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1018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5分钟。
副高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整个花城都洋溢着迎亚运的喜庆,2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视察了广州市华德工业有限公司等几家开发区科技创新企业,陪同视察的还有国务院副秘书长肖亚庆,时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常务副省长朱小丹、省委秘书长徐少华,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市长万庆良以及广州市委常委、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凌伟宪。
张德江副总理等领导一行参观了华德公司的展厅及生产车间。华德公司总裁李志明在公司展厅向张德江副总理介绍公司的核心技术:“华德公司的核心技术是板管蒸发式冷凝空调制冷技术,该项技术在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成功获得专利授权,在国内获得20项专利授权,我们的产品列入广东省及广州市自主创新产品,我们的产品还入选了《国家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指导目录》,全国只有240项产品入选,其中空调产品只有板管蒸发式冷凝空调入选。”
张德江副总理非常赞赏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对我们的技术非常感兴趣,他详细的询问了板管蒸发式冷凝的技术原理。李志明跟张德江副总理介绍:“蒸发式冷凝跟风冷和水冷的区别在于,蒸发式冷凝结合了风冷和水冷的优点,同时避免了风冷和水冷的缺点。蒸发式冷凝是效率最高的冷凝方式,但在我们之前没有人把蒸发式冷凝应用于中央空调,原因是体积庞大,维护困难。我们考察了世界上很多国家,对传统的蒸发式冷凝器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改造,形成现在的板管式蒸发式冷凝器,增大了换热面积,提高了效率。我们的品牌就是“羿歌”,其寓意是华德人像我们的祖先后羿一样为创造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作出贡献。”张德江副总理高兴的边听边称赞。
在生产车间,张德江副总理看到了华德板管蒸发式冷凝器的样品,看到板管蒸发式冷凝器的特殊结构,他连连赞赏:“这种结构散热面积增大了一倍,换热效果也增加了一倍”。他很巧妙的将它比喻为“轻机枪是风冷、重机枪是水冷,蒸发冷综合利用风冷和水冷就是为了提高散热量”,张德江副总理对华德羿歌产品连连称赞。
广州市委常委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凌伟宪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华德了,他对华德公司的板管蒸发式冷凝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他向张副总理解释道:“华德的板管蒸发式冷凝空调没有水塔,美观,环保,最重要的还很节能,还实现了机组的一体化。”凌主任精辟的概括了华德羿歌空调的特性。张德江副总理非常关注的询问市场应用情况,李志明回答说去年华德羿歌的产值为8000多万元,今年能达到1.5亿元。李志明总裁继续说到:“过去我们的节能空调进入政府采购很困难,因为我们是自主创新产品,没有同类产品比较进行招投标,自从有了政府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政策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通过政府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政策,我们的空调成功的在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项目中应用,同时在多个个亚运场馆中得到应用。”
接着李志明总裁向张德江副总理介绍了我们的专业空调,包括医疗专用空调、城市轨道专用空调以及通信机房专用空调。我们自主研发的医院专用三联供中央空调为医院一次性解决制冷、供暖、供热水三个问题。过去医院为解决这三个问题需要购置水冷空调、热泵机组、锅炉供热水等多套设备。现在只需要一台华德羿歌的空调设备就可以解决了,这为全国医院建设领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我们将热管原理跟中央空调相结合,推出了华德羿歌通信机房专用空调,这在世界上是第一次把热管原理应用于中央空调。机房空调是全年24小时都需要制冷的,华德羿歌通信机房专用空调利用热管原理使得机房空调在冬天制冷的时候不需要开压缩机,这大大的降低了能耗。我们成功地在重庆移动、广东移动等通信机房中得到应用。
我们为吉林火车站定制的中央空调,为吉林火车站实现了50%的节能,我们这个南方的空调厂家很好的解决了北方寒冷冬天使用空调面临的诸多问题。
副高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会议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会长单位广东坚朗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白宝萍主持。在主席台前就坐的有高碑店市人民政府朱冠军副市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毕既华副处长、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会长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原副厅长山东省建设机械协会理事长张俊乾、河北省住房与房地产业协会高炳连秘书长、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名誉副会长陕西省建筑设备与门窗协会会长王召全、河北省建筑门窗幕墙行业协会范玉玲秘书长、法国建筑科学技术中心(CSTB) 