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求职科研工作计划{5篇}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6474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6分钟。

求职科研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编制印发《山东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全力做好《教育规划》编制工作,成立了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摸清底数、明确目标、做实项目、强化措施”的编制原则。分课题深入开展调研,分析教育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理清发展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发展方向和重点。多次组织专家进行研究论证广泛征求各市人民政府、教育局和各高校意见,组织专家进行研究论证,进一步修改完善,先后作了十三次重大修改,形成了规划征求意见稿,《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后,会同教科院多次研究讨论,进行了对接完善。修改完善后的《教育规划》送省发展改革委审核同意,并商请省编办等14个部门会签之后,提报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10月16日,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并认真做好《教育规划》的解读和宣传工作。

(二)编制完成《山东省高等学校设置“十三五”规划》。

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要求,按照《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山东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结合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实际及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按照优化存量、做优增量的原则,认真调研、编制完成《山东省高等学校设置“十三五”规划》,并以省政府正式文件报教育部备案,作为“十三五”期间我省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基本遵循。该规划的实施将进一步优化我省高等教育区域布局及层次、科类结构,强化内涵建设、特色发展,发挥高等教育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服务和引领功能,促进我省高等学校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

(三)加强统筹规划,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做好有关高校设置工作。

1.积极推进科教融合和齐鲁医科大学的申报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积极推进高校与科研机构融合,深化科教体制改革,促进优质资源融合,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启动了泰山医学院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立医院,组建齐鲁医科大学,整合齐鲁工业大学与山东省科学院,组建新的齐鲁工业大学相关工作。组建设立齐鲁医科大学工作已完成省政府发文筹建、成立临时党委及行政领导班子,省高校设置专家组考察评审、省政府行文向教育部提出申请等程序,有关申报材料已报教育部。如能顺利通过教育部专家组的实地考察、全国高校设置评议会评审投票等环节,可于明年正式建校招生。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济南主校区立项建设规划设计、组织迎评材料等工作。

2.完成了两所高职院校设置评审工作。按照高职院校设置审批程序,组织专家对日照航海工程职业学院和聊城工程职业学院进行了设置评估论证,其中日照航海工程职业学院(民办)省政府已正式下文批复并报教育部备案,于今年正式招生。聊城工程职业学院因在聊城技师学院基础上改建,人社厅不同意撤销原技师学院建制而暂停设立。

3.积极推进专科学校升格本科工作。组织省高校设置专家组对3所民办高校(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升本工作进行实地考察评审,指导学校组织申报材料,并代省政府拟文向教育部提出升本申请,今年底将接受教育部设置评审。

4.完成省政府与北京大学在潍坊共建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等共建工作。为整合、利用优质教育科研资源,加快农业领域新旧动能转换和提质增效,根据省政府工作安排,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由我厅牵头,积极推动省政府与北京大学共建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协调和磋商,并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8月18日下午,省政府与北京大学签署《山东省人民政府北京大学共建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合作协议》,标志着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正式在潍坊落地。另外,省政府与国家安监总局签署协议共建山东科技大学,省教育厅与菏泽市政府签署协议共建菏泽学院。

5.积极推进设立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积极推进国际知名高校来鲁开展合作办学,设立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一是中国农业大学与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在烟台合作举办烟台格罗宁根大学通过教育部专家组验收,教育部下达同意筹建通知,待荷兰方面落实学位证书发放程序后,即可获教育部批准正式建校,建成后将是我国北方地区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

二是通过省政府向教育部提出了设立4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申请,即山东大学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合作设立山东大学联合国际理学院、山东大学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合作设立山东大学弗吉尼亚理工跨学科联合学院、山东交通学院与俄罗斯顿河国立技术大学合作设立山东交通学院顿河学院、山东科技大学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合作设立山东科技大学斯威本学院,其中山东大学联合国际理学院、山东交通学院顿河学院已通过教育部专家组评审及答辩,进入审批程序。

6.推进民办高校举办者变更和中国能源大学、中国康复大学设立工作。批准山东化工职业学院、潍坊工商学院变更举办者;

报教育部批准,山东英才学院变更举办者。积极协调、推进在我省建设中国能源大学、中国康复大学有关工作,代省政府起草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商请推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建设中国能源大学的函》报教育部。

(四)统筹编制各类招生计划。

充分发挥招生计划的调控、引导作用,通过计划编制、实施和管理,优化高等教育的类型、层次、专业结构,促进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圆满完成了研究生、普通和成人本专科生招生计划编制工作。

1.编制、下达2017年研究生招生计划。积极向教育部争取扩大研究生招生计划,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今年教育部下达我省博士研究生计划688人,比上年增加78人,增幅12.79%(全国增幅8.47%);

