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大学生思想品德个人总结{汇总5篇}

青春岁月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1188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5分钟。

大学生思想品德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 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 “六递进,步步高”

面对教育新形势,笔者所在学校把“深化课堂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定位为教学工作首要任务。转变观念、强化认识、多措并举,加强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改进思想品德教学,不断创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成绩。下面笔者就思想品德“六递进,步步高”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及构建的几点做法谈几点体会。

一、思想品德“六递进,步步高”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1.思想品德“六递进,步步高”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

思想品德“六递进,步步高”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是:“高效互动合作共赢”――师生合作互动,以求教学相长;生生合作互动,以求共同进步。

2.思想品德“六递进,步步高”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六递进”分别是:学生自学―同学互助―学生展示―师生点拨―训练巩固―总结提升。

“步步高”就是在学生自学基础上,通过同学互助,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展示机会,通过交流互补,师生点拨,形成新的认识与提高;在精讲多训练过程中,达到巩固目的;在总结、概括的基础上提升,使知识变成技能。

二、思想品德“六递进,步步高”课堂教学模式适用课型

思想品德“六递进,步步高”课堂教学模式适用知识新授课、总结复习课、习题讲评课与实验探究课。现以讲评课为例解析思想品德“六递进,步步高”课堂教学模式。

1.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独立思考环节。学生结合参考答案对出错的题目自查自纠。对基础性错题和技巧性较弱的错题力争在此环节解决。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好,留待下一环节请教组内同学。教师巡视、了解、指导。

2.同学互助。

同学互助、学生讨论交流环节。按照事先划分的学习小组,组内同学展开互助学习。在此环节,先由小组长快速统计好成员们各自不能解决的问题,共性问题由一人讲,众人听并讨论;个性问题根据出错的人数简单划分成2人组或3人组,由已掌握的同学讲,他人听并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指导。

(学情反馈)在互助学习阶段,教师通过两种方式反馈学生还未掌握的问题。一是互助学习过程,教师巡视各组,倾听了解学生的困惑;二是互助学习结束,由各小组长把本组未解决的问题写在反馈卡上交给老师,老师快速浏览各小组的问题,统计好等待展示点拨。

注意:同学互助环节时间不宜短,应该在15~20分钟之间。

3.学生展示。

学生用两种方式展示,一是让学生展示解题的错误思路;二是让学生展示正确的解题思路。(特别提示)展示点拨这一步时间不宜长,应不超过15分钟。教师尽量少说,多让学生发言、补充,不到关键时候和地方,教师不要讲解。

4.师生点拨。

同学、老师对错误及正确思路点评、点拨。教师点评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成绩。表扬优秀者与进步者,鞭策退步者。二是试题特点及暴露出的普遍问题。三是对以后学习提出要求。

5.训练巩固。

训练巩固。教师针对重点、难点、弱点,设计好变式训练题,指导学生训练巩固。

6.总结提升。

针对本节牵扯到的知识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最后补充梳理。

三、思想品德“六递进,步步高”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几点做法

1.统一思想,强化认识。

一是学校成立构建思想品德“六递进,步步高”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具体,切实加强对改革的督查,并制订比较详细的工作方案,保证改革顺利进行。二是明确提出构建思想品德“六递进,步步高”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设想与实施方案,并对课堂教学改革注意事项和开展活动进行详细解读。

2.针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建章立制。

为保障构建思想品德“六递进,步步高”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顺利进行,领导小组相继出台多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制度,如《思想品德合作小组划分及评价制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思想品德教师课堂教学反思制度》、《学生疑难问题反馈制度》等。

3.举行“三层次三系列”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动,全面开展公开课展示与交流研讨。

三层次指学校―年级―学科组三个层次,三系列指示范―研讨―比赛三个系列公开课。配合高效课堂活动月活动,一是每月举办两次全校级别的思想品德示范课、公开课,课后深入评课研讨。二是各年级每周一次说课研讨。三是每月举行一次思想品德教师赛课活动。

4.增加外出学习观摩次数,积极促进校内交流。

学校高度重视思想品德老师们对高层次课堂教学模式的观摩与借鉴,多次派老师到课改名校学习,市级省级优质课教学能手比赛,学校均大力支持老师们前往,观摩回来后写出详细心得体会并向老师们传达交流。一是借助学校思想品德专栏,思想品德老师们就对课堂教学改革的体会和做法相互交流。二是每月举行一次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讲座,进行课堂教学方法讲座,促进思想品德教师专业发展。

