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疾控中心工作总结和计划{汇总5篇}

指尖上的舞者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4115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7分钟。

疾控中心工作总结和计划范文第1篇

一、工作目标

实现2009年疟疾发病总体较20*年下降30%以上。

二、工作内容与任务

(一)休止期服药

1、服药对象:全县20*年、20*年发生疟疾病例的自然村开展休止期服药,具体服药范围依据自然村内2006年~20*年所有实际疟疾病例和水体分布的特征确定。

2、服药方法:采取伯氨喹8日服药方法,即伯氨喹(每片7.5mg基质)成人每天3片,连服8天,饭后顿服(儿童用量详见下表);不宜服药对象为:1周岁以内婴儿、孕产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衰者、长期患有心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者。

年龄组(周岁)1~34~67~910~1213~15

剂量(片)0.511.522.5

3、时间安排:(1)20*年12月上旬,举办全县疟疾休止期服药实施方案技术培训班;(2)20*年12月5日前,各乡镇填写2009年疟疾休止期服药自然村名单,上报至县疾控中心。登记开展休止期服药的自然村所有人员名单,现场划定服药范围,确定服药对象。(3)20*年12月中旬,各乡镇按分配的数量领取药品;(4)20*年12月30日前,各乡镇对开展休止期服药的行政村相关人员培训,并做好人群服药宣传发动工作;(5)2009年1月5日至1月15日,各乡镇进行人群服药;(6)2009年1月20日前,各乡镇完成服药工作,统计服药结果,上报至县疾控中心。

(二)传播期治疗

1、治疗对象:(1)对疟疾临床诊断病例给予氯、伯8日疗法及时、全程、规范治疗;(2)对发冷发热且无法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的患者进行假定性治疗,治疗有效者按疟疾病例给予规范治疗;(3)对疟疾实验室诊断病例给予氯、伯8日疗法及时、全程、规范治疗。

2、督导服药:各级医疗机构(包括村卫生室)对疟疾治疗对象开展督导服药。对实验室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假定性治疗有效病例实行全程督导服药。

3、病例报告:(1)对于上述第1类和第3类病例作为疟疾病例报告;(2)对于第2类病例中,病程早期单独用氯喹、伯氨喹有效者作为疟疾病例报告,病程后期用氯喹、伯氨喹或联合用其他药而无法判断氯喹、伯氨喹疗效者不作为疟疾病例报告,但作为试治病例报告,为下年度休止期服药划定范围提供依据。

(三)高发村疫情处理

1、高发村,指以自然村为单位当年累计发病率达到1%(分子为当年累计疟疾病例报告数,分母为自然村常住人口数)者。

2、加强对疟疾疫情的监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加强对疟疾疫情的监控,一旦发现所辖自然村达到高发村的要求,即在24小时内赴所在自然村核实疫情,开展调查工作。

3、及时有效开展疫情处理。疫情核实后,48小时内对自然村根据发病的分布特征实行全民或部分全民村居民应急性服药,采取氯、伯4日疗法,以压低发病高峰。

(四)发热病人的血检

凡具备显微镜诊断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对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和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均应开展显微镜检查疟原虫,并确保完成血检工作的数量和质量任务。发热病人血检应达到以下指标:(1)发病率在10/万以上的乡镇:年发热病人血检人数不低于乡镇总人口数的5%;(2)发病率在1/万~10/万的乡镇:年发热病人血检人数不低于乡总人口数的2%;(3)发病率在1/万以下的乡镇:年发热病人血检人数不低于乡镇总人口数的1%;(4)近3年无当地感染病例的乡镇,应结合本地实际,重点对来自其他疟区的发热病人开展血检。发热病人的血检方法及要求按《全国疟疾防治技术方案(试行)》执行。

(五)数据上报工作

1、休止期服药:各乡镇要做好休止期服药摸底工作,统计汇总休止期服药村名单。在完成服药工作后,统计服药结果,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