硕士研究生计划22306人,其中全日制计划18511人,非全日制计划3795人。全日制硕士比上年增加920人,增幅5.23%(全国2.8%)。全日制硕士计划中,专业学位比例由去年的50.8%提高到54.5%,类型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计划编制统筹考虑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校办学水平和质量效益等因素,重点向一流学科、省部共建高校、“千人计划”、“泰山学者”专家给予倾斜支持。

2.继续落实好今年初中起点五年制高等职业和高等师范教育招生计划。认真贯彻落实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教师培养改革的部署要求,根据各市教育局和有关高校申报情况,结合近年来招生情况,共安排五年制高职计划8.09万人。其中:三二连读4.28万人,比去年增加0.3万人;

师范类五年一贯制0.75万人、非师范类五年一贯制3.06万人,与去年大致持平。

3.统筹完成2017年普通本专科计划编制工作。统筹安排各类型招生计划。2017年安排下达的各类招生计划有:春季高考计划6.4万人,其中春季本科计划1.12万人,春季高职计划5.28万人;

普通专升本计划14910人;

免费师范生教师培养计划3000人;

免费教育医学生招生计划600人;

高职(专科)单独招生计划45978人;

“3+4”本科层次高等师范教育计划1588人、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本科学校“3+4”计划1612人、高职高专院校与普通本科高校“3+2”计划6080人;

高等职业教育与技师教育合作培养试点计划760人;

三二连读高职计划4.26万人,五年一贯制高职计划3万人,五年制高等师范教育计划0.75万人;

积极推进教育扶贫工作,扩大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今年我省安排12所省属本科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本科专项计划1320人,比去年增加120人。今年启动实施重点高职院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招生学校为全省13所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安排专科招生计划1170人。

(五)突出重点项目,做好基本建设管理。

1.加强基本建设项目审核、申报工作。对厅主管18所高校2017年度省预算内和自筹资金的68个新开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汇总和初审,并及时报送省发展改革委审批。积极配合省发展改革委推进高校建设项目贷款贴息工作。2017年共下达省预算内基建投资8450万元。配合省工程咨询院完成今年高校新建项目的评审工作。

2.完成2024年度预算内投资和自筹投资计划以及三年预算内滚动计划审核工作。对厅主管高校2024年度预算内投资和自筹投资计划以及三年预算内滚动计划进行了部署、汇总、审核,对“十三五”期间高校基建管理及基建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总结分析,为进一步推进“十三五”工作做好准备。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圆满完成教育基建统计工作,并按要求汇总上报。

3.做好我省教育产教融合项目工作。2017年山东建筑大学国家产教融合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5000万元,省预算内配套下达500万元,进一步改善了该校硬件条件。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安排我省山东交通学院和齐鲁工业大学产教融合项目已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由省发改委报送国家发改委审批,目前,项目资金已经到位。

4.推进明德小学品牌建设工程。2016年全国明德小学品牌建设工程评奖活动中,我省菏泽市巨野县文昌路明德小学被授予“明德之星”称号;

求职科研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发展规划部门;职能;机构;设置

2003年1月5日,周济同志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13次会议上指出,高等学校“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2003年7月,全国部分重点高校发展战略规划工作研讨会在厦门召开,这是全国高教系统首次召开的学校发展规划工作会议。至此,我国高校普遍加强了发展规划的工作职能,纷纷设立发展规划处(办公室)、发展计划处、发展规划与学科管理处和战略与政策研究室等发展规划部门。

经过近几年建设,发展规划部门的地位日渐突出,工作内涵不断深化,在促进大学的战略定位、学校发展、学科布局和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在实践中也存在职责履行困难、缺乏组织归属等问题。通过对我国高水平大学进行调研、实地考察等方式,就高校发展规划工作的职能范围、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运行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希望能为高校发展规划部门进一步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提供借鉴。

一、调研情况

本次调研样本选择我国“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覆盖面较广,能够准确反映目前主流高校发展规划部门的整体情况。

样本Ⅰ:2008年7月20日~8月21日,以网络资源为主要渠道,结合有关参考资料,对全国108所“211工程”高校发展规划部门的基本设置、职能等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其中“985工程”院校38所,教育部直属高校67所,工信部属高校7所,军队所属高校3所,其他部委、省市直属31所。

样本Ⅱ:2009年1月19日~3月10日,通过走访、电话采访,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工信部属7所高校进行了再次调研。

二、我国高校发展规划工作的现状主要特点

1.高校发展规划部门设立情况。据统计,全国108所“211工程”高校中直接设有发展规划部门的有72所,占总体的66.7%,没有直接设置的有36所,占全部高校的33.3%。3所军队院校没有设置发展规划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属7所高校全部设立了发展规划部门。高校设立专门的发展规划职能机构已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共识。

2.发展规划部门职能设置和工作性质。研究发现,我国高校发展规划部门主要涉及七大职能:发展规划、计划管理、学科建设、校园规划、战略研究、资源整合、信息统计,部分高校发展规划部门兼有工程招标、重大重点科研条件保障项目管理、合作办学等其他职能。概况来说可分为核心职能、基本职能和其他职能。

