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学困生辅导总结{2024年最新5篇}

梦幻书海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708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9分钟。

学困生辅导总结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项目化;高校辅导员;贫困生

近年来,高校贫困生群体的出现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关注的焦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贫困生资助工作,几年来高校相继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资助贫困生的政策,形成了由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减免学杂费、助学贷款以及勤工俭学等构成的资助体系,该体系作为扶助措施使贫困生得到有效的资助。由于贫困生群体的特殊性,这些资助政策在具体落实的同时难免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

一、目前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1.高校资助重物质资助轻精神扶持

近年来国家助学政策呈现出政策到位、体系完善、方式多样、资助额度大等特点,国家助学政策很大程度能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学费负担,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高校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的困难,面对高昂的学费,承受了比一般青年更加沉重的经济压力,因此,适度的物质资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生活压力,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校的学习和各项课外活动中。

大学时代对于青年树立远大理想、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形成良好的气质性格、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贫困生自身角度来说,自卑心理、人际交往局限、在环境的压力下产生的焦虑不安等是他们常见的心理问题。所以,贫困生的精神扶持应包括:第一,拓宽视野、提高能力;第二,增加心理知识,加强心理干预;第三,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平台;第四,重视诚信和感恩教育。这样才能使贫困生心胸开阔、朝气蓬勃、专注于学业,并妥善处理好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2.辅导员较少针对贫困生开展活动

高校辅导员处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第一线,是最接近学生的群体,也是开展资助工作最有力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在大学校园里,辅导员最了解贫困生的家庭和经济情况,以维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利益为工作出发点,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有效地施行帮困助学。同时,高校辅导员又要以循循善诱的教育来启迪贫困生的心灵,更要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有针对性的活动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贫困生。但目前辅导员在开展资助工作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辅导员资助工作多集中在助学评定工作。目前,辅导员负责组织政策宣传、贫困生认定、诚信教育等每一个助学环节的工作开展。在调查中,大多数辅导员表示在资助工作中,对各类奖、助学金的评定,勤工助学方面特别重视。其次,辅导员谈心谈话多围绕贫困生家庭经济情况的了解。与贫困生日常接触多与关心贫困生生活和学习相关,较少涉及意志品质培养、情绪疏导等内容。谈话记录也较为简单,未能形成长期系统详细的分析。并且,辅导员针对贫困生开展活动较少。辅导员日常工作繁琐,日常的资助工作集中在各类奖、助学金的评定和发放上,较少开展一些针对贫困生的课外活动。常见的以贫困生为对象的校园活动方式较为单一。并且涉及贫困生隐私问题,辅导员在开展活动时更加小心谨慎。最后,辅导员开展活动希望得到专业支持。辅导员在开展贫困生相关活动时受到时间、资金和专业知识的限制,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其中最常见困难是与贫困生谈话缺乏心理学相关知识的指导;不知道开展什么样的活动可以满足贫困生身心健康需求。因此,高校的学生工作部门和各二级学院有必要为辅导员的工作提供一定的支持,包括活动开展资金的支持和贫困生心理辅导的专业知识支持。

二、以项目化为载体开展贫困生活动

1.项目化含义

项目是一个组织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在一定的时间、人员和其他资源的约束条件下,所开展的一种有一定独特性的、一次性的活动。校园项目化是一种以学生自己为主体,通过学生申请项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并在活动后进行项目的总结,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给学生发挥个性和创造性的空间,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校园活动运作机制。

2.贫困生活动项目化运作

(1)贫困生活动项目化运作的原则。贫困生活动项目化运作以辅导员为主导,贫困生为主体和对象,以项目化为载体,在整个过程中把握贫困生扶助总体性原则。第一,坚持指导老师(辅导员)身体力行原则,辅导员是贫困生直接的教育者,一言一行起着言传身教的所用,在活动开展之初和进程中辅导员充分发挥了自己人格的力量,和贫困生尽可能多地交流,从健康人格的塑造到活动如何开展,应给予耐心详细的指导。第二,坚持尊重、公平、平等的原则,在整个项目开展过程中努力去营造一种相互尊重的,平等交往的环境,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的温暖,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的能力。第三,坚持对贫困生的全方位关怀,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不仅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对贫困生的人文关怀和能力培养。

(2)贫困生活动项目化运作的流程。在实际运作中,首先,辅导员应积极宣传校园项目化工作,在日常谈心谈话中针对不同贫困生的特点启发贫困生以项目申报的方式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组织或承办各项活动。随后,辅导员就活动开展意义、活动开展方法、活动预算等方面指导贫困生撰写申请书,提交至高校大学生项目化运行中心,待项目获得批准后,辅导员在开展活动的全程中就如何宣传、组织给予贫困生指导。最后,在活动结束后,辅导员组织贫困生围绕活动开展的收获,组织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进行活动总结,并指导撰写活动总结报告。

