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7548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1分钟。
托班教师科研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材料专业;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践
目前,材料科学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半导体材料、结构材料、高分子材料、敏感与传感转换材料、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及复合材料等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科学领域研究与发展的主导方向。我国材料科学领域中长期发展规划立足于国家重大需求,将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材料科学领域持续创新能力作为战略重点,对材料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创造力是最核心的要求。然而,我国高校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创新精神的培养及创新能力的提高,限制了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挖掘和发展。
近年来,我校充分依托学科优势,在材料类本科教学上不断进行新的探索,逐步确立了“启发创新思想、强化创新基础、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建立了“四阶递进,三体并举”的材料学科高水平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创新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长效性。
一、“四阶递进,三体并举”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内容与实践“四阶递进,三体并举”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是指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通过创新文化氛围建设依次递进地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创新思想、训练实践技能、提升创新能力,进而培养创新人才;按照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求的知识结构,依托学校雄厚的师资、先进的研究平台及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开展师资体系、课程体系、实践体系“三体”建设,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形成强有力的保障。该体系旨在推进和加强创新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切实落实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真正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改革教学计划,“四阶递进”,培养创新人才
我校针对新材料技术发展特点和趋势,探索设立了强化数理基础的“理科班”、与国际接轨的“国际班”和瞄准前沿方向的“纳米班”,在通识教育基础上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需求分类培养,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完善课程间的衔接,去除陈旧重复内容,并将工艺教学内容纳入自主学习平台和创新实践过程中。强化“理论物理”、“量子力学”等基础课程,增加计算材料学、集成计算材料工程、材料基因组技术等材料研究新方法的内容。在保障材料学科创新型人才必需的基础上,在教学体系中引入“四阶递进”的创新思想培养方案,解决了教学体系中涉及的知识面较窄、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及“灌输式”课堂教学等问题。
一是依托优质师资力量,名师导学,激发学习动力。我校材料学科目前拥有教授189人,其中包括院士5人,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长江、杰青等领军人才10人。新生入学伊始,依托材料学科教学名师、科研领军人物的人格魅力和最新科研成果,按“一班一师”由知名学者小班授课,讲授“材料科学工程导论”课程(1学分),使学生初入大学就有机会接受名师指导。通过与名师进行课堂交流,使新生感受到教师对科学的执着热爱和钻研精神;通过名师讲授,开通“本科生课堂”与“世界一流科研工作”之间的“直通车”。同时,授课名师担任该班大学四年的学术导师,引导学生了解专业,开阔视野,激发学习动力。通过该课程的设置,在大一阶段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引导学生确立正确学习目标。
二是依托学科国际影响力,创办中国材料名师讲坛,启发创新思想。我校材料学科在美国的ESI检索中始终排在全球前1%,特别是已位列第9位,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依托学科国际影响力,2003年在教育部、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支持下,我校创办了“中国材料名师讲坛”,至今已邀请65位(国外33位、国内32位院士)世界顶级材料大师来校授课(可获1学分),为广大学生创造聆听大师教诲、与大师面对面交流的平台。在此基础上,《中国材料名师讲坛(第一辑)》于2012年出版公开发行。
三是依托高水平科研平台,开展创新活动训练实践技能。我校材料学科拥有强大的科研团队、一流的科研平台(1个国际研究机构、7个国家级研究平台、1个国家级教学示范实验中心)。从大二下学期到大四上学期,鼓励学生自主联系教授,开展课外创新活动,每年组建80个左右的创新训练团队,完成项目的学生可获1学分。大学生的科研训练项目(SRTP)全部来自学院教授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通过实践锻炼和检验,使学生接受基本的科研创造训练,增强实践技能,其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发表文章或申请专利。
四是依托学科最新研究成果,改革毕业设计环节,提升创新能力。学生第七学期在教授指导下开展调研,自主发现问题并提出研究方案,第八学期直接进入实验环节。通过这一举措,有效地延长了学生毕业设计时间,加深了学生对课题的认识,使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真正与教授的最新研究进展相结合。教授积极将自己的最新研究内容应用于本科生毕业设计,大大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水平和取得创新成果的几率。
2.完善培养体系,“三体并举”,提供强力保障
在教学团队、课程体系、实践平台方面开展创新,通过构筑师资体系、课程体系、实践体系“三体”建设,建立了将教师科研成果及时融入本科教学内容的有效机制,探索出将科研平台服务于学生自主创新平台的有效途径,以满足学生自主创新的需要。
