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供热企业工作计划(整合5篇)

琴键人生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2434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0分钟。

供热企业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供热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省城市供热事业发展迅速,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煤炭价格不断上涨,热价未作及时调整,供热企业亏损严重,供热工作遇到困难加大,保证群众冬季采暖的形势十分严峻。做好城市供热工作,确保群众冬季采暖,是践行“*”、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群众利益的具体行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各级、各部门、各供热企业要从讲政治、保民生、促和谐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城市供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调查研究,制定有效措施,早谋划、早行动、早落实,防患于未然,确保冬季供热正常启动、安*运行。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以安*平稳供热、满足群众采暖需求为目标,以节能减排为着力点,坚持多措并举,完善配套政策,加快建立正常稳定的城市供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提高供热保障能力,推动供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

1.加大热煤储备量,确保供热用煤需求。热煤储备量不低于每月需求量的50%。

2.供热成本和耗煤指标在现有基础上大幅度下降。到2010年底,供热成本下降幅度不低于30%,每平方米供热面积耗煤降到20千克以下。

3.改革供热输配方式。到2010年底,取消民用建筑蒸汽管网采暖供热,实现热水管网供热*覆盖,供热系统网损控制在5%以内。

4.加快推进供热计量改革。新建建筑供热分户计量达到100%;积极推进既有建筑供热计量节能改造,到2010年底济南、青岛市完成35%,其他设区城市完成25%,县级城市完成15%。

5.*面提升供热服务质量。供热企业运行事故率控制在2‰以下,故障报修处理及时率100%,用户投诉处结率100%。

三、建立健*城市供热长效机制,确保供热采暖平稳运行

(一)建立城市供热用煤保障机制。

1.加强省内煤炭资源的科学配置和管理。凡是本省能够用于供热的燃煤,除省统调外,优先保障本省供热用煤。产煤市、县政府可以对地方煤炭企业所产煤炭实行计划调拨,直接供应。煤炭企业要认真落实供热用煤计划,安排好供热用煤的生产,确保完成省内供热用煤供应任务。各市、县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煤炭资源管理,凡未完成省内供热用煤计划任务的煤炭生产、销售单位,一律不得自行销售。

2.加大外省调煤力度。建立供热用煤“绿色通道”,保证运输通畅。使用外省煤炭的城市,要组织相应机构,派出精干力量,到相应产煤地采购,争取多采购、多运输、多储煤。省2024部门要统筹协调,科学配置煤炭资源。

3.将*省年度供热用煤纳入省用煤计划统一协调,并争取纳入国家指令性计划,保证长期供应。

(二)建立购煤资金筹措机制。

1.落实供热财政补贴。对因煤热价格倒挂造成的政策性亏损,各级财政要对供热企业进行补贴,确保及时拨付。

2.帮助供热企业筹集购煤资金。各市、县政府要采取财政垫资、借款、安排贷款贴息、协调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等办法,帮助供热企业筹措购煤资金。供热企业也要积极自筹资金,满足购煤需要。

3.实行“以热换煤”政策。供热企业对有煤炭计划指标的工商企业用热或用汽大户,可以与其以热换煤;对没有煤炭计划的用热或用汽大户,可以预收热费。

(三)启动煤热价格联动机制。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建设部《2024建立煤热价格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发改价格〔20*〕2200号),启动煤热价格联动机制。要充分考虑居民承受能力和财政财力状况,按照区别对待、合理负担的原则,适度调整供热价格。居民采暖价格应当分步调整、逐步到位,非居民用户采暖、用汽价格可以一步调整到位。供热价格的具体调整标准和幅度,由设区市政府研究确定。对城市低收入困难家庭,政府要予以适当补助,确保温暖过冬。

(四)建立城市供热行业保护扶持机制。

1.对热电联产予以扶持。热电联产有利于节能减排,是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行业。对专门用于集中供热的热电联产机组,应按照先上后下的原则区别对待,确保供暖。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国家环保总局《燃煤发电机组脱硫电价及脱硫设施运行管理办法》的规定,安装脱硫设施的燃煤发电企业,持省环保部门出具的脱硫设施验收合格文件,报省物价主管部门审核后,自验收合格之日起执行燃煤机组脱硫标杆电价或脱硫加价。

