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初中历史教师工作计划【汇总5篇】

琴棋书画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454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9分钟。

初中历史教师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研究

一、当前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农村基层初中在语、数、外等学科的教学活动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相对薄弱的则是政、史、地等小学科。在我国农村基层学校,这些小学科的教学工作或多或少面临着一些农村中学特有的实际问题,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目前,农村基层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不足:

(一)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在许多农村基层初中,专业的历史教师寥寥无几,历史学科大多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教学,他们缺乏对历史教学的专门研究,在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敷衍搪塞现象,严重滞后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实际需要。

(二)教师教学研究不深

笔者发现,走进有些教师的历史课堂,发现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少有创新。有些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满堂灌输,只顾将所有历史知识点罗列出来,甚至将一些需要理解的内容以问答题形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对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缺乏深入有效地研究,未能融合并利用当前历史教学改革中一些新的、有效的、能大大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技巧、经验,教学成效停滞不前。

(三)校内教研活动流于形式

有些学校虽然也在学期初制订了历史学科教研计划,但直到一学年结束,这样的计划还是停留于书面,停留于完善会议记录、应付上级检查,而实际组织的活动次数少、质量差,有些纯粹是走过场,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未能发挥校内教研活动对历史教学成效提升的促进功能。

(四)课堂改革推进不足

课堂改革是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成效提升的最主要抓手,遗憾的是,农村初中部分历史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环节的作用,不愿多动脑筋想一些“花头”,甚至也不愿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引用别人的一些成功的课改经验,课堂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大多以灌输方式进行,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非常低下。整个课堂演变成为教师唱独角戏的过程,与当前如火如荼开展的新课程改革形势大相径庭。

(五)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不力

许多历史教师虽然也能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历史教学中发挥的巨大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他们在教学中依然嫌麻烦不愿意适应多媒体手段,或是技术掌握不熟,不能灵活运用和自主制作历史教学课件,导致初中历史课堂上难见多媒体踪影。

(六)课外拓展程度不高

在农村基层中学,有些历史教师只片面重视课堂教学,没有对历史课外活动进行深入研究。部分历史教师图省事、怕麻烦,在课外根本没组织这样的活动,甚至连对学生的基本指导也较为匮乏,无法体现历史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如何突破当前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困境

(一)多措并举增强师资队伍建设

历史师资队伍建设是整个历史教学成效提升的核心与关键,农村学校也应当强化这一方面的工作。首先,要保证有一定数量的专任教师、骨干教师,历史专业出身的教师原则上应当专门从事历史教学,还要培养一批在历史知识方面较为丰富、历史教学研究方面比较深入的骨干教师,形成以专业出身的教师和骨干教师为龙头,带动其他教师共同发展的优质师资队伍。其次,要重视历史教师岗位培训工作,在业务能力培养方面积极鼓励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脱产培训、跟班学习、教学观摩等,培养一批在本校、本区域有影响力的教学能手,并在本校范围内开展培训。另外,还要重视专业师资力量的引进。通过新教师招录、中心校教师送教走读等多种形式,不断优化现有历史教师师资结构,为教学工作的有效推进提供人才基础。

(二)主动积极开展历史教学研究

在历史教学中,广大农村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主动深入研究教学经验和方法,要主动汲取外地外校在历史教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将他人经验技巧加以消化吸收,为己所用,这也是提高历史教学成效的重要方面。学校应当鼓励教师通过网络学习、订阅教学刊物、浏览教学网站等多种方式,积极搜集历史教学经验,将先进的经验与本校教学联系起来,加以消化吸收和运用,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养成博采众长的良好习惯,这对于提高历史教学效率有较大帮助。学校还应将教师自身能力素质建设纳入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参加课题研究、取得教研成果、发表历史教学论文等方面进行表彰奖励。

