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817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3分钟。
一、十一五”市体育事业发展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一)发展现状
市的体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竞技体育效果显著,十一五”期间。涌现出一批在国际、洲际和国内争分夺牌的优秀运动员,并结束了市无运动员参与奥运会的历史,竞技体育目前在全省设区市中处于中游位次;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广大群众的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与健身人次逐年增多,2009年已突破200万;以“电体彩”为支柱的体育产业发展平稳,为体育事业发展增加了后劲和活力,同时也为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以市体育中心为代表的一批体育场馆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不只改变了市体育场地设施临时以来处于全省各设区市中的较后位置,而且促进了竞技和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较好地满足了广大群众欣赏较高水平体育竞赛的需求。十一五”期间体育事业的发展,为“十二五”时期我市体育事业再上新台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存在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时提高,尤其是北京奥运会后的后奥运热”大大地激发了市广大群众的健身热情,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对我市体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市体育事业存在主要问题有:一是竞技体育尖子运动员、高水平教练员少,科学训练水平不高,训练经费投入缺乏,市体校硬件设施陈腐;县(区)业余体校由于编制、经费、场地等原因,大部分处于半瘫痪状态,只有临川、东乡、黎川等少数几个地方在进行少儿激进项目的训练。二是优秀运动员的退役安排和伤残保证机制仍未系统、全面地得到解决,一定水平地影响了市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全民健身的需求与社会提供的体育资源相对缺乏的矛盾仍然突出,许多社区、居民小区、乡镇无体育场地,即使在县(区)目前仍存在无“两场一馆”即田径场、健身运动场、综合健身馆)也为数不少。难以满足广大群众日益高涨的健身需求和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四是除“电体彩”外,目前我市的体育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只有单纯地靠出租场地获取少量收入。以体育培训、体育中介、体育广告、高水平的体育竞赛等方式发展体育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十二五”期间我市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条例》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市人民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积极开创体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促进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为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作贡献。
(二)基本原则
把加强理论学习与推进赶超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体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改革促发展,不时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坚持体育活动政府办与社会办相结合,调动社会各界兴办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体,促进体育工作迈上法制化轨道,使全市的体育事业健康、有序地得到发展;坚持科技兴体,努力提高体育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三)总体目标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市体育事业的新发展、新跨越为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学习国家胜利举办北京奥运会的胜利经验,总结过去我市举办全国和全省单项体育竞赛及大型群体活动的经验,群众体育以不时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增强市民的身体素质为根本。竞技体育以在奥运会、全运会和省运会争金夺牌为目标,大力培养和挖掘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为拉动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不时增强全市体育事业发展的后劲和活力作贡献。
三、十二五”时期我市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
(一)主要任务、目标和具体措施
1竞技体育
市竞技体育的主要任务和运动效果目标十二五”期间。
主要任务:
1力争创建一个国家训练基地。重点投入优先发展举重训练基地,努力使之成为高水平、高起点的训练基地。
2集中力量办好市体校。
3各县(区)积极兴办纳入普教序列的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力争兴办1-2所重点示范体校。
4积极与教育部门协作。创立1-2所国家级体育激进项目学校,建成20所省级体传校,24所市级体传校。发挥现有体育场馆,市体校和重点体传校的资源优势,支持社会力量、个人、企业兴办各种形式的少儿体育训练组织。
运动效果目标:
1力争2012年在第30届奥运会上有籍运动员参赛。
2有更多项目的运动员参与2013年的全运会竞赛。
3力争在2011年的全国第七届乡村运动会上。并夺取1枚金牌;
42014第十四届省运会上。
进入全国前十二名的青年运动员大幅度增加,5体育后备人才整体水平逐年提高。参与全国青年锦标赛。参与全省少儿系列竞赛,局部重点项目进入全省先进水平。
具体措施
1突出重点。
坚持实施我省“小、巧、水、新”竞技体育优先发展方针,从实际出发。发展适合人才特点的激进项目和水上项目,注重发展奥运新项目和水平提高快的潜优项目。
调整限制低效项目。重点攻克我市有希望在奥运会、全运会争金夺牌的举重、皮划艇、羽毛球、田径项目,进一步调整项目布局。积极发展摔跤、跆拳道、柔道、射击、体操等项目;尽快提高网球、武术、拳击项目的竞争实力,注重开展游泳项目,填补空白。面向社会放开足球、篮球、棋类等群众喜爱的项目。