2.实行供热税费优惠政策。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24规定,继续实行对供热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认真执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国家环保总局《2024减免及缓缴排污费等2024问题的通知》(财综〔20*〕38号),对供热企业按规定给予优惠。对采用替代能源供热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要予以政策扶持和奖励。省物价局要会同省建设厅及时调整城市供热建设配套费标准。城市供热建设配套费实行收支两条线,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确保专项用于城市热源和管网建设。

(五)建立城市供热应急预警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供热事故应急处理机制。供热企业要落实供热事故抢修抢险人员、设备和物资,做到人员队伍、机具设备、技术方案三到位,加强模拟演练,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确保及时有效处理突发事故,努力避免事故发生。

二是建立供热用煤应急保障机制。供热企业要制定燃料供应应急预案,加强燃料调配和应急储备,确保供热用煤供应。

三是供热企业要制定并完善极端寒冷、暴风雪等恶劣天气情况下的应急预案,遇有极端天气出现,确保及时有效启动,保证正常供热。

四、积极推进城市供热体制改革,大胆创新供热模式

(一)推进城镇职工采暖费补贴改革。要认真贯彻落实原建设部等八部委《2024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建城〔20*〕148号),加大改革力度,改“暗补”为“明补”,对城镇职工按规定的住房面积标准,由所在单位发放采暖费补贴。具体补贴标准,由省建设厅会同省财政厅、监察厅等2024部门制定。

(二)加快供热计量方式改革。认真贯彻《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改革供热计量方式,提高供热系统运转效率,节约热能,降低成本。所有实行集中供热的新建建筑,必须安装供热系统调控装置、用热计量装置和室内温度调控装置。按照“先行试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稳步推进”的原则,加快推进既有建筑供热计量节能改造。室内供热计量节能改造,要与热源、室外供热管网系统及建筑围护结构改造,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供热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广使用供热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限制和禁止使用能源消耗高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

(三)推行供热热源、管网、换热站一体化。要进一步理顺供热体制,整合优化供热资源,相对集中管理,实现规模经营,发挥规模效益。热源分散、经营管理落后、服务水平低、效益差的供热企业,要有计划地予以撤并。对分散供热的小型锅炉房和换热站,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限期联网改造,各地一律不得再分散建设小型锅炉房和换热站。

(四)积极扶持新型供热方式。要因地制宜,鼓励发展多种方式、多种类型能源的城市供热,积极采用地源热泵、生物质能及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扶持发展新型供热管理模式,鼓励能源服务公司参与供热经营管理。对成熟的新型供热技术,要予以政策扶持和奖励,缓解供热能源紧张局面。

五、加强供热企业内部管理,努力降低供热成本

(一)改进和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供热企业是保障冬季供热采暖的责任主体,必须强化管理,节约挖潜,降耗增效。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供热高效运转。根据国家定额标准,科学合理地设置工作岗位,有计划地裁撤冗员,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能效考评机制和奖惩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狠抓岗位培训,不断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和技能。

(二)大力开展供热节能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高耗能的供热设备,积极应用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对供热设施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供热系统能源利用效率。推广应用汽轮机低真空改造循环水供暖、烟气余热利用等技术,回收利用废热、余热;将蒸汽供热采暖管网改为热水管网,降低供热网损;应用先进的保温技术,提高管网保温性能;应用高效换热器、变频循环水泵、气候补偿装置等节能技术设备,提高换热、输送效率。对使用期限15年以上的供热管网,要制订保温节能改造计划,确保及时改造。

(三)提高集中供热普及率。供热企业要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快热源和供热管网建设,做到新建小区都能集中供热。尚未实行集中供热的市、县,要加快建设进度;已经实行的,要不断扩大集中供热规模。到2010年底,实现*省所有城市和县城集中供热*覆盖,城市和县城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50%以上,到2015年达到65%以上。

