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120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5分钟。
压疮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压疮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 PDC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02.038
压疮(pressure ulcer)的预防和护理是临床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生率、现患率成为评价基础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护理质量作为护理工作的基础和核心,是体现护理人员护理理论知识、技术水平、工作态度和护理效果的总和[1]。提高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永恒的目标,随着科学的管理理念逐渐向护理管理渗透,质量持续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已被护理管理者广泛接受并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实践。CQI强调重视过程的持续改进,是一种以追求更好的效果和更高的效率为目标的持续活动,不断地寻求改进的机会。目前狭义的CQI是指1999年由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The Joint Commission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 care Organization,JCAHO)定义的“实现一个新水准运作的程序,而且质量是超前水平的”[2]。现对本院2004-2013年压疮管理中的持续质量改进作如下介绍。
1 质量持续改进在压疮管理中的实施
1.1 背景和趋势 压疮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皮肤内外环境和自身内条件改变所引起的皮肤损伤。而20世纪后半叶国内护理界认为:院内压疮的发生归咎于护理不当,是护士的耻辱;同时护理质量标准也认定,院内压疮发生率为“0”[3],导致医院压疮普遍上报率为“0”的这样一种不正常的状态。以本院压疮管理为例,2004年前资料显示压疮发生率均为“0”,无高危上报率。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疾病谱的改变及医疗救治能力的不断提升,高龄、合并症、危急重症患者医院收治率不断增加,使得压疮的发生率“欲盖难掩”,而患方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也督促护理人员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和评价这项基础护理质量。21世纪初全面质量管理(TQM)和持续质量改进(CQI)被广泛用于医疗质量管理中并卓有成效[4],同时也日益受到国内护理管理者们的关注和重视。2004年起本院护理部应用CQI全面建立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压疮管理系统实行“专管模式”。
1.2 工具选择 持续质量改进(CQI)理论框架融合了系统论的根本原因分析,是对工作中潜在的问题进行发现和更正,以增加工作成果的价值,而不过分关注个体的失误[1]。质量持续改进的工具有:PDCA/PDSA循环模式、护理风险管理、ISO9000族质量标准,本院选择了CQI的基本模式PDCA循环理论作为护理质量控制运行模式。在压疮管理专业系统建立中,笔者选择了国际上效度、信度较高的Norton、Braden评分表为评估依据,制定上报子系统;选择NPUAP和EPUAP以循证为基础的压疮分期和压疮预防治疗建议(指南),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预防、治疗、护理措施及评价标准。
1.3 实施方法
1.3.1 计划(P) 制定并逐步修订完善各级人员压疮管理职责、制度,评估、上报制度及流程,压疮预防护理治疗规范,评估表、上报表、跟踪表、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科室上报表、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统计表等。
1.3.2 执行(D) 有研究显示:护理人员对压疮危险因素的认识和预防观念的建立将直接影响着压疮发生率[5]。故培训是对各种制度、措施执行与落实的基础,护理部自2005年1月成立了压疮管理专员,隶属于本院护理质量控制委员会,成员多次参加全国压疮及造瘘口护理培训,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并且定期分批分层次外派学习、专题培训、压疮会诊等多形式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压疮护理的业务学习,统一认识,掌握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及预防和护理的新理论、新技术,为执行打下良好基础。
1.3.3 检查(C) 多形式参与如夜班护士长查房、全院季度质控、科室压疮监管员协同护士长完成科内压疮评估和措施落实、护理部压疮专管员对每一例高危上报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全程督导(自科室高危上报之日起,于24 h内完成床边评估,确认压疮高危因素,并对高危及压疮患者整体病情、局部皮肤、护理措施的跟踪记录)。
1.3.4 处理(A) 有两部分构成:首先是评估表、上报表、跟踪表等表格的设计,体现出对单个病例的讨论、分析、追踪和改进;另外护理部和各临床科室均建立《压疮质量控制管理资料册》,科室压疮监管员协同护士长完成科室培训及高危和I度压疮患者评估和措施落实,并对相应资料定期进行讨论、分析和改进上传护理部;护理部压疮监管员对全院跟踪资料、上报资料定期讨论、分析和改进,将新问题及改进措施进入下一阶段PDCA循环。