拉吉尔先生、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门窗城倪守强董事长、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会长单位代表大连实德集团有限公司张祥利副总裁、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会长单位代表芜湖海螺型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罗平先生副总经理、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会长单位代表广东坚朗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白宝萍副总裁、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异型材及门窗制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存吉、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会长单位代表北新住宅产业有限公司文会通副总经理、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名誉副会长单位代表西安高科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张穆强副总经理、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名誉副会长单位代表维卡塑料(上海)有限公司陈祺技术总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刘哲秘书长、北京卓越金控高科技有限公司文忠总经理、济南德佳机器有限公司邓小鸥董事长、河北胜达智通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周卫强总经理、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质量部梁岳峰主任、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秘书长兼塑料门窗委员会主任闫雷光。
高碑店市副市长朱冠军、奥润顺达窗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倪守强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秘书长刘哲先后作了发言。高碑店市副市长朱冠军在讲话中提到,塑料门窗以其在保温节能方面优异的性价比,已成为百姓真正用的起的节能门窗。位于高碑店市的“中国国际门窗城”也已成为集门窗研发、检测、生产、销售、物流一体的世界一流亚洲最大的门窗基地。
奥润顺达窗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倪守强在讲话中则表示,奥润顺达已与中国建材研究总院签署了“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中国建材总院研发服务基地”合作协议,将会共同承担科技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经济型建筑外窗系统及关键材料的研发”。除此之外还将向全国市场尽快推出节能达标的塑料门窗产品系统,用以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安居工程、保障性住房工程及广大农村建筑节能门窗普及需求。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秘书长刘哲在讲话中提出,河北省是中国节能门窗的发源地和制造大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节能门窗产业发展,率先在全国推广应用节能门窗,把节能门窗作为节能减排、推广建筑节能的突破口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引爆点。而此次在国家大力推进建筑节能以及整个门窗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本届年会将力促塑料门窗生产企业向节能化、现代化、系统化转型升级。同时,面向全国市场的节能达标塑料门窗系统也即将推出。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秘书长兼塑料门窗委员会主任闫雷光向大会做了塑料门窗委员会工作报告,从门窗节能政策、塑料型材、门窗生产销售、行业企业的分布、产品结构的调整和科技研发6个方面回顾了2013年行业情况。汇报了委员会2013年所做的主要几项工作:塑料门窗行业企业登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企业评级)――开展行业自律管理的准备工作、探索门窗技术发展模式―系统门窗、制修订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培训基础研究――打牢技术发展平台、召开会议――深入交流、走访企业――加强行业交流、宣传行业、企业――推广塑料门窗。展望2014年行业形势,最后提出了委员会2014年目标任务及工作重点。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质量部主任梁岳峰介绍了塑料门窗行业企业登记管理办法。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刘哲秘书长宣布获得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科技产业化基地企业和新取得中国塑料门窗行业名牌窗企业和名牌窗产品。塑料门窗行业获得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科技产业化基地的企业和基地名称是:西安高科建材科技有限公司为中国有机锡环保型材创新示范基地、西安高科幕墙门窗有限公司为建筑门窗幕墙科技产业化基地、广东炜林纳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稀土功能助剂科技产业化基地和佛山市凯粤天雄塑料科技有限公司为彩色PVC-U型材专用料研究制造产业化基地。芜湖海螺型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牌德标65系列内平开塑料窗和德标70系列内平开塑料窗为中国塑料门窗行业名牌窗。与会嘉宾分别向获得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科技产业化基地的企业和获得中国塑料门窗行业名牌窗生产的企业颁发标牌。
2014年第塑料门窗及相关产品展览会于17日中午11时开幕典礼,展览会开幕式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塑料门窗委员会闫雷光主持。作为塑料门窗行业最具规模和专业的展览会,本届展览会以建筑节能为主题,突出“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与“新产品”,在开展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转变行业增长方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开幕式上,高碑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朱冠军、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副处长毕既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会长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原副厅长山东省建设机械协会理事长张俊乾、河北省住房与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高炳连、法国建筑科学技术中心(CSTB)拉吉尔、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门窗城董事长倪守强、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秘书长刘哲和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秘书长兼塑料门窗委员会主任闫雷光给展览会开幕式剪彩。