(四)提高供热服务水平。供热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严格遵照国家、省2024规范和标准向用户供热,确保用户室内温度符合要求。要向社会公开承诺服务标准,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开通服务热线并坚持24小时值守,及时受理群众投诉举报。供热主管部门要建立供热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严格规范供热服务行为。

六、加强城市供热行业管理,提高供热保障能力

(一)充分发挥供热专项规划的指导调控作用。各级供热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省供热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99号),切实履行行业监管职责,加快组织编制城市供热专项规划,推进供热专项规划*覆盖。未编制城市供热专项规划的市、县,2009年7月1日前必须编制完成。供热专项规划按法定程序批准后,必须严格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确需变更的,必须履行法定程序。

(二)强化供热工程建设*过程监管。任何单位组织建设的集中供热工程,必须报经供热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程序申请工程建设。未经供热主管部门批准的集中供热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办理施工许可,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供热运营单位不予并网供热。对采用地源热泵、生物质能及太阳能等新能源供热的工程建设,要一并纳入管理,做到规范、有序发展。

(三)强化供热经营企业许可管理。凡是从事供热经营的,必须取得供热经营许可。对获得经营许可的供热企业,市、县政府可依法授予其在一定区域范围和一定时限内的特许经营权。

供热企业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供热;分户计量;存在问题;看法及建议

供热采暖是建筑能耗的大户,中国北方地区冬季供热采暖每年消耗煤炭1.5亿多吨标煤,占北方地区建筑能耗50%以上。供热计量改革,是运用市场机制促进供热节能和建筑节能的有效手段。17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2024部门,一直意图通过供热计量改革以推动供热节能和建筑节能。 但是供热计量改革一路走来不易,自原国家建设部(住建部前身)1996年颁布《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规定了供热计量收费以来,至今已经17年过去,我国北方绝大多数城市的供热计量收费改革并未见到明显成效。

根据住建部2012年5月的《“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截至2010年底,中国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1.82亿平方米。粗略估算,实施供热计量收费的面积仅占中国总供热面积5%。北方供热计量收费改革是低碳的"大西瓜"。如果供热计量有效实行,效果真的会很明显,但大家认识不到这一点,没有积极性,除了住建部推动以外,很多部门都不积极。

下面结合张店区情况谈谈对本区供热分户计量工作的几点看法:

一、张店区供热基本情况

2012-2013采暖期,张店中心城区(含开发区部分)目前各供热公司总体供热面积约1557万平方米(不含转供面积约220万平方米),共有5家热力公司根据政府部门划定的经营区域进行供热。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进行供热分户计量的不足1%,与国家、省等的相关要求相差甚远。

二、供热分户计量存在问题

1、供热分户计量相关政策方面不到位、不健全

众所周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供热分户计量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方面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缺没有明确的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地方性法规或政策性支持,仅仅依靠中央财政补贴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上千万平方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其他例如对空置房是否进行收费、如何收费;“两部制热价”收费体制实施后对不缴费、收缴难方面的问题如何解决;对退费制度的落实、执行等等方面都要有切实可行的法规或措施来约束。

2、资金严重短缺方面的原因

(1)因资金不足,各热力公司积极性不高。

目前中心城区共有5家热力公司根据政府部门划定的经营区域进行供热。但是由于供热是亏损性行业,各热力公司目前基本依靠政府补贴勉强维持运营,加上供热管线设施建设时间较长,每年都要进行维修改造以及近几年“蒸汽退城”工作的实施,各供热企业在资金方面更显得捉襟见肘。因供热计量改造工作要涉及供热管线、供热设施的改造,各供热企业明显力不从心。据统计2011年,当地进行的分户计量改造,热力公司仅仅对室内供热系统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热源及供热管网热平衡改造投入每户达到约2600元,扣除国家财政补贴,每户热力公司还要投入近1000元,这还不包括既有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费用。

