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814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3分钟。
大学生经验交流会总结范文第1篇
这学期一系列的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能力,也让我们在工作的同时感受别样的精彩,当我们顺利的将一个又一个活动举办下来的时候,那份成功的喜??欣然越于言表,收获的种种经验也让我们日益走向成熟,在此我举几个例子加以阐述:无论是我们举办的诵读大赛还是考研考公交流会,对于现场的掌控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的干事能在一次又一次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从第一次掌控场面的稚嫩到后来在这方面的轻车熟路,我认为这个总结经验教训,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让她成为传统传承下去;其次是各干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是一个团队,要充分发挥我们集体的智慧就必须坚持交流与合作,集思广益,就像我们在每次活动前都召开筹备会,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私底下的探讨与研究也是集思广益的一种,我想这也是我们能在活动中出新意的重要原因;还有就是作为学生会学习部的一份子的那份责任心,无心的人将干不成任何事,无论做事还是做人,用心是最重要的,在这里我也可以很自豪的说:“我们部门的孩子是很有责任心的!”这三个经验是我个人觉得最为客观明显的:总结经验,批评与自我批评;交流合作,集思广益;做事的责任心。
在上学期的工作总结中也有提出部门会议时间过长的问题,但这学期似乎也没有真正的解决,而在交流这方面做的也有所欠缺,无论是与部门之外的交流还是干事之间的交流,都显得太少,如果不是学习部每个礼拜都开会的话,我想很多人都是彼此陌生的吧。学习部的每一次开会几乎都是在办公,也许我们有必要抽出点时间单纯的聚聚。
我们的大一干事呢,也将在几个月之后挑起做学长学姐的担子,我们到了大三,作为“三朝元老”,自然是希望把所有的机会都给大二的同志,学习部这一套人才培养计划既然做出来了,就该好好的落实到实处,不要让制度成为一纸空文!
以上是我的工作总结,感谢新闻传播系学生会学习部各位同仁的关心与照顾,谢谢!
新闻系学生会
学习部
杨锦波
2010-6-11
学习部工作总结
学习部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学习部工作总结
学习部2010上学年工作总结
同主题文章推荐 >>>
大学生经验交流会总结范文第2篇
作为学生会主席,在过去的半年里,主持开展了一些工作。在学生会其他成员的共同努力以及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这半年取得了一点成果,同时也有很多的不足。下面对本学期的工作以及下学期的计划具体做进一步的阐述。
一、本学期的工作总结:
时至岁末,回眸过去的一学期,在我担任学生会主席以来,学生会的工作都在平稳却不乏艰难地进行着,干事的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内部凝聚力也获得了增强,在学生会广大队伍的努力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回顾我在学生会一年半的工作经历,我深深地感悟到:每一项活动的顺利举行,均离不开领导的指导,离不全体学生会干事兢兢业业的奉献,更离不开广大同学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我们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也是干事们本着为同学服务,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无私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把汗水和心血倾注到自己热爱的岗位上,经受住了各种考验,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此时我已深深地感觉到新一学期的工作重担已向我们无情地压来,为了使学生会获得更大的进步,我们必须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加深认识。
我们学生会在上学期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例如有接待新生、招新、运动会、“篮球友谊赛、足球赛,英语四六级经验交流会,演讲、朗诵比赛、文明标语征集、“大手拉小手”特色活动、元旦晚会、学生会部长与班级干部交流会、干事交流会等,在各项活动的开展中,取得了丰富的活动经验,总结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活跃校园文化气息,在活动中教育人
为使主题教育活动更加形象、直观,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我学生会特举办了《学生会部长与班级干部交流会、干事交流会》。学生会各部长、各班级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上学生会各部门部长向大家介绍了各部门的具体情况、本学期特色活动。让彼此达到沟通、了解。此次会议在同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取得了显着的成效。我们也决定:在下学期,每月初将开一次同样的会议,向同学们介绍学生会的各项活动,让同学们深入了解。
2、引导学生组织开展活动,为学生拓展兴趣爱好提供平台
学生会意指为学生服务,本学期,我们在学生会举行篮球友谊赛、足球赛,英语四六级经验交流会,演讲、朗诵比赛、文明标语征集、“大手拉小手”特色活动、元旦晚会等激发学生兴趣类的活动,旨在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与相互沟通的平台,增强学生会内部的凝聚力。
另外,学生会也积极地以四六级讲座,新老生经验交流会,心理讲座的方式指导广大学生的在英语和心理方面的学习,潜移默化地对同学们产生影响。
大学生经验交流会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交流能力 积极作用 方法途径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知识点的庞杂和逻辑性的严密给我们造成了很多学习困难,使得不少学生都对数学丧失了学习的兴趣。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都是处在单打独斗的状态中,依靠一己之力在学习数学,从而陷入困境。若是实现适当的交流互动,分享彼此在学习中获得的经验,必然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强化学习效果。
