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678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8分钟。
初中英语研修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习者 英汉视译 脱离源语语言外壳 差异研究
目前,国内外对“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交替传译或同声传译研究领域,较少在视译研究领域。而如今,视译作为重要的口译训练模式,逐渐开始在口译教学中以独立课程的形式出现,同时在更多国际会议中凸显出了日益增长的重要性及普遍性,因此有必要对视译展开更深入的研究。
一、“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表现维度
释意理论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末,其代表人物包括Seleskovitch和Lederer。该理论的核心概念即为“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假说。“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表现维度已有学者得出过相关结论。虽称呼不同,但所包含的内容是一致的。
Setta与Motta (2007)在基于释意理论对有稿同传译语进行分析时,总结出了英法同声传译中四个“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维度:1)一类解释E1――娴熟的、语境化的词汇选择;2)二类解释E2――额外连词,额外解释或衔接,额外参考说明;3)一类复述P1――句子成分顺序重排;4)二类复述P2――源语意义在目标语句法中重塑。
孙海琴(2012)则参考了这四个维度,总结出了英汉同声传译中四个“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维度:1)句子顺序重组;2)解释(无对应表达的处理、修辞手法、文化概念等的处理);3)添加、删除或转化连接词;4)词汇与表达的创造性(单词和表达少用标准对应词,而是根据语境自由表达)。
本研究便是在此基础上,在英汉视译语境中对初级口译学习者与高级口译学习者“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的差异进行探讨。
二、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结合定量和定性研究,采用以测试法和实验法为主,由有提示回忆法和半结构化访谈为辅的综合性实证研究设计,以国内某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英语口译硕士一年级学生和本科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各1名),通过对比两者的英汉视译测试的译语,观察是否都存在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若存在则分析两者表现是否存在差异、从哪几个维度呈现差异。
三、研究过程
鉴于阅读能力对视译表现存在影响,本研究对被试进行了英语阅读能力水平测试,以此确保其阅读能力水平差距落入可控范围内。
正式实验中,在主试向被试说明各环节、被试充分了解并熟悉提示纸内容(中文主题导入和专有名词)后,方进行测试。本研究为了控制时间变量对“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的影响,将测试材料设为以约95词/分钟的速度(试实验后做出的调适,由原来的每行呈现6s调整为每行呈现7秒,制作软件调速最小单位即为1秒)滚动呈现。该呈现速度是同声传译信息输入值的(100-120词/分钟) (Gerver, 1969)下限。被试单击鼠标左键开始测试,此时电脑会以5行L动形式、每行呈现10-15词不等,在显示屏上呈现测试材料。总计919词,总时长10分9秒(含间隔时间)。
主试会对整个测试过程进行录音,同时在记录下被试在视译过程中出现的特殊表现,如漏译、错译、反复修改等。在测试结束后,立即针对被试的特殊表现(如漏译、错译、反复修改等)进行有提示提问(如“此处为何译成...?”),让被试对该视译过程进行回忆与解释。最后,针对材料的主题、难度、呈现速度等问题对其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以了解其视译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在正式实验完成后,首先将对收集的测试录音进行译语转写、对齐;其次对转写译语中“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进行特殊标示并予以统计;之后对测试后的访谈录音进行转写与整理,以备结合量化数据对研究结果进行更加丰富的阐释。
四、数据统计与分析
实验数据分为量化数据和质化材料。量化数据包括被试译语中的有效译出信息比,以及“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各维度的分布情况。质化数据指通过对被试的译后访谈进行的转写与分析所获的材料。
1.有效译出信息比率。本研究在语料分析过程中采用“proposition-based meaning unit”即基于命题的最小意义单位,将可操作的“命题”单位定义为:带有述谓关系的逻辑成分(包括非谓语动词结构、具有独立所指的名词化成分、独立主格结构、表意的介词短语等)和带有主谓结构成分。
