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大学健美操社团活动总结{2024年最新5篇}

风中奇缘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4535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9分钟。

大学健美操社团活动总结范文第1篇

体育社团作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进程中的衍生产物,既能保证学生在体育课、课外活动之余继续提高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保证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锻炼习惯。因此,高中体育社团的开展既是学生掌握一项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促进人际交流的有效保证,也是学生从中学时代走向大学乃至成功走向社会的保证。

我校体育社团自2009年开始,就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球类为重点开始发展,在“以点带面”全面发展高中体育社团的背后,一些不被广大学生认可或接受的体育社团在“夹缝中求生存”,特别是普及程度不高的且以女生为主的健美操社团,在我校的体育社团发展中一直处于“拉着走、牵着走”的被动局面。为此,我校从2011年伊始,积极利用体育课进行健美操宣传与普及,还利用课余时间搭建了一种符合学生特长和健美操爱好者需求的健美操社团,但在健美操社团推进和开展过程中,由于学生对健美操运动了解不够,学校普及程度不到位,学生参与人数较少,男生不愿参与,女生的心理变化和学习压力较大、训练时间不充裕等等,都对我校健美操社团的开展造成了很多障碍和困惑,从而不利于我校健美操社团的开展和推进,使我们在如何更好地开展学校健美操社团产生困惑。针对此问题,本文通过近几年来,对我校健美操社团开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和困惑的调查分析,来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以及广大健美操教师的共鸣,并提出一系列有效途径和方法,让一批具有健美操需求和素养的学生,积极投入到健美操社团中来,让健美操社团真正成为学生喜欢,学校认可的校园群体性体育组织,也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组织策划能力提高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等,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 高中健美操社团开展的困惑和问题

1 学生参与度不够,制约了健美操社团发展

从表一我们可以发现,自2011年开始,随着我校健美操社团的开展,我校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积极性一直处于低位发展,我校每年在高一新生入学军训时,都要进行学生社团发展指导和报名工作,体育社团内部发展不均衡特别凸显,当其它体育社团“人满为患”的同时,以女生为主流的健美操社团报名学生寥寥无几,一般只有4-5名女生报名,占体育社团总人数的3%左右,学生对健美操社团的参与度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中健美操社团的发展。

2 男生对健美操理解的偏颇,造成了健美操社团发展的局限

我校由于健美操运动展示的平台不多且宣传力度不够,不仅女生的参与度不高,每年健美操社团没有一个男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每年市健美操比赛(必须有4名男生)都是健美操教师临时凑4名男生参加比赛。因此,比赛成绩一直不尽如人意。为了让健美操社团能发展壮大,特别是为了让高中男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健美操社团,学校对每年进入高一的男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连续四年高中男生观念没有转变,所有男生均认为健美操运动是属于女生的运动,而男生应该参与到有对抗性、能体现男生力量的球类运动当中,对男生来说健美操属于“非主流”的运动项目。正是由于男生对健美操运动理解的偏颇,造成了我校当前健美操社团停滞不前。

3 女生学习压力、心理压力的原因,限制了健美操社团的发展

对处于生理、心理渐趋成熟的高中女生来说,参加集形体美、健康美、韵律美于一身的健美操运动是每一个爱美女生的追求,但在高中阶段“重文轻体”和一味追求升学率的大环境下,女生学习任务繁重、学习压力较大、心理负担增加,在参加健美操社团方面是“心有所想,却无余力”。另外,高中女生在参加健美操社团时,一旦学习有所起伏或成绩有所下降,来自班主任、家长的外部压力,给她们平添了很多烦恼。因此,在平时健美操社团开展活动、训练时,很多女生的活动和训练时间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导致了在训练、编排等一系列环节中,出现顾此失彼,缺乏连贯系统的训练,造成了健美操社团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没有突破,从而严重限制了健美操社团的发展。

