,测试的结果都比同龄队员的好,那么就可以让其入队试训,再通过6至10个月的训练,决定取舍。

二、抓基础训练

通过近几年的训练实践,我切实体会到短跑的训练应从基础训练抓起,抓关键技术、辅助训练、训练改革、训练内容和纠正错误。这样做不但不会拔苗助长,而且还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训练中,如何使运动员尽快掌握,而跑得轻松、技术合理,我认为必须抓好这几个方面。

1、抓关键技术训练

后蹬、前摆和着地是途中跑的关键技术。后蹬要求大、快、直、前。前摆要求摆动腿的大腿积极向前上方高抬,步幅大而均匀。着地要求大腿积极下压,小腿顺惯性由前向下后做积极的“扒地”。在训练中应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分解训练,着重学习后蹬、前摆、着地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专门练习如加速跑、重复跑、走跑交替、定时跑、变速跑等,练习整体协调动作并结合游戏比赛的方法,掌握途中跑的技术,提高途中跑的能力。

2、抓辅助训练

辅助练习对运动员掌握途中跑的正确姿势、发展身体素质和跑的能力有较好的作用,特别是高抬腿跑和后蹬跑对加快途中跑的步频、增大途中跑的步长有直接影响。

(1)高抬腿跑:突出一个快字。要求做到抬腿与蹬地、抬腿与送髋、抬腿与摆臂之配合。采用原地练习、支撑练习、行进间练习多种练习方式,通过计时和计数等手段,提高动作质量。

(2)后蹬跑:狠抓一个大字。要求做到后蹬充分,摆动腿积极下压,用前脚掌着地。强调逐步增大步幅,动作富有弹性。采用原地两腿弓箭步交换跳,利用跳箱盖或台阶做原地两腿交换踏上、向上跳起的练习,在直道上划数条横线做后蹬跑,规定步数看谁跑的距离远,规定距离看谁跑的快等方式,逐步掌握动作。

3、抓训练改革

搞好途中跑训练,训练合理是关键。在训练中,教练应大胆改革,采用各种训练手段,使运动员逐步掌握动作。如集体原地摆臂练习时,教师可利用掌声、哨声等信号进行调节,在此基础上,运动员分组做弓箭步摆臂练习;用对照比较的方法,让2~3名运动员用中等以上速度跑40~60米,教练示范进行对比,讲解动作要领,使运动员建立正确的及时概念;采用顺风跑、下坡跑等方法,体会加快步频和自然放松跑的技术;在直道上做追逐跑、接力跑等各种游戏,提高训练兴趣。也可以利用篮球场做变速跑,采用边线加速、端线慢跑的方法练习;仰卧肩肘倒立,做车轮跑的放松练习,以发展膝关节的灵活性等。

4、抓训练方法

采用条件作业法主要是为了帮助运动员改进并掌握动作,其方法有:

(1)弓箭步原地摆臂练习。要求运动员把注意力集中到摆臂上,做有力的前后摆动。可采用对墙站立,限制摆臂的动作。

(2)在窄道上跑。在地上画几条窄道,让运动员在道内或道线上反复练习,这样能限制运动员跑时左右摇摆。开始练习不宜快。

(3)标记跑。在跑道上放实心球,距离与运动员步幅相适应,让运动员跑时每步落在两实心球的中间,这样能限制运动员跑的步长,改进跑时步频快而步幅小的缺点。

(4)上下坡跑。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上下坡跑,一方面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另一方面也能发展跑的能力,促进运动员掌握动作。

(5)发展爆发力:发展爆发力是提高动作速度的有效手段,其方法主要有恒定小负重和变重的强度练习。

在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我们在制定训练计划的时候,要结合运动员的实际运动量的大小和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学习状况相适应,不能操之过急。