1.4 阶段性目标和成效
1.4.1 2004年底 护理部通过外派培训及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检索和信息整合,认为从全面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的角度,建立本院压疮管理评估和预防系统事在必行,设计自制《压疮评分量表》、《压疮预防护理跟踪表》,建立压疮上报制度,激励与处罚并举机制,鼓励科室上报,并在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设立压疮专管人员,对全院上报压疮及高危进行住院期间全程跟踪管理。
1.4.2 2005-2007年底 压疮管理初期护理部统一管理标准,不断分批、分层次进行压疮管理新理论、新技术的全员培训。在此基础上重点抓各项制度、评估上报系统的落实,提高高危患者及压疮上报率,促使压疮浮出水面接受管理。为杜绝瞒报、漏报现象,通过激励机制,鼓励科室上报;对瞒报、漏报给予重罚。完善监督机制,在危重患者上报制度的基础之上,要求每日护士长夜查房对全院危重患者逐一访查,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以杜绝漏报,督察预防护理措施的实施情况。其内容包括全身皮肤情况、压疮预防和护理措施是否到位,这一举措促进了危重患者全天候的基础护理质量。
压疮管理中后期在进一步完善压疮高危预警制度、上报制度及流程的基础上,制定本院院内获得性压疮的评定标准(入院时评估皮肤完整、无淤伤或发红,至出院前出现的压疮,包括瘀伤或发红;院外带入的压疮,住院期间分期、面积加重者);重点规范护理措施(减压装置、翻身单的使用、统一卧床患者标准翻身法、伤口湿性愈合理念及处理方法等)。护理部压疮专管员全面督导压疮规范化护理落实,通过以上的工作使本院压疮的预防护理形成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管理,以下资料充分显示本院压疮管理中上报、措施落实等的成效(图1)。
1.4.3 2008-2010年底 从2005年起本院的压疮管理逐渐克服瞒报、漏报情况,并逐步收集整理得到入院后产生或院外带入的压疮发生基数及临床现存的护理问题,但同时笔者也发现临床实际工作中,难以完全避免压疮的发生,这一观念正逐渐被我国护理界接受,国内的文献中出现了“难免压疮”这一概念[6]。基于以上观点,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申报了难免压疮的标准:以强迫(重要脏器衰竭、生命体征不稳定等因病情需要严格限制翻身)为基本条件,伴有5项危险因素中的一项或几项:(1)高龄>70岁;(2)白蛋白
护理质量评价是护理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合理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不仅可以有效评价护理质量、还可以鉴别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指导护理工作者针对问题对护理质量进行控制和改进,进而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在此基础上2008年申请科研立项,搜集2005年4月-2008年12月本院住院期间压疮资料,通过对压疮高危因素及压疮护理措施进行单因素分析,研究制定出《难免压疮高危因素及护理质量评分表》[8],提出在压疮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中不仅要重视患者全身和局部的病情评估,皮肤管理也应是压疮护理质量监控的一部分。通过此表能更公平、客观的评价护理人员的工作,对如何认定“难免压疮”、如何评价“护理措施”、如何控制“护理质量”起到推动作用。
依照压疮预防指南全面动态地对住院患者进行预测,并预见性实施预防措施,对压疮发生高危患者给予更多的重视和规范科学的预防护理是防范压疮发生和降低压疮费用的关键[9-10]。依据NPUAP-EUAP提供的《压疮治疗指南》及《成人压疮预测和预防实践指南》[11],从管理、潮湿管理、营养管理、伤口管理等角度结合我院实际能力修订《压疮预防护理指南》、《压疮护理治疗规范》等。
1.4.4 2011-2013年 以“三甲”评审标准为基础,以《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提出的加强专科护理队伍建设为发展目标,本院护理部积极发展、组建院内虚拟护理专科组,“伤口护理组”也就应运而生,压疮并入伤口管理。
随着伤口护理组成员曾加,建立了“分层次网络式”管理模式,首先将“护理风险管理”意识纳入伤口管理中,整合《入院评估表》,对患者入院期间实行皮肤(压疮、伤口)100%的评估及再评估;同时重点对2008-2010年底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评价、处理,再度重新修订评估表及跟踪表及相关制度:提升高危跟踪分值,体现对评估表的质量控制,完善上报表中Ⅱ度及以上压疮讨论内涵,对院内发生Ⅱ度及以上压疮案例必须进行护理查房及时完成分析讨论制定整改措施,逐渐规范压疮统计学评价检测指标,对压疮个例有分析及改进措施;同时有季度、年度及3~5年的阶段性分析、整改。
2 质量持续改进在压疮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2.1 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如何进行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一直是护理管理者探索与实践的课题,从应用范围来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多用于对临床护理实践的指导,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进而采取相应措施,以期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12]。借助PDCA循环理论这种科学工作程序开展压疮质量管理活动在我院已逐渐显现成效,较好地提高了压疮护理质量。