4 教师的自身素养,限制了健美操社团的发展

体育教师、教练员作为一名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人,不仅要有学校和学生认可的突出体育专业技能,还应在平时运动队的教学训练中,具备协调、管理、沟通等自身素养,只有拥有了较高的素养才能在教学训练时,与学生、班主任、家长、学校实现无障碍沟通,从容地协调处理好体育训练与四者的关系,只有协调处理好各种外来的不确定因素,体育教师才能构建和完善自身的训练平台,才能全身心地将自身的专业特长发挥到极致,学生才能乐于训练,班主任教师、家长和学校才能积极支持体育训练。因此,要想发展和壮大高中健美操社团,不仅需要教师健美操专业突出,还需要健美操教练员学会调控学生情绪、解决学生与学生间的配合和矛盾、学会调节学生学习与训练的矛盾,处理好与学校、班主任、家长的正常沟通。

我校自2011年成立健美操社团以来,学校在健美操社团的发展过程中,从硬件和师资配置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投入,但发展过程和最终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本人认为在健美操社团发展过程中,健美操社团教师在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外,一直处于被动训练的状态,缺乏围绕学生为中心进行的协调、管理、沟通等能力的自身素养,从而限制了健美操社团的发展。

大学健美操社团活动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团体操;公共体育课;非体育专业

团体操是高校体育教学中一项气势恢弘的集体体育表演活动,它集音乐、舞美、队形、服装、道具、思想内容、众多的参与者为一体,是当今高校体育中一种特殊的体育活动形式。目前,各项重大赛事在开幕、闭幕式表演中均有大型或小型团体操表演的呈现,它已逐渐演绎为体育精神的象征,更是一个国家、一个集体展现自己的特色文化的有力媒介。历届奥运会开幕式团体操表演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北京2008奥运会更是借团体操向世界诠释了一个综合实力在不断上升的社会主义中国。因此,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团体操事业也呈现了新的气象,在高校中,团体操以它特有的体育、德育、美育等功能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目前,团体操课程广泛被引入到高校体育专业教学领域中,非体育专业学生几乎尚无团体操公共课程化的实例。任何一项高校公共课程的开设都发源于“需要”,团体操公共课程也不例外。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以及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新的变化,校园体育文化正在呼唤团体操公共课程的出现,并在新形势下呈蓬勃发展的趋势。因此,本文从团体操在学生体育、德育、美育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在校园体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出发,结合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对团体操的迫切要求,论证了高校开设团体操公共体育课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河南省高校团体操活动的开展现状和河南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现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理论书籍和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

1.2.2 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经检验其效度为0.92,可靠性为0.94。对河南师范大学在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9份,其中有效问卷297份,回收率99.7%。

1.2.3 数理统计法:问卷回收后,采用定性、定量以及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采用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思路,实行理论研究。

1.2.4 总结归纳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河南省高校团体操开展现状

据调查,河南省高校中团体操课程化只在部分院校体育专业学生中开展,并且发展受到师资、场地与设备、经费等因素影响受到限制,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开展团体操公共体育课尚无实例。89%高校每年都组织校运动会,71%高校运动会开幕式中有团体操表演,这些表演活动大都来自体育专业教师、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排练而展现的。由于排练的时间、环境、场地和设备、人力和财力等安排不恰当,经常引起教师、学生过度劳累,学生有逆反的心情,这样的排练扭曲了团体操的教育功能,使广大非体育学专业学生无法参与到团体操活动中来,阻碍了高校团体操事业的发展。然而,调查显示,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对团体操训练活动有很高涨的热情,对团体操在体育、德育、美育方面的教育功能有不同程度的肯定(见表1)。51%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参与热情。

表1 非体育专业学生对团体操教育功能评价

1995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全国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到2010年的奋斗目标是: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为切实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2006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简称阳光体育运动)。这都在呼唤高校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高校公共体育事业也呈现出了以学生为本,课程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等新特点。团体操课程以其在情感、意识、学生行为方面的发挥的独特作用以及其美学,德育等方面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非体育专业学生的关注。因此,高校团体操公共体育课程化是全民健身计划和阳光体育运动的需要。

2.2 普通高校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2002年,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准实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在总结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知道纲要》。该纲要指出:“体育课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这说明高校体育的性质更趋多元化,通过体育要达到的目标更加丰富。这表明任何在教育、体育、社会、生物、心理等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课程形式都应该拿来为高校体育事业服务,团体操公共课程化正肩负着这样的重要的历史使命。