一、交流能力对高中数学学习的积极作用
高中数学囊括了三角函数、解析几何、不等式、数列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之间相互联系,彼此渗透,构建起了一个庞大的知识网络,考验着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而言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交流能力的提升,可以加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构建起活跃的学习氛围。传统的单打独斗式的学习模式下,学生相互独立,彼此较劲,学习氛围较为僵化,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提高交流能力,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其他同学以及老师展开良好的交流活动,从而改善以往的不良学习氛围,营造更加和谐的学习环境。
第二,交流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近些年,合作学习的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越发盛行,教师希望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展开数学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解决数学问题,这样集中几个人的智慧,必然可以取得比一个人单独学习更大的成果。而交流是合作的基础,只有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才能实现相互合作。所以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有助于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中的渗透。
第三,交流能力的提升能够让学生分享学习经验或是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学习经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综合体现,也是决定学习效果的直接因素。通过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可以让学生树立起交流分享的思想意识,在数学学习中主动交流、乐于分享,能够将自己在学习中取得的经验方法分享给其他同学,同时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不同的经验方法,最终实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二、高中数学学习中提升交流能力的方法措施
(一)树立交流意识
学生交流能力不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交流意识缺乏,不会交流,不敢交流。因此,想要提升交流能力,首先就需要树立起交流意识。第一,要认识到交流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对于高中生而言,学习是头等大事,学好是最终目标,因此交流可以成为达成学好这一目标的途径方法,那么就需要将其利用起来。第二,正确认识交流。交流并不是随便闲聊,而是有目的、有方法的沟通。比如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就可以以讨论问题的形式展开,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分享经验和方法。而和教师的交流,则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课后练习等环节实现,主要是从教师那里获取指导。
(二)合理进行交流
在树立起交流意识之后,就需要合理展开交流。前文已经说到,交流活动主要可以分为和同学进行交流,以及和教师进行交流两个方面,下面就分别进行探讨。
和同学进行交流,一般以问题的讨论切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首先可以在小组范围内进行讨论。比如在学习数列的过程中,若是在通项公式或是前n项和公式上遇到困难,那么就可以和同组的学生进行讨论。从数列的基本定义出发,分析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的特点和差异,然后针对性的探讨其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这样,必然可以加深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
和教师进行交流,可以从课中和课后两个环节进行。在课中和教师的交流,一般以提问为主,这需要在教师结束某部分知识点的讲解之后进行,切不可中途打断教师的讲解进行提问,这样会影响到正常教学。在课后与教师交流,可以就自己的不同解题方法、对某些问题困惑和教师展开探讨,彻底解决疑惑。
(三)善于总结应用
在进行交流之后,还需要总结和应用。总结就是要从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总结出有用的经验或是方法,将其具化为学习方法,为己所用。应用就是将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或是方法在实际学习中进行实践应用,以帮助自身的学习活动。比如对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记忆,有的同学就利用班级学生的身高特点或是考试分数进行记忆,这样结合实例必然理解就更为透彻。通过交流了解到这样的方法之后,就可以将其化为己用,用在三角函数、不等式等方面的学习上,提高学习效果。
三、结语
交流能力对于高中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其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首先要树立起交流意识,然后和老师或是同学展开有效的交流,最后要对交流过程进行总结,将相应的经验或是方法实现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黄金荣.培养高中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J].网络财富,2009,(07).