2.2 PDCA循环 PDCA循环是CQI的基本模式,包括4个阶段8个步骤:4个阶段: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8个步骤:(1)分析现状找出问题;(2)分析各种影响因素;(3)找出主要因素;(4)采取措施,制定计划;(5)执行制定的措施计划;(6)检查结果;(7)标准化;(8)遗留下来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12]。结合目前等级医院评审的ABCD评价标准简单介绍如下:计划(P):设计制定C层面中要求的职责、制度、流程、常规、规范等;执行(D):对C层面中各项制度、流程、措施等的落实;检查(C):设计评价方式,完成B层面中要求的职能部门(护理部或各级)对C层面中的落实内容进行督促、检查 、总结、反馈;处理(A):A层面要求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有成效,一方面通过统计数据显示护理质量成效,另一方面对现存问题找原因、找方法,重新修定计划(P),进入持续改进循环圈。
通过以上的方法,对现存的护理措施、护理效果不断进行评价,并及时提出新方案,使压疮护理质量及压疮管理水平循环上升。
参考文献
[1]陈长英,田丽等.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国内外实践与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4-16.
[2] Grant A B,Veta H.Nursing Leadership, Management Research[M].Pennsylvania: Spring house corporation,1999:80-81.
[3]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122.
[4] Huq Z,Martion TN.Workforce cultural factors in TQM/CQI implementationin hospitals[J].Health Care Management Review,2000,25(3):80-93.
[5]谢小燕,刘雪琴.对护士压疮防治相关知识现状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75-78.
[6]杨洁,胡安瑜.建立难免褥疮申报制度降低褥疮发生率[J].护理学杂志,2001,16(1):47-48.
[7]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J].中国护理管理,2005,5(2):5-12.
[8]佟金谕,压疮发生高度危险者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1,25(5):1289-1291.
[9]蒋琪霞.压疮预防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7):855-857.
[10]蒋琪霞.全球压疮预防指南的作用评价及其执行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8):869-872.
[11]蒋琪霞,刘云.成人压疮预测和预防实践指南[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1-3.
压疮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压疮制度管理 评估 伤口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147-01?
1 资料与方法?
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共收治具有压疮及有压疮高度危险的病人51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17例,年龄在23岁-93岁之间,65岁以上30例,平均住院天数10—20天,并对这些患者填写了压疮监控表。方法是:组织伤口护理小组实行护理查房,护理会诊,并对每个患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并上报护理部,每月进行评价一次。伤口护理小组成员由全院各临床科室的护理骨干及高年资护理人员组成,每科抽选一人,本小组成员有二十余人。主要职责:负责全院住院病人的压疮及特殊伤口的评价,制定护理计划,由本科其它护理人员进行实施。?
2 压疮管理制度化?
对新入院的病人进行压疮评估及高危压疮病人筛查。从2009年元月起,我院应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对新入院病人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内容包括:精神状态、营养状态、运动情况、活动情况、排泻情况、循环状况及生命体征。一旦发现有压疮,立即上报护士长、主管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将《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上报护理部。不定期组织全院伤口护理小组成员会诊,对患者压疮进行个体评估,提出意见或建议。科室同时填写压疮观察表,每周对病人的压疮或皮肤情况时行评估。?
3 伤口管理?
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制作了预防压疮护理计划单、翻身卡,早、中、晚三班床头交接班,对已经发生皮肤破溃或坏死的压疮实行无菌换药技术,去除坏死组织,保护创面,防止伤口继续扩大。根据伤口的部位、大小﹝长、宽、深﹞、潜行、组织形态、渗出液、颜色、感染情况及伤口周围皮肤或组织状况换药。?
操作要点:?
3.1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暴露换药部位,保护患者隐私。?
3.2 依次取下伤口敷料,若敷料粘在伤口上,用生理盐水浸湿软化缓慢取下。?
3.3 选择合适的伤口消毒剂:常用2%双氧水、0.5%碘伏清洁伤口,去除异物,坏死组织。?
