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710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9分钟。
生产计划方法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63(2013)05-0081-04
0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批量多品种生产模式应运而生,因其有着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满足客户多样需求,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等诸多优点[1]。已有众多学者对多品种变批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各种生产优化模型[2]。凭此契机,本文也研究了一种多品种变批量情况下的生产计划优化方法。
多品种变批量生产是一种根据待制造产品的品种和批量变化,而快速调整生产计划的生产模式。该模式面向生产任务和生产资源,以快速重排、重复利用的方式快速调整生产计划,使得生产功能、生产能力和生产过程得到快速改变,以实现产品多品种、变批量的柔性生产[3]。变批量生产强调生产过程中的产品的不确定性,包括产品品种的不确定性,产品数量的不确定性。变批量多品种生产中的生产资源还应该具备柔性。由于拉链生产的多品种变批量特性,在实际生产中都是将变批量的产品整合为多个子批的产品而统一安排生产,在满足每个子批的交货量和交货期的情况下,采用生产计划优化方法,实现最短生产周期[4]。
由于生产计划问题通常存在着很多约束,使其成为非常难解的NP完全性复杂的优化问题,如果采用常规的精确算法,将难以在较短时间内找到问题的最优解,于是引入遗传算法。目前,遗传算法已成为生产计划优化等NP难问题的研究实现热点和实用解决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生产计划问题的多种群遗传算法,该算法通过随机产生两个初始种群,各自进化,并彼此迁移,每个种群都产生局部最优解,相互比较获得全局最优解。
1问题描述
多品种变批量的拉链制造企业在计划期收到一批订单,由于品种与批量的不确定性,整理后分为N子批产品,通过生产资源设备、模架、模具的相应组合以实现产品的生产。由于设备出模次数,模具的出模个数和模架上安放模具个数等约束,设备生产每种产品的生产能力可能各不相同。由于设备和产品等约束,产品在各个设备的生产计划会导致完成所有批次产品的生产周期不一样。
2模型建立
2.1确定多品种产品分成子批的生产序列
首先根据接收到的订单计划将其按产品类型、批量大小和交货期分为子批,具体步骤如下:
(1)按产品类型分成不同种类产品批次。
(2)再按每种产品的交货期进行分批。每个满足相近交货期生产的产品将合成为同一批次。
(3)若某种批量的交货量并未超过最大批量限制,则将其分为一批。否则将最大批量分为一批,超出部分按照(3)再重新分批。
这样共分成了N个子批的产品,再对这N个子批生成生产次序:
(1)确定每个子批包含的所有产品的交货期,并以其中的最小交货期作为整个子批的交货期。
(2)将所有子批按照交货期从小到大进行依序生产。
(3)交货期相同的子批,交货量小的和不可延迟的则要优先生产。
(4)产生最终生产序列。
2.2确定子批序列的生产计划模型
本模型的主要任务是在综合各种生产资源生产能力的情况下,进行生产计划优化。在完成这些子批产品生产的基础上,生成各个设备完成这批订单的生产计划。第5期陶小晶:多品种变批量拉链生产计划优化方法研究智能计算机与应用第3卷
在拉片压铸车间,有设备、模架和模具。每台设备安放一台模架,由于模架与模具的组合,每台模架上安装的模具数量不定,设备上安放的模架通常为限定。在某段时间内,接到一批订单,每个订单需要的产品多种多样,需要的产品批量也有大有小,产品的交货期也有分段。假设将该批订单整合,然后分成N个子批进行生产,该模型要在满足全部订单的各种产品交货量和交货期的前提下,根据生产资源的生产能力,生成将所有设备分配给各种产品以完成这批订单的生产计划。该计划将使得完成该批订单的生产周期最小。
此处,假设每台设备每天工作8小时;这N个子批产品在每台设备上按各子批优先顺序生产;模架上更换模具时间忽略;拉片生产设备有限,模架和模具数量足够;模架安放不同的模具时个数不定;每台设备在同一时刻只能生产一种拉片产品;每种产品在模具上生产之前的准备工作都不考虑;过程不考虑突发事件,所有资源正常工作;每种产品的交货量与交货期已知;按照整理过后的批次顺序进行排产。
综合上述各假设条件,可得子批序列的生产计划模型如下:
模型中,MSmin为最小生产周期;MSj为设备j的生产时间;DNi为第i批产品的交货量;DTi为第i批产品的交货期;Ej为安放在设备j上的模架的出模次数;bij为子批i的产品在设备j的模架上可安放的模具数量;ci为出模子批i的产品的模具每次出模个数;aij为标志是否将设备j分配给子批i进行生产;tij为将设备j分配给子批i的生产时间。
3优化算法
由于拉片压铸为生产计划问题,,需要进行生产方案的全局寻优。本文采用多种群遗传算法进行生产计划优化。