2.3 丰富高校校园文化生活,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校园体育文化是由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两者相互影响、融合、渗透、促进而发展起来的;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环境下,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身体练习为手段的一种特殊文化状态。它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师生终生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氛围和条件,在促进学校全面建设和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团体操特有的团结协调、陶冶身心、传递文明的文化传统,正不断充盈和丰富着校园体育文化。当前,我们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校中普遍开展和谐校园行动,团体操公共体育课程化使更多的学生能够有机会感受团体操所传达的校园体育文化。

2.4 团体操运动普及和发展的需要

总结以往,我们发现,团体操活动的开展大都仅限于大型体育赛事的开闭幕式表演和体育专业学生中。为了表演而呈现的团体操活动演变成为时间紧、任务重的训练活动,虽然这是团体操事业发展的一大亮点,但是其中也反映出一些矛盾。例如,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的时局使得参与者疲惫不堪,削弱了团体操应用的教育功能,降低了参与者的热情等。同样,单纯在体育专业学生中开设的团体操课程,阻断了非体育专业对团体操的参与愿望。据采访,在综合性院校,非体育专业学生在欣赏体育专业学生表演团体操时,深深地被那恢弘的气势打动,有很高涨的参与热情,并因无机会参与而深感遗憾。这表明,团体操公共体育课程化也是团体操运动普及和发展的强烈需要。

2.5 高校开设团体操公共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高校公共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带动了带动了高效公共体育课程的多元化,团体操公共体育课程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和文化魅力,深深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高校中有一大批致力于团体操事业发展建设的师资队伍,在团体操事业的发展中贡献着自己力量。高校大学生对团体操的态度和兴趣,使得团体操公共体育课程化势在必行。另外,高校运动会的发展与高校团体操的发展并行不悖,团体操公共体育课程化甚至可以一改过去传统模式的团体操训练活动,把团体操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领域。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团体操活动独具的艺术魅力在教育、体育、社会、生物、心理等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深受广大学生尤其是非体育专业学生的欢迎。学生通过团体操 不仅可以培养综合素质,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高校开设团体操公共体育课不仅能够满足广大非体育专业团体操爱好者的迫切要求,而且开辟了团体操事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领域,对我国团体操的普及和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高校开设团体操公共体育课是可行与必要的。

3.2 建议

我们应加大宣传力度,尽快在高校开设团体操公共体育课;各高等院校应大力鼓励和支持,为团体操公共体育课的开展创造一切有利条件;致力于团体操事业发展的有志之士应对团体操组织教学等问题进行研究、实验,找出组织教学的最佳方法。

参考文献:

[1]夏环珍,彭庆文,于辉,张兆清,冯唯锐. 论团体操表演中的队形及其变化[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

[2]李树林,徐桂贞,韩宏飞. 论体操的内容与分类[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3).

[3]高银华,徐云. 校园团体操的创编技巧[J]. 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3).

[4]吴芬,孙洪谦.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体育教学改革[J].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5]沈阳体育学院精品课程简介 体操[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3).

[6]周银. 对长治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调查分析[J]. 长治学院学报,2009,(2).

[7]姜小平. 美国高校体育课程的变化与启示[J]. 体育文化导刊,2009,(5).

[8]刘静. 我国团体操理论体系的创新与发展[J]. 体育与科学,2005,(1).

[9]黄艳.河南省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开封:河南大学,2004.

[10]蔡敏华,吴国辉.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方法选用的现状分析[J]. 湖北体育科技,2008,(5).

[11]杨宾. 试论大型团体操的概念及本质特征[J]. 浙江体育科学,2008,(2).

[12]张文英. 对大学生参与运动会团体操训练活动的调查研究[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7).

[13]胡雪.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团体操表演设想[J]. 体育文化导刊,2007,(9).

