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4372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8分钟。
商业计划想法范文第1篇
商业计划书是全面介绍公司和项目运作情况,阐述产品市场及竞争、风险等未来发展前景和融资要求的书面材料。商业计划书主要包括执行摘要、产品(服务)介绍、管理团队评估、市场预测、营销策略推行、生产制造计划、财务规划分析等。商业计划书中的各个方面都会对成功与否有影响。本文拟对计划、计划文书、商业计划、设计等相关概念及其重要细节进行较为系统的论析,以期有助益于对商业计划书写作的总体理论把握和具体实际指导。
成功的商业计划书来自于好的启动计划。而此计划与汉语中,以及管理职能中的计划不同但又密切相关。为达到预定目标,管理工作第一项任务就是制定计划。计划包含着许多具体活动和内容,如,研究趋势、确定目标、制定并掌握政策、阐明原则、布置任务、安排程序及行动、测定预算、分析条件、控制进度等等,它是企业组织系统的一种预测未来、确定目标、决定政策、选择方案的连续过程,是企业组织各项活动的指针,企业组织系统的各方面决策都是要通过它去实现。由此可见,计划是建立正常工作秩序、做好工作的前提,是领导指导、检查工作并进行监督的依据,它可以使企业组织机构的各项工作有所遵循,避免盲目性,同时也可以使人们明确下一步工作、学习的目标,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相应地,商业计划是为预测企业的成长率、完成某种经营目的而做的规划。
处于企业公务系统顶点的计划决策层的职能首先是计划控制,其中,计划目标是核心并规定着公务任务及其所反映出的指标,而目标、任务、指标又规定着方法和措施。相应地,控制计划即公务系统的最高定向文件规定着公务系统发展的目标、方向、重点、规模和速度。在公务控制中,一切文体都必须服从、服务、围绕、体现公务目标和计划。因此,计划可以说是计划决策职能的最高体现形式,计划文书作为一种应用范围广泛、使用频率较高的应用文体,是预先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工作目标、任务、措施和实现步骤等作出的预测和设想,并把这些设想写成系统化、条理化的书面材料。计划文书的“计划”只是个总称,作为一类文书,其具体名称叫法不一,如设想、打算、预测、安排、方案、计划、要点、意见、纲要、规划等。这些文种的内容都是关于未来的,即还没有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物。但是,它们之间有范围、时间、粗细、远近等方面的差别。一个标准的计划文书包括五个要素:背景,即指在什么情形下;指导思想,即指依据什么;目标,即指做什么以达到何种目的;措施(办法、途径、步骤等),即指怎么去做以便落实目标;预期,即指效果如何(效果评估、危机处理)。根据重要性排列,这五个要素依次为目标、措施、指导思想、背景和预期。计划文书的内容通常分为前言和主体两部分,前言部分要求简明扼要地说明制定计划的依据,或目的,或原因、背景,主体部分则要求具体、有条理地阐述计划的基本要素。主体部分通常有两种结构方法:一是单项分类表述法,即将目标任务、措施方法与时间步骤三要素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模块(即部分)处理,每个模块先叙述一项目标任务,再将任务分解成具体指标,然后提出达到该项目标或完成该项任务的措施方法,再提出实施的时间步骤;二是综合分类表述法,即将计划的全部内容按目标任务、措施方法、时间步骤进行分类,并以目标任务、措施方法、时间步骤作为各个部分的标题,各项工作不再单列门户,而是全部融合在几大部分之中,部分与部分之间形成一种顺承或递进的逻辑关系。上述五个要素根据需要而分布于其中,在文字上并不一定都要显示出来,但目标或措施这两个要素必居其一。
设计通常被认为是把一种计划、规划、方案、预想等用视觉符号传达出来的目标和过程。然而,还有一种以文字方案为主体进行语言表述的设计,其具体操作步骤主要包括:(1)对象状况的调研阶段。即在了解某一个或某一类设计对象情况基础上,运用专业科学理论进行分析加工,以求对事物有一个综合的本质的了解。如果对历史与现状情况不明,就难以展开设计。只有直接深刻地了解设计对象,把握其本质特征及问题要害,才能提出明确的设计目标,以及实现之的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2)目标的确定。目标是指人们从事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理想结果。确定目标就是对对象的发展前景或结果做出选择和规划。其中的选择必须准确可靠、先进可行。为此,要掌握信息、发现问题、确定方向、指标、时限等。(3)实施方案的拟定。在目标确定后,就要多方面寻求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与措施。这是设计的主要部分,需要根据掌握的信息,按照既定的目标,拟定达到目标的方法、步骤。(4)具体计划的编制。任何一个行动方案都只是提出了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为实现之还须编制具体实施计划,对方案每一目标与要求做出可以实际操作的具体安排,以求合理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落实责任,协调关系,安排进度等,从而把实施方案具体化。这第四部分主要有背景分析、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目的诉求、执行理念(主题)、方法步骤、实施安排、先期预测等内容要素。可见,设计是实践主体对将要进行的实践活动的目的、目标、方案(包括多个预选方案)及实施计划等进行选择的完整过程,它路向是现实的可行性,其本身并不表现为强烈的理论色彩,但要求一般理论与具体经验相结合,是对具体行动的规划,并直接指导和支配实践。
综上所述,商业计划书的价值在于对决策的影响。而那种认为商业计划书只是用来申请风险基金的认识是狭隘的。商业计划书是将思想传达给投资者和合作伙伴的最好的方式,其撰写过程也是整理商业思路,将想法变成可执行方案的一个过程,它不但是吸引投资的文件,不仅仅是写给投资人的商业计划,更是一份战略规划、一种精心设计。对作为行为活动的计划概念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对计划文书的把握;而对于计划文书构成要素与结构表述方法,以及对文字性的设计概念及其步骤环节的准确深刻把握,则更有助益于从总体理论和具体实际上指导商业计划书的写作。
商业计划想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TOPCARES-CDIO;教学设计;项目教学;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0-0100-02