(2)地方财政资金方面,政府压力大,可投入有限。

2011-2012供暖期仅政府财政补贴就为9653万元。同时,目前上述1557万平方米建筑中,节能建筑所占比例极小,在进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方面还有庞大的资金缺口。如按照既有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分为门窗节能改造、外墙节能改造及屋面、楼梯间节能改造等方面)每平方米100元计算,改造费用将要超过10亿元,扣除中央财政补贴也是一笔庞大的数字。如果再加上室内供热系统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热源及供热管网热平衡改造的费用,投资之大可想而知了。由于近几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地经济形势虽然有所回暖,但总体形势并不乐观,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下,政府想增加投入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3、个别供热企业在部分地区为抢占市场各自为政,造成市场分割严重,供热市场混乱,管理难度大。同时,供热企业资质差异较大,条块分割现象较为严重,这些因素是效率低下的根源所在,也影响了规模经济的实现。

4、亟待市场化变革,缺乏完善的市场准入机制、监督机制

供热计量改革亟待实现供热体制的市场化变革以及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供热计量是运用市场机制促进供热节能的有效手段,但是现在的供热体制也没有达到完全的市场化机制,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和约束机制,在这种大背景下,推动供热计量改革工作,有难度是必然的。

上世纪70年代,前西德用3年时间就完成了强制性的热计量收费制度的推行,因为在强制推行之前,前西德的供热体制就已经完全是市场化的体制和相对竞争性的体制。对于大的房产主来说,是在比较区域供热、分户电采暖、分户燃气采暖等方式的成本和价格后,选择一种经济的供热方式,各种供热方式完全是自由竞争,迫使供热公司为了在竞争中生存,不得不搞好企业管理、加强成本控制、搞好服务,以使其热价具有竞争性。

当前,供热行业的监督机制欠缺,我国没有国家层面的资质管理。之前,中国集中供热的行政审批受到原国家建设部于1996年7月1日颁布的名为《城市可燃气体以及集中供热企业资格证书的行政法规》的第51号令所管制。但到了2004年6月29日,住建部颁布了第127号指导文件,废除了之前颁布的第51号令。在第51号令之后,政府部门再也没有推出集中供热企业行政管理资质的相关后续政策。自那开始,再也没有出现国家层面的行政许可立法。

缺乏监管和约束机制,造成供热单位可以说,"我不做节能,你能拿我怎么着",这种现象目前非常普遍。

三、几点看法及建议

1、建议政府尽快出台配套健全供热分户计量的相关政策法规

出台的政策法规要符合实际,充分考虑到各种情况、因素,并且一定要具有可实施性,为分户计量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建议地方政府综合考虑,制定相关政策,多方面筹集资金

目前,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存在困难最多,体量最大,对资金的需求也是非常巨大,单单依靠国家和省的奖励资金和地方财政无法在短时间内改造完成。因此,有的地方政府采取“谁受益、谁分担”的原则,采取“中央和省奖一块、市财政配一块、供热企业筹一块、受益居民出一块”的办,多渠道筹措改造资金,切实保证改造资金来源。

3、建议政府根据各地域实际情况,从长远考虑,委托编制切实可行和详细的区域供热专项规划,进一步优化热源结构和管网布局,做好村镇开发建设规划的同时做好区域供热规划;合理划分供热企业的供热区域,充分考虑供热企业未来发展空间,避免盲目、无序竞争。同时加大供热规划的检查力度,对未按照批准的供热规划实施的建设项目不予进行竣工验收、不予备案;对擅自跨区域经营的供热企业要严厉打击,维护供热市场的有序性。

4、建议国家尽快出台相关法规

如果能够从国家政策层面出台监督机制方面管理办法,将有助于尽快提高供热行业整体管理水平,对供热计量收费改革、节能减排和供热服务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供热企业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随着煤炭成本的节节上涨,近年来我国热电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遭遇巨大压力。在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热电企业只向工业用户供热,受惠于浙江等地工业用热执行煤“热”联动政策,尚可维持生产;但在我国北部、西部等广大地区,专门向居民用户供热的热电企业深陷“市场煤”和“计划热”的矛盾中,绝大多数的企业面临巨额亏损。北方部分热电企业经常在冬季供暖储煤高峰时期出现资金链断裂、无钱买煤的情况,使供热、供电安全这一重要民生问题受到影响。 一、热电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