发展规划职能,是高校发展规划部门的核心职能,主要负责研究、制定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阶段性规划工作,包括学科建设规划、其他事业规划等。要求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全面掌握学校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基地等资源的状况,及时获得学校需求,通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推动学校整体事业的“发展”。

计划管理职能是高校发展规划部门的核心职能,指学校投资计划的申报、论证、立项、实施、验收以及评价等工作。根据发展规划部分在学校职能划分的不同,计划管理工作涵盖的范围也有所不同。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负责学校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与年度计划的申报、统计报表等工作。哈尔滨工业大学还负责研究学校基本布局与资源合理配置,综合平衡学校人事、招生、教学、基建等各类计划管理工作。目前,高校计划管理工作趋于综合计划的统筹管理。

学科建设职能,是高校发展规划部门的核心职能,指学校“985工程”、“211工程”等学科建设项目的方案制定、组织实施、日常管理、验收评估等工作。

战略研究(政策研究)职能,是高校发展规划部门的基本职能,主要研究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收集、分析和把握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信息和最新动态;比较借鉴国内外著名大学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全面准确掌握教育资源以及办学的特点、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跟踪研究世界一流大学、国内一流大学的现状、发展规律和趋势,持续开展学校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提出学校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建议及年度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

资源整合职能,是高校发展规划部门的基本职能,指研究学校学术资源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整合学校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校园规划职能,是高校发展规划部门的基本职能,指学校校园总体规划、校园环境建设项目规划的编制,同时负责校园建设项目的立项申请、可研报批、建设过程的审核监督、校园建设项目预验收、年度竣工检查验收和后评价等工作。

信息统计职能,是高校发展规划部门的基本职能,指学校基本信息统计和,年度统计以及专项统计工作。

3.发展规划部门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人是组织结构中最基本的元素组成,也是最核心的部分,一个组织是否能更好的发挥作用,关键在于人。我国高校发展规划部门由于其职能设置不同,人员编制及结构也各不相同。对“211工程”高校发展规划部门的统计来看,一般下设1~6个科室,人员为2~15人不等,如工信部属7所高校中哈尔滨工业大学设立5个科室。西北工业大学等4所高校设立了4个科室,处内人员为9~17人。

三、高校领导对发展规划部门的重视指导情况

高校领导是否重视高校发展规划工作,对该部门的发展,乃至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据调查表明:绝大多数高校还是比较重视发展规划工作,高校一把手亲自主管规划机构的占61.81%,学校主要领导始终重视、指导规划制定工作的占到89.36%。

四、对学校发展规划工作的思考

1.高度重视、进一步强化发展规划工作职能与权威。发展规划部门属于高校校综合性协调管理部门,只有在高校核心管理层的重视领导下,才能够很好的宏观把握学校发展资源。国内高校大部分发展规划部门的工作职能和学校很多部处的职责存在部分交叉,若不具有一定的权威,将影响工作的实施。发展规划部门只有具有了一定范围的实质性管理权,或者说掌握了一定的办学资源分配权,才能保证工作的开展,使学校的战略发展规划从制定、实施、管理到目标完成顺利进行。

2.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强规划机构的人员建设。要做到以人为本:第一,人员结构中最好具有多元化的学科背景,吸纳不同学科领域的人参与到高校发展规划工作中来,人员数量也是工作精细管理的重要制约因素。第二,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各项基本技能,具有全面的人际交往能力。第三,发展规划工作人员要能够全面了解并掌握学校的整体状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发展规划部门高效、良性的运转,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3.加强合作,进一步加强全国高校发展规划组织建设。我国高校发展规划部门成立时间不长,存在机构职责设置和上级主管部门等多种不同因素,致使高校发展规划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组织支撑联系。要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和组织,接受民间组织的指导,建立全国性或行业性的高校发展规划组织。

参考文献

求职科研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随着现代科技、经济和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产业社会对现代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出现了新的变化,导致现代高等教育必须作出恰当回应。一方面,由于产业社会对人才的层次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高等工程教育、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层次不断高移;另一方面,由于对高级人才的规格要求日趋多样,高等教育内部结构不断调整,对培养应用型(或称“工程型”)、技术技能型(或称“职业型”)人才的课程计划给予更多关注和重视。我们认为,在新形势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规划与实施现代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的序列化培养,以可持续、高质量地满足产业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一、现代高等工程技术人才需求的多层化与多规格化