在训练中注意强度,少采用大运动量的训练,在训练中特别注意队员的心率

训练计划制定前要与运动员共同商议,有问题共同解决,提高运动员的自觉性。

5、训练时及时纠正主要错误

根据运动员练习中易犯的错误动作,分析原因,抓主要错误进行纠正,是教练训练能否取得成效的保证。

1、“坐着跑”。主要原因是由于后蹬不充分,特别是伸髋不够,身体重心提得不够高。纠正方法:练习双手叉腰跑、后蹬跑、上台阶跑,使身体重心提高,体会后蹬动作。也可以做一些增加大腿力量的练习,如立定三级跳和负重下蹲起跳。

2、摆动腿前摆时,大腿抬得不够高。这是由于大腿屈肌力量不够强,后蹬不充分,上体过于前倾引起的。纠正方法:做发展大腿屈肌力量练习,用负重原地高抬腿跑、行进间高抬腿跑、蹲跳和起跳后双手抱膝及上坡跑的练习纠正。

3、“塌腰”和“后仰”跑。主要是腰腹肌力量不够,上体前倾过大或腹部前挺。纠正方法:在肋木上或仰卧在垫子上做收腹举腿,肩负轻物做转体和体前屈等腰肌力量练习,利用上下坡进行反复跑练习。

短跑训练计划范文第4篇

这半年,太平洋的那端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我们又能从这些故事中得到什么?8月初,在短跑小将杨耀祖飞赴芬兰世锦赛之前,记者采访了他和教练刘侠。

“简约而不简单”的专项训练

2月1日,杨耀祖开始了在美国的第一次正式训练。雅典奥运会200米比赛他进入复赛,是中国男子短跑选手中最耀眼的新秀。

拿到训练计划一看,杨耀祖别提多开心了:每周五天,每天一个半小时,这也太轻松了!

的确,与国内的训练计划比,这份计划确实显得“轻飘飘”。国内奉行的是“三从一大”,每天的训练从大清早的跑步开始,下午才结束,特殊时期晚上还时常加“小灶”,时间长,量也大。

可第一天练下来,杨耀祖脸色就不对了。几天下来,兴奋劲儿全无,他抱怨道:“还不如在国内呢!”

负责杨耀祖训练的是美国著名田径教练克莱德·哈特,他有着42年执教经历,曾经培养了200米、400米世界纪录保持者迈克尔·约翰逊、雅典奥运会400米冠军杰米·瓦里纳。与国内教练员制订的针对性计划不同,哈特的这份计划非常“全能”。他带的所有运动员都根据它训练,而且也没有大小周期调整和赛前调整。

刘侠保留了这份计划的主要内容:

虽然每天都是不同的形式,但归根结底就一个字:跑!看似简单的练跑,要完成起来却并不容易。

哈特的训练计划十分重视跑量的堆积和训练的密度,对各分段的跑法都很有讲究,他要求跑多少就得跑多少,不能快也不能慢,要求加速的地方必须加速。

如500米练习中,哈特要求前400米的强度为58秒,后100米全力;中,全程强度为1分12秒5。虽然这样的要求在国内也能承受,但国内运动员都穿钉鞋,摩擦大,脚底发力更轻松,能降低跑的强度。哈特则要求队员穿着普通的胶鞋完成。在美国的160堂课,队员们穿钉鞋训练的时间,也就20堂课左右。

对于这样的训练,杨耀祖充满了强烈的抵触。一方面,这次短跑小组在美训练的贝勒大学田径场,是个“百年不遇的风水宝地”,“每天训练不管跑到哪儿都是顶风,运气好的话那个风是会很卖力地招呼我的哦!”训练场外20米处就是一条铁道,每天训练都有运货的火车隆隆通过,汽笛声淹没了教练的哨声。

另一方面,杨耀祖刚从200米上升到400米,很多强度要求无法完成,让他觉得身心俱疲。直到两个月之后,赴美训练的四个中国小伙子才逐渐适应了这种高密度的训练。

刘侠对这份计划也有困惑:国内讲究对症下药,一人一方,毕竟每个运动员都存在个体差异,难道美国的世界冠军都是这样练的?