年会期间还举办了由法国建筑科学技术中心(CSTB)拉吉尔先生与李晓明博士交流座谈了CSTB系统门窗技术许可、共混料认证技术,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节能研究所马扬副所长介绍了塑料型材节能数据空的重要性及其应用。大连实德集团有限公司程先胜副总经理、北京七彩润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邓捷董事长、四川光泓铝塑木门窗型材有限责任公司詹庆富董事长、天津透明墙科技有限公司张李忠总经理分别就实德聚酯合金节能门窗系统技术、交流了如何提高彩色型材附加值――仿真金属幻彩系列共挤材料和PMMA金属拉丝覆膜技术、穿榫复合实木塑钢?铝木专利技术和欧洲塑料门窗新技术和新产品做了4场次专题性技术交流讲座。
由塑料门窗委员会与中国房地产技术联盟共同主办,山东国强五金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国际门窗城承办的“泛绿时代地产开发与技术路径――高性能塑料门窗技术对接会”于 19日下午在高碑店门窗科技大厦隆重召开。京津冀地区近30家地产企业派出了代表出席会议,与参加塑料门窗年会的代表近100人欢聚一堂,共同研究高性能塑料门窗与建筑的对接应用技术。会议邀请了当代地产的技术总监杨帆介绍“绿色建筑与门窗工业化”,并在行业发展、节能分析、门窗技术、系统门窗、五金技术等方面安排了专题报告。会议交流期间,代表们还展开了热烈的问答,问题涉及建筑洞口与门窗标准化、门窗质量解决方法等。会议虽然只有半天,但是,地产代表和年会代表收获都很大,地产代表还明确提出希望依托协会建立对接渠道,促进地产行业与门窗行业的技术交流。
本次年会得到广东坚朗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卓越金控高科技有限公司、济南德佳机器有限公司、河北胜达智通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山东国强五金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中国国际门窗城对此次会议做了精心安排和协助,各界领导和地方行业协会及全行业企业积极参与本次年会和展示,对此,协会塑料门窗委员会表示:将尽全力推动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期待在“2015年第20届全国塑料门窗行业年会暨塑料门窗及相关产品展览会”上再相聚。
副高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以强化科技支撑和加强农技人员队伍及科技示范户建设为重点,讲解农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全区农业科技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的技术业务素质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委会精神为指导,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目标,,为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挑战和做好年农村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培训对象
重点向那些愿意接受新技术、新成果的农民传播相关知识。培训农民3.5万人次以上,主要是针对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户。培训农业科技示范户和种田大户等实用人才600人,培训区乡两级农业站的农技推广人员50人。
三、培训内容
推广普及玉米、水稻、大豆良种和机械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农区统一灭鼠技术、旱作节水技术、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少耕、免耕栽培技术、高油大豆综合配套栽培技术、超级稻配套栽培技术、绿色水稻综合生产技术、水稻免耕轻耙节水栽培技术、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
四、培训形式
冬春种植业科技培训活动(以下简称“冬春培训”主要以集中办班讲课、电视讲座、播放专题片等形式进行。
(一)重点解决全区种植业生产中存在疑难问题。邀请我区“冬春培训”技术依托单位吉林省土壤肥料总站专家授课。集中办班讲课。由区乡两级农业站技术骨干讲解种植业实用技术。
(二)组织广大农民收看电视专题讲座,电视讲座。春节前后在区电视台举办专题讲座。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电视收视率,以此来扩大培训面,收到更好的培训效果。同时,农技推广部门和区电视台要加强合作,将年重点推广的实用技术制作成专题片,区电视台播放。区《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挂图》3万张以及其它技术资料。指导农民搞好生产经营。
(三)参与兄弟单位的科普活动。积极参与科委、科协、工商等部门组织举办的科普活动。
五、时间安排
活动总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筹备阶段:完成培训师资等培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活动阶段:按计划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冬春培训”活动,全面掀起“冬春培训”高潮。具体安排见附表一、附表二、附表三。
(三)总结阶段:完成检查验收和总结报告。
六、组织保障
(一)区农业局局长为副组长,加强领导。冬春培训”今冬明春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区里成立由主管农业副区长为组长。各乡镇(街道)主管农业的乡镇长(主任)为成员的冬春种植业科技培训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区农业局局长兼任,副主任由区农业局副局长兼任为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加扎实,各乡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组织,由主要领导任组长,负总责,主管农业工作乡镇长(主任)任副组长,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副高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一、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才基本状况
声明本稿件为文秘站网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作者和文秘站网共有。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1、党政机关人才情况