以此标准,经过语料统计,视译测试材料用于数据分析的有效命题为163个。经计算,初级学习者的有效译出信息比率是47.9%,丢失信息比率是52.1%;高级学习者的有效译出信息比率是73.0%,丢失信息比率是27.0%。(有效译出比率 = 译语总命题/源语总命题;丢失信息比率 = 100%-有效译出比率)。
2.“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经统计,被试译语中主要出现五类“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表现,具体分布频次如下表。
差异:1)初级学习者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出现频次整体低于高级学习者,各个维度出现频次也均比高级学习者低;2)初级学习者的译语中未出现“逻辑关系隐性化”表现,高级学习者也仅出现1次。
共性:在初级学习者和高级学习者的译语中,“句子重组”表现出现频次最高,“逻辑关系隐性化”表现频次最低,“补充性翻译”、“逻辑关系显性化”、“创造性表达”出现频次分别为2、3、4位。
这与孙海琴(2012)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在孙海琴的研究中,14名被试译语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出现频次最高的是“词汇与表达的创造性”。但孙海琴的实验被试是职业口译员,而本研究的实验被试是口译学习者,这其间存在的差异值得进一步探讨论。
3.质化材料。根据访谈内容来看,被试对所选材料的语篇难度(词汇、主题)、呈现速度、测试时间的感受有所不同:初级学习者反映语篇主题不陌生、词汇大多认识。信息呈现速度偏快,测试时间偏长。测试方式陌生;高级学习者反映语篇主题不陌生、词汇大多熟悉。信息呈现速度适中,测试时间适中,“稍有疲惫但可以承受”,测试方式陌生。
初级学习者的译语中有出现多处词汇、句子错译现象,大段漏译,数字错译。结合测试时的观察及测后提问,可得出以下缘由:1)在测试过程中有遇到消极词汇,要么译错、要么因反应时间过长而错失下文信息;2)材料呈现速度偏快,无暇修正;3)句子结构复杂,来不及加工;4)句子过长时,来不及修正语序;5)数字翻译不熟练,反应时间较长;6)由于时间限制,有紧迫感,压力很大。
高级学习者的译语出现少量词汇错译、漏译,结构复杂句错译、漏译。结合测试时的观察及测后提问,可得出以下缘由:1)测试材料呈现时间但太过均匀,缺乏灵活性,“它(本研究测试)对时间的控制是比较严格的。我们平常没有这种时间上的限制,它(平常)只是总体时间有限制,但它(本研究测试)对你单句话有限制”;2)长难句呈现时间过短,发现错误也没时间修正;3)试图给长难句“脱壳”时,因为时间有限,产生压力,造成失误。
此外,高级学习者的学习经验和实践经验均比初级学习者丰富。初级学习者课内口译课程学习32课时,已完成了初等记忆训练、信息分析、复述练习等口译辅助技能训练,课后自主练习时间甚少,没有其他培训经验;高级学习者,已有3年口译学习经验,课内口译课程学习共计264课时,课外参加多种形式培训实践项目共计118小时,自行训练时间未计。
五、结论与局限性
本研究的实验结果表明:1.初级学习者与高级学习者在英汉视译中均存在“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2.二者“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具体呈现在五个维度:句子重组、补充性翻译、逻辑关系显性化、逻辑隐性化、创造性表达;3.总的来看,初级学习者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出现频次整体低于高级学习者,各个维度出现频次均低于高级学习者。4.“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存在差异的原因如下:1)被试在测试中承受的压力不同,初级学习者大于高级学习者;2)被试对视译技巧的熟练程度不同,初级学习者的学习、练习时间均短于高级学习者,因为熟练程度不够,难以运用自如;3)视译测试语料本身特点限制。
M管有所发现,但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1、被试数量少,因此目前的实验结果只能用于参考,接下来会增加被试数量,以提高本研究实验结果的可信度;2、被试的失误、修正表现各有不同,虽做了记录但尚未进行具体分析,可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Gerver,D.The effects of source language presentation rate on the performance of simultaneous conference interpreters[A].P?chhacker,F.& M.Shlesinger(Eds.).The Interpreting Studies Reader[C].London/New York: Routledge,1969,53-66.
[2]Nilsen,A.B.&M.B.Monsrud.Reading skills for sight translation in public-sector services[J].Translation & Interpreting,2015,7(3).
[3]Setton,R.,&M.Motta.Syntacrobatics: Quality and reformulation in simultaneous-with-text[J].Interpreting,2007,9(2):199-230.
