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0468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2分钟。
初中物理研究方法总结范文第1篇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改高考试题的知识涉及了初高中的生物学知识,初中开始的一些课程如种子的形成、矿质元素的吸收、植物的生殖和发育在高中部分不再讲述,而高中知识又是对初中模块知识的一个补充和提升,有些知识又是高中才开始,所以初高中知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初中仅在初一、初二年级开设生物,结业考试的形式为开卷且成绩不计入中考总分,导致学校和学生都不够重视这门课程,甚至有些学校在初中阶段根本不开设生物课程,这样初高中学段之间生物知识的欠缺就成了高中学生入门的障碍,所以开发“初高中衔接的校本课程”很有必要。
二、理论依据
1.课程衔接理论
衔接指的是事物之间的连接,阶段之间的连接。本研究课题所说的课程衔接指的是不同学习阶段某一学科在教学目标、课程资源、教学策略或学习方法上的有机结合。
课程衔接是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核心和基点,初高中生物课程衔接实质上就是二者课程相互承接、相互分工以及不重复浪费、没有断档的一种有机结合的状态。包括:①课程性质的衔接;②课程理念的衔接;③教学内容的衔接;④教材的衔接;⑤教学方法;⑥学生学习心理及学习方法的衔接等。本课题的研究侧重对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衔接的处理。
2.《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高中课本上的有些知识是初中知识的进阶和提升,有些内容在初中部分已经讲述,高中只是简单图像描述,有些内容是高中才出现。
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考试范围包括了初高中内容,只要是课本上出现的内容如习题、拓展提升、问题探讨、小字部分均属考试范围。
三、研究目标
1.针对生物课程教学中出现的脱节现象以及解决方案进行研究,具体分析初高中生物课程衔接的内容、方法,并据此开发以课程衔接为目的的生物学校本课程,并形成可行性报告,探索出一条课程衔接的新途径,搭建一个校本课程开发平台。
2.组织教师从教学层面上进行知识的增补与难点的解题问题,还要教师深入认识传统教育理论中的合理内容与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建构理论在高中生物教育上的实践问题。
3.指导教师把握初高中教材衔接的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识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中学生物知识,要力求做到对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所帮助。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四、研究内容
1.初高中生物知识的同化与更新的研究
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编写《初高中教材异同分析报告》《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教材。
2.进行直观性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研究
应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生物现象来建立生物概念,掌握生物概念。通过实验演示的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生物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高中生物的教学特点。
3.进行主体性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
改进课堂教学,创造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生物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4.对学生进行生物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的研究
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常常是上课听得懂,但一解题就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生物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编写解题方法论文集。
五、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了解学生、教师对初高中课程衔接的看法以及用校本课程来解决初高中衔接问题的可行性。
2.文献研究法。通过维普、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阅国内外与初高中课程衔接、初高中校本课程资源相关的各种文献,结合本校实际和自己学科教学经验开发设计适合于本校学生的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校本课程。
3.对比法。对比分析初高中知识差异,写出报告,同时进行合理安排校本教材内容。
4.行动研究法。在生物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自己平时教学的实践,寻找分析需要衔接的地方,分析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并着手实施,在实践中考查研究、反思修正。
六、研究步骤及过程概述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阶段
1.学习内容:国内外现代教育理论;
2.采用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了解有关情况。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
1.主要内容:采用核心概念教学法,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生物现象来建立生物概念,掌握生物概念。
2.采用问题串形式,创造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采用的方法:行动研究法。
第三阶段:材料收集整理阶段
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撰写解题方法论文。
第四阶段:阶段性总结
对本课题二年的研究进行阶段性效果评估与全面总结,提升理性思考,总结校本课程资源编写过程报告,主要采用经验介绍、典型案例分析、召开专题讨论会、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等形式,进行成果交流。
七、研究成果
1.《调查报告》
2.《初高中教材衔接分析报告》
3.高中生物解题方法论文
4.《初高中生物衔接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李小磊.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思考与实践[J].教学实践,2012,(8).
[2]陈英水.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点的研究[J].中学生物教学,2010,(7).