(三)丰富载体推进校内教研活动

校内教研最为直接有效也更加形象直观,是提高历史教学成效的有效抓手。每一位历史教师都要积极参与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学校也应当通过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等扎实有效组织开展、监督校内教研。首先,教研活动计划要更加具体、更具可操作性。要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历史教师能力制订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计划要细化到时间节点,细化到活动方式、内容,细化到责任人员,体现教研项目化、项目节点化、节点责任化。其次,要对教研活动的形式、内容进行丰富。教研形式既可以通过座谈会、研讨会、教师沙龙业务学习等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实践课、观摩课、微型课、说课等方式进行,努力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加生动的教研教改活动,让教师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提高。只有建立起层次分明、内容丰满的校内教研活动体系,才能更好地促进广大教师岗位成才。

(四)与时俱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历史教师要重视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专门研究,要站在时展和教育改革的层面落实、推进这项工作。首先,教师在教学中不能采取一言堂的灌输模式,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研究,踊跃发言、拓展思维,保护他们在历史学习中创新的智慧火花。教师还要通过现代信息手段演示设置情境,以及组织研讨专题活动等方式,赋予初中历史课堂更多的活力,使历史教学呈现出更加活泼的良好状态。课堂教学改革是对学生积极性的激发和主体性的体现,教师一定要以此为目标和抓手,扎实有效推动教学深入进行。

(五)体现现代教学手段促进功能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历史教学所涉及知识面非常广泛,需要的信息量也较大,教师可以通过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历史教学的生动丰富程度。例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课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理解的直观效果,笔者专门开展了教学演示,通过图片对比、数据对比,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人均收入、家庭拥有的家电数量、存款数量,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对比,基础设施投入以及整个国民经济水平等方面素材,在学生思想上引起强烈震撼,尤其是对比的巨大反差让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这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理解效果的有效路径。

(六)积极开展拓展活动巩固成效

历史教学中,许多内容可以通过课外拓展的方式进行延伸,加深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效果,也可以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研究、梳理和总结能力。笔者在教学中注意拓展教学课堂,例如《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中,指导学生编写调研计划,针对当前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及其背后揭示的深刻道理,自由组合开展社会调查,从生活方式的变化中感受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从而达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效果。这样的拓展活动既是对历史课堂的延伸,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想的教育。广大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拓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周密计划、精心组织、有效部署,确保每一次的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广大农村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立足农村基层教学实际进行拓展延伸,学校也应加大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力度,创造、优化各学科教学的条件和环境,帮助教师着力打造更具活力、更加高效的历史教学。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教师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 指导思想:

以我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洋思杜郎口教学改革经验,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八年:

教学内容是《中国历史》第三册,内容是中国近代史部分从鸦片战争到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发展。共22个课时。中国史线索繁琐,所以主要是要将历史线索向学生讲解清楚。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新教材最显著的特点是体现以学生为主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加侧重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三 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另外,八年的学生从道德的养成上来讲,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的形成时期,在这一个时期内的教学任务,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层面上来讲,是一个培养爱国主义,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念,完成教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初二学生的心理、生理处于变化时期,其思想波动幅度大,对于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不高,缺少一定的积极性和向学性,需要老师动脑采取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另外,教材所述知识为世界历史,内容宽泛并有时间的跨度,有有考的任务,所以在动员学生思想方面,促使其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上学期末考试的情况来看,这些学生的成绩普遍偏低。对八年的历史还没有形成整体的清晰的认识,这对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也对教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较短的、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兴趣。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历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教学措施

(一)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3.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习。

(二)基础知识教学

1.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具体描述,讲清线索。每课突出重点、基础点让学生把握巩固好。

2.经济、文化、政治方面让学生知道,并了解发展情况,追溯本源,充实内容,联系当代与环保相关知识,及时教育。

3.对课文知识进行归纳、综合,让学生系统把握,教会学生学法、记法,充分利用课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强学生爱好。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1.进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史实,增强学生爱国认知,学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为实现人类理想而奋斗。通过战争的破坏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初步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使学生学会科学分析评价革命时期的史实及人物,养分析归纳能力。