实行扶强扶优原则,建立效益优先的投资体系。集中有限经费,重点保证优秀苗子和尖子运动员坚持系统训练,以建立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主要手段,提高整体化训练程度,克服少儿训练中的低水平,低效益现象。各县(区)必需在保证市重点项目布局的基础上,抓住和发展各地的优势项目,形成1-2个拳头项目。
2体教结合。
争取市体校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并接受市教育部门的业务指导。积极探索体教结合的新模式和新路子。突出后备人才培养的战略地位,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证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要求。瞄准2013年全国第十二届运动会和2014年全省十四届运动会,积极选拔培养后备人才,集中力量打好后备人才培养的总体战。市体育局对全市少儿业余训练加强调控,统一规划,保证质量,提高效益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周期后备人才培养目标,实行目标管理,认真执行“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少儿训练方针,注重在少儿训练中加强科学选材,科学训练,贯彻“夯实初级,发展中级,加强高级,提高质量”少儿体校建设方针。重点建设好市体校,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增强自我生存发展的能力和后劲,创立1-2个拳头项目的单项后备人才基地,使之成为项目合理,优势突出,输送成才率高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尽快扭转目前存在萎缩、训练工作滑坡的现象。建议当地政府对少儿体校加强领导,县区少儿体校工作要强化。想方设法改善其软、硬件条件。少儿体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多种形式与学校共办,体教共管,保证开展1-2个以上的运动项目,训人数达30人以上,2015年全市有80%县(区)建成拥有拳头项目的重点县级体校。充分发挥体育激进项目学校的作用,统一设置我市少儿训练布局的重点和基础项目,统一选材规范,使之建成向市体校输送后备人才生源的重要基地。
都要继续坚持“体教结合”充分发挥体育、教育部门各自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优势,全市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实行优势互补,寻求共同发展的道路。市级体育、教育部门要制订奖励、考核、竞赛师资培训、经费投入等政策,促使“体教结合”规范化、制度化,并向纵深发展。保证业余训练主阵地的前提下,积极推进业余训练社会化,为少儿业余训练开辟新路,注入活力。全市基本建成体育激进项目学校和县(区)市两级体校到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单项基地的少儿业余训练网络,形成一个重点突出,优势强化,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坚实基础,为全市的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
3转变观念。积极推进训练竞赛体制改革
积极推进体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坚持“举国体制”前提下,巩固和完善体传校-少儿体校-市体校的三级训练体系。对不同训练层次,不同运动项目坚持分类指导,分项管理,积极探索符合市情,有利于竞技体育发展的充溢生机与活力的训练竞赛体制和运行机制。
充分发挥市体校,加强项目业务训练的纵向指导。单项基地队伍的龙头作用。
发挥竞赛对竞技体育发展的综合效应和优势资源配置的杠杆作用。开放和培育体育竞赛市场。加大市场运作的力度,改革竞赛制度和竞赛组织形式。扶持社会、企业承办竞赛的社会、经济和人才效益。对群众喜爱,有一定市场的项目全部开放,以赛养训,以赛促训。
突出奥运项目和重点优势项目。发挥市运会的杠杆作用,继续办好四年一届的全市运动会。市运动会竞技体育竞赛以县(区)青少年为主。合理安排年龄组别,有力指导全市少儿训练,调动全市各地开展少儿业余训练的积极性。建立体育、教育部门共办各级各类青少年竞赛的制度,根据项目特点,开展多赛制,多形式的竞赛,促进少儿训练。
4以人为本。造就高素质的教练队伍
做到事业留人,全市各级体育行政部门都要把教练员队伍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感情留人,政策留人,为教练员发明一个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为竞技体育的可继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加强中青年教练员的培养深造。制订培训规划,努力提高教练员的文化素质和科学训练水平。每四年轮训一次,市体校和县(区)少儿体校教练员,2015年完成首轮岗位培训。采用周期教练大集训,年度教练员论文演讲会,年终教练业务学习考核,单项教练短期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尽快提高教练水平,有计划地对体育激进项目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各级教练员整体水平。
5宏观管理。
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列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各地政府把提高竞技运动水平。重视并支持发展竞技体育。
充分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竞赛等手段,市体育局进一步强化宏观调控的职能。制订全市竞技体育发展规划与周期目标任务,完善项目设置与布局,运动队组建与发展,运动员选拔,裁判员管理,竞赛制度及组织管理方法等制度。开展体校,体传校的周期评估工作,建立各类效益评价体系,完善输送奖励方法。设“竞技体育贡献奖”奖励输送运动员在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省运会上获得金牌的县(区)文体局,奖励为实施“规划”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两手都要硬”工作方针,坚持“两手抓。重视和加强竞技体育运动队伍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增强教练员的爱岗敬业精神,大力做好优秀运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维护国家利益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提高运动员文化水平,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准。加强裁判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裁判员培训,晋升,选拔和处罚制度,不时提高裁判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把我市的竞技体育队伍建设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勇攀体育高峰的高素质、高水平队伍。
坚持“令行禁止,坚决反对和纠正体育行业的不正之风。严格检查,严肃处置”方针,继续开展反兴奋剂斗争,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坚决查处竞赛中的运动员资格和裁判员执法不公的问题,以保证我市竞技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6面向市场。建立竞技体育多元投资体系