[2]俞宏毓.高中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调查与分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
大学生经验交流会总结范文第4篇
“数学好玩”,是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对少年儿童的勉励,也是对数学的赞美。它的好玩并不限于“数学游戏”活动,而在于感受数学的魅力。因此,我认为数学的学习,不在于教,而在于“做”和“悟”。“分扣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中的一课,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分类和比较的知识之后安排的,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综合运用,又是以后学习简单统计的基础。
本课结合分扣子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分类是需要标准,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体验到按不同标准分同一堆扣子,一直分下去,结果是一样的,体现“从头到尾”的思考过程。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体验分类过程,积累分类经验,感悟分类思想。在活动过程中,学会思考、表达,提高实践能力。
二、案例描述
(一)创设情境,确定探究任务
学生学习的内容和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就从学生的身上出发,有预设地先请两名学生上台,让全班同学观察,说一说外貌上有什么不同?生:有无戴眼镜、头发长与短、个子高与矮……然后再呈现两幅喜羊羊的图片(预设不同),让学生进行观察,有什么不同?生:头上戴与不戴花、脚上穿与不穿鞋、衣服上扣子不同……这时,我就从扣子不同引入主题,出示一些扣子,让学生观察有什么不同。通过让学生观察,激发学生主动分类的内在需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
(二)动手操作,亲历分类过程
课前,先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课堂上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主要设计了两次分类:第一次分类,激活学生已有经验。通过议一议、分一分、说一说,使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中,明确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动手实践中体验不同的分类标准结果可能不同。第二次分类,积累经验。本次分类主要是在第一次分类结果的基础上,思考还可以继续分吗?可以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分一分,再与同桌、小组交流,最后各组汇报交流成果,进行全班展示、交流。本环节主要让学生体验到按不同的标准分同一堆扣子,一直分下去,结果是一样的。学生经历再分类的过程中,总结分类方法,积累分类经验,感悟分类思想。
(三)应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生掌握了分类方法,积累分类经验后,及时让学生在练习中进行运用、内化,进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环节主要任务是“想一想2”,为了避免重复前面的活动,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出更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我要求学生按不同的标准分扣子,设计了三个环节。一是经历猜想。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想一想”,激活学生“从头到尾”思考,激活学生积累的经验,进行猜想,一直分下去,结果会不会一样?二是动手操作。通过让学生“分一分”、“说一说”“比一比”,激发学生验证猜想的欲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三是讨论、交流。通过对分类的过程和结果的比较,让学生体验按不同标准分同一堆扣子,一直分下去,结果是一样的。总之,在“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入思考“如何进行分类”,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使学生逐步总结分类方法、积累分类经验、感悟分类思想。
(四)拓展延伸,回顾总结评价
本环节主要分两部分,一是拓展延伸。通过呈现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及作用,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二是总结评价。通过让学生回顾分类的过程,再次呈现分类方法,分享分类经验,感悟分类思想,提高数学素养。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再次激活学生的分类经历,再现学生的课堂表现,有助于自我分析能力和反思意识。
三、案例分析
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子“数学好玩”的特点,主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悟”中学、在“玩”中学。在分类活动、探究发现、积累经验,灵活运用的过程中,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的特点,我创设三个情境(观察同学的外貌、比较喜羊羊图片、分扣子),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始终在玩中学,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通过动手操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主要设计了两次分类:第一次分类,激活学生已有经验。通过议一议、分一分、说一说,使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中,明确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动手实践中体验不同的分类标准结果可能不同。第二次分类,积累经验。让学生经历再分类的过程中,总结分类的方法,积累分类的经验,感悟分类思想,体现了“从头到尾”思考的过程。
大学生经验交流会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落实;交流;评估
课改以来,科学探究成为教学中的重要方法,被广泛应用到教学中,“交流、评估”不仅是重要的探究环节,还可以在探究的任意的环节中进行,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科学素养,必须将“交流、评估”落实到位。
一、思想上重视,提升到战略高度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一种方法,同时又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1.把科学探究作为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探究。探究使学生领悟到科学发展的过程是人类不断探究发现的过程。探究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方法的根本途径。
2.把科学探究作为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物理知识技能、体验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掌握完整的探究环节,从而提升探究素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以后的探究学习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3.把科学探究作为教学内容,会影响物理以外的活动,乃至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几年、甚至几十年后,学生可能对你教授的知识会忘掉,但是探究的方法一旦内化,是不会忘掉的,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有相当的促进作用。
二、多方交流,共同提高
交流在实验探究中是一个教学环节,学生利用交流可以相互促进,因为每个学生个体的生活环境不同,对同一事物理解也不相同,通过交流会让学生全方位地理解事物。交流的内容可以是失败的教训,也可以是成功的经验,学生间、师生间信息的多向交流,使学生互相促进,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教学中设定“你学到了什么”这一环节,给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充分交流,得以提高。例如,探究电压特点实验后,学生通过交流了解到,电压表使用时一定要接牢固,不然示数会不稳定。导线要是和小灯泡并联在一起,小灯泡不亮的直观印象,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交流是一种能力。交流就是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听清别人的意见,使得评估顺利完成。交流需要教师培养。
1.大胆发言,勇于参与。
2.学会倾听,听清他人与自己的不同之处,听懂与众不同的见解,听好自己疑惑的地方。
3.要学会质疑反驳就是要求学生善于提出自己的问题,运用知识,经验去反驳。
4.要学会接受别人意见,破除“一言堂”,破除自以为是的不良心态,养成实事求是,集思广益的优秀品质和健康心理。
三、实施评估,完善成果
1.评估是实验探究的反思过程,通过评估,对探究的过程,认定数据、结论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可靠性。
比如,在进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后,学生得出结论: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教师问“这个结论对吗?你信吗?”