2、传播治疗和发热病人血检:各乡镇按月上报传播期治疗和发热病人血检相关数据表,于下月5日前上报至县疾控中心。

三、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各乡镇要高度重视2009年疟疾防治工作,充分发挥疟疾防治领导小组的作用,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全面领导本乡镇疟疾防治工作;疟疾防治技术指导组负责相关技术指导,严格按照《疟疾防治技术方案》和《安徽省抗疟药物不良反应处置预案》的要求开展工作。

(二)宣传发动:为提高群众服药的依从性,各乡镇要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开展宣传教育,做到家喻户晓,服药对象每人一张健康教育处方,并公布当地疟疾防治咨询电话。

(三)休止期服药范围的划定与督导服药: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抽调技术骨干,组成休止期服药范围划定工作小组,负责指导全县服药范围的划定工作。各乡镇要按步骤首先登记开展休止期的自然村所有人员名单,现场划定服药范围,确定服药对象,进行人群服药。负责组织对村防保人员和送药小分队各项技术措施的再培训工作,保证科学合理地划定各自然村休止期服药的范围和对象。

各休止期服药自然村要组成以乡镇防保医生、村干部、村医等有关人员组成的服药小分队,根据划定的服药范围和不宜服药的人员确定服药对象,并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到口,不服不走,要求服药率达到95%以上,全程服药率达到90%以上;在确定服药对象时,应详细了解服药对象的身体情况,对不宜服药的对象一律不准服药,严格掌握服药禁忌症范围。

(四)做好不良反应和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各乡镇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服药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预案,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防止出现。疟疾防治技术指导组负责相关技术指导。

四、职责与分工

(一)各乡镇政府:全面领导、组织本区域的疟疾防治工作,积极筹措必要的防治经费,协调相关部门参与疟疾防治措施的落实。

(二)县卫生局:负责制定疟疾防治措施的实施方案与计划,组织实施疟疾防治工作,召开相关会议,并向县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通报相关信息。

(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指导本地区疟疾防治工作,承担对乡镇防治人员技术措施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2、负责抗疟药品等物资的领取、发放和管理工作;3、负责汇总、分析、上报和反馈本地区疟疾防治工作结果。

(四)乡镇卫生院:1、负责实施所辖村级、街道各项疟疾防治工作;2、负责对村级人员的休止期服药和传播期治疗工作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3、负责辖区抗疟药品等物资发放和管理工作;4、负责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和反馈本辖区疟疾防治工作结果。

(五)村卫生室:1、负责实施本行政村各项疟疾防治工作;2、负责本行政村疟疾休止期和传播期治疗对象的督导服药。

疾控中心工作总结和计划范文第2篇

按照市委试点办、卫生局党组的要求和单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市疾控中心在认真学习、深入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五查五看”和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党支部扩大会议进一步梳理归纳,并经职工群众和服务对象评议,现对__市疾控中心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近几年来,市疾控中心紧紧围绕建设、改革和发展这个主题,加强思想作风教育,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狠抓业务工作质量,疾病预防控制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一是以项目建设为依托,疾控能力得到提升。争取并完成了综合实验楼和精神病院两个国债建设项目,总投资960万元,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实施了国家实验室设备和车辆配备、传染病报告网络建设等项目,新增实验室检测仪器和工作设备80多台件、价值240多万元,检测检验能力得到加强。落实了28.66万元的中央转移支付疾病控制子项目,推动了重大传染病、艾滋病、结核病和计划免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组织实施了卫ⅶ、卫ⅹ、gavi及结核病、计划免疫、艾滋病、地方病等疾病控制项目十多个,新增设备和项目经费近300万元,加快了单位发展步伐。制定了《__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总体预案》等各类重大传染病食物中毒等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13个,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通过了省计量认证,建立了2个国家级实验室,艾滋病、麻疹实验室规范管理获得省级认可资质,承担3个国家级和8个省级疾病监测点任务,有八项科研成果获得了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通过项目带动,基本实现了房屋、设备、技术和管理四配套,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明显提升。

