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6865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28分钟。
儿童保健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基层儿童;影响
我国卫生服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儿童保健服务工作[1],为了探讨健康教育对基层儿童保健模式的影响,笔者结合儿童保健服务机构的相关统计数据,总结2010年起开始对儿童实施健康教育保健服务整体模式前后2年的效果,现将总结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象来自于2008年1月~2012年12月儿童保健服务机构的相关统计数据,2010年6月开始实行健康教育保健服务整体模式,而2008年1月~2010年5月未实行健康教育保健服务。
1.2方法
1.2.1转变观念 在进行保健服务前对所有参与服务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重点内容是对儿童保健服务观念的调整,要求工作人员在提供服务时注意强化服务工作的整体性,对儿童健康问题的解决要做到防治结合,包括对引起儿童常见疾病危险因素的识别与干预等,同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1.2.2系统化服务 儿童保健部门需要能够提供针对各个儿童年龄段的多层次的综合性、系统化服务[2,3]:①有机结合预防接种机构与体检机构,根据儿童具体需求情况,在提供接种服务的同时还提供儿童常见病的监测与防治服务。②在扩大服务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儿童,还可以通过向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员宣讲儿童保健注意事项,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一定的空间。③对儿童保健服务工作分档分类:对儿童常见疾病加大监测和防止力度,而儿童罕见病可适当延长监测周期,做到有目的的检测和防治。
1.2.3建立家长反馈制度 在提供健康服务过程中可以通过"反馈单"和"电话随访"等方式将儿童的身体健康监测结果及时告知家长,对存在问题的患儿及时进行专家门诊复查和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百分率资料的组间比较方法选择χ2检验。
2结果
2010年后2年,儿童贫血发病率5.8%,佝偻病发病率2.1%,营养不良发病率1.0%,肥胖发病率3.1%,行为问题儿童25.1%,统计结果明显优于2010年前2年(P
3讨论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由统计结果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儿童自2010年6月份开始施行健康教育保健服务整体模式之后,儿童贫血、佝偻病、营养不良、肥胖问题与行为问题均得到明显改善(P
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服务工作中的全面开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使基层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显著性降低,在长期的服务工作中,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不足:①服务机构的配置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轻防重医现象,对儿童疾病的治疗设备比较完善,但是预防控制的相关设备与服务内容不完善甚至缺乏。②对儿童保健服务的价格与价值不相符合,亟待完善:主要表现在相关儿童保健专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完善,没有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的技术来提升服务质量,使服务价值相对低下。③社会保健服务模式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富裕的家庭已经不满足于目前的保健服务模式,需要更优质、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模式[4]。
针对以上三点不足,笔者提出以下解决对策[5]:①要加大对儿童保健服务工作的财政投入力度,尽量完善全面的、系统的开展儿童保健服务整体运作需要的条件;②要以儿童保健服务的社会需求情况为目标,多方面、多层次的开展综合服务与管理,改善儿童保健服务的环境;③将儿童保健服务机构需要将综合性的服务与福利性设施有机结合在一起,强调儿童保健服务工作的整体性。
总之,我们需要会通过不断提升自身保健服务质量和相关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来对儿童健康教育模式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 杨彦,张德春,李胜玲,等.健康教育对社区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6):1826-1829.
[2] 高春梅,杜亚平.流动儿童保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9):967-970.
[3] 李一飞,周开宇,张崇凡等.基于多元统计和社会网络分析的中国儿童保健学科知识发展可视化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2,7(6):409-417.
