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160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7分钟。
疾控中心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工作要点
(一)认真实施疾控机构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和绩效考核。推进疾控机构规范化管理,检验人员进修率达到100%,2013年,县疾控中心实验室规范化管理达标。完成卫生部第二轮疾控工作绩效考核。加强疾控机构对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指导,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管理率达到90%。2012年没有达标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中医院)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管理率在2013年必须达标。各县(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管理率达90%,乡镇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规范化管理率达100%。
(二)认真抓好免疫规划工作,继续保持常规疫苗接种率以乡为单位90%以上,确保省卫生厅组织好第三批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0%复核验收达标。做好重点人群脊灰强化和麻疹补充免疫工作,目标人群强化/补充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维持全县无脊灰状态。成立消除麻疹技术指导组,推动消除麻疹工作进程。继续开展入学、入托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工作,协助做好疫苗电子码监管管理。继续开展“优质服务预防接种门诊”创建活动,2013年全县继续创建2个“优质服务预防接种门诊”。妥善处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三)加强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保持全县传染病网络报告率达95%以上,法定传染病及时报告率、及时审核率均达到98%以上。加强手足口病、流感、霍乱、狂犬病等重点传染病监测和防控工作,做好全县突发疫情处置工作,提高传染病病人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四)认真抓好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以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和《省遏制与预防艾滋病行动计划(2013-2015年)》为指导,抓好艾滋病疫情上升速度较快的重点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推动艾滋病检测点建设,2013年6月底以前,全县所有中心卫生院以及30%的一般卫生院设立艾滋病检测点。落实艾滋病病人机会性感染医疗救治政策。开展全县性的宣传教育活动。
认真贯彻执行《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紧紧抓住肺结核病人发现和治疗这两个关键环节,全面完成省卫生厅下达的结防工作任务。认真落实农村困难人群耐药结核病人救治政策。提高县级定点医院耐药结核病人的诊断和救治能力。开展以县为单位的结防机构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工作,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
(五)积极做好慢病防控工作。贯彻落实《省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推进多部门合作。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限盐降血压行动”,活动范围覆盖60%的乡镇。建立以县为单位全覆盖的死因监测和肿瘤登记报病网络。要结合居民健康档案和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慢性病信息收集、分析和利用,开展社区诊断,掌握慢性病流行规律及特点。
(六)继续做好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资金地方病、麻风病、疟疾防治项目工作,认真做好人群碘含量监测工作,大力宣传推广低钠盐。
(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我县被列为重点监测县,按照监测方案要求,组织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工作。
(八)加强对中央和省级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的监管,强化项目督导检查。组织实施重大卫生宣传日(结核病、艾滋病、计免日、爱牙日、碘缺乏病日、疟疾日等)宣传活动。
二、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县、乡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强对本辖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领导,研究制定工作措施,要抓住薄弱环节,切实拿出解决的办法来,要勇于创新,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确保工作任务的完成。
疾控中心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卫生工作方针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系改革的意见》精神要求,本着“面向社区、面向农村”、“解放思想、创新求实”的原则,以局直卫生单位为主体,以卫生局为主导,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以村卫生室为重点,以常见病、慢性病防治、卫生知识宣传、公共卫生状况调查、疾病防治业务培训等行动为载体,进一步规范我市传染病防控与管理,对不良生活方式及行为进行积极干预,增强广大群众预防疾病意识和自我保健技能,不断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
二、目标任务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结合本单位、本辖区实际,积极落实“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活动,具体目标要求如下:
(一)结合我市实际,我市“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两个试点单位。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对口责任单位,为试点单位建立一整套规范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机制、制度,为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向基层深入积累经验。其它乡镇卫生院、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要结合本辖区实际,积极开展“活动”的准备工作和试运行工作。