(3)贫困生活动项目化运作的方式。在贫困生活动项目化运作时可开展的活动方式可分为四大类。

一是思想素质类。具体方式:1)辅导员可以运用自身掌握各种活动动向的优势,筛选出各种中有关帮助贫困生自信、自立、自强的讲座,如励志讲坛和名人访谈,指导贫困生围绕讲座主题申报关于参加讲座后心得体会的研讨方面的项目,在讨论会上加以引导,帮助其放下思想包袱,排除自卑情绪,引导他们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心。2)辅导员指导贫困生联系社科部的思想政治专职教师举办有针对性的讲座为申报项目,通过专职教师介绍一些逆境成才,在艰困环境中奋斗拼搏、改变命运的典型人物及事例或开展专职教师与贫困生谈人生等方面的座谈会,以此启发、激励贫困生,使他们树立正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和人生道路,明确奋斗目标。3)辅导员指导贫困生申报项目组织开展班级读书活动,通过搜集和阅读励志书籍,使贫困生在读书和读书交流活动中懂得在风雨中搏击去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4)辅导员指导贫困生开展班级主题活动为项目,以诚信或感恩教育为主题,通过情景剧、小合唱等形式使贫困生对诚信和感恩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并可通过校园爱心活动、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使贫困生在实践层面将感恩的意识和回报的冲动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并形成回报恩情、乐善好施、甘于奉献的习惯。

二是专业素质类。在学业方面,辅导员帮助贫困生合理安排工作和学习的时间,进行高效的时间管理。贫困生根据自身专业特色,以就业见习、专业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申报项目,负责项目开展的贫困生可以开展优秀生介绍学习经验交流会,演讲比赛,学习技能交流会,专业学习竞赛,跨年级考研、实习经验介绍,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展等活动。创造机会让贫困生更多地展现自我、悦纳自我、提升自我,锻炼他们的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交际能力,贫困生和普通大学生在活动中共同交流学习,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同时,辅导员积极开拓校外实践基地,贫困生申报包括小组考察、参观、实习等活动的项目,增进贫困生对社会的认识,锻炼其人际沟通和实际工作能力,并让他们从实践学习,从而使他们明晰在校学习、锻炼发展的方向,最终实现对其学业的良性促进。

三是文化素质类。高校应为贫困生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充满爱和希望的校园文化环境,激发他们的奋斗精神,养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生活态度。辅导员指导贫困生组成项目小组设立“爱心银行”——为贫困生提供小额贷款,“爱心超市”——免费为贫困生提供少量学习和生活物品,“爱心驿站”——二手物品收集和出售,最大程度上帮助贫困生,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辅导员也应引导贫困生申报项目以小型讨论会、成长分享会等座谈会的方式正确分析当前社会文化热点的介绍与评述性活动。可利用第二课堂、体育长廊等资源,组织贫困生开展高品位的文化、体育活动,提高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

四是身心素质类。帮助贫困生保持身心健康也是贫困生资助的一个重要方面。项目组专门聘请心理辅导老师开设心理讲座,帮助贫困生提高自己的情绪调节能力;树立自尊,自助,自强的主体意识;改变自己的负面情绪;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同时,项目组积极策划多种形式的身体锻炼方法,鼓励贫困生参与体育锻炼,如风筝嘉年华,“贴膏药”比赛,健康长跑,郊游远足等,在娱乐中锻炼了身体。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调节情绪,还可以促进心理环境的优化,进而促进身心健康。参加体育锻炼也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增加贫困生与人交流的机会。

3.贫困生活动项目化运作的优点

(1)提供非物质资助方法。以项目化方式开展贫困生相关活动,是目前高校辅导员开展资助工作新的尝试。它为高校辅导员开展非物质资助提供了有力抓手,对勤工助学的资助方式进行了补充;也为高校辅导员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增进了贫困生之间,贫困生与其他同学,贫困生和老师的沟通;更为高校辅导员开展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告别了单纯以说教为主的方式,使贫困生通过一次次生动的经历,在活动中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

(2)符合贫困生高校资助的特点。高校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作,各种奖、助学金,助学贷款等给予贫困生经济上的支持,可以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贫困生活动的项目化运作从项目前的总体规划,项目初期的活动设计,项目实施过程中指导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活动的组织以及项目最后阶段的总结工作都对贫困生课堂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辅导员引导贫困生通过项目化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自强自立、平等、关爱之风,形成宽松、和谐、乐观、向上的群体氛围,有利于贫困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状态,高校资助工作会更有成效。