TOPCARES-CDIO模式简介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由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瑞典查尔摩斯工业大学和瑞典林雪平大学共同创立。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行(Operate),该教育模式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以CDIO教学大纲和标准为基础,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和获取工程能力。
TOPCARES-CDIO模式是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继承CDIO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创新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TOPCARES”的每一个字母都代表着学生应当具备的一种能力,具体包括:T——技术知识与推理(Technical Knowledge and Reasoning);O——开放式思维与创新(Open Minded and Innovation);P——个人职业技能(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Skills);C——沟通表达与团队工作(Communication and Teamwork);A——态度与习惯(Attitude and Manner);R——责任感(Responsibility);E——价值观(Ethical Values);S——实践应用创造社会价值(Social Value Created by Application Practice)。
TOPCARES-CDIO模式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为手段,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通过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系统地、循序渐进地掌握核心能力。
《商务策划与演示》课程简介
《商务策划与演示》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课之一,主要讲授商务策划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相关案例,使学生掌握商务策划书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商务策划PPT演示文稿。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商务策划基本概念,理解策划的原理及古代策划思想在现代商务策划中的运用,掌握创新思维模型、产生创意的方法、策划书写作方法及商务PPT制作的理念和技巧,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案例、运用策划主题确定方法确定策划主题、运用创新思维模型进行策划、运用商务策划的技巧和创意方法进行创新策划及写作策划书和制作商务PPT等专业技能。
TOPCARES-CDIO模式与《商务策划与演示》课程改革
我们基于TOPCARES-CDIO模式进行《商务策划与演示》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改革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计一体化教学内容
TOPCARES-CDIO模式的核心是一体化教学,要求以具体的实践项目贯穿课程教学,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系统地、循序渐进地掌握核心能力。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12条标准来衡量教育是否达到CDIO的要求,其中第3条标准为一体化教学的设计指明了方向,该标准具体内容如下:
标准3 一体化教学计划:个人能力、人际能力和对产品、过程和系统的构建能力是如何反映在培养计划中的;培养计划的设计在什么程度上做到了各学科之间相互支撑,并明确地将基本个人能力、人际能力和对产品、过程和系统构建能力的培养融于其中。
这一标准的提出使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就知识点而讲解知识点,而是需要对课程的全部知识点进行分解与重构,按照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逻辑顺序重新安排知识点。因此,本课程根据实际商务策划活动的运行顺序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条件,将课堂教学内容划分为理论基础、策划主题、策划创意、策划书写作和商务PPT制作五个知识单元。同时,基于TOPCARES-CDIO模式倡导的“学中做、做中学”思想,本课程在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选取并设计“××私房菜馆”商务策划案例串联整个课程知识点,通过案例引导,使学生完成相应的策划项目。本课程知识单元的具体内容如下:
知识单元一:理论基础。本单元主要介绍中国策划思想和策划的基本原理,通过对商务策划的原理及相关案例的介绍,使学生理解策划原理,并能运用这些原理分析现实商务案例。
知识单元二:策划主题。本单元主要讲授发现并确定策划主题的步骤、方法和技巧,通过案例教学法,向学生演示如何确定“××私房菜馆”的策划主题,让学生理解策划主题的含义,掌握确定策划主题的方法。
知识单元三:策划创意。本单元主要分为策划思维模型和策划创意方法两大模块。学生通过参与“头脑风暴”活动理解策划的常用方法,通过对四维策划模型、OK模型等策划思维模型的学习培养系统地进行策划的能力,通过大量案例理解产生创意的方法,并根据上一单元中已确定的“××私房菜馆”策划主题,运用OK模型和策划创意方法就该主题进行策划实践。
商业计划想法范文第3篇
一、十分诚信 “诚信”对于中国人或者中国企业来说,还没有真正达到高度重视的程度。为什么这样说?理由是我们的社会和生活还没有建立一个诚信体系和诚信监督机制。但真正作为市场化运作的企业或社会来说,诚信是首要的;没有诚信,就意味着失去生意;没有诚信,企业就等于没有立足之本。没有诚信,社会就会进入一个混乱的世界。