二是以思想作风教育为主线,职工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围绕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置能力,培训疾病预防控制人员1500多人次。坚持教育惩戒并举的方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狠抓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提升服务水平,职工队伍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步调总体上初步统一,尽职尽责、勤奋敬业、优质服务、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初步形成。最近还组织开展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模拟演练活动,开展了职工登山活动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立足岗位做奉献”主题演讲比赛,丰富了职工文体生活,锻炼了队伍,凝聚了人心。

三是以业务建设为基础,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取得明显成效。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建立了延伸到乡卫生院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乡镇以上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率达到98.4%,传染病报告及时率达到93.24%,审核及时率达到98.65%。预测预警能力不断提高,及时、科学地处置了33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控制了非典、人禽流感、流脑、乙脑等传染病疫情,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发病率下降了96.71%,“四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以党政领导干部、农民工和大中专学生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为主要内容,以艾滋病抗体筛查和高危行为干预为主的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得到有效落实,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已覆盖全市。以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为核心的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不断加强,国家免费检查和治疗肺结核的政策得到全面落实。特别是今年以来,谋划举办了全市结核病防治知识电视竞赛,组织开展了对各县区的地方病、结核病、计划免疫等工作督导,基本完成了农村生活饮用水的采样和实验室检测,组织开展了a+c流脑疫苗、腺腮炎疫苗、风疹疫苗等预防接种工作,指导处理了一起风疹暴发疫情,开展了3.24结核病日、4.25计划免疫日大型社会宣传活动,各项业务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四是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初步建立了科学发展的工作机制。建立编印了各项规章制度汇编3本,全体职工人手一套,坚持职代会制度,大力推行了事务公开。完成了泾川两所的整体搬迁,解决了一个单位分设两地办公的历史问题,实现了集中统一管理。结合今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召开了全市疾控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全年工作,实行“四级目标管理责任制”,中心与市卫生局、各县区疾控中心及各科所签定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任务,靠实了责任。组织开展了对各科所的工作调研,基本掌握了单位的运行情况和存在的基本问题。根据单位职能和工作需要,整合了内设的综合门诊,单位整体工作科学发展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

二、影响和制约全市疾控工作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及根源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衡量,目前影响和制约全市疾控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在全市疾控体系建设方面,主要是“四个不到位”:一是财政保障不到位,投入机制不健全。为了维持日常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仍大量开展有偿技术服务。二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配置不到位,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人员能力达不到工作要求。三是疾病预防控制手段和应急机制 不到位,流行病学调查能力不足,技术水平较差,实验室检测人员技术力量薄弱,仪器设备落后,应急能力不足,从病因查找、病原确定、主要防控环节的把握上都不能迅速应对。四是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不到位,达不到政府和社会的期望。全国各级疾控机构平均公共职能完成度为54.8%,社会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综合评价满意度只有62分,我市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这方面的差距更大,特别是“重医轻防”的思想在部分医疗机构还比较突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预防为主的职能发挥不到位。

从市疾控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来看,主要是“五个不相适应”。一是人、财、物配置的瓶颈制约与单位承担的工作职能不相适应。市疾控中心现有职工88人,具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能力的人员仅占10%,与国家40%的要求差距甚远。大学学历和高级职称分别占16%和8.8%,而工人却占到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引进预防医学和卫生检验等急需的大学毕业生工作进展缓慢。疾病预防控制设备数量不足,a类检测检验项目的开展率还达不到30%,实验室设备与检测能力离国家《指导意见》和疾控工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今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后,我市的疫苗种类将由原来的5种扩大到11种,现有的冷链系统容量仅能满足工作需要的1/2。二是内部管理工作机制与单位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现有的规章制度没有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及时修订完善,有些制度流于形式,制度的约束作用发挥的不够充分。三是职工队伍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与疾控事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大局观念相对比较薄弱,职工队伍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还不适应疾控事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四是疾控业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程度与当前的工作要求不相适应。以规范管理、科学监测和宣传培训为主的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疾控绩效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完善。五是经费投入与全面履行疾控工作职能的要求不相适应。全市农村卫生工作会议决定的每年10万元计划免疫经费、结核病控制项目每年2.5万元的配套经费一直没有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应急物资储备、疫苗冷链系统运转和督导检查等工作没有专项经费保证,加之实施国债建设项目后欠帐100多万元,单位发展步履艰难。

