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幼小衔接业务工作计划{优选5篇}

知识海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23848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96分钟。

幼小衔接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通过与小学老师的座谈,使大班教师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行为--惯、心理特点和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方法、风格等,从而使处于衔接年级的教师能有意识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相邻学段。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计划报告借鉴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幼儿园计划报告借鉴一

一、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围绕中心点进行探讨和研究。

1、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互相探讨适合幼儿顺利过渡小学的有效途径。及时探讨在具体操作上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2、通过与小学老师的座谈,使大班教师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行为--惯、心理特点和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方法、风格等,从而使处于衔接年级的教师能有意识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相邻学段、主动适应学生特点,为幼儿尽快适应新学段的学--生活打好基础。

3、开展主题活动“做个美美的小学生”,通过活动,使幼儿能顺利过渡,从生活、活动、学--、心理等方面较好地适应新的学--环境。

二、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1、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2、各班开辟专门的“幼小衔接工作家教园地”,利用家园共育栏目以及微信公众平台等,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这样做的目的,一可以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入小学的学--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二可以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的学--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上的虎头蛇尾。

3、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及本班的实际,召开专题家长会,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如邀请小学教师来园,举办“如何走好幼小衔接的第一步”的专题家长讲座。具体内容包括:《大班幼儿园家长怎样对孩子进行入学前准备教育》、《“幼小衔接”的问答》、《正确指导孩子阅读》等等。

4、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其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

5、要求家长在家庭中做好幼儿入学前的生活、心理、学--物质的准备,给幼儿购买的学--用品力求简洁实用,小巧安全。

三、加强与小学的联系和交流。

1、组织幼儿参观小学。使得幼儿了解小学的学--、生活环境和小学生的学--常规,感受到一年级小学生的变化,培养幼儿入小学的愿望。

(要求参观前有谈话,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参观,如小学生是几点钟到校的?小学生怎么样上课?一天上几节课?上课时怎么样坐?午饭在哪儿吃?等问题,参观时可与小学生交谈,了解小学情况;参观回来后再组织谈话,解决疑惑,使幼儿了解小学生生活,为入小学作好准备。)

2、我园教师与小学教师相互听课、评课活动。

四、加强班级幼儿日常生活管理,力求幼儿全面发展。

1、加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培养幼儿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有规律的学--与生活,早睡早起,培养幼儿能独立地完成穿脱衣服、鞋袜,养成良好的进餐、等生活--惯。并创造机会鼓励幼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高幼儿自我动手能力。

2、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幼儿任务意识、规则意识与独立意识。

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幼儿做事有计划,井然有序,不拖拉;通过各种游戏加强幼儿遵守纪律、规则,并锻炼幼儿的意志与品质。鼓励幼儿多与同伴、老师交往,鼓励幼儿建立合作意识。

3、注重教育的渗透性,提高幼儿的学--适应能力。

激发幼儿的学--兴趣,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态度和学----惯,如:专心听讲、保持文具和书包的整洁。适当改变学--环境,为了跟幼儿课堂环境接轨,在本学期桌椅的摆放上要进行改变。教会幼儿正确的坐立姿势和握笔姿势;运用各种活动提高幼儿听、说、读、写、算的能力;教幼儿认识书包与文具的使用,学会整理书包;并进一步加强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养成良好的阅读--惯;培养幼儿对时间观念的认识,有计划地安排事情,知道做事要有始有终,专心听讲,专心做事等。

4、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和良好的饮食--惯,懂得简单的营养知识,知道随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自觉喝水,学--整理自己的物品。

5、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培养幼儿自觉遵守纪律和各项常规、规则,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有责任感,能够承受小挫折,有集体荣誉感,愿意为集体做事,能够解决简单的问题和困难等。

6、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器械,鼓励幼儿进行一物多玩的创造性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的同时,增强了幼儿的意志品质。

五、幼小衔接具体工作内容安排:

1、召开年级和班级家长会议,请家园共育专家来园针对“怎样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展开讲座。

2、围绕“三八节”、“六一节”等节日开展相关活动,使幼儿对重要的节日有一定的认识。

3、不定期开展故事大王比赛,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幼儿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以及自信心。

4、带领幼儿参观小学环境,观看一年级哥哥姐姐上课的情况,了解小学生是怎么上课的、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之处等等。

5、请小学的老师来园做讲座或者座谈,提醒各位家长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6、收集幼儿在园的活动照片,邀请摄影师来园为幼儿拍小博士照等,制作毕业册。

7、开展挫折教育,教育孩子正确面对挫折,让孩子慢慢懂得任何事情不可能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必须正确面对今后所遇到的困难。

8、开展“离园倒计时”活动,7月1日大班毕业典礼举行毕业典礼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上台展示自己的风采。

7、学期结束前各班开展散学典礼活动。

幼儿园计划报告借鉴二

进入大班最后一个学期,孩子们的学习-更加强烈了,为了帮助幼儿顺利渡过这段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过渡时期,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准备,我们大班组特制定了由幼儿园、家庭、小学多方互动的幼小衔接计划,尽可能地缩小幼小衔接的缝隙。

一、师幼互动衔接。

(一)幼儿入学的心理准备。

1.创设心理氛围。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这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2.创设心理环境。教学环境是幼儿的一个很重要的学习环境,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小组排队式的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

(二)幼儿入学的学习准备。

1.注意水平的衔接。

幼儿阶段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小学生上课时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师。针对这一变化,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水平。教师要慢慢减少教学活动的游戏成分,逐渐把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为有意注意。可通过教师的要求,活动的规则,幼儿间的竞争来实现。

2.各项能力的衔接。

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幼儿的独立意识的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想象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管理能力等,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等;学会削铅笔、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它工具等。在教育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大班的幼儿思维异常活跃,好奇心强,教学的内容要有适度的挑战性。最后,加强纪律教育,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

3.知识点的衔接。

(1)前阅读、前书写的渗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如:将活动室的物品注上汉字、活动室环境布置图文结合、以语言区为重点,精心设计制作有关读写方面材料供幼儿操作,为幼儿阅读、书写提供条件。