初中物理研究方法总结范文第2篇
废气的辐照处理废气尤其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有许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对人体有“三致”作用(致突变、致畸性、致癌),同时在空气中易引起光化学烟雾,耗损臭氧层,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目前的冷凝法、燃烧法、吸附法等因能耗高、控制难度大、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废气难以得到有效处理,因此人们正在积极的寻求更加有效的处理方法,电子束辐照分解挥发性有机物是新兴的处理方法。主要机理是在电子束的辐照下,气体分子发生电离和激发。MATZINGH等[11-12]研究表明,废气接受电子束辐照后,有99%以上的电子能量通常被废气中的N2,O2,CO2,水蒸汽等主要成分吸收,直接或通过电离分解产生主要初级活性自由基OH,N,O和H等,初级活性粒子、电子与挥发性有机物反应,破坏CH,C=C或CC等化学键,发生一系列的链式反应,最终生成CO2,H2O。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危害较为严重氯代烃、苯系物和多环芳烃3大类挥发性有机物。TERUYUKIH等[13]研究得出分解率的大小顺序为四氯乙烯>三氯乙烯>二氯乙烯>一氯乙烯,随着分子结构中Cl/H比值增大,分解率越高。WONYang-soo等[14]研究不同初始浓度及与不同气体混合时的分解率,发现随着三氯乙烯初始浓度的降低,分解率增大;在水蒸汽存在时,分解率提高10%,说明自由基OH的增加有利于三氯乙烯的氧化分解,但由于链式反应的复杂性,与初始浓度的增加不呈线性。HANDo-hung等[15]研究发现苯、甲苯、乙苯在初始质量浓度为2000mg/L,辐照剂量为10kGy时,分解率分别为2%,25%,10%。同时发现氯代苯的加入有利于甲苯和乙苯分解率的提高。CHIELEWSKIAG等[16]研究火电厂废气中多环芳烃在废气流量1000m3/h,剂量7kGy,湿度6.5%,加氨比0.85时,加氨后多环芳烃的去除率从40%提高到90%,当多环芳烃的初始质量浓度≤100mg/L时,在剂量为10kGy下去除率可达90%。诸海林等[17]研究电子束辐照分解甲苯的实验表明:电子束辐照能将甲苯分解为苯甲醛、甲酸、苯酚等,在850keV,11kGy电子束的辐照下,初始质量浓度为1000~3000mg/m3的甲苯去除率可以达到77%以上,且甲苯去除率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提高。电子束也被应用于烟气净化,这种方法能达到同时脱硫脱硝的目的,其脱硫脱硝率分别达90%,80%以上,且不产生废水废渣,无二次污染,副产品为硫铵和硝铵混合物,可作为化肥。该方法对于不同烟气量和SO2含量有较好的适应性和负荷跟踪性,适用范围较广、操作方便,实现了硫氮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自然生态平衡,能适应未来治理大气污染的要求,技术前瞻性好,具有很好的技术经济性和良好的市场前景[18]。
废水的处理辐射技术处理有毒有机废水是一种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相结合的高级氧化技术,电离辐射辐照产生的活性粒子,这些活性粒子都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能和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发生一系列辐射化学反应,最终被分解而达到净化的效果[2]。目前电子束辐照处理的废水主要是有毒、有害、生物方法无法降解的污染物。苯胺被我国和欧洲各国列为“优先污染物”,边绍伟等[19]研究发现水溶液中苯胺、对硝基苯胺和间氯苯胺的浓度随辐照吸收剂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当苯胺的初始质量浓度为70mg/L,辐照吸收剂量为23.7kGy时,苯胺的降解率可达91%,COD去除率27%。过氧化氢的加入能够明显地提高苯胺的降解效果,COD去除率最高可达98%,溶液初始pH值在2.0~1l.0范围内时,pH值对苯胺的辐射降解影响较小。DIANNE等[20]用电子束研究了海洋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的辐射降解脱氯,结果发现在水溶液中加入异丙醇时明显提高了辐解产额和脱氯效率,为了减小H3O+,O2的影响,溶液体系中需通入N2并加入碳酸盐/酸式碳酸盐的缓冲溶液。