5.加强反馈,重视学生实际收获。

课改的效益最终还是在学生身上显现,学生的反馈极具说服力。因此,我们针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进行调查反馈征求意见活动,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进行总结和提醒,使思想品德课改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真正实现高效益。

6.定期研讨,不断反思改进。

对阶段性优秀成果评选表彰,每月开展一次思想品德总结汇报与反思研讨,对前段时间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展示,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商讨,对下段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进行部署。不少老师碰撞出灵感火花,提出不少有价值的设想,并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实施并不断改进。

四、取得的成果

随着思想品德“六递进,步步高”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极大激发老师们研究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情,增强课堂改革意识,人人思考课改方向,人人写出课改设想。思想品德“六递进,步步高”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取得明显效果:教师的角色实现了转换;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模式逐渐走向成熟,课堂教学改革初战告捷。

参考文献:

[1]唐智松,邹绍清.新课改理念下思品课教学设计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04).

[2]张帆.思想品德课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探索[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01).

[3]沈明.思想政治课体验式教学策略探究[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09).

大学生思想品德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教学方法探索与创新 进行浅析

引言

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一们德育学科,其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形成更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在实际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中,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的教学场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听的也是昏昏欲睡。实际上这也很深刻的反映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最终也只会降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为了改变这一糟糕教学现状的存在,教师就要根据江西教材版本,并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地探索与创新,这样才能取得比较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想要上好一堂思想品德教学课程,就必须要学生使用多种方法,进而更加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现状

1.1 部分中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足

当下提倡的是素质教育,一系列的课程也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开展的。但是多数中学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不够重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是以应试教育的考试科目为主。因此唯分数论的现象比较普遍,至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仅很少开展,而且也根本不会被纳入考试的范畴。长此以往,由于缺乏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初中生由于年龄过小,眼界过窄等原因,常常会犯很多思想上的错误,这一切也都是因为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视所造成的结果。

1.2部分教师无法做到以身作则

中学生处于一个非常敏感的年领段,尤其是模仿能力表现的特别突出。但是部分教师却忽略了这个问题,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到学生。可是,在实际的研究调查中却发现,部分教师不仅教学思想极其落后,而且在教学中还一味的向学生传达“唯利是图,自私自利”等不良的思想意识,而这度学生的思想意识也会造成巨大的影响,长远看来,是不利于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

二、加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探索与创新的有效途径

2.1中学教师要转变落后的教学思想

思想品德教学对于初中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教,更是要积极的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而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教育,进而有效引导广大中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和优良品质。

二是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要组织学生充分利用班会、集会、黑板报等形式彰显“红色革命精神”,尤其是使用江西教材的部分中学,其教材中必定会提到类似的“井冈山精神”,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有效促使校风、班风的建设得以加强,而且还能让初中学生拥有一个更加健康的心理。

2.2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则是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通常教师在选择谈论主题的时候要尽量做到生活化,这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将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般说来,讨论话题的确立无外乎三个要素:一是紧扣教材;二是贴近生活;三是难易适度。如在江西教材版本中就涉及有《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这一课时,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事先给学生设置一个讨论的话题:“见到了老人倒地该不该扶?”;“公交车上该不该主动给老年人让座位?”......然后再让学生去收集类似不负责任以及负责任的行为事件。由于讨论的话题比较贴合实际,因此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还可以结合社会上偶尔出现有人做了好事反遭诬陷的现象,让同学们各抒己见。总之,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实际上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颠覆,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必定能在使学生长期处于兴奋的学习状态之中。

2.3 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内容的总结工作

虽然整个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依旧是主导,但是真正的主体却是学生,不过由于初中生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而且对于真善美以及假恶丑的判断能力还不够,所以难免会产生一些错误的思想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完成后,教师一定要做好最后的总结工作。

同样以江西教材版本中的《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这一节课程为例,学生经过热烈讨论之后,可能会存在不同的看法和意见。面对这样的情形,教师应该及时告知学生:虽然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但是总体而言,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是很多的,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和美好。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适当的总结,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对讨论的问题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毕竟,讨论只是一种方式与手段,只有让学生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对思想品德的内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三、结语

从本质上说,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际上是属于品德教育范畴,因为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只是纯粹的教授理论知识,而是要让学生的品德得以实现提升。而初中生作为青少年团队地代表,以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将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影响,以致于他们从小所形成的思想价值观念更是影响着其今后的言行举止。由此可见,加强对初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作为教师,还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现现阶段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为此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余怡稳.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科学导报,2013.07.

