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初级职称工作总结{5篇}

文化底蕴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8741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5分钟。

初级职称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XX年,我结束了四年的学校生活,带着在学校受到的专业训练,来到青岛,来到这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地方。记得毕业典礼上,校长对我们语重心长的说"山东电校58年建校,为山东省电力系统培养了一万多名骨干人才。就是因为我们的学生到哪里都顶的起,扛得住,才为学校赢得巨大的声誉。"从那时起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用多学习,勤实践,争取早日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用专业的知识,可靠地技术,去证明自己。

来到公司时,是公司成立的第二年吧,记得当时供热规模很小,公司也只有两台锅炉。但公司离得气氛特别好,领导,同事都很照顾我们,也对我们寄托很大的希望。为了让我们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XX年6月,公司安排我们去济南明水热电厂进行业务培训,主要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技术。明水热电是济南锅炉厂的培训基地,是中国第一批运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地方之一。

因为常年对外培训,明水热电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锅炉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制度。还有专门的业务人员给我们讲解理论知识,我们还进入到真实的工作,参与到他们的运行中。给当时的我打下了良好的专业知识。为今后的实践工作打下基础。

在结束了三个月的培训,回青后,我有以极大地热情,投入到02-03采暖季的准备工作中,当时参与了所有锅炉,系统的前期准备工作,具体包括外网的注水,锅炉注水试压,锅炉的点火准备和辅机的试运行。

那年的冬天特别冷,我们却以极大地热情参与到供热运行中,当时主要还是学习阶段,但已经在师傅们的监督下进行辅机的巡检保养和锅炉正常情况下的调节操作。

懵懂的阶段很快就结束了,因为我们前期有很好的知识储备,进入到工作中,很快就适应了工作的节奏和基本的技术操作。

到03-04采暖季我们就可以独立进行很多工作了,那个采暖季我公司的三号锅炉投入运行,四号炉也在紧张建设中,所以三号路的试运调试我都参与其中,并从中学到很多知识。

XX年,公司为了进一步提高供热运行水平,学习别人的运行技术和管理方法,组织我们去威海博通热电学习。来到威海后,我们也由当初的学习者,转变成交流者。威海的培训给我最大的地方时,我开始关注锅炉的磨损问题,并在培训终结中以很长篇幅,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磨损问题进行论述。包括了防磨机理,和如何在设计中有效地进行结构的安排布局。除此我还开始关注空预器的实效问题,对空预器的磨损,腐蚀问题开始了思考。

最近几年的经历证明了我那时的判断,由于锅炉的老化,省煤器,水冷壁爆管已经成为平稳运行的主要问题。而空预器也开始大修更换的阶段。

省煤器的爆管飞灰磨损是主要原因,而空预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低温腐蚀,在以后的运行中也是我想要去研究解决的问题。磨损,腐蚀不可避免,但我们要从技术上减缓这个过程。

到XX年,我就由副操升为锅炉主操,开始独立担当单台锅炉的运行任务,主操就要开始独立点停炉,并完成锅炉的重要操作。

XX年我公司50mw循环流化床锅炉建成,我当时也参与到调试试运中,因为我们的前四台锅炉是太原锅炉厂产的24mw的低温返料循环流化床锅炉。而5号炉是济南锅炉厂产的高温返料锅炉,我们没有运行经验。但我们还是依靠扎实的理论知识克服困难,顺利的点火成功,并成功度过那个采暖季。

在XX年11月份,我开始迎来新的挑战,成为运行丙班的值班长。这时的我,虽然专业知识已经成熟,理论知识也更加深入,却没有丝毫的管理经验。我开始由单纯的技术工作,向专业和管理工作转变。人都是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困难才有挑战。我开始觉得自己的知识开始不够了,以前负责单台锅炉运行,现在要位整个系统考虑。怎样保证系统的安全,经济,平稳运行。

初级职称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一、一般资料和研究方法

1.一般资料

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对我院239例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探讨其人力资源配置现状。239例护理人员中,共有男性14例,女性225例,年龄在19-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87岁,其中,年龄范围在19-34岁之间的有208例,年龄范围在35-44岁之间的有24例,年龄范围在45-55岁之间的有7例。239例护理人员中,主要以大专学历为主,大专学历共137例,占总比的57.32%,本科学历18例,其他学历84例。239例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为1-36年之间,平均工作年限为8年,其中,初级职称的护理人员所占比例最多,其中级师85例、士级121例,共206例初级职称护士,占总比的86.19%。

