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园林实习自我总结{汇总5篇}

梦幻童年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471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9分钟。

园林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第1篇

苏州园林是中国江苏苏州山水园林建筑的统称,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吴王阖闾时期,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在苏州园林短暂的实习结束,为此作一实习总结报告,下面是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短短的九天实习很快就在火车的汽笛声中结束了,满载着大家的欢快和丰收的喜悦步入正轨——开始了新的学习。很显然这次实习是轻松的快乐的,但我们没有因为轻松和快乐而乐不思学,实习的结果还是硕果累累的,我们见识到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们见到了美丽的西湖,我们体会了麻雀虽小五味俱全的苏州园林,更有现代化的大都市上海留给我们的震撼,并身临其境的体验了一番现代化大都市的生活。当然还有博物馆带给我们的深思。令我们耳目一新,意犹未尽。当然作为学习室内设计的一群人,实习的目的和实习后留给我们的任务才是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回味分析一下两类几乎完全不同性质的建筑环境特色,以及博物馆展厅设计的技巧和方法,这也是以后学习和工作中的有效阅历和实践内容,从中去领略实习带给我们知识和经验。

从苏州园林说起。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 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 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以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据《苏州府志》统计,苏州在周代有园林6处,汉代4处,南北朝14 处,唐代7处,宋代118处,元代48处,明代271处,清代130处。现存的苏州园林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包括大大小小几百座古典园林。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在16~18世纪的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们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 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从宋代起经元、明、清的千余年来,苏州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至今仍保存着这么多独树一帜的私家园林。所有这些古典园林,其建筑布局、结构、造型及风格,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对景、借景遗迹尺度变换、层次配合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在城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构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总体特色。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可以体验让人舒畅的生活,这种建筑 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园林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实训教学;教学模式;改革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园林技术专业的骨干课程,学好园林规划设计也是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设计手法的基础上,注重园林艺术基本知识的介绍和学生审美艺术的培养;在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对一些中小型园林绿地进行规划设计。笔者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设计时,对实训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现将此次实训教学内容、方法、实施及成果进行分析总结,阐述自己的一些认识与体会。

一、《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传统实训教学模式

1.《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传统实训教学模式介绍

以前在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设计时,实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真实体验该课程在实际中的应用,收集对自己设计有帮助的资料和素材。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采用让学生多参观、多调查、多感受、多总结,即“参观―调查―总结”模式。

具体教学设计过程是:参观,带领学生多出去看一些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等不同绿地类型的设计作品(这些设计作品有的是成功的、有的是失败的),要求学生在进行参观、游览、使用过程中,感受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在其中的地位及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说明。调查,学生在进行参观游览时,以小组的形式对常用的造园要素在设计中的运用及表现方法进行调查、记录,记录时有相关的实训表格。总结,是通过对现场的参观、调查,对该处园林绿地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总结,综合小组成员的观点,提出大家的看法与认识。

2.《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传统实训教学模式的体会

(1)为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一个平台

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有关实训任务,就是为了增加每个小组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大家可以各抒己见,共同探讨,最后来完成实训成果。这也加强了学生间的合作。

(2)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的有机结合

通过对现场环境的调查与记录,要求学生必需学会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去总结说明调查结果,这样可以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结合起来。

(3)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收集设计素材的机会

通过参观、调查、记录,学生可以收集一些设计优秀的作品,作为今后方案设计的素材,为设计思想的表现奠定基础。

(4)学生对课程实训教学认识不到位

在我们的实训教学设计中首先就是外出参观,多数学生认为《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实训教学就是去逛公园、去玩耍。学生只把自己当成一个参观者的角色,没有把自己作为一个设计参与者的角色,这种认识是非常不可取的。

(5)课程实训的成果质量不高

实训成果就是以小组的形式交1-2份实训报告、总结以及一些主要景点的效果图。从报告、总结及图纸的表现上可以看出,实训成果不能体现一个团队的合作,而是某个人的观点;有些学生作为小组成员,但实际并未参与小组的各项活动。

(6)学生缺乏参与实训教学的主动性

从实训教学设计的全过程中可以看出,实训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实训的全部资料都是由教师来准备,学生只是辅助教师来完成一些资料的收集与统计。而真正意义上的实训教学应是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助作用。学生缺乏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这一点值得思考。