(3)培育贫困生的主体意识。由于项目的申报和参与都是以贫困生为主体进行的,所进行的活动也是在辅导员指导下的符合贫困生特点和需求的活动,这样能很好地培育贫困生的自强自立精神。在“项目人人可以申报,参与人人机会均等”的良好氛围中,以贫困生为主要成员的项目小组通过开展各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通过项目化的规范运作模式,使更多的贫困生在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在学校中就开始按照项目管理的理念尝试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从精神上,学业上,能力上获得极大地满足和成就感,消除了经济贫困给他们带来的消极影响。

4.项目化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在贫困生开展项目化活动的过程中,还需要辅导员注意有一些问题。一是贫困生隐私权的保护。为了更好地帮助贫困生,辅导员收集了关于他们各方面的资料,这些资料都应注意保密,不宜对项目组成员和其他学生公布。二是注意建立动态的贫困生档案,在工作中要及时准确地了解他们的信息,如心理状况,经济状况,了解不同贫困生的特点和需求,建立一个动态的档案,这样才能在恰当的时候给予他们帮助,同时,也能进行项目开展前后对比,寻求更加适合的教育资助方式。三是注意项目开展过程中的教育和引导。辅导员应指导学生完成申报的项目,以鼓励和支持的方式为主,帮助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开展的活动应以诚信、自立、自强教育为主旨,重在参与,而不应片面追求活动的形式和效果。

学困生辅导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 学习困难生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1-0215-02

一、相关概念及团辅对象

团体心理辅导指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

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也称成长性心理团体:注重成员的身心发展,协助成员自我认识、自我探索,进而自我接纳、自我肯定;注重成员生活知识和能力的充实以及正向行为的建立。它区别于“治疗性”的心理团体。因此,采取的是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简称“团辅”)。

团辅对象:主要由学习困难生组成(学习困难生以学院发文的累计不及格学分在14-28的学生为主,及个别主诉学习困惑或学习困难生),以及由团辅老师安排的特殊学生(该学生在团辅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活跃气氛、带头行动作用)。本次团辅共有学生35人,分成两组,每次团辅人数为15-18人,对每次参加过团辅的学生进行登记。

二、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主要策略

(一)团体心理辅导中

1.注重团辅方案的设计与适时调整。团辅方案设计落脚点,一是以实现学习困难生自我成长为目的,充分利用发展性团辅的优势,积极探索学习困难生的管理与引导的思路和方法。二是要密切注意观察团体成员的各种变化,及时调整辅导策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验团辅带来的效果。

2.注重学员安排。按照事前安排,尽量集中学生,使得所有学生在所有团辅活动中的参与次数能尽量一致。一方面为了让学生尽量少面对陌生的面孔;另一方面,为了增强并巩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注重情感体验。在团辅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不能为了开展活动而形式化。一是尊重每位学生,不能因为学生的不及格、学分差异而区别对待;二是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内心感受;三是注意倾听,要适时用简单语词或点头等肢体语言进行鼓励。学习困难生往往情感体验较少,或较为隐蔽,通过回忆体验或公开表述,促成较好的情感体验,既有助于学生丰富自己的情感,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4.注重交流、分享。一是要规定分享主题,如自身兴趣、最成功的事、高中生活、学习成绩差原因等;二是规定时间,团辅里每个人机会均等,不能减少时间,同时也不能超时(这有利于自控力的训练);三是学生之间要彼此尊重,指导老师对干扰声音要及时制止。分享有助于增进相互的认同感与信任感,化解学生的陌生感、无助感和焦虑感,有些分享能与其他学生产生共鸣,有助于建立社群感和安全感。

5.注重观察与把握学生心态变化。指导老师要态度中立,尊重每个学生,认真倾听讲述,仔细观察和把握学生心理变化,如对团辅的接受度、反感度,对自我分享的紧张感,对其他同学的排斥性,等等。同时,指导老师要在团辅结束之后及时记录情况。

6.注重循序渐进。学习困难生团辅的开展要比一般团辅困难,指导老师要做充分准备,团辅内容、结构、功能的发展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团体成员的心态也有一个适应、转变、调整过程。如果指导老师对各类活动的应用范围和功能了解不足,或者对学生的情感把握失误,会设计或安排不适当的活动,往往会阻碍了团辅的发展。

(二)团体心理辅导外

1.注重个体沟通。一方面,对在团辅中表现出有逆反心理的、有不配合行为的学生要及时进行约谈。例如,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可以适当进行批评教育,可以布置特定的“家庭作业”。另一方面,与在团辅中表现胆小的,及不及格学分较多的学生进行约谈。例如,对胆小的、不善言语的学生进行鼓励;对不及格学分严重的学生进行学业督促与跟进。因为学习困难生团辅算是特殊群体团辅,而且指导老师又是他们的思想政治辅导员。因此,在团辅之外,可以适当进行心理辅导“越界”行为与措施。