作为供应商,诚信是你必须按照合同向卖场、超市按时按订单提供优质良好的产品,做到不断货;做好售后服务,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卖场的售后服务。时刻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和卖场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需求是什么,怎么样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例如:沃尔玛的目标是什么?沃尔玛的最基本需要是什么?顾客或者消费者的背后需求又是什么?
诚信对于业务员应该是言出必行、言而有信。在一些小事上和细节上也不应该马虎了事。
比如你约好买手下午两点见面,你就不能在两点后才到。假如你连守时都做不到的话,我估计你对金钱更难守信;对买手的承诺更难兑现。作为一般人正常思维都会这样想,这是不会有什么错误的,错的还是你。
与外资企业或者香港、台湾的买手更应该守信,他们对于信誉比金钱看得还重。
我以前在一家公司任职时,有一次,我和行政总裁跟香港的经销商约好,在当天下午2点30分在一家酒店与香港百佳的买手会面。在到船站准备上船时,总裁发现自己没有带身份证,打电话叫司机送过来。可已经晚了一班船,我们按原定计划迟到了15分钟。
就因为迟到15分钟,买手虽然见了我们,可是谈好了的生意却泡汤了。事后得知:他们认为高层都这么不讲诚信,下面的人会是怎么样呢?。
二、九分专业
通常卖场的买手他们因为接触的产品和厂家少则几十家,多则上百家,负责的商品大概在1,000---3,000项左右。因为他们平常工作就非常忙碌,所以,他们对各个行业上的业务根本谈不上内行。特别是你本身的这个行业,买手们肯定没有你专业。
但买手们都很想从你这里了解到你所在行业的情况。比如:行业各企业的排名,各个厂家的产品特点,各个厂家的优势和劣势,各类别产品所代表的角色和如何评估。各类产品在其他卖场的表现,在全国各地区的销售状况,以及如何判定产品的好坏,顾客购买产品时会从哪几方面去考虑产品的特性。他们都很想通过你来提供。对于促销活动的一些情况也是他们想掌握的,你的产品用那一种促销方式效果会好一点,你也可以作进一步的提供。让他们觉得与你谈判不是谈判,而是在跟你学习,在你这里得到他想得到的东西。给他们的感觉你是最专业的。
只要比买手专业你就很有把握在谈判席中胜出,当然最好你比你的竞争对手也要专业,那是更好不过的。
专业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现代社会分工明细,你想成为每一个领域都能达到高峰是不太可能的。你只有全心全意在你所从事的行业中做到专业化,专注、专心在这个领域里,你的赢面就应该很强。
每一个人都想结交一些比自己还要专业的高端人物,都想在高端方面了解得更多。买手也是一样的,他们都想在你这里得到帮助,得到利益,得到更有价值的专业知识。
三、八分计划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任何超市卖场都是按计划行事的,他们不可能随意地购进货物和卖出货物,对每一类商品都是有数据分析,都是按计划地进行买进卖出。
对于供应商的要求就是在计划内需要满足顾客的需求,不能断货,不能拖货,不能没有计划地供货。例如:超市要做一档促销活动,在他们的DM上已经告诉消费者,你才告诉卖场说因为产能不足,供不了货,你说这时候卖场怎么样跟消费者交代?你想一想你的生意还能做下去吗?他们还敢跟你合作吗?
计划通常有年度计划、月度计划;有利润计划、销量计划;商品上架计划、促销计划;堆头计划、广告计划;拜访计划,谈判计划。
对于业务员来说,计划意味着工作的条理性,思维的严谨性,计划还能带来工作的有效和高效。
计划不但是使你自己本身提高效率,还带给你旁边的人做事的效率化。
如何做好计划,按计划做事,在很多企业里都是有专门课程学习的。因为计划是每个现代人做事的一种方法,也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计划可以让人不会走进“农夫的故事”。
四、七分方法
方法也是在与KA打交道时必须注意的。例如,买手都很忙,平常需要事先以电话联系,安排会谈时间,会谈尽可能短,一般以30分钟时间内为宜,最多也不能超过一个小时。会谈不要闲聊,只谈商业上的重点。如:新商品、市场趋势、竞争概况、同业近况、产能、交货期、质量、价格、包装、品牌、促销、折扣、广告、售后服务、奖励、交易条件等。
除了会谈中的时间把握好以外,还要注意礼节,注意谈话的节奏感,语气、语调。
要有良好的态度,古语云“和气生财”。对买手的指责不要发脾气,要耐心地听他解释,以柔制刚。
坚持多听少说,听懂了才发言,学会做买手的听众。买手有时候也需要一个能了解他的听众。很多业务员都喜欢争着说话,就怕自己不能及时说明问题一样。其实你的问题买手早已清楚,只不过是在谈判时重复强调一次而已。
会谈时,同去的人员的角色要做好分工,谁唱红脸谁唱白脸;先谈什么后说什么。
方法很多,方法都是临时把握的,关键看自己的灵活运用。
五、六分感情
买手也是人,是人就会有感情。优秀的业务员都与买手建立个人感情,通过建立私人感情可以达到工作上的事半功倍。很多优秀业务员都能把买手请出来吃饭、聊天、上KTV,去旅游。
我在北京任区域经理时,和一家国际卖场的买手,只通过一件小礼物就建立了良好感情。那家卖场的买手是一个女的,我通过打听知道她有一个一岁多的小孩。我第二次去拜访时跟她说:“XX小姐,听说你有一个一岁多很可爱的小孩?我想有一样东西送给你,我猜你肯定用得着。”她马上警觉地说:“不行、不行,我们不能收你的礼物!”我慢条斯理地跟她说“礼物价值很高,但价钱只有20多元钱。”她惊奇地问是什么宝贝?我跟他说是我老师---中国当代家庭教育的开拓者赵忠心老师写的《家庭教育学》。
商业计划想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启动改革大业时就强调:“要发展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是必由之路。”[1](P138)此后,经济体制改革是目标模式始终是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取向。首先,在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确定以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作为目标模式;接着,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明确规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是与这种富有活力充满生机的经济体制分不开的。