[2]张桂平.对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J].文理导航(中旬),2010.05.

[3]陆一凤.初中思品教学的优化[J].中学课程辅导,2011.07.

大学生思想品德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思想品德素质教育 案例化教学 应用

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大形势下,选择适当的教育教学模式,以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是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改革中的重大课题。中学思想品德课必须克服光谈理论而忽视实际的教学模式,倡导以“理论结合实际”并且以实际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探索出案例教学模式。它包括学习教材理论,结合生活实际中的一些真实案例,讨论交流,启发指导,体会总结四个环节,这样充分利用了课程和实际资源,积极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案例化教学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参与能力,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对实现素质教育能起到重要作用。

一、案例化教学模式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化教学就是指教师从教材内容出发,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把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案例结合起来给学生讲解,通过讨论、沟通等教学方式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案例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基于思想品德课教材的内容的社会生活性特征。教材中所讲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密不可分,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更易于搭建学生与教材内容之间、学生与社会生活之间及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这种教学模式具有直观性和流畅性的特点。这里不存在灌输与强化,不存在被动与主动的学教关系,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之间建立在情感互动基础上的思想交流、情感交互和心灵的共鸣。从这个意义上讲,案例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

二、案例化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采用案例化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应该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进行。在充分发挥教材指导作用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流程是:设计案例―讨论案例―总结案例―升华案例。

1.分析教材和学生实际,设计案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此案例感兴趣,学生才有可能被吸引其中,才有可能主动思考、自觉反思,才会有所收获。有的教师经常抱怨学生在课堂上不够积极主动,其实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设计不当是一个主要的原因。首先,教师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寻找和捕捉“案例”的支点所在。这就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和处理教材内容,适度挖掘教材的深度,拓宽教材的广度,把教材和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案例结合起来。例如,在讲到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法不可违”一节内容时,我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了“公捕大会、公开宣判大会”这两个实际案例,学生从这两个案例中切实体会到了违法以后给社会给家庭所带来的危害,且受到的制裁和惩罚,真正体会到违法犯罪的后果,这就会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痕迹,从而远离违法犯罪。为什么要设计这两个案例呢?首先,对于这两个案例,学生是比较了解的,因为学校亲自带领他们参观了这两个活动。其次,社会热点和焦点案例是教师设计教学案例的又一个标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内容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教材内容在实际生活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那么,把关于社会热点和焦点案例融入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去,设计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学案例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内涵。“案例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收到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及心理教育的多重效果。

2.教师组织案例讲解案例,学生自主讨论案例。

案例教学法能够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境,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所以,运用案例式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首先,案例设计选材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对案例的选用,多考虑选用发生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学生与社会、家庭之间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案例。其次,是案例讲解,同样是同一个案例,从不同人的口中讲出来,效果已完全不一样。所以,在讲解时根据学生需要和实际,多讲究解说艺术,如“幽默、讽刺、严肃、活泼”等,这样可吸引学生。最后,是学生对案例的讨论,在学生讨论案例时,教师一定要加强引导和沟通,因为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他的思想和意识还停留在不成熟阶段,要想通过他们自己的讨论获得较好的效果是肯定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并且根据教材要求和教学设计要求,正确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使其达到理想效果。

3.引导学生归纳案例,总结案例。

在对教学案例讲解、讨论后,教师和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和认识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与水平。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式归纳案例、总结案例内涵。通过案例的现象认识和把握案例的本质,这是学生认识问题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把握案例的过程与本质并运用到自身建设过程中才是我们组织教学的根本目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案例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可以是教师“画龙点睛”式的点拨,可以师生共同享受“水到渠成”的效果,还可以由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感受引申出案例结论和体会。但有一点必须肯定的是,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讨论案例所揭示的问题和内涵,并引导学生从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形成正确的理性认识。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升华案例。

