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总结{推荐5篇}

风中追风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0021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1分钟。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 人格培养

初中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又是不可或缺的。初中数学大纲指出:“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在新的课程标准中也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利用课本中的德育素材进行德育的渗透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不需牵强附会、生拉硬拽,而是面对大量的素材,做个“有心人”,自觉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因素,找准思想教育与知识传授的最佳点,精心设计,把握时机,使课堂教学闪现出思想教育的熠熠火花,照亮孩子们的心灵。教科书中思想品德教育内涵十分丰富,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启发诱导学生掌握有关的思想观点。

1.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插图。

教材中的插图有反映我国历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作出巨大贡献的,有反映我国古代历史文化和劳动人民智慧的,有反映祖国新貌及现代化建设成就的,这些插图都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是德育教育的生动教材。

2.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数学背景知识。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在适当的地方介绍了一些有关数学发现与数学史的知识,例如:在数与代数部分,介绍历史上各种记数法,使学生体会十进位制记数法的优越性;通过对古埃及、古希腊以及中国古代大数目表示法的介绍与比较,使学生体会现代大数表示法的优越性;介绍历史上各种计算工具,使得学生认识不同的计算工具对数学以及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在空间与图形部分,介绍七巧板的有关史料,特别是古人给出的七巧板构图,使学生感受几何构图的优美和我们祖先的智慧;介绍有关规、矩的历史资料,使学生体会它们在中国古代几何作图及测量中的作用;介绍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对各种简单几何图形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结果及其现实背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几何与人类生活经验和实际需要的密切关系等。教学时,我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3.用好数据材料。

数学是用数据和统计材料来说明问题的,利用教材中“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统计材料”可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和爱科学的教育。如教“时、分、秒”时可进行守时惜时教育;在应用题数学中,可结合“植树造林”事例,培养学生绿化祖国意识,以及结合诸如节约用煤,粮食增产,计算人造地球卫星运行的时间,山地、高原和丘陵占全国总面积的大小,南京长江大桥的长度等类似上述内容的题目,启发、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在学习上奋发拼搏的精神。

二、利用第二课堂教学进行德育的渗透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常常会进行第二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对于第二课堂的兴趣也很高。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第二课堂教学渗透德育,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得到提高。

比如,在进行图形拼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单独进行一节第二课堂---手工制作各种图案、图形活动。在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合作练习,之后请同学们评出哪个小组做的最好。教师适时进行道德教育: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他们小组做得最好呢(因为他们相互合作,发挥了自己所长)。其他小组的同学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向他们学习上课认真听讲,小组活动时相互合作)。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但完成了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提高了团结合作的意识,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吸收他人所长来提高自身能力。

三、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进而渗透德育

初中教学阶段,教师积极研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不但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在进行多种手段协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学手段,渗透德育。

比如,在进行“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将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加认真地听讲。教师可以这样渗透德育:同学们,你们知道多媒体是谁发明的吗?是科学家叔叔,他们为我们发明了许多高科技的产品,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他们啊?他们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我们长大后是不是也应该努力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呢?教师运用丰富的语言,再结合实际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明白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同时树立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四、教师进行言行示范,引导学生接受德育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到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自身高尚的言行来影响学生,进而德育的渗透。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学教育;德育;功能

引言

数学是初中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担任着培养学生德育的重要任务。但是部分教师认为数学与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关系甚微,因此在教学中时常忽视德育工作,忽视了德育能力的重要性。其实不然,经分析可知数学中的德育工作是隐性存在的,如:从圆周率、勾股定理中可以为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从几何图形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渗透美育等。在这些知识中为学生渗透德育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道德思维。但是,如何有效为学生渗透这些教育呢?笔者对此就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借助数学历史,培养科学学习态度

分析初中数学教材可以发现,在教学中隐含大量的德育素材。所以,教师在为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之前,首先应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素材并制定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计划。然后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进行渗透,从而提升学生科学学习数学的态度。如:以初中数学中的“无理数”这一教学内容为例。

