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3725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5分钟。
居家养老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校;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模式
本文就以高校医院为依托开展高校居家养老人群医疗服务的优势、服务形式、内容、人员等方而作了些探讨。高校医院对高校社区居家养老人群开展医疗服务的优势
首先,随着新医改的深入,高校医院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已成必然选择,为高校社区居家养老人群提供医疗服务,是拓展医院业务,促进医院发展,更是高校医院的职责所在。其次,因为高校医院就近、方便及专业性,长期为高校老年教职工及社区老年居民提供医疗服务,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医患关系,方便全面掌握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特别近些年国家重点针对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极大地提高了高校医院医务人员的全科意识和综合服务能力。此外,高校医院隶属于高校管理,能同时得到卫生部门和高校政策、资金、人员等的各种支持,如高校强大的教学科研力量及设施,有的高校还设医学、心理学、社会工作专业,健伞的基层组织机构,如工会、离退休工作处、学生会等,将为校医院管理、开展志愿者和社工作、全科医护人才培养等提供支持。因此,高校医院开展高校社区居家养老人群医疗服务优势可谓得天独厚。高校居家养老人群医疗服务模式思考
采用多样化的居家养老医疗服务形式,满足不同类型老年人对居家养老社区医疗服务需求:①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由高校医院提供社区居家养老医疗服务的形式,特点是政府通过为居家养老居民购买居家养老医疗服务券、健康保险或居家护理险(如长期护理保险、临终护理险)等确保居家养老人群享有健康服务。我围尚不富裕,由政府全部承担居家养老医疗服务并不实际,但可通过发放政府购买的部分医疗项目免费服务券、提高社区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报销比例、提供专项补贴鼓励老年人购买健康保险及长期护理保险等保险产品、针对弱势老年人开展无偿或低收费的基本保障社区医疗服务等等,以体现尊重生命,人人享有社区居家养老医疗服务。②按生活自理程度分类服务形式:根据生活自理程度把居家养老老年人分为生活自理、半自理、不能白理3种人群,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居家养老医疗服务,特点是有限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各取所需。有研究提出对生活能够自理者主要开展健康教育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组织适宜的体育锻炼康复训练等活动,与居民订立契约式健康保健合同;半自理及不能自理老年人应开设家庭病床,定期上门巡诊,为照护者提供护理常识和技能培训,外出就医时提供上门接送等特殊服务。③按病症种类服务形式:根据老人所患病症种类,提供专项居家养老医疗服务,特点是有很强的针对性,方便同类患者一起管理,提高效率,针对病症不同阶段的健康问题南医疗服务团队修订实施健康促进计划、健康日标、评价效果等。如美国有专门为社区老年痴呆症患者提供的特别护理服务。研究表明通过实施多因素干预措施可降低社区老人跌倒发生率,居家医疗服务可强化城镇高血压患者依从性,促进血压的有效控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居家养老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 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养老服务中心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养老服务中心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一
为加快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切实提高社区“空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建设和谐社区,立足我社区实际,特制订20__年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计划:
一、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
成立由社区党支部书记为组长, 为副组长, 为成员的温馨家园居家养老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
二、建立信息档案
发动社区党员、志愿者为辖区老人生活情况进行详细摸查,对社区内60岁以上(含60岁)的老年人建立档案。
三、完善服务体系
(一)规范名称。初步确定为杉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
(二)落实服务场所。依托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或社区办公场所等服务场所,就近开展为老年人服务。
(三)配置完善服务设施、设备。
(四)建立工作队伍。工作队伍包括专兼职管理人员和服务队伍。专兼职管理人员可从社区干部或工作人员中选派,服务队伍包括:①专兼职助老服务队伍,人员可由社区工作人员和助老服务员组成(助老服务员应争取列入政府公益性岗位);②志愿者服务队伍(包括低龄老年人志愿者服务队伍、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伍等);③专业服务队伍,由社区中具备家政、水电维修、医疗等专业特长的人员组成。
(五)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制定居家养老服务站管理人员、专(兼)职助老服务员等工作人员职责。工作职责主要应包括服务理念、职业道德规范、工作内容或服务项目、业务技能标准、相关待遇、监督约束规定和相应的奖惩措施等。通过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定位和责任,实现规范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六)规范工作制度。制定居家养老服务站工作制度,规范居家养老服务内容、方式和工作流程等。通过制定服务标准、服务流程和监督评估办法,规范服务行为,做到有章可循,实现依规服务。有关制度及服务内容、工作流程等尽可能上墙或印制成便民手册,方便社区老年人知晓。
四、规范基本服务
(一)明确服务对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为居住在辖区内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根据老人的不同情况,分别提供无偿服务、低偿服务、有偿服务和志愿服务。
(二)规范服务内容。以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为重点,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助急等服务;同时,兼顾老年人的多种需求,提供文化娱乐、学习教育、聊天、心理咨询、代购代办等服务。
