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学前实训总结范文精选{集合5篇}

风中岁月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671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7分钟。

学前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1.课程体系不能很好满足职业岗位需求。

课程目标定位不准,课程设计片面夸大了艺术、体育等个性化课程,针对幼儿园实际需求的核心课程如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及五大领域活动指导课程开设不全,忽视了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应用能力错位,与学前教育职业岗位需求不能有效对接。

2.专业教学标准缺失。

专业教学标准是保证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技术指南,是指导和管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目前,河南省制定并实施了现代农艺技术等32个专业教学标准,但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尚未开发,导致该专业教学管理混乱,各自为政。

3.师资队伍难以支撑专业发展。

一是专业师资数量匮乏。面对幼儿师资的突发需求,中职教育的学前专业师资亦显得捉襟见肘。二是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文化基础课教师超量,专业技能课教师不足;普通师范毕业的师资多,具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师资少。三是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强。专业技能薄弱,难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4.实习实训条件薄弱。

不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条件还处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新型条件严重不足,内部设施不完善,缺乏幼儿园模拟教室、区角教室等。从校园融合情况看,多数学校还处于表层和短期合作,实习实训的成效不明显。

5.“双证书”较难对接。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除按学校规定修完相应课程的同时,还须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后方可获得。这意味着中职学校除按照学历教育的要求开设相应课程外,还需依据资格证书的要求增设一定的课程。既加大了中职学校课程设置的难度,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证书”的无缝对接。

二、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需求分析

1.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4年,学前一年毛入学率达到95%,学前两年毛入学率达到80%,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70%。国家还制定了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建立了幼儿园准入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并对0至3岁婴幼儿教育给予高度关注。各地通过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实施,改建了一大批农村薄弱幼儿园,新建了一批示范性幼儿园,支持了一批民办幼儿园。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制约幼儿园发展的瓶颈仍然是师资短缺和质量不高的问题。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未来一段时期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将会有非常旺盛的需求。

2.学前教育岗位能力分析。

学前教育职业岗位群除要求学生要热爱幼儿、具备良好的师德、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责任心外,还有很多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认知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二是组织能力,主要包括生活指导能力、理解和把握幼儿心理的能力、幼儿教育环境创设能力、教育教学的应变能力和创新与合作能力;三是职业技能,主要包括弹奏乐器、唱歌、跳舞、绘画等方面的操作能力;四是学结能力,包括独立学习,自我反思,明确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意见。

3.幼教机构的人才实践需求。

调查表明,幼教机构对人才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二是具有较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三是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四是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五是要掌握一门特长。

三、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策略

1.构建基于“校园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园合作,即通过学校与幼儿园深度合作,共建专业,共担课程,共编教材,共享资源,协同育人。一是基于校园合作,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要改变传统的错误观念,即认为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只是学校的事情,要充分发挥幼教机构专家的作用。二是基于校园合作,探索“2+4+4+6”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2”指两周的职业和教育见习,第1个“4”指四周的保育和教育实习,第2个“4”指四周的专业综合实习,“6”指六个月的顶岗实习。通过工学结合,真正实现专业与岗位的对接。三是依托校园合作优势,改革教学方法。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采取基于行为导向的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岗位(群)进行分析,总结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岗位所需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然后以岗位(群)的工作流程以及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为导向,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岗位群所要学习的领域和内容,构建理实一体、以职业素质和能力提升为目标的“两类五模块”课程体系。两类即“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五模块”即“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方向课程+教育实践课+专业选修课程”。同时应依据上述设计,科学设置课程和制订教学计划,开发制定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有效解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缺失的问题。

