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土建实训总结{5篇}

青春无悔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707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9分钟。

土建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一)中央关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思想新要求为培训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基本遵循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多次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培训理念上,强调干部教育培训不能“一锅煮”,必须区分对象,针对干部全面成长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分层分类地组织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更加突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强调干部教育培训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要发挥“固根守魂”的功能,强化干部的坚定意志和坚守情怀。在培训方法上,强调既要坚持运用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又要坚持改革创新,针对不同对象、不同专题和不同内容,采取灵活有效的培训方式和手段,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增强培训的互动性、实践性和实效性。这些新观点新要求为国土资源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基本遵循。

(二)国土资源工作新定位形成了培训体系构建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多次作出系统阐述,提出明确要求。国土资源部党组经过反复研究、充分论证,提出把“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土资源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定位。准确把握新定位的科学内涵,全面推进国土资源领域改革,加强法治国土建设,加快不动产统一登记,确保各项重大部署落实到位,都对国土资源系统干部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培训管理者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更新培训理念,推进改革创新,探索构建国土资源特色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为推动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提供服务支撑。

(三)积极实践探索为培训体系的构建奠定了现实基础从中央层面,自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确立以来,全国各地区各部门一直致力于不懈探索,取得了一批批卓有成效的培训实践成果,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格局。在全面总结各地创新成果的基础上,2010年中央颁布《2010-2024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为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绘制了“路线图”和“时间表”,标志着干部教育培训进入全面深化、统筹部署、整体推进的新阶段。进一步的实践探索和改革创新,促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对已有的实践成果进行系统地总结提升,逐步形成科学指导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从国土资源部层面,长期以来部党组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严格落实中央关于干部教育培训的部署要求,结合国土资源事业发展需要,在培训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培训模式、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特别是近年来,立足于国土资源工作实际,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改进和创新培训工作方面做了有益尝试,在培训实践中逐步总结形成了四环节培训模式,为新形势下国土资源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构建奠定了基础。

(四)完善的系统理论和方法为培训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科学依据体系,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是不同子系统组成的大系统。对干部教育培训体系进行认真考量,不难发现干部教育培训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由多种要素构成,自身有着复杂的内部结构,具备系统运行特征,遵循系统运行规律。这一内涵特征,决定了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必须是在深入分析培训系统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准确把握培训系统运行规律基础上进行整体性构建,这就需要有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做支撑。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应用,系统科学以它特有的方法论创立和发展了一系列适用于自然科学又适用于社会科学的概念范畴、共同原理和共同方法,其概念、原理和方法也成为现代培训的基础理论之一,为构建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有实效的国土资源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一)干部教育培训系统的要素构成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部分组成,处在一定环境之中、具有一定结构、指向一定目标的有机整体。要素是指对系统的存在和发展起重要作用或关键作用的元素,是构成系统整体并彼此相互作用的各组成部分。凡系统至少由两个元素组成,同一系统的不同元素之间按一定的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存在与其他元素无任何联系的孤立元。任何一个系统都是通过组织内部的元素形成一定的结构。干部教育培训一般由培训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学习者、师资、教材、评价、时间、空间、组织管理等要素构成,且要素属性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要素之间相互沟通、交叉、渗透和综合,共同构成完整的干部教育培训系统。人作为最积极、最能动的要素,使系统各组分之间产生必然的、有机的联系。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这些构成要素进行合理配置,使各要素依照一定的程序和方式组成整体结构并有规则地运行,从而使整个系统实现其最佳功能。