坚持国家与社会共办竞技体育逐步形成在政府主导下,充分发挥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优势。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全面发展体育事业的新格局,确保逐年增加地方政府对竞技体育的投入,对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投入。2015年全市12个县(区)能够承办省级单项竞赛,保证竞技体育规模和技术水平的继续稳步提高。
支持后备人才基地,市体育局根据财力状况逐年加大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投入。重点项目发展以及省级重点体育激进项目学校建设。各县(区)体育行政部门逐年增加对少儿业余训练的投入,进一步改善训练条件,争取政府提高和兑现少儿体校运动员伙食补助规范,将后备人才培养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
2群众体育
十二五”期间我市群众体育的主要任务是
社会支持,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积极推进稳步实施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体育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单项体育协会和行业、系统体育协会的作用,分级管理,分级负责,使全民健身真正做到干部体育落实到机关、乡村体育落实到社区、职工体育落实到单位、部队体育落实到连队、青少年体育落实到学校、老年人体育落实到老年人体育协会、农民体育落实到乡镇,真正形成政府关爱支持,单位齐抓共管,个人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十二五期间,市本级单项体育协会增至28个,社区、乡镇各行政村全部建立体育组织网络。全市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达到30%以上,其中乡村体育人口达到35%以上,农村体育人口达到28%以上。35%以上的社区和15%以上的乡镇依托当地学校建立一所市级体育俱乐部,有条件的可申报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各乡镇一、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得少于5名(含乡镇学校)各社区负责体育工作的人员都应该取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全民健身的科学规范和规范体系逐步完善,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75%以上,使全市人民具有健康、科学、文明、时尚的健身和生活理念,体育健身文化活动成为现代生活方式和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局部,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普遍提高。
具体措施
1强化目标意识。
增加责任感和紧迫感,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履行好组织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各项职责任务,并且依照《全民健身条例》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各自的全民健身条例》2010-2015实施计划,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实现《全民健身条例》2015年的奋斗目标。各县(区)体育行政部门和各部门、各系统,要对当地和本行业系统构建全民健身体系工作,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确保《全民健身条例》奋斗目标顺利实现,确保体育普及水平达到较高水平,确保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登上新台阶。
2融入”和“纳入”上做文章。
寻找一切有利于发展的机会,群众体育事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局部。各县(区)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把群众体育工作积极融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融入现代化建设的大局,要把群众体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创建文明地方、纳入政府业绩考核;依照《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各级政府应将全民健身事业经费,基本建设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乡村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财政投入逐年有所增加,以发展壮大群众体育事业。
3多途径扩大群众体育设施规模。
搞好“全民健身工程”建设。要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加大对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要积极与建设、规划、城管、园林、市政、街道等部门合作,充分发挥体育彩票公益金的引导作用。小区规划、公园、绿地、广场等地方建设公共体育设施。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建设、开放、开办、合办、利用等多种途径,争取更多企业、个人捐赠,建设公益性体育设施,为群众体育提供不同类型的体育设施,为普通群众解决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公共体育场所。
4加快开放中小学校体育设施步伐。
更是缓解公共体育设施缺乏矛盾的最快捷、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抓紧与教育部门共同提出开放要求及支撑开放的配套措施。推进国有体育设施管理体制改革,中小学体育设施占全市体育设施近60%但向社会开放率不足30%中小学校体育设施是群众身边最佳体育资源。开放中小学校体育设施是国家的总体要求。提高学校体育设施的使用率,缓解公共体育设施缺乏的矛盾。同时依照《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各级政府应对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给予适当的补贴,并将此补贴列入当年财政计划。
5努力缩小城乡、区域群众享受体育健身权利的差异。