(2)数学方面的渗透: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域游戏,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单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幼小互动衔接。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光是幼儿园的任务,小学也应该做好衔接准备。因此,我们将与小学做好密切的联系工作,这是我们幼小衔接工作的一个缩小衔接缝隙的关键点。

(一)参观小学。结合教学主题,我们将带领幼儿定期参观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活动,在教育工作上做到衔接,在教育形式上还要逐步靠拢,使幼儿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模式,了解小学生的一些活动,浏览小学生的作品等等,以引起幼儿入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求学和争当小学生的愿望。

(二)教师介绍。邀请小学老师来园介绍,既要给幼儿介绍小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还要给家长们开展知识讲座,介绍孩子入学的相关准备工作,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也能引起家长对幼小衔接的重视,从而更好地为孩子入学做好充分准备。

三、家园互动衔接。

从幼儿园生活到小学学习生活,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因此除了我们老师为幼儿做好各方面的衔接工作以外,与家长做好家园互动衔接,这也是缩小衔接缝隙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利用家长会、校讯通互动平台、家园联系册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帮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各项准备,除心理准备外还需要多方面的准备,如:

(一)物质准备,家长要陪孩子购买必需的学习用品,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购买,这样可以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期盼;

(二)饮食习惯的准备,幼儿园有餐点时间,上小学后没有课间餐点,所以家长应逐渐养成儿童按时进餐,尤其是早餐要吃饱、吃好;

(三)作息习惯的准备,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在孩子入小学前的暑假逐渐减短午睡时间,晚饭后陪孩子完成一些学习上的任务,让孩子养成晚上做家庭作业的习惯;

(四)知识水平的准备,让家长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等等。

家园互动衔接促使孩子们能够为上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幼儿园计划报告借鉴三

一、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为指导,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活动时间和班级:

活动班级:大一班大二班

三、活动目标

一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

二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动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探索阶段(20--年2月—3月)

1、成立幼小衔接接工作组,明确责任,分工到人。

2、加强教师“幼小衔接”的理论学习,通过培训、讨论、辩论等形式,了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小学的教育目标及要求。

第二阶段:实施与调整提高阶段(20--年3月—7月)

1、开展《我上小学了》等主题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生活。

2、参观小学、体验生活,进一步感受小学的生活,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责任意识。

3、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⑴入学前思想准备:通过参观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

⑵身体方面的准备:

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⑶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⑷学习方面的准备:

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

五、保证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与领导,加强活动过程的管理,确保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落实目标责任制。

幼小衔接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大班班主任要在学期工作中促进新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无间隙整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班主任幼小衔接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班主任幼小衔接计划范文(一)怎样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搞好幼小衔接工作,是小学第一学期的教育重点。具体计划如下:

一、心理准备方面

1、学校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例如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新生感受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环境中生活,这对新生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2、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

儿童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因此,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十分重要。

3、进入小学后,加强纪律教育。

教师在开学前的培训中要强调纪律,让新生有遵守纪律的心理准备,要求孩子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

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举措

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实施。因此,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

使家长们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2、利用校园网,向家长们宣传和沟通本班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这样做的目的,一可以培养新生做事的效率性,二可以培养新生责任性,使新生进入小学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虎头蛇尾。

3、利用家长来园接送新生、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校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与生活。

四、加强与小学的联系与交流

1、改变以往的一些习惯做法,带新生去二年级观摩,从单一的观摩教学活动,到可观摩各种活动进行情况,从而激发新生的模仿欲望。

2、注意对新生书写、阅读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适时调整新生的生活作息时间表,使新生能够逐步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的节奏。

3、认真做好幼小衔接各项工作的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综上所述,针对新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新生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新生的身心发展,使孩子能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

大班班主任幼小衔接计划范文(二)幼儿园大班升入小学是一个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让孩子顺利过渡小学的生活呢?这当然需要我们老师、家长两方的合力,作为班主任,我做了以下计划。

一、工作目标

1.从心理准备入手,培养孩子入学前良好的心理品质。

(情感、兴趣、注意力、意志、责任感、自信心等)

2.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重点,帮助孩子适应幼小过渡中的断层问题。

3.幼儿园向小学靠拢,为上小学做好社会适应、学习适应准备。

4.家园同步,增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共同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

二、具体措施

1.家长工作:

(1)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及本班的实际,召开专题家长会,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2)要求家长和教师共同配合,让孩子无论是在幼儿园或是在家里都要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

(3)开辟专门的“幼小衔接工作家教园地”,加强与家长的信息交流。

(5)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其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

(6)要求家长在家庭中做好幼儿入学前的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给幼儿购买的学习用品力求简洁实用,小巧安全。

2.教育教学:

身体方面:

(1)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2)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

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4)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5)培养幼儿自觉遵守纪律和各项常规、规则,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有责任感,能够承受小挫折,有集体荣誉感,愿意为集体做事,能够解决简单的问题和困难等。

独立生活能力:

(1)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学习方面:

(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本学期,结合主题模仿学校要求让幼儿学习有关的常规知识: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请家长配合老师,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注意倾听的习惯;再有,培养幼儿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还有,通过适当的布置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3)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如:将活动室的物品都注上汉字、活动室环境布置图文结合、以语言区为重点精心设计制作有关读写方面材料供幼儿操作,同时在各区域中进行渗透、同时,让幼儿熟悉汉语拼音,知道拼音是一种正确认读汉字的工具和基础;坚持开展餐前的认读识字活动等。为幼儿阅读、书写提供条件。

(4)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工作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单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

数学经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是针对本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而设定的,总之我希望本学期的工作给孩子能留下对幼儿园的美好回忆,也希望孩子能顺利地进入小学。

大班班主任幼小衔接计划范文(三)一年之际在于春,当春天缓缓向我们走来的时候,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又迎来了新的学期。这是我班幼儿在园的最后一个学期,也是入小学前最关键的一学期。本学期,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认真开展工作,针对上学期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调整,使每一位幼儿能够得到发展。