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改革方案设计

1.改革背景

随着生源质量的不断变化,学生总体知识水平的差异性,相关专业学制的设置、人才培养计划的修改,结合学生对该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情况,针对传统实训教学模式运用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改革的方案。

2.《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方案设计

参加此次实训教学活动的为2009级园林技术专业一、二、三班,参加实训的人数为116人,学制两年,实训的时间为每班2.5天。现以园林技术一班的实训教学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1)《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题目

根据教学的进度及实训时间的安排,这次实训教学题目是中国古典园林之拙政园的欣赏与表现。

(2)《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目的

实训目的是为了告诉学生通过这次实训要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立意、造园手法等方面有所了解与认识,提高徒手绘图的表现能力。从园林技术一班的实训目的(见表1)中可以看出:要求学生先去查阅、收集与拙政园有关的资料,从资料中整理出我们需要的几个方面。这方面的工作,主要通过两种渠道来解决,一是网络,二是图书馆资料。通过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学生最后通过图纸的表现来说明自己对拙政园的了解和认识。

(3)《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内容

实训内容是在实训目的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学生在完成任务时需要查阅、收集的相关资料。通过实训内容(见表2)的要求,学生对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而不是无从下手。让学生从被动、机械的学习转向积极主动的学习,把学生在本次实习中的位置由参与者转变为主导者。这次实训内容的设计非常概括,没有给学生进行详细列出,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要求

实训要求是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要遵守的规范(见表3)。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来完成相应的各项任务,这样可以避免部分学生临时抱佛脚。

(5)《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作业

实训作业也是实训教学的最后成果或作品,这次实训教学的成果既有文字材料,也有相关的图纸表现(见表4)。能够比较综合、全面地反映学生在实训中的表现情况。

(6)《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答辩考核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是参与教师对学生成果作品的评价,这次实训教学侧重的是对学生图纸表现、资料整理、实训总结三个方面的评价(见表5)。

这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方案的最大特点就是从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进行训练,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所有的工作由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完成,教师仅起引导和辅助的作用。

三、《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

该实训教学方案把教师定位在一个“观赏者”的角度来评价学生的实训成果。参与实训评价的教师为3人,参考评价标准进行打分。具体实施分以下几个步骤:

1.自我介绍

每位参加答辩考核的学生都必须携带图纸和相关的资料,向参与评价的教师进行自我介绍,包括班级、姓名、学号等内容。

2.图纸介绍

向参与评价的教师展示自己所绘制的平面图,并对图纸进行相关的说明解释。这个过程体现了学生自己对某个古典园林的认识程度,其中包括功能分区、主要景点、著名景点、建园的目的、立意等。介绍学生自己所选择的景点并进行相应的说明,要求言简意赅。

3.回答教师提问

针对不同的学生在对作品进行汇报时的情况,参与评价的教师一般提出1-2个问题要求其进行现场解答。提问主要是针对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存在的某些不足或独到之处进行。

4.实训总结

这一步是学生在进行汇报结束后要完成的内容。也是实训成果的内容之一。通过这样一次课程实训教学,每位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要求学生会总结。

四、《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成果分析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的成果评价主要依据参与评价的教师评分、学生提交的实训作业两方面汇总产生。通过对三个班级的分析(见表6)可以看出,这样的结果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五、《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改革体会

1.提高了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

每位学生的现场展示时间在13分钟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该如何来讲述内容、回答问题,需要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准备。现在学生可以利用各种途径收集材料,但对于这么大的信息量,如何进行整理汇总,这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思考与摸索的一个问题。通过这次实训教学改革可以发现,学生在这个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

2.提高了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

现场的提问与回答,对学生随机应变能力的提高是很重要的。许多学生平时在这个方面没有锻炼过,而通过这次实训他们知道了自己该如何进行答辩前的准备。这是学生在答辩结束时说过的话。从知识运用的角度看,学生学会了如何将相关知识进行组织、联系,从以前的被动、机械的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了。

3.为学生自我展示提供了一个平台

许多学生很少有机会跟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这次实训教学,他们在教师面前表现出自己的优势。这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今后的发展。

4.时间短、教师资源不足

这次实训教学把学生进行现场答辩的这部分内容安排了一天的时间,学生完成自己实训作业的时间相对比较紧张;每次参加评价的教师尽量是3位,涉及到教师工作量等诸多问题,所以人数不能多。今后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一种能够几者兼顾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任有华,等.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园林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植物造景;课程改革;实践教学;园林;实习