[4]孙海琴.源语专业信息密度对同声传译 “脱离源语语言外壳” 程度的影响――一项基于口译释意理论的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作者简介:
张咪(1993-),女,汉族,浙江兰溪人,研究生,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翻译。
初中英语研修总结范文第2篇
开题地点:福永中学三楼会议室
专家:廖苏珊、朱丽霞、石红梅、倪岗、徐春晓
参与人员:陈伟明、万应荣、廖海萍、方曼君、白婷、陈琼丽、王珍、梁雪、张云金、朱雁青、周丽、甘璐、邓梦倩、张燕丽、王琦、穆天船、王博、陈钰丹、吴文勇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
三、本项课题研究题为: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研究
(一)选题理论依据:1.英语阅读和写作是中考考查的范围,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也是学生终生受用的语言运用能力。近年的中考测试学生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题目分值逐年加大,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越来越得到英语教育者的广泛重视。2.《英语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中的读、写等技能提出五个级别的不同目标要求。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语言技能目标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这些要求都可以在平时的对英语读写结合的训练中得以实现。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校在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中,注意充分开发和利用地方的各种资源,组织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研究正式适应并切实落实这一要求。
(二)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理论意义:本研究以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和Swain的语言输出理论以及任务型教学为理论依据,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点,教育学理论,教育实践理论,及新课改英语学科对师生的要求,本研究从如何阅读英语报刊以及中学生写作存在的困难谈起,探讨初中英文阅读教学和写作相结合的实证研究。
2.实践价值:1.丰富学生阅读素材,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素材具有内容新,语言鲜活,容量大,趣味性和实效性强,贴近中学生生活的特点,学生喜欢读且乐意读,通过阅读,吸取更多信息,积累更多好词好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写作提供经验和素材。2.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阅读与写作组成了书面表达中两个互逆的书面交际过程。通过阅读文章,学生从篇章中探索文章主题、结构和中心思想,从词语表达中学习组句表意的技巧,同时结合老师的指导,学生能灵活运用词汇、句型、语法、语篇知识,培养英语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写作能力。
(三)完成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
1.我校领导教科研意识强,愿意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准备。本课题组成员为长期从事初中英语教学的一线中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团队意识以及合作探究意识强,都有改善英语教学方法的强烈愿望。
2.进行细致的分工,全面落实课题研究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
3.有良好的课题研究基础。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课题,综观国内外有关读写课题研究的专著与论文,各位专家、学者、实验人士等对读写课研究的成功经验很多,加之现今社会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我校的教学理念具有前瞻性,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注意到英语读写结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累了很多相关的经验,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四)研究目标、研究的主要问题、难点及主要研究方法:
1.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有:(1)在教师层面,创设新型的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研究,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合理利用课本阅读资源,指导学生快乐阅读,轻松写作。(2)在学生层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思维,提高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发展个性,磨励意志,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等都起着重要作用。(3)提高读写结合的课堂效率,提高教育教学成绩。探讨以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研究的自主学习模式。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等因素,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有:(1)初中英语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研究。(2)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讨。(3)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4)探索读写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模式。
3.本课题主要的研究方法:(1)比较验证法:在两个平行的班级中进行一段时间的实验,以班级平均分为基准,判断学生读写水平,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2)案例研究法:整理研究资料,积累“初中读写结合作文教学模式”资料,撰写教学案例。(3)教育观察法: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和交流进行有目的的观察。(4)等组实验法:①自变量:在实验班通过实施教研组教研计划,实践预想方案来进行英语读写教学,对照班按照常规英语英语教学方法进行一般教学。②因变量:通过改进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英语阅读与写作的浓厚兴趣,养成乐于预读,乐于写作交流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们的英语预读和写作能力。③无关变量控制:教师素质,教师能力无明显差异,实验对象大致相近,实验班和对照班不能随意加班加点,延长学时。对照班不采取非常规措施,不淘汰差生,不实验另一种英语教学方法。(5)经验总结法:在阶段实验之后,对教学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教育现象和方法进行提升和总结,形成理论。