“对!”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学生觉得辛苦了一节课,耗费了这么多精力得出的结论怎么会感觉不对呢?)
“同学们,你们做了3次实验得出结论,结论就那么可信?”我追问。
学生开始会发愣,仔细想过,实验次数太少,结论可信度差。有的学生又提出全班都做出了这个结论,可信度应该增大。
“这实验次数还是有限的,”我再次强调,“怎样增加实验的可信度呢?如何操作?”学生活跃起来,通过交流得到方法:改变定值电阻,多做实验,搜集更多的实验数据,使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我及时宣布:“你们的想法,科学家已经做过了,他们通过无数次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和我们的结论是一致的。”
看似多余的一问,打破了学生“做完实验得出结论”就完事的思维定势,促使学生明确评估的重要,真正体会到了科学家探究工作的枯燥和艰辛,同时体验到探究后必须进行评估。
2.通过评估,可以发现实验探究中的缺陷,优化实验方案,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组用蜡烛、玻璃板、刻度尺(分度值为1mm)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所得实验数据如下:在记录数据表中发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都不相等,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玻璃板没与桌面垂直”,“在实验过程中,因为蜡烛的燃烧变短,物体与像重合与否不好判断,致使找到像的位置不准确。”学生都十分的认可,经过讨论:要是用既发光,长度又不改变的手电筒实验效果会更好。
3.教给学生如何评估。
学生刚开始时不知道评估的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估,教师要进行指导。
(1)让学生明确评估的内容。评估包括整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如评估是否较好的控制了变量;评估器材的选择是否满足实验的需要;评估数据的误差分析,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评估实验方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及操作的合理性;评估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评估所得结论与原有知识相矛盾的原因。
(2)评估的方法。①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判断推理。例如,数据本身的错误,与已知正确的结论相矛盾等。②依据生活常识进行评估。通常是结论与常识相对照来判断证据或结论的可靠性。③通过合作交流检查计划的疏漏和不足。
(3)形成素养,养成评估的习惯。在探究过程中,评估不一定是在最后,它贯穿整个环节,可以在任意值得评估的地方进行,教师要起到表率的作用。做到严肃认真地对待数据,使评估成为学生的一种意识,乃至最终成为科学素养。
例如,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的实验中,就书上的实验表格进行评估。
为什么要用两次?给了两个灯泡,是不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引导学生发现,灯泡的规格不同,阻值不同,这样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实验,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说服力增强。学生明确第一次实验后,要与其他小组交换实验的小灯泡。即使实验器材受到条件限制,学生也明白,运用不同规格灯泡实验越多,越具有说服力。
实验探究后,两组学生的实验数据没得到串联的导体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的电压,只得到UAC=UAB+UBC,而且发现两端的电压小于电源的电压。全班的学生都认为是错误的,我没有立即判断,用他们的器材重新实验,得到的数据仍然是一样的,数据如下:
电源电压是两节干电池串联,用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是2.2V
开关闭合,UAC不就是电源两端的电压吗?怎么会不相等呢?我又仔细地观察了一下电池,都发软了,心里明白了。告知学生的结论是对的,更换了新的电池让学生重新做实验,问题就解决了。同时学生产生了极大的疑问,带着疑问,在课下和学生一起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究活动。一个探究实验,多次进行评估,使学生经常回顾、反思,使学生养成习惯,最终会形成科学的素养。
上一篇:大学生综合素质总结{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