2.方法

对我院239例护理工作人员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和系统性的分析,分析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工龄、学历、职称、护理科室等。

3.观察指标

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分布、工龄分布、职称分布、学历分布等一般情况进行分析,以研究我院的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4.数据处理

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分布、工龄分布、职称分布、学历分布等一般情况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95%作为可信区,本研究结果的所有指标均使用计数资料表示,采用卡方检验。

二、结果

1.年龄分布

研究结果表明,239例护理人员的年龄在19-5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27.87岁左右,年龄在34岁以下的护理人员共208例,占总比的87.03%,具体详情如表1所示。

2.工龄分布

所有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在1-36年之间,平均工作年限在8年左右,工作年限大于10年的护理人员共69例,仅占总比的28.87%;工作年限范围在1-5年的护理人员共106例,占总比的44.35%,工作年限范围在6-9年的护理人员共64例,占总比的26.78%。

3.职称分布

统计结果表明,初级职称的护理人员所占比例最多,共206例初级护士,占比86.19%,中级职称的护理人员最少,仅24例,占总比的10.04%,另外,其他护理人员分别有9例,占总比的3.77%。

4.学历分布

研究结果表明,本科18例、大专137例、中专84例,分别占总比的7.53%、57.32%、35.15%,有一半的护理人员为大专学历。

初级职称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校人力资源 岗位设置 工资成本

一、岗位设置的背景

2002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2003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这两个文件的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正式拉开了帷幕。2006年7月,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正式实施,与之相伴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也一直在稳慎地向前推进。同月人事部印发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明确要求在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试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需要,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也是改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的紧迫要求,对于事业单位转换用人机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6年8月,人事部又印发了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对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从此,全国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正式进入操作程序。2008年9月,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江苏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标志着江苏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正式启动;2009年4月,江苏省人事厅印发关于《江苏省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4月28日,江苏省教育厅在南京召开全省高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全省高校岗位设置管理改革。

二、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制订

1.制订原则。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一项制度创新。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岗位类别、岗位等级、岗位结构比例、岗位设置核准、岗位设置管理体制等五个方面。高校岗位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是在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框架内划分的,能有效解决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台阶过少、平台过大的问题。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依次对应现行的部级正职到办事员10个级别。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国家对高校实行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高校可根据岗位设置的政策规定,按照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自主设置学校内部的具体工作岗位,自主聘用人员。高校在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应把握和处理好以下五种关系:一是学校当前改革和长远发展的关系;二是数量、结构和质量的关系;三是教师队伍建设和其他几支队伍建设的关系;四是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五是政府宏观指导和高校自主发展的关系。岗位设置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一是科学设岗,宏观调控;二是优化结构,精干高效;三是按岗聘用,规范管理;四是分类指导,协调发展。

2.案例分析。选取苏北一所地方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对岗位设置作更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国家和江苏省的相关政策,对高等学校的岗位类别比例作了一些指导性的规定,即高等学校应根据其功能定位、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专业技术岗位一般不低于学校岗位总量的70%,其中教师岗位一般不低于学校岗位总量的55%,管理岗位一般不超过学校岗位总量的20%。按照后勤社会化的改革方向,要逐步减少工勤技能岗位的比例。在专业技术岗位方面,一般普通高校的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和初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的控制标准为1∶3∶5∶1。专业技术正高级岗位中,二级、三级、四级之间的比例为1∶3∶6;副高级岗位中,五级、六级、七级之间的比例为2∶4∶4;中级岗位中,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初级岗位中,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管理岗位一般不超过学校岗位总量的20%,“双肩挑”人数一般应控制在管理人员总数的15%以内。工勤技能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25%,其中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5%。

该校参与岗位设置人员共1434人,经统计,聘教师岗778人,专职辅导员90人,其他专业技术岗137人,双肩挑32人,管理岗225人,工勤岗172人。1434人当中,专业技术岗位(含教师岗、专职辅导员、其他专业技术岗、双肩挑)1037人,管理岗位225人,工勤岗位172人。专业技术岗位占学校岗位总量的72.3%,其中教师岗位占岗位总量的62.8%,管理岗位占岗位总量的15.7%,均符合规定的要求。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和初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为10∶24.5∶47.7∶18,与规定的比例相比,初级职称的比例超出较多。专业技术正高级岗位中,二级、三级、四级之间的比例为1∶7∶17,三、四级岗位比规定的比例高出许多;副高级岗位中,五级、六级、七级之间的比例为2∶4.4∶11.8,七级岗位高出规定2倍多;中级岗位中,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5.3∶11.3,十级岗位超出规定3倍。初级岗位中,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6.4∶5,十一级岗位略超规定。