4.本课题研究的难点为:(1)精选阅读素材,从而形成有效的“初中读写结合作文教学素材库”。分别从语言表达、中心与材料、思路与结构三个方面精选典型素材。并针对这些素材理出共性的东西,从而让学生感到写作有章可循。(2)突破文本框架,巩固和延伸读写能力。(3)优化课堂设计,整合读写教学。
(五)研究的主要阶段及具体安排:
本课题研究计划全程为三年,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3年5―8月)
组建课题研究小组,进行文献梳理分析,学习关于思维导图的基础知识,确定研究总思路和研究方法,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阶段(2013年9月―2015年8月)
根据实施方案开展具体的研究工作,并注重材料的积累、存档。每学期进行阶段性小结,小结课题实施情况,反思存在问题,修正实施方案,在根据修正后方案进行研究。
初中英语研修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培养;青年英语教师;成长;校本研修
当国家经济越发展,世界政治地位越高,英语作为使用国家最多的世界通用语言也越来越在我国受到重视。众所周知,语言学习在孩子小的时候是最为适合的,而孩子却对学习毫无方法,所以指导孩子学习英语的人就尤为重要,这不止关系到一个普通孩子的未来,更与国家的将来息息相关。那么,究竟如何让刚从学校出来的英语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起来呢?通过这些年的教育实践,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树立信心,坚守职业道德
人的成长,离不开自己的意志。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生质变的根本因素。”古人也曾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以培养年轻的英语老师,首先就要培养他们对职业的热爱和尊重,对课堂的喜爱,对自己的信心。成长路上,总会遇到什么困难,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我们的年轻教师遇到困难时给他们一个可靠的后背,让他们毫无所惧,以势不可挡的勇气和力量走在教学路上。热爱教育的老师,尤其是热爱英语教育的英语老师是难能可贵的,因为毕竟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在我们这个少数民族的乡村学校实在太缺少了,孩子基本上只靠课堂上的40分钟来进行英语对话练习,到了下一课时,我们的英语老师就总会有很强的挫折感――上一堂课又白费了。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我们的年轻英语教师不放弃,那么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学校的英语教育就不会陷入低谷,只要坚守课堂,英语教育也会绽放灿烂花朵。
二、落实校本研修,促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以学校发展为基础、我们的研修立足于校本,基于课堂,让青年英语教师在自我历练的基础上进行同伴互助,在案例讨论的基础上进行行动跟进,以课例为基础,促进教师在行动中接受教育,获得专业成长。校本研修是帮助青年英语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一项极好的研修活动。因为每一所学校情况不尽相同,所以它是以各个学校不同的理念为土壤,以学生发展的需要为指导方向,进行深入而实用的研修。在校本研修方面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1.集集体之智慧,成有效之课堂。每周我校都为青年教师留出时间进行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学校采用定人、定时间、定地点的方法,凝聚教师的集体智慧。
2.推门听课。我校采取集体备课组固定听课和学校行政随机听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推门听课,让青年教师听别人的课,说别人的课,看别人的课,想自己的课,改进自己的课,开放自己的课,诊断式听课,提升自己的课。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
3.与兄弟学校联合教研。通过与对口帮扶学校青片小学、塔水一小、安昌小学、永昌小学等学校开展同课异构、管理等活动,拓展了青年英语教师的视野,达到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4.积极主动承办和开展各种赛课活动,给英语教师更多的展示平台。
(1)新教师见面课。每一堂新教师见面课,总让我们看到一个闪烁着热情的生命,青年英语教育同仁,在这里尽显他们初到的光芒,让我们对他们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以后的进一步培养奠定了基础。
(2)“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大比武活动”。为青年英语教师找一位经验丰富的师父。通过开展师父上示范课,徒弟上汇报课等活动,有效地加快了青年英语教师的成长,缩短了他们的成长周期。并且在每学期都要举行“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大比武赛课”活动,既展示师徒结对所取得的进步,又为全体教职员工的交流搭建了平台。
(3)承担片区英语骨干教师赛(初赛)课活动。将县内的优秀教师请进来,让我校教师更多地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汲取更多的教学经验,向优秀的教者学习,自己也会不断优秀的。
5.积极参加市级、县级的赛课活动,将优秀教师“推出去”。我校抓住一切赛课机会,积极创造机会将优秀教师“推出去”参赛,给不同的教师搭建不同的展示平台,无论是市级比赛还是县级比赛都认真面对,积极准备,推选出优秀人才参加活动。既增加了优秀教师的机会,也为学校打造了知名度。调入学校不到两年的青年英语教师刘冬在绵阳市首届“文轩教育杯”交互式电子白板优质课比赛决赛中获小学英语组“三等奖”。
三、提倡读书学习,提升自身内涵
多读书,多学习,做个智慧型教师,这是成长的关键。我们的年轻英语教师具备“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敢于创新,敢于实践。但是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而这些正是年轻教师在原本的全日制学习中不能学习到的。通过与我校年轻的英语教师的沟通交流,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许多的年轻英语教师面对当前所处的教育困境具有前所未有的压力:自身的理论基础有限,一些教学方法、教育手段都停留在初级水平上,并且对一些工作经验的提炼总结能力不强。我常对他们说:“你们还年轻,只要多积累肯定会更好的。”虽然我们的年轻老师可以等待时间的积累,但是教育却会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地翻新。为了让年轻的英语教师更快地成长,我们不断鼓励甚至强硬地要求他们多读一些英语教学方面的书报杂志,逐步使他们的业务理论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层次。我们打造了温馨和雅的教师休闲书吧,为老师营造一个能读书、想读书的幽雅环境,让读书成为他们工作生活的一部分。