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既有客观因素的制约,又有主观努力上的不足。

从客观方面看,一是财政保障机制不健全,缺乏稳定长效的投入机制。“投入不足导致公共卫生职能偏废”是影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展的关键问题。二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缺乏稳定和吸引人才的条件,引进人才受体制、编制等各方面因素制约,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是制约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的基本问题。三是受“重医轻防”观念的影响,加之地方财力有限,更新疾病预防控制仪器设备的能力不足,监测手段和疾控能力不高是影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四是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后的配套措施跟不上形势的需要,卫生监督与疾控机构职责不明确、运行机制不顺畅是影响疾控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要问题。

从主观方面看,一是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思想不够解放,在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上缺乏创新,主动争取各级政府支持的力度不够。二是深入基层调研指导不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推动整体工作发展上缺乏实招。三是抓干部职工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的力度不大,用制度管人管事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理清工作思路,促进疾控工作科学发展

我们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在进一步落实《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的同时,“抓好一个基础,加强三项建设,突出三个重点,推动六项工作”,促进全市疾控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抓好一个基础”,就是要把学习放在基础地位,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提高领导班子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建立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集中学习与平时自学相结合,突出加强对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加强对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切实增强工作的系统性、原则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是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要加强对现代疾病预防控制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对先进经验的学习,努力使班子成员业务知识和工作水平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要虚心向基层和群众学习,自觉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基层干部群众的新创造、新经验,指导新实践,促进新发展。

三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密联系疾控工作改革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原则,把学习成果落实到促进单位建设、推动全市疾控工作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上来。

“加强三项建设”,就是要通过加强干部职工思想作风建设、疾控能力建设和制度建设,为推动疾控工作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加强干部职工思想作风建设。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而疾控队伍又是专业技术人才相对集中的群体。首先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干部职工队伍中去,营造一个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干事创业的氛围,要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体育活动,注意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做到以德服人、以情感人、以事业激励人,创造一个风正气顺、团结共事的工作环境。其次,要进一步整合、配置好现有的人力资源,改革不符合单位科学 发展的内设机构,适当调整不能适应岗位职责的工作人员,使那些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促进疾控事业的发展。第三,要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办法,靠实每个人的职责任务,增强职工队伍的事业心、责任感。第四,要加强职业道德和思想道德教育。中心是卫生系统的窗口,各科室又是中心的窗口,每个工作人员都是单位形象的代表,要教育职工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意识,组织开展“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主题活动,逐步树立疾控队伍的新形象。