1.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对高等工程技术人才链的需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现代高科技,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产品和服务趋向个性化、复杂化;生产和服务过程趋向自动化、数字化。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自由贸易与全球化浪潮,以自动化、数字化为特征的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变革速度不断加快,导致产业社会对现代高等工程技术人才提出前所未有的新要求。这些要求包括在宏观上对各级各类专业人才的层次与规格的要求,也包括在微观上对各级各类专业人才的素质、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本文重点探讨人才层次与规格的要求。首先,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对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一些实证研究和1997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新修订的《国际教育分类标准》(ISCED)表明,高等工程技术人才至少可以划分为4级:第1级,对应于具有博士学位的工程技术人才;第2级,对应于具有硕士学位的工程技术人才;第3级,对应于本科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第4级,对应于专科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其次,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对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是多规格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至少可以区分为3类,即研究型人才、工程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研究型人才也称“学术型”、“科学型”和“理论型”人才,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和发现客观规律,并将其成果表现为科学原理;工程型人才也称“设计型”、“开发型”“规划型”和“决策型”人才,其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变为设计、规划和决策;技术技能型人才也称“工艺型”、“执行型”“实施型”、“技艺型”和“操作型”人才,其主要任务是从事技术的应用,将设计、规划和决策转化为产品和服务(表略) 最后,将人才的层次与规格整合起来考察,可以形成3条“高等工程技术人才链”(或称“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系列”),如图1所示。第一条,“学术型高等工程技术人才链”,由博士、硕士和本科三个层次构成;第二条,“应用型高等工程技术人才链”,由博士、硕士、本科和专科四个层次构成;第三条,“职业型高等工程技术人才链”,由硕士、本科和专科三个层次构成。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实践中,对于前两条工程技术人才链的培养,普通高等院校已有比较完整的课程计划(博士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尚有争议,所以在图1中用虚线框表示);而对于第3条“职业型高等工程技术人才链”的培养,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只有比较成熟的专科层次的课程计划,至于本科层次的课程计划也有个别高校在所谓“技术本科”的名义下正在尝试。唯有硕士研究生层次的课程计划尚付阙如。由此,图1中的本科与硕士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都用虚线框表示。2.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等工程技术人才链的需求中国高等教育在进入21世纪后出现迅猛发展的势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超过15%,根据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跨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社会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它在总体上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产业社会对高级专业人才的客观需求,以及学生个人享受高等教育权利的要求。然而,社会需求与学生个人需求未必一致。许多调查结果表明,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多于工程型人才;对工程型人才的需求量多于研究型人才。但是,从学生个人的意愿,抑或从某些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的主观意愿出发,也许倾向于多培养研究型和工程型人才,少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事实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个人需求和主观愿望归根到底要服从社会的客观需求。研究型人才供过于求了,势必影响到毕业生就业,或者影响到高校的办学效益。由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清楚地了解和把握社会的需求现状与趋势。在当前形势下,我们有必要继续贯彻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落实国务院在2005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的措施,着眼于高等工程技术人才链的比例构成、以及每条高等工程技术人才链内部各级人才的比例构成的合理化和最佳化,补充和完善培养职业型高等工程技术人才链的课程计划,并通过制度创新,巩固已经在一些高校试行的教育改革。

二、当前中国高等工程技术教育的格局与瓶颈

1.中国高等工程技术教育的格局当前从事高等工程技术教育的高校形成了事实上的“三分格局”,即研究型大学、应用型本科大学和高职院校,这与我国著名高等教育学家潘懋元教授的理论主张也是一致的[3]。“211工程”和“985工程”大学,基本上都属于研究型大学,他们主要培养研究型高等工程技术人才链;大量未进入“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地方大学属于应用型本科大学(这些大学也称为“教学型大学”或“教学-研究型大学”),他们主要培养应用型高等工程技术人才链;数量约占一半的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技术技能型高等工程技术人才链。这种“三分格局”从总体上来说是合理的。目前的主要问题在于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的数量及其比例构成。一些高等院校盲目升级和改变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导致研究型高等工程技术人才链的教育供过于求,而应用型高等工程技术人才链和技术技能型高等工程技术人才链的教育供不应求,尤其是技术技能型高等工程技术人才链的供给长期不足。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一些教育管理者在传统观念上“重理论、轻实践”、“重研究、轻应用”,甚至鄙薄职业技术教育。在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上,没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片面地以创建“一流研究型大学”为目标,而不是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优势正确定位,创建有特色的、受社会欢迎的大学。2.中国高等工程技术教育的瓶颈当前中国高等工程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中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链的高职教育遭遇比较严重的发展瓶颈。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在层次上仅限于专科,虽然个别高校声称正在尝试“技术本科”(可以认为这是一种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但在我国的教育行政管理政策上,始终没有明确要发展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早已发展到硕士层次。与国外相比,我国的高职教育显然比较滞后。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高职教育的最高层次是专科,一些优秀毕业生如果想继续深造,不得不报考普通高等教育的本科,或进一步报考普通高等教育的硕士研究生,从而脱离原来的技术技能型高等工程技术人才链,转入应用型高等工程技术人才链,或研究型工程技术人才链。由此,不仅造成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和国家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加剧各类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市场的非均衡,即技术技能型工程技术人才更加供不应求,而应用型人才和研究型工程技术人才更加供过于求。