(二)防疫站作为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业务指导单位,要全力组织并积极参与到全市“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活动中,为基层单位培训师资、发放各种宣传品,指导试点社区(行政村)建立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机制、制度。要求组织并参与相关活动全年不少于十类(次)。
(三)局直医疗卫生单位作为“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活动的主力军,充分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积极与乡镇卫生院加强联系,确定本单位行动试点村(居委会),积极为群众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年开展相关活动不少于四类(次)。
通过此项活动的实施,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基层建立一整套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市、乡、村三级防控网络能力建设。
三、活动内容与对口单位
在活动实施前,要对选定的试点村(居委会)进行一次专题调查,摸清试点村(居委会)的基本情况(人口数量、年龄性别构成、传染病流行现状、卫生室现状等),建立试点行政村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慢性病防治、地方病防治、艾滋病防治等工作开展情况的本底资料,然后对试点行政村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指导、干预。工作结束后,及时进行评估,了解工作成效,为“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积累工作经验。具体内容和对口单位职责:
(一)防疫站
(1)负责对试点村(居委会)村医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行培训。
(2)协助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等慢性病综合干预防控工作并建立慢病病人档案。
(3)负责对试点村传染病管理报告知识培训,帮助基层建立规范的传染病报告制度等。
(4)协助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对儿童计划免疫常识的宣传,建立详细的应种儿童底册,规范应种儿童通知程序、接种程序、疫苗保存方法、安全注射知识等。
(5)教会试点村(居委会)居民鉴别碘盐的基本方法,碘盐的适宜食用量以及科学的烹饪方法等。
(6)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使试点村(居委会)每家每户都能够掌握艾滋病的预防方法。
(7)开展营养膳食卫生保健知识普及等活动,使试点村(居委会)居民了解健康食品,不食用有害食品。
(8)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对试点村(居委会)咳嗽、咳痰2周以上人员进行痰检。
(9)对试点行政村(居委会)居民饮水状况进行调查,指导群众养成良好的饮水卫生习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二)健康教育所
组织开展行政村(居委会)群众的健康教育和卫生人员精神卫生知识技能培训,对部分试点村(居委会)60岁以上独居老人心理状况进行调查。
(三)市牙防中心
选择有较强专业能力的口腔科医生对试点村(居委会)居民进行口腔卫生知识教育,开展行为调查与干预。
(四)眼科医院
对试点村(居委会)青少年视力状况进行调查,宣传眼保健常识,预防青少年眼病和近视等。
四、时间步骤
“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主题活动从今开始,到年底结束,共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各医疗卫生单位一把手是此次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各单位要认真按照工作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将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细化,确保此项工作各项任务明确到人、落实到位。防疫站应于月底前,主动协助市卫生局完成试点行政村(居委会)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训。培训内容:常见传染病健康教育、预防接种、疫情信息收集报告、协助疾控机构开展传染病疫点现场控制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方法、步骤及相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等。
(二)实施阶段
局直医疗卫生单位要组织相关人员,携带必要的宣传资料、调查表格、干预工具等进入试点行政村(居委会)开展工作,建立试点行政村常住人口中高血压等慢性病人健康档案,对他们日常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帮助试点行政村医生建立规范的传染病报告制度、免疫接种知识、方法,向试点行政村居民宣传心理卫生保健、艾滋病防治知识、营养膳食卫生保健知识、科学食用碘盐知识等。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干预,收集相关资料,将资料、文件、照片等整理分析,了解干预效果、防治成果,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向基层延伸积累经验。
(三)检查总结阶段
各责任单位要认真总结试点经验,针对基层疾病预防控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密切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的沟通协作,探索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推动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向纵深发展。同时,卫生局将对各责任单位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为使“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活动卓有成效的开展,卫生局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卫生局副局长耿爱萍,成员:各乡镇卫生院院长、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各医疗卫生单位行政正职。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督促相关医疗卫生单位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试点工作,收集、汇总试点工作成果,为“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行动计划全面展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各相关单位要成立相应组织,制定本单位“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行动计划具体工作内容,要抽调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同志承担培训、调查、宣传干预及业务指导工作。