3.1问题的编码
本文采用自然数编码的方式,以各子批要生产的产品为对象进行编码,并使用一个n*m矩阵来表示该问题的可行解。现在给出n个子批产品在m台设备上的加工序列矩阵如下:
其中,aij表示将设备j分配给子批i的生产时间。矩阵的第i行向量[ai1,ai2,…,aim]依次表示子批i的产品在各个设备上的生产时间。矩阵的第j列向量表示将设备j分配给各个子批的产品次序和生产时间。在初始化产生的染色体中,将子批i在设备j上的生产时间代入染色体的基因aij中,这样依次代入,则初始化的染色体为[a11,a12,…,a1m,a21,…,aij,…,anm]。通过自左向右遍历染色体所产生的生产结果都是可行的,用这类方法产生的初始解也都为可行解。
3.2适应度函数
通常,取目标函数直接作为适应度函数,在这里取生产完成一批订单的生产周期MSmax=max{MSj|j=1,…,m}的倒数作为适应度函数,由此来计算每个染色体的适应度值。
令MSkmax表示第k个染色体的生产周期,则该染色体的适应度函数即表示为:
3.3遗传操作
针对前述的编码方式,采用如下遗传操作[5]。
3.3.1选择
本文采用精英保留策略和期望值策略结合使用的选择方法。精英保留策略指的是将当前种群中适应度值最高的个体不进行交叉变异而直接复制到下一代种群中。采用精英保留策略能够使进化过程的每一代种群内的最优解不致为交换和变异操作所破坏,从而增加获得局部最优解的概率。
采用精英保留策略和期望值策略结合使用的选择方法是:在种群开始进化时,将种群内的最优解直接复制到下一代种群中,再考虑剩余染色体个体的期望值,通过期望值操作将其他染色体遗传到下一代种群中。期望值操作的步骤是:
(1)按照适应度的值计算期望值fi,计算公式为:
fi=1n∑ni=1fi(3)
(2)计算种群中的每一个体在下一代生存的期望值Ei,计算公式为:
Ei=fifi(4)
(3)将Ei四舍五入取整得Ei,Ei即为选中个体i的个数。
如果Ei=0,则个体i被淘汰。
3.3.2交叉
本文采用的交叉法是在染色体上依据问题性质定位多个分割点,再随机选取两个相邻分割点,定义这两点之间的区域为一匹配区域,并使用位置交换操作交换两个父串的匹配区域 。具体的交叉操作如下:
(1)任意选择两个父代染色体P1和P2。
(2)根据这两个染色体的构成n*m,将这两个染色体按m分割成n+1个分割点。随机选择一个a(a
(3)将L1中的基因依次插入到P2染色体的空位中,将L2中的基因依次插入到P1染色体的空位中,分别生成子代染色体S1和S2,未被选中的基因在子代染色体中的相对位置是保持不变的。
对于4*4(4批次产品,4台设备)的生产计划问题,有p1和p2两个生产计划方案:
上面染色体每一个“.”处为一个分割点,随机选择a=1,则第2个分割点(第4*1+1=5个基因)为起始,第3个分割点(第4*2=8个基因)为结束的基因串就分别是L1=[0 3 2 2],L2=[5 0 2 2]。将L1放入染色体P2中原来L2在的空位处,将L2放入染色体P1中原来L1在的空位处实现交叉操作,保持其余各基因串顺序不变。得到子代染色体:
3.3.3变异
本文采用的变异操作的具体步骤是:
(1)染色体长度n*m,随机选择一个a(a
(2)以变异概率p使g1的基因值加1,g2的基因值减2。
(3)将g1和g2插回Q中两个基因的原来位置,成为新的染色体R。
(4)先检验第a+1批次产品的生产可行性,即新染色体R的可行性。若可行,再比较新个体与父代个体的适配值。如果新个体适配值较小,则用其取代父代个体;否则,保持父代个体不变。
选择a=1,范围第4*1+1个基因开始,4*2个基因结束,基因串是[0 3 2 2],随机选择p1的第6个基因和第8个基因为变异基因g2,g1。g1的基本值加1变为3,g2的基因值减2变为1,将g1和g2插回原来的染色体,构成新染色体R为:
3.4利用多种群遗传算法优化生产计划问题
多种群遗传算法的设计思想是存在不同初始值的几个种群,每个种群都有着对应的进化参数,采用不同的选择策略和交叉变异算子使种群发生进化,产生每个种群的局部最优个体,进而得出全局的最优个体[6]。
采用多种群遗传算法求解生产计划模型的具体步骤如下:
(1)初始化种群。使用自然数编码方法,随机产生染色体组成两个种群。
(2)初始化种群进化参数。为每个种群选择交叉概率、变异概率和种群间精英迁移的概率。
(3)为每个种群确定选择操作。对种群1选用的选择操作为精英保留策略和期望值策略结合方法,对种群2选用的选择操作为轮盘赌法。
(4)各个种群按照各自设定的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进行交叉和变异操作。
(5)对产生的新一代种群,各个种群按照设定的迁移概率交换种群间的个体。交换后更新种群,形成下一代种群。
(6)检验是否满足终止条件,如果满足则产生各个种群的局部最优个体,如果不满足则返回(4)继续进化。
(7)对两个种群产生的局部最优个体进行比较,得出全局最优个体,输出全局最优个体。
4仿真实验与分析
例1:在一段时间内,有4个订单计划生产。这4个订单需要的拉片产品及其交货量交货期如表1;生产设备M={1,2,3},设备的出模次数分别是{80,70,60},各个设备每天生产8小时。产品i(i=1,2,3,4)的模具安放在设备j(j=1,2,3)上的个数如表2所示,所有产品分批后结果则表3所示。