一是通过团队建设构筑优质师资体系。完善考核制度,将承担本科生课堂教学32学时作为教授年度考核合格的必要条件,实现了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率达到100%;设计了以课程或课程体系为单位,高水平科研团队向高水平教学团队“转变”的战略。以课程体系为单位组织教学团队,开展教改研究,在岗位评聘和职称晋升方面向优秀教学团队倾斜。例如,材料学教学团队(首届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充分发挥团队中3位教学名师的带头作用,借鉴国家精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的建设经验,定期开展集体教学研讨活动,全面提高团队教师队伍的教学工作水平。
二是通过课程改革丰富专业课程体系。鼓励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纳入本科生教材,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尽早接触学科前沿,实现“以研促教”,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曲选辉教授将课题组在粉末冶金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的重要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兴趣。每年申请到该课题组开展创新实践的学生络绎不绝。康永林教授在本科生课程“轧制工程学”中引入“新一代钢的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国家“973”课题)的研究成果,并编写出版了教材《轧制工程学》(北京市精品教材)。
三是通过平台建设拓宽学生实践体系。建设“材料科学基础”等自主学习平台(该成果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和材料虚拟实验室,使学生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自主学习和开展创新研究;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8个国家和省部级研究平台以及46个团队实验室,建设了51个本科生创新实践平台;在实践环节中,组织本学科特色比赛,主办全球显微结构摄影大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提供成果展示平台;与美国“量子设计”公司、德国“卡尔蔡司”建立联合实验室,在材料测试、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方面进行合作。
3. 面向未来,“未雨绸缪”,多模式培养
创新型人才成长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科研、工程建设中不同的岗位需要不同类型的创新型人才。未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更需要不间断的教育实践。为此,我校进行了多模式培养的探索。2007年,“理科实验班”探索数理基础对高水平创新人才成长的作用。2008年,“国际班”探索国际化视野如何促进人才成长。2010年,申请“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并进行专业综合改革,探索“厚基础、大科学、融合创新”的培养模式。
各模式下的成功经验相互借鉴,不断凝练,共同促进,有力地推进了我校材料学科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相关经验对提高我国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参考意义和推广价值。
二、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效果
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是当今时代的呼唤,“四阶递进,三体并举”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为进一步完善和探索高校本科生创新教育模式奠定了基础。该体系着重解决了在材料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四个方面的教育教学问题:传统课程以知识讲授为主,教学体系涉及的知识面较窄,内容相对陈旧,难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缺乏对于学生创新兴趣、创新思想的启发以及对创新能力的培养;缺少将教师科研成果及时融入本科教学内容的有效机制;受实验教学资源制约,专业课实验教学缺乏将科研平台服务于学生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不能满足学生自主创新的需要;教学设计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对材料类人才的需求,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发展需求。
经过近十年的探索,我校实现了材料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突破,对新时期材料专业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受到其他高校和社会的好评。该成果也获得了2014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1. 形成了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中国材料名师讲坛”已成为我国材料领域最重要的讲坛之一,吸引了一些著名学者主动要求前来讲学。学院累计万余名学生聆听了世界大师的教诲,同时还吸引了清华大学、钢铁研究总院等近20所高校、科研院所学生参加,达到了以世界大师为我校之大师、以科学之思想为创新之思想的目的。同时,高水平多层次的科学论坛、学术交流和科技竞赛培育了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
2.搭建了长效实践平台,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5年来,本科毕业生深造率从46%提高到65%,特别是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德国亚琛工大等国内外著名单位深造的人数从每年80余名增加到了220余名;学生课外创新活动参与率从不到40%增加到80%以上;获得了30个国家级和北京市级创新项目奖,其中5项获全国“挑战杯”奖项;本科生发表SCI论文179篇,申请专利79项。缪成亮同学获2011年度“Charles Hatchett”奖(Nb微合金化领域国际最高奖),这是该奖项设立33年来首次由中国研究团队获得;王乐在Nature Materials、 Applied Physics Express等杂志上发表13篇论文,总影响因子达50.5。
3.体系应用情况良好,示范作用突出
托班教师科研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本学期小班年级组共有5个班,其托班1个,蒙氏阅读实验班4个。在上学年度中,通过本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组呈现了团结守纪、稳定向上、积极创新的良好局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园领导和家长的肯定与好评。本学期小班组保教人员将继续努力,以幼儿园新《纲要》为指导方针,结合园务计划要求,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二、指导思想