2.注重收集相关信息。在每次团辅结束之后,指导老师除了记下必要信息外,要及时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一个头脑回顾,加深印象。另外,要注意收集其他外来信息,如教师评价、班长反馈,特别是来自室友的评价。指导老师可以对需特别关注学生安排一名室友“信息员”,指导老师要经常与“信息员”进行沟通,了解和掌握学习困难生的近况以及他们的思想动态等信息。这样,指导老师对团辅中的每个学生能建立一种相对完整的信息体系。

三、存在困难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困难

1.团辅对象的不可选择性。本次团辅的对象是进入学院规定的不及格学分警示警告的学生,以及个别临近警示警告的、指导老师认为有必要参加团辅的学生,没有随机性,具有不可选择性。

2.参与积极性低。学习困难生在学习成绩上表现较差,这些学生处于班级的边缘,往往有厌学情绪,经常逃课,与班级同学交往较少;或者网络成瘾,大部分时间花在寝室或网吧上网、游戏;或者人际关系很紧张,情绪脆弱,经不起挫折。他们对参加团学组织、班级活动、评选奖学金等提不起兴趣,慢慢他们成为没有上进心的学生。学习困难生主观意识上的“积极性低下”对团辅的开展带来极大不利,这需要指导老师坚定信心。虽然学习困难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们都是经过高考筛选的在校大学生,大多数知情意系统是完整的,他们知道并清楚自己存在的“不足”,也希望能够完善自己。

3.配合主动性差。学习困难生不仅参与积极性低下,而且在团辅活动中缺少配合主动性。当指导老师告诉他们这个团体的性质和目标时,个别表现出“不屑”或“反感”,个别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选择沉默。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学生,对方是老师,自己学习成绩差没办法,学生还是要听老师的,老师让我来我就来”,至于活动中的配合与反应就只能属于“应付型”,缺少情感投入。

(二)原因分析

1.个性。学习困难生存在积极性低和配合主动性差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个性。个性指一个人在思想、性格、意志、情感、态度等在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上的表现。小部分学生表现出个性“张扬”,他们对团辅表现出明显不满,甚至在言语或行动上表现出抗拒。大部分学生表现出个性“沉默”,他们习惯低下头,做一个“乖”学生,仿佛在认真听讲,但让他们行动起来的时候,他们的节奏马上表现出慢一拍。

2.观念。观念是人们在实践当中形成的各种认识的集合体,人们会根据自身形成的观念进行活动。学习困难生的观念表现有: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如新款游戏、网络朋友等,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而对于别人“给”他的事物,如参加四六级考试、团辅等,表现出较强的消极性。他们并不是没有积极性,而是他们的观念左右了他们的积极性。他们利用观念系统对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事进行计划、实践等活动,但并没有表现出一个大学生应有的理性:努力学好专业技能、人际沟通、组织协调等本领,为踏入社会做好准备。

3.男女生比例。学习困难生团辅开展困难还有一个客观原因,那就是所在专业学生以工科为主,不及格学分多的基本是男生。对于个别女生,出于综合考虑并没有让她加入团辅,男女比例基本失调。一群男生聚在一起做团辅,谈如何交朋友、打开心扉、分析成绩差原因等,是相当有难度的。

四、取得效果及建议

(一)取得效果

1.学习成绩有所改善。通过两个学期各两次的团辅活动和近80人次的个体谈话,35名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改善。最直观的就是同上一年级同一时期的不及格警示警告人数进行比较,有了较明显下降。通过开展团辅,这些学生提高了对待学习的警惕性,更加清楚意识到学习提高和毕业拿证的重要性,团辅促进他们在上课中或课余时间里能多一份关注学习的情感。另外,学习成绩的改善也得益于这些学生是指导老师(思政辅导员)的直接管辖学生,指导老师对这些不及格学分学生已经比较熟悉。

2.人际交往水平有所提高。通过团辅,学习困难生拓展了交往途径,认识一些专业外同学。通过分享兴趣,有共同爱好的同学取得了联系,周末可能会一起出去活动,如钓鱼;或者,他们虽然没有加强联系,但他知道另外一个同学虽然成绩不好,但是跟自己有一个共同爱好,如喜欢日文。通过分享理想,他们知道自己并不“孤单”,还有其他人有同样的梦想。学习困难生在思想上找到一定的共鸣,这促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增强了尝试性和主动性。

3.个性趋向外向、开朗,情感表现较之前丰富。通过信息员“情报”,这些学习困难生在人际交往和待人处事上有一定的改善。例如,在寝室进行卫生大扫除的时候,他们会主动把自己的“领域”清扫一下,或者参与进来;他们参加寝室聚餐或班级聚餐的次数也在增多(信息员也发挥着“鼓动”作用);他们碰见指导老师会比之前热情不少。