种群1初始个体数量30,交叉概率0.9;变异概率0.1,迁移概率0.05,最优个体保留个数2;最大遗传代数50;种群2初始个体数量30,交叉概率0.85,变异概率0.15,迁移概率0.05,最优个体保留个数2,最大遗传代数50。
仿真结果分析:算法收敛曲线如图1所示,最优生产计划如表4所示,甘特图如图2所示。比较局部染色体后,得到全局最优染色体[6 0 6 0 16 10 0 14 16 27 4 2 ]。 最小生产周期为34小时。
Tab.4 Production planing子批号设备1(小时)设备2(小时)设备3(小时)子批1606子批201610子批301416子批42742由以上仿真结果可以看出:种群1和种群2都能够保持种群多样性,且都逐步达到最优解,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性和有效性。文献[7]对模型的优化结果为35小时,而根据本文的优化方法,优化结果为34小时,且有多个排产结果。
5结束语
本文应用多种群遗传算法对拉链生产中的拉片压铸的生产计划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表示生产时间的自然数编码,选用适合本问题的选择、交叉和变异操作,以完成生产的最小生产周期为评价指标,并建立完整的生产计划模型的优化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实现了生产计划方案的全局优化。
参考文献:
[1]任瑞荣. 多品种变批量生产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上海:东华大学, 2010.
[2]李宏霞,彭威,史海波.装配车间的多品种变批量的生产调度优化模型[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6(6):94-96.
[3]安进. 车间生产批量优化调度研究[D]. 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
[4]CAVALICRI S , GAIARDCLLI P. Hybrid genetic algorithms for a multiple-objective scheduling problem [J] . 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1998 (9) :361 - 367.
[5]任庆生,叶中,曾进,等. 对常用选择算子的分析[J]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0 ,34 (4) :564 - 566.
[6]蔡良伟,张基宏,李霞. 作业车间调度问题的多种群遗传算法[J]. 电子学报, 2005, 33( 6) : 991- 994.
[7]张毕西,谢祥添.非流水型生产调度问题的研究[J].机械制造,2007,45(4):60-62.
(上接80页)
(2)对硬件配置要求较低,服务器采用的配置相当自由;
(3)系统平滑切换,不会造成使用不便;
(4)系统效率较高。因为数据管理和服务器故障纠错由相对独立的两个子系统联合完成,而双机心跳线使用的又是冗余网络,所以不需消耗CPU和宽带资源。
同时,双机与磁盘互联的缺点为:
(1)单点错。即使系统中某一个节点出错,也会导致系统全部宕机;
(2)当磁盘阵列出现逻辑故障或物理故障时,还会导致储存数据全部丢失。
5结束语
在全球信息高速路建设渐趋完成的今天,大到高新科技前沿技术,小到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信息服务无处不在,而保护这些信息甚至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手段。双机热备份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保护重要数据的同时,又不致影响到用户正常使用。在网络技术的激烈竞争中,人力组配是很宝贵的重要资源,双机热备份即节省了人力资源,因而具有重要的实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施维力.浅谈服务器的双机热备份技术[J].广播电视信息,2009(12): 60-61.
[2]王崇霞.数据库双机热备份系统解决方案[J]. 微机发展,2003(S2):79-80,85.
[3]史文路.双机热备份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06.
[4] ALLCOCK B,FOREST I, NEFEDOVA V. High-Performance remote access to climate simulation data:A challenge Problem for data grid technologies[A].The conf of High-Performance Networking and Computing,Denver SC’2001[C].USA:[s.n.],2001:283-297.