(一)煤价居高不下,供热成本倒挂严重。

燃料成本一直是热电企业经营压力的主要来源。全国数千家热电企业一方面承受煤价持续高涨而电价、热价受限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还需承担热网建设投入。以内蒙古地区某国有电力公司为例,该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来,仅热网改造投入的费用就累计达到5亿元,与此相对应的是各供热单位的亏损累计已达到14亿多元。即便地方政府对平均热价进行小幅上调,按照当前的燃煤成本计算,热价仍然倒挂亏损。

(二)供热体制不顺,热源、热网投入过大。

当前城市供热二次管网很多为老旧管网,热电企业每年用于二次管网改造的投入巨大。同时,由于供热运营体制原因,热电企业除了要负责热源建设外,还承担着部分城市供热主管网建设和维护,且投资主体单一,热电企业负担过重。 二、促进热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建议国家采取措施,限制煤炭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同时合理配置热电企业所需的煤炭资源。

建议国家主管部门为热电企业配置合理的煤炭资源,降低供热成本,确保每年供暖工作顺利进行;尽快出台改革措施,从根本上化解电煤矛盾,并将电煤价格纳入国家监管,制止价格无序上涨,确保电煤供应持续稳定。

(二)尽快调整热价、电价,使价格与价值趋于相符。

建议各地区政府组织专门机构对供热价格进行论证,在综合考虑用户承受能力的情况下,着手考虑调整供热价格。建议国家综合管理部门督促各地方政府落实国家发改委2024“对供热企业实行临时性补贴或高寒地区供热财政补贴”的规定,使供热企业能够正常运转。

同时建议对热电机组实行季节性电价。鼓励热电机组在采暖季节和用电紧张季节多发电,在非供暖季节和用电宽松季节少发电。

供热企业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业热负荷;集中供热;蒸汽管网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industrial park with the steam parameters, puts forward some problems needing attention in design of pipeline network, fees and so on, as the focus for the steam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to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Keywords: industrial heat load; heating; steam pipe network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我国的工业企业的生产用汽经过从分散的企业小型自备燃煤锅炉房、企业自备电厂发展到大型的工业园区实现集中供汽,供汽的品质要求和规模不断的提高和扩大。特别是,随着近年来煤炭价格不断上涨、材料运输成本的增加、人工成本费用的提高,环保成本投入和要求的提高,原有企业自备小型热源的供汽成本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企业生产的主要负担,企业迫切需要稳定、可靠和价格合理的蒸汽供应,集中供汽成为了企业发展必然的选择。同时,随着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的要求,五大国有发电企业迫切需要降低机组自身运行煤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要求进行机组供热改造发展“热、电、冷”三联供。在工业园区集中供汽规划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工业园区用汽参数确定

工业园区的种类很多,而蒸汽能耗较大的主要为煤化工、石油化工、盐化工以及普通工业园区。

煤化工园区的蒸汽能耗主要集中在9.8MPa、4.0MPa和1.0MPa三个压力等级。其中,作为常规煤化工产品的焦炭生产中将产生5.4MPa的蒸汽,单耗为0.45吨蒸汽/吨焦炭,该蒸汽经减温减压后可基本满足此类园区内4.0MPa级别的蒸汽消耗。二甲醚项目生产需消耗9.8MPa的蒸汽,单耗为3.36吨蒸汽,作为煤化工园区内蒸汽压力要求最高的项目。此外,此类化工园区供热所需的蒸汽压力等级主要集中在1.0MPa以内。

石油化工园区的蒸汽消耗主要为3.82MPa和1.0MPa两个压力级别。其中,以3.82MPa压力的过热蒸汽为主。

盐化工园区蒸汽消耗类型与煤化工园区相同,主要为3.8MPa和1.0MPa两种压力等级。

普通工业园区指以纺织、造纸、食品、啤酒等行业为主的产业园区。此类园区比较常见,一般都位于城市的一个片区内。普通工业园区生产以低压蒸汽为主,所需的蒸汽压力都在1.0MPa以内,蒸汽的消耗量相对较大。