教师在讲到这一部分内容之前,可以为学生讲述一小段相关的历史:“毕达哥拉斯时代(公元前500年),有一个人名字叫希帕索斯发现了无理量的存在,他发现正方形的对角线与其一边是不可公度的,根本找不到一把尺子在整数次度量正方形的边的时候还可以整数次度量其对角线。但是,这一发现与他们毕氏学派的‘万物皆数’的哲理不同。于是他开始钻研,又发现除■以外的无理数的存在,这些无理数的出现在很长一段实际困扰着古希腊的数学家。直至19世纪后期,戴德金、康托夫等数学家再次坚定的证明了无理数的存在,才让更多的人接受并认同这种数,于是我们今天才可以在这里学习它。这是无数数学家智慧的结晶,所以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应严谨认真的对待。”通过这样历史故事的讲解,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了解无理数的由来与起源,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态度。

二、结合教材知识,提升学生爱国情怀

数学教材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爱国主义知识,对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初中教学教学中为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注意结合教材知识,为学生延伸讲解中国古今的数学成就,让学生在渊源流传的史实中达成共鸣,从而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

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到与“圆周率”相关的教学内容时,可以延伸为学生讲解自西汉的刘备、东汉的张衡、三国时期的刘徽到南北朝的祖冲之等,我国古今多位数学家都对其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才得出当时世界最为准确的圆周率。另外,教师可以延伸为学生讲解我国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其他国家的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早于其他国家400多年;《九章算术》中提出负数的概念与其运算法则、方程组的解法等比欧洲国家早1000多年;西周数学家尚高提出的勾股定理,当时被成为尚高定理等。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些成就的时候可以延伸为学生讲解相关的具体事迹,加深学生对我国数学史的认识。同时通过这样的德育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也激励着学生的进去精神,有助于完善初中生的人格品质。

三、利用数学实践,渗透辩证唯物主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利用数学实践活动为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分析、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培养学生客观评价事物的基本思想与态度。如: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为学生布置相关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思考、实践、证明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并得出知识的结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客观的角度认知真理。

初中数学教师在讲到数学教学中与“几何图形”相关的知识内容时,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梯形等,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动手实践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准备相关图形的素材。然后通过折、剪、拆、画等实践,实际动手操作自主探究,通过这样的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检验真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另外,教师在为学生讲到“勾股定理”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实际画出一个两直角边分别为3厘米、4厘米的直角三角形和任意对应3厘米、4厘米倍数的直角三角形(如:直角边为6厘米、8厘米的直角三角形),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约分证明勾三、股四、弦五的规律。以这样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知”的形式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从客观事物中发现并掌握规律的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育中为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言必有据、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科学学习数学知识的态度,对启迪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深研教材借助数学历史,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学习数学知识的态度;其次可以结合教材知识,提升学生爱国情怀;然后可以利用数学实践,为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学生的情操受到陶冶,思想受到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德育与智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能珍.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3篇

我们的中学数学教材中,具有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和挖掘,才能很好地运用这些德育素材,渗透到数学的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中激发民族的自信心,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等.如在学习排列组合“杨辉三角”时,我们就可以适时告诉学生,其实,在古代,我国的数学家在很多重要的数学领域都创出了领先于世界的成绩,在中国古代数学史辉煌的历程中,“杨辉三角”就是耀眼的里程碑.学生由此会升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再如,在学习立体几何中的“祖暅原理”时,我们可以告诉学生祖冲之和儿子祖暅得出了球的体积公式,在一千多年前,祖冲之和儿子的研究成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这些素材可以说在数学教材中举不胜举,因此,我们数学教师一定要注重挖掘运用.

2.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不可否认,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这个平台运用的状况,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德育教育水平.

(1)在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教学的内容,使学生从中领悟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以及反映数学中的辩证关系,从而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数学的概念和公式是从现实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比如,在学习负数的概念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想象现实生活中的大量的实例,如天气预报中的零上度数与零下度数,仓库运进20吨粮食与运出50吨粮食等,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现实中客观存在的,由此就有反应其意义的正数和负数了,学生了解了这个概念,我们也由此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了,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只有掌握好了数学知识,才能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再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认识.