中图分类号:H19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7.01.026

Abstract: Took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thesis gave a detailed succinct account of the present teaching practice situations in Suzhou, Hangzhou and Shanghai based on the course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ecialty, Planting Design. Through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spectively, it concluded some issues worthy of notes, including the shortage of teachers, the immobilized teaching modes, inadequate preparation of students, lack of the evaluation process. Otherwise, to against those problems, reform ideas and some methods were put forward, consisting of encouraging postgraduat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teaching activities, contents reform and model innovation, enrich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advocating diverse inspection and so on, which aims at exploring new ways to improve the integrated design ability of students and the teaching modes based on autonomous learning.

Key words: planting design; curriculum reform; practice teach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ternship

《植物造景O计》教学实习是园林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是继《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艺术》、《园林制图》、《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之后,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一门实践课,是培养综合性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专业的《植物造景设计》课程实习是依托园林专业综合教学实习所开展的,是整个专业综合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拟以该课程的教学实习为例,在重点分析传统实习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革思路与解决措施,以促进优质人才的培养。

1 《植物造景设计》课程简介

植物是园林的核心及其设计的灵魂,《植物造景设计》在于研究观赏植物如何在园林景观中“合理”地应用。《植物造景设计》课程主要是学习“如何依据植物的生态习性与观赏特性,将其与其他造园要素根据一定的设计原则合理搭配,充分发挥植物的姿态、色彩、季相等自然美,创造出供人游玩、观赏、休憩的优美景观[1]。”

虽然江西农业大学是国内较早开设园林专业的高校之一,但《植物造景设计》或《植物配置》课程的开设却相对滞后,至2010级“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修订中,才增设这门专业课(第六学期),而北京林业大学早在2002年便开设相关课程。

本课程的实习教学环节,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利用课堂知识(含其他相关课程,如《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艺术等》)搭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细心地观察、体验并理解“真实场景”中各植物与各造景要素间的巧妙组合及不同植物群落景观的营造技术,归纳并总结植物造景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与技巧,同时收集优秀园林植物造景案例资料,夯实今后从事园林工作的基础[2-3]。

2 传统的教学实习现状

江西农业大学的《植物造景设计》课程的实习环节主要依托“园林专业综合教学实习”而开展。即在第六学期安排的“苏―沪―杭”专业综合实习(2周,4学分)期间,以2013级园林专业为例,多采取“老师带领学生参观实习场地,后布置作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参观,并在规定时间完成并集合),然后乘车返航或赶往下一个景点;而学生的实习任务主要有三:(1)重要景点的速写;(2)代表性景点的建筑、道路、景观小品、植物群落的现场测绘;(3)部分景点的设计评析或思考。

3 传统教学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来看,传统的课程实习模式将远离中国古典园林、知识层面浅薄的学生带入现实场地中,使课本的知识“立体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仍有诸多问题。

3.1 在“教”方面

3.1.1 “满堂灌”式的教学 在《植物造景设计》的实习教学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仍占主导地位[4]。即教师主导,却缺少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氛围。教师“独白”式地单向知识传递,使课程的专项实习仅为“教”而教,却难以引起高效的“学”[5]。

3.1.2 实习安排“僵化” 其一,套路式单一教学形式(即教师带队参观―讲解―分组作业)过于固化,没有根据苏、杭、沪三地景观风格与造景特色、园林植物的选择与应用、群落特征、实习条件等的差异,灵活地调整教学方式及其任务安排。一方面,密集的日程安排中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发散性的创新思维;其次,实习地点单一。虽然路线与景点都较经典,但不能很好地反映当前园林行业与产业化发展的先进设计理念与技术成果,不能满足综合性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人才需求[6]。

3.1.3 实习指导教师配备不足 以园林1301班为例,54名学生仅分配2名指导老师(植物造景1名,园林设计或园林工程1名),缺乏专业上全面有效地指导(如植物与景观生态学、建筑学等)。带队老师不仅要负责教学的组织与安排,还要实地讲解,不可能面面俱到。

3.2 在“学”方面

(1)学生的认识不够,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属植物类课,其重要性不如设计类课程”,存在“实习就是参观与旅游,实践仅是理论教学的辅助而已”的认知偏差。