把扶持的重点由城市社区、县城向农村乡镇转移,各县(区)体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的项目。提高基层尤其是农村体育服务能力,建设基层全民健身体系。要积极开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社区体育俱乐部创建工作,十二五期间,各县(区)至少创建一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有条件的增创一所社区体育俱乐部。提高创建工作质量和水平。各县(区)体育行政部门,要大力加强基层体育组织建设,重点在乡村街道和农村乡镇建设规范的体育活动站(中心)为普通群众开辟就近就便的体育活动场所。积极配合街道、社区等部门,扶持有条件的体育经营场所及广场、公园等开办不同类型的体育健身组织、发展体育中介、晨练晚练点等;积极配合文化、教育等部门,利用文化馆(站)学校体育设施等共建文化体育活动站(中心)计划开展群众性的日常体质检测活动。
6扶持基层体育社会团体发展壮大。
指导督促体育社会团体规范建设和开展活动,各县(区)体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体育社会团体的领导和管理。使其真正成为体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有组织章程、有专人负责、终年有特色活动的体育社会团体,推动体育单项协会的发展。要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加大培训力度,将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纳入体育队伍建设的范围,统筹规划,加强管理,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组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大力提倡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当好志愿服务的表率。要充分发挥农村体育教师在农村群众体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十二五”期间,使农村体育教师80%以上具有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
7建议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
推动、引导业余自愿、小型多样、科学文明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各地、各单位,继续开展以青少年为重点的五个亿万人群”体育健身活动和“全民健身月”活动。都应从群众健康素质状况动身,因地制宜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群众和职工健康素质。要在继续开展全民健身月活动的基础上,创新活动形式,创新单位体育、广场体育、公园体育、街头体育、家庭体育和节假日体育,引导群众广泛参与体育健身活动。要配合有关部门办好机关、职工、农民、中学生等大型群众体育运动会。实现群众体育活动与竞技性、群众性、健身性、民族性、趣味性和科学性的和谐统一。
3体育场地建设
全市要消除无体育场地设施的空白县”逐步建立层次分明、布局合理、政府主导、条块结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科学规范、管理有序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十二五”期间。体育健身场所建设向社区、向群众居住点靠近,并向农民集中居住点延伸,以方便广大群众健身。主要任务是
1全市建成5个全民健身体育馆、4个规范田径场(400米8条环形塑胶跑道)1个奥林匹克中心。以上任务分别由等县(区)落实。
2至2015年。全市消除全民健身场所“空白县”全市人均体育活动面积达到1平方米。
3市体校实行整体搬迁。报经市政府批准同意的前提下。并对现市体校实行整体拍卖,所得资金全部用于在市体育中心新建一座功能齐全的新体校,以适应我市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新校区建设方案按省体育局重点项目战略布局设计,总建筑面积为16613平方米,包括教学综合楼、生活综合楼、综合训练馆、射击馆、学校内部设施等,全部投资约为2000万元左右。
保证措施
1体育场地设施和新市体校建设纳入市、县(区)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体育场地设施用地纳入市、县(区)乡村总体规划。
2场地建设专项资金要专款专用。不得变卦和调整,确保资金的规范和合理使用。场地建设的资金应积极向中央、省寻求在支持县级体育场馆建设的资金中争取,但大部分的投资应纳入当地政府基建规划,分期分批逐年进行建设。
3各县(区)要对已建成的体育场馆加强维护和管理。充分发挥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体育产业
主要任务:
全市体育产业收入较“十一五”期间要增长15%以上,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十二五”期间。体育产业经营户数量、从业人数、占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消费比重有明显增长,城镇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明显增加,形成一个门类较全、结构合理、多业并举、规范发展和多种所有制并存,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产业格局。
具体措施:
1积极向市政府建议。将原市体育馆编制人员、现有场馆纳入市体育中心进行统一管理,以提高经营产业开发的集约化顺序,充分发挥市体育中心的综合效益,促进我市体育产业的全面提升。
2重点发展体育彩票这个支柱产业。进一步完善和扩大体育彩票销售网络。面向市场,全市终端机要以2010年260台为基数,每年增加20台。市本级在现有40台的基础上,每年增加5台。要达到加强宣传,稳步促销,努力提高销售量。要进一步加强体育彩票的销售管理,严格发行制度,严把操作规程,杜绝一切违规行为,保证体育彩票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3大力发展健身休闲、竞赛扮演、技术培训、无形资产开发等主体产业。深化体育系统产业经营单位的内部改革,加强体育产业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5深化改革。
主要任务:
全市体育部门要把体育工作逐步纳入法制轨道,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指导下。不时增强体育法制观念,加强对体育法规的学习和宣传,依法行政,不时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体育事务的能力,逐步达到依法治体的目的
具体措施:
1制定全市体育部门普及体育方面法律法规学习计划。
2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奥运争光计划》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为重点。努力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规意识,提高体育工作依法行政、依法决策和管理的水平,加速推进体育工作日趋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
3努力做好并规范体育行政许可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上一篇:市值管理计划{甄选5篇}
下一篇:市住建委年终总结及来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