3.构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

(1)要持续扩充教师数量。既可从往应届毕业生中择优选择,又可从现有幼儿园教师队伍中选聘。(2)要强化教师团队建设。一是注意选拔领得住、用得上的专业带头人,二是注意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三是注意年轻教师队伍培养,通过主动参加观摩会、鼓励参与示范课、深入幼儿园学习等举措,使其尽快熟悉岗位要求。(3)有效提升教师综合能力。一是要终身学习、自主发展,在边学习边教学边研究中逐渐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二是定期参加学前教育的专业培训,挂职到幼儿园锻炼。三是注重“双师”素质提升,力争使每一位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达到“双师”要求,适应不同时期、不同岗位的多样化要求,适应幼儿教师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四是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大比武,督促全体教师熟练掌握信息应用技术,充分展现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

4.加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1)政府部门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利用教育财政资金,科学规划,体现专业急需,统筹合理使用,切实提高校内实训基地的利用率。(2)要统筹规划。坚持把基础性实训和特色性实训两类基地统筹考虑,统一规划。本着基础够用、特色优先的原则,建设一批完善的内部实训设施。(3)要校、园结合。充分利用当前幼儿园紧缺的现实需求,采取自建、校企共建或引企入校等多种方式,在理清产权、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建设一批现代化的幼儿园,使学前专业的学生培养和幼儿园的快速发展相互促进。(4)要虚实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设计开发适合学前专业实训需要的虚拟仿真实训室,破解经费不足、建设缓慢、场地不够的问题。(5)要协同发展。本着适应、相近、共享、共进的原则,从当地区域遴选一批符合校外实训基础的幼儿园,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校、园合作。丰富合作内容,创新合作方式,推进合作规模、提高合作效益。

5.开展中职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水平评价。

学前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较之与其他的各专业,它是一个特殊的专业,担负着为国家的幼儿教育事业培养优秀的从业人员的重任,具有循环培养人才的特点。因此,应该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师队伍、教学方法,应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理论性和科学性、学术性和研究性、管理性和综合性。

高新技术在全球化经济中的广泛应用,迫切需要一大批有知识懂技术的新一代技术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新技术人才的基地,如何适应新形势,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力争为各行各业输送大批的有真才实学的高级技术人才,应当引起高等学校的领导者和教育者的认真思考。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较之与其他的各专业,它是一个特殊的专业,担负着为国家的幼儿教育事业培养优秀的从业人员的重任,具有循环培养人才的特点。幼儿教育虽然没有被纳入义务教育之中,但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它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学前教育的从业人员的人文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整个教育体系的根基。因此,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应该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是既可以胜任当前社会学前教育的各种机构、各种形式的保育和教育活动,又具有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能担任学前教育的各种机构、各种形式的科研和管理工作。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师队伍、教学方法,应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理论性和科学性、学术性和研究性、管理性和综合性。

一、实践性和应用性是学生就业成才的前提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之于普通高等教育它有着自己的显著的特点。它既有显性课程的实验、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现场见习、模拟练习、科技活动等组成的实践教学环节,又有教学计划以外隐性课程,它包括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参与的、与专业和综合素质有关的实践活动。

显性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国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优势在于增加了学生实习实训的机会。日本的公共职业训练体系一般为两年,每年的标准学时为1600学时,在两年总计3200学时中,68.7%的学时用于实际操作训练,25%的学时用于专门的学科学习。这反映了他们非常重视职业技能训练的特色。(1)而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大部分学生来自中专幼师、高中职业幼师、中等师范学校,有相当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因此,提前实训时间、突出实训学时,加大实训的深度和广度,是本专业的特色也是它的首要任务。实训过程应该是多层面的主题交叉,短时间的实训,应该安排具体、直观的教育主题,如环境布置、教材教法、活动区域等;长时间的实训,应该安排观察、了解、研究,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能力等各方面发展的现象、特征及规律性的主题,使学生们用已知的专业理论指导实践,又从实践感悟中发现自身的知识之不足,激发出深化和发展已知理论的欲望,增强了学习的原动力。

隐性课程中的实践学习:社会中的人它必然受到各种各样社会活动的制约,并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当中蕴含着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同学们有意无意或直接或间接都在参与着,这里边就深藏着课堂和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专业技术也好,综合素质也好,只要你多加留意把握好契机,对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一定是有帮助的。比如第二课堂的手工制作、环境布置、周末应聘家教、假期选定对象追踪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各种能力发展的规律等等,经历了那就将是一笔财富。