三、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序列化培养的构想与可行性

1.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序列化培养的构想为了消除当前中国高等工程技术教育存在的瓶颈,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更好地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与办学效益,我们认为,有必要采用“立交贯通式”高等工程技术教育结构体系,序列化培养3条高等工程技术人才链,如图2所示。图中的实线框表示已经存在的高等教育层次与类别,虚线框表示尚未存在、或者尚未确立的高教层次与类别;带箭头的实线表示已经存在的升学深造的路径,带箭头的虚线表示尚未存在的升学途径。这种“立交贯通式”高等工程技术教育结构体系,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3条高等工程技术人才链,而且为一部分想改变自己的人才类型,重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的优秀毕业生提供“立交通道”。该体系结构在理论上有以下两个假定。第一,人才链的转移是单向的,即:技术技能型人才(工程型)人才链研究型人才链。当然,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发生逆向转移的可能,如一些学术博士、硕士找不到合适的研究性工作,改学高职课程后转入技术技能型人才链。第二、技术技能型人才链不能直接跨入研究型(学术型)人才链,必须首先转入应用型(工程型)人才链,然后才能转入研究型人才链。2.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序列化培养的可行性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序列化培养在理论上是合理的,在实践上也是可行的。我国的高职院校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另一类是附属设置于普通大学(本科以上)的高职学院。虽然从单纯的可行性(只有“可行”与“不可行”两种选项)方面考虑,这两类高职都可以自成体系,培养完整的技术技能型高等工程技术人才链,并在课程计划的设计方面,为人才链的转型提供方便。也就是说,理论上都是可行的。但是,从可行性的大小程度这一视角来考察,我们认为,附属设置于普通大学的高职学院在培养完整的技术技能型高等工程技术人才链,以及提供“立交贯通”式课程计划等方面更有优势。也就是说,“附属设置型高职”比“独立设置型高职”在实践上的可行性更大一些。值得指出的是,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序列化培养必须统筹规划,然后在一些高校开展试点工作。当前,尤其是要在政策上对于两大类高职一视同仁,给予相同的竞争平台。对于参与试点的高校,要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并作出相应的教育评估,特别是对于两类高职要作出可比较的评估。

求职科研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乡规划;三年级设计课程;“职研教融合”;改革研究;河南理工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9025104

1 引言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2011年4月印发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将城乡规划学从原建筑学一级学科中拆分出来,标志着城乡规划学被正式提升为新的一级学科[1]。虽然城乡规划专业属于工科门类,但是涉及的知识体系众多,专业课程涉及工学(建筑学、风景园林、交通运输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统计学、地理类、应用数学)、艺术学(设计学、美术学),以及社会科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门类[2]。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作为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综合了上述学科门类的相关知识,但是目前《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对于城乡规划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组织没有提出明确的规定,因此不同学校针对自己的办学特色进行了学科定位和课程设置。

我国城乡规划专业多为五年制办学,不少学校都是以三年级作为专业的过渡期,从之前的建筑学知识的学习转向城乡规划专业的学习,因此研究三年级的规划设计课程是很有必要的。为了提高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城乡规划专业的办学质量,进一步做好城乡规划专业的本科教学工作,确定城乡规划专业的办学特色,需要进行设计类课程的改革。当前社会对城乡规划专业的要求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城乡规划专业乃至整个行业都处在大转型时期,未来的规划方法和方式会和现有的规划体系有很大变革,从粗放式的追求量的规划转向精细化的强调质的规划,教育体系要灵活变革来适应未来的发展要求。

本文以河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已毕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职研教融合”的角度出发来探索一般工科院校城乡规划专业三年级设计课程的改革研究,其中“职”指的是学生就职,“研”指的是学生考研,“教”指的是本科课程教学。

2 河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办学现状

2.1 办学简介

河南理工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成立于2005年,学制为5年,毕业发工学学士学位证。当时所在学院为土木学院,2008年并入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2013年更名为城乡规划专业。该专业的前身是测绘学院建立于1993年的城镇规划专科专业。城乡规划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城市规划管理、区域规划等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接受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设计等基本训练,掌握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成立于2005年,设置有人文地理学与城乡规划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毕业发理学学士学位证。该专业的前身是建立于1993年的城镇规划专科专业。2001年秋季开始面向全国招收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生,学制四年。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承担自然资源学、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区域规划、村镇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教学工作,致力于培养具备坚实的地理科学基础和开阔的城市与区域经济视野,较强的空间分析和综合信息处理能力,从事资源环境评价、城乡规划管理,以及村镇旅游规划设计等领域的管理与技术复合型人才。