这一研究结论在FANG等[21]研究的五氯苯酚及GETOFF等[22]研究的4-氯酚降解中也得到了证实。印染废水量大、有机污染物组分复杂且含量高、色度深、碱性大、水质变化大,是公认的难处理工业废水之一。辐照处理后染料水溶液的可见光区和紫外区的特征吸收峰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渐渐下降,最后都接近为零,说明辐照降解反应既破坏了染料分子的发色基团,同时也破坏了染料的有机分子结构。染料的COD去除率和脱色率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吸收剂量为20kGy时,染料的脱色率已接近100%。而染料的COD去除率在吸收剂量达20kGy时最高可达81%[23]。研究还发现[24-25],在同一吸收剂量下,染料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均随H2O2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原因为辐照所产生的e-以及H?可以与H2O2发生反应,由此而增加了降解染料分子的主要活性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浓度,但当H2O2加入量增加到4.9mmol/dm3时,染料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趋于饱和,COD去除率略有下降的趋势。顾建忠等[26]对造纸制浆废水辐照处理试验,也发现电子束辐照处理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使废水色度降低,溶液中固体悬浮物减少,污染物分子结构明显改变,辐射技术如果与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废水中污染物降解更为彻底,效果更为理想。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束辐照技术也被用于金属离子的去除,刘宇等[27]研究了不同初始浓度、不同辐照剂量,对电子束辐照降解浸金废水的影响。试验表明电子束辐照处理能有效地降解水溶液中的锌氰络合物,初始浓度越低越有利于锌氰络合物的降解。胡媛等[28]也研究发现:同样的辐照剂量下。
随着总氰初始浓度的增加,总氰降解率降低.相应的总氰降解G值(每吸收100eV的目标化合物的摩尔数改变量)增大;铜浓度越低,总氰降解率越高;pH值越小的铜氰溶液总氰降解率越高。在相同的辐照剂量下,KCN溶液的总氰降解率比铜氰溶液要高得多。铜氰溶液的电子束辐照降解过程非常复杂,主要是铜氰络合离子逐步离解出的CN-与?OH的反应。固体污染物的处理电子束辐照技术在处理医疗垃圾、港口垃圾、城市垃圾和污泥消毒等方面也是较有效的方法之一[29]。1976年在美国波士顿的Deer岛建成研究性的电子束污泥辐照装置,经过处理后污泥中不仅不含致病菌,还含有氮、磷、钾及其他营养元素,可用来做土壤调节剂、肥料补充剂及动物饲料添加剂。美国的CYCLEAN公司采用辐射技术可以100%地回收利用建筑垃圾,再生的旧沥青路面料,其质量与新拌的沥青相同,但可减少1/3的成本,减轻了环境污染。辐照技术也能应用于高分子物质如甲壳素、海产垃圾、纤维素等的辐照降解。2002年周瑞敏等[30]用辐照处理浆粕,在粘胶纤维的磺化过程中能减少CS2用量的30%,辐照处理后的浆粕能用于生产合格的粘胶。3展望综上所述,电子束辐照在有害污染物降解方面的应用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其不仅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反应速率快、经济等优点,同时还能有效的处理常规方法难以处理的难降解有毒物质。但是目前电子束辐照技术在污染物处理方面的应用多处于试验阶段,技术不够成熟,机理研究不够深入,因此电子束辐照技术大规模的应用于有害污染物的处理还需时日。如何能将电子束辐照技术与其他技术更好的结合,开发出更有效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将是这一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
初中物理研究方法总结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初中物理
?