大学生思想品德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品德是在人们的交往和实践中通过彼此之间利益关系的处理中表现出来的。人只有在与人们不断的社会交往和实践中,才能形成一个人的稳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也只有在与人们的社会实践交往和实践活动中才能判断一个人的言行是善的还是恶的,是美的还是丑的,是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要做好学生的品德教育最行之有效的渠道就是实践活动。那么,如何借助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品德形成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实践活动前, 对实践活动的目的、过程、形式、方法等都要精心设计、了然于胸,要能引导学生预见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引导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必要时还可进行现场模拟演练。在实践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进行独立思考和选择的道德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借助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努力探索,在活动中不断强化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促进自身品德的发展。实践结束后, 教师应及时引导孩子进行总结、反思。教师进行针对性的点评,指出不足,肯定其文明规范的行为举止。这将对于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品质内化成品德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品德 实践 指导 放手 总结

中图分类号 :G64

品德,谓品质道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思想行为倾向。从这个定义,我们不难看出,人们的品德是在人们的社会关系中产生和形成的。而人作用于社会,改造社会,其实就是所谓的“实践”。所以也可以说,品德是在人们的交往和实践中通过彼此之间利益关系的处理中表现出来的。人只有在与人们不断的社会交往和实践中,才能形成一个人的稳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也只有在与人们的社会实践交往和实践活动中才能判断一个人的言行是善的还是恶的,是美的还是丑的,是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

《全日制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思想品德的形成要求学生作为参与教育活动的主体,主动积极地认识、体验、践行、内化,自主地解决知不知,懂不懂,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实现这一目的无疑要通过一系列实践性、体验性的活动过程。

作为班主任,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做好学生的品德教育,引导他们塑造出良好的品格。如上所述,笔者认为,要做好学生的品德教育最行之有效的渠道就是实践活动。那么,如何借助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品德形成呢?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探索与尝试的过程中,总结了如下经验。

一、 实践活动前,精心指导

就小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点来看,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再加上其受暗示性强、不善于反复思考和计划等意志过程的特点 。因此,这就更加需要在实践活动前对他们进行耐心指导。教师对每次实践活动的目的、过程、形式、方法等都要精心设计、了然于胸,要能引导学生预见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引导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必要时还可进行现场模拟演练。

二、 实践过程中,大胆放手

在课改的大潮中,专家们一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从品德教育以及实践活动的的特点来看,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是不容忽视,教师更要尊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从学生兴趣、情感需要、意志出发,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进行独立思考和选择的道德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借助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努力探索,在活动中不断强化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促进自身品德的发展。主体的参与和自主活动是道德发展的前提,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体现了德育的人本化特征。

再者,有了实践活动前教师的精心指导,孩子们对活动的目的、方法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我们应该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其去发挥,去探索。哪怕期间遇到了难题或是实践已经无法达到我们预期的结果,我们也不能加以指责或急以干涉甚至干脆越俎代庖。我们要知道,实践活动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实践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在活动中是否收获了什么。就拿我们班曾开展的一次调查活动――《我们眼里的习作》来说吧。为了让学生正视“老、大、难”的习作问题,并从中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与方法,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此次活动。我引导孩子设计完面向同学的调查问卷后,就紧锣密鼓地对我校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再来就是整理、统计、分析数据。统计出来的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料,而且也不合实际:例如,132名同学中,每天花30――60分钟读课外书的约有86名约占69.9%;读课外书时能做到边读边想,并记下疑问请教别人的约有59名大约占48%。调查的结果表面上看是喜人的,但孩子们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们总觉得这不真实,用一名男同学的话说,有些同学老爱“包装”自己。可以说,此时,孩子们遭遇了此次调查活动的瓶颈。作为教师,我不急于发表意见,而只是提了一个小建议――学习律师,多方举证。于是,孩子们又分别针对教师和家长分别设计了两份问卷。这次的调查结果数据明显与上次相差很大。就这样,汇集了同学们、老师们的问卷以及对家长、同学们的个别访谈及观察,孩子们经过一番统计、分析、整理。他们发现,阅读量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同学们习作水平的提高。