(三)明确服务方式。结合实际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情况和经济条件,按照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主体的不同,提供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服务、社区专项服务、志愿者服务、邻里互帮互助等不同的服务方式。
五、扎实开展服务
根据服务对象、服务要求,扎实开展居家养老各项服务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养老服务中心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二
社区的居家养老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和关爱老年弱势群体,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原则,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的新路子,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鼓楼区金汤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紧紧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开展工作,我们社区今年主要做以下几项:
(一)大力宣传居家养老工作,使社区居民更了解这种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养老服务所等专业机构为服务实体、以老年人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专业化服务为依靠、社会各界与志愿者广泛参与,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新模式。
(二)进一步完善老年人生活照料网络,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使居家老人能获得生活上的照料和便利、精神上的关爱和慰藉。
(三)保障特殊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对辖区内的孤寡老人、空巢高龄老人、特困老人、残疾老人、老模范等五类服务对象,视不同情况给予更为积极和加倍的照顾和服务。
(四)探索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方式。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需求的老年人,积极探索福利化、社会化、市场化服务和无偿、低偿、有偿相结合的服务方式,使广大老年人得到更为实惠、方便、快捷的服务。
(五)突出生活照料网络的覆盖和完善,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托老、购物、配餐、家政服务、精神慰藉等各种生活上的服务。
(六)关注老人健康问题,开展社区老人健康体检活动。定期上门走访,为老人测血压,测血糖,免费按摩,免费保健,积极开展老年人保健宣传。
(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为老年人带去精神上的享受,进一步丰富老年朋友的日常生活。
在上级各部门的支持下,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在成效,但离上级的要求,居民群众的需求还有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立足实际,依托居家养老服务站平台,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不断提升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满意度,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跃上新台阶。
养老服务中心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三
为加快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切实提高社区“空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建设和谐社区,立足我社区实际,特制订2011年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计划:
一、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
成立由社区党支部书记xx为组长,xx为副组长,为成员的温馨家园居家养老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
二、建立信息档案
发动社区党员、志愿者为辖区老人生活情况进行详细摸查,对社区内60岁以上(含60岁)的老年人建立档案。
三、完善服务体系
(一)规范名称。初步确定为杉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
(二)落实服务场所。依托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或社区办公场所等服务场所,就近开展为老年人服务。
(三)配置完善服务设施、设备。
(四)建立工作队伍。工作队伍包括专兼职管理人员和服务队伍。专兼职管理人员可从社区干部或工作人员中选
派,服务队伍包括:①专兼职助老服务队伍,人员可由社区工作人员和助老服务员组成(助老服务员应争取列入政府公益性岗位);②志愿者服务队伍(包括低龄老年人志愿者服务队伍、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伍等);③专业服务队伍,由社区中具备家政、水电维修、医疗等专业特长的人员组成。
(五)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制定居家养老服务站管理人员、专(兼)职助老服务员等工作人员职责。工作职责主要应包括服务理念、职业道德规范、工作内容或服务项目、业务技能标准、相关待遇、监督约束规定和相应的奖惩措施等。通过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定位和责任,实现规范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六)规范工作制度。制定居家养老服务站工作制度,规范居家养老服务内容、方式和工作流程等。通过制定服务标准、服务流程和监督评估办法,规范服务行为,做到有章可循,实现依规服务。有关制度及服务内容、工作流程等尽可能上墙或印制成便民手册,方便社区老年人知晓。
四、规范基本服务
(一)明确服务对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为居住在辖区内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根据老人的不同情况,分别提供无偿服务、低偿服务、有偿服务和志愿服务。
(二)规范服务内容。以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为重点,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助急等服务;同时,兼
顾老年人的多种需求,提供文化娱乐、学习教育、聊天、心理咨询、代购代办等服务。