以上人员构成比例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因素,对比例超出部分只有依靠以后的自然减少来达到平衡。

三、岗位设置后工资成本变动分析

岗位设置完成后,对岗位变动人员的岗位工资要作相应调整,因岗位设置前正高职称对应的岗位工资标准是专业技术四级岗,副高职称是七级岗,中级职称是十级岗,初级职称是十二级岗,所以岗位设置后调高岗级人员的岗位工资也应相应调高。经过分析可知,参加本轮岗位设置的所有教职工中,涉及岗位工资调整的有如下人员,正高级职称调高至二级、三级的人员,副高级职称调高至五级、六级的人员,中级职称调高至八级、九级的人员,初级职称调高至十一级的人员。据统计,该四类人员涉及调整岗位工资的人员总数为383人,占教职工总数的27%。

正高级职称调整岗位工资29人,其中从四级岗调整到三级岗26人,岗位工资从1420元调整到1630元,月增资5460元;从四级岗调整到二级岗3人,岗位工资从1420元调整到1900元,月增资1440元。正高级职称岗位工资年增资82800元。

副高级职称调整岗位工资80人,其中从七级岗调整到六级岗58人,岗位工资从930元调整到1040元,月增资6380元;从七级岗调整到五级岗22人,岗位工资从930元调整到1180元,月增资5500元。副高级职称岗位工资年增资142560元。

中级职称调整岗位工资184人,其中从十级岗调整到九级岗121人,岗位工资从680元调整到730元,月增资6050元;从十级岗调整到八级岗63人,岗位工资从680元调整到780元,月增资6300元。中级职称岗位工资年增资148200元。

初级职称调整岗位工资90人,其中从十二级岗调整到十一级岗90人,岗位工资从590元调整到620元,月增资2700元。初级职称岗位工资年增资32400元。

四、结语

初级职称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

分类号 B849:C93

1 问题的提出

工作满意度研究自Hoppock的经典研究发表以来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体对工作及所从事的职业、工作条件与状况的一种总体的、带有情绪解释的感受与看法。本文把“教师工作满意度”定义为教师对其工作、工作条件以及工作状况的一种总体的、带有情绪解释的感受和情感反应。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所涉及的因素非常多,除了性别、年龄、文化、工龄、行业、工种、婚姻等人口变量外,还涉及到组织规模、组织气氛、领导行为、职业声望、工作压力、人格特质等环境及心理因素。冯伯麟采用因素分析法发现了领导行为对教师工作满意度中的自我实现、领导关系和工资收入等因素影响显著。陈伟旗的研究发现。中学教师对同事关系和社会认可感到满意,对领导与管理、工作成就、工作条件、福利、工作压力、教育的社会环境等方面满意度不高。Diekmann等人研究表明,工作环境的程序公正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工作满意度。Liu Xiaofeng等人通过多层次分析美国全国教育统计中心1999-2001年国家调查的数据发现,教师最不满意的是工作条件和报酬,同时性别、教学经验和职业声望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显著。Skaalvik等人调查了挪威中小学的563名教师。结果发现,学校对于教师的监督支持、工作压力、与家长的关系和自我实现的行为对于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减少教师职业倦怠有重要作用。Rebora的研究表明学校在领导管理和工作条件方面的改善和教师进修机会的增加使美国学校教师工作满意度上升。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人际关系、领导的态度、行为和教师的自我提升等。本文将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维度界定在工作环境、报酬、人际关系、领导管理、进修及工作压力6个方面,分别讨论不同类型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在这6个维度上的差异。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对象

从天津市市内6区、郊县的市属重点中学、区属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中抽取12所学校的328名初中教师组成样本,剔除无效答卷后有效个体为302名,有效率达92.07%。其中男教师占28.47%,女教师占71.53%;30岁以下教师占40.40%,31~40岁教师占38.08%,41岁以上教师占21.52%:专科学历教师占9.93%,本科学历教师占85.43%。研究生学历教师占4.64%;中学高级教师占25.17%。中学一级教师占38.42%。中学二级教师占36.41%;文科教师占50.66%。理科教师占49.34%;七年级教师占28.48%,八年级教师占46.35%,九年级教师占25.17%;市属重点中学教师占34.43%,区属重点中学教师占35.43%,普通中学教师占30.1%:市内6区教师占69.87%,郊县教师占30.13%。