作者简介:

崔迪,女,1987年06月出生,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人。

大学健美操社团活动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健美操;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调查分析

在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大学教育时,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新科学的重要前提,是大学生活和学习的基本保障。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关系到全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所以开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湖北文理学院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一是文献资料法。二是问卷调查法。问题主要围绕学生对学习健美操的兴趣、动机、健美操的影响以及锻炼后的成效等情况做的问卷,回收率为96.7%,发出120份,回收116份。三是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的方法,把统计来的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处理。四是访谈法。与部分高校老、中、青教师进行面访座谈,交换意见。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由湖北文理学院2011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报告得出:本院新生有心理异常的学生为747人,占参加测验学生总数的16.95%,中重度症状学生143人,占参加测验学生总数的3.24%。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缺乏动力,目标不明确,注意力不集中,适应性差,自我评价失调等,这是因为很多大学生在中学时期大都学习优秀,动手能力弱,在进入高校学习后,成绩是考核学生全面发展的条件,所以有些方面会拉低总体成绩,这就会造成自信心降低,产生失落和自卑感,人际关系疏远,便会自我封闭,与现实世界脱离。正是处于由一个纯粹学生时期到开始慢慢接触社会的转变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着很多冲突、苦恼,往往被自我掩盖,或是被忽视。以至于不少学生感到难以获得理解,觉得孤立无助,只好隐抑于心理深处,任其发展,从而诱发一系列心理问题。

2、健美操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健美操具有娱乐身心的功能,这对培养大学生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很大帮助作用。健美操运动作为一项体育运动,有着高度的艺术性、强烈的节奏感,能有效的改善人体神经系统,调节心理活动,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同时,通过变换动作、队形和创造性的发挥编排一些动作,能够有效的激发体能,振奋精神,活跃思维,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活力。另外,健美操在锻炼过程中增强了人们的社会交往,大家一起跳、一起锻炼,共同欢乐、互相鼓励,将烦恼丢开,忘掉失意与压抑,尽情享受健美操运动所带来的欢乐,得到内心的安宁,在锻炼中可使人缓解精神压力,得到一种精神享受,从而心理上得到一种满足感。在学校开展健美操教学,有利于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消除消极情绪,缓解压力,保持愉悦心情,培养积极乐观地生活态度。

(2)健美操运动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表现力,确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心。 由于受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内向的一些学生,生活中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受到压抑,容易产生孤独、自卑感。这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健美操教学是以健美操为基本内容的专门教学课,能使学生智力与体力紧密结合,有利于贯彻区别对待原则。对于这样的学生多加以鼓励性语言,使他们产生被在乎的感觉,还要激发他们勇于去表现自己。健美操有助于发展和改善身体各部位肌肉群的力量、柔韧性、协调性、持久性等基本特征,塑造美的形体。能够增强大学生练习健美操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对美的欣赏,对自我个性的一个表现,激发大学生朝气蓬勃的活力,使学生体会到自我改变的好处,从而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知,在不断完成动作的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

(3)健美操运动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受挫能力,培养坚韧的意志力。在健美操学习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想要掌握好动作,完成运动目标,学会各种高难度技术动作,就少不了汗水和努力,来克服身体、心理上的惰性,从而经历分化、泛化到自动化的过程。长时间的锻炼与磨练,不仅增强了体质健康,更增强了受挫能力,培养了大学生勇敢顽强、敢于战胜一切的坚韧意志品质。健美操运动特有的对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加之有些动作的高难度,学生不容易学习和掌握,更不用说完成任务了。所以,在学习健美操的过程中,既要努力克服客观困难(技术动作难度),又要敢于面对主观困难(畏惧感、自卑感和疲劳等),所以练习健美操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受挫能力和培养坚韧的意志力。这样,大学生以后在面对挫折时,便能够用自己坚韧的意志力和毅力来战胜困难,最终能够在良好心理状态下不断取得进步。