目前,我国热电厂机组工业供汽参数一般为1.0MPa(±0.2 MPa)和1.6MPa(±0.2 MPa)两个压力等级,温度280-340℃,具体由项目实际情况确定。对于1.6MPa以上的蒸汽由于其热值较高、品质较好,一般不作为工业供汽。热电厂供汽参数的选择和确定主要根据汽轮机的抽汽位置以及用户用汽压力、输送距离等综合分析确定。

在考虑对工业园区集中供汽时,首先应明确园区的性质,落实园区用汽企业用汽参数,进行实际的调研分析,最终确定供热热源的出口供汽参数。考虑到供汽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工业园区集中供汽一般以解决1.6MPa及以下的企业用汽为主,对于企业有少量中、高压用汽时由企业自行建设热源解决。

2 蒸汽管网规划设计

2.1 企业用汽热负荷的落实

为保证蒸汽管道设计合理和运行的经济、安全可靠性,热用户实际需求热负荷的调研和落实十分重要。因此,在前期调查工作中应对用汽企业的生产工艺、主要产品、现状生产规模和单位产品能耗等基础数据逐一落实,并进行计算校核。了解企业的用汽情况,属于连续用汽还是间断用汽,全天的用汽波动情况以及常年的用汽波动情况,确定最大、最小和平均用汽量。了解企业现状生产的锅炉配置、实际用汽量,近期的用汽量(3年内)以及远期规划用汽量等数据。管径设计选择时一般以近期负荷需求为依据,适当考虑富余量。由于蒸汽用户用汽峰值出现的不同时性,在计算设计工业热负荷时考虑同时使用系数,一般取0.6-0.9。

供汽企业在进行上述调研工作后,且确定要给某个企业供汽时应签订供汽协议书,明确供汽量、供汽参数等基本资料,同时供汽企业根据用汽协议确定的相关参数来建设管网,用汽企业根据协议用汽量缴纳管网建设配套费用。

2.2管网管径确定原则

基本原则:根据供汽范围内企业的用汽量、用汽参数、供汽距离和热源出口参数,通过蒸汽管道允许的压降和温降,控制管道的流速选择管径。

蒸汽管道最大流速表

蒸汽管道设计时应考虑实际的运行流量不宜低于设计流量的30%,最小安全运行流量不能少于5%。如果用汽企业属于间断用汽时,为保证管网运行安全,当企业不用汽时应按照最小设计流量进行排放,该部分汽量费用由用汽企业承担,并在协议书中进行明确说明。

2.3管材及敷设方式

目前,蒸汽管网敷设主要为直埋和架空敷设。架空敷设主要是在大型的工业园区以及企业厂区内部,沿城市道路敷设时一般要求直埋敷设。直埋敷设常采用钢套钢软质保温内滑动保温管,由于工作管道处于相对封闭、干燥、稳定的环境中,基本不受外界干扰,管道热损失较小,运行相对安全、可靠,此项技术已经完全成熟并广泛的应用在许多城市。地下直埋敷设关键是外护管道的防腐和外护管道接口的探伤,防止出现外护管道损坏引起保温材料进水、造成外护管道破坏等问题。地下直埋蒸汽管道、固定节等附件选择也应该保证质量。设计、施工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设置疏水、排潮等装置。直埋敷设时相对于架空敷设麻烦在管道运行暖管、调试初期的疏水工作,疏水大多情况下无法排到周边排水管道中,必须采用水泵等设施排水;架空敷设时相对简单可以直接排掉。

架空敷设时管道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冬季温度较低时热损失较大,同时管道受周边环境影响较大,管道支座等钢结构件长时间处于高温、潮湿环境时腐蚀严重,运行安全可靠性不如直埋敷设。由于投资较省同时运行维护简单,一般在企业厂区内部分支管道中采用此方式以低架空敷设为主。