(2)结合数学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数学的知识,预先在备课中就选取相应的实例来为学生们讲解,这样的实例是十分丰富的.比如,我们的祖先在《九章算术》中最早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我国是最早将负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国家,在三国魏时期的刘徽首创“割圆术”,在近现代,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先生被誉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这些在世界数学史上闪闪发光的不可磨灭的成就,无不激发起初中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产生沿着先辈的足迹继往开来,学好数学为祖国的壮大而拼搏的信心.

(3)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美学

在浩如烟海的数学世界中,处处都蕴含着美学,数学语言逻辑严密,简洁精练体现出简约之美,数学的解题方式奇妙无穷,整个过程给人愉悦之美.还有图形的对称之美,内容与形式的相似之美……都是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很好的资料,只有在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学生才会欣赏美.

(4)结合数学的课内、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这样的集体中,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学习中,我们要注意与学习小组的交流,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产生尊重老师,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的情感;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数学知识来开展课外活动,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外活动之中,比如,在学习了统计学的知识后,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去统计塑料袋的利用情况,让学生了解白色垃圾对地球的污染,从而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展现教师人格魅力,陶冶学生美好情感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也许学生由于赞赏自己的数学教师,而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板书设计等基本功的水平,还要讲究自己仪表,做到端庄整洁,从内而外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教师的形象美.教师幽默的语言,学生乐意接受的教学方式方法,渊博的知识,能打动学生心灵,都能使学生更加尊重和敬佩老师,甚至影响学生一生.

三、结语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4篇

1.充分利用教材融入德育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的学科,大部分德育内容并不是显性的,而是蕴含在数学知识中的,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融入教学中.首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初中数学教材中包含很多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教学“圆”时,让学生了解我国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位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当时被称为“祖率”,比西方发明早几百年;教学“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收集国内外相关的资料,它是我国西周数学家最早发现的,这比欧美国家早近五百年.建国后,我国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等,为国家赢得了极大的国际声誉.这样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数学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其次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恩格斯曾说: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方式.数学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教师教学中应适当地给学生揭示,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如教学正负整数、有理数与无理数、常量与变量等,都可以渗透对立统一的观点;教学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可以渗透质变、量变规律;教学换元、消元转化等方法时,可以渗透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再次进行审美教育.别林斯基曾说:“美育与德育是密切联系着的,它能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崇高的情操.”数学家华罗庚也说过:“数学本身有无穷的美妙.”可见数学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现在用的数学教材形式活泼、图案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如等腰三角形、正方形、圆等体现着对称美,公式a+a+a+a=4a体现着简洁美.数学美感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陶冶学生情操,它是沟通智育与德育的桥梁.

2.结合教学过程融入德育

教师教学中,可以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如合作学习等.数学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一起学习,共同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使学生意识到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的密切关系,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如教学“概率”时,单靠教师口头讲授是难以起到作用的,教师可以用跳水比赛为例,列出中国选手比赛中的胜负情况,让学生总结概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然后再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计算中国选手在各项比赛中得冠军的概率.这样,枯燥乏味的概率课成为生动的思想教育课.除了在教学方法中融入德育,在教学内容中也要不失时机地融入德育.如教学“圆”时,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它不仅是对称的,而且体现着伟大的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把无数的、分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排列在一起,好像一个完美的大家庭.教学各类函数图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有的是抛物线,有的是双曲线,有的是折线等,这好比是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和函数图像一样,有时崎岖,有时平坦,要时刻保持冷静的人生态度,经受人生的考验.另外,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渗透德育,用事实说话,效果会更好.有一道题:某项工作甲单独完成需要小时,乙单独完成需要9小时,问:甲乙两人合作需要几个小时?学生做完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父母每天做家务需要多少时间?如果自己帮助父母做家务,需要多少时间?这样能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做家务的艰辛.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德育训练.

3.精心创设情境融入德育

情境教学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良好的情境有强大的感召力,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去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味地传授知识,将数学概念、公式、法则等直接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新课程提倡创设情境,给融入德育提供了一条不错的途径.德育情境创设可以通过数学信息情景化、数学问题故事化等进行.如教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时,调查野生动物的数量:当前世界上的动物越来越少,有的已经濒临灭绝,为了有效地保护动物,我们需要知道某种动物的数量.现在让你估计某片树林中大熊猫的数量,你能用什么方法呢?这样的问题中蕴含着德育,学生进行估算时,自然地接受了生态环境教育.