至20__年底为止,全市党政机关(包括纳入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中,公务员和机关工作者为1315人,工勤人员326人,公务员中本科学历层次的有432人,专科学历层次的有686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总公务员数的85.01;党政机关中,副科以上干部314人,本科学历的138人,专科学历的157人,各占43.9和50。工勤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40人,占工勤人数的42.9。虽然其中有一部份是党校和再教育取得的学历,但是总体上,通过陆续吸收和录用高校毕业生,不断加强在职教育和继续教育,党政机关中人员的综合素质、文化层次和水平正在稳步提高,特别是副科以上干部学历层次提高很快,为提高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事业单位人才情况
全市截至20__年底,共有包括乡镇下设机构在内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176个,3561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38个,706人,企业管理事业单位7个,113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25个,143人。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有3238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7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96人;中级职称1311人(其中:事业单位1276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35人)初级职称1961人。有中级、正高、副高级职称的人员大部分集中在教育和卫生系统。其中:教育系统副高级职称人数占总数的69.07;卫生系统占24.74;农业系统占4.12。教育系统占中级资格总数的77.27;卫生系统占8.29;农业系统占2.54。我市各类人才主要集中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物质生产部门表现出人才匮乏,高层次的人才较为紧缺。
二、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做好人才引进工作
我市在贯彻落实昆明市《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中,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我们平时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加大以本科学历以上高校毕业生和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为主的人才引进力度,以满足人才成长的物资、文化、精神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以保障人才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为根本,通过公务员考试录用、事业单位招考、单位自主引进等多种形式,引进了大量的人才。特别是20__年,通过事业单位招考等方式,补充了一批本科以上层次的人才。
20__年中,从昆明市以外地区进入安宁的人员共有87人,进入党政机关5人,进入事业单位82人。进入安宁的人员中,大专学历的有23人,本科学历的58人,其中吸收外地生源的高校毕业生53人。引进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9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4人,其中,为进入昆钢一中、昆钢四中、安一中的6名高中教师重新建立了人事档案,接续人事关系,并由市政府牵头,人事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和教育部门协调,解决了引进人才的住房、医疗等后顾之忧。
三、我市人才资源和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
我市专业技术人员3455人中,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96人,只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2.8,比例相对较小。高层次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严重缺乏,林业系统、水电系统、城市规
划、建筑工程、经济及经营管理等行业没有副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很有限,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分布与结构层次有待完善。
从行业分布看,我市各类人才主要集中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物质生产部门人才匮乏,高层次人才更为紧缺。市属企业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39人,只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02。其中:副高级职称2人占全市正副高级职称的2.06%;中级职称27人,占全市中级职称总数的2.01;初级职称109人,占全市初级职称总数的5.55。行业分布和结构层次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3、人才断层问题突出。
从统计上看,正副高级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年龄老化,人才断层问题比较突出。我市97名正副高职人员中,35岁以下的有2人,35——45岁的有26人,46——55岁的有30人,56——60岁的有39人。在今后的工作中,如果不能及时补充,不注意中青年高级人才的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将出现严重的短缺和断层问题。
4、人才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不高。
多年来,由于人才的培养、使用、管理等各个环节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机制,规范的人才市场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致使人才流动难等问题较为突出。另一方面,传统观念和旧体制仍然在阻碍着人才的合理使用和流动,人才被压抑、闲置或学非所用、用非所长的现象也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四、引进和培养人才的方向和思路