3.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我国历史发展,是统一巩固发展,即使是革命时期同样是统一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发展,树立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观念。

4.进行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历史上有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值得发扬光大。

5.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针对初三学生时间较为紧张,学生的时间观念也很强,所以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既要简明扼要,抓住重点,以节约时间;又要细致入微,交待清楚,尽可能的深入挖掘教材,来照顾到学生“先天”不足的问题。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是什么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只有采取重点详讲,一般的知识点讲的方法。抓重点,带一般的知识点,从知识结构上选取里程碑式的事件,讲清事件的来龙去脉,不惜花费时间。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使学生能够学得好。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1)

查阅更多 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 | | | | | | |

【返回 栏目列表】

(四)在教学环节方面,学校对小班数学教学的备课、上课、练习与辅导、考核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要求。

1.备课要做到“三备”:(1)备教材,要有统一的目标;(2)备学生,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要有不同要求;(3)备过程,要备分层教学和综合教学。特别注重分层备课,要针对学生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分别设计不同的课堂提问,分别安排不同的课堂练习和不同的课后作业。

2.上课要做到“三关注”:(1)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得到“阳光普照”;(2)关注分层施教,注意个别辅导;(3)关注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练习与辅导都要双轨并行。练习要做到分层练习和教师面批这两点,辅导要坚持进行分层辅导和个别辅导。

(2)

查阅更多 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历史教师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低

在当前初中教学过程中,历史学科被认为是副科,这就造成其学习成绩对于学生的总体成绩影响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出于保证主科成绩的想法,降低了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要求。在传统理念中,历史知识较为枯燥单一,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差的问题。

2.历史教学方法单一

良好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功能。教学调研发现,现阶段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采用较为单一的教学方法。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具有以下问题:一是造成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造成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兴趣降低。二是难以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较为注重理论、概念等知识内容的教授,忽视了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导致素质教学工作目标难以实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课堂教学资源缺乏

历史教学作为初中教学中的副科,教学资源较少。这种问题包括两个方面情况因素。一方面在教学课时安排中,历史课程经常受到主科教学工作的挤占,难以实现制定好的教学计划,无法提高教学有效性。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缺乏相关教学研究的支持,进而造成学习资料、辅助教学材料等教学资源短缺,对历史课堂教学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措施

在当前初中历史研究中,我们针对实际性的问题,开展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措施的研究。其主要的实践性工作措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利用兴趣引导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与历史教育工作重视的加强,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理念出现了一定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工作者在课堂学习中利用引导工作模式,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主要引导方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结合热点进行引导。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社会与学生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开展兴趣引导。如针对社会中的热点新闻,就其中的历史原因与学生开展讨论,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二是提高教学中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历史知识中较为有趣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以提高学生对历史教学的兴趣。

2.引进多种教学方法,保证教学多元化发展

研究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引进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初中历史教学多元化发展,对于课堂有效性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情境教学法、问题设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情境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很好地融入历史情境,体验历史人物的感情和思想,实现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在教学过程中,问题设置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利用合理设置问题的方式。这种多元化教学发展模式的实现,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多种教学方法的共同应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互补,弥补了教学漏洞。

3.开展辅助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为了弥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教师可以利用辅助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辅助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以下作用。一是课堂教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学生自主开展的兴趣俱乐部等辅助教学内容,对课堂教学中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深入讲解。二是利用辅助教学完成重点学习。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课时资源等影响,难以进行重点学习。而在辅助教学方法的应用中,如微课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保证教学重点与难点内容的单独学习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历史教学计划,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内容。在实践工作中,教师针对当前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兴趣缺乏、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开展了应对措施研究,为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提供了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教师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个人计划可以使我们在规划人生的同时可以更理性的思考自己的未来,还可以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是让我们在人生路上走得更好的工具。今天小编整理了历史老师学期教学计划模板,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老师学期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在去年下学期教学的基础上,继续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操练,去污存精,在思维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反思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让学习和智慧同行,用最经济的学习时间获取化的效果。为毕业会考取得较好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国家培养初步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及相关建议