小班的孩子或许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离开亲人,独自来到一个比较陌生的地方,幼儿会表现的不安、焦虑、困惑,甚至是害怕。怎样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帮助幼儿顺利的度过这一阶段?是我们全体老师在本学期必须努力与思考的问题。家长,是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与家长携手共同营造家一般的温馨,让幼儿逐渐喜欢幼儿园这个家。
在活动制定与开展中,教师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使他们的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
三、工作重点
1、全面做好开学初班级卫生工作,以不同的形式向家长宣传新生入园的常识与注意事项。
2、根据幼儿的特点,分析教材,制定合理的教育教学计划。
能全面的、综合的来制定本学期教育教学计划,能在多种教材中筛选出适合小班幼儿掌握的活动,并根据主题进行有效的组合和延伸。各班教师能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加入其他的教学活动,以形成本班自己的、有特色的主题活动。
3、做好家长工作。
小班幼儿刚离开父母的怀抱,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在情绪上一时较难适应,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与家长共同配合,在幼儿的情绪安抚上共同努力,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并向家长宣传一些必要的配合事项。
4、各班相互配合,共同提高小班年级组的集体力量
能在年级组研讨活动中发挥自己才能,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想法,并能大胆的表达,能直言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和大伙共同解决。
5、优化一日活动常规细化各环节。
(1)细化一日活动各环节,对幼儿生活实施精细化管理,努力做到生活、学习、游戏、评价有序,让幼儿在集体中快乐成长,建立和谐的班级文化。
(2)强化三位一体配合度,力争在户外体育活动、美术活动、生活活动中使幼儿的保育工作、安全工作得到充分的保证。
(3)根据下发小班年龄游戏目标,逐步丰富区角活动内容,使区角活动能适合幼儿多种兴趣和探索学习的需要,更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
(4)各班要确保游戏的时间,加强对游戏的指导,,使游戏发挥其最大的效益。
6、共同探索托班幼儿教育模式。
(1)加强托小班老师、班级之间的交流,根据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围绕教育目标开展主题活动,丰富活动形式,切实提高托班的保教质量。
(2)科学合理地安排托班幼儿一日生活,更好地促进托班幼儿健康和谐成长。
四、每月工作安排
九月:
1、全面做好开学初班级卫生工作
2、做好各项收费工作。
3、根据幼儿年龄,选择合适的家长园地的内容。
4、制定本月的教育活动计划。
5、创编本年级组早操、律动,并进行教授。
6、认真准备各班的家长会活动。
十月:
1、交流备课,共同探讨新备课情况。
2、能根据幼儿的情况,开展必要的常规教育。
3、各班教师能有计划的到各班听课。
4、积极准备“亲子游戏运动会”。
十一月:
1、积极进行教育研讨活动,能相互之间进行交流。重点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2、丰富区域活动角,提供半成品。
3、能根据季节的特征开展丰富的、有益的主题活动。
十二月:
1、加强幼儿户外活动的量,鼓励幼儿不怕寒冷,能坚持来园。
2、丰富区域活动角,提供半成品。
3、认真观摩新教师的汇报课。
4、为欢庆新年做好准备。
二九年一月:
1、能带幼儿到户外,感受季节变化的特点。
2、巩固幼儿本学期所学内容,做好复习工作。
3、认真填写幼儿成长记录,做好学期结束的总结和自评工作。
二九年二、三月份
1、制订各项计划,了解本学期的重点工作。
2、讨论如何有效地抓好常规工作。
3、开展“学雷锋”“三八节”“植树节”等节日活动。
二九年四月份
1、区域活动创设大家谈。
2、家长开放日活动。
3、幼儿活动:手拉手 找春天。
4、讨论:如何创设适合小班孩子的环境。
二九年五月份
1、家长工作方式的交流讨论。
2、幼儿美术活动的研讨。
3、年级组开展幼儿创意插积塑活动。
4、迎接“六一”活动。
二九年六月份
1、一日活动开展大家谈。
2、进行夏季、暑假安全教育、卫生教育。
3、讨论幼儿近阶段存在的问题,及改正策略。
4、幼儿活动:穿衣XX比赛。
二九年七月份
托班教师科研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继续强化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意识,注重学生良好学习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课程改革;以加速教育信息化为动力,以强化学校特色建设为重点,积极营造学校发展新的增长点,使学校逐步形成办学环境优势、办学理念优势、师生素质优势、学校品牌优势,全面提升我校的教育品位。
【工作目标】
以深化课改实验为依托,服务学生发展为主线,发展、创新为主题,立足课堂教学改革,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课改的理念头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重视学生“双基”能力的培养,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主要教学工作】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严格执行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提高教师知法守法的意识,自觉地做到依法治教。
2、牢固树立“三全四改”思想,为教育教学服务。(“三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面向全体学生;“四改”:改革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方法、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改革评价手段。)
3、优化德育工作计划方法,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倡导“真实的德育”,加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化教育。通过各学科的渗透和少先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充分发挥“班队活动”、“升旗仪式”、“主题队活动”、“晨会课”、“红领巾电视台”、“宣传橱窗“、“队角”的教育功能,广泛与家庭联系,加强家校交流和合作,努力形成合力。邀请校外辅导员来校作专题性讲座或报告,落实德育基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自我体验、自我教育。