在围绕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进程,建设环滇经济圈绿色工业城市的大前提下,我市坚持以工业强市,科教兴市的总体思路,建设现代新型工业化城市为主题,加快人才引进的步伐,引进和培养人才的方向和思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大落实昆明市人才引进各项措施的力度,大胆引进高层次、复合型、关键性、创新型人才。创造良好的人才培训机制和环境,加大各类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人才总量中的比例含量。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重点应放在物质产业部门和基础设施建设部门,即放在医药卫生、水电、交通、农业、城市规划、建设、工程技术、经济及经营管理等方面。
2、以重点人才、高新人才、紧缺人才为主要对象,以引进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项目和智力资源为主要内容,从本质上实现引才的目标。注重项目引才、课题引才,搭建人才的创业平台。实行招商与引才相结合,在招商引资、扩大合作、对外交流过程中学会招才引智。实施“零门槛”的人才准入制度,坚持行政调动与柔性流动、招商引资与招贤引才相结合等措施,建立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
3、营造科学、规范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宽松的环境。根据人才资本的特性,制定与我市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培养人才、引进人才、选拔人才、评价人才的机制,并协调好相关部门的关系,做到相互衔接,形成体系。尤其要在人才的引进、配置和激励政策上同我市的经济发展相适应,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引进和配置人才。
总之,针对我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现状,在不断调整的基础上,使现有人才分布更加合理、年龄结构不断优化,在解决人才断层问题的同时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用良好的环境留住人才,用科学的手段培养人才,用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创造符合我市发展方向的,能够“引得来、留得住、讲奉献、能发展”的人才循环交流体系。
五、对人事、编制部门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1、继续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改革进程,不断完善科学的用人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积极出台与社会发展相配套的优惠政策。
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已是大势所趋。在过去的机构改革中,人事、编制部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机关、事业单位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今后的机构改革中,建议上级部门要多调查研究,及时出台与社会发展相配套的人事人才政策,不断完善科学的用人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通过改革,建立政事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管的用人体制,为人才创造一个自由选择、获得相应报酬、人身和精神有安全感的环境,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性、积极性。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第一,由固定的用人制度向合同制、聘任制转变。打破原来“一职定终身”制,实现受聘双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基础上签订聘用合同,并大力推行评聘分开,推行社会化的职称考试制度,使职称的评定解除受单位职数的束缚,创造一个凭本事取得专业技术职称的灵活环境。第二,彻底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破除干部身份终身制,打破干部工人身份界限,实行岗位管理,无论过去是什么身份,现在竞聘到什么岗位,就拿什么岗位的工资。第三,由单纯的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改变政府人事管理中单纯的行政调配手段,主要运用法制手段,辅之以行政手段进行管理。第四,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转变。改变过去单位对职工的支配地位和职工对单位的被支配地位,将二者的人事主体地位“搬平”。第五,由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转变。把用人自还给单位。第六,由单位用人向社会用人的转变。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社会性,允许“人才共享”,允许事业单位采取固定(在编人员)与流动、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办法聘用人员,允许特别优秀的人才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兼职,建立两个或两个以上档案副本,领取两份或两份以上的报酬。
2、指导调节人员编制,减员增效,增员增效并行
当然,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绝对不仅仅是裁人,过去事业单位的机制主要是养人的机制,上级人事、编制部门,如果要推进改革,则不能照搬国有企业那样的改法,有的地方要减员增效,有的地方要增员增效,特别是对教育、科研领域的人事改革应慎之又慎,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和进步是离不开高素质的教育和科研人才队伍。例如,一个合格的教师聘任期结束不再聘任或在聘任期内校方中止教师工作的话,这个教师也只能是离岗,现在教师的福利待遇就不高,如果将来连工作的稳定都没有保障,以后还会有多少人想去从事教师这项工作?教育业中还有什么条件可以吸引到高素质的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副高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质量开展的各项工作给与指导和肯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治,以及国家科技部、卫计委、质检总局、法制办、统计局等有关部门代表出席会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著名白酒专家沈怡方,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著名白酒专家高景炎,江南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徐岩,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程劲松等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国白酒骨干企业的200余名生产和技术负责人出席活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白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马勇主持会议。