尽管有疑问,但短跑组充分相信哈特,半年来,一直按照哈特的计划进行训练。刘侠说,由于时间短,训练效果还不是十分明显,只能通过今后的比赛来检验。

“小”步骤大作用

半年的训练还给杨耀祖补了一课,那就是准备活动的重要性。

哈特制订的准备活动是一支紧凑的“三部曲”:3圈100米直道变速跑,加一个200米变速跑,这是第一步;拉伸、牵拉肌肉练习,由上肢到下肢,从细小关节到大关节,这是第二步。完成前两个步骤用时约20分钟。第三部分是一整套专门的美式新练习,快速高抬腿跑、折叠跑、抬腿、后伸等,距离在20米到30米之间。整个准备活动的时间为30至40分钟,内容则每天固定不变。

与国内的很多运动员一样,杨耀祖开始对这些准备活动并不以为然,没有好好地贯彻要求,到正式训练就感觉活动不开,专项跑的训练质量也不高,不能很好的完成强度要求。经过教练的提示才明白,这个原来在他眼里并不重要的环节.对整个训练有着不小的影响!

刘侠认为,相比国内慢跑三圈、拉肌肉等近一个小时的准备,这套准备活动节奏更快,调动也快,而且充分到位,肌肉、关节、内脏、竞技状态马上能够提升到所要达到的要求,为训练的完成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值得借鉴。

“新”比赛“新”体验

美国的比赛设置也让中国的教练员、运动员大开眼界。

国内不管大赛小赛,教练员都会提前对训练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根据运动员的特点或减少或加大训练量,时间基本都在一周以上,赛后也会有一周左右相应的调整恢复期。

而美国的比赛往往被安排在周六进行,周一至周三按照正常的训练计划进行,只是稍微减少跑量、提高跑的强度,周四开始作一些赛前的起跑练习,周五作赛前的准备活动,周六上赛场。比赛完休息一天,到周一重新投入正常的训练,根本没有比赛完休息调整的时间。

从3月26日开始,每隔两周,杨耀祖就要接受这样的一次考验。半年来,他一共参加了7场比赛。

5月14日,亚特兰大,杨耀祖参加了他在美的第五场比赛,也是在他眼里“最夸张”的一场比赛。

这场比赛类似于美国大学生联赛中的一站比赛,对参赛选手也没有限制,谁都可以交钱报名,裁判以每个人的报名成绩进行排组。虽然不是什么大型的比赛,但水平可不低,杨耀祖去年20秒59的最好成绩,只能被排到边上的道次。

赛前三四天杨耀祖才接到比赛通知,马不停蹄地赶到比赛现场,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息,就参加了比赛。然而,令杨耀祖和教练意想不到的是,那次比赛他100米、200米的成绩分别为10秒40和20秒88,还是基本发挥了水平。

这次比赛使杨耀祖充分体会到,紧凑的训练、比赛对提高连续比赛的能力是非常有好处的,也帮他建立了充分的自信:虽然身体状态不佳,但跑下来之后并不觉得怎么累,并且整个跑的节奏也很稳定,这样的情况下都能发挥出水平,如果完全调整好呢?

杨耀祖的主项本是200米,但去年6月约翰逊访华时曾表示,他是一位很有潜力的队员,应该加练400米。他这次到美国,主要就是练400米的。可惜的是,他只参加了一场400米的比赛,那也是他在美国的第一场比赛.就在贝勒大学的训练场上进行。

比赛当天下着雨也比较冷,杨耀祖跑完200米后就不知道怎么跑了,动作也很僵硬,最后的成绩是4日秒61,对这个成绩,他充满了疑问。杨耀祖说:“2002年在国内训练时,我还跑出过47秒.那时候也没练过。现在专门练了400米,成绩怎么反而不如从前呢?”