(2)准备与预习工作不到位,W习的预期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在“搜集的资料不完整”“缺乏植物景观分析方法的训练”,对植物造景的认知只停留在单一的、片面的、小范围的景观元素上,而没有达到宏观尺度的“植物规划”层面上[7]。

(3)学习方式不得当,学生无法将知识深刻理解和掌握。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重“讲解”轻“体验”,重“参观”轻“调研”,重“灌输”轻“内化”。对知识只是简单接收,缺少内化与体验的过程,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知识归纳到自己构建的知识结构体系中。

(4)缺乏过程考核、成果备档机制,缺少成果交流、共享平台,忽略学生作业对今后教学的借鉴、参考作用[8]。

以上是根据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植物造景设计》实践教学实习现状分析后总结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这些问题造成了学生对待实习态度不端正、实习效果没有达到目标等严重情况,要及时分析原因,找出适合的解决办法,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 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

4.1 摒弃“教师中心观”思想

将师生传统的“老师主体”教学观念改革转变为“学生主体”。将老师从知识传授的“演员”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导演”,由教学管理的“保姆”转变为平等的“伙伴”,由教学计划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体系的“建构者”,由学生成绩的“裁判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设计者”[9]。

4.2 调整教学内容

删减、替换、更新滞后于社会园林产业发展的实习景点,在景点的选择上与时俱进,以新理念、新科技为原则,增加新建成的一流风景式园林、综合性公园、居住区公园等参观内容。在学习过程上找“共性”突破“个性”[10]。例如在真实场景中掌握三处“植物景观特点”及其设计原则的“共性”,同时分别在“特色植物景观的营造与文化的融合”、“植物与园林其他要素的耦合关系”、“城市绿地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技巧”等重点问题上的“个性”突破。有条理的教学过程能对课程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3 创新教学模式

《植物造景设计》是一门注重实践与运用的学科,其教学模式需要从人才的培养过程、培养制度等方面综合考虑,推陈创新,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以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式学习为核心,注重学生内化与体验。因此,有必要引入基于真实项目的体验式教学[11]。体验式教学就是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12],更加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集体参与学习,注重师生的双向交流,将“教―学―会”融为一体,以提高独立思考与交流能力以及善于探索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13]。学生在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升华内在体验,把所获得的认知内化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达到集理论、思维、实践等方面的综合培养的目的[14]。

4.4 丰富教学方法

其一,在部分景点可适当采取“学生课堂”的教学方式。即由小组成员充当“教师”角色,负责现场讲解并评析“某一个景点”(含景区概况简介、地域特征、功能分区、植物多样性、造景技巧等),其他学生和老师可随堂提问,最后由带队教师集中点评并总结整个景区的景观设计特点(如景区植物景观的规划思路、典型植被的群落结构设计、特色植物群落景观的营造、植物选择与应用、景观主题与植物文化涵义等)。“学生课堂”不但可以调动学生主动查阅资料、整理归纳新旧知识与方法的积极性,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可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还能在“学生课堂”过程中及时发展“学生的知识缺乏与理解偏差”,为今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调整提供重要信息[15]。适当增加“课堂辩论”的内容与环节,可由老师选择适宜的互动话题。例如从“月到风来亭”与“沧浪亭”的尺度与周边植物景观的耦合是否合理作为话题,让学生分组自由辩论,途中教师要控制好节奏,最后由教师点评辩论观点。自由的辩论和不同观点的交锋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中的反思和共识还会促进学生新的一次知识生成和建构过程。这种“学习共同体”的形式不仅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还可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互相包容和互相欣赏[16]。

其二,在杭、苏、沪的课程综合实习中,分别依序采取“总―分―总”、“分―总”、“总―分”的组织形式。“总―分―总”方式,即在杭州,因实习场景空间大,先由老师、研究生(辅教)带领学生参观并讲解景点,再让学生分组完成“教学任务”(带着问题自主探寻答案),最后集中总结;在苏州,因实习空间小且人流量大,将“总”的环节调至“观后”;而在上海,考虑到实习场景跨度较大,为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与“体验时间”,沿用“总―分”形式,但要求学生有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总结。组织形式的变化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实践与知识的相互印证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同时苏、杭、沪三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逐步完善学生自己建立的自主学习机制,达到“授人以渔”目的[17]。