(三)明确服务方式。结合实际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情况和经济条件,按照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主体的不同,提供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服务、社区专项服务、志愿者服务、邻里互帮互助等不同的服务方式。
五、扎实开展服务
根据服务对象、服务要求,扎实开展居家养老各项服务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养老服务中心工作计划范文参考四
随着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养老问题日益突出。xx年底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约xx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xx%。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发挥养老服务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根据《xx》,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强化政策引导,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建立与我市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统筹城乡的适度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使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认真履行规划指导、政策扶持、监督管理等职责,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
2.坚持因地制宜与统筹发展相结合。立足实际,科学制订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规划,整合各类资源,优化空间布局,统筹城乡养老事业全面科学发展。
3.坚持突出重点与适度普惠相结合。在重点保障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困难老年人服务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为老服务范围,推动养老服务业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4.坚持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充分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着力巩固家庭养老地位,促进代际和谐。多举措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探索并实行具有蛟河特色的养老模式。
(三)总体目标。
到xx年底,中心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xx%以上的乡镇和xx%以上农村社区建立养老服务设施和站点。全面推进中心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农村养老大院建设,日间照料服务基本覆盖中心城区社区和xx%以上的农村社区,完善城乡社会福利中心建设,扶持发展民办养老机构,达到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xx张。到xx年xx月底全市拥有养老床位数xx张,基本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适度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
二、主要任务
(一)巩固和发展居家养老服务。
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到xx年底,建立覆盖中心城区、乡镇街区和社区(村)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城区街道和社区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80%以上的乡镇街区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养老服务设施和站点。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全面掌握老年人及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和服务需求等信息,推进信息平台与居家养老服务实体的有效连接,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
2.大力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引导吸收社会各种服务资源和经济实体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有效聚合功能区域内的服务资源,重点开展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康复、精神慰藉、法律援助等居家养老服务,形成体现居家养老特点、需求与服务对接、各类服务资源配置相对完整的居家养老服务保障体系,使居家老年人遇到的实际困难能够得到有效解决,生活和医疗服务得到基本保障。
3.加强特殊群体的居家养老服务。针对高龄、独居、失能等特殊老年群体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低偿和有偿服务的方式,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家庭陪护、基本生活照料、特殊护理、紧急援助等服务。同时,进一步引入市场机制,拓展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探索建立特殊养老群体分级分类服务办法,满足其多样性的服务需求。
4.探索老年宜居社区建设。不断改善老年人基本居住条件,实物配租应优先面向已经登记为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的老年人家庭。在老年人集中居住的城区住宅开发建设中,要充分考虑老年人居住、上下楼和出行等方面的需求。同时,结合城镇化建设和商品住宅开发,探索建设一批规模适度、功能齐全、满足老年人集中居住的老年宜居社区。
(二)推进城乡社区养老服务。
推进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在每个城镇社区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以养老服务站为载体,全面掌握老年人服务信息,整合服务资源,组织为老服务活动,对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提供政策保障和帮助,形成全方位、多样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品牌。
居家养老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老龄化;研究综述