哈特认为,在气候不好的情况下,这个成绩还是能接受的。杨耀祖真实的水平应该远不止这些,只是现在还不会跑而已。

这次比赛之后,刘侠考虑到杨耀祖对400米的节奏尚未完全掌握,参加比赛为时尚早,在他的要求之下,之后杨耀祖放弃了400米,只参加100米和200米。

“恋”上力量训练

很多人再见到杨耀祖时,都说他黑了不少,脸也明显瘦了,“可是我的身体结实了,体重还增加了一公斤呢!”这也是此次美国之行的又一收获。

杨耀祖第一次400米比赛后程的乏力,跟他上肢及躯干的力量小不无关系,摆臂无力,动作变形,速度减慢,这也是我国短跑水平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恰恰在力量环节,我们的训练手段比较少。一般上肢是卧推和高翻,下肢是深蹲和蹲跳等.侧重点放在大力量上。

在美国,综合力量训练花样多,实效性好,尤其是上肢躯干力量,一些细部的小力量训练,效果非常好。通过一段时间的力量训练,杨耀祖便能够把摆臂的动作维持在一个比较快的速率,从而获得很好的助力,跑的动作不再变形,为提高比赛成绩奠定了基础。

在力量练习器材中,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大健身球。练的时候要求队员躺在球上完成哑铃直臂举等动作,不熟练者还真控制不好。刘侠在国内曾经见过几次,但从未用过,而在美国,这是田径运动员的“常规武器”。

还有一块看似平常却一定要双腿才能站稳的海绵垫,要想在这样的器械上既保持平衡,又做完整的动作,非得协调好身上的每一块肌肉不可!

除了这些“新式武器”外,常见的胶带练习也给队员们带来了麻烦。

胶带练习的器械,就是一根皮筋,国内的做法是将跑的动作分解成几部分进行,着重髋关节的摆动速度,主要练腿肌肉,每次动作只是后蹬腿,并不接触地面。而专职力量教练丹尼·布拉哈姆的要求是:做胶带练习时,要完整地接近跑的动作,后蹬、折叠、前摆,一次性完成,同时完善做这些动作所需要的各部位的力量。

杨耀祖开始做的时候,老感觉这个不对那个不好,听了布拉哈姆的解释之后才明白……

虽然经历了很多从不会到会再到适应的一个个环节,但半年练下来,杨耀祖觉得美国的力量训练还是“挺对自己胃口的”,他的上肢及躯干力量都提高了不少。

全面推广为时过早

在杨耀祖眼里,美国的训练“就像烧水每天只烧到温吞就停止,虽然每天都能保证训练的系统性,但缺乏强有力的能够达到沸点的锻炼”。

他所谓的沸点,指的就是更针对亚洲人身体条件的一些爆发力和绝对速度的训练。这对黑人运动员来说是天生的,中国的运动员则必须通过后天的训练去提高。这也是让杨耀祖对哈特训练计划产生抵触的主要原因。

短跑训练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短跑;跨拦;运动负荷;赛前训练

赛前训练的宗旨在于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达到竞技状态。当今,随着田径项目竞赛制度的演变,其训练过程结构也已经发生变化,总体可概括为以阶段训练为核心,以小周期为主要内容的多元化发展特征,赛季也由原来的单季变为多季。一般而言,在正常情况下,运动员经过较长时期的系统训练之后,训练水平和竞技能力理应逐渐提高,专项成绩亦该上升。但这绝不能确保竞技状态高峰出现在重大比赛之时。因此,是否善于安排赛前训练成为了衡量教练员业务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

一、赛前训练的基本含义及主要任务

广义地讲,重大比赛前一个周期的训练可视为赛前训练阶段。该阶段又可划分为若干个小阶段,分别确定训练的重点任务。同时,每个小阶段的训练内容与负荷的节奏,以及各小阶段之间的节奏,对比赛时能否达到竞技状态均有重要影响。

狭义地讲,赛前训练往往指比赛前数周或最后一个小周期的训练。在此期间,训练的主要目的已不是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的机能和运动素质水平,一般也不再进行技术上的“改造”,而是致力于通过各种训练手段促进构成竞技状态诸因素的有机结合,使运动员进入表现个人最佳成绩的最适宜状态,具体表现为:第一,各系统的机能能力达到较高水平,运动能量消耗减少,恢复过程缩短;第二,各项身体素质综合水平得到理想发展,并能做到有机结合;第三,动作协调,技术稳定,反应灵敏,速度感及节奏感好;第四,心理稳定,有充足的自信心,渴望比赛,又具有自我控制能力。