4.5 动员研究生助教参与实习教学

鼓励研究生参与指导植物造景实践性教学实习,可以κ迪肮程中指导教师不足产生的压力进行缓解;研究生对助教工作非常积极、负责;锻炼研究生的协调、沟通能力,提高其责任意识,使学生在指导过程中学到新知识和锻炼实际工作能力;研究生与本科生年龄相近,彼此之间的交流更加融洽;将研究生参与本科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实践环节,传承精神,帮扶教育,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18]。

4.6 多样化实习考核,搭建成果交流平台,成立备档机制

成绩考核实行百分制,增加过程考核内容,由传统的仅以实习论文决定成绩的情况转变为以学生实习态度、 在实习中的贡献、 实习内容汇报、实习成果质量与出勤5个方面来确定学生的最终实习成绩。实习成果通过论文(包括数据记录、问题解析、实习心得)、PPT等,并分别以纸质、电子档提交。教师将刻录成光盘的电子资料备档保存,学院根据教学实习为主题开展实习成果展览,挑选优秀作品举办全校性质的“专题成果汇报交流会”,将优秀作品在全校师生面前展示。不仅可以巩固与强化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拥有交流心得的机会,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能为今后的实践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学院开展“专题成果汇报交流会”还可提高专业及课程的影响力。

5 结 语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开发其自主学习、认知、思考、分析与创新的能力。首先,有必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将“老师主体”的教学模式改革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体验与内化过程。其次,课程的教学实习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推进教学改革。唯有如此,才能优化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实践性教学实习的学习效果,培养优秀的园林专业综合性高素质科学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魏绪英,蔡军火.景观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2):74-78.

[3]刘慧民,彭胜民,刘宇航,等.园林植物造景课综合改革的创新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1(8):56-58, 72.

[4]唐登明.高职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2(3):81-84.

[5]郭凤志,热合木江?巴拉提.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5(1):69-72.

[6]“农业院校农科人才培养使用状况及农业行业人才需求研究”课题组.我国高等农科人才使用状况调查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2(3):3-8.

[7]董丽.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相关课程演变及思索[C]//2011年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论文集, 武汉,2011:103-106.

[8]王美仙,董丽,尹豪.“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11,29(2):71-73.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18-119.

[10]李在留,郭松,唐世斌,等.园林专业综合实习教学改革探索[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8):159-160, 182.

[11]魏绪英,徐莉华,蔡军火.基于真实项目体验的《植物造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5,21(1):114-117.

[12]谢珊,马强,陈丽冰.“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就业指导课中的运用[J].高教探索,2007(3):78-80.

[13]张敬.我国林业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教育,2012(6):18-21.

[14]涂江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在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评论,2015(3):109-112.

[15]孙宝丽,谢青梅,付晓兰,等.以养牛学为例探索动物科学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方式改革[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8):234-235.

[16]胡亚敏.以生为本探索体验式教学的本科人才培养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1(18):38-39.

园林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第4篇

1.1教学时数少,教学内容与应用实践不甚匹配地方本科院校为推广素质教育,适应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通识教育课时增加,专业课课时减少的现象。一些公办院校如北京林业大学的园林专业园林花卉学单理论课时就有福建农林大学该课程学时理论是50、实验20,实习7天,而其独立学院东方学院该课程的理论学时为60、实验10,实习10天。而一些高职院校如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园林专业的园林花卉学理论也有70学时,实践1周。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该门课程的学时数仅为48,园林花卉学是一门内容繁多的综合性课程,且随着区域花卉产业的发展,内容更新快,面临这样一种“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急需调整教学内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服务于社会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园林花卉学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使学生掌握足够的园林花卉材料,满足于植物造景及景观设计的需要。目前,北航北海学院园林花卉学选用的是北林刘燕主编的经典教材《园林花卉学》,主要由总论和各论组成,总论部分包括绪论、园林花卉分类、生态因子、栽培设施、园林花卉繁殖、园林花卉花期调控6部分,学时数为12,要求学生掌握园林花卉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各论部分为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水生花卉、岩生花卉、室内花卉、兰科花卉、仙人掌和多浆植物、食虫和蕨类植物9部分,学时数为36,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常见园林花卉种类500种以上,并掌握其观赏特性、生态习性和园林用途。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园林花卉学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是要求学生能通过课程学习掌握足够的园林花卉材料,花卉理论知识只需掌握了解。因此需调整总论和各论部分的学时数,让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识别更多的园林花卉种类并能应用。