在社会主义建设前期,以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理论上始终是把社会主义与计划经济体制联系在一起的。从新中国一建立,就开始把计划经济模式作为快速推动经济发展的体制模式。然而,随着建设经验的积累,也逐渐开始发现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些弊端,并对如何建立起一个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体制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在探索中提出了一些通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前期成果。这些成果虽然在当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但毕竟为后来邓小平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搭建起了一个思维的桥梁。
一、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后不久便觉察到这一体制存在着不足
新中国建立时,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以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来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几乎毫无疑义的选择,就是要建立苏联那样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之所以如此明确而又坚定,是由于有以下两个重要的依据:第一,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一个原则性论断。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中曾明确论述说:“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2](P757)经典作家这种结论是建立这样的论据之上: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同社会化大生产的固有矛盾,在社会生产上突出地表现为“个别工厂的社会组织和整个生产中的社会无政府状态相矛盾”,[2](P759)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周期性地发生经济危机。为了克服这一矛盾,新的即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就应该除了在所有制方面用公有制代替私有制以外,还必须用有计划的社会生产来代替无政府状态的社会生产。第二,这是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在苏联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建设和国防建设中,计划体制曾经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苏联从1928年到1938年间,制造业产量增加了7倍以上,达到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胜德国法西斯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并与同时期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全面、严重的经济危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计划经济理论和体制模式就作为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征和基本原则而被肯定下来。二战后新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中国在内,都毫无例外地选择了这一经济管理体制。
历史实践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当年在选择这一体制模式时,在以下三个问题上认识是不够的:第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述有计划的社会生产时,是以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为背景的,而新中国建立时的生产力状况,还远远没有达到马恩作为论据的社会化大生产的水平;第二,即便是马恩的设想,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也不应作为一种一成不变的原则加以固守。20世纪以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说明,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对于社会生产力仍具有相当大的容纳力,并且作为配置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已越来越显示出超越社会制度的优势。第三,尽管苏联利用计划经济手段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但中国的国情与苏联毕竟还有所不同,中国从来没有经过一个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工业社会化程度也远不如苏联的基础。更何况,苏联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计划体制的弊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地暴露出来,这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应该引以为鉴。