通过去年下学期教学,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紧密,联系较多,因而学习的激情高涨,且学生在学习科学、综合实践等学科的基础上,已初步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学生这些能力因多当面的因素的影响相差较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因材施教,以优带劣,循序渐进,创新教法,注重自主,从而到达过程与方法,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和谐统一。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

2、与学生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相互促进,使其保持良好心境和愉快情绪。

3、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诱导,鼓舞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4、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使其主动地学习,发展个性特长。

四、减轻课业负担、提高质量的措施

1、加强方法导向,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尽可能提出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从“异”求“优”。

2、遵循教学规律,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结果,坚持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多诱导,实施激励教育。

3、在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和异想天开的同时,注意社会道德品质的培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养。

4、加强课程内容与学习、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多媒体及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发展、成长,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学相长。

5、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法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质疑,主动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课堂生动互动,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6、积极培养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历史观。

7、教学中注重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初步解决一些与社会有关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1、加强利用教育资源(如学生智力、非智力因素、活动室、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具有层次性、多样性、直观性和情境性,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改善教与学的效果。

2、大力提倡和鼓励学生走进自然、工厂、社会、社区、民间调查,关心社会,关注资源、环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3、要求学生阅读相关课外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哲学、科学史等。

4、加强复习阶段的知识的练习和检测,并及时反馈,以便发现问题,采取相应对策和措施。

总之,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努力创设科学、高效的教学系统,实现任务(目标)、策略(活动)与过程(结果)的一致性,利用教学挂图,历史事件,纪念日等构建师生有效互动的平台。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从而灵活地、高效地、创造性地,快乐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自己真正地成为学习地主人,自会学习、有效学习、高效学习、智慧学习。

六、教学反思的要求

勤于反思;纪录及时,精要无需面面俱到;形式主张多样化,可“课后思”或“周后思”、“单元思”、“月后思”、“考后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倡导深度的反思分析和交流。

1、记得意之处,以供后段教学参考,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2、记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思考、反思、探究、剖析,使以后吸取教训,同时找到解决办法和教学的新思路。

3、记学生见解,以启发其他学生,同时开拓教师的教学思维良好。

4、记学生的问题和建议,以便今后对症下药,实施补救。

历史老师学期教学计划2

随着时光的流逝,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本学期我担任初二到初三的历史课,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以后的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的进行,特制订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我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洋思杜郎口教学改革经验,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中国历史》第四册,内容是中国现代史部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时期的建设成就与文化。共24个课时。中国史线索繁琐,所以主要是要将历史线索向学生讲解清楚。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教学内容以应对中考为主。包括中国近现代史部分的(一)(二)(三)(四)(五)(六)版块;世界近代史部分的全部版块;世界现代史部分的(一)(二)(三)(四)(五)(七)(八)本届学生属于课程改革的年级,使用的是《世界历史(人教版)》,与以前的教材相比,内容繁多,线索不明晰。新教材最显著的特点是体现以学生为主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加侧重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届初三由三个班组成,一二班基本由上一届初二学生组成,根据上一学年的教学情况来看本届初三基础相当薄弱。三班插班生较多,课堂纪律较为不良。所以本届初三较上一届有很大的差距,那么本学期的历史教学主要以基础知识和课本知识为主。

八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另外,八年的学生从道德的养成上来讲,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的形成时期,在这一个时期内的教学任务,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层面上来讲,是一个培养爱国主义,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念,完成教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九年级历史:今年执教面对的是初三两个班级的学生,初步了解初中老师知道由于在中考中分数所占比重不大,又由于是文科,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成绩不理想。初三学生的心理、生理处于变化时期,其思想波动幅度大,对于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不高,缺少一定的积极性和向学性,需要老师动脑采取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另外,教材所述知识为世界历史,内容宽泛并有时间的跨度,有有考的任务,所以在动员学生思想方面,促使其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上学期末考试的情况来看,这些学生的成绩普遍偏低。对八年、九年的历史还没有形成整体的清晰的认识,这对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也对教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较短的、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兴趣。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历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使所有学生在中考中都能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