(4)健美操运动能够促进大学生之间交流,形成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常出现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心理障碍,如害羞、自卑、自大、嫉妒、以自我为中心等。健美操是一种以集体练习的形式组织教学运动项目,在双人操、三人操、六人操、团体操等集体项目中,练习者总是或多或少的与一定的学生发生接触,这就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交往交流的机会,从而培养了他们在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的交流中克服孤独感的能力,培养他们对周围人的亲近感和信任感,使他们学会互相帮助、互相理解,扩大到社会,从而大大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避免因人际关系不良而引起的心理不适。健美操是一种团队运动项目,表演的好坏,关系到里面每个人,所以团队里的每个人都起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健美操团体里的每个成员必须配合默契、服从集体规范。在这种积极的集体活动过程中,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形成集体归属感、认同感和自我的价值感、责任感等,从而为形成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5)健美操有助于大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达到治疗心理疾病的作用。健美操的音乐强劲欢快节奏感强,动作奔放有力,充满着青春活力,经常从事健美操练习,能令人心情愉快,可以排除紧张、郁闷的情绪,还可以使人的心灵和性情得到陶冶和改善,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协调、健康的发展。健美操属于中等运动强度的有氧运动,近几年来的大量科学研究表明,健美操运动可以降低抑郁,对长期中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有治疗作用。

三、结语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健美操教学,能够积极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这需要教师积极地利用健美操的特点和优势,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正确的引导、调节,完善自我认知的培养,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锻炼顽强意志,调节良好的人际关系,缓解学生的心理疾病。从而不断提高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心态和健康发展观和人生观,成为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 杨晓艳.健美操教学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5.15(5)84-85.

[2] 张惠聪.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淮北煤师院学报, 2003.24(2)50-52.

[3] 盛祖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大学健美操社团活动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在宁高校 表演性体育课程及活动 开展现状

1.引言

普通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高学历科技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教育机构,更应该重视学校体育的建设和发展,而作为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处处充斥着表演性运动项目。此类运动项目在普通高校开展现状如何,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剖析表演性课程及活动开展的现状并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法,为高校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表演性体育课程及活动开展现状。

2.2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法。

在宁20所高校的体育教学部门负责人20位和在校大学生400名。

2.2.2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工具进行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学校体育表演性课程开设情况。

学校体育日常教学主要以正规的课堂教学形式出现,根据调查发现多数高校在体育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改善学生的身体机能,使其综合发展。于是在选项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力求更多、更细、更全面,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兴趣选择,满足不同性格学生的各方面的运动需求,力求每个学生通过选项课程的学习,熟练掌握一项运动技能,更加实际地引导学生走出教室,亲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实实在在地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目前在宁各大高校体育课选项开设情况如图1所示:

数据表明,表演性课程最受推崇的是健美操课,目前是被调查的20所高校中必设立课程。其次,开展情况良好的有瑜伽课和形体课,开设比例均在50%以上。再者,部分高校选择了个性化较强的国标舞、艺术体操及街舞的选项课,开设比例最少的课程有啦啦操、踢踏舞及部分舞蹈课(民族舞、现代舞、爵士舞等)。

表演性课程开设广泛的原因在于:健美操运动作为高校中开展最为普及的表演性课程之一,深受女大学生的广泛关注与青睐,女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及特殊的生理、心理因素与项目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处于青春萌动,生长发育初期的高校女大学生,更加注重外在形象、气质、仪表、形态的塑造,追求美的心理驱使她们避开了对抗性较强的球类项目,而选择了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上下肢有规律的组合动作,提高协调性及娱乐身心效果较好的健美操运动。瑜伽、形体、国标舞分别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新型健身娱乐项目,尤其深受女性朋友的喜爱,具有强烈的塑形、健美、修身、养性、愉悦身心等功能。大学生作为敏感度较高的特殊群体,具有与时俱进、身先士卒的特质,于是大胆尝试此类极具表演价值的运动项目成为当前大学生的“新宠”。

表演性课程开设较少的原因在于:艺术体操、街舞、舞蹈、啦啦操、踢踏舞这些同样具有表演艺术价值的运动项目如今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普及的情况较差。这与学校本身的教学环境有关,学校体育的相关硬件设施是否跟得上,从而确实保障项目正常有序地开展,以上这些表演性价值很高的运动项目,对场地的建设和利用方面的要求很高,一旦将就着应付课堂教学,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而且会给日后的教学工作埋下安全隐患。其次,教师的专业能力及业务水平是否过硬,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履行正常的教学任务,完成相应的考务工作,这是部分高校在考虑开设表演性课程时所担忧的问题。于是分别从学校体育的硬件和软件的两方面来权衡考虑,因此很多学校对部分表演性课程的开设望而却步。