在建国初期和“一五”计划时期,由于计划调节手段能够调动有限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用于国家的重点建设,因而对于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和奠定工业化基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党在这时对于计划体制优点看的多,对其弊端还基本没有认识。到“一五”后期,由于经济规模的扩大,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经济结构的复杂化,计划体制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单纯借助于行政手段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弊端逐渐地显露出来。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管得过多,统得过死,条块分割,影响和限制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的发挥,更不能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就成为以后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问题。
善于总结经验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计划体制弊端刚刚暴露时就及时地觉察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体制,认为虽然“只能基本上照抄苏联的办法,但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1955年底,首先提出要“以苏为鉴”、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3](P472)1955年12月,、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直接领导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和听取汇报的活动。在汇报中,有些部委的领导同志认为苏联那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不完全适合中国的国情,特别是针对其中一些带有全局性的问题,例如产业结构问题――主要是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关系问题,生产力布局问题――主要是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经济体制问题――主要是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问题、管理体制问题――主要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以及国防工业建设和民用工业建设的关系问题等等,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引起了中央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刘少奇在听取汇报时明确地提出“学习苏联应该有所学有所不学”[2](P482)的观点,其中包括对苏联模式的计划体制中不适合中国情况的做法也不应当照搬。也说:“学习苏联也不要迷信。对的就学,不对的就不学。”[3](P484)1956年4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明确地提出了进行第二次结合的历史任务,说:“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在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4](P9)同月,在《论十大关系》中又明确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5](P23)
在这种“以苏为鉴”思想的指导下,在《论十大关系》中就改革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主张,尽管这些主张还没有涉及到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问题,但是对于计划体制存在着不足,也需要进行改革的思想是树立起来了。
二、1956年前后初步探索取得了以市场为补充的积极成果
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不但明确阐述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而且对计划经济体制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改革的方案,其中的代表性成果是陈云关于“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
陈云在党的的发言中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应该是这样的:(一)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但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这种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二)在生产计划方面,全国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部分是按照计划生产,但同时有一部分产品是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自由生产。“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三)因此,我国的市场,绝不会是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而是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但是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这种自由市场,是在国家领导之下,作为国家市场的补充,因此它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组成部分。”[6](P13)在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中也指出,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在一定范围内,将实行产品的自产自销;对某些日用工业品,将推行选购办法,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等办法,这将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这些论述,实际已涉及到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初步提出了把计划与市场结合起来的经济体制新模式。