经过大班上学期的学习,分析学期末班级幼儿检核情况,总的来看:幼儿在生活自理能力、学习习惯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特别是在体能、语言表达、社会交往、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表现较为突出。但是班级幼儿因为年龄相差较大,男女比率不均匀,造成了幼儿间能力相差较大、班级常规有待继续培养的局面。鉴于以上不足,本学期,我们把幼儿入学准备工作做为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加强幼儿前阅读、前书写的训练,将学前的准备工作与主题探究活动、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为幼儿进入小学打好基础。

幼小衔接实施方案:

1、学前思想准备:通过参观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

2、身体方面的准备:

(1)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2)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4)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3、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1)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4、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本学期,结合主题模仿学校要求让幼儿学习有关的常规知识: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注意倾听的习惯;再有,培养幼儿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还有,通过适当的布置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3)知识经验的积累:

A前阅读、前书写的渗透

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如:将活动室的物品都注上汉字、活动室环境布置图文结合、以语言区为重点精心设计制作有关读写方面材料供幼儿操作,同时在各区域中进行渗透、同时,让幼儿熟悉汉语拼音,知道拼音是一种正确认读汉字的工具和基础;坚持开展餐前的认读识字活动等。为幼儿阅读、书写提供条件。

B数学方面的渗透

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工作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单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班级日常工作:

1)本学期,我们将继续根据幼儿的意愿进行主题活动,并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为下一步的活动提供依据。主题的展示、活动设计、材料调整要适合大班幼儿的特点,更多的体现幼儿的参与性和主体地位,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2)配合教研组开展音乐、体育学科的研究。我们将从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入手,提高活动组织的艺术性,通过与同事间的互相学习与反思,我们将使这两门学科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3)在活动区组织设置中积极向蒙班学习,做到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及时更换区域工作材料,做到与主题相结合。

4)在显现班级教育教学特色的同时,做好各项常规工作及大型活动:新学期新操排练与评比;音乐、体育学科的观摩及评比;三.八妇女节活动;安全月、阅读月、健康月、园庆、大班毕业典礼等。

卫生保健工作:

1)做好卫生消毒工作,防止传染病流行。

2)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3)做好日常保健工作,保证幼儿健康成长,加强对个别体弱易病的幼儿的照顾。

家长工作:

1)开学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班务工作计划,取得家长对班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更好的实施幼小衔接方案打下基础。

2)坚持每月及时更换家长园地,鼓励家长参与班级教学,开展家长助教活动。

3)继续对新生家访、旧生约访,加强平时电话联系,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4)要求家长配合教师,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

5、鼓励家长积极参加各种班级活动:

三、八节爱妈妈活动;与主题相关的亲子活动等。

教师团队合作及专业成长:

通过上学期的合作,我班已初步形成良好的团队学习、合作的氛围,在本学期我们将继续这种好的团队精神,在工作学习中互相学习、及时反思,在专业方面,进一步加强教师的音乐素养,不断创新,努力做到超越自我。

幼小衔接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据了解,该机构对各国幼儿园教育质量、教育费用以及可使用性等项目分别进行了调查排名,并进行了最终的综合排位,前十名基本被欧洲国家包揽。以下为该排名的TOP10:

1.芬兰

2.瑞典

3.挪威

4.英国

5.比利时

6.丹麦

7.法国

8.荷兰

9.新西兰

10.韩国

A法国学前教育概况

学前教育萌芽于18世纪。到1886年,法国政府颁布《戈勃莱法案》,正式将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此后,《哈比教育法》《教育法令》《地方自由和责任法案》等多部法律文件均对学前教育的地位、理念、原则等予以明确和规范,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保障。

法国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共同组成“第一教育阶段”,其中,学前教育属非义务教育,招收2~6岁儿童,根据年龄分为小班、中班、大班三个阶段。优先满足3岁以上儿童的入园需求,2岁儿童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近入园。

一、办学规模

法国幼儿园分为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两类。其中,公立幼儿园秉承免费、世俗原则,私立幼儿园可收取学费并允许进行宗教教育。

根据法国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2年,全法共有幼儿园2557所,其中公立幼儿园2244所,占87.8%,私立幼儿园313所。平均每班学生25.9人。公立幼儿园办学规模多为3~5个班级,私立幼儿园办学规模多为1~2个班级。

2000年以来,法国3岁以上普通儿童入园率达到100%。残障儿童入园率随着年龄增长有所提高,3岁及以下残障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的比例约为2.8%,特殊幼儿园入园率约0.1%;而6岁残障儿童的普通入园率提高到14.8%,特殊入园率约为1.5%。

二、运行方式

法国学前教育实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管理、各自分工的方式。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制定教学大纲,招聘并培训教师、督导检查、支付教师工资等。地方政府是校舍的业主,负责楼舍建造、维修、改扩建以及教学设施配套等,同时负责聘用相关辅助人员,并将其分配至辖区内各幼儿园进行后勤管理。幼儿园园长在教学人员中进行选拔,负责按照国家教学大纲开展落实教学活动。幼儿园向当地社区开放,园外人士可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具体标准由各地另行制定。

三、经费管理

法国法律规定,公立幼儿园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既无法人代表也无自主财政权。其经费主要来自国家和市镇两级财政拨款、学生餐费和课外活动费,以及学校合作社等公立机构给予的经费补贴等。上述经费由地方政府管理,市(镇)长拥有支配权,税务官担任会计。其中少量经费提前划拨至各幼儿园,由园长负责日常购买文具等小额支出。

据统计,2011年在园儿童人均年花费5670欧元,家庭支出所占比重不足10%,主要用于学生午餐、课外活动及托管。在政府投入中,国家和市镇两级政府投入各占一半,其中46%用于教师工资支出,32%用于行政及后勤人员工资,15%用于日常运行杂费,7%用于校舍维护。

四、师资管理

根据法国《公务员总章》规定,公立幼儿园教师属国家公务员,与小学教师同属第一阶段教师,两者可相互交流。通常,幼儿园教师需在初始教育或继续教育阶段进行师范类专项教育,并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选拔考试方可入职。入职后,每位教师有权在职业生涯中免费接受累计一年的继续教育培训。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多数幼儿园教师拥有硕士学历。