二、理论性和科学性是学生就业成才的关键

高职教育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专业理论教学体系,主要是大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理论教学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课程设置,以市场需求为主线,以全面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终身教育为目标。(2)要考虑到学生的转岗、自学教育、继续深造等各方面的理论衔接。因此,大学文化基础知识就显得特别重要,它是链接未来的链条,使学生的学习能够不断升级。由于未来的职业不可能是终身制,拓宽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面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在适应多种岗位的综合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方面,就必须有一定的远见卓识。学前教育专业不同于高职教育的其他专业,他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又担负着培养人的任务,它的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就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道理显而易见,因此,高职院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特点,应更具理论性和科学性,使学生面对教育对象能科学地组织教育、教学、研究、管理等各项工作。

专业理论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增加知识培养文化底蕴,而且是构建专业学科的框架和支撑点。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高职院校应该改变过去那种在学习专业理论时教与学都感到枯燥无味的局面,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师资配备,教学改革等方面既要做到独树一帜又要考虑到符合自身特点,使学生感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也是一种乐趣。应该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强化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强调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才能在日后的发展中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专业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应该敢于创新,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认真听取批判性的意见。理论知识也是在不断的争辩中得以发展完善,任何的墨守成规对理论知识的发展都是毫无益处的。

三、研究性和学术性是学生就业成才的保障

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如何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等等,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和实训过程中融入研究性和学术性。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在学习知识、积累知识的同时,应带有批判性的反思思维,不断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中发现问题、了解问题、提出问题。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同其他学科一样得从选题开始,而选题离不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和改革进程。首先应该是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技巧的同时,善于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分析、比较,能产生独到见解的、带有批判性继承的课题。其次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观察教育对象的言谈举止,把现象、问题、规律性等归纳、概括成为研究课题,也可以是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再有是国家根据发展和改革需要统一规划的课题。不管是从理论从实践还是从规划选出的课题,都应该与自己的兴趣、知识积累、能力水平相结合。因此,平时应该要求学生多读书,并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书心得体会;实训过程中多观察、多思考、多记录。日积月累就能提高专业的科研能力,提高学术水平,积累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教育、终身教育的过程。

四、管理性和综合性是学生就业成才的目标

未来社会充满竞争。市场的竞争、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全面发展的,人格意志健全、态度能力一流、知识结构合理等综合性素质的人才。因此,在综合性素质教育方面,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智力、技巧能力,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素质、社会性素质等等。台湾学者马信行在其《训练方法的创新》的文章里,把德国的实践训练方法归纳为:关键认知教学法、自学能力教学法、解决问题能力教学法、合作能力教学法。(3)笔者认为这四种方法应该贯穿在学生的任何一种学习中,它不但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锻炼能力,还能健全学生的人格,这正是我们提倡培养学生综合性素质的宗旨。在管理性方面要培养学生对教育对象个体、班级、年段、全园性、地区性等在各种层面的管理。无论将来是在一线进行教育教学的学前教育者,还是各个学前教育机构的领导者,管理都是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课题。对教育对象个体的管理,从孩子入园的第一天起教师就必须追踪观察,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的特点、需要采取的教育措施等,应该记录在案,以便各个教育阶段进行分析、对比、总结、借鉴。班级管理应建立在个体管理的基础上,各个教育环节中必须考虑有效的教育方法,清楚对各种群体的孩子达到某种程度的刺激教育,这都应该贯穿在孩子的学习活动、生活活动等全面管理的过程中,并根据班级特点进行特色教育。至于年级管理、全园性管理、地区性管理,涉及到教学、行政、后勤等更复杂的管理层面,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训过程中有所接触、有所了解,尽可能多的积累管理经验,为将来就业时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能独立开展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总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是高职院校里特殊的一个专业,具有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专科教育的双重性,对该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实训应该具有特色要求,以使他们更快、更高、更好地就业成才。

参考文献:

[1]王建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与基地建设的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第34期.