(二)特别建议

1.团辅和个辅相结合。针对学习困难生,指导老师要坚持团辅和个辅相结合。主要原因有:(1)在团辅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问题,有些无法在现场解决,有些也不能在现场处理。所以,一定要坚持在团辅之后,及时采用个辅,解决、处理、协商团辅过程中的问题。(2)团辅是一种群体模式,一方面,分享交流的内容比较大众化,比如谈人际交往、应对压力等普遍话题;另一方面,群体模式下的分享,学生容易把自己隐藏起来,并没有吐露真情。因此,团辅后适时进行个体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感受。(3)要提高学生的成绩,离不开个辅。就针对学习不理想而言,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不一样,原因也不一样,个辅比团辅更有针对性,效果更为明显。另外,指导老师甚至可以“越界”到业务辅导员,指导、督促、帮助学生完成如何重修、如何报名等事务性事项。

2.善于总结。第一,要善于对团辅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在开展辅导时,要注意观察团体成员的变化,如有需要,及时调整辅导策略。第二,要善于对后期回访进行总结。追踪调查可以知道团体效能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的实际迁移能力。同时,可以帮助指导老师不断完善团辅计划及团体历程。对参加过团辅的成员进行回访记录,主要任务是评估、总结团体成员的成效,整理成员资料并存档,对成员进行观察、访谈、记录。

3.辅以积极心理学理念。积极心理学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指导老师要有积极心理学的这种开放精神,接受每一个学习困难生,遇到困难也不能急躁,要有自己的节奏,不能被学生的情绪所左右。指导老师要有积极心理学的欣赏心态,相信每一个学习困难生都是可以取得不错成绩的,要鼓励他们挖掘自身潜能,做一名积极向上的大学生。

学习困难生对于学院的学风建设、班级的班风形成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如果能通过团辅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把他们从班级的边缘拉回到班级中间,拉回到学习轨道上,这样既帮助他们改善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又有助于他们较好地完成学业,更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

学困生辅导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辅导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94-01

引言:数学学困生是我国初中阶段教学课堂当中较为突出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的学生成员在课堂学习环境中付出着不输于同龄人的努力,但却难以有效的提升自身的学习成绩,长此以往严重降低了初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有效提升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辅导教学质量,已经逐渐成为教学工作者急需探究与解决的重点内容。

1.辅导教学模式概述

辅导教学模式是我国当下教学阶段的优化教学模式,其中主要包括分班辅导、课外辅导、抽离辅导,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相应的安排[1]。

全纳式教学辅导主要是针对不同学生所开展的一种适应性教学与辅导工作,这种辅导教学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学困生对于课程知识的模糊问题情况,帮助学困生更好的融入班级学习环境当中[2]。优秀的全纳式教学辅导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能力相应设计具有个性差异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环境中能够更好地配合教师开展学习探究活动。

在辅导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学巩固是实践教学当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巩固,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数学能力。教学巩固的实施方法有很多,具体包括教师指导下所进行的独立式课堂练习、半独立式的课堂延伸问题、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形式、教师提问的教学形式以及学生自由陈述与列举事例的学习方式[3]。

2.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辅导教学途径

2.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数学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的缺乏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况,而数学教学则是一门具有抽象性与严密性的学科,学生在参与数学知识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理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力,在数学学习兴趣的引导下全身心的投入到课程知识学习当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工作者应当针对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情况,在授课过程中制定出专门的辅导教学方案,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使初中数学学困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辅导教学活动当中,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相关知识内容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出与三角形知识内容相关的趣味性辅导教学方案,使学生能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到知识探究活动当中,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初中数学学习的愉悦性,以此提升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探究学习的兴趣。

2.2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初中数学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情况,部分学生在参与课堂知识讨论与探究的过程中,更存在严重的学习习惯问题,这一问题情况致使学生在长时间的课堂学习过程中一直无法正确的认识到课程知识问题的关键内容,学生的学习习惯出现偏差,导致学困生在课堂环境中更加无法集中注意力,只能在课后东问西抄,严重影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与探究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针对这一问题情况,教学工作者利用积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使初中数学学困生在今后的数学辅导学习过程中能够进行系统化的复习与总结,在学习知识难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的掌握知识探究与思考的方法。

2.3采用个性化教学评价的方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利用这些闪光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自信心,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环境中逐渐培养良好的学习意识。例如,班级内的部分初中数学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十分努力与积极,但是学习成绩却提升得很慢。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情况,抓住这些初中数学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积极性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同时,积极采用个性化教学评价的方式,使学生在评价中切实了解自身的闪光点与不足之处,并且在今后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步改善自己的问题。个性化的教学评价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促使学生在教学评价活动当中充分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情况,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自身的不足与问题因素,变被动为主动,从僵局当中摆脱出来,借助同学与教师的帮助,更好的参与到数学辅导教学活动当中。

3.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辅导教学是帮助学困生提升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我国今后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相关部门与教学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对辅导教学的模式与方案进行优化,使学困生在辅导教学的帮助下能够更好地适应课堂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 丘立峰. 课堂组织艺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现代阅读 ( 教育版),2013,08(09):108-109.?