2009年9月,法国教育部发布第32号公报,明确提出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要求、能力及评价标准参照小学教师执行:一是具有职业道德和责任感,二是具有良好的语文能力及与幼童沟通的能力,三是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和多学科教学能力,四是具有较强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能力,五是具有较强的课堂活动组织能力,六是了解幼童个体差异和成长过程,七是正确掌握评价方式帮助幼童进步,八是具有较强的同家长合作的能力,等等。

教师及教学活动均接受国家和地区两级教育督导部门的监管。

五、教学大纲

1882年,法国政府首次颁布学前教育教学大纲。此后百余年间,教学大纲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2008年,法国教育部发布特别公报,再次修订学前教育大纲和教学目标,并规定幼童在园时间为每周24小时。新版教学大纲以帮助幼童自主发展并掌握简单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标,包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认识简单字母、学会握笔并有书写意识、发现周边世界、学会用肢体语言表达、开发想象力、培养艺术感知力、开展简单体育活动、培养集体意识,等等。其中,大班阶段教学要为进入小学学习做准备。同时,教育部开设专门网站向教师提供学前教育教学资料。

六、弱势群体儿童保障措施

B 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特色

自近代以来,由于法国政府特别重视从立法、资金、政策等方面保障儿童早期的教育与发展权,因此法国的学前教育在欧洲乃至全球都保持着领先的地位。据统计,早在1980年,法国4岁儿童入园率已达到100%;1989年,3岁儿童的入园率达到了97%,2岁儿童的入园率也达到了33.7%。由此可见,法国在学前教育方面很早就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法国学前教育在其教育观念、课程设置、教育机构、教育活动,以及立法、师资培训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一、秉承人文教育传统,发展人性化的学前教育

自古以来,法国人形成了以人为本、关注人性、重视人的发展的教育传统观念,认为教育应该为人的发展而服务,不应当以控制和约束人的本性为目的。尤其在针对0~6岁幼儿时,教育更应当体现其人文特色,建立一种充满关爱的人性化教育大氛围。法国不断秉承其人文教育传统,在学前教育的性质、目标、活动方式等方面处处体现着人性化色彩,形成了人性化的学前教育。

法国政府和社会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对个人的发展以及国民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在法律条文中明确了学前教育具有奠基性和公益性。从奠基性角度来看,法国民众认为,学前教育对于儿童日后的成长与成功,尤其是对小学教育具有特别有益的影响,应该使学前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从公益性角度来看,法国实行免费学前教育,公立幼儿园仅收取少量餐费,其目的就是要让适龄儿童都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这些做法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

法国学前教育机构类型较多,但无论是在何种形式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其教育目标都是从促进儿童自身发展出发来制订的,其主要目标就是促进儿童身体、智力、性格、感情的全面发展,强调锻炼儿童身体,培养自我服务能力,提高社交技能,激发求知欲与学习兴趣。此外,法国学前教育机构还特别关注幼儿艺术欣赏与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方式,在尊重儿童学习习惯和学习节奏的基础上,帮助儿童获得有益经验。这样的活动方式不强求教育的功利性结果,不追求系统化课程的学习,充分体现了关注儿童本性的教育特色。

二、确立学前教育的三种职能,完善课程设置

法国学前教育承担着教育、诊断、治疗三种职能,即把社会、卫生、心理三者综合起来,促进儿童在体力、社会性、智力、艺术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儿童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因此,法国学前教育很好地体现了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特点,即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不断发现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寻找其原因,并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尽快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帮助儿童顺利成长。为了切实执行学前教育的三种职能,法国学前教育机构通过完善课程设置来增强其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作用。法国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有托儿所、幼儿班、母育学校、保育室、日间托儿所等,无论何种形式的托幼机构都力争以最适合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活动来达成其教育目标。法国学前教育机构经常开展体育活动、艺术活动、交往活动以及科技活动等。这些活动侧重点各不相同,会根据儿童的年龄进行调整。活动中,教师采用科学的指导方法,使儿童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通过动手、动脑、探索、表现、思考等方式获得知识、练习技能、发展能力。

三、完备的学前教育法制建设

法国政府历来重视通过立法来保障儿童的早期教育与发展,迄今为止已颁布实施的学前教育相关法规就达40 余部。这些法规明确规定了学前教育的性质与地位,对政府在发展学前教育方面应承担的职责、财政投入以及幼儿教师待遇、弱势群体儿童权益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例如,法国《宪法》和《教育法典》中就明确指出,国家有责任构建免费的公共教育,国家在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中应负首要职责。此外,在《1997年法令》《1982年法令》中,法国政府对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住房、带薪假期等都做了相关规定。近年来,法国不断完善各种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学前教育的立法从未放松,完备的法律体系对保障法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功不可没。

四、保障弱势群体儿童的学前教育优先权

法国学前教育普及程度非常高,这与政府对弱势群体儿童教育权的重视密不可分。法国政府采取政策倾斜的方式来改善偏远农村、残障儿童以及城市低收入家庭儿童的教育状况,使这些儿童享有国家规定的受教育权利。法国多部法律法规及政策都明确指出,学前教育是公益性的,人人应享有这一基本权利,且人人平等。为了切实履行国家政策,各市镇对弱势群体儿童专门设立了“教育优先区”,在资金投入、师资、家庭教育培训等方面给予优先帮助和指导,对偏远地区儿童利用“流动车”的方式,送教上门。

五、明确幼儿教师定位,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

高素质师资队伍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关键,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法国,幼儿教师的身份和地位等同于公务员,国家承担公立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具有一定资格的私立幼儿园教师按照相应规定可成为国家的合同雇员,由政府负担其工资。这使得幼儿教师的身份、地位、待遇都有了切实保障。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法国采取多种措施和渠道对幼儿教师进行职前和职后教育。职前教育主要由师范学校和师范大学承担,学历以大专和本科为主,毕业后由国家择优录用。任教后,每年要接受政府部门的定级评估,只有评估合格,才能继续任教,执教期间还要接受定期和不定期的专业培训。这种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相互补充的培养模式,对提高幼儿教师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一体化发展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历来是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难点。法国在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方面采取一体化发展措施,成效较好。首先,在划分儿童的学习阶段方面颇具特色,法国将儿童的学习分为三个时期:前学前期,2~4岁的幼儿园小、中班儿童;基础学习期,5岁的幼儿园大班儿童和6~7岁的小学一、二年级儿童;巩固学习期,8~11岁的小学三至五年级儿童。这样的划分方式使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低年级儿童处于同一学习阶段,教师对他们会采取比较一致的教育内容和方式。