4、继续加大课程改革的宣传力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组织教师认真、系统地学习《课程标准》,进一步帮助教师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现代课程理念。严格执行新的课程标准和课时计划,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
5、做好“特殊学生”(外来学生、贫困生、残疾生、智障生)的建档工作,加强管理和监督力度,落实奖励办法。对待他们,教师要创造性地改革评价标准和方法,设计多元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态度和情感,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可能将来他们就多一份发展的空间。
关注留守孩子,建立留守孩子档案,经常与家庭沟通交流,互相反馈信息,努力帮助留守孩子群体健康成长。
6、继续实行蹲点领导分级负责制,加强教育教学的过程管理。一是行政领导经常深入第一线,结合班级管理、进课堂听课,加强对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检查、监控。重点放在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辅优转差,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二是规范教师业务学习、集体备课、交流研讨,实现“六化”目标,即:“集体备课经常化、个人备课具体化、课堂教学艺术化、课外作业多元化、单元测试规范化、质量分析制度化”。
7、组织教师参加“课改成果展示”活动。以开展校本研究课、专题研究课、师徒汇报课为抓手,全面推动我校的课改实验工作,并做好阶段性总结,认真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努力推动我校课改工作稳步、有序发展。
8、严格规范教学流程,完善备课制度,重点抓好集体备课工作。明确六认真工作各项工作的要求与目标,并能坚决、坚持、深入贯彻执行。备课:以“精心”为核,继续贯彻“强化意识、深化改革、依托标准、质量为本、实事求是、便教利学”的方针,教师个人书写教案,详案简案相结合(青年教师以详案为主),各类形式相结合,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相结合,传统型备课与创新型备课相结合。衡量备课的优劣主要看“三看”,一看教学理念是否符合课改精神,二看教学设计是否依托标准思想,三看教后小记是否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备课的落脚点是上好课。上课:有比较充分的教学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有比较科学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始终体现着教学目标的落实;有循循善诱的魅力和鲜活的教学氛围;有充足的教学资源和形象的教学媒体;有足够的练习时间和宽松的学习舞台;有互动共享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有明显的实效和积极的学习兴趣。每一个教师必须能上该学科、课程不同课型的课,并提高精品课的比例。
作业:提高作业练习的效能,作业布置精心合理,作业批改及时正确,反馈纠错即时显效。大力提倡分层练习,并作一些个案研究。语数英有合理的书面作业量,科学、美术、健康教育、社会、思品等有一定的书面作业量,严格控制练习册的使用。教师要加强班级作业本的管理,整洁齐备。按省各级文件精神严格控制学生家庭书面作业量做到“四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改、有错必纠。辅导:大力加强培优补差,确保优秀率,提高合格率。本学期大力加强关于辅导的管理,健全相关制度,做到定人员、定时间、定任务、有记录、有成效。考核评价:以数学评价改革为龙头,全面推开教学评价改革,加强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举行相关研讨活动,提高评价的实效。提高教师的试卷命题能力,以标准为本,以合格为尺,严格控制学生的考试次数,在积极倡导勤奋学习的同时积极宣传学习的健康心理,不能让学生有过重的学习心理负担。组织活动:号召教师积极组织学习、文体等各类活动,实现活动育人的功效,并提高教师组织活动能力;教导处组织的各项活动,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让每一次活动都能为全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教学六认真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明确思想,加强过程管理,细化考核标准,明确奖惩措施,鼓励先进,推动整体。教学六认真工作将作为教师考核的最重要的内容。
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执行“三表”。在上学期的基础上,以实践为基础和条件,完善各课程、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各教研组要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分别制定出各学科“好课的基本标准”。严格执行学校师生课堂教学常规,教导处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跟踪调查,确保教学秩序的良好运行。
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常州市小学教师教学常规》,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个人独立备课,特别注重教学后的反思;课堂教学要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外作业分层布置,注重批改的及时性与鼓励性;单元测试质量分析规范有序,注重横向、纵向双比较。
9、加强各教研组的内务管理,由各教研组长负责督促检查。坚持每周的教师集中学习制度,教研组内要实行“三个一”制度,即:教学理论讲座每人一次、分析教材每人一章、研究课每人一节。要求各教研组学期初制定好教研工作计划,期中认真组织开展活动,期末做好总结和教学质量分析。坚持听课制度,互听互学,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15节以上;教研组长每学期听课20节以上;行政人员每学期听课30节以上。
继续加强教学常规的管理工作,坚持实行不定期抽查教师常规工作,对教师的完成工作情况给予客观、公正的评定,做到奖惩适当、赏罚分明。
10、强化质量意识,严把教学质量关,认真做好阶段性检测、分项检测、基本技能检测等质量监测工作,进一步规范学生作业、教师批改等常规性工作。各年级各学科要认真抓好每课过关、单元过关以及后进生的补缺补差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高年级老师要做好测验、评卷、质量分析和集体讲评工作,于本周内及时向教导处进行书面汇报。
及早抓好毕业班的管理工作,认真制定毕业班级工作计划,抓好毕业班的辅优转差工作,确保及格率和升学率。同时要建设好毕业班的训练题库,本学期将加强高年级的教学质量监控力度,努力提高毕业班的教学质量。
加强写字教学的管理,本学期将举行二、四年级写字竞赛活动,努力提高写字训练的质量,使学生的字写正确、写端正、写美观。