2.2调查工具

自编“初中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包括6个维度:工作环境、报酬、人际关系、领导管理、进修和工作压力,项目总数为40。分类变量是: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任教科目、任教年级、任教学校类型及学校所在区域等。问卷的Spearman-Brown修正折半信度为0.9227。

各维度间的相关介于0.28-0.43之间,呈现中低程度相关:各维度与总问卷之间的相关介于0.76-0.87之间,呈现较高程度相关。说明本调查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

本问卷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赋分。其中1表示“非常不符”,2表示“不符合”,3表示“说不清”,4表示“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对于负向计分的项目得分进行反转。得分越高,则工作满意度越高,反之则越低。无效问卷的筛选遵循以下原则:①整份问卷答案呈规则做答的,如同一性做答、有规律的波浪形做答等;②整份问卷漏答或修改做答项目数≥3。问卷的施测采用直接发放的团体测验形式。

2.3 调查数据的处理

首先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类、整理和审核,所得数据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

3 结果

表1是对样本测量结果的描述统计资料,给出了天津市初中教师的各类群体的满意度总分和6个维度得分的平均数及标准差。

3,1 性别差异

初中教师满意度总分(F(1,300)=13.094,P

3.2 年龄差异

初中教师的满意度总分(F(2,299)=22.631.p

3.3 学历差异

不同学历教师在报酬(F(2,299)=4.198,p

3.4 职称差异

不同职称教师在领导管理方面的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2,299)=17.735,p

重比较(LSD)发现,中学高级教师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其他职称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的满意度显著高于中学二级教师。

3.5任教科目差异

不同科目初中教师在报酬方面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F(1,300)=17.685,p

3.6 任教年级差异

初中教师的满意度总分(F(2,299)=5.192,p

3.7 学校类型差异

不同类型学校的初中教师在工作环境(F(2,299)=6.358,p

3,8 学校区域差异

不同区域初中教师的满意度总分(F(1,300)=25,604。p

4 讨论

4.1 满意度总分方面

教师工作满意度性别差异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不存在性别差异。其理由是我国所实行的男女平等政策长期有效地执行,传统的女性角色定位已经淡化。另一种观点认为,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存在性别差异。本研究的结果与后者一致,女性教师的满意度总分显著高于男性教师,这可能与男性和女性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人格特点有关。很多男教师认为以教师为职业并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满意度总分。

对于年龄因素,现有研究对年龄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的结论不一致。张忠山通过年龄分组后进行统计检验,发现年龄与满意度呈“U”形关系。孙汉银等人、申艳娥等人的研究认为,教师的总体工作满意度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基本上呈现“J”形关系,他们认为这与老教师有更多教学经验,更能顺利处理各种教学困境有关。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初中教师的满意度总分有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这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整体的就业压力,教师这个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还具有相对稳定的收入和较高的职业声望,青年教师进入教师这个队伍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另一方面,与教师管理政策有关,天津市现行的中学教师职称系列只有中学二级、一级和高级,教师转正后就是二级职称,但是高级职称名额有限,晋升的难度很大。这些因素导致年龄大的老师出现了“天花板效应”,进而导致满意度总分低下。

不同年级教师的满意度总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八年级教师的满意度总分最高,而且与其他年级相比有显著差异,九年级教师的满意度总分最低,这与刘磊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九年级教师工作量很大,面临着更多的升学压力,因而九年级教师的满意度总分最低。

4.2 报酬维度

初中教师报酬维度的满意度在性别、年龄、学历、任教科目、学校类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初中教师对报酬的满意程度不高主要体现在男教师、31~40岁的教师以及理科教师群体中。报酬维度的满意度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中青年教师和男教师比其他教师肩负着更多的家庭责任,他们对于经济收入的要求更高,因此报酬的不均衡容易使他们产生不满意感。尽管近年来教师的工资在持续上涨,但教师对此的满意度并没有提高,因为教师的收入和付出的劳动相比不能令教师满意。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其他职业的高收入以及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教师的报酬维度的满意度。类似的研究结果也出现在Liu Xiaofeng等人旧对美国1999-2001年调查数据分析中,虽然美国与中国的国情不同,但是对美国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教师最不满意的因素之一也是报酬。