二是加强疾控能力建设。首先,要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积极引进大学毕业生,在较短的时期内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构成比例;通过高职称、高学历人才的传、帮、带作用,提高现有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水平;通过对岗位自学的辅导和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通过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争取建立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定点实习单位和业务合作伙伴单位,促进学术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通过加大经费支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科研工作,争取计划内项目,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其次,要加强硬件建设。通过国家对实验室设备装备项目的落实,增加疾病监测手段;通过对现有人、财、物资源的整合,提高监测检验设备的利用率;通过依法规划、科学规划,有计划地改造实验室布局,并争取省卫生厅、省疾控中心、市政府等多渠道经费支持,加强实验室的规范化建设;通过进一步完善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提高卫生检测检验质量;通过有计划地添置部分检测仪器,提高公共卫生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第三,要加强单位内部管理。通过进一步明确科室职能,在具体工作中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科室管理;通过健全考核奖惩机制,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通过对各个岗位、各个层次人员管理知识的培训,使中心全体职工都懂管理、会管理、配合管理,解决中层干部不敢管理、管理医师不会管理的问题;通过开展疾控机构绩效考核,建立市、县(区)两级疾控中心和单位各科室的规范化管理、考核体系,使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推进全市疾控体系和单位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一方面要根据单位工作需要和管理中发现的漏洞,及时清理、修订、补充相关管理规定,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同时,要不断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进一步提高制度执行效果,充分发挥制度保障作用,增强职工的遵章守纪意识,不让制度流于形式。特别是要加强考勤、学习、培训、集中采购、财务管理等方面制度的完善,建立一套系统完善、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使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突出三个重点”,就是突出传染病预防控制、免疫规划和项目建设工作,加快疾控工作科学发展的步伐。

一是突出重点传染病预防控制。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严格落实综合性防制措施,传染病网络直报覆盖率达到100%,提高疫情网络的管理水平,传染病爆发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告率和处理率都达到100%。加强对麻疹、腮腺炎、流感和人禽流感为主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防控,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指导崆峒区和华亭县完成国家级出血热、病媒生物鼠蚊监测点工作任务,实施《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提高伤者的规范处理率和狂犬病疫苗接种率。

二是突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开展免疫规划管理年活动,强化对基层的培训、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工作,认真组织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方案。以县为单位周岁儿童四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达到85%以上,适龄儿童建证率90%、建卡率95%。加大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步伐,80%以上以的乡在年内建成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5月底全面完成县、乡、村三级合格预防接种门诊(点)建设工作,落实儿童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加强生物制品及冷链管理工作,及时掌握全市疫苗接种使用动态和免疫覆盖情况,增强疫苗安全性。做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和处理,接种疑似异常反应报告覆盖率达到100%,规范处置率达到90%,报告及时率和调查及时率达到80%以上。

三是突出项目建设。组织实施好正在开展的各个项目,不断健全和完善项目运行机制及管理模式,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落实全球基金项目、结核病控制项目、中央转移支付项目、gavi项目等各个项目的具体工作措施,确保项目实施效果。同时要加强调查研究和衔接、沟通,积极争取艾滋病、地方病等新的疾病控制项目,借助项目促进单位的发展。

“推动六项工作”,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结核病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公共卫生检测、精神卫生等各项业务工作全面发展。

一是抓好结核病控制。继续实施《__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__—20__年)》,进一步提高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的覆盖率和实施质量,稳步提高医疗机构病人报告率、病人转诊率、病人追踪到位率、病人系统管理率、病人家属筛查率等结核病防治工作“五率”。

二是抓好公共卫生检测和应急处置。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种类调查,掌握接害企业(单位)本底情况,市直和省部属企业职业危害因素种类调查覆盖率80%,职业卫生建档督导覆盖率100%。规范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逐步扩大服务覆盖面。推进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调查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完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和技术方案,做好应急物品储备,全力做好卫生应急保障工作。

三是抓好艾滋病预防控制。继续组织实施《__市艾滋病防治规划(20__—20__年)》,指导全市做好艾滋病免费咨询检测和vct工作。完成公安看守所和__监狱监管人员hiv抗体筛查工作,指导五个干预项目县开展艾滋病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全面落实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做好党政干部艾滋病防治政策知识宣传培训工作,重点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75%以上。

四是抓好地方病防治。认真组织实施《__市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__-20__年)》,督促、指导各县区开展碘盐监测,以县为单位督导覆盖率100%,盐样抽检任务完成率100%。规范开展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大骨节病、克山病8个监测点的地方病防治监测与病情调查工作。