[2]王明伦.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第6期.

学前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弹唱能力;培养对策

高职院校为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高质发展,突出培育优秀学前教育人才的优势,要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能力塑造铺垫基石。为此,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弹唱教学开展时,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教师可采取丰富的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弹唱能力,使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拥有全面的专业技能和扎实的职业素养,为今后的岗位实践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弹唱能力培养的意义

弹唱能力作为幼师人才的必备技能,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作用非常大。首先,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对于幼师岗位而言,弹唱能力是必备技能,也影响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成效。因此,高职院校为确保全面培养幼师人才职业能力,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弹唱综合能力,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今后的就业夯实专业基础。其次,有利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开展。高职院校作为幼师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和摇篮,要在弹唱专业教学中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职业实用型技能。通过培养学生的弹唱能力,可使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得到有效提升,有助于学前教育活动高质量开展,为幼儿启蒙教育提供良好的师资储备。因此,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弹唱能力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应该在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中不断深化。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弹唱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融入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高职院校弹唱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达到预期的弹唱技能培养水平,达成弹唱课程教学目标,就必须通过各种方法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弹唱内容感兴趣。教师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多下功夫,寻找一些契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实际工作需求的教学内容,通过丰富的现代化教学课堂创设以及生动的教学活动组织来提升学生对弹唱教学的探究兴趣。教师通过合适的教学素材安排,不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营造高效的学习氛围,有效提升学生弹唱能力,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形成扎实的弹唱能力,更好地满足岗位实训中的各种需求。为保障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弹唱教学课堂的实用性与有效性,应当改变传统的弹唱教学方式,科学借助辅助教学工具,不断优化弹唱教学课堂内容。所以,要在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弹唱教学中,合理融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通过现代化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弹唱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主体地位,使高职院校的弹唱教学更加丰富和有趣,全面调动学生的探索意识,使现代化教学手段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因而,在高职院校弹唱教学的大力创新和改革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弹唱能力实用价值更高,确保高职院校培养的优秀幼师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满足幼师人才市场的职业能力需求。因而,在具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中,教师可根据弹唱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多媒体设备展开丰富的教学活动。同时,利用互联网客户端(微信、抖音、微博等)、线上教学系统等方式,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培养多样化的素质。这样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能够跳出传统弹唱教学的限制,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主动进行弹唱内容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综合实力。在高校弹唱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融合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弹唱训练形式更加丰富,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借助现代化教学平台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互动,进而解决在弹唱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弹唱应用能力。此外,在信息化平台中,教师可根据数据记录辅助教学,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弹唱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并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及时给予学生个性化教学指导,便于学生及时调整弹唱训练内容与学习方法,保证高职院校弹唱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二)“校与园”联手提高人才实践水平

为了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弹唱综合实力,在实际的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校与园”联手的优势,开展丰富的实践教学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在具体的实操应用中锻炼学生的弹唱综合能力。高职院校的弹唱课程教师,在具体的弹唱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借助学校和幼儿园实训基地的实践平台,促使弹唱课程理论与课外实践有效结合,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双重保障中,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弹唱能力的塑造目标。高职院校在多年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中,由于侧重课内弹唱教学的能力训练,而疏忽了课外实践教学的作用,所以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活动组织中缺乏应用能力。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教学工作者们也很好地解决了上述的问题,院系主动与幼儿园等用人单位进行深度合作,不仅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弹唱能力需求进行准确定位,还在具体的岗位实训实践中提升学生弹唱能力的应用水平。因而,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弹唱课程实施中,应当根据用人单位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弹唱能力要求,夯实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弹唱基本功,使学生的弹唱知识和技能储备丰富,且在实践中能够灵活应用。与此同时,在院系与幼儿园实训基地的构建中,为实现预期的幼师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师要不断调整和完善弹唱教学内容。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用人单位要求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幼儿园教学课堂进行弹唱能力的专项训练,不断提升高职院校与幼儿园实训基地的优秀人才培养水平。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实训基地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修养与艺术素养,保证在幼儿园的真实工作岗位中,高质高效完成弹唱教学任务。