从上述介绍来看,河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前身都是建立于1993年的城镇规划专科专业,目前这两大专业分别属于不同的学院,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尽管两个专业在本科教学的课程设置上有一部分重合,但是城乡规划专业不等同于人文地理学与城乡规划专业,在专业定位和课程设置中避免出现雷同的现象,而设计类课程就是两大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区别。根据笔者对于我国城乡规划专业通过评估的42所院校的调研,城乡规划专业所在学院有众多模式,其中建筑与城规学院模式所占比重最大,这说明了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两大专业齐头并进发展势头强劲,建筑学院模式紧跟其后,也说明了城乡规划专业对于建筑学的基础依托。

2.2 学生就职状况

2.2.1 已毕业学生就职总体状况

笔者对已毕业的130名学生进行了统计,除了12人信息不明之外,发现就业状况总体良好(06级学生没有信息反馈,11级学生由于刚毕业信息还不完善)(表1)。其中转行人数12人,占到统计人数的9.2%,从事规划以及建筑行业的人数共计106人,所在的挝恢饕集中在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规划管理局以及景观设计院等。从学生就职的状况可以为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的培养目标提供借鉴。

2.2.2 已毕业学生从事的项目类型

笔者对已毕业但仍然从事规划行业的85名学生接触的物质空间类的规划项目类型进行了汇总,具体内容详见表2。

根据已毕业学生从事的项目类型,可以为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体系提供一定的依据。

2.2.3 已毕业学生对于培养能力的建议

在设计能力方面首先应该掌握各个功能区的做法,如居住区、商业中心、站前区、滨水区、CBD、仓储区、物流园区、交通枢纽等,多参观,多思考。其次设计前应仔细研究地块所在城市或地区的基础资料,了解其文化内涵,提炼其城市特色,融入设计中,让作品主题更鲜明,更有灵魂。再次应熟悉相关规范,关注规划前沿,与时俱进。最近国家新出的政策要多了解,如开放式社区、花园城市、美丽乡村、大数据获取及处理等。

在表达能力方面平时多加强手绘的练习,练习空间尺度和建筑尺度的把握,提升方案能力。并且要精通各种软件,包括CAD、PS、SU、GIS、AI、INDESIGN、COREDRAW、OFFIC办公软件等,并且要掌握与外界和甲方的沟通和斡旋技巧。

2.3 学生考研状况

2.3.1 考研录取率分析

河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7年来考研录取率呈现波动状态,在2014年达到低谷,2016年达到高峰,总体考研率为17.5%,具体内容见表3。

2.3.2 快题题目分析

快题设计是规划设计的一种快速表达形式,是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规划设计从文字的要求到图形的表达。无论是研究生入学考试还是工作选拔测试,都可能采用规划快题设计的形式。研究生初试考快题的高校有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广州大学、湖南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天津大学、深圳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清华大学、西建大、南京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16所高校。研究生复试考快题的高校有西北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广州大学等11所高校。

快题设计测试中一般多考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此类快题在考试测试中更容易操作。具体类型包括: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心区规划设计(商业中心规划设计、文化娱乐中心规划设计、行政中心规划设计)、滨水区规划设计、旧城改造规划设计、旅游区规划设计(一般会有山地)、公园景观(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步行街规划设计(一般是历史街道)、大学校园规划、中学校园规划、产业园区规划、办公园区规划、物流园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近5年来部分高校(上述16所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快题题目类型详见表4。

3 三年级规划设计课程改革研究

城市规划专业在学科设置上升为一级学科后,城市规划专业涵盖的范围更宽更广,不同院校背景的城市规划专业也在日渐摸索中形成了各自的专业特色[3]。不论城乡规划专业如何发展,其核心是不变的,即以城乡物质空间为核心。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城乡规划专业是以土建类学科为背景,以设计类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以物质空间规划为主,同时强调对多种能力的培养,逐步形成具有豫西北地域特色的教学与科研方向。

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在前三学期和建筑学专业实行建筑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到二年级下学期进行专业的选择(建筑学专业和城乡规划专业)。因此城乡规划专业五年的设计类课程为从大一的建筑设计基础、到大二的建筑设计、大三和大四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以及大五的毕业设计。城乡规划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城市规划设计系列课程作为城乡规划专业最重要的核心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4]。三年级是城乡规划专业系统的由建筑类知识向城乡规划类知识的转换,因此这个阶段学生在思想上、方法上、认知上会有很大的不同,笔者从已毕业学生的就职状况和考研状况综合考虑,从下述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研究[5~8]。

3.1 教学内容改革

三年级城市规划与设计课程以物质规划和形态规划为主,同时强调相关知识体系的结合。在教学内容上和二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个建筑设计相衔接,从单体建筑设计过渡到群体建筑设计,再过渡到对整体空间环境的综合设计。以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和城市设计为主,每个学期两个设计,每个课程设计56学时,具体内容见表5。

3.2 培养能力改革

城市规划与设计课程不能仅仅只是训练学生的绘图水平,应从多方面进行能力的提升,笔者认为,三年级的规划设计课程可以从设计能力、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综合能力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具体内容详见表7。