3.2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表演性活动开展情况。

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形式和内容,对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课外体育活动囊括了主要以学生自发形式组成的社团、俱乐部、运动队训练、校园体育文化节活动、早操、运动健康教育及保健等活动。

3.2.1高校学生表演性体育社团。

高校学生表演性体育社团活动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目标,通过参与各种体育运动来增强健康意识、促进兴趣培养、提高运动技能,弥补体育教学大众化教育的个性缺失[1]。青少年具有强烈的探索新事物的特质,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绝不满足于单一运动项目的参与,于是蕴含时代特点、弘扬个性时尚、推动多元发展的表演性体育社团活动目前广受大学生的欢迎。

由图2可得知,健美操运动再次领跑着表演性社团的开展,58.7%的学校开设了健美操社团,另外街舞社团也是目前高校大学生表演性社团中备受关注的一类占据52.6%的市场份额。其次,社团发展前景较好的分别是国标、瑜伽、舞蹈和艺术体操。其余的表演性社团只有个别的高校因地制宜地开展维系中。

目前在宁高校大学生演性体育社团有以上多种形式,主要以学生兴趣为主。在团委组织机构的协调领导下,学生自发组建的娱乐型体育社团,社团的特点是学生管理学生,由学校团委方面出面聘请相关的指导教师从事社团活动的组织教学工作,突出运动兴趣,丰富课余体育文化活动,适当地举办社团盛典等表演及比赛交流,扩大社团运营规模,提高社团影响力。健美操和街舞两个运动项目作为表演性社团的代表之作,有如此的揽招力,具有热情的活力,充满激情和朝气,同时自由且彰显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吸引更多人加入的主要原因,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其次开展情况较好的国标舞、瑜伽两个运动项目,既有时代特点,又极具时尚元素,这就受到了一定的市场关注。而开展情况令人担忧的则是形体、啦啦操和踢踏舞,高校大学生社团的建立是依托于高校团委组织,于是各类社团的辅导教师也是由高校团委组织聘请,但由于以上表演性运动项目特点突出,艺术表演气息浓厚,专业指导难度较大,普通运动训练、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无力着手正规化训练,因此相比之下,此类表演性社团往往被学校所忽视。

3.2.2高校学生表演性体育俱乐部。

目前,在宁高校大学生表演性体育俱乐部的内容开展形式有以下类别,其内容的开展主要以学校体育硬件设施的配备情况有关,在学校体育教学部门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各专项教师的专业技术技能,以俱乐部的形式满足学生课余体育、休闲、娱乐等多方面的需求,并通过类似于正常教学课程的课时数完成相应专项内容的辅导工作,从中选拔身体素质较好,适合于专项运动继续发展,有充分的提高空间的优秀运动员,加入院/校队的正规运动训练中去,为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储备运动人才。

从图3可以明确地看出,健美操再次成为大学生表演性体育俱乐部的“宠儿”开设比例达到73.6%,其次开展较好的表演性俱乐部有瑜伽、国标舞、街舞。然而其余的表演性俱乐部正在发展壮大之中。

高校学生表演性体育俱乐部参与主体是学生,学生的接受能力、身体素质、运动态度都将被课余体育俱乐部所设立项目内容所影响。内容设置过于简单,即没有技术含量,缺乏挑战性和对抗性,达不到锻炼的效果,难以调动运动激情。内容设置过于复杂,技术动作不易掌握,助涨抵触情绪产生,大大削弱运动兴趣。健美操具有普及性好,易于管理和运作的优势特点,被广大高校体育俱乐部所推崇,开设比例居高不下。其次,瑜伽是在高校俱乐部开展较为盛行的运动项目,通过各种动作的拉伸及意识的提升,使得身体、心灵、精神达到和谐统一,深受女同学的喜爱。国标舞运动打破了男女生“授受不亲”的传统思想观念,通过交际舞蹈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街舞、艺术体操、舞蹈、啦啦操、形体等表演性俱乐部在高校中开展情况一般,主要原因是直接由体育教育部门教师担当指导教师的项目对专业教师的技术技能要求很高,对若干项目的硬件配套设施要求也很高,于是当学校层面上的硬软件跟不上时,项目开设的比例就相对较低。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2.3高校学生表演性项目运动队。