(三)丰富评价内容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是检验教学成效的主要途径,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弹唱教学实施中,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借助全面的考核评价标准来准确评判。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传统的弹唱教学考核中,主要通过考试结果来进行考核评估。然而,这种一刀切的考核做法,没有呈现学生的真实弹唱能力和水平,也极为明显地暴露了弹唱教学考核评估的片面与缺失。因此,在高职院校弹唱教学的不断改革中,教师也逐渐意识到全面考核的重要性。因而,也将过程评估考核方式融入弹唱考核的内容中,使学生的弹唱学习能力检验得更加全面。教师根据学生在动态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表现、能力等,进行客观的综合性评估,对不同时段学生的弹唱学习成果有了更全面的展示。因而,在全新的教学评估考核机制下,可真实反馈学生弹唱的水平,学生可以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教师也可以灵活改变教法。此外,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弹唱教学课程评估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教学进度,开展科学严谨的教学评估工作。比如,在某一弹唱教学模块完成之后,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弹唱表演实践,测试学生弹唱的实际应用能力,并将测试结果及时告知学生,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成绩。再如,可将弹唱比赛活动中的成绩纳入考核体系,教师将学生参与比赛的成绩与名次,记录到学生的学习档案之中,为后续学生的学业评估提供参考。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弹唱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他们在将来工作中必备的职业技能。因而,高职院校在弹唱教学改革中,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弹唱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弹唱水平能够胜任各种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在实际应用中彰显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弹唱教学的教师,也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通过现代化教学课堂融合、联合实训基地以及全面性的教学考核来逐步提炼出弹唱教学优化策略,促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弹唱课程的改革,打造特色化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新阵地。

参考文献:

[1]潘莎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弹唱集体课的线上教学研究[J].艺术评鉴,2024(19):100-102.

[2]陈慧.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黄河之声,2024(10):80-81.

[3]毛敏.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弹唱教学探究[J].当代音乐,2024(08):55-56.

学前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工作坊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路径

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关键性的学前教育技能,理解所学课程知识体系中的主要内容,教师必须有计划、有目标地在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演练中采用工作坊教学法,弥补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潜在的漏洞与缺陷,着力于推进实践教学模式的转变与优化,重点突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设置较为合理的学科素养与个人能力要求,阶段性分解较为复杂的学习任务。

一、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思想内涵与基本特点分析

(一)思想内涵。工作坊教学模式来源于德国近代工厂普遍推行的学徒制技工训练模式,其是一种具备较高开放性与独特性的知识、工作经验交流模式,教育家从这一特殊的技工训练模式中归纳、总结出了全新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演练同步的建构式教育思想,这一教育思想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不同方面,有着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工作坊教学模式可被概括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根据既定的探究主题,在固定的时间与场地内,开展集体讨论、独立调查与思考、产品制作等学习活动,面向教师与其他学习伙伴共享学习经验与个人探究成果的特殊教学模式。工作坊教学模式可从不同方面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主要以引导学生完成阶段性学习任务为基本目标,将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贯彻到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之中,使学生能够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根据自身与其他同学相同的学习兴趣,进行密切的互动与协作,将个人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布置的具体任务上。教师可将学习任务与探究性问题详细分为多个不同的小专题与子问题,鼓励学生顺应自身兴趣爱好组建不同学习方向的探究小组,以自身感兴趣的问题作为阶段性探究活动的基本起点与学习切入点,根据教师所拟定的学习主题与集体学习活动管理规则,进行讨论并搜集相关资料,通过深入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与结论[1]。