这是对长期以来奉为圭臬的苏联模式的一个重大突破,对于党后来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无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之后,刘少奇对于如何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做了进一步的探索,提出了既要有计划性,又要有多样性、灵活性的观点。1957年4月,他在一次讲话时提出:“社会主义经济的特点是有计划性,是计划经济,但是实际社会经济活动,包括各行各业、各个方面,有几千种、几万种、几十万种,国家计划不可能计划那么几千、几万、几十万种,只能计划那么多少类,结果就把社会经济生活搞得简单了,呆板了。”“如何使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同时具有这样几个特点:既有计划性,又有多样性,又有灵活性,这就要利用自由市场。一方面自由市场可以补充当前我们社会主义经济的不足,另一方面它可以帮助我们在经济上搞多样性和灵活性。”[7](P191-192)刘少奇在这里所说的计划性与多样性、灵活性,含义就是计划性与市场性的结合,也就是要注意发挥市场的作用,明确地表示出了要在经济体制问题上寻求一种改革途径的趋向,实际上已提出了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雏型。
陈云和所阐述的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体、自由生产和自由市场为补充的思想,刘少奇提出的计划性与多样性、灵活性相结合的思想,归结到一点,就是要试图改变像苏联那样的在单一计划下过分集中、缺乏活力的状况,在坚持以计划为主的同时,尽量利用和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这是党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始之际,为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所做的努力。
在上述精神指导下,1957年9月至10月中共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业管理体制的规定(草案)》、《关于改进商业体制的规定(草案)》和《关于改进财政体制和中央和地方财政管理权限的规定(草案)》。这三个文件,于11月由国务院公布施行,中心思想是扩大地方的权力。这些改革措施,虽然其深度和广度都很不够,但对以高度集权、纯而又纯、政企不分为特征的苏联模式来说,却打开了一个缺口。
三、从“”和化运动的教训中重新认识到商品经济的积极作用
从1957年夏季以后,由于反斗争扩大化导致了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日益走向“左”倾,影响到经济领域而导致上述可贵的探索成果没有能够得到贯彻。尤其是1958年的“”运动和化运动,进一步把计划体制推向了极端,非但不再提利用和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还想限制和排斥市场的作用,甚至还提出要消灭商品和货币。1958年8月,在北戴河会议上提出“要破除资产阶级法权”,“‘各取所值’是法律规定的,也是资产阶级的东西”,“要考虑取消薪水制、恢复供给制问题”等。[8](149)这些话的含义,是把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看作是“资产阶级法权”,虽然不得不保留,但必须加以限制。而要限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自然就要限制市场。于是,就从前后想要利用和发挥市场的作用,倒退到了限制和排斥市场的作用。
这次会议之后,在理论上,限制和取消商品经济的言论、观点越来越多,批判“资产阶级法权”的文章不断在《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其中在上海《解放》半月刊上发表的《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一文,受到的好评。陈伯达等人进而提出了取消商品交换,代之以产品分配的观点。在实践上,化运动中大搞“一平二调”,在公社范围内实行贫富队拉平,平均分配。对生产队的某些财产无代价地上调,甚至把社员的个人财产也无偿地收归公社所有,破坏等价交换原则;公社内部还实行了“吃饭不要钱”的平均主义的供给制。这些严重“左”倾的理论和实践说明,党在经济体制问题上已步入了盲目追求单纯计划体制的误区。
“”运动尤其是化运动中刮“共产风”和取消自由市场给国民经济造成的严重影响,使党对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重新的认识和反思。从1958年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起,、刘少奇等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多次的讲话、谈话和批示中,以及在党中央下发的文件中,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计划和市场问题进行了比较集中的论述。主要的观点有:
(一)在社会主义社会,虽然要坚持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但也要看到计划体制也会出现问题。刘少奇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可以有计划地分配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也就是用计划手段来配置资源,但是,“‘有计划’,不是客观的,是经过人们的主观努力来实现的。如果计划搞得不好,国民经济也可能出现大的失调。”[9](P386)另外,还应看到,计划也不可能包罗万象,因此,就必须通过发展商品经济,用市场的调节来弥补计划达不到的地方。“我们不能用计划来指挥生产的东西,就让价值法则来指挥它生产。”[9](P334)