现如今,随着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社会的老龄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在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中,城市规划工作人员应该从老年人的生活需要方面出发,做好理论分析,然后将经济学以及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内容融入到其中。并且可以借鉴国外其他国家的城市规划工作的内容来进行。另外,在实际的工作中,城市规划中的老年化社会建设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对这一问题加强重视。
1 老年化住区模式的分析
1.1 国外住区模式的概述
在现如今我国老年化住区模式的建设工作中,由于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因此,需要积极地引进国外老年化住区模式建立的工作理念。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在对老年化社会管理的过程中,积极地建立社会、家庭以及协作养老的模式。不仅如此,还存在着很多综合性的老年服务区。主要是为老年人建立相对比较舒适的生活环境,提升其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外相关工作人员在对住区模式进行建立的过程中,将诸多先进的理念融入到其中,其中包括各种社会文化。现如今,老年化住区模式已经备受人们的关注,积极地保障了老年人的权益。
1.2 国内养老密实和居住方式分析
现如今,社会中存在的养老模式种类较多,除了家庭养老之外,更多的就是以机构养老的模式为主。但是,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增强的情况下,这两种养老模式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无论是家庭养老还是社会养老都会存在着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问题。对于我国的养老模式来说,只有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才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为便利的居住方式和生活空间。
研究人员在正在不断对老年化社会的现象进行分析,其中社会建设和规划工作的重点就是选择科学的养老模式。人口老龄化越来越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养老模式应该得到改进。现今的养老模式应该充分符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还应该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效发展。现如今,不同的学者研究方向不同,在认识上也存在着严重的差异。但是,其研究重点都是对我国的养老模式进行改进和完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和居住方式应该得到优化,逐渐朝着同住型和邻居型的方向发展。
2 老年住区的发展及规划
2.1 普通居住区的发展和规划
研究人员加强对普通居住区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凸显养老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老年人住房难的问题。在具体的规划和建筑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首先应该对现有的居住区的形式进行分析,尽量做到更新和完善,使得居住区更能够适应家庭的生活。另外,还应该极大地满足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的需要。在对普通居住区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将老年人的生活习惯考虑到建筑规划工作中。通常情况下,研究人员的观点可以从连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第一,整体的城市居住区建设工作中要包含老年住宅区。第二,房屋建筑工作应该加强对终生可以利用住宅形式的规划和建设。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房屋建筑工作都应该从老年人的切身利益出发,建立各种无障碍设施,提示建筑空间的整体面积。普通居住区的建设工作应该顺应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以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环境为主,满足其身体和心理上的需求。
2.2 老年社区发展及规划
根据住区中老年人比例的多少,一般将老年社区分为两种:混合老年社区与独立老年社区,目前国内老年社区多指独立老年社区。我国相关认为由于老年人对社区服务需求在不断增加,老年社区因其完善的设施、可灵活的选择和符合老年人的需求,应成为老年人改善居住环境和提高生活品质的一种较好的选择,其构建在当前十分必要。但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养老政策,老年社区建设要引入市场机制,进行市场运作,结合多种养老方式进行综合开发,这也有利于老年住区的产业化发展。
可见,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是认为老年住区的发展应以普通住区和混合式的老年住区为主,这与前述的养老模式及居住方式的选择相吻合,也是符合我国土地资源有限、社会保障支持系统不完善的基本国情。
老年社区的规划设计要面对大多数老龄人,不能片面追求规模档次,可结合普通居住区的规划建设,与整个社区或小区的配套设施综合设置;独立老年社区选址应尽量不要远离城市生活区,并应保持交通方便、城市生活的延续以及与青壮少儿接触交往的机会和空间。针对我国老年社区面临的老年人社会网络中断的问题,陈贵武等提出以综合性规划代替局限在住房与环境规划的传统形体规划,使得在老年人生活的空间问题基本解决之后,通过综合性规划对老龄化社区的生活多样性、社区网络、服务网络的建设起到一定的作用,从而实现老年人与社会融合的生活模式。
2.3 老年住区空间环境
除了老年住宅外,居住空间环境也是老年住区研究的重点。王玮华认为由于老年人口对周围环境的依赖性和影响程度,要较其他人群大得多,老年住区应为老年人创造适于健身、娱乐、休闲、交往等户外活动的良好空间环境。一般来说,老年人对住区空间环境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社交需求、休闲需求、审美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不同层次的需求,确定了住区空间环境不同使用功能的划分及设计要点。对于住区空间环境的营造,胡仁禄认为要改进居住院落空间的规划设计,创造更多更好的邻里交往空间,以利于亲密的邻里关系和互助活动的形成,增进老年人生活的充实感和安全感。
结束语
由此可见,本文在对老年化社会规划建设进行相关研究分析的过程中,主要是对老年化社会的养老模式和居住方式进行探索。不过,我们在对其进行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前我国在老年化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其中相关的内容还存在着许多的局限性,这就对社会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就要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将许多先进的思想和管理办法应用到其中,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峰清,黄璜.我国迈向老龄社会的两次结构变化及城市规划对策的若干探讨[J].现代城市研究,2010(7).