(二)基本特点。工作坊教学模式强调学习活动的实践性与社会性,要求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富有弹性的教学计划与育人方案,教学计划必须以实践演练为主要内容,突出所学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教师应当在工作坊教学模式下主动采用贴近现实与行业标准的考核指标检查多数学生的学习成果,分析其理论学习的扎实度与全面性,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并从不同渠道搜集可利用的学习资料。学生应当在持续性学习活动中遵守教师所制定的管理规则与实践性标准,通过深入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以此锻炼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性知识应用融为一体,发挥多主体的协同作用,强化多数学生的合作意识[2]。

二、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引入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一)满足行业用人需求,促进学前教育发展。教师应当基于工作坊教学模式组织实践演练,引导学生立足于现实情况开展深入、全面的分析与调研,灵活地将重要的教学目标分解为多个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性任务,鼓励学生发挥自身创造性思维完成任务,解决不同类型的实践性问题。学生可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有价值的个人学习经验,掌握高层次的自主学习技巧,通过独立思考把握学习内容的实质,并在教师的帮助与指导下进行多次动手操作,感知未来岗位具体工作内容的难度,锻炼自身的工作环境适应能力,优化自身的能力结构与学习方式。工作坊教学模式可突破传统育人思路与指导方法的局限,围绕不同方面的基础性工作能力开展专业性的实践教学,有利于使学生养成主动反思、独立思考的意识,能够满足我国现代学前教育行业的客观用人需求,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工作能力达到行业主流的用人标准。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可基于工作坊教学模式与社会各行业建立稳固的跨行业合作关系,协手开展实践性育人活动,根据学前教育机构所面临的行业环境与市场压力,制定阶段性教育实践计划,使学前教育机构能够获得来自高校的人力资源支持,使学生能够在校外训练活动中认识到未来学前教育行业的具体工作环境[3]。

(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通过采用较为先进的工作坊教学模式,可逐步淘汰落后、僵化的教学模式与实践训练方式,提高专业能力训练体制的合理性与系统性,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与教育纲领制定不同阶段的能力训练计划,避免实践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偏离行业现实,以贴合学科方向,提高学科发展规划的科学性,选择正确的实践活动组织方法与高质量的训练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快速地发展自身的实践能力。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地还原具体的教育情境与生活化场景,面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传授具备较强实用性的学习经验,丰富集体化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以具备探究价值与思想性的实践问题作为主要导向,布置具备层次性的实践任务,有计划地培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个人素质及其解决综合性问题的反思能力。工作坊教学模式可唤起多数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演练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反思自身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利用潜在教育资源与技术设备搜集可用的资料与数据,并与其他同学进行深入讨论,弥补现有艺术实践教学模式的缺陷[4]。

三、运用工作坊教学模式优化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体系的可行路径研究

(一)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当根据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已修课程的内容设定基本教学目标,选择较为合理的实践演练考核标准,确立明确、清晰的艺术实践训练目标,将难以理解的复杂学习目标与任务分解为多个容易理解、完成难度较低的小问题,在学生逐步完成一系列低难度任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训练方案的设计理念,体会自身所处的生活化学习情境,感悟、体验学前教育机构艺术教育活动的组织要点与管理规则,发挥自身的自省能力,结合他人做出的教学评价进行反思,逐步完善个人能力结构,对教师所设置的教学目标与实践任务进行深入思考,并基于具体性的实训项目理解所学基础性知识的内涵。教师应当精心选择多样性的教学内容,以不同的形式指导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发挥独特的想象力与提高操作技能,合理利用潜在的教育资源与教师所提供的工具,达成既定的艺术实践工作坊的开发与优化目标。通过以上措施,学生能够依托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与同伴进行合作以及进行持续性的自我管理,并自发地进行有计划的艺术创作,从而全面、准确地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实践教学目标。