初中英语研修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项目教学法 运用
引言
由于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学设备、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学生基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同时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探讨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成为教育工作者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还有一点就是传统“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无论是英语教学方面,还是在语文和数学教学方面都是老师占据教育的主导地位,而学生一直都是在被动的学习和接收。正是因为这种忽视学生主体的教育方式,使得很多学生被动学习几年英语之后居然连一句最简单的英语句子都没有勇气表达。鉴于这样的发展现状,项目教育法就是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的教育模式,而老师在教育中只是辅助和引导的作用。利用项目教育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和活动参与性,让传统的课堂教育成为学生发挥自我能力的舞台。
二、项目教育法的运用分析
2009年,中国教育部颁布了初中英语教育大纲:“英语教育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交流技能和英语口语知识,培养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求学生可以进行日常的交流用语和职场指令,侧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项目教育法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此可以在课堂中进行英语短剧表演等。
1.项目预备阶段的准备工作
项目预备阶段的准备工作主要是为项目学习确定应用的方向,做好项目准备工作阶段的具体步骤有以下几点:①老师需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意向,然后结合英语教育基础能力和计算机基础能力,学生比较熟悉的话剧基础上等基本项目对学生群体进行智能分组。②学生在老师给定的要求中研究主题内容,围绕主题思想搜集材料,并初步撰写项目实施计划书,确定成果的雏形。③老师对学生上交的项目计划书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目的是确定计划书的可行性,然后对计划书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和建议。④最后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修订意见修改内容,最终确定计划书的方案和成果的形式。
2.信息采集阶段
采集资料的时候启发学生,巧妙利用现阶段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具,用多种渠道、多种层面获取需要的知识和材料,比如说现阶段的网络信息查询、检索图书报刊、社会调查等,将其搜集到的信息归整处理,这个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搜集知识的能力,还有分析和总结能力。
3.分立小组,展开讨论
根据学生搜集到的内容和材料,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综合讨论,最后确定5个可行性高、教育含义深刻的英语短剧。选择和实施的时候,学生可以自由结合,选择不同的剧本,确定和讨论短剧具体的实施过程,各司其职。教师和学生在设置短剧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短剧的设计内容,必须符合现阶段的英语教学需要,难度不能太高,适合初中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即可,因为太高的英语水准并不利于学生健康学习。而且还要结合初中院校的教育设备和教育环境,使得英语短剧的操作性更好,这些内容都是由每个小组的组长担任和策划。
4.表演阶段
这个阶段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演阶段,小组在表演的时候,每个组长都要明确分工每个组员的职责和相互合作的方式。在进行课下训练的时候,必须按照已定的工作流程和剧本要求修改,然后小组团结协作形成一部完整的英语短剧。初中英语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语言实践教育和活动,所以说学生掌握的语言能力、主题知识内容和英语技能等方面的培养,最终目的都要达成英语教学的目标。在这个阶段,老师需要实时跟踪每个小组的演练进程,然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为其分析和讲解新的单词,引导学生遇见陌生单词的时候要熟读,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锻炼。
5.总结和评价阶段
在项目教育法下进行的英语短剧表演,每个学生和小组都要参与,在课堂上表演完毕之后,每个小组相互之间进行点评和分析,然后教师积极参与其中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可以随意的组织英语语言进行交流。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自我批评和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在这个阶段要正确看待每一种评价,在客观的评价中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学会利用别人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缺陷。
6.思考
在项目教育法当中,协作学习和创建学习是整个学习环节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这一点要求教师必须熟练掌握项目内容和项目主题,然后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设定好学习环节中涉及到的各种知识。除了这一点还要考虑到与其他教育方法的合作和相互穿插,目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度,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总结
通过上述材料的分析,我们发现一种全新的教育方法,必须注重教育方法的规律性,一方面看可以体现出初中英语教育的理念,另一方面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求知欲望,进而能力,这就是项目教育法在现阶段初中教育中体现出来的优势。在项目教育法中指引学生参与、体验、协作的学习过程,利用语言的优势与人交流沟通,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初中英语研修总结范文第5篇
一、突出了外语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性
外国语缘何要被列为我国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呢?