(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干部教育培训作为一个由多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必然遵循着系统运行的共同原理和基本原则,同时又呈现出自身的运行特点。只有在把握系统运行规律基础上构建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才能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有实效。1.整体优化原则系统论认为,若干事物按某种方式相互联系而形成一个系统,就会产生出它的组分和组分的总和所没有的新性质,叫做系统质或整体质。这种性质只能在系统整体中表现出来,一旦把系统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便不复存在。组分之间作用是非线性的,即作用与结果之间不成正比数量关系,而是具有一种放大或缩小的效应,使系统整体大于(或小于)部分之和。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而当部分以无序、制肘、冲突的状态及结构形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发挥,甚至相互抵消,这时整体功能会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干部教育培训之所以能为人类提供服务产品,正是培训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学习者、师资、教材、时间、空间、组织管理等构成要素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侧面,按不同的程度,有机联系,综合影响,协调发挥其整体效应的结果。这就要求培训组织者要把培训的整体目标作为一切培训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在实现各构成要素优化的基础上,统筹各要素的组合方式,形成具有有序性、聚合性、适应性的要素结构,使干部教育培训呈现“整体大于各个部分之和”的功能,达到系统功能的整体最优。2.子系统划分原则系统论认为,在元素众多、结构复杂的系统中,元素之间有一种成团现象,一部分元素按某种方式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具有相对独立性,有自己的整体特性,这类集团被称为子系统。划分子系统,可以将笼统问题具体化,定性问题定量化,使研究得以简化。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是由不同子系统相互组合及其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构建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有必要对培训系统本身作一个科学地划分。根据干部教育培训系统构成要素的组分成团特性,可以将干部教育培训系统划分为培训理念体系、组织体系、运行体系等子系统,其下还可以续分为培训机构子系统、培训内容子系统、教学方式子系统、师资子系统、组织管理子系统等。3.共塑共生原则系统论认为,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没有一定的环境就无法体现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环境的变化又给系统以重要的影响,引起系统的变化。把握一个系统,必须了解它处于什么环境,环境对它有何影响,它如何回应这种影响。系统与环境共塑共生的辩证关系,是构建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必须要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干部教育培训的系统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设计、组织支持等多种因素。首先,培训环境决定、影响或制约培训系统及其活动。如,一个培训目标的确立及其实现,培训规模、培训过程和培训方法等都会受到政治经济、培训政策、参训者能力意愿、培训经费、组织支持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其次,任何培训必须适应培训环境的要求和变化。既能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如健全的制度、良好的组织支持、有利的培训资源等,也要注意扬长避短,或积极创造条件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4.开放性原则系统论认为,任何一个系统的运动都是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来实现的,这三流随时间的变化影响着系统的有序、稳定和平衡状态,从而达到动态与静态平衡的辩证统一。对干部教育培训体系而言,坚持开放性原则,就是要以历史的视角、动态的观念、发展的眼光,始终把握时展要求和根本趋势,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持续推进培训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因此,干部培训系统一方面要保持和经济社会系统之间的信息能量交流,始终与外部环境相适应。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对外来经验的吸收借鉴,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同时,还要保持培训系统不同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支持,确保培训系统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三、构建具有国土资源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一)树立系统化、整体化的国土资源干部教育培训理念体系构建实用管用、充满活力、具有国土资源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培训理念,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立足国土资源事业发展需要,整体把握,系统设计,以观念统筹带动工作统筹,用服务大局的效果检验培训工作的效力。一是从开放的、联系的视角,正确把握干部教育培训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认真考量党情国情、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国土资源事业改革、组织人事制度、新技术的发展趋势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干部教育培训产生的影响,从而构建一套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与国土资源事业改革相符合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二是从整体的、动态的视角,深入分析国土资源干部教育培训组织体系、运行体系、内容体系、教学方式体系、评价体系等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各子系统的运行规律、内容要求及其之间的有机联系,从子系统的相互联系中达到对培训体系的整体把握,从而形成最优化的培训体系结构和培训功能。同时,针对干部教育培训的系统性、复杂性、动态性和周期性要求,构建完整的、闭合的、环环相扣的培训链条,即从需求分析、培训设计、培训实施、效果评估到跟踪反馈的全程培训链条,做到各环节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可考量、可执行。

(二)形成统筹协调、开放协作的干部教育培训组织机构体系按照构建更加开放的干部教育培训格局的部署要求,顺应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多元化需求,立足当前国土资源部门组织体系和机构体系架构,从管理层面,要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部培训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力度,增强统筹协调能力,建立科学的管理平台,建设精良的培训管理队伍。从办学层面,要进一步厘清国土资源部门培训机构、高等院校特别是国土资源部与教育部及部分省市的共建院校、社会机构等干部教育培训施教机构的关系,明确不同施教机构在国土资源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定位和作用,形成国土资源部门培训机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社会机构积极参与,网络培训广泛运用,开放协作、优势互补、充满活力的办学体系。