四、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至初三历史下册选用的是华师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初中一年级下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隋唐时期到明清时期,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四个单元共23课,其中包括探究活动课4课。

《中国历史》初中二年级下册的内容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至改革开放时期,讲述了从新民主义革命胜利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巩固时期,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十年_时期级及改革开放时期这五大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七个单元共23课,其中包括3课探究活动课。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的内容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政治格局两极化以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包括五个单元共25课,其中包括探究活动课3课时。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价值观。

历史老师学期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新高中课程计划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改革探索。所以教学中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确保高贵的顺利推进,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前进,教学中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教材分析:

人类社会政治领域中的问题是极其复杂的。教科书选取的纠葛贯通古今、关联之外的学习专题,了解人类历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站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理解从专制到民主、葱人治到法治市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从而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人类的政治活动既受制于经济和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又发作用于经济及其他活动,给社会发展以巨大的影响。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曾指出: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换句话说,代表一定佳绩利益的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及其个人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国际方面的言论和活动都是政治。因此,我们学习历史,了解人类社会政治领域中的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共一个班近四十个学生,生源质量参次不齐,教学上一定要进行分层次分阶段地巩固和提高。针对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则又要进行一定的较难的作业布置和试卷的布置。针对学情和特点略讲某些章节教学中一定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并以基础知识为主。

四、教学方法:

综合考点内容,突出学科内的知识衔接,注重学科间的贯通,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基础训练,重在运用;拓展训练,重在提高;综合训练,重在发展。使学生既从“点”上拓展,有能对所学知识点结合,融会贯通。

初中历史教师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课外实践 融合教学

1.引言

在多元复合的社会文化与价值观念中,初中生认知历史的途径更丰富,解读历史的角度更多样。传统学院派的历史理论体系和史料知识,迫切需要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初中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引导初中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2.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认知意义

从认知角度看,初中生学习历史具有三个层次:一是认同,即能够接受书本的史学观点;二是印象,即深刻记忆教学大纲的知识体系;三是思考,即将历史知识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以史为镜。

2.1形成文化认同

历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道德认知。学生对课本中夏商周的青铜文化、汉唐的丝绸之路、两宋科技发明等史实的认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有助于人格的塑造。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历史题材的影视剧、网络游戏、文学小说等常对大纲教学产生干扰,部分学生开始质疑史实的真实性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而课堂教学形式的局限又无法为学生提供考证和思辨的机会,导致学生对历史的误读和曲解。

2.2加深知识印象

在教学实践中,多数学生认为历史以“识记”为主,缺乏对历史知识系统性和规律性的认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融合,即希望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模式,使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中的历史,营造学以致用的氛围。

2.3深化知识思考

以史明鉴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的。初中历史教学是通识性和框架性的,着力于建立学生对历史的基本认识,培养学生历史学习中的思考习惯。然而,课堂教学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难以为学生的拓展阅读和社会实践提供平台。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融合很有必要。

3.融合教学实施的关键问题

融合教学的本质是以课堂教学为框架,通过课外教学补充知识和内容,形成学生的自主思考,该教学模式主要涉及若干程序。

3.1设问

设问是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融合的纽带。设问的形式主要有三种:首先,核心专题,即是在教学前由教师确定某个历史主题。如以“灿烂的宋元文化”中宋代科技的教学,课堂中着重通过图文和视频阐述宋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对宋代科技的兴趣,尤其是活字印刷术、造纸术等。课外则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技,形成横向对比。其次,课后设问。即是教师在课程知识讲述后,根据本课程及大纲要求,提出若干问题,由学生查阅资料或自主回答。如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学,为了增强学生对红军行军路线和艰苦生活的体验,可布置学生走访属地的红军遗迹、访问老红军等。再次,自由发问。即是在课程结束后,由学生自由发问,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组织讨论,确定若干题目,交由学生课外研究。这种模式增强了学生研究历史的主动性,体现了教师对问题讨论方向的把握。