试用本大纲提出,“外国语是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为“适应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需要,要“使尽可能多的人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一些外国语”。这里,学习外国语的对象仅是“尽可能多的人”;目标要求也仅是“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一些外国语”。
修订版大纲在前言第一段中将当今的时代特征、我国的基本国策和新世纪公民的素质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外语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地位具有了“立意高,定位准,要求明”的基本特征。这个基本特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站在当今世界时代特征的高度认识外国语的地位。
修订版大纲开宗明义地指出,当今世界已进入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社会,“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已使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离开外国语这一重要的生存工具。
2.从我国新时期的国策视角认识外国语的地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外国语作为“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的地位已十分明确。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在即的新形势,对公民运用外国语的要求会更高,也为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带来了新的机遇,拓展了新的天地。
3.以新世纪对公民素质的要求来认识外国语的地位。
当今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不再只是对少数人提出的口号,而是对新世纪每个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外语教学肩负着为每个公民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打好基础的使命。
修订版大纲在前言中指出,当今世界,“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
二、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的核心
作为一门学科的教学大纲,能将其置于先进的教育理论这个大背景下全面地思考、科学地编制,修订版大纲当是个范例。
1.现代教育理论的核心之一是受教育者的平等性。
修订版大纲在前言部分明确地写道:“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这是首次从初中英语学科的“根本大法”上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接受外语教育的平等权利。
2.教育的全面性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一个主要内容。
修订版大纲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并首次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修订版大纲为此在正文的各个部分就思想情感教育、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心理素质以及健全人格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要求和可操作性措施。
3.教育的个性化也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一个主要内容。
修订版大纲在前言中指出,英语课程要“力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发展策略,使他们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显然,修订版大纲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看作是一个教育观念问题。试用本大纲虽然也提到了“因材施教,发挥不同学生的特长”,但仅是将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列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之中。
4.教育的全程性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又一重要方面。
修订版大纲在前言中要求初中阶段英语课程应“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并把“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写进大纲的“教学目的”之中。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部分再次要求“英语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强调教育的全程性,就是要重视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英语课程与其他基础课程一样,学生今天在学校学习英语,正是为其全面发展打基础,为其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打基础。
三、体现了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本质
修订版大纲在前言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修订版大纲把“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英语教育观”放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之首,这也是第一次在大纲里提出“英语教育观”这个概念。
这里,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英语教育观的主要含义为:
1.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
在新的世纪,人类将步入学习化社会。所谓“学习化社会”,指的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载体的多样化,传播工具的大众化,人们接受教育的场所不再只局限于学校。除学校之外,整个社会都将成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空间。英语是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为第一需要,使学生不断获得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发展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不断发展健全的人格,同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2.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修订版大纲为此特别强调对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要求。
1)修订版大纲着重提出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
2)修订版大纲的“教学目的”部分要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
3)修订版大纲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部分中,又进一步对“突出语言的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作了论述,即“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要设法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的交际活动情景,增强语言实践的真实感,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和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尝试,促进学生言语技能的发展,进而逐步获得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交际的能力。”