4.利用数学活动融入德育

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不能局限在课堂上,应把课堂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适当地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因为课外数学活动既是学生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大课堂.如学生学完简单的数据统计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情况,计算出一个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并制作成统计图表,然后再分析垃圾袋的使用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从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另外,还可以举行知识竞赛、讲讲数学家小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应注意的问题

1.把握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的原则

首先是潜移默化原则.数学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德育因素大都是隐性的,所以渗透德育应以潜移默化为主,避免空洞的说教.其次是持之以恒原则.教书育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要持之以恒.最后是因材施教原则.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要结合学生实际区别对待.同时还要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挖掘德育因素,避免生搬硬套,误入形式主义.

2.数学中融入德育要兼顾课内外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渗透;引导;德育教育;创新精神

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是物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学物理新课标的要求,中学物理的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另一方面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结合教材中大量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树立德育观念,注意捕捉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并将其融入物理教学中。

一、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物理新课程理念和教学大纲明确要求的,对于完成德育教育任务和学生健康成长及投身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基础,而物理学的发展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自然至于物理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实验的进行,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和方法。物理概念的引入、规律的得出、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为培养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树立相信科学、应用科学的观念创造了条件。

二、物理教学中对物理学史的回顾,激发爱国热情

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物理史的教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物理学史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激发爱国热情。

1.物理学史中有许多科学家为真理献身的动人事迹

例如:伽利略为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教会终身监禁;利赫曼为引雷电而捐躯;法拉第舍弃荣华富贵,几次拒绝接受封爵而甘为“平民法拉第”。

2.介绍科学家发现定律和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求知、务实求是的态度,勇于探索、敢于革新的品质

例如:近年的“神舟系列飞船与杨立伟太空旅行、神威与曙光超级计算机”等。评析:通过介绍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及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与人文精神教育。

三、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物理教学中通过加强实验,引导学生热爱科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还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发掘问题、激发其求知的欲望,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其方法:首先,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做实验,使学生从实验中初步认识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的质量m及它所受外力F有关。教师再演示课本上的实验,规范操作。教师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具体研究,处理实验数据、列表、画出图象。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评析:这样让学生由学知识变为主动探索自然规律,把知识学得更好,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

四、在物理教学中改进教法,提高艺术,做到灵活渗透

物理教学中不同教材渗透德育方法不同,灵活生动的渗透德育,须讲求教学方法的艺术:

1.德育渗透应力求“新”。例如:旧中国发明的火药填进英帝国的炮膛,成了轰开我国南大门的“帮凶”;古人发明的造纸术,活字印刷被用来与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新角度渗透“四大发明”,从而消除逆反心理,收效良好。

2.德育渗透应做到灵活多样,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是进行德育的好阵地;教学中利用图表、挂图、录像、幻灯、专题讲座等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可接受性。

五、物理教学中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搞好德育渗透

物理教材中教师需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例如:在“分子原子结构”的教学中,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时的情景,他坚持用汉语演讲,中华之声响彻大厅,结束了从1901年到1976年长时间在受奖大厅没有汉语的历史,激发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唤起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

评析:利用这些素材结合物理各章节的内容,通过课堂渗透,充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物理教学中教学方式要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做好德育渗透

物理新课标指出:中学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这就要求改变教学方式,以促进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为目的的探究式教学。

例如:如:在“宇宙速度,人造地球卫星”的教学中:如何让抛出的物体不落回地面?请学生展开互动讨论得出。

方法一:将物体上抛,初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物体飞到外太空,就不再回来了。

方法二: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物体从越高的地方、抛出的初速度越大,落地的水平距离越长,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体就落不回地面了。

教材还为不同智力潜能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设计了许多开放性的栏目,例如:说一说、做一做、科学漫步、STS等。这些栏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有选择地学习。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深入挖掘和契机的随时捕捉,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也是一种艺术。只要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德育渗透的相关原则,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行德育的有机渗透和目标控制,做到优化教材中的思想因素,就会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真正做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冯海燕.论初中物理课外实验的开展[J].中学生语数外(教研版),2013,(02).

[2]郝贵有.做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几个环节[J].科技资讯,2013,(02).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