[2] 王先国. 浅谈数学解证题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 ( 教育版),2012,23(07):11-12.?

学困生辅导总结范文第4篇

家访 家庭教育 高校学生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和高校内涵建设,如何以新的载体和手段,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教育部门和各个高校面临的现实问题。自2008年起,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开展全省高校“千名辅导员万家行”活动,在辅导员、学生家庭和全社会引起了热烈反响。

沈阳医学院按照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辅导员家访工作要求,结合学生实际,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着力点,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学生为重点,组织专、兼职辅导员开展了以“沈阳医学院辅导员暖心之旅百家行”主题家访活动,通过集体集中走访的形式深入辽宁西部,完成了辽宁西部的家访计划,驱车累计行程达4500余公里,足迹遍布建平,建昌,喀左、凌源,朝阳、绥中、兴城、葫芦岛、阜蒙、阜新、义县、锦州、黑山、北镇等15个区县100多个自然村,四年来共计走访了400户学生家庭。实践证明,家访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措施,拓宽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是提高辅导员思想业务素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实际举措,是建立家长、学生和学校三位一体育人机制的有效载体。

一、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的目的

1.家访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上,要充分发挥家庭的优势,通过家访也增进了师生间的沟通和了解,真正地走进了学生的心中,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环境,理解了他们的真实想法,掌握了许多在学校无法了解到的学生情况,掌握了真实的、直观的学生家庭情况,拉近了辅导员与学生、老师和家长、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使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有效利用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力量。从而形成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强大合力。对以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2.贫困生教育帮扶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性格通常偏内向,且部分存在自卑心理。在被访学生中,学生家庭情况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和困难。此次家访中了解到学生贫困家庭的类型,学生大多出身农村,父母多为农民,家庭收入较少;父母身体条件较差,缺乏经济来源,生活无保障;多子女家庭较多,需赡养老人,家庭负担较重,部分贫困生父母丧失劳动能力,甚至部分学生为单亲家庭。通过家访,能够真正了解到贫困生的实际困难程度,为特困生资格认定及贫困生心理问题等贫困学生的教育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3.家访提升辅导员工作视野

通过家访工作,能够促进辅导员对学生家庭进行更深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家长更为详细、迫切的教育要求,此外通过家访不光是达到了解学生的目的,我们广大辅导员尤其是“80后”的年轻老师自己也深受教育,使他们了解当今农村的现状,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辅导员,所肩负的不仅仅是培养国家的栋梁,还是承载了每个家庭的希望,增加了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也从中看到了自己在工作的不足,为以后的学生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感情基石。

二、家访工作的实践

1.高度重视,认真策划,精心组织

按照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辽宁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持久地开展“千名辅导员万家行”活动的通知》(辽委高[2009]1号)文件精神,沈阳医学院下发了《关于开展“沈医辅导员百家行”活动的通知》的相关要求,在学生处的大力支持和基础医学院的高度重视下,基础医学院制定了辅导员寒假辽宁西部贫困生家访活动实施方案,利用三年的寒假时间,完成辽西部地区全体贫困生的家访工作,对辅导员家访活动进行了认真部署。号召专职辅导员共同参与到此项活动中。

家访的主要对象主要为辽西部贫困学生,因此家访活动采取团体家访和辅导员单独家访两种方式相结合进行。出发前组织辅导员专门召开了会议,部署、落实家访学生计划,设计家访日程,规划家访路线。同时要求家访对象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家访活动要与探访、慰问贫困大学生家庭活动结合起来,家访人员要充分了解学生个人和家庭的实际情况,分析导致学生学习和生活现状的主要原因,寻找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

2.多个维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家访的实际效果

首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情况;其次,客观地介绍当前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与家长探求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最后是向家长介绍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重要举措。家长达成在培养学生的目标和方向上的共识,制定学生的成才计划。建立家长、学生和学校三位一体育人环境建设重要的契合点和长效机制。

3.以家访为平台,形成家访、家访地区家长会、毕业生回访“三位一体”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家访效能,扩大加家访成果