居家养老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社区既是我国城市居民居住生活的基本单位,也是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西安市老旧社区主要有两大类:街区型社区是以地缘社会关系为基础,在城市道路划分下形成的居住单元。这类居住街区往往蕴藏着西安的历史发展痕迹。其街区规模一般较小,约3至5公顷。建设年代一般较为久远,缺乏统一规划,街区内基础设施落后,养老设施匮乏,很难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整体环境日益恶化。街区型社区是一个纯粹的地缘组织,居民之间彼此熟悉,大多经济条件、生活需求相似,有利于共同组织活动。另一类住区的社会关系以业缘为基础,老住户们往往有统一、固定的单位组织,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与企业的“退休办”共同协作。这类住区以五六十年代开始建设的各工业住区、企事业单位家属院为主。社区规模一般较大,社区有“企业办社会”的基础。社区内居住人口密度大,老龄化率高,社区内居住的老年人口多为原单位老职工,彼此较为熟悉,其经济状况、文化水平、生活习惯、居家养老模式、养老服务需求等具有较强的同质性。这类住区多也较为破败,缺乏应有的养老服务设施及良好的养老环境。据统计,西安市内现约有30%的老年人居住于老社区中:莲湖区老社区人口约占全区总人口的56%,老社区的老龄化率达到29.86%;新城区、碑林区中,老社区人口约占全区总人口的50%,而老社区的老龄化率也远高于西安市16%的平均值。老社区中大部分的老年人是原住民,经济能力有限,地缘业缘情节浓,选择在老社区中养老是最经济、现实的养老方式。因而在居家养老的大背景下,老社区是城市养老建设的重要环节。
2西安市街区型老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现状
2.1西安市街区型老旧社区特点
(1)地块相对较小。一般来说,越接近城市中心,交通需要越大且地价越高,地块划分也越密。根据该特点,街区型社区的服务设施一般为几个社区共用,道路不但起到输送交通的作用,更是联系各个住区的核心。
(2)建筑质量较低。由城市道路直接划分的街区型住区往往开发年代较为久远。因此大部分的街区型住区建筑质量较低,环境较差,设施配备不齐。
(3)与城市联系紧密。由于地处城市内部,街区型社区可以便捷地借用周边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同时,社区的界面直接面向城市,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这种公共空间常常容纳了多样化的日常生活功能,体现了住区与城市在功能和形态上的连续性。
(4)各项功能复合性强。街区型社区的各项功能内容相较其他小区更加丰富、混杂。住区内广泛存在各种非居住形态,如办公和各种类型的服务业。
2.2西安市典型街区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现状
本研究选取了安东街社区、经九路社区等六个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街区型社区进行调研,基本能较全面地反映出西安市街区型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特点。街区型社区由城市道路划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一般沿城市道路布局。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多与社区中心或居委会合设,服务半径大小不等,多数在500米之内。如安东街社区被一条城市支路划分为两块,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均集中在这条生活性质的城市支路上。社区老年服务中心与安东街居委会合并设置,位于居委会楼上,服务半径较大。铁路局社区被两条城市支路划分为三部分,这两条城市支路支撑住区的车行交通系统,同时,大部分的生活服务设施沿街道两侧布局。老年活动中心则为住宅楼旁加建建筑,服务半径为600米。西安市大多数街区型社区一般都比较缺乏养老服务设施,现有服务设施规模差异较大,调研中最大的700m2,最小的仅40m2。近半数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不满足西安市政府规定的100m2的最低面积要求。普遍人均面积不足,近八成养老服务设施人均面积不足0.2m2。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在功能配置上各有不同,如安东街社区配置有老年公寓、老年活动站、室外活动场地、老年大学以及老年餐桌;经九路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设置有老年教室、象棋室、舞蹈室、麻将室和阅览室;铁路局社区设置有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有乒乓球室、棋牌室和阅读室),以及一处专为老年人开放的室外活动场地。多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功能配置不齐全,除了能满足老人日常娱乐活动的棋牌室、麻将室一般是各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必配内容,多数养老服务设施缺乏医疗保健、日间照料功能空间,室外活动场地也较为缺乏。
3西安市业缘型老旧单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现状
3.1西安市老旧单位社区特点
(1)相对独立、封闭。在计划经济背景下,建设之初多方面考虑职工的工作及居住需求,形成了生产、居住、配套娱乐、商业等设施的综合片区,并成为独立、封闭的社会活动区域,通常用道路和围墙作为边界进行界定。到今天,这些相对独立、封闭的片区中,部分厂矿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空间已迁址或破败,原有的厂房停用、空置,居住空间也日益衰落。
(2)居住环境差。这类住区最早从五六十年代开始建设,在整个居住环境中存在大量的老旧建筑,建设标准较低,居住质量差,很多住房年久失修,环境与服务设施老化破旧。
(3)居住人口密度大、老龄化率高。这种老旧单位社区普遍居住人口密度大,居住其中的老职工多已步入老年,其老龄化率往往远高于城市平均水平。老居民在此社区中生活时间久,地缘情结浓厚。