(三)构建规范有序、健全高效的干部教育培训运行体系1.培训需求评估体系建设一是认真开展组织需求分析。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国土资源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准确把握不同时期国土资源管理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明确干部教育培训的总方向和总要求。二是分类开展国土资源领导干部必备能力评估。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国土资源系统干部,明确岗位职责,界定必备能力,甄别缺项,按需施教。三是开展滚动式培训需求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重点对象访谈等方式,定期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对国土资源系统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素质能力水平、培训需求及对部培训工作的意见建议进行细致调研,作为按需施教的重要依据。2.干部参训体系建设坚持以组织调训为主,国土资源部人事司要加强对调训计划的统筹协调,严格执行调训计划申报制度。部机关各司局根据业务工作需要,认真遴选、确定参训对象,形成年度调训计划。充分尊重干部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国土资源领导干部积极参加中组部部署开展的自主选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不断完善国土资源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平台建设,进一步研发、制作、更新精品课程,完善平台功能,形成高质量、系统化、规范高效的国土资源干部网络培训体系,更好地满足干部多样化学习需求。持续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国土资源学员培训信息系统,为组织调训提供科学依据。3.质量评估体系建设建立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体系,按照实用管用、简便易行的原则,对国土资源部现有的培训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修订完善,对其中的6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41个三级指标进一步归并调整,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评估指标体系和规范简便的评估办法。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培训项目及课程的评估工作。国土资源部人事司负责包括办学方针、培训质量、师资队伍、组织管理、学风建设等内容的机构评估。培训项目委托方负责包括培训设计、培训实施、培训管理和培训效果等各环节的培训项目评估;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负责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培训课程评估,真正发挥评估结果的导向作用、诊断作用、激励作用。开展培训跟踪评估,进一步加强对参训人员返回工作岗位后,新知识的转化和应用情况的跟踪评估,总结经验、查找问题,进一步提升培训的质量和成效。

(四)构建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相匹配的国土资源干部教育培训模式按照系统论的原理,培训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两个子系统,它们之间随时都在进行着信息的密切交换,以非线性关系相互作用、相互激发,整体影响和决定着培训成效。构建国土资源特色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全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事业发展对培训工作的客观要求的基础上,推动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一是立足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国土资源干部,认真研究每一类教学内容应该与哪一类教学方法相匹配,才能形成最优的结构,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如:对于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要研究如何通过潜移默化的传输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使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成为干部的自觉行动;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要研究如何运用课堂讲授、现场教学等方式,用改革开放的实践成果印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对于道德品行教育,采取典型教育、学员讨论、小组辩论等方式,其效果可能胜于简单的课堂灌输;对于国土资源业务知识学习,则考虑引入研究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二是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国土资源干部,立足于干部履职和成长的差异化,结合培训专题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建设一支服务支撑国土资源事业发展的师资队伍进一步完善师资选聘机制,规范师资管理模式,形成一支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国土资源高素质师资队伍。一是积极利用国土资源部的业务优势,继续选拔具有坚实的理论功底、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担任培训师资。二是加强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等机构的密切联系,选择一批对党忠诚、政治坚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掌握现代教育培训理论与方法,熟悉成人认知心理的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三是遴选一批基层国土资源领导干部走上讲台,宣讲基层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促进资源共享和工作推动。四是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规范化管理。建立符合干部教育培训特点的师资准入和退出机制,组织开展师资考核评估,探索建立符合干部教育培训特点的师资考核评价体系,定期更新师资库,不断改善师资结构,提升培训质量。

四、结语

土建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这次在全系统开展的干部政治业务建设培训班,从2月23日开班至现在,共历时七天时间,全系统近240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这次培训总的感到办的很成功,针对性很强,大家反响很好,取得了预期效果,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预备工作扎实。这次培训时间紧、任务重,市局各负责部分坚持早进手、早预备,精心设置培训内容,认真研究服务保障措施,周密安排培训课程,并及时制定下发了培训实施方案。各授课职员按照分类培训的要求,针对岗位业务内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认真解决工作中碰到的实际题目,突出针对性、操纵性和实用性,认真编写了培训教材。培训教材我们已经进行了印发,保证了系统工作职员人手一册。

二是组织领导严密。各单位对培训工作都给予了高度重视,都能够科学统筹安排工作,妥善处理和解决工学矛盾,按要求组织职员按时参训。各县(市)局天天还安排了一名班子成员带队参加学习,保证了所属职员的参训率和课堂纪律。特别是经开分局,主要领导亲身组织,亲身协调解决培训中碰到的各类题目,为参训职员创造了安心学习的条件和环境。为切实进步培训质量,局党办坚持通过职员定位治理和全程跟踪录象方式,督促职员按时到课。并在每讲结束后组织进行同一考试,检验培训效果。对录象和考试成绩我们将适时下发各单位,作为年度目标责任制考试的重要内容。