在家访活动中,我们注重结合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要求和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以“实践—研究”为家访工作导向,深层次的挖掘家访深层意义,提升家访活动的内涵,我们把家访活动作为一个老师与学生深入交流的一个沟通平台,而不是简单的走走看看。在这个家访平台上设计贫困生家庭走访,走访地区非贫困生家长会,毕业生回访三位一体的三大主体活动。为了能让家访有针对性,我们给被访家庭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编制了《辅导员家访谈话提纲》《贫困生调查问卷》《贫困生家庭调查问卷》,并抽取部分贫困生开展为期三年的跟踪调查,进一步提升了家访活动的深入性和延展性。此外,为进一步扩大家访活动的覆盖面和辐射力,学院还在朝阳市、锦州市召开“沈阳医学院暖心之旅辽西行”家长会,邀请该地区的家长一起观看沈阳医学院纪录片,介绍我校这几年取得的长足进步,辅导员和家长围坐在一起,促膝交谈。除了与家长们沟通孩子的表现,耐心解答家长们普遍关心的就业、考研等问题外,学校还结合精心制作视频,与家长们共同分享孩子在大学期间的成长进步,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进行大学学习生活规划。一位学生家长说:“从来没想到大学也能有家长会,更没想到学校和老师这么贴心,把家长会开到了我们家门口。我们不仅了解到孩子的表现,还学到了家长怎样配合学校和老师,共同引导孩子成长。”

为了获取毕业生毕业后的工作情况,掌握学生就业形式和基层医疗情况,家访期间,回访当地的毕业生,了解他们的工作现状,看到学生们一个一个在辽西生根发芽,事业茁壮成长,家庭和睦美满,

我们的心理很是高兴和自豪,同时也为我们的就业指导提供了大量的鲜活的事例和素材,也加强了毕业生和母校的联系。

4.认真撰写家访心得和感悟总结

结合实际,分方向总结家访活动的体会和感悟,总结不同类型问题学生的教育方式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和推广,提升工作水平,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的收获和启示

1.通过家访活动,收获的是感动,更多的是责任

在春节前夕,我们在家访的同时又送去了节日的关怀与慰问。在学生真切和充满真情的拥抱中,在家长那充满感激、期待、信任和送别时久久不肯离去的身影,深深地萦绕在我们的思绪中难以忘怀。让我们感到自身工作责任重大的同时更感到工作的崇高,感到爱心力量的伟大,为被家访的学生和家庭增添了节日的喜庆和祥和,我们非常的高兴和欣慰。

2.通过家访活动,收获的是鼓舞,更多的是希望

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关怀和温暖感激的不只是物质上的帮助,更多的是对他们境况的重视和关注,以及为他们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所带去的鼓励和信心,使他们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对生活的希望。当家长听到介绍孩子在校表现良好的情况时,真诚感激学校那质朴的情感深深的打动着我。我们不仅将学校的发展建设情况和学生的表现情况带到学生的家中,而且还进一步了解学生和其家庭的实际情况,更进一步详细地掌握了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分析了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的原因,与家长商讨达成了帮助引导学生的共识。

3.通过家访活动,收获的是信任,更多的是信心

家访不仅影响了一个家庭,甚至影响了整个村庄。向贫困生家庭及周边群众详细讲解了国家确保贫困生不失学的相关助学政策和学校的实施方案,家访让群众增强对学校的信任,也增加了贫困大学生家庭乃至周边居民送孩子上大学的信心。家长都表示不论多苦都要供孩子完成学业,学生都表示要努力奋斗,刻苦求学,用知识改变家庭的困境,报答父母,回报社会。

4.通过家访活动,收获的是理解,更多的是反响

家访工作的启动、总结,在高校学生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优秀特困学子们那坚强的意志力,敢于面对挫折与困难的精神,懂得珍惜和感恩的情怀,现实生活大课堂教育和历练的成长经历,他们对“苦尽甘来”和“梅花香自苦寒来”哲理的深刻理解对其他学生的成长和成材教育作用是很大的。其次,学校领导和老师走进学生的家庭,这种关怀和关爱的行动,很大程度上更进一步缩短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种潜在的影响和感染的力量是巨大的。

四年的辽西家访工作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美好回忆!也让我们懂得了责任和爱的力量。坚信,在我们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和学校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家访工作一定会深入可持续的发展,并将真正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载体,我们愿意为之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美]MaryLouFuller,Glenn01sen.谭军华译.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如何成功地与家长合作[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孟万金.协作互动——资源整合的教育力量[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赵豫林.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1).

[5]李在强.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08,(11).

[6]尹作发.对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1,(11).

[7]姬广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33).

[8]庆祖杰,周春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11).