承担“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主题活动试点工作的青屏、西大街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周密安排部署,积极协调对口单位开展工作,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试点工作。“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主题活动试点工作,是今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是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向社区(农村)延伸的有效载体,更是医药卫生改革在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各责任单位“一把手”作为活动第一责任人,一定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把此项活动纳入今年卫生工作重要议事日程。
疾控中心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
1、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能力建设,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
2、明确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强化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规范化管理要求,落实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的责任。
3、加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础建设和实验室规范化管理。
二、夯实免疫规划基础工作
4、深入开展“免疫规划质量提升年”活动,积极做好预防接种服务工作,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形式、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水平,增强服务实效,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细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环境,合理布局功能分区,继续推进预防接种示范门诊创建活动和“预防接种优质服务门诊”评审工作。
5、继续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策略,加强预防接种工作。各产科接种单位要做好新生儿卡介苗和乙肝疫苗第一针的接种,分娩后正常的新生儿,两种疫苗的接种应在出生当天或第二天完成。全县适龄儿童一类疫苗接种率达90%以上,其中含麻类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麻风、麻腮风疫苗及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达90%以上。夯实免疫规划工作基础,巩固接种率90%达标成果,做好准备迎接省卫计委抽查复核。
6、按照《县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使用管理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信息系统的使用与管理,不断提高使用系统的水平,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作用,提高免疫规划工作效率。全县5天内录入率、5天内及时备份率、5天内及时上传率达95%以上。利用信息系统进行查询统计未种儿童名单,每月进行催种和补种。新版接种证的基本信息和接种信息必须打印,门诊接种打印率达95%以上。
7、各医疗机构和接种单位要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的要求,认真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报告工作与处置工作,乡镇报告覆盖率、48小时内报告率、48小时内调查率均达100%。
8、各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AFP、麻疹、甲肝、乙肝、乙脑、流脑、流腮、风疹、新破、百日咳、白喉有关监测方案的要求,认真做好疫苗针对传染病监测报告工作,发现病例要按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报告,并采集有关标本送检。2014年,全县每一个医疗单位至少完成一例发热出疹性疾病监测报告与采样任务,采样率、48小时内送检率达95%以上。
9、按照省卫生厅《关于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的通知》要求落实每剂次5元的接种补助。
三、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
10、加强全县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网报人员管理(含大疫情网;艾滋病、性病、丙肝,结核病等专报系统;艾滋病、性病、丙肝检验信息系统),建立网报人员培训上岗发证制度;加强网报人员业务培训,提升工作质量;建立网报人员风险津贴制度和工作考核制度,积极稳定网报人员队伍;推行网报人员短期跟班学习制度。
11、狠抓卫生应急业务培训及演练,按培训要求对全县所有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培训,分五个片区开展卫生应急演练,确保演练覆盖全县所有医疗卫生单位。
12、加强传染病信息报送质量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各类传染病网络报告率达95%以上,确保传染病报告卡的及时报告与审核,及时报告率、及时审核率达95%以上,减少重卡、不完整卡片以及逻辑错误卡的出现,杜绝误填误报信息,对出现误填误报信息单位在年终考评中一票否决。全面落实医疗单位疾控工作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各项措施,尽全力减少传染病漏报,确保漏报率控制在5%以下。
13、依法科学规范做好霍乱、流感、禽流感和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以及新发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霍乱、流感、禽流感、手足口病、狂犬病等重点传染病监测工作,监测完成率达到100%。加强传染病的日常监测和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
四、深入推进艾滋病防控工作
14、抓好重点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切实做好高危人群干预工作,全面落实重点人群安全套推广措施。
15、全力抓好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和2014年全县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示范乡(镇、街道、社区)创建活动。