11、抓好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工作。继续组织开展“一读二写”活动,即读现代教学理论书刊,写读后感和教后记。结合全市小学的新课程培训、英语教师评优课、科学、品德教师课堂教学比赛、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及各级各类征文评比活动,来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滚动发展。及时做好继续教育学习登记工作,统一验收,计好学分。鼓励教师在职进修,不断提高教师学历,做到学历、能力并举,并努力创造条件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帮助教师开阔视野,提高业务能力。
12、关于课程改革。
要全面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丰富经验,解决课改进行中的各类难题。主要的思路是:面上铺开,突出亮点。
面上铺开,一是继续加强对综合实践和地方课程的重视。本学期要强化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进一步认识,继续探索校本培训,积极尝试参与式培训活动形式,争取“请进来,走出去”,拓宽教师实施课程视野,逐渐成为学习型、反思型教师。二是加强教研和科研的结合,以教研为载体,以科研为先导,结合自身教学需要,做有效的实在的课题研究。三是健全教研制度,改革教研形式,让教研和科研活动真正为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服务。教研活动、科研活动走向合作化、团队化,不拘形式,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本学期将评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教研组和优秀学员。
突出亮点:一是学校的环保特色,本学期将继续在省级“绿色学校”的基础上争取创建成国家级的。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地方课程,依托省、市级课题和国家级“绿色学校”活动创建,做到月月有观摩活动,班班有特色活动。以此推动该课程深入开展;三是生命教育全面实施,让学生体验生命的精彩,做到生命教育活动经常化,系列化,有计划、有总结。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阶段性的经验和成果。
继续完善“师徒接队”制度,积极推行,创造机会,搭建舞台,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展我所长,改我所短,取得进步。重点培养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师父要结合平时的教学严格要求,重点要加强常态课的过程检查和指导,使徒弟能迅速成为骨干人才。
13、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的使用和管理工作,提高电教设备使用率,为课堂教学服务;认真做好实验记录工作。加快校园网资源开发,加强资源库建设,鼓励教师结合平时的教学,搜集、制作资源,并由专人负责管理,使教育资源库服务于教师。
14、加强体卫艺工作,学校的体卫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加强体质健康达标工作;②搞好田径队的训练工作,抓好体育活动课的管理,使之能正常、有序地开展。③卫生工作重点做好校园环境的洁净,上好健康课,做好常见病和近视眼的预防工作(近视新发病率控制在1%以内),做好体检工作。④加强音乐、美术教学,以及艺术节节目的培训工作,使我校在本届市艺术节及各级各类比赛中均能获得优异成绩。
托班教师科研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市教委基础教育工作要点工作精神,深入实施新一轮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按照“让课程改革更深入、让师生关系更和谐、让学习经历更丰富、让教育服务更优质”的金山教育总要求,加快推进更具活力的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整体工作
(一)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核心素养”培育,高质量落实国家课程计划。深入推进幼小双向衔接和小学学科基础素养综合评估,深入研究中高考改革,推进新中考背景下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课堂教学深度转型,开展研究式、项目化、合作式学习,探索项目化学习新样态,深化推进初中分层走班教学,全面开展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教学实践研究,深入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全力推进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工作,学前重点推进以生态启蒙为核心的幼儿亲自然活动, 小学重点推进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实施与评价,初中重点探索区域推进整本书阅读课程,高中重点探索构建大单元、主问题导学新课堂,深化区域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
(二)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基于已有的在线课堂技术环境,架构以基础学科和主题教育为重点的网络课程及其管理发布平台,丰富基础教育资源库,拓展师生教育教学的活动时空,推进其社会化应用共享。加强理化实验室的信息化软硬件环境建设并推动人工智能赋分探索。切实做好第三批上海市信息化应用标杆校的创建工作。开发教学管理与教研一体化的信息化系统并推进应用。
(三)深化创新素养培育项目
启动第九轮创新实验室建设项目,开展2024年金山区重点创新实验室的评选工作。进行第八轮创新实验室建设专项调研;完成第三轮创新素养培育基地成果出版;开展2024年学生研究成果评选。进一步完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区域创新素养培育共享机制。
(四)加强图书馆建设和应用
优化区域图书馆藏资源平台建设,完善学校馆藏资源区校两级一站式管理、一站式分享模式。丰富“金山教育阅读平台”资源建设,组织开展读书系列活动和阅读推广活动。组织开展文献综述撰写等专题培训,促进网络资源利用与教育教学研究的深度融合。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培训,提升图书馆管理和专业服务能力。优化区域图书馆建设和应用评估指标体系,推进区域图书馆以评促建工作。
(五)推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规范和支持本区民办学校健康发展。落实《金山区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公共资源规范管理工作方案》,全面实施民办学校招生统一网上报名摇号录取办法。利用民办学校办学机制优势,推动民办学校办学特色创建工作,打造民办特色品牌。成立金山世外教育集团,打造公办民办教育合作共同体,探索建立公办民办资源辐射共享平台,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六)促进教育合作与交流
规范高中国际课程班建设,推动高中国际课程本土化实施。巩固深化人文交流机制,支持本区学校开展国际校际交流,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教育。推进沪港澳基础教育交流合作项目,支持本区学校与港澳中小学建立长期稳定务实的合作关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积极开展学校结对共建活动,加强教师互动交流,促进长三角区域教育联动发展。