(二)搭建校外实训基地,提高教学活动的实践性。为满足多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个人能力发展的客观需求,为学生的艺术实践提供一个稳定、有序的创新平台,校方应当在组织开展工作坊教学模式之前与社会企业进行合作,协手搭建贴近学前教育行业一线工作环境的实训基地,鼓励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定期前往实训基地,接受系统性的指导与考核,实训基地必须配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与训练器材,让学生能够自由地选用多种设备进行自主训练。教师还应在学生参与校外艺术实践演练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持续性的个性化指导,纠正学生错误的表达方式与思想观点,为学生的协作学习搭建可依靠的稳定平台。如此一来,学生能够在校企合作搭建的实训基地中学习更多有价值的艺术实践技能,锻炼自身的构思能力与艺术设计能力。

(三)组织开展分组训练。为促进学生之间艺术实践经验与学习技巧的交流与分享,降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难度,教师应当在工作坊教学模式中引导学生针对主要的学科问题进行讨论,并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组成学习方向统一的小组,在小组内部达成探究思路的共识。教师应当为不同层次学生所组成的学习小组设置配套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小组内部讨论具体问题,并还原真实的学前教育教学情境,进行多样性的艺术实践演练。组长应当负责把握小组内部成员的学习情况,鼓励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彰显自身的艺术天分与学习潜能。要让多数学生在工作坊教学活动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解决各类基本问题,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集体活动参与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的个人文化素养及工作能力与社会各行业的基本用人需求完成无缝对接,达成既定的学前教育专业育人目标[5]。

四、结论

学前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在进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基础,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创设好教学方向以及培养目标。在目前的教学背景下,学校需要促进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针对学生的音乐认知、情感以及能力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并且收集一些针对儿童的音乐教学内容,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其社会竞争力。

一、做好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目标设置是基本内容

职业本科院校培养的是专业化的人才,所以在理论方面应当以专业教学为基础,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认知、情感以及能力三个方面的培养,完成基础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以后,对学前教育专业儿童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针对儿童的学习心理进行研究,对儿童学习现状的研究做出一些教学内容的设计,培养学生观察儿童活动以及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最后一步是教师需要培养学生情感方面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进行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课程目标设置之时,教师还需要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进度进行教学,以契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心理,符合其学习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在日常教学进程中,教师需要针对每一课程进行具体化的目标设计。在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歌唱、音乐鉴赏、打击乐以及韵律四个领域的学习,需要在大的教学目标指引下,进行具体化的教学细节目标设计,促进目标设计的系统化建设。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学校需要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专业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创新实践精神、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学生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师需要在明确学生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加深对于学前儿童教育音乐教育的认识。为了提高其认知的水平,首先需要引领学生了解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知识,并且明确学前儿童音乐课程教育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板块。作为教育和启蒙儿童的重要途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具备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音乐技能,提升自身理解音乐和鉴赏音乐的能力,在儿童音乐的实践教学中充分丰富自身的感性经验,加强教学的水平。在教学能力目标方面,学生需要具备观察儿童音乐学习状态的能力、发展状况的能力、分析音乐教学内容的能力、设置音乐教学活动的能力、开发音乐教学资源和组织儿童音乐教学活动的能力,并且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能够与时俱进,不断促进自身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在另一方面,职业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还需要能够明确学生对于儿童音乐教学重要性的充分认识,激发学生从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教学的水平,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

二、保证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

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体系建设针对每一知识点或是理论教学内容需要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以教育理论为支撑,使得教育理论有实践的机会,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此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之时,首先要教授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而后结合相应的实例,给予学生自主练习的机会。在现代化的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加强对于任务驱动式教学策略的应用能力,首先在理论知识的指引下,引导学生去完成教学任务,促进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之时教师也需要总结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并且对学生的实践方向以及实践内容进行及时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首先教师需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形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分为案例教学、问题讨论、理论巩固这三个方面,加强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的传输效率,而后根据理论知识让学生模拟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地参与。例如,在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音乐鉴赏的专题。教师在课堂上选择某一乐曲,而后进行播放,让学生感受音乐。而后针对这一乐曲进行专业鉴赏知识方面的讲解。以上所述是较为基础的实践活动。此外,教师还可以打破课堂教学情境的时空限制,在课外活动中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实践补充,促进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例如教师可以与幼儿园合作,让学生深入到幼儿园中进行专业实训,能够使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到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氛围,从而不断促进自身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氛围以及教学形式的理解,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教师需要做好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评价教师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状况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效果,了解学生的学情,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教师在进行学前儿童音乐的模拟教学时,可以针对小班唱歌活动《点豆豆》这一课合理地设计评价模块,引领学生分析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效果,并且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使其能够与学前儿童形成有效的沟通。在与幼儿园进行教学实训合作之时,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教学反馈以及评价模块设计状况,并将这部分内容纳入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中,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在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意识,并通过这样的实训方式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三、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实践情境