三是培训针对性强。这次培训与往年不同的是,我们采取了分类培训方式,根据分管业务设置培训课题,极大增强了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各单位参加培训的同道也都非常珍惜这次培训机会,都把它作为进步自身素质、进步依法行政能力的难得机遇,自觉排除各种干扰,克服各种困难,聚精会神抓学习,学习氛围非常浓厚,保证了培训工作的全程、全员参与。特别是各单位参训的领导同道都能带头端正学风,虚心求教,全身心投进,切实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是培训工作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

这次培训,各城区和开发区分局基本做到了全员培训,但各县(市)局和双阳分局还有部分职员没有参加,各单位要在4月30日前按市局编写的培训教材,以电化教学的形式,按业务种别完成对所有未参加职员的培训。局党办要对这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总结这次培训,我感到主要收获有三点:

一是通过学习,进步了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这次培训我们专门请党校教授、市*弟处长就实践科学发展观、预防职务犯罪内容进行了专题辅导。通过辅导,增强了大家对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特别是对运用土地这个“闸门”来卓有成效的参与宏观经济治理,有了更深层的熟悉和理解,有助于我们在当前国土资源治理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和作用中,正确把握自己,依法履行职责。特别是在当前系统党风廉政建设面临严重形势下,对于备受社会关注的国土资源事业而言,更需要坚持不懈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升国土资源治理工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这次培训是加强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政治保证。

二是通过学习,进步了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这次培训,按照所涉及的国土资源治理业务范围内容,我们组织市局相关业务部分按照所涉及的业务范围,着重讲述了土地利用、土地规划、耕地保护、土地执法监察、矿产资源治理及地籍治理等内容,请市审计局、市财政局领导就财务资金治理进行了授课。通过培训,较好解答了目前各单位业务运转中碰到的各种困难,进一步优化了各岗位干部国土资源治理知识结构,对进步各级干部的能力素质,学会运用新方式、新手段、新措施处理和解决新形势下国土资源治理题目,不断进步依法行政、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是通过学习,增强了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紧迫感。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资源需求量不断攀升,国家对国土资源治理的要求越来越严。土地和矿产作为稀缺资源,体现出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国土资源部分受各种思想腐蚀干扰的机率不断增加,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之间矛盾的相互交织使国土资源治理的任务越来越繁重,这也使我们国土资源部分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次培训,有助于增强我们各级工作的紧迫感、压力感,进一步凝聚系统干部的工作士气,增强工作劲头,强化抓好工作的责任意识,从而在全系统形成共同干好国土资源治理工作的整体协力,创造齐心协力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今年,我们的工作任务依然很重,要完成六项重点指标:一是计划供地4000公顷;二是新开发整理耕地3000公顷;三是耕地保有量134万公顷;四是收储土地400万平方米,拆迁棚户区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五是力争融资40亿元;六是确保完成城乡土地登记颁证20万册。具体情况还要在近期召开的国土资源工作会上进行部署,今天借这个机会夸大四点要求:

第一,要竭尽全力保发展。一是要切实保障我市发展用地。预审和征地要在早字上下功夫,列进国家扩大内需的项目和省、市、县(市)三级重点项目,要提早向省厅申请提前开工,保证项目建设工期。要继续坚持产业用地预公告制度。牧业小区生产用地要继续敞开供给,150个重大项目要继续实行科以上干部包保,各单位负责人要主动到项目现场进行服务,及时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用地题目。划拨供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和无籍房审批项目,要直接进进绿色通道办理。要科学把握经营性用地出让节奏,以保持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二是要切实做好规划修编。要将扩大内需项目纳进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切实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新增中心投资计划项目的引导作用。各地要根据本地区发展实际,充分论证未来用地需求,在科学规定基本农田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开发区和产业集中区、公益项目等用地结构和布局,特别要预留牧业小区项目用地,力求实现最佳安排。三是要坚持节约土地,集约利用,积极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要严格执行市政府提出的关于土地投资强度及建筑容积率的有关规定,从规划、标准、市场配置、评价考核等方面进一步完善节约集约治理制度,逐步建立对县(市)、区以下节约集约用地分级考核制度。要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及时收回土地使用权、收缴土地闲置费。加强用地批前审查和批中、批后监管,确保土地供给形成有效供给。四是要进一步落实行政首长耕地保护责任制,进一步加大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力度,重点是做好农安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包装和上报立项,圆满完成国土部开展的“市二道区英俊镇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要确保不突破15号令规定的违法占用耕地不得超过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15%的红线。建立健全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坚持三全、三定、三包,同时,认真做好第九次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要按时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各项工作任务。五是巩固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成果,认真开展清理整顿盗采矿产资源专项行动。进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深化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健全矿山资源储量动态监管制度,正确把握矿山企业的资源储量,为保护和公道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提供可靠依据。六是全面提升全市国土系统信息化水平。将现有的系统从单纯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提升为办公自动化和辅助决策一体化的综合治理系统,按时完玉成系统金土工程各项任务,力争在年内实现与各县(市)远程办公。