(4)独有的“三老因素”与住户同质性。业缘型老旧单位社区往往有“人老、环境老、生活模式老”的特点。而这种在长久的发展中形成的稳定邻里关系,以及住户同质性有利于社区和谐氛围的产生。陈旧的住区设施充满“旧景”回忆,老环境氛围有助于老年人安静、祥和地养老,保留着的独特的旧有生活模式、闲慢的生活节奏与老住户的生活习惯契合紧密。
3.2西安市典型老旧单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现状
本研究中主要选取了纺织城老工业住区为研究对象,老工业住区在业缘型老旧单位社区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西安纺织城住区养老设施极为匮乏,居住区级养老服务设施仅有两处,且用地受限、建筑面积小;12个社区仅有四个小区级老年活动室或图书室,一个养老服务站与一个养老体检站,并且也多规模小、设施旧、质量差、没有无障碍设计、缺少管理及服务,使用率较低。社区内配套的养老服务设施人均建筑面积均远低于规范。此外,老龄设施服务水平低下。养老设施内无或少服务人员,而服务对象仅限于身体健康无需介护的老年人,对身体状况不好的老年人无相应的社区养老服务。纺织城老工业区以及其他业缘型单位社区还有一个显著特点,社区封闭性强,老龄设施不共享。计划经济下产生的社区具有很强的自我封闭性,纺织城老工业社区都有明确的边界,围墙内是本单位内部空间,围墙外则是单位外的世界,内外分明,管理也互不干涉,设施也各自服务本社区人员不对外开放。在市场经济主流的今天,这种各自为政的状态势必会造成很多资源的重复和浪费。结合现状,应积极考虑住区老龄设施的共享问题,集约各类老龄设施的建设。
4西安市老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改善策略
4.1老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改善更新原则
(1)以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依据老年人心理生理需求与其他年龄阶层有很大区别,在养老服务设施的配置上要以老年人的身心特点为依据,加强阳光、场地、安全等因素的考虑,满足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诸多要求。
(2)以老旧社区现状特点为基础老旧社区不同于新建小区,其复杂性、多样性、现实性等现状问题,必须在养老服务设施改善中充分考虑。例如街区型社区多功能复合性强,且与城市联系紧密,根据这一特点,其服务设施可以考虑多社区共享及与城市配套共享;再例如老单位社区多封闭、独立,且往往存在空置建筑,对旧建筑加以改造利用,成为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的良好途径;此外,在老社区发展互助养老,既可节约成本,又可加强住区凝聚力,让老年人“老有所为”。
(3)以补充、完善老年服务设施为重点老旧社区中的公共服务设施往往不再满足当今的生活需求,也无法符合住区规划的相应规定。因而在进行老龄设施配建时,应首先对住区内旧服务设施进行整合,再结合实际情况,补充、完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与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中的养老服务设施,提升社区整体老年居住环境质量。
4.2老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配建内容
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功能设置主要包括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娱乐健身、文化教育。根据对现有地缘型和业缘型两大类老旧社区的调研及特点总结,提出老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配建内容:生活照料类包括日间照料服务、餐饮服务、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类包括医务室、康复室、医疗咨询室;娱乐健身类包括麻将室、棋牌室、球类活动、健身设施;文化教育包括书画室、阅览室、老年培训空间等。老旧社区往往用地资源紧缺、资金不足,而老年人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又十分急迫。在这种现实状态之下,可按照需求与优先性原则,有时序地逐步完善。首先满足老年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完善托老所、社区卫生老年人服务站、老年人服务中心等基础性的养老设施;其次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建设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老年康复保健站等;最后,满足老年人舒适生活的需求,建老年体育活动场馆、夕阳就业服务站、老年问题咨询中心等。
4.3老旧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改善途径
(1)远近期结合,充分利用旧有建筑街区型老旧社区一般位于城内,用地紧张,很难为养老服务设施提供新的建设用地。因此,充分利用废旧建筑将成为主要手段,如利用社区空闲的办公室、住宅底层空间等,通过更新改造实现养老服务设施的改善与补充。而许多老旧单位社区周边,往往存在停用、闲置的老厂房或办公空间,将这些老建筑改造成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及居家养老服务站,是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的良好途径。
(2)原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与养老服务设施共建利用现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增加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服务内容,增加无障碍设计等,尽量使原有公共服务设施与养老服务设施共建共用,以减少老旧社区的建设压力。同时,不同类型服务设施的共享,也有助于促进老年人与其他代际人群之间的交流,利于保持老年人活力。