学困生辅导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辅导员 学生资助 角色职能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早在2006年教育部就已经将辅导员在落实对生活和经济困难的学生的资助工作(《我国普通高校中辅导员团体队伍建设》),成立一个高校内的勤工助学组织,为条件不好、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一个资助的平台。次年国家更加注重对在校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建立和推广,但是在开展这项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工作的同时,也有一些我们不希望看到的现象随之发生,例如所提供的资助并没有落实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身上,这也受到了各大高校的注重,并且要求对学生资助工作进行调整和监督的呼吁也越来越强烈,因此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资助结合一体成为当前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主干力量,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资助工作相结合的问题,也自然地成为辅导员应该注意的问题。文章是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所总结的经验与建议,希望和大家一同讨论辅导员在资助学生的工作中的角色和定位。

1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角色职能

在大学里,和学生相处最多的就是辅导员了,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就好比是中学的班主任一般,而且需要帮助时大多数时候找的也是辅导员,因此辅导员的工作在实际上是更为复杂的,其不仅包括教育的职能,还有管理职能以及服务职能。

(1)毋庸置疑,教育职能仍是辅导员工作的核心内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所要做的本职工作和基础工作,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同时再掺入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创新教育以及理想教育等。

(2)管理职能是基础。综合测评、学生奖惩、学生宿舍管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奖助学金发放、突发事件应对等各项学生日常事务管理是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基本内容,其特点是繁杂琐碎。

(3)服务职能是拓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学生付费上大学,成为高校资源的消费者,辅导员拓展出服务的职能。服务职能主要包括对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给予咨询和建议,如学习与成长辅导、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心理健康咨询等,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2 辅导员角色职能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学生资助工作上,实际操作中辅导员是该项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但是很多人同时往往容易忽略辅导员的角色职能,辅导员以管理工作为主,服务和教育工作则却被忽视,尽管管理工作是主要内容,但是管理上也有很多不妥之处,而且针对学生在思想上产生的问题,没有主动去解决的意识,而都是出事以后再诊断解决。为学生做心理辅导等更不用说了。具体表现为:如有的辅导员将学生资助中各项奖助学金的评审等同于奖学金,按名额取名次;有的辅导员为了赶时间,评审过程仅仅与几个班干商量,名单就确定下来,其他同学却不知晓。

3 辅导员在资助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在学生资助工作中,辅导员应该明确自身的责任,要将自己所认定的角色和工作与学校所定位的角色相统一,对于高校内资助学生的工作当中,笔者认为辅导员应该将自身角色定位时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将自身作为国家和高校对学生资助政策的直接宣传者。由于我国对大学生的资助政策每年都在进行着宣传工作,并且对于国家制定的奖学金、助学金以及励志奖学金等的评选条件和标准也都有了明文规定,然后各大高校根据其规定内容再制定自己院校的管理和评选内容,因此辅导员不仅要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还要了解本校在该方面的管理工作上的规定内容,同时辅导员应该联系学生实际,所以辅导员不仅是资助政策的宣传者,也是该政策的贯彻与执行者,辅导员只有在详细了解这些政策之后,才能将这些政策更好的实施与贯彻。

(2)将自身作为高校内对学生的思想工作的组织策划者,辅导员的主线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所以辅导员要非常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规律,而且还要总结出一套符合自身的工作方法和思路,所以辅导员要扎实掌握思想教育知识的理论基础,要有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理论,尤其是对于那些经济困难的学生,更应该帮助其树立理想和信念,让这样的学生有更高的素质和能力,另外对于受到资助的学生而言,都是一些经济较为困难、条件不好的,所以要关注这些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对于他们的心理和思想政治上的教育更应该重视。

(3)将自身作为资助政策的执行者。如今的各大高校内,对于学生的资助工作一般都会分为三级管理,第一就是高校一级内认定家庭较为困难的学生;第二就是要认定见证学生助学贷款的见证人。贷款有两种形式,第一个是国家助学贷款,第二个是生源地贷款,而作为贷款的见证人就是学生的辅导员,所以辅导员要为学生指导与贷款相关的知识和资料。第三则是高校内的勤工助学中心为学生提供的上岗职位和工作,高校内一般都有勤工助学中心,该中心不仅为申请的学生提供工作,辅导员也应该针对学生的个人条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来满足自身生活所需费用。

4 小结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辅导员做好高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教育公平,维护高校乃至社会稳定的重大措施。为了确保新时期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资助工作顺利而有效地开展,辅导员在学生资助工作中的角色必须要有科学正确的定位。

参考文献

[1] 尹海龙.高校辅导员角色冲突分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2(6):107-108.

[2] 崔志勇.对高校辅导员多重角色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2(1):318-319.

[3] 邱静.多视角关注高校贫困生工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8):983-985.

[4] 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处.积极做好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和教育工作[J].北京教育,2006(2):29-30.

[5] 林细俤.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9:19-22.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