儿童保健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儿童家长;儿童保健知识水平;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561-01
家长是儿童的第一启蒙教师,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掌握程度是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因素,家长掌握的儿童保健知识越多,越能够保障儿童的正常生长。但是,我国家庭中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一般不高,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生长。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儿童保健的要求越来越看重。儿童家长必须从知识、意识等方面提高儿童保健知识的掌握水平,以便促进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分析儿童家长的儿童保健知识水平及影响因素,并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儿童家长200例进行调查分析,200例儿童中男118,女孩82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6.32±0.38)岁;200例家长中男140例,女60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26.36±2.36)岁。
1.2 方法
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了解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儿童保健知识问卷实施调查,有1名或者2名儿保医师进行现场询问填写,此问卷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一般情况、儿童保健知识掌握情况、期望获取知识内容、期望获取知识途径。所有搜集资料均录入数据库实施统一分析,而后采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
此次调查中,涉及到的儿童保健知识有7项:感冒、腹泻、腹泻护理、贫血预防、生病处理、母乳喂养。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总知晓率为29.8%,其中生病处理是家长知晓率最高的题目,占91.5%,;对儿童感冒、腹泻原因知识知晓率比较低,分别占6.5%、8.0%,见表1。
2.2 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将7道题目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题目的积分情况:答对1题得1分,总分7分;按照儿童年龄、性别、家长年龄、文化程度、学习态度等6个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各组家长的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得分最高的情况为: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家长、家长年龄在30-40岁之间、儿童年龄在3-5岁的情况,经分析发现不同文化程度对儿童保健知识的影响比较大。
3 讨论
儿童是家庭重要组成部分,父母是儿童养育的主要实施者,儿童的发展与家长有着重要的关系。而在我国大多数家庭中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比较低,基于此,必须加强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3.1儿童保健知识分析
本次研究中,发现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比较低,仅为29.8%,特别是对儿童感冒、腹泻的知晓率比较低,分别占6.5%、8.0%;说明儿童父母知晓的儿童保健知识的总体水平比较低,关于儿童腹泻、感冒等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很低。肺炎和腹泻是引起儿童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须引起家长的重视。父母是儿童健康生长的重要实施者,家长的态度及育儿知识是保障儿童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据有关研究显示,儿童生长发育与家庭喂养有着直接的关系,家长缺乏儿童保健相关知识与喂养知识很可能造成儿童影响不良、发育迟缓等情况,所以必须重视儿童疾病预防,积极宣传儿童保健知识,提高家长对儿童疾病预防的积极性,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3.2 儿童保健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
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发现影响家长掌握儿童保健知识的主要因素有家长文化程度、儿童年龄。其中儿童年龄越大,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道了解越高,说明随着儿童的成长,父母的育儿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对儿童保健知识的了解越多。另一方面来说,儿童保健部门对父母育儿指导也在不断的提高,所以在加强儿童家长育儿经验和育儿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家长育儿知识的指导。根据儿童及家长的需求对儿童保健知识有针对性的实施指导,提高家长儿童保健知识水平。
从文化程度方面来看家长文化程度越高,对儿童保健知识了解越多,特别是母亲在哺乳方面了解的知识越多,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越有利。所以,母亲是儿童保健知识的主要接受者。父亲文化知识程度高低对儿童保健知识的了解有较大的影响作用,文化程度高的男性社会接触面比较广,有更多的学习、吸收健康知识的机会。所以必须加强家长儿童保健知识的宣传,向各个文化阶层的家长宣传育儿知识,鼓励儿童家长多参与家庭教育。
综上所述,儿童年龄、家长文化程度是影响家长儿童保健知识的重要因素,医务人员必须加强这两个方面的宣传与教育,采用科学、创新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提供多种知识传播途径和丰富的育儿知识,促进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了解,从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万梅远.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1):106.
[2] 王梅.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3):252-253.
儿童保健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5岁以下儿童死亡 儿童保健 发生状况
中图分类号:R339.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1-0290-02
准确、及时的统计报表资料,能够为妇幼卫生决策部门进行科学管理、制定规划、准确评价妇幼保健质量提供科学依据。为了掌握我区儿童保健状况,更好地促进儿童保健事业的发展,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对我区2008―2009年的儿童卫生保健年报表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隆阳区妇幼卫生保健年报表。报表由村、乡逐级上报到区妇幼保健机构,经过人工审核,计算机数据录入、逻辑检查后汇总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活产数。活产数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儿童保健各项措标的准确性,做好活产数上报及进行了补漏质控工作。2008―2009年活产数情况见表1。2009年活产数比2008年上升6.50%,与我区出生人口变化趋势一致。
2.2 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 见表2、表3
表2显示,2008年与2009年相比,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从表3看,婴儿死亡数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的81.25%,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数的69.23%,可见要进一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关键是要降低婴儿死亡率;若要进一步降低婴儿死亡率,关键是要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因此,妇幼保健工作重点要放在围产期和新生儿期。
2.3 儿童保健管理情况。见表4、表5。
新生儿访视率而论在城市与农村保持有较高水平,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也较高。5岁以下儿童体重
3 讨论
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健康水平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提出的需要严格控制的一个客观指标[1]。本组资料显示,2008―2009年隆阳区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这与我区实施进行贷款卫Ⅵ项目、中央补助地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项目、“降消”项目,强化住院分娩工作,加强高危孕产妇筛查与管理及提高产科、儿科质量密切相关。
降低新生儿及婴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本组资料显示,新生儿死亡率占婴儿死亡率68.84%,婴儿死亡率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8.75%,说明5岁以下儿童死亡以新生儿、婴儿死亡为主,而新生儿死亡病例中以出生窒息为主要死亡原因。因此,加强新生儿窒息的培训,提高抢救的及时率和成功率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的关键。
改善对5岁以下儿童医疗保健服务 应加强对乡、村级妇幼保健人员培训,提高他们对危重儿的识别和转诊与技术服务能力;普及育儿科学知识,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交通状况;加强对体弱儿的管理,是我区目前提高儿科质量及降低农村地区儿童死亡率的一项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 黄容学.2002―2007年贵港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8):2530.