科学方法是连接知识和能力的纽带。“掌握一种科学方法胜过解答十个问题。”对研究方法的学习和考查体现着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同学们只有真正掌握了研究方法,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突出科学探究内容的同时,重视研究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拓宽视野,初步领悟到科学研究方法的真谛。因此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考查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成为当前和今后中考的热点。
初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推理法、模型法、类比法等。
一、控制变量法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它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中考出题最多的方法。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实验有:
理想斜面实验、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验证欧姆定律、探究影响电流做功多少的因素、探究影响电流的热效应的因素、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比热容概念的引入等
二、等效替代法
在物理实验中有许多物理特征、过程和物理量要想直接观察和测量很困难,这时往往把所需观测的变量换成其它间接的可观察和测量的变量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就是等效法。
等效替代法是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模型、过程等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或物理规律方面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而保证结论不变。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求得解决。
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另一支蜡烛在玻璃板后面去等效像2、等效电路 3、串并联总电阻 4、多个分力与合力等效 5、物体的重心等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三、转换法
对于不易研究或不好直接研究的物理问题,而是通过研究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效应、作用效果间接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初中物理中应用了这种方法的有:
1.研究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内能的变化,只能转换成测出温度的改变来说明内能的变化);
2.在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的关系时,将电热的多少转换成温度计液柱上升的高度;
3.我们在研究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将电功转换成砝码上升的高度;
4.在我们回答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们将动能转化为小木块在平面上被推动的距离,距离越远则动能越大。
5.证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敲击音叉后放入水中,水花四溅。
注意:等效法与转换法很相似,它们的区别是“等效替代法” 中相互替代的两个量种类相同,大小相等 ,而“转换法”中的两个物理量有因果关系,并且性质往往发生了改变如
转换法: 电流大小用灯泡亮度体现; 磁场的强弱用小磁针偏转的幅度体现
等效替代法: 分力相叠加是合力 ;小石块体积用排开水的体积代替
四、理想模型法
实际现象和过程一般都十分复杂,涉及到众多因素,采用模型方法可起到简化和纯化的作用.忽略次要因素,从复杂事物中抽象出理想模型,合理近似的反应所研究事物的本质特征,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
1.光线(光线是看不见的,我们使用一条看得见的实线来表示,就将问题简化利用了理想化模型)
2.磁感线
3.电路图是实物电路的模型
4.力的示意图或力的图示是实际物体和作用力的模型。
5.实验室常用手摇交流发电机及挂图来研究交流发电机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6.研究连通器原理时用到液片模型。
7.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五、科学推理法
推理法是根据已知物理现象和规律,通过想象和推理对未知的现象做出科学的推理和预见.推理法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进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理想实验是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以大量的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以真实的实验为原形,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物理规律.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
1、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用推理法得出
2、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时,推理得出惯性定律。
六.类比法
类比法是指将两个相似的事物做对比,从已知对象具有的某种性质推出未知对象具有相应性质的方法.类比法在物理中有广泛的应用。所谓类比,实际上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或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在物理教学中,类比方法可以帮助理解较复杂的实验和较难的物理知识。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
1、用水流类比电流 2、用水压类比电压 3、用水波类比声波 4、用太阳系的结构类比原子的结构。
总之,大家要养成良好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时要尝试运用各种物理研究方法,不断提高科学素质,这既是中考热点也是以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初中物理研究方法总结范文第4篇
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高中新课程标准和改版后的新物理教材的学习和培训;市研训和校本教研有机结合,各学段、各年级阶段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的研究.注重研训实效,进行多种研训方式实践,继续在初中进行“小班化教学”授课研究.继续进行提高“常态物理课”教学效益的研究,开展城乡及校际的物理教学交流,总结推广学校物理组校本教研的成功经验,组建高中新的高一和高二备课中心组、组建高三物理教学指导小组并切实有效开展活动,对教学的难点课题和新增的教学内容进行示范教学,组织参加市举行初、高中中青年教师优秀课评选活动,继续对新教师进行跟踪听课.提高初中片物理教研活动的实效.帮助学校物理课题研究活动开展,继续把“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有机融合到初、高中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去.继续办好初中物理课改网.做好年度各项论文的征集评选工作.
一.继续进行高、初中新课程标准及有关文件学习,继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研究高、初中新物理教材.继续更新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
1.继续进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确立现代教育理念,确立科学的全面的人才观,把握好物理学科在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密切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学习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和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以及修订部分,结合初、高中新课标教材的修改做好培训工作,各片、各校物理组教研活动中联系教学实际,进行学习交流,按新的理念和要求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3.注意学习和交流外地教育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成功经验,继续对初中和高中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进行探索和实践.
4.学习、研究和探索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物理评价体系和作业体系.在高、初中进行新的教学评价实践.
5.学习经典的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目前初高中学生的心智特点和成长规律,探索对学生个体的学业和发展方向进行的指导经验.
6.组织好初高中老师赴省、市参加新课程和新教材的培训,利用网络和各种活动进行推介和交流,扩大培训效益.
二.做好常规教研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发挥物理学科教育功能
1.深入到初、高中各年级课堂,了解教与学的真实情况,协助老师掌握学情,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和需求,为学生设计好学习“台阶”,从教学细节入手,提高“常态课”的课堂教学效益.
2.学习和研读新物理教材,剖析教学过程,贯彻落实《物理课堂教学建议》.提高片教研活动和学校物理各项教研活动的活动质量,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新教材、新教法的交流.