3.2计划

计划是对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如何融合的具体安排。教师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知识体系的预设与穿插。预设,即是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安排,在教学主线中预设若干适于开展课外讨论与研究的话题。穿插,即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设置课堂与课外的时间比例、先后顺序,形成课堂――课外――课堂的交互模式。另一方面,组织学生拟定课外学习计划。在历史教学中,学生的课外实践技术,要交由学生自主拟定,教师主要负责计划的可行性评价。课外学习计划的形成包括头脑风暴、合理遴选、方案细化等。如“难忘九一八”的教学中,课堂教学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北大营、东北抗日联军等知识要素,课外实践要求学生加深对上述史实的理解。在头脑风暴中,学生提出:①图书馆查资料;②网上下载照片;③实地考察北大营遗址;④访谈抗战老兵等学习途径。合理遴选阶段,教师将①和②作为主要途径,删除③,保留④,并帮助学生联系相关机构。方案细化阶段则要明确实施的时间、方式、人员、预期效果等。在计划制订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集中精力,控制课外实践的范围。课外实践的目的是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初中生的精力和阅历有限,要着眼于较小的知识点,展开集中课外实践,突出重点、围绕主题,防止随意发挥。二是注重研究方法的教学与指导。课外实践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教师要注重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怎样阅读史料、怎样做问卷调查、怎样撰写访谈记录等。

3.3实施

实施是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融合的关键,主要问题是构建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联系途径。具体而言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以拓展阅读深化知识理解。课堂教学受时间的限制,无法向学生展现历史的细节与全貌,只能提纲挈领的讲述框架,有所重点的讲述重要历史事件。然而,历史本身是丰富的,有些有肉的历史故事、人物传记、发明创造,则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如分析陈胜吴广为什么起义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秦朝的律法、经济文献,体会陈胜吴广当时的处境,如果不起义,即使不被饿死,延期到达目的地也会被处决。因此,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铤而走险。

另一方面,以调查走访探究问题本源。课堂教学以知识讲述为主,学生侧重于被动地接受结论。部分学生对结论产生抵触,或存在其他见解而较难获得表达和探索途径,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外实践的调研与走访模式,为学生探索问题提供平台。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章节中,通过了解家乡的过去和现在,形成物质生活的对比,增强强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调查走访注重方法和形式,在教学中要侧重于方法论的教学。

3.4讨论

讨论是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总结阶段。该阶段主要涉及:一是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成果展示。在课外实践中,学生接触了社会、阅读了资料、形成了思考,所有这些工作都是围绕课堂的教学大纲,即开展有目的的课外实践活动,而不是任由学生阅读一些材料或参观若干场地。二是注重成果的点评。这是该阶段教师的主要工作,将课堂与课外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要注重表扬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要注重具体问题的深入分析,防止仅是对学生做了什么,进行流水账似的概括,这个阶段一定要触及历史知识的本质;要注重方法和习惯的培养,即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关于研究方法、思维方法的形成与培养。

3.5评价

评价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整个过程的记录与评估。该阶段作为教学方式持续改进的依据。要真实记录教学的过程,包括教案、照片、资料、学生作业等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开展学生的访谈,记录学生对教学模式融合的感想。要研究教学的程序设计。何时引入课外实践,课堂教学与课外时间之间的时间占比如何确定等问题。

4.结语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是历史教育的框架和线索,而要使学生深刻掌握历史知识,学会思考历史、运用历史,则需要通过适量的课外实践予以补充。这样才能形成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相互融合。本文围绕初中生认知规律和历史教学规律,从设问、计划、实施、讨论、评价五个方面,分析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融合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乌日娜.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探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10).

[2]李雪.初中历史教材组织方式的反思[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11).

[3]刘蕴莲.浅谈课程改革对提高初中历史教学地位的有利因素[J].学科教育,2003(9).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