[5]李利军.星载双机热备份计算机系统设计[D].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
生产计划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划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在计划分配法下,综合性费用分配方法是按照计划单位成本将费用进行分配和调整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计算较直接,简化和加速了费用分配的计算工作,还能够反映实际成本脱离计划成本的差异,便于考核分析计划成本完成情况。但站在理论学习的角度,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对其进行较细致的分析。
一、综合性费用计划分配法的适用条件
在计划分配法下,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制造费用则应用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对应的分配方法均是建立在一定假设基础上的非精确的成本分配方法,其假设是指综合性费用分配时均都按事先制定的计划分配率进行费用分配,因此,计划单位成本是否准确,是否做到尽可能地接近单位实际成本,是决定综合性费用分配结果是否准确,能否真正意义上保持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可比性的关键所在。
总体来说,采用计划分配法对综合性费用进行核算的前提是企业具备较高的计划管理水平,各项计划成本资料齐全且准确。因为计划单位成本与实际误差太大,不仅会影响分配结果的准确性,还会直接影响业绩企业内部业绩方面的考核与评价。为此,企业在制定计划单位成本时,必须全面分析企业生产的发展趋势及历史经验等相关因素,也可以利用现行的定额成本、标准成本或过去会计期间所记录实际单位成本作为参考,制定出尽可能接近实际的单位成本,将计划分配额与实际发生额之间的差异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具体来说,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特别适合于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企业产品成本的制造企业,并且强调该企业的各项计划单位成本准确且稳定,计划单位成本与实际误差不能过大。适用于实际成本比较稳定,计划成本比较准确的企业。而制造费用的特殊分配方法(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特别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比如羽绒服生产企业),因为在季节性生产企业中,存在明显的淡季和旺季,其产品生产的产量相当悬殊,如果按照实际费用分配制造费用,那么将会导致产量低的淡季单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多,产量高的旺季单位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少,即不同月份单位产品成本应负担的制造费用随之忽高忽低,不利于进行产品成本的分析与控制。因此,季节性企业需要采用特殊的制造费用分配法进行分配,以此均衡各月份单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采用这种分配方法要求计划工作水平较高,否则会影响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二、综合性费用计划分配法的差异处理
计划分配法下,综合性费用分配时不管各月实际发生的费用是多少,都需按事先确定的计划单位成本来进行费用分配。分配后,实际发生的费用与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计划分配额,通常情况下必定会存在差异,也直接体现了实际成本脱离计划成本的水平。差额较大的情况下,需要分析差额产生的具体的原因,如果是由于耗用不合理造成的,应建立成本责任奖惩制度,将责任具体落实到责任人,加强成本控制,调动各部门及人员不断降低产品成本的积极性。由于计划分配率制定不合理,脱离实际成本的差额过大,将会从根本上反映企业的计划管理水平,那么企业必须对事先已制定的计划单位成本进行修订和调整,保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及合理性。
总的来说,采用计划分配法分配综合性费用后,由于实际发生额与计划分配额存在差异的必然性,我们有必要对差异进行分析,调整后计入对应的产品成本中去。常用的处理方法是: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综合性费用,然后采用一定的方法针对成本差异进行一次追加分配,以此来调整成本差异。差额计算处理只需每年年末进行一次,即年末计算调整的差额是全年的差额。该方法计算较简便,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较广泛应用。结转成本差异时,如果为正数,表示超支差额(+);用蓝字补加;如果为负数,表示节约差额(―);用红字冲减,调整之后,年末无余额。
具体来说,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差异处理方法有两种:第一种为简化起见,辅助生产成本差异全部计入“管理费用”账户;第二种追加分配:按耗用量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部门。结转成本差异额的会计账务处理:实际发生数大于计划分配数的差额,出现超支差额应用蓝字补加,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辅助生产成本―××车间”科目;实际发生数小于计划分配数的差额,即节约差额用红字冲减,借记“管理费用” (红字)科目,贷记“辅助生产成本―××车间” (红字)科目。调整之后,“辅助生产成本”科目年末无余额。而制造费用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时,差异处理方法:1-11 月份月末“制造费用”科目有余额,不需要进行账面调整;年度终了时制造费用全年实际发生数与全年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数之间的差额,可以按全年各种产品的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总数或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已分配比例追加分配,调整计入12月份产品成本中。差额调整会计处理:实际发生数大于计划分配数的差额,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贷记“制造费用”科目;实际发生数小于计划分配数的差额,用红字冲减,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红字)科目,贷记“制造费用”(红字)科目 。调整之后,“制造费用”年末无余额。
三、评价综合性费用的计划分配法
采用计划分配法,核算综合性费用的优点在于计算简便、有效率,便于成本核算的同时,还有一个突出优点就是排除了实际费用的高低对单位成本的影响,即每月发生的实际费用不均衡,在计划单位成本全年固定不变的前提下,各受益单位日常应分配的费用也不会受到影响,有利于明确各部门责任,便于成本管理的业绩考核。因而适用于计划管理比较好,企业单位实际成本比较稳定,生产计划成本制定比较准确的企业。它的缺点表现在计划单价的采集及对较大差额的不谨慎处理,如果企业计划管理水平不高,则难以制定比较准确的计划成本,进而影响成本分配的准确性,最终使成本信息的客观性目标难以达到。
笔者认为,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核算口径应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差异才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超支或节约,也才能真正意义上发挥计划的控制作用。计划分配法下,综合性费用分配方法的运用有利于简化和加速成本费用的计算工作,有利于考核分析计划完成的具体情况,明确各受益单位的经济责任。而分配的依据在于“计划分配率”,即计划单位成本,是先于业务发生的、按年制定的或计算的,因此必须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单位成本,应尽量制定得切合实际,才能保持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可比性。而计划成本制定得恰当,既有利于企业考核各部门的业绩,调动其积极性,促使其降低成本、节约开支;也有利于成本管理者制定考核标准,分析成本升降的原因,为领导决策提供有用财务信息。除一些特殊情况外,计划单位成本在年度内一般不作调整。但是如果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相悬殊的,应分析产生差异的具体原因,然后对所定计划成本进行修订,使之符合实际,以利于计划成本的执行。