3.4 包扎:覆盖无菌纱块,无菌棉垫,胶布固定,粘贴方向应与患者肢体或躯体长轴垂直,伤口包扎不可固定太紧,每日更换一次或二次。?
4 结果?
4.1 实行压疮管理后,护理人员预防压疮的意识明显提高。?
4.2 通过对压疮的管理及预防,提高了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预防压疮护理能力和意识。?
压疮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压疮;事先风险指数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是一种前瞻性的管理模式,是在行动之前认清问题并预防问题发生的分析[1]。其基本原理是分析系统的结构,估算失效时后果的严重程度(severity,S)、发生频度(frequency of occurrence,O)和失效检验难度(detection,D),计算风险指数(RPN),RPN=S×O×D,根据RPN大小判断是否有必要进行改进或改进程度,从而将风险完全消除或降至最低水平。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压疮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消耗大量的医疗、护理费用,因此预防压疮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也是护理质量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我院于2012年5月开始采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针对压疮发生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方法
1.1成立项目小组 成员有护理部人员、营养科人员、临床医生、病区护士长(神经内科、神经外科、ICU、手术室、肿瘤科、烧伤科)及科室骨干护士。
1.2制定压疮失效模式调查表 压疮失效模式调查表的内容为所有失效模式和潜在风险的原因,以及其严重度、失效模式出现的频度、检出率、事先风险数RPN值。
1.3风险评估 组织压疮FMEA小组成员共21人对压疮失效模式和潜在风险原因进行打分。
2 结果
小组成员根据自己临床经验列出压疮失效模式并找出所有可能的原因,共同计算出RPN值。通过评估失效模式发生的可能性(O)、被发现的可能性(D)、和严重性(S),计算RPN。分值1~10分,1分表示不可能发生,10分表示发生的可能性很大,依次类推。小组找出RPN排名前10位的失效模式见表1。
3 制定改进措施
按照压疮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因素分别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责任落实到具体科室和个人,并规定落实时间。按照PDCA循环原理实施进度计划:P-计划(2012.5)修订压疮评估制定及评估标准、完善压疮评估表。D-实施(2012.6~2012.12)护士培训、对压疮风险患者评估上报。C和A-检查与改进(2013.1~2013.6)业务查房指导、检查制度落实情况、成立压疮小组、总结与分析。
4 改进措施的落实
4.1护理部实施 ①完善制度:压疮评估制度、护理交接班制度、患者转科交接记录、压疮上报制度;②培训:护士长例会及全院护士培训。每一个科室建立一名联络员,系统学习压疮相关护理理论知识,学习后进行现场案例考核,回科室后组织全科人员培训,同时负责科室压疮患者的管理;③临床应用与教学:每月对有压疮风险的人员进行检查,结合临床病例进行学习,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逐步提高压疮评估的准确性;④规范细化交接班流程,落实皮肤护理环节的细节管理,制定标准化交接本流程,护士长通过执行规范的交接班,将值班时间内患者皮肤的情况及患者动态变化交代给下一班,使皮肤护理落实更到位;⑤落实规范化健康教育,制定图文并茂的健教手册,针对患者的个性化程度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提高患者和家属健康教育依从性及自我管理的效果和能力。
4.2临床科室实施 ①护士做好入院评估和再评估。提高压疮预防意识;重视患者营养状况、摩擦力和剪刀力、行动能力、潮湿刺激等情况;②对高风险患者及时上报;③出现压疮填写压疮报告、采取措施每天进行评估记录、详细交接班、加强翻身、注重患者教育、加强全身营养;④严格进行患者皮肤的交接;⑤建立床头翻身卡;成年人常规使用褥疮气垫床;⑥做好患者关节的活动,促进肌体的血液循环;⑦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⑧保持患者床单位清洁、干燥,尤其对大小便失禁、出汗及分泌物多得患者及时洗净、擦干,保持床铺、被服清洁、干燥、平整、无皱褶、无渣屑。
4.3手术室实施 ①对所有的手术患者评估手术受压部位皮肤,骶尾部使用气圈;②用一次性手套做成水囊保护患者臀部、脚踝等骨突部位。
5 结果
措施改进前后失效模式的RPN比较,P
6 讨论
6.1 FMEA与护理安全管理 FMEA是一种前瞻性的可评估高风险医疗护理流程,并找出矫正危险因子的风险管理方法。FMEA方法已经应用于医疗领域风险管理[2]。它强调事前预防,而非事后纠正,从而降低流程中风险事件发生[3,4]。FMEA是医疗安全管理一种有效的方法,主要特点为针对一种安全隐患或者发生频繁的不良事件,来确定项目,组织项目团队,分析并制定流程,分解各执行过程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计算RPN值,找出其危险因素,再进行结果评估,制定改进措施计划,实施并逐步完善。
6.2 FMEA在压疮预防中的应用 压疮FMEA的事先风险指数测算和排序分析提示,医疗过程的无压疮评估或评估不足、基础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护士交接班不认真、手术中无压疮预防性措施、家属对压疮认识不足等是造成压疮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得分较高的风险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的风险。压疮事先风险指数(RPN)能够提示管理者和临床护理人员关注那些常被忽视,而实际上很重要的问题。如患者营养支持、护士预防压疮宣教的效果等,通过有针对性开展营养评估等知识的培训和规范护士健康教育的流程,有效地提高了护士在预防和护理压疮时对患者的关注度。
总之,应用FMEA对流程进行失效模式的分析,继而进行流程改造和整改,使压疮护理常规化、规范化,可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庄敏.FMEA模式在病区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0,21(11):119-122.