3.3 教学过程改革

3.3.1 O计课流程安排

设计课程要特别重视过程控制,上课纪律应当加强,防止学生最终只交一套图纸的情况发生。严格把控每一个过程环节,一草和二草按照时间交图或汇报,并注重点评。设计课中的集中授课与点评时间应均匀分布在设计过程的每个阶段。并且要注重设计课和实际的结合,要强调实地调研的重要性。具体可以细分为1+1+2+2+1模式,即第一周的开题、调研阶段,第二周的汇报、点评阶段,第三、四周的一草、点评阶段,第五、六周的二草、点评阶段,第七周的三草、点评阶段,并且一定要有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周,在这一周里学生可以专心的表现最终成果。

上学期:开题――实地调研――资料搜集――规划先例分析(以快题的形式,注重手绘能力的提高)――资料搜集――方案生成(师生互动)――一草(交一草草图)――二草(交二草草图)――三草(生生互动)――出图、制作手工模型――评图、评模型――展览――制作图集、刻录光盘――归档。

下学期:开题――实地调研――资料搜集――规划先例汇报(以ppt汇报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资料搜集――方案生成(师生互动)――一草(师生互动)――二草(交二草草图)――三草(生生互动)――出图、制作机器模型――评图、评模型――展览――制作图集、刻录光盘――归档。

3.3.2 设计课过程监控

为了严格把控学生上设计课的纪律,端正学习态度,应做好平时阶段的考勤工作,平时成绩结合学生上设计课的出勤率以及迟到情况分别对待,并努力控制好上课的学习效率。

为了强化学生课程设计的过程性,避免最终熬夜突击画图交图的状况,每个设计过程中间要求交草图,草图要求进行简单的排版,要有设计思路分析、手绘草图、设计说明、总平面设计等内容。并且严格要求调研报告、调研汇报、成果汇报、模型制作等的成果质量[9~10]。

课程设计结束要求上交正式的设计图纸,正图要求严格按照任务书要求来完成,要有认真的排版、分析图、总平面图、效果图、意向图等。

3.3.3 设计师进课堂

考虑到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科特点,设计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进一些设计院的工作模式,例如设计师教学、设计师答疑、设计师评审等环节。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三年级课程建议邀请有丰富经验的规划设计师或规划局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建议邀请至课堂的规划设计师或规划局工作人员针对规划行业发展行情、规划设计方法、规划评审过程、规划局工作职责等做专门讲座。

4 结语

作为一般工科院校的城乡规划专业,在专业定位、办学特色、设计课程的资源获取等方面不能一味地模仿和学习“老八校”类的城乡规划专业。应从行业需求的角度考虑确定适合非“建筑老八校”类城乡规划专业的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丰富设计课类型,重视建筑与规划设计方法的指导,加强对外交流。并积极探索学院和规划设计院、建筑设计院和兄弟院校合作办学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徐煜辉,孙国春.重庆大学城乡规划学科教学体系创新与改革探索[J].规划师,2012,28(9):11~16.

[2]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年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3]李 婧,王 冷.基于城市空间设计思维的案例教学实践[J].华中建筑,2016(4):176~180.

[4]梁振然.产教融合背景下城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5):93~96.

[5]王浩钰.城乡规划专业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5(6).

[6]申洁,王丽娜,邵 俊.城乡规划学专业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2016(6).

[7]杨梅焕,陈秋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法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2(2).

[8]李 洋,崔 俏,刘叶城.乡规划专业快速设计课程改革研究[J].江西建材,2016(24).

[9]唐 乐.城乡规划专业快速设计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

[10]韩秀茹,燕 华.城乡规划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青海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4(36).

求职科研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组织”是为了达到共同目的,有关人员同心协力并按照一定的程序组成的组织结构形态”[1]。组织用部门划分、职位设置、权力设计等方式来反映组织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而组织结构则具体体现这种关系。组织结构是指构成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也就是组织各部门和各层次之间所建立的一种人与事、人与人的相互关系[2]。组织的高效运行,首先要求组织结构设计的合理[3],因此组织管理工作首先是对组织进行合理的组织结构设计。作为一个组织———大学公共体育部(亦被称作体育教研部,以下简称公体部)是大学体育教学和群体工作的管理和执行部门。我国高校公体部原先普遍采用科层制组织结构,在转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亟待重新设计相对合理的组织结构。本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对我国高校公体部相关专家进行访谈,结合组织结构设计的理论与技术,从而了解我国公体部的组织结构现状,发现现有组织结构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2我国大学公共体育部管理机制的现状

本研究所涉及的高校公体部是指不隶属于体育学院(系)的相对独立的公体部,选取清华大学体育教研部、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部、复旦大学体育教学部、华中师范大学体育教研部的组织结构设计,具体分析我国高校公体部在职能设置、职权划分、职务设计和部门设置等方面的现状和相关问题。