其次,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和小学教师接受的是相同的教育和培训,他们对彼此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方法都互相了解,可以互换工作。这样在教育过程中面对幼儿园大班或小学低年级儿童时,教师就不会有明显的区分,增强了儿童的适应力。此外,国家还采取了很多措施平衡幼儿园教师的性别比例,在监督管理方面也采取了统一的措施,这些做法都很好地促进了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郭丽)

C “幼小衔接”看中法幼儿教育

法国的“教学阶段”制度是使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相衔接的一项措施。不分年级制,有利于儿童从幼儿园教育自然地过渡到正规的学校教育。

法国独特的幼小衔接教育制度是其初等教育走在世界前列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完备的法律规范下,其教育行政组织衔接、教学组织与课程规划衔接、师资聘用与培训衔接,有效地促进了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一体化。法国的幼小衔接制度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中、法两国的幼小衔接进行比较。

一、中法幼小衔接的教育政策

法国一贯重视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紧密联系,而其初等教育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一方面由于法国政府重视学前教育,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教育行政和管理制度,另一方面也与其实现了幼小之间全面衔接有关。法国有一系列与幼小衔接教育制度密切相关的教育法案:1989年颁布的《教育方针法》、1990年颁布的《幼儿园与小学运作组织法》、2005年颁布的《学校远景计划与发展方针法》。一系列的教育法律体系不仅为法国的初等教育提供了支持和保障,也使其幼小衔接具有合理的层次性、良好的过渡性和连贯性。

在我国,1996年颁布实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和小学应当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虽然我国在《纲要》中提出了幼小衔接的方向,却因为没有明确的责任和具体细化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造成了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困难。所以,我国现应建立一个完备的教育法律制度,确定详细的学前教育大纲,使幼儿园和小学能明确自身在幼小衔接中的任务,创造一种新的幼小衔接机制。

二、中法幼小衔接的教学阶段和课程设置

法国的“教学阶段”制度是使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相衔接的一项措施。不分年级制更利于幼小衔接,使儿童从幼儿园教育自然地过渡到正规的学校教育。在法国,母育学校是幼儿教育的主要机构,而法国的母育学校附设于小学中,两者并称为écoleprimaire。根据其1989年的《教育方针法》和1990年的《幼儿园与小学运作组织法》,法国将2~11岁的儿童按照年龄划分为三个学习阶段,分别是:1.初步学习阶段,包括母育学校的小班和中班;2.基础学习阶段,包括母育学校大班、小学前两个年级;3.深入学习阶段,包括小学的后三年。这三个阶段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特定要实现的教育目标。

随着幼儿年级的增长,课程内容安排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从小班适应集体生活,到中班渗入知识性内容,到大班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为进入小学做准备,再到学习小学课程,这三个连续阶段中,每个阶段的教学活动都能够考虑儿童的身心特点,按儿童的能力和水平进行教学。不分年级制,有效地避免了学生的重复学习,使母育学校和小学阶段得以更好衔接。相关的课程学习也没有硬性的时间规定,母育学校中,大班的儿童如已达到第一阶段学习要求,就可以进行第二阶段的课程学习。此外,法国母育学校与小学课程纲要均由中央教育部根据每年不同的教育需要制定。每所学校必须依据教育部的课程纲要拟订适合本校的教学计划,并详细说明学校的各种教学活动是如何进行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如何评价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幼小衔接。

我国在幼小衔接上也存在各种形式,有在幼儿园大班增加衔接教育向小学过渡的形式,有在一些社会早教机构中进行衔接工作的形式,还有学前班这一特殊形式。目前,我国的许多幼儿园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积极向小学靠拢。幼儿园更多地在为幼小衔接做积极准备,但由于小学不主动为幼儿园考虑,甚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身心特点,造成了幼小衔接中的单向性。实际上幼小衔接并不是单方面的任务,也不是只靠单方面就能完成的工作,只有幼儿园和小学通力合作,建立互相学习、帮助的平等合作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小衔接工作。

在课程方面,我国一些幼儿教师认为“课程是教师与儿童之间的教学活动”或“儿童所学科目的总和”,显示出知识本位的课程观取向。其影响是幼儿园多注重儿童读、写、算能力的培养,甚至将小学一、二年级的内容引入幼儿园,使幼小衔接仅被局限于儿童在知识上的准备和学习适应性的培养上。但从儿童身心发展来说,行为习惯和心理适应能力的准备、培养才是幼小衔接顺利过渡的重要条件。

而且,由于提前引入了小学的课程,造成幼儿园和小学的课程内容重复,导致儿童学习兴趣下降,课堂上难以全神贯注,并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所以,我国要在课程方面做好幼小衔接,应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将幼小两个阶段的课程目标联系考虑,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应同时调整课程内容,注重课程之间的层次性,让幼小教育所传授的知识没有“间隙”地展开,通过“小步化”方式逐渐实现课程衔接。这样使儿童从幼儿园升入到小学后,能够在知识、习惯和心理等各个方面都有适应和准备,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三、中法幼小衔接的教师培训