科技先行,恰逢其时
2004年至2013年,我国白酒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这与行业和骨干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科研专家队伍的建设,着力于继承传统工艺技术之上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密不可分。据马勇秘书长介绍,当前白酒行业与国家经济运行总体态势同步,正面临新的深度调整期,我国现有具备合法生产资质的白酒生产企业7310家,统计口径规模以上白酒企业1497家,2014年1-11月,白酒总产量1126万千升,同比增长3.6%;主营业务收入4565亿元,同比增长4%;实现利润 595亿元,同比增长-13.8 %;税金461亿元,同比增长-3.9%。数据显示,白酒产业经济运行基本稳定,结构调整和理性消费,对行业利润的高速增长已经产生重要影响,在这种态势下科技创新对于白酒这个传统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王黎明、马纯良、张涛等相关领导先后致辞,从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食物消费需求,保障食品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奋斗的高度,对白酒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认为第二届中国白酒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对研究和探索“新常态”形势下白酒行业所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推动行业企业的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以创新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实现我国白酒产业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辛勤耕耘,成果卓著
马勇秘书长在讲话中指出,首届中国白酒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奠定了中国白酒产业步入黄金十年发展期的科技基石。而通过开展严格评审,全面客观地反映过去十年白酒产业的技术进展,并为产业升级打下良好的科技基础,则是本届大会的出发点。
据了解,本次评定工作秉承自愿、公开、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原则,根据《第二届中国白酒科学技术大会优秀科技成果评选办法》和《中国白酒大师等荣誉称号评定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中国食协白酒专业委员会组织白酒专家委员会及部分省、市食品工业协会等机构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申报优秀科技成果和中国白酒大师等荣誉称号材料进行认真评审,保证了最终结果的客观公正。
据马勇介绍,通过专家评审的63项优秀科技成果包括:白酒产品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和分析检测技术,白酒生产中原辅材料的贮存、处理,制曲、发酵、蒸馏、酒体处理等方面的工业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对酿酒关键微生物群系的认知、改造和优化、以及提升白酒质量风格的生物工程技术、白酒生物活性物质、风味物质和功能性因子研究,白酒包装接触材料和仓储物流,以及酿酒综合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技术等,这些科技成果有代表性地反映了我国白酒行业和骨干企业10年来在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获得“中国白酒大师”等荣誉称号的专家是长期奋斗在白酒科研、技术、质量、生产和管理岗位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他们有的是在白酒行业从业数十年,从生产一线的酿酒工人成长起来的董事长、总经理,有的是在科研生产关键岗位发挥重要作用的普通技术人员,其专业领域包含酿酒微生物的研究应用,白酒质量安全的分析检测,制曲酿酒操作的现场管理,白酒感官质量的研究控制等,这些优秀科技专家是支撑白酒行业科研创新的坚实基础,展现了我国白酒行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风貌。
科技创新,产业之本
著名专家学者对于白酒技术应用的解读,成为此次大会的亮点。
白酒行业的泰斗沈怡方教授提纲挈领地总结了十年来白酒生产工艺技术进步,包括酿酒原料由单一品种向多种粮食组合发展,低度白酒的技术要求,绵柔型及复合香型白酒的兴起,芝麻香型白酒的发展,白酒副产物的利用进展以及白酒生产机械化等方面。沈老认为:“在产品质量、白酒风味方面, 消费者已逐步由香气为主转化为以风味为主。白酒产品在香味协调的基础上主要是味的醇厚、绵柔、刺激性小、适口性好、醉酒度低。“科技进步使人们认识更加深化, 要找出新的科学创新点, 使传统工艺不断向前发展。”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基于风味导向的固态发酵白酒生产新技术及应用”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徐岩,介绍了以风味导向技术为学术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中国白酒微生物发酵特征解析及代谢风味物质调控的最新研究进展。他认为建立在风味导向学术理论下所获得的白酒酿造微生物重要风味物质形成途径和机理研究成果对于丰富我国白酒风味化学研究、固态发酵微生物维度研究、功能微生物风味定向代谢发酵调控的研究理论和实践都有着重要作用,对推动中国白酒新一轮的技术跨越和产业发展将具有深远的重大意义。随着对于白酒技术的基础研究不断深入,科学界逐步赋予白酒国际化的话语体系,使得白酒走向国际的步伐更加坚实。
上一篇:副高专业技术总结{推荐5篇}
下一篇:副职转正工作总结{集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