三、 实践结束后,总结提升

在品德形成过程中,实践环节使学生学到了课堂内、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了综合能力,为学生品德外化提供了实际锻炼的机会。当然,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或多或少也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品质的问题。比如,在调查采访的过程中,有的孩子仍存在语言比较随意,举止不太自然等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在活动结束时及时引导孩子进行总结、反思,教师进行针对性的点评,指出不足,肯定其文明规范的行为举止。这将对于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品质内化成品德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忽略了学生这个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忽略了道德和道德需要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只是把学生当作接受道德的“容器”,那么,无论你的动机是多么的善良,用以灌输的道德是多么的高尚,对于学生来说最多也不过是获得了一些道德知识而已,而对于学生自身的道德行为产生的影响却是微乎其微。在这种品德教育中,实在无法看到受教育者主观道德的影子。也就是说,在使受教育者由“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缺少了道德实践这一环节,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有道德的人也就将成为空谈。

参考文献:

大学生思想品德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048-01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科学的艺术的系统工程,在德育的各个要素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规律、原则、方法及途径是相互依靠、相互作用的大整体。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遵循品德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对教育的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1.善于把握品德教育的时机,应努力做到及时、准时

学生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受着学校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和影响,另一方面也受着社会生活中各种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必须做到及时、准时。

及时,每次活动以后,或做完某件事后,发现有好的思想、好的现象,应不失时机地加以总结,使好的思想、好的作风得到肯定和强化。失去了这个时间,当学生离开了这个环境,时过境迁,再来做评价,就难于形成正气,效果会大打折扣。

准时:针对某个情景中偶然出现的某个现象,果断、正确地给出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应注息环境效应对弘扬正气、抑制不良倾向所起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就不能贸然下结论,不然品德内化受阻, 由于社会品德环境因素十分复杂,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受到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品德基础不一定符合社会的道德要求,作为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品德认识、品德行为作出评价。

2.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教育效果品德教育的成功主要体现在教育者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

2.1 交谈。交谈是品德教育的一种好方法。老师与学生亲切交谈,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特别对感情脆弱和性格内向者、性格固执者,如果对其品德认识、品德行为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就能促使其原有的品德要求得到融合、顺应。

2.2 讨论、总结,讨论和总结是利用集体舆论的品德评价,使德育进行内化的方式,通过讨论分辨是非,将学生的思想认识,调节到德育内化目标的方向上来,运用讨论这一品德评价方式,应明确两点,一是对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学生,适宜在高年级进行, 二是讨论的内容、主题须明确,教师应让学生清楚地判断是非的标准、依据。总结,既有学生对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克制、自我改正的品德评价,又有在集体舆论力量引导下,对集体内部的思想、行为和某种现象,进行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这两种形式是同时进行、相互包容、相互促进的。近年来,一些学校采用每周定期总结、学生代表总结和各组长总结,对某一段时间的品德认识、品德行为,进行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善于总结,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形成。

2.3 评比、奖励。这两项措施是品德教育必不可少的教育环节。评比是调动集体舆论对学生品德要求同化的肯定和强化,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有效手段,通过评比褒扬先进、激励后进、弘扬班内正气,使后进学生找到思想差距,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如果只重视评价学生外在的行为,效果往往欠好,所以我们应从学生的品德结构中,进行全面了解、分析,学会寻找、发现学生思想的闪光点、情感和热点,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比如,如果学生的动机、愿望是好的,而事情的效果却是糟糕的,我们在对其品德评价时,就不能全盘否定,而要寻求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弄清前因后果,注意其品德认识、品行意志、品德信念所具有的方面,在肯定表扬中有更高的要求,在批评中有更热情的关心和期待。另外,品德教育的语言要生动、感人、有吸引力、态度诚恳、姿态语言可以说是一个动作、一个表示肯定的眼神、一个期待的目光。有声语言更具有魅力,天生活泼好动的学生需要老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在交谈中,一个肯定的动作,就是对学生品德教育的催化。恰当地运用这些手段,都是品德评价艺术性的体现。运用交谈和眼神,以及一个拍拍对方肩膀的动作,都可能对品德评价作出肯定和强化,它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

处理问题一定要弄清谁是谁非,在没有调查清楚之前,不要轻易批评一个学生,否则只能使学生"口服心不服"。而且长此以往,还会激化学生之间的矛盾,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

表扬、批评相结合。这样能够使学生乐意接受老师的观点和意见。具体说来如果同学之间发生冲突,如果那个同学全然不对,那就首先指出他平时的优点,拉近与他的距离,然后再批评;如果冲突双方都有责任,那就首先肯定这个学生正确的做法,再批评其错误之处,这样,他就会觉得老师理解他当时的处境和心情,就会乐意接受批评,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