第二,要真心实意保民生。一是要认真执行安置补偿标准,严格执行征地“两公告一登记”制度和听证制度,确保被征地农民利益不受损害。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征地过程中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操纵办法,把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落到实处。积极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探索多元化补偿安置途径,从长远着手,解决被征地农民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题目。二是要按照市民生规划要求,继续加大土地收储力度。积极支持民生工程,优先保障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用地。加强回迁房建设,坚持实行“先回迁,后拆迁”,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完善配套设施,切实体现民生要求。加强地质灾难防治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土建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

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尝试,特别是经过国家重点示范校的重点建设,我们构建了更加符合高职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工学结合的“校站合作,项目代训”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了该模式实践教学保障的初步探讨,有效地保证了教学的规范性和长效性,使其更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一、高职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学校由于受到经费的限制,从现有教学模式来看,呈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从甘肃人才培养的需求来看,教师数量偏少,双师型的青年教师比例偏低,师资队伍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教学实践过程中,本专业的课程设置表现出了与时展的不相适应性,课程体系设计落后,教学过程设计中,对课程之间的衔接考虑不全面、不系统,学生学到的知识只是简单的累加,课程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融会贯通,导致实践教学内容不能满足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水土保持教育从教学体系、实践体系等方面,表现出了人才培养与行业对人才需求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导致了学生的就业困难和行业的人才缺乏,造成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与就业脱节。

二、高职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通过对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的分析,结合水土保持行业工作的特殊性,以行业生产过程为导向,以课内教学和专项训练为基础,以项目代训或仿真式综合实训为切入点,我们构建了真正实现以工程项目和生产任务为主,体现工作过程导向的“校站合作、项目代训”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具体做法是第一、二学期学习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课程进行单项技能训练;第三、四、五三个学期学习专业课,课程进行单项训练,同时依据水土保持站(行)等单位的生产要求,进行校站(行)合作,以水保(治沙)站具体生产(工程)项目(任务)为依托,在生产的关键时期,采取工作实践形式进行综合实训或仿真实训完成项目代训;最后一学期进行顶岗实习。

“校站合作,项目代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核心是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单项训练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综合实训主要是通过仿真实训(校内实训基地)和具体生产(工程)项目(校外实训基地)的任务驱动方式来完成。结合水保(治沙)站的具体生产(工程)项目、生产季节来确定实训时间和实训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取实训项目,统一选派专业教师和水保(治沙)站的技术专家共同指导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工程)项目(任务)的实施,完成综合实训任务,如图1所示。

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校站结合,以站为主,直接将学生选派到相关水保(治沙)站,聘用行业技术人员、选派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指导和考核,做到顶岗实训有计划,学生有岗位,考核有标准,管理有方法。

三、人才培养模式解决的主要问题

从以往教学模式来看,学校由于受到经费的限制,呈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具体表现为重视第一课堂教学,轻视第二课堂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潜能的开发以及个性的发展;注重理论学习和知识传授,轻视素质和技能的培养。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实习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较少有关,一是表现为实验空间场所小,仪器设备不足,从而导致学生动手机会较少;二是实践基地较少,运行费用高,不能根据专业的需求安排足量的外业实践,使整个培养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通过与用人单位共同建立实训基地,解决了学生实践教学的场地和经费的问题,聘请用人单位的行业专家为兼职教师,解决了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承接实习、就业双重任务,时间接点具备延续性,创造了就业空间,缩短了企业再次培训周期,减少了学生试用期环节,真正收到了学校、企业、学生“二赢”效果。