(二)在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将长期存在下去。这是因为:第一,“只要存在两种所有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是极其必要、极其有用的。”[5](P440)第二,还有分配制度的原因,“将来两种所有制不存在了,只要仍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消费品的分配,势必采取价值的形式,生产资料也要按价值计算,大体上说,商品还会存在。”[9](P408)第三,也是最根本的是生产力的原因,“两种所有制存在,是商品生产的主要前提。但商品生产的命运,最终和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有密切关系。因此,即使是过渡到了单一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如果产品还不很丰富,某些范围内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仍然有可能存在。”[10](P58)尤其是中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也不发达,因此,就更“需要有一个发展商品生产的阶段。”[5](P436)
(三)在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说:“必须肯定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还有积极作用。”[5](P436)因为,商品生产本身并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的商品经济就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不能笼统地把商品经济说成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要看它是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5](P439)不同点在于:“它们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进行的。而不是在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基础上无政府状态地进行的。”[11](P611)既然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存在着社会制度的区别,那么,就应该“有计划地大大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5](P437)。
上述探索成果,虽然主要是围绕商品经济问题,还没有涉及到市场经济体制问题,但是,从思维的逻辑上来说,这实际已经搭起了一个通往市场经济理论的桥梁。因为从经济学理论来说,市场经济正是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谓市场经济体制,说到底,也就是商品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的方式。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指导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理论进程来看,也正是在先确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理论之后,才通过进一步的探索而逐步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由此可说,上述探索成果实际上已经显示出了在经济体制问题上正确思想的发展趋向。
然而可惜的是,党在商品经济问题的上述正确认识,不久便出现了反复。从1962年10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重提阶级斗争”之后,经济领域的调整尽管仍在继续,但党在指导经济建设时已不再提及上述观点,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强调商品经济的消极作用,在实践中更多地采取了对商品经济和市场作用的限制,更加强化了对经济单位的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到“”前夕,发表著名的“五七指示”,“”期间又发表“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都是要限制商品经济,对市场经济更是视为专属资本主义。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国自“一五”时期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产品经济体制越加强化,市场调节的作用越受削弱,导致国家的经济生活日益僵化,对生产力的正常发展日益造成阻碍。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肯定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建设前期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有益的成果,特别是陈云关于以计划为主体、以市场为补充的思想,刘少奇关于既要有计划性,也要有多样性、灵活性的思想,关于大大发展商品经济的思想,都是非常宝贵的思想萌芽,为后来邓小平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3]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4]吴冷西.忆--我亲身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段[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
[5].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6]陈云.陈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刘少奇.刘少奇论合作社经济[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
[8]丛进.曲折发展的岁月[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9]刘少奇.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10].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研究会,1998.