1.2课堂教学形式需调整完善目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广泛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图片资料通过动态演示,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知,但是同时因为其信息量大,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忙于笔记,无暇思考,无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气氛变得沉闷,学生极易感到疲劳而失去兴趣。因此,在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便捷与直观等优势的同时还需要探索结合其他教学形式去弥补多媒体的弊端,来提高教学效果。

1.3实践教学严重不足园林花卉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需要识别园林花卉种类,掌握其观赏特点和园林用途,这些教学内容都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通过现场教学实践,学生才能理论联系实际更加直观地掌握园林花卉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一般本科院校园林花卉学基本都会保证有一周甚至更多的实践时间,而北海学院却在2010届制定的园林专业培养计划中园林花卉学只有理论48学时,缺乏实践教学对实现教学目标极其不利。

2林专业园林花卉学教学改革探讨

2.1改革教学内容,调整总论和各论的比例遵循课程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园林花卉种类,更有效地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总论和各论部分的课时数进行相应调整,总论部分由原来的12学时,压缩到8学时,其中,绪论2学时,园林花卉分类2学时,生态因子1学时,园林花卉繁殖2学时,园林花卉花期调控1学时,栽培设施学生自学;各论部分由原来的36增加到40课时,其中,一二年生花卉6课时,宿根花卉6课时,球根花卉6学时,水生花卉4学时,岩生花卉2学时,室内花卉8学时,兰科花卉4学时,仙人掌和多浆4学时,食虫和蕨类4学时。通过调整,让学生在了解、掌握园林花卉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掌握园林花卉种类。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选择、有重点的增减,穿插新技术、新知识及新成果让学生接触到较为前沿的知识和设计方法,增长学识。结合地方特色,在各论的教学内容中,还会增加园林花卉应用形式的介绍,如近年出现的新的花卉品种和种类,新的节日用花等,应用于垂直绿化、花艺造型设计中焦点花等应用形式,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了解不同花卉的用途,以便与后续课程如《园林植物造景》和《插花艺术》等的衔接。使学生对知识形成更好地连贯性印象,更牢固地掌握并应用知识。

2.2教学方法多元化

2.2.1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辅相成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主要的教学模式,在园林花卉学的教学中用于向学生展示花卉图片,花卉的识别特征、观赏价值和园林应用上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仍是主要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理解教师语言和网络多媒体直观图像及文字的互补中,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园林花卉的相关知识。利用多媒体可以播放一些园林花卉相关知识光盘,如荷兰花卉产业、荷兰球根花卉,使学生了解荷兰的花卉生产产业概况及球根花卉的生长周期。但也要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设施,也有其弊端,如信息量过大,速度过快,造成学生无暇思考,消化不了易形成思维惰性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保留传统的板书形式去完善多媒体教学的不足。板书内容主要体现了章节的整体思路和基本框架,另一方面也可缓解多媒体的节奏,这样一来,学生既可对课程重点内容理清思路,把握重点和难点,也可以有时间思考和消化,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2.2.2启发式教学科学设计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让课堂气氛动起来,利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启发式提问讨论式答疑悟道理论理解及传授时序上的调整(先案例后理论)从而达到“易学、爱学、会学”,进而能够“自我理论创新”。如在讲授时,提出“中国十大名花是什么?其中草本花卉有哪几种?”,“陶渊明关于的诗词有哪些?”等问题,学生进行主动思考,老师点评后补充完善,扩展花文化的相关知识,同时学生又能通过回顾思考对园林树木的相关知识得到巩固。如此一来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其联系和归纳的能力,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3开辟第二课堂,导入娱乐式教学毕竟课程课时有限,学生要在有限的课程学习时间内掌握几百种花卉及其应用并非易事,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作为媒介,每个班级建立自己的Q群空间、微信等互动方式,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收集所见到的相关花卉图片、知识,同学间一起分享学习经验,建立自己或群体的图片信息库,形成教学资源库。通过这种在玩乐中学习,更易让学生通过展示自我而获得成就感,也会更热衷于学习。通过第二课堂的方式把课程内容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2.3校内外结合,增加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专门人才、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园林花卉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实践教学具有非常强的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现场教学可以让学生对花卉材料可看、可闻、可摸。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花卉材料繁殖,不仅能提高其动手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通过调整园林专业培养方案,增加园林花卉学的实践课时16学时。通过积极拓建园林花卉校内实习基地,同时积极开拓校外实习基地,开展与园林花圃生产基地合作等、做到“产、学、研”紧密结合,为学生的实践实习提供良好的保障。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把校外实践环节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以作业形式(不占实践课时),组织学生课余时间以小组形式去调查花卉市场,完成调查报告并作出PPT展示,教师进行评阅并反馈给学生;另一部分为园林花卉繁殖实训4学时和组织学生进行当地花卉生产基地实习、不同公园及城市广场花境配置12学时。