[2]刘碧瑶."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降低医院医疗风险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2005,22(2)73-76.
压疮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压疮 预报机制 干预措施 临床应用
压疮或压力性溃疡,临床上常称褥疮,压疮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特大压疮常久治不愈,易出现严重的感染、全身衰竭,甚至危及生命。以往护士主要通过临床经验判断,对可能发生压疮的患者进行泛泛的护理。我院自2009年1月起通过建立压疮的预报机制及针对易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实施干预,从而有效地降低压疮的发生率,预防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现将应用的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评估对象:患神经系统疾病者,老年人,肥胖伴活动障碍者,身体衰弱、营养不佳者,水肿者,疼痛患者,石膏固定患者,大小便失禁患者,发热患者,使用镇静剂的患者[1]。
2009~2010年收治无压疮危重患者108例,男68例,女40例。经过压疮危险等级评估,高危险58例,中危险42例,低危险8例。院外自带压疮55例,其中男34例,女21例。
建立预报机制:①成立三级压疮监控网络:由首诊护士-科护士长-护理部组成。②确定评估标准:我院护理部根据以往压疮护理经验及护理工作实际,结合Braden量表的内容与评分标准设计了较为适用的临床压疮危险等级评估表,临床科室统一使用。评估内容分别由神志状况、活动能力、肢体活动度、进食情况、皮肤受潮情况、皮肤状况6个方面组成,分值0~24分。高危险6~12分,中危险13~18分,低危险19~23分,无危险24分。其中评估为高危险的患者即界定为难免性压疮。③实施预报步骤:首诊护士在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将6项指标中的各项分指标最差参数作为变量值,及时进行评估,按不同危险程度得分,分为高危险6~12分,中危险13~18分,低危险19~23分,无危险24分。初步确定压疮危险等级及干预措施,填写压疮预报登记卡并签名,病区护士长复评后交护理部审核,表格一式两份,一份科室保存备查,另一份交护理部审核并由护理部提出指导意见存档。对高危险的患者和带入压疮的患者必须在入院当日填报压疮预报登记卡上报护理部,并制定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加强观察及护理,病情变化随时评估、每周复评1次。④加强监控管理:护理部分别于上报日、每周定期了解科室护士对上报高危险的患者压疮危险等级评估是否正确、干预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及压疮的转归情况等。并经常深入病房访视,检查压疮预报机制及干预措施的具体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对重点患者和问题及时组织全院集中商讨解决,使管理成效不断提高。
根据不同的危险等级制定并落实护理干预措施:⑴高危险人员:评分6~12分,属难免性压疮。此类患者发生压疮的几率极高,护士应即刻落实各项干预措施:①将压疮危险告知书书面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取得家属认可并签字为证;②向家属发放压疮预防及护理手册,着重讲解压疮的预防,好发部位及为什么要特别重视压疮的预防,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③建立翻身卡,更换至少每2小时1次;④加用气垫床;⑤保持床单清洁、干净、平整;⑥协助完成生活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⑦局部用保护垫;⑧加强营养;⑨每班严密观察,重点床边交接,并及时将皮肤黏膜的观察情况记录于护理记录单。⑵中危险人员:评分13~18分,此类患者发生压疮的几率较高,护士应及时落实各项干预措施:①建立翻身卡,更换至少每2小时1次;②加用气垫床;③保持床单清洁、干净、平整;④协助完成生活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⑤局部用保护垫;⑥加强营养;⑦每班严密观察,重点床边交接,并及时将皮肤黏膜的观察情况记录于护理记录单。⑶低危险人员:评分19~23分,此类患者发生压疮的几率较低,护士每班常规观察皮肤黏膜,做好床边交接,并及时将皮肤黏膜的观察情况记录于护理记录单。⑷无危险人员:评分≥24分者,此类患者发生压疮的几率为零,不必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按分级护理对患者实施护理。⑸院外带入压疮的人员:入院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对压疮进行评估并做好护理记录。同时填写压疮报告表上报护理部存档,护理部将及时到科室核查患者情况及护理记录,并督促检查措施落实情况和压疮预后。如院外发生压疮未及时上报,经护理部或质控组检查发现者,按院内发生压疮处理。