结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综合性费用采用计划分配法进行分配的实质是计划管理,它是成本管理的方法和手段。综合性费用的计算,其目的是为成本管理服务的,是为了给成本管理提供详细的成本数据,使得成本管理者以此为依据分析并控制成本,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最高目标。从计划管理的角度来看,计划成本法有利于成本分析,有利于检查企业成本计划具体的执行情况,以便于对原计划进行调整改进,使计划成本始终具有指导生产经营活动的作用。因此采用计划分配法分析综合性费用的核算,有利于考核和分析各受益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据此评定企业生产经营成果,便于成本管理的业绩考核。
参考文献:
[1]江小琴.制造费用余额处理方法之我见[J].财会月刊,2008(07)
生产计划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经营;计划;编制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2
经营计划在企业管理中扮演首要职能,发挥了积极作用,经营计划编制是否科学合理,对企业经济运行至关重要。
一、计划职能
(一)在管理中的地位
企业管理职能是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职能所构建,而计划职能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它是指管理者依据组织宗旨,确定组织目标,拟定和抉择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并付诸实施的全过程。它包括对组织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行调查研究、预测,在此基础上进行决策,确定组织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执行计划和监督检查计划执行情况。计划职能的核心是决策,它与其他三个职能有着密切联系。管理者围绕着计划规定的目标,去实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和控制职能,以保证实现预定的目标。
(二)计划职能的含义
计划职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此处仅涉及狭义的计划职能,指制定计划,即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本文重点探讨制造业经营计划的编制。
(三)经营计划的作用
1.是管理者指挥的依据。
2.是降低风险、掌握主动的手段。
3.是合理配置资源、减少浪费、提高效益的方法。
4.是管理者进行控制的基础。
二、经营计划的内容、类型和指标
(一)内容
计划通常是用数据加文字说明编制的一种书面文件。一般地,一项完整的计划,通常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做什么?目标与内容。2010年度企业经营计划内容以利润、销售、生产为主,明确了目标。
为什么做?原因。因为企业要成功上市,必须要具备一定利润水平、达到一定的产销规模。
谁去做?人员。何地做?地点。何时做?时间。怎样做?方式、手段。如:由营销系统人员在一年内,在分管区域内,针对不同需求,采用相应的营销手段,实施营销计划。由生产系统人员按照合同订单要求,采取外协加工、企业自制、总装验收,完成订单按期交付。
(二)类型(按计划的内容分类)
1.综合性计划:
是指对组织活动所作出的整体安排。在较长时期内执行的战略计划一般是综合计划,短期计划中也有综合性的,如企业编制的2010年度综合经营计划。
2.专业性计划:
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职能工作所做的计划,它通常是综合计划某一方面内容的细化,如我企业的销售、生产、物资供应、产品研发、人力资源、培训、能源安全、技术改造、财务计划等。它们与综合计划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三)指标
指标设置要科学、全面,企业可从5大方面设置计划指标体系:收益类指标、经营与风险类指标、效率类指标、企业发展能力类指标、企业规模类指标及其他。
指标,是综合反映企业经济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字计划。指标是用数字表示的、计划期内组织在各个方面预期所要达到的水平。一个完整的计划指标通常是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计量单位组成的,每一项计划指标都有其特定的内容和意义。
1.按计划指标的性质划分,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大类
数量指标如:货款回收额、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润、主要产品产值、交直流电机总产量、订货量、工业增加值、从业人员人均收入、应收账款期末余额、期末库存等10大指标。
质量指标如:净资产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人均利润额、工资利润率、产品产销率、资产负债率、期间费用占收入比例、生产订单完成率、采购计划完成率、成品装配试验一次合格率、产品质量损失率、销售毛利率、货款回收率、产成品存货周转率、生产工人占从业人员比例、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值)、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增长率、生产增长率、利润增长率、主要设备完好率、主要设备利用率、计量器具周检合格率、工业增加值率、人均收入增长率、价格比(含税口径)、万元产值工资含量、从业人员人均收入等29项指标。
2.按计划指标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实物指标如:交直流电机总产量、订货量等。
价值指标如:货款回收额、销售收入、实现利润、主要产品产值、工业增加值、应收账款期末余额、期末库存等。
三、计划编制的原则和程序
(一)计划编制的原则:
编制计划力求做到:由外及里、由里及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成线、左右成网、层层分解、分级管理,全面控制。编制计划时,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分析外部机会与威胁,内部优势与劣势,采用波士顿矩阵进行产品战略选择。考虑各个专业计划之间、及与综合计划的整体关系,对计划留有余地,同时编制备用计划,通过专题会议,听取各方意见,不断修订完善。体现科学性、系统性、灵活性原则、群众性的计划编制原则。
(二)计划编制的程序
1.对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和预测
通过调查了解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电机行业中观发展、企业微观经济运行情况,对内外环境研究和预测,找到企业发展机会、主动规避风险。我们把中小型电机行业重点企业的年度经济数据进行认真分析,理清竞争对手,利用企业管理软件用友-U8平台,导出销售统计明细表,熟练应用Microsoft EXCEL,对企业历年各产品销售、盈利、生产情况,按时间、按客户、按产品分类汇总整理,掌握了大量一手统计资料,并与当年计划比对,建作为编制计划的参照标准。
2.确定目标和分解目标
在确定了企业目标,诸如销售收入、回款、期间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指标。并对指标予以分解,销售收入、回款目标按照销售区域,按产品分解到每个销售单元。期间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按照费用明细科目,分解到相应费用发生的部室、分厂。
3.拟定可供选择的方案
确定了目标,拟定可行性方案,采用数学与统计方法,借助计算机,拟定三套方案,把精力集中在最有希望方案的分析上。每套方案由总表统揽、分表支持,建立关联、链接关系。计划编制,借助了Excel中的许多函数诸如SUMIF、VLOOKUP等,同时对单元格要灵活使用“相对”“绝对”引用,掌握EXCEL基本操作技巧显得非常重要。
4.评价各种备选方案
(1)分析和认识每个方案的限制性因素,也就是妨碍达成目标的因素。诸如销售扩张与市场容量、利润与产品结构限制等。
(2)全面掌握每个方案的实效,对每个方案可能取得的效果做全面的衡量。增加利润是通过扩大销售、扩大产能来增加利润?是增加高利产品、压缩费用?可能给企业带来哪些损失,如应收款加大、库存增加等。
(3)要用总体的效益观点来衡量方案。如:销售、生产以企业最终利润目标为中心,销售费用、采购成本务必局部服从大局。
5.选择方案
我企业通常综合运用经验与建立数据模型分析,经过两次办公会讨论后,做出选择方案。
6.拟定支持计划
为支持综合计划,企业由各部室、分厂拟定了各专业计划。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制造费用计划、现金流量计划等。
7.计划的实施与反馈
经营计划的编制完成后,经企业总经理批准,实施控制与反馈。
四、常用的计划方法
计划工作与其他管理工作一样必须强调效率。提高计划工作效率的最好办法就是采用科学的计划方法。
(一)综合平衡法