3 工业供汽销售方式选择

3.1供汽销售方式

工业供汽的销售主要包括热源直供方式(热源直接供应到用汽企业)和厂网分开模式(热源企业将蒸汽销售给热力经营单位(热力公司),由热力公司销售给热用户),一般以后者居多。热源直供的方式主要适合于用户较少的地方,一般由热源建设专线为该企业供汽,热源和企业直接结算,管网建设可由热源企业独资建设或共同投资建设。

目前,大多数电厂都采用热力公司间接销售的方式,主要是用户较多、管网较长,运行维护工程量较大,热电厂没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由独立的热力公司负责蒸汽管网的建设和运营管理。

3.2供汽结算方式

热电厂直供时双方根据各自的流量表进行核算,共同分担管网的热损失,管网运行维护由热源企业负责,此方式双方对成本和运营费用等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分歧,容易出现一定纠纷。

厂网分开的运营模式作为目前主要的运营管理模式,由于其责任明确、运行管理简单而广泛的采用。热电厂以双方分界点的流量表和出厂价格为依据进行结算,热力公司根据用户的流量表和销售价格与企业结算。热力公司承担管网的运行维护、热损失费用等,热源企业保证供汽的压力、温度等参数要求。

3.3供汽价格确定

工业供汽价格一般按照用汽量吨数计算,不同热电厂机组大小和运行成本相差较大,供汽价格也不同,目前工业供汽价格一般在200元/吨左右。不同地区在确定供汽价格时应同时兼顾供汽企业和用汽单位的利益,在对供汽成本核算基础上,确定蒸汽的价格。

4 其他注意的问题

4.1企业用汽量的落实,保证管径选择的合理和经济性

由于企业用汽量直接影响着蒸汽管网管径选择,必须应加强前期资料调研和分析,确保企业用汽量数据符合实际生产情况,保证管网管径既能保证企业远期最大用汽量需求,同时兼顾近期低负荷时,管网处于安全和经济运行状态。

4.2热源供汽参数的确定,确保机组最经济的抽汽参数

集中供汽热源的供汽参数以满足范围内绝大多数企业用汽参数要求为原则,同时兼顾热源自身的情况,尽量以低品质的低压参数对外供汽,确保蒸汽能量的梯级利用,达到高品质蒸汽发电做功,低品质供热的目标。

4.3管线路由设计方案应充分论证分析

4.4管道及附件等设备材料的选择,应保证质量

在管道规划设计时,应根据管网设计参数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管道材质、保温材料和阀门等附件。

4.5加强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督和管理,确保工程工程质量

4.6管道运行调试,应由专门技术人员进行

供热企业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1 热力产品及其市场营销概述

1.1 热力产品

电能和热能联合生产的方式称为热电联产, 热电联产企业的产品主要为电能和热能。作为能量, 这两种产品不同于一般产品的特殊性一是不能大量储存, 二是必须通过电网公司的电力网络和热力公司的热力网络转运后销售给终端用户。由于电网与热网的一次性投资大和非重复性建设项目都造成了这种转运网络的寡头垄断(Oligopoly), 使得各类用户及其他上下游产业没有选择余地, 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服务。另一方面, 热电联产企业一般都位于城市的周边地区, 热电联产企业的建立与城市地域与规模密切相关。因此, 同一城市的热电联产企业数量不多且在较长时间内生产规模变化不大。所以, 同类生产企业之间也形成了垄断。热电联产企业又时刻受燃料供应的限制, 以及燃料涨价带来的成本上升的压力, 因此对热力产品的营销工作以及营销策略的研究日渐重要。

1.2 热力产品营销

目前, 热力销售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主要是依赖热力公司下达的热力供应计划, 按照计划供应,热电联产企业不能够主动参与竞争。我国的电力企业( 包括热电联产企业) 已经走向了市场, 但营销工作仍在或多或少地套用计划经济时期的经营管理模式。电力市场营销与一般意义的营销存在一定差距。热电联产企业应当根据市场规律建立合理的营销体系, 根据科学的市场营销理论注重品牌的包装和宣传, 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产品价格, 加强与批发商( 热力公司) 和直供用户的沟通并提高服务水平, 积极开拓直供用户, 减低企业单一买主的风险。