四、高职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1.制度保障。“校站合作、项目代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实践教学,根据水土保持专业的职业岗位群与专业培养目标,以满足行业企业各岗位对水土保持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为原则,以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群为主线,以职业岗位需求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突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基于水土保持岗位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保障机制,实践教学体系制度保障机制。

以专业技能单项实训为基础,以项目代训或“仿真”综合实训为切入点,以校站合作顶岗实习为突破口,形成“三级456”实践教学体系。

(1)单项技能训练。教、学、练、做四环节一体化。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单项技能训练采用“教、学、练、做四环节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讲、学生的学、练、做四合一,采用“边教边学、边学边练、边练边做”的方式开展教学,贯穿于单项技能训练全过程中。

(2)综合实训。实训教学任务化、实训内容项目化、实训过程规范化、实训结果成果化、实训目标能力化,“五化”实现项目代训。实训教学任务化:按照具体的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实训教师下达实训任务,填写实训任务书,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实训,以实现项目代训,获得技能。实训内容项目化:结合水土保持(治沙)站的具体生产(工程)项目或仿真项目,按生产季节来确定实训内容和时间,完成项目代训。实训过程规范化:实训过程参照专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和行业专业规范要求进行训练。实训结果成果化:明确实训的成果形式和内容,实训结束时,一定形成实习的阶段成果或完整成果,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并用具体的成果进行学生的实训效果评价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实训目标能力化:实训目标明确并突出培养相关职业工作岗位领域的核心能力。

(3)顶岗实习。兼职教师导师制、专任教师责任制、顶岗单位月报制、顶岗学生周记制、关键节点考核制、成绩评定标准制,六环节制度化。兼职教师导师制:每个顶岗实习的学生都由行业企业根据实习岗位,选定一位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兼职教师)担任学生实习导师,进行技术指导。专任教师责任制:专业教研室根据学生特长和实习意向,选定实习单位,确定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实习指导,毕业论文或顶岗实结的撰写工作。顶岗单位月报制:顶岗单位每月向学院(系)填表传真通报实习学生的顶岗情况,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发现问题及时与学院责任教师沟通解决。顶岗学生周记制:顶岗学生每周填写学院统一印制的顶岗实习记录手册中的顶岗实习记录表,记录一周的顶岗实习内容和工作体会,便于顶岗学生及时总结,并作为实习结束时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关键节点考核制:兼职教师在项目关键点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考核。按照项目开发的不同阶段,兼职教师将项目开发划分为若干个关键节点,一般2-4个。实习学生每完成一个节点的任务,兼职教师将对学生进行考核,作为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成绩评定双元制:顶岗实习学生成绩评定由兼职教师和责任教师双方分别打分,综合评定。兼职教师依据兼职教师指导书和节点考核成绩对学生做出评定,学校责任教师依据责任教师任务书、学生顶岗实习手册中的学生周记、总结等内容对学生做出评价,严格按照过程管理进行考核。

2.教学内容改革。根据调研报告,确定水土保持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目标是以实践方式完成水土保持专业的教学标准,按照“校站合作,项目代训”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目标,具体要求是:通过森林植物调查、植物环境调查分析、工程测量技术培养学生的综合调查能力;通过水文基础课程、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水土保持监测技术等培养学生的监测技术能力;通过干旱区造林技术、土地荒漠化治理技术、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水流域综合治理技术等培养学生的综合治理技术能力;通过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制图等培养学生的设计技术能力。最后,通过顶岗实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3.校企合作保障。聘请行业企业专家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研制课程标准、开发教材,研制校企双重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定期邀请行业企业一线专家到学院进行座谈,做学术报告和技能指导等,共同商议专业建设与发展。

4.教学团队保障。为保证与“校站合作,项目代训”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的顺利实施,必须优化师资结构,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德才兼备的教学团队,通过重点建设,“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下企业锻炼参与生产项目和参加专业建设研讨会等方式提高综合素质。聘用了24名行业的技术专家、22名技术能手为兼职教师。

5.实验实训条件保障。扩建了土壤实训室,新建水工监测与水流测控实训室、自动气象站、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实训室、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综合模拟实训室等4个实训室。校站合作,新建水土流失治理、荒漠化监测与防治等2个生产性校外实训基地。新建校外顶岗实习基地20个,使校外实训基地总数达到30个,为学生完成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校站合作,项目代训”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突出了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岗位针对性更加突出,能力目标更清晰,专业的人才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实践教学系统训练,学生操作技能扎实,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学生能把所学知识贯穿起来,灵活运用到实践过程中。

参考文献:

[1] 黄金永,毛全有,姚荣庆.高职基于工作过程的工艺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11):33-34.