法国母育学校教师与初等教育教师接受同样的培训,以此来了解彼此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教育部会进行严格的教师资格考试来招聘幼儿教师和初等教育教师,且两者在初试和复试中进行同样的考试科目。初试为笔试,主要涉及法语和数学;复试包括常识和教学法运用的笔试,教育科学、音乐美术等方面的口试及体育考试等。同时,法国还重视教师职后教育,新手教师入职后就要接受教师培训。培训重视教师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培训方案能有的放矢,切合教师需求,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幼小衔接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进入新世纪,日本的幼儿教育改革出现了一些新动向。2001年3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了《幼儿教育振兴计划》;2004年12月,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了《关于幼儿教育、保育一体化的综合机构》[2]的咨询报告;2005年1月,中央教育审议会又发表了《关于适合环境变化的今后的幼儿教育的应有状态——为了幼儿的最佳利益》[3]的咨询报告。我们主要依据这三份文件的内容,探讨当前日本幼儿教育改革的新动向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当前日本幼儿教育改革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少子化、核心家庭化、都市化、情报化、国际化等倾向的进一步发展,日本社会出现了人际关系淡薄、过分重视经济利益和效率、成人优先等不良风气。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幼儿成长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首先,随着社区居民之间交往减少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社区对幼儿的关心程度也在降低,幼儿对社区没有感情,也很少有机会和其他儿童交往,社区的教育作用有所下降。其次,成人在竞争日益激烈、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中感到生存和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多的妇女为了争取平等和自由的权利,纷纷走出家门,和男性一样参加工作;父母缺乏教育儿童的知识,对儿童或溺爱,或放任,或管教过严,或虐待倾向日益严重。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家庭的教育作用也在明显下降。

幼儿教育本身也面临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各种调查表明,日本幼儿普遍存在基本的生活习惯和态度较差,不会与他人交往,缺乏自制力和耐性,规范意识淡薄,运动能力差等问题。此外,小学一年级的儿童也存在注意力不能集中,不听教师讲课,上课时在教室内随便走动等问题。小学教师认为,小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幼儿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社区和家庭教育作用的下降,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幼儿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也要求幼儿教育根据时代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变革。日本幼儿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二、当前日本幼儿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从2001年的《幼儿教育振兴计划》到2005年的《关于适合环境变化的今后的幼儿教育的应有状态——为了幼儿的最佳利益》的幼儿教育改革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扩大幼教机构的教育作用

幼儿园、保育所是日本幼儿教育的主要机构。幼儿园招收3-5岁的幼儿,保育所招收0-5岁的幼儿。幼儿园由文部科学省管辖,保育所由厚生省管辖。日本政府认为,为了促进幼儿教育改革,有必要加强幼教机构的教育作用。

1.为所有适龄儿童提供幼儿教育的机会

幼儿园不应该只面向3~5岁的幼儿,而应该面向所有的适龄儿童。幼儿园和保育所要探讨为所有适龄儿童提供幼儿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特别是对残障儿童的教育。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要注意及时发现残障儿童。

2.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首先要加强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和进修。大学、短期大学及专门学校的幼儿教育专业,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而且要重视他们的就业体验,重视学生在幼儿园的实习。幼教机构的用人制度、待遇和进修制度也需完善,要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应通过不断进修,提高能力和水平。教师不仅要教育包括残障儿童在内的所有幼儿,而且要为家长提供咨询服务,为家庭和社区养育儿童提供帮助。此外,还应建立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人员交流和共同进修制度。针对当前女教师占教师总数90%的状况,要鼓励幼教机构使用男教师。其次要促进教师获得高级别的资格证。日本现行的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有两种:一级资格证和二级资格证。幼教机构要鼓励教师获得一级资格证,同时为获得二级资格证的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使他们尽早获得一级资格证。

(二)提高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能力

1.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要提高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能力

首先,幼教机构应为所有父母(包括子女未接受幼儿教育的父母)提供幼儿教育的信息与咨询服务,为幼儿入园提供便利条件,并向社区开放。其次,为了更好地利用幼儿教育的资源,有必要建立幼教机构和社区的双向联系网络。第三,幼教机构应根据社区的情况,灵活运用儿童馆、公民馆等公共设施,并借助志愿者团体和民生委员、儿童委员等社区力量,通过积极参加社区的一些节日活动,与社区人员互相交流。第四,招募一些支援儿童养育的志愿者,提高社区的教育能力。

2.为母亲参加工作的家庭提供便利

幼教机构要更多地了解家庭养育子女的困难,为家长的工作提供便利。在加强幼儿教育的基础上,幼教机构应通过灵活运用育儿休假制度与雇佣制度,促进企业改善录用制度、产假制度、继续雇用刚分娩的女职员制度等。幼教机构应该为职业女性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包括延长保育时间等,同时要吸引父亲加入家庭教育的行列。

(三)利用各种力量,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1.灵活运用社区人才

首先,对特别需要帮助的幼儿或感到教育子女特别困难的家长,幼教机构可以借助地方公共团体等力量,引入生活指导员,给家长提供一定的咨询。其次,根据社区的情况,灵活运用儿童馆、公民馆等设施,有效利用民生委员、儿童委员、育儿经验丰富者、初中生、高中生以及退休人员等社区多种多样的人才。第三,可让家长参观幼教机构,参加大型活动以及大型活动的设计和外部评价等。第四,为了增加幼儿获得多种体验的机会,要灵活运用社区的一些专门人才。第五,通过幼儿教育志愿者的登记和介绍制度,形成一定的网络,通过讲座、进修等方式,培养支援幼儿教育的社区人才。

2.充实和强化社区对幼教机构的支援

首先要加强幼教机构的自我评价、外部评价和信息提供。幼教机构为了提高教育水平,促进儿童成长,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应该引入第三者评价与外部评价,并将自我评价结果向家长和社区公布。为此,无论是公立幼儿园还是私立幼儿园,都要引入学校评议员制度。其次要设立支援幼儿教育的中心。社区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立支援幼儿教育中心。支援人员主要来自市镇村等地方的公共团体、设置幼儿教育专业的师范大学、短期大学和专门学校以及与幼儿教育有关的团体。具体活动有派遣生活指导员等专家、进行教育课程编制、促进教师进修、开展调查研究、促进外部评价、为家长提供咨询服务和开设养育儿童讲座等。第三,要建立能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的行政制度。在日本,公立幼儿园由都道府县和市镇村的教育委员会管理,而私立幼儿园则主要由都道府县的行政长官管理。为了在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实施相同的政策,如有关幼儿教育的政策、幼小衔接的政策,有必要明确教育委员会的责任:市镇村担负着管理公立幼儿园与私立幼儿园的责任,同时要促进社区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都道府县则应根据地方自治法》把管理事务的权力部分转让给市镇村。