2 热力产品绿色营销

2.1 环保商品定位热力产品绿色电力

作为一种商品, 在营销过程中将商品的包装设计和绿色价格、绿色渠道、绿色促销相结合以引起消费者广泛的注意, 增加市场认购量。热电联产企业本身就是一种节能型的企业, 这是相对单一生产电能的企业的优势所在, 因此, 在营销过程中可以参考绿色电能的营销策略开展热能产品营销工作。发达国家绿色产品的共同特点是以绿色电价项目的形式启动, 将可再生电力作为一种区别于普通电力的特殊产品, 为其单独进行产品设计和价格制定, 从而避免提高所有用户的电价。

2.2 绿色产品价格支持

目前, 上海市绿色电力的上网电价实行政府定价或招标定价, 对绿色电力高出普通电力部分的价格, 政府给予上海市电力公司一定的定价权。高出普通电力的价格部分反映的是绿色电力的环境效益, 这部分价格的放开不会影响到电价的稳定, 因为用户具有选择权。如果价格定得不合理.他们可以选择不购买绿色电力。将来, 随着绿色电力市场规模的扩大, 绿色电力的价格必将得到相应的调整。

热力产品的价格策略也可以参考上海绿色电力的价格调整销售价格, 考虑绿色产品这一因素,从而提高热电联产企业的供热价格。另外, 热力产品的特性决定了这一特殊产品的营销策略不同于一般产品。首先, 热力产品购买方几乎只有热力集团这一单一购买方, 需求量的大小几乎和价格( 非大幅度变化) 没2024系, 特别是民用采暖, 即价格的变化几乎不会对采暖量的供应造成影响。

3 非采暖季节热力产品营销

3.1 开拓蒸汽制冷市场促进 DSM热电联产企业的产品市场需求受季节性和天气的影响较大, 在冬季, 取暖需求大, 热电联产企业都在最大负荷下生产。但是在非采暖季节, 一般用户的民用采暖关停, 仅有部分重要用户和部分酒店的热水供应, 使热电联产企业的生产计划大幅减少。另外, 工业用户的减少也使得企业生产计划降低。由于热力产品的生产减少, 热电联产企业的利润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在非采暖季节开拓热力市场的热力产品营销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3.2 客户关系管理促进热力销售

根据市场营销学理论, 客户关系管理(CRM) 是指通过培养企业的最终客户、分销商和合作伙伴对本企业及其产品更积极的偏爱或偏好, 留住他们并以此提升企业业绩的一种营销策略。客户关系管理的目的是从客户利益和公司利润两方面实现顾客关系的价值最大化。客户关系管理对企业显然是有利的, 由于夏季热力产品需求量较低, 促销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热电联产企业更有必要开展 CRM工作。但是, 由于客户稳定或几乎不变, 因此热力产品的促销工作不同于其他产品。建立良好的供需关系和提高服务意识对产品的促销是必不可少的。热力产品的主要用户是热力公司, 而热力产品供应者有多个热电联产企业和一些较小规模的锅炉供热厂。在春季供应期结束后, 热力用户大幅萎缩。除了供热管线的约束外, 究竟选择哪个企业的产品是热力公司需要考虑的问题。

热力产品特性不同于一般产品, 因此热力产品营销也与一般产品不同。热力产品的营销不能完全套用一般产品的营销。热力产品的营销应当考虑机组电力需求, 应当考虑电网公司的调度计划, 合理地分配热力与电力的负荷。因此, 电力市场与热力市场营销又是相互约束和影响的。根据实际生产条件合理分配电热比来进行市场营销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马非.刍议独立发电企业市场营销[ J] .湖北电力.2006, 30(3): 46- 47.

[2] 李先国.市场营销学[M].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 郭国庆. 市场营销通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