2.1我国高校公体部组织职能现状

组织部门的设置要依据组织的职能划分,根据各职能的轻重程度和相关领导的个人能力来设置相关部门和确定部门职权范围。要确定我国大学公体部职能部门设置,就必须了解高校公体部的组织职能现状。见表1:学、科研、群体、训练竞赛,非业务性职能包括行政、后勤保障、财务、人事等。2.2我国高校公体部岗位与职权划分就公体部组织结构看,管理层一般设置主任和书记岗位各1个及若干副职岗位。公体部之间的职位设置和职权划分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管理层副职的设置上。虽然各高校公体部在管理层的部门设置上有所不同,但是在小组内负责人的职务设置上基本相同。见表2:我国高校公体部的主任和书记岗位共同负责公体部的全面工作。主任岗和书记岗相对也有分工,主任岗统筹管理各种职能工作,书记岗着重于党务及保障监督工作。

2.3我国高校公体部执行层部门(岗位)设置及职权划分

我国高校公体部执行层的各职能部门(岗位)具体地执行上级指令和本部门(岗位)所负责的具体职能业务。各大学的业务性职能岗位和非业务性职能岗位设置和职权划分具有不同的特点。我国高校公体部的业务性职能工作主要包括教学、群体、科研、训练竞赛。在这四个方面,各高校公体部执行层的部门设置和职能划分各具特色。五所高校公体部的教学教研室都是按照职能部门化的方式设置,总体上分为两种教研室———“基础课教研室”和“专项课教研室”。北科大公体部设置了一个“女生教研室”,这表明我国高校公体部已重视针对女生的身心特点设计教学模式。在清华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实施的是四个年级体育课教学,学生在学校网站上选课。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其大学体育课分三个阶段:大学一年级为基础课;大学二年级为专项课;大学三、四年级为体育俱乐部选修课程。从基础课到专项课的课程设置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促进大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此外,通过按运动项目设置“篮球教研室”、“田径教研室”等“专项课教研室”和“体育俱乐部”,表明我国公体部的教学教研室设计开始表现出以生为本,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随着我国高校校际间体育竞赛的不断增多,各具特色的大学生代表队训练和竞赛工作成为各高校公体部的一项基本职能。训练竞赛部门(岗位)作为独立的部门(岗位)设置,体现了这种需求。而为了保证大学生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公体部在招收体育特长生方面的职能得到加强,大部分高校公体部都将招生工作职能在组织结构图中明确标示出来。在高校公体部传统的教学和群体职能基础上,科研职能逐渐受到各高校公体部的重视。科研部门(岗位)在多所高校公体部中作为独立部门(岗位)设置以及图书、资料管理等工作岗位的设计,代表了这一趋势。我国高校公体部的非业务性工作主要包括:行政、后勤保障(场馆器材管理、资料管理等)、教务(教务安排、成绩管理等)、日常事务(上传下达、接待等)、人事、创收、外事(宣传、对外交流等)和工会。清华、北大和北科大公体部组织结构图中将“工会”标示在“办公室”或“行政办公室”下,这反映出在某些高校的公体部,“工会”一般被视作行政工作进行管理。

3我国高校公体部管理机制的分析与优化

3.1关于我国高校公体部管理机制的问题

3.1.1权责划分不清

我国高校公体部的一些部门(岗位)之间存在不合理的职权划分。突出表现在一些非业务性工作职能划归业务性工作管理部门(岗位)进行管理,不同类型的业务交叉在一起,给工作的开展与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3.1.2民主决策机制不完善,集权程度较高

党政联席会议是我国高校公体部普遍采用的集体决策机制,这种管理层决策增加了决策风险,由于决策缺乏民意,也会影响决策的执行效果。科层制的组织结构很难避免领导者的集权倾向,使组织产生。我国高校公共体育部的主任除负责全面工作外,还多兼管一项以上的具体职能业务,过多的权利集中在“一把手”身上以及“一把手”负责制的普遍存在,使得我国高校公体部的集权程度较高。

3.1.3工会的本职作用有限

工会是代表职工利益并为职工利益服务的群众性组织,本应独立于行政机构而存在。但在我国高校公体部组织结构中,工会通常被设置为行政办公室下属的一个部门,更多的行使福利职能,自身的维权职能有限。

3.2关于我国高校公体部管理机制的优化

3.2.1组织职务与工作划分清晰化

清晰地界定部门职位权力范围,使得部门和岗位间不存在权力交织现象。通过明确组织内各项业务的重要程度,做好各岗位工作说明和岗位要求,使各职位的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职务、职权和职责。对于提高公体部的组织工作效率,优化资源利用,促进组织发展等都是有益的。

3.2.2机构精简

将相同或相近类型的职能划归一个部门或职位负责,精简、剔除和合并组织职能相对较弱的部门。明确管理层次,提高部门信息的传递速度和真实性。我国高校公体部的人员规模一般在五十人左右,属于小型组织。将所有的非业务性工作综合到一个“综合办公室”处理,是可行的。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