综合平衡法就是企业根据客观规律的要求,以实现计划目标,做到计划期的有关方面或有关指标之间的比例适当,相互衔接,彼此协调,利用平衡表的形式,经过反复平衡分析计算来确定计划指标。平衡的内容主要有:生产任务与能力之间的平衡;任务与劳动力之间的平衡;任务与物资供应之间的平衡;任务与成本、财务之间的平衡。其他还有生产与生产技术准备、生产与销售等方面的平衡、销售规模与销售结构的平衡。通过平衡,可以充分挖掘企业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潜力,保证计划的实现,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比例法
比例法又称间接法,它是利用过去两个相关经济指标之间长期形成的稳定比率来推算确定计划期的有关指标。例如销售毛利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期间费用比率等。
运用比例法来确定计划指标,关键是要通过长期的分析研究,正确掌握相关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因为这种比例关系的正确性,对计划指标的正确性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计划期内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可能发生的变化,并根据条件变化的影响,对计算结果做必要的修正,使之更加符合实际。
(三)定额法
定额法就是根据有关的技术经济定额来计算确定计划指标的方法。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我企业的生产、劳动、物资、成本及财务等计划的编制。
(四)滚动计划法
远近结合、近细远粗、逐季滚动。我企业在把年度计划分解成季度计划通常采用此法。
(五)应急计划法
近年来,客观情况发生过重大变化,为适应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变动,我们也采用了备用计划(或调整计划)。
参考文献:
[1]暴丽艳,藏有良.管理学原理(第2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陈文安,穆庆贵,胡焕绩.新编企业管理(第6版)[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1.
[3]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工业统计指标解释与标准.2011.
生产计划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直接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代数分配法
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市场竞争激烈不断加剧,企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了更好的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加强成本管理,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作为企业成本核算的一部分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是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的关键,正确地进行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核算,关系到企业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并直接影响企业产品的定价决策、成本控制和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然而我国许多工业企业对辅助生产费用并不重视。近些年来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针对辅助生产费用进行了许多的理论研究。Tang.R.Hansen and Marianne.H.Mo(2003年)指出: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在西方成本分配核算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直接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交互分配法和代数分配法等。由于各种分配方法的分配思想、具体操作方法及复杂程度不同,对同种业务的分配结果也就不同。企业可根据自身业务的特点,自主选用以上某一种或几种方法对辅助生产费用进行分配。国内学者郁玉环(2001)指出:我国目前现行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除包括以上所指出的西方通用的几种方法外,由于在我国一些大中型企业的成本核算中采用计划价格,故对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还包括了计划成本分配法;李玲(2006)对传统的代数分配法进行了模型改进,提高了成本核算的速度和准确度;彭广林(2007)认为顺序分配法下各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费用按实物量排序不科学,应按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品或劳务费用的多少排序。这些理论都很大程度上给企业辅助分配方法选择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企业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应当根据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选择适合企业实际情况且较为合理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为企业谋福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所以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的正确选择也就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直接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代数分配法的比较分析,指出其适用情况,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2.辅助生产费用概述
工业企业的生产车间按其生产职能不同可以分为基本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基本生产车间是指从事商品产品生产的车间,如纺织厂的纺纱、织布车间,机器制造厂的铸造、锻压、金工、装配车间,钢铁联合企业的炼铁、炼钢和轧钢车间等。
辅助生产车间是指为保证企业商品产品生产正常进行而向基本生产提供服务的生产车间,如为基本生产车间提供修理作业,运输劳务,供水、供电、供气等服务,以及为基本生产提供工具、刀具、刃具、模具、夹具等的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称为辅助生产费用。
3.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1)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原则
辅助生产费用由其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的受益对象共同承担,应当由受益车间或部门根据消耗产品或劳务的数量多少承担,即“谁受益,谁承担”,分配计入各受益对象的成本当中。
辅助生产车间除为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部门提品或劳务外,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也相互提品或劳务。但辅助生产费用最终都要由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对象来承担,即又涉及到了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的费用分配。
(2)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及其理论基础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主要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顺序分配法等。其中交互分配法又包括一次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法和代数分配法等。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分配方法:
1)直接分配法
直接分配法是指把各辅助生产车间的实际成本,只在基本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间按其受益数量进行分配,对于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则不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适用于辅助生产费用较少的中小型企业。
2)一次交互分配法
一次交互分配法是将辅助生产费用先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一次交互分配,再将交互分配后重新调整的辅助生产费用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其他受益车间、部门进行分配的方法。一次交互分配法是分两次进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3)计划成本分配法
计划成本法又称内部结算价格法,它是先按提供劳务、作业的计划单位成本和各受益部门实际接收劳务、作业的受益量进行分配,然后再将计划分配额与实际费用的差额进行调整分配的一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
4)代数分配法
代数分配法是运用初等代数中解多元一次联立方程组的原理进行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分配方法,应先根据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服务的关系,以及各辅助生产车间已归集的费用和提供的劳务、作业总量建立多元一次方程组,通过解方程求得各辅助生产车间劳务、作业的单位成本,然后根据该单位成本和各受益部门(包括辅助生产车间和外部的全部受益对象)耗用的数量计算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3)举例说明
某工业企业有供水和供电两个辅助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本月发生辅助生产费用,劳务量及计划单位成本如下表所示(各部门的水电均为一般性消耗)。
1)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2)采用一次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3)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4)采用代数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4)四中分配方法的比较分析
1)代数分配法的优缺点
代数分配法同时考虑了相互提品或服务的辅助生产部门之间的费用流向。其分配结果公平合理,是国际上公认的分配交互劳务费用最为准确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在辅助生产部门实行独立的成本核算,进行成本控制,促使各辅助生产部门努力降低使用其他辅助生产部门劳务的成本,而且对所有受益单位分配的分配率是一样的,不会产生部门之间的矛盾,因此采用代数分配法,比任何一种分配方法更合理,结果更为准确。
代数分配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第一,目前实际应用中使用代数分配法时,辅助生产车间为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基本生产车间和其他管理部门提品或劳务时,只考虑了辅助生产车间对自身以外的部门的供应,而忽略了自身也会耗用所生产的产品或劳务(如供电车间在对外提供电力资源的情况下自身也消耗电力,运输车间在对外提供运输服务的情况下自身也需要运输服务等等);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是假设了一个辅助生产车间不消耗自身提供服务的前提条件,这显然是与实际企业的运作不相符了,这样计算出来的分配结果也是不准确的。
第二,现实中企业应用代数分配法非常少,因为在辅助生产车间较多、未知数较多时,手工情况下,计算的工作量及复杂程度极大,甚至出现手工无法得到结果的困难,因而这种分配方法在实际企业中应用很少。
2)直接分配法的优缺点
因为互相提供的金额差不多,所以忽略了这一中间环节,不用对内(辅助生产车间之间)分配,直接全部对外(除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其他受益单位)分配,即分配一次。分配率的分子仅限于对外分配的数量,分配率=待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辅助生产劳务总量-相互提供劳务量),运用该方法最突出的优点是工作简便,但是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的产品或劳务在金额上一旦出现显著差异时,会导致分配结果与实际结果严重偏离。
3)一次交互分配法的优缺点
一次交互分配法克服了直接分配法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不分配的缺点,基本反应了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品或劳务的关系,使得辅助生产成本的计算更为准确。同时一次交互分配法易于理解和操作,能加强辅助生产车间的经济核算,促使其降低生产费用。但是,在实行厂部、车间两级成本核算的企业,采用这种方法时,各辅助生产车间只能在接到财务会计部门转来的其他辅助生产车间转入的费用后,才能计算交互分配后调整的辅助生产费用,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得不到保证。此外,由于这种方法采用实际费用分配率进行分配,会将辅助生产车间的超支、节约差异一起转到基本生产成本或管理费用中,从而不利于对各个车间、部门的业绩考核和评价。
由一次交互分配还可以提出一种新的分配方法,即两次分配,指的是第一次全部分配,第二次追加分配。全部分配是指将辅助生产车间原始费用分配给全部的受益部门,即将原始费用在所有受益部门(包括辅助生产车间)中进行分配;追加分配指对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进费用,再次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其他各受益部门,也就是分配给辅助生产费用的最终承担部门。最后加总,指的是基本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等费用最终承担部门,将两次分配数据加总求和,就是该部门应负担的辅助生产费用。
4)计划成本分配法的优缺点
计划成本分配法适用于计划制订较好的企业或部门。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由于辅助生产车间的产品或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有现成资料,只要有各受益部门耗用辅助生产车间的产品或劳务的数量,便可进行分配,从而简化和加速了成本的计算工作。按照计划单位成本分配,排除了辅助生产实际费用的高低对各受益部门成本的影响,便于考核和分析各受益部门的经济责任,还能够反映辅助生产车间产品或劳务的实际成本脱离计划成本的差异。但是如果计划成本制定不准确将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交互分配法适用于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劳务比较多的企业,而计划成本分配法适用于成本计划工作做的比较好的企业。但是有的企业成本计划工作做的比较好,而且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交互劳务也比较多,若采用交互分配法,则成本计划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而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对于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的交互服务考虑的不是很全面。因此企业可以将计划成本分配法加以改进,兼顾计划成本分配法与交互分配法的优点,以更加适合于这样的企业。
4.工业企业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的选择
由于以上各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企业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应当根据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选择适合企业实际情况且较为合理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
参考文献
[1]侯晓红,林爱梅.成本会计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赵晟.辅助生产成本核算之代数分配法的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08.