结 果
根据护理部资料统计:2009~2010年收治的危重病人,经过压疮危险等级评估的163人,其中院外自带压疮55例,治愈出院32例,好转出院14例,放弃治疗9例。其余108名入院时无压疮危重病人,经过压疮危险等级评估,高危险58例,中危险42例,低危险8例,通过有效的护理,在院期间无1例发生压疮。统计数字显示,我院院外自带压疮患者的治愈率或好转率明显提高,院内不可避免性压疮发生率明显减少,可避免性压疮发生均为0。
讨 论
我院将压疮危险等级评估表作为临床评估患者压疮易发危险程度的标准,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护理实践中,结果发现其能更科学筛选出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实施重点预防护理,提高了临床护理的有效性。改变了以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对患者护理措施的制定多参照医生开出的护理级别进行护理,而对此类患者缺乏针对性护理的现状。
管理者高度重视是预防压疮的保障。为此,护理部通过修订压疮上报管理流程,推广使用了压疮危险等级评估表、压疮预报表与压疮危险告知书等措施,使压疮防治工作在护理部的领导与管理下逐步从经验管理过渡到了科学规范管理。院内压疮信息集中上报,使护理部能对压疮的预报、干预情况实施监控管理,通过深入病房访视,检查措施的具体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对重点患者和疑难问题及时组织全院集中商讨解决,使管理成效不断提高。目前,我院对压疮防治工作已形成了护理部、护士长、护士三级压疮监控网络,并建立了从病人入院评估、制定计划、实施预防措施、评价护理效果到修正护理措施的管理流程。
评估结果可作为对患者进行压疮预防护理的循证证据,同时能更好地对有压疮危险的患者提供个体化护理;也可作为临床护理工作中定义难免压疮的依据之一,存入护理病历,成为一种法律依据。
压疮危险等级评估表的应用,提高了护士对压疮预防意识,使护士能够预见性地实施预防措施,较好地实现了压疮的三级质控,有利于压疮的规范管理,有效预防住院患者压疮的发生,缩短带入性压疮的愈合时间,促进护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改变了护士对压疮发生率认识的误区,引入了难免性压疮的概念。以往认为压疮完全可以预防的观点在国内占统治地位,使大家不敢上报、隐瞒不报,致使大量的压疮病人得不到及时、规范的治疗护理。近年来,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引进国外护理观点,认为压疮绝大多数是可以预防的,但并非全部,部分患者如严重负氮平衡的恶液质患者、神经科患者丧失感觉的部位、营养和循环不良患者,难以防止压疮的发生。
压疮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压疮;评估;护理
压疮是局部组织持续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组织及细胞缺血、缺氧、营养不良,从而导致组织溃烂和坏死。防治压疮是基础护理的重点,也是棘手的难题[1]。一直以来,以预防和减少皮肤破损及压疮发生为目的的质量管理是护理研究的重点[2]。我院是一所县级综合性医院,集中收治疑难、危急重症患者,这些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水肿、术后伤口渗液、多汗等原因,容易诱发压疮。若不及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则很快会形成压疮并加重患者感染危险,延长治疗时间。压疮好发患者增多,使我院压疮防治与管理工作的开展难度越来越大。因此,护理部从2006年开始制定了皮肤压伤预警报告表与皮肤压伤报告表,通过当班护士对患者皮肤进行评估后填写表格,分析预警原因,制定护理措施,然后把表格上交护理部,由护理部人员对患者皮肤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得出结论,现总结经验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9年后实施压疮风险评估制度的198例压疮高危患者,共回访探视144例,未回访探视55例,其中院外带来压疮55例,院内压伤0例,男117例,女81例,年龄32~93岁。