(七)促进特教工作优质融合
落实普特融合,加强随班就读融合教研,开展特教教学评优活动。根据区域实际需求,在部分中小学增设特教班。推进医教结合,提升巡回频次和质量,加大对重残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注重保健康复的成效评估及个案研究。深入推进石化工业学校中职特教班的发展与内涵建设,跟进首届中职特教班学生的见习和就业。推进“金山区特殊教育管理平台”的档案数据录入和应用,开展特教五项评估,创建无障碍环境示范校(园)。
(八)做好招生入学工作
平稳有序开展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招生工作,编制“2024年金山区学前教育阶段招生计划”“2024年金山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计划”“2024年金山区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制定《关于2024年金山区幼儿园招生入学工作的意见》和《关于2024年金山区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意见》。推进一年级新生、初中预备年级新生网上信息登记和报名,实施公民办学校统一登记同步报名、民办学校招生电脑随机录取,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校园开放日”活动,做好招生信息的审核和验证工作。
(九)做好学籍管理工作
依据《上海市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和学籍业务要求,组织做好学校基本信息维护、学生基本信息维护、新生入学学籍注册、学籍异动管理、电子学生证数据提交、毕业制证数据提交、照片管理等学籍管理工作,确保学生中高考报名、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相关数据的准确性。
三、学段工作
(一)学前教育
1.优化托育服务指导
建立托幼一体化的研究实验点,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把托儿所中的幼班部分纳入托幼一体化管理。强化托育工作的管理、服务、指导,加强对托育从业人员的培训。做强“金小囡”启航工程,为0-3岁散居幼儿家长提供6次以上免费的科学育儿指导,线上线下为每一个婴幼儿家庭提供成长的信息服务与接受咨询指导的机会,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掌握科学育儿方法和技能。
2.提升学前教育品质
开展“践行三个指南的探究与实践”园长论坛,认真学习贯彻“三个指南”精神,落实指南内容。开展主题背景下小组探究式学习,在形成“金山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化田野活动课程研究,开展窗外的课堂——区域化田野节等系列活动,助推区域保教质量全面提升,培养幼儿田野情,家乡爱。组织开展师德师风案例征集和演讲活动、幼儿园“青禾杯”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活动。优化信息化招生平台,平稳做好招生平台建设和维护工作。进一步推进优质幼儿园建设,开展市示范园和市一级园创建工作。
(二)义务教育
1.促进优质均衡发展
推进实施上海市城乡携手共进计划项目,做好第二轮精准委托管理和城乡互助成长项目。深化紧密型学区集团建设,强化中期督导评估改进指导,评选区示范性紧密型学区集团,创建市示范性紧密型学区集团。开展新优质集群发展项目展示活动。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推进各项评估指标的达成,重点破解初中学校校际差异系数顽疾。
2.落实中考改革新政
加强中考新增科目教学研究,做好中考新政的宣传和引导工作,确保新中考首届考试改革平稳落地。用好英语听说专用教室,提升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完成初中理化实验操作考试标准化考场系统建设,推进其余理化实验室的操作模拟系统建设,保障理化实验操作考试顺利实施。完善初中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方案,按时完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3.推进初中教学改革
大力加强初中课程教学改革,推进实施分层走班教学改革试点,尊重学情差异,体现学科本质,转变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切实提高本区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初中强校工程建设,着力增强改革发展内生动力,开展市级展示活动,充分展现实验校建设成效。
4.落细学习素养评价
结合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和上海市绿色指标测试结果,制订本区绿色指标改进工作方案和推进计划,组织参加新一轮绿色指标测试。指导学校围绕“绿色指标2.0”及“五育融合”开展项目研究,初步构建校本化的学业绿色指标评价体系。实施“面向人人、关注差异”全程多元激励的教学评价,全面梳理展示“幼小衔接”、“金质10”等项目成果。
(三)高中教育
1.加快高中特色发展
对标《上海市普通高中学校建设标准》,鼓励学校根据内涵发展和办学特色,打造学习空间,自主探索个性化的教育装备配置方案,促进教育装备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教学效果,为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提供支撑。立足学校实际,丰富特色育人的资源供给,稳步推进学校优质特色发展,建设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提升特色创建项目学校的特色品质和竞争实力,做好第四批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评审申报工作。
2.深化高考综合改革
进一步加强学生生涯规划辅导,全面实行全员导师制。进一步提升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有序组织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认证工作。继续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采集工作,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我评价水平。深入研究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持续推进学分绩点制管理。
3.做好民族教育工作
落实民族团结教育,加强民族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力度,形成讲团结、促稳定、促和谐的强大合力。进一步建立健全民族班安全稳定管理机制,规范民族班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丰富民族班学生文娱生活,充分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四、主要工作安排
1.初三、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1月份)