3.在起始年级进行物理概念教学和渗透物理方法教学的研究,进行学生学法指导,发掘实验教学和科学探究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4.组建高中新的高一和高二备课中心组、组建高三物理教学指导小组并切实有效开展活动.制定和实施初高中各年级阶段教学目标,及时发现教学中的新问题和对突破教学难点进行探索,取得的经验向各校推广.
5.改革常规的教研活动模式,在初中进行“小班化教学”授课研究,高中继续进行常态课教学研究.
6.继续进行送课下乡活动,促进物理教学的城区校际交流和城乡交流,协助有关初、高中学校办好展示课、对外公开课,在高中进行市优秀课的展示活动.
7.组织好高三物理复习教学的各项教学研究活动,研究提高不同学校和不同类型学生复习教学质量的办法,协助省华中和市一中完成重点中学物理研讨会分摊任务,及时传达重点中学物理会议精神,交流方方面面信息.
三.继续进行课题研究,在新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新的课题
1.继续推进初中研训物理子课题的研究活动,帮助学校的物理课题研究正常实施.
2.继续进行初中和高中研究性学习进行探索和实践,继续开展初、高中科普知识讲座.
3.继续维护好物理课改网,结合教学进程,进行初、高中教学资料素材的收集和整理,使网站内容更贴切物理教学.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结合教学实践,提高师资教育教学能力
1.发挥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的优势,同时注重不断学习,充实有助于物理教学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的教育形势需要.
2.对青年教师,结合《物理课堂教学建议》的学习和实施,从教学细节入手,钻研物理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练好教学基本功,养成良好的教育教学工作习惯,引导他们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具体做法,引导他们研究学生学情,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3.对新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进行跟踪听课,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他们熟悉疏通教材,把握好教学的重点、难点,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多为他们提供观摩学习的机会.
4.组织参加市举行初中和高中中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
5.组织青年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6.注意发挥各校教研组、年级备课组的作用,在教学教研活动中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形成良好的教学教研风气.
7.对部分青年教师教学情况进行抽测.对部分初、高中学生学习状况进行抽测和进行问卷调查.
五.其他工作
初中物理研究方法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
新课程指出:“通过展示物理学发展的大体历程,让学生学习一些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通过科学想象与科学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勇于创新。”按照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提升素质,还应该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重视物理知识的构建过程。下面介绍我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常用的六种教与学的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一、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指在讨论多个物理量的关系时通过控制其几个物理量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物理量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物理量影响某一个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上的反映为某两次试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若两次试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之,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的科学探究中有过多次应用,如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导体的电阻关系;探究决定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流做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研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等,均应用了这种科学方法。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
二、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用替代的方式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模型的一种类思维方法,它在物理学中有广泛应用。如在研究合力时,一个力作用与两个力共同作用使弹簧发生的形变是等效的,那么这一个力就替代了那两个力,叫等效替代法;在研究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时,也用到了这样的方法;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为了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也利用了一个完全相同的另一根蜡烛等效替代物体的大小。
三、转换法
物理学中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现象或者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如空气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空气流动(风)所产生的作用认识它;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认识分子的运动;根据电流产生的热效应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通过磁场的效应证明磁场的存在。
四、比较法
当你想寻找两件事物或者现象的相同和不同点时,就需要用到比较法,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和物理量很多,对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进行比较,我们主要从中寻找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比较法在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过程中也用得非常普遍)如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宏观特征等。
通过比较法的学习,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方便记忆。同时掌握了比较法,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类比法
类比法是一种推理方法。不同事物在属性、数学形式及其他量描述上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就可以用类比推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一些抽象的物理量时,为了学生能够理解,常常会举出与之相似的量类比学习。如电压与水压;电流与水流;电源与抽水机;原子结构与太阳系;水波与电磁波;功率概念与速度概念的形成;密度与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在物理学中运用类比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有助于提出假说进行推测,有助于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向。类比可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掌握自觉积极的活动主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六、模型法
将模型方法应用于构建一些十分抽象的物理过程或者物理理论时的形象化模型对学习和研究起到了简化作用,便于想象、理解和思考。初中物理学习中的许多知识都应用了模型法。如光线、磁感线的引入;原子结构模型、匀速直线运动的理想化模型;力的示意图等。
上一篇:初中物理辅导总结{甄选5篇}
下一篇:初中物理研修总结{整理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