儿童保健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文关怀;流动儿童;儿童保健
1研究对象的特点
2013年全国妇联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2]显示,全国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0~5岁)达2342万。城乡流动儿童平均流动时间为3.74年,其中,农业户口的流动儿童占80.35%,流动儿童在各年龄组分布比较均匀,流动儿童总的男女性别比为116.39。与农村留守儿童相比,父母能够给予被带进城里的流动儿童关爱和指导的时间也并不多。他们在医疗、教育、心理关怀等方面还存在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2人文关怀在流动儿童保健中的实践研究
大量研究[3]显示,除母乳喂养情况较好外,流动儿童生理健康、卫生保健状况等方面表现都较差。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研究显示,上海户籍儿童完成“4、2、1”体检(即1岁以内每3个月进行1次,1~2岁儿童每6个月1次,3岁及以上儿童每年1次)比例为84.3%,明显高于流动儿童的35.5%[4]。此外,流动儿童的多种疾病患病率均高于户籍儿童。闫淑娟等[5]报道,流动儿童两周腹泻罹患率为13.4%,高于户籍儿童1.3%的水平。杨栗坤等[6]报道显示,流动儿童6个月龄贫血检出率为16.3%,而户籍地儿童检出率为9.5%。坪山新区妇幼保健院的研究显示,坪山新区从2010成立到2012年的3年期间,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为4.2‰,其中流动人口占93.9%[7]。在就医的过程中,由于受文化程度、经济水平、认知水平等,使得人文关怀在流动儿童保健的应用中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2.1流动儿童看护人主动获取人文关怀服务的意识淡漠:根据健康教育的KAP模型理论,健康行为的转变是由知识到行为的转变。儿童的健康成长很大程度与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认知水平有关。由于流动人口流动性大,文化和经济水平较低,保健意识薄弱,流动儿童作为脆弱人群,其保健问题更显突出[8]。北京市丰台区[9]的研究表明流动儿童看护人对建立儿童保健档案的知晓率为49.5%。海口市的调查表明,流动儿童家长对于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均较低,尤其是感冒原因的知晓率(6.7%)以及腹泻原因的知晓率(7.8%)均低于10%[10]。泰安市的研究[11]显示,家长对儿童营养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并在生活中产生了错误的饮食观念和不良的养育行为,这些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因此,提高流动儿童看护人对儿童保健知识的认识,能够促进流动儿童主动获取保健服务并接受人文关怀服务,进而对流动儿童保健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2.2医务人员人文关怀能力有待加强:人文关怀能力在我国还是一个较为新生的研究课题,近年人文关怀理论相关文献只占文献总量的16%[12],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人文关怀护理理论存在的不足,仅有的文献研究也大都是依照国外的理论和研究经验进行的。陈芬荣[13]的研究指出,国内护理人员的关怀能力总体呈一般状态,略低于国外。阮满真[14]等的研究指出综合性ICU护士的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与学习创新能力均需要进一步提高,这可能是因为ICU封闭的环境、紧张的工作氛围和繁重的抢救治疗任务使得护士忽略了以上能力的提高。褚梁梁[15]等研究显示无陪护模式病房与普通病房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并没有差异。史荣美的研究[16]认为,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在后天环境中不断养成。
2.3实施人文关怀能显著提高流动儿童健康水平:针对流动儿童保健中存在的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国内多项研究[17]表明,对流动儿童实施人文关怀,能显著提高流动儿童的健康水平。郭小红的研究[17]表明,人文关怀护理组儿童家属人文关怀认知能力各项目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人文关怀护理在儿童保健门诊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儿童检查的依从性和护理工作效率。史荣美的研究[18]发现,在实施人文关怀前几项评价值偏低,实施人文关怀后,几项评价结果明显提高。彭阳的研究[19]表明,流动儿童家庭关怀与自立人格因子存在显著相关,家庭关怀对流动儿童自立人格有预测作用,性别在流动儿童家庭关怀与自立人格中起调节作用。刘莉[20]的研究表明,在临床护理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强护理人员的隐私保护意识,从而避免引发护患矛盾。他们这些研究都反映出人文关怀在引导流动儿童的人格发展、提高儿童就医依从性方面,进而促进儿童健康有显著性的作用。
3提高流动儿童人文关怀的对策建议
3.1采取措施提高流动儿童看护人主动接受人文关怀服务的意识:我们在提供儿童保健服务的同时,还要重视儿保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工作。看护人保健知识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广播、上网等公共媒体宣传途径获得儿童保健知识,因此相关部门应充分借助互联网等公共媒体资源方式,此外,还应该通过现场咨询、专题讲座等易于接受的途径,加大儿童保健宣传力度,将口头宣教与书面指导相结合,开展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