高校学生表演性项目运动队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系统化专业训练的团队,他是根据学生某种素质发展的整体优势,提供专业的训练手段、方法,使其通过规律的周期训练达到一定的运动技能,并能够在比赛、表演中合理地运用技术,突出训练成果,获取优异成绩。

图4表明:大学生表演性项目运动队训练在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各大高校具有表演性质的运动队主要有以上几种。随着我国健美操运动的普及发展,各类综合性的大赛尤其是2005年世界健美操比赛在宁的成功举办,中国竞技健美操成绩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于是各大高校在高水平运动队的申报上,也逐渐倾向于健美操,普通高校即使没有高水平运动队,也从课外体育社团、俱乐部活动及日常课堂教学中寻觅特长突出的学生,组建院级/校级健美操队,通过刻苦训练参加各种形式的比赛和表演活动。其次,在宁高校表演性项目运动队组建较成熟的则数街舞和国标舞,这两种极具表演价值、活力四射的运动在近几年备受关注。街舞的随意放纵、拉丁舞的热情奔放、摩登舞的庄重典雅的特点完全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兴趣喜好,学校可以培养兴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训练激情,提高训练效果。另外,舞蹈及艺术体操等运动队在训练中都需要有专业的指导教师进行针对性的项目内容创编、策划、组织、训练,但由于硬软件设施的配备不充裕,导致表演性项目运动队的建立出现瓶颈。

3.2.4校园体育文化节表演活动。

校园体育文化节是在高校教育教学活动及文化娱乐活动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通过组织、管理、运作等方式开展各类体育活动,打造优质的高校体育文化,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2]。调查结果表明:45%的学校目前组织开展了校园体育文化节,并将其作为传统的校园体育文化长期推行,不断扩大其影响范围,提高校园体育文化的知名度,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具体调查结果如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如今各大高校非常重视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承和普及,并试图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推动学校体育的更新发展,改善大学生活质量,将快乐、活力、健康等一系列的活动开展口号落实到位,充分发挥校园体育硬件设施的作用,进一步挖掘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组织者及参与者的各项综合素质及个人能力,通过各类表演活动增添校园体育文化特色,提升艺术价值格调,展示学校体育传统优势,促进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的有机结合。

4.结论与建议

4.1表演性体育课程及活动开设呈现不均衡性。

表演性体育课程及活动开展较好的有健美操、瑜伽和形体,再者个性化较强的国标舞、艺术体操及街舞也备受欢迎。此类项目特点突出,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此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表演性课程及活动开展较差的有舞蹈、啦啦操、踢踏舞,原因在于硬件配套设置不够完善,缺乏专业性指导。

4.2建议

4.2.1加强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教学活动环境。

就学校体育表演性课程及活动开展现状来看,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是解决表演性课程及活动开展不均衡的有力举措,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学校的有限教学活动资源,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娱乐环境,进一步推动学校表演性课程及活动的正常开展。

4.2.2加强在职教师的业务培训,同时结构性引进专业人才。

表演(体育)专业人才的严重缺失是导致高校表演性课程及活动开展出现瓶颈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在职教师的业务水平培训,同时结构性地引进表演(体育)专业人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包枫娇.试论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J].文化学刊,2010.01.

[2]章罗庚.校园体育文化导论[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3.

[3]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中国高等体育院校普通高校体育院系概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

[4]南京体育学院2011年艺术类表演专业招生简章:2nd.省略/zsxxw.

[5]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

[6]曾冬梅,黄国勋.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略[J].教育与现代化,2002,(2).

[7]马鸿韬,李敏.体育表演艺术概念及分类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

[8]刘杰.重庆市大学生对高校体育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8.

[9]王昶岱.任志仲.陈波.激发大学生体育学习主动性初探[J].山西体育科技,2003.12.