2.4完善评价体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结合考试和课程学习多元评价,满足学生发展自我、挑战自我的需要,最大限度发挥评价的正能量。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都是期末考试来定论,传统的园林花卉学考核方式为平时20%+期末考试80%,书面考试往往无法真正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与能力,反而导致学生在期末的时候埋头于背书应付考试的悲剧。因此,为了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目标,注重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改善原有的考核方式,新的考核方式为:平时20%+作业30%+期末考试50%。在考核内容上,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侧重与考核学生对综合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如对某节日、花坛、花镜等花卉应用的实例设计及布置上,真正体现学生学以致用,达到教学目标及社会需求。

3小结

园林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植物识别与应用 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122-02

《植物识别与应用》是园林技术、园林工程、园林规划设计、城市园林等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植物器官识别、植物系统分类、常见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应用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岗位职业能力。

1、 什么是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操作,以项目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学习学生不但学习了理论知识,而且掌握了实践技能,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团体协作能力。

2、 项目教学法在《植物识别与应用》课程中的应用

植物识别与应用教学内容包括植物器官识别、植物系统分类和常见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这两个部分,植物器官识别部分主要介绍植物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特征特性,植物系统分类部分主要介绍植物种类,常见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部分主要介绍常见园林植物的识别特征与应用方法。《植物识别与应用》项目教学法课程设计:

2.1课程目标设计 通过各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能够识别常见园林植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掌握识别园林植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根据园林植物的特征进行合理的应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同时养成吃苦耐劳、热爱本职工作的良好素质,为今后从事园林生产管理、园林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等一线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2课程内容设计 选择设计了5个项目15个教学任务计56课时,一个学期完成。

2.3布置任务 按照授课计划,布置任务,学生分组,搜集学习资料,制订工作计划,建立测评标准。

2.4实施任务 任务进行时,各小组制订工作计划,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2.5 成果展示交流 任务完成时,各组首先在组内讨论交流,选一名学生代表上台讲解并展示学习成果。根据制订的工作计划,学生代表介绍自己的学习小组的完成任务的情况,简述构思及项目的具体进行过程,最后成果展示。教师根据各小组完成任务情况,提问并贯穿知识技能,起引导开拓作用。

2.6总结 教师在项目实施中,根据任务要求,制定学习评价的标准,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组评价、班级评价。最后教师总结实施方案,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水平。

3、第一节课梗概

3.1兴趣引导 教师自我介绍,能够引起学生关注,提高教师影响力。介绍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园林类专业毕业生潜在的就业岗位及其工作内容,本课程在行业中的地位。本门课程的学习与胜任就业岗位所需的能力、知识、素质的关系。

3.2课程介绍 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学习考核方法。

3.3建立项目教学情境 转换师生身份,学生分组,每组选一名组长, 5-6个组员,任课教师为部门领导。根据考核方案对每个组员进行考核。

3.4进入教学主题

告知项目引入、项目介绍、项目目标及作用。提出工作要求、布置工作任务、师生行动、学生分析任务要求,收集资料,设计调查表;教师指导;学生修改调查表,展示交流各小组的调查结果。

3.5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

4、考核方案设计

从学习目标出发,知识、能力、素质考核相结合,突出学生能力的考核;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考核、企业考核相结合。因项目特点,多种考核方式并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团队考核与个别考核相结合,突出团队考核。

学生自评、小组自评,组间互评,学生评教师,教师评学,教师对每个小组和每个学生进行考核评定,结果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组成部分。教师自评,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亚.项目教学法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林区教学,2012,10: 96-98.

[2]蔺宁.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高教论坛,2009,12: 86-88.

课题类别:省青年专项课题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