2.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 ???????????(2-7月份)
3.第九轮创新实验室建设项目评审 ?????????????????(3月份)
托班教师科研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关系
学生党支部是高等院校传播先进文化和思想的重要窗口,是培养具有“厚基础、重创新、强实践”的复合型人才的有力保障,在各类高等院校教育创新体系中担负着首要任务。西安工业大学通过积极探索学生党支部建设与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构建并实践了“多平台互动”培养模式,形成了以科技竞赛为平台,以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激情为切入点,以科学研究为主线,提高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教育目标对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出新要求
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已成为高校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西安工业大学在全校推行“本科生创新与技能学分”制,目的: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创新与技能学分是指全日制本科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技能竞赛以及实践创新等活动,所取得的具有一定创新和技能的智力成果或其他优秀成果,经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认定后所取得的学分。学校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课堂内完成必修课、选修课、实践环节学分外,还必须取得一定的创新与技能学分,方准予毕业。
创新与技能学分的认定范围是:“科研学分”、“技能学分”、“实践学分”和“学历学分”四部分。(1)“科研学分”是指参加科技活动获奖、主持或主研参与研究项目、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研究成果获奖、获国家专利等所获得的相应学分。(2)“技能学分”是指参加学科竞赛、文艺表演和体育竞赛等,获校级及其以上奖励所获得的相应学分以及获得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所获得的相应学分。(3)“实践学分”是指参加各类社会文化科技实践活动取得优秀成绩和受到校级及其以上表彰而获得的相应学分。(4)“学历学分”是指参加全国研究生考试、攻读辅修专业等提高学历层次或拓展学历范围而获得的相应学分。
二、实践创新是高校学生党组织开展活动的有效途径
高校中先进的党组织需要大学生参加各类有意义的活动为载体,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活动也应更贴近当代大学生新的需求,更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高校一直把实践活动列为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必要环节,文科学生多数通过文艺表演、志愿服务、实践调查等活动,理工科学生则通过科技服务、科技竞赛、科技创新等活动实现学生党员的实践活动。
大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对学生党员来讲,可加强他们的党性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断提升学习能力,真正做到在实践中学习,使党支部的活动形式得到创新,党支部的组织活力得到激发。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整体优势,激发学生党支部集体智慧的实践创新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如何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参与实践创新活动,不仅是建立学习型党组织的有益尝试,而且也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积极探索。
西安工业大学学生党支部为实践学校的“注重工程实践,突出制造技术”的办学特色,积极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以大学生创业创新、科技创新为依托,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构建多学科的竞赛平台,不断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三、以学生党支部为组织形式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高校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主要是指高校根据学生成才的目的和需要,运用已有的信息和手段,帮助学生创造出具有科学价值的思维产品或物质产品的工作。它包括学生学术论文、科技制作、科技发明等方面的内容。在当前,加强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既是时代提出的任务,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在逻辑要求和本质需要,更是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在不断探索和总结学生党建工作中,创新学生党员发展规划,完善班级党支部的建设,使班级党支部建设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达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目的。
在党员发展要求上,把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作为一个重要要求。学校在入党启蒙教育工作中,有意强化科技启蒙工作,通过各学科、多途径的学术讲座、科技展览、科技活动来吸引学生,对学生开展科技入门教育。
在学生党支部各项工作平稳开展方面,把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作为党支部工作的考核内容。学校以党支部为单位,要求学生党支部把实践创新活动作为工作的重要一环,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组织或参加各类学术讲座,举办学术沙龙,举办科技展览,组织各种竞赛,来不断增强支部的凝聚力,促进支部其他工作的开展。如教务处、团委主办的校内竞赛,由学生科协、学生党支部联合承办。