在职业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真正社会实训的机会还是较少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模拟社会实践情境,促进集体实践教学。这样能够给予学生知识输出的机会,使得学生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于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基础理论的理解和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推动学生的认知。教师可运用小组式的实践教学方式,结合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在例课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习音乐理论知识,还需要观察教师的教学方式,在观看例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小组讨论,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实践的质量和水平。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其他同学充当讲课同学的学生。除了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的音频或是图片加强情景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多媒体进行讲课,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师也可以为学生预留以某一音乐课程为主题的小组作业,给予学生一周或者两周的时间进行实践训练。例如,可以以中班音乐教学《快乐机器人》为主题,引导学生在这一周或者两周的时间进行学生的韵律活动教学。实践情境创设从学生认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目标撰写、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活动设计、说课模块和教学评价几个方面让学生开展小组实践,要求学生通过PPT的方式将实践作业呈现出来。在一周或者是两周后的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引导每一小组派代表报告PPT上的相关内容。在实践教学的进程中,教师能准确地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估并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重点考查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基础、韵律活动教学目标设置的合理性、教学评价设置的合理性以及课程内容设计的科学性。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间竞赛的方式调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学生进行PPT的宣讲过程中,教师对每一组的宣讲状况进行打分,小组得分最高的即为优胜小组。教师可以给予其一定精神上的或物质上的奖励,运用鼓励教学的方式,提高小组教学的效率,提高情境创设的质量和水平。在学生能够在进行学前教育音乐知识学习的同时,教师还给予学生进行教学实践的机会,形成有效的教学体系。小组间的宣讲也可以使得学生互相学习,在同学中形成合作竞争的教学局面,使得班级内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重要保障

在现代化的教学背景下,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体现学生核心素养的一方面。职业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学还需要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这样能够使其服务于我国学前儿童教育,提高我国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每一次上课前,职业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师可以给学生分享一些经典名曲,这样能够拓展学生的音乐学习视野,加强学生的鉴赏力。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经典的音乐名曲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名曲中的趣味,通过日积月累的方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美学教育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较为缺乏的教育内容,在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这样才能够使其有效地对学前儿童的审美进行引导。在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加强其美学基础以及增设美学实践教学内容,以此提高教学的质量。例如,教师可以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分享《天空之城》等等曲子,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我国的民族乐器,分享我国经典的民族乐曲,如《高山流水》《月光下的凤尾竹》等等。在进行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学生拥有正确的道德观。只有拥有正确道德观的学生才具备欣赏美的能力。对于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需要落实在每一次的音乐教学中。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调转主体,引导学生分享其喜爱乐曲。这样能够促进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加强教学主体的多元化,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学生在分享其喜爱乐曲的过程中,也能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学生能够通过语言,以较为理性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感性审美经验。这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把学生喜爱的乐曲分享这一时间环节纳入到期末课考核中,以较为强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水平。在分享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保证学生拥有创新意识,不应该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打压。这样的分享能够促进学生相互交流,也是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基础以及审美取向的一种手段,并且教师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检测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完成课程的自我评价,使得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这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五、总结

本文从四个方面为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提出建议,教师还需要根据其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以及教学建议,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对于现代化教学方法的运用、更新教学新思想,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理论、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进而提升其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郭璐.学前教育中音乐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探究[J].黄河之声,2017:64.

[2]彭鹏.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4.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