五是抓好精神卫生工作。加强准入管理,严格执行医疗服务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规程,规范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执业行为。要始终把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作为医院管理的最核心问题,不断归范病院内部管理,通过医疗保险定点机构的考核验收。加强扶贫济困病床建设,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精神卫生工作,组织开展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扩大病院宣传。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咨询门诊,落实重点人群精神疾病监测与防治,促进精神卫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六是搞好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 进工作。利用各种卫生宣传日,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社会宣教工作,全年集中宣传活动不少于10次,提高群众防病保健意识。

疾控中心工作总结和计划范文第3篇

我县根据2014年__省疟疾防治项目管理方案要求,将继续开展消除疟疾巩固工作,做好疟疾监测与防治工作,防止输入性疟疾疫情引起扩散与流行。

1、进一步完善消除疟疾资料整理工作。进一步收集、整理疟疾防治资料,完善有关疟疾防治的文件、数据、图片等相关资料归档工作,以便保存与查阅。

2、加强业务人员培训工作。我县将加强基层人员和县综合医院人员业务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疟疾防控知识水平。

各医疗单位对临床初诊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发热,以及来往于疟疾流行区的发热病人,尤其是对到过国外(非洲、东南亚及南太平洋地区等国)及国内的海南、云南、安徽、河南、湖北等疟疾流行程度较高省份回归人员,及时开展血检疟原虫工作。

按照卫生部、卫生厅要求,我省为疟疾三类流行区,按行动计划的要求我县血检人数不少于总人口的5/万(传播季节5-10月血检人数不低于血检总数的80%),全县共需血检“三热”病人250人次,血片必须按《疟疾防治手册》要求制作,发热病人登记表应按要求录入计算机,血片和名单由县疾控中心保存备查。2015年各医疗单位血检任务分配如下。

表略

1、疟疾病例诊断后应在24小时内进行报告,县疾控中心应做好每个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点处理工作,并在3天内及时将个案调查表传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科;发现本地传播病例应及时上报省疾控中心血液寄生虫病防治科和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并按照“疟疾防治技术方案”进行处理,及时扑灭疫情。

2、每个疟/!/疾病例均应进行实验室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查,对确诊的疟疾病人要及时按照疟疾防治方案给予系统规范化治疗(间日疟用氯伯八日疗法,恶性疟用蒿甲醚或氰蒿琥酯加伯氨喹),防止恶性疟死亡或继发病例的发生;高危人群应开展预防性服药,针对间日疟病人易复发的特点,在春季对上年的间日疟病人进行休止期治疗,减少传染源积累,防止疫情蔓延。

1、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对大型流动人群聚居地进行摸底调查,重点针对流动人群,特别是往来境内外疟疾流行区以及原疟疾流行区的人群,定期搜索传染源,必要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疫情发生与流行;

疾控中心工作总结和计划范文第4篇

一、监测目的

(一)及时发现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掌握疫情动态,早期识别暴发疫情,分析流行因素;

(二)掌握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菌株的型别、分布、毒力、耐药性变化情况,监测菌型变迁与流行的关联性;

二、肠道门诊的要求

(一)肠道门诊每年的开设时间为5月1日—10月31日。可根据疫情适当提早或延长。肠道门诊的医务人员须持证上岗。

(二)加强组织领导。在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的领导下,县疾控机构负责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制监测工作,县人民医院、各乡镇卫生院要成立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县疾控中心成立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治领导工作专班,下设流行病、卫生检验和消杀灭为主的应急机动队,实行24小时疫情值班,做好应急突发疫情的物资储备。

(三)加强对医疗机构肠道门诊的督导和霍乱疫源的检索工作。5~10月,乡镇级以上的医疗单位肠道门诊必须达到“五专”(专人、专房、专用器械、专用厕所、专用登记本),专人负责管理消毒实施情况,并有消毒记录。对就诊的腹泻病人做到“逢泻必登、逢疑必检”,检测阳性结果要求及时报告县疾控中心并进行核实。