4)修订版大纲的“教学评价”部分强调“要提高命题的科学性和质量,应侧重对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
3.强调思想情感教育。
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英语教育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为学生提供内容健康,情趣高尚的语言材料和设计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对学生迸行思想品德教育”。其内容包括:尊重其他国家文化的教育,爱国主义的教育,健全人格的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以及合作精神和社会公德意识的教育等。这与修订版大纲“前言”中“通过英语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的一段论述,以及“教学目的”部分关于“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的表述一脉相承。总之,修订版大纲对英语课程加强思想情感教育的问题,不但阐明了思想教育的目的和重要性,而且提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这就从根本上确保了融思想情感教育于外语教学之中。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来人们研究和探讨的一个热门课题。修订版大纲多处渗透了创新教育的基本思想。
1.主体性教育观念是创新教育之本。
修订版大纲特别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概念,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有利于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创设了条件。
2.创新教育主张开放性。
修订版大纲要求“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和远程英语教学节目进行自主学习,增加英语教学的开放性”。
在修订版大纲的“教学评价”部分,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情感、习惯和态度等方面的评价采用宽松、开放式的描述性评价形式”。
3.创新教育重视教学技术的现代化。
试用本大纲以较多文字叙述利用直观教具、电教手段的重要性,对电教设施的配置要求只提出“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尽量添设、增加电化教学设备”。
修订版大纲立足于科学技术发展前沿,要求“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开拓学习渠道”,明确规定有条件的学校要添设“三室”(即语言实验室、视听室、多媒体教室)、“六机”(即电视机、录像机、计算机、CD、VCD、DVD机),利用“四个媒体”(即广播、电视、英语报刊、网络及远程英语教学节目),搞好“一个开发”(即创造性地开发软件),从而使英语课程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上达到观念新和标准高的水平。
四、凝结了语言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近十年是国内外语言教学研究最为活跃的时期,也是我国外语教育经历了思考──引进──实践──改革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语言教学研究的成果在修订版大纲的以下几个方面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发展学习兴趣,发挥心理优势。
发展学习兴趣,发挥心理优势是语言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之一。修订版大纲多次提到在英语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心理优势。在“教学目的”中点明:“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教学目标”部分对此又作了呼应:“学生应对课内外英语活动具有积极的态度,能克服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的畏惧心理和困难。”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对学生在口语表达中出现的语言错误,要根据教学活动的目的和错误的类型,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不要有错必纠”。修订版大纲还强调,“课外活动应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语言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目的,提倡重在参与,培养合作精神。”在“教学评价”部分也明确规定:“对学生的学习情感、习惯和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应采用宽松、开放式的描述性评价形式。”“评价要有益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学生继续进步的动力。”
2. 提倡自主学习,注意学习策略。
能否自主学习,是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学习策略赖以构建的基点与归宿。近年来,国内外语言教学专家对自主意识和学习策略的研究颇为关注。修订版大纲正文部分的多处表述融入了这一研究成果。
1)修订版大纲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作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
2)修订版大纲的“教学目标与要求”部分规定,义务教育结束时,学生应“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和计划自己的学习,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
3)修订版大纲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部分多次提及自主学习与学习策略。
①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修订版大纲指出,“要帮助学生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和掌握记忆的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②关于“语言的实践性”,修订版大纲规定:“在时间分配上教师要控制讲授的比例,讲授的时间一般不应超过课时的30%。”
③关于“开展课外活动”,修订版大纲要求:“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结合本地条件,自主地创造性地组织课外活动。”
④关于“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修订版大纲也明确提出:“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和远程英语教学节目进行自主学习”。显然,修订版大纲对学生自主学习英语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修订版大纲还在“教学评价”部分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学习策略列入全面评价的一项内容。
3.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近年来,语言教育专家和学者一再呼吁:教师和学生要了解各国文化的差异,自觉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这一研究成果也已写进了修订版大纲。
修订版大纲在“前言”中明确要求,通过英语课程“使学生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教学目的”部分提出,“了解文化差异,增强世界意识”;在“教学目标与要求”部分又指出“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态度”;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再一次要求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引导学生热爱和弘扬祖国文化”。