16、加大艾滋病检测力度,全县各艾滋病初筛实验室、检测点要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检测目标任务(按全县总人口的8%)。
17、加强全县艾滋病检测点的督导,提高检测点工作水平。
18、推动多部门共同落实艾滋病防治工作职责,创新管理模式,探索非政府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及相应管理的机制,提高艾滋病综合防治效果。
五、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
19、认真贯彻《州市2014-2015年结核病防治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制定县2014-2015年结核病防治行动计划。
20、积极完成上级下达的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任务数;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达85%以上。
21、做好耐多药肺结核诊疗管理工作,提升结核病规范管理、实验室诊断、临床诊疗能力。
六、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地方病防控工作
22、推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开展健康示范食堂、示范家庭、示范单位等健康支持性环境创建活动。
23、按要求做好居民死因监测及肿瘤登记工作,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24、根据《碘缺乏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监测点居民碘盐监测工作。
25、按照《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和《省消除疟疾考核实施方案》要求,做好迎接考核评估工作。
26、积极参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培训考核,在40%的中心卫生院开展专项培训和工作指导,以及防治效果的评估。
七、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
27、完成上年度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区域指标和疾控机构指标的绩效考核工作。
28、开展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考核。
八、加强卫生监测工作
29、认真开展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效果评估工作,会同教育部门组织开展常规监测学校身高体重测量业务指导工作,并做好各项数据的录入与上传。
30、完成全县840件食品安全监测检验任务。
31、深入宣传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完善职业健康体检基本装备,提升职业健康体验服务能力,扩大职业健康体检覆盖面。
九、加强重大卫生宣传日宣传和文化建设
疾控中心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国家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国家体系中的职能机构,承担着群体预防任务,各种疾病的监测及分析、防治等重大任务,在各项工作中, 如开展疾病控制、卫生监测科研教学及健康教育等业务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的业务技术档案,而大量的业务技术档案如没有合理,有效的管理,不但会失去许多珍贵的统计数据,而且也不能合理地利用这些档案资源,发挥档案资源的价值,从而加以合理利用,因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管理是卫生防疫工作的重要一环。
从各地各级疾病预防防控制中心档案主体的卫生防疫业务档案采取的管理模式不尽相同,有的是采用科存档案、中心存目录;有的则分散在科室,或固定人员管理,或干脆分散在个人手中。笔者认为对疾控中心业务档案应采取分级管理的方法,这样既符合档案工作基本原则,又能满足卫生防疫业务开展的需要。
一、疾控中心业务档案两级管理原则
疾控中心档案有两大类;一类是行政往来各种文件形成的档案,另一类是各业务科室在工作中逐渐积累形成的业务档案。而这些档案的两级管理是指在疾控中心档案工作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将防疫业务形成的技术档案实行站级、科级两级管理,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将疾控中心业务档案纳入中心档案工作管理体系,同其他门类的档案一样,业务档案的管理也应在接受中心档案工作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由中心档案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2.将业务档案分为中心、科两级,对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大量疾病防治、卫生监测档案,分别为中心业务档案和科级业务档案两个层次。
3.中心级业务档案管理:凡划归的中心级管理的业务档案,由各科档案员负责收集,整理、立卷定期向中心档案归档,交由中心档案室统一保管和提供利用。
4.科级业务档案管理:凡划归为科级管理的业务档案,交科保存。由各科兼职档案员负责收集、整理、立卷,并负责保管和提供利用。
二、中心级、科级档案范围的确定
中心级档案和科级档案各有其划分的范围和界限,中心级档案的划分应本着总体性、综合性、分析性及学术性的原则对档案进行划分,即要将那些反映主要业务工作的总体水平的材料,以及在基础监测上形成的综合性、分析性并具有一定学术价值且保管期限长的材料确定为中心级档案,以确保中心级业务档案能够全面反映和概括本机构业务活动及工作水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档案:
1.业务工作法规、标准及技术方法的研究档案,包括有关证书、研究报告、编制说明及验证报告单。
2.年度或跨年度的法定传染病、地方病及中小学常见病等疾病防治方案及总结、疫情流行病学分析,疫情流行趋势预测等。
3.年度或跨年度的卫生监测的总结分析。
4.重大事故、疫情暴发、中毒调查处理的有关材料,包括调查报告、现场调查记录及有关的行政处罚材料等或年度综合性分析总结。
5.专题调查,包括调查设计、调查报告或总结、统计汇总等材料。
6.各项业务工作的统计月报,年报。
7.省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的业务论文。
科级档案的划分范围大致有以下几种:
1.中心在日常业务活动中直接形成服务对象的档案,这些材料的保管周期不易确定,需随所服务的企业存亡而定,而且不少材料还因工作需要逐年加以补充,因此,科保存更为便利。
2.常规性卫生监测材料:包括所辖地区和监测点或直管单位公共卫生监测材料、监测记录、记事、监测小结、控制结果、监测报告等材料。
3.一般性违法案例、疫情、污染事故,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材料,包括个案调查表、现场调查笔录、人员录访记录,检验结果及处理报告等。
4.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卫生知识培训材料,包括体检表、检验单、统计表、培训计划、教材及小结等。