(四)肠道门诊应有肠道病工作制度与隔离制度;门诊应设诊疗室、观察室和专用厕所。

(五)肠道门诊限于每天腹泻三次以上的患者就诊,所有就诊腹泻病人(初诊和复诊)必须按专用的肠道门诊登记表要求登记(见附件1)。

(六)初诊病人需化验大便二联(常规、霍乱弧菌培养)。无大便的病人可用肛试子取样,县医院以自检为主,阳性结果及时送县疾控中心复核,并填写病人检验报告单,乡镇卫生院送检时应填写病人检验报告单同时送检。

(七)常规监测。凡诊断为法定报告的肠道传染病的病人,医生应及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交报医院公卫科,发现甲类传染病或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应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

(八)暴发疫情监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发现霍乱病例、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暴发、流行疫情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级别的要求进行报告。

三、重点肠道传染病常规监测工作内容

(一)霍乱监测

腹泻病人检索:县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必须设立肠道门诊,做好5—10月腹泻病人的登记、疫情报告和检索工作,并按月上报腹泻病人登记检索报表(见附表2)。县人民医院对腹泻病人做到逢泻必登、逢疑必检,检索率不低于20%;乡镇卫生院没有条件检测的,要采样送县疾控中心检索,送检率不低于10%。对肠道门诊的具体工作要求,依照《霍乱防治手册》执行。各医疗机构报表于次月1日前上报县疾控中心,县疾控中心于3日前上报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及市疾控中心。

(二)细菌性痢疾监测

县人民医院、各乡镇卫生院发现痢疾疑似病例均应采样送检,全县全年采集10份以上痢疾疑似病例的标本,低发季节每月至少采集1份,高发季节(7—9)每月至少采集2份。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粪便常规检查、病原菌分离培养及初步鉴定。标本采集时要填写“菌痢监测采样登记表”(见附表3)。于次月1日上报县疾控中心。县疾控中心于次月3日前上报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及市疾控中心。

(三)伤寒及副伤寒监测

1.病例监测:每年采集3份疑似和临床诊断病例标本(其中疑似病例标本不少于1份),进行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分离和鉴定(副伤寒要明确区分甲、乙、丙型),标本采集时要填写“伤寒、副伤寒采样登记表”(见附表4)。于次月1日前上报县疾控中心。

2.实验室监测:县疾控中心全年需收集不同来源的伤寒、副伤寒菌株,做药物敏感试验并送省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检测中心复核。

四、监测工作要求

(一)监测时间为2016年5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发现阳性霍乱菌株、菌痢、伤寒菌株及时上送。

(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医疗机构上报的伤寒副伤寒确诊病例,在临床治愈或出院后1个月时,间隔2-3天,粪检两次,了解其排菌情况。发现带菌者,要进行彻底治疗,并对其带菌情况追踪观察,直至连续两次粪检阴性为止。

(三)县人民医院、各乡镇卫生院于次月1日前,县疾控中心于每月3日前上报每月监测结果,并于11月3日前上报全年监测工作总结。

疾控中心工作总结和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214-0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一个主要的技术支持部门,承担临床检验,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检验、生活饮用水检验、传染病监测检验、以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检验等任务。

所出具的结果是卫生执法,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重要依据和支持,确定了质量管理控制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影响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的环节和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控制水平,促进实验室的健康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依据《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卫生部 40号令)、《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ISO/IEC17025:2005)[1]、《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 2006)[2]、《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家认监委 2010)[3]、《湖北省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办法》[4]等要求,结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工作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

2 结果

2.1 实验室人员[5] 实验室人员不足,人才匮乏。主要在三个方面:一、实验室人员的数量不足,二、实验室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部分科室负责人学历为中专:三、实验室人员年龄和能级结构不合理,年龄明显出现断层,缺乏学科带头人。人员作为实验室核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加强人员的培养和引进:一、对现有的实验室人员加强基础理论和新知识、标准知识学习,二、引进正规医学院校检验专业的毕业生,所选用的学生应较好的掌握英语,生物化学,环境生物学,医学检验,微生物检验,医学免疫学检验等。对引进的人员先进行专业的业务培训,经考核后持证上岗,明确职责。上岗应不定期接受继续医学教育,参加学术交流会、或短期到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修学习。三、加强实验室人员的严谨,科学、务实、敬业奉献素质的培养。