1.2 评估方法 根据患者年龄、意识状态、运动功能、睡眠姿势、病史等指标,制订住院患者皮肤压伤预警报告表与皮肤压伤报告表,护士做好患者住院期间的动态护理评估及安全管理。
入院时作好如下评估,见表1。表1 评估卡表2 荣昌县人民医院患者翻身卡备注 A.平卧 B 右侧卧 C左侧卧 D俯卧 皮肤情况:A 正常 B 发红 C破溃 D结痂
(1)评估结果:①轻度风险≤18分;②中度风险 19~27分;③高度风险≥28分。(2)潜在危险:①糖尿病;②严重皮肤病;③严重贫血;④低氧血症;⑤皮肤脆弱;⑥卧床。(3)难免压伤:是(),否()。
采集分析患者的既往史,预警原因,做好患者住院期间的动态评估,制定翻身卡,如表2。
1.3 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的主要措施 压疮预报与报告控制制度。
1.3.1 院外发生压疮控制方法 凡在院外发生压疮的住院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对压疮进行评估并做好护理记录。同时填写压疮报告表上报护理部存档,护理部将及时到科室核查患者、护理记录,并督促检查措施落实情况和压疮预后。如院外发生压疮未及时上报,经护理部或质控组检查发现者,按院内发生压疮处理。
1.3.2 院内发生压疮控制方法 (1)凡住院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结果为中、重度危险者,科室应及时填写压疮预报表上报护理部存档,护理部及时核查并督促检查措施落实情况。(2)凡住院患者发生Ⅰ度压疮(包括手术患者术中压伤),科室必须电话报告并及时填写压疮报告表上报护理部,护理部将及时核查并督促检查措施落实情况。(3)对于高危患者发生难免性压疮(压疮危险因素评估结果为重度危险≥28分,科室已及时填写压疮预报表,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护理部已进行过核查),科室必须电话报告并及时填写压疮报告表上报护理部,护理部将及时到科室核查并督促检查措施落实,对压疮预后进行追踪,必要时护理部还将组织院内会诊。对难免性压疮不予追究责任。
1.3.3 处罚原则 对经质量检查、患者转科、或患者投诉发现住院患者院内发生压疮者,科室未及时填写压疮预报与报告表上报护理部,由护理部核查,定性为院内发生压疮者,按护理奖惩制度执行。
2 护理
加强翻身,至少1次/2 h,并在翻身卡上记录翻身时间、卧位;卧气垫床;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每日行皮肤护理2次,加强营养的摄入。
3 结果
根据护理部存档资料统计:皮肤压伤与预警患者从2009年1月至10月上报198例,其中院外自带压疮55 例,治愈出院32 例,好转出院14 例,放弃治疗9例。统计数字显示,我院院外自带压疮患者的治愈率或好转率明显提高,院内不可避免性压疮发生率明显减少,可避免性压疮发生均为0。
4 讨论
(1)通过规范防治工作,提高了管理成效。管理者高度重视是预防压疮的保障[3]。护理部通过设计压疮上报管理流程,推广使用了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皮肤压伤预警报告表与皮肤压伤报告表,从而使压疮防治工作在护理部的支持与管理下逐步从经验管理过渡到了科学规范管理。院内压疮上报信息集中,护理部监控管理压疮的全部过程,院内压疮患者的防治护理情况,并经常深入病房访视,检查措施的具体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集中商讨解决对策,使管理成效不断提高。目前,我院对压疮防治工作已基本形成了护理部、护士长、护士三级压疮监控网络,并已形成了从患者入院评估、制定计划、实施有效预防措施、评价护理效果到修正护理措施的管理流程。(2)组织全院学习了压疮形成原因及其需要采取的预防护理措施,并对护士进行了理论考核,确保压疮护理措施落实到位。2009年1月到10月收治的危急重症患者未再发生压疮,取得了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彭雪花.1例Ⅳ期压疮患者应用中药马勃的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9):26-27.
上一篇:原料仓库工作计划{整合5篇}
下一篇:历年计划生育政策{推荐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