三、实施两级管理的意义
1.两级管理使业务档案查找方便,节省空间。我中心在工作中形成大量的业务档案,如果不分两级管理,使各种重要的,保存价值大的档案和一般性的、基础性的材料档案混杂在一起,查找起来很不方便,分散在各科室,也不利于全中心档案工作的统一布置和指导,如果把全站综合性的材料统一归纳到档案室,便于档案的管理,也为各科室节省了空间。
2.中心级档案管理有利于防疫业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第一,中心级业务档案管理可使中心档案能够反映业务工作全貌和工作水平,对于中心领导及时把握全局,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第二,由于中心级业务归档范围明确,将具有总结分析性、学术性的材料交中心归档,从而要求各科业务人员不能再仅停留在做一般性工作小结的基础上,而是要在大量的监测材料上进一步加工,形成分析性报告,从而促进了业务工作的提高。第三,中心档案室人员针对业务档案开展信息加工,通过各种编研材料为全站科研防病工作服务,有利于防疫机构科研工作的开展。第四,中心级档案管理便于开展中心级防疫信息交流,为全市的防疫工作提供利用。
3.科级管理是有利于满足防疫业务工作日常的需要。防疫业务有延续性,在对监测点,直管意境的监测中要经常使用其前一年或前几年形成的监测档案,特别是随着生产经营单位的变化,有些档案要还不断进行补充或注销,因此,科级管理就要以及时满足卫生防疫的日常需要。
综上所述,将业务档案实行两级管理,是疾控中心贯彻我国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基本原则而建立的一种档案管理模式,它符合卫生防疫业务工作的特点和需要,随着业务档案管理实践的发展,它将会更加完善,一定会为卫生防疫业务工作的开展发挥重要作用。
另外,疾控中心档案的利用价值逐渐体现出来,各级疾控中心档案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特别是自档案目标管理活动开展以来,更是将档案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疾控中心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1.1有利于规范工作行为,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基层疾控机构职能的提高,免疫预防工作的深入开展,传统的预防接种手段已不能够适应当前形势下的免疫预防工作和预防接种对象的需求,制约了疾病预防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的建成与投入使用,提高了免疫预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水平,进一步提升提高了基层疾控机构的工作质量。我国不少全区、县疾控机构已经实现了疾病疫情网络直报,为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提供了技术保障。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的建立,解决了疫情及时报告与订正、常规监测与突发事件预警和流动人口疫情报告管理等诸多问题,提高了传染病预防控制水平和预测预警能力。
1.2有利于增强疾控机构的公共服务能力
疾控信息控制系统通过与社保中心信息系统的准确对接,形成了一体化的医疗风险管控和医疗费用管理平台,实现了社保中心和疾控中心之间的实时信息共享。疾病信息控制系统通过与签约医疗HIS系统的直接互联,极大方便了患者就诊和疾控中心的管理。健康管理系统涵盖了从健康信息收集到健康干预服务的健康管理全过程,能够提供实时、可靠的数据信息,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服务计划,同时提升了专业化的服务能力。
1.3有利于提高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从网络安全的本质来看,保障一个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全面了解网络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处理各类安全事件。而疾控信息系统的应急响应组,就要致力于全方位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构建覆盖全市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完善突发事件相关数据采集、危机判定、等功能,提高医疗救治、科学决策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决策指挥能力。
2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2.1缺乏足够的人力与经费投入
由于一些领导对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够,出现政策上的失衡,导致疾控职能硬件建设滞后,政府对卫生应急能力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一些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技术装备落后,经费投入机制不健全,预防控制能力不高。政府对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有限,不能确保新形势下广大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现全面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在应对重大疫情或突发事件时,难以做到及时、高效、高质量的处理。
2.2信息资源难以统筹规范与管理,共享程度低,难以互联互通
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统计是疾控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疾病控制信息系统应该涵盖疾病数据库、医药信息的药品数据库、医学专题综述、最新医药信息等内容。但是,目前我国基层疾病控制体系很难实现信息资源的统筹管理和有效共享,很多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信息系统数据收集、分析与利用技能能力较差,难以做到公共卫生科学数据的储存、管理、维护和共享,难以对业务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与利用。
2.3缺乏适应信息化建设的公共卫生人才
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是政府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承担各种危及人民健康的疾病预防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等工作。我国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运行机制落后,人员老化、缺乏既懂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又懂疾控控制知识的专业人才。基层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匮乏,是制约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瓶颈。从事疾控等公共卫生的工作人员与综合医院医务人员相比,社会和经济地位较低,因此,疾病控制机构,特别是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优秀人才缺乏吸引力,这也是造成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高级人才匮乏的原因之一。