[2] 程洪,刘佳丽.高职高专水土保持生态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06,(2):37-39.

[3] 张德喜,张志远.高职水土保持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技能培养[J].中国水土保持,2003,(9):46-47.

[4] 王青兰.高职水土保持专业课程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研究,2008,(10):150-151.

[5] 罗国生.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2):11-12.

土建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我局开展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中心所规范化建设以来,认真贯彻落实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国土资源所建设的意见》(皖国土资党组〔〕86号)和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加强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的意见》(亳国土资党组〔〕1号)精神,紧紧围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这个主题,全面部署,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基层国土资源中心所规范化建设,为促进全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国土资源管理中心所是国土资源系统的“前哨”,是国土资源系统的窗口和形象。切实加强基层国土资源中心所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对于推进全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来,我局对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中心所的规范化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始终把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中心所的规范化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党组会议,研究方案、制定措施、部署相关工作,明确局长为第一责任人,包片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有关情况,主动与人事、编制、财政等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支持。5月,我县国土资源管理中心所人员工资、经费全部上收到县国土资源局统一管理,使中心所工作人员一心扑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上,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和服务质量、服务意识。

(二)加大投入,扎实推进。按照全省基层国土资源所硬件设施达到“七个一”的基本要求,在西潘楼镇政府的支持下,我局投入40万元,西潘楼中心所新建了建筑面积为638平方米的办公楼,现已投入使用;目前阚疃中心所、胡集中心所办公楼正在与两乡镇政府签订购买协议,两中心所占地面积4.8亩,建筑面积810平方米;马店孜中心所办公楼县政府已同意使用原马店孜轧花厂办公楼,建筑面积约410平方米;王市中心所用地已获批准,上半年拟开工建设;其他5个中心所以租赁方式,也解决了临时办公场所,中心所新址上半年解决用地问题,下半年拟开工建设。截止目前,全县10个中心所办公电话、微机(台式、笔记本各一台)、摄像机、照相机、电视机、执法车辆、办公桌椅等均配齐。2010年,我局对国土资源管理中心所的硬件设施建设定出了时间表,年底前全部完成建设任务。

(三)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我局在抓好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用制度管人的工作新机制,制定完善了中心所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工作人员行为规范、考核奖惩制度、考勤制度、值班制度、学习制度、划片包干包村目标责任制度、分工负责制度、执法巡查及办案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工作制度、地质灾害防治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廉洁自律制度等。为进一步促进我县国土中心所规范化管理,3月12日,由于强局长带队,组织全县国土中心所所长到涡阳县国土中心所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学习,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通过学习,并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及时修订了财务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工作台帐及有关业务工作流程,使中心所各项工作更加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素质。针对国土中心所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难以胜任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重任问题,我局狠抓了国土中心所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知识培训和队伍建设。一是制定了年度国土资源宣传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建立集中培训和每月一课制度,开展了国土资源管理业务工作针对性培训,以来,先后举办全员参加的业务培训班5期,二次土地调查、规划修编、每月一课等专题培训班11期,把业务培训和开展工作进行了有机结合,学以致用,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政策法律水平和工作技能。二是坚持周调度制度,局所上下联动,明确工作重点。即:一周一次工作安排,一周一次落实检查,一周一次集中学习,对重大事项、重点工作实行挂牌督办、限时办结。局成立了督查办公室,对局领导批示或交办的限时办结事项进行督查,每周一进行通报。三是鼓励工作人员参加各种竞赛和各类学历教育,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以来,我局有2人获得市局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征文奖、8人参加自学和函授毕业、26人通过技术职称考试。四是选准配强中心所负责人,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和在工作一线锻炼干部、选拔干部的原则,大胆使用德才兼备,在本职岗位上表现突出的优秀年轻同志,加强培养和锻炼,提高他们的协调能力和业务水平。以来,免去1名中心所所长,任命2名中心所副所长(主持工作)。