[3]邓雪雅.辅助生产费用分配之代数分配法的改进思考[J].会计之友,2012(27).
[4]杨点晶.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的比较与优选[J].财会月刊,2009(33).
生产计划方法范文第5篇
1.进一步明确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本课程是为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设置的一门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课程。课程中通过对运营战略、产品工艺选择、供应链设计、生产规划与控制以及系统修正方法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生产计划的基本理论和控制方法的构成体系,从而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和进一步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2.提出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包括现代生产管理的基本原则、要求与方法、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先进生产系统与控制方法和系统等内容,是工业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学习本课程后应使学生达到:①熟悉现代企业生产运作体系。树立生产系统优化控制的意识;②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多种先进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系统技术;③具备将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原理、方法应用于生产系统运作管理中的能力。生产计划与控制的课堂教学是工业工程专业重要的教学实现手段。主要研究生产过程和资源的组织、计划、调度和控制,保障生产系统有效地运行。包括生产过程的时间与空间上的组织、生产与作业计划、生产线平衡、库存控制等。采用的方法:网络计划(计划评审技术PERT、关键路线法CPM)、经济定货量(EOQ)、经济生产批量(EPQ)、物料需求计划MRP以及生产资源计划MRP-II及ERP和准时制JIT。如图1通过该课程的研究,完善了理论教学内容,在理论教学中增加了案例教学的模块,同时更加注重了实践教学环节内容的设置,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升。为了使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融合,提出一套适应现代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课程体系,采用创新思维和系统化分析的思想,提出与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模式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图1教学内容目前工业工程实践教学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较少,没有现成实践教学模式可以借用,因此,该课程建设的实施将丰富工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同时还为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积累了经验,丰富了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了基础。三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建设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国内高校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各教学环节设置仍不完善,特别是其实践教学体系更是落后于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具有直观性、综合性、探索性、启发性等特点,是课堂理论教育的深化和延续。由于该课程具有较强实用性的特点,其教学实验更是理论学习与科学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工业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以一门工程学科(如机械制造)为基础,以工业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为纽带掌握并融会贯通多门学科知识,能够解决现代企业中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和管理问题的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而工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和应用,离不开其实践体系的完善和创新,因而生产计划与控制实践教学环节更是对专业建设起到较强的支撑作用。课程的实验设置既不同于传统的工科试验操作,也不同于经济管理类学科的案例教学。而是在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对生产运营流程、物流设施布置、企业资源规划等方面直观地了解,从而全方位掌握工业工程的思想和精髓。因此,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建设当中的实验室建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生产设施规划与物流实物模拟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正确运用生产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有关专业知识进行课程设计,掌握生产设施设计及布局的基本方法,以便为企业设计合理的物流系统。结合某种产品的生产流程对工厂生产系统进行物流分析,通过对生产设施及仓库的合理布局和对货物的有效控制,使学生熟悉系统布置设计方法中的各种规则,掌握系统布置设计方法的规范设计程序。通过对多套生产设施及仓库布置方案的实物模型演示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最佳方案,这是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建设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为此,创新课程实践教学方法和理念,完善课程实践教学设施,成为课程建设当中实践教学模块的建设重点。在实践中,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制作完成了“深沟球轴承磨装加工自动生产线”模型。通过该模型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不但使学生增加了对生产流程的感性认识,更是通过自己实际动手布置、规划分析提高了现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使学生在学习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后对课程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如生产系统的布局规划和设计、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能力计算与平衡等)进行一次系统性较强的模拟综合运用,以便更全面深入地领会与应用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方法和技术。
2.Witness生产与服务系统运作仿真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生产系统运行行为的随机性,组织结构的复杂性,使他们初步能够设计与测试新的物流和流程方案,向学生展示流程如何运行的,怎样平衡服务与花费,简化换班模式以及评测可选的设计方案。最终使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掌握对生产运营系统进行分析的方法,能够在实验的过程中了解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应用Witness仿真软件对生产流程加以优化。
上一篇:生产计划概念{整理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