4.3 进修维度

初中教师的进修维度的满意度在性别、学历、学校类型和所在区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女教师对进修的满意度显著高于男教师,可能缘于男女不同的社会期望。高学历教师的进修维度满意度显著低于低学历的教师,市重点中学教师的进修维度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学校的教师。

基础教育的改革需要教师增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普遍有较强的进修愿望。但本次调查表明,初中教师的进修维度的满意度相对偏低,尤其是郊县和普通中学的教师。由于资源有限,获得培训和进修的机会较少:同时学历较高的教师的进修维度的满意度也偏低,这是由于他们的学历起点比较高,因此对培训和进修的水平要求较高,但现存教育体制的缺陷使得教育培训不能够满足他们提高综合素质的要求,因此存在着满意度较低的情况。应进一步完善教师进修提高的制度,鼓励教师定期脱产或在职进修,通过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让教师实现自己的价值。在鼓励教师职业发展的同时,还应拓宽教师的职业选择机会,给有志有才的教师提供到各级教育行政机关甚至文化科技部门供职的机会,以利于提高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和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4.4 工作压力维度

初中教师对工作压力维度的满意度在年龄、任教年级、学校类型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近年来,中学教师对考试分数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学生,这主要源于社会、家长和学校给教师的压力,而各种义务教育改革与实验也不断对教师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些压力和要求在客观上都使初中教师不堪重负,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被调查的302名初中教师总体感觉工作压力偏大,尤其是在郊县的初中,很多教师同时担任三个年级的任课教师,工作强度和压力较大,同时升学的压力也使教师感到疲惫不堪。在工作压力方面的满意度还存在着明显的年龄差异,中年教师由于承担着赡养父母、抚育子女的责任,更加感觉到繁重的工作压力,有时甚至难以应对繁重的教学工作,对教学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倦怠。九年级教师由于承受着升学考试的巨大压力,因此他们对工作压力的满意度最低。另外,在参加调查的91名市属重点中学教师普遍对工作压力的满意度偏低,其原因在于社会、家长对这样的学校培养的学生给与了更高的期望。王毓等人的调查报告显示,近半数教师感到工作压力较大,而且多数教师没有学会积极应对压力的方式。教师获取压力管理知识的途径很有限,学校领导对缓解教师职业压力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工作压力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尤其是主管部门的重视。

初级职称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通过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年度报告系统收集基础信息。该信息报告系统覆盖全国所有省级、地市级、县区级疾控中心,由通过统一培训的专人在线填报[6],每年及时上报率均超过96%,信息经过严格审查与核对,数据真实可靠。13统计学处理对原始数据库进行再次逻辑核对后,分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不同层级,对疾控机构人员的人力资源信息进行统计学描述和趋势分析。所有分析均采用SAS9.3和Excel2010软件进行。

2结果

2.1基本情况

2010年全国填报信息的省级、地市级和县区级疾控机构共有3335个,人员总数为181952人;2013年填报机构数量为3189个,人员总数为183941人,总体稳定。2010-2013年各级疾控机构平均人数变化不大,2013年省级、地市级和县区级疾控机构平均人员分别为379人、110人和48人,见表1。

2.2不同年份疾控机构人员职称变化情况

总的来看,2010-2013年各级疾控机构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人员比例逐年上升,2013年占10.13%;中级职称人员比例4年基本持平,2013年占30.14%;具有初级职称的人员比例2010年为21.53%,2011年提高到35.16%,之后基本稳定;无职称人员从2010年的38.56%减少到2011年的24.15%后变化幅度不大,见表2。

2.3不同级别疾控机构人员专业技术职称构成情况

无论是省级、地市级还是县级疾控机构,2010-2011年有职称人员比例均较快上升,此后基本稳定;其中2011-2013年省级和地市级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比例基本保持在80%左右,而县级比例则略低,2013年不到74%,见表3。

2.4不同地区疾控机构人员专业技术资格构成情况

比较同一年份不同地区疾控机构具有专业职称人员的比例可以发现,东部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从时间发展趋势看,无论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地区,疾控机构2010-2011年有职称人员比例均较快上升,2011-2013则基本稳定,见表4。

3讨论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