二、短、跨运动员赛前训练的内容与方法特征

短跑、跨栏运动员在赛前4—6周内训练内容逐渐减少,一般性的训练内容被取消,只保留了与专项关系密切的训练内容。具体来讲,100米、200米跑运动员其训练内容侧重于专项力量、速度、速度耐力的训练,并伴随技术与心理训练的进行。其方法是专项力量以小负荷、快速爆发式用力,速度耐力以80米以上段落95%左右强度负荷为基本特征。400米跑运动员的训练内容侧重于将专项耐力水平维持在适宜的高度,其方法是以高强度的间歇跑,反复跑,上、下坡跑,起跑和行进间跑,以及跳跃练习和跑的专门练习,杠铃练习为基本特征。跨栏运动员的训练内容则重于栏的专项训练,并穿插一些髋关节力量以及灵活性与快速力量的练习,其方法主要采用起跑至第1栏——第5栏——第8栏的练习、变换栏间跑节奏的练习、短于专项段落或稍长于专项段落的速度与专项耐力练习等。

三、短、跨运动员赛前训练负荷量与强度特征

重大比赛前合理安排负荷量与负荷强度是促进最佳竞技状态形成的决定性的因素,而对负荷量度的控制往往取决于运动专项特点。从目前所能收集到的研究资料来看,在赛前阶段运动负荷控制的研究中,在大多未涉及负荷量度的领域,而对负荷强度则有所涉及,但亦十分模糊。现代运动训练负荷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在数量的基础上,突出强度的训练更为有效,也更为经济。契纳指出,最佳运动成绩有赖于专项训练的强度和量。谢亚龙认为,在处理负荷强度诸因素的关系时,应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再考虑其它量等因素。运动负荷的辨证关系同样告诉我们,在赛前训练安排运动负荷时,绝对不能只考虑其中一个方面,而应该在考虑一方面的同时把握另一方面。

此外,短、跨运动员赛前训练的负荷量以下降式的波浪曲线变化为基本特征。负荷量的下降主要表现在训练内容手段的减少,训练课时间的缩短以及每一手段练习次数的减少和间歇时间的延长等,在减到一定程度后,还要保持一定的负荷量,采取一天略大、一天略小或一天略大、两天略小的安排方法,这样运动员不但能够获得适宜的刺激,又能得到及时的恢复,有利于运动员保持旺盛的体力和达到竞技状态。

四、短、跨项目赛前训练安排应注意的问题

1.赛前训练计划的安排应符合短、跨项目特点和项目功能特点。短跑、跨栏均属体能类具有短冲性特征的极限强度项目,其突出特点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体能潜力,并具有两种系统混合供能的特点。因此,在训练计划的制定上,我们应围绕项目及项目功能特点,合理安排训练内容、负荷量与强度。

2.教练在安排短、跨运动员赛前训练计划时,应明确以下关系:各种身体素质与专项身体素质协调发展的关系;专项身体素质与专项技术之间相互吻合的关系;训练负荷与恢复措施的合理配比关系;心理负荷与比赛日程的最佳组合关系。

3.赛前训练阶段在时间的确定、计划的安排、方法手段的使用等方面必须因人而异,同时还不能忽视个体的差异性。如对于过度兴奋的外向型运动员来说,应安排短距离练习强度不大,训练负荷量相对不高的内容。而对于惰性较大、抑制过程占优势的内向型运动员来说,其安排内容正好相反。

五、结论与建议

1.赛前训练阶段之所以成为运动训练过程的独立阶段,是由赛前训练特点及规律所决定的,但它又是运动训练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训练过程的各个阶段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教练员,我们应该充分掌握有关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并自如地运用到各专项训练及比赛中。

参考文献: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