儿童保健总结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 我县地处滇西北高原,是聚“山、少、边、穷”为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全县由15个乡镇,91个行政村,1152个自然村组成。全县总人口:263368人,1~4岁儿童11674人。2006年开始我县纳入国家级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点,本文回顾性地分析宁蒗县从2006年到2009年间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对降低儿童死亡率提供对策和依据。方法 调查2006~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水平,死亡年龄构成和主要死因顺位。结果 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为275例。其中新生儿死亡167例,婴儿死亡226例,新生儿死亡率16.32‰。婴儿死亡率22.09‰,在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73.89%,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82.18%,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新生儿窒息、肺炎、腹泻、早产低体质量、弃婴和先天异常。结论 降低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现将2009~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关键词】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 2006~2009年宁蒗县15个乡上报县妇幼保健院的死亡报告卡和死亡调查表。对资料采用回顾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1.2 方法通过全县15个乡属各医疗卫生单位保健网收集报表及个案死亡报告卡汇总,每年与计生局、统计局及公安局有关资料核对,每年进行2次补漏调查及质量控制,死亡评审,以确保其准确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5岁以下儿童死亡水平。2006~2009年死亡率见表1。
2006~2009年,全县出生活产数为10229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275例,死亡率26.88‰,其中新生儿死亡167例,婴儿死亡226例,新生儿死亡率16.32‰。婴儿死亡率22.09‰;在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73.89%,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82.18%,4年内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60.72%;因此,重点应放在新生儿死亡上。
2.3 275例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及顺位,见表3。
5年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 前5位依次为:肺炎、腹泻、出生窒息、早产低体质量、弃婴,因此以上这些死因表明,加强孕期保健管理及围产期保健工作,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加强新生儿的护理、喂养,消除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
3 讨 论
婴儿死亡率是国际社会公认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居民健康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的重要指标。我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4年监测结果有如下特点:
3.1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4年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006年的32.32‰降到2009年的20.32‰,下降了十二个千分点。
3.2 死亡年龄集中在新生儿期。5岁以下儿童死亡集中在婴儿期(占82.18%),婴儿期死亡集中在新生儿期(占60.72%),而新生儿期死亡又集中在新生儿早期(占72%)
3.3 加强主要死因的控制。新生儿疾病占全部死因的1/2还要多,是威胁5岁以下儿童生存的主要死因,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所在。
3.4 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对策
3.4.1 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新生儿救治技术。首先必须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积极开展孕产期保健宣传,加强高危孕产妇筛查及监护,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合并症,最大限度地减少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出生;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的适宜技术,使产儿科技术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减少出生窒息儿,降低因新生儿疾病导致的死亡[1]。
3.4.2 加强儿童系统管理,特别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管理和腹泻病例管理。因为我县的儿童死亡第一位和第二位分别是肺炎和腹泻,所以防治肺炎和腹泻刻不容缓,有效的方法是推广肺炎和腹泻防治的适宜技术。
3.4.4 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3.4.5 儿童意外死亡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对家长健康教育、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燃,减少意外死亡。
下一篇:儿科理论知识点总结{优选5篇}