(四)设立“幼保一体化”的综合机构

日本的幼儿教育机构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幼儿园机构系统,另一类是保育所机构系统。这种二元制的幼儿教育机构给日本的幼儿教育带来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04年以来,日本政府提出设立“‘幼保一体化’的综合机构”构想,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这一设想将在2006年付诸实施。

1.设立综合机构的背景

如前所述,当前日本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能力下降,幼儿教育本身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幼儿园和保育所虽然有一些合作,但仍不能满足家长、社区对幼儿教育的需求。另外,儿童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幼儿园和保育所的招收对象都是学前儿童,因此有必要强化它们的合作,即设立综合机构,进行一体化的教育。

2.设立综合机构的意义和理念

首先,理想的综合机构是从儿童的视点出发,将儿童的最佳利益放在第一位,支持父母培养身心健康的儿童;提高父母以及祖父母等保护者养育儿童的能力,让社区公众都加入支援儿童养育的活动,使父母以及祖父母等感受到养育儿童的喜悦。其次,综合机构要改变过去社区不能完全适应幼儿园和保育所教育需要的状况,使社区更具有自主性,能更好地适应幼儿园和保育所的要求。从这一角度来说,综合机构要尽可能利用已有的设施,并将它们整合,而不是重新去建设新的设施。第三,通过综合机构扩大幼儿教育机会,增加对父母养育儿童的支援;同时,解决幼儿园和保育所存在的问题,使现存的幼儿园和保育所提供更好的保育和教育。

3.综合机构的作用

首先,综合机构要为所有适龄儿童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为促进幼儿的成长准备较好的设施。其次,针对养育儿童的环境发生变化,家庭和社区养育儿童能力低下的现状,综合机构应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对养育儿童者提供一定的咨询服务、指导与支持。与此同时,综合机构要为社区的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提供场所。综合机构不是要取代父母来养育儿童,而是要和父母一起养育儿童,通过提高父母养育儿童的能力,促进儿童成长。第三,综合机构应根据社区的需要,提供多种附加服务。例如:提供清晨和夜间的幼儿教育;提供支援家长养育儿童的服务,比如提供一些信息、资料等;为了预防父母虐待儿童,和有关部门合作,采取适当措施予以防范、阻止,等等。

4.综合机构的利用者、利用时间和利用形式

首先,综合机构的利用者应该是从。岁到入学前的儿童及其家长。对0~2岁幼儿,主要提供父母和幼儿一起人园以及亲子交流的场所。对3~5岁幼儿,尽量根据社区的情况为家长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其次,综合机构的利用时间要根据幼儿及其父母的需要,要具有弹性,既可以短期使用,也可以长期使用。第三,综合机构的利用形式多样化。利用者可以根据需要与综合机构签订合同,综合机构提供个性化服务。例如,对于双职工家庭、单亲家庭以及残障儿童的家庭,综合机构可以提供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幼儿教育。

5.综合机构的教育内容

首先,综合机构要根据现行的《幼儿园教育要领》和《保育所保育指针》进行教育。其次,综合机构要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来考虑幼儿教育的内容。由于0~2岁的幼儿对成人的依赖性还比较强,更喜欢个别活动,因此对他们采用以个别活动为中心的教育;3~5的幼儿则采用以集体活动为中心的教育。此外,对3~5岁的幼儿来说,4个小时的共同教育时间应以幼儿园为主。第三,综合机构要注重为幼儿提供包括游戏和饮食在内的适合幼儿成长的具有弹性的环境。

(五)加强幼小衔接

1.加强幼小衔接的目的

加强幼小衔接的目的有两方面。一是促进儿童从以游戏为中心的幼儿期教育过渡到以学科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教育;二是在确保儿童发展和学习连续性的基础上,提高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质量。

2.加强幼小衔接的内容

为了加强幼小衔接,幼教机构要改善一些教育内容和指导方法,为儿童生存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为小学教育奠定基础。首先,要充实幼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幼小衔接的教育以5岁幼儿为主要对象。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确定某一目标,通过合作学习,为达到目标共同努力。幼教机构要从游戏中引发幼儿的兴趣,逐渐过渡到促进幼儿在兴趣中学习,为小学的学科学习打下基础。其次,促进和鼓励人员交流。要促进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共同研究,加深彼此的了解,提高教师的素质。通过在幼教机构和小学互设非常勤讲师,促进彼此的经验交流和人员交流,提高幼教机构和小学的教育质量。此外,还要促进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和小学教师资格证的通用。第三,奖励幼小衔接。在市镇村的教育委员会支持下,对进行教师交流、通过合作学习和小学的生活科等开展共同活动的幼教机构和小学进行奖励,并把这些幼教机构和小学的成果和问题公开,为其他幼教机构和小学之间的衔接工作提供借鉴。第四,探讨幼教机构和小学一贯教育。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小衔接,日本政府正在探讨幼教机构和小学一贯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问题。

三、结语

日本幼儿教育改革的新动向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幼儿教育要根据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不断改革与发展

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日本的幼儿教育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这无疑与日本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有关,也与日本政府重视幼儿教育,根据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进行幼儿教育改革有关。日本文部科学省从1964年开始实行第一个幼儿教育振兴计划(七年计划),目的是为了提高5岁幼儿的人园率;1972年又开始实行第二个幼儿教育振兴计划(十年计划),目的在于提高4~5岁幼儿的入园率;1991年3月又公布实施了第三个幼儿教育振兴计划(十年计划),要求到2001年让所有希望入园的3-5岁幼儿都能入园。[4]2001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发表的第四个幼儿教育振兴计划(五年计划),和前三个计划注重量的发展不同,把注意力放在质的提高方面,注重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对社区和家庭养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育儿童的支援和提高幼小衔接质量等。2004年12月和2005年1月的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的两份咨询报告除了涉及2001年提出的有关内容外,还根据社会的变化,提出了幼儿教育改革的新举措,如设立“幼保一体化”的综合机构等。超级秘书网

(二)幼儿教育要为所有适龄儿童服务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2005年的文件提出,幼儿教育要为所有适龄儿童(包括残障儿童)服务,表明日本幼儿教育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也体现了幼儿教育的公平、公正和民主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改革理念。

(三)各种幼教机构联合起来,共同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幼保一体化”综合机构的设想,表明日本政府重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注重教育合力的形成,注重教育制度的改革。

(四)幼教机构既要为家庭、社区服务,又要善于利用家庭、社区的资源为幼教机构服务日本幼儿教育的这一举措,体现了幼教机构置身于社会,就必须为社会服务,而社会也为幼儿教育服务的思想;体现了终身教育的理念——家长和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终身学习;体现了幼儿教育不仅要教育幼儿,而且要教育家长的新的教育观。

参考文献:

[1)日本文部科学省.幼儿教育振兴计划.2001—3—28.