开展党支部活动的初衷都是想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从而提升支部组织生活质量,在校大学生思想活跃,敢于创新,对一些传统的灌输式的理论学习和单一的支部活动往往会出现激情不高,不愿参加的情况,而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倾入到学习和校园里丰富多彩的各种文娱与实践创新活动中,这就要求学生党支部要以生为本,掌握学生的特点,灵活多样。贴切实际地开展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除了单纯的党性、党的理论知识以及国内、国际时事的传播,更应该结合专业,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激发广大学生党员积极参与,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的提升,组织生活形式应该是丰富多彩和吸引眼球的,符合学生个性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才会激发党员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进而推进支部建设,这不仅是学生工作党建工作提升的要求,更是培养高素质学生党员的要求。
四、构建实践创新环境,为支部开展实践创新活动提供载体
培养学生开展实践创新,除了思想上、组织上的保障外,还必须有强大的物质保证,学校建立的三个平台,很好的保证了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
1、依托创新创业训练,建立学生创新的基础平台
科技创新平台是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的物质保障。根据具体条件,在高校、学院建立公共的平台,使学生在任何时间都可以来进行相关的试验和研究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学校设立了百万元的创新基金,支持学生的创新训练及科技竞赛。学校加入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计划,按“自由申请、分类评审、分级资助、规范管理、严格验收”的原则进行管理,每年资助国家级、省级、校级项目近百项,每个项目提供相应的科研经费资助,选派副教授以上的教师指导。依托该项目,每年都有一批公开发表的优秀论文,一批获批的国家专利,一批软件著作权授权,一批优秀的科研成果提交。
各学科建立的开放式创新实验室(基地)、开放机房,实验室提供必要的基本研究条件,如配备了电脑、示波器、仿真器、稳压电源、频率计等的电子开发实验室,配备小型车床、台式钻床、钳工台、切割机等机械制造设备的机械制造实验室,以及配备电脑、投影仪、设计手册资料等的研讨交流室。
建立学生科协等科技社团,营造校园创新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科技创新主动性。学校由校团委组织管理科技社团,团委组织各种类型的科技活动,营造校园创新氛围,并为科技活动和社团提供经费保障,学生可以借助社团的集体力量和高校的经费支持充分发挥其科技创新的主动性。
2、依托大学生科技竞赛,搭建学科竞赛平台
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过程中,除了科学启蒙和科学研究,倡导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用、以赛促新的竞赛理念,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竞赛活动,营造科技创新氛围,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省、国家的各项大学生科技竞赛。学校每年组织各学院依据专业特点申报本年度计划参加的各项竞赛,批复结果发文正式公布,并依据申报情况,批准支持的经费限额。
以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依托,校团委设立了“探索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科赛)项目和“探索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每年轮流举办,吸引了全校各年级学生踊跃参赛。
学校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市场营销策划大赛、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全国大学生艺术大赛、陕西省工业工程创意大赛、陕西省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有的竞赛项目获奖名次和全国著名高校同列。
通过参加传统竞赛活动,不断延展科技创新平台的宽度和深度,持续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激发越来越多的学生进行创新,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良性循环。
3、依托良好的科研基础,延伸科学研究平台
在高校学生中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让学生在科研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增加学生的科研经验。学校积极探索多层次的大学生科研训练途径,扩大学生科研活动参与面。(1)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爱好和优势,积极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做教师的科研助理,让学生尽早体验科研工作,接触专业研究领域,提高科研能力。学校对卓越工程师班的学生实行导师制管理,学生从进入这个班起,就进入导师所在的研究团队,进行初步的科研训练。(2)学校鼓励教师依托其科研项目,对本科生设立开放实验项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该开放实验研究,通过开放实验进行科研锻炼。学生通过系统的科研训练,在实验中亲自实践、观察思考,学会主动应用书本理论知识去理解实验中的问题。(3)学生参加学术交流、学术报告等活动,卓越工程师班还专门开设了教授引导课,可进一步拓展学生科技视野,使学生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为学生的基础学习提供方向引导。
学生在科研平台基础上进行相关科研研究,可以第一完成人或参与人的身份进行国家专利申请、科技成果奖申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等工作。
五、结束语
针对学生党支部建设与创新实践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的侧重点,所提出的学生党支部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机制,有利于提升学生党员的综合能力,并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为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模式,最终实现学生党支部建设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相互提升。
【参考文献】
[1] 彭锋,吴厚庭.中医高等院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机制探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2.204-205.
[2] 武高辉,杨韬,赵希文,梁宏,朱宁.本科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03.21-23.
[3] 宋洋.关于高校学生党支部创新活动载体和形式的思考[J].才智,2014.11.20-21.
上一篇:托管学期工作计划{集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