2010年,我局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不断学习借鉴其他兄弟县区局的先进经验,按照市局的要求,继续加大工作协调力度,狠抓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中心所的规范化建设,使国土资源管理中心所规范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信息化建设

我局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除在省国土资源厅业务专网上正常运行的建设用地备案系统、土地市场动态检测与监管系统、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信息报备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非审批类系统的应用外,局各股室及班子成员配备了计算机,目前都是单机作业,主要用来打字和简单的图表处理,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2010年,我局成立了局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将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我局重要工

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各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力争完成信息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建立健全机构。积极主动向县政府和编制部门汇报,争取尽快成立国土资源信息中心,落实人员编制,做到事有人干、工作不间断。同时加快队伍建设,加大对人才培养的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合理的用人制度和激励机制,吸纳和稳定高素质的人才,为整个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二是强化干部职工培训。2010年将结合我局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全局干部职工,分层次、分阶段、分类别进行信息化知识专项培训,不定期参加计算机培训班,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为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土建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围绕加快建设法治国土总目标,提高全县国土资源系统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努力开创法治宣传教育新局面,为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XX创造良好的国土资源法治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突出重点内容,深化普法教育

1.强化行政基本法律及全省重点普及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加强对《行政强制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与国土资源行政管理密切相关的行政法律制度的学习宣传,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意识,把依法行政贯穿于国土资源各项管理工作中。加强全省重点宣传普及的宪法、立法法、行政诉讼法、环境保护法、预算法、著作权法、保守国家秘密法和XX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等“七法一条例”以及2015年新颁布或修订的有关重要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切实提高机关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办公室牵头,法规监察股配合)

2.及时宣传贯彻新颁布或修订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深入学习贯彻《XX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XX省稀土管理办法》等新颁布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全社会依法保护、合理利用国土资源的意识。(法规监察股牵头,各相关股室配合)

3.认真组织开展国土资源相关法律法规培训。认真组织开展地政管理专业知识培训(用地股牵头),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培训(法规监察股牵头),组织对《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进行培训学习(地籍股牵头)。

4.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贯彻落实《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强化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履行普及本部门专业法的主体责任,提高执法人员依法办事的能力水平。(法规监察股牵头,监察大队、各相关股室配合);组织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有关法律法规、执法监察业务、卫片执法监督检查业务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探索建立以案释法工作长效机制。(监察大队牵头,法规监察股配合)

(二)突出重点对象,提升法治意识

5.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坚持领导班子党组集体学法(办公室牵头)、国土资源管理岗位任职前法律法规考试和定期培训等学法制度,落实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其他领导一岗双责的法治建设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表率示范作用,将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年终考核指标体系。(办公室牵头)

6.严格落实干部职工学法制度。严格落实干部职工学法制度,贯彻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指导性意见。健全干部职工学习制度,积极组织开展干部职工法律知识学习和培训,深入组织学习《法治XX建设读本》、《培育领导干部法治思维“以案释法”系列读本》,强化考核奖惩,不断提高机关干部职工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办公室牵头,法规监察股配合)

7.加强公民国土资源法律宣传教育。围绕国土资源管理,不断丰富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法律六进”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充分运用各类媒体,结合“6. 25全国土地日”、“8.29测绘法宣传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加大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将国土资源普法教育工作向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延伸。(办公室、测绘股、法规监察股牵头,信息中心配合)

三、工作要求

(一)做好“六五”总结,谋划“七五”规划

8.认真做好“六五”普法总结。系统各单位要以开展“六五”普法总结验收为契机,切实抓好普法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对“六五”普法以来的普法文件、学习记录、宣传培训等情况及早梳理汇总,精心提炼“六五”普法的好经验、好做法,挖掘先进,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法规监察股牵头)

9.认真做好“六五”普法先进的推荐工作。县局将根据省、市要求做好“六五”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推荐工作,县局在7月15日前将“六五”普法总结报告报市局政策法规科。(法规监察股牵头,办公室配合)

10.认真谋划“七五”普法规划。系统各单位要利用“六五”普法总结的机会,认真谋划“七五”普法规划,紧紧围绕建设“法治XX”这一主线,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提出“七五”普法规划任务要求。(法规监察股牵头,相关股室配合)

(二)加强基础建设,完善长效机制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