[10]谭金飞,樊颖.表演(体育表演方向)专业社会需求定位研究[J].ValueEngineering,209.

[11]叶国仓.体育艺术表演专业大学生就业对策的探究[J].出国与就业,2010.6.

[12]谭金飞.表演(体育)专业社会需求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5.

[13]李亚萌,吴晓红.我国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培养目标设置现状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14]李敏,张大超.对我国体育院校体育表演专业表演基础元素的探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

[15]金晓阳.培养体育表演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J].教育科学,2007.

[16]朱建伟,陈玲.体育表演专业发展的目标与路径[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10.

大学健美操社团活动总结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2―0035―01

我校地处山丹县南郊,以前是一座六年制小学。2010年由于全县布局的调整,合并为一座九年制学校。然而出现了场地偏小、体育器材短缺的问题,致使我校的体育卫生和体育锻炼等都落不到实处。随着“中小学每天锻炼一小时” 以不同的实施模式在我国的一些相对发达地区的初步落实,我校为了积极响应省、市提出的阳光体育的要求,探索出了一条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

一、学校提出了“4+3+2”的体育教学模式

根据山丹县的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和阳光体育的要求,我校提出了四课三操两活动,即“4+3+2”模式:四课(小学每周四节体育课,中学每周三节体育课);三操(早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两次活动(课间活动、课外活动)。由于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时间都是一节课,即40分钟,再加上早操、课间操等时间,每天锻炼1小时的标准是容易实现的。关键是落实课外活动。我校领导为了解决课外活动这一瓶颈问题,听取体育组的建议,决定组建多个体育社团,错时段实施特色课外活动。

二、错时段、分场地开展有特色课外体育活动

1. 错时段高效利用场地,培养学生兴趣。由于受场地制约,中小学同时开展体育活动不现实、不安全,怎么办?学校通过研究决定:早晨第一节课后是全校眼保健操,第二节课后是中学20分钟的大课间操,活动时每个班级划分具体的场地,第三节课后是小学20分钟的大课间操;下午第一节课后全校眼保健操,两节课后是小学40分钟的课外活动,然后小学上自习、放学;接着是中学40分钟的课外活动,然后中学上自习、放学。学校实行中小学生错峰活动,高效利用场地解决了空间狭小的矛盾。

2. 根据兴趣组建社团,想方设法投其所好。“面向全体,重在参与,每天锻炼一小时,让运动与快乐同行”是我们南关学校阳光体育活动近年来努力的目标。学校决定分场地分年级分班级活动,并且人人要有项目,班班要有活动,级级要有特色。同时,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填报“2+1”兴趣社团,例如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千人徒手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皮筋、跳绳、踢毽子、打沙包等社团,根据兴趣每个学生报两项体育特长、一项艺术特长。各社团制定计划、实施方案。玩自己想玩的,乐自己想乐的,但要做到活而有序,乐而不乱。

3. 挖掘多种体育资源。体育组的教师挖掘民间体育活动等多种体育资源,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将开设腰鼓、武术等特色校本课程,编辑了校本教材《室内徒手操》等,开设健美操、校园集体舞、乒乓球、篮球、跳皮筋、悠悠球等民间传统体育特色项目,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奠定基础。

三、多管齐下保证阳光体育活动有效实施

1. 召开专题会议,广泛进行宣传发动。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在学校广泛深入地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广告宣传,并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社会责任和集体荣誉感的教育。

2. 具体操作程序及方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做到三个落实:一是思想认识落实。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习惯,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二是组织时间落实。体育课的时间相对比较固定,要确保学生的出勤率,这样至少在规定的锻炼时间内,学生可以得到至少一小时的锻炼;三是活动内容落实。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板块:

①早操、课间操:主要以集体活动的形式。内容是广播体操、自编操、武术操等,以班为单位集体活动,严格执行体育考勤和考核登记制度。

②体育课:集体或分组练习,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而定。

④学校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每天上午安排大课间活动,下午安排40分钟的班级、社团活动。呈现出“小场地,多兵团开展;小项目,多精品培育;小课程,多特色开发”的“三小三多”特色。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