[1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一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商业计划想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听障生;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计划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应从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及教学目的等方面完成。这种计划制订的方式符合听障生的认知,能从听障生的角度,真正帮助听障生,为后续的教育工作打好基础;能扩大教学规模,让更多的听障生参与学习。
一、听障生教育的特点
听障生虽然听力上有所不足,但有着敏锐的视觉,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听障生会通过视觉、触觉等感受事物,模仿动作,但很难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无法理解抽象的概念。并且,由于听障生接受的教育有限,掌握的知识面相对狭窄,涉及面很少,不管是阅读能力还是学习能力,都要落后于正常的学生。但对听障生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长期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学习,只能形成简单的知识结构。
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研究
对于听障生来说,电子商务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高等院校的教师要明确指导思想,制订科学的培养目标,确定教学目的与方法。
1.指导思想
电子商务教学的培养,可以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各项知识,掌握学习技能,把课上学过的知识与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成为应用型人才。残疾人教育也属于高等院校教学的一部分,因此,教师要尊重听障生,让他们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从而参与社会竞争,实现自己的价值。
2.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教育的根本要求。高校教育除了会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外,还要让其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学习能力,从而为社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因此,高校要结合听障生的学习特点及电子商务的教学内容,遵循教育的原则,制订培养目标。
比如,电子商务教学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熟练运用理论知识与学习技巧,可以以网络为平台,完成电子商务各项操作,独立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并且,教师要引导听障生用课上学到的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得到问题的答案,做到自立、自强,成为一名应用型人才。
3.教学规格
培养目标的进一步体现就是教学规格,是完成教学的客观因素,对于听障生,电子商务专业会让其融入社会,并可以独立在社会中生存,体现自己的价值。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互动交流的氛围,使听障生敢于表达,乐于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因为有些听障生会产生自卑心理,怯于表达,社会交往能力较弱,为此,让其主动参与社会交往是必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其次,让听障生掌握专业的电子商务知识与技能,这是保证听障生在社会中生存的前提,所以,教师要求听障生掌握电子商务基本的运营模式,了解不同的工作分类,利用银行、企业等一些专业性的操作平台,进行实际操作的实践,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掌握并运用各项技能。最后,通过教学改变听障生的自卑心理,让其变得自立、自强,有自尊。
4.教学目的与方法
教学目的:其是指经过一个阶段的教学,想要达到的效果。对于听障学生来说,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项内容:其一,掌握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可以完成基本的电子商务操作;其二,除了基本操作外,还可以进行专业性的电子商务操作,如EDI中心、企业网络创建等;其三,要求学生在学期末完成考核,做出期末作业,它可以是一个网店的整体运营,也可以是某一商品的经销,要把运营与经销的过程展示出来。
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听障生的学习特点,借助其视觉敏锐、有较强模仿能力的优势,通过自己的示范,对其视觉形成刺激,把视觉感知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或是利用项目教学法,让其运用知识分析、解答问题。教师讲解理论知识时,可采用多种方式结合的方式,符合听障生的学习特点,创新教学模式,而实践教学则需要教师实际操作,让学生模仿,从而提高听障生的实际操作水平。
三、结语
高等学校电子商务教学计划的制订,必须符合听障生的学习特点,从指导思想、培养目标、教学规格、教学目的与方法等方面,完善教学计划,让听障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增加自信,提高社会交往能力,为残疾人员教育的后续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上一篇:商业计划的目的{5篇}
下一篇:商业计划书管理模式{汇总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