3疾控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3.1以人为本、服务工作的原则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计算机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紧密结合疾控事业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简化办事流程,优化业务流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疾控工作效能,增强疾控信息服务能力。在疾控中心领导的带领下,广大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工要认真履行疾控防控职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以和谐的态度对待群众,以创新的思维对待工作,无论是传染病的防控还是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推进,我们都主动应对,抓基层网络建设,使疾控工作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3.2统筹协调、分步实施的原则
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第二条原则是统筹协调、分步实施。我们要按照国家疾控机构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明确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年度目标和任务,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平台,将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疾控机构信息化建设中。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推进,促进疾控机构信息化工作协调发展。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础。信息标准化是信息集成化的基础和前提,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把软件的标准化建设作为疾控机构与国内外接轨的重要保证,采用国际或国家统一的信息交换和接口标准和接口代码。我们结合示范区当前信息化建设工作实际,以网络共享设施建设为基础,构建相互兼容、资源共享的疾控信息系统。
3.3资源共享、信息公开的原则
疾控机构信息化建设必须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相关技术、标准、协议和接口等必须遵循国家有关规定,利用先进的软件技术,保证网络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及开放性、实用性和安全性,建立面向未来的公共卫生信息服务。我们要加强疾控信息系统的信息资源的整合和信息公开,有组织地沟通有价值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和知识。
3.4突出重点、确保安全的原则
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计算机信息化建设还应该坚持突出重点、确保安全的原则,加强和完善疾控机构监测信息系统,提高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技术正确性,扩大免疫规划,提高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技术正确性。疾控信息化建设应符合国家有关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的要求,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信息安全管理,制定并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应急处理预案。构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疾控信息系统是一个平滑的过程,可以在实施过程中根据需要逐步实现完成。为此,各乡镇街、有关部门要做好思想、组织、人员、资金、物资的准备,按照国家的统一安排有计划组织实施。
4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4.1提高认识,积极推进疾病控制信息化建设
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计算机信息化建设是社会公益性的建设项目。疾病控制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多部门、多领域的协同合作,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把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调动起来,不断解决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一切都有赖于政府主管部门统一规划和有关领导的重视程度。因此,提高各级领导对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是信息化能够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各基层疾控机构应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尽快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年度疾控信息化建设规划,明确现阶段的建设目标和重点,保障疾控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
4.2完善制度,充分发挥疾控系统信息化工作的支撑作用
信息化具体实施人员应该深入到基层一线,我们要帮助引导部门在更高层次上理解信息化概念和信息化需求,使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目标切实可行。信息化的基础是网络化,疾控机构应该建立自己的局域网络,确保今后能顺利开展各种信息化工作。为强化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我们要通过制定实施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督导检查,对本疾控机构所辖地区的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提高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质量。各单位信息化领导小组要牵头部署,保证信息化工作经费的落实。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措施,切实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上一篇:病人出院后医院电话随访项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