[2]日本文部科学省中央教育审议会.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关于幼儿教育、保育一体化的综合机构.2004—12—24.

幼小衔接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Abstract "Transition from kindergarten to primary school" has had a crucial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life, and has been widely discussed by education workers. As the first transition experience for children,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these experiences will be navigable for their future learning, and vice versa. This paper will provide reference and help for China's young cohes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the experiences of the young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France.

Keywords transition from kindergarten to primary school; experience; revelation

1 “幼小衔接”的概念及重要性

“幼小衔接”指儿童从幼儿园毕业过渡到小学一年级、身心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到质的变化过程。《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注意幼儿园和小学两个阶段的教育,密切联系、相互衔接。”[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与家庭和社区密切合作,共同为幼小衔接创造良好的条件。”[2]有研究表明,良好的幼小衔接过程甚至可以使儿童拥有较高水平的社会能力,与其今后的学业和社会成就相关。[3]相反,则会导致儿童出现睡眠不足、食欲不振、心理负担重、人际交往不良、厌学等现象。[4]

2 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2.1 美国

2.1.1 政府高度重视,师资合流培训

?榱巳糜仔∷?方能够制定切合自身的教育计划,我国政府应对幼小衔接给予高度重视,颁布相关的法律政策,提供强有力的立法保障,适当下放教育权。[5]美国的“K-2”教育学制在环境创设、课程设计、教学形式均符合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6]我国现存的师资培训制度呈现幼小分离状态,采取幼小师资合流培训的方式能够避免教师在相关教育理念上的认知脱节。

2.1.2 弹性调整课程,三方密切联系

弹性调整小学入学初的课程安排,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满足幼儿的不同发展需要。美国充分考察并实施了以国家、学校和幼儿园本位的课程设计模式,其课程组织形式除讲授式之外还有无年级学校、主题统整课程等课堂组织形式。[7]与此同时,建立家长、幼儿园及学校的密切联系,共同参与到学校课程的发展与设计中,共同助力幼儿顺利度过衔接转换期。

2.1.3 转变原有思想,增强参与意识

2000年美国国会的调查中显示:在“父母作为教师”(PAT)项目的学业成就评价中,有家长参与的儿童认知、语言及社会技能等能力均有所增加,这也证明了家长参与对儿童长远发展的重要性。[8]我国幼小衔接中家长的参与度较低,部分家长受自身知识水平的局限性和错误观念的影响,多呈现被动接受甚至排斥状。[9]因此,家长的错误观念必须及时得以纠正,给予他们科学的指导,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使家长成为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主体。

2.2 日本

2.2.1 提升教师素养,注重科学衔接

幼儿期和小学期在教育指导方法、课程设计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两阶段的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师素养,实时掌握两个阶段的儿童发展与学习的现状,就差异性分开归纳总结的同时找寻两者的共同点。除了孩子们所需的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之外,更应该认识并注重两个阶段有利于儿童学习与生活以及健康发展的科学衔接。各学校、保教机构应协调组织各实践活动,加大国家对幼小衔接实验校(园)的援助力度。

2.2.2 追求共同目标,建立平等合作

日本教育界一致认为“幼小衔接”的首要任务是儿童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促进,两者对相同的教育目的有着共同的追求。[10]日本的“幼小衔接”已然演变成为幼小双方为追求共同的教育目标而进行的平等合作。我国应从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形成教育的共同体,树立共同的教育目标,将幼儿园和小学逐渐发展成为平等合作伙伴关系,互相学习借鉴、相互扶持、取长补短。

2.2.3 家庭社区合作,促进师资交流

加强学校、保教机构与家庭、社区的密切合作,互通有无,及时分享教育信息和传递正能量。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时,面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需要来自家庭和社区的医疗、福利等相关单位的协助。一方面,我国应增加幼儿园和小学教师间互动与交流的频率。另一方面,学习并借鉴“团队教学”的新方式,定期组织双方教师学习,将两个阶段的教育发展特点和教学规律熟记于心,提升双方教师在幼小衔接中的能力,切实发挥自身的关键作用。[11]

2.3 法国

2.3.1 抓住智力高峰,尊重儿童发展

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处于智力发展高峰期的学前儿童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必然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协调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在法国,普遍认为儿童以后的健康成长得益于良好的早期教育,正讨论幼儿两岁入学的可行性,个别化教育在“教学阶段”制度中体现了尊重儿童个性特征的发展原则。我国也应该在因材施教的同时,找到各年龄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实时提供幼儿相互学习与交往的机会以及教育帮助。

2.3.2 改变单向衔接,打破对立局面

幼儿园一直以来都在通过开展一些代表性的教育实践活动,提前准备幼小衔接的相关事宜。事实上,幼儿园教学小学化、单向性衔接、教育断层等问题层出不穷。教师应该将儿童作为幼小衔接的主体,充分考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密切关注他们的内部发展与变化,及时提供必要的沟通与引导。此外,我们需要将两个阶段的课程相互关联,使两个阶段的教师充分合力,努力打破幼小双方各自为政的局面。

2.3.3 优化学前教育,加入男性教师

历年来,法国政府都在通过对幼小衔接教育进行正面效应与负面反思,以此来不断提升义务教育的质量。在《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各级政府切实抓紧抓好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纳入工作重要议事日程。”[12]此外,我国应在幼儿园中设置男性教师岗位,鼓励广大男性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协调幼儿园中男女教育者的比例,为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共同努力。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