(3)实现社区之间的养老服务设施共享老旧社区规模不同,养老服务设施功能现状也有较大差异,如果在改造更新中,社区无论规模大小均配置一套功能齐全的养老服务设施,既会资源浪费,也为社区带来用地、资金等各种压力。因此可以视社区规模,分级别、分体系地对各类设施进行统筹规划,根据现状整合已有设施,跨社区地配置完善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尤其是规模较小的街区型社区,可以在统筹规划下配置相应级别的设施,并将设施开放性管理,构筑共享化的设施网络体系,以达到资源使用最大化及公平化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统计局,2015年西安市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2016.12
[2]陕西省民政局,西安市城镇居家养老服务状况调研报告,2016.12
居家养老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和市党代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现状,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原则,加快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和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清理整顿未经审批养老服务机构,培育发展一批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制定出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政策,积极构建与我市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服务方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的适度均等化、普惠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二、工作内容
1、加快市夕阳红怡乐园二期工程建设。市夕阳红怡乐园二期工程,总占地面积15675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4500平方米,建设床位300张,总投资4800万元,目前前期各项准备工作都已完成,计划从2013年3月准备动工,到2014年3月完成结顶,当年9月完成建设任务。在此基础上,督促锦屏、岳林两个街道加快建设敬老院。
2、加快松岙镇敬老院建设。2013年市政府将建设3000张机构养老床位列入年度实事工程项目,其中我市松岙镇敬老院建设的100张床位纳入其中,松岙镇敬老院总投资500万元,前期准备工作全部完成,计划在今年底前开工,为确保工程顺利推进,一方面要督促该镇抓好工程质量和进度,另一方面协助制订养老机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顺利运行。
3、培育发展一批民办养老机构。一是要协助已批准同意筹办的民办养老机构加快建设步伐。2012年我市通过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事业建设,经审查,共批准同意筹办民办养老机构6家,计划建设床位455张,今年要协助做好各项建设任务,确保这些民办养老机构顺利建成。二是对全市未经批准擅自举办的养老服务机构开展清理整顿。经调查,我市目前共有21家未经审批的养老机构,其中个人举办18家,入住老年人251名,宗教场所开展养老服务3家,入住老年人182名。这些未经审批的养老机构大多房屋质量未经建设部门鉴定、消防安全隐患突出、卫生防疫设施落后、从业人员未经专业培训,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我局在2月5日对这些机构发出了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在今年4月底前完成整改任务,整改合格后,向我局申请筹办社会福利机构,达不到整改要求的,在整改期内自行停业关闭,做好人员安置。
4、推进36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相结合是现阶段既适合我市发展形势,又能有效缓解养老服务问题的具体措施,2013年我市计划完成36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任务,争取到“十二五”末,全市要建成304个居家养老服务站,覆盖我市100%社区和80%行政村,为籍60周岁以上独居、空巢、高龄、生活困难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在此基础上,要抓好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规范化建设,注重发挥这些场所在为老年人提供简单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功能。
5、制订出台《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结合市政府印发的《关于深化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意见》精神,抓紧时间制订《实施意见》,计划在今年4月底前报市政府批准实施,今后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面覆盖、普惠共享”,同时大力推进“9055工程”,即:满足90%的老年人通过社会化服务实行家庭自助养老,5%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实行社区帮扶养老,5%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实行照护养老目标,全面建立起与我市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普惠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三、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为顺利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深化“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局里成立工作小组,由局长同志任组长同志任副组长为成员。在具体工作中要突出“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注重统筹谋划,创新工作举措,切实做到力度不减、劲头不降。
下一篇:居委综治工作计划{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