2.2 实验室设备配置 先进优良的检测设备是实现检测工作的基本条件,。2004年的《省、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应配备的仪器设备、应开展的检测项目进行了明确,作为衡量实验室检测能力标准被广泛应用。经过多年的发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建设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随着卫生事业改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和任务细化,检测服务能力明显不足。主要难点为: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作业场所、公共场所、生活住居环境有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体检开展等,由于仪器设备的缺乏或落后,实验室具备开展的项目有限,达不到有关标准。二、医学检测技术的发展,高精密度和高准确度的设备已广泛应用,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由于种种原因,却没有配置,检测服务能力滞后。因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有关仪器设备,以满足工作的需要。

2.3 真实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2007年一月国家实施了《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此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由以往的检查审核而转变为全面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但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存在一些问题,管理体系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执行力不足。主要难点为:一、质量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管理的力度有限。 二、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流于形式,使质量管理体系缺乏严肃性,真实性。 三、当检验标准或方法发生变化时,或检验设备仪器更新时, 未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时的修订体系文件。因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按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设立专门独立质量控制部门,加大质量管理监督力度。根据质量管理体系中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规定及时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按照程序对不符合项进行纠正[6]。

2.4 规范的实验室环境设施建设2004年国家出台了《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卫办疾控【2004】108号)、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建标127-2009)等对实验室的规范建设有了具体规定,依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实验室建设有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变。但国家没有出台具体功能实验室的建设标准,由于经济,地域的不同,即使是相同的功能实验室,所承担的具体职能不同,建设的标准也不一样。加上实验室建设投入多,技术含量高特点。目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重要存在以下难题:一、实验室基础条件差,建设靠国家专项经费配置,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投入不足,实验室建设保障机制不合理。二、缺乏功能实验室建设标准,导致实验室建设的不规范。 三、部分实验室的建设是在原有的实验室基础上进行的改造,布局和设计先天不足。四、随着疾控事业的发展,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能进一步的明确,特别是重大传染病检测,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检测等,要求建立相对高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因此,在实验室环境设施建设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一方面争取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开展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另一方面,科学规划,强化职能,精心设计和布局。再者,应以发展的观念建设实验室。

2.5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应该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质量管理的核心,较为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应包涵四个因素:一、计划和实施方案。二、计划和实施方案的落实。三、质量控制具体的方法和形式。四、质量控制监督与检查。在工作实际中质量控制出现以下几个难点:一、一般由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制定质量控制计划和方案,由于专业的制约,对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理解不同。二、在质量控制计划和方案落实过程中。不同的专业人员在做同样的质量控制时,意见不一。三、质量控制的方法和形式单一,质量控制的效果和可信度不高。四、质量控制监督与检查缺乏及时性、有效性。因此,在制定年度的质量控制计划时, 从人员、仪器、材料与方法、样品与标准、作业指导书等方面制定计划和方案。在落实计划和方案,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对不同的实验室应采用具体规定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形式。并对质量控制工作进行监督与检查,总结分析,以提高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水平和能力。

3 讨论

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工作是一个系统工作,随着卫生事业改革的进步,国家对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职能进一步明确,加上社会对疾病预防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期望的提高,也要求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实验室搞好质量控制工作,确保检验结果的真确和客观,本文分析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工作机构具体职责,探讨现阶段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难点,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质量控制难点。认为人员、设备、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的实验室环境建设及质量控制。这些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和重要因素。把这些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水平得到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ISO/IEC17025:2005).

[2]《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 2006).

[3]《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家认监委 2010).

[4]《湖北省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办法》.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