上述内容包括两层含意:第一,了解和承认文化差异,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学会用得体的目的语正确地表述自己的思想;第二,处理好祖国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关系,理解、尊重和包容异国文化,热爱和弘扬祖国文化,进而更好地用英语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加强与各国的交往服务。
4.适度扩大信息输入量。
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的要求怎样做到“适度”是专家和学者多年探讨的一个焦点问题。当侧重强调外语对国家建设和对外交往的重要性时,教学目标与要求往往定得偏高;而当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少教学内容的呼声日益高涨时,教学目标与要求往往定得偏低。通读修订版大纲,可知以下四个因素是新大纲编制教学目标与要求的依据。
A.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要求;
B.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
C.体现减负增效的辩证思想;
D.遵循语言教学的客观规律。
随着对语言学习中信息输入与输出关系研究的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信息输入越多,输出才会多。依据可接受性原则,应适度扩大信息的输入量。因此,在教学要求上,词汇量也应适度增加。修订版大纲吸纳了这一研究成果,在教学目标与要求上作了如下调整:
1)增加了词汇量。修订版大纲较原试用本大纲增加了220个单词。
2)扩大了听和读的输入量。试用本大纲对一级目标的听的语速未作要求,二级目标对四年制的要求也只是每分钟100—110个词左右。而修订版大纲将一级目标和二级目标的听读语速要求分别提高到每分钟100个词左右和120个词左右,且删去了让人难以操作的“理解正确率达到70%”这句话。在二级目标上还增加了“能听懂广播、电视、录音、录像中与本学段水平相当的英语有声语言材料,泛听总量不低于40小时”。
阅读要求方面,修订版大纲对阅读速度的要求是一级目标40—50个词;二级目标的阅读速度则由原来的每分钟40-50个词(三年制)、50—60个词(四年制)提高到50—70个词,生词率也由2%上升到3%,并删去了“理解正确率达到70%”这句话。此外,在阅读要求方面还增加了两条:一条是能理解和解释图表所提供的简单信息;另一条是“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不低于10万字”。
3)在听与写的要求上也作了微调。比如,二级目标的“说”增加了“运用《日常交际用语简表》中所列内容,就熟悉的话题进行交流”的要求,并在附表中列出了试用本大纲未曾列出的16个话题。
二级目标的“写”也增加了新的要求,如“按要求笔头转述所听、所读的简单内容”;“能为图片提供简单的文字说明并能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对初中学生来说,均有一定的难度。修订版大纲的编制者显然是希望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时,学生能够根据图片等形式所给的情景完成简单的书面表达,以便与高中学段在“写”的方面的较高要求很好地衔接。
5.创造性地规范教学评价。
修订版大纲“教学评价”部分反映了语言教学研究中教学评价和考试研究的最新成果。它是贯彻素质教育精神的必然,也是外语教学改革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所在。
修订版大纲以“教学评价”来取代试用本大纲中的“考试和考查”是一个观念上的质变。修订版大纲用较大的篇幅详尽地阐述了教学评价的依据、内容、原则、方法、手段、形式及注意事项。
这里笔者就修订版大纲“教学评价”部分中几个在评价观念上有较大突破的要求和规定作进一步论述。
1)师生协作完成评价
修订版大纲规定“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应“由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协作完成”。这就体现了教学评价理念与外语教育思想的一致性,进一步确立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使教学评价起到了促进教学的作用。
2)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试用本大纲要求“合理使用”考试和考查手段,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和为交际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订版大纲一改传统的考试观念,提出,“应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及表现出的发展潜能等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价”。这表明,教学评价不仅涉及到情感因素和语言目标,还要评估学生的发展潜能。不难看出,素质教育的精神,创新教育的思想与教学评价的改革思路已在修订版大纲中融为一体。
3)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
传统的考试观念只重视结果。试用本大纲只是要求教师在“日常考查和阶段考试后应作讲评,以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而修订版大纲强调评价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主张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修订版大纲对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内容及其注意事项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
修订版大纲首次提出“应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激励作用”,并要求“通过考查、观察和与学生的交流”,对学生各种“课内外学习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作出评价”。其中“对学生的学习情感、习惯和态度等方面的评价”要求“采用宽松、开放式的描述性评价形式”。素质教育的思想在形成性评价方面再一次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修订版大纲对终结性评价的重要形式——考试的命题,提出了要提高科学性和质量的要求,并就如何命题作了若干具体规定。这些规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同时,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修订版大纲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的成果,为21世纪初期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当然,这样的大纲对英语教师的要求也就更新、更高。21世纪之初的外语教师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积极的回应:
1.具有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学生的爱心;
2.掌握现代教育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3.具有扎实、全面的英语专业基础;
4.具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堂教学技能,能熟练掌握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参考文献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Issue 31,1998.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Colin Campbell and Hanna Kryszewska:Learn-based Teaching Cultural Awareness 华东师大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
Barry Tomalin and Susan Stempleski:Cultural Awareness 华东师大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刘道义:“展望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小学英语教材”《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3期。
上一篇:初中英语语法总